十二经脉奇经八脉高级循环动画演示

十二经脉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奇经八脉动画演示

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蹺脉阴蹺脉阳维脉阴维脉

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的分布是:足少阴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寸,腹中线旁开寸处;足太阴脾经行于胸中线旁开6寸,腹中线旁开4寸处;足厥阴经循行规律性不强。足阳明胃经分布于胸中线旁开4寸,腹中线旁开2寸;足太阳经行于背部,分别于背正中线旁开寸和3寸;足少胆经分布于身之侧面。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系: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其中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阴,形成了脏腑阴阳表里属络关系。即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互为表里的经脉在生理上密切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治疗时相互为用。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阴经与阳经(互为表里)在手足末端相交,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相交,阴经与阴经在胸部相交。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十二经脉的流注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阴阳相贯,首尾相接,逐经相传,到肝经为止,从而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休的流注系统。将气血周流全身,起到濡养的作用。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六阳经分布于是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三阴经上肢分别为手太阴肺经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三阳经上肢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在前、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手太阳小肠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经在中、足太阳膀胱经在后。督脉行于背正中线;任脉行于前正中线【人体穴位常识】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

穴位。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生死搏斗中,做为‘杀手‘使用。歌诀有:百会倒在地,尾闾不还乡,章门被击中,十人九人亡,太阳和哑门,必然见阎王,断脊无接骨,膝下急亡身。‘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 1、百会穴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寸处。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位置:喉结旁开寸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位置:位于脐窝正中。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位置:在乳头中央。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位置:位于乳下两肋

间当第六肋间。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个) 1、肺俞穴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寸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第三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 2、厥阴俞穴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寸处。经属: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肺,破气机、易死亡。 3、心俞穴位置: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寸。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脏,破血伤气。 4、肾俞穴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寸处。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

5、命门穴位置: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经属:督脉。击中后,冲击脊椎破气机,易截瘫。

6、志室穴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三寸处(命门旁开三寸)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腰动、静脉和神经,震动肾脏,伤内气。

7、气海俞穴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开寸处。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阻血破气。

8、尾闾穴位置: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经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击中后,阻碍周天气机,丹田气机不升。四、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个) 1、肩井穴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击中后,半身麻木。 2、太渊穴位置:仰掌、腕横纹之挠侧凹陷处。经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原穴,百脉之会。击中后,阴止百脉,内伤气机。 3、足三里穴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经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击中后,下肢麻木、不灵。 4、三阴交穴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经属:足太阳脾经,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击中后,下肢麻木,失灵,伤丹田气。 5、涌泉穴位置:在足掌心前三分之处,当屈足趾时出现凹陷处。经属:足少阴肾经。击中后,伤丹田气,气机不能上升,破轻功。总之,以上36个要害穴,被点中后,都有性命危险,但初伤时,可能感觉不大,但后果严重,凡被点中者,不可轻视

大家都知道人体有十二条经络但是你们知道它们会在什么时间工作吗?例如;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大部分患有肝部疾病的患者会在午夜离开人世吗?为什

么有些疾病会在某一时段集中发生?……..疾病的发生有时段性,是否也表明疾病的治疗也有时段性?!应用五行学说与经络运行理论进行治疗疾病,应该说,是人与自然求和谐的体现,什么样的病在什么时辰治疗获得的效果最好,五行学说、经络运行理论早就做出了诠释。人存在于环境中,只有与环境的和谐,才能有效保证身心的健康,才会保持良好的生命质量。中医的伟大在于强调了人文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在于把人放在环境中,提倡天人合一。古人“上医治未病”的思想,尤显防重于治的大医学概念。

每条经络运行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凌晨1点-3点是肝经开穴运转排毒的时间,按照正常的作息时间算都是应该在熟睡的时间,但是在我们这个大都市里,有太多的夜猫族在这个时间来欢快、喝酒、抽烟、上网、或看电视。虽然对于脑部压力过大的白领是个很好的排解压力的娱乐方式,但是时间久了对于我们的肝胆都会照成很大伤害,如果昨天有熬夜无论第二天怎么休息脸色还是和暗淡无光,这也是没有很好的把身体的毒素排出来而造成的,如果有患有肝部疾病在这个时间是很好的养护的时间,但是如果到了肝癌晚期这个时间也是最容易病发的。怎么样判断肝是否受到影响呢?我们分为虚症(亚健康)和实症(不健康),

虚症:易疲劳、视力减退、性功能减退、头晕眼花、皮肤枯黄等。

实证:肝火旺、脾气不好、头晕腰痛、月经失调、失眠、肋间神经痛等,

可以建议饮食多选择:花生、芝麻、核桃仁、山楂、葡萄、香蕉、李子、番茄、莲藕、韭菜、木耳、牛肉、鸡肉、海带等、

凌晨3点-5点:是肺经开穴运行的时间,如果经常上夜班的人切记不要抽烟,如果没有上班就好好的休息吧。

虚症:皮肤免疫力下降,天寒手足冰冷、麻痹、咽喉干、咳嗽等。

实证:呼吸不畅、咽喉异常、胸闷、气喘、扁桃炎、咳嗽、肩背酸痛易患痔疮等

建议饮食多选择:白菜、梨子、豆腐、豆浆、牛奶

凌晨5点-7点:这段时间是大肠经开穴运行的时间,起床比较早的朋友要抓住这个时间段来清理大肠内的残渣哦,有长期便秘的朋友可以在这个时间喝些淡盐水,脾胃健康的可以建议吃个苹果来帮助肠蠕动,只要坚持一个礼拜你会发现有很大变化哦,不光肠胃得到净化而且肤色也有很大的变化哦

虚症:腹痛,腹鸣腹泻、大肠功能减弱、肩膀僵硬、皮肤无光泽、肩酸、喉干、喘息、宿便等

实症:腹胀、易便秘、易患痔疮、肩背部不适或疼痛、牙疼、皮肤异常、上脘异常等

建议饮食多选择:茄子、菠菜、香蕉、蘑菇、木耳、玉米、扁豆、豌豆等

7点-9点:这时大部分人都已经起床了,如果你有胃痛、胃酸等毛病,可以建议在这个时间段养养胃哦,因为这段时间是胃经开穴运行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来吃些养胃的食物效果是最明显的。例如:凤梨、香瓜、南瓜、番茄、柠檬、柳橙、苹果、红茶、、茴香、芹菜、木耳、香菜、蘑菇、玉米、牛肉、牛奶、羊奶、扁豆、马铃薯等

虚症:消化不良、易胃胀气和食欲不振、颜面浮肿、易打嗝、饭后容易胃痛、腹泻或呕吐

实症:容易饿、胃弱、关节异常、食欲异常、口干、易便秘

9点-11点: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脾虚会导致记忆力下降等。这段时间是我脾经开穴运行的时间,也是护脾最好的时间段,已经要吃中午饭了,有

条件的建议在家做饭多选择牛肉、羊肉、猪肉、扁豆、番薯、马铃薯、豆腐、芹菜、玉米、大米等

水果可以选择苹果、橘子、柠檬、柳橙、等

茶水可以选择绿茶、花茶、蜂蜜水等]

虚症:内分泌失调或分泌不足、胃弱、膝异常、易失眠、疲劳、食欲不振、大便异常、腹胀等

实症: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易腹胀气打嗝、头疼、疲倦乏力、膝关节异常、排便异常等

11点-13点:此时是心经开穴运行的时间,我们饭后都想睡一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克制了这种欲望,如果有条件只要稍微的睡10分钟也会对我们的心脏有很大的帮助,也不要担心会发胖因为时间很短,还可以帮助肠胃蠕动减少负担。

另外在饮食上也可以选择对我心脏有益的食物,如饭前吃个番茄,水果可选苹果葡萄,茶水可选红茶、绿茶、花茶,其他还有红豆、番薯、金针、红枣、鸡肉等

虚症:胸闷、脸发红、四肢沉重、易疲倦、气血不良、胸痛、心悸亢奋、语言障碍等

实症:呼吸不畅血液循环不良引起的头痛、口干口苦、掌心发热、等

13点-15点:小肠经在运行的时间段,小肠亚健康多表现为:腹泻、吸收功能下降、易颈部疼痛、头部头痛、耳鸣、风湿等、如出现下腹部胀气或疼痛、易出汗和便秘、严重风湿病等现象那就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喽。

在饮食上可以多选择红豆、西瓜、南瓜、冬瓜、鸡肉等

15点-17点:进入艾格莎化妆品公司跟着庄涵羽顾问我学习了很多知识,让我记忆忧心的是女人不要站着喝水,容易加重膀胱的负担到老了易得失尿症的哦,而这个时间段正是膀胱运行的时间段,在这个时间里多喝些水有助于排除膀胱内的毒素哦。、

虚症多表现为:背部异常、腰痛、脚神经异常、腿酸、痔疮]尿频等]

实症;后颈部疼痛、坐骨神经痛、腰痛、头疼、流泪、流鼻血等

饮食建议:木耳、黑芝麻、黑豆、胡椒、羊肉、鸡肉、牛肉

17点-19点;肝我们身体内最大的排毒器官那么肾就是负责把这些毒素排除体外的,如果肾功能不足那么我们身体的毒素谁来负责清除呢?

此时是肾经开穴运行的时间,在饮食上可以建议选择芝麻、香蕉、花生、海带、金针、韭菜、黄豆、木耳、螃蟹、乌贼、牛肉、羊肉、鸭肉、鸡肉、羊乳、番薯等]

虚症:耳鸣、健忘、尿频、腿酸、性欲减退、便秘、元气不足、易疲劳、骨质疏松,天寒手脚冰冷、脚气等

实症:耳鸣、月经不调、口干舌燥、血压异常、小便量少、色深、浑浊、性欲减退、神经衰弱、足发热发汗、生殖器病变等

19点-21点:心包是来保护我们的心脏的减少心脏的压力

现在是心包经运行的时间,心包经的虚症大多表现为润滑液分泌不足、心跳异常、气喘、失眠多梦、心悸亢奋、语言障碍、手掌发热等]

实症:心包发炎、胸闷、心痛、上脘异常、喜欢睡、心血管病变、易头昏、头痛等、

建议食疗法:番茄、莲子、金针、红枣、苹果、葡萄、红茶、绿茶、花茶、番薯、土豆、鸡肉等

21点-23点:为三焦经开穴运行的时间,由于三焦经为全身气血循环的经络,只要不挑食保证营养正常吸收就可以了,

虚症:免疫力下降、易疲劳、上肢无力、腹部堵胀、体毛变浓、呼吸困难、胃寒等

实症:淋巴发炎、偏头痛、肩膀酸痛、颈侧酸痛无力、发热、耳鸣、小便异常等

23点-01点:忙碌了一天的已经进入睡眠状态了,现在是胆经开穴运行的时间,这个时间要保证人在休息睡眠的状态才是最重要的哦。

虚症:头昏、眼睛发黄、视力下降、皮肤灰暗、无光泽、体力差(休息不好压力大)等

实症:偏头痛、胸口胀、口苦、易失眠、食欲不振、血压异常、力重是右上腹疼痛等

食疗法:花生、芝麻、核桃仁、葡萄、香蕉、番茄、莲藕、韭菜、木耳、螃蟹、鸡肉、牛肉、海带等

引用

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

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

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

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已时(9点至11点)—脾经旺。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状;

“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

“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段,对于养心大有好处,中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

未时(13点到15点)—小肠经旺。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

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会干咳、排屁。此时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肠排素降火。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

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最为突出。此时适当的活动有助于体内津液循环,喝滋阴泻火的茶水对阴虚的人最有效。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

“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此时不适宜太强的运动量,也不适宜大量喝水。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

“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最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此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看书听音乐、或做SPA、跳舞、耍太极……放松心情,释放压力。

亥时(21点到23点)--三焦经旺。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

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能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对身体对美容十分有益。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在亥时睡觉。现代人如不想此时睡觉,可听音乐、看书、看电视、练瑜伽,但最好不要超过亥时睡觉。

脏腑经气最盛经气最衰

手太阴肺经寅时3,00--5,00 申时15,00--17,00 手阳明大肠卯时5,00--7,00 酉时17,00--19,00

足阳明胃经辰时7,00--9,00 戊时19,00--21,00

足太阴脾经巳时,00 亥时21,00--23,00

手太阴心经午时11,00-13,00 子时23,

手太阳小肠未时13,00-15,00 丑时足太阳膀胱申时15,00-17,00 寅时足少阴肾经酉时17,00-19,00 卯时手厥阴心包戊时19,00-21,00 辰时手少阳三焦亥时21,00-23,00 巳时,00

足少阳胆经子时23, 午时11,00--13,00

足厥阴肝经丑时未时13,00--15,00

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

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

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

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已时(9点至11点)—脾经旺。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状;

“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

“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段,对于养心大有好处,中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

未时(13点到15点)—小肠经旺。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

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会干咳、排屁。此时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肠排素降火。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

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最为突出。此时适当的活动有助于体内津液循环,喝滋阴泻火的茶水对阴虚的人最有效。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

“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此时不适宜太强的运动量,也不适宜大量喝水。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

“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最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此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看书听音乐、或做SPA、跳舞、耍太极……放松心情,释放压力。

亥时(21点到23点)--三焦经旺。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

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能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对身体对美容十分有益。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在亥时睡觉。现代人如不想此时睡觉,可听音乐、看书、看电视、练瑜伽,但最好不要超过亥时睡觉。

脏腑经气最盛经气最衰

手太阴肺经寅时3,00--5,00 申时15,00--17,00

手阳明大肠卯时5,00--7,00 酉时17,00--19,00

足阳明胃经辰时7,00--9,00 戊时19,00--21,00

足太阴脾经巳时,00 亥时21,00--23,00

手太阴心经午时11,00-13,00 子时23,

手太阳小肠未时13,00-15,00 丑时足太阳膀胱申时15,00-17,00 寅时足少阴肾经酉时17,00-19,00 卯时手厥阴心包戊时19,00-21,00 辰时手少阳三焦亥时21,00-23,00 巳时,00

足少阳胆经子时23, 午时11,00--13,00

足厥阴肝经丑时未时13,00--15,00

十二经脉循行动画图

经典十二经脉循行动画图1手太阴肺经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2手阳明大肠经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3足阳明胃经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

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4足太阴脾经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5手少阴心经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6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图文详解(gif图)

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 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戊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 脏腑经气最盛经气最衰 手太阴肺经寅时3,00--5,00 申时15,00--17,00

手阳明大肠卯时5,00--7,00 酉时17,00--19,00 足阳明胃经辰时7,00--9,00 戊时19,00--21,00 足太阴脾经巳时9.00--11,00 亥时21,00--23,00 手太阴心经午时11,00-13,00 子时23,00--1.00 手太阳小肠未时13,00-15,00 丑时1.00--3.00 足太阳膀胱申时15,00-17,00 寅时3.00--5.00 足少阴肾经酉时17,00-19,00 卯时5.00--7.00 手厥阴心包戊时19,00-21,00 辰时7.00--9.00 手少阳三焦亥时21,00-23,00 巳时9.00--11,00 足少阳胆经子时23,00-1.00 午时11,00--13,00 足厥阴肝经丑时1.00-3.00 未时13,00--15,00 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大周天真气运行图动态图与子午流注十二正经经络图揭秘

大周天真气运行图动态图与子午流注十二正经经络图揭秘大周天也是按此线路行走的。医易相通。大道至简,真传一句话。子午流注有歌诀: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详。 这里面有十二条正经(经脉,即竖行走向的脉),即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心脏外围)、三焦经(胸腹腔的挂膜)、胆经、肝经。十二正经与人的五脏六腑有明确的一一对应关系,所以叫正经。而奇经八脉和任督二脉就与五脏六腑没有明确一一对应关系。 因为一一对应,所以某脏器有问题,其经所循行的路线上必有痛点和不适之处;反之,某经循行路线上有痛点和不适之处,该脏器必有问题。所以,处理该经上的穴位和痛点,可以治疗该脏器的疾病。 每两小时是一个时辰,肺经是早上3-5点当令,即为当值、值班之意,代表能量强。之后5-7点是大肠经当令,依此类推。每24个小时一个循环,大周天也是按此线路行走的。 寅时(03.00-05.00时):三阳生,象泰卦。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手太阴肺经。 卯时(05.00-07.00时):四阳生,象大壮卦。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手阳明大肠经; 辰时(07.00-09.00时):五阳生,象夬卦。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足阳明胃经; 巳时(09.00-11.00时):六阳极,象乾卦。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足太阴脾经; 午时(11.00-13.00时):一阴生,象姤卦。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手少阴心经; 未时(13.00-15.00时):二阴生,象遁卦。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手太阳小肠经; 申时(15.00-17.00时):三阴生,象痞卦。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足太阳膀胱经; 酉时(17.00-19.00时):四阴生,象观卦。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足少阴肾经; 戍时(19.00-21.00时):五阴生,象剥卦。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手厥阴心包经; 亥时(21.00-23.00时):六阴极,象坤卦。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手少阳三焦经; 子时(23.00-01.00时):一阳生,象复卦。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足少阳胆经; 丑时(01.00-03.00时):二阳生,象临卦。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足厥阴肝经。 十二正经中央文经络图如下(包括不在体表的深层支脉,十二正经之间正是靠这些支脉相连接的): 1手太阴肺经

十二正经的走向主病动画演示

十二正经的走向主病动画演示 关于经的走向 其实经的走向很好记: 如果你将双手上举,阳经是从上往下,而阴经是从下往上走。你可以想象为太阳光(阳)从上照下来;地气(阴)从地下升上来。 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系: 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其中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形成了脏腑阴阳表里属络关系。即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互为表里的经脉在生理上密切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治疗时相互为用。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阴经与阳经(互为表里)在手足末端相交,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相交,阴经与阴经在胸部相交。 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 十二经脉的流注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阴阳相贯,首尾相接,逐经相传,到肝经为止,从而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休的流注系统。将气血周流全身,起到濡养的作用。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注:蓝色为阴经,红色为阳经。 十二正经 手阳明大肠经动画演示(点击观看)

手少阴心经动画演示(点击观看) 手太阴肺经动画演示(点击观看) 手太阳小肠经动画演示(点击观看) 足少阳胆经动画演示(点击观看) 足太阳膀胱经动画演示(点击观看) 足少阴肾经动画演示(点击观看) 足阳明胃经动画演示(点击观看) 足厥阴肝经动画演示(点击观看) 足太阴脾经动画演示(点击观看) 奇经八脉 督脉动画演示(点击观看) 任脉动画演示(点击观看) 带脉动画演示(点击观看) 冲脉动画演示(点击观看) 阴维脉动画演示(点击观看) 阳维脉动画演示(点击观看) 阴蹺脉动画演示(点击观看) 阳蹺脉动画演示(点击观看)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 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六阳经分布于是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 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 三阴经上肢分别为手太阴肺经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

中医:奇经八脉动画版

中医:奇经八脉动画版 十二正经经脉,实际上区隔其外的还有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奇者,异也。因其异于十二正经,故称“奇经”。它们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调节作用。说明:各图中蓝色按钮为重播键,绿色按钮为播放键,红色按钮为暂停键,黄色按钮为循行路线说明键。一、督脉循行图 督脉穴歌督脉行脉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长强,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中枢长,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开,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之内。督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1.循行部位:督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向后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属脑,沿头部正中线,上至巅顶的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寥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2.分支:第一支,与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出于会阴部,在尾骨端与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脉气会合,贯脊,属肾。第二支,从小腹直上贯脐,向上贯心,至咽喉与冲、任二脉相会合,到下颌部,环绕口唇,至两目下中央。第三支,与足太阳膀胱经同起子眼内角,上行至前额,于巅顶交会,人络于脑,再别出下项,沿肩胛骨内,脊柱两旁,到达腰中,进入脊柱两侧的肌肉,与肾脏相联络。-3.生理功能: (1)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督脉循身之背,背为阳,说明督脉对全身阳经脉气具有统率、督促的作用。另外,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穴,督脉对阳经有调节作用,故有“总督一身阳经”之说。(2)反映脑、肾及脊髓的功能:督脉属脑,络肾。肾生髓,脑为髓海。督脉与脑、肾、脊髓的关系十分密切。-(3)主生殖功能:督脉络肾,与肾气相通,肾主生殖,故督脉与生殖功能有关。二、任脉循行图 任脉穴歌任脉中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二阴间,曲骨之前中极在,关元石门气海边,阴交神阙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上脘巨阙连鸠

奇经八脉动态图解及针刺方法

奇经八脉动态图解及针刺方法 《射雕英雄传》里有这样一段对话: 郭靖喜道:“师父,这可好了,原来不须旁人相助,奇经八脉自己也能通的。”洪七公奇道:“甚么?”黄蓉道:“靖哥哥背熟了的那篇叽哩咕噜、咕噜叽哩,一灯大师译出来教给了我们。他吩咐我们跟你老人家说,可以用这功夫打通自己的奇经八脉。” 很多武侠小说都会提到“奇经八脉”,因为打通奇经八脉后,经络就会通畅,功力就能快速提升。 那么奇经八脉到底是什么呢?是怎样循行的?又有什么作用呢? 什么是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奇者,异也。指的是十二经脉(正经)之外的八条经脉,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所以被称为“奇经”。 它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奇经八脉的生理特点: 奇经八脉的生理特点主要是有这三个: ①奇经八脉与脏腑无直接络属关系; ②奇经八脉之间无表里配合关系; ③奇经八脉的分布不像十二经脉分布遍及全身,人体的上肢无奇经八脉的分布; 其走向也与十二经脉不同,除带脉外,余者皆由下而上地循行。 共同生理功能: 奇经八脉的有哪些共同生理功能呢? 1.进一步加强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如督脉能总督一身之阳经;任脉联系总任一身之阴经;带脉约束纵行诸脉。二跷脉主宰一身左右的阴阳;二维脉维络一身表里的阴阳。即奇经八脉进一步加强了机体各部分的联系。 2.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

十二经脉气有余时,则蓄藏于奇经八脉;十二经脉气血不足时,则由奇经“溢出”及时给予补充。 3.奇经八脉与肝、肾等脏及女子胞、脑、髓等奇恒之府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相互之间在生理、病理上均有一定的联系。 奇经八脉循行 任脉 1、循行部位: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于会阴,经阴阜,沿腹部正中线上行,经咽喉部(天突穴),到达下唇内,左右分行,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上至眼眶下(承泣穴),交于足阳明经。 2、分支:由胞中贯脊,向上循行于背部。 3、生理功能 (1)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腹为阴,说明任脉对一身阴经脉气具有总揽、总任的作用。另外,足三阴经在小腹与任脉相交,手三阴经借足三阴经与任脉相通,因此任脉对阴经气血有调节作用,故有“总任诸阴”之说。 (2)调节月经,妊养胎儿: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督脉 1、循行部位:督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向后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属脑,沿头部正中线,上至巅顶的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寥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2、分支:第一支,与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出于会阴部,在尾骨端与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脉气会合,贯脊,属肾。第二支,从小腹直上贯脐,向上贯心,至咽喉与冲、任二脉相会合,到下颌部,环绕口唇,至两目下中央。第三支,与足太阳膀胱经同起子眼内角,上行至前额,于巅顶交会,人络于脑,再别出下项,沿肩胛骨内,脊柱两旁,到达腰中,进入脊柱两侧的肌肉,与肾脏相联络。 3、生理功能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经络动画示意图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经络动画示意图 2008-12-27 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系统 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所组成。经络在内能连属于脏腑,在外则连属于筋肉、皮肤。 经脉 经脉可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正经有十二,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奇经有八条,即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八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主要是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的联系,还由于它通达某些正经未循行到的器官与形体部位,因而能补正经之不足。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又名十二正经,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其命名是根据其阴阳属性,所属脏腑、循行部位综合而定的。它们分别隶属于十二脏腑,各经用其所属脏腑的名称,结合循行于手足、内外、前中后的不同部位,并依据阴阳学说,给予不同的名称。 十二经脉的名称为: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联接而逐经相传,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气血通过经脉即可内至脏腑,外达肌表,营运全身。其流注次序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表1)。其走向和交接规律是:手之三阴经从胸走手,在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之三阳经从手走头,在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之三阳经从头走足,在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之三阴经从足走腹,在胸腹腔交手三阴经。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 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分布规律是:凡属六脏(心、肝、脾、肺、肾和心包)的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和胸腹部,其中分布于上肢内侧的为手三阴经,分布于下肢内侧的为足三阴经。凡属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的阳经,多循行于四肢外侧、头面和腰背部,其中分布于上肢外侧的为手三阳经,分布于下肢外侧的为足三阳经。手足三阳经的排列顺序是:“阳明”在前,“少阳”居中,“太阳”在后;手足三阴经的排列顺序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内踝上八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经络动画演示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经络动画演示 单击下面的经络名称,显示动画。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督脉 任脉 冲脉 带脉 阴维脉 阳维脉 阴跷脉 阳跷脉 巧记穴位数 请先记住人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也就是二十(20)的概念。 任脉的穴位很好记,一年有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任脉有24个穴; 督脉的穴位更好记,你联想一下天上的二十八星宿,故督脉有28个穴; 这样的话:任脉有:24个穴; 督脉有:28个穴。 现在我们来看看手上的六条经脉: 手三阴经为: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太阴肺经。其中两个和心有关的经脉的穴位数是个位数里最大的一个数,也是古时的至尊数,就是9。另一个是手太阴肺经的穴位数为:20-9=11。

这样的话:手少阴心经有: 9个穴; 手厥阴心包经有:9个穴; 手太阴肺经有: 11个穴。 手三阳经为: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其中大肠经有20个穴位;小肠是大肠的弟弟,少一个,就是19个;三焦经既然有一个“三”字,就是23个穴位。 这样的话:手阳明大肠经有: 20个穴; 手太阳小肠经有: 19个穴; 手少阳三焦经有:23个穴。 再来看看足上的六条经脉: 足三阳经为: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你只要记住4567就行了。也就是说胃经有45个穴位;膀胱经有67个穴位(最多的);本来胆应是大的,但由于是少阳经(这里强调说是少阳经,另一方面是为以后的文章埋下伏笔),有一个少,故是这三条经里最少的一个,比胃经少一个,为44个穴位。 这样的话:足阳明胃经有: 45个穴; 足太阳膀胱经有: 67个穴; 足少阳胆经经有:44个穴。 足三阴经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你只要记住三组数:37;27;27。即:第一组里,3X7=21;第二组的27不动;第三组里,2X7=14。 这样的话:足太阴脾经有: 21个穴; 足少阴肾经有: 27个穴; 足厥阴肝经有: 14个穴。 十二时辰养生法 子时:胆经当令子时是指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这个时候是胆经当令。“当令”就是当班的意思。 生活当中有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我们晚上吃完饭以后,8、9点钟就昏昏欲睡,但一到11点就清醒了,所以现在很多人习惯11点以后开始工作。还有的人到了夜里11点总想吃点东西,在屋子里找点食,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个时候恰恰是阳气开始生发了,所以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最好在11点前睡觉,这样才

十二经脉走向动画图(经典)

十二经脉走向动画图(经典) 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注意: 请观看十二经脉走向动图(留意图中的红色或者蓝色的虚线走向)手太阴肺经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

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养生之道: 此刻人体需要大量呼吸氧气,进行深呼吸,所以要求较深的睡眠。在这个时候,如果您咳醒的话,最好是喝杯温开水,能够缓解一下,还可以去肺燥。建议饮食多选择:白菜、梨子、豆腐、豆浆、牛奶。 实症: 腹胀、易便秘、易患痔疮、肩背部不适或疼痛、牙疼、皮肤异常、

上脘异常等。 手阳明大肠经 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养生之道: 赶紧起床,起床后喝杯温开水,然后奔进厕所把一天积攒下来的废物,都排出体外吧!不过上厕所不要太赶,很多老年人中风是因为这样引起的。我们不如休息10-20分钟清醒清醒头脑再去。建议饮食

[人体经络走向图]中医十二经络走向动画图

[人体经络走向图]中医十二经络走向动画图[人体经络走向图]中医十二经络走向动画图篇一 : 中医十二经络走向动画图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献上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希望大家都能打开健康之门: 寅时—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实症:腹胀、易便秘、易患痔疮、肩背部不适或疼痛、牙疼、皮肤异常、上脘异常等。 卯时—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养生之道:赶紧起床,起床后喝杯温开水,然后奔进厕所把一 天积攒下来的废物,都排出体外吧~不过上厕所不要太赶,很多老年人中风是因为这样引起的。我们不如休息10,20分钟清醒清醒头脑再去。建议饮食多选择:茄子、菠菜、香蕉、蘑菇、木耳、玉米、扁豆、豌豆等。 实症:容易饿、胃弱、关节异常、食欲异常、口干、易便秘。 辰时—胃经旺。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

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实症: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易腹胀气打嗝、头疼、疲倦乏力、膝关节异常、排便异常等。 养生之道:此时要吃早餐。如果你不给它东西填饱,它就一直分泌胃酸。饿久了,就会有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胆囊炎等危险~饭后一小时后按揉胃经可调节胃肠功能。 巳时—脾经旺。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状;“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养生之道: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脾虚会导致记忆力下降等。这段时间是我脾经开穴运行的时间,也是护脾最好的时间段,已 经要吃中午饭了,有条件的建议在家做饭多选择扁豆、番薯、马铃薯、豆腐、芹菜、玉米、大米等。水果可以选择苹果、橘子、柠檬、柳橙、等。茶水可以选择绿茶、花茶、蜂蜜水等。 午时—心经旺。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 人在午时能睡片段,对于养心大有好处,中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 未时—小肠经旺。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会干咳、排屁。此时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肠排素降火。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高级循环动画演示

十二经脉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奇经八脉动画演示 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蹺脉阴蹺脉阳维脉阴维脉 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的分布是:足少阴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寸,腹中线旁开寸处;足太阴脾经行于胸中线旁开6寸,腹中线旁开4寸处;足厥阴经循行规律性不强。足阳明胃经分布于胸中线旁开4寸,腹中线旁开2寸;足太阳经行于背部,分别于背正中线旁开寸和3寸;足少胆经分布于身之侧面。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系: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其中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阴,形成了脏腑阴阳表里属络关系。即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互为表里的经脉在生理上密切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治疗时相互为用。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阴经与阳经(互为表里)在手足末端相交,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相交,阴经与阴经在胸部相交。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十二经脉的流注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阴阳相贯,首尾相接,逐经相传,到肝经为止,从而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休的流注系统。将气血周流全身,起到濡养的作用。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六阳经分布于是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三阴经上肢分别为手太阴肺经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三阳经上肢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在前、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手太阳小肠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经在中、足太阳膀胱经在后。督脉行于背正中线;任脉行于前正中线【人体穴位常识】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

十二经脉循行图

《十二经脉》动画图 劝学网整理 ■简要介绍 经络是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包括经脉和络脉两部分。 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纵行的干线。络有网络的意思,是经脉的分支。在 经脉中又分正经和奇经两大类,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经有十 二条,叫十二经脉,它与脏腑直接相通。十二经脉分别循行在体表的一 定部位,又与一定的内脏密切联系,各条经脉之间又通过络脉相互沟通, 从而使肌体的各个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奇经有八条,它不与脏腑直接 相通,是“别道奇行”的经脉。 本动画演示了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是起于中焦,从肺开始而终于肝 经,再复由肝上注于肺,如此循环往复,阳小肠-->足太阳膀胱-->足少阴肾-->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足厥阴肝-->手太阴肺。以上流注次序就是气血运 行在十二经脉中的次序,如此循环往复,周流不息,以营养全身各处。 01章《十二经脉》--手太阴肺经02章《十二经脉》--手阳明大肠经 03章《十二经脉》--足太阳膀胱经04章《十二经脉》--足少阴肾经 05章《十二经脉》--足少阳胆经06章《十二经脉》--足厥阴肝经 07章《十二经脉》--手少阴心经08章《十二经脉》--手太阳小肠经 09章《十二经脉》--手厥阴心包经10章《十二经脉》--手少阳三焦经 11章《十二经脉》--足阳明胃经12章《十二经脉》--足太阴脾经 经络是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包括经脉和络脉两部分。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纵行的干线。络有网络的意思,是经脉的分支。在经脉中又分正经和奇经两大类,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经有十二条,叫十二经脉,它与脏腑直接相通。十二经脉分别循行在体表的一定部位,又与一定的内脏密切联系,各条经脉之间又通过络脉相互沟通,从而使肌体的各个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奇 经有八条,它不与脏腑直接相通,是“别道奇行”的经脉。 十二经脉是以阴阳来表明它的属性,凡是与脏相连属,循行在肢体内侧的经脉叫做阴经;凡是与腑相连属的,循行在肢体外侧的经脉叫做阳经。同时根据内脏的性质和循行位置,又分为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经。 :足三阴经的循行在内踝上八寸以下,其位置有所变化,即厥阴在前,太阴在中线。足三阳经循行于躯干的分布部置,阳明行于身之前,少阳循行于身之侧,太阳循行于身之后。 十二经脉走向和相互交接的规律是手的三条阴经都是从胸循臂内侧走至手,交接于手三阳经,手的三条阳经再从手循行臂外侧走至头交接于足三阳经,足的三条阳经再从头循胸、腹、背、胁沿下肢的外侧交接于足三阴经,足的三条阴经再从足循下肢的内侧经腹至胸,复交于手三阴经。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是它与脏腑的表里相合是一致的。即脏腑之间一阴一阳、一表一里的关系(如肺和大肠,心和小肠等)是通过经络来联系的。六条阴经与六条阳经的表里关系,除上述走向交接的联系之外,凡是表里相合的经脉在四肢的循行线,都是在内外两个侧面相对位置。如肺经在臂内的桡骨侧,大肠经在臂外的挠骨侧;心经在臂内的尺骨侧,小肠

十二正经经络图奇经八脉图(动画配声版)

十二正经经络图奇经八脉图(动画配声版) 十二正经经络图 原文地址:中医同道必备工具2:十二正经经脉动画作者:佛手小博按:这是网上已被转载多次的既漂亮又实用的东东,现对原帖作二次整理,转帖于此,供同道学习参考。说明:各图中蓝色按钮为重播键,绿色按钮为播放键,红色按钮为暂停键,黄色按钮为循行路线说明键,标注有阿拉伯数字的地方是对本经循行线路的分段标示。一、手太阴肺经循行图 点此查看大图手太阴肺经循行图手太阴肺经穴位歌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次则侠白下尺泽,又次孔最与列缺,经渠太渊下鱼际,抵指少商如韭叶。主要穴位说明:中府:胸骨旁开六寸(脾肺之气聚集的中央)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气虚,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等。天府:横隔阂下三寸(墨点)。肺开窍于鼻,医治过敏性鼻炎。尺泽:肘横纹外侧。是补肾的穴位。(金生水)降逆气医治高血压,哮喘。孔最:掌横纹7寸。穴位较深,(郗穴是治急性病)是个会聚的穴位。主管一切毛孔的穴位。(毛孔、鼻孔)治鼻出血,是痔疮的要穴,对感冒起发汗作用。治急性咳、咽喉痛有疗效列缺:不好找。合骨绝对凹点。医治小儿遗尿,落枕、偏头疼,外感风寒惹起的头疼。“头项寻列缺”经渠:挠骨头里面骨头边缘。医治咳的要穴(虚寒性的或肺热)太渊:很深。用手的大拇哥攥住腕子硌着的穴位。是肺经的原穴,补气的效果十分好,是大补穴补气。脉的会穴可治静脉曲张。(心血管病)鱼际:火穴。医治热性病。咳、喘无效果。心中烦热,小孩疳积症、消化不好停食了少商:大拇指外根部。医治咽喉痛的要穴。(外感风寒或虚火上升)刺出血来效果最好。本经小结: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鼻炎、流鼻血。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妨碍、肌肉疼。二、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图 点此查看大图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图手阳明大肠经穴歌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历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曲池肘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并GIF图

一、LU(Lung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左右各11穴(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起于中焦,向下络大肠,回过来沿胃上口过膈肌,入属肺,从肺系横行出于胸壁外上方,出腋下,于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前,沿上臂前侧下行至肘横纹,沿小臂前侧的桡侧缘入寸口、过大鱼际,沿大鱼际边缘出手大拇指桡侧之少商穴。其分支从前臂列缺穴处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经气会于手阳明大肠经商阳穴相接。

二、HT(Heart)手少阴心经左右各9穴(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起自心中,出来后归属于心系(心脏周围的组织),向下通过膈肌,联络小肠。其直行主干从心系上肺,向下斜出于腋下,沿上肢内侧后边,至肘中,沿前臂内侧后边,到手掌后豆骨突起处进入掌内后边,沿小指桡侧到达其末端,经气于少冲穴与手太阳小肠

经相连。 其分支从心系向上夹着食道连于目系,即眼球内连于脑的脉络。 三、PC(Pericardium)手厥阴心包经首穴天池,末穴中冲。左右各9穴(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起于

胸中,出来归属于心包,贯穿横膈,联络上、中、下三焦。其分支从胸中分出,到达两肋部,在腋下三寸的天池穴向上至腋窝下。沿上臂内侧中线,进入肘中,下行前臂两筋(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过腕部,进入掌中,沿中指到达其末端中冲穴;另一支脉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尺侧端行,经气会于关冲穴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四、LI(Large Intestine)手阳明大肠经左右各20穴(商阳(井)、二间(荥)、三间(输)、合谷(原)、阳溪(经)、偏历(络)、温溜、

奇经八脉示意图

奇经八脉示意图 奇经八脉即别道奇行的经脉,包含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共8条.奇经八脉的分布纪律:奇经八脉的分布部位与十二经脉纵横交互,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个中督脉行于背正中线;任脉行于前正中线;冲脉 行于腹部会于足少阴经.奇经中的带脉横行于腰部,阳蹻脉行于下 肢外侧及肩.头部;阴蹻脉行于下肢内侧及眼;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和颈部.七经八脉奇经八脉的感化:一是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接洽,将部位邻近.功效类似的经 脉接洽起来,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调和阴阳的感化;二是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感化,奇经八脉如同湖泊水库,而 十二经脉之气则如同江河之水. •督脉 •任脉 •冲脉 •带脉 •阳维脉 •阴维脉 •阳蹻脉 •阴蹻脉 督脉示意图,奇经八脉图

人体奇经八脉之一.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督脉有调节阳经气血的感化,故称为“阳脉之海”.主生殖机能,特殊是男性生殖机能.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行于腰背 正中,循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再回出上至头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唇系带处(见图).本经 脉腧穴有长强 .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 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共28穴. 本经穴,1名1穴,计28穴,分布于头.面.项.背.腰.骶部之后正中线上.主治神经体系.呼吸体系.消化体系.泌尿生殖体系.活动体系病症,以及热性病症和本经所过部位之病症. 本经穴位: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 |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 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 (1) 长强DU1 Cháng qiáng[定位]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剖解]在肛尾膈中;有肛门动.静脉分支,棘间静 脉丛之延续部;布有尾神经及肛门神经.[主治]泄泻,痢疾,便秘,便血,痔疾,癫狂,脊强反折,癃淋,阴部湿痒,腰脊.尾骶部痛苦悲伤.[配伍]配二白.阴陵泉.上巨虚.三阴交治痔疮(湿热下注型) ;配精官.二白.百会(灸) 治脱肛.痔疮.[刺灸法]斜刺,针尖向上与 骶骨平谋杀入0.5~1寸.不得刺穿直肠,以防沾染,不灸.(2) 腰俞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