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品德与生活》教案1

二下《品德与生活》教案1
二下《品德与生活》教案1

二下《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4课《母鸡》优秀教案

14母鸡 ?教学目标 1.认识“疙、瘩”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恶”,会写“讨、厌”等15个字,正确读写“讨厌、理由”等10个词语。 2.默读课文,通过具体的语句,体会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的变化。 3.比较本文与《猫》在表达上的异同。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具体的语句,体会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的变化。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重点指导容易读错的字,如,“忠”读翘舌音,“绩”读第四声,“警”读后鼻音。“孵、毒、戒”三个字要重点指导。 2.阅读理解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还要弄清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然后再交流读书体会。 3.表达运用 主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善于用总分的构段方式。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疙、瘩”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恶”,会写“讨、厌”等15个字,正确读写“讨厌、理由”等10个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学习字词 1.导入新课。

(1)师引导:谁见过母鸡?谁见过下蛋后叫个不停的母鸡?虽然你们认为它很烦人,但是这只是母鸡的一个方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2)板书课题:母鸡。 (3)齐读课题。 2.简要介绍作者。(出示课件) 3.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1)师引导:同学们在课下已经认真地预习了这篇课文。学习课文前,先读读这几个字,看看你们是否通过预习认识了它们。 (2)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3)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4)认识多音字“恶”。(出示课件) (5)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①师指名读;生齐读。 ②师引导交流:你们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③生自由交流;师点拨。 a.字源识记“毒”字。 课件出示: ,毒,会意字。本义是有毒的草在野地里到处生长,后引申为有毒的物质。 b.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讨=讠+寸;忠=中+心;掘=扌+屈;歪=不+正。 c.换偏旁识字:厌—伏。 ④指导书写。 孵:笔画较多,视频出示书写笔顺,生边看边书空。 戒:“戈”从上、右包围“”,不要漏写一撇。 (6)课件出示词语。 ①生齐读;师指名读。 ②师指名选择其中一个词语,结合课文内容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因此指导学习生字新词时,主要引导学生运用以前掌握的方法自主记忆,逐步引导学生养成分析字形、归类书写的好习惯。对于难写的字,要重点指导,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准确识记。 板块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1、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散、归、趁”3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难点: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 板书课题:村居 二、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的学习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 2、大家瞧,这么多的风筝多美呀,你能将它们放飞得更高吗?(指名认读生字) 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了“in”。 “趁”是的韵母是“en”,不是“eng”。 3、同学们真不错,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 4、进行自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5、互相交流。 6、师针对难字进行指导。 三、品悟古诗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 1、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的。 2、学生自由读诗。 3、你看到了什么?生汇报。 4、(小黑板上的诗句)你能把你看到的这些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文。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5、瞧,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柔柔的。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想配合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吗? 6、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7、这么多美妙的感觉,我想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一句的。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这么好的春光,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2、村子里的孩子也和大家一样喜欢这美妙的春天吗? 3、板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防纸鸢 4、你能读好它吗?自由读古诗第二句。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基于(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50个,会写汉字250个。 3.注意汉字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习独立识字。继续学习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基于(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万字。基于(三)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2.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3.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注意说话的语气。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单元分析 本单元围绕“春天”这一主题共安排了四篇课文。其中,《古诗二首》用诗歌的精练形式展现了春天的自然之美,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找春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摹了春天景物的变化特点,激发学生对春天的想象以及探究春天的兴趣;《开满鲜花的小路》是一篇趣味童话,通过写鼹鼠遗落花籽无意间让小路上开满鲜花的故事,说明了给别人带去美好能够令人获得

六年级第14课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14课四季之歌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个性化写作成为新时期作文的主旋律,古语日:“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不同的人,即使是对同一事物,感受也不尽相同,而写作也应各具特色。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调动学生展示个性的积极性,并努力创设学生个性发展的广阔空间,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写景作文的一般结构,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能按一定顺序、有重点地具体描写四季的景色。 2、能力目标: 培养全方位、多视角地观察能力,在欣赏图片和与伙伴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表达自己对四季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培养全方位、多视角地观察能力,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能按一定顺序、有重点地具体描写四季的景色。 教学难点: 巧妙构思,从独特角度进行习作,写出自己的个性。 教学流程: 一.课前游戏: 中国的汉字是非常有意思的,许多文字游戏也由此而诞生,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简单的文字游戏: 十加两笔共可以组成九个姓氏,你能一下子全写出来吗? 公布答案: 丰王井韦支车牛计木

师总结:文字游戏考验我们平时的积累和活学活用,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多多留心,多多积累。 二.谈话导入: 师导语: 同学们,一年四季之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喜欢它?说出你理由。(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 一年岁月,四季更替。春天是欣欣向荣的,一切景物在春风中萌发生机;夏季是热情的,在骄阳的沐浴下万物惊羡迷人身姿;秋天的景色是迷人的,象征着丰收和繁荣,意味着欢乐和富强;冬天是凄美的,在圣洁的白色中尽展独特的风光。四季风景,淋漓尽致,让我们走近四季去观察、去感受……(板书:四季之歌) 三.积累语言: (一)描写四季的词语: 你能一下子说出五个以上的词语吗? 春()()()()()() 夏()()()()()() 秋()()()()()() 冬()()()()()() (二)描写四季的句子: 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每个句子所描绘出的画面。(指名读,每人读一句,轮读) 春 1、春姑娘乘着清风,带着温暖翩翩而来,她张开双臂,舞动着纤细的手,把碧绿洒满大地,把百花插上枝头。 2、正是初春,李子树上已吐出米粒大的嫩黄芽苞,在春阳下仿佛刷刷地在伸展。 3、暖融融的雨丝好像一串串的珍珠,又好像春姑娘的鞭子,抽打着冬天的阴影,驱赶着料峭的寒意。 4、那一簇簇的小草顶破了地面,悄悄地探出了嫩绿的脑袋,神气地立在地面上。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创新教案

开学第一课 【教学目标】 1.讨论并分享寒假生活,回味其中滋味,悟出生活道理,总结得失。 2.引导语文课堂常规,进行针对性训练,回拢心情,步入正常学习秩序。(重点) 3.初步了解本册课本的结构,了解篇目及每单元特色,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兴趣。(重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新学期寄语。 快乐的寒假生活结束啦,小朋友们重返校园。我们要尽快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当中。 2.聊聊寒假生活。 (1)寒假里,有什么事情、事物或什么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寒假生活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二、让我们向过去告别。

1.向坏习惯说拜拜。 师:步入二年级下学期的小朋友,快来向你的坏习惯说拜拜吧。 生:我原来爱摘校园里的花,以后我再也不摘啦。 生:我……我再也不捡虫子吓唬大家啦。 生:我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上学再也不愁眉苦脸了。 生:我又长大了一岁,以后再也不和父母顶嘴了。 生:我们应该自主完成作业,不能再让父母操心了。 师:剔除了坏习惯,迎来了新气象,你们这么有信心,老师就更有信心与大家一起进步了。 2.你会变得很优秀。 经过一次成功的蜕变,我们每个人都会变得比原来更优秀。我们的学习之路还很漫长,这路途中需要我们一次又一次蜕变。 老师相信你们每个人都很优秀,只要大家付出努力,那么迎接我们的将是灿烂的明天。 3.玩游戏,头脑风暴。 规则:把学生分为三组,分别写三类小纸条。 第一组:写事物(可写人、动物、植物等)。 第二组:写在哪里(可写在教室里、马路上、树枝上、花朵上等)。 第三组:写干什么(可写睡觉、学习、下围棋、跳格子等)。 老师收取所有纸条,任意从各组分别抽出一条,拼在一起念。 如:小蜜蜂 在树枝上 跳格子 可以组成:小蜜蜂在树枝上跳格子。

(公开课设计)第14课《要下雨了》优秀教案(含反思)

14 要下雨了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通过“鱼出水面,燕子低飞,蚂蚁搬家”等自然现象,介绍了下雨前动物的不同表现,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根据教材知识螺旋上升的这一特性,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低年级学习要求,“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综合文本内容,使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在教学时采用图文对照法组织阅读活动,从图入手,先引导学生看图,认识图意,再随图逐段学文。学文是为了认识事物、获取表达才能,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并提高观察的深刻性和思维的逻辑性。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教师) 2.本课生字小卡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题目 1.诵读儿歌:“乌云密布天气闷,天空一片阴沉沉,闪电婆婆把腰伸,雷声响起一阵阵。”从这些自然现象,你们知道了什么? 2.观看动画。 出示课件:乌云密布,狂风骤起,雷电交加的动画情景。 3.学生自由地说说看到的画面和听到的声音。 4.揭示课文题目,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运用动画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同时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2.再读课文,读时圈画出本课的生字,自学生字,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3.同桌互相读,比一比谁读得准确,声音洪亮。 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文中的小白兔遇到了几个好朋友?都是谁?分别是在哪几个自然段遇到的? 5.师:朗读了课文,谁愿意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小白兔遇到了三个好朋友,分别是:小燕子、小鱼和蚂蚁。遇见小燕子是在第2、3自然段,遇见小鱼是在第4~6自然段,遇到蚂蚁是在第7自然段。)

部编版语文二下教案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编排了《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小毛虫》4篇课文,1个语文园地。 四篇课文都是以动物为主角的童话,故事生动有趣,语言幽默,巧妙启迪学生悦纳自我,热爱生活,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低年级的童话教学适合让孩子讲一讲、演一演,可结合课后练习中安排的复述课文,续写故事等言语实践形式,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落实有针对性的读说、读写指导,促进学生从积累到运用的有效迁移。另外,识字教学可侧重于随文识字,鼓励学生发现规律,找出特点,自主识记。写字教学重点关注汉字作为偏旁后,某些笔画的大小和形态的变化。朗读课文时,重在读好问句,能读出语气的变化,感受人物的心情。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丰富词语的积累,体会关键词句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 二、单元重、难点: 重点:1.认识55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34个生字,能够借助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故事的趣味性。 难点:1.能够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 2.写话 3.在分享阅读的过程中感受读书的乐趣,进一步培养爱读书好读书的兴趣。 三、单元课时安排: 1.《大象的耳朵》 2课时 2.《蜘蛛开店》 2课时 3.《青蛙卖泥塘》 2课时 4.《小毛虫》 2课时 语文园地七 2课时 总计 10课时

教师活动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 1.课件出示谜语: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打一动物)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讲的就是大象的耳朵。 3.出示课题:大象的耳朵。(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1)多音字: 扇:shān扇动shàn风扇(2)图片识:竖、竿、撑、舞(3)生活识字:痛、烦、耷 2.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和词语。 3.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大象为了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的故事。)四、指导写字 遇:半包围结构,笔顺是 ,右边的笔顺要记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激趣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象的耳朵》,谁能来说说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大象的耳朵会有哪些作用? 2.复习上节课生字词。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春天里的发现”是建立在一年级下册“春天”单元学习的基础上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的知识和学习体会展开进一步的学习,使学生在已有的对春天的感悟的基础上,去发现春天、观察春天、想象春天,甚至能画春天、唱春天、说春天、写春天等等。 内容:导语,《找春天》、《古诗两首》、《笋芽儿》、《小鹿的玫瑰花》和《语文园地一》。认识47个生字,书写39个汉字。 教学目标 1、认识47个生字,书写39个汉字。 2、要引导学生多读,读出感情。在反复的充满感情的朗读中,做到朗读与感悟相交融。 3、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文质兼美的优秀读物,提供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感受的机会。 4、引领学生走进春天的大课堂,唱一唱春天的歌,画一画春天的美景,诵一诵春天的诗文。 重点难点 1、认识47个生字,书写39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要求背诵的诗文。 课时安排 《找春天》2课时 《古诗两首》2课时 《笋芽儿》2课时 《小鹿的玫瑰花》2课时 《语文园地一》3课时

1、找春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形声字认识“躲、符”、熟字加偏旁认识“触、鹊、羞”熟字换偏旁认识“遮、掩探嫩”,通过观察、范写、互评等方式会写“脱、冻、溪、棉、探”5个左右结构的字。 2.通过组内互读、展示交流等方式读通、读准难读的词语和长句子。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3.在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的过程中体验发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潜能,培养学生乐于分享学习所得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认识“羞、遮、掩、躲、探、嫩、符、触、鹊”会写“脱、冻、溪、棉、探”。 2、注意“溪”“探”字的写法、“遮”、“触”的读音。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 学生搜集有关春天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去迎接她的到来吧!(学生说描写春天的词语。) 预设:柳绿花红、万物复苏、春回大地 2.是的,春来了,春来了,他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呢?让我们一块去找春天吧!(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学习 组长组织学习: 合作要求 1.读通课文:小组内分工读文,并汇报圈出的生字新词。其他同学听音、正音。

第十四课《编辑幻灯片》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十四课《编辑幻灯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在前面学会基本操作,包括启动退出,创建及保存多张幻灯片组成的演示文稿,只不过暂时还停留在文字构成的幻灯片部分的编辑与修改。学生作品已初见效果,学生的兴趣和熟练程度越来越高。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课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课介绍各种视图及其相互间的转换,在此基础上对演示文稿中的幻灯片分别进行添加、删除、移动、复制等操作。可考虑用2个课时,重点放在对演示文稿中的幻灯片的添加、删除、移动、复制等的操作为下一节修饰演示文稿打下基础。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演示文稿的编辑包括添加、删除、移动、复制等。 难点:各种视图的有效应用。 3、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PowerPoint中各种视图方式的选择及相互间的转换; (2)了解各种视图的有效应用场合; (3)学会演示文稿中幻灯片的添加、删除、移动、复制。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各种视图的切换方式,了解各种视图的主要优势,掌握各种视图的切换方法;(2)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掌握编辑演示文稿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编辑演示文稿,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 教师利用先行组织者策略,让学生更清楚各种视图的优势。本课采用讲、演、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教师直接演示各种视图切换下的不同形式,并就不同视图的优势作简单的介绍和演示,大纲视图更利于文字纲要的编写,对幻灯片的题目等显示一目了然,浏览视图适宜幻灯片之间切换方式的设置(如果学生的基础较弱,则这点不讲),适宜观看所有幻灯片整体的风格等,放映视图播放幻灯片(以大纲、浏览和普通视图为主讲内容)。教学过程中的操作以PowerPoint 2003版本为例。 2、教学过程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一组教材围绕“春天里的发现”这个主题进行安排,主要由《找春天》《笋芽儿》《古诗两首》 《小鹿的玫瑰花》及语文园地一组成。 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以“多彩的春天”为专题的一组课文,本组课文在此基础上重在引导学生走进春 天,发现春天的特点,探索春天的奥秘。课文中有描写美好春光的散文、古诗,有发人深思的童话故事。 尽管文章体裁不同,但从内容上都很贴近学生生活。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反复诵读 中感悟、积累语言,提升审美情趣。同时还要积极开发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增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 《找春天》图文并茂,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 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读文中品味美感,积累语言。同时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 自然的情感。 《笋芽儿》语言精美,角色鲜明。由于孩子们对笋芽儿的知识了解不多,课前师生可共同搜集一些相 关的音像和图片资料。教学中要创设情境,以读带问,以情促思,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自能 读书的能力。 《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引人深思的童话故事。故事情节曲折,比较贴近儿童生活。教师应重点抓住 黄莺和微风的话进一步开发文本,运用“移情”策略,引导想象,使学生在充分的角色体验中受到情感熏 陶。 1、找春天 课前透视: 作者用细腻清新的笔触点染了一幅生机勃勃、绚丽多姿的春景图。从探头的小草、早开的野花、解冻 的小溪、飘摇的风筝等景物中我们随处可见春姑娘娇羞、活泼的身姿。文章图文并茂,语言优美,充满儿 童情趣和文学色彩,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之情。 孩子们对寻找春天有着美好的愿望,以前又接触过描写春天的文章,积累了一些好词佳句。课前,教 师可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亲身体验自然的变化,进一步丰富内心感受。课上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反复读文 中品味美感,积累语言。课后扩展知识,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具体

第14课_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的教案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案 一.教学分析 1.说学情: 经过必修一和必修二专题一至专题三的学习,学生对自古至今的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状况有一定的了解,为学习本课内容奠定了基础。学生在初中课本里也已初步领略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的概况,但他们的知识是零碎的,没有形成系统的规律性的认识。这一节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可以让学生自主收集资料进行主干知识的展示,教师以问题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 2.说教材: 本专题主要叙述了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过程。主要涉及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交通和通信工具、大众传媒三个领域,重点突出鸦片战争、中华民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改革开放四个发展阶段。 本节课主要讲述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势力进入中国,引起了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剧烈变动,与此相伴,中国人民大众在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等方面,也开始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随着中西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相互激荡和交汇,出现了许多色彩斑斓、新奇特异、令人目不暇接的新鲜事物,形成了中国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开始走向近代的广阔画面。因此,本课内容是对学生学习近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历史的延伸和丰富,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近现代社会政治与经济史的理解。 对于本课教学,可以根据课标要求整合“衣、食、住、习俗四个子目”的内容,突出引导学生分析变化的因素,理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同时,我要依据学情和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拓展,通过对典型史料的研读来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独立思考,理解“断发易服”“废止缠足”“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等概念的内涵和意义; (2)通过归纳、比较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情况,培养归纳发展特征的能力。通过思考“为什么近现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站 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理解中国近代一些风俗习惯的进步,是人们追求进步、民主和文明的表现。掌握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提供大量近代以来不同时代服饰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研习中国近代以来服装的变迁史,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史料研习和多角度探究历史问题的方法。 (2)引导学生从身边事例中列举一些社会现象并进行归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觉到历史就在身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人民近代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是文明、进步的表现,认识到进步的文明终将取代落后的习俗。

第14课声音的强弱教案教学设计

第14课声音的强弱教案教学设计 第14课《声音的强弱》教学设 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声音”的第2课。声音的强弱和高低是声音两个基本的特点,其中声音的强弱 更加容易理解和观察。本课先从较为简单的特点“强弱”开始,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导致声音强弱不同。 本课的第1个活动就直接进入主题:振动幅度大小和声音强弱的联 系。通过观察鼓面振动与声音的强弱的关系得出结论。为了巩固 习得的概念,活动2通过用视觉和触觉来判断两组实验中产生声音 的强弱。教材设置的这两个活动,不仅让学生能够说出判断声音 强弱的依据,更能让学生搞清楚现象背后的内在联系。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声音在各个方面都有基础性的前概念,也有一定的观察基础。学生已经历过一些探究活动,学会了比较详 细的观察并作相应的记录,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在知识方面,

他们知道声音是不同的,知道声音有大小的区别,并且经历了探 究声音发生的过程,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情感方面,他们对科学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科学探究活动,愿意通过实 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以上这些有利条件会对本课的探究活动起 到积极作用,但在孩子们的前概念中,往往将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与生活中的现象相混淆,他们听到高音会误以为声音强,听到低 音就会认为声音弱。如音高与音量分辨不清的话,就无法从根本 上区别振动时产生的现象,更不能把观察到的现象总结成规律。 所以,“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将会是 孩子在本节课的学习上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有强弱之分。 2.了解声音的强弱与振动的关系,知道物体振动的幅度变化会使声音的强弱发生改变。 3.尝试让各种物体发声,感知强弱不同的声音。 4.养成善于观察、乐于实践的习惯。

14课教案 辽师大版(三起)

14课教案辽师大版(三起) 标掌握多龟画图命令。教学重点难点重难点:掌握多龟画图命令。教学方法手段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具学具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和电子教室软件进行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如果画10个连环,小海龟的位置很不容易控制,如果是10只海龟来画,会很容易的。通常情况下我们看到的只有一只海龟,其实LOGO王国中有很多只海龟,请同学们欣赏海龟的表演。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过程执行方式。利用过程执行方式画图就可以把画图过程保存下来,还可以随时编辑修改呢! 二、新授: 1、定义过程。教师操作演示。动手做:让小海龟画出漂亮的图形。过程的基本结构:TO 过程名过程体 END提示:一个过程的过程头和过程尾要单独成为一行,过程体可以有多行。 三、练技能: 1、编辑过程。(1)动手做:尝试打开编辑窗口,有几种方法?(2)练一练:打开编辑窗口,编写:长方形、正三角形、菱形、正五边形、圆形等基本图形的画图过程。(3)聪明屋:介绍相关知识。 2、保存过程。(1)动手做:试着用以前学过的方法保存过程。(2)练一练:指导学生操作练习。提示:保存的文件扩展名为、LGO。一个过程文件中可以保存多个过程

3、执行和修改过程。(1)执行过程试着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执行过程。练一练:指导学生操作练习。(2)修改过程试着用以前学过的方法修改过程。命令格式一:EDIT 过程名命令格式一:EDIT 过程名1 过程名2命令格式三:EDIT ALL练一练:指导学生操作练习。 四、比一比:学生展示自己设计图形。 五、谈谈收获,师总结。教学反思由于本堂课侧重于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应当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感受新知、解决问题。既然要求同学们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就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备课簿课题 11、巧定位置课型新授教学目标掌握用坐标定位和定向命令画一些简单的图形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LOGO语言中的坐标系,移动和转角的参照。 教学方法手段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具学具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和电子教室软件进行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画一个三角形的花 二、新课: 1、坐标系以母位为原点,横坐标为X轴,纵坐标为Y轴。 2、坐标定位命令:

2018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2018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教材分析 春回大地,美丽绽放 教材编排 新人教版编部本于2018年春期正式使用,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5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第1~4课为为“春光篇”,课文内容大都与春天的物候和热爱春天有关;第5~7课为“爱心篇”,意在培养儿童的爱心; 识字1~4课为“传统文化篇”,意在宏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第8~11课为“童话篇”,意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第12~14课为“道理篇”意在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第15~18课为“自然科技篇”,意在21~24课为“人物篇”意在让学生学习优秀品质,感悟做人的道理;让学生关注科学,从而爱科学,学科学;第19~22课为“故事篇”意在让学生学习优秀品质,感悟其中的道理;第23~25课为“历史篇”意在让学生了解历史故事,感悟祖先创造文明的道理。 新部编本教材新选入14篇课文,其中新选识字4篇:《千人糕》《一匹出色的马》《识字神州谣》《识字传统节日》《识字贝的故事》《识字中国美食》《枫树上的喜鹊》《我是一只小虫子》《泪水茶》《蛛蛛开店》《青蛙卖泥塘》《祖先的摇篮》《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羿射九日》等。口语交际增加了《注意说话的语气》《推荐一部动画片》等内容。 二 教材特点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每一组教材的“导语”,通过简单的几句话,点出本组的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之后的课文以及部分练习,“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短文、好词佳句、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以及展示台等内容,都是围绕本组的专题合理安排的。

2、创设“我知道”“宽带网”两个全新栏目,搭建拓展知识的平台。 从二年级下册开始,本书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我知道”,在“语文园地”中设置了“宽带网”,这两项内容是不同于前三册教材的全新栏目。设计“我知道”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并引导学生主动地了解与本课有关的信息,以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拓展。“宽带网”是借用现代计算机与网络传输技术的一个名词,它所蕴涵的主要作用是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引导学生通过快捷、方便的途径,获取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3、大幅度更新课文,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本册教科书新编选的课文,占全部课文的一半以上。有描写美好春光的,有发生在春天里的故事,有奉献爱心、关爱他人的,有反映首都新貌的,有倡导动脑动手、勤于思考的,有引导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有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品质、感悟做人道理的,还有介绍科学知识的作品。 4、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的课后练习,一般是4道题。每一课后面一般都有的题目是“我会认”“我会写”“读一读”或“读读背背”,体现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读读背背”这一项,从课文的实际出发,提法有所不同。有的要求背诵全文,有的只要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值得注意的是,本册教材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增加了默读这一训练内容。在部分课文的后面,我们做了适当的安排。 除了上述题型外,多数课文后面还安排了词或句的练习,引导学生接触各种语言现象,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词句的练习形式多样,有侧重于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的,有侧重于词语的积累和拓展的,在部分课文后面,教材还安排了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合作探究学习。此外,教材还安排了与课堂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延伸、拓展的语文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将课内学习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情感体验迁移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 5、突破传统呈现方式,增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 本册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又有创新和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推荐)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文本教学解读 《要下雨了》这是一篇有趣的科普童话。课文通过“燕子低飞、鱼游水面、蚂蚁搬家”三种现象,介绍了下雨前燕子、小鱼、蚂蚁这些小动物的活动特点以及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课文共9个自然段篇幅较长,但层次清晰。学生可以图文对照读故事,在朗读中了解下雨前动物们的一些活动现象,同时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1.识写生字。 本文共有13个生字要求会读、7个生字要求会写。 13个生字都是合体字,大部分是形声字,可以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字形,并在读文中随文识字。多音字“空”,文中出现了不同读音组成的词语“空气、有空”,要指导学生将字音读正确。 认读“腰、伸、搬”3个字,宜在词语里认识。在自己身体上找一找腰部的位置,做一做“伸腰、搬东西”的动作,从而将音、形、义结合起来进行学习。 认读“坡、沉、响”3个字,宜联系生活识记。出示图片,根据图片语境组成“山坡、下坡、坡路”等词语读一读,联系生活并借助图片感受“阴沉沉”,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响”的意思。 认读“潮、湿、消、息”4个字,宜在词语中认读。引导发现“潮湿”都是“三点水旁”,再说说生活中潮湿天气的具体现象有哪些,进一步了解词语的意思。“消息”的“息”在词语中读轻声。 认读“闷”字,这个字既是形声字,又是会意字。观察字形发现与“心”有关,通过溯源了解“闷”外形很像一扇门,里边的一颗心被关闭在门内,所以很憋闷。出示“闷气、闷热”等词语认读,强调字音“mēn”。 认读“呢”字,这是一个轻声字,宜在句子中认读。 “直、呀、边、呢、吗、吧、加”7个要写的生字,有5个是带有“口字旁”的生字。“口字旁”所在位置不同,书写也有区别。“呀、呢、吗、吧”的“口字旁在左边略小。书写在左上格,封口横压横中线;“加”的“口字旁”在右边略大,位置居中。“呢”重点指导第7笔撇收笔在竖中线,第8笔竖弯钩贴近竖中线起笔。“直”不宜写太宽,中间三个短横间隔均匀且不能碰到横折,末笔长横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14课 英文教案

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实习教案 教案内容:Lesson 14 Do you speak English? 学院:外国语学院班级:09英语1班 姓名:赵纯学号:200941327117 Lesson 14 Do you speak English?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Review the usage of General Question. 2.Master the usage of past perfect , and the word “except”. 3.Grasp the following words and phrases: amusing, experience, village, wave, lift, reply, reach, language, journey, drive on to, wave to sb., ask for a lift, apart from, neither of , not at all, on the way, as soon as.

4.Learn a kind of word—adverb “-ly”. 5.Practice oral English with the topic “An amusing experience you have at shool”. Teaching Content: Text ; Exercises (from V ocabulary to Writing) Teaching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 points: 1.the usage of past perfect. 2.amusing, experience, ask for a lift, apart from, on the way Teaching Periods: 6 periods Teaching Procedures: Period 1-2: Ⅰ. Introduction to the text by asking some questions. Questions: 1.Do you remember the first English word you can speak? “Yes”“No”? 2.Do you think speaking English is difficult? Why? 3.Who is the first person you spoke to in English? Your teacher or your classmate? 4.What did you talk about when you spoke English at the first time? 5.How many years have you been learning English? 6.How do you think your oral English now? 7.Do you often make mistakes when you speak English? What are they? 8.Have you ever talked with foreigners in English? When and where? 9.Do you know how to greet when you meet foreigners? 10.Can you recognize a person who is an English or French? Ⅱ.Ask students to go through the text and finish the pre-class work to get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Then analyze the text the general idea . Ⅲ. Explain the text in details. 1. amusing adj. causing laughter or smiles; enjoyable; funny and entertaining e.g. * an amusing story/anecdote/incident * Our visits to the theatre made the holiday more amusing. a highly amusing (=very amusing) film mildly/vaguely amusing (=a little amusing , but not very ) a mildly amusing spectacle -amusingly adv. ※Amusing/amused Amused adj. e.g. If you are amused by something, you think it is funny and you smile or laugh.. amused at / by Ellen seemed amused by the whole situation. I could see she was highly amused (=very amused). The man looked a little amused.

第14课生命只有一次教案

第14 生命只有一次教案 第14 生命只有一次教案 教学目标: 1识记 (1)生命是地球上最宝贵的东西。 (2)生命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地球上的生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每个人的生命是独特的。(4)生命是父母赋予的,父母养育自己是辛劳的。 2理解 (1)各种生命都以自己独特的价值存在,我们应该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2)理解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3)自己的生命是独特的,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体会生命的价值,珍爱生命,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让生命的价

值无限。 3活动 (1)以“我们身边的动植物伙伴”为主题,作一次本地区的植物、动物物种及其生存状况的调查。 (2)以“”生命无价”为主题,开展一次班会活动,探讨生命的价值,珍爱生命,呵护生命。 教学重点:“我是独特的”“生命的呵护” 教学难点:“生命的产生”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收集有关生命的起源、展示生命的图片和实物或者音像制品等,并做好介绍的准备。(或由老师制成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故事、游戏 教学过程: 探讨一:生命是怎样产生的?人类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学习小组代表发言) 1生命:植物、动物、微生物 (1)植物生人—日尔曼传说 (2)自然生人—我国神话

(3)泥土造人—女娲造人的传说等 (4)类人猿进化成人—达尔文的进化论 第一框人类生命的独特性 一、生命的奇迹 1生命是地球上最宝贵的东西。地球因生命而精彩。 2生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其历史已有40亿年。地球上的生物大约有一百八十多万种。 3人类生命的奇迹。 (1)人类的历史只有几百万年,自然界经过漫长的岁月才造就了人类。 (2)生命的诞生需要十个月的孕育,需要消耗母亲的多少精力;十多年的养育需要父母付出多少心血。 思考:你对父母有哪些新的认识?今后应该怎样对待父母? 二、我是独特的 1生物生命的独特性。 观察树叶:寻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 一、教材分析: 第一组教材围绕“春光”这个主题进行安排,主要由《古诗两首》《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及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一组成。 本组课文重在引导学生走进春天,发现春天的特点,探索春天的奥秘。课文中有描写美好春光的散文、古诗,有发人深思的童话故事。尽管文章体裁不同,但从内容上都很贴近学生生活。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反复诵读中感悟、积累语言,提升审美情趣。同时还要积极开发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增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 《找春天》图文并茂,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读文中品味美感,积累语言。同时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邓小平爷爷植树》课前师生可共同搜集一些相关的音像和图片资料。教学中要创设情境,以读带问,以情促思,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自能读书的能力。 《开满鲜花的小路》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比较贴近儿童生活。教师应重点抓住对话进一步开发文本,运用“移情”策略,引导想象,使学生在充分的角色体验中受到情感熏陶。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生字,读会要认的字,掌握识字的规律。 2.在田字格中正确地书写生字,注意左右结构和全包围结构字的间架要求。 3.了解偏旁的意义,区别形近字。 (二) 过程与方法 读中感悟、以实践促发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走进春天,发现春天的特点,探索春天的奥秘。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识字,掌握识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喜欢识字,主动识字。 四、教学措施: 1.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及合作交往等能力为主,提高了学生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 2.优化教学手段,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五、学具准备: 拼音、生字卡片 六、课时安排: 1 古诗两首两课时 2 找春天两课时 3 开满鲜花的小路两课时 4 邓小平爷爷植树两课时 语文园地一三课时口语交际一课时 七、教后记: 第二单元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安排了三篇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千人糕》以及《一匹出色的马》。其中《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它以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抒发了对雷锋精神的呼唤以及向雷锋学习的美好愿望;《千人糕》以对话的形式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匹出色的马》是一篇富于童趣的文章,说明了想象在童心世界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本单元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二》,力求从字、词、句等方面让学生进行单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