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途径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途径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途径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途径

----以《抵抗弯曲》的教学为例

摘要: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结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抵抗弯曲》的教学,提出了“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提供有结构的材料、加强教师的有效指导、加强课堂练习”等五条实现的途径,并通过实际教学案例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途径

伴随着课改的深入,小学科学课堂上出现了一些可喜的现象: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这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吗?笔者在海曙区某教学评比活动中做评委时听了几节《抵抗弯曲》教学时发现,教师在实验材料的选择上,往往考虑的不够周到;分组讨论时没有根据内容与材料的实际情况,为讨论而讨论;部分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时不敢指导,一味地追求问题要由学生自己提出,方案要由学生自己设计,探究要由学生自己展开,结论一定要由学生自己得出。课堂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许多小组却不能记录准确的实验数据,没有正确的结论。

从大量的调查数据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来看,现实中许多课堂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当前小学科学课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界定

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教学的有效性做了界定。如:陈旭远教授指出,“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小学科学课堂必须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三维目标。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学生在三维目标上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成为《科学》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资源。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有着丰

富、生动的现实生活背景的支撑,我们要建立起“生活科学”的理念,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框架,大胆应用生活中的素材创设学习情境进行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之产生“情境效应”,它能有效地激励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走出“要我学”的低谷,进入“我要学”的积极状态,从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抵抗弯曲》的教学中,我们找到一些多媒体资料导入新课:2006年03月28日韩国桑苏大桥瞬间倒塌,2007年8月1日美国明尼苏达州一条横跨密西西比河的大桥在交通高峰时期突然倒塌,上海某工厂钢结构厂房倒塌的事故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在惊心动魄的事实和触目惊心的损失数据中深深地感受到研究横梁抵抗弯曲性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本课教学的应用科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环节,我们可以在分析两组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教室中的横梁、课桌里的横梁、椅子下面的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总是立着放的事实,引导学生进一步形成增加横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横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这一科学概念。

这样,使我们的科学课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概念,使学生实实在在感到科学知识有用,体会科学知识就在身边,也使学生兴趣盎然。

(二)关注学生的原有经验,向最近发展区发展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必须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的现在发展区,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情感和思想状态,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前提和基础。这些知识和经验可能是下一步学习的铺垫和助力;也可能形成思维定势,成为下一步发展的障碍。

在本课教学中,我们分析学情后认为:学生对增加横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横梁的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这两个科学概念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我们的教学一定要了解到这一基础,不要在这2个学生已有概念上花费过多的时间,而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分析和比较2组实验数据上,从而形成增加横梁的厚度可以比增加宽度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这一科学概念,使学生的科学概念在本节课得到真正发展。

本课的过程和方法目标:“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对6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并不大,他们已经有许多次对比实验的经验,本节课只是让他们再度体验和经历这一探究过程。

(三)提供有结构的典型材料,促进有效探究

所谓有结构的材料就是教师经过精心设计的典型教学材料的组合。“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教师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与材料亲密接触,是科学活动中重要的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些蕴涵着典型的科学概念的材料,会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带给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同层次的体验和经历。但是,我们在为学生提供材料时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未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材料不当、分发材料

的时机不当等都会造成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困难,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在本课的教学中,共安排了2组演示材料和2组分组材料:

演示材料第1组: 2个立柱、1个纸横梁、若干垫圈。

演示材料第2组: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木制米尺)、重物、在米尺上挂重物的筐。

第1组材料用来演示学生分组实验时实验装置的搭建方法和注意事项,准备时必须考虑足够大并且和学生分组实验材料类似,确保让所有学生清晰地看到实验装置。第2组材料用来演示立着放横梁可以比平着放大大增强抵抗弯曲的能力,立柱考虑可以用讲台上放两把方凳,准备的重物要考虑用有足够的视觉冲击力并来源于身边的物品,我认为用一叠图书做重物比用钩码好。

分组材料第1组:2个立柱、3个纸横梁(1倍宽、2倍宽、4倍宽)、若干垫圈。

分组第2组:2个立柱、3个纸横梁(1倍厚、2倍厚、4倍厚)、若干垫圈。

在准备分组材料时要考虑:立柱的高度多少比较合适?横梁用什么纸?用多厚、多宽的纸?如果没有垫圈,可以供什么来替代重物?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采用的立柱过低,纸横梁2背宽、4倍宽时的实验数据就会很不准确;如果过高,分组实验中当横梁倒塌时,部分组的学生就会满地找垫圈。如果横梁用的纸过薄而重物又很重的话,1倍宽的横梁连1个重物都不能承受,学生如何填写实验数据?如果横梁用的纸过厚而重物很轻的话,纸横梁4倍厚时所需要的重物要100多个,学生实验时横梁还没倒塌,叠放的垫圈已经坍塌,有时重新实验几次还是不能成功,造成大量时间的浪费,教学的低效。

第2组材料和第1组材料相比其实只是更换了3个纸横梁,但如果我们2组材料同时提供给学生,势必会造成部分学生在做第一组时的无意注意,影响他们的有效探究。所以我们把第2组材料中的3个纸横梁装在1个信封中,课前放在学生的课桌里,在做第2组实验时再取出来使用。另外,我们发现,如果教学中没有涉及到让各组学生选择不同的实验材料,就没有必要请各组材料员到指定位置来领材料,各组到讲台前领材料会浪费1-3分钟的教学时间,也会降低教学的有效性。

(四)加强教师的有效指导,及时反馈和评价

1、加强学生分组实验前的有效指导

过去,我们的科学课十分重视对学生实验进行指导,实验材料、实验的步骤、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教师在实验前都详细讲解,学生照着按部就班地做实验,实验现象明显结论正确。新课程来了,要学生自主探究,有的教师就不敢指导了,什么都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则在一旁耐心地等待。我们认为不能因噎废食,许多时候必须给于学生一定的帮助。

本课的教学中,在分组实验前通过师生研讨,明确在这个对比实验中至少控制3个因素:1、立柱之间的距离(跨度)必须相同。2、放置的垫圈大小要相同,要轻轻居中叠放。3、在记录数据时,使横梁倒塌(接触到桌面)的那个垫圈不能算。教师对实验的有效指导,才能保证各组实验顺利开展,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

2、及时进行课堂反馈和评价

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探究,就需要教师不断地获取和运

用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方向,使教学针对性更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处理好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如下图):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肢体语言,及时了解学生理解科学概念的程度和学习的状态,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行为(如激励性评价、调节语气、讲话的频率及需要重复或细讲等),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引到课堂教学的轨道上来。教师如果能及时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巧妙的进行激励性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的沟通,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

我们还可以通过提问、分组讨论等形式从学生的表述过程中,及时准确地获得他们对问题的思考方法、思维途径及对问题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本节课在讨论实验要控制哪些因素?实验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以及在分析实验数据、获取结论的过程中,当学生不能围绕研究问题展开时,当学生在交流中词不达意时,特别需要教师及时的有效指导。

(五)“学而时习”,促使科学概念的内化。

科学课也要强调适度的“时习”,一方面有利于所学科学概念的保持;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促使科学概念的内化。在课的起始阶段,适当的对上几节课的科学概念进行复习;在课的结束阶段,利用多种形式对本节课或单元的科学概念进行练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在课的结束阶段设计几个选择题,根据教学时间的实际情况进行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促进科学概念的内化。

1、在研究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时,要控制的条件是()

在研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时,要控制的条件是() A纸的材质 B纸的光滑度 C纸的宽度 D纸的厚度

E立柱间的跨度 F单个垫圈的重量 G纸的长短

2、能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的是()。

A增加纸的厚度 B增加纸的光滑度 C增加纸的宽度 D让纸变得更粗糙

3、材料的宽度和厚度,()更多的影响材料抗弯曲能力,所以房间里的横梁要()放。

A材料的厚度 B横着放 C材料的宽度 D立着放

另外,练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信息反馈的过程,教师可以从学生做练习的准确性和速度的快慢程度来全面获取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和掌握科学概念的情况,而后根据反馈得到的信息给予恰当的弥补和点拨,以便使学生对科学概念有一个再学习、再理解吸收的过程。我们认为:

适时、适度的练习能够有效的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互动。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还有很多,我们的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在,促进学生最优化地、最可持续性地发展。许纪霖教授说过:“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科学教师,我们更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们也将努力思考,努力践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书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上海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情况分析报告》《上海教育》2007-09B期

3、陈旭远《新课程与教学有效性的思考》《解读教与学的意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余文森《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中国教育报》2007-5-8第6版

5、钟启泉《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生成长》《中国教育报》2007-6-16日第3版

小学科学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林口县小学科学学科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征求意见稿) 所谓课堂教学评价,是指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课堂教学诸因素及发展变化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教学评价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出发,建立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 一、教学建议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科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等,获得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探究能力。 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主动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益。 (一)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 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必须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情感。 探究活动的设计应当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学生喜爱的活动,提倡用自制教具和低成本材料进行探究活动。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动手”和“动脑”相结合,引导他们主动思考问题,自己设计实验,注重思考事实证据和科

浅谈小学科学信息化教学

浅谈小学科学信息化教学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全球信息化的实现,作为未来人才培养基地的教育系统首先受到巨大的冲击,当代信息技术带给教育系统的不仅是手段与方法的变革,而且也包括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教育系统受到信息革命的冲击,最突出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这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格局和新的气象。特别是它对课程改革中新兴的课程——小学科学课,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教育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展了教学模式。它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封闭的课堂变成了现代的、动态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使科学课堂更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轻松地学到更多的知识。为此,我就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谈一点个人的想法。 一、巧用电教,化难为易 科学课上有很多学生自主探究的素材,要求学生在教 师的指导或引导下去进行调查、考察或实验,但有些活动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完全展现的,如《植物怎样喝水》这一课,反反复复讲解理论学生都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虚实互补,让学生“看到”植物根的水与植物茎、叶脉向上输送的水缓缓流动的情景,再在重点处点拨,植物“喝水”这一难点就解决了。再比如《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等一

系列天文知识课文,《食物链》等表现多种生物类课文,都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观看,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不限于课堂上,实现学习时空的拓展。 另外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许多新知识、新思维的传授,受到了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在课堂进行实际演示,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通过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模拟演示达到仿真效果,或对现象进行放大、延时等操作,进而使学生在没有障碍的演示、实验环境中进行愉快地学习,获取知识。 二、提高兴趣,增强感知 传统教学方式主要靠粉笔、黑板、挂图或模型,学生兴趣不大,而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生动、形象、直观,学生兴趣浓厚。如教学《昆虫》一课,在学生掌握了昆虫的概念以后,训练学生能否在众多的动物中判断哪些是昆虫。这时可以在电脑上出示“送昆虫回家”的题目,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拖拽”昆虫到相应的栏里,学生既引发了兴趣,又强化了知识。 三、丰富资源,深化探究 《科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①“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

(学习心得体会)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课程是要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的,适应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新教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因此在科学教学工作过程中,我坚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现在就把本学期的教学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明确课程理念、目标、任务,充分掌握教材的特点,从而做出与教材相符,与学生年龄特点相符的教学设计。例如三年级科学教材的内容主要是生命科学方面的内容,是适应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的,我从学生最熟悉的事物——米饭出发,引发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这些都是贴近生活的内容。因此,教学设计便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将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比如第一单元中“大树的观察”,就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初步了解科学观察的意义的内容。因此,设计教案时,就尽可能地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为重点,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为难点,同时重视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等意识的培养。 2、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活动。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较强烈,因此,在教学中都尽量放手他们主动参与科学的学习探究。例如,三年级上册的教材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结合,提供他们能直接参

与的各种问题,让他们更容易地进行科学的各种实际观察和操作。这样也比教师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促进学生的科学能力的提高。比如,让学生自己设计观察方案,并通过户外的观察记录自己的发现,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他们分享观察和实验的快乐,也提高彼此观察、实验的能力。同时,教师在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这样的开放的课堂环境下,学生对科学便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经过多次的实际观察和实验活动后,自然也就提高了学生的科学能力。 3、设计好学生实验与课堂演示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相关实验的方法。 科学知识的掌握,很大部分都来自实际实验中所得到的启示和验证。同时,实验也是探究式教学与探究式学习的最主要的载体之一,依靠实验,一些客观的科学现实能够转变了学习探究的科学规律,从而使学习在科学的实验操作过程中体会着科学规律有存在,体验着科学知识的形成。所以,每一次的实验都必须严格设计,同时,也教给学生进行准确的科学实验方法。 二、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的方面 1、虽有挖掘教材资料,但在拓展课外相关知识方面深度还不够。为了结合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要求,转变评价方式与知识的形成的方式,我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同时也尽量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源的学习去发现更多的课外知识,使知识更加全面,充实。比如,在探究水与液体的区别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交流水,海水,油,饮料,浴液……凡是学生能够举出的事物都可以放手让他们去讨论。但是在有些知识的拓展方面给予学生的自主探究就不够,因此,在

如何评价小学科学课

如何评价小学科学课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如何评价小学科学课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以小学三年级为起始学年的全新课程。旨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一个多元的目标体系,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观念上的转变,更需要探索与科学课程相适应的评价方法。《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情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科学探究方面,应重点评价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兴趣、技能、思维水平和活动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应重点评价小学生科学学习的态度;在科学知识方面,应重点评价小学生对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诸方面最基本的概念和技能的理解过程和应用情况。具体可以评价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习动机是否强烈;能否尊重事实、尊重数据;能否大胆想象善于创新;是不是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乐于改进自己的学习或研究……”。如何评价一节科学课的成功与否呢依据科学课程标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评价科学课堂。一、科学课堂是否关注了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上课前,教师都有着全面关注学生的愿望,从各个可能的环节中渗透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但是,在课堂实施时,仍然不自觉地把关注的焦点放到自己身上。如,学生分小组活动时,小组讨论会非常激烈,小组学习的进程出现差异,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教师的想法可能就是:哎呀,超出我的预料了,可能驾驭不了,这会影响后

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科学教学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学习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其是否发挥高效高质是评价衡量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准。因此,提高科学教学有效性值得教师为其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心思。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所在,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分析探究,浅谈几点认识,以期对该问题解决有所帮助。 一、当前小学科学教学课堂现状 1.课前教师准备不足 上帝只垂青有准备的人,小学生因为年龄原因,教师的举动意识都会对其产生很大影响,教师的课前准备对于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有着决定性作用。可是,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认为小学科学课程并未纳入考试科目范畴之内,敷衍态度极为普遍,课堂教学也大多是做形式主义,如此这般学生对着门科目也渐渐忽视对待。再加上校方因素,校方对开设本门科目以及该门课程安排都缺乏重视,课程安排不固定以及被随意挪用占用现象时有发生,更使得教师对本门科目的重视程度骤减,教师的忽视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严重不足的课前准备的形式化课堂教学大大消减学生对此科目学习热情。由此可以看出,教师不充分的准备工作以及不端正的教学观念是导致小学科学教学处于低效状态的重要影响因素。 2.课程教学设置混乱 科学世界理应当是充满神奇色彩而使得学生充满好奇,对其热情高涨,科学教学对其展开探究理应是备受欢迎,开展小学科学教学应当于教学引导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需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然而当下小学科学教学课程只是单纯地追求形式主义,只关注课程运行的表现形式全然不顾具体课堂内容的设计及安排。这种不科学的教学设置使得学生耗费大量时间在参与活动中,却忽视对活动的反思以及所学知识汇集归纳,浮于表层再难深入的探究研究该门课程的学习技巧。因此,混乱的焦旭设置使得教学内容推进毫无目标,学生的行为缺乏之后的价值分析显得收获了无,致使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3.课外拓展松散毫无章法

浅谈小学科学课创新教学

浅谈小学科学课创新教学 从事科学课教学已经好多年了,在教学中自己经过反思、揣摩,积累了一些自己的观点。我认为新世纪的课堂教学突出特点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小学科学课堂创新的教学模式,不仅会促进学生求知欲滋长旺盛,而且还会刺激新思路的开拓。因此小学科学教学要有创造性、操作性、实践性和社会性。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中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增强创新的意识。如何在科学课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施创新的教学策略?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培养发展个性的思维心理学认为:“想”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选、重组,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思维形式。学会了想,丰富了想的能力,思维变的灵活了,想出许多奇思妙想,这一“想” 的过程,也就是创新的火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1. 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思考过程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自发的释放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大胆猜想。让学生多想,边听边想、边看边想、边实验边想、要从多方面想、多角度大胆的想,鼓励学生敢想、想得新、想得奇、想得准。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2. 给学生表达的空间。表达是思考结果的表现,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发言越积极说明思考的越多。即使说错了,在正面指导后,鼓励学生敢于发言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不挫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我们都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同一种物体,有的说圆形,有的说是长方形,有的三角形等各不相同的答案,这是正常的,这是他们的认识水平所决定的,通过大家的讨论后,是能达到共识的,而教师要做的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见说出来。 3. 给学生动手的空间。小学生充满好奇、好动、好玩的天性。他们什么都想摸一摸,感受其特点;玩一玩,感受其中奥秘;做一做,提高了实践能力。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在教学中积极创造条件,尽量满足他们的动手要求。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他们玩出明堂来,玩出知识来。 二、学会观察,敢于提出问题观察是学生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从感性认识中想出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根据小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从不同角度洞察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以及变化发展的规律,发现其中问题,尤其是发现或提出新奇的问题。一节好的科学课,都是从学生观察发现问题入手的。教师利用精心准备的教具,让学生在观察与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并用语言准确地提出问题,完成学习的初始阶段。 例如“滑轮组”一课,教师让学生首先观察滑轮组,然后做实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修订) 主讲人:王 强 在小学科学课中探究和研讨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两方面,以及方便和指导广大科学课教师教学,现把“探究——研讨”教学法与法国科学课“做中学”教学模式相融合,形成一套清晰的教学环节,为打造我市小学科学课的高效课堂提供依据。本模式具体内容体现如下: 一、模式界定 我市现如今所使用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是以美国兰本达教授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的“探究——研讨”教学模式。它的思想是:“通过对自然事物的观察、描述、相互交流感受和解释,在思想上形成解释认识对象的模型,然后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从而找出纷繁复杂的现象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形成对自然界的有秩序的理解。”其中“探究”既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又是知、情、意的统一,还是“手脑并用”的过程。这里的“探究”是指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包括问题情景的创设、观察与实验的设计、实验材料的准备与搜集、实验的操作与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搜集证据及实验结果的分析、科学结论的归纳与概括、科学现象的解释与科学知识的应用等实践性学习的活动。“研讨”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机会,通过这一过程他们可以将大量的事实连接成新的整体。这种通过集体的努力最后形成的整体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对各部分的简单总和的作用,它使学生在研讨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提高。本教学模式大致可分为五个环节,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动手探究——合作交流(集体研讨)——拓展延伸(巩固应用)。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充分的活动、有着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自主表现的

机会,相信学生能行。 二、适用原则 该模式适用于小学三至六年级的所有探究类科学课。为保证模式的科学运行,避免出现模式化的弊端,在使用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任何一种成功的教学都是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的,对“探究——研讨”来说,这一特征尤为突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进行再创造,研究过程的独立性越强,研究价值就越大,教学效果就越明显。 2、综合性原则 在探究某个研究专题时,应采取多种相关的方法,开展多种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甚至生成更多的新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3、探究性原则 学习过程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发现新知的过程,教师要设计并向学生提供探索和发现的真实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将科学发现的过程、学生认识过程与教学过程相融合,体现三过程的统一。 4、创造性原则 一方面表现为学生学的创造性,要鼓励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能从多角度更全面地认识同一事物,并善于把它们综合为整体性认识,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和解决新问题,适应和改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表现为教师教的创造性,课堂教学不再为预先设计的教案所左右,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和学生的生命状态,给学生广阔的思考、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大胆去想,放手去做。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析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析 小学科学课程是小学阶段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型课程,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承担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小学科学教学以科学探究为核心,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体验科学的本质,引领他们感受科学、体验科学,从而在科学态度、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方面获得了发展。 有效教学是我们每一位小学科学教师每一天、每一节课所追求的目标。当我们每一次在实验室准备好实验材料等着学生走进教室时,都会想这堂课我要教什么、学生要学会什么,带着这个不变的问题尝试了一堂又一堂不同的科学课堂教学。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高效课堂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探究。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巧设有效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都非常重视情境的创设,有效的情境创设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如教学《谁流得更快一些》时,我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水和油这两种液体,发现它们都会流动。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种液体:洗洁精(师出示三种液体)这三种液体流动速度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你们推测,谁会流得更快一些?(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到底谁流得快一些。这样,立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纷纷猜测。 二、妙用有效提问策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提问是引发学生产生心智活动并作出回答反应的信号刺激,是促进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有效的师生沟通手段,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之一。教学《增强抗弯曲能力》一课时,在对“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实验研究中,通过“同学们推测形状改变可以增强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我设计了“下一步你们准备怎样研究”、“可以折哪些形状”、“估计哪些形状有较好的抗弯曲能力”、“怎样进行测试”等一系列问题的交流与讨论,可以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实验操作中更好地把握住观察的重点,更好地控制相关变量,使实验方案更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实验操作结束后,又通过“观察测试的数据,与没有折的纸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的研讨与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深层次的思考,从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把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化成抽象思维,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让学生切切实实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师指导准确把握,促进学生有效建构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主导,现代的教学理念提倡“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然而,现在的有些教学中,教师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常常忽视教师的指导,认为教师指导多了,就会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笔者认为,这样的想法有失偏颇,有效的课堂教学,一定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完美结合。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理应全程参与指导,只是要掌握好指导的“度”。指导并非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启发思维,适时地点拨,指导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表现为启迪和激励。如在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时,教师可给予指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完善方案;在学生开展实验时,教师应全程参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帮助;在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围绕关键问题开展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在交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闪光点,拓展学生的思维。 同时,在上述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不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不能“急”,不能学生稍有犹豫就马上脱口而出,向学生出示解决问题的方法乃至结论,惟恐学生对问题理解出现偏差,不给学生思考、停顿的机会,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此种教学行为最终的结果是学生无法建构自己的理解,对新问题更不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判断。因此,教师应当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要留有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观察、质疑、猜想、探究、归纳,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论文123456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复兴小学严光利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全球信息化的实现,作为未来人才培养基地的教育系统首先受到巨大的冲击,当代信息技术带给教育系统的小仅是手段与方法的变革,而且也包括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教育系统受到信息革命的冲击,最突出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这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格局和新的气象。特别是它对课程改革中新兴的课程一一小学科学课,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教育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展了教学模式。它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封闭的课堂变成了现代的、动态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使科学课堂更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轻松地学到更多的知识。为此,我就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谈一点个人的想法。 一、巧用电教,化难为易 科学课上有很多学生自主探究的素材,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去进行调查、考察或实验,但有些活动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完全展现的,如《植物怎样喝水》这一课,反反复复讲解理论学生都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虚实互补,让学生“看到”植物根的水与植物茎、叶脉向上输送的水缓缓流动的情景,再在重点处点拨,植物“喝水”

这一难点就解决了。再比如《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等一系列天文知识课文,《食物链》等表现多种生物类课文,都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观看,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小限于课堂上,实现学习时空的拓展。另外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许多新知识、新思维的传授,受到了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小可能在课堂进行实际演示,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通过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模拟演示达到仿真效果,或对现象进行放大、延时等操作,进而使学生在没有障碍的演示、实验环境中进行愉快地学习,获取知识。 二、提高兴趣,增强感知 传统教学方式主要靠粉笔、黑板、挂图或模型,学生兴趣小大,而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生动、形象、直观,学生兴趣浓厚。如教学《昆虫》一课,在学生掌握了昆虫的概念以后,训练学生能否在众多的动物中判断哪些是昆虫。这时可以在电脑上出示“送昆虫回家”的题目,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拖拽”昆虫到相应的栏里,学生既引发了兴趣,又强化了知识。 三、丰富资源,深化探究 《科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①“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课型分类(新)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课型分类、界定与基本要求 小学科学教学以探究活动为核心,但是不同的容有不同的探究方法。课堂教学活动中,有的容侧重于观察,有的容偏重于实验。按照主要活动形式的不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几种课型。 (一)观察探究课 1.界定 以观察活动为主要的问题研究形式,以获得思维发展和构建知识体系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活动,我们称之为观察探究课。比如《蚂蚁》《四季星空》《它们都是鸟》等容可以设计成典型的观察探究课。 2.一般操作步骤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情境引入是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好的情境引入,可以使学生产生问题,形成探究的动力。相反,情境引入不合理,教学过程就会失去探究的色彩,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教学活动也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通过特定的情境创设,提出值得探究的科学问题作为科学探究的题目,既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合作观察,研究问题。在明确了探究的问题后,师生共同完善探究活动设计,然后学生按照活动设计,开展多种形式的观察探究活动,如观测、实验等,对提出的问题开展探究。 (3)整理信息,得出结论。在观察、实验等活动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更多有价值的证据。然后对所搜集的证据进行筛选、归类、统计和分析等综合处理,并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 (4)表达交流,深化认识。通过简单有效的形式(如口头表达、交流展示等),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或小组的探究结果,在交流过程中,可引导学生既要清晰表达自己的成果,也要善于吸收别人的意见,并在此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经验。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概念界定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2、和“伙伴们”共同探究。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思维能力有限,让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方案时,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考虑问题不周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如对《把固体放到水里》中固体沉浮现象的研究,有的小组在实验时,推测的实验结果与实验结果不相符,有的小组没有理解老师提出要求,随意操作导致实验现象不明确。类似这些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都值得我们去关注、去引导、去帮助,使探究活动能继续有序高效地进行。在探究活动中作为学生学习伙伴的我们,要与学生一起探究、一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预测;一起制订计划、搜集证据、验证假设;一起概括探究的结果并且得出结论进行交流……我们老师这个学习伙伴是一个很重要的伙伴,要善于启发学生拓展信息渠道,善于鼓励学生利用存在于教科书以外的各种资源。 3、巧妙灵活的介入。 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

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途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因此,作为朋友的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活动中发生的事件,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性驾驭课堂。我们的指导要体现在科学教学的假设环节,关注学生背后的思考;实验验证的过程需要我们的询问;讨论交流要体现师生互动;实验记录需要我们具体地帮助与指导,使师生双方真正沉浸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 (三)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并且给予充分的营养。让他们置身自然,研究自然,较之于几十平方米的教室,学习的时空更加广阔,手、口也更加自由了,他们就会感到自主、轻松、愉快。”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的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多方面。”所以,我们应具备开放的教学观念。 课堂是学习知识的一个场所,但不是惟一场所。科学课不受课时的束缚,我们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外的学习活动;科学课不受课堂的束缚,我们要带领学生走向校园、家庭、社会和大自然。 科学结论不一定非要从课堂上获得,我们老师不一定要

小学科学课堂评价用语100句

小学科学课堂评价用语100句(转载) 课堂常规评价激励语:26句 听:1、倾听是分享成功的好方法,看××同学正在分享着大家的快乐,我相信他已经有了很多收获! 2、他听得可认真了,会听的孩子是会学习的孩子! 3、××同学听得最认真,第一个举起了小手,请你回答! 4、你听得真认真,这可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呀! 5、你倾听得真仔细,耳朵真灵,这么细微的地方你都注意到了! 说:6、你讲得很有道理,如果你能把语速放慢一点,其它同学听得就更清楚了! 7、你的表达特别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 8、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 9、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说得也很好! 10、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11、你表达得这么清晰流畅,真棒! 想:12、我想××同学一定在思考,我们再给他一点时间,好吗? 13、开动你的小脑筋去想,一想说错了没关系,老师喜欢肯动脑筋的同学!做:14、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还能提醒同桌同学,真是了不起! 15、第×组的××同学可真棒!为自己这组争得一颗闪亮的星星呢! 16、你看,很多小朋友把心里那个胆小鬼打倒,举起手来了! 17、你们瞧,×××可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呢!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18、第四组的同学个个眼睛睁得大大的、亮亮的,我感受到了你们特别认真,注意力特别集中!

19、你坐得真端正!注意力真集中! 20、看××同学认真的样子,老师就知道她是勤奋好学的孩子! 21、你很像一个小老师,不仅管好了自己,而且把自己的小组也管理得很好! 22、不知是什么力量使你改变这么大,从上课爱吵爱闹到学会静静思考,学会暗暗努力,真为你高兴! 23、尊重(欣赏)别人,你会得到更多人的尊重(欣赏)! 24、要学会欣赏别人,对于“×××”同学的回答,我们该怎么表示? 25、你的进步使老师感到特别高兴! 26、你真行!(真棒、真懂事、真勇敢、真细心、真有耐心、真有毅力、真是好样的) 课堂过程评价激励语:39句 27、啊!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都可以成我的老师了! 28、连这些都知道,真不愧是班级小博士! 29、你知道的真多!知识真丰富!我们大家要向你学习! 30、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问题! 31、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 32、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33、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34、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好吗? 35、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会想的孩子! 36、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 37、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 38、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4篇)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4篇)第一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 小学科学实验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拓学生的认知视野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当前在很多小学的实验教学实践中,还是存有很多的问题和不足,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小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不高,以及学生完成不了实验内容这些方面。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除了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之外,还在很大水准上受到了实验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教师都没有很好遵循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没有准确认识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合理安排实验教学环节,压缩学生的实验时间,同时枯燥的实验方法和单一的实验材料都严重影响了学生主动实验的积极性,最终形成了小学实验教学有效性不高的现状。要想解决当前小学实验教学中的不足问题,就需要教师积极主动探索更加高效的实验教学方法,从增强对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培养开始,持续地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一、培养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 要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增强 对学生良好科学实验习惯的培养。首先就需要学生能 够做到按时上课,并保持顺序进入实验教室,这就需 要班长发挥组织的作用,带领学生在实验室外面组成 整齐的队列,并保持安静,按时按点进入到实验室中,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善 于倾听的习惯,每个学生都必须在其他人发言或回答 问题的时候保持专注的倾听。有些学习基础好的学生 在别人发言时经常会自顾自进行实验,有些同学在别 人回答问题时经常会搞小动作,这些现象都严重防碍 了实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增强对培养学 生倾听能力的重视,及时发现并改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为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二、提供有趣味的科学实验材料

科学六年级上册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性 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科学对人们认识世界起着关键的作用。儿童自小就会形成对周围世界的看法,而这些看法经常是不符合科学原理的。因此,及早对他们进行科学教育,有利于帮助他们建立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发展科学思维和语言能力,培养科学态度。下面,我想谈一下小学科学课教学的重要性。 一、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的课程。一、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的课程。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文化也对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语文课程中包含了许多与科学有关的内容以及科学家的故事。科学课程也要求学生运用语言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表达和交流。科学课程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他们语言的准确和精炼,提高他们表达和辩论的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科学和数学学科有着天然的联系,科学课程特点之一就是定量表达和使用逻辑推理。数学可以在科学探究中作为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工具,而科学课程又为数学的应用提供了实例。 二、小学《科学》教材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具有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文化也对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语文课程中包含了许多与科学有关的内容以及科学家的故事。科学课程也要求学生运用语言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表达和交流。科学课程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进行调节,而学生也可以有更多的自行探索创新的空间,因此,我觉得这一教材具有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三、科学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促进学生的发展。小学《科学》真正从学生的生活入手,符合儿童的童心、童趣,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的亲身经历的机会,促使他们去自主地参与、主动地探索,在参与和探索中有所收获。同时有机地把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同时也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探索和质疑的科学精神。 四、注重培养学生进行猜想活动和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由此可见猜想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探索活动,一方面、正确的猜想会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会激励他在以后的活动中更加大胆地去猜想,去实践;再者即使是学生猜想不够正确或不够全面时,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也会从中有所感悟,去不断地实践和探究,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光靠猜想还不行,要勇于去实践,实践是检验一切的真理。所以,我觉得教材设计的猜想活动这一环节非常好,它对学生进行好探究活动、学习好科学有很大的帮助。逐渐地猜想会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一种探索的动力。我觉得让学生无目的的去实践在学生头脑中不会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而带着猜想去实践,学生的活动会更丰富、更充实、更有意义。另外小学《科学》非常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这也会对学生的发展是一种促进,在交流中大家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可以有新的发现,另外通过交流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倾听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同时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的许多的闪光的思想火花也是在交流中迸发出来的。所以,从起点三年级《科学》上册起就开始注重这样培养学生,我想几年下来,我们所有的孩子都会有所改变,有更大的发展。 五、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科学的人文精神在这一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我们深有感触的是科学教材在编排上很好地将科学活动与社会生活、学生个人生活联系在一起,科学知识并不是单一呈现出来的,而是多层次多角度呈现给学生,另外教材在编排中还非常注重了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例如在学习《食物》这一单元,这一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是紧密相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最新资料推荐------------------------------------------------------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实例中我们发现: 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形成了鲜明的结果对比。 这种现象引发我们对小学数科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我们一贯提倡的课堂教学向 40 分钟要质量要的是什么质量?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大量的成功教学案例已经证明,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小学科学课与自然课程有很多不同,其中最重要的区别之一是课程目标的重大调整,由特别关注自然知识转向关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而科学的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内涵。 例如执教《纸的观察》(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个活动的目 1 / 8

的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而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能力,而有的讲课教师就明确告诉学生要研究纸的特点,其教学的落脚点就是总结纸的特点;第二个活动的重要价值是学习用测量和计算的办法让学生去经历观察活动,拓展观察的途径,而有的教师就非要学生计算出准确数据不可。 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目标追求是有很大偏颇的。 就科学探究目标来说,虽然科学探究不仅涉及到提出问题、做出假想、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数据、进行解释、表达和交流;虽然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一般要经过提出问题做出假说或猜想收集证据解释评估交流和推广。 但是小学科学教学各学期各年级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以小学科学教材(教科版)为例: 三年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上,包括体验知道什么是科学观察、不断扩展观察内容、不断学习和扩展观察的方法。 四年级在此基础上重点是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五年级重点是调查研究,调查和研究有关的科学的问题,在调查研究有关科学问题中理解科学概念、培养探究能力。 重视了对数据的收集、加工、整理和分析以及充分讨论,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逻辑推理能力。 即使是同一学段,教学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前言:科学教学近年来在我国小学教育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有效应用科学能够将儿童的内在修养以及科学素养进行充分的培养。在提高科学教学课堂质量的过程中离不开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保障。然而现阶段这套体系还存在一些缺陷,将其不断进行完善,对于提高小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构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原则 (一)以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为前提 在小学生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进行检验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制定的最基础目标。随着年龄的不断成长,以及学生接受教育的不同阶段,科学素养会存在着不断发展和变化。所以在制定小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标准和规定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学生的年龄限制以及科学素养的内容进行结合。 (二)以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为基础 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环境及教师和学生是作为对象被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的,在这些评价主体当中,最重要的还是评价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程度。甄别只是评价的其中一个目的,鼓励和促

进其不断进步才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最重要的功能。我国的科学课堂在小学教育当中起步较晚,因此现阶段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还应该在保证基础的教学资源和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对科学教师进行充分的培养,因为他们是实施科学教学的主体。所以,促进作用在小学教师科学观和科学授课水平方面的体现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在进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在进行小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以教师能力和水平的进步提供给学生更好的教育,学生发展的需要带动教师的不断进步。 (三)以促进科学课程的发展为目标 小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是启蒙的重要阶段,小学科学教学课堂的有效应用能够对小学生起到良好的启蒙作用。要重视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作用,以该体系来促进科学课堂教学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能够及时帮助教育工作者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将科学课堂教学进行完善,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促进新的机制在科学课程当中的形成。 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制定 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拥有明确的规定,即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业成就评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小学科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 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但目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低效性,降低了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效的科学课堂教学即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经历探究活动的过程,掌握科学知识,学习科 学方法,发展科学精神、培养科学态度。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性教学,这就要对其进 行理性思考,采取一些措施对策,以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水平。 【关键词】课堂教学;探究;有效性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的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科学探究这一小学科学 课堂的核心理念要深深地植入广大科学教师的思想与行为之中,使我们的科学课堂真正落实 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既学会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技能,又培养了科 学的能力、科学情感与价值观,较好的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然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的低效性,淡化了科学教学目标的落实,降低了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为了改进小学科学课 堂教学,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从教师思想和课堂教学入手,切实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实施。 有效教学是我们每一位小学科学教师每一天,每一节课所追求的目标。当我们每一次在实验 室准备好实验材料等着学生走进教室时,都会想这堂课我要教什么,学生要学会什么?带着 这个不变的问题尝试了一堂又一堂不同的科学课堂教学。然而,教师事无巨细的精心准备, 越俎代庖的科学探究,表面上看是热火朝天的科学探究课堂,却是那么的低效运作,这不仅淡 化了科学教学目标的落实,而且降低了科学课堂探究的效率。因此科学探究活动低效性问题,也成了目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问题。然而,审视我们的科学课堂探究,就会发现 很多的弊病和不足,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使我们的探究无效,甚至于适得其反。 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认为,有效教学应该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有效果指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有效率指师 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 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个性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 和教学能力有了提高。有效益指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 程度较高。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 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 苦也只能算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 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有 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 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结合我平时教学中 的一些体会谈谈自己个人粗浅的看法。 1.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学生课堂的组织纪律性 倾听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收集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养成学生倾听的习惯,强化学生倾听的 意识,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 有效性,首先要郑重强调,听和说是同等重要。说是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别人明白;听是尊 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说要大胆,听要专心。老师欣赏积极发言的孩子,同样也喜欢专 心倾听的同学。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再生成自己的意见,发表自己的见解,那是倾听的最 高境界。在明确了要求之后,我常常和善而亲切的提醒学生:“听她把话说完好吗?也许,他有他的道理呢。只有这样日积月累,才能充分培养起学生善于倾听的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