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科学练习册答案2020

七年级上册科学练习册答案2020
七年级上册科学练习册答案2020

七年级上册科学练习册答案2020

第五单元

21化石吟

1.葱茏幽媚幻叹

2.(1)海枯石烂(2)斗转星移(3)子虚乌有

3.(1)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2)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3)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有(4)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

4.化石中含有的古生物的生命信息(古生物生命有机物的残余)

5.化石上的"道道皱纹"记载着古生物的生命档案,记录着生命形式由低级向高级演化的过程.

6.问句表现了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也能激发读者的思维.

7.这两节前后照应,第二节设问,最后一节作答,使全诗结构完整,有问有答,有放有收.

8.生活在遥远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

9.使得勾画史前时期海的位置及范围成为可能,还可指示出古代水体的深度、温度、底部条件和含盐度.10.从化石中能够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能够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能够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能够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植物化石提供了很多相关整个地质时代的植物演化的资料.11.示例:在远古时代的某一个秋日里,一头猛犸漫步在河岸边,不时用长鼻子将青草和树枝卷进嘴里.突然,河岸边的土层因河水的长期浸润,承受不了猛犸这庞然大物的体重而发生坍塌,这头猛犸猛地陷了下去.当它奋力挣扎总算支撑着站立起来的时候,又有大批沉重而坚硬的土块砸在它的背上,它就这样遭遇了灭顶之灾,陷入深渊中.从肌肉充血的情况能够判断出它最终是窒息身亡的.

22看云识天气

1.鳞峦缀笼

2.(1)弥漫(2)散发(3)飘浮(4)消散

3.,;,.

4.我们能够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

5.(1)一种在太阳和月亮周围出现的里红外紫的七彩(2)一种比晕小的里紫外红的七彩

6.示例:华大天趋晴,华小天转阴.

7.引用谚语,说明这些云和天气变化

的关系是经过人民群众实践检验的,是生活经验的总结.8.在前方沙漠间,出现一个湖,但始终无法触及,后来湖消失了.9.这是一个过渡句,引出下文.同时,问句形式也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与思考.10.古人认为蜃能吐气而成楼台城郭,又说海市是海上神仙的住所,它位在"虚无缥缈间",因而得此名.大气中因为光线的折射作用,在空中或"地下"出现物体的映像或幻景的自然现象.比喻虚幻的景物.11.介绍海市蜃楼前先讲一个故事,能增加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感,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12.(1)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炮台云,雨淋淋.江猪过河,大雨滂沱.(2)一日南风三日暖,三日南风天变脸.东风急溜溜,难过五更头.秋后北风紧,夜静有白霜.(3)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要来到.河里鱼打花,当天有雨下.蚂蚁上树,大水铺路.

23绿色蝈蝈

1.茫嚣谧窸窣篝

2.愁一筹斤斤一津津宠一庞切切一窃窃

3.示例:燕子在屋檐下喃喃自语.

4.蝈蝈

5.合理.作者写蝉的叫声是为了与蝈蝈的叫声形成对比,从而突出蝈蝈叫声的特点.

6.喜欢.作者觉得蝈蝈"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再适合不过了",还觉得"人们却让蝉篡夺了"蝈蝈的"名声",这些词句都流露出他对蝈蝈的歌声浓厚而炽热的喜爱.

7.性情高傲的贵族小商贩和顾客小市民性格孤

僻.(1)募(2)棹(3)携(4)溯2.(1)水边,河岸(2)经过(3)事物的道理、规律(4)停止3.清阅微草堂笔记志怪4.(1)靠近(2)倒塌(3)通"癫",疯狂(4)侵蚀、冲刷5.B6.(1)你们不懂得分析事物的特征,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2)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很多了,怎可拘泥于一般事理主观推断呢7."讲学家"笑众僧不能究物理,导致寻石兽而不得;"老河兵"笑"讲学家"据理臆断,而寻石兽也不得.8.(1)从前、以前(2)像、好像9.①④10.纺织师非常愤怒,就指着空气给他看,说:"这就是细丝."11.示例:狂人自以为得到了理想的细丝,其实是受骗了,他的"大喜"正表现了他的愚蠢.(能针对受骗、愚蠢来点评即可.)12.示例一:我认同A同学,因为"讲学家"虽然学识渊博,不过他对河道未曾有过深入的了解,只能算是纸上谈兵,对于河道的理解,终究不及长期驻守河边的"老河兵".示例二:

我认同B同学,因为从最终结果来看,他们如果一开始就能去听听"老河兵"的意见,就不会费那么大的周折了.示例三:我认同C同学,因为"老河兵"长期巡视河道的经历让他对这些情况了如指掌,相反,"讲学家"就没有这样的经历,也就只能实行主观臆断了.

单元复习

1.(1)溯流朔方(2)喑哑黑暗(3)沧州悲怆(4)峰峦孪生

2.A

3.C

4.(1)中秋和春节(除夕)(2)清明、端午、元宵、重阳等

5.地球上的资源按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6.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

7.对资源过度的消耗.(意思相近即可.)

8.示例:(1)控制人类对资源的损耗.(2)控制人类对生存环境的破坏.

9.A10.D11.(1)附近以至很远的地方都能见到,火光闪耀,直照天际.(2)往下看,星在洞穴中闪烁着微光.12.主要写了陨石.详细记载了陨石坠落的经过以及它的形状、大小、色彩等特点.13.略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科学计数法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 科学计数法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感受大数,再次认识到可以利用身边熟悉的事物对大 数进行描述,并能够利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大数,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感。它 是上一节课内容的继续,又是以后学习较小的数的科学记数法的基础,因此本小 节的重点是科学记数法的概念,难点是如何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较大的数。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100万有多 大等内容,这节课进一步学习大数的表示——科学记数法。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数据搜集体 验活动,感受到了大数据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 2、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3、对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进行简单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1、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感; 2、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感情感与态度目标: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用科学记数法方便、简洁地表示大数,感受数学的简 洁美。 3、让学生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大数的背景知识的了解,培养 学生的爱国热情与培养节约、环保等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导入问题 上一节课我们借助于生活中熟悉的实例认识了100万有多大.那么生活中还有没有比100万更大的数呢?我们看下面几个数据. 出示投影片 (1)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中国人口约为1300000000人. (2)太阳半径约为696000000米. (3)光的速度约为300000000米/秒 (4)地球离太阳约有1亿五千万千米. (5)地球上煤的储量估计15万亿吨以上

最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 1的学问。如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定律 2、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使人们改造和利用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 3、科学的重要性: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和谐发展和利用科学技术。 4、学习科学的方法是: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实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 5、重要的实验:鱼和气球的浮沉、“喷泉”实验。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第二节:实验与观察 1、实验是科学探究最重要的环节;实验前要了解实验的步骤,熟悉实验的仪器。实验时,我们要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尊重实验事实,不得捏造实验事实,更改实验数据。 2、实验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天平测量质量;温度计测量温度;停表测量时间;量筒、量杯测量液体体积;刻度尺测量长度;电流表测量电流;电压表测量电压;酒精灯加热;显微镜观察细小物的结构。 3、在很多情况下凭我们的感觉器官对事物作出判断是不可靠的,为了准确的判断,实验时我们要借助一些和。 4、测量工具:天平、量筒、刻度尺、停表;观察工具: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雷达 5、人们直接用感官器官的观察叫:直接观察。借助仪器工具的观察叫:间接观察。 6、重要的实验:鸡蛋浮沉实验。 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而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3、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的范围。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测量:国际单位:米;常用: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6微米=109纳米 3.体积的测量: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主单位是立方(m3或米3),体积的常用单位:分米3、厘米3、升、毫升。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4、雷达、激光、声纳等可测长度。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正确使用该工具的方法是:一选二贴三垂直,估读单位莫忘记。 (1)选尺选零点(2)贴被测物、被测边(3)视线与尺面垂直(4)读正确:先读准确值,再读一位估计值。最后写单位。使用时还要注意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及最小刻度。

2020人教版初一下册科学配套练习册答案

2020人教版初一下册科学配套练习册答案第一章水 第一节地球上的水 【课前预习】 1.地球表面的_71%_是海洋,海水占了地球上全部水量的_96.5%_,海洋水不能直接饮用,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类物质。陆地水占 了地球上所有水量的_3.5%_,其中淡水只有_2.5%_,且绝绝大部分是人 类当前还不易利用的___冰川和深层地下水。能够被人类利用的淡水 仅占地球上全部淡水资源的_0.3%_,占所有水量的 0.0075% 。 2. 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不同,同 一株植物中的不同部分的含水量差异也很大。 3.人体的含水量约占体重的__60% 左右,但不同的组织或器官含 水量不同。成年人因为通过排尿、呼吸、出汗会失去一定的 水分,为了保证健康,我们每天至少应该饮水_2-2.5_L。 【课堂学习】 例1 渔民出海时遇淡水用完应该 ( D ) A.立即返航 B.吃海水 C.用海水制淡水 D.吃鱼等海生动物 解析:人类生存需要饮用淡水,饮用咸水(如海水)会使人的生 理机能失调,严重时会危及生命,所以B错。如果能够轻易地将海水 转化为淡水,渔民出海时也就不需要储备淡水,故C也错。渔民出海 作业都不是在海岸线附近,有时航程达几天几夜,返航取水既有时间 问题,又影响海上作业,所以A也错。海洋动植物虽然生活在海洋里,但它们体内丰富的水却是淡水,这主要是由它们自身的生理机能决定的。故应选D。

例2 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为什么说地球上还缺水呢? 解析:即使地球水域广阔,但能供我们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所所用的淡水资源却不充裕,还不到总量的1%,且分布不均匀。很多地方沙漠化现象日趋严重。所以科学家们预言:“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可见节约水的重要性。 【课后提升】 基础巩固 1.在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中,数量最多的水是 ( D ) A.海洋水 B.湖泊水 C.河流水 D.冰川水 2.当今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 C ) A.江河水、湖泊水、地下水 B.江河水、湖泊水、冰川水 C.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D.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冰川水 3.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 D ) A.自然界的水主要用于人们的日常饮用 B.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能饮用 C.海水呈蓝色,湖水呈绿色,所以水具有各种颜色 D.地球表面的3/4是水 4.世界上的淡水主要消耗在( C ) A.工业生产上 B. 生活用水中 C. 农业生产中 D. 交通运输上 5.下列生物中含水量的是( D ) A.人体 B.黄瓜 C.水稻 D.水母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第2章观察生物 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对刺激有反应,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所有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特征: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 蜗牛:触角两对,口(摄取食物);足(腹足)运动、爬行;眼;壳(保护)。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没听觉。 2.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征叫做生物的应激性。 3.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 生物非生物 1对刺激有反应(有应激性)对刺激没有反应(无应激性) 2能生长不能生长 3需要营养(会新陈代谢)不需要营养(不会新陈代谢) 4有严整的结构无严整的结构 5能生殖和发育不能生殖和发育 6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没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4.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 2 个区别: (1)运动:有些植物可以局部运动,动物可以自由快速运动。 (2)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动物不可以。 细胞 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细胞。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 2.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 细胞构成的。 3.动物细胞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 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4.植物细胞 细胞壁:最外层,由纤维素组成,具 有支持保护作用,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形 状。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 用的场所,椭圆形。 液泡:含有细胞液。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 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比较: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除此之外,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19 世纪 40 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1)镜和物镜:两者结合起来,有放大作用。它们的放大倍数分别可在目镜和物镜上面,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越长,倍数越高。目镜越短,倍数越高。

2018年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科学下期中试卷

第二学期期中综合素质测试试卷 七年级科学学科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人类的一切经验和感受中,以神秘感最为美妙,这是一切真正艺术创作及科学发明的灵感源泉。”祝愿你们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对 科学的神秘感,不断追求科学真理,并取得成功!接下来你可以尽情地发挥。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哪种运动属于机械运动(▲) A.枯黄的树叶落地 B.电铃声传入人耳 C.太阳光照射大地 D.幼苗逐渐长高2.2009年11月17日下午3时许,一片彩云飞快飘过衢州一工地上正在建设中的“名都” 大楼的上空,突然有人惊呼“楼要倒了”,这引起了邻近数千人惊慌失措地狂奔。造成这种判断的失误,是由于观察者选用的参照物是(▲) A.大楼 B.地面 C.观察者自己 D.彩云 3.小明以3米/秒的速度匀速骑自行车上学。关于3米/秒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秒钟走过的距离是3米/秒 B.每秒钟的速度是3米/秒(▲) C.每秒钟走过的距离是3米 D.每经过30米所用的时间是10秒 4.耳的结构中,感受声波刺激的听觉感受器位于(▲) 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D.耳蜗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一定有力的作用 B.马拉车前进,马对车施力,但反过来车对马也有力的作用 C.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会有力的作用 D.之所以二力会发生平衡,是因为这两个力的三要素都相同 6.下列物体中,接近30N的是(▲) A.一个中学生 B.一个书包 C.一辆载重的汽车 D.一支钢笔 7.周末,小红和爸爸一起到公园里划船,船桨向后划,船向前进。推动船前进的物体是 A.水 B.人 C.桨 D.船(▲) 8.人的味觉形成的部位在(▲) A.舌 B.味蕾 C.大脑皮层 D.味觉神经 9.在汶川抗震救灾时,用飞机空投物品,物品下落过程中,如果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那 么它将做(▲) A.匀速运动 B.减速运动 C.加速运动 D.曲线运 动 10.如图,分别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和压同一弹簧。该实验表明, 弹簧受力产生的效果与力的(▲) A.大小有关 B.作用点有关 C.方向有关 D.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新课标第一网 11.下列关于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几幅光路图中,错误的是(▲)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集

浙教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进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3、科学技术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也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 第二节实验和观察 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 2、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因此我们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2、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范围。 试管:做化学反应的容器; 试管夹:夹持试管; 试管架:放置试管; 酒精灯:加热; 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停表:测量时间; 托盘天平:测量质量; 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电压表: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 玻璃棒:搅拌加快溶解、引流; 药匙:取粉末状固体; 烧杯:配制溶液。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一、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二、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主单位:米(m) 1米(m)=101分米(dm)=102厘米(cm)=103毫米(mm) 10-3千米(km)=1米(m)=103毫米(mm)=106微米(um)=109纳米(nm)=1010埃(?) 2、常用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刻度尺): a.使用前:先观察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测量范围(量程):计量器具所能够测量的最小尺寸与最大尺寸之间的范围被称作该测量器具的测量范围。最小刻度值(分度值):测量工具上面任意两个最近的刻度线表示的数量差值 b.使用时要做到: ①选对:不同的刻度尺分度值不同,精确程度也不同,不同的测量对象选择不同的刻度尺;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提出“天圆地方”这一观点的是( ) A.古代中国人 B.古代印度人 C.古巴比伦人 D.古埃及人 2.如果你乘船出海,你看到的港口灯塔会( ) A.从上到下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B.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C.塔顶和塔身同时从视野中消失 D.整个灯塔会突然从视野中消失 3.从月球上看地球,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那是因为( ) A.地球上的物质是蓝色的 B.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水 C.大气是蓝色的 D.地球表面主要由植被覆盖 4.本初子午线是( ) A.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 B.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 C.计算纬度的起始线 D.欧、亚两洲的分界线 5.在比例尺为1∶的地图中,图上1cm 表示的实际距离为( ) 6.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主要是( ) 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②板块是不断运动的③相邻的板块往往向同一方向漂移④板块的内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7.我国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的地形都以平原为主,形成这类地形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作用 B.生物作用 C.流水作用 D.冰川作用 8.有关地形变化的正确说法是( ) A.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 B.地形的变化只发生在陆地部分 C.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D.风吹雨淋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不平 9.从图中可以看出山顶A 的海拔高度是( ) 米米以上 米~500米之间米以下 10.量得图上两个山顶之间的直线距离是厘米,其实际距离是( ) 千米千米千米千米 11.下列四幅图(经纬网)中的P点,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是( ) 时间7时11时19时24时 经纬度20°N,118°E °N,115°E °N,114°E 22°N,113°E 13.下列各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4.有关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科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科学的入门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温度的测量:实验室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质量的测量质量常用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时间的测量 科学探究的过程 1.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2.针对问题,依据自己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建立猜测和假设 3.依据探究的目的制定探究的计划 4.通过观察,实验等多种途径获取事实和证据,对假设进行检验。 5.对探究的过程进行评价,并与他人讨论和交流。 观察生物 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是一类具有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等特征的物体; 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区别:植物能利用太阳光制造营养物,而动物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动物根据有无脊椎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分为体外长有毛皮,胎生的哺乳类及体外没有毛皮的卵生类; 卵生类又分为体外有羽毛,体温恒定的鸟类及体温不恒定的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 无脊椎动物分为身体多细胞类及身体单细胞类; 植物分为有种子的植物和没有种子的植物 有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分为被子植物及裸子植物; 没有种子植物分为有茎和叶分化的及无茎和叶分化的(藻类植物); 有茎和叶分化的分为有根的蕨类植物和没有根的苔藓植物,它们都用孢子繁殖; 细胞学说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即细胞构成; 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叫细胞分裂; 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有的子细胞,长到与母细胞一般大小时能继续分裂;而有的子细胞则发生变化,形

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这个过程叫细胞分化。 在细菌的细胞内看不到成形的细胞核,因此也被称为原核生物; 霉菌与细菌一样,需要现成的有机物生活,但在细胞结构上,它与植物细胞相似,有细胞核,属于真菌。(根据细胞内有无细胞核,可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植物,动物和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细胞分化成各种不同形态和不同功能的细胞群,这些细胞群就是组织; 植物的基本组织主要包括具有保护功能的保护组织,能输送物质的输导组织,能制造和储存营养物质的营养组织,起支撑和保护作用的机械组织,能分裂产生新细胞的分生组织等; 在叶的表面有一层表皮,起保护作用,是一种保护组织; 在叶片的中部,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它们是植物的营养组织; 在叶脉处,有输导组织,能输送由根吸收的水分,无机盐以及由叶制造的营养组织; 人体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主要具有保护功能,有些部位的上皮细胞还有分泌和吸收物质的功能; 结缔组织具有运输,支持等多种功能;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人体的肌肉组织分为:心肌,骨骼肌,平滑肌; 神经组织主要有神经细胞构成,它具有能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作用; 由多种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 人体的七大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多样的环境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生物世界; 地球与宇宙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人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资料

1、动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的生长时期,这些周期构成了动物的生命周期。 2、变态发育:变态:两栖类(青蛙) 完全变态: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受精卵完全变态发育的有:蝴蝶、苍蝇、蚊子、蜜蜂不完全变态:受精卵→幼虫→成虫→受精卵:蝗虫、螳螂、蟋蟀 3、生殖细胞有精子和卵子结合产生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 4、男性生殖器官有睾丸(能产生精子)、输精管、精囊、前列腺。女性生殖器官有卵巢(能产生卵子)、输卵管(是受精的场所)、第一性征是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青春期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生殖器官成熟的标志有男性出现遗精,女性出现月经)第二性征是除生殖器官以外的男女差异。 5、男性青春期变化是声调较低、喉结突出、长胡须女性青春期变化是声调较高、骨盆宽大、乳房发达。 6、青春期特点是出现第二性征、生殖器官发育并成熟、内脏功能日渐健全 7、有性生殖是通过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是无需经过精子和卵子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 8、种子的基本结构是种皮和胚胚又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 9、种子按有无胚乳分为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按子叶数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10、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传粉是花药上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传粉包括: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11、无性生殖有孢子生殖;营养生殖主要有分根、压条、扦插、嫁接。 1、人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皮肤有触觉、痛觉、冷热觉等感觉功能。 2、手指的指尖部位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手背上热敏感神经较多 3、嗅觉的形成气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神经将气味传到大脑的嗅觉神经中枢,从而形成嗅觉。听觉的形成声波经过耳廓→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声音→耳蜗产生兴奋→听神经→大脑神经中枢,最后在脑部形成听觉。 4、舌头表面布满味蕾,对液态物质特别敏感。人具有的四种基本味觉是酸、甜、苦、咸。如果它们同时出现,会产生混合的味道。 5、声音是物体振动引起的;声音传播的条件是在介质中传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6、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7、耳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外耳由耳廓、外耳道组成;中耳由听小骨、鼓膜、鼓室、咽鼓管组成;内耳由前庭、耳蜗、半规管组成。其中,前庭和半规管是位觉感受器,保持身体平衡。 8、P13 探究结论: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差,辨别声源的方向和位置。(双耳效应) 9、频率:物体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 10、声音的三要素:(音调不可以改变,响度可以改变)音调:声音的高低。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大;频率越小,音调越低。响度:声音的强弱。响度与距离、振幅有关。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声音大小的单位:分贝dB)音色:分辨不同的声音。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0-4章知识点汇总 第0章 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2、学习科学的方法有观察、实验、思考。其中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收集和处理事实依据②提出问题③作出假设 ④实验,调查,收集证据⑤检验假设⑥合作交流 4、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制单位为米,符号m ,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之间的换算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1mm=1000μm 1μm=1000nm 长度测量的步骤:①观察刻度尺:⑴零刻度线⑵最小刻度值⑶量程⑷单位 ②选正确: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的尺。 ③放正确:有刻度的一遍紧靠被测物体。 ④看正确:视线应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⑤读记正确: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后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 位组成。 误差: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可避免,减小误差的方有①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②改进实验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其中③ 是我们实验室常用的减少误差的方法。 5、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温度的常用工具温度计,测量体温的温度计为体温计,两者的原理都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符号℃。 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①被测温度不得大于温度计的量程。②充分接触被测液体。③待温度稳定后读数,不得拿出读数。④读数方法与刻度尺近似(不需估读)。 体温计的构造特点:①下端玻璃泡的容积比细管容积大得多。②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玻璃管(温度计可以拿出来读数的原因)。③外形是三棱形。

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点汇总-精简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 姓名: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0,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酒精灯的火焰有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使用时用外焰加热。熄灭时要用两次盖灭法。 试剂瓶:用来盛放试剂,打开后瓶盖应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应朝向手心。 胶头滴管:用来取用少量液体,用它往试管中滴液体时,试管应竖直,胶头滴管在试管口上方约0.5厘米处竖直向试管中滴入液体,绝不能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长度测量中公认的标准量是“米”,而不是“刻度尺”。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不要忘记) 积累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除以张数)、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2、体积的测量。 新教材已舍去“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这一说法。 读数要看仔细,单位换算要仔细。 四、温度的测量 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单位符号是℃。人为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在O℃和100℃之间分成100小格,则每一小格为l℃。 体温计。测量范围从35℃~42℃,最小刻度为0.1℃。 结构优点 玻璃泡容积大而内径很细。精确。 特别细的弯曲。离开读数。 横截面形状近似三角形。放大液柱,便于读数。 第二章观察生物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密度专题复习

密度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 】1、酒精的密度是0.8×103千克/米3,它表示的意思是 A.每立方米酒精的质量 B.每立方米酒精的质量是0.8×103千克/米3 C 每立方米酒精的密度是0.8×103千克/米3 D.每立方米酒精的质量是0.8×103千克 【 】2、从密度公式ρ=m/v 可以看出,对于同一种物质 A.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 .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 .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D.与质量、体积无关,保持不变 【 】3、将一瓶水倒掉一些后,对剩余部分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B.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C.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质量变小,密度变大 【 】4、冬天户外水缸常会破裂,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 A .水缸里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 B .水缸本身耐寒程度不够而破裂 C .水缸里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 D .水缸里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 】5、在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需用到的测量仪器有 A .量筒、天平、烧杯 B .量筒、天平 C .量筒、直尺 D .量筒、天平、水 【 】 6.某钢瓶中装有氧气,瓶内气体密度为8千克/米3,在一次急救中用去了其中的 4 3,则剩下气体的密度为 A.2千克/米3 B.4千克/米3 C.6千克/米3 D.因密度是物质的特性,故保持不变还是8千克/米3 【 】7.将一块正方体的木块分成完全相同的八个小正方体木块,则对于每一小块木块来说, 正确的是 A.质量和密度都为原来的1/8 B.质量为原来的1/8,密度不变 C.质量不变,密度为原来的1/8 D.质量和密度都不变 【 】8.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中装有等质量的水,把质量相等的铁块、铜块和铅块浸没在水 中而水未溢出,已知三种金属的密度是ρ铅>ρ铜>ρ铁,则杯中水面上升最高的是 A.装有铁块的杯子 B.装有铜块的杯子 C.装有铅块的杯子 D.无法判断 【 】9.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最多装500克酒精的容器,一定能装500克的水 B.最多装500克水的容器,一定能装500克的酒精 C.最多装500厘米3酒精的容器,一定能装500克的酒精 D.最多装500厘米3水的容器,一定能装500克的酒精 【 】10.在三只完全相同的容器里,放有等量的水,分别将铝、铁、铅三块金属放入容器后, 水面上升相同的高度,设铝、铁、铅三块金属的质量分别为m 1、m 2、m 3,则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 1、科学就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她们产生、发展的原因与规律的学科。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观察与实验就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就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 4、测量就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5、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与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 2)瞧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特殊长度的测量 A 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与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B 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与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C 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 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 8、

9、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瞧清测量范围与最小刻度 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 2)瞧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 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 10、量筒与量杯的比较 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 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摄氏度(37℃);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12、 13、 14、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七年级下册科学作业本答案2020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科学作业本答案2020人教版 一:练一练 1.科学家用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星体能够更准确获得星 体的资料和信息;他看到了月球表面的环形山。2.因为近视眼镜是凹面镜,度数越深。周围就比中间越厚。看镜片的边缘厚度,能够比较其 度数,越厚的度数越高。3.科学是需要从周围发现的,只有留心观察,对此现象实行一系列的探究,就能得到真理。4.略。5.米毫米,毫米 厘米,厘米 6.152250平方厘米 7.让一根无弹性的毛线与他重合,再 用刻度尺量毛线的长度。8.①将两个三角尺紧紧夹住一元硬币,将刻 度尺的一面紧贴一元硬币的下方。②量出一元硬币的直径d ③一元硬 币的周长l=π×d 10.(1)毫升 (2)升 (3)立方分米 11.8立方厘米 1ml 0~30ml 做一做:假设薄玻璃瓶是圆筒形的,用细线围绕一周,用刻度尺 测量。可得周长L,把尺子插入瓶中,测出高度H,因为L=2πR,所以底面积S=L×L÷4π,则V=Sh=L×L×H÷4π 二:练一练 1.热胀冷缩上升2.最小刻度 -22 零下22摄氏度 38 三十八摄氏度 3.D 4.体温计与温度计有两点不同:①.体温计量程- 20~100,分度值为1,体温计量程36~42,分度值0.1,②体温计用水 银来量温度,温度计则用别的,③.重点哦~体温计下方有一个东东使 水银膨胀,然后遇冷后不会下降,(所以用体温计时才要甩么~~)而温 度计木有那个东东,所以遇冷直接下降~~ 5. 38.2 38.5 6.125 7.0.2 0.0002 8.B 9.防止弄脏砝码或腐蚀砝码,影响测量的准确度。在两个托盘上各加一张质量相等的白纸,或者用2个烧杯盛着腐蚀性 的化学药品。 10.水平右 78.4 11.2:30 12.1440 13.A 14.我做不来。看不懂。 三:略。 四.练一练 1.鸵鸟,蛋2.略 3.1细胞核2液泡3细胞壁叶绿体4略5.1植物细胞有叶绿体 2.植物细胞有液泡3植物细胞有细胞壁 6. 略 7.1 4 2c 3 900 4 2 8 营养结缔做一做略五练一练1.b 2b 3c

七年级上册科学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科学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卷 (本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50分) 1.人类认识自然需要借助于一些仪器,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就诞生了一门以至100纳米这样的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开了更加开阔的微观世界。这里所说的纳米是指() A.长度单位 B. 质量单位 C. 时间单位 D. 温度单位 2.某校第一节课是7点40分到8点25分,中间经历的45分钟是() A.时间间隔 B.时刻 C.既指时间间隔又指时 D.上述答案全正确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一铜块熔化成铜水,它的质量减少 B.将一铜块拉成丝,它的质量不发生变化 C.将一铜块从赤道拿到月球,它的质量变小 D.将一粗糙的铜块磨成光滑的正方体,它的质量不发生变化 4.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A. 米=×1000=1800毫米 B. 米=米×1000=1800毫米 C. 米=米×1000毫米=1800毫米 D. 米=×1000毫米=1800毫米 5.剖开西瓜时,通常会流出一些汁液,这些汁液来自于() A.细胞质 B.细胞膜 C.食物泡 D.液泡 6.木尺受潮后膨胀,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会()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D.难确定 7.下列哪个物体的质量接近100克() A.一只大公鸡 B.某个初中学生 C.两只鸡蛋 D.一张桌子 8.一本书的厚度为13毫米,这本书共有260页。则每张纸的厚度是() A. 毫米 B. 厘米 C. 厘米 D. 毫米 9.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从低倍镜换到高倍镜后,所观察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0,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酒精灯的火焰有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使用时用外焰加热。熄灭时要用两次盖灭法。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试剂瓶:用来盛放试剂,打开后瓶盖应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应朝向手心。 胶头滴管:用来取用少量液体,用它往试管中滴液体时,试管应竖直,胶头滴管在试管口上方约0.5厘米处竖直向试管中滴入液体,绝不能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l 千米(km)=1000米(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零刻度线 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 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 *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读数偏大) 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 (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如图所示,但读数时要注意) *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思考:视线偏左和偏右时,读数会怎样? (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没有意义的。

科学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

科学复习提纲3 第一章:科学入门 一概念汇总 科学就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一门学科。 学习科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 常用的实验仪器有:试管、试管夹、天平和砝码、酒精灯、显微镜、电压表、电流表、停表、玻璃棒、烧杯、量筒、量杯、刻度尺、胶头滴管等等 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在科学实验中,常常用一些测量工具来对物体进行测量,同时还要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的范围, 长度的国际标准单位是“米”,用“m”表示1千米=_____米1米=_____分米=_____厘米=_____毫米1毫米=_____微米=_____纳米 初中主要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近来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一种以长度单位为名称的技术叫做纳米技术。 认识刻度尺,就是认识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磨损,量程以及分度值。 体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用m3表示,液体体 积的常用单位升(L)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6立方厘米 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 形状规则的固体体积测量用刻度尺,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用量筒,采用排水法。 长方形的体积=长╳宽╳高圆的体积=底面积╳高

液体体积的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凹面中央最低处相平。读数时如果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教学大楼的一间教室的体积大约是200米3 怎样用普通的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一百张纸的厚度,然后除以一百,(注意两页为一张纸) 如何用刻度尺测量一根长而细的金属直径?把细金属紧紧的在钢笔上绕20圈,用刻度尺量出长度,除以20。 刻度尺的最小刻度由倒数第二位决定。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制成的,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酒精温度计、水银温 度计、煤油温度计,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摄氏温度的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摄氏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在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分为1℃,如人的体温(口腔温)是“37℃”读作“37摄氏度”北京一月份平均气温“-4.7 ℃”读作“零下4.7摄氏度”或“负4.7摄氏度” 0℃的水与0℃的冰冷热程度相同(温度相同) 温度计正确使用方法⑴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碰容器底、壁,⑵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⑶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平。(4)使用时不能超过量程。 体温计测温范围35℃~42℃,最小刻度为每小格为0.1℃,可离开人体读数,因为有一段很细的弯管,所以使用前应握紧体温计玻管段用力下甩。

2020人教版七年级下科学配套练习册答案

2020人教版七年级下科学配套练习册答案第7节牛顿第一定律 【一】1. 没有受到外力静止匀速直线大小方向 2. A 3. C 4. D 5 .(1)速度阻 (2)光滑小远(3)远小少 6.(1)同时落地(2)空气阻 力7. ② ① ③④ ②③①④ 【二】1. 静止运动运动状态 2. 甲人惯性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人因为惯性而发生的现象 3. 惯性摩擦力 4. 匀速减速加速 5. 惯性6. ②①③④ 7. D 8. B 9. C 10. C 11. D 12. C 13. A 14. 向右运动速度减小向 左运动速度增大维持它原来运动状态 第8节二力平衡的条件 1. 重力支持力相等相反同一直线上 2. 小于等于 3. 支持 力大于同一直线 4. D 5. C 6. C 7. D 8. A 9. C 10.(1)光滑 相等(2)相等相反同一直线 11. 8 摩擦 12. D 第二单元复习题 1. C 2. D 3. C 4. B 5. B 6. D 7. A 8. C 9. B 10. B 11. A 12. B 13. C 14.D 15. C 16. 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速度 17. 增大压力或增 加接触面的粗糙水准 18. 运动状态形变 19. 5 滑动摩擦比滚动摩擦 大得多 20. < 21. 汽车具有 惯性阻力 22. 重力支持力地球地面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 一直线上

23.具有惯性重力改变 24. (1)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球具有惯性重力改变 25. 等于 26. 准确 15 27. 问题:赛艇比赛中,运动员向后划水,赛艇为什么会前进?解答: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船桨对水施加向后作用力 的同时,也受到了水对它向前的作用力。 28.(1)ABC 或 DEF (2) 甲无风时做实验(3)质量 29.(1)木块与长木板测力计 对木块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2)甲乙;甲丙 (3)不一定 30. 略 31. 滚动惯性(2)略(3)汽车行驶的速度(4)雨雪天气,路面较滑,汽车所受摩擦力较小,在相同车速的情况下,汽车刹车后滑行的距离变长,汽车较难停下来,所以为了安全起见,汽车要减速慢行 32.(1)水具有惯性(2)水喷出的速度在水 喷出的速度一定时,水枪与水平线夹角逐渐增大,水射出水平距离先 增大,后减小。当夹角为45°时,射出的水平距离(3)水枪与水平线夹角在水枪与水平线夹角一定时,水的喷出速度逐渐增大,水射出 的水平距离逐渐增大(4)体育课上投标枪要沿合适角度投出,才能 投得较远 第3章代代相传的生命 第1节动物的生命周期 1. B 2. C 3. A 4.受精卵 5. D 6. 卵若虫成虫蛹不完全变 态 10. C 11. 幼虫成虫卵 12. 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生命周 期 13. 寿命食物 14. 略 15.(1)略完全变态(2)春蚕到死丝方尽(3)蚕对蚕具有保 温作用 第2节新生命的诞生 【一】1. 受精卵卵细胞精子 2. 性雄雌 3. 睾丸输精管前 列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