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区十二五房地产业规划

重庆市渝北区十二五房地产业规划
重庆市渝北区十二五房地产业规划

渝北府办发〔2011〕52号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重庆市渝北区“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各园区(新城、风景区)管委会:经区政府同意,现将《重庆市渝北区“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七月二日

重庆市渝北区“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目录

第一章“十一五”期间房地产业发展回顾第一节取得的主要成效

第二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十二五”期间房地产业发展形势第三节发展机遇

第四节面临的挑战

第三章“十二五”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第五节指导思想

第六节基本原则

第四章“十二五”期间发展目标

第七节发展定位

第八节总体目标

第九节具体目标

第五章房地产发展布局

第十节住宅地产布局

第十一节商业地产布局

第十二节工业地产布局

第十三节旅游地产布局

第六章重点工程安排

第十四节住宅地产重点工程

第十五节商业地产重点工程

第十六节工业地产重点工程

第十七节旅游地产重点工程

第七章保障措施

第十八节充分发挥宏观政策的综合调节作用

第十九节建立项目用地保障机制

第二十节切实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

第二十一节加强物业服务管理

第二十二节加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

重庆市渝北区“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重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314”总体部署、纵深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关键时期。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宜居重庆”的部署,以加快建设两江新区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渝北区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改善市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居住品质,实现“宜居

渝北”、“重庆主城新中心”的战略目标,根据《重庆市渝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全区房地产业发展现状,特制订本规划。

“十一五”期间房地产业发展回顾

第一节取得的主要成效

“十一五”是渝北区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围绕区委、区政府制定的建设“宜居渝北”的发展战略,突出抓好居住品质、公共空间、服务设施三大工程,渝北区房地产业得到全面发展,并逐渐成为全区最重要的产业和核心要素。由于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其持续稳定发展又进一步拉动了全区经济的增长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占社会投资的比重逐年提高,房地产业发展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全市第一。

房地产业贡献度不断增加。2006~2010年渝北区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增长态势,在全市中的比重也不断提高。随着投资需求继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额呈现上升趋势,房地产业投资840余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42%。“十一五”时期,房地产业每年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约3个百分点,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超过10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创造直接税收58.8亿元,年均增长29.78%。房地产业的强势发展,还带动了建材、装饰、家具等20多个行业的繁荣,对全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房地产业成为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度最大的产业。

房地产市场健康快速发展。“十一五”时期,是渝北区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房地产业迅速壮大,成为了渝北经济的支柱产业。实施了重点房地产

业项目“助推行动”,切实解决了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的困难和问题;大力开展了“渝北精品楼盘巡展”,积极组织开发企业参加市区两级房地产展示交易会等活动,商品房销售迅猛增加。“十一五”时期,全区开工建设商品房7631万平方米,竣工商品房1362万平方米,销售商品房2290万平方米,销售单价总体保持平稳增长。

保障性住房建设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全区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基本实现“住有所居”。在经济适用房方面,建成经济适用房450

余万平方米。在安置房和公共租赁房方面,已经建成27.84万平方米。在廉租房方面,共投入廉租房保障资金4160万元,在龙溪、洛碛、茨竹和农业园区建(购)廉租住房505套、2.39万平方米。目前,实现了现行政策标准下廉租住房保障的全覆盖,累计保障2500户、5000余人次。

房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十一五”时期,商业地产、工业地产、旅游地产、复合地产等产业形式在房地产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商品住宅中,中小套型、中低价位的普通商品住房的比例不断提高;面向中低收入阶层的经济适用房、公租房,以及面向贫困阶层的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极大地改善了全区城市家庭的居住状况。

第二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全区房地产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总体运行状况良好,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房地产业发展的相关配套设施滞后。近年来,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与全区开发建设进程和打造最佳人居环境城区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知名学校、医院和酒店等数量较少、档次较低,不能满足居住人群的生活需求及消费;公交线路较少,且站点布局不合理,不能满足市民出行需要;城区内健身休闲场所较少,尚不能更好地吸引区外居民度假休闲。

楼盘规模较小,总体品质不高。“十一五”期间,渝北区开发楼盘规模较小,不能满足人们对中高档住房的需求,且楼盘总体品质不高,配套服务设施不齐全,不利于“宜居渝北”建设。

商业地产发展不充分。渝北区商品经销点数量不够、规模较小,服务设施相对落后,购物环境较差,缺乏大型商业卖场、高档酒店及写字楼。全区商业地产持续发展力较弱,无法适应城市发展对商业地产的高档次要求。

房地产规划布局滞后。“十一五”期间,渝北区房地产业规划布局滞后,造成了房地产开发的无序,生活区与工业区、商业区等功能相互混杂,开发档次不高。特别是在龙溪商圈,开发楼盘几乎只有底楼是商业形态,缺乏星级酒店和高档商场,根本无法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十二五”期间房地产业发展形势

第三节发展机遇

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调整为房地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在国家新的战略构架下,“314”总体部署和国发3号文件政策效应加快释放,西部大开发

深入实施、成渝经济区的加快发展,国家中心城市和两江新区开发建设,使重庆得到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渝北区作为主战场,进一步发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实力,提高经济辐射能力,为全区房地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房地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十二五”期间,渝北区将进入经济社会黄金发展期,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地区生产总值的不断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将为房地产业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特别是城市化建设提速,城市人口的扩容,房地产消费人口数量将随之增加,将直接导致房地产的需求增加,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张,房地产行业发展将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

两江新区建设为房地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两江新区是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之后的“中国第三新区”,是重庆建设内陆开发高地的“龙头”。在两江新区1200平方公里规划控制区域中,渝北占据了69.5%,达到810.08平方公里;在两江新区“十大产业功能区”中,渝北涉及了7大功能区;在两江新区规划建设用地550平方公里中,渝北拥有444平方公里。在两江新区渝北范围内,随着龙石工业园、保税港区、悦来会展城、机场三、四期扩建的启动与建设,市级各开发主体将共同助推渝北房地产业实现超常规发展。

良好的区位优势为房地产业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渝北区是重庆市唯一具有水陆空交通优势的区域。作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建设两江新区的核心战场,渝北必将乘“势”崛起。江北机场的扩容增流、两路保税港区和西部国际会展中心、重庆中央公园的建设更是提升了渝北区域价值,让大量房地产、建筑业投资商将目光锁定渝北区。特别是重庆主城进入“二环时代”,在内环与二环之间布局24个大型聚居区,渝北占据1/3,至2015年将新增居住人口200万人,加大对住房的需求,为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重庆主城新中心为房地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十二五”时期,渝北区将承担起建立重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世界级城市核心功能区的使命,全力加速城市拓展,打造成为重庆主城新中心。房地产业发展将以提升居住品质、优化公共空间,提升城市形象为己任,注重开发中高档房地产,基本实现“西部宜居数重庆,重庆宜居看渝北”的整体形象。

第四节面临的挑战

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矛盾较为突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以及两江新区的开发建设,策划实施了一大批经济建设项目和社会民生项目,大量投资在短时间内集中释放,用地需求必将呈现刚性增长态势,用地瓶颈将更加突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占补平衡压力巨大。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保障房地产业的发展空间,协调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实现房地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是“十二五”时期房地产业面临的首要选择。

房地产调控力度加大。近年来,国家明显加大了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力度,国家先后提出了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调控举措,在住房供应结构、税收、信贷、土地、保障性建设等方面出台多项调控手段。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给全区房地产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区域竞争加大。重庆主城进入“外环时代”,城市扩张将由向北的单箭头式转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扩张,南部新城和西部新城建设加快,重庆主城向北战略受到分化。外环高速便捷的交通也将导致渝北空港等区位交通比较优势弱化,区县发展竞争更趋激烈,渝北将面临城市资源多方位扩散的挑战。

总体判断,未来五年,重庆诸多的重大历史机遇将进一步凸显,国家政策支持、经济跨越式发展、两江新区建设和渝北区良好区位优势,将为渝北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十二五”时期渝北房地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将远远大于挑战,渝北将迎来城市大拓展、房地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黄金期”。

“十二五”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第五节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314”总体部署以及国务院3号文件精神,以“五个重庆”[1]和“六大渝北”

[2]建设目标为指引,围绕渝北区建设两江产业核心、重庆开放高地、西部宜居城区、基本建成重庆对外开放第一门户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以提升居住品质、优化公共空间、完善服务设施为主线,调整供应结构,引导合理消费,强化宏观调控,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制度,努力建设生活舒适、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繁荣和谐的“重庆主城新中心”。

第六节基本原则

“十二五”时期,推动全区房地产业加快发展,必须坚定不移的坚持三大基本原则:

——坚持商品房开发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优化房地产业结构,加强区域保障性住房建设,确保市场供给,构建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保障体系,满足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

——坚持房地产开发与城乡统筹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城乡发展规划的要求,农村和城市互动共进;同时坚持“外延扩张,内涵提质”,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坚持房地产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以建设低碳、生态、环保为主的绿色小区,大力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居住品质和配套水平,使渝北区成为重庆市民的首选宜居之地和全国宜居名区。

“十二五”期间发展目标

第七节发展定位

“十二五”时期,是重庆走向世界的辉煌时期,为更好地承接“中国向西”“重庆向北”的战略转移,快速纵深优质推进渝北城市化进程,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满足各阶层群众的居住需求和各行业发展的功能需求,渝北房地产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以实现渝北发展新定位和产业发展新目标。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对于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综合经济实力提升,努力实现渝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展示区”

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根据渝北区的总体发展定位,充分考虑渝北区的房地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渝北区房地产业作为城市化发展的基础,在“十二五”期间房地产业发展定位为“重庆主城新中心、西部宜居新城区、国家中心城市展示区”。

第八节总体目标

提升房地产发展战略为渝北发展的核心战略,继续保持房地产业发展势头,商品房空置率保持在较低水平,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95%以上,房地产业在全市继续居于领先地位,建成市内一流的绿色宜居名区。结合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重点开发商业地产等新型业态和高档住宅地产,基本形成功能现代、产业高端、形象靓丽、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重庆城市风貌,实现房地产业转型升级。

住宅地产。把握城市化进程节奏,适应产业发展和城市扩张需要,符合国家中心城市展示区城市风貌。强化住房保障,在交通便利、紧临工业区的地域,规划建设公共租赁住房、蓝领公寓等,满足基层务工人员的居住需求。提升住宅品质,在城市中心和商务区域重点开发中高档商品住宅,建设一批低碳、节能、环保、智能的高品质、新技术住宅小区和公寓,满足中高端人群的居住需求;在依山、临水区域适度开发建设高档花园式、别墅式居住区,满足顶端人群的居住需求。抓好基础保障,搞好统筹协调,健全“市场保障”的住房体系,努力建设“宜居之城、和谐之城”。“十二五”期间新增商品住房3016万平方米。其中中高档商品住房1200万平方米,普通商品住房50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1316万平方米。

商业地产。以现有城市中心为依托,鼎力打造商业新中心——集生态、文化、休闲、购物为一体的“都市购物公园”。注重城市建筑风格,引进建设一大批建筑造型美、人文气息浓、科技含量高、有地域特色的中高档商业地产,全力推进“一线两圈”[3]建设;合理布局中高档写字楼、星级酒店、总部大楼,加快推进会展中心商业地产建设。围绕IT产业发展布局,结合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为IT产业发展合理配建相应规模的商业用房。“十二五”期间新增非居住类商品房1027万平方米。

工业地产。大力推进空港工业园区、台商工业园区和龙石工业园区的扩张建设,合理布局建设标准厂房和特色厂房,满足总部经济、新型企业和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开发建设大湾、洛碛、兴隆三镇特色产业基地,适度布局特色厂房及配套设施。“十二五”期间工业用地需求总量为4867公顷。

旅游地产。着眼于为本区域人群提供休闲场所,满足往来商务人士和外来旅游者的休闲娱乐需求,依托区内已具雏形的风景区和各类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地产。依托渝北区内4A级风景区的统景温泉风景区,国家3A级景区张关水溶洞风景区,国家3A级景区碧津公园、巴渝民俗文化村,以及排花洞风景区,玉峰山、华蓥山、南天门三大森林公园,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龙兴古镇,鹿山、沙坪、回兴的生态旅游景区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大力发展都市旅游地产、乡村旅游地产和工业旅游地产。

第九节具体目标

一、住宅地产需求量

心,依托东侧两路老城区,建设中高档层次住宅;在嘉陵江沿江地带着力打造高品质、生态环保型住宅小区。

——台商工业园高档住宅区。依托北连保税港区、南邻水港功能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高端住宅业态建设,在回兴组团、石坪组团建设文化型、生态环保的高档住宅区。

——保税港区高档住宅区。依托保税港区的建设,在多宝湖及东方红水库周边构建中高档商品住房,同时沿着空港工业园西北片区形成高档住宅带,以满足商务人士的居住需要。

——农业园区生态宜居住宅区。尊重自然原生态及现代田园撑死开发理念,核心区全力打造集高等教育、高档居住等功能于一体,具有山地特色的联排别墅、毗邻别墅及花园洋房等高品质的生态宜居住宅小区。

(二)普通商品住房布局。按照建设“完善功能,提升形象”的要求,结合公共空间优化及旧城改造、小城镇建设工程,稳步发展普通商品住房。主要布局在“两区六镇一线”,即两路老城区、龙溪城区及洛碛、统景、大盛、大湾、茨竹和兴隆等重点镇和公共交通沿线。

——两路老城区住宅区。结合旧城改造,优化提升城市功能,以碧津公园为核心打造文化型宜居区;以双龙湖、双凤桥街道为双轴,分别打造节能、环保的小高层住宅区和文化混合型住宅区。

——龙溪商住混合区。以建设城市副中心为目标,加大龙溪老城区改造和商圈建设,住宅体系总格局以龙山、龙溪、龙塔三条主街道为轴线发展,利用商业资源,打造商业住宅混合区。

——重点镇住宅小区。结合小城镇开发建设,积极推行住房建设商品化、小区化和物业管理化,在统景镇、大湾镇、洛碛镇、大盛镇、茨竹镇、兴隆镇等重点镇建设花园式住宅小区。

——公共交通沿线居住社区。充分发挥公共交通“廊道效应”,围绕城市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线、站点周边规划建设住宅区,完善居住配套设施,建设综合性居住社区。

二、保障性住房布局

(一)公租房布局

为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规划建设公租房967万平方米,在空港保税区、空港新城、木耳及麓山、龙兴、石坪和石船进行布局,以满足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外来务工人员、大学生等人群的居住。

(二)廉租房布局

积极实施廉租住房政策,进一步加大实物配租力度,对“双困家庭”实现全覆盖。规划期内在空港新城规划建设11万平方米廉租房,以满足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

(三)安置房布局

为承接两江新区产业带建设,为城市农民工、蓝领工人和其他产业工人提供居住场所,在空港工业园区、台商工业园区、龙石片区、农业园区、空港新城规划建设338万平方米安置房。

第十一节商业地产布局

一、完善升级“一线两圈”商业地产

着眼城市发展方向,满足城市定位功能,考量现代旅游趋势,统一城市建筑风格。依托现有城市格局,尊重市民消费习惯,在“一线两圈”着力规划建设一大批建筑造型美、人文气息浓、科技含量高、有地域特色的中高档商业地产。

“一线”商业地产布局。机场高速及经开大道沿线重点发展大型专业市场、写字楼及复合地产,十二五期间,在该区域规划建设100万平方米的商业地产。在集中居住区开发建设适度规模的商业用房。

“两路商圈”商业地产布局。两路地区以老城区和空港新城核心区(机场与悦来的中心区域)为中心,老城区发展商务办公楼、总部大楼和大型综合商业体,打造商务功能服务区,十二五期间,在该区域规划建设200万平方米的商业地产;空港新城核心区重点发展四星级以上酒店、甲级写字楼、商务办公楼、总部大楼和大型综合商业体,全力打造空港核心商务区,十二五期间,在该区域规划建设500万平方米的商业地产。

“龙溪商圈”商业地产布局。“龙溪商圈”地处两江新区金融商务中心区,以加州和冉家坝为中心,重点发展大型综合商业体、写字楼和商务办公楼,十二五期间,在该区域规划建设200万平方米的商业地产。

二、加快建设会展商业地产

“十二五”期间按,渝北区会展产业布局三大区域,即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两路会展商务区、龙溪综合会展区。重点建设重庆国际博览中心,规划建设由42万平方米的展场,18万平方米的星级酒店、高端写字楼及办公附属设施组成,总面积达60万平方米;两路会展商务区规划布局以两路商圈为依托,规划建设由大型购物中心、星级酒店、特色商业街组成2万平方米会展场地;龙溪综合会

展区规划布局以龙溪商圈为依托,以龙溪金融贸易城、冉家坝商务商业中心、龙塔商业片区为主,规划建设由大型购物中心、星级酒店、特色商业街、专业市场组成3万平方米展场。

三、服务IT产业配建社区商业地产

密切关注IT产业发展,在IT产业人员富集地区,大力发展与之相应的社区商业地产。高度重视IT从业人员特点,在布局、规模、数量、风格等方面充分考虑IT从业人员的特殊需求,打造充分满足IT从业人员需求、助推IT产业发展的社区商业地产。

第十二节工业地产布局

“十二五”期间渝北区全力投入两江新区开发建设,实施万亿工业发展战略,规划建设空港工业园区、龙兴工业园区、保税出口加工区适度规模的标准厂房、物流基地等工业地产。到2015年,建成千亿级空港工业园区,支持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园区、保税出口加工区建成千亿级工业基地。空港工业园区新建1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布局为“一核三带”:“一核”即背靠国际机场西侧、园区东南角形成主要的核心工业片区;“三带”即园区北侧东西走向形成一大工业带、石船周边组建一大工业带,沿多宝湖东侧一带形成工业带。保税港区空港功能区扩大到6平方公里,同时拓展区储备20平方公里发展用地。台商工业园区新建100万平方米以上标准厂房,重点开发建设石坪组团,布局为“一点一带双翼”,即以玉峰山镇为中心打造一小片工业点区,位于园区北端规划一工业片区,紧邻唐家沱组团和港城工业园区形成工业片区。

第十三节旅游地产布局

“十二五”期间,加快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开发,形成以温泉度假、乡村度假为主题的度假产业体系,依托渝北区温泉、湖泊、玉峰山森林公园等丰富的自然资源,重点建设空港新城、东部古镇、统景温泉城三大旅游城市体系。以空港为核心,在空港新城规划建设高端酒店,休闲会所等旅游地产,建成都市旅游区;以统景、玉峰山为中心,在周边乡村区域规划建设高尔夫球场、马场等,建成乡村旅游区;沿御临河一线,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成景观生态走廊。

第六章重点工程安排

第十四节住宅地产重点工程

空港新城中高档住宅小区。投资135亿元在城区及玉峰山等地开发建设临湖、靠山的中高档住宅楼盘、住宅区10个以上,总建筑面积450万平方米。

悦来新城高档生态住宅区。投资30亿元在悦来开发建设临江高档住宅区5个,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

多宝湖及东方红水库临湖高档住宅区。投资120亿元开发建设临湖高档住宅区10个,总建筑面积400万平方米。

绿色建筑示范区。投资30亿元在双龙湖街道、玉峰山推广建设节能、节水、环保、生态和低碳运行的高品质花园小区10个,总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