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史课程标准

科学技术史课程标准
科学技术史课程标准

《科学技术史》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科学技术史

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课程类型:限定选修课

总学时:36 授课学时: 30 实践(实验)学时:6

学分:2

适用对象: 小学教育专业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科学技术史》是关于科学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科学技术史既要研究科学技术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发展规律,又要探讨科学技术与整个社会中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因此,科学技术史既不是一般的自然科学,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历史学。它是横跨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二)课程基本理念

《科学技术史》是一门具有史学和哲学性质的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从事通过大量的史料生动地再现科技发展的历史,力求做到论从史出,以论带史,史论有机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该课程在培育学生的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三)课程教授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要求教师对科学技术史有深入的见解,注重从文化视角分析科学技

术,力图揭示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互动关系引导学生对科学技术史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具体目标

1、了解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科学技术发展成就

2、了解科学技术发展本身的逻辑,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

3、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4、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反作用,科学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科学技术的起源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技术的起源

2、学技术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古代科技的发端和萌芽

课时安排:2

第一节古代技术的发端

1、古代技术的发端的背景

2、古代技术的特点

第二节古代科学的萌芽

1、古代科学萌芽的起因

2、古代科学萌芽的背景

第二章古代河流文明的科学技术教学目标:

1、了解文明古国的科学技术

2、分析文明古国科学技术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古代河流文明的科学技术

课时安排:2

第一节古代巴比伦的科学技术

1、古代巴比伦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

2、古代巴比伦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第二节古代埃及的科学技术

1、古代埃及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

2、古代埃及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第三节古代印度的科学技术

1、古代印度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

2、古代印度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第四节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1、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

2、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第三章古希腊罗马的科学技术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希腊罗马的科学技术

2、总结古代中、西放科学技术的特点,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教学重点:掌握了解古希腊罗马科学技术的成就

课时安排:2

第一节古希腊的科学技术

1、古希腊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

2、古希腊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第二节古罗马的科学技术

3、古罗马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

4、古罗马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第三节古代中、西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1、古代东方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2、古代西方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第四章近代科学的兴起与第一次技术革命教学目标:

1、了解近代科学技术兴起的历史背景

2、初步认识近代科著名科学理论体系

3、初步认识第一次技术革命

教学重点:掌握近代科学兴起与第一次技术革命

课时安排:2

第一节近代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

1、近代科学技术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

2、近代科学技术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第二节近代科学的独立宣言:哥白尼的日心说

1、哥白尼日心说的内容

2、哥白尼日心说的历史意义

第三节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1、经典力学体系的内容

2、经典力学体系建立的历史意义

第四节近代生物学、化学和数学的形成

1、近代生物学的形成

2、近代化学的形成

3、近代数学的形成

第五节第一次技术革命

1、第一次技术革命发生的过程

2、第一次技术革命的历史贡献

第五章近代科学的发展与第二次技术革命

教学目标:

1、了解近代科学技术各学科的发展

2、了解第二次技术革命

教学重点:掌握近代科学的发展与第二次技术革命

课时安排:2

第一节 19世纪的天文学和地质学

1、19世纪的天文学

2、19世纪的地质学

第二节 19世纪的物理学和数学

1、19世纪的物理学

2、19世纪的数学

第三节 19世纪的生物学和化学

1、19世纪的生物学

2、19世纪的化学

第四节第二次技术革命

1、第二次技术革命发生的过程

2、第二次技术革命的历史贡献

第六章近代科学技术的特点与启示

教学目标:

1、了解近代科学发展的特点

2、世纪科技中心转移的启示

教学重点:通过讨论总结近代科学发展的特点以及对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的启示,并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课时安排:2。

第一节近代科学发展的特点

1、近代科学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及其启示

1、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

2、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启示

第三节近代科学技术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探析

1、近代科学技术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内因

2、近代科学技术没有在中国产生的的外因

第七章物理学革命与现代科学的产生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

2、初步认识相对论、量子力学

教学重点:掌握物理学革命与现代科学产生的背景

课时安排:2

第一节科学革命的序幕

1、科学革命的社会经济背景

2、科学革命的社会人文背景

第二节相对论的创立

1、广义相对论

2、狭义相对论

第三节量子理论的建立

1、量子力学的原理

2、量子力学的应用

第八章基础科学的新发展

教学目标:

了解基础科学的新发展

教学重点:对基础科学的新发展有初步认识,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课时安排:2

第一节微观物理学的诞生

1、微观物理学诞生的历史背景

2、围观物理学的诞生

第二节化学键理论与元素周期律的本质解释

1、化学键理论

2、元素周期率的本质解释

第三节基因理论与分子生物学

1、基因理论

2、分子生物学

第四节现代宇宙学的创立和发展

1、现代宇宙学的创立

2、现代宇宙学的发展

第五节大地构造理论与地学的新发现

1、大地构造理论

2、地学的新发现

第六节希尔伯特的23个数学问题与发展

1、希尔伯特的23个数学问题

2、希尔伯特的23个数学问题的发展

第九章现代新兴科学的兴起

教学目标:

了解现代新兴科学

教学重点:了解兴起的现代新兴科学

课时安排:4

第一节横断科学脱颖而出

1、横断科学的理论

2、横断科学的发展

第二节综合科学方兴未艾

1、综合科学的理论

2、综合科学的发展

第三节交叉科学突飞猛进

1、交叉科学的理论

2、交叉科学的发展

第十章现代高技术与第三次技术革命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高技术

2、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

教学重点:掌握现代高技术的基本理念,了解第三次技术革命课时安排:4

第一节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2、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二节材料技术

1、材料技术的发展历程

2、材料技术的应用

第三节能源技术

1、能源技术的发展历程

2、能源技术的应用

第四节空间技术

1、空间技术的发展历程

2、空间技术的应用

第五节生物技术

1、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

2、生物技术的应用

第十一章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结构与发展趋势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结构与发展趋势

2、初步了解科学技术发展本身的逻辑,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

教学重点:讨论总结现在科学技术的特点、结构,并预测发展趋势并对科学技术发展本身的逻辑,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初步的了解。

课时安排:4

第一节大科学时代科学技术革命的特点

1、大科学时代的定义

2、科学基础革命的特点

第二节现代科学技术的系统结构

1、现代科学技术的系统结构

第三节百年诺贝尔奖回顾与反思

1、百年诺贝尔奖回顾

2、百年诺贝尔奖的反思

第四节科学主义的是与非

1、科学主义的是

2、科学主义的非

第十二章中国科学技术的现代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基础科学的进展高新技术的成就

2、了解软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中国现在基础科学、高新技术、软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现状

第一节基础科学的进展

1、基础科学的发展

第二节高新技术的成就

1、高新技术的成就

第三节软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1、软科学的形成

2、软科学的发展

第四节中国的科技进步与和平发展

1、中国的科技进步

2、中国科技的和平发展

第十三章现代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世界经济格局的关系

2、认清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热情。

教学重点:了解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世界经济格局的关系,以及现代科学技术与全球化等问题,认清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热情。

课时安排:4

第一节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

1、现代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

2、生产力促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

第二节现代科学技术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1、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2、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反作用于现代科学技术

第三节现代科学技术与全球化

1、现代科学技术促进全球化

2、全球化反作用与现代科学技术

第四节现代科学技术与全球问题

1、全球问题的概念

2、全球问题的背景和现状

3、现代科学技术与全球问题的关系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创新,将讲授法与启发式、讨论式、问题探索式、演讲式、辩论式等多种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贯通古今、对比中西、史论结合、以史为鉴,启迪学生联系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思考问题,活跃课堂的学术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创造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同时,该课程应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科技历史,丰富了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改变了课堂教学沉闷的现状,使学生在科技美的艺术享受中受到历史的启迪。

(二)考核方式建议

该课程为为考查课。课程成绩的考核采用平时成绩、期末综合测试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习思考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教学参考书选用建议

主要参考书目

1)张密生:《科学技术史》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

2)王鸿生:《科学技术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3)美 J . E 麦克劳伦第三哈罗得.多恩:《世界科学技术通史》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12

4李约瑟(Joseph Needham)、汪受琪:《中国科学技术史》

科学出版社2008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课程应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科技历史,丰富了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改变了课堂教学沉闷的现状,使学生在科技美的艺术享受中受到历史的启迪。

制订人:吴建隆

审核:邓惠明

制订日期:2013年3月15日

电力电子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史上最全)

电力电子技术试题 第1章电力电子器件 1.电力电子器件一般工作在__开关__状态。 2.在通常情况下,电力电子器件功率损耗主要为__通态损耗__,而当器件开关频率较高 时,功率损耗主要为__开关损耗__。 3.电力电子器件组成的系统,一般由__控制电路__、_驱动电路_、 _主电路_三部分组成, 由于电路中存在电压和电流的过冲,往往需添加_保护电路__。 4.按内部电子和空穴两种载流子参与导电的情况,电力电子器件可分为_单极型器件_ 、 _ 双极型器件_ 、_复合型器件_三类。 5.电力二极管的工作特性可概括为_承受正向电压导通,承受反相电压截止_。 6.电力二极管的主要类型有_普通二极管_、_快恢复二极管_、 _肖特基二极管_。 7.肖特基 二极管的开关损耗_小于_快恢复二极管的开关损耗。 8.晶闸管的基本工作特性可概括为 __正向电压门极有触发则导通、反向电压则截止__ 。 9.对同一晶闸管,维持电流IH与擎住电流IL在数值大小上有IL__大于__IH 。 10.晶闸管断态不重复电压UDSM与转折电压Ubo数值大小上应为,UDSM_大于__Ubo。 11.逆导晶闸管是将_二极管_与晶闸管_反并联_(如何连接)在同一管芯上的功率集成器件。的__多元集成__结构是为了便于实现门极控制关断而设计的。 的漏极伏安特性中的三个区域与GTR共发射极接法时的输出特性中的三个区域有对应关系,其中前者的截止区对应后者的_截止区_、前者的饱和区对应后者的__放大区__、前者的非饱和区对应后者的_饱和区__。 14.电力MOSFET的通态电阻具有__正__温度系数。 的开启电压UGE(th)随温度升高而_略有下降__,开关速度__小于__电力MOSFET 。 16.按照驱动电路加在电力电子器件控制端和公共端之间的性质,可将电力电子器件分为_电压驱动型_和_电流驱动型_两类。 的通态压降在1/2或1/3额定电流以下区段具有__负___温度系数,在1/2或1/3额定电流以上区段具有__正___温度系数。 18.在如下器件:电力二极管(Power Diode)、晶闸管(SCR)、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O)、电力晶体管(GTR)、电力场效应管(电力MOSFE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中,属

科技史期末测试试卷

1.中国人常说“以史为鉴”,你认为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对于未来的科 技发展具有指导作用吗?若是没有,那你为什么还要学习或研究科学技术史?(30分) “过去的教训是将来行动的指南”。这就是“以史为鉴”。实际上,技术史是一门研究技术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中的成败实例都是财富,都值得借鉴。 技术史是技术发展、成功的历史,但技术史中“过去的教训”也是很多的。例如桥梁史中列举了许多事故,其中有两起分别是因为没有考虑气象学中的风压和风振(风速变化频率和桥的固有振动频率一致时破坏力极大)造成的。再如建造桥墩的沉箱法,过去约百年中由于没有采取逐步减压,潜水员病曾夺走了无数条沉箱工人的命。 科学技术史能使我们更好的理解科学理论,实施人才全面素质教育。史实与理论的产生条件相联系,让我们更好的理解理论的时代背景与作用。科学的发展史具有极端的艰苦性,为面对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的困难增加了克服的信念,培养了我们的坚强品质;而在了解科学成果被发现的过程中,也让我们学会了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实践来思考、检验,让我们更具备了创新的能力与精神。 科学发展史是地基,究竟科学这做大厦能盖多高,地基是必须的! 20世纪的100年是风云变幻的100年,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新科技革命的发明和应用,层出不穷,令人应接不暇.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畅想科学技术发展的未来,必将激发青少年对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不懈追求. 科学技术是人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科技的每一次发展都是

人类文明史上的飞跃.18世纪的工业革命,由于蒸汽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资本主义世界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任何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的电话掀开了人类通讯史上的新篇章;汽车载着时代向前奔驶,改变了人类的交通状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推动了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促使了社会财富的迅速增加和人民生活的根本改善.几千年来,从马车到轿车再到火车、飞机、磁浮列车;从煤油灯到白炽灯、霓虹灯再到节能灯;从书信到电话、电报再到视频聊天等的飞跃,无一不是科学技术的结晶.除此之外,还有人类的成功登月,迈出了人类航天史上的一大步,正如最后一名登月者塞尔南上校所说的:“在月球遥望地球,我看不到任何国界,我觉得地球就是一个整体,我的整个思想也就开阔了.”再有基因工程的进一步发展破解了生命的千古密码,在抢救珍奇濒危动物、攻克遗传性疾病、研制高水平新药等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科技进步使中国人民过上了崭新又美好的生活.回首过去,火药的发明,使我们能劈山开路、架桥、建筑;造纸和印刷技术的问世,使我们拥有了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传媒工具,促进了信息和文化的传播;指南针的问世,促进了航海、贸易的发展,成就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使我们重新认识了地球.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科技落后了.而今世界各国大都把抢占科学技术前沿目标、发展高科技作为21世纪的决定性因素.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率先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随后西欧提出了“尤里卡计划”,苏联和东欧国家提出了“2000年科学技术进步综合纲要”,日本提出了“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面对这个局面,中国做出了实施“863计划”应对世界科技的挑战.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虽然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因此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把科教兴国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不断增大对科技发展的资金投入,使我国逐步向科技强国迈进.如今核弹爆炸成功、火箭卫星上天、“神七”成功发射、龙芯的开发研制……科技使我们生活幸福舒适,是科技把我们未来描绘得如此美好. 人类跨入了21世纪,科技在给人类带来恩惠的同时,也给人带来更多的不安甚至灾难.科技发展带来了大气污染、气温变暖,科技发展产生了白色垃圾、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前苏联的切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日本的水俣病、我国的太湖蓝藻事件等就是铁的证据.即使只为造福人类,有时也难免有副作用.比如,科学发明研制出了化肥、农药,目的是提高农业产量,但化肥、农药使粮食、蔬菜、水果,甚至饲料、肉类蛋类都浸染上某些毒素,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又如克隆技术对传统道德伦理提出了严峻挑战,复制的人与基因提供者是兄弟还是父子?所以,世界各国对克隆技术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制定法律加强对这一技术的管理,并严禁用它复制人类;再如原子弹如落到恐怖分子手中,将会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网络技术的应用也是如此,过去的见面拜年变成时尚的短信问候,方便快捷的同时使得人际关系冷漠.有许多人甚至上网成瘾,严重损害了身心健康,由此在医学上开始对网络成瘾病理机制进行研究.

科学技术史学习报告doc

科学技术史学习报告 篇一:科学技术史课程心得 读史使人明智 ――《科学技术史》课程心得 这是我第一次选择人文社科的公选课,更确切的说,我在选择课程时并不知晓它的分类,我道它还是科学技术类的呢。不过正值我对工科的学习感到疲倦的时候,学了这一方面的知识也好。 首先,我先说说科学技术史的内涵。科学技术史是关于科学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科学技术史既要研究科学技术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发展规律,又要探讨科学技术与整个社会中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因此,它横跨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所以也难怪我会在判断上出现偏差。 学习这门科学,我的收获颇丰。 首先,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史为镜可以使人耳聪目明。科学技术史的内容广泛丰富,几乎涉及人类与自然界的每一个角落。人类数千年来的主要科学技术成果,是一部科学技术的百科全书。通过科学技术史的学习,我们能比较系统地了解世界科学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裂解一些著名科学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 的教训, 可以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 其次,培养科学精神。尤其是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

力。回顾我国20 世纪的教育,不难发现,学校的科学教育在价值取向上过于注重科学知识的传递,而忽视了科学方法特别是科学精神的传播,致使许多学生虽接受了多年的科学教育,掌握了大量科学知识技能,却领悟不到基本的科学精神。 再者,能使人们看见科学技术发展的真实过程。吴老师常说,科学技术史就是尽可能的还原真实的人事物,和一些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科学技术史并不是成功的科学家、工程师们的光荣史,里面有大量的失败、屈辱和不光彩的东西,也并不是“天才+勤奋”必定导致“成功” ,机遇的作用不可忽视。认识清楚了科学技术的真面目,才可能避免将好的事物推向自己的反面的可悲结局。 还有,就是对分工过细的弥补作用。如今学科分化现象很明显,问题研究得越来越细,越来越深入,但“隔行如隔山”的问题就越来越突出。正如西德前总统施密特所说,如今的专家们每人都着力于本学科领域的一个点,好比挖了个洞,越挖越深,可是别人的洞里有些什么,他几乎一无所知。通过对科技发展史的学习,可以或多或少地弥补一些这方面的缺陷,可以开阔自己的思路。 最后,我想说的是,不懂历史的人是愚昧的,不懂科学的人 是无知的。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经对人类的科学文化做出过 卓越的贡献。可是为什么我国科学技术在近代落后了,为什 么近代科学技术首先在西方国家兴起?要回答这些十分重要 的问题,就要学习科学技术史。 著名化学家傅鹰说过,科学给人知识,历史给人智慧。也许我该把这句话作为此文的主题,不过我更愿把它放在这里,因为它很好地总结了整篇文章。

科学技术史试题(四)

西南财经大学《科学技术史》试题(四)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答题说明:请就题中【】部分判断正确或错误。如正确请在后面的括号内画√,如错误请在后面的括号内画×。 1、英国科学家【惠威尔】于1837年发表的《归纳科学的历史》一书,是世界上第一部综合性科技史著作。(√) 2、打制石器、人工取火和【陶器制造】是古代技术发端的三项标志性成就。(ⅹ) 3、我国北魏时期农学家【郦道元】所著的《齐民要术》一书是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系统的农学著作。(ⅹ) 4、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被【李约瑟】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ⅹ) 5、马克思把【造纸、印刷术、火药】看作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X ) 6、古代原子论学派的代表是留基伯和他的学生【赫拉克利特】。(ⅹ) 7、古希腊最伟大的数学家是【欧几里得】所著的《几何原本》一书代表了古希腊数学的最高成就。(√) 8、古希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和【浮力定律】是古代力学中最伟大的定律。(√) 9、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提出了著名的“体液说”,认为人体内的【三种】体液的协调与否决定着人的健康。(ⅹ) 9、古罗马科学家【盖仑】所著的《天文学大成》一书把古代的地心思想发展为系统的地心说理论。(ⅹ) 10、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1453】年出版了著名的《天体运行论》一书,提出了太阳中心说,开始了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运动。(ⅹ) 11、1666年英国科学家【波义耳】出版的《怀疑的化学家》一书,首次提出了元素的概念,标志着化学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 12、英国科学家牛顿于【1789】年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完成。(ⅹ) 13、18世纪生物学的重要成就是瑞典生物学家【林耐】所作的动植物分类。他于1735年发表了一书,较系统地阐述了植物分类的原则。(√) 14、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最初是由德国的【赫姆霍兹】和法国的拉普拉斯分别在1755年和1796年独立提出来的。(ⅹ) 15、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第一个发现了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16、1873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出版了划时代著作《电学和磁学论》,标志着完整的电磁学理论的确立。(ⅹ) 17、奥地利生物学家【摩尔根】发现的遗传定律是现代遗传学的基础。(ⅹ) 18、具有实用价值的无线电系统是意大利发明家【马可尼】和俄国工程师波波夫发明的。(√) 19、【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元素周期律和达尔文进化论】被恩格斯称作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这三大发现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奠定了基础。(ⅹ) 20、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被称为19世纪末物理学的三大发现。(√)

1 第二讲 科技史概要

第二讲科技史概要 吴国林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古代自然观 1、古希腊(Ancient Greek):世界的本原/基质/始基问题 泰勒斯(Thales,约公元前624~公元前547)认为万物本原是水; Everything is made of water. 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公元前610~公元前546):无限定/无限/阿派朗apeiron 阿那克西米尼(Anaximenes, 公元前585~公元前525)认为万物本原是气;air.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公元前540~公元前470)认为火是万物本原;Fire is the primordial element. Perpetual change was he believed in. “You cannot step twice into the same river; for fresh waters are ever flowing in upon you.” “The sun is new every day.” 留基伯(Leucippus, 约公元前500~公元前440)和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 约公元前460~公元前370)最早提出了原子论(Atomism)观点,认为物质结构是不连续的,由为数极多的原子构成。古希腊后期的伊壁鸠鲁和古罗马时期卢克莱修继承并发展了原子论思想。

A tom 端 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四元素说(four elements火法),土earth、水water、气air、火fire。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公元前322)认为火、气、水、土四元素是自然界原始物质; 5 phases 求知乃人之本性。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公元前570~公元前500则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All things are numbers. Some of rules of the Pythagoras order were: Not to eat the heart; Not to pick up what has fallen; To abstain from beans. 数的和谐:harmonic mean 勾股定理:right-angled triangles: the sum of the squares on the sides adjoining the right angle is equal to the square on the remaining side. 电子是什么? 怀疑主义:皮罗(Pyrrho,365-275,BC)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张帅20094022004 阅读方法:1.检索阅读 2.分析阅读 作业步骤:1.课本的各章节的简述 2.读后感 第一章原始技术和科学知识的萌芽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至四千多年前) 一伟大的祖国,古老的文明 二劳动工具的制造和火的使用 石器的制造火的使用 三从采集狩猎到原始农牧业 农业和畜牧业的起源原始耕作技术动物的驯养 四原始工艺技术 制陶蚕丝的开始利用和原始纺织技术建筑交通工具 五自然科学知识的萌芽 天文学知识的萌芽数学知识的萌芽其它科学知识的萌芽原始的医和药六原始自然观 第二章技术和科学知识的积累 (夏、商、西周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0年) 一奴隶制度的出现和科学技术 二青铜时代和青铜冶铸技术 三农业生产技术 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开始形成耕作制度耕作技术 园艺、蚕桑和畜牧 四手工业技术 建筑纺织染色制陶技术的进步和原始瓷器的出现酿酒 五初期的天文学和数学 天文学数学 六物候和地学知识的积累 《夏小正》和物候知识有关气象、地形和地图的记述 七初期的医药学 巫和医德分化药物与汤液医疗工具与卫生保健

八天命观与阴阳五行说的起源 天命观的形成阴阳、五行和八卦说 第三章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奠基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 一社会大变革与科学技术 二铁器时代的到来与冶铁技术 生铁、钢和铸铁柔化术的出现冶铁业的兴起与铁器的逐渐普及 找矿经验和采矿技术 三精耕细作传统的开始形成与生物学知识 《吕氏春秋·上农》等篇所反映的精细耕作技术 植物生态学和动植物分类学知识 四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 灌溉工程运河工程和堤防工程 五《考工记》——手工业救赎规范的总汇 《考工记》的产生车辆的制造弓箭的制作钟、鼓和罄等乐器的制造练丝、染色和皮革加工技术城市和宫室的规划设计数学知识 六《墨经》中的科学知识 光学知识力学知识和时空观几何学知识及其它 七天文学和数学的进步 对行星和恒星观测的数量化天象观测的重要成果古四分历法 算筹、筹算和十进位值制 八地学著作的出现 《山海经》《禹贡》《管子·地员》 九医学理论的初步建立 医药学的发展和名医扁鹊《黄帝内经》的整体观、脏腑经络说和阴阳五行论《黄帝内经》的防治思想、病因说及解剖学知识 十诸子百家的自然观和学术争鸣 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潮的兴起天地为什么不坠不陷 天与地的相对关系问题宇宙本原和宇宙无限性问题 第四章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一封建制度的巩固与科学技术 二农业科学技术和水利工程 牛耕法与新型农具代田法和区种法《氾胜之书》 园艺、养马、蚕桑的发展水利工程 三生产工具、兵器的铁器化和冶铁技术的成熟 生产工具和兵器铁器化的完成冶铁新技术 炒钢、百炼钢和铸铁脱碳钢技术 四天文学体系的形成和杰出的科学家张衡

科学技术史 思考题

思考题 1.简述古代中国的科学成就 答: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的长河中中国的科学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成就有如下方面: ①天文学。我国是天文观测记录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也是保存天文记 录资料最丰富的国家。到17世纪末,我国记载了大约70颗新星和超 新星,这些记录为现代天文学家对中子星的探讨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 料,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东汉时期大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 台自动天文仪——浑天仪,他还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地震方位的 仪器——地动仪和世界上第一台观测气象的仪器——候风仪;在宇宙 结构方面我国古代也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探索,提出了“盖天说”等宇 宙结构思想。 ②数学。我国古代数学发展也是源远流长,并且具有独特的风格,概念 与体系。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分数概念和九九表。《周髀算经》、《九 章算术》、《九章算术注》等著作都是我国数学体系地位颇高的书本; π值的计算领先了其他国家和地区1000年。 ③医药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中医,中 药理论,内容博大精深,具有很高的医学科学价值;《黄帝内经》、《伤 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医学著作是世界重要的科学文献;我国的 医药学体系是完全独立完整的,成果显著。 ④地学。地学是我国古代成就较大的学科之一。主要表现在地理、地图 绘制和地质等方面;《山海经》、《水经注》、《梦溪笔谈》等对我国古 代的地理风土人情等做了综合性的表述;明代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 为中国地理学竖起一块新的里程碑,开辟了“丝绸之路”,如今我国 主导的“一带一路”经济带就是以丝绸之路为借鉴的,郑和七下西洋, 绘制了《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 ⑤物理学。战国时期物理学有较大的成就。《墨经》中有大量的物理学 知识,包括杠杆原理、浮力理论,声学和光学的记载。其中关于光影 关系、小孔成像等,写的都非常系统,被现代科学家成为“《墨经》

科学技术史考试资料2 简答题

简答题 1、15-16世纪西欧国家的航海探险和地理发现有何历史意义和科学价值 意义:①这种活动带有掠夺和开拓殖民地的性质;②葡萄牙等西欧国家资产阶级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加速西欧资本主义关系的形成和发展;③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价值:①打开人们的眼界,是人们看到科学的正确与力量鼓舞了人们的探索和创新精神。②直接推动了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力学和数学的发展。③此外,探险家们重新发现了地磁倾角并把罕见的花木和鸟兽带回欧洲。 3、15-16世纪的欧洲各国开始了航海探险,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有何重要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 哥伦布、麦哲伦坚信大地是球形的这一科学家说并以勇敢的探险活动证实了它,打开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看到了科学的正确和力量,鼓舞了人们用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对当时的西欧和以后的世界各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航海活动开辟了一个科学研究的新天地,直接推动了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力学和数学的发展。航海能使人们从不同的地区和方位观察天象获得更丰富的天文资料:远航需要精确的星图、海图及测量海里和方位的量表;航海需要造炮舰这就需要大量力学知识。天文学和力学的发展推动了数学的发展,此外探险家们重新发现了地磁倾角,并把罕见的花木和鸟兽带回欧洲。地磁学、地理学、植物学、生物学、人种学等学科只有在全球范围内才能有巨大的发现。 2、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对近代科学的兴起有何影响 答:1.大地是球形这一科学假说被证实,鼓舞了人们探索和创新的精神。2.航海活动开辟了一个科学研究的新天地,直接推动了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力学和数学的发展。3.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现促进了地磁学,地理学,植物学,生物学,人种学等学科的发展。 12、远古人类所发明的人工取火方法在人类进化史上有何特别的重要意义 一、事物的种类和范围扩大了,营养丰富了,进而促进了人体特别是大脑的发育;二、人类可以用火防止野兽的侵袭,又能用火围攻猎取野兽;三、人类还能用火取暖照明,从而扩大了人类活动的时空范围;四、人类渐渐学会有火烧制陶器、冶炼金属,并在火的利用过程中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化学知识。 2、火的使用和人工取火是古代技术发端的一个重要标志,请问: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史上有何特别重要的意义 答:①食物的范围和种类扩大了,营养丰富了,促进了人体特别是大脑的发育。②人类可以防止野兽的侵袭,用火围攻猎取野兽③人类可以用火取暖,照明,扩大了人类活动的时空范围。④人类渐渐学会了用火烧制陶器,冶炼金属,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化学知识。

科学技术史试题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答题说明:请就题中【】部分判断正确或错误。如正确请在后面的括号内画√,如错误请在后面的括号内画×。 1、英国科学家【惠威尔】于1837年发表的《归纳科学的历史》一书,是世界上第一部综合性科技史著作。(√) 2、打制石器、人工取火和【制造陶器】是古代技术发端的三项标志性成就。(ⅹ) 3、现今通用的10进位制记数法是【古印度人】发明的。(√) 4、成书于东汉时期的【《周髀算经》】一书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数学著作,标志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ⅹ) 5、【《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医学著作,奠定了我国中医学的基础。(ⅹ) 6、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被【达尔文】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7、我国北魏时期农学家【郦道元】所著的《齐民要术》一书是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系统的农学著作。(ⅹ) 8、马克思把【造纸、印刷术、火药】看作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ⅹ) 9、都江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时期】。(√) 10、【阿基米德】被英国科学史家丹皮尔称为“古代世界第一位也是最伟大的近代型物理学家”,他发现的杠杆原理和浮力定律是古代力学中两条最伟大的定律。(√) 11、古罗马科学家【盖伦】所著的《天文学大成》一书把古代的地心思想发展为系统的地心说理论。(ⅹ) 12、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1453】年出版了著名的《天体运行论》一书,提出了太阳中心说,开始了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运动。(ⅹ) 13、伽利略在力学上的三个重要发现是钟摆运动、自由落体定律和【运动叠加原理】。(√) 14、1666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出版《怀疑的化学家》一书,首次提出“元素”概念,标志着化学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ⅹ) 15、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最初是由德国的康德和法国的【勒维烈】分别在1755年和1796年独立提出来的。(X ) 16、【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以丰富的材料系统地阐述了生物进化的学说。(√) 17、近代实验科学大师伽利略把培根所倡导的实验方法和【笛卡尔】所推崇的逻辑演绎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开创了科学实验方法与数学方法相结合的新的研究途径。(√) 18、【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元素周期律和达尔文进化论】被恩格斯称作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这三大发现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准备了条件。(X ) 19、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被称为19世纪末物理学的三大实验发现,这三大发现揭开了20世纪科学革命的序幕。(√) 20、【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一文,首次提出了狭义相对论。(√) 二、解释下列术语(每小题5分) 1、科学史的内史与外史 内史:把科学史的研究对象局限于科学内部,把科学史仅看成是科学知识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外史:把科学看作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研究他与社会其他部分的相互关系,诸如与经济,教育,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2、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狭义相对性原理:即为科学规律,包括电磁学规律相对人和惯性参照体系不变。 光速不变原理:即光速相对任何参照体系不变。

中国科学技术史 考试范围

名词解释(七选四) 1、《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病因学说”、“养生学说”、“药物治疗学说”、“经络治疗学说”等学说[1]。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2、《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1] 全书10卷92篇,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3、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4、《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5、《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1590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时珍。《本草纲目》,药学著作,五十二卷。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中国古代汉医集大成者。李时珍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世界科技文化史期末考试答案!!!!

世界科技文化史(一) 1 科技文化的特点有: A、系统性 B、国际性 C、基础性 D、以上都有 正确答案: D 2 下列对文化描述错误的是: A、人类为了生存与理想而进行 B、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 C、在精神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产品 D、只包括精神产品 正确答案: D 3 下列哪一学科不是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的? A、科学技术史 B、生命科学 C、科学哲学 D、科学社会学 正确答案: B 4 我过历史上比较看重科技文化的 A、制度层次 B、器物层次 C、行为规范层次 D、价值观层次 正确答案: B 5 科技文化的特点不包括 A、实用性 B、系统性 C、国际性 D、基础性 正确答案: A 6 以下哪门学科不不是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 A、科学技术史 B、科学社会学 C、自然科学 D、科学哲学 正确答案: C

7 科学哲学的研究脉路是:从思想史到社会史,从学科史到综合史。 正确答案:√ 8 科学哲学是科学技术史和科学社会学的重要研究基础。 正确答案:× 9 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以及使人的生活方式不断发生变革的特殊能力活动和产品。 正确答案:√ 10 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与理想而进行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活动中所获得的能力及其全部产品。 正确答案:√ 世界科技文化史(二) 1 下列属于现代科学技术史奠基人的是: A、库勒 B、萨顿 C、霍尔特 D、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B 2 下列属于中国科学技术普及运动战线的是: A、全民科普 B、重点科普 C、防止科学技术异化 D、严格控制科学发展 正确答案: C 3 《寂静的春天》的作者是: A、蕾切尔卡逊 B、勒庞 C、都德 D、霍布斯 正确答案: A 4 石器制造的发展过程不包括 A、旧石器时代

2016《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期末考试 成绩:100.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后学院科学实质产生于()的科学研究成果。1.0 分 A、 学院 B、 学会 C、 企业 D、 社会 我的答案:C 2四因说是指()。1.0 分 A、 本原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 B、 本原因、形式因、逻辑因、目的因 C、 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 D、 质料因、形式因、逻辑因、目的因 我的答案:C 3RNA的类型不包括()。1.0 分 A、 信使RNA B、 转运RNA C、 核糖体RNA D、 传输RNA 我的答案:D 4诺贝尔奖获得者诺曼的()可以极大地简化过去量子力学繁琐的计算,成了具有标志性的成就。1.0 分 A、 路径积分表述 B、 量子电动力学 C、 费曼图 D、 费曼规则

我的答案:C 5哥白尼之后到()之前的时代被人们称为哥白尼革命。1.0 分 A、 伽利略 B、 笛卡尔 C、 牛顿 D、 瓦特 我的答案:C 6有康熙“钦定”的名义的较为全面的初等数学百科全书是()。1.0 分 A、 《大测》 B、 《律历渊源》 C、 《测量全义》 D、 《御制三角形论》 我的答案:B 7在提出狭义相对论()年后,爱因斯坦提出了广义相对论。1.0 分 A、5 B、10 C、15 D、20 我的答案:B 8斐波那契(Fibonacci)的斐波那契数列是在()年提出于他的著作《算盘书》中。1.0 分A、1202 B、1217 C、1228 D、1233 我的答案:C 9根据萨顿的理论,把知识变成真正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的时期是()。1.0 分 A、 古埃及、两河流域文明时期 B、 古希腊时期 C、 中世纪 D、 文艺复兴 我的答案:B 10俄罗斯科学院建立于()。1.0 分 A、 1724年2月8日

1第一讲 古希腊与科学的源头(考研讲义)

第一讲古希腊与科学的源头 概述 古希腊人的科学奠定了西方科学的基础,树立了西方科学独有的风格,所以希腊人探索自然的科学成就是科学史上传奇的一页,永远令后人欣赏、兴奋、困惑。 古希腊人科学探索中的偏颇,古希腊科学与近代实验科学的本质不同,又迫使我们进一步关注近代科学传统中来自东方及中世纪宗教文化等不同传统的贡献。 一、古达科学与技术 Q1 为什么说西方科学的起源要追溯到古希腊的自然哲学? 自然哲学:关于自然界及其内在本质的哲学研究;在古代指的是自然知识的总汇和统称,目的是获得自然界的完整图像。 古希腊自然哲学形成了独特的理性自然观: 1)把自然看作是一个独立于人的对象而从整体看待; 2)把自然看作是有规律且可以认识的对象; 3)力图用哲学的概念和语言来把握自然界的规律。 Q2 科学的欧洲中心主义的表现、根据及补充 表现:在人们的潜意识中,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是指近代在欧洲产生的科学理论、科学知识、实验方法、科学组织、科学活动、科学分类等东西,现代科学体系是在欧洲近代科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依据:1)古希腊的科学传统奠定了近代科学的基础; 2)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建立了近代自然科学体系。 补充:1)在人类早期文明中,在古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创造了更精湛的日用技术、发现了更独特的科学知识、建造了更宏大的传世工程。 2)古希腊文明的建立吸收了其他文明的成就。 ①古希腊人的科学研究是在融会贯通古埃及和古两河流域的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②中世纪后期,当古希腊的科学传统在欧洲逐渐复苏时,欧洲还获得了阿拉伯世界的古代科技知识和中古古代的四大发明。 Q3 从古希腊科学到文艺复兴的发展历程 罗马帝国崩溃-基督教占统治地位(中世纪黑暗中的光芒:在欧洲诞生了大学)-中世纪中后期的大翻译运动(帮助欧洲人从阿拉伯文献中找回了失传已久的古希腊哲学文献) 二、希腊古典时期的自然哲学 希腊人的伟大贡献:创造了西方科学和哲学的伟大传统 公元前500年:希腊开始出现最早的哲学,也是最早的系统的理论化的科学的开始。 希腊哲学是以对自然的系统的研究开始的。特点为: 1)具有强调理性和逻辑,重视真理本身价值的态度;2)使得原先零散的、实用的自然知识成为一种对于世界的体系化的理性建构。 ΔQ4 古希腊人科学成就及传统产生的原因及局限性 1)自然条件 ①古希腊地区港口众多,适于航海和贸易,为向古希腊本土之外的陆地和岛屿移民提供了方便;希腊殖民地构成了一条连绵不断的链条:这些殖民地与不同传统、风俗、制度的民族经常接触,吸收其他文化的精髓非常方便;同时殖民地也没有丧失和希腊文化的母体的联系。 ②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希腊难以建立类似中国的大一统国家,为不同流派的思想争鸣提供了可能。2)物质基础

西南财经大学科技史试题

西南财经大学《科学技术史》试题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答题说明:请就题中【】部分判断正确或错误。如正确请在后面的括号内画√,如错误请在后面的括号内画×。 1、英国科学家【惠威尔】于1837年发表的《归纳科学的历史》一书,是世界上第一部综合性科技史著作。() 2、打制石器、人工取火和【制造陶器】是古代技术发端的三项标志性成就。() 3、现今通用的10进位制记数法是【古印度人】发明的。() 4、成书于东汉时期的【《周髀算经》】一书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数学著作,标志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5、【《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医学著作,奠定了我国中医学的基础。() 6、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被【达尔文】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7、我国北魏时期农学家【郦道元】所著的《齐民要术》一书是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系统的农学著作。() 8、马克思把【造纸、印刷术、火药】看作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9、都江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时期】。 10、【阿基米德】被英国科学史家丹皮尔称为“古代世界第一位也是最伟大的近代型物理学家”,他发现的杠杆原理和浮力定律是古代力学中两条最伟大的定律。() 11、古罗马科学家【盖伦】所著的《天文学大成》一书把古代的地心思想发展为系统的地心说理论。() 12、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1453】年出版了著名的《天体运行论》一书,提出了太阳中心说,开始了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运动。() 13、伽利略在力学上的三个重要发现是钟摆运动、自由落体定律和【运动叠加原理】。() 14、1666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出版《怀疑的化学家》一书,首次提出“元素”概念,标志着化学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 15、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最初是由德国的康德和法国的【勒维烈】分别在1755年和1796年独立提出来的。() 16、【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以丰富的材料系统地阐述了生物进化的学说。() 17、近代实验科学大师伽利略把培根所倡导的实验方法和【笛卡尔】所推崇的逻辑演绎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开创了科学实验方法与数学方法相结合的新的研究途径。() 18、【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元素周期律和达尔文进化论】被恩格斯称作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这三大发现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19、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被称为19世纪末物理学的三大实验发现,这三大发现揭开了20世纪科学革命的序幕。() 20、【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一文,首次提出了狭义相对论。() 二、解释下列术语(每小题5分) 1、科学史的内史与外史 2、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3、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的四个基本观点

科技史论文

论达芬奇笔下的圣母之美 摘要:16世纪,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比常人更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新时代的气息——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而作为艺术家、思想家、数学家、建筑师,达芬奇更以绘画成就称誉。在大师为数不多的作品中,“圣母”是一个重要的题材,在他笔下,一系列富有人性之美的圣母形象折射出文艺复兴的真精神。本文试从题材、结构、技法、以及画家幼年起形成的心理机制等方面,按时间顺序对几幅画作出分析,以探讨达芬奇笔下的圣母之美。并比照大师之前及同时代画家的圣母像画作,揭示文艺复兴之“人”的精神。 关键词:文艺复兴;达芬奇;圣母;人性之美 西方艺术史上的文艺复兴盛期,指15世纪末叶到16世纪中叶,这时以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美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文艺复兴三杰”中的达芬奇则是其突出的代表人物。他是画家、雕塑家、建筑家、作家、数学家、医学家、制图师、工程师和科学家。在他的艺术和科学研究生涯中,始终贯穿着一种对知识探究的深切的爱。他是无愧于“全能的人”之称号的。他在绘画上的创新手法影响了他过世后一百多年的意大利及欧洲各国的艺术。他创造的“晕染法”使物体轮廓线、画面调子更加柔和且富于立体效果;而“明暗法”则使得描绘对象仿佛具有真切的错觉效果[1]。这在他笔下的圣母肖像中得到深刻的体现。达芬奇是一个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峰。 列奥纳多?达?芬奇于1452年生于佛罗伦萨与比萨之间的芬奇小镇。其父是一位精力充沛、相当有名的律师塞尔?皮埃罗?达?芬奇,他与一贫穷的酒家侍女卡特琳娜生下了这个孩子,却没有娶可怜的姑娘为妻。根据文件记载,一般认为五岁之前的列奥纳多由其生母抚养,五岁后回到父亲身边,由继母和祖父抚养。虽然衣食无忧且不乏亲友的疼爱,但作为一个五岁的男孩即离开生身母亲,这种影响将是贯穿其一生的,而且后来也反映到达芬奇的作品中,他笔下的女性无一不慈爱、美丽、祥和,神情中既有母性的光辉,又有圣母般的圣洁。在达芬奇一生的创作中,“圣母”似乎是他比较偏爱的题材。 在1473——1475年间,达芬奇完成了《受胎告知》,这是最初体现达芬奇风格的作品之一。它采用15世纪绘画中常见的横披式构图。这幅画取材自《圣经?新约》,是传统的宗教题材。这一时期圣母题材的作品还有《加罗法诺的圣母》(1475),和《贝诺亚的圣母》(1478,又名《持花圣母》),两幅画都是描绘年轻的玛丽亚怀抱圣婴逗其玩耍的情景。构图单纯简洁,造型也自然优美。前者圣母表情安详平静,手拿一支野花在逗幼儿抓握。而后者则被视为达芬奇创作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画上的圣母玛丽亚怀抱圣婴,面带幸福的微笑,白胖可爱的耶稣坐在她的膝上,玛丽亚手拈鲜花与婴儿逗乐。1482年,达芬奇来到米兰,开始为公爵效力,在这里一直工作了17年。在“米兰十七年”中,达芬奇于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从事开拓性的探索。绘画方面,达芬奇创作了《利塔的圣母》(1490,又名《哺乳的

科学技术史课程标准

《科学技术史》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科学技术史 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课程类型:限定选修课 总学时:36 授课学时: 30 实践(实验)学时:6 学分:2 适用对象: 小学教育专业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科学技术史》是关于科学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科学技术史既要研究科学技术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发展规律,又要探讨科学技术与整个社会中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因此,科学技术史既不是一般的自然科学,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历史学。它是横跨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二)课程基本理念 《科学技术史》是一门具有史学和哲学性质的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从事通过大量的史料生动地再现科技发展的历史,力求做到论从史出,以论带史,史论有机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该课程在培育学生的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三)课程教授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要求教师对科学技术史有深入的见解,注重从文化视角分析科学技

术,力图揭示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互动关系引导学生对科学技术史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具体目标 1、了解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科学技术发展成就 2、了解科学技术发展本身的逻辑,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 3、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4、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反作用,科学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科学技术史复习题

1.古代技术发端的代表及意义 第一个标志:打制石器(人类掌握第一种最基本的材料加工技术) 第二个标志:人工取火(人类第一次支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分开)第三个标志:创造文字(跨越时空传递信息的工具;对历史的认识更确切和完整;人类生经验和自然知识容易传播、继承和积累;记录人类感情和命运的文学流传和影响更广远) 意义: 1)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2)是现代材料技术、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原始雏形; 3)古代技术出现的次序,恰好也是近代历次技术革命的顺序。 2.古希腊自然哲学 1)自然科学包含在哲学中 2)米利都学派: 代表人物: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亚和赫拉克利特 共同点: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认为宇宙万物由某种基本的东西演化而来 水、无限者、空气、水 3)毕达哥拉斯学派 代表人物:毕达哥拉斯和菲洛劳斯 数是万物的本原,企图用数学关系来解释自然想象; 万物的本原是一,从一生二,产生各种数目,从数产生点、线、面、体;产生水火土气四元素 意义:关于地球运行的第一个猜测,启迪后世学者追求体现宇宙和谐的规律。4)德谟克利特学派 代表人物: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 认为每一种事物都是有原子所组成的,万物的本原是原子与虚空,原子是一种最后的不可分的物质微粒。宇宙的一切事物都是有在虚空中运动着的原子构成。所谓事物的产生就是原子的结合。原子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即运动为原子本身所固有虚空是绝对的空无,是源于运动的场所。 意义:古希腊自然哲学中,最重要的、最高成果之一 3.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以及发展特点 1)古代中国独自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学技术成就,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在首创性、历史连续性、全面多样性; 2)既有连续性,又显示出阶段性高潮的特点; 3)经验性、描述性、实用性与本土化; 4)与农业关系密切的学科更多地得到发展; 5)官办为主 6)重整合,重从整体上把握事物,重事物的结构、功能和联系; 7)独特的实用科学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