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轨迹法分析典型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

邢台学院物理系

《自动控制理论》

课程设计报告书

设计题目:根轨迹法分析典型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专业:自动化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3 年3 月 24 日

邢台学院物理系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自动化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理论设计题目根轨迹法分析典型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

设计目的、主要内容(参数、方法)及要求本次课程设计以典型二阶系统为例,用根轨迹法分析该系统的调节时间,振荡频率,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超调量等动态性能。

工作量2周

进度安排3月11日―3月14日:确定自己需要研究的课题,针对需要查找资料。3月15日―3月18日: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简单的写出设计大纲。3月19日―3月22日:下载任务书模板,填写内容逐步完成设计。

3月23日―3月24日:浏览任务书,进行自我完善。

主要参考资料[1] 谢红卫. 现代控制系统.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胡寿松. 自动控制原理. 科学出版社,2007

[3] 黄忠霖. 自动控制原理的MATLAB实现.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4] 黄坚. 自动控制理论及其应用. 科学出版社,2007

指导

教师签字

系主任签字

2013年 3 月 24 日

摘要

由时域分析法可知,系统的输出响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闭环特征方程

式的根(特征根),也即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当系统的某个参数变化时,特

征方程跟随之在s平面上移动,系统的性能也跟着变化。这样,可以根据特征

根在s 平面上的位置来分析系统的性能,也可以依据对系统性能的要求来确定根的位置,据此确定系统的参数。研究s平面上根的位置随参数变化的规律及

其与系统性能的关系就是根轨迹分析法的主要内容。

根轨迹分析法是一种适合于高阶系统的图解分析方法。该方法简单,实用,既适合于线性定常连续系统,也适合于线性定常离散系统,是经典控制理论的基本方法之一。

本次课程设计以典型二阶系统为例,用根轨迹法分析该系统的调节时间,振荡频率,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超调量等动态性能。

关键词:典型二阶系统根轨迹法

目录

课程设计报告书 0

邢台学院物理系课程设计任务书 (1)

摘要 (1)

1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1)

1.1 根轨迹 (1)

1.2 根轨迹方程 (2)

2 根轨迹的基本特征及作图方法 (2)

2.1 根轨迹的对称性和分支数 (2)

2.2 根轨迹的起点和终点 (3)

2.3 实轴上的根轨迹段 (3)

2.4 根轨迹的渐近线 (3)

2.5 根轨迹的分离点和会合点 (3)

2.6 根轨迹的出射角和入射角 (3)

2.7 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 (4)

3、用根轨迹法分析二阶系统性能 (4)

3.1 闭环极点的位置与系统性能的关系 (4)

3.2 用跟轨迹法分析典型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 (5)

4、例题分析 (7)

5、总结体会 (8)

参考文献 (9)

1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1.1 根轨迹

设系统的结构如图4—1 所示。其中,Kr为零、极点形式下开环传递函数的放大系数,也称为根轨迹增益。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1-1) 闭环特征方程式为

(1-2) 特征根为

(1-3) 改变Kr的值,求得相应的闭环特征根值,并列表如下。同时,在s平面上绘制出闭环根随Kr值变化的轨迹如图4—2所示。

图中,“X”表示开环传递函数的极点;箭头的指向表示Kr增大时根的移动方向。

由图可见,当参数Kr由零变到无穷大时,闭环根的位置随之而变,系统的性能也不相同。总结它们之间的关系,结合第三章中关于高阶系统的分析一节,可得出以下几点:

(1)位于s左半平面上的特征根实部为负,对应着稳定极点;位于s右半平面上的根实部为正,对应着不稳定极点;位于虚轴上的根实部为零,对应着临界极点。

(2)0

(3)当Kr=1 时,特征根为两个相等的实数根,系统呈临界阻尼状态。

(4)1

1.2 根轨迹方程

(1-4)

(1-5)

2 根轨迹的基本特征及作图方法

2.1 根轨迹的对称性和分支数

1.根轨迹对称于实轴

2.n阶系统有n 条根轨迹

2.2 根轨迹的起点和终点

起点:根轨迹起始于开环传递函数的极点。

终点:根轨迹终止于开环传递函数的零点或无穷远。

2.3 实轴上的根轨迹段

实轴上根轨迹段右侧的开环零、极点个数之和为奇数。

2.4 根轨迹的渐近线

趋于无穷远的根轨迹的渐近线由下式确定

渐近线与实轴的夹角

(1-6)

(1-7) 2.5 根轨迹的分离点和会合点

闭环特征方程的根在 s平面上的重合点称为根轨迹的分离点或会合点。大部分的分离点和会合点是在实轴上。一般,将根轨迹离开实轴进入复平面的点称为分离点,将根轨迹离开复平面进入实轴的点称为会合点。分离点和会合点实际上就是闭环特征方程取得重根的点。得重根的条件式为:

(1-8)

2.6 根轨迹的出射角和入射角

出射角:根轨迹在复数起点处的切线与正实轴的夹角。

出射角的一般表达式

(1-9)入射角:根轨迹在复数终点处的切线与正实轴的夹角。

入射角的一般表达式为

(1-10)

2.7 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

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是系统稳定与不稳定的分界点,常常需要求得这一交点和相应的Kr值。

设与虚轴相交的闭环极点为s=jw ,代入闭环特征方程得

(1-11)解方程即可求得ω,Kr。

3、用根轨迹法分析二阶系统性能

根轨迹反映了闭环特征根随参量Kr变化的规律,而闭环特征根与系统性能关系密切,通过根轨迹来分析系统性能,具有直观、方便的特点。

3.1 闭环极点的位置与系统性能的关系

n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一般表达式为

(1-12)式中Zi为闭环传递函数的零点,Sj为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

(1-13)

待定系数如上图所示。

可见,输出响应的形式取决于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输出响应各项的系数则由极点和零点共同确定,但系数只是决定了响应的初值,其影响相对较小。因此,系统的性能主要由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决定。

由时域分析法知,只有当所有的闭环极点均位于s 左半平面上时,系统才

稳定。负实数极点离虚轴越远,对应分量衰减得越快,系统的调节时间就越短,响应越快。对于复数极点,为了更清楚地看出极点位置与系统性能的关系,可借助于时域法中对二阶系统的分析结果。

3.2 用跟轨迹法分析典型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

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

由二阶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称为二阶系统。为了对二阶系统的研究具有普遍的意义,通常构造出其典型结构如下图所示。

根据图,可求出二阶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标准形式

(1-14)

(1-15)为便于分析,将图所示的一对共轭复数极点在平面上的分布重绘于下图。

(1-16)

可见,闭环极点的位置与系统性能有以下关系:

闭环极点的实部(ξωn )反映了系统的调整时间;闭环极点的虚部(ωd)表征了系统输出响应的振荡频率;闭环极点与坐标原点的距离(ωn)表征了系统的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闭环极点与负实轴的夹角(β)反映了系统的超调量;闭环极点在左、右平面的分布反映了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可由闭环极点的位置来掌握系统的输出响应,分析系统性能。

4、例题分析

Rlc电路如下图所示

(1-17)

(1-18)

(1-19)

(1-20)

(1-21) 闭环极点的实部(ξωn )反映了系统的调整时间;闭环极点的虚部(ωd)表征了系统输出响应的振荡频率;闭环极点与坐标原点的距离(ωn)表征了系统的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闭环极点与负实轴的夹角(β)反映了系统的超调量;闭环极点在左、右平面的分布反映了系统的稳定性。

5、总结体会

(1)以开环传递函数中的某个参数(一般是根轨迹增益Kr)为参变量而画出的闭环特征方程式的跟在s平面上的轨迹为根轨迹。根据系统开环零、极点在s平面上的分布,按照作根轨迹图的基本方法,便可大致画出系统的根轨迹。

(2)由根轨迹图可以比较直观的分析闭环系统的性能。根据根轨迹,既可以了解系统参数的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也可以按指定的参量(例如Kr)值,求得相应的闭环极点,还能按照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确定对应的闭环极点和Kr值。

(3)这次用根轨迹法分析典型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使我全面的理解了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作图方法,以及用根轨迹法分析典型二阶系统性能.

(4)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学以致用,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此次设计也让我明白了思路即出路,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请教或上网查询,只要认真钻研,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就没有弄不懂的知识,收获颇丰。

参考文献

[1] 谢红卫. 现代控制系统.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胡寿松. 自动控制原理. 科学出版社,2007

[3] 黄忠霖. 自动控制原理的MATLAB实现.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4] 黄坚. 自动控制原理. 科学出版社, 2007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系部:物理系自动化班级:3班学生姓名:高武杨学号:2010341303

项目分

优秀

(100>x≥90)

良好

(90>x≥80)

中等

(80>x≥70)

及格

(70>x≥60)

不及格

(x<60)

分参考标准参考标准参考标准参考标准参考标准

平时考核20 学习态度认

真,科学作风

严谨,严格保

证设计时间并

按任务书中规

定的进度开展

各项工作。

学习态度比较

认真,科学作

风良好,能按

期圆满完成任

务书规定的任

务。

学习态度尚

好,遵守组织

纪律,基本保

证设计时间,

按期完成各

项工作。

学习态度

尚可,能遵

守组织纪

律,能按期

完成任务。

学习马虎,

纪律涣散,

工作作风

不严谨,不

能保证设

计时间和

进度。

课程设计报告报

20

结构严谨,逻

辑性强,层次

清晰,语言准

确,文字流畅,

完全符合规范

化要求,书写

工整或用计算

机打印成文;

图纸非常工

整、清晰。

结构合理,符

合逻辑,文章

层次分明,语

言准确,文字

流畅,符合规

范化要求,书

写工整或用计

算机打印成

文;图纸工整、

清晰。

结构合理,层

次较为分明,

文理通顺,基

本达到规范

化要求,书写

比较工整;图

纸比较工整、

清晰。

结构基本

合理,逻辑

基本清楚,

文字尚通

顺,勉强达

到规范化

要求;图纸

比较工整。

内容空泛,

结构混乱,

文字表达

不清,错别

字较多,达

不到规范

化要求;图

纸不工整

或不清晰。

20

设计合理、理

论分析与计算

正确,文献查

阅能力强、引

用合理、调查

调研非常合

理、可信。

设计合理、理

论分析与计算

正确,文献引

用、调查调研

比较合理、可

信。

设计合理,理

论分析与计

算基本正确,

主要文献引

用、调查调研

比较可信。

设计基本

合理,理论

分析与计

算无大错。

设计不合

理,理论分

析与计算

有原则错

误,文献引

用、调查调

研有较大

的问题。创

10

有重大改进或

独特见解,有

一定实用价值

有较大改进或

新颖的见解,

实用性尚可

有一定改进

或新的见解

有一定见

观念陈旧

上机操作30 实验数据准

确,有很强的

实际动手能

力、经济分析

能力和计算机

应用能力。

实验数据比较

准确,有较强

的实际动手能

力、经济分析

能力和计算机

应用能力。

实验数据比

较准确,有一

定的实际动

手能力。

实验数据

无大错。

实验数据

不可靠,实

际动手能

力差。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完整word版)自控 根轨迹法习题及答案

1 第四章 根轨迹法习题及答案 1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4)(2)(1()()(* +++=s s s K s H s G 试证明点311j s +-=在根轨迹上,并求出相应的根轨迹增益*K 和开环增益K 。 解 若点1s 在根轨迹上,则点1s 应满足相角条件π)12()()(+±=∠k s H s G ,如图解4-1所示。 对于31j s +-=,由相角条件 =∠)()(11s H s G =++-∠-++-∠-++-∠-)431()231()131(0j j j ππ π π -=- - - 6 3 2 满足相角条件,因此311j s +-=在根轨迹上。将1s 代入幅值条件: 14 31231131)(* 11=++-?++-?++-= j j j K s H s G )( 解出 : 12* =K , 2 3 8*==K K 2 已知开环零、极点如图4-22所示,试绘制相应的根轨迹。

2 解根轨如图解4-2所示: 3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要求: (1)确定 ) 20 )( 10 ( ) ( ) ( 2+ + + = * s s s z s K s G产生纯虚根为1j ±的z值和* K值; (2)概略绘出 )2 3 )( 2 3 )( 5.3 )(1 ( ) ( j s j s s s s K s G - + + + + + = * 的闭环根轨迹图(要求

3 确定根轨迹的渐近线、分离点、与虚轴交点和起始角)。 解(1)闭环特征方程 020030)()20)(10()(2342=++++=++++=***z K s K s s s z s K s s s s D 有 0)30()200()(3 2 4 =-++-=* * ωωωωωK j z K j D 令实虚部分别等于零即: ?????=-=+-**0 300 200324ωωωωK z K 把1=ω代入得: 30=* K , 199=z 。 (2)系统有五个开环极点: 23,23,5.3,1,054321j p j p p p p --=+-=-=-==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5.3,-∞- []0,1- ② 渐近线: 1 3.5(32)(32) 2.15 (21)3,,555a a j j k σπππ?π--+-++--?==-???+?==±±?? ③ 分离点: 02 312315.31111=+++-++++++j d j d d d d 解得: 45.01-=d , 4.22-d (舍去) , 90.125.343j d ±-=、 (舍去) ④ 与虚轴交点:闭环特征方程为 0)23)(23)(5.3)(1()(=+-+++++=*K j s j s s s s s D 把ωj s =代入上方程,整理,令实虚部分别为零得: ?????=+-==-+=*0 5.455.43 )Im(05.795.10)Re(3 52 4ωωωωωωωj K j 解得: ???==*00K ω ,???=±=*90.7102.1K ω,???-=±=*3 .1554652.6K ω(舍去) ⑤ 起始角:根据法则七(相角条件),根轨迹的起始角为 74..923..1461359096..751804=----=p θ 由对称性得,另一起始角为 74.92,根轨迹如图解4-6所示。

第4章根轨迹分析法知识题解答

第四章根轨迹分析法 4.1 学习要点 1根轨迹的概念; 2 根轨迹方程及幅值条件与相角条件的应用; 3根轨迹绘制法则与步骤; 4 应用根轨迹分析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4.2 思考与习题祥解 题4.1 思考与总结下述问题。 (1)根轨迹的概念、根轨迹分析的意义与作用。 (2)在绘制根轨迹时,如何运用幅值条件与相角条件? (3)归纳常规根轨迹与广义根轨迹的区别与应用条件。 (4)总结增加开环零、极点对系统根轨迹的影响,归纳系统需要增加开环零、极点的情况。 答:(1)当系统某一参数发生变化时,闭环特征方程式的特征根在S复平面移动形成的轨线称为根轨迹。根轨迹反映系统闭环特征根随参数变化的走向与分布。 根轨迹法研究当系统的某一参数发生变化时,如何根据系统已知的开环传递函数的零极点,来确定系统的闭环特征根的移动轨迹。因此,对于高阶系统,不必求解微分方程,通过根轨迹便可以直观地分析系统参数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应用根轨迹可以直观地分析参数变化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以及要满足系统动态要求,应如何配置系统的开环零极点,获得期望的根轨迹走向与分布。 (2)根轨迹上的点是闭环特征方程式的根。根轨迹方程可由闭环特征方程式得到,且为复数方程。可以分解为幅值条件与相角条件。运用相角条件可以确定S复平面上的点是否在根轨迹上;运用幅值条件可以确定根轨迹上的点对应的参数值。 (3)归纳常规根轨迹与广义根轨迹的区别与应用条件。 考察开环放大系数或根轨迹增益变化时得到的闭环特征根移动轨迹称为常规根轨迹。除开环放大系数或根轨迹增益变化之外的根轨迹称为广义根轨迹,如系统的参数根轨迹、正反馈系统根轨迹和滞后系统根轨迹等。

根轨迹法习题和答案

第四章 根轨迹法习题及答案 4-1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4s )(2s )(1s (K )s (H )s (G * +++= 试证明3j 1s 1+-=在根轨迹上,并求出相应的根轨迹增益*K 和开环增益K 。 解 若点1s 在根轨迹上,则点1s 应满足相角条件 π)12()()(+±=∠k s H s G ,如图所示。 对于31j s +-=,由相角条件 =∠)s (H )s (G 11-++-∠-)13j 1(0 =++-∠-++-∠)43j 1()23j 1( ππ π π -=- - - 6 3 2 满足相角条件,因此311j s +-=在根轨迹上。 将1s 代入幅值条件: 14 3j 123j 113j 1K s H )s (G * 11=++-?++-?++-= )( 解出 : 12K * = , 2 3 8K K *== 4-2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试求参数b 从零变化到无穷大时的根轨迹方程,并写出2b =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1))b s )(4s (02)s (G ++= (2)) b s )(2s (s )b 2s (01)s (G +++= 解 (1) ) 4j 2s )(4j 2s () 4s (b 20s 4s )4s (b )s (G 2-++++=+++= '

28 s 6s 20 )s (G 1)s (G )s (2++=+=Φ (2) ) 10s 2s (s )20s 2s (b )s (G 2 2++++='=)3j 1s )(3j 1s (s ) 19j 1s )(19j 1s (b -+++-+++ 40 s 14s 4s ) 4s (10)s (G 1)s (G )s (23++++=+= Φ 4-3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b s )(4s (s 2)s (G ++= ,试绘制参数b 从零变 化到无穷大时的根轨迹,并写出s=-2这一点对应的闭环传递函数。 解 ) 6s (s ) 4s (b )s (G ++= ' 根轨迹如图。 2s -=时4b =, ) 8s )(2s (s 216s 10s s 2)s (2 ++=++=Φ 4-4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试概略绘出系统根轨迹。 ⑴ ) 1s 5.0)(1s 2.0(s k )s (G ++= (2) )1s 2(s )1s (k )s (G ++= (3) )3s )(2s (s ) 5s (k )s (G *+++= (4) ) 1s (s )2s )(1s (*k )s (G -++= 解 ⑴ ) 2s )(5s (s K 10)1s 5.0)(1s 2.0(s K )s (G ++=++= 三个开环极点:0p 1=,2p 2-=,5p 3-=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 5,-∞-, []0,2-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二阶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

实验二二阶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二阶控制系统的电路模拟方法及其动态性能指标的测试技术。 2. 定量分析二阶系统的阻尼比ξ和无阻尼自然频率n ω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3. 加深理解“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只与其结构和参数有关,而与外作用无关”的 性质。 4. 了解和学习二阶控制系统及其阶跃响应的Matlab 仿真和Simulink 实现方 法。 二、 实验内容 1. 分析典型二阶系统()G s 的ξ和n ω变化时,对系统的阶跃响应的影响。 2. 用实验的方法求解以下问题: 设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若要求系统具有性能: %20%,1,p p t s σσ=== 试确定系统参数K 和τ,并计算单位阶跃响应的特征量d t ,r t 和s t 。 图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3. 用实验的方法求解以下问题: 设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图中,输入信号()r t t θ=,放大器增益A K 分别取,200和1500。试分别写出系统的误差响应表达式,并估算其性能指标。

图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三、 实验原理 任何一个给定的线性控制系统,都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典型环节的组合。将每个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按系统的方块图连接起来,就得到控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 通常,二阶控制系统2 22 ()2n n n G s s ωξωω=++可以分解为一个比例环节、一个惯性环节和一个积分环节,其结构原理如图所示,对应的模拟电路图如图所示。 图 二阶系统的结构原理图 图 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原理图 图中:()(),()()r c u t r t u t c t ==-。 比例常数(增益系数)2 1 R K R = ,惯性时间常数131T R C =,积分时间常数242T R C =。其闭环传递函数为: 12 221112 ()1()(1)c r K U s TT K K U s T s T s K s s T TT == ++++ (0.1)

测试系统的特性

第4章测试系统的特性 一般测试系统由传感器、中间变换装置和显示记录装置三部分组成。测试过程中传感器将反映被测对象特性的物理量(如压力、加速度、温度等)检出并转换为电信号,然后传输给中间变换装置;中间变换装置对电信号用硬件电路进行处理或经A/D变成数字量,再将结果以电信号或数字信号的方式传输给显示记录装置;最后由显示记录装置将测量结果显示出来,提供给观察者或其它自动控制装置。测试系统见图4-1所示。 根据测试任务复杂程度的不同,测试系统中每个环节又可由多个模块组成。例如,图4-2所示的机床轴承故障监测系统中的中间变换装置就由带通滤波器、A/D变换器和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简称FFT)分析软件三部分组成。测试系统中传感器为振动加速度计,它将机床轴承振动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带通滤波器用于滤除传感器测量信号中的高、低频干扰信号和对信号进行放大,A/D变换器用于对放大后的测量信号进行采样,将其转换为数字量;FFT分析软件则对转换后的数字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计算出信号的频谱;最后由计算机显示器对频谱进行显示。 要实现测试,一个测试系统必须可靠、不失真。因此,本章将讨论测试系统及其输入、输出的关系,以及测试系统不失真的条件。 图4-1 测试系统简图 图4-2 轴承振动信号的测试系统

4.1 线性系统及其基本性质 机械测试的实质是研究被测机械的信号)(t x (激励)、测试系统的特性)(t h 和测试结果)(t y (响应)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图4-3表示。 )(t x )(t y )(t h 图4-3 测试系统与输入和输出的关系 它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1)如果输入)(t x 和输出)(t y 可测,则可以推断测试系统的特性)(t h ; (2)如果测试系统特性)(t h 已知,输出)(t y 可测,则可以推导出相应的输入)(t x ; (3)如果输入)(t x 和系统特性)(t h 已知,则可以推断或估计系统的输出)(t y 。 这里所说的测试系统,广义上是指从设备的某一激励输入(输入环节)到检测输出量的那个环节(输出环节)之间的整个系统,一般包括被测设备和测量装置两部分。所以只有首先确知测量装置的特性,才能从测量结果中正确评价被测设备的特性或运行状态。 理想的测试装置应具有单值的、确定的输入/输出关系,并且最好为线性关系。由于在静态测量中校正和补偿技术易于实现,这种线性关系不是必须的(但是希望的);而在动态测量中,测试装置则应力求是线性系统,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目前对线性系统的数学处理和分析方法比较完善;二是动态测量中的非线性校正比较困难。但对许多实际的机械信号测试装置而言,不可能在很大的工作范围内全部保持线性,只能在一定的工作范围和误差允许范围内当作线性系统来处理。 线性系统输入)(t x 和输出)(t y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式(4-1)来描述 )()(...)()()()(...)()(0111101111t x b dt t dx b dt t x d b dt t x d b t y a dt t dy a dt t y d a dt t y d a m m m m m m n n n n n n ++++=++++------ (4-1) 当n a ,1-n a ,…,0a 和m b ,1-m b ,…,0b 均为常数时,式(4-1)描述的就是线性系统,也称为时不变线性系统,它有以下主要基本性质: (1)叠加性 若 )()(11t y t x →,)()(22t y t x →,则有

自动控制原理 题库 第四章 线性系统根轨迹 习题

4-1将下述特征方程化为适合于用根轨迹法进行分析的形式,写出等价的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1)210s cs c +++=,以c 为可变参数。 (2)3(1)(1)0s A Ts +++=,分别以A 和T 为可变参数。 (3)1()01I D P k k s k G s s s τ?? ++ + =? ?+? ? ,分别以P k 、I K 、T 和τ为可变参数。 4-2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31)()(21) K s G s s s += + 试用解析法绘出开环增益K 从0→+∞变化时的闭环根轨迹图。 4-2已知开环零极点分布如下图所示,试概略绘出相应的闭环根轨迹图。 4-3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试概略绘出相应的闭环根轨迹图(要求确定分离点坐标)。 (1)()(0.21)(0.51)K G s s s s = ++ (2)(1)()(21) K s G s s s +=+ (3)(5)()(2)(3) K s G s s s s += ++ 4-4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试概略绘出相应的闭环根轨迹图(要求算出起始角)。 (1)(2) ()(12)(12) K s G s s s j s j += +++- (2)(20) ()(1010)(1010) K s G s s s j s j +=+++-

4-5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如为 * 2 ()()(10)(20) K s z G s s s s += ++ 试确定闭环产生纯虚根1j ±的z 值和*K 值。 4-6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2 2 (2)()()(49) K s G s H s s s += ++ 试概略绘出闭环根轨迹图。 4-7设反馈控制系统中 * 2 ()(2)(5) K G s s s s = ++ (1)设()1H s =,概略绘出系统根轨迹图,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2)设()12H s s =+,试判断()H s 改变后的系统稳定性,研究由于()H s 改变所产生的影响。 4-8试绘出下列多项式的根轨迹 (1)322320s s s Ks K ++++= (2)323(2)100s s K s K ++++= 4-9两控制系统如下图所示,试问: (1)两系统的根轨迹是否相同?如不同,指出不同之处。 (2)两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是否相同?如不同,指出不同之处。 (3)两系统的阶跃响应是否相同?如不同,指出不同之处。 4-10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2 (1)(1) ()K s T s G s s ++= (1)绘出10T =,K 从0→+∞变化时系统的根轨迹图。 (2)在(1)的根轨迹图上,求出满足闭环极点阻尼比0.707ξ=的K 的值。 (3)固定K 等于(2)中得到的数值,绘制1T 从0→+∞变化时的根轨迹图。 (4)从(3)的根轨迹中,求出临界阻尼的闭环极点及相应的1T 的值。 4-11系统如下图所示,试 (1)绘制0β=的根轨迹图。 (2)绘制15K =,22K =时,β从0→+∞变化时的根轨迹图。 (3)应用根轨迹的幅值条件,求(2)中闭环极点为临界阻尼时的β的值。

简支梁振动系统动态特性综合测试方法分析

目录 一、设计题目 (1) 二、设计任务 (1) 三、所需器材 (1) 四、动态特性测量 (1) 1.振动系统固有频率的测量 (1) 2.测量并验证位移、速度、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 3.系统强迫振动固有频率和阻尼的测量 (6) 4.系统自由衰减振动及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的测量 (6) 5.主动隔振的测量 (9) 6.被动隔振的测量 (13) 7.复式动力吸振器吸振实验 (18) 五、心得体会 (21) 六、参考文献 (21)

一、设计题目 简支梁振动系统动态特性综合测试方法。 二、设计任务 1.振动系统固有频率的测量。 2.测量并验证位移、速度、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系统强迫振动固有频率和阻尼的测量。 4.系统自由衰减振动及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的测量。 5.主动隔振的测量。 6.被动隔振的测量。 7.复式动力吸振器吸振实验。 三、所需器材 振动实验台、激振器、加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力传感器、扫描信号源、动态分析仪、力锤、质量块、可调速电机、空气阻尼器、复式吸振器。 四、动态特性测量 1.振动系统固有频率的测量 (1)实验装置框图:见(图1-1) (2)实验原理: 对于振动系统测定其固有频率,常用简谐力激振,引起系统共振,从而找到系统的各阶固有频率。在激振功率输出不变的情况下,由低到高调节激振器的激振频率,通过振动曲线,我们可以观察到在某一频率下,任一振动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幅值迅速增加,这就是机械振动系统的某阶固有

频率。 (图1-1实验装置图) (3)实验方法: ①安装仪器 把接触式激振器安装在支架上,调节激振器高度,让接触头对简支梁产生一定的预压力,使激振杆上的红线与激振器端面平齐为宜,把激振器的信号输入端用连接线接到DH1301扫频信号源的输出接口上。把加速度传感器粘贴在简支梁上,输出信号接到数采分析仪的振动测试通道。 ②开机 打开仪器电源,进入DAS2003数采分析软件,设置采样率,连续采集,输入传感器灵敏度、设置量程范围,在打开的窗口内选择接入信号的测量通道。清零后开始采集数据。 ③测量 打开DH1301扫频信号源的电源开关,调节输出电压,注意不要过载,手动调节输出信号的频率,从0开始调节,当简支梁产生振动,且振动量最大时(共振),保持该频率一段时间,记录下此时信号源显示的频率,即为简支梁振动固有频率。继续增大频率可得到高阶振动频率。

(整理)MATLAB的根轨迹分析法及重点习题.

4.1某系统的结构如题4-1图所示,试求单位阶跃响应的调节时间t s ,若要求t s =0.1秒,系统的反馈系数应调整为多少? 解:(1)由系统结构图可知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100 ()100()1001()()1001*G s s s G s H s s a a s Φ=== +++ 在单位阶跃函数作用下系统输出为: 12100 ()()()(100)100k k C s R s s s s a s s a =Φ= =+++ 为求系统单位阶跃响应,对C(s)进行拉斯反变换: 10 21001001001001 lim ()lim 1001001 lim (100)()lim 11 ()(100)1 ()(1) s s s a s a at k sC s s a a k s a C s s a C s as a s a c t e a →→→-→--=== +=+==- =- +=- 根据定义调节时间等于响应曲线进入5%误差带,并保持在此误差带内所需要的最短时间,且根据响应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函数表达式可以看出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稳态值为 1 a ,因此: 10010011()(1)0.950.051 ln 20 1001 =0.1ln 20=0.3s 10 s s at s at s s c t e a a e t a a t --= -=?=?== 因为题中,所以 (2)若要求t s =0.1秒,则有: 1 ln 20=0.1 100=0.3s t a a = ? 即:若要求调节时间缩小为0.1秒,则需将反馈环节的反馈系数调整为0.3。

4.2已知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如题4.2图所示,该系统为单位负反馈系统,试确定其开环传递函数。 解:根据系统阶跃响应曲线可以看出: 峰值时间=0.1s p t ,超调量 1.3-1 %= 100%30%1 σ?=; 根据课本中对典型二阶系统222 ()2n n n s s s ωζωωΦ=++暂态性能指标的推导计算可知: %p t e σ-= =结合本题已知阶跃响应曲线可知: 0.1(1)%30% (2) p t e σ-= === 由式(2)可知: 0.3ln 0.30.3832 cot =0.3832 =arccot 0.3832=69.0332=cos =0.3578 e ζ?ζ?ζ?-=?-=?= =即: 将ζ带入式(1)中可得: 0.1 p n t ω= = 回顾题意对于典型二阶系统其闭环传递函数为222 ()2n n n s s s ωζωωΦ=++,且系统为单位负反馈系统,所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和闭环传递函数之间满足如下关系: 2222 2 22 2 2211 ()()121211211131.8851 ===224.0753n n n n n n n n n G s s s s G s s G s s G G s s s s ωζωζωωωζωωωζωΦ==Φ==+++++++++,因为:所以:,

根轨迹分析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控制理论乙 指导老师: 成绩: 实验名称: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实验类型: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掌握用计算机辅助分析法分析控制系统的根轨迹 2. 熟练掌握Simulink 仿真环境 二、实验容和原理 1. 实验容 一开环系统传递函数为 22) 34()2()(+++=s s s k s G 绘制出此闭环系统的根轨迹,并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2. 实验原理 根轨迹是指,当开环系统某一参数(一般来说,这一参数选作开环系统的增益k )从零变到无穷大时,死循环系统特征程的根在s 平面上的轨迹。因此,从根轨迹,可分析系统的稳定性、稳态性能、动态性能。同时,对于设计系统可通过修改设计参数,使闭环系统具有期望的零极点分布,因此根轨迹对系统设计也具有指导意义。在MATLAB 中,绘制根轨迹有关的函数有:rlocus ,rlocfind ,pzmap 等。 3. 实验要求 (1)编制MATLAB 程序,画出实验所要求根轨迹, 求出系统的临界开环增益,并用闭环系统的冲击响应证明之。 (2)在Simulink 仿真环境中,组成系统的仿真框图,观察临界开环增益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并记录之。 三、主要仪器设备 计算机一台以及matlab 软件,simulink 仿真环境 四、实验源代码 >> A=[1 2]; >> B=conv([1 4 3],[1 4 3]); >> G=tf(A,B) G = s + 2 ------------------------------- s^4 + 8 s^3 + 22 s^2 + 24 s + 9 Continuous-time transfer function. >> figure >> pzmap(G)

简述系统动态特性及其测定方法

简述系统动态特性及其测定方法 系统的特性可分为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其中动态特性是指检测系统在被测量随时间变化的条件下输入输出关系。一般地,在所考虑的测量范围内,测试系统都可以认为是线性系统,因此就可以用一定常线性系统微分方程来描述测试系统以及和输入x (t)、输出y (t)之间的关系。 1) 微分方程:根据相应的物理定律(如牛顿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基尔霍夫电 路定律等),用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表示系统的输入x 与输出y 关系的数字方程式。 a i 、 b i (i=0,1,…):系统结构特性参数,常数,系统的阶次由输出量最高微分阶次决定。 2) 通过拉普拉斯变换建立其相应的“传递函数”,该传递函数就能描述测试装 置的固有动态特性,通过傅里叶变换建立其相应的“频率响应函数”,以此来描述测试系统的特性。 定义系统传递函数H(S)为输出量与输入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之比,即 式中S 为复变量,即ωαj s += 传递函数是一种对系统特性的解析描述。它包含了瞬态、稳态时间响应和频率响应的全部信息。传递函数有一下几个特点: (1)H(s)描述系统本身的动态特性,而与输入量x (t)及系统的初始状态无关。 (2)H(S)是对物理系统特性的一种数学描述,而与系统的具体物理结构无关。H(S)是通过对实际的物理系统抽象成数学模型后,经过拉普拉斯变换后所得出的,所以同一传递函数可以表征具有相同传输特性的不同物理系统。 (3)H(S)中的分母取决于系统的结构,而分子则表示系统同外界之间的联系,如输入点的位置、输入方式、被测量以及测点布置情况等。分母中s 的幂次n 代表系统微分方程的阶数,如当n =1或n =2 时,分别称为一阶系统或二阶系统。 一般测试系统都是稳定系统,其分母中s 的幂次总是高于分子中s 的幂次(n>m)。

时域分析法与根轨迹练习题

1. 自动控制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一般都包含两个分量,即一个是____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__分量。 2. 函数f(t)=t e 63-的拉氏变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表达式为G (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斜坡函数的输入作用下,___________型系统的稳态误差为零。 四、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2所示。 (1)希望系统所有特征根位于s 平面上s =-2的左侧区域,且ξ不小于0.5。试画出特征根在s 平面上的分布范围(用阴影线表示)。 (2)当特征根处在阴影线范围内时,试求,K T 的取值范围。 (20分) 五、已知系统的结构图如图3所示。若()21()r t t =?时,试求 (1)当0f K =时,求系统的响应()c t ,超调量%σ及调节时间s t 。 (2)当0f K ≠时,若要使超调量%σ=20%,试求f K 应为多大?并求出此时的调节时间s t 的值。 (3)比较上述两种情况,说明内反馈f K s 的作用是什么? (20分) 图3 六、系统结构图如图4所示。当输入信号()1()r t t =,干扰信号()1()n t t =时,求系统总 的稳态误差e ss 。 (15分) 图4 1、 根轨迹是指_____________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根在s 平面上变化的轨迹。 2、 线性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均严格位于s______________半平面

3、在二阶系统中引入比例-微分控制会使系统的阻尼系数________________。 9、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50 ( ) (0.11)(5) G s s s s = ++ ,则在斜坡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为_________。 3、某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如图所示,试求(16分) (1)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s G k 、闭环传递函数 ) ( ) ( s R s C 和误差传递函数 ) ( ) ( s R s E 。 (2)若保证阻尼比0.7 ξ=和单位斜坡函数的稳态误差为0.25 ss e=,求系统参数K和τ。(3) 计算超调量和调节时间。 1、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 (2)(3) K G s H s s s s ,试绘制闭环系统的根轨迹,并判断使系统稳定的* K范围。 R(s)C(s) - 2 K s N(s) 1 K 5.图4 6.在二阶系统中引入测速反馈控制会使系统的开环增益________________。 7.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100 () (0.11)(5) G s s s = ++ ,则在斜坡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为________________。 8.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只决定于闭环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与稳定性分析

实验二-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与稳定性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与稳定性分析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二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与稳定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二阶系统的电路模拟方法及其动态性能指标的测试技术过阻尼、临界阻尼、欠阻尼状态 )对系统动态2、分析二阶系统特征参量(ξ ω, n 性能的影响; 3、分析系统参数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加深理解“线性系统稳定性至于其结构和参数有关,与外作用无关”的性质; 4、了解掌握典型三阶系统的稳定状态、临界稳定、不稳定状态; 5、学习二阶控制系统及其阶跃响应的Matlab 仿真和simulink实现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构成各二阶控制系统模拟电路,计算传递函数,明确各参数物理意义。 2、用Matlab和simulink仿真,分析其阶跃响应动态性能,得出性能指标。 3、搭建典型二阶系统,观测各个参数下的阶跃响应曲线,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的超调量%σ、

峰值时间tp 以及调节时间ts ,研究其参数变化对典型二阶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4、 搭建典型三阶系统,观测各个参数下的阶跃响应曲线,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的超调量%σ、峰值时间tp 以及调节时间ts ,研究其参数变化对典型三阶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5、 将软件仿真结果与模拟电路观测的结果做比较。 三、实验步骤 1、 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实现原理 将二阶系统: ωωξω2 2)(22 n n s G s s n ++= 可分解为一个比例环节,一个惯性环节和一个积分环节 ωωξω221)() ()()(2C C C C s C C 2 22 6215423 2 15423 2 2154215426316 320 n n s s s s s G s s s C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C R R R R R R R R R U U n i ++= ++=++== 2、 研究特征参量ξ对二阶系统性能的影响 将二阶系统固有频率5 .12n =ω 保持不变,测试阻尼

第四章 根轨迹法 习题

第四章 根轨迹法 4-1试粗略画出对应反馈控制系统具有以下前向和反馈传递函数的根轨迹图: ()()() ()s s H s s s K s G 6.01,01.01.02 +=++= 4-2 试粗略地画出反馈系统函数 ()()()() 2 411+-+= s s s K s G 的根轨迹。 4-3 对应负反馈控制系统,其前向和反馈传递函数为 ()()() ()1,42) 1(2 =+++= s H s s s s K s G 试粗略地画出系统的根轨迹。 4-4 对应正反馈重做习题4-3,试问从你的结果中得出什么结论? 4-5 试画出具有以下前向和反馈传递函数的,正反馈系统根轨迹的粗略图。 ()()()()1,412 2=++= s H s s K s G 4-6 试确定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 5 284) 2(2 +++++= s s s s s s K s H s G 对应-∞

根轨迹分析法 参考答案

习题 已知下列负反馈的开环传递函数,应画零度根轨迹的是:(A) A *(2)(1)K s s s -+ B *(1)(5)K s s s -+ C *2(31)K s s s -+ D *(1)(2) K s s s -- 若两个系统的根轨迹相同,则有相同的:(A) A 闭环零点和极点 B 开环零点 C 闭环极点 D 阶跃响应 己知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6)(3)K G s H s s s s = ++ (1) 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图(*0K <<∞); (2) 求系统临界稳定时的*K 值与系统的闭环极点。 解:系统有三个开环极点分别为10p =、23p =-、36p =-。 系统有3条根轨迹分支,分别起始于开环极点,并沿渐进线终止于无穷远。 实轴上的根轨迹区段为(],6-∞-、[]3,0-。 根轨迹的渐近线与实轴交点和夹角分别为 ()()36 33a σ-+-==-,() (0) 321 (1)3 (2)3 a k k k k π ?ππ ?=?+?===???-=? 求分离点方程为 111036 d d d ++=++ 经整理得2660d d ++=,解方程得到1 4.732d =-、2 1.268d =-。显然分离点位于实轴上 []3,0-间,故取2 1.268d =-。 求根轨迹与虚轴交点,系统闭环特征方程为 32*()9180D s s s s K =+++= 令j s ω=,然后代入特征方程中,令实部与虚部方程为零,则有 [][]2* 3 Re (j )(j )190 Im (j )(j )1180 G H K G H ωωωωωωω?+=-+=??+=-+=?? 解之得 *00K ω=??=? 、*162 K ω?=±??=?? 显然第一组解是根轨迹的起点,故舍去。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为s =±,对应的根轨迹增益*162K =为临界根轨迹增益。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为临界稳定的2个闭环极点,第 三个闭环极点可由根之和法则求得 1233036λλλλ--=++=+ 解之得39λ=-。即当*162K =时,闭环系统的3 个特征根分别为1λ= 、 2λ=-39λ=-。系统根轨迹如图所示。

实验二 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与稳定性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与稳定性分析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二 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与稳定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二阶系统的电路模拟方法及其动态性能指标的测试技术过阻尼、临界阻尼、欠阻尼状态 2、 分析二阶系统特征参量(ξω,n )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3、 分析系统参数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加深理解“线性系统稳定性至于其结构和参数有关,与外作用无关”的性质; 4、 了解掌握典型三阶系统的稳定状态、临界稳定、不稳定状态; 5、 学习二阶控制系统及其阶跃响应的Matlab 仿真和simulink 实现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构成各二阶控制系统模拟电路,计算传递函数,明确各参数物理意义。 2、 用Matlab 和simulink 仿真,分析其阶跃响应动态性能,得出性能指标。 3、 搭建典型二阶系统,观测各个参数下的阶跃响应曲线,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的超调量%σ、峰值时间tp 以及调节时间ts ,研究其参数变化对典型二阶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4、 搭建典型三阶系统,观测各个参数下的阶跃响应曲线,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的超调量%σ、峰值时间tp 以及调节时间ts ,研究其参数变化对典型三阶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5、 将软件仿真结果与模拟电路观测的结果做比较。 三、实验步骤 1、 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实现原理 将二阶系统: ωωξω22)(22 n n s G s s n ++= 可分解为一个比例环节,一个惯性环节和一个积分

环节ωωξω221)() ()()(2C C C C s C C 2 22 6215423 2 15423 2 2154215426316 320 n n s s s s s G s s s C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C R R R R R R R R R U U n i ++= ++=++== 2、 研究特征参量ξ对二阶系统性能的影响 将二阶系统固有频率5.12n =ω保持不变,测试阻尼系数ξ不同时系统的特性,搭建模拟电路,改变电阻R6可改变ξ的值 当R6=50K 时,二阶系统阻尼系数ξ=0.8 当R6=100K 时,二阶系统阻尼系数ξ=0.4 当R6=200K 时,二阶系统阻尼系数ξ=0.2 (1)用Matlab 软件仿真实现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计算超调量%σ、峰值时间tp 以及调节时间ts 。 当12.5n =ω,0.8=ξ时: clear g=tf(12.5^2,[1 25*0.8 12.5^2]), step(g) Transfer function: 156.3 ------------------- s^2 + 200 s + 156.3

根轨迹分析法

第四章根轨迹分析法 一、主要内容 <1)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2)绘制180o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3)绘制0o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4)参变量系统的根轨迹 <5)非最小相位系统的根轨迹 <6)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二、基本要求 <1)理解根轨迹法、根轨迹、根轨迹方程、180o根轨迹和0o根轨迹等概念。 <2)掌握180o根轨迹的绘制方法,理解和熟记根轨迹的绘制法则,会用幅值方程求对应的<或)值。 <3)了解闭环零、极点分布和系统阶跃响应的定性关系,掌握系统根轨迹分析的基本思路。 <4)掌握0o根轨迹、参变量系统根轨迹和非最小相位系统根轨迹绘制的方法。 三、内容提要 1、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1)根轨迹:当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某参数<如根轨迹增益)在某一范 围内<如)连续变化时,闭环特征根在S平面上移动的轨迹,称为根轨迹。b5E2RGbCAP <2)根轨迹方程 幅值方程: 相角方程:。 相角方程是根轨迹的充分必要条件,而幅值方程的作用主要用来确定对应点的增益。 2、绘制180o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法则1:根轨迹的起点和终点 根轨迹起始于系统的开环极点<包括重极点),m条根轨迹终止于开环零点,条根轨迹分支终止于无穷远处。 法则2:根轨迹的连续性和分支数 根轨迹具有连续性,且对称于实轴。 法则3:根轨迹的分支数 根轨迹的分支数等于,即系统的阶数。 法则4:根轨迹的渐近线 有条渐近线,渐近线与实轴正方向的夹角为:

, 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为: 法则5:实轴上根轨迹的分布 实轴上某区域,若其右边的开环零点和开环极点个数之和为奇数,则该区域必是根轨迹。 法则6:根轨迹的分离<会合)点 根轨迹的分离<会合)点实质上闭环特征方程的重根,因而可以用求解方程式重根的方法来确定其在复平面上的位置。p1EanqFDPw 设系统闭环特征方程为: 满足以下任何一个方程,且保证为正实数的解,即是根轨迹的分离<会 合)点。 法则7: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 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实质上就是闭环系统的临界稳定工作点。 方法1:在闭环特征方程中,令,得到,将 分为实部和虚部,即

实验一基于MATLAB的二阶系统动态性能分析

实验一基于MATLAB 的二阶系统动态性能分析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学习二阶控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脉冲响应。 2、记录单位阶跃响应曲线、脉冲响应曲线。 3、掌握时间响应分析的一般方法。 4、掌握系统阶跃响应曲线与传递函数参数的对应关系。 二、实验设备 PC 机,MATLAB 仿真软件。 三、实验内容1、作以下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10 10)(2++=s s s G 2、分别改变该系统的ζ和n ω,观察阶跃响应曲线的变化。 3、作该系统的脉冲响应曲线。 四、实验步骤1、二阶系统为 10)(++=s G (1)键人程序观察并纪录阶跃响应曲线 (2)健入 damp(den) 计算系统的闭环根、阻尼比、无阻尼振荡频率,并作记录。记录实际测取的峰值大小、C max (t p )、峰值时间t p 、过渡时间t s 并与理论值相比较。实际值 峰值C max (t p ) 峰值时间t p 过渡时间 t s %5±%2±2、修改参数,分别实现ζ=1,ζ=2的响应曲线,并作记录。程序为: n0=10;d0=[1110];step(n0,d0) %原系统ζ=0.316/2 hold on %保持原曲线 n1=n0,d1=[16.3210];step(n1,d1) %ζ=1 n2=n0;d2=[112.6410];step(n2,d2)

%ζ=2 修改参数,写出程序分别实现1n ω=01n ω和2n ω=20n ω的响应曲线,并作记录。%10 0=n ω3、试作以下系统的脉冲响应曲线,分析结果 10)(++=s G 10 2102)(21+++=s s s s G ,有系统零点情况,即s=-5。

第3章测试系统的动态特性与数据处理

信号与测试技术
第3章 测试系统的动态特性与数据处理 北航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工程系 闫 蓓
yanbei@https://www.360docs.net/doc/6218927983.html,

第3章 学习要求
1、测试系统动态特性的定义及描述方法 2、如何获取测试系统的动态特性 3、掌握主要动态性能指标 时域指标、频域指标 4、掌握动态模型的建立(动态标定) 由阶跃响应获取传递函数的回归分析法 由频率特性获取传递函数的回归分析法
2014/3/14
信号与测试技术
2

第3章 测试系统的动态特性与数据处理 3.1 3.2 3.3 3.4 3.5 测试系统的动态特性的一般描述 测试系统时域动态性能指标与回归分析方法 测试系统频域动态性能指标与回归分析方法 测试系统不失真测试条件 测试系统负载效应及抗干扰特性
第3章小结 第3章作业
2014/3/14
信号与测试技术
3

3.1 测试系统的动态特性的一般描述 1. 动态特性的定义 测试系统进行动态测量过程中的特性。 输入量和输出量随时间迅速变化时,输出与输入之 间的关系,可用微分方程表示。
y (t ) 误差 e(t ) = ? x (t ) A
瞬态误差 稳态误差 时域特性 频域特性
2014/3/14
温 度 测 量
阶跃 冲激 正弦 一阶系统 二阶系统
心电参数测量
信号与测试技术
G (ω ) ? (ω )
振动位移测量
4

3.1 测试系统的动态特性的一般描述 2. 测试系统的动态特性方程 n 微分方程 传递函数 频响函数 状态方程 一阶系统 二阶系统
2014/3/14
x(t ) ? y (t )
X ( s) ? Y ( s)
d i y (t ) m d j x(t ) = ∑ bj ai ∑ i j d t d t i =0 j =0
1 1 G( s) = G( s) = 2 2 s 2 s + + ζ ω ω n n n Ts + 1
X ( jω ) ? Y ( jω ) G ( jω ) = Y ( jω ) = 输出傅立叶变换
X ( jω )
输入傅立叶变换
X = AX + BU
时域特性 频域特性
y (t ) = L?1 [G ( s ) X ( s ) ]
G ( jω ) ? ( jω )
信号与测试技术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