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知识点总结

基本概念

食品: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营养:指机体通过摄取食物,经过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作为构建机体组织器官、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的过程。

营养素(:主要分为人体需求量较大的宏量营养素和需求量较小的微量营养素。其中宏量营养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纤维素、蛋白质以及水。微量营养素包括矿物质和维生素。

非营养素:非营养素是指存在于植物类草药、食物中,具有与营养素不一致的化学结构,溶于水或酒精等媒介中,对人体产生综合性、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调节健康的活性成分。

营养学:是研究人类摄取食物所含营养素的学科。人以及多数动物摄入食物以获得足够的营养素;摄取食物后,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利用食物中身体需要的物质(养分或养料)以维持生命活动。

食品营养学:主要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及健康的关系,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方法以及食物资源的开发。

营养价值:是指食物中营养素及能量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

健康:对任何生物体,健康是一种动态平衡。这是一种平衡的状态:均衡地输入和输出能量和物质(甚至允许生长)。健康也意味着有继续生存的期望。

亚健康:指身体存在某种或多种不适,但无身体器质性病变的状态。在中国的传媒中,亚健康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连续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过往亦称为“第三状态”,意思指健康是“第一状态”,疾病是“第二状态”,而“第三状态”则介乎于健康与疾病之间,既非疾病也非健康。

营养不良:或称营养失调,是指由于一种或几种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营养不良包括两种表现,即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

营养指标

平均需要量: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

摄入水平。

推荐摄入量: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97%~98%个体需

要量的摄入水平。

适宜摄入量:指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对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一般大于EAR,也可能大于RNI,但小于UL。AI不一定是一个理想摄入量。在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不足,不能计算EAR,也不能求得RNI时,可设定AI来代替RN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指某一生理阶段和性别人群,几乎对所有个体健康都无任何副作用和危险的平均每日营养素最高摄入量。目的是为了限制膳食和来自强化食物及膳食补充剂的某一营养素的总摄入量,以防止该营养素引起的不良作用。

营养素: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

营养密度:指食品中以单位热量为基础的所含营养素的浓度。

营养标签:指在肉类水果蔬菜以及其他各种加工食品上描述其热能和营养素与含量的标签。

食品加工:将食品原料经过不同的加工处理调配等制成各种不同加工食品的过程。食品标签:指在各种加工食品的包装上描述其特点的说明物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构成和修复组织,促进生长发育、伤口愈合。2、构成机体活性物质,参与调节生理功能。酶类、激素类、抗体及免疫物质。3、重要的代谢物质和营养素载体。

4、提供能量。/ g 或/ g

必需氨基酸(EAA):构成人体Pr的20种AA中,有9种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由食物供给必需氨基酸: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的氨基酸缬异亮亮苯蛋色苏赖

蛋白质的互补作用: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混合食用,其必需氨基酸可以互相补充,提高营养价值。

用于:主要用于提高植物性Pro的营养价值

机制:利用各种植物性Pro中EAA的含量和比值均不同的特点

原则:食物的生物学种属越远越好.搭配的食物种类越多越好.不同种类食物的食用时间越近越好

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 (一)含量(content)

含量*是营养价值的基础(二)消化吸收率

反映Pro在消化道内被分解、吸收程度

(三)利用率(utilization)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

病因:Pro 、E不足原发性--摄入不足

继发性--消耗排泄↑

临床表现1、浮肿型---E基本满足,Pro严重不足2、消瘦型---E-Pro均不足3、混合型

综合治疗:1增加营养全面补充营养素2药物及其它治疗3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并发症4加强护理

必需脂肪酸:人体必需但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PUFA,包括n-3系列——α-亚麻酸**n-6系列——亚油酸**

脂类的生理功能

1.提供能量:释放的能量为9kcal / ();

2.构成身体成分:

3. 供给必需脂肪酸:亚油酸、α-亚麻酸

4.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5. 缓冲外力伤害,保护内脏器官;

6. 维持正常体温;

7. 节约蛋白质;

8. 构成参与某些内分泌激素;

9. 改善食物的感官性状,促进食欲,增加饱腹感。

磷脂

是TG中的一个或两个FA被含磷酸的其它基团所取代的一类脂类物质

磷脂功能

参与细胞膜构成(最重要功能)2.作为乳化剂使体液中Fat处于悬浮状态,有利于其吸收、转运和代谢3.磷脂同FA一样可提供热能

固醇类

一类含有相同的多个环状结构的脂类化合物,因其环外基团不同而不同

与所有醇类一样,可与FA形成酯

1)细胞膜重要成分人体90%的胆固醇存在于细胞中

2)体内多种重要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原料胆汁、性激素\、肾上腺素\和维生素D等

脂类的食物来源

动物脂肪:肉、鱼肝油、脑、骨髓、蛋黄等;

植物油及油料作物:大豆、花生、油菜籽、葵花籽、核桃仁等;

亚油酸普遍存在于植物油中,亚麻酸在豆油和紫苏籽油中较多;

鱼贝类食物相对含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较多。

含磷脂较多的食物为蛋黄、瘦肉、脑、肝脏、肾脏、大豆、麦胚和花生等;

含胆固醇丰富的食物是动物脑、肝、肾等内脏和蛋黄。

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主要是通过影响大肠功能而起到预防大肠癌、降低血糖、胆固醇水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膳食纤维在量较大时可妨碍消化酶与营养素接触(抗营养过程)使消化吸收过程减慢↓血糖

碳水化物生理功能

1.供能2.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3.节约蛋白质作用4.抗生酮作用(二)食物CHO生理功能主要热能营养素、改变食物色香味型、提供膳食纤维

合理膳食:除了要维持上述这三大类营养物质之外,还要摄入适量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纤维素等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

合理选择和搭配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满足人体对营养物质和能量的需要,维持身体健康,保证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人体热能消耗:热能消耗** =需要=基础代谢+活动+食物热效应

食物热效应即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是在食物摄取、消化、吸收、代谢转化等过程中所产生的热能消耗,此时可引起体温升高

不同食物成分其TEF不同CHO为5-6%,Fat4-5%,Pro为30%,混合食物约为10%左右。

能量消耗测定

基础代谢率**(BMR)

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以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产热量为单位(kJ / M2 ·h)。

影响基础代谢的因素

矿物质

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1,常量元素(7种):钾、钠、氯、硫、钙、镁、磷。

2,微量元素(14种,1973年)(21种,1990年)

第一类;人体必需功能的微量元素:铁、铜、碘、锌、硒、钼、钴、铬

第二类;人体可能必需的微量元素:锰、镍、硅、矾、硼

第三类;具有潜在毒性,但低剂量时对人体可能具有必需功能的微量元素:氟、铅、镉、汞、砷、铝、锂、锡

矿物质的生理功能

(1) 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组分,(2) 是细胞内外液的重要成分,(3) 保持机体的酸碱平衡,钾、钠、氯离子和蛋白质的缓冲作用。(4) 是酶系统中的催化剂、辅基、核酸、蛋白质的组成成分,也是机体某些特殊功能物质的重要成分,

维生素(Vitamins)

是参与细胞内特异代谢反应以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化学结构不同、生理功能各异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营养调查:营养调查的目的是调研特定人群或个体的膳食摄入量、膳食组成、营养状态、体质与健康、生活消费以及经济水平,为改善人群营养和健康状况、

进行营养监测和制定营养政策提供基础资料,也为改善食物生产消费、实施营养干预措施等提供科学依据。

营养状况评价:为确定个体、人群或地区的营养状况,需要对营养调查的结果进行评估。

营养调查的主要方法分为几类:

膳食调查,体格检查,临床检查,生化检查,体格检查

膳食调查的项目:各大类食物的进食量,热能营养素来源的分布,蛋白质食物来源的分布,三餐的热能摄比例,各种营养素的一日摄入量,用DRI作为比较的基准

平衡膳食四大概念值: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平均需要量(EAR):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也称“生理需要量”。

推荐摄入量(RNI):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能量的RNI=EAR

适宜摄入量(AI)AI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AI 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营养素摄入量的目标。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平均每日摄入营养素的最高限量。对某特定人群几乎所有个体不产生健康危害的每日摄入量的最高水平。

用于计划膳食:

个体RNI—摄入的目标值;AI—替代RNI作为目标值;UL-作为限制过多摄入的标准;

群体EAR-结合摄入量变异值或标准差应用(RNI),确定一个特定群体的参考摄入量。

用于评价:

个体EAR—用以检查摄入不足的可能性;UL—用以检查过量摄入的可能性;

群体EAR—用以评估群体中摄入不足的发生率

膳食类型:地区、民族、个人信仰、生活习惯不同而不同,人们长期经常进食食物质与量的组成及烹调方式的类型。

1、素膳:植物性膳食

2、混合膳食:由植物性食品和动物性食品组成,实际应用最广,更好营养作用。

3、平衡膳食膳食中所含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配比适宜、既能满足机体生理需要,又可避免因膳食构成营养素比例不当,甚至某种营养素缺乏或过剩所引起营养失调。

4、合成平衡膳食

世界各国膳食结构可分为四种类型:

⑴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⑵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⑶动植物食物平衡的膳食结构;⑷地中海膳食结构。

平衡膳食宝塔

1.谷类250—400g,水1200ml

2.蔬菜400—500g,水果200—400g

3.肉类50—75g,鱼类50g,蛋25~50g

4.奶类及奶制品300g 豆类及豆类制品50g~30g

5.烹调油25g~30g盐6g

膳食指南

目的:指导民众合理地选择和搭配食物。宗旨: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促进健康

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三、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四、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五、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六、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七、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八、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九、如饮酒应限量十、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食谱编制

根据合理膳食的原则,把一天或一周各餐中主、副食的品种、数量、烹调方式、进餐时间作详细的计划并编排成表格形式,称为食谱编制。

目的:编制食谱是为了把“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即DRIs)和膳食指南的原则与要求具体化并落实到用膳者的一日三餐,使其按照人体的生理需要摄入适宜的热能和营养素,以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

总原则:满足平衡膳食及合理营养的要求,同时满足膳食多样化的原则、尽可能照顾进餐者的饮食习惯和经济能力。

原则:1. 满足营养素及热能供给量 2. 各营养素之间比例适宜 3. 食物多样化4. 选用新鲜和清洁卫生的食物。5. 尽量多选择营养素损失较少的烹调和加工方法。6. 其他因素饮食习惯和经济能力7. 及时更换调整食谱

强化食品:加有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添加剂,使营养得到增强的食品。是将人体所缺乏的微量营养素加入一种食物载体,以增加营养素在食物中的含量。食品营养强化:根据营养需要向食品中添加一种或多种营养素或者某些天然食品,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过程,简称食品强化。

食品营养强化的意义和作用

1、弥补天然食物的营养缺陷

2、补充食品在加工、贮存等过程中营养素的

损失3、简化膳食处理、方便摄食。4、适应不同人群生理及职业的需要。

5.防病、保健及其它。

工程食品的定义:工程食品,又称人造食品和人造营养食品,是指采用现代食品分离技术从天然食物原料中获取有用的营养成分,再以这些营养成分为基础,按照不同的营养需要和配方,再用一定工程技术制成具有一定形状、结构和特性的新型食品。常见工程食品种类:低能量食品、低脂食品、仿生食品

优点:营养素含量丰富、比例合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产品质量稳定、安全卫生风味品种繁多

缺点:加工过程可能会造成某些营养成分的破坏

成本可能偏高,其普遍性收到一定影响

仿生食品的定义:仿生食品又称模拟食品,是指以天然食物资源为主要原料,利用食品工程手段,从形态、风味、营养上模拟天然食品加工制成的一类工程食品肥胖的原因:长期能量摄入过多:含脂肪和高糖的食物增重效果明显,喜吃零食、夜晚或睡前进食都会增加肥胖机会;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造成的肥胖常自幼发胖,且伴有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症;

活动过少:能量无消耗机会,造成能量过剩,脂肪增多,形成肥胖症;

代谢因素:肥胖者合成代谢亢进,脂肪合成增加,分解减少;

内分泌因素:肥胖者胰岛素分泌偏多,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

?饮食疗法:

1、平衡膳食并适当控制总能量的摄入:每天总能量不得低于1000kcal;每月减肥- 1kg;

2、适量脂肪摄入:应占总能量的20% -30%;用植物油;胆固醇<300mg/日;

3、保证蛋白质的供应:占总能量的20%-30%;尽量选用优质蛋白;

4、保证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5、适量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每天不得低于50-100g;宜占总能量40%-55%,坚持高食物纤维的多糖饮食;

6、限制食盐的摄入量:每日食盐摄入量保持在1~2g

?运动疗法:减肥的运动方式以中等或低强度运动为宜,如走路、骑车、爬山、打球、慢跑、跳舞、游泳、划船、滑冰、滑雪及舞蹈等,减肥不

宜进行剧烈运动。

各类人群的膳食与营养

一.孕妇

1.(妊娠初期)每日增加热量150Kcal,蛋白质增加20g/天,且种类平衡,

饮食中应含有适量脂肪,饱和及不饱和都需要,但不宜过度。糖类每日

摄入150-200g,各类矿物质及维生素摄入均增加

2.(妊娠中期)由于胎儿生长迅速,故需要补充蛋白质及维生素ACD还需

预防营养过剩,每日均需鸡蛋一个以上,牛奶250ml以上

3.(妊娠后期)子宫压迫胃肠,需少食多餐,消化功能减弱,所以多吃易

消化食品。孕妇易出现浮肿,所以盐类不宜过量。

二.乳母

1.热能,每日应摄取2700-3000cal,增加了200-300cal。

2.蛋白质,增加25g蛋白质

3.脂类,需增加必需氨基酸摄入。

4.矿物质,多食用含钙食物,还可通过钙剂补充。多晒太阳。

5.维生素,各种维生素度应该增加。

三.大学生膳食与营养

1.饮食结构:主食保证能量,副食肉类75-100g,豆类50-100g,鸡蛋1-2

个,牛奶250ml,蔬菜500克,水果1-2个,动物蛋白或豆类蛋白为主,

优质蛋白50%以上,三餐平均分配,补充多种矿物质维生素。

2.早餐,提供三分之一能量(全天),保证充足血糖供应,是上午学习的重

要保障

3.合理选择零食

4.特殊阶段营养,考试阶段——易头晕脑胀,多吃蛋白水溶性维生素,维

生素A,多吃绿色红色黄色蔬菜或水果及肝肾等动物性食品。

四.高温环境下

1.补充水和无机盐(中等劳动强度、中等气象条件时日补水量需3-5L。强

劳动及气温或辐射热特别高时,日补水量需5L以上。补水方法以少量

多次为宜,以免影响食欲。补充饮料的温度以10℃左右为宜。无机盐的

补充以食盐为主。日出汗小于3L者,日补盐量需15g左右。日出汗超

过5L者,日补盐量需20-25g。)

2.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每日膳食供给量应为150~200mg硫胺素应为~

3mg核黄素~

3.蛋白质和热量

营养学期末复习重点

食品营养学期末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食品营养强化:根据营养需要向食品中添加一种或多种营养元素,或某些天然食品提供食品营养价值的过程 营养强化剂: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必需脂肪酸,膳食纤维) 营养补充剂:正常膳食之外增加的一类为补充膳食不足或特殊需要的制剂,不与食品形成统一整体 第一限制氨基酸:与需要量相比,食品中含量不足的EAA。由于他们的不足,限制了对其他氨基酸的利导,导致蛋白质利用率下降。满足需要程度最低的为第一限制氨基酸, 其次为第二、三、四等限制氨基酸 烟酸当量在体内平均60mg色氨酸可转化为1mg烟酸(但转化过程受B2,B6,铁,亮氨酸等因素的影响)烟酸当量(NE)=烟酸(mg)+1/60色氨酸(mg) 中国成人RNI:男性14mgNE/d 叶酸当量:叶酸当量DFE(μg)=膳食叶酸(μg)+1.7×叶酸补充剂(μg) 膳食中叶酸的吸收率为50%,叶酸补充剂生物利用率85%,是纯食物来源叶酸利用率的 1.7倍 中国成人RNI:女性13mgNE/d 膳食调查:通过对特定人群或个人每天各种食物摄入量的调查,计算出每人每天各种营养素和能量的摄入量,以及各种营养素之间的相互比例关系,根据受试者当时的劳动消耗、生活环 境和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特殊需要,与参考摄入量(DRI)进行比较,从而了解其 摄入的营养素质量及配比是否合理的一种方法。 膳食调查方法:称重法、记账法、24小时回顾法(询问法)、化学分析法、食物频率法。营养调查:运用各种手段准确了解某一人群(以至个体)各种营养指标的水平,用来判定其当前营养状况。包括:膳食调查、生化检查、体格检查。 营养质量指数(INQ):指营养素密度与能量密度之比 INQ=某营养素密度/能量密度 营养素密度=某营养素含量/该营养素推荐供给量 能量密度=所含能量/能量推荐供给量 INQ=1 营养需要达到平衡; INQ>1 营养价值高 INQ<1 营养价值低 RNI:推荐摄入量.传统使用的RDA,是满足某一特定的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RNI=EAR+2SD RNI=1.2EAR 能量RNI=EAR EAR:平均需要量.是满足某一特定的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EAR 是RNI制定的基础。 混溶钙池:人体中几乎99%的钙集中于骨骼和牙齿,1%以结合成游离态存在于软组织中,细胞外液和血液中,称为混溶钙池. 食物的成酸成碱作用:指摄入的食物经过机体代谢成为体液的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来源的过程 酸性食品:肉,鱼,蛋等含酸元素Cl S P 碱性食品:蔬菜,水果等含碱元素K Na Ca2 Mg2 峰值骨密度:20岁前为骨生长阶段,其后10余年骨质继续增加,到35~40岁,单位体积内的骨质达到顶峰称峰值骨密度(决定骨质疏松危险性主要因素),之后骨质逐渐流失 代谢水:体内氧化或代谢产生的内源性水。 三大营养素换算公式:食物代谢水产量(g) =0.40*氧化的蛋白质(g)+0.60*氧化的碳水化 合物(g)+1.07*氧化的脂肪(g)

人体发育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人体发育学概论 二、名词解释 2.生长: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器官系统和身体形态上的变化,以身高(身长)、体重、头围、胸围等体格测量表示,是量的增加。 3.发育:发育是个体在的,潜在的功能随时间的变化逐渐表现出其相应的特征,是身体认知,情绪,运动等各种功能有机的统一并伴随时间而变化的过程,是质的改变。 4.成熟:成熟是指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成为稳定的完全的发育状态,心理学的成熟是指在自我调节机制的完成和完善状态。 (三)简答题 生长发育的分期:①胎儿期②新生儿期③婴儿期④幼儿期⑤学龄前期⑥学龄期⑦青春期 ⑧成人期 7.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9.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10.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 15.运动发育的主要特点。 ①运动发育包括粗大运动与精细运动发育两部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粗大运动发育在先,精细运动发育在后,两者相互交融,共同发展;②原始反射的发育存在与消失是以后自主运动发育的基础;③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应的发育是人类建立和保持正常姿势运动的基础; ④每个小儿都有运动发育的“关键龄”,关键龄时运动发育会有质的变化;⑤头部运动先发育成熟,上肢运动发育比下肢早,会走之前手的功能已发育较好;⑥头颈躯干的运动发育早于上肢与下肢的发育;⑦所有小儿运动发育的顺序相同,但发育速度存在个体差异;⑧粗大运动主要是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等运动;⑨精细运动主要指手的运动。 第二章胎儿期 (二)名词解释 1.胎儿期:胎儿期是人体发育的最早阶段,是婴儿出生前在母体宫发育的阶段,从受孕到分娩共10个月左右,约280天。 2.胎动:胎动是指胎儿在母体自发的身体活动或蠕动。 (三)简答题 胎儿期认知发育:①视觉的发育②听觉的发育③味、嗅、触觉的发育④记忆力⑤言语⑥学习的可能性 第三章婴幼儿期粗大运动发育 (二)名词解释 1.粗大运动发育:粗大运动发育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 10.立直反射:立直反射身体在空间发生位置变化时,主动将身体恢复立直状态的反射,立直反射的中枢在中脑。其主要功能是维持头在空间的正常姿势、头颈和躯干间、躯干与四肢间的正常协调关系,是平衡反应功能发展的基础。多于出生后3~4个月出现,持续终生。 12.平衡反应:平衡反应当身体重心移动或支持面倾斜时,机体为了适应重心的变化,通过调节肌力以及躯干与四肢的代偿性动作,保持正常姿势。 (三)简答题 原始反射发育顺序(看课本14个) 3.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 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②从反射活动到随意运动发育;③手、口、眼的协调发育。 4.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②抗重力伸展发育;③由低爬向高爬的发育。

最新初中生物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华版)

最新初中生物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水和适宜的温度 2、*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光、温度、水和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一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如: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3、*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看七年级上册19 的例子 5、*生态系统的组成 植物——生产者

生物动物——消费者 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空气、阳光、水等 6、*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很多食物链,他们之间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7 、*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解能力,但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当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会遭到严重破坏. 8、*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因为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而且生物体无法排出,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9、*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种类有: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草原生态系统——草原;海洋生态系统——海洋; 淡水生态系统——河流、湖泊、池塘;湿地生态系统——沼泽; 农田生态系统——农田. 10 、*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如: ①从非生物因素来说.阳光普照所有的生产者 ②从地域因素来说,各种生态系统也是相互关联的 ③从生态系统的生物来说,许多微小的生物、花粉、种子,能够随

食品营养学试题库完结

食品营养学试题库完结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食品营养学》试题库内容如下 二、填空题(共105个空格,每次任选20个空格,每空格1分,计20分) 1-1. 关于营养不良,大致有营养不足、营养素缺乏、营养过剩、营养失衡四种类型。 2-1. 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2-2. 人体消化道(管)通常包括口腔、咽、食道(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7个部分。 2-3. 消化的方式主要有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种。 2-4. 吸收机理目前主要有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两类。 2-5. 被动转运通常包括渗透、滤过、单纯扩散、易化扩散等作用。 2-6. 糖类消化产物的吸收途径主要是血液。 2-7. 脂类消化产物主要的吸收部位是十二指肠的下部和空肠的上部。 2-8. 蛋白质消化产物的吸收途径是血液。

3-1. 年龄、性别、营养及机能状况、气候是影响人体基础代谢的主要因素。 3-2. 食品所含的能量可分为可被机体消化、利用的和不能被机体消化、利用的两类。 4-1. 食品,根据其含糖量的多少可分为高糖食品、低糖食品、无糖食品。 4-2. 食品中不可被消化、吸收的多糖,通常包括纤维素、半纤维 素、木质素、果胶物质、树胶。 4-3. 食物纤维的主要作用是螯合作用、吸水作用、改变消化道的菌群。 5-1. 脂类食品中的脂肪酸,根据其所含双键的数目,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 5-2. 油脂的自动氧化过程,通常包含引发阶段、传播阶段、终止阶段三个阶段。 6-1. 食物中最主要的限制氨基酸是赖氨酸和蛋氨酸。 7-1. 维生素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

营养学期末考试习题

第一章 名词: 3、强化:指向食品中添加营养素(或称营养强化剂)以增加食品营养价值的过程。 4、营养强化剂: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到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5、强化食品:指添加有营养素(或营养强化剂)的食品。 6、功能食品:又称健康食品或保健食品,是指具有一般食品的营养、感官两大功能,又具有调节人体生理节律,增强机体防御功能以及预防疾病,促进康复等的工业化产品。 7、营养是人类从外界摄取食物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过程。它也可以说是人体获得并利用其生命运动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 8、营养素是人体必须有足够的量来保证生长、发育、繁养和维持健康生活的物质。 ?六大营养素:CHO、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宏量(常量)营养素:CHO、脂肪、蛋白质 ?微量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 9、食品的营养密度是指食品中以单位热量为基础的所含重要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的浓度。 10、食品的营养价值通常是指在特定食品中的营养素及其质和量的关系。 11、膳食营养素供给量(RDA):是在满足机体正常需要的基础上,参照饮食习惯和食品是生产供应情况而确定的,稍高于一般需要量的热能及营养素摄入量。 EAR平均需要量: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 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RNI推荐摄入量: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AI适宜摄入量:指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对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UL可耐受最高摄入量:指某一生理阶段和性别人群,几乎所有个体健康都无任何副作用和危险的平均每日营养素最高摄入量。 12、转基因食品:又称基因改良食品或基因食品。通常是指一种由经基因修饰的生物体生产的,或由该物质本身构成的食品。 填空: 儿童的营养状况,特别是五岁以下儿童的营养状况是人口素质的基础,也是衡量人群健康状况的最敏感指标! 问答: 为什么说动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比植物蛋白质高? 就其质而言,动物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以及相互的比例关系更适合人体的需要。 第二章

人体发育学重点课稿

人体发育学 第一章 1.人体发育学:人体发育学属于发育科学的分支领域,是一门新的学科,是研究人体发生、 发育全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包括对人生各个阶段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研究。 2.生长:指儿童身体器官、系统和身体形态上的变化,以身高(身长)、体重、头围、胸 围等体格测量表示,是量的增加。 发育: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主要指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发育,重点涉及儿童感知发育、思维发育、语言发育、人格发育和学习能力的发育等,是质的改变 3.格赛尔成熟理论:①适应性行为②大肌群运动行为③小集群运动行为④言语行为⑤个体 和社会行为 4.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分为三个方面:①本我②自我③超我 5.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的发展经历五个阶段:①口唇期②肛门期③性器期④潜伏期⑤生殖期 6.学习理论代表人物:①华生——行为主义②斯金纳——操作条件学习理论 ③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7.儿童心理或思维发展分为四个主要阶段:①感知运动阶段②前运算阶段③具体运算阶段 ④形式运算阶段 8.正常小儿囟门闭合时间:约半数在1~1.5岁闭合,最晚闭合时间不超过2岁。 9.囟门早闭多见于小头畸形,囟门晚闭见于脑积水、佝偻病、呆小病等,也偶见于生长过 速的婴儿。 10.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 复杂的规律。 11.婴儿出生时的平均头围:32~34cm。 12.较小的头围常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过速往往提示脑积水。 13.判定骨龄的方法主要有图谱法和计分法 14.大多数婴儿在6~7个月时开始出牙。 15.生殖系统发育分为:胚胎期性分化;青春期生殖器官、第二性征及生殖功能生长。 16.生殖系统发育主要特征:①Y染色体短臂决定胚胎期性分化的基因性别②从出生到青春 期生殖系统处于静止状态③进入青春期后,伴随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性器官迅速增长,出现第二性征 17.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规律: 18.脑发育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很强的适应和重组能力,易于受环 境的影响。 视觉发育出生后半年内 语言学习5~6岁之前 19.脑的可塑性:经验可改变脑的结构并影响其功能,未成熟脑的可塑性最强。 20.脑性瘫痪: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 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21.我国正常新生儿的平均体重:3.20~3.30kg,一般男婴比女婴重100g。 22.我国正常新生儿的平均身长:50cm。 23.影响生长发育的两个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 24.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以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情绪冲动、任性和学习困难为特征。

初中人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人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P1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生物间关系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

食品营养学试题库

食品营养学复习题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每天成年人维生素C的最大可耐受量是 A.800mg B.1200 mg C.2000 mg D.1000 mg 2.通常所称维生素B2即 A.硫胺素B.烟酸C.抗坏血酸D.核黄素 3.下列饮食习惯中,不科学的是 A.清淡少盐B.狼吞虎咽C.细嚼慢咽D.少吃零食4.有可能存在于有棉籽油中的植物性毒素为 A.龙葵素B.秋水仙碱C.毒肽D.棉酚5.下面的矿物质中与骨骼、牙齿形成无关的是 A.钙B.磷C.铁D.氟6.下列哪种物质不是食物营养素 A.水B.维生素D C.铁D.蛋白质7.单细胞蛋白是目前尚在研究的一种蛋白质资源,它包括 A.藻类蛋白,叶蛋白及微生物蛋白B.细菌蛋白,植物蛋白及酵母蛋白 C.藻类蛋白,细菌蛋白及酵母蛋白D.微生物蛋白,藻类蛋白及植物蛋白8.微量元素I是哪种重要激素的组成部分 A.肾上腺皮质激素B.甲状腺素C.生长激素D.性激素9.下述烹调方法中维生素损失最大的是 A.焖饭B.炸油条C.煮粥加碱D.炖制食物10.糖尿病人可以摄入的碳水化合物为 A.果糖B.蔗糖C.葡萄糖D.白砂糖 11.FAO恩格尔系数划分贫富,据此,属于小康水平的恩格尔系数应为A.50%-59% B.40%-49% C.30%-39% D.大于50% 12.每天成年男性钙的适宜摄入量是 A.800mg B.1000 mg C.500 mg D.1200 mg 13.下列维生素中不是水溶性维生素的是 A.VD B.VC C.VB1 D.VPP 14.下列关于喝牛奶做法中,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是 A.空腹喝 B.长时间加热杀菌以后喝 C.置冰箱中冷冻以后喝 D.晚上睡觉前可以适量喝15.存在于棉籽中的植物性毒素为

营养与饲料知识点总结

甘南职教中心学校2011年冬高一饲料知识点复习 一、名词解释 1、饲料 含有一种以上养分,能被畜禽采食消化吸收利用,并对畜禽无毒无害的物质称为饲料。 2、常量元素 动植物体内不低于0.01%的化学元素称为常量元素。 3、微量元素 动植物体内低于0.01%的化学元素称为常量元素。 4、自由水 与细胞内物质结合不紧密,可以自由移动,容易挥发,称为自由水。 5、结合水 与细胞内胶体物质紧密结合在一起,难以自由移动及挥发,称为结合水。 6、粗蛋白质 动植物体内一切含氮物质总称为粗蛋白质。 7、粗脂肪 动植物体内的脂类物质总称为粗脂肪。 8、粗灰分 动植物体内所有有机物在高温电炉中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9、无氮浸出物 无氮浸出物是单糖、双糖、多糖等物质的总称。 10、消化 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进入畜禽消化管,经过物理的、化学的、微生物的作用,将大分子化合物分解成能透过消化管壁的小分子化合物,这一生理过程叫做消化。 11、吸收 已消化的小分子化合物,透过消化管壁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生理过程称为吸收。 12、物理消化 畜禽采食饲料后,经咀嚼、吞咽、胃肠运动等,将饲料切断、磨碎、压扁、使食物表面积增加,易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把食糜从消化管的一个部位运送到另一个部位,这个过程叫做物理消化。 13、反刍 反刍家畜牛羊等采食饲料后,不经过充分咀嚼就吞咽到瘤胃,饲料在瘤胃中受胃液的浸润而软化,休息时在将饲料返回口腔仔细咀嚼,这种现象称为反刍。14、化学消化 动物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含有能分解饲料及其养分的多种消化 酶,在酶的作用下,各种营养物质被分解为易吸收的物质,这一 消化过程叫做化学消化。 15、微生物消化 寄生于畜禽盲肠结肠内的微生物能分泌多种酶,经过物理消化的 饲料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被分解,这一过程称为微生物消化。 16、畜禽消化力 畜禽消化,利用饲料中的营养物质的能力。 17、饲料可消化性 饲料可被畜禽消化的程度。 18、消化率 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入养分的百分率。 19、必需氨基酸 畜禽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很少,不能满足畜禽营养需要,必 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20、非必需氨基酸 畜禽营养上需要,但体内能够合成或由其他氨基酸转化而成,不 必从饲料中专门供给的氨基酸。 21、限制性氨基酸 饲料中含量较少、低于畜禽需要量、限制着其他氨基酸利用率的 必需氨基酸。 22、瘤胃降解蛋白质 在瘤胃中被微生物分解的蛋白质。 23、过瘤胃蛋白质 在瘤胃中未被微生物分解的蛋白质。 24、理想蛋白质 各种必需氨基酸之间以及必需氨基酸总量与非必需氨基酸总量 之间都具有最佳比例的蛋白质。 25、非蛋白氮 非蛋白性质的,既不具有氨基酸酞键结构的简单含氮化合物。 26、真脂肪 由脂肪酸和甘油化合而成,又称三酰甘油或三酰甘油酯。 27、类脂肪 包括磷脂、蜡质、固醇等。 28、有效磷 对动物有生理作用的磷。 29、异食癖 指家禽啄食鸡蛋壳、羽毛,家畜啃食泥土、砖石等异物以及喝尿 等异常现象。 30、草痉挛 早春放牧且不补充镁时,动物发生的缺镁性痉挛。 31、应激 动物在遇到各种刺激时,机体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亢进现 象。 32、应激源 凡能引起机体产生应激的刺激。 33、抗应激剂 具有缓解作用,防止应激源引起动物应激综合症的饲料添加剂。 34、脂溶性维生素 易溶于脂肪及有机溶剂中的维生素,由A D E K。 35、水溶性维生素 易溶于水的维生素,有B族和C。 36、代谢水 机体形成有机物质的代谢过程中形成的水。 37、总能 饲料燃烧所产生的能量。 38、消化能 饲料被消化吸收后的能量,从饲料总能中扣除粪的能量,极为消 化能。 39、代谢能 消化能减去尿能和消化管可燃气体能之后的参与物质代谢的能 量。 40、净能 只用于维持生命和生产的纯净的能量,是代谢能减去体赠热后剩 余的能量。 41、体增热 畜禽采食后伴有产热量增加的现象。 42、粗饲料 饲料中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大于或等于18%,以风干物为饲喂方 式的饲料。 43、青绿饲料 自然含水量在45%以上的新鲜饲草及以放牧形式饲喂的人工种 植牧草,草原牧草等。 44、青贮饲料 自然含水量在45%以上新鲜天然植物性饲料为原料,以青贮方式 调制成的饲料。 45、能量饲料

食品营养学习题及答案

食品营养学 填空题10个空,10分(全部来自习题册);选择题20个,20分(全部来自习题册);名词解释5个,10分;问答题5个,30分;综合应用题1个,30分。 一、名词解释 1、营养不良:指由于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 2、必需氨基酸:在人体内不能自身合成或合成速度远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3、抗生酮作用:当碳水化合物不足时,脂肪酸不能被彻底氧化分解而产生过多酮体,会产生酮症酸中毒;当碳水化合物充足时,可防止酮症酸中毒的发生,这种作用称为抗生酮作用。 4、碱性食品::指含钾、钠、钙、镁等矿物质较多的食物,在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常呈碱性,包括蔬菜、水果、豆类、牛奶及硬果中的杏仁、栗子等。 5、血糖生成指数:某种食物升高血糖效应与标准食品(通常为葡萄糖)升高血糖效应之比。GI值越高,说明这种食物升高血糖的效应越强。 6、必需脂肪酸:是指人体不可缺少而又不能自身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 7、限制氨基酸: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较低或缺乏,导致其它的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造成其蛋白质营养价值降低,这些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限制氨基酸。 8、营养价值:指食品中所含热能和营养素能够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包括营养素是否种类齐全,数量是否充足和相互比例是否适宜,并且是否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 9、营养质量指数:即营养素密度(待测食品中某营养素占供给量的比)与热能密度(待测食品所含热能占供给量的比)之比,作为评价食品营养价值的指标。 10、酸性食品:指含硫、磷、氯等矿物质较多的食物,在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常呈酸性,包括肉、鱼、蛋、禽类、谷类及硬果中的花生、榛子、核桃等 11、DRIs :是在RDA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其中包括4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12、蛋白质互补作用:由于食物蛋白质中限制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如将几种食物进行混合,能起到取长补短,使其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更接近人体需要量模式,从而提高蛋白质在体内的利用率,这种作用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13、节约蛋白作用:机体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以能量为基础,当碳水化合物供能不足时,将由蛋白质、脂肪产能来弥补,即为糖类对蛋白质的保护作用。 14、混溶钙池: 在人体内,99%的钙元素以羟基磷灰石结晶的形式存在于牙齿和骨骼中,其余1%的钙元素大多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血液中,这部分钙统称为混溶钙池。 15、膳食营养状况变迁:从膳食匮乏低劣和体力活动强大为主的状况,向膳食能量、脂肪过多,同时缺少运动占主导的状况转变。 16、反式脂肪酸 : 是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反式双键的非共轭不饱和脂肪酸。 17、n-3PUFA:n-3(或w-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即从甲基端数,第一个不饱和键在第三和第四碳原子之间的各种不饱和脂肪酸。 n-6PUFA :n-6(或w-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从甲基端数,第一个双键在第六和第七碳之间。 18、产能营养素: 在人体摄取的营养中,只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能产生能量,营养学上称这三种营养素为“产能营养素”或“热原质”。 19、氨基酸需要量模式: 是蛋白质仲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用来反映人体蛋白质即食物蛋白质在必需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上存在的差异。 20、膳食指南:根据营养学原则,结合本国国情提出的一组以食物为基础的,知道人们合理选择与搭配食物,已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为目的的指导性意见。 21、营养调查:是通过膳食调查,实验室检测,体格检查,能量消耗观察,了解个体或群体营养状况的方法。营养调查是营养监测的基础。

食品营养学期末复习试题十-西南科技大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5分) 1. 维生素C含量最丰富的水果是(B ) 。 A.柠檬 B.猕猴桃 C.柑桔 D.山楂 2. 下列哪项不是脂肪的生理功能(C ) 。 A. 提供能量 B. 脂溶性维生素载体 C. 预防冠心病 D. 保护器官 3.食物特殊动力作用产生的主要原因是(D ) 。 A. 咀嚼肌运动产热 B. 食物本身的热能 C.吞咽运动产热 D. 因摄食引起体内能量消耗增加 4. 属于人的半必需氨基酸的是(A ) 。 A. 半胱氨酸 B. 亮氨酸 C. 赖氨酸 D. 蛋氨酸 5. 处于负氮平衡的人群是(C ) 。 A. 正常成年人 B. 青少年 C. 烧伤病人 D. 孕妇 6. 膳食热能的构成一般为,脂肪供给的热能占(B ) 。 A. 70%以上 B. 20-30% C. 10-15% D. 5-10% 7. 低蛋白饮食是指每日膳食中的蛋白质含量为(A ) 。 A. 饮食中几乎不含蛋白质 B. 占全天总热能的10% C.<40% D. <60% 8. 膳食纤维是(D ) 。 A.单糖类物质 B. 双糖类物质 C. 可被消化吸收的多糖 D. 不能被消化吸收的多糖 9. 低盐饮食要求全天钠供给约(C ) 。 A. 500mg B. 1000mg C. 2000mg D. 4000mg 10. 亚油酸是(A ) 。 A. 18碳2稀酸 B. 22碳4稀酸 C. 24碳6稀酸 D. 18碳4稀酸 11. 测定皮下脂肪的常用方法是(B) 。 A. CT B. 皮褶厚度 C. B超 D. X透视 12. 奶类的酪蛋白是复合蛋白质中的(D ) 。 A. 脂蛋白 B. 金属蛋白 C. 糖蛋白 D. 磷蛋白 13. 可用来形成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的氨基酸是(A ) 。 A. 苯丙氨酸 B.赖氨酸 C. 精氨酸 D. 组氨酸 14. 典型的混合膳食中蛋白质消化率约为(D ) 。 A.98% B. 96% C.94% D. 92% 15. maillard reaction是因下列氨基酸与糖长期受热的结果(B ) 。 A. 亮氨酸 B.赖氨酸 C. 丝氨酸 D. 脯氨酸 16. 氨基酸的吸收主要以下列方式(C ) 。 A. 单纯扩散 B. 携带者促进之被动扩散 C. 主动运输 D.胞饮作用 17. 减少正常成人心血管疾病发生的血清胆固醇上限值是(C ) 。 A. 150mg/L B. 210 mg/L C. 225 mg/L D. 250 mg/L 18.人体吸收速率最快的糖是(A ) 。 A. 牛乳糖 B. 葡萄糖 C. 果糖 D. 甘露糖 19. 镁的排泄是由( 2 ) 。 A. 粪 B. 尿 C. 汗液 D. 呼吸 20. 能预防蛀牙的氟含量为( D ) 。 A. 4 ppm B. 3 ppm C. 2 ppm D. 1 ppm 21. 与调节酸碱平衡无关的器官是( D ) 。 A. 肺 B. 心脏

人体发育学知识总结

名词解释: ●人体发育学:属于发育科学的分支领域, 是一门新的学科, 是研究人体发生、发育全过 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包括对人生各个阶段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研究。 ●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器官、系统和身体形态上的变化,以身高(身长)、体重、头围、 胸围等体格测量表示,是量的增加。 ●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主要指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 发育,重点涉及儿童的感知发育、思维发育、语言发育、人格发育和学习能力的发育等,是质的改变。 ●成熟:是指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成为稳定的、完全发育状态,心理学的成熟是指内在自 我调节机制的完成和完善状态。 ●本我:是与生俱来的,包含各种欲望和冲动,是无意识的、非道德的,服从于“快乐原 则”。 ●自我:是从“本我”中发展而来,代表人们在满足外部现实制约的同时,满足本我的基本 冲动的努力,是有意识的、理性的,按“现实原则”行事。 ●超我:代表着社会的伦理道德,按“至善原则”行动,限制“自我”对“本我”的满足。 ●胎动:是指胎儿在母体内自发的身体活动或蠕动。胎儿8周时即可出现,妊娠28~30 周是胎动最活跃的时期。明显的胎动有3种类型:①缓慢的蠕动或扭动,在妊娠3~4个月时最易察觉;②剧烈的踢脚或冲撞,从6个月起增加,直至分娩;③剧烈的痉挛动作。 ●胎教:即胎儿教育的简称,就是通过调节孕妇身体的内外环境,消除不良刺激对胎儿的 影响,根据胎儿各感觉机能发育的实际情况对胎儿有针对性地、积极主动地给予适当合理的训练和教育,旨在使胎儿的身心发育更加健康成熟,为其出生后的继续教育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粗大运动发育:是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 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粗大运动发育主要指反射发育及姿势运动发育两方面。 ●平衡:在不同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直立姿势的能力。主要包括保持体位,在随意运 动中调整姿势,对外来干扰做出安全有效反应。靠视觉、躯体感觉和前庭。 ●运动的协调性:在准确完成动作的过程中,多组肌群共同参与并互相配合,和谐地完成 动作。 ●痉挛:被动屈伸肢体时,起始阻力大,终末阻力突然减弱,称为折刀现象,为锥体束损 害现象。 ●精细运动能力: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或小肌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 等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 ●双手协调:是指同时使用双手操作物体的能力将物体从一只手中传递到另一只手中,同 时使用双手进行游戏 ●手眼协调:是指在视觉配合下手的精细动作的协调性。 ●触觉识别:是人类单凭用手触及物体无需用眼看就能识别物体的能力是手指的精细感觉●语言:是以语音或字形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 ●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所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和产物,即人们说出的话 和听到的话,又叫“话语”。 ●言语链:是借用“链”的结构形式,形象地说明说话人的意思到达听话人、从而完成言 语交际任务的紧紧相扣的转换过程。包括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译码5个环节,包括三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复习资料

营养与饲料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饲料:正常情况下,凡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无毒无害、且能提供营养物质的所有物质均可称为饲料. 2、养分:食物中的能够被有机体用以维持生命或生产产品的一切化学物质,即通常所称的营养物质或营养素、养分。凡能提供养分的物质叫食物或饲料。 3、粗蛋白质是指饲料中含氮化合物的总称。 4、粗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5、中性洗涤纤维:指饲料通过中性洗涤剂浸泡后所提出的纤维。 6、必需氨基酸(EAA):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与速度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 7、非必需氨基酸: 8、限制性氨基酸:不同生理状态的动物对饲料中的EAA有其特定的要求,各种EAA之间要求有一定的比例关系,饲料中某一中氨基酸的缺乏会影响其它氨基酸的利用,称这一缺乏的氨基酸为限制性氨基酸。通常将饲料中最缺少的氨基酸称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其次缺少的第二限制性氨基酸。 9、蛋白质的互补效应:由于各种饲料所含EAA种类、含量、限制的程度不同, 多种饲料混合可起到AA取长补短的作用。互补作用也可能发生在不同时间饲喂的多种饲料中,但随间隔时间增长,互补作用减弱。 10、氨基酸拮抗作用:由于某种氨基酸含量过高而引起另一种或几种氨基酸需要量提高,这就称为氨基酸拮抗作用。 11、氨基酸中毒:由于饲粮中某种氨基酸含量过高而引起动物生产性能下降,添加其他氨基酸可部分缓解中毒症,但不能完全消除。在必需氨基酸中,蛋氨酸最容易发生。 12、氨基酸平衡:若某种饲粮的EAA的相互比例与动物的需要相比最接近。 13、理想蛋白:氨基酸间平衡最佳、利用效率最高的蛋白质。 14、瘤胃降解蛋白:进入瘤胃的且能被降解的蛋白质。 、 15、瘤胃未降解蛋白: 16、非淀粉多糖(NSP):指饲料中除淀粉以外的碳水化合物,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抗性淀粉等。 17、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饲粮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能值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能提高饲粮代谢能,使消化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热增耗降低,使饲粮的净能增加的效应称为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或脂肪的增效作用。 18、必需脂肪酸: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供给,或在体内通过特定的前体物形成,对机体健康和正常生理机能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19、消化能:饲料可消化养分所含的能量,即动物摄入饲料的总能与粪能之差。 20、代谢能:即食入的饲料消化能减去尿能(UE)及消化道气体的能量(Eg)后,剩余的能量,也就是饲料中能为动物体所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所含的能量。 ME = DE - (UE+ Eg) = GE - FE - UE – Eg 21、真代谢能:真代谢能(TME)= 总能-(粪能-代谢粪能)-(尿能-内源尿能)-气能,即TME = GE-(FE-FmE)-(UE-UeE)-Eg TME=AME+FmE+UeE "

《食品营养学》习题及答案

1.第1题 下列植物性食物中( )富含优质蛋白质。 A.豆类 2.第2题 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元素为()。 A.硒 3.第3题 供给机体能量最迅速经济的来源是( )。 A.碳水化合物 4.第4题 人体内含量最多的一种矿物质是()。 A.钙 5.第5题 ()可以促进铁的吸收。 A.维生素C 6.第6题 多数食物蛋白质含氮量为( )。 A.12% 答案:A 7.第7题 ()在谷类加工中损失最多。 D.B族维生素 8.第8题 对于举重、投掷等项目要求较大的力量,含氮物质代谢强,所以食物中()供给量应提高。 B.蛋白质 9.第9题 下列哪种不是人工合成色素() B.胡萝卜素 10.第10题 婴儿膳食中合理的钙磷比例为( )。 D.2∶1 11.第11题 UL是()的水平。 A.日常摄取高限 12.第19题 下列属于双糖的是( )。 A.蔗糖 13.第20题 下列哪项不是脂类的营养学意义() D.提供必需氨基酸 14.第21题

鱼类食品有一定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作用,是因为含有()。 C.不饱和脂肪酸 15.第22题 氨基酸模式是指蛋白质中()。 C.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 16.第23题 RDA是为了保障居民()所提出的食物营养素供应标准。 B.保证既不患营养缺乏病又不患营养过剩性疾病 17.第24题 以下属于成碱性食品的是()。 C.茶叶 18.第25题 蛋白质的主要食物来源,以下食物中蛋白质含量表达正确的是( )。 B.豆类>禽类>奶类 19.第26题 大豆制品与米饭同时食用() A.大豆可弥补米中的赖氨酸不足 20.第27题 下列哪些食品老年人不宜多食,以免引起高胆固醇血症( )。 A.动物脑、鱼子 21.第28题 烟酸即( ),又名维生素PP、抗糙皮病维生素或抗癞皮病维生素。 C.尼克酸 22.第29题 食醋具有袪病保健功能,经常食用可以降低血压、软化血管、减少胆固醇堆积,防止( )疾病。 B.心血管 23.第30题 果糖是一种( )。 C.单糖 24.第31题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在全日总能量中所占的百分比以()为宜。A.10-15%,20-30%,55-65% 25.第32题 粮谷类食物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 D.赖氨酸 26.第41题 以下食物中生物价最高的是()。 A.鸡蛋 27.第44题 菠菜、苋菜等蔬菜中钙、铁不易吸收是由于含有一定量的( )。 B.草酸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期末考试试卷

题目部分,(卷面共有65题,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 一、A型题(31小题,共分) [1]正常人体脂肪含量大约占体重的 A、10-20% B、5-10% C、20-30% D、30-35% E、20-25% [2]引起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物是 A、罐头食 B、剩粮食饭、凉糕 C、奶及奶制 D、家庭自制豆制品 E、海产品及盐渍食品 [3]维生素B1的主要功能是以辅酶形式参与 A、蛋白质代谢 B、脂肪代谢 C、赖氨酸代谢 D、糖代谢 E、钙代谢 [4]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糖是 A、葡萄糖 B、纤维素 C、淀粉 D、糊精 E、麦芽糖 [5]脂肪中脂肪酸的不饱和度增加,对脂肪酸败有如下影响 A、抑制 B、减速 C、增进 D、延缓 E、无影响 [6]以下哪一种说法不正确 A、食物脂肪的消化率与熔点有关 B、所有植物脂肪中的必需脂肪酸的含量都高于动物脂肪 C、一般成人的脂肪供应应占膳食总热量的20%~25% D、一般脂溶性维生素含量高的 脂肪营养价值高 E、必需脂肪酸的最好来源是植 物油类 [7]葡萄球菌肠毒素的形成与下 列因素有关,除了 A、食物存放温度的高低 B、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 C、受葡萄球菌污染的程度 D、食物中淀粉的含量 E、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 [8]巴氏消毒法的温度范围为 A、75~95℃ B、63~95℃ C、60~80℃ D、65~85℃ E、60~95℃ [9]食物储存中,酸度升高、产气、 带有甜味、有醇类气味,此种反 应为 A、油脂酸败 B、蛋白质分解 C、碳水化合物分解 D、美拉德反应 E、醇类发酵 [10]大豆中的蛋白质含量______ A、15%~20% B、50%~60% C、10~15% D、? 35%~40% [11]表明食品被粪便近期污染的 指示菌是 A、埃希茵属 B、柠檬酸杆菌属 C、肠杆菌属 D、克雷伯菌属 E、黄杆菌属 [12]正常成年人膳食中碳水化合 物提供热量占每日摄人总热量 的适宜百分比是 A、60-70% B、50-60% C、40-50% D、55-60% E、80-90% [13]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烟酸的 氨基酸为 A、赖氨酸 B、亮氨酸 C、色氨酸 D、胱氨酸 E、丝氨酸 [14]防止N-亚硝基化合物危害, 何种措施是错误 A、防霉 B、阻断合成 C、制定限量标准 D、作物施用钾肥 E、作物施用钼肥 [15]40cm2肌肉有6个以上囊尾 蚴的畜肉,应予 A、冷冻处理 B、高温处理 C、盐腌处 D、辐射处理 E、销毁 [16]杂醇油是在制酒过程中何种 物质分解而成 A、蛋白质、氨基酸 B、果胶、木质素 C、糠麸 D、淀粉 E、油脂 [17]烟酸理化性质的特点为 A、酸性条件易破坏 B、碱性条件易破坏 C、遇光易破坏 D、加热及烹调加工损失小 E、高压下120℃,20分钟易破 坏 [18]与影响钙吸收无关的因素是 A、草酸盐 B、植酸盐 C、脂肪消化不良 D、膳食纤维 E、胆固醇 [19]患者自觉乏力,急躁,记忆 力减退,抑郁,失眠,并有恶心、

人体发育学知识总结.docx

名词解释:人体发育学:属于发育科学的分支领域, 是一门新的学科, 是研究人体发生、发育全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包括对人生各个阶段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研究。 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器官、系统和身体形态上的变化,以身高(身长)、体重、头围、胸围等体格测量表示,是量的增加。 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主要指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发育,重点涉及儿童的感知发育、思维发育、语言发育、人格发育和学习能力的发育等,是质的改变。 成熟:是指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成为稳定的、完全发育状态,心理学的成熟是指内在自我调节机制的完成和完善状态。 本我:是与生俱来的,包含各种欲望和冲动,是无意识的、非道德的,服从于“快乐原则”。 自我:是从“本我”中发展而来,代表人们在满足外部现实制约的同时,满足本我的基本冲动的努力,是有意识的、理性的,按“现实原则”行事。 超我:代表着社会的伦理道德,按“至善原则”行动,限制“自我”对“本我”的满足。 胎动:是指胎儿在母体内自发的身体活动或蠕动。胎儿8周时即可出现,妊娠28?30周是胎动最活跃的时期。明显的胎动有3种类型:①缓慢的蠕动或扭动,在妊娠3?4个月时最易察觉;②剧烈的踢脚或冲撞,从6个月起增加,直至分娩;③剧烈的痉挛动 作。 胎教:即胎儿教育的简称,就是通过调节孕妇身体的内外环境,消除不良刺激对胎儿的影响,根据胎儿各感觉机能发育的实际情况对胎儿有针对性地、积极主动地给予适当合理的训练和教育,旨在使胎儿的身心发育更加健康成熟,为其出生后的继续教育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粗大运动发育:是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粗大运动发育主要指反射发育及姿势运动发育两方面。 平衡:在不同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直立姿势的能力。主要包括保持体位,在随意运动中调整姿势,对外来干扰做出安全有效反应。靠视觉、躯体感觉和前庭。 运动的协调性:在准确完成动作的过程中,多组肌群共同参与并互相配合,和谐地完成动作。 痉挛:被动屈伸肢体时,起始阻力大,终末阻力突然减弱,称为折刀现象,为锥体束损害现象。 精细运动能力: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或小肌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等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 双手协调:是指同时使用双手操作物体的能力将物体从一只手中传递到另一只手中,同时使用双手进行游戏 手眼协调:是指在视觉配合下手的精细动作的协调性。 触觉识别:是人类单凭用手触及物体无需用眼看就能识别物体的能力是手指的精细感觉语言:是以语音或字形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所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和产物,即人们说出的话和听到的话,又叫“话语”。 言语链:是借用“链”的结构形式,形象地说明说话人的意思到达听话人、从而完成言语交际任务的紧紧相扣的转换过程。包括编码-发送-传递- 接收- 译码5个环节,包括三个不同的平面语言学平面、生理学平面、物理学(声学)平面感觉:是一定的物质运动作用于感觉器官并经过外界或身体内部的神经通路传入脑的相应部位引起的意识现象,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 知觉:是视觉、听觉、皮肤感觉、动觉等协同活动的结果,是人对客观物体的多种感觉的综合。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 4 个基本过程。 同化:将自身行为或思考方法构成图式,并能够理解和适应图式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