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习题练习

统计学原理习题练习
统计学原理习题练习

统计学原理习题练习

第一章总论

一、填空题:

1、统计一词包含三种涵义,即、、

2、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包括、

和。

3、当我们研究在校学生的学习情况时,全体学生为,而每

一名学生则。

4、统计总体按其所包括的单位数是否有限可分为

和。

5、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和。

6、工厂数、商店数属于变量,而产值、销售额属于

变量。

7、统计指标的基本结构包括和两部分。

二、单项选择题:

1、标志是:

A、说明总体的质的特征的名称

B、说明总体单位量的特征的名称

C、说明总体特征的名称

D、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2、了解某市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的技术装备情况,则统

计总体是

A、该市集体所有制的全部工业企业

B、该市集体所有制的每一工业企业

C、该市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的某一台设备

D、该市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

3、对某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调查,总体单位是

A、该班的全部学生

B、该班的每一名学生

C、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D、全部学生的学习成绩

4、考生的《数学》成绩分别为60,68,75,82,90,这五个数字是

A、指标

B、标志

C、变量

D、标志值

5、下列标志哪个属于品质标志?

A、年龄

B、性别

C、工资

D、体重

6、变量是指

A、可变的数量标志

B、可变的数量指标

C、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指标

D、可变的品质标志

7、了解地区职工情况,统计指标是:

A、地区全体企业

B、每个职工

C、每个职工的工资

D、地区工资总额

8、某厂工人的平均工资是

A、数量指际

B、质量指标

C、数量标志

D、总量指标

9、某人年龄为20岁,则年龄为:

A、品质标志

B、质量指标

C、数量标志

D、变量值

10、连续变量可以

A、被无限分割,无法一一列举

B、按一定次序一一列举

C、通常取整数

D、是职工人数、设备台数等这类变量

11、某班要统计学生的年龄和体重,上述两个变量

A、均为离散变量

B、均为连续变量

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

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

12、统计指标体系指的是

A、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的一个整体

B、若干个互不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的一个集体

C、一系列相互限制的统计指际组成的一个集体

D、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数量标志组成的一个整体

三、多项选择题:(在各选择答案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1、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A、数量性

B、同质性

C、总体性

D、具体性

E、社会性

F、综合性

2、某市科技人员调查中

A、该市所有的科技人员是总体

B、每一个科技人员是总体单位

C、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是数量指标

D、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是质量指标

E、科技人员的年龄是变量

3、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A、全国人口数是总体

B、每个人是总体单位

C、人口的性别是指标

D、人口的年龄是数量标志

E、男性人口总数是指标

4、要了解100户养鸡专业户的经营情况,则数量标志是

A、养鸡专业户的户数

B、每一养鸡户的养鸡数

C、100户养鸡户的养鸡数

D、每一养鸡户的收入

E_100户养鸡户的总收入

5、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统计指标

A、社会总产值

B、商品

C、某同学该学期的平均成绩85分

D、原煤计划生产量300万吨

E、全市年供水量8414万吨

6、指出下列指标中的质量指标

A、劳动生产率

B、单位产品工时消耗量

C、利税额

D、设备利用率

E、一段时期新出生人口数

7、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A、大量性

B、数量性

C、同质性

D、差异性

E、客观性

8、品质标志表示事物的质的特征,数量标志表示事物的

量的特征,所以

A、数量指标可以用数值表示

B、质量指标不可以用数值表示

C、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

D、品质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

E、质量指标与品质标志都可以用数值来表示

9、某台设备有以下标志表现,数量标志表现是

A、C702车床

B、原值2150元

C、使用年限30年

D、转速12000转/分

E、复杂系数5R

10、研究某厂全体工人情况,可变标志是

A、工龄

B、厂籍

C、性别

D、工资

E、籍贯

四、判断题:

1、统计实践活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统计学只有三百

多年的历史。()

2、全国的耕地面积是统计总体。()

3、总体和总体单位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4、工人每班生产的产品数量是数量标志。()

5、女性是品质标志。()

6、无论是数量指标还是质量指标都需要用数值来表示。()

7、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而来的,而质量指标是由

品质标志汇总而来的。()

8、变量值就是标志值。()

9、变量是指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指标。()

10、工资80元、100元、150元、180元这四个数值是四个

变量。()

11、人的年龄是离散变量。()

12、一个统计总体只能有一个指标,构成总体的总体单位也只能有一个标志。()

五、简答题:

1、统计一词的涵义是什么?其关系如何?

2、什么是总体?什么是总体单位?怎样理解“总体和总体

单位是可以互相转化”这句话?

3、什么是指标和标志?二者之问关系如何?

4、什么是变异、变量、变量值?举例说明。

5、什么是统计设计?统计设计的基本分类有几种?

6、社会经济统计学与其它学科之间有什么关系?

7、什么叫统计指标体系?

第二章统计调查

一、填空题:

l、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和。

2、统计调查按其组织形式分为和;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和;按调查登记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和。

3、全面调查有和两种;非全面调查则主要指调查、调查和调查;按搜集调查资料的方式,可分为和。

4、典型调查中的典型单位是加以选择,而抽样调查的样本单位则是加以选取,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的选择不受因素的影响。

5、要了解某城市中工业企业的职工素质情况,调查对象是,调查单位是,填报单位。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调查按其组织方式不同,可分为

A、统计报表(或定期全面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B、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C、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D、定期调查和不定期调查

2、一次性调查

A、只能是定期的

B、只能是不定期的

C、可以是定期或不定期的

D、可以是经常性的

3、在统计调查中,负责向上级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是: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填报单位

D、总体单位

4、在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填报单位

D、调查表

5、调查时间是:(甲)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乙)进行调查

所经过的时间;标准时点是:(丙)调查时实际登记的时间;(丁)所调查状况存在的时间。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6、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状况普查,要求在7月l

~5日全部调查完毕,这一时间规定是

A、调查时间

B、调查期限

C、标准时间

D、登记时间

7、对两个企业(先进的和后进的)进行详细描述,根据包

括的总体单位的范围看,这是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8、进行户籍登记,根据包括总体单位的范围看,这是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9、对占煤炭开采量75%的大矿井进行劳动生产率调查,

根据所包括的总体单位范围看,这是: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10、某乡为测算其粮食产量,随机地抽取了若干块地进行

实地调查,这种调查属于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11、统计报表一般多属于

A、经常性的非全面调查

B、经常性的全面调查

C、一次性的非全面调查

D、一次性的全面调查

12、下列情况哪一种适于一次性调查

A、商品销售额

B、商品购进额

C、商品库存额

D、商品销售量

三、多项选择题:

1、在工业企业设备调查中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填报单位

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

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2、获得我国人口状况统计资料采用的调查方式有:

A、普查

B、全面统计报表

C、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

E、典型调查

3、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指:

A、某一客体不可能既是调查单位又是填报单位

B、某一客体可以同时作为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

C、调查单位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填报单位是向上报

告调查内容的单位

D、调查单位是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填报单位是

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E.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都是总体单位

4、统计专门调查包括

A、统计报表

B、抽样调查

C、普查

D、重点调查

E、典型调查

5、统计报表的特点是

A、自上而下统一布置

B、自上而下逐级填报

C、按规定的报送时间报送

D、按照统一的表式和项目填报

E、属于全面调查

6、普查属于

A、一次性调查

B、全面调查

C、非全面调查

D、经常性调查

E、专门调查

7、下列调查中,属于非全面调查的有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E、统计报表

8、某企业按规定时间2005年元月31日向上级提交了2004年度生产经营情况统计年报,

A、调查时间为1年零1个月.

B、调查时间为1年

C、调查时间为1月

D、调查期限为1个月

E、调查期限为1天

四、判断题:

1、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基础。()

2、调查单位就是进行调查工作的单位。()

3、填报单位也就是调查单位。()

4、普查和统计报表都是全面调查,所以这两种方法可以

互相代替。()

5、经常性调查都是定期调查,而一次性调查可以是定期

的,也可以是不定期的。()

6、经常性调查需对调查对象进行连续不断的登记。()

7、典型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都可以用来推断总体特

征。()

8、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就是调查人员认为比较重要的。单位。()

9、典型调查中所选的单位是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

10、在抽样调查中每个总体单位被抽取的机会均等。()

五、简答题:

1、什么是统计调查?它在整个统计工作中占有什么地位?

2、普查和统计报表有何区别?

3、试述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之间的关系。

4、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有何区别和联系?

5、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有什么区别?

第三章统计整理

一、填空题:

1、统计整理在整个统计工作中起的作用。

2、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的选择。

3、统计分组的作用是划分、研究、分析现象之间。

4、变量可以作单项式或组距式分组,而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

5、按品质标志分组所编制的分配数列称;按数量标志分组所编制的分配数列称。

6、分配数列是由和两个要素构成的。

7、统计表从其内容上看可分和两部分。

8、统计表按其主词的分组情况可分、和三种。

9、统计表的宾词设计可分和两种。

10、频率是指在总体单位数中所占的比重。

11、概率是用以衡量出现可能性大小的一种尺度。

12、概率的取值范围为。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A、分组标志的选择和各组界限的划分

B、总体按品质标志分组

C、选用多个分组标志进行分组形成分组体系

D、善于运用复合分组

2、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的组限必须

A、间断

B、重叠

C、相等

D、不等

3、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组距的大小与数组多少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无比例关系

D、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4、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A、总体的复杂程度不同

B、组数的多少不同

C、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D、选择分组标志的数量多少不同

5、在下表中

劳动生产率(件/人)企业数

(个)

组中值

(件/人)

产量

(千件)

工人

人数

50——60 60——70 70——80 80——90 90以上8

5

3

2

1

55

65

75

85

95

1500

1000

700

300

160

合计19 —3600

其全距等于

A、95—55=40

B、100—50=50

C、100—60=40

D、90—60=30

6、上表的宾词是

A、劳动生产率和企业数指标

B、企业数指标

C、劳动生产率指标

D、企业数、产量、工人人数等指标

7、上表的分组标志是

A、企业数

B、产量

C、劳动生产率

D、工人人数

8、次数分配数列是

A、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数列

B、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

C、按数量或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

D、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排列所形成的数列

9、今有工人按工龄分配的变量数列,变量是:(甲)工人数;(乙)工龄。又有工厂按工人数分配的变量数列,频数是: (丙)工人数;(丁)工厂数。正确答案是

A、甲丙

B、乙丙

C、甲丁

D、乙丁

10、一连续变量,其末组为下限是500的开口组,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组中值为

A、520

B、510

C、500

D、540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分组,哪些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

A、按性别分

B、按工龄分

C、按职称分

D、按工资分

E、按键康状况分

2、在组距式数列中,组距的大小与

A、总体单位的多少成正比

B、组数的多少成正比

C、组数的多少成反比

D、全距的大小成正比

E、全距的大小成反比

3、在组距式数列中,组中值

A、是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数

B、是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

C、在开口组中无法确定

D、在开口组中参照邻近组的组距来确定

E、就是组平均数

4、下面哪个标志宜于进行等距分组

A、零件尺寸的误差

B、工人的文化程度

C、人口普查中的人口年龄

D、成年人的身高

E、商店按营业额分组

5、统计分组体系的形式分

A、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复合分组体系

B、简单分组形成复合分组体系

C、简单分组形成平行分组体系

D、复合分组形成平行分组体系

E、复合分组形成复合分组体系

6、对于离散变量数列

A、可以编制组距式数列

B、不能编制组距式数列

C、不能编制单项式数列

D、可以编制单项式数列

E、既能编制单项式数列,又能编制组距式数列

7、对于连续型变量

A、只能编制组距式数列

B、不能编制组距式数列

C、只能编制单项式数列

D、不能编制单项式数列

E、既能编制单项式数列,也能编制组距式数列

8、统计表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

A、简单表

B、调查表

C、分析表

D、汇总表或整理表

E、分组表和复合表

9、统计表按统计数列的性质分,可分为

A、空间数列表

B、时间数列表

C、时期数列表

D、时点数列表

E、时空数列结合表

按年龄分组合计

性别车间

男女一二三

甲(1)(2)(3)(4)(5)(6)

20以下

21——35

36——50

50——60

60以上

合计

根据表的主词分组情况和宾词设计具体内容可以看出,该表

A、是简单表

B、是分组表

C、是复合表

D、为简单设计

E、为复合设计

四、判断题:

1、统计整理是整个统计工作的中心环节。()

2、按数量标志分组可以形成变量数列。()

3、频率是指各组的次数与其相应的组距相比。()

4、频数从上向下累计叫向下累计;从下向上累计则称向上累计。()

5、在组距式数列中,全距就是最高组的组中值与最低组的组中值之差。()

6、统计表是统计资料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7、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以上的标志进行分组,形成复合分组体系。()

8、古典概率是根据大量的、重复的统计试验结果来计算随机事件各种可能结果的。()

五、简答题:

1、统计整理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2、统计分组的作用有哪些?

3、怎样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4、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在编制分配数列时有何不同?

5、分组体系有哪几种类型?其作用如何?

6、什么是次数分布?有哪些影响要素?

六、实务题:

1、某班级学生年龄(岁)如下:

22 17 18 16 17 20 18 23 17 17

17 17 18 17 17 17 18 19 20 17

16 18 16 16 17 25 21 17 18 18

16 17 17 16 19 20 17 16 21 17 16 17 16 17 17 18 19 24 19 16

试编制分配数列。

2、某工厂同工种的40个人完成个人生产定额百分数如下: 83 88 123 110 118 158 121 146 117 108 105 110 137 120 163 125 136 127 142 135 107 118 103 87 115 141 117 123 93 142

126 138 15l 101 86 123 114 119 126 108

根据上述资料编制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数列。

3、某车间工人的有关资料见下页表:

试设计下列统计表,并整理出统计表中各项数字:

(1)按一个数量标志分组,宾词简单设计;

(2)按一个数量标志分组,宾词复合设计;

(3)按一个品质标志分组,宾词简单设计;

(4)按一个品质标志分组,宾词复合设计。

职工代号性别年龄工种月工资(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31

27

36

34

56

27

51

27

26

43

49

37

26

21

18

19

18

铣工

钻工

车工

车工

刨工

车工

钻工

镗工

刨工

钻工

铣工

刨工

镗工

刨工

车工

铣工

钻工

1560

1100

1560

1400

2000

1100

1800

1200

1100

1600

1800

1600

1250

900

600

800

600 第四章统计数据(综合指标)

一、填空题:

1、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总体内容的不同,分为总量和总量。

2、计算每一职工的平均收入时,职工人数,当研究目的是通过每一企业平均职工人数来观察企业规模的时候,职工人数则为。

3、时期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发展过程的总量;时点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状况上的总量。

4、常用的相对指标、、

、、、。

5、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的比例为1:3(A),积累率

为25%(B),这里(A)为相对指标;(B)

为相对指标。

6、检查长期计划完成情况时,由于计划规定任务有不同

的性质,因而就产生了和两种不同的检查分析方法。

7、某厂的劳动生产率计划比去年提高8%,执行结果提高10%,则劳动生产率计划执行的提高程度为。

8、社会经济统计中常用的平均指标有、

、、、。

9、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为。

10、由于标志值(变量值)的次数对的大小有权衡轻重的作用。故次数又称为。

11、权数有两种表现形式,即权数和权数,由此产生了加权算术平均数的两种计算公式,分别

为和。

12、在平均数的计算中,如果已知现象总体的各单位具体资料,应采取的计算公式为,当资料已经分组得出次数分配的情况下,应采取的公式为。

13、由平均数或相对数求平均数时,如果权数资料为基本公式的母项数值,应采用的形式,如果权数资料为基本公式的子项数值,应采用的形式。

14、中位数是位于数列的那个标志值;众数是在总体中出现次数的某一标志值。它们也可称为。

15、为了比较两个不同水平数列总体各单位标志的变异,

必须利用。

16、由是非标志求平均数,其平均数为,标准差为。

二、单项选择题:

l、表现社会现象和过程的规模、总量、水平的指标是:

(甲)绝对数;(乙)相对数。绝对数可用下述计量单位表示,

(丙)千克、米,件、吨、公里等; (丁)系数、倍数、百分数、千分数等。

A、甲丙

B、乙丙

C、甲丁

D、乙丁、

2、在考核中长期计划执行情况时.计划任务数若是以全期应完成总数下达,则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计算应采用:

A、累计法

B、水平法

C、两种方法均可

D、两种方法均不可

3、能计算总量指标的统计总体必须是;

A、全及总体

B、同质总体

C、有限总体

D、无限总体

4、动态相对数是根据每一后续时期的指标同:(甲)以往

时期比较求得;(乙)初始时期比较求得。

A、甲

B、乙

C、甲乙

D、一

5、强度相对数表示:(甲)存在一定联系的两个不同名指标的对比;(乙)同一时期属于不同对象或区域的两个同名指标的对比。比较相对数表示:(丙)存在一定联系的两个不同名指标的对比;(丁)同时期或同时点的属于不同对象或区域的两个同名指标的对比。

A、甲丙

B、乙丙

C、甲丁

D、乙丁

6、劳动生产率计划规定提高2%,实际上提高了6%,劳动生产率计划超额完成程度是多少?

A、%

B、3%

C、4%

D、%

7、计划规定成本降低5%,实际上降低了2%,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比较为百分之几?

A、%

B、%

C、110%

D、107%

8、计划任务相对数(本年计划数/上年实际数)为150%,动态相对数为165%,计划完成相对数为:(甲)%;(乙)110%。动态指标为%,计划完成程度为103%,计划任务相对数为:(丙)%;(丁)111%。

A、甲丙

B、乙丙

C、甲丁

D、乙丁

9、某地区产量资料如下(单位:千吨)

年份粮食产量其中:小麦

2000 2001 200

250

100

150

(丁),

A、甲丙

B、乙丙

C、甲丁

D、乙丁

10、在计算标志平均值时,若标志总量是直接以指标表现的各个标志值总和,应采用的平均数公式为: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平方平均数

1l、当用组平均数(各组比重不同)计算总平均数时,应采

用的平均数公式是: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简单调和平均数

D、加权调和平均数

12、假如所有标志值的频数都扩大7倍,那么平均数: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判断

13、假如各个标志值都减去20个单位,那么平均值就会:

A、减少20

B、减少到1/20

C、不变

D、不能预测

14、假如所有标志值的频数都减少10个单位,那么平均

数: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判断

15、今有两个露天煤矿的资料,在计算两露天矿每个工人

平均采煤量时,应利用哪个指标为权数:

A、矿井数

B、工人数

C、采煤总费用

D、每一工人平均昼夜采煤量

16、某公司所属三个企业,全年实际完成的产值分别为

400万元、600万元、500万元。计划完成程度分别为108%、

106%、108%,则该公司三个企业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A、

3

1

% 106

2

%

108?

+

?

B、

500

600

400

500 %

108

600

106

400

%

108

+

+?

+

?

+

?

C 、

%

108500

%106600%108400500

600400+

+++

D 、308.106.108.1??

17、分配数列中,当标志值较小,而权数较大时,计算出来的算术平均数 A 、接近于标志值大的一方 B 、接近于标志值小的一方 C 、接近于大小合适的标志值 D 、不受权数的影响

18、在变异指标中,其数值越小,则

A 、反映变量值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低。

B 、反映变量值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c 、反映变量值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D 、反映变量值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低。

19、两个总体的标志平均值相同,这两个总体的变异指标

是否相同?(甲)是;(乙)不一定。两个总体标志平均值不同,这两个总体的变异指标是否可以相同?(丙)是;(丁)否。 A 、甲丙 B 、乙丙

C 、甲丁

D 、乙丁

20、如果甲数列的标准差大于乙数列的标准差,则 A 、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乙数列 B 、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甲数列 C 、不能确定哪个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 D 、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与标准差无关 三、多项选择题:

l 、下列哪些是总量指际 A 、某商店月末商品库存额 B 、某地区人口净增加数

c 、全国高等学校历年毕业生人数 D 、某工厂月末在册人数 E 、按人口平均钢产量 2、时点指标的特点有

A 、可以连续登记

B 、只能间断登记

C 、数值可以直相加

D 、数值不能直接相加

E 、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直接无关 3、下列哪些指标是时期指标?

A 、材料库存量

B 、库存增减量

C 、银行存款期末余额

D 、基建投资额

E 、学校每年毕业人数

F 、学校年末在校人数 4、比较相对数可用于

A 、不同国家或单位之间比较

B 、实际水平与计划水平比较

C、不同时期的水平比较

D、先进水平与落后水平比较

E、实际水平与标准水平比较

5、相对指标中,分子、分母可以互换的有:

A、计划完成相对数

B、比较相对数

C、比例相对数

D、动态相对数

E、结构相对数

F、强度相对数

6、相对指标中,属于同一时期数值对比的有:

A、结构相对数

B、比例相对数

C、计划完成相对数

D、比较相对数

E、动态相对数

F、强度相对数

7、相对指标中,分子和分母属于同一总体的有:

A、结构相对数

B、比例相对数

C、计划完成相对数

D、比较相对数

E、动态相对数

F、强度相对数

8、下列指标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是

A、工人劳动生产率

B、人均国民收入

C、人均粮食产量

D、人口死亡率

E、人均粮食消费量

9、下列指标属于结构相对指标的是

A、生产工人占职工人数的比重

B、某厂男女职工的比例为1:2

C、某地每1000名居民中就有50名医护人员

D、甲地去年的工业总产值为乙地的80%

E、某年的积累率为30%

10、相对指标可以采用的表现形式有:

A、系数或倍数

B、成数

C、复名数

D、百分数或千分数

E、倒数

1l、选择平均数的权数时要考虑:

A、它必须是标志值的直接承担者

B、它必须是次数

C、它与标志值相乘具有实际经济意义,能够构成“标

志总量”

D、它可以是由相对数表示的频率

E、它可以是由绝对数表示的频数

12、在什么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A、各组次数相等

B、各组变量值不等

C、各组次数不等

D、各组次数都为1

E、变量数列为组距式数列

13、应采取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是

A、已知工人的各级工资水平和工资总额求平均工资

B、已知某工厂各车间废品率和废品量求平均废品率

C、已知某工厂计划完成百分比和计划产量,求平均计

划完成百分比

D、假定企业按工人劳动生产率分组,并已经知道各组

产量求平均劳动生产率。

E、已知产品产量及单位成本,求平均单位成本

14、标志变异指标中的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变异系数) 的区别是:

A、两者的作用不同

B、两者的计算方法不同

C、两者的适用条件不同

D、指标表现形式不同

E、与平均数的关系不同

15、与变量计量单位相同的标志变异指标

A、全距

B、标准差

C、平均差

D、标准差系数

E、平均差系数

四、判断题:

1、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2、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为无名数。()

3、标志总量是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总和。()

4、标志总量也就是总体总量。()

5、平均数反映总体现象的集中趋势,标志变异指标则说明变量的离中程度。()

6、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中,分子标志总量与分母总体总量是两个总量指标,它们之间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7、变量值的大小决定了平均数的大小。()

8、有两个平均数分别为200和400,它们相应的标准差分别为7和13,所以后一个平均数比前一个平均数代表性强。()

9、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10、平均指标将各单位的数量差异抽象化了,所以它的数值大小与个别标志值无关。()

五、简答题:

1、什么是总量指标?其作用如何?

2、什么是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各有什么特点?

3、相对指标有哪几种形式?各有什么不同之处?

4、平均指标和强度相对数有什么不同?

5、什么是标志变异指标?有什么作用?

6、为什么要计算离散系数?

7、众数和中位数有什么特点?它们各自的适合条件是什么?

六、计算题:

1、某产品按五年计划规定最后一年产量应达到56万吨,

计划执行情况如下表所示:

年份第

第四年第五年

上半年下半年上半年下半年

产量44 45 45 10 11 11 14 14 14 15 15

试问该产品需要多少时间完成五年计划规定的指标?并确定该产品的计划完成程度。

2、某工厂工人某月份工资资料如下表中所示:

按工资额分组(元)工人人数

600以下600——700 700——800 800——900 900——1000 1000以上2 5 7 13 18 15

合计60

试计算其平均工资。

3、某集团公司有15个分公司,2004年按其生产某产品平均单位成本的高低分组资料如下:

按单位成本分组(件/元)企业个数

(个)

各组产量在总产量

中所占比重(%)

100——120 120——140 140——160 2

7

6

22

40

36

合计12 100

试计算该集团公司该产品的平均单位成本。

4、某地一个月内甲、乙两个农贸市场某种蔬菜的批发价格及成交额如下:

品种

价格

(元/500克)

成交额(元)

甲市场乙市场

A B C 22000

48000

25000

44000

24000

25000

合计—95000 93000 5、某市本月招收各类职业人员如下:

职业

男性女性

报考人数录用率% 报考人数录用率%

A B C 350

200

50

20

25

6

20

45

24

40

30

8

总计600 89 6

户均拥有量(本)户数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80册以上

6 10 20 30 40 240 60 20

试计算该小区户均图书的众数和中位数。

第一小组第二小组

工人按加工零件数分组(件/日)工人

人数

工人按加工零件

数分组(件/日)

工人

人数

50——60 60——70 70——80 80——90 90——100 1

1

3

4

1

45——55

55——65

65——75

75——85

85——95

2

1

3

3

1

合计10 合计10

试比较两个小组哪个组的平均加工零件数代表性强?为什么?

8、根据平均数及标准差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标志平均数等于2600,离散系数为3%,试问其方差为多少?

(2)总体的标志平均数为13,而各标志值平方的平均数为174,试问离散系数为多少?

(3)方差为25,各标志值平方的平均数为250,试问平均数等于多少?

9、已知甲乙两乡农业收获量资料如下:

按地形分组

甲乡乙乡

播种面积

(亩)

比重

%

总产量

(千克)

播种面积

(亩)

比重

%

总产量

(千克)

旱田水田210

90

70

30

66150

58500

200

300

40

60

60000

187500

合计300 100 124650 500 100 247500 试比较说明哪个乡的生产情况好?为什么?

第五章时间数列

一、填空题:

l、按组成动态数列指标性质不同,动态数列可分为

、、三种。

2、总量指标动态数列按照指标性质不同分为和

两种。

3、平均发展水平是对求平均数,统计上又叫。

4、发展速度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可分为发展速度和发展速度。二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可用公式来表示。

5、由于选择基期的不同,增长量可分为增长量和增长量两种,二者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来表示。

6、平均发展速度的两种计算方法是和。前一种方法的侧重点是从出发来进行研究,后一种方法是从出发来进行研究。

7、增长l%绝对值是以逐期增长量除以相应的用百分数表示的速度,也可以用除以100来求得。

年份2000 2001 2002 2003

定基增长速度——

环比增长速度——

二、单项选择题:

1、时间数列表明:(甲)总体按某标志分组的结构;(乙)现

象在时间上的变动。时间数列水平是:(丙)总体中标志变量

的一定值;(丁)某日或某时期的指标值。

A、甲丙

B、乙丙

C、甲丁

D、乙丁

2、表明社会现象在某一日上的发展水平的动态数列称为:(甲)时期数列;(乙)时点数列。第七个五年计划中每年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是:(丙)时期数列;(丁)时点数列。

A、甲丙

B、乙丙

C、甲丁

D、乙丁

3、根据时期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是用:

A、简单算术平均法

B、几何平均法

C、加权算术平均法

D、“首尾折半”法

4、累计增长量等于:(甲)逐期绝对增长量之和;(乙)逐期绝对增长量连乘积。定基发展速度等于:(丙)环比发展速度的总和;(丁)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A、甲丙

B、乙丙

C、甲丁

D、乙丁

5、增长速度的算法是:

A 、数列水平之差

B 、绝对增长量同发展速度之比

C 、数列水平之比

D 、绝对增长量同作为比较基础的数列水平之比 6、增长1%绝对值指标等于:(甲)发展水平除以增长速度;(乙)绝对增长量除以增长速度;(丙)作为比较基期的数列水平除以100;(丁)绝对增长量除以发展速度。 A 、甲丙 B 、乙丙 C 、甲丁 D 、乙丁

7、已知环比增长速度为8%、6%、5%、7%,则定基增长速度为: A 、8%×6%×5%×7%

B 、(8%×6%×5%×7%)一100%

C 、108%×106%×105%×107%

D 、(108%×106%×105%×107%)一100%

8、用几何平均法求平均发展速度时,被开方的数是:(甲)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乙)环比发展速度之和。这个指标的根次等于:(丙)动态数列水平的项数;(丁)环比增长速度的项数。

A 、甲丙

B 、乙丙

C 、甲丁

D 、乙丁 9、年平均增长量等于

A 、逐期增长量的项数除以累积增长量

B 、最后一年与最前一年发展水平之差除以数列发展 水平的项数

C 、最末水平与最初水平之和的一半

D 、累积增长量除以逐期增长量的项数

10、某地区粮食产量的平均发展速度1999—2001年是,2002—2003年是,则1999—2003年这5年的平均发展速度是

A 、05.103.1?

B 、505.103.1?

C 、2305.103.1?

D 、52305.103.1?

11、假如每年绝对增长量稳定,那么环比增长速度:(甲)下降;(乙)稳定不变。如果每年发展速度稳定,那么逐年的绝对增长量是:(丙)增加;(丁)保持稳定。

A 、甲丙

B 、乙丙

C 、甲丁

D 、乙丁

12、某商店3年中商品流转额平均每年增加1万元,则商品流转额发展速度 A 、年年增长 B 、年年下降 C 、年年保持不变 D 、无法做结论

13、一时间数列有30年数据,若以五年移动平均,修匀后的时间数列有多少年数据? A 、30年 B 、28年 C 、26年 D 、25年

14、对动态数列进行修匀,利用直线公式y=a+bt ,参数b 说明 A 、年平均绝对增长量 B 、年平均发展速度 C 、年平均增长速度 D 、数列的平均水平 15、在线性趋势方程y=a+bt 中,参数a 表示:

医学统计学部分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章绪论 1.下列关于概率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通常用P表示 B. 大小在0%与100%之间 C. 某事件发生的频率即概率 D. 在实际工作中,概率是难以获得的 E. 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在单次研究或观察中时,称为小概率事件 [参考答案] C. 某事件发生的频率即概率 2.下列有关个人基本信息的指标中,属于有序分类变量的是 A. 学历 B. 民族 C. 血型 D. 职业 E. 身高 [参考答案] A. 学历3.下列有关个人基本信息的指标,其中属于定量变量的是 A. 性别 B. 民族 C. 职业 D. 血型 E. 身高 [参考答案] E. 身高 4.下列关于总体和样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个体间的同质性是构成总体的必备条件 B. 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观察单位的集合 C. 总体通常有无限总体和有限总体之分 D. 一般而言,参数难以测定,仅能根据样本估计 E. 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一定能代表该总体

[参考答案] E. 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一定能代表该总体 5.在有关2007年成都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的调查研究中,总体是 A. 所有糖尿病患者 B. 所有成都市居民 C. 2007年所有成都市居民 D. 2007年成都市居民中的糖尿病患者 E. 2007年成都市居民中的非糖尿病患者[参考答案] C. 2007年所有成都市居民 6.简述小概率事件原理。 答:当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习惯上认为小于或等于0.05时,统计学上称该事件为小概率事件,其含义是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进而认为它在一次抽样中不可能发生,这就是所谓小概率事件原理,它是进行统计推断的重要基础。 7.举例说明参数和统计量的概念答:某项研究通常想知道关于总体的某些数值特征,这些数值特征称为参数,如整个城市的高血压患病率。根据样本算得的某些数值特征称为统计量,如根据几百人的抽样调查数据所算得的样本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统计量是研究人员能够知道的,而参数是他们想知道的。一般情况下,这些参数是难以测定的,仅能根据样本估计。显然,只有当样本代表了总体时,根据样本统计量估计的总体参数才是合理的 8.举例说明总体和样本的概念 答:研究人员通常需要了解和研究某一类个体,这个类就是总体。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观察单位的集合,通常有无限总体和有限总体之分,前者指总体中的个体数是无限的,如研究药物疗效,某病患者就是无限总体,后者指总体中的个体数是有限的,它是指特定时间、空间中有限个研究个体。但是,研究整个总体一般并不实际,通常能研究的只是它的一部分,这个部分就是样本。例如在一项关于2007

统计学原理测试题及答案

统计测试一 注:这是基础统计前两章的测试题;准备本月下旬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要了解某班50名学生的性别构成情况,则总体是(C)。 A.每一个学生 B.每一个学生的性别 C.全体学生 D.全体学生的性别 2.要了解全国的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A)。 A.每一个人 B.每一户 C.每个省的人口 D.全国总人口 3.某班四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0分,这四个数字是(A)。 A.变量值 B.标志 C.指标 值 D.指标 4.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B)。 A.离散变量 B.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C.连续变量 D.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5.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的关系是(C)。 A.理论与应用的关系 B.工作与结果的关系 C.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D.工作与经验的关系 6.某地区为了掌握该地区水泥生产的质量情况,拟对占该地区水泥总产量的90%的五个大型水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B)。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7.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B)。 A.该地所有商业企业 B.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 C.该地每一家商业企业 D.该地每一家国有商业企业

8.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属于(C)。 A.简单分组 B.平行分组 C.复合分组 D.再分组 9.某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600,又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550,则末组的组中值是(C)。 A.100 B.500 C.650 D.700 10.统计表的宾词是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A)。 A.统计指标 B.总体单位 C.标志 D.统计对象 11.下面属于时期指标的是(A)。 A.商品销售额 B.商场数量 C.商品价格 D.营业员人数 12.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B)。 A.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 B.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 C.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 D.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 13.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为3611人。该数字资料为(D)。 A.绝对数 B.结构相对数 C.比较相对 数 D.强度相对数 14.某商场计划11月份销售利润比10月份提高2%,实际提高了3%,则销售利润计划完成程度为(A)。 A.100.98% B.95.10% C.99.00% D.105.10% 15.平均数反映了(C)。 A.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 B.总体分布的离中趋势 C.总体中各单位分布的集中趋势 D.总体变动的趋势 16.中位数和众数是一种(B)。

《医学统计学》样题一

《医学统计学》样题一 选择题答案表(涂黑所选答案,未填此表者不给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 样本率与总体率差别的假设检验可用。 A 四格表直接概率法计算 B 四格表χ2检验 C 不能检验 D 由样本率制定总体率的可信区间来判断 E 以上都不是 2.在抽样研究中,当样本例数逐渐增多时_____。 A 标准误逐渐加大 B 标准差逐渐加大 C 标准差逐渐减小 D 标准误逐渐减小 E 标准差趋近于0 3.2008年某乡卫生院接诊结核病患者100人,其中男性76人,女性24人,分别占76%和24%,则可以推断出的结论为。 A 该病男性易患 B 该病男女患病率不同 C该病女性易患 D 该病男女发病率不同 E 尚不能得出男女间患病率孰高孰低的结论 4.要减少抽样误差,通常的做法是_____。 A 适当增加样本例数 B 将个体变异控制在一个范围内 C 减少样本例数 D 增加抽样次数 E 减小系统误差 5. 同样性质的两项研究工作中,都作两样本均数差别的假设检验,结果均为P<0.05 P值越小,则获得的结论是。

A 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B 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C 越有理由说两总体均数不同 D 越有理由说两样本均数不同 E 越有理由说两总体均数差别很大 6 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中,无效假设是_____。 A两样本均数不等 B 两样本均数相等 C 两总体均数不等 D两总体均数相等 E样本均数等于总体均数 7.要评价某市一名12岁男孩的身高是否偏高或偏矮,应选用的统计方法是。 A 用该市8岁女孩身高的95%或99%正常值范围来评价????????? B 作身高差别的假设检验来评价 C 用身高均数的95%或99%可信区间来评价 D 不能作评价 E 以上都不是 H是_____。 8.两个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时的 A 两样本秩和相等 B 两总体秩和相等 C 两总体均数相等 D 两总体分布相同 E 两总体分布没有关联 9.在配对设计数值变量资料的对比分析中,配对的目的是为了。 A 提高测量精度 B 操作方便 C 应用t检验 D 提高组间可比性 E 减少实验误差 10.配对t检验中,用药前的数据减去用药后的数据与用药后的数据减去用药前的数据,两次t检验的结果_____。 A t值符号相反,但结论相同 B t值符号相反,结论相反 C t值符号相同,但大小不同,结论相反 D t值符号相同,结论相同 E 结论可能相同或相反 11. 总体是由组成的。 A 部分个体 B 全部个体 C 相同的观察指标 D 全部研究对象 E 同质个体的所有观察值 12.关于构成比,不正确的是。 A 构成比中某一部分比重的增减相应地会影响其他部分的比重 B 构成比说明某现象发生的强度大小

统计学原理练习题

统计学原理练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号填在其后的括号内) 1、以产品的等级来衡量某种产品的质量好坏,则该产品等级就是( ) A、品质标志 B、数量指标 C、质量指标 D、数量标志 2、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就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则“成绩”就是( ) A、数量标志 B、标志值 C、数量指标 D、品质标志 3、要了解100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则总体单位就是( ) A、每一个学生 B、100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C、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D、100个学生 4、某企业的职工人数27000人,这里“职工人数27000”就是( ) A、变量 B、标志值 C、指标 D、标志 5、对一批炮弹进行质量检验,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就是( ) A、抽样调查 B、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全面调查 6、在对总体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择调查单位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就是( )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普查 D、抽样调查

7、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 A、按品质标志分组 B、应用多个标志进行分组,形成一个分组体系 C、分组形式的选择 D、分组标志的正确选择 8、某管理局对其所属企业的生产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请指出哪项就是正确的( ) A、80%以下、80、1—90%、90、1—100%、100、1—110% B、90%以下、90—100%、100—110%、110%以上 C、85%以下、85—95%、95—105%、105—115% D、80—89%、90—99%、100—109%、110%以上 9、次数分配数列就是( ) A、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B、按数量标志或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C、按总体单位数分组形成的数列 D、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10、单项式变量分布数列与组距式变量分布数列都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就是( ) A、组限与组中值 B、变量与次数 C、变量与组限 D、组数与组距 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将答案号填在 题后的括号内) 1、下面研究问题中所确定的总体单位有( ) A、研究某地区粮食收获率时,总体单位就是每一亩播种面积 B、研究某种农产品价格,总体单位可以就是每一吨农产品 C、研究货币购买力(一定单位的货币购买商品的能力),总体单位应就是每元货币 D、确定某商店的销售额,总体单位就是每一次销售行为 E、研究某地区国有企业的规模时,总体单位就是每个国有企业

统计学导论第二版习题详解

统计学导论(第二版)习题详解 第一章 一、判断题 一、判断题 1.统计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 答:错。统计学和数学都是研究数量关系的,两者虽然关系非常密切,但两个学科有不同的性质特点。数学撇开具体的对象,以最一般的形式研究数量的联系和空间形式;而统计学的数据则总是与客观的对象联系在一起。特别是统计学中的应用统计学与各不同领域的实质性学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是有具体对象的方法论。。从研究方法看,数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逻辑推理和演绎论证的方法,而统计的方法,本质上是归纳的方法。统计学家特别是应用统计学家则需要深入实际,进行调查或实验去取得数据,研究时不仅要运用统计的方法,而且还要掌握某一专门领域的知识,才能得到有意义的成果。从成果评价标准看,数学注意方法推导的严谨性和正确性。统计学则更加注意方法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2.统计学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 答:错。统计学是跨社会科学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的多学科性的科学。 3.统计学是一门实质性科学。 答:错。实质性的科学研究该领域现象的本质关系和变化规律;而统计学则是为研究认识这些关系和规律提供数量分析的方法。 4.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 答:对。统计学是有关如何测定、收集和分析反映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的数据,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数量规律的方法论科学。 5.描述统计是用文字和图表对客观世界进行描述。 答:错。描述统计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登记、审核、整理、归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出各种能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并用图表的形式表示经过归纳分析而得到的各种有用信息。描述统计不仅仅使用文字和图表来描述,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有关统计指标反映客观事物的数量特征。 6.对于有限总体不必应用推断统计方法。 答:错。一些有限总体,由于各种原因,并不一定都能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例如,某一批电视机是有限总体,要检验其显像管的寿命。不可能每一台都去进行观察和实验,只能应用抽样调查方法。 7.经济社会统计问题都属于有限总体的问题。 答:错。不少社会经济的统计问题属于无限总体。例如要研究消费者的消费倾向,消费者不仅包括现在的消费者而且还包括未来的消费者,因而实际上是一个无限总体。 8.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是两类性质不同的统计学。 答:对。理论统计具有通用方法论的性质,而应用统计学则与各不同领域的实质性学科有

医学统计学试题 (2)

医学统计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有两个独立随机的样本,样本含量分别为n1和n2,在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 检验时,自由度是() A、n1+n2 B、n1+n2-1 C、n1+n2+1 D、n1+n2-2 2、标准误反映() A、抽样误差的大小 B、总体参数的波动大小 C、重复实验准确度的高低 D、数据的离散程度 3、最小二乘法是指各实测点到回归直线的() A、垂直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B、垂直距离最小 C、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D、纵向距离最小 4、用样本推论总体,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指的是() A、总体中最容易获得的部分个体 B、在总体中随意抽取任意个体 C、依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的部分个体 D、用配对方法抽取的部分个体 5、随机误差指的是() A、测量不准引起的误差 B、由操作失误引起的误差 C、选择样本不当引起的误差 D、由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6、某项指标95%医学参考值范围表示的是() A、检测指标在此范围,判断“异常”正确的概率大于或等于95% B、检测指标在此范围,判断“正常”正确的概率大于或等于95% C、在“异常”总体中有95%的人在此范围之外 D、在“正常”总体中有95%的人在此范围 7、从甲、乙两文中,查到同类研究的两个率比较的χ2检验,甲文χ2χ20.01,1,乙文χ2χ20.05,1,可认为() A、两文结果完全相同

B、甲文结果更为可信 C、乙文结果更为可信 D、甲文说明总体的差异较大 8、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和u检验的主要差别是() A、t检验只能用于小样本资料 B、u检验要求大样本资料 C、t检验要求数据方差相同 D、u检验能用于两大样本均数比较 9、对医学计量资料成组比较,相对参数检验来说,非参数秩和检验的优点是() A、适用范围广 B、检验效能高 C、检验结果更准确 D、不易出现假阴性错误 10、两数值变量相关关系越强,表示() A、相关关系越大 B、相关系数越大 C、回归系数越大 D、相关系数检验统计量t值越大 [参考答案] 1-5:DACCD 6-10:DBBAB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偏回归系数 2、Ⅱ型错误: 3、非参数检验: 4、残差平方和/剩余平方和: 5、率的标准误: [参考答案] 1.表示其他自变量保持不变时,X j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引起的Y的变化量。 2.指接受了实际上不成立的H0,即“存伪”的错误。Ⅱ型错误的概率用β表示。 3.不依赖于总体分布类型、不针对总体参数的检验方法,如假设两总体分布相 同检验统计量基于变量的秩等,这类检验方法称为非参数检验。 4.指除x对y的线性影响外,其它所有因素对y变异的影响,即在总平方和中 无法用x与y的线性关系所能解释的部分变异,用以表示考虑回归关系后,y 的随机误差。 5.指用以衡量由于抽样引起的样本率与总体率之间的误差的统计量。

(完整word版)医学统计学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3.抽样的目的是(b )。 A.研究样本统计量 B. 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 C.研究典型案例研究误差 D. 研究总体统计量 4.参数是指(b )。 A.参与个体数 B. 总体的统计指标 C.样本的统计指标 D. 样本的总和 5.关于随机抽样,下列那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a )。 A.抽样时应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 B.研究者在抽样时应精心挑选个体,以使样本更能代表总体 C.随机抽样即随意抽取个体 D.为确保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样本量应越大越好 6.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b )。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两者均不变 D.两者均改变 7.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 a )。 A.变异系数 B.差 C.极差 D.标准差 8.以下指标中(d)可用来描述计量资料的离散程度。 A.算术均数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D.标准差 9.偏态分布宜用(c)描述其分布的集中趋势。 A.算术均数 B.标准差 C.中位数 D.四分位数间距 10.各观察值同乘以一个不等于0的常数后,(b)不变。 A.算术均数 B.标准差 C.几何均数 D.中位数 11.( a )分布的资料,均数等于中位数。 A.对称 B.左偏态 C.右偏态 D.偏态 12.对数正态分布是一种( c )分布。 A.正态 B.近似正态 C.左偏态 D.右偏态 13.最小组段无下限或最大组段无上限的频数分布资料,可用( c )描述其集中趋势。 A.均数 B.标准差 C.中位数 D.四分位数间距 14.( c )小,表示用该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 A. 变异系数 B.标准差 C. 标准误 D.极差 15.血清学滴度资料最常用来表示其平均水平的指标是( c )。 A. 算术平均数 B.中位数 C.几何均数 D. 平均数

统计学习题集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 习题集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第1章导论 一、判断题 1. 在对全国工业设备进行普查中,全国工业企业设备是统计总体,每台工业设备是总体单位。() 2. 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 3. 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值只能用文字来表现,所以品质标志不能转化为统计指标。() 4. 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绝对数,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和平均数。 5. 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6. 统计具有信息、咨询和监督的整体功能,在上述三个职能中,以提供咨询为主。() 7. 某生产小组有5名工人,日产零件为68件、69件、70件、71件、72件,因此说这是5个数量标志或5个变量。() 8. 统计指标有的用文字表示,叫质量指标;有的用数字表示,叫数量指标。() 二、单选题 1.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该企业的全部职工 B、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 C、该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D、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 2.下列总体中,属于无限总体的是() A、全国的人口总数 B、大海里的鱼 C、城市流动人口数 D、某市工业企业设备数 3.统计工作的全过程各阶段的顺序是() A、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B、统计调查、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整理 C、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D、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4.由工人组成的总体所计算的工资总额是()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标志值 D、质量指标

5.几位工人的月工资分别是500元、520元、550元、600元,这几个数字是() A、指标 B、变量 C、变量值 D、标志 6.统计标志用以说明() A、总体属性和特征 B、总体某一综合数量特征的社会经济范畴 C、单位具有的属性和特征 D、总体单位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动作的结果 7.变异性是指() A、在不同单位可以有不同的标志值 B、总体单位有许多不同的标志 C、现象总体可能存在各式各样的指标 D、品质标志的具体数值 8.下列各项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是() A、小王英语考试成绩为85分 B、广州至北京的机票价格为1360元 C、光华公司1999年4~6月份的利润为200万元 D、钢材20吨 9.总体和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有() A、在某些场合是要互相变换的 B、只存在总体变换为总体单位的情况 C、只存在总体单位变换为总体的情况 D、所有的标志都能变换为单位 10.离散变量可以() A、被无限分割,无法一一列举 B、按一定次序一一列举,通常取整数 C、用相对数表示 D、用平均数表示 11.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A、企业个数 B、企业的职工人数 C、用相对数表示的数据 D、企业拥有的设备台数 12.统计指标体系是指() A、各种相互联系的指标所构成的整体

统计学李金昌版习题答案详解

练习与思考答案 第一章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 二、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D 5.D 6.C 三、简答题(略) 第二章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二、单项选择题 1.C 2.A 3.B 4.A 5.C 三、简答题(略) 四、计算题 (4)钟型分布。 五、实践题(略) 第三章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 二、单项选择题 1.B 2.C 3.C 4.B 5.C 6.D 7.A 8.C 9.C 10.C 11. D 12.D 三、简答题(略) 四、计算题 1、平均时速=109.09(公里/时) 2、顾客占了便宜,因为如果两条鲫鱼分开买,则平均价格为16.92元/公斤。在这次买卖中,顾客所占的便宜是11元-10.4元=0.6元。原因是鲫鱼重量有权数作用。 3、(1)平均每个企业利润额=203.70(万元); (2)全公司平均资金利润率=13.08%。 4、(1)全厂总合格率、平均合格率和平均废品率分别是92.17%、97.32%和

2.68%;(采用几何平均法) (2)全厂总合格率、平均合格率和平均废品率分别是97.31%、97.31%和2.69%;(采用调和平均法) (3)全厂总合格率、平均合格率和平均废品率分别是97.38%、97.38%和2.62%。(采用算术平均法) 5、(1)算术平均数x =76.3043;四分位数L Q =70.6818,M Q =75.9091和 U Q =82.5;众数o m =75.38; (2)全距R=50;平均差 A.D.=7.03;四分位差d Q =11.82,异众比率 r V =51.11%;方差2s =89.60;标准差s =9.4659; (3)偏度系数(1)k S =0.0977,(2)k S =0.1154,(3)k S =0.0454; (4)峰度系数β=2.95; (5)12.41%12.5%s s V V ==乙甲;。甲班平均成绩更有代表性。 6、小号、中号和大号三款校服大概应分别准备544、128、128套。 7、若是非变量结果为1的比重为P ,则是非变量的平均数为P 、方差为 (1)P P - 8、甲、乙、丙三位同学该三门课程的标准化成绩的总和分别为1.27,0.52和1.63,所以,丙同学更具有竞争优势。 第四章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单项选择题 1.C 2.D 3.C 4.C 5.C 三、简答题(略) 四、计算题 1、(1)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为: i x : 3 3.67 4.33 5 5.67 6.33 7 i π:0.1 0.1 0.2 0.2 0.2 0.1 0.1 (2)样本均值抽样分布的期望为:()E x =5;方差为:()V x =1.33; (3)抽样标准误为:()SE x =1.1547; (4)概率保证程度95%时的抽样极限误差为:?=2.2632;

医学统计学样题一

《医学统计学》样题一 班别: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中山大学授予学士学位工作细则》第六条:“考试作弊不授予学士学 位。” 选择题答案表(涂黑所选答案,未填此表者不给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4. 要减少抽样误差,通常的做法是______ 。 A适当增加样本例数 B 将个体变异控制在一个范围内 C减少样本例数 D 增加抽样次数 E 减小系统误差 5. 同样性质的两项研究工作中,都作两样本均数差别的假设检验,结果均为P v P值越小,则获得的结论是_________ 。 A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B 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C越有理由说两总体均数不同 D 越有理由说两样本均数不同 E越有理由说两总体均数差别很大 6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中,无效假设是________ 。 A两样本均数不等 B 两样本均数相等 C 两总体均数不等 D两总体均数相等 E 样本均数等于总体均数 7. 要评价某市一名12岁男孩的身高是否偏高或偏矮,应选用的统计方法是_________

A用该市岁女孩身高的95%或99%E常值范围来评价 B作身高差别的假设检验来评价 C用身高均数的95%£ 99刑信区间来评价 D不能作评价 E以上都不是 8. 两个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时的H。是_____ 0 A两样本秩和相等 B 两总体秩和相等 C 两总体均数相等 D两总体分布相同 E 两总体分布没有关联 9. 在配对设计数值变量资料的对比分析中,配对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o A提高测量精度 B 操作方便 C 应用t检验 D提高组间可比性E减少实验误差 10. 配对t检验中,用药前的数据减去用药后的数据与用药后的数据减去用药前的数 据,两次t检验的结果 ______ 0 A t值符号相反,但结论相同 B t值符号相反,结论相反 C t值符号相同,但大小不同,结论相反 D t值符号相同,结论相同 E结论可能相同或相反

统计学原理统计资料习题答案

统计学原理统计资料习 题答案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

第三章统计资料整理 一.? 判断题部分 1: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各组单位之间质的不同。(×) 2: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3:组中值是根据各组上限和下限计算的平均值,所以它代表了每一组的平均分配次数。(×) 3: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 4:次数分配数列中的次数,也称为频数。频数的大小反映了它所对应的标志值在总体中所起的作用程度。(∨)5: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6: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7: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 8: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各组的频率大于零,各组的频数总和等于1 或100%。(×) 9: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称为次数分布。( ∨ )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异。(×) 11: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的差异。(∨) 12: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 1:统计整理的关键在( B )。

A、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 B、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 C、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 D、编制统计表 2: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 A )。 A、必须是重叠的 B、必须是间断 的 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D、必须取整数 3: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B )。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 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 4: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B )。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

第四章 1. 某企业1982年12月工人工资的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平均工资;(79元) (2)用简捷法计算平均工资。 2. 某企业劳动生产率1995年比1990年增长7%,超额完成计划2%,试确定劳动生产率计划增长数。7%-2%=5% 3. 某厂按计划规定,第一季度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8%。实际 执行结果,单位产品成本较去年同期降低4%。问该厂第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程度如何%( (1-4%)/(1-8%)*100%=96%/92%*100%=%结果表明:超额完成%(%-100%) ) 4. 某公社农户年收入额的分组资料如下:

要求:试确定其中位数及众数。中位数为(元)众数为(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1500-720)/(1770-720)=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700)*= 加下限700+= 求众数: D1=1050-480=570 D2=1050-600=450 求比例:d1/(d1+d2)=570/(570+450)= 分割众数组的组距:*(800-700)= 加下限:700+= 年某月份某企业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底分组的生产班组数和产量资料如下: /人) (55*300+65*200+75*140+85*60)/(300+200+140+60) 6.某地区家庭按人均月收入水平分组资料如下:

根据表中资料计算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为(元) 众数为(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50-20)/(65-20)=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600)*= 加下限:600+= 7.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103%,比去年增长5%。试问计划规定比去年增长 多少% (上年实际完成= 本年实际计划比上年增长 ()/==%) 8.甲、乙两单位工人的生产资料如下: 试分析:(1)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高 (2)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整齐 % 3.33V %7.44V /8.1x /5.1x ====乙甲乙甲人)(件人)(件9.在 计算平均数里,从每个标志变量中减去75个单位,然后将每个差数 缩小10倍,利用这个变形后的标志变量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其中各个变量的权数扩大

医学统计学样题及答案

1、某市1974年为了解该地居民发汞的基础水平,调查了留住该第一年以上,无明显肝、 肾疾病,无汞作业接触史的居民238人的发汞含量如下: 发汞值~~~~~~~~~~(mol/kg): 人数 20 66 60 48 18 16 6 1 0 3 (1)说明此频数分布的特征。 (2)选用何种指标描述其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 (3)估计该地居民发汞值的95%参考值范围 答:(1)偏态分布 (2)选用中位数描述集中趋势,四分位间距描述离散趋势 (3) 频数相对频数累积频数累积相对频数 ~2020 ~660.86 ~600.146 ~480.194 ~18212 ~16228 ~6234 ~1235 ~00235 ~32381合计238 =+(238×%-0)×2/20= =+(238×%-228)×2/6=

所以估计该地居民发汞值的95%参考值范围(,) 2、某市场出售一批番茄汁罐头,罐头内vc平均含量(mg/100g)是未知的。今从中抽取16 个罐头,经测定含量如下: 16,22,21,23,21,19,15,13,23,17,20,29,18,22,16,25 计算:(1)试问这批罐头内vc平均含量及95%区间估计 (2)假如另一批罐头vc平均含量为22mg/100g,试问这两批罐头vc含量是否相同 答:(1)样本平均值=20 样本标准差= 16开方=4 20-×4= 20+×4= , (2) 22∈, 所以含量相同 3、某药厂为了解其生产的某药物(同一批)之有效成分含量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随机抽取了该药10片,得其样本均数为,标准差,试估计该批药物有效成分的平均含量 答:该批药物有效成分的平均含量的95%可信区间为: (样本均值标准误,样本均值+标准误) 即:(,)

统计学原理例题分析一(20200920021933)

统计学原理例题分析(一) 一、判断题(把“V”或“X”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社会经 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参考答案:X 2.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单位的。() 参考答案:“ 3?标志通常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参考答案:“ 4.当对品质标志的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就形成统计指标。() 参考答案:“ 5.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对象。() 参考答案:“ 6.我国目前基本的统计调查方法是统计报表、抽样调查和普查。() 参考答案:“ 7.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参考答案:X 8.按数量标志分组,各组的变量值能准确的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性质上的差别。() 参考答案:X 9.在确定组限时,最大组的上限应低于最大变量值。() 参考答案:X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别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参考答案:X 11.离散型变量可以作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而连续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 参考答案:2

12.对于任何两个性质相同的变量数列,比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都可以采

用标准差指标。() 参考答案:X 13.样本成数是指在样本中具有被研究标志表现的单位数占全部样本单位数的比重。() 参考答案:“ 14.样本容量指从一个总体中可能抽取的样本个数。() 参考答案:X 15.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对象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是确定、唯一的。() 参考答案:X 16.产量增加,则单位产品成本降低,这种现象属于函数关系。() 参考答案:X 17.在直线回归方程Y = a +bx中,b值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 () 参考答案:“ 18.回归系数b和相关系数丫都可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 参考答案:X 19.平均指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变形。() 参考答案:X 20.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完全相同,因为它们都是将各个变量值的差异抽象化了。() 参考答案:X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 ?以产品的等级来衡量某种产品的质量好坏,则该产品等级是() A.数量标志 E.品质标志 C.数量指标 D.质量指标。

统计学例题讲解

统计学例题讲解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第四章计算变异指标;比较平均指标的代表性。 例题: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要求:⑴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 ⑵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解: 第十一章:计算相关系数、建立回归方程并解释回归系数的含义、预测因变量的估计 值。 4.计算相关系数;建立直线回归方程并指出回归系数的含义;利用建立的方程预测因变量的估计值。 例题: 要求: (2)配合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 平均变动多少 (3)假定产量为6000件时,单位成本为多少元 ∑x2=79 n=6 ∑x=21 ∑y=426 ∑y2=30268 ∑xy=1481

(1) 相关系数: 2 222 )(1 )(1 1 ∑∑ ∑∑∑∑∑-?-?- = y n y x n x y x n xy r = 说明产量x 和单位成本y 之间存在着高度负相关关系。 (2)设直线回归方程为y c =a+bx n=6 ∑x =21 ∑y =426 ∑x 2 =79 ∑ y 2 =30268 ∑xy =1481 = (1481-1/6*21*426)/(79-1/6*21*21)= x b y a -==426/6-*21/6= 则y c = 在这里说明回归系数b 的含义 ,即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 单位成本平均降低元 . (3)假定产量为6000件,即x=6时,单位成本为: 则y c = =元) . 即单位成本为: 元. 2.根据企业产品销售额(万元)和销售利润率(%)资料计算出如下数据: n=7 ∑x =1890 ∑y = ∑x 2=535500 ∑y 2= ∑xy =9318 要求: (1) 确定以利润率为因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 (2)解释式中回归系数的经济含义. (3)当销售额为500万元时,利润率为多少 参考答案: (1) 确定以利润率为因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 Y=+ (2)解释式中回归系数的经济含义: 产品销售额每增加1万元,销售利润率平均增加%. 第十四章:数量指标综合指数、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计算; 从相对数和绝对数角度对总量指标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5.计算综合指数及平均指数(加权、调和)并同时指出变动绝对值、计算平均数指数。 例题1 (1)计算两种产品总成本指数及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套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0分) 1、根据某医院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构成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应绘制( B ) A 条图 B 百分条图或圆图C线图D直方图 2、均数和标准差可全面描述 D 资料的特征 A 所有分布形式B负偏态分布C正偏态分布D正态分布和近似正态分布 3、要评价某市一名5岁男孩的身高是否偏高或偏矮,其统计方法是(A ) A 用该市五岁男孩的身高的95%或99%正常值范围来评价 B 用身高差别的假设检验来评价 C 用身高均数的95%或99%的可信区间来评价 D 不能作评价 4、比较身高与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大小宜采用(A ) A 变异系数 B 方差 C 标准差 D 四分位间距 5、产生均数有抽样误差的根本原因是( A ) A.个体差异 B. 群体差异 C. 样本均数不同 D. 总体均数不同 6. 男性吸烟率是女性的10倍,该指标为(A ) (A)相对比(B)构成比(C)定基比(D)率 7、统计推断的内容为( D ) A.用样本指标估计相应的总体指标 B.检验统计上的“检验假设” C. A和B均不是 D. A和B均是 8、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其目的是检验( C ) A两样本均数是否不同B两总体均数是否不同C两个总体均数是否相同D两个样本均数是否相同 9、有两个独立随机的样本,样本含量分别为n1和n2,在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时,自由度是(D ) (A)n1+ n2(B)n1+ n2–1 (C)n1+ n2 +1 (D)n1+ n2 -2 10、标准误反映(A ) A 抽样误差的大小 B总体参数的波动大小 C 重复实验准确度的高低 D 数据的离散程度 11、最小二乘法是指各实测点到回归直线的(C) A垂直距离的平方和最小B垂直距离最小C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D纵向距离最小 12、对含有两个随机变量的同一批资料,既作直线回归分析,又作直线相关分析。令对相关系数检验的t值为t r,对回归系数检验的t值为t b,二者之间具有什么关系?(C) A t r>t b B t rχ20.05,ν可认为(A ) A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B各总体率均不相同C各样本率均不相同 D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15、某学院抽样调查两个年级学生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其中甲年级调查35人,阳性人数4人;乙年级调查40人,阳性人数8人。该资料宜选用的统计方法为( A ) A.四格表检验 B. 四格表校正检验 C t检验 D U检验 16、为调查我国城市女婴出生体重:北方n1=5385,均数为3.08kg,标准差为0.53kg;南方n2=4896,均数为3.10kg,标准差为0.34kg,经统计学检验,p=0.0034<0.01,这意味着(D ) A 南方和北方女婴出生体重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B 南方和北方女婴出生体重差别很大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练习题附答案

1.统计总论练习 单项选择题 1.对某市工业生产设备情况进行统计研究,这时,总体单位是该市( 4 )①每一个工业企业②每一台设备③每一台生产设备④每一台工业生产设备 2.几位工人的工资分别是100元、120元、150元、200元这几个数字是(3 ) ①指标②变量③变量值④标志 3.标志是( 3 ) ①总体的特征②总体的数量特征③总体单位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④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 多项选择题 在全国人口普查中(235 ) ①全国所有人口数是总体②每一个人是总体单位③人的年龄是变量④某人的性别为“女性”是一个品质标志 ⑤全部男性人口的平均寿命是统计指标 2.统计调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调查方案中调查期限是指_1____。 ①调查工作的起迄时间②搜集资料的时间③时期现象资料所属的时间④时点现象资料所属的时间 2、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___4__。 ①这些单位是工作的重点②这些单位举足轻重 ③这些单位数量占总体全部单位的比重很大 ④这些单位的标志总量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较大比重 3、研究某型号炮弹的平均杀伤力,可以采用__4___。 ①重点调查②普查③典型调查④抽样调查 4、对某地食品物价进行一次全面调查,调查单位是__4__。 ①该地区所有经营食品的商店②每一个经营食品的商店③全部零售食品④每一种零售食品 二、多项选择题 1、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有_24____。 ①抽选调查单位的多少不同②抽选调查单位的方式方法不同③调查的组织形式不同 ④在对调查资料使用时,所发挥的作用不同⑤原始资料的来源不同 2、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1990年7月1日零点,下列人员不应计入人口总数之中_135____。 ①1990年7月1日23时出生的人口 ②1990年7月10日死亡的人口 ③1990年6月25日出生,30日23时死亡的人口④1990年6月29日出生,7月2日死亡的人口 ⑤1990年6月30日零点死亡的人口 3、以系统为单位调查某市全部商业状况,调查对象是__34___。 ①该市全部商品销售额②该市商业企业的总和③该市各商业系统商业状况总和④该市所有商业系统商业状况总和 3.统计整理练习单项选择题 1.一个分配数列的构成要素有_4___。 ①分组标志和指标②数量分组标志值和频数③品质分组标志和频数④分组标志及次数 2.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__1___。 ①230 ②560 ③185 ④515 3.有20名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3,5,4,6,5,2,3,4,4,3,4,2,3,5,4,4,5,3,3,4,按上述资料编制变量数列应采用___1___。 ①单项分组②组距分组③等距分组④异距分组 4.组距数列中影响各组次数分布的要素是_2_____。 ①组中值②组距和组数③全距④总体单位数 多项选择题 1.对离散型变量分组_12345____。 ①可按每个变量值分别列组②也可采用组距分组③相邻组的组限可以不重④各组组距可相等也可不等 ⑤要按“上组限不在本组内”的原则处理与上组限相同的变量值 2.统计分组的作用是_134____。 ①反映总体的内部结构②比较现象间的一般水平③区分事物的性质④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⑤分析现象的变化关系 判断:将某市500家工厂按产值多少分组而形 成的变量数列,其次数是各厂的产值数。 4.综合指标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平均指标将总体内各单位数量差异(a ) a.抽象化 b.具体化 c.一般化 d.形象化 2. 加权算术平均方法中的权数为( d ) a.标志值 b.标志总量 c.次数之和 d.单位数比重 3. 某公司有十个下属企业,现已知每个企业的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资料,计算该公司平均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时,所采用的权数应该是(c ) a.企业数 b.工人数 c.实际产值 d.计划产值 4. 计算平均比率最适宜的平均数是(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位置平均数 5. 受极端数值影响最小的平均数是( d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位置平均数 6. 由组距数列确定众数时,如果众数组相邻两组的次数 相等,则 ( b ) a.众数为零 b.众数组的组中值就是众数 c.众数不能确定 d.众数组的组限就是众数 7.已知甲数列的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乙数列的平均数为,标准差为。由此可断言( a ) a.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好于乙数列 b.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好于甲数列 c.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