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教案

校本课舞蹈课教学设计
宁安市三陵学校 吴雪花
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舞动奇迹》
开发教师:吴雪花
课程类型:艺术类
授课对象:初中生
开发 的背景和依据:
随着素质教育浪潮的高涨,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就显的尤为重要。现在的家长,已经不再象过去那样,只要求孩子学习好,其他方面不用管。他们已经完全转变了观念,更注重的是孩子的能力培养,修养培养,以及兴趣培养。所以,家长们都给孩子选择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比如:舞蹈班,美术班,写字班,英语班等等。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学校专门为学生们提供了发挥才能,培养兴趣的机会,开设了舞蹈班。对于女孩子来说,气质是尤为重要的,不管以后是否能在舞蹈方面有成就,增加一下修养,参加这个班也是不错的选择。
一、 课程目标
1. 倡导体验、实践、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2. 训练学生的肢体,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能够掌握舞蹈的基本技能,基本舞步。
3. 在培训期间,能够学会至少三种舞蹈:健美操、民族舞、现代舞。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舞蹈的快乐。
二、 课程形式安排
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针对爱好舞蹈的中学生,开设了“舞动奇迹”舞蹈班。
其理论依据与方法手段如下:
1. 理论依据:全体学生强调自主合作交流,一切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切实重视所编学校课程的基础性、兴趣性、合作性、交流性。
2. 方法手段:
第一:以自编教材为载体,开设一周一节的舞蹈班
第二:发挥学生的优势,也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根据学生
特点灵活处理。
三、 课程内容安排:
1.基本功练习 2。基本功练习 3。基本功练习 4。健美操基本舞步练习 5。健美操基本舞步练习 6。健美操基本舞步练习 7 。健美操 8 。健美操 9。 健美操 10。 健美操 11。民族舞基本步练习 12。民族舞基本舞步练习 13。民族舞基本舞步练习 14。 民族舞 15。民族舞 16 。 民族舞 17 。现代舞 18。 现代舞 19 。现代舞 20。 汇报演出
四、 课程实施建议:
1. 让学生在自由、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感受舞蹈的魅力。
2.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的 活动中体验,探究,创新,以获得真情实感。
3. 将肢体语言和艺术紧密的结合到一起。
4. 师生共同合作,一切从学生出发。
五、 课程评价:
通过校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以前更自信,能勇敢的在众人面前尽情的表演、表达自我,而具有艺术或体能天赋的学生,因此有较多的机会去尝

试 ,所以更有机会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发挥,而不至于被埋没。不仅是学生得益,对教师而言,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扩大了教师的视野,提供教师一个反省个人教育理念的机会,并形成了新的教育理念,提高了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的能力,改进了教师的教学技巧,而且对学生的看法和对待学生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同时也使人际沟通互动与自我反省能力得到提高。最重要的是许多教师从心里形成了一种自我向上的需要,自我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不仅看重教学这份工作,而且热切地想把这份工作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师生共同受益。

附---《走进傣族》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1、傣族舞的各种手形、手位,基本动作等。

2、傣族舞组合:《金孔雀轻轻跳》

3、创编练习
二、教学目的
1、通过傣族舞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傣族舞蹈的基本风格,基本造型,动作
韵律特点等。
2、扩大丰富学生的眼界及知识,广泛积累舞蹈素材,不断提高自身鉴赏和舞蹈
表演的能力。
3、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动作融会贯通,学会简单的创编。
4、培养、增进学生热爱少数民族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1、了解傣族舞蹈特有的“三道弯”舞姿造型特点与舞蹈韵律感。
2、正确、熟练地掌握傣族舞的基本动作,完成组合学习。
四、教学难点
1、连贯、准确、优美地完成动作,情绪表达恰当,准确把握舞蹈的风格与韵律。
2、自由创编活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在活动中充分的感受美,体验美。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具准备
VCD 电视机录音机 磁带 傣族风俗资料等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复习民族舞组合
1、朝鲜舞组合
2、藏族舞组合
3、新疆舞组合
(三)、新授
1、导入
2、播放傣族人民生活的画面和一些傣族舞蹈片断,介绍傣族风土人情
傣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瑞丽、西双版纳、耿马等地区
,他们长期生活在群山环抱的河谷平坝区,人们在炎热的亚热带气候中劳动生
活,所以他们更喜欢一种平稳、安详的节奏,无论是挑担、走路,都想在轻盈
起舞,悠悠自得。傣族的“傣”字意为酷爱和平与自由的人,傣族的民族特色
鲜明突出,人民普遍爱好歌舞,舞蹈形象生动,感情细腻,许多动作多为动物
的模拟与美化,它那优美的舞姿,把人带入诗一般的境界,登上大雅之堂,是
大都市的人们为之而倾倒!
3、介绍傣族舞蹈的特点
傣族的民间舞蹈优美、朴实、含蓄,舞姿富于雕塑性,傣族舞蹈特有的舞姿
造型是“三道弯”,因

此傣族的舞蹈,既有动态的韵律美,又有静态的造型
美。
4、学习基本动作
(一)基本手形
a、冠形 b、掌形 c、曲掌
(二)基本手位
a、顺展翅 b、高展翅 c、双抱翅 d、平展翅
e、双合翅 f、内屈 g、翻腕 h、外掏
(三)基本脚位
a、平步 b、点丁步
5、组合学习
a、教师师范
b、分步讲解动作要领
c、指导学生练习
d、跟音乐表演
(四)、创编练习
1、导入:
师:通过组合的学习,相信大家对傣族舞的基本动作一定深刻了不少,现在
呢,再交给大家一项任务:四个人一组,在不改变傣族舞蹈风格的前提下,
以傣族舞的基本动作为基础,每一组编一段5个8拍的舞蹈动作,希望大家
多多动动脑筋,不要单纯局限于老师刚才教的这些,你们可以大胆的创编,
可以回忆一下以前电视里、或者是碟片里看过的一些傣族舞,吸收一些优美
的动作为自己所用。现在是你们才艺表现的最好机会,看看哪几组表现的最
好!好!赶快行动!
2、学生们开始创编,播放傣族音乐烘托气氛。
3、创编完毕,分组表演
(五)、课堂小结
师:我们今天玩得高兴吗?
生:高兴!
师:是呀!我也很高兴,同学们,天色已晚,民族园的篝火晚会已经开始了,让
我们跟着音乐一起跳起来吧。
师放音乐,师生自由表演各民族舞蹈。
附---教学反思
舞蹈虽然是动作的艺术,但不仅仅只是做做动作而已,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民族的风格特点。本课时我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傣族舞的体态风格,并且灵活运用傣族的各种手形手位。学生做动作往往是单纯的模仿,有时候还模仿的不像,再加上这节课的内容较多,要力求使他们把动作掌握好,因此,这节课的重点就放在对傣族舞基本动作的教授上。为了学生能够更准确的抓住傣族舞的风格特点,攻克舞蹈的重点和难点,我主要运用了以下的方法:
1、视觉图像法:
傣族的风土人情、文化内涵等对于我们这些汉族的孩子来说不那么了解,为了学生能更深刻的体会到这一点,我通过视觉的刺激和对傣族姑娘服饰的讲解,逐渐的引出傣族舞蹈的体态特点,使同学们在欣赏中接受知识,使本来抽象的内容更加形象化。
2、情景模拟法:
这节课我把它设计成为一节“舞蹈采风行动”,老师为导游,学生则为快乐的旅行者,从认识傣族到走进傣族,始终让她们感觉到自己好像真的身临其境一般,不会觉得上课会有什么压力,能够很好的融入其中。
3、语言启发法:
教师的语言是最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教师的语言生动,学生就会很容易接受。在这节课中,我不断的用语

言来启发学生,让她们转化角色,把自己转换成一位美丽的傣族少女,或者把自己想象成金色的孔雀,这样她们做动作会显得比较自信,对于我们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是很有帮助的。
4、创编实践法:
创编实践是本课的难点,在学生创编之前教师带头编了一个舞蹈,让学生一边看一边学,以便带着问题:老师在这个舞蹈当中用了那些手形手位,老师是怎样进行编排的?让学生首先明白创编是怎么回事儿。然后,教师要做的就是鼓励她们大胆的创编,活学活用,这样,编一组5个8拍的动作应该是可以完成的。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具备人文思想的教育理念,自由活泼的教育方式,为我们的教育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一节好的舞蹈课应该体现“课堂教学生活化”,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与活力,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互动的交流,使学生在饶有趣味和充满情感的情景中轻松愉快的接受美的熏陶。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存在,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节课,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用视觉的观察来模仿老师的动作,用听觉来把握傣族舞蹈的风格以及乐曲的旋律和节奏,不断的鼓励、启发她们主动性的学习。此外,还注重学生创造性的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渗入素质教育。今后,我将继续努力,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打破原来的“言传身授”的古老教育模式,使舞蹈教育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