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复习题

血液系统复习题
血液系统复习题

血液系统复习题

一、选择题

1、我国贫血的诊断标准是(A)

A、成年男性Hb<120g,成年女性Hb<110g,孕妇Hb<100g

B、面色苍白

C、皮肤、黏膜苍白

D、身软、乏力

E、有慢性失血病史

2、有关贫血的概念错误的是(D)

A、人体内循环血液中红细胞容量减少

B、单位体积内Hb含量减少

C、单位体积内红细胞计数减少

D、贫血是血液系统的一个疾病

E、是许多疾病所致的综合临床症状

3、最常见的小细胞低色素贫血是(B)

A、地中海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全身性贫血

E、失血性贫血

4、叶酸、VitB12缺乏所致的贫血是(D)

A、正常细胞性贫血

B、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C、慢性贫血

D、大细胞性贫血

E、急性贫血

5、小细胞低色素贫血最常见原因是由于(E)

A红细胞丢失B、红细胞再生障碍C、红细胞破坏过多D、叶酸缺乏E、缺铁

6、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E)

A、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B、造血原料缺乏所致的贫血

C、大细胞性贫血

D、恶性贫血

E、正细胞性贫血

7、确定患者是否贫血是的首先实验检查是(A)

A、血常规

B、骨髓检查

C、B超检查

D、溶血实验

E、大便隐血实验

8、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C)

A、红细胞丢失

B、红细胞寿命缩短

C、红细胞生产减少

D、造血原料缺乏

E、以上都不是

9、贫血症状的轻重与下列哪项有关?(E)

A、血容量下降

B、贫血的原因

C、贫血发生速度

D、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程度

E、以上都是

10、贫血治疗包括(A)

A、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

B、输血

C、输红细胞悬液

D、补充铁剂

E、去除诱因

11、正常时较一般成人的Hb低者(E)

A、婴儿、儿童

B、老年人

C、孕妇

D、成年男性

E、A+C正确

12、男,30岁,因腹部外伤2小时,神志不清半小时入院,查体浅昏迷,面色苍白,四肢凉,BP 80/50mmHg,为明确有无腹腔内出血,下列哪项指标有意义?(D)

A、WBC升高

B、PLT下降

C、Hb升高

D、Hb下降

E、PLT升高

13、贫血按病因和发病机理分类为(a)

A、红细胞生成减少、破坏过多及丢失

B、大细胞性贫血、正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C、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和失血性贫血

E、红细胞生成减少、破坏过多和全身性贫血

14、贫血的治疗原则(D)

A、对症治疗

B、应积极输血 C 、服用补铁药D、对因治疗E、补充铁剂

15、铁的吸收主要在(B)

A、胃、十二指肠

B、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

C、空肠和结肠上段

D、胃小弯部

E、胃和空肠

16、正常人每天造血约需要(E)

A、10-15mg铁

B、25-35mg铁

C、35-45mg铁

D、50mg铁

E、20-25mg铁

17、正常人每天造血所需铁剂主要来自(D)

A、食物

B、胃、肠道

C、转铁蛋白

D、衰老破坏的红细胞

E、机体贮存铁

18、以下哪项不引起铁剂慢性丢失(C)

A、胃、十二指肠溃疡

B、肠道寄生虫感染

C、无偿献血

D、胃、肠肿瘤

E、月经过多

19、以下哪项不是缺铁所致的贫血(E)

A、胃癌术后

B、十二指肠溃疡术后

C、哺乳

D、钩虫感染

E、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20、缺铁性贫血时血清铁蛋白常低于(C)

A、20ug/L

B、30ug/L

C、12ug/L

D、15ug/L

E、25ug/L

21、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可能原因有(E)

A、病毒感染

B、化学饮食

C、放射线

D、遗传因素

E、除D以外均是

22、根据病情、血象、骨髓象及预后,再生障碍性贫血分为(D)

A、轻、中、重型

B、轻型和重型

C、急性型和慢性型

D、重型和非重型

E、中间型和轻型

23、以下哪项不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C)

A、发热

B、皮肤、粘膜出血

C、脾脏中度肿大

D、心悸、气短

E、眼底出血

24、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常见化学因素有(E)

A、苯类化合物

B、磺胺类抗生素

C、氯霉素

D、抗肿瘤药物

E、以上都是

25、再生障碍性贫血输注红细胞的指征一般是(D)

A、重型患者

B、伴有贫血症状

C、有出血倾向

D、贫血、血红蛋白低

于60g/L E、有感染存在

26、过敏性紫癜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B)

A、发热

B、双下肢对称性,成批反复发生的紫癜

C、血尿

D、腹痛

E、关节痛

27、男性,19岁,2日来出现皮肤紫癜,以下肢为主,两侧对称,颜色鲜红,高出皮肤表面,伴有关节及腹痛,诊断为(B)

A、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过敏性紫癜C急性白血病D、急性关节炎E、急腹症

28、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基本病理改变是(A)

A、广泛微血栓形成

B、血管玻璃样变

C、微循环障碍

D、微血管樱花

E、抗凝物质减少

29、白血病发病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E)

A、化学因素

B、遗传因素

C、病毒

D、电离辐射

E、与以上因素都有关

二、多选题

1、贫血按细胞形态分类(ADE)

A、大细胞性贫血

B、红细胞生成减少

C、红细胞丢失

D、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E、正细胞性贫血

2、贫血的常见临床表现有(ABCDE)

A、皮肤、粘膜苍白

B、头痛、失眠、多梦

C、身软、活动后心累

D、呼吸加快、加深

E、腹胀、消化不良、食欲减退

3、为明确贫血的诊断?(ABCE)

A、详细询问病史

B、仔细查体

C、血常规检查

D、CT检

E、针对贫血病因的相关检查4、缺铁性贫血的治疗(CD)

A、口服阿胶浆

B、反复多次输红细胞

C、去除病因

D、补充铁剂

E、多饮浓茶

5、缺铁性贫血的预防(ABCDE)

A、注意育龄妇女的营养

B、婴幼儿及时添加含铁食物

C、定期查治钩虫

D、妇女月经量过多应及时治疗

E、做好肿瘤防治

6、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可能病因有(BDE)

A、食物饮食

B、化学因素

C、经济饮食

D、病毒饮食

E、长期接触射线

7、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有(ABE)

A、进行性贫血

B、不同程度的出血

C、器官浸润

D、多系统损害

E、感染

8、过敏性紫癜常见病因是(ABCD)

A、细菌病毒

B、食物如鱼、牛奶

C、某些药物

D、寒冷因素

E、放射性物质

9、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常见病因包括哪些?(ABCDE)

A、感染性疾病

B、恶性肿瘤

C、病理产科

D、手术及创伤

E、其他全身各系统疾病

10、下列哪些疾病可促进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ABCD)

A、重症肝炎

B、脱水

C、缺氧

D、酸中毒

E、大剂量糖皮质激素

11、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ABCDE)

A、出血倾向

B、休克后微循环衰竭

C、微血管栓塞

D、微血管病性贫血

E、原发病临床表现

三、名称解释

1、贫血: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下限,是一个临床症状。

2、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临床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

3、DIC: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发生在许多疾病基础上,有致病因素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全身凝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激发纤溶亢进,引起全身出血综合征。

四、填空题

1、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临床症状。

2、贫血的治疗原则是对症治疗、对因治疗。

3、贫血的临床表现与贫血的原因、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程度、血容量下降成绩、贫血发生的速度、机体代偿和耐受程度五个因素有关。

4、贫血按病因和发病机理分为红细胞生产减少、红细胞丢失、红细胞破坏过多。

5、按血红蛋白浓度贫血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

6、铁剂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哺乳。

7、治疗缺铁行贫血的原则是根除病因、补足贮铁。

8、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

9、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可能病因有病毒因素、化学因素、长期接触射线。

10、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特点是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

11、过敏性紫癜分单纯型、腹型、关节型、肾型、混合型、其他。

12、ITP急性型好发于儿童;慢性型好发于中青年女性;骨髓巨核细胞增加,产生血小板的巨核细胞显著减少。

13、血小板低于20×109/L时,常有明显的出血倾向。

14、ITP的治疗一般情况下首选糖皮质激素,某些病例还可以选用脾切除或免疫抑制剂治

疗。

15、根据白血病细胞的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将白血病分为急性、慢性。

16、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有贫血、发热、出血、器官和组织浸润的表现。

五、问答题

1、缺铁性贫血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答:需铁量增加而摄入量不足、铁吸收障碍、铁丢失过多。

2、缺铁性贫血饮护理?(书255)

答:答: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强调均衡饮食,纠正不良饮食习惯。进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的心、肝、肾、瘦肉、蛋黄、鱼、豆类、海带、紫菜、木耳等。鼓励摄入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以促进铁的吸收。

不宜饭后2小时内饮浓茶和咖啡。消化不良者,应少量多餐。食物缺乏者,应经常变换食物品种,提供色、香、味俱全的饮食。

3、ITP患者颅内出血的护理?(书261)

答:立即去枕平卧、头偏一侧;随时清理呕吐物或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按医嘱快速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20%甘露醇、50%葡萄糖液、地塞米松、呋塞米等以降低颅内压;观察并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及瞳孔大小P患者颅内出血护理?(书261)

4、简述急性白血病的出血防护?(书270)

答:注意保护皮肤黏膜,避免外力碰撞,避免肌肉注射,避免进食生硬食物,勿用普通牙刷刷牙,不可用棉签剔牙,保持鼻腔黏膜湿润,不可用力挖鼻。

发热时禁止酒精降温,以免局部血管扩张,加重出血;慎用解热镇痛药,以免影响凝血功能。

血小板计数<50X109/L时,应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出血征象。血小板计数<200X109/L时,有自发性出血的可能,应绝对卧床休息,以防颅内出血。

若病人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食物模糊,甚至意识障碍,应立即通知医生并积极协助处理。

严重出血着者,遵医嘱输注新鲜血液或浓缩血小板,输注浓缩血小板是采用有滤网的标准输血器尽快输入。

5、过敏性紫癜分为哪几型?各型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1)单纯型:皮肤紫癜主要局限于四肢,尤其下肢,成批反复发生,对称分布。

2)腹型:伴腹痛、便血等。

3)关节型:除皮肤紫癜外,伴关节肿胀、疼痛等。

4)肾型:除除皮肤紫癜外,出现蛋白尿等肾脏损害等。

5)混合型:皮肤紫癜合并多个其他类型。

6)其他:除以上常见类型外。

6、简述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答: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有贫血、发热、出血、器官和组织浸润的表现。

血液科出科考试题B卷

血液科出科考试题(B卷) 姓名:学校:考试时间:得分: 选择题答题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一、下列每题中有且仅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上(每题3分,25题,共75分)。 1.下列疾病中哪种可能出现“核老浆幼”现象() A.缺铁性贫血 B.巨幼细胞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2.下列哪种贫血呈小细胞低色素性() A.缺铁性贫血 B.巨幼细胞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3.铁剂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达正常后继续用药的时间是()A.1周 B.2周 C.4周 D.6个月E.8个月 4.诊断缺铁最肯定的依据是() A.慢性失血史 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C.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D.血清铁降低 E.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 5.关于骨髓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位于长骨的骨髓腔内 B.在胎儿和幼儿骨内是红骨髓 C.在成年人骨内是黄骨髓 D.变为黄骨髓后仍具有造血功能 E.成为黄骨髓后,不能再转变为红骨髓 6.最能减少输血的并发症且无传染疾病危险的是() A.输新鲜血 B.输新鲜冰冻血浆 C.输浓缩红细胞 D.输白蛋白制剂E.自体输血 7、患者女性,15岁,喜吃素食,有时腹泻,HB80g/L,大便常规未见钩虫卵,骨髓铁 染色阴性,贫血原因最可能是() A.发育期对营养需求量增加 B.素食易营养吸收不良 C.腹泻而营养吸收不良 D.缺铁性贫血 E.巨幼细胞贫血 8、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与剂量关系不大的因素不包括以下哪种:() A.苯 B.氯霉素 C.磺胺类药物 D.合霉素 E.杀虫剂 9、女,18岁,一年来逐渐面色苍白,乏力,Hb80g/L,部分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骨髓中铁粒幼细胞减少,最佳的治疗方案是:() A.输新鲜血 B.维生素B12+铁剂 C.维生素C+铁剂 D.叶酸+铁剂 E.维生素B12+铁剂 10、一男性患者,25岁,工人。发现左侧颈部肿物一个月,呈鸡蛋等大小,无疼痛感。检查发现纵隔及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颈部肿物病理诊断为"霍奇金氏病"适

血液系统疾病试题 (1)

血液系统疾病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哪种血液病史发生骨髓变性改变B A、B12缺乏性贫血 B、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C、球细胞性贫血 D、酶缺少性溶血性贫血 2、除下列哪种疾病外,血清铁均下降D A、妊娠性贫血 B、慢性肾内能不全 C、缺铁性贫血 D、慢性萎缩性胃炎 3、出生后,人的主要造血内器官是D A、肝 B、脾 C、淋巴结 D、骨髓 4、血液病的诊断中最有价值的是C A、病史 B、体检 C、实验室检查 D、X线检查 5、关于贫血的诊断,最重要的是C A、贫血的类型 B、贫血的程度 C、贫血的病因 D、贫血的表现

6、网红增多的贫血是B A、缺铁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贫血的表现 7、网红减少的贫血常见于C A、缺铁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巨幼性贫血 8、贫血的治疗首要原则是A A、病因治疗 B、对症处理 C、输血 D、脾切除 9、最常见的贫血是A A、缺铁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巨幼性贫血 10、再障的临床表现中不出现B A、贫血 B、淋巴结肿大 C、出血 D、感染 11、慢性再障的治疗药物常用B A、雄激素 B、免疫抑制剂

C、造血细胞因子 D、脾切除术 12、对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效果最好的是D A、去除病因 B、药物治疗 C、输血 D、脾切除术 13、对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常用的治疗是B A、去除病因 B、激素 C、输血 D、脾切除 14、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特异性血清学检查主要依据是A A、酸溶血试验 B、蔗糖试验 C、热溶血试验 D、Coombs试验 15、抗生素中常引起白细胞减少的是B A、庆大霉素 B、氯霉素 C、青霉素G D、SM2co 16、慢粒白血病首选药物是A A、羟基脲 B、马利兰 C、靛玉红 D、干扰素 17、慢淋白血病最常用药物是A A、苯丁酸氮荠 B、羟基脲 C、马利兰 D、干扰素 18、过敏性紫癜最严重的类型是D

(完整版)内科学血液系统疾病总结重点笔记

血液系统疾病 概述 一、基础知识; (一)、血液的理化特性: (1)颜色: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是红色 动脉血:鲜红色。HbO2 静脉血:暗红色。Hb 空腹血浆:清澈透明 餐后血浆:较混浊 (3)粘滞性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的阻滞特性。血液内部分子或颗粒之间的摩擦。 (4)渗透压 概念:溶液具有的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特性或能力。 血浆渗透压包括血浆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约为300毫渗克分子/升(mOsm/L)其中血浆晶体渗透压为主要组成部分。 晶体渗透压:由晶体物质形成。可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及血细胞的正常形态。 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形成。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平衡。 (5)酸碱度: 血浆PH 7.35~7.45。大于7.45为碱中毒,小于7.35为酸中毒。体内有酸碱对。保持其平衡。 (二)、血量:正常血量占体重的7~8%,失血程度与后果:轻度失血:成人一次失血<500ml或< 全身血量的10%,可代偿,病人无症状;中等程度失血:成人一次失血>1000ml或>全身血量的10%, 不能代偿,病人有症状;严重失血:失血量达总血量的30%以上时,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三)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红细胞 血细胞白细胞 血小板 血液水 血浆 血浆蛋白,糖,维生素,激素,代谢产物及无机盐等 1、红细胞(RBC) (1)形态:胞体双凹圆盘状,成熟红细胞无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Hb) (2)数量: 正常值 RBC 男性 4.05.5×1012/l 女性 3.5-5.0×1012/l Hb 男性 120 ~ 150 g/l 女性 110~140g/l (3)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①:.悬浮稳定性 它的定义是RBC能较稳定地分散悬浮于血浆的特性。其原理是血液流动;RBC与血浆之间的摩擦使下沉速度减慢;表面积与体积比较大,不易下沉;表面带负电荷,互相排斥。测定方法:血沉(ESR)。血沉是指单位时间内RBC在血浆中下沉的速度。 1小时末,男性:0~15mm;女性:0~20mm。 ②: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它的定义是红细胞膜对低渗NaCl溶液抵抗力的大小。这表明RBC对低渗溶液抵抗能力的大小:当脆性大时,抵抗力小,易溶血;当脆性小时,抵抗力大,不易溶血。 它分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 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如0.9%NaCl溶液、1.9%尿素溶液等。 等张溶液:能保持RBC正常大小和形态的溶液,如 0.9%NaCl溶液。 (4)功能:结合,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5):红细胞的生成: ①:生成的部位:出生后,红骨髓是制造红细胞的唯一场所, ②: 原料铁和蛋白质 铁的缺少使得人体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的原因是: (a)、摄入不足或需要量增多,如哺乳期婴儿、生长发育期儿童、孕妇、乳母等。 (b)、失血过多,如妇女月经过多、溃疡病、钩虫病或创伤等。 (c)、铁的吸收利用障碍,如慢性腹泻、萎缩性胃炎等。 VitB12、叶酸的缺少使得出现巨幼红细胞贫血。 ③:过程:骨髓造血干细胞→红系祖细胞→原红细胞→早、中、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 (6):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①促红细胞生成素 (a)产生肾脏在组织缺氧或氧耗量增多的刺激下产生 (b)作用:促进红系祖细胞分化与增殖;促进网织红细胞的成熟和释放;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 ②雄激素类固醇激素 (a)直接作用: 刺激骨髓,促进DNA和血红蛋白的合成,使有核红细胞分裂增快,红细胞生成增多。 (b)间接作用;刺激肾脏,使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Rbc 男>女 2、白细胞(WBC): 白细胞的数量是健康正常成年人(4.0~10.0)×109

血液科出科考试题D卷

血液科出科考试题(D卷) 姓名:学校:考试时间:得分: 选择题答题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一、下列每题中有且仅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上(每题3分,25题,共75分)。 1.下列疾病中哪种可能出现“核老浆幼”现象() A.缺铁性贫血 B.巨幼细胞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2.18 岁,男性,学生,颈淋巴结进行性无痛性肿大3个月,体温37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70%,淋巴细胞30%,形态正常,骨髓象分类正常,骨髓活检可见R—S细胞,最可能的诊断是:() A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 霍奇金淋巴瘤 C 癌淋巴结转移 D 恶性组织细胞病 E 非霍奇金淋巴瘤 3.46岁,男性,胃次全切除后三年,近日感头痛,乏力,Hb:60 g/L,RBC: 1.5*1012/L,MCV:50,网织红细胞1.5%,此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B 缺铁性贫血 C 再生障碍性贫血 D 感染性贫血 E 溶血性贫血 4.21女性,苍白无力,时有深茶色尿半年余,脾大肋下4.0cm,Hb:60 g/L,网织红细胞12%,Coombs 试验阳性,中等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不能充分控制病情,该患者最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A 继续用糖皮质激素 B 尽量输全血 C 口服铁剂 D 脾切除 E 雄性激素 5.一贫血病人,网织红细胞5%,Coombs 试验阳性,其常病因及发病机理最常见的是:() A 骨髓造血衰竭 B 造血物质吸收障碍 C 造血物质缺乏 D 造血物质需要增加 E 红细胞破坏增加 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突出的临床表现() A.贫血 B.发热 C.皮肤粘膜出血D.肝脾肿大 7.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首选() A.脾切除 B.免疫抑制剂 C.雄性激素 D.糖皮质激素 8.下列哪项不符合再障?() A 发热、贫血、出血倾向 B 骨髓增生低下 C红系白系血小板有两系以上减少 D 无淋巴结肿大 E偶见局灶巨核细胞增多 9.雄激素治疗再障的机制() A 改善骨髓微环境 B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Ts细胞数量 C直接刺激骨髓干细胞增生,提高内源性ETO生成 D 稳定内皮细胞减少出血 E兴奋中枢神经改善微环境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02

第五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A1型题】 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于 A.巨幼细胞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失血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2.我国最常见的的贫血类型为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恶性贫血 E.溶血性贫血 3.含铁量最少的食物是 A.蛋黄 B.牛奶 C.豆类 D.黑木耳 E.瘦肉 4.体内铁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胃 B.十二指肠及空肠上端 C.空肠下端 D.结肠 E.直肠

5.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因是 A.慢性失血 B.铁的摄入不足 C.铁的吸收不良 D.铁的需要量增加 E.骨髓造血功能下降 6.导致女性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 A.妊娠 B.胃大部分切除术后 C.育龄妇女 D.月经过多 E.缺乏维生素B12 7.最能反映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是 A.红细胞计数 B.红细胞沉降率 C.网织红细胞计数 D.血红蛋白定量 E.血清蛋白定量 8.可准确反映贫血患者体内贮存铁情况,能作为缺铁依据的指标是 A.血清铁蛋白 B.含铁血黄素 C.血清铁 D.总铁结合力 E.骨髓铁染色 9.彻底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关键在于 A.给予含铁丰富食物 B.口服铁剂

C.注射铁剂 D.去除病因 E.应用应用糖皮质激素 10.补充铁剂治疗贫血最佳给药途径是 A.静脉注射 B.肌肉注射 C.皮下注射 D.皮内注射 E.口服 11.口服硫酸亚铁必有的不良反应是 A.黑便 B.便秘 C.腹泻 D.破坏牙釉 E.腹痛 12.贫血最突出的体征是 A.头晕 B.记忆力减退 C.皮肤黏膜苍白 D.心悸 E.耳鸣 13.贫血病人皮肤粘膜苍白最易观察的部位 A.面颊 B.口腔粘膜 C.前胸 D.睑结膜、口唇、甲床 E.手背

血液系统疾病题库3-0-8

血液系统疾病题库3- 0-8

问题: [单选,A1型题]不是预防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措施是() A.提倡母乳喂养 B.牛乳喂养应加热 C.铁强化婴幼儿食品 D.早产儿早期补铁 E.早产儿补足维生素B12

问题: [单选,A1型题]有关小儿造血特点中下列哪项不正确() A.胚胎期7个月时骨髓是造血的主要器官 B.婴儿期所有的骨髓均为红骨髓参与造血 C.年长儿的长骨中骨髓为黄骨髓 D.婴儿期肝脾也参与造血 E.骨髓外造血时,末梢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和幼稚粒细胞

问题: [单选,A1型题]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特点应除外() A.多见于婴幼儿 B.面色苍黄、疲乏无力 C.食欲缺乏、腹泻、舌炎 D.异食癖 E.肝脾肿大 出处:天津11选5 https://www.360docs.net/doc/627449548.html,;

问题: [单选,A1型题]由DIC引起的贫血属于() A.失血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中毒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由于血管内凝血所形成纤维蛋白条状物与网眼使红细胞通过时受到机械损伤,同时红细胞因缺血、缺氧、毒素以及表面有纤维蛋白附着而脆性增加,导致红细胞变形、破裂而出现溶血,从而导致贫血。

问题: [单选,A3型题]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因各种原因在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造成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大量消耗,临床出现出血和血管内血栓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理生理过程。有关DIC,错误的概念是() A.A.严重创伤可引起DIC B.严重感染可引起DIC C.肝素可以抑制微血栓进一步形成 D.肝素可以溶解血栓 E.低分子右旋糖酐可以疏通微循环

儿科血液系统疾病试题

儿科血液系统疾病试题2006-2 贫血分类 缺铁性贫血 问答题: 1.简述贫血的病因分类. 答:贫血的病因分三类: 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①特异性造血因子缺乏(如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②再生障碍性贫血, ③感染性贫血等. ⑵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内在异常,红细胞外在因素) ⑶失血性贫血(包括急性与慢性) 2.贫血的定义. 答:贫血是指末梢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 3.试述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答: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有: ⑴先天储铁不足:胎儿期最后3个月从母体获得铁最多,如因早产,双胎,胎儿失血和母患严重缺铁性贫血均可使胎儿储铁减少; ⑵铁摄入量不足:这是主要原因; ⑶生长发育快:婴儿生长发育较快,随体重增加血容量也增加较快,如不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易于缺铁; ⑷铁吸收障碍:食物搭配不合理或消化道疾病,影响铁的吸收; ⑸铁的丢失过多:失血或钩虫病,肠息肉等也是导致缺铁的常见原因. 4.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主要预防措施有哪些? 答:主要预防措施有: ⑴做好喂养指导,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铁丰富且铁吸收率高的辅食品,如鱼、肝、瘦肉等;注意合理搭配膳食:婴儿如以牛乳喂养,必须经加热处理,以减少因过敏引起肠道失血。 ⑵婴幼儿食品可加入适量铁剂进行强化。 ⑶对早产儿、低体重儿宜自2个月左右即给予铁剂预防。 单选题 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红血蛋白值在6-14岁的儿童其最低限是多少?

A 110 g/L B 120 g/L C 90 g/L D 110 g/L E 130 g/L (B)2. 急性失血性贫血是 A 大细胞性贫血 B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C 正细胞性贫血 D 造血不良性贫血 E 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C)3. 婴幼儿最常见的贫血是: A 生理性贫血 B 失血性贫血 C 溶血性贫血 D 缺铁性贫血 E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D)4.生理性贫血最明显的时间为 A生后1月以内 B生后2-3月 C生后4-5月 D生后6个月 E生后7个月(B) 5.正常小儿白细胞分类出现两次交叉的年龄为 A.1-3d及1-3岁 B.4-6d及4-6岁 C.4-6个月及4-6岁 D.4-6d及4-6个月 E.7-9d及7-9岁( B ) 6.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的形态特点是: A 红细胞均为小球形、,中央厚度大 B 红细胞大小不等,易见异彩 C 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大者为多,淡染区不明显 D 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多,中央淡染区扩大

血液系统疾病习题

血液系统疾病习题 贫血习题 一.名词解释 1.Iron deficiency anemia 2.总铁结合力 3.未饱和铁结合力 4.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二、填空题 1.每失血100ml,可失去mg的铁。 2.每个红细胞内有个血红蛋白分子,每克血红蛋白可携带氧ml,每克血红蛋白含铁mg。 3.慢性贫血时,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含量,血氧离曲线移。 4.贫血的严重性与贫血的和有关。 5.慢性贫血血红蛋白低于是输血指征。 6.食物中含铁量最低。 7.内源性铁主要来自。 8.是铁吸收的主要部位。 9.合成血红蛋白过程中阶段红细胞摄取铁最多。 10.铁在肠黏膜细胞中以价铁与蛋白合成蛋白,直接由毛细血管进入血循环的铁以价与血浆中蛋白结合,被运送到或加以储存。11.运铁蛋白是球蛋白,而血清中球蛋白的明显增高预示多发性骨髓瘤预后不佳 12.缺铁性贫血发育晚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发育晚于 13.口服铁剂后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达高峰,血红蛋白开始上升,恢复 14 为补足储备铁,口服铁剂,治疗应延长到。 三、选择题 1.慢性铁缺乏发展的正确顺序为; A 骨髓铁储存被动员和耗竭,血清铁降低,低血红蛋白,贫血 B 血清铁降低,骨髓铁储存被动员和耗竭,贫血,低血红蛋白。 C 血清铁降低,贫血,骨髓铁储存被动员和耗竭,低血红蛋白。 D 骨髓铁储存被动员和耗竭,贫血,低血红蛋白,血清铁降低。 E 血清铁降低,低血红蛋白,贫血,骨髓铁储存被动员和耗竭。 2.明确缺铁诊断的实验室检查为: A 平均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量(MCH)减少 B 血清蛋白浓度下降 C 血清铁浓度下降 D 骨髓储存铁缺乏 E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下降 3.何种实验室检查可鉴别缺铁性贫血与铁幼粒细胞贫血: A 血清铁饱和度 B MCV,MCH,MCHC C 骨髓铁染色 D 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

血液科出科考试题A卷

血液科出科考试题(A卷) 姓名:学校:考试时间:得分: 选择题答题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一、下列每题中有且仅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上(每题3分,25题,共75分)。 1.下列哪一项不是反映红细胞代偿增生的证据?() A.网织红细胞增加 B.末梢血出现幼红细胞 C.血片中有红细胞碎片 D.骨髓 幼红细胞增生活跃 E.X线显示骨髓腔增宽 2.下列哪种疾病的治疗可首选脾切除?() 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C.原因不明自身免 疫性溶血性贫血 D.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E.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3.急性白血病引起出血的主要原因是:() A.血小板减少 B.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C.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D.血小板功能障 碍 E.大量白血病细胞形成血栓,引起小血管破裂 4.缺铁性贫血时,需用注射铁剂的指征为:() A.口服铁剂两周后,血红蛋白未恢复正常 B.病程在1年以上者 C.原有胃 肠道疾病影响铁吸收 D.合并有巨幼红细胞贫血 E.病人不愿服铁剂者 5.关于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慢性型病人其贫血、出血及感染均较轻 B.可转变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 白尿 C.慢性病人无明显临床症状者不必输血 D.不宜常规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E.铁剂有害无益 6.符合急性血管内溶血的是:() A.主要在肝、脾及骨髓溶血 B.起病急,黄疸明显 C.常见脾脏肿大 D.常见 含铁血黄素尿阳性 E.多见于遗传性疾病 7.血友病最敏感的筛选试验是:() A.凝血时间 B.凝血酶原消耗试验 C.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生成时间 D.凝血 活酶生成时间 E.凝血酶原时间 8.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确诊时最少见的体征是:() A.脾脏肿大 B.胸骨压痛 C.苍白 D.肝脏肿大 E.淋巴结肿大 9.慢性淋巴细胞性和粒细胞性白血病相比较,除哪一项外余均倾向于前者?() A.病程进展缓慢 B.症状多样化 C.淋巴结肿大明显 D.脾脏肿大显著 E.易并发感染 10.缺铁性贫血用铁剂治疗后判定有效的早期指标是:() A 自觉症状明显改善 B HB、RB C 计数上升 C 网织红细胞计数上升 D 骨髓内外铁恢复正常 E 血清铁、总铁结合力恢复正常 11.24岁,男性,不规则发热三个月,右颈部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穿刺涂片见”

血液科试题DA

血液科试题DA 单项选择: 1、关于贫血的概念主要是指外周血液中单位容积内:B A.红细胞数低于正常最低值 B.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最低值 C.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最低值 D.网织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最低值 2、引起缺铁性贫血的最常见原因是:C A.铁的摄入不足 B.铁的吸收不良 C.慢性失血 D.铁的需要量增加 E.骨髓造血功能不良 3、血液病出血倾向的护理措施中,错误的是:E A.保持衣服轻软 B.避免皮肤摩擦 C.可行局部冷敷 D.高维生素饮食 E.深部肌肉注射 4、关于口服铁剂的护理,下列哪项不正确:C A.应在饭后服用 B.禁饮浓茶 C.不能与氨基酸同服 D.避免与牛奶、咖啡同服 E.液体铁剂需用吸管服用 5、缺铁性贫血需注射铁剂的指征为:D A.口服铁剂2周,血红蛋白未上升 B.病人不愿口服铁剂 C.合并有巨幼红细胞贫血者 D.原有胃肠道疾病,致铁吸收障碍者 E.慢性失血者,如月经过多 6、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常见的抗生素药物是:A A.氯霉素 B.氯丙嗪 C.磺胺甲基异噁唑 D.保泰松 E.度冷丁 7、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护理体检时不应出现下列何种体征:D A.面色苍白 B.牙龈出血 C.鼻腔血痂 D.肝脾肿大 E.肺部闻有啰音

8、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治疗应首选:C A.免疫抑制剂 B.骨髓移植 C.雄激素 D.支持治疗 E.控制感染 9、急性白血病出血的主要原因是:A A.血小板减少 B.白血病细胞浸润 C.感染 D.免疫下降 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0、急性白血病贫血的主要原因是:A A.红细胞生成减少 B.红细胞寿命缩短 C.出血致细胞丢失过多 D.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E.铁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 11、白血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A A.贫血,发热,出血,肝、脾和淋巴结肿大 B.贫血,出血,肝、脾和淋巴结肿大,肾功能衰竭 C.贫血,发热,肝、脾和淋巴结肿大,蛋白尿 D.发热,出血,肝、脾和淋巴结肿大 E.贫血,乏力,出血,肾功能衰竭 12、最常引起肝、脾、淋巴结肿大及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是:B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E.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象:A A.中幼粒、晚幼粒细胞明显增多,原始粒及早幼粒细胞<10% B.多为原幼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 C.多为中性杆状核和中性分叶核细胞 D.多为早幼粒细胞和晚幼粒细胞 E.以淋巴细胞为主,少数幼稚淋巴细胞 14、肌肉注射铁剂时,其用药护理除哪项外均妥:C A.宜深部肌肉注射 B.剂量要准确 C.不适合注射者可静注 D.避免硬结发生 E.严密观察有无反应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A1 型题】 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于 A、巨幼细胞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失血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2、我国最常见的的贫血类型为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恶性贫血 E、溶血性贫血 3、含铁量最少的食物就是 A、蛋黄 B、牛奶 C、豆类 D、黑木耳 E、瘦肉 4、体内铁吸收的主要部位就是 A、胃 B、十二指肠及空肠上端 C、空肠下端 D、结肠 E、直肠 5、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因就是 A、慢性失血 B、铁的摄入不足

C、铁的吸收不良 D、铁的需要量增加 E、骨髓造血功能下降 6、导致女性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就是 A、妊娠 B、胃大部分切除术后 C、育龄妇女 D、月经过多 E、缺乏维生素 B12 7、最能反映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就是 A、红细胞计数 B、红细胞沉降率 C、网织红细胞计数 D、血红蛋白定量 E、血清蛋白定量 8、可准确反映贫血患者体内贮存铁情况 ,能作为缺铁依据的指标就是 A、血清铁蛋白 B、含铁血黄素 C、血清铁 D、总铁结合力 E、骨髓铁染色 9、彻底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关键在于 A、给予含铁丰富食物 B、口服铁剂 C、注射铁剂 D、去除病因 E、应用应用糖皮质激素 10、补充铁剂治疗贫血最佳给药途径就是

A、静脉注射 B、肌肉注射 C、皮下注射 D、皮内注射 E、口服 11、口服硫酸亚铁必有的不良反应就是 A、黑便 B、便秘 C、腹泻 D、破坏牙釉 E、腹痛 12、贫血最突出的体征就是 A、头晕 B、记忆力减退 C、皮肤黏膜苍白 D、心悸 E、耳鸣 13、贫血病人皮肤粘膜苍白最易观察的部位 A、面颊 B、口腔粘膜 C、前胸 D、睑结膜、口唇、甲床 E、手背 14、缺铁性贫血患者脑组织中铁依赖酶活性降低会出现 A、面色苍白 B、疲乏 C、头晕 D、耳鸣

血液系统疾病题库3-2-10

血液系统疾病题库3- 2-10

问题: [单选,A1型题]患儿女,7岁,1个月来不规则发热,面色逐渐苍白,Hb80gL,Coombs试验阳性,可排除的诊断是() 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B.霍奇金病 C.系统性红斑狼疮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药物性溶血性贫血 Coombs试验为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主要检查指标,除再生障碍性贫血外,均可发生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问题: [单选,A1型题]足月新生儿从母体获取的铁足够生后使用多久() A.A.1~2周 B.B.3~4周 C.C.5~8周 D.D.2~3个月 E.E.4~5个月

问题: [单选,A3型题]男,4岁。长期偏食。近一个月面色渐苍白,自诉全身无力。查体:肝肋下4cm,脾肋下1cm。血常规:Hb70gL,RBC3.0×1012L,Ret2.0%,WBC、PLT均正 常,MCV74fl,MCH26pg,MCHC30%。考虑为缺铁性贫血。口服铁剂治疗的剂量为() A.A.元素铁0.5~1mg(kg·次),每日2~3次,餐前 B.元素铁1~2mg(kg·次),每日2~3次,餐前 C.元素铁3~4mg(kg·次),每日2~3次,餐前 D.元素铁0.5~1mg(kg·次),每日2~3次,两餐之间 E.元素铁1~2mg(kg·次),每日2~3次,两餐之间 https://www.360docs.net/doc/627449548.html,/ 中国旅游日

问题: [单选,A3型题]男,4岁。长期偏食。近一个月面色渐苍白,自诉全身无力。查体:肝肋下4cm,脾肋下1cm。血常规:Hb70gL,RBC3.0×1012L,Ret2.0%,WBC、PLT均正 常,MCV74fl,MCH26pg,MCHC30%。考虑为缺铁性贫血。如该患儿服用铁剂后Hb有所上升,但升至90gL后不再上升,最应与下列何种贫血相鉴别() A.A.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B.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C.巨幼细胞性贫血 D.慢性病贫血 E.铁粒幼细胞贫血

血液系统疾病概述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 一、血液和造血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 二、血液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三、血液系统疾病的的范围及分类 四、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 五、血液病的防治 六、环境因素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重点掌握:贫血、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概念。 一、血液和造血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 1.造血组织与造血功能 2.各种造血组织的主要结构与功能 3.血细胞的生成及发育 血液的成分 血型 1.造血组织与造血功能 是指生成血细胞的组织,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肝脏、脾脏、胚胎及胎儿的造血组织。各种血细胞均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人出生后,血细胞几乎都在骨髓内形成。 造血组织 2.各种造血组织的主要结构与功能 骨髓为人体的主要造血器官。 骨髓 红髓(造血组织) 黄髓(脂肪组织) 新鲜骨的构造 3.血细胞的生成及发育 血细胞的生成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增殖、分化、成熟、释放 血细胞发生 粒细胞、红细胞、单核细胞、和血小板 多能造血干细胞 定向多能造血干细胞 祖细胞 成熟非增殖血细胞 造血细胞等级结构模式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的分化经历3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在骨髓 多能干细胞 第二阶段迁延 淋巴系干细胞 胸腺 T细胞 骨髓B细胞 第三阶段在外周分化发挥其免疫功能 脾脏具有贮存血液、阻留衰老的红细胞、产生抗体、以及参与血细胞生成与调节等作用。

二、血液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1.血液病的特点 ①血液病的症状和体征常无特异性 ②继发性血液学异常比较常见 ③实验室检查对血液病的确诊很重要 2.血液病常见的症状与体征 ①贫血病理基础即血液携氧能力降低,组织缺氧。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苍白,头痛、眩晕、眼花、耳鸣、食欲减退、四肢乏力、记忆力下降等;严重者伴心慌、气短。 ②出血倾向 a.周身出血; b.出血程度与创伤程度不成比例; c.自发性出血 ③发热由于白细胞的数量和质量异常易合并感染。 ④黄疸如溶血性黄疸,常伴酱油色血红蛋白尿。 ⑤骨痛特别是胸骨、脊柱骨、盆骨、四肢骨的疼痛,常与血液病有关。 ⑥脾大见于异常细胞的浸润、恶性增生,髓外化生,脾功能亢进等。 ⑦淋巴结肿大如白血病、淋巴瘤等。应注意与急慢性感染引起的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淋巴结转移癌等相鉴别。 ⑧皮肤表现注意皮肤的颜色、皮下结节等。 三、血液系统疾病的范围及分类 1.血液病及其范围 血液系统疾病指原发(如白血病)或主要累及(如缺铁性贫血)血液和造血组织及器官的疾病。 血液病范围包括各类贫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异常,各种良、恶性白细胞疾病,各类出、凝血性疾病,以及血浆中各种成分发生异常所致的疾病。 2.血液系统疾病的分类 ①红细胞疾病如各种贫血、红细胞增多症 ②白细胞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 ③出凝血性疾病分为血小板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及血管壁异常 ④血栓性疾病如动脉、静脉和微循环血栓形成、血栓栓塞病如肺、脑、脾、肾等器官的栓塞。 贫血(anemia) 定义:是指外周血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量、红细胞(RBC)计数及血细胞比容(Hct)低于可比人群正常值的下限。 国内诊断贫血的标准 几种贫血的含义

血液内科出科考试试题与答案

血液内科出科考试试题 与答案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血液内科出科考 一 . 单选题(共 100题,每题 1分) 1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属于 A . 红细胞系疾病 B . 巨核细胞系疾病 C . 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 D . 粒细胞系疾病 E . 浆细胞系疾病 2 . 男性,病史2周,贫血伴周身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胸骨压痛(+),肝脏轻度肿大,外周血白细胞25×109/L,可见幼稚细胞,血小板50×109/L,血红蛋白40g/L,该患者最可能诊断 A . 败血症 B . 再生障碍性贫血 C . 过敏性紫癜 D . 急性白血病 E . 恶性淋巴瘤 3 . 急性溶血的开始症状是 A . 腰背及四肢酸痛,头痛,呕吐,寒战,高热等 B . 血红蛋白尿 C . 休克 D . 昏迷 E . 肾功能衰竭 4 . 男,28岁,脾大2年,间有黄疸,近1周再次出现黄疸。肝在右肋缘下触及,脾大左肋下5cm。Hb70g/L,网织红细胞21%,球形红细胞30%,WBC15×109/L,血小板100×109/L,红细胞脆性增高,Coomb’s试验(一),最有效的治疗 A . 脾切除 B . 糖皮质激素 C . 骨髓移植 D . 反复输 E . 抗感染 5 . 下列各种类型急性白血病中,哪种最常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A .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 . 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C .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D . 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E . 红白血病 6 . Q海洋性贫血可出现 A . HbF增多 B . HbA2增多 C . HbS增多 D . HbH增多 E . HbC增多 7 . 女,59岁,右颈部淋巴结肿大3个月,蚕豆大小,其可能性最校灸病变是

内科学血液系统疾病考试题及答案

内科学血液系统疾病考试题及答案 第5章 第1节 562. 血细胞来源于骨髓的: A、网织细胞 B、原血细胞 C、T细胞 D、B细胞 E、造血多能干细胞 563. 贫血的定义是指外周血液中: A、红细胞低于正常 B、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 C、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D、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或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 E、循环血容量较正常者减少 564. 造血系统包括: A、血液 B、骨髓 C、脾 D、淋巴结及全身各部位的淋巴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E、以上均是 565. 造血系统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 A、血细胞量和质的变化所引起的相应症状 B、肝脾淋巴结肿大 C、血浆成分发生病理性改变 D、以上均是 E、以上均不是 566. 血液患者应注意询问一下那种病史: A、营养障碍病史及职业情况 B、慢性疾病史及过敏史 C、家族史 D、月经史 E、以上均是 第2节 567. 试验结果为MCV<80立方微米,MCHC<30%符合下列哪种贫血:

A、急性失血性贫血 B、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骨髓病性贫血 E、缺铁性贫血 568. 贫血按细胞形态学分为: A、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大细胞性贫血 B、正常细胞性贫血及正常细胞性贫血 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正常细胞性贫血 D、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及正常细胞性贫血 E、只有正常细胞性贫血 569. 贫血按病因和发病机理分为: A、造血物质缺乏和红细胞破坏过多 B、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和造血物质缺乏 C、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及失血性贫血 D、失血性贫血和红细胞破坏过多 E、失血性贫血和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570. 世界卫生组织诊断贫血的血红蛋白标准是: A、成年男性低于130g/L,成年女性低于120g/L,孕妇低于110g/L B、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30g/L,孕妇低于110g/L C、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20g/L,孕妇低于130g/L D、成年男性低于13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孕妇低于120g/L E、成年男性低于110g/L,成年女性低于120g/L,孕妇低于130g/L 571. 我国诊断贫血的血红蛋白标准是: A、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孕妇低于100g/L B、成年男性低于110g/L,成年女性低于120g/L,孕妇低于110g/L C、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00g/L,孕妇低于110g/L D、成年男性低于130g/L,成年女性低于120g/L,孕妇低于100g/L E、成年男性低于13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孕妇低于100g/L 572. 贫血患者治疗应首选: A、药物治疗 B、病因治疗 C、脾切除 D、输血 E、骨髓移植 573. 贫血患者最常见的体征是: A、皮肤粘膜苍白

内科学题库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白血病

内科学题库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白血病 单选题 1.不属于诊断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是: A.外周血涂片分类 B.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C.细胞免疫分型 D.谷草转氨酶测定 E.染色体分析 (标答:D) 2.某男,75岁,因发热伴乏力3天就诊,检查血常规发现白细胞3.1×109/L,血红蛋白85G/L,血小板68×109/L,涂片分类见原始细胞39%,诊断最可能为: A.类白反应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急性白血病 D.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E.粒细胞缺乏症 (标答:C) 3.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最多见于: A.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C.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D.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E.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标答:D) 4.确诊急性白血病的依据是: A.发热、贫血、出血 B.肝脾及淋巴结肿大 C.胸骨压痛 D.血白细胞计数>10×109/L E.骨髓中原始细胞占非红系细胞的30%以上 (标答:E) 5.目前根治白血病最有希望的治疗措施是: A.化学治疗 B.放射治疗 C.介入治疗 D.全身放疗+强烈化疗 E.造血干细胞移植 (标答:E) 6.急性白血病并发的严重贫血,最迅速有效的治疗方法是: A.口服铁剂和叶酸 B.肌注维生素B12 C.输注红细胞悬液 D.应用蛋白同化激素刺激造血

E.化疗 (标答:C) 7.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类白反应的主要鉴别要点是:A.有无高热 B.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是否>100×109/L C.外周血涂片是否见到中、晚幼粒细胞 D.中性粒细胞的胞浆中有无粗大颗粒 E.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反应的高低 (标答:E) 多选题 1.与白血病的发病有关的因素是: A.含苯油漆 B.工业胶水 C.化疗药物 D.化学染发剂 E.氯霉素 (标答:A,B,C,D,E) 2.急性白血病并发出血的原因有: A.血管壁通透性降低 B.血小板生成减少 C.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血液科出科考试题B卷培训讲学

血液科出科考试题B 卷

血液科出科考试题(B卷) 姓名:学校:考试时间:得分: 一、下列每题中有且仅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上(每题3分,25题,共75分)。 1.下列疾病中哪种可能出现“核老浆幼”现象() A.缺铁性贫血 B.巨幼细胞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2.下列哪种贫血呈小细胞低色素性() A.缺铁性贫血 B.巨幼细胞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3.铁剂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达正常后继续用药的时间是() A.1周 B.2周 C.4周 D.6个月E.8个月 4.诊断缺铁最肯定的依据是() A.慢性失血史 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C.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D.血清铁降低 E.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 5.关于骨髓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位于长骨的骨髓腔内 B.在胎儿和幼儿骨内是红骨髓 C.在成年人骨内是黄骨髓 D.变为黄骨髓后仍具有造血功能 E.成为黄骨髓后,不能再转变为红骨髓 6.最能减少输血的并发症且无传染疾病危险的是() A.输新鲜血 B.输新鲜冰冻血浆 C.输浓缩红细胞 D.输白蛋白制剂E.自体输血 7、患者女性,15岁,喜吃素食,有时腹泻,HB80g/L,大便常规未见钩虫卵,骨髓铁 染色阴性,贫血原因最可能是() A.发育期对营养需求量增加 B.素食易营养吸收不良 C.腹泻而营养吸收不良

D.缺铁性贫血 E.巨幼细胞贫血 8、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与剂量关系不大的因素不包括以下哪种:() A.苯 B.氯霉素 C.磺胺类药物 D.合霉素 E.杀虫剂 9、女,18岁,一年来逐渐面色苍白,乏力,Hb80g/L,部分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 染;骨髓中铁粒幼细胞减少,最佳的治疗方案是:() A.输新鲜血 B.维生素B12+铁剂 C.维生素C+铁剂 D.叶酸+铁剂 E.维生素B12+铁剂 10、一男性患者,25岁,工人。发现左侧颈部肿物一个月,呈鸡蛋等大小,无疼痛感。检查发现纵隔及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颈部肿物病理诊断为"霍奇金氏病"适合于如下何种化疗方案?() A.MOPP B.CHOP C.COP D.M-BACB E.MACOP-B 11、除哪一项外,余均为急性白血病容易发生感染的原因?() A.成熟粒细胞减少 B.皮肤粘膜损伤 C.机体免疫力减退 D.抗白血病药物的 应用 E.γ球蛋白下降 12、除哪一项外,余均可有血小板增多?() A.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脾切除术后 C.脾功能亢进 D.急性溶血 E.创伤 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的贫血?() A.缺铁性贫血 B.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地中海贫血 E.恶性贫血 14、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依据中错误的是() A.网织红细胞减少 B.全血细胞减少 C.一般无肝、脾、淋巴结肿大 D.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减低 E.骨髓巨核细胞增生,成熟障碍 15、关于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哪一项是罕见的?() A.原发病的临床表现 B.一般贫血的表现 C.细胞含铁酶缺乏的表现 D.外胚叶营养障碍的表现 E.视乳头水肿、脾脏肿大 16、全血细胞减少伴肝肿大,不常见于哪种疾病?() A.白细胞减少性白血病 B.淋巴瘤 C.恶性组织细胞病 D.多发性骨髓瘤 E.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17、下列哪项组合是不正确的() A.骨髓病性贫血——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绝对值增加 C.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凝血酶原消耗不良 D.严重感染——全血细胞减少 E.大出血——可引起类白血病反应

教学大纲 血液系统疾病

前言 血液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血液学近年来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成为对整个医学科学有重大影响的学科。通过血液及造血系统的教学,使学生建立对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认识,熟悉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由于人体机能学已经详细介绍了血液生化、血液病理、血液病理生理知识,因此本课程首先介绍人体机能学未涉及的血液药理学知识,为后期疾病药物治疗奠定相关基础知识;然后介绍骨髓穿刺及骨髓活检,为后期疾病诊断奠定相关临床技能知识;最后详细讲解血液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知识。 本课程采用理论课与实习课并进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能掌握血液及造血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本课程共包括42学时,其中理论课22学时,实习课20学时。 参考书目 1. 葛均波等主编,<<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2013年3月出版。 2. 邓家栋等主编,<<邓家栋临床血液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7月1日出版。 3. 张之南等主编<<血液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2011年9月1日出版。 4. 陈竺,陈赛筠主译。<< 威廉姆斯血液学>> 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 教学时数分配表(共12学时)

血液系统疾病 第一章总论 目的和要求:了解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病概况,治疗现状及展望 教学方法:自学 第二章贫血概述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贫血的概念,贫血的病因分类及临床表现。 二、熟悉贫血的几种分类方法及贫血的发病机理。 三、了解贫血的诊断步骤及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重点与难点] 贫血的分类,诊断思路和诊断方法是本节重点和难点内容 [教学时数] (1.0) [教学内容] (五号宋体) [概述] 贫血的概念。 一、贫血的诊断标准。 二、影响血红蛋白值的各种因素。 三、贫血是一个常见的症状,诊断贫血的重点是寻找贫血的病因。[分类及发病机制] 一、贫血的细胞学分类 二、贫血的严重程度分类 三、按骨髓增生程度分类 四、按病因及发病机理分类: 1、细胞生成减少所致的贫血 (1)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所致的贫血 (2)造血调节异常所致的贫血 (3)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所致的贫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所致的贫血,该类贫血即溶血性贫血 3、失血性贫血 [临床表现] 一、影响贫血临床表现的因素。 二、各系统的临床表现。 [诊断] 一、病史和既往史对诊断的意义 二、体格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2、骨髓检查 3、贫血的发病机制的检查 [治疗] 一、对症治疗 二、对因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