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性心肌病与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超声心动图结果的异同点对比

合集下载

高血压导致心室肥厚与肥厚性心肌病的鉴别要点及处理异同(全文)

高血压导致心室肥厚与肥厚性心肌病的鉴别要点及处理异同(全文)

高血压导致心室肥厚与肥厚性心肌病的鉴别要点及处理异同(全文)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是血压升高后心脏对血流动力学负荷增加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心室肥厚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主要表现之一。

左心室肥厚患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以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病明显增加。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早期可能没有临床表现,但可以进展为心力衰竭(射血分数降低或保留)等临床情况对患者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一、高血压导致心室肥厚的机制高血压导致左心室肥厚的机制较为复杂。

左室肥厚的发生可出现在临床诊断高血压病之前。

临床因素也会影响高血压和左室肥厚的关系,如研究发现相同的血压水平女性较男性更易出现左心室肥厚,降压治疗后则更不易进展为左心室肥厚。

高血压引起心室肥厚与多种机制有关,包括机械性因素、神经体液因素和遗传因素等。

二、高血压心室肥厚的诊断标准高血压心脏损害突出的结构改变是左心室肥厚,多以左室重量的增加来判断。

Verdecchia等的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质量是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是诊断左心室肥厚的有用工具。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诊断左心室肥厚采用的标准是:心电图:Sokolow-Lyon指数RV5+SV1>38mm或Cornell指数(RaVL+SV3)×QRS波群时间>2440mm*ms;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男≥125g/m2,女≥120g/m2。

使用超声心动图诊断LVH需用公式计算左心室质量(LVM)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LVM公式适用于无重要的左心室畸形病变患者的评估。

左心室质量LVM(g)= 0.8×{1.04[(LVIDd+PWTd+SWTd)3-(LVIDd)3]}+0.6;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g/m2)= LVM/BSA。

LVI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PWTd:舒张末期后壁厚度;SWT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BSA:体表面积;相对室壁厚度计算公式:RWT =(2×PWTd)/LVIDd。

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诊断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的对比研究

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诊断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的对比研究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8 年 第 5 卷第 13 期2018 Vol.5 No.13146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诊断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的对比研究乔玉冰(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2)【摘要】目的 分析分别采用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心室肥厚的诊断效果比较,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12月选取我院住院病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0 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检查。

结果 超声心动图组的检出率为69.23%明显高于心电图组的46.92%(P <0.05);不同高血压分级,超声心动图组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心电图组(P <0.05)。

结论 在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临床诊断过程中,超声心动图比心电图的检出率高,可提升临床诊断准确性,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13.146.01原发性高血压是因先天性遗传因素和后天生活环境共同作用导致的一种引起血压升高的慢性疾病,持续的动脉压升高可能引发多种心血管疾病[1-2]。

左心室肥厚是典型的由高血压病引起的病理改变,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的两个主要方法[3-4]。

本研究回顾性的分析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在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2016年3月~2017年12月选取我院住院病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患者年龄大于18岁,在无药物刺激下收缩压大于140 mmHg 或者舒张压大于90 mmHg 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患者无其他病变,心肝肾功能正常,无严重肝肾衰竭、药物过敏患者;(3)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其它合并症的患者以及妊娠期患者。

肥厚性心肌病与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超声心动图结果的异同点对比

肥厚性心肌病与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超声心动图结果的异同点对比

肥厚性心肌病与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超声心动图结果的异同点对比【摘要】目的:对比分析HCM(肥厚性心肌病)、高血压性LVH(左心室肥厚)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的异同点。

方法:本文收集2015年8月-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实施治疗的HCM患者46例、LVH患者52例,分别作为HCM组和LVH组,选取同一时间段于我院体检健康者56例作对照组,3组均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分析3组检查结果,探讨HCM、LVH的异同点。

结果:HCM组、LVH组LVST、LVmass、LVSTd/LVPWTd、QTmin、QTmax、Qtd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HCM组LVST、LVSTd/LVPWTd、QTmin、QTmax、Qtd 指标水平高于LVH组(p<0.05),HCM组LVmass指标水平低于LVH组(p<0.05)。

结论:临床上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HCM、LVH患者时,可通过判断LVST、LVmass、LVSTd/LVPWTd、Qtd等指标情况,有效避免混淆情况的发生,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改善疾病预后。

【关键词】LVH;HCM;超声心动图;异同点LVH作为高血压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已经不是适应性、生理、及良性的代偿过程,已成为血压外具有独立性的心血管事件危险因子,在很大程度上可增加患者猝死等情况的发生率,而HCM具有独特的生理、病理结构,且临床表现多样,LVH、HCM均可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影响,因而,及时治疗对患者意义重大。

但是,由于LVH、HCM在病理学特点方面有相同点[1],因而,临床诊断易出现混淆、误诊的情况,对临床诊治造成难度。

本文收集我院LVH、HCM、健康体检者各52例、46例、56例作对比研究,探讨超声心动图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诊断方式,具体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收集2015年8月-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实施治疗的HCM患者46例、LVH患者52例、健康体检者56例分为作为HCM组、LVH组、对照组,3组研究对象均于研究知情同意,HCM组男、女例数各30例、16例;年龄35-73岁、中位年龄51.5岁;LVH组男、女例数各35例、17例;年龄36-72岁、中位年龄52.6岁;HCM组和LVH组均经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确诊;对照组男、女例数各37例、19例;年龄35-72岁、中位年龄50.9岁;对比分析三组年龄等一般资料(p>0.05),符合临床对比条件。

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与肥厚性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对比

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与肥厚性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对比

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与肥厚性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对比作者:王世平来源:《医学信息》2017年第02期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心电图对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和肥厚性心肌病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45例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患者,作为LVH组;选同一时间内的肥厚性心肌病中的45例,作为HCM组;另选取自愿参与研究的正常人群45例为参考组;观察三组超声心电图结果。

结果参考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LVSTd)、LVSTd/ 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LVPWTd)、左室心肌重量(LVmass)、明显优于HCM组、LV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超声心动图;肥厚性心肌病;高血压;左心室肥厚Comparison of Echocardiographic Findings between Hypertensive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and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WANG Shi-ping(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Imaging ,Deyang Fifth People's Hospital,Deyang 618000,Sichuan,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echocardiography in hypertensive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and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Methods Forty-fiv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LVH group. Forty-five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patients at the same time were selected as HCM group. Forty-five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selected as reference group Group; observe the results of three groups of ultrasonic ECG. Results LVSDd, LVPWTd and LVmas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HCM and LVH groups (PKey words:Echocardiography;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ypertension;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在临床中,高血压疾病中常见的并发症是左心室肥厚,其是诱发患者血管疾病产生的危险因素,且随着病发率的增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1]。

肥厚型心肌病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应变率分析

肥厚型心肌病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应变率分析
1 . 1 研究对象
选取 2 0 1 0年 1至 1 0月 我 院 H C M患者 ( 按 WHO / I F S C 标 准 )3 0例 ( H C M组 ) ,其 中 男 1 9例 , 女 1 1例 , 年 龄 1 6—6 8 岁 ,平 均 ( 4 4 ±1 3 ) 岁 。 对 照组 2 5 例 ,男 1 8 例, 女 7例 ,年龄 1 9—7 2岁 ,平均 ( 4 5±1 2)岁。
方 向局部 心肌 收缩及舒 张功能 的异 常 , 该技 术可作 为评 价心 肌 肥 厚病 变早 期 病 理及 功 能异 常 的首 选 方法 ; 应 变 率 显像 能够 很好 的区分 肥厚 型心肌病 患者 和高血 压患 者 , 早期 作 出 确 切 的诊 断 ;应 变率 显像 可 以用 于 心尖 部 肥厚 型心 肌病 的
2 . 3 HC M 组与 H. L V H 组比较
H C M 组 室 间 隔 £s y s 、S R s y s 、S R d i a减 小 ( P <0 . 0 1 , P <0 . 0 5 ,P < 0 . O 1) ,S R a增 大 ( P <0 . 0 5)比 H— L VH更
实 用的 方 法 。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心肌病 ;肥厚性 中图 分 类 号 :R4 4 5 文 献 标 识码 :B
D O I :i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1 . 3 1 4 1 . 2 0 1 3 . 1 7 . 1 8 1
0 引言
肥厚 型心肌病 是一种 以心肌 非对称性 肥厚 为主要特 点 的 疾 病 ,本病 的组织 学 特 征 为心 肌 细胞 肥 大 ,形态 异 常 ,排 列 紊乱 。超 声 心 动 图可 提供 诊 断肥 厚 型 心肌 病 ( H C M)的 形 态学 和血 流动 力 学信 息 ,室 间 隔及 左室 壁 不均 匀 性肥 厚 为 最 常见 表现 。然 而 ,文 献报 道 ,1 3 % 一3 1 %HC M患 者可 表 现为均匀 左室肥 厚 I l J 。应 变 ( s t r a i n ,S)和应 变率 ( s t r a i n

了解肥厚型心肌病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区别,减少误诊

了解肥厚型心肌病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区别,减少误诊

了解肥厚型心肌病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区别,减少误诊作者:惠汝太邹玉宝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3年第11期基层医生临床工作中会遇到大量的高血压患者,长期的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心脏压力与容量负荷增加、心肌重构及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作用下出现心肌肥厚者不在少数,因此所导致的高血压性心肌病是高血压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组主要以基因突变导致的以心室肌肥厚为突出特征的原发性心肌病,是遗传基础最为明确的心血管疾病。

部分患者可发生肥厚型心肌病相关的心脏猝死,室颤是发生心脏猝死的最主要原因,严重的心动过缓、停搏也是其发生原因。

肥厚型心肌病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是不同的,虽然基层医院的诊疗手段十分有限,但基层医生能够长期追踪患者疾病的整体情况,对于鉴别和发现二者的端倪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对于心肌肥厚的患者不要想当然地认为是高血压性心肌肥厚,还应该通过观察病情和详细询问病史,结合其他检查结果,鉴别肥厚性心肌病的诊断。

而且,南于本病遗传倾向明确。

所以一旦怀疑本病,应动员患者及其直系亲属均应到上级医院进行检查以明确诊断,尽早开始治疗。

首先明确肥厚型心脏病的诊断标准2006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工作组对于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标准建议如表1。

临床上两者的鉴别诊断家族史60%-70%的肥厚型心肌病为家族性,因此家族史是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重要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胸闷、胸痛、心悸等无特异性,晕厥、猝死见于肥厚型心肌病,而少见于高血压左室肥厚,15%-25%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至少发生过1次晕厥,约20%主诉黑噱或一过性头晕,肥厚型心肌病是青少年和运动员猝死的主要原因,占50%左右。

危险因素主要危险因素:①心脏骤停(心室颤动)存活者;②自发性持续性心动过速;③未成年猝死的家族史;④晕厥史;⑤运动后血压反复异常,收缩压不升高反而降低,运动前至最大运动量负荷点血压峰值差流出道压力阶差>50mm Hg。

临床心电图检查高血压左室肥厚与超声心动图对照分析

临床心电图检查高血压左室肥厚与超声心动图对照分析

临床心电图检查高血压左室肥厚与超声心动图对照分析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心电图检查与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于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的临床价值。

方法:通过选择对2011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所收治的210例高血压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设置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为观察组,心电图检查资料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影像学检查手段的高血压左室肥厚检出率。

结果:使用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观察组结果显示患者左室肥厚阴性例数为71例,阳性例数为139例,检出率为66.2 %;使用心电图检查的对照组结果患者左室肥厚阴性例数为127例,阳性例数为83例,检出率为39.5 %;使用心电图检查进行高血压患者检查时,左室肥厚检出率明显低于超声心动图左室肥厚检出率,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对于心电图检查来说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临床检出率高,应作为高血压左室肥厚临床首选无创型影响检查手段。

关键词: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对照分析Abstract:Objective:To compa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ECG and echocardiography in diagnosis of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Methods:by selecting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1 to May 2014,210 cases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ultrasound echocardiography,electrocardiogram imaging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ultrasonic echocardiography data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ECG data as control group,compared two groups of image examination means of hypertensive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were detected.Results:the use of echocardiography to check the map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in patients with negative cases to 71 cases,positive cases for 139 cases,the detection rate for 66.2%;the use of ECG examination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in patients with negative cases number 127 cases,the number of positive cases for 83 cases,the detection rate was 39.5%;the use of ECG in diagnosis of hypertension and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LVH)detec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ultrasonic echocardiography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were detected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 0.05).Conclusion:with respect to ECG echocardiography graph examination for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 clinical detection rate is high,should be as hypertensive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clinical preferred non-invasive type affectthe examination means.Key words:ECG;echocardiography;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control analysis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笔者选择我院2011年5月份-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210例高血压患者,210例患者均确诊为高血压,诊断均符合1978年WHO高血压分级诊断标准[1],其中男性高血压患者146例,女性高血压患者64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4.5岁(年龄范围为43-80岁),研究所选择的患者均无合并肥厚性心肌病以及继发性高血压等疾病。

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的诊断对比分析

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的诊断对比分析

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的诊断对比分

郭雨青
【期刊名称】《铁道医学》
【年(卷),期】1998(26)4
【摘要】目的比较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对诊断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的敏感性。


法对16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研究,对所选患者同时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舒张末期左室内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

结果超声心动图发现有左心室肥厚者110例,占68.75%,而心电图上有左心室肥厚者59例,占36.88%,卡方检验结果P<0.01,结果有显著差异。

【总页数】2页(P239-240)
【关键词】高血压;左室肥厚;诊断;超声心动图;心电图
【作者】郭雨青
【作者单位】广州铁路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304;R540.4
【相关文献】
1.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在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比分析 [J], 孙洁
2.用心电图检查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的效果对比 [J], 周晶晶;龚帆影;王珍
3.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诊断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的对比研究 [J], 乔玉冰
4.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在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J], 李凌泉
5.用心电图检查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的效果对比 [J], 刘立平;宋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比用心电图检查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的效果

对比用心电图检查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的效果

对比用心电图检查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的效果【摘要】目的:研究对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应用心电图检查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接收的50例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患者(2020.06-2021.06),所有患者均经综合检查确诊,对所选患者分别行心电图检查与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

结果:相较于心电图检查准确率(36.00%),超声心动图检查准确率(74.00%)明显更高(P<0.05)。

相较于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于I级、II级、III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诊断中诊断准确率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诊断中,相较于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准确率明显更高,推广可行性更高。

【关键词】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肥厚(LVH)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关键因素。

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指受高血压影响产生的左心室肥厚。

高血压患者血压长时间处于居高不下状态中,为保证充足的心排血量,会使心肌收缩能力提升。

但长时间处于此种状态中,会使患者产生心肌纤维增粗、心肌细胞增大、降低毛细血管密度等状况,进而引发左心室肥厚[1]。

而尽早诊断出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患者病情,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本次研究对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应用心电图检查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的效果做对比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接收的50例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患者(2020.06-2021.06)。

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设48-79(58.71±2.56)岁,高血压分级:I 级:II级:III级为9:17:24。

1.2方法1.2.1心电图检查选用十二导联心电图机,将灵敏度与走纸速度设置为10mm/mV、25mm/s。

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并保持平稳呼吸,放松肌肉,消毒将要安装电极的皮肤区域,于患者胸口相应位置贴上电极片,随后对患者开展心电图检查。

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与肥厚性心肌病患者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

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与肥厚性心肌病患者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

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与肥厚性心肌病患者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周英华;谢云;黄晓新【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年(卷),期】2014(000)008【摘要】目的:观察比较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LVH)与肥厚性心肌病(HCM)患者超声心动图差异,评价其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LVH患者作为LVH组,选择同期40例HCM患者作为HCM 组,另选择同期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三组研究对象的超声心动图。

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左室心肌重量(LVmass)、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LVSTd)、LVST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d)与LVH组、HCM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LVH组和HCM组患者的LVmass、LVSTd、LVSTd/LVPWTd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超声心动图在临床诊治高血压性LVH与HCM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诊断符合率高于心电图。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difference of echocardiogram of patients with LVH and HCM, evaluated the clinical value. Method 80 cases with LVH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3 were selected as LVH group, 40 cases with HCM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HCM group. And 50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Echocardiogram of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 LVmass, LVSTd and LVSTd/LVPWTd echocardiogram indicators of control group had evident difference from that of LVH group and HCM group (P<0.05). There was evident difference for LVmass, LVSTdand LVSTd/LVPWTd echocardiogram indicators between LVH group and HCM group (P<0.05). Conclusion Echocardiogram has great clinical valu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on patients with LVH and HCM.【总页数】3页(P151-153)【作者】周英华;谢云;黄晓新【作者单位】西安高新医院超声科,西安 710077;西安高新医院超声科,西安710077;西安高新医院超声科,西安 710077【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肥厚性心肌病与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 [J], 舒娜2.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射血分数正常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左心室协调性 [J], 高秋;李东野;王晓平;陈军红;陈静;闫艳3.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与肥厚性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及QT离散度的对比观察 [J], 汪宏;刘赟4.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与肥厚性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比对探讨 [J], 黄兰5.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的诊断对比分析 [J], 郭雨青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你能分的清吗?高血压心脏病与肥厚型心肌病

你能分的清吗?高血压心脏病与肥厚型心肌病

你能分的清吗?高血压心脏病与肥厚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是由于血压长期升高使左心室负荷逐渐加重,左心室因代偿而逐渐肥厚和扩张而形成的器质性心脏病。

肥厚型心肌病是以不能解释的心室肥厚为特征的非扩张性心肌病。

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分为梗阻性及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超声心动图可以直观的探查各心腔大小,测量室壁厚度,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及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均有重要价值。

但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同肥厚型心肌病均是以心肌肥厚为特征的心脏病,需要仔细鉴别诊断。

●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肥厚大多呈对称性,室间隔厚度与左室游离壁厚度之比<1.3,心肌回声无明显改变;肥厚型心肌病左室肥厚比高血压性心脏病更明显,多为非对称性,以室间隔肥厚为著,室间隔呈梭形或弥漫性增厚,甚至可达心尖部,左室游离壁虽然也增厚,但程度明显小于室间隔增厚的程度,室间隔厚度与左室游离壁厚度之比>1.5,心肌回声不正常,多呈颗粒状或毛玻璃样,回声增强且不均匀。

●高血压性心脏病在代偿期左心室腔多为正常大小,失代偿期左心室腔增大;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腔多会变小,收缩期甚至可以消失。

●高血压性心脏病代偿期左室收缩力会增强,失代偿期左室收缩功能弥漫性减低;肥厚型心肌病室间隔运动幅度减低,一般≤5mm,收缩期增厚率减小甚至消失,其他室壁运动可增强。

●高血压性心脏病很少引起左室流出道梗阻;肥厚型心肌病由于室间隔异常肥厚,收缩期左室流出道变窄,血流经过时速度增快,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可见CDFI下左室流出道呈花彩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测得血流速度>2m/s,M型超声测得SAM征阳性(二尖瓣E峰降低,EF斜率下降,二尖瓣前叶收缩期CD段向室间隔呈弓形隆起);即使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左室流出道血流速度也快于正常人。

超声心动图虽然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及肥厚型心肌病有重要诊断价值,但明确诊断还需要结合临床病史、家族史及其他辅助检查。

左心室肥大的心电图诊断与超声诊断的对比分析

左心室肥大的心电图诊断与超声诊断的对比分析

patterns of breast conservation treatment in Hong Kong:1994~2007[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2009,74(1):98~103. [4] 张晓菊.渐进式康复护理对改善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上肢功能和生命质 量的效果研究[D].复旦大学,200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作 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左心室高电压与左心 室肥厚各30例,年龄30~85岁,平均55.5 岁,其中男31例,女29例。 1.2 方法
采用日本光电9130型心电图仪,做标 准12导联同步心电图。左心室高电压者30 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3.4岁,V5 导联的R波电压﹥2.5mV,RV5+SV1﹥ 4.0mV(男)或﹥3.5mV(女),无ST-T改 变。左心室肥厚30例,男15例,女15例平均 57.6岁。心电图诊断既有QRS波群电压 升高,同时ST-T改变,或QRS时限介于 0.10~0.11s,或电轴左偏﹤30°。选用美国 Agilent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 率3.5MHz,患者取左侧卧位或平卧位。根 据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推荐M型测量标 准,将取样线置于2b区,测量左室舒张末
室壁压力增加,心肌细胞和细胞外基质一 般的组成成分发生改变,导致心室反应性 肥大。心室扩大和(或)肥厚系由心室舒张 期和(或)收缩期负荷过重所起,是器质性 心脏病的常见后果,心室肥大可表现为单 侧或双侧,其主要病理改变是心室纤维增 粗,增长,而肌纤维数量不增多。在心室肥
厚者时常伴心室扩张,故一般称为心室肥 大,不论心室肥厚或扩张,均会影响心肌 的除极和复极过程,其心电图表现为心室 除极面扩大,QRS波群电压升高,ST-T 改变,QRS波群时限延长和电轴左偏。左 心室肥大的主要诊断依据是QRS波群电 压增高,但电压升高与心脏实际肥大存在 一定程度的差异。心电图诊断左心室肥大 的敏感性较差,尤以左心室高电压者假阳 性偏高,远不如超声心动图检查等先进诊 断技术,但其费用低廉,操作简单,重复性 好,仍不失为左心室肥大的诊断辅助检查 方法。一些新的诊断指标可提高左心室肥 大的正确诊断率,但有待于验证[1]。

肥厚性心肌病与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

肥厚性心肌病与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

肥厚性心肌病与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舒娜【期刊名称】《实用医学影像杂志》【年(卷),期】2016(000)001【摘要】目的:探讨肥厚性心肌病与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超声心动图结果的异同点。

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肥厚性心肌病和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患者各30例分别作为左心室肥厚(LVH)组和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HCM)组,另选取来该院体检的30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3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进行比较,分析结束后,对3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差异及QT离散度进行分析。

结果对照组心动图指标与QT离散度与LVH组和H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VH组和HCM组的左室心肌重量(LVmass)、室间隔厚度(LVST)、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STd/LVPWTd)及QT离散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VH组和HCM组间的LVmass、LVST、LVSTd/LVPWTd及QT离散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肥厚性心肌病与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超声心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声心动图对以上两种疾病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故该诊断模式值得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推广,另HCM组患者的QT离散度较大,故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加强恶性心律失常的防范力度。

【总页数】3页(P29-31)【作者】舒娜【作者单位】450000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功能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与肥厚性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及QT离散度的对比观察 [J], 汪宏;刘赟2.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与肥厚性心肌病患者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 [J], 周英华;谢云;黄晓新3.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与肥厚性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比对探讨 [J], 黄兰4.超声心动图检查在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袁焕勤5.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的诊断对比分析 [J], 郭雨青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与肥厚性心肌病的鉴别

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与肥厚性心肌病的鉴别

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与肥厚性心肌病的鉴别无锡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吴小庆无锡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吴小庆高血压常常引起心室肥厚,特别是室间隔肥厚;但肥厚性心肌病也以心室肥厚为主要表现,如何鉴别是高血压引起的心肌肥厚,还是高血压合并肥厚性心肌病呢?流行病学特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发生率为20%~40%,随着年龄的增大,左心室肥厚的发生率增多常以室间隔增厚为主。

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心血管事件及预后最强的独立预测指标,风险可升高2~4倍。

病理生理特点:高血压所致的左心室肥厚是一种心肌对血压升高的代偿性改变,主要为向心性肥厚,最后发生容量负荷增加引起离心性肥厚。

左心室肥厚可导致舒张功能不全。

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需与肥厚型心肌病(HCM)进行鉴别,有以下鉴别要点:(1)病史: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常见于中老年患者,存在高血压病史,血压较高,且长期降压控制不佳;而肥厚型心肌病以青壮年多见,常有家族史。

(2)临床症状:可以无症状,也可以有心悸、劳力性呼吸困难、心前区闷痛、易疲劳等症状。

肥厚型心肌病,尤其是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可出现晕厥甚至猝死。

晚期出现左心力衰竭的表现。

(3)查体: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者,心界向左下扩大,主动脉瓣区第二音增强。

而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胸骨左缘可出现粗糙的收缩中晚期喷射性杂音,可伴震颤,应用洋地黄制剂、硝酸甘油、静点异丙肾上腺素及Valsalva 动作后杂音增强,反之应用β- 受体阻滞剂、去甲肾上腺素及下蹲时杂音减弱。

(4)仪器检查:1)超声心动图:对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有重要意义:①室间隔肥厚与左心室游离壁厚度之比>1.5;②左心房室瓣前叶收缩期向前移动及主动脉收缩中期关闭现象;③心室腔小;④左心室流出道狭窄<2.0 cm;⑤左心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加快;⑥休息时收缩期左心室心尖部心腔与流出道压力阶差>30 mm Hg,则认为存在左心室流出道梗阻。

对称性左心室肥厚时室间隔与左心室游离壁一致。

TDI评价肥厚性心肌病和高血压心肌肥厚心功能的差异

TDI评价肥厚性心肌病和高血压心肌肥厚心功能的差异
维普资讯
匡兰影像学杂志 2O 年第 l卷第4 O8 8 期 J e  ̄n o. o42O d m g 11 N . O8 M I V 8
T I 价 肥 厚 性心 肌 病 和 高血 压 心 肌肥 厚 心 功 能 的差 异 D评
王 维娟 。 高 燕 刘传 玺 王 , , ,
W NG A , C 0 Y h L U h a - i , W NG el . a 2 I C u nx3 4 A Li

1 p . a
2 D甲 , . a 删 3D 0 . 甲, 删
o laobd 咖 fUt sun , r
C na o il et l st , r H pa
差 异。方法 : 研究对 象 6 人 , C 5 H M患者 2 ,L H患者 2 人 , 3人 sV 1 对照组 2 人。应用组 织多普勒 成像技 术测量 室间 隔和外 1 侧壁局部心肌 的运动 速度。结果 : C H M患者及 sV L H患者在室 间隔基 底段所测 的数据 存在 明显 的差 异 , M患者 室间隔 HC 心肌运 动速度 明显下降 。结论 : 利用组织多 普勒成 像技术测定室壁运动速度有助 于 H / 与 sV t CV w rs Ts eD pl gn;H proh a i ypty yet s n C ri ntn Ke od 】 iu ope i i s rma g yerpi cr o oa ;H pr ni ;a a f co t c dm h e o d cu i
肥 厚 型 心 肌 病 ( yerpi crinoa y hpaohc a o ypt , dr h
期高 血压 引起 心 肌 肥厚 患 者 2 人 , 照组 : 常 2 1 对 正 1
H M 是一种 以心肌肥厚、 C) 心肌细胞排列紊乱 、 间质 纤维化以及左 室功 能异常为特征 的疾病u , J而高血 压 继发 性 左心 室肥 厚 (eod r l t e tcl y e- scn a f vn i a h pr y e ru r

高血压患者和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左室流出道阻塞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比较

高血压患者和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左室流出道阻塞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比较

【检验与影像】高血压患者和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左室流出道阻塞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比较董 燕(濮阳市范县人民医院,河南 濮阳 457500)【摘要】 目的:比较高血压(HTN)患者和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COM)患者左室流出道阻塞(LVOTO)的超声心动图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6年12月期间109例LVOTO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因分为HOCM组58例和HTN组51例,比较两组的室间隔中间段厚度(IVSM)、室间隔基底段厚度(IVSB)、左室后壁厚度(LVPW)、IVSB/LVPW,静息状态和激发状态的左心室流出道(LVOT)峰值压差与流速及有无SAM征。

结果:两组LVP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CM组的IVSM、IVSB、IVSB/ LVPW、IVSB>15 mm 与IVSB/LVPW>1.5的比例均显著高于HT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激发状态的LVOT峰值压差和流速均显著高于同组静息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激发后LVOT峰值压差和流速均显著高于静息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CM组的LVOT峰值压差和流速均显著高于HT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OCM组的SAM征发生率显著高于HT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HOCM患者和HTN患者超声心动图特征各异,HOCM患者室间隔厚度和SAM征发生率更高,HTN患者LVOT峰值压差和激发试验后流速增高幅度更明显。

【关键词】 左室流出道阻塞;超声心动图;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高血压doi: 10. 3969 / j. issn. 1672-0369. 2020. 05. 053中图分类号: R54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2-0369(2020)05-0129-03左室流出道阻塞(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obstruction,LVOTO)的诊断主要依靠超声心动图,其临床症状取决于阻塞的部位和程度,广义上,其阻塞部位包括主动脉瓣、主动脉瓣上及主动脉瓣下三种,狭义上仅指主动脉瓣环水平至二尖瓣腱索或前叶之间发生阻塞。

心脏B超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心脏病效果对比

心脏B超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心脏病效果对比

心脏B超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心脏病效果对比摘要:目的对比心脏B超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心脏病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将抽取4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在本院接受心脏B超以及心电图诊断,对比两组检查手段诊断结果。

结果使用心脏B超检查出来的左房增大、左室增大以及左室增厚明显多于心电图检出,差异显著(P<0.05)。

结论心脏B超诊断高血压心脏病特异性以及敏感性更高于心电图检查,值得临床推广使用该检测方式。

关键词:心脏B超;心电图;高血压心脏病前言高血压性心脏病是临床常见心脏病类型,该疾病主要由于患者长期处在高血压状态,左心室负荷严重,左心室代偿过程中发生了增厚、增肥以及扩张等,最终导致心脏器质性病变[1]。

心电图是临床常用来进行心脏兴奋性评估的客观指标[2],但在临床中为了更加确诊病情,常会使用超声心动图进行辅助检查,对心脏大小以及室壁厚度进行探测,该检查方式可以有效对高血压心脏病进行诊断[3]。

本文主要对比心脏B超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心脏病效果,本次研究将抽取4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进行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患者共40例,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高血压心脏病(符合国际高血压学会以及WHO制定高血压诊断标准),在本院接受心脏B超以及心电图诊断。

本次研究中无合并心脏瓣膜病以及冠心病等患者。

其中男女比例为23:17;年龄为43~76岁,平均年龄为(60.35±6.54)岁;将其按照高血压分级:20例Ⅰ级,12例Ⅱ级,8例Ⅲ级;病程为2~20年,平均病程为(6.87±4.32)年。

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高血压心脏病;均大于40岁;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心电图检查:检查前,应让患者进行10min静坐休息,让心跳恢复,检查时让患者保持平躺,检查医师为本院专业心电图医师,由其为患者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分析检查结果。

心脏B超检查:研究仪器为西门子G6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2.0~3.5MHz。

高血压病左室壁增厚50例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比分析

高血压病左室壁增厚50例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比分析

高血压病左室壁增厚50例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比分析目的:比较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比检查。

结果: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肥厚、左室肥大、单纯室间隔增厚的患者,其心电图阳性符合率分别为66.7%、77.7%和29.4%。

结论: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心电图检查,心肌肥厚形态学改变早于电生理改变,尤其对于单纯室间隔增厚的患者,认为左室后负荷增加首先作用于左室流出道,是室间隔较早肥厚的原因。

诊断高血压心脏病必须结合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求确诊。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echocardiography and ECG examination of the diagnostic value. Methods: Echocardiography and ECG examination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were contrasted. Results: Echocardiography indicated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left ventricular dilatation,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in patients with simple septal hypertrophy, the ECG positive consistent rates were 66.7%, 77.7% and 29.4%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Echocardiographic diagnosis of high blood pressure is superior to ECG,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cardiac hypertrophy as early electrophysiological changes, especially for simple ventricular septal hypertrophy. The role of increased left ventricular after load on the 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is the reason for septal hypertrophy in early. Diagnosis of 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 should combine with echocardiography.[Key words] Hypertension; Echocardiography; ECG高血压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发病率较高,高血压状态持续存在时,由于压力负荷的代偿机制产生左室肥厚。

心脏B超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对比分析

心脏B超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对比分析

心脏B超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对比分析【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心脏B超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接诊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58例,对患者进行心脏B超和心电图检查,对比检查结果。

结果:心脏彩超的左室肥厚检出率为50%,心电图图左室肥厚检出率为25.86%,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心电图相比,心脏B超能够更直观的观察心脏结构,对于判断高血压性心脏并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心脏B超;心电图;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是患者长期受高血压的影响,左心室负荷明显增加,造成左心室出现代偿性肥厚扩张。

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心悸、乏力等,对患者的工作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尽早对该病做出诊断并开展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目前临床上主要的辅助检查手段为心电图,确诊率不理想。

随着近些年来彩色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推广,心脏B超已经成为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首选辅助检查方式,为探讨其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接诊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58例,对患者分别进行心脏B超和心电图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接诊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58例,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56.8±8.6)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6±1.1)年。

典型性心绞痛患者36例,不典型心绞痛患者22例,心律失常23例。

1.2 研究方法分别对患者进行心脏B超检查和心电图检查。

心脏B超检查:采用西门子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0MHz,患者取左侧卧位,与胸骨左侧长轴切面做M取样,测量左房内径、左室内径、室壁厚度、心肌收缩功能等。

心电图检查:采用心电图机监测心脏活动状态,由专业的医师分析监测结果。

1.2 观察指标和诊断标准室间隔肥厚:舒张期左室后壁前后径超过12.5mm,收缩期厚度增加率65%~7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肥厚性心肌病与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超声心动图结果的异同
点对比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HCM(肥厚性心肌病)、高血压性LVH(左心室肥厚)应用超声
心动图检查结果的异同点。

方法:本文收集2015年8月-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实施治疗的HCM患者46例、LVH患者52例,分别作为HCM组和LVH组,选取同一时间段于我院体检
健康者56例作对照组,3组均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分析3组检查结果,探讨HCM、LVH的异同点。

结果:HCM组、LVH组LVST、LVmass、LVSTd/LVPWTd、QTmin、QTmax、
Qtd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HCM组LVST、LVSTd/LVPWTd、QTmin、QTmax、Qtd 指标水平高于LVH组(p<0.05),HCM组LVmass指标水平低于LVH组(p<0.05)。

结论:
临床上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HCM、LVH患者时,可通过判断LVST、LVmass、LVSTd/LVPWTd、Qtd等指标情况,有效避免混淆情况的发生,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改善疾病预后。

【关键词】LVH;HCM;超声心动图;异同点
LVH作为高血压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已经不是适应性、生理、及良性的代偿过程,已成为血
压外具有独立性的心血管事件危险因子,在很大程度上可增加患者猝死等情况的发生率,而HCM具有独特的生理、病理结构,且临床表现多样,LVH、HCM均可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影响,因而,及时治疗对患者意义重大。

但是,由于LVH、HCM在病理学特点方面有相同点[1],因而,临床诊断易出现混淆、误诊的情况,对临床诊治造成难度。

本文收集我院LVH、HCM、健康体检者各52例、46例、56例作对比研究,探讨超声心动图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治提
供有效诊断方式,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2015年8月-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实施治疗的HCM患者46例、LVH患者52例、健康体检者56例分为作为HCM组、LVH组、对照组,3组研究对象均于研究知情同意,HCM组男、女例数各30例、16例;年龄35-73岁、中位年龄51.5岁;LVH组男、女例数各35例、17例;年龄36-72岁、中位年龄52.6岁;HCM组和LVH组均经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
查确诊;对照组男、女例数各37例、19例;年龄35-72岁、中位年龄50.9岁;对比分析三
组年龄等一般资料(p>0.05),符合临床对比条件。

1.2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患者LVDId等指标,该检查结束后,于患者安静、没有应用药物
的条件下,同步记录3组研究对象12导联心电图(记录条件包括基线无干扰且平稳,图形
显示清晰、25mm/s的走纸速度)[2]。

1.3观察指标
LVST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LVDI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PWT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mass(左室心肌重量)=[(上述3项指标之和)×1.04]3×0.8+0.6;QTmin、QTmax,Qtd=后者-前者[3]。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应用SPSS20.0,对三组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描述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应用t
检验,若结果显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1三组各项检查指标对比
HCM组、LVH组LVST、LVmass、LVSTd/LVPWTd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HCM组LVST、LVSTd/LVPWTd指标水平高于LVH组(p<0.05),HCM组LVmass指标水平低于LVH组(p<0.05),详见表1。

注释:*与对照组对比,*p<0.05,^与HCM组对比,^P<0.05。

3讨论
HCM、LVH均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近年,随着我国人们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再加上
老龄化的加重,高血压等疾病的临床病例逐年增多,LVH的发生率也呈现增高的趋势,其临
床警示性价值非常高,可对人体左室心肌肉运动方面可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发展至后期,
可导致左心室舒张、收缩功能发生障碍[4],而HCM的主要特征为心肌肥厚,患者常常表现
出呼吸困难、胸痛、心绞痛等临床症状,其发病多与内分泌紊乱和遗传有关,可导致猝死发生,而临床应用一种有效的诊断方式,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对改善疾病预后意义重大。

以往临床上常采用心电图和X线诊断高血压性LVH,但是,受到心脏代偿性变化情况的影响[5],临床诊断符合率并不理想,而通过本文表1结果可知,超声心动图应用于HCM和LVH
患者,可有效、准确的评估患者LVST、LVmass、LVSTd/LVPWTd指标水平,因而,该诊断方式,可具有客观性的对患者心肌功能做出评价,而从本文表2结果可知,在Qtd指标水平方面,对照组<LVH组<HCM组,该结果充分印证了高血压性LVH恶性心律失常危害性低于
HCM的观点,同时,提示,针对HCM患者实施治疗时,需要将恶性心律失常的防范性增强[6]。

综上所述,超声心动图应用于HCM、LVH的诊断、治疗中价值较高,可客观的反应患者LVST、QT离散度等指标情况,准确的判断疾病,可有效避免因诊断混淆,而出现的误诊,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且具有检查无创性的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汪宏,刘赟.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与肥厚性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及QT离散度的对比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1):1179-1180.
[2]邓远燕,张泉,刘伊丽等.肥厚性心肌病患者13年超声心动图演变分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3,15(6):434-435.
[3]郭玲,李晓梅,钟宏等.28例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特点分析[J].江西医药,2011,46(1):50-52.
[4]李志斐,刘蕊,张双元等.老年高血压性肥厚型心肌病和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比较分
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7):56-57.
[5]陈锡芳.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特点及诊断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8):26-28,封3.
[6]张景锋,卢永昭,李奇等.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临床对比分析[J].陕西
医学杂志,2016,45(10):1359-13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