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三年级下册 2《万以上数的认识》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三年级下册 2《万以上数的认识》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三年级下册 2《万以上数的认识》教案

《万以上数的认识》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的第6~8页中的信息窗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千万、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2、体会十进制计数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4、使学生在进一步了解万以上数的组成各个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掌握万以上数的读法。

教学重难点

对计数单位意义的理解。

教具

计数器,活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

老师在网上查找到一些有关水立方、鸟巢、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和中国国家大剧院的信息你想知道吗?看到这些数字你想知道什么?

复习巩固新知,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展示情境图。

情境图展示的是水立方的面积约达十万平方米。从而提出问题:十万是多少?你能举例说说你对十万的理解吗?(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的数,数到十万,让学生体会十万是多少。)

三、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和“十进制计数法”师举例讲解,一小盒订书订有1000个,一大盒有10盒这样的订书订就是10000个,这样的十大盒就是十万个订书订。再比如,人民大会堂能容纳一万人,10个人民大会堂就能容纳十万人。

2、用算盘帮助数数。也可以这样用计数器数一数:1万、2万、3万……10个一万是十万。谁还能接着数下去吗?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对百万、千万、亿的认识,并让学生看书。提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你对一亿是怎样理解的?能举例说一说吗?一般情况下,成年人的头发约有10万根,1000个正常成年人的头发大约有一亿根。钟表上的秒针跳动一亿下需要三年多时间。……

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教师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数位顺序表,然后重点介绍数级。

在认识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介绍十进制计数法。(教师强调:数位表是我们读写数的依据,必须牢记,特别记住从右数第5位是万位,第9位是亿位)。

想:像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什么?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怎样?这种计数方法叫做什么计数法?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举例。

学生自己动手数一数,然后演示。

学生举例。用计数器自己操作,同位之间互相说一说。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数位顺序表。

学生总结,并默记。

学生观察发现,总结。

关注对个级、万级、亿级的理解。

理解十进制计数法。

四、读数

1、探讨整万数的读法。(读万以内的数也要从高位读起,教师加强对读书的指导。按照“一画二看三说四读”的顺序进行读数练习。)

让学生在算盘上拨出二十八万;三十二万;一百二十万。

引导学生用读个级数的规则来读万级数,但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小结:万级数的读法和个级数的读法的联系和区别。

相同点:万级数先按个级数的读法来读。

不同点:万级数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2、探讨含有多级数的读法。

(1)指导学生读出给出的数258000;91000;

指导学生读出给出的数11350000;68000000。

指导学生读出给出的数4050000;118900;2688000000。

(2)引导学生总结亿以内数的读法。(特别记住从右数第5位是万位,第9位是亿位)提问:含有个级和万级的数,先读哪一级?

怎样读万级的数?

在什么位置的“0”不读?

在什么位置的“0”应该读?读几个0?

(3)看书并完成教材自主练习第4题。

(4)学生到黑板上出数,进行读数训练。

学生试读,再说怎样读的。

指名学生读,使学生讨论、交流。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独立完成。

先读万级,再读个级。每一级末尾的零不读,中间不管有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通过图片让学生在读数的同时感受大数的意义。

五、拓宽应用

1、完成教材自主练习第1题。

数一数练习时让学生借助计数器独立去数,然后交流数的方法。

2、完成教材自主练习第2题。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回忆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开幕式、足球决赛的场面。学生借助计数器独立去数,然后交流数的方法。学生回忆感受大数并用大数进行描述。培养学生的数感。

3、完成教材自主练习第5题。

让学生读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然后让学生说说在哪些地方还见过类似的计数器。

4、完成教材自主练习第11题。

让学生买一袋瓜子,倒出来,先估计有多少粒,再数一数。学生自己读数,并说一说每组中两个数的读法有什么不同,然后小组交流。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学生回顾并交流。

对自己的学习做出正确的评价。

七、板书设计

万以上数的认识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的第12页中的信息窗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的写万以上数的数,熟练的读万以上的数。

2、体会万以上的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学习了那些计数单位?

2、十万里有()个一万,一百万里有()个十万,一千万里有()个一百万,一亿里有()个一千万。

教师在标有计数单位的算盘上,分别拨出7、70、708让学生先说出这三个数各应该怎样写。

然后引导学生回忆万以内数的写法。

学生交流。从它的高位起,哪一位是几就在那一位写几,哪一位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写0。(重点强调:最关键是要确定最高位是在那个数级里的那个数位上)。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出示信息窗,让学生指名读题,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指导学生写出信息窗中给出的数。

一百三十九万二千、一百三十万:先让学生试写。

一亿零八百四十五万:先让学生回答这个数有几级?万级上怎样写?个级上怎样写?千

万位上为什么要写一个0?

一亿四千九百五十九万七千八百七十、七亿八千零七十五万:让学生对照数级和数位的顺序进行填写。

2、引导学生总结亿以内数的写法。

提问:含有个级和万级的数,先写哪一级?怎样写?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这一位怎样写?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出亿以内数的写法:

A、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B、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让学生写出其他的数学信息中的数。

写完后让学生把写出的数再一遍,看是否与要求写的数一致。

4、练习。

学生对照数级和数位的顺序写数。边总结边交流。

亿级万级个级

……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

一百三十九万二千写作:139 2000

一百三十万写作:130 0000

一亿四千九百五十九万七千八百七十写作:1 4959 7870

一亿零八百四十五万写作:1 0845 0000

七亿八千零七十五万写作:7 8075 0000

四、拓宽应用

1、完成教材自主练习第1题。

先让学生口答每个计数器上显示的数的读法和写法,然后再补充几个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口答。如: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十万,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百万呢?

2、完成教材自主练习第2题。

让学生独立写,写完后,指名说一说各是怎样写的,先写的哪一级,再写的哪一级,为什么有的数中间要写0?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并说一说注意什么。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什么?

学生回顾并交流。

对自己的学习做出正确的评价。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的第15~16页中的信息窗三。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小。

3、体会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4、结合具体情景用"万"或"亿"为单位表示大数,体会用"万"或"亿"做单位表示较大数的简洁性。

教学重点

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1、体验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方法的多样性。

2、掌握将整万、整亿的数改写用“万”、“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1、出示情景图: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搜集有关世界地理知识中的大数信息,谁先来汇报?

2、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关于世界地理知识中的大数信息。出示信息窗,让学生读题,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教学比较数的大小。

(1)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如学生直接说出谁大谁小,教师可接着问:你怎么知道的?从而引出比较大小的方法。

(2)教师选择其中的比较大小的问题进行解决。

(3)可根据以前学习的方法小组讨论比较大数的方法。

(4)教师总结比较大数的方法。(先看位数,位数多,这个数就大;如位数相同,再比较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5)通过比较人口的多少,进一步巩固比较大小的方法。

(6)课题延伸:对于中国的陆地面积与人口,你有什么建议?

2、实例比较。

(1)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哪个国家的陆地面积最大?哪个国家的陆地面积最小?

比较第一组数:960000和17070000。

A、让学生把这两个数拨在计数器上,

然后提问:960000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有几个万?

17070000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有几个万?

B、接着再出一组数,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哪个国家的人口最多?哪个国家的人口最少?

比较第二组数:9600000和9373000。

A、指名学生读出这两个数,然后提问:9600000是几位数?9373000是几位数?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该怎样比较呢?

启发学生想:在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时,当两个数的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的数也相同时,要比较左起第二位个位上的数。现在这两个数该怎样进行比较?

B、再出一组数:43200和43000。

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C、提问:从刚才两组数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比较位数相同的两个数的大小是怎样比较的?

(3)总结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学生把这两个数拨在计数器上,然后回答960000、17070000分别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有几个万。

学生回答后,再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独立完成。

学生读出这两个数,然后回答9600000、9373000是几位数,该怎样比较。

学生观察比较后得出:9373000<9600000。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学生结合例题加以说明。先同桌说说,再集体交流。

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和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一样。

(口算:提醒学生别忘了万、亿这几个单位。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让学生独立完成。重点引导学生:怎样比较多个大数的方法)

三、数的改写

1、出示一组文章:中国的陆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地球的总面积为13亿。这个960万平方千米与9600000平方千米,5亿与500000000哪个更好写?让学生体会到改写大数的必要性。

2、怎样改写呢?让学生们自己讨论研究。

3、教授改写。

(1)把整万的数改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师板书:9600000和500000000让学生读出来。

指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两个数都是整万数,为了读写简便,我们常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师强调改写方法,并板书9600000=960万

(2)练练。

把1300000000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1300000000=130000万。

1300000000还是整亿数,你能把他改写成用亿做单位的数吗?

四、拓宽应用

1、完成教材自主练习第1题。

让学生根据总结的比较方法,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2、完成教材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根据总结的比较方法,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学生自己写出数并比较大小。能否灵活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3、完成教材自主练习第3题。

让学生独立改写,然后说一说改写的方法。

4、完成教材自主练习第4题。

先读题,再按要求把横线上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五、课堂总结

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的第19~20页中的信息窗四。

教学目标

1、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看课本出示的信息窗4。

先读一读,再同前面学习的数据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在这四幅图每个数据的前面都有一个相同的字,圈出来是哪个字?是什么意思?

找出每个数据的前面一个相同的字,圈出来,想想是什么意思。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引出近似数。

(1)让学生说一说这几组数与我们前面学习的数据的不同。

(2)教师总结。

生活中有些数不需要精确的表示出来,用近似数表示更方便。

(3)你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近似数吗?举例说明。

(4)比较精确数与近似数的不同特点。

2、学习近似数的方法。

(1)出示问题:11030精确到万位是多少?178680000精确到亿位是多少?

(2)讨论。

11030精确到万位应是1万,还是2万,为什么?

178680000精确到亿位应是1亿还是2亿?为什么?

(3)得出结论。

11030≈10000=1万178680000≈200000000=2亿

(4)讨论:当什么情况下该舍去?什么情况下该入上呢?

(5)教师总结。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怎样确定是“舍”还是“入”呢?

(6)练习。

把34108和95820精确到万位。

3、理解近似数的意义“约”字,它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用到,对比下面这两句话,理解“约”的意思我校有学生1300名。而我们学校有学生约1300名。

你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近似数吗?

4、小结。

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准确的表示出来,或无法准确的表示出来,我们就用一个“差不多”的数来表示,这个数在数学上,我们就叫它是谁的“近似数”。

5、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师:近似数就是和准确数差不多的数,怎样才算“差不多”?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1)11030大约是多少万?在数学中,我们用“=”表示准确数,近似数则是用≈来表示。11030≈10000=1万

为什么前面是≈,而后面则是=呢?

(2)11030≈1万,12030呢?说说你的看法?

12031?14800?再换个试试!

17234?为什么18234的近似数不是1万而是2万呢?

你怎么知道它更接近于2万?主要看哪一位?

师:5,小于5的,把它和右面的数舍去,全改写成0,在数学上,我们叫做“四舍”。而等于或大于5的,向它的前一位进1后,再把它和右面的数舍去,全改写成0,这种方法我们叫做“五入”。这两种方法合起来,就是求一个数近似数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四舍五入”法。

学生举例说明。44万、230万块、30万千米等这些数都不是准确数,而是和准确数差不多的近似数。

学生比较发现:我校有学生1300名。表示我校就有学生1300名,不多一个,也不少一个!而我们学校有学生约1300名。这里的1300名就是我校实际学生人数的近似数,可以比1300多一点,也可以比1300少一点。

学生举例:

1、我写作业用了20分钟;我写作业大约用了20分钟。

2、一辆小汽车的价钱是13万元;一辆小汽车的价钱约是13万元。

3、一支铅笔长14厘米;一支铅笔长约14厘米。

三、拓宽应用。

1、完成教材自主练习第1题

在像黑板上这样,做在练习本上。

2、完成教材自主练习第3题。

在做的过程中,你有没有什么小窍门说说大家听听!独立完成。小组合作,交流你们是怎么做的?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的第22~23页中的相关链接。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数字编码,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的解读生活中常见的数字编码。

2、引导学生自己学会编参赛号,体会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正确解读数字编码。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调查了解身份证号码、邮政编码、电话号码、车牌号、门牌号、学籍号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出示主题图:我市举行“科技小发明”比赛,有25所学校1800名同学参加。同学们你知道参加比赛时胸前或背后都有个什么?

2、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用到了编码。你都知道哪些地方用到?怎样给每个学生编一个参赛号码呢?

学生交流,参加比赛有自己的号码。学生举例。学生讨论。

在与小组同学交流的过程中,有较强的参与、合作意识,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也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出示一个身份证号问:身份证号码有几部分组成?你对身份证号码有哪些了解?(身份证是有三部分组成。1~6位表示行政区划代码,7~15位表示出生日期代码,15~19位表示分配顺序代码。

2、出示一个邮政编码问:邮政编码有几部分组成?你对邮政编码有哪些了解?

(邮政编码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知道的知识。)

教师讲解:邮政编码有六位数字组成: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第三位表示表示市,第四位表示区,第五、六位表示乡镇。

3、出示一个车牌号问:车牌号有几部分组成?你对车牌号有哪些了解?

4、出示一个电话号码问:电话号码有几部分组成?你对电话号码有哪些了解?

5、教师小结。

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给主题图中的学生编参赛号。

集体交流自己的方法。体会数字编码的方便。

三、拓宽应用

1、完成教材自主练习第1题。

运动员编码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通过两名学生的对话和他们身上的号码,明确运动员号码编排的规律及每个数字表示的意义。找出规律后,再完成后面两个小题。

(1)说一说,这个学校的运动员号码编排有什么规律?

(2)带有号码2308的学生是几年级几班的几号运动员?

(3)如果你是这个学校4年级1班的7号运动员,那么你的号码应是多少?

2、完成教材自主练习第2题。

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简捷的统计方法。学校要了解学生是否喜欢课外阅读,用5、4、3、2、1分别代表从最喜欢到最不喜欢之间的5种程度。

(1)你选哪个数?说说理由。

(2)如果小冬选了4,说明什么?

(3)小芳很喜欢课外阅读,她应该选几?

在学生完成练习之后,让学生利用该表示方法,调查了解本班同学是否喜欢数学或足球比赛等情况。小组讨论交流。

四、课堂总结

谈谈自己的收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