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发展阶段

中国电影发展阶段
中国电影发展阶段

中国电影发展阶段

1.萌芽和尝试阶段(1896年至1931年)

中国电影事业,是从输入和放映西方电影起步的。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也就是电影在世界上正式诞生的第二年,随着帝国主义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的侵略,西方电影也输入了中国。这年的8月11日,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揭开了中国电影放映的序幕。此后几年,放映西方影片,从上海到北京,逐渐遍及大江南北,深入内地。这种情况,尽管是帝国主义商品输出和文化侵略的产物,但毕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一种新的娱乐形式,激发了中国知识分子摄制“中国影片”的愿望。

1905年秋天,北京琉璃厂丰泰照相馆,试拍了中国第一部影片。影片拍摄的是著名京剧老生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影片虽然只是几个片断。长度只有三本,但当年60岁的谭鑫培,以其精湛的表演和饰演黄忠的英雄气概,使影片的试拍获得了成功。

1913年,郑正秋和张石川编导了影片《难夫难妻》。此片虽为短故事片,却是我国拍摄故事影片的开端。从影片内容来说,也接触了社会现实生活,通过一对青年男女在封建买办婚姻制度下的不幸,表现了一定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此后,张石川又导演了影片《黑籍冤魂》,通过一个封建大家庭因吸食鸦片而家破人亡的悲剧,反映了当时鸦片流毒的灾难。这时,中国也拍摄了一些新闻短片,较有意义的是反映辛亥革命的《武汉战争》和二次革命的《上海战争》。

有声电影产生以后,很快传到了中国。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试制了中国第一部蜡盘发音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转年,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摄制了故事影片《雨过天晴》,天一公司摄制了故事影片《《歌场春色》等,片上发音的试制获得了成功。尽管在这些影片的摄制中,借助了法国、美国和日本的技术力量和技术设备,但毕竟宣告了中国有声影片的诞生。

2.进步电影的艰难成长阶段(1931年至1949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存在着两种文化,也存在着两种电影。随着中国

电影的诞生,一方面文艺上的“鸳鸯蝴蝶派”便渗入电影界,拍摄了大量低级、庸俗的影片;一些公司,还掀起了竞拍不伦不类古装片的风潮;武侠神怪片也大肆泛滥。这是由于投机商人、官僚买办、帝国主义操纵中国电影造成的恶果。中国电影游离于蓬勃兴起的革命运动之外,影响和阻碍了自身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加强了对电影事业的领导,电影发生了由脱离现实到反映现实的转变。进步的、民主的、革命的电影工作者,高举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以“明星”“联华”“、艺华”等影片公司为阵地,拍摄了以反帝反封

建为内容的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的影片,使中国电影的面貌为之一新,揭开了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光辉的一页。

反映农村阶级斗争的代表作有,夏衍的第一部电影剧作《狂》(程步高导流演),阳翰笙进入电影界的第一部作品《铁板红泪录》(洪深导演)。描写工人阶级斗争生活和觉悟成长的代表作有:洪深改编的《香草美人》(陈铿然导演),沈西苓编导的第一部电影《女性的呐喊》。暴露30年代的中国都市生活、揭示当时都市中尖锐阶级矛盾和阶级对立的代表作有:夏衍的《上海二十四小时》(沈西苓导演),蔡楚生编导的《都会的早晨》。表现抗日反帝斗争的代表作有:蔡楚生编导的《共赴国难》,田汉自编自导的《民族生存》,阳翰笙的《中国海的怒潮》(岳枫导演)等。另外,还有以妇女为题材的影片《三个摩登女性》(田汉编剧,卜万苍导演),《姊妹花》(郑正秋编导),《时代的儿女》(夏衍、郑伯奇、阿英编剧,李萍倩导演),以及把新文学名著搬上银幕的《春蚕》(夏衍编剧,程步高导演)。

当然,电影由脱离现实到反映现实的转变,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进步的、民主的、革命的电影运动的辉煌成果,吓坏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他们采取恫吓、严查、止映、禁拍,甚至利用捣毁进步影片公司等卑鄙手段,对革命电影文化进行围剿、镇压、迫害和扼杀,使之陷入了异常困难的境地。

但是,革命的、进步的电影工作者,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扼住,在党的地下组织领导下,坚持了“在泥泞中作战,在荆棘里潜行”,继续创作反帝反封建和暴露社会黑暗的优秀影片,开始为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道路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鼓舞下,爱国的、进步的电影工作者,创作了大量的以抗战为题材的影片,形成了抗战电影运动。除了《八路军平型关大捷》、《四万万人民》这样优秀的新闻纪录片外,优秀抗战故事片有:第一部抗战故事片《保卫我们的土地》(史东山编导),根据真实事迹拍摄的《八百壮士》(阳翰笙编剧、应云卫导演),宣扬军民合作抗战的《好大夫》(史东山编导),号召各民族团结抗战的《塞上风云》(阳翰笙编剧、应云卫导演),反映湖北军民抗战的《胜利进行曲》(田汉编剧、史东山导演),揭露日寇在东北滔天罪行的《日本间谍》(阳翰笙编剧、袁丛美导演)等。这些影片对于动员、鼓舞全国人民投入伟大的抗日战争起了很大的作用。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极力篡夺抗战胜利果实,对电影事业进行了所谓“接收”和垄断,并采取种种恶毒手段,排挤民营电影公司,迫害进步电影运动。进步电影工作者利用新的方针、策略,进行顽强斗争。他们开辟创作阵地,拍摄进步影片;利用反动制片厂,拍摄进步影片;团结、争取民营公司,拍摄进步影片;建立自己的电影基地,促进进步电影运动。在艺术上比较成熟,影响较大的作品有:史东山编导的《八千里路云和月》,蔡楚生、郑君里联合编导的《一江春水向东流》,阳翰笙、沈浮合作编导的《万家灯火》沈浮编导的《希望在人间》,儿童片《三毛流浪记》(阳翰笙改编赵明、严恭导演),蒋家王朝崩溃前夕黑暗社会写照的《乌鸦与麻雀》(陈白尘执笔编剧,郑君里导演)。此外,还有优秀的讽刺喜剧影片《假凤虚凰》(桑弧编剧,佐临导演),根据高尔基的舞台剧《在底层》改编的《夜店》(柯灵编剧,佐临导演),曹禺第一次从事电

影编导的《艳阳天》等。这些影片,深刻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生动表现了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自由而进行的斗争,明显透露出对光明的未来的追求和向往。

与此同时,人民电影事业也开始兴起和成长起来。

在武汉抗战时期,根据地的电影事业开始了筹建工作。1938年秋,以袁牧之为领导的“延安电影团”正式成立,开创了人民电影事业新的起点,拍摄了人民电影的第一部作品、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揭开了人民电影创作的最新一页。此后,又摄制了纪录白求恩生活与战斗片断的《白求恩大夫》、纪录南泥湾生产的长纪录片《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及一些新闻片。

1946年10月1日,东北电影制片厂在兴山正式成立(1949年4月迁回长春),由袁牧之任厂长,吴印咸、张新实任副厂长,田方任秘书长,陈波儿任党支部书记。这是人民电影事业第一个具有较完备设备的电影制片基地,它一面摄制大量新闻纪录片,一面拍摄了美术片《皇帝梦》、《瓮中捉鳖》,科教片《预防鼠疫》,并制作了我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特别是试制了短故事《留下他打老蒋》(林其编导)。这是人民电影事业向多片种生产发展的开端。同时“,东影”还组织编写了长故事片剧本,陆续投入拍摄,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电影的第一批长故事片诞生,作好了准备。

1949年4月20日,北平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田方任厂长,汪洋任副厂长),到11月,上海电影制片厂也随之成立(于伶任厂长,钟敬之任副厂长,陈白尘任艺委会主任)。这样,人民电影事业的基地,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态势;大批进步电影工作者,纷纷投入到人民电影事业中来,解放区成长壮大起来的人民电影队伍,与国民党统治区坚持斗争的进步电影队伍相结合,完成了抗战的、进步的电影,向人民电影的过渡,并在思想上、组织上、队伍上、技术上为新中国社会主义电影的建立和发展,准备了条件。

3.社会主义电影发展阶段(1949年至1966年)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列宁曾经说过“:在一切艺术中电影对我们是最重要的”。我们党深知电影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给予电影事业以特殊的重视。建国前夕的1948年,中共中央在给电影工作的指示中,就对电影作品的思想、艺术提出了明确要求,还对电影剧本的创作,对电影题材范围多样化,作了具体指示。全国解放后,党和国家对电影事业更加关怀,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加强电影事业,使中国电影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就影片生产来说,17年生产故事片、艺术片650多部,新闻纪录片、科教片数千部,美术片100多部。

就影片放映来说,1949年全国约有600家影院,每年观众5千万人次;1956年发展到2300个放映单位,13亿人次;1959年又扩展到14500个放映单位,41.5亿人次。

这个时期,电影创作出现了两个高潮。

第一个高潮,是解放初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工农兵走上了银幕,其中最大的成就表现在战争题材的影片上。比如,反映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翠岗红旗》、《党的女儿》和《万水千山》;反映抗日战争的《中华女儿》、《赵一曼》、《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回民支队》;反映解放战争的《钢铁战士》、《南征北战》、《董存瑞》、《柳堡的故事》、《渡江侦察记》;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上甘岭》、《长空比翼》,此外还有描写地下斗争的《母亲》、《红色的种子》、《永不消逝的电波》、《铁窗烈火》以及反封建压迫的《白毛女》等。这些影片,绘制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革命战争和人民斗争的宏伟画卷,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有的影片,如《白毛女》和《钢铁战士》,分别在国际电影节上荣获“特别荣誉奖”“和平奖”。

第二个高潮,从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前半期。其特点是:影片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主,题材风格更加多样,思想艺术达到了新的水平,充分反映了时代精神和时代风貌。如《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万紫千红总是春》、《笑逐颜开》、《五朵金花》、《李双双》等。还有历史题材片《林则徐》、《宋景诗》、《甲午风云》;根据“五四”以来优秀文学作品改编的《林家铺子》、《家》、《早春二月》;描写知识分子的《青春之歌》;儿童片《小兵张嘎》等,都在观众中激起了强烈反响。

总之,这个时期的中国电影,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上,跨出了坚实的一步,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的重大转折,在不长的历史时期里,在事业的规模上、作品思想艺术成就上、题材风格样式上,都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为中国电影史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4,新时期电影创新阶段(1976年以后)

“文革”十年,电影艺术是文化艺术事业中受灾最深的一个。“三突出”的模式“,样板戏”的独霸,严重阻碍电影事业的发展。影片生产量少质差,平均每年只有四五部故事片。个别好的影片,如《海霞》、《创业》,历尽千辛万苦,才破荒而出,在冰封的大地上,呼唤春的到来。

粉碎“四人帮”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电影事业,开始复苏。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时期电影事业出现了勃勃生机。社会主义影坛展现出活跃、繁荣的景象。在继承过去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又开拓了新路,创作了大量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的优秀作品。如《小花》、《天云山传奇》、《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人到中年》、《西安事变》、《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黄土地》等,就是新时期的代表作。《红高粱》等片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标志着我国电影开始冲出中国,走向世界,也标志着我国现代电影观念浪潮的兴起。

本文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633925579.html,/content/index.php/archives/82

中国电影发展简史

中国电影发展简史 早期中国电影(1931年以前) 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13年,美国人经营的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中国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短片《难夫难妻》。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拍摄时事短片。次年成立活动影戏部,此后拍摄了两部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阎瑞生》和《红粉骷髅》。1922年,张石川与郑正秋、周剑云等组织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完成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与此同时,出现了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较具规模的影片公司。邵醉翁兄弟于1925年创办天一影片公司,首先取材于民间故事,拍摄一批古装片,并在上海掀起拍摄古装片的热潮,还以此立足于南洋市场。1925~1927年间,上海先后成立140家中小型电影公司;广州、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亦拍摄影片。1928年明星公司开拍《火烧红莲寺》后又形成一股武侠片热潮。此后的4年间上海各公司拍摄了400多部故事片,其中一大半是“火烧”、“武侠”、“神怪”之类光怪陆离、粗制滥造影片。1928年,民新、大中华百合等影片公司组合成联华影业公司,先后拍摄了《恋爱与义务》、《恒娘》、《桃花泣血记》等片。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和友联影片公司试制成功蜡盘发音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和《虞美人》。1931年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国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雨过天晴》。到1935年,中国完成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过渡。 左翼电影运动(1931~1937) 1930年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于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上海的抗日战争爆发,电影界的有识之士深感时代需要反映现实的影片。1932年5月,明星影片公司聘请黄子布(夏衍)、郑君平(郑伯奇)、钱谦吾(阿英)担任编剧顾问,与郑正秋、洪深等一起组成编剧委员会。1933年3月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成立,由夏衍任组长,成员有钱杏邨、司徒慧敏、王尘无和石凌鹤。电影小组的成立推动了明星、艺华、联华等影片公司的电影创作,也影响了天一和其他小公司的电影创作。当年生产了《狂流》、《都会的早晨》、《春蚕》、《姊妹花》、《民族生存》、《三个摩登女性》、《小玩意》等一批优秀影片,左翼电影运动取得辉煌成就。国民党统治当局在开展对中国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军事“围剿”的同时,加强了对革命文化的“围剿”。针对这种更为尖锐、复杂的形势,左翼电影工作者进行更加隐蔽的斗争,创作出《渔光曲》、《新女性》、《大路》、《神女》、《生之哀歌》、《逃亡》等有影响的片目,与此同时,左翼电影工作者还开辟了新的制片阵地——电通影片公司,拍摄了《桃李劫》、《风云儿女》等优秀影片。这个时期还创作一批优秀电影歌曲,如影片《大路》里的《大路歌》和《开路先锋歌》,《桃李劫》里的《毕业歌》和《风云儿女》里的《义勇军进行曲》等,随着影片的放映,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将全国人民爱国运动推向一个新高潮,上海电影界为适应新的形势,建立起电影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继“国防文学”口号提出后,1936年2月,“国防电影”作为电影创作口号也被提出。1936~1937年7月,上海各电影公司拍摄出一批不同题材样式和内容的国防电影,有《生死同心》、《压岁钱》、《十字街头》、《马路天使》、《迷途的羔羊》、《狼山喋血记》、《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等影片。

中国电影票房行业分析报告2017

2017年电影票房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6月出版

文本目录 1、2017 年春节档票房分析 (5) 1.1、2017 年春节档票房情况 (5) 1.2、2017 年春节档实际票房分析 (7) 2、票房走势影响因素分析 (10) 2.1、热门影片积极票补拉升春节档期票房 (10) 2.2、影院渠道加快下沉,三四线城市成重要票仓 (11) 2.3、电影内容质量与口碑将影响票房的后续走势 (15) 3、2017 年电影票房预测 (18)

图表目录 图表 1:2016、2017 年春节档电影票房对比(亿元) (5) 图表 2:2016、2017 年大年初一电影票房对比(亿元) (6) 图表 3:2016、2017 年春节档单日票房对比(万元) (6) 图表 4:2017 年春节档实际票房(亿元) (7) 图表 5:2016、2017 年春节档实际单日票房对比(万元) (7) 图表 6:2016、2017 年春节档累计观影人次对比(万次) (8) 图表 7:2016、2017 年春节档平均票价对比(元) (8) 图表 8:2016、2017 年春节档单日观影人次对比(万次) (9) 图表 9:2017 年春节档电影票补宣传 (10) 图表 10:2016 年和 2017 年春节档电影票房预售前三(万元) (11) 图表 11:2015-2017 年春节档各层级城市电影票房收入占比 (11) 图表 12:2015-2016 年各层级城市电影票房收入占比 (12) 图表 13:2015-2016 年年观影用户地域分布 (12) 图表 14:2015 与 2016 年观影用户年龄分布 (13) 图表 15:2016 年和 2017 年春节档票房前三占比 (14) 图表 16:2016 年和 2017 年春节档票房前三电影对比 (15) 图表 17:2016 年和 2017 年春节档大年初一至初六票房走势(万元) (16) 图表 18:2017 年春节档重点电影豆瓣评分 (16) 图表 19:2017 年春节档重点电影票房(万元)走势 (17) 图表 20:2017 年春节档重点电影人均场次走势 (17) 图表 21:2017 年春节档重点电影排片走势 (18) 图表 22:2012-2016 年分账片票房(亿元) (20) 图表 23:2012-2016 年分账片票房占比 (20)

电影发展历程(珍藏版)

电影发展历程(2007-07-31 16:20:42) 标签:艺术学基础知识电影 *电影发展历程 一,电影发明阶段 1832年12月,比利时人普拉多利用"法拉第轮"的原理,制成"诡盘",由此产生现代电影原理.1888年英国W.弗赖斯.格林制成他的第一架电影摄影机.1889年,柯达公司制成第一卷软片.爱迪生有用这种胶卷制成第一部打孔影片. 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L.卢米埃尔在巴黎用他发明设计的"活动电影机"首次放映了《拆墙》,《婴儿的午餐》,《水浇园丁》和《工厂的大门》等影片.这一天,被世界各国电影界公认为标志着电影发明阶段的终结和电影时代的正式开始. 二,电影普及阶段 1905年,中国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同年,法国百代影片公司派摄影师费利克斯?米斯格到中国拍摄素材,编成《中华帝国的一次旅行》,《中国海军生活》等短片.1906年,第一部故事影片《凯利邦的故事》在澳大利亚公映. 1909年1月,爱迪生等人组织电影专利公司,实行发放上映许可证制度.与此同时,美国第一个电影检查机构在纽约成立,35毫米电影胶片,被国际公认为标准规格. 1910年3月,国际电影公司通过媒体宣传,使演员F.劳伦斯成为第一

个明星,美国的明星制度从此确立. 1913年,美国好莱坞正式有了法定的地名,迅速发展成为美国摄制电影的基地. 美国人T.卡尔马斯和D.康斯托克用他们发明的彩色工艺(二色追加法)拍摄了第一部美国彩色故事片《海峡两岸》.1937年,迪斯尼公司出品了第一部大型彩色动画片《白雪公主》. 三,电影研究与评奖 1911年,法籍意大利人R.卡努多发表《第七艺术宣言》,确认电影为一门艺术. 1916年,美国电影工程师学会成立. 1927年5月11日,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宣告成立,D.范朋克为第一任主席. 1929年5月16日,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举行第一届奥斯卡金像奖授奖仪式. 四,电影音响的发展 1926年8月6日,纽约曼哈顿歌剧院首次上映华纳兄弟影片公司拍摄配有音响效果的音乐片《唐璜》,标志着有声电影正式诞生.次年,华纳兄弟影业公司在纽约百老汇的华纳大戏院公映第一部对白配唱音乐故事片《爵士歌手》.1928年7月6日,纽约首映华纳兄弟影业公司摄制的第一部全部有声对白故事片《纽约之光》. 1953年,配合宽银幕电影的立体声音响系统开始在电影院投入使用. 1975年,杜比立体声系统问世,在世界各国的电影院音响系统逐渐占

2010中国电影票房现状

长久以来,中国电影在体制与市场之间摸索向前,却同时不可避免地被自身制造出来的敌人——资本——所吞噬《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杨梅菊发自北京“2010年电影票房超过100亿,改变了进口大片主导我国电影市场的局面。”2月28日,中央外宣办召开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新闻发布会上,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说。 100亿,这一数字,足令一大批长期浸淫于小格局的电影人狂喜: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终于来临。 然而,与此同时,我们却也目睹狂喜背后的苦涩:当跻身亿元导演俱乐部代替艺术奖项成为无上荣耀,当票房完胜艺术成为终极追逐目标,当人们再次回归影院却仍苦于选择太少,当艺术院线迟迟不能赢利回本而商业院线大肆扩张……长久以来,中国电影在体制与市场之间摸索向前,却也同时不可避免地被自身制造出来的敌人所吞噬——愈是真金白银的市场,愈意味着真枪实弹的抢掠。 一个市场,两份榜单 追求一亿人民币已经不刺激了,要进就进“一亿美元俱乐部”——确切地说,是姜文升级了中国导演们的胃口和野心。尽管其艺术主张和隐喻技巧无不深具划时代意义,但《让子弹飞》更加强烈而真实的刺激在于数字:超7亿元的票房,让其成为首部实现“一亿美元”目标的华语片。

而仅仅几年前,票房过亿还几乎是个奢望。 张华勋凭《神秘的大佛》、于本正凭《生死抉择》、张艺谋凭《英雄》、冯小刚凭《天下无贼》、陈凯歌凭《无极》纷纷成为票房破亿的导演,其中冯小刚从《天下无贼》开始,拍摄的6部作品票房均过亿元,张艺谋则以5部紧随其后。在随后的两年中,这一阵容飞速扩大,仅2009年,“亿元户”成员就增至11位。而随着《武林外传》、《将爱情进行到底》等华语片票房过亿,导演尚敬和张一白也正式跻身“亿元俱乐部”。据统计,目前中国内地已有17位导演执导的电影票房成功破亿,再加上执导合拍片的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导演,“亿元户”已有35位。 就在中国电影市场捷报频传的同时,两份票房榜单却令业界哗然。今年1月,某网站评出“2010年内地影片票房亏损前十位”和“十大最差”榜单。榜单显示,投资2500万元的电影《惊情》,票房收入仅为10万元,收益比约1/250,位列榜首。由陶虹监制的影片《米香》,上映不到一周,就被迫下线,全国票房不到10万元,收益比约1/50;《异空危情》投资高达3000万元,票房仅150万,收益比不过1/20…… 一将功成万骨枯——到底是多少中小成本影片的落寞,成就了亿元导演们的荣光?而若要为今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过百亿的出品人摆一场年夜饭,那注定将成为少数人的狂欢,在门外默默垂泪的,则是沉默的大多数。不仅榜单中的影片,2010年,除了《人在囧途》、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 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卢米埃尔(1864~1948)法国电影发明家,导演。1864年10月5日生于贝桑松,1948年6月6日卒于邦多勒。1895年,他与其兄获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专利。1895年12月28日,他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厅第一次在公众场合放映了自己拍摄的影片《工厂大门》、《火车到站》等,这一天被认为是电影的诞生日。从1896年起,他培训了大批放映员在世界各地巡回放映,使电影迅速流传全世界。他的影片是早期电影的经典之作,他的影片运用了特写(《婴儿午餐》)和景深镜头(《火车到站》);他还拍摄了最早的喜剧片(《水浇园丁》)。1897年,卢米埃尔兄弟把原先独立反映的四部影片《火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火灾》,《拯救遇难者》将其连成一部来放映。得到观众欣赏,由此形成最初的剪辑。他是电影的创始人。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发展历程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发展历程: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China Film Group Corporation),简称中影集团、CFGC,是中国大陆最具实力的电影公司,成立于1999年2月,是由原中国电影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中国电影器材公司、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北京电影洗印录像技术厂、华韵影视光盘有限责任公司等8家单位组成。中影集团拥有全资分子公司15个,主要控股、参股公司近30个,1个电影频道,总资产28亿元。中影集团是中国大陆唯一拥有影片进口权的公司,而且是中国产量最大的电影公司。 1999年成立的中影集团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影制作与发行机构,在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始终走在前端,成为带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火车头”。以下我们将从中影集团的发展概况,发展过程中所贯彻的战略,发展规模,以及它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走向来展示中影集团的数十年来的发展历程。 发展概况: 中影集团公司成立之初,将原中国电影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等8家单位揽入旗下。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创作、生产、发行都各管各的,没有内在的关联导致唯有及时理顺内部关系、提高生产效率势必要成为中影集团改革迈出的第一步。中影集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业务重组、资产整合和产权制度的改革,逐步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运行机制。凤凰涅盘,专攻不同领域的8家单位合并以后通过优势互补,表现出惊人的文化创造力和市场掌控能力。同时在牢牢控股的前提下,大胆吸纳来自海内外的投资与先进管理优势进入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在当时的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本进入,迅速扩大市场规模成为当务之急。中影集团通过发行债券,成为中国第一家发行企业债券的文化企业。并在2008年提交上市申请,有望成为国内电影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中影集团成立以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了业务重组、资产整合和产权制度的改革,逐步实现了资源统一开发,人事、财务统一管理。形成了影视创作生产,发行放映,境内外合拍影片管理、协调和服务,院线经营管理,数字制作,数字影院的建设与管理,洗印加工,影片进出口,电影器材营销,后电影开发,光盘生产,媒体运营,广告,物业管理,房地产开发等主业突出、多种产业门类共同发展的链条式经营模式。目前,中影集团拥有全资分子公司15个,主要控股、参股公司近30个,1个电影频道,总资产28亿元。2011年5月13日,入选第三届“文化企业30强”。 近年来,中影集团不断推进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生产规模、经营实力和融资能力不断增强,以其巨大的有形和无形资产吸引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相继与中外多个知名公司合作。中影集团通过多种方式,广开融资渠道,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步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运行机制,推进产业化发展、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不断提

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

1.泰坦尼克号(1998) ¥3.595亿 2.赤壁-上(2008) ¥3.12亿 3.满城尽带黄金甲(2006) ¥2.91亿 4.变形金刚(2007) ¥2.77亿 5.英雄(2002) ¥2.5亿 6.集结号(2007) ¥2.43亿 7.画皮(2008) ¥2.27亿8.长江七号(2008) ¥2.05亿 9.投名状(2007) ¥2.0亿 10.功夫之王(2008) ¥1.865亿11.功夫熊猫(2008) ¥1.81亿12.无极(2005) ¥1.795亿 13.功夫(2004) ¥1.55亿 14.十面埋伏(2004) ¥1.536亿

15.蜘蛛侠3(2007) ¥1.45亿 16.007大破量子危机(2008) ¥1.44亿 17.哈利·波特与凤凰社(2007) ¥1.37亿 18.色戒(2007) ¥1.263亿 19.夜宴(2006) ¥1.251亿 20.加勒比海盗3:世界的尽头(2007) ¥1.247亿 21.天下无贼(2004) ¥1.21亿 22.生死抉择(2000) ¥1.20亿 23.木乃伊3:龙帝之墓(2008) ¥1.14亿 24.大灌篮(2008) ¥1.11亿 25.钢铁侠(2008) ¥1.08亿 26.珍珠港(2001) ¥1.05亿 27.全民超人汉考克(2008) ¥1.03亿 28.真实的谎言(1995)

¥1.02亿 29.金刚(2006) ¥1.0184亿 30.霍元甲(2006) ¥1.0160亿 31.达·芬奇密码(2006) ¥1.0120亿 32.少林寺(1982) 约¥1.011亿 33.妈妈再爱我一次(1990) 约¥ 1.005亿 34.保密局的枪声(1979) 约¥1.00亿 35.神话(2005) ¥9550万 36.哈利·波特与火焰杯(2005) ¥9490万 37.007大战皇家赌场(2007) ¥9200万 38.宝贝计划(2006) ¥9200万 39.指环王3:王者归来(2004) ¥8630万 40.纳尼亚传奇2:凯斯宾王子(2008)¥8610万 41.后天(2004) ¥8600万 42.七剑(2005)

中国电影史简答题总结

中国电影史 第一章“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年~1932年) 1、投机性的电影生产对中国电影初期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答:中国最早的一些电影企业大部分都是为了商业投机的目的而兴办的,缺乏坚实的经济技术基础,创作上低级趣味,粗制滥造,脱离时代,脱离人民生活。 但也有一批有志之士对中国电影事业和艺术基础的奠定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如商务印书馆成立活动影片部,坚持严肃的制片方针,可以说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认认真真地把电影作为一种事业来办的开端。 还有一些人虽然开始也是以投机为目的涉足电影,但最终致力于电影事业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如“明星”电影公司等一些影片公司,形成了一批比较稳定的电影生产队伍,成为左右中国电影市场的主要力量。这些电影公司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功罪各有不同,但它们的出现为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有了这种事业的基础,中国电影才有可能在艺术上逐渐进步。 2、郑正秋在中国电影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答:郑正秋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也是早期最主要的电影艺术家。他早年以“药风”为笔名从事戏剧评论,主张戏剧应是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对提倡新剧、改良旧剧做了不少工作。郑正秋坚持主张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化的方针,把他丰富的戏剧经验运用到电影创作中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1923年由他编剧、张石川导演拍摄了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艺术形式上,《孤》没有像当时大多数中国电影那样盲目模仿西方电影,而是从中国传统的叙事艺术和舞台戏剧学习了许多表现方法运用到影片拍摄之中。《孤》是中国电影成为一种有民族特色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的一个开端。它的成功不仅在经济上拯救了“明星”公司和初兴的中国电影事业、促进了对电影的投资,而且在艺术上奠定了郑正秋在当时电影创作界的领导地位,推动了他的艺术主张的传播。这部影片的成功在使“影戏”风格在中国电影发展中占据主流地位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电影编导,郑正秋在艺术创作上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郑正秋作为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其主要的功绩并不是把某种电影语言的具体表现手段介绍到中国来了,除了在电影事业的开拓方面的功绩之外,最主要在于他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从戏剧舞台艺术方面吸取丰富的创 作养料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电影艺术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3、如何看待田汉等人早期的电影主张? 答:在知识分子加入到电影行列之中,田汉早期的电影主张提得最明确,也最有代表性。田汉1926年组织了“南国电影社”,筹拍了《到民间去》和《断笛余音》两部带有明显民粹派色彩的影片。田汉把电影看作是

2012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

2012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 据国家广电总局电影资金办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内地电影票房77亿元,与去年同期票房57亿元相比,同比增长35%。其中国产影片票房25亿元,占比仅为32.5%。今年5月,国产片仅占当月总票房的13.8%,为上半年最低。 随着4月《泰坦尼克号3D》、《复仇者联盟》、《超级战舰》、《黑衣人3》等接连粉墨登场,国产片票房告急。5月,全国票房收入约12亿元,其中国产片票房1.65亿元,仅占比13.8,跌入谷底。1至6月,全国票房77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25亿元,占比32.5%。 6月28日,《画皮2》上映,一扫国产片萎靡气息。《画皮2》在6月25日至6月30日赢得票房冠军,收入2.082亿元。截止到7月17日日晚,该片票房超越6亿元,并刷新国产片多项票房纪录。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6月30日,共有141部电影上映,其中国产片有103部。可是,影片上映数量与票房并不成正比例关系,而是“倒挂”。 上半年公映电影约为140余部,进口片数量为38部,其中14部分账大片中仅有两部片子票房未过亿。“吸金大户”3D《泰坦尼克号》进账9.3亿元,《碟中谍4》和《复仇者联盟》分别将6.8亿元和5.6亿元收入囊中。此外《黑衣人3》接近5亿元、《超级战舰》破3亿元。 纵观上半年公映的百余部国产片,过亿的影片也不过6部。《画皮2》票房排名第一,算是为国产片挽回一点颜面。《大魔术师》 1.7亿元位居次席,过亿的还有《喜羊羊与灰太狼4》1.65亿元、《黄金大劫案》1.5亿元、《爱》1.37亿元、《逆战》1.3亿元。相比之下,2011年上半年票房过亿的国产片数量达到8部。 在今年上半年电影票房收入前五名地区依次为:广东11亿元(8.6亿元)、北京7.4亿元(6亿元)、江苏7.2亿元(4.8亿元)、上海为6.6亿元(5亿元)、浙江将近6.6亿元(4.5亿元)。在院线票房排名上,万达院线将近12亿元、上海联和院线8亿元、中影星美院线7.7亿元,占据票房前三甲。 国产片的分账比例大致是,可以分的票房为总票房减去有关税费剩余部分,制片方分38%至43%,发行分4%至6%,院线分3%至7%,影院分50%至52%。也就是说,大致每100元票房,制片方最多可以拿到40元左右。至于一些中小成本制作,往往在分账上拿得更少,也就是三成。一部投资300万元的小成本制作,要拿回700万元至1000万元的票房才能收回成本。最近大热的画皮2制片方已经入账2.2亿。 在中国电影市场,有一个重要指标,观众人次过千万。2009年,达标影片3部;2010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

百家讲坛之五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 演讲人:高二十一班田圆圆 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卢米埃尔(1864~1948) 法国电影发明家,导演。1864年10月5日生于贝桑松,1948年6月6日卒于邦多勒。1895年,他与其兄获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专利。1895年12月28日,他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厅第一次在公众场合放映了自己拍摄的影片《工厂大门》、《火车到站》等,这一天被认为是电影的诞生日。从1896年起,他培训了大批放映员在世界各地巡回放映,使电影迅速流传全世界。他的影片是早期电影的经典之作,他的影片运用了特写(《婴儿午餐》)和景深镜头(《火车到站》);他还拍摄了最早的喜剧片(《水浇园丁》)。1897年,卢米埃尔兄弟把原先独立反映的四部影片《火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火灾》,《拯救遇难者》将其连成一部来放映。得到观众欣赏,由此形成最初的剪辑。他是电影的创始人。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去放映电影。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1905年,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京剧老旦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的部份场面。 自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诞生到2011年,中国的电影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 中国电影从诞生到今天,历经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变革进程。其中间展现了中国人聪明智慧,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我将此次讲坛容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是:(一)襁褓中的中国电影:(二)30年代的中国电影:(三)在废墟中歌唱的中国电影:(四)建国后中国电影的30年:(五)新时期的中国电影艺术:(六)九十年代中国电

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

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 中企顾问网 本文导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由于电影市场的拓展,好莱坞再次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一批电影大师从战场回归,拍摄了一批高质量而且深受观众喜爱的作品。但正当好莱坞生机勃勃、蒸蒸日上之际,一场政治风暴改变了美国电影工业的发展方向。 美国是电影王国,电影娱乐业是美国的支柱产业之一。美国电影以其独特的形式最大限度地体现和展示了美国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现在已经渗透到了世界各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影响到全球各国人民的生活方式。 一、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总览 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中企顾问网整理 二、无声电影开启电影文化之门 1893 年,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并创建“囚车”摄影场,被视为美国电影史的开端。1896 年,维太放映机的推出开始了美国电影的群众性放映。由于技术的限制,最开始美国电影都是无声电影,因而这一时期也常称作“默片时代”。 20 世纪末20 世纪初,美国的城市工业发展和中下层居民迅速增多,电影成为适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它起先在歌舞游乐场内,随后进人小剧场,在剧目演出之后放映。上流社会认为电影表现粗俗,对其不屑一顾,电影院变成下层人士的聚集地。这种情况直到20 世纪20 年代才有所改观。 1905 年在匹兹堡出现的镍币影院(入场券为5 美分镍币)很快遍及美国所有城镇,到1910 年每周的电影观众多达3600 万人次。当时影片都是单本一部的,产量每月400 部,主要制片基地在纽约,如爱迪生公司、比沃格拉夫公司和维太格拉夫公司。 由于电影收益高,所以引发了激烈的竞争。1897 年,爱迪生为争夺专利进行诉讼,到1908 年,成立了由爱迪生控制的电影专利公司,公司拥有16 项专利权。到1910 年,电影专利公司垄断了美国电影的制作、发行和放映。独立制片商为摆脱专利公司的垄断,相继到远离纽约和芝加哥的洛杉矶郊外小镇好莱坞去拍片,那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又临近墨西哥边境,一旦专利公司提出诉讼便可逃离。格里菲斯1907 年加入比沃格拉夫公司,次年导演

2007年中国电影票房

2007年中国电影市场报告:07年部分上映影片场 次、人次、票房 https://www.360docs.net/doc/633925579.html, 2008年11月25日中国电影网 2007年进入城市院线市场发行的新片共计200多部。其中,国产影片150多部,占75%;进口影片约50部,占25%。贺岁档期间,国产影片占了绝对优势,《集结号》、《投名状》等三部影片票房过亿,当年合计票房为45000多万元,占全国影院票房16%以上。三部影片的出色的票房表现充分显示出国产影片的市场竞争力。 5.1部分上映国产影片票房分档结构 2007年国产影片票房过亿元影片有3部,与2006年持平;票房1000万元以上的影片数量23部,较2006年的17部增长超过35.29%;票房200万元以上的影片63部,较2006年的46部增长了36.96%。 表5-1-1:2007年国产影片票房200万元以上影片票房分档结构 图5-1-1:2007年票房200万元以上国产影片分档票房及市场份额

中小成本影片的票房比例明显较上年有所提高,这标志着中小成本影片开始从内容和市场出发,主动选择适合类型和样式,有针对性地选择档期和市场,吸引了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地观众进入影院,扩大了电影的消费群体。 2007年进口影片票房过亿元的影片4部,票房合计70276万元,占进口影片票房的46.85%。票房过2000万元的影片18部,票房合计11.78亿元,占进口影片票房的78.53%。 2007年中国电影市场报告:07年部分上映影片场 次、人次、票房 https://www.360docs.net/doc/633925579.html, 2008年11月25日中国电影网 5.2票房200万元以上国产影片的场次、人次、票房 表5—2—1:2007年度票房200万元以上的影片场次、人次、票房一览表

2011年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

2011年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 (2010.12.06——2011.12.04) 本榜单数据全部来源于中国电影报的周票房排行榜,榜单上每部电影的最终票房是该电影在榜单上最后一周下榜前的票房,相信与电影的最终票房误差不会很 大,也基本不影响排名。 和去年一样,这份榜单的时间截取了2010年12初到2011年12初这一时间段,是为了有效的纳入去年贺岁档几部大制作的完整票房,也踢出了今年贺岁档几部影片的不完整票房,以更好的反应电影最终票房所取得的成绩。依然是52周一 个整年度的票房。 2011年,影院全年上映电影178部(以每周上榜电影为准,有误差,但很小),全年总票房122.6428亿(误差在5%以内),实际票房统计出来应该会比这个略高些,因为下榜并不以为下线,但与影片总票房相比这点误差也可以忽略不计了。 1 变形金刚3 108230 2 让子弹飞73000 3 功夫熊猫2 60370 4 非诚勿扰2 47000 5 加勒比海盗4 46680 6 建党伟业40270 7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40150 8 失恋33天34400 9 蓝精灵25900 10 速度与激情5 25485 11 洛杉矶之战23500 12 新少林寺22100 13 窃听风云2 21520 14 猩球崛起20930 15 将爱情进行到底20800 16 白蛇传说20570

17 武林外传20100 18 赵氏孤儿19600 19 画壁18284 20 武侠17230 21 最强喜事2011 16681 22 关云长15972 23 大笑江湖15600 24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兔年顶呱呱14500 25 青蜂侠14200 26 致命伴旅14160 27 倩女幽魂14125 28 里约大冒险13882 29 铁甲钢拳13510 30 创战记13300 31 纳尼亚创奇3 13200 32 夺命深渊11975 33 丁丁历险记11880 34 关键第四号11486 35 财神客栈10340 36 雷神9800 37 单身男女9720 38 美国队长9520 39 孤岛惊魂8930 40 杨善洲8209 41 鸿门宴传奇8200 42 惊天战神7950 43 赛车总动员2 7710 44 战国7675 45 观音山7500

中外电影史 中国电影发展历程 (2)

中外电影史 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史 上篇 一、绪论 中国电影史与世界电影史有某些共同的发展规律,但更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 其一,中国电影史与所处的社会环境、政治斗争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点它比外国电影史显得更加突出。 其二,中国电影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着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审美心理习惯的影响,它与传统的戏剧、文学、绘画等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国电影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外来技术手段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 其三,作为综合艺术的中国电影,各个艺术部门发展是不平衡的,这与中国工业技术落后和电影家的电影观念不同有关。 开创期的中国电影(1896——1931) 一、早期电影发展 1、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 2、1905年,任景丰请谭鑫培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无声影片,我国最早的戏曲片《定军山》 3、张石川“处处为兴是尚” 《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掷果缘》是中国现存最早较完整的故事片;《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片。他的一部分片子是宣传改良的社会片,如《孤儿救祖记》、《玉梨魂》等,有一定暴露意义;而相当一部分则是以迎合小市民口味,投机牟利为目的的言情、滑稽故事片,如《滑稽大王游华记》等;他还编导了《火烧红莲寺》连集片,点燃了20年代后期武侠神怪片之火。 郑正秋主张戏剧是改革社会,教化观众的工具 是中国最早的电影编剧和导演之一,是中国电影事业的拓荒者之一。1913年应张石川之邀编导了《难夫难妻》,因主张教化社会,编写了《孤儿救祖记》,获得

成功。 九一八事变后,认识到“电影是负着时代前驱的责任”,希望电影界叫出“反帝、反封、反资”的口号来。这时期他编导了具有进步意义的《自由之花》、《春水秋波》、《姊妹花》等片,其中1933年摄制的〈姊妹花〉成绩最佳,标志了他思想、艺术发展的高峰,成为他后期代表作。 二、左翼电影运动 (一)1930年3月,共产党领导的以鲁迅为首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宣告成立,此后,又提出了领导电影工作的纲领〈最近行动纲领——在现阶段对于白区戏剧运动的领导纲领〉有关电影的条款。 《最近行动纲领》规划了左翼运动的方向,是党领导的左翼文艺工作者准备向电影节进军的号角。 (二)左翼电影运动的艺术成就 1、拓展了电影的社会性主题。 2、深化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从一系列优秀影片的创作看,可归纳几个特点: 题材现实 人物鲜明 讲究细节的运用和描写的真实 善于运用强烈对比的手法 重视电影的娱乐性与趣味性 3、探索了民族化的表现形式 4、加深了对电影本性的认识,增强了电影观念,突破了戏剧束缚。认识到电影和戏剧的区别: 1)运用蒙太奇思维方法。 2)“闪回”、“叠印”等手法的运用,表现“幻觉”、“梦境”、“回忆”等。 3)重视影像造型。 4)探索与发展了电影语言,特别是长镜头的运用,达到了相当高水平。

中国电影票房的变迁史

中国电影票房的变迁史 调查课题:中国电影票房的发展历程——2000至2009年 摘要:随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的加速,电影,这件没有国籍的娱乐产品正以势不可挡的劲头涌入家家户户,渗透入各国的文化。其中首屈一指的成功案例当属美国洛杉矶的好莱坞,它的迅速发展俨然已经成为美国经济中必不可少的增长因素。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带头人面对这么一件崭新却比不陌生的东西,该何去何从,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国的电影发展的并不比其他的国家晚,而且早期的中国电影也是深得人们的喜爱。按理说中国的电影事业发展至今也应该比较成熟,可是现实却恰恰相反,中国电影的发展之路还有一段很长很长的路途。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设备的限制,人才的外流,好莱坞的涌入,保守的生活观等等,可是追根究底还是居民的收入和他们收入的真实价值在作怪,虽然看一场电影的消费水平不高,可是面对中国居民普遍的保守性思想,用宏观经济学知识来解释就是中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太低,似乎人们总是觉得自己的钱赚的还不够,而没有足够的钱就好像失去了生活的保障,所以就别提去花钱娱乐了。正因如此本次调查便深刻探讨中国人均GDP和CPI与中国电影票房收入的调查意义 一个理性的人实在快乐的时候能够看到隐藏在快乐身影中的痛苦,并会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痛苦的到来,这就是生命的进程。而电影作为一个事物也应拥有自己的进程,只是属于它的的进程很大一部分不是受他自己能够控制的。每每想到中国当今的电影市场现状的统计数据我都感觉中国的电影市场是时候显现你那沉积多年的力量了。可是现实却是残酷的,中国电影无疑还是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下面我将做针对这一方面的几点叙述: 1)我们应该把票房收入这个数字放到国民文化消费总支出中去看,而不是孤立地看,这样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出中国电影市场在中国整个文化产业发展中所处的位

中国电影史钟大丰舒晓明、.doc

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特点,首先,中国电影与其所处的时代生活和社会历史条件有着特别直接和紧密的联系。其次,中国电影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的审美心理传统的影响。第三点,中国电影由于其产生过程中特殊的历史环境,使其月中国的戏剧和文学保持了一种紧密的联系。第四,与世界电影艺术和技术发展相比,中国电影的技术水平相对来说一直比较落后。最后,在中国电影中,各个艺术创作部门之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第一章:“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1932) 上海许园的杂耍游乐场推出了西洋影戏,这时关于电影在中国的第一次放映记录。 中国电影有着独特的放映方式,这种茶楼戏院式的放映方式延续了很多年,直到一战后,美国的多集唱片输入中国,才有了专业的影院。这种茶楼戏院式的放映方式,一方面能够很好的满足人们的好奇,并给电影的推广带来便利,但是同时,这种方式也是早期的电影一直处在停滞阶段,而且不利于电影的长期发展,并且会对从影带来不利的影响。 早期外国影片输入中国,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和文化侵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把这近代的色情文化和近代人的性的潜力,兑换成经济价值而博的巨利的”把腐朽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思想形象展示给中国观众,带来了相当恶劣的影响,并成为中国影人早期模仿的对象。很多有识之士面对此种情况,充分认识到了电影的重要性,也就刺激了他们拍摄中国影片的愿望。 中国最初试拍的都是戏剧片,不仅因为戏剧片本身有很好的故事性,相对来说更加容易,也是因为戏剧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自电影的诞生,便于民族文艺有了不解之缘。 那个时期,商务印书馆是主要的电影出版机构,出品了很多的戏剧片,其中,为梅兰芳拍摄的《春香闹学》《天女散花》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 张石川和郑正秋创办的明星影片公司,是旧中国出片最多,历史最长的电影公司,这种公司不仅自己拍摄影片,而且还承揽为小公司制作影片或是租赁场地,但是,公司并没有自己的院线,采取出售拷贝和出租分成的方式发行影片。 这种电影公司,是当时那个时期所特有的产物,虽然为早期的电影产业积累了资本,但是并没有自己发行公司,也就不能效仿好莱坞的垂直整合的模式,不能发行影片,使得在混乱的时期电影的收益得不到保证,并且在当时的内乱时期,混乱的局面也使得观众减少,并且不能保证票房,因此也就使得电影的再生产出现了危机。 影戏是3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人对电影的通用名称,直到30年代左翼电影运动兴起之后才逐渐被电影一词所取代。由此可见,中国电影在开始时期,和戏剧有着多么深刻的联系。 明星,天一,联华在30年代后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成为左右中国电影市场的重要力量,为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郑正秋坚持主张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化的方针,把他丰富的戏剧经验运用到电影创作中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郑正秋——“他不懂电影技术,有的是人生的阅历和舞台经验”。他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戏剧舞台艺术方面吸收丰富的创作养料。 张石川更注重创作上的商业性,尤其特别善于利用情节的起伏控制观众的情绪,造成较强烈的剧场效果。 文明戏作为初期中国电影的主要艺术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电影的创作面貌。 影戏电影大多披着一层社会教化的外衣,并且创作原则上是以戏剧化冲突原则为基础的,作品中戏剧元素影响深远,但是如果没有很深的戏剧造诣,是不可能轻易获得成功的。 中国当时混乱的国内局势给市民电影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土壤,市民电影在艺术上并没有太多的追求,更多的是商业性上的娱乐,取材于文明戏,但是更多的是把文明戏中消极的因素

中国现代电影发展现状

——电影基础设施支持增长前景乐观: 现阶段,中国电影产业的强劲增长为未来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经济的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 在全球经济都出现衰退时,中国的经济依然保持了稳步的增长。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提供的数据,2005年至2008年期间,中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由18.5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8万亿美元)增加至3 1.4万亿元人民币(约合4.7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9.3%。2009年中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1%。 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也随之加快。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提供的数据,中国城镇总人口由2005年的5.621亿增加至2009年的6.219亿,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2005年的43. 0%增加至2009年的46.6%。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也使得中国城市家庭的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据艺恩咨询,中国城镇家庭人均每年可支配收入从2005年的10,493元人民币(约合1568美元)增加至2009年的17,900元人民币(约合2675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4.3%. 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这些因素都将激发中国电影业的潜在市场。同时,中国居民财富的增加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也会使人们加大在旅游文化,电影和游戏方面的支出。根据艺恩咨询,中国居民在文化和娱乐服务的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由2005年的5.0%增加至2009年的8.9%。 ——电影质量的提高和数量的增加: 近年来,中国电影的质量得到极大提高,并逐渐被国际市场所认可。迄今为止,中国电影在威尼斯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金马奖和柏林电影节上都获得了奖项及提名。而像章子怡等电影巨星也都频频出现在国际电影大片上。中国电影凭借其广泛的题材如喜剧和动作,恐怖和科幻受到了众多观众的喜爱。中国电影的年产量由2005年的262部增加至2009年的456部,票房过亿元人民币的电影数量由2005年的一部增加至2009年的12部。 ——现代化电影院数量的增加:

中国及全球电影票房综合排名榜

中国及全球电影票房综合排名榜 (2009-03-14 01:56:55) 转载 分类:娱体 标签: of 星战前传 and harry 哈利·波特 加勒比海 娱乐 内地票房历史排行榜 1 泰坦尼克号1998 ¥359,500,000 2 赤壁(上)2008 ¥312,000,000 3 满城尽带黄金甲2006 ¥291,000,000 4 变形金刚2007 ¥277,000,000 5 周恩来1992 ¥270,000,000 6 英雄2002 ¥250,000,000 7 集结号2007 ¥240,760,000 8 画皮2008 ¥229,000,000 9 长江七号2008 ¥202,000,000 10 投名状2007 ¥200,000,000 11 功夫之王2008 ¥186,500,000 12 无极2005 ¥179,500,000 13 功夫熊猫2008 ¥178,000,000 14 功夫2004 ¥155,000,000 15 十面埋伏2004 ¥153,600,000 16 蜘蛛侠3 2007 ¥145,000,000 17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2007 ¥137,890,000 18 007大破量子危机2008 ¥133,000,000 19 色?戒2007 ¥126,300,000 20 夜宴2006 ¥125,100,000 21 加勒比海盗:世界的尽头2007 ¥124,700,000 22 天下无贼2004 ¥120,000,000 23 生死抉择2000 ¥116,500,000 24 大灌篮2008 ¥112,800,000

25 木乃伊3 2008 ¥110,000,000 26 钢铁侠2008 ¥105,900,000 27 珍珠港2001 ¥105,000,000 28 真实的谎言1995 ¥102,000,000 29 少林寺1982 ¥102,000,000 30 金刚2006 ¥101,840,000 31 霍元甲2006 ¥101,600,000 32 达·芬奇密码2006 ¥101,200,000 33 全民超人汉考克2008 ¥101,000,000 34 妈妈再爱我一次1990 ¥100,000,000 35 大决战:辽沈战役1990 ¥100,000,000 36 芙蓉镇1986 ¥100,000,000 37 白蛇传1981 ¥100,000,000 38 喜盈门1981 ¥100,000,000 39 庐山恋1980 ¥100,000,000 40 405谋杀案1980 ¥100,000,000 41 保密局的枪声1979 ¥100,000,000 42 神秘的大佛1979 ¥100,000,000 43 白金龙1997 ¥96,000,000 44 简单任务1996 ¥96,000,000 45 神话2005 ¥95,500,000 46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2005 ¥94,900,000 47 007大战皇家赌场2007 ¥92,000,000 48 宝贝计划2006 ¥92,000,000 49 指环王:王者归来2004 ¥86,300,000 50 纳尼亚传奇:凯斯宾王子2008 ¥86,000,000 51 后天2004 ¥86,000,000 52 少林小子1984 ¥86,000,000 53 七剑2005 ¥83,450,000 54 拯救大兵瑞恩1998 ¥82,300,000 55 碟中谍3 2006 ¥81,000,000 56 红番区1995 ¥80,000,000 57 南北少林1986 ¥80,000,000 58 史前10000年2008 ¥76,000,000 59 星战前传3:西斯的反击2005 ¥75,540,000 60 伤城2006 ¥74,300,000 61 侏罗纪公园:失落的世界1997 ¥72,100,000 62 通缉令2008 ¥72,000,000 63 鸦片战争1997 ¥72,000,000 64 特洛伊2004 ¥70,000,000 65 见龙御甲2008 ¥69,900,000 66 国家宝藏2 2008 ¥69,700,000 67 海神号2006 ¥67,000,000 68 义胆厨星1997 ¥65,000,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