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各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与内容

小学各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与内容
小学各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与内容

小学语文各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与内容

郑祥旦摘录整理

情感方面

1.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朗读方面

1.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2.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词句方面

1.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2.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3.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交流方面

1.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2.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理解方面

2.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3.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

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诗文方面

1.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2.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3.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标点符号方面

1.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2.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3.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积累与阅读方面

1.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2.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2.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3.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注:本文摘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小学1——6年级阅读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小学1-6年级汉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一、一年级汉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汉语拼音。能正确认读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正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字母和音节。 (2)认识常用汉字800个左右,学会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3)会写汉字500个左右。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能用铅笔写楷书。 (4)建立词的概念。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等。知道近义词、反义词。 (5)建立句子概念,知道词和句子的区别。 (6)认识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知道这些常用标点符号的一般用法及书写规范。(二)教学内容 1.拼音 (1)认读汉语拼音字母。 ○1正确认读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2认识四声符号,掌握四声的读法,初步掌握轻声读法。 ○3正确认读汉语拼音小写、大写字母。 ○4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学会拼读。 ○1正确熟练拼读音节。 ○2读准儿化音。 (3)正确书写拼音。 ○1正确书写声母、韵母。 ○2正确书写音节。 2.识字 (1)借助汉语拼音识字,认识800个常用汉字。 (2)汉字基本知识。 ○1认识汉字的常见笔画(7种)。 ○2认识汉字的常见偏旁部首(20种)。 ○3初步了解汉字的构字法(象形、形声)。 ○4认识并区分同音字、音近字、形近字。 ○5知道多音字,在具体语境中读准学过的多音字。 (3)识字方法。 ○1运用同音字、音近字、形近字、多音字知识认识生字。 ○2运用汉字构字法认识生字。 ○3在生活中认识生字。 (4)查字典。 ○1认识《新华字典》。 ○2学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3运用字典识字。 3.写字

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及各年级段主要教学任务

联系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试谈谈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及各年级段主要教学任务。 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小学语文各个学段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语文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目标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学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方面提出要求,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小学语文学科的总体目标是: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新课程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

新课程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

的事物。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

小学低段阅读教学目标

小学低段阅读教学目标 小学低段阅读教学目标 1.以识字教学为重点。要求认的字必须能正确认读,要求会写的字必须写对写好会用。教师可以通过把能认识的字(或会写的字)组成词语来认(写),所以,小学阶段要求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其中2500个会写,这就能组成7500个词语。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强调整体识记,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巩固。在写字教学中,主笔画和字的结构要指导到位。每节课都要花几分钟写字。教师要通过学新温故,要通过比较辨析形近字、多音字、同音字等。要建立学生自主识字的激励机制,激励学生在生活中、阅读中识字,每周用一节课交流识字成果。要相信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 2.朗读的指导和训练。低年级应该要求所有学生正确的读,而不是有感情的读。读正确的训练能培养学生的初步语感。怎样读正确?要做到以下三点:每个字都能读准,特别是多音字、轻声、变调、儿化;不多字少字,不颠倒重复,读准长句子中词语之间的停顿;理解少量的重点词和句 一、二年级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最新小学数学学段目标

Ⅰ.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5-6 1.My little cat always with the ball in the room. (play) 2.My bedroom is on the floor. (one) 3.How many are there in your home? (study) 4.She is to me. (friend) 5.My father goes to the pool every afternoon. (swim) 6.Robert is a good . (run) 7.The TV show is so , I am get . (bore) 8.—what is wrong with you? —I am , my leg is so hurt(疼痛的). (die) 9.Thanks for me with this problem. (help) 10.Our school is a good place (study) Ⅱ.根据句意和首字母提示完成下列单词。 1.Look! The children are playing soccer on the p_______. 2.W is between Tuesday and Thursday. 3.Most of students like playing computer g . 4.What about s English after class? 5.The girl is reading the school newspaper with great i . 6.The Great Wall is b . I want to go to the Great Wall. Ⅲ.单选题。 ()1. It’time lunch. A. to B. have C. for D. in ()2. His bike is new. What about ? A. your B. you C. me D. yours ()3. My brother never his bedroom. A. cleaning B. clean C. cleans D. to clean ()4.—I think he likes Chinese very much. —Why do you think ? A. it B. that C. so D. this ()5.—Jim, are you waiting Jane? —Yes, I am. A. to B. at C. of D. for ()6. —does the math class finish? —At about 5 o’clock. A. How B. How often C. What time D. Where ()7. —can I keep this book? —For two weeks.

比较小学语文各学段阅读教学目标

比较小学语文各学段阅读教学目标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第三学段 词语结合上下文和生 活实际了解词语 的意思,借助读 物中的图画阅 读。 能联系上下文理 解词语的意思, 借助字典、词典和 生活积累,理解生 词的意义。 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 的意义,能联系上下 文和自己的积累,推 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 意思,辨别词语的感 情色彩,体会其表达 效果。 朗读学习用普通话正 确、流利、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 用普通话正确、流 利、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 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 默读学习默读。学会默读。(做到 不出声,不指读) 快速默读。(每分钟不 少于300字,把握文 章要义) 标点符号体会句号、问号、 感叹号所表达的 不同语气。 体会句号与逗号 的不同用法,了解 冒号、引号的一般 用法。 体会顿号与逗号、分 号与句号的不同用 法。 积累积累自己喜欢的 成语和格言警 句。 积累课文中的优 美词语、精彩句 段,以及在课外阅

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诵读诵读儿歌、童谣 和浅近的故事, 展开想象,获得 初步的情感体 验,感受语言的 优美。背诵优秀 诗文50篇(段)。 诵读优秀诗文,注 意在诵读过程中 体验情感,展开想 象,领悟内容。背 诵优秀诗文50篇 (段)。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 通过诗文的声调、节 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 和情感。背诵优秀诗 文60篇(段)。 课内阅读向往美好的情 景,关心自然和 生命,对感兴趣 的人物和事件有 自己的感受和想 法,并乐于与人 交流。 能初步把握文章 主要内容,体会文 章表达的思想感 情。能对课文中不 理解的地方提出 疑问。能复述叙事 性作品的大意,初 步感受作品中生 动的形象和优美 的语言,关心作品 中人物的命运和 喜怒哀乐,与他人 交流自己的阅读 揣摩文章的表达顺 序,体会作者的思想 感情,初步领悟文章 基本的表达方法。在 交流和讨论中,敢于 提出自己的看法,作 出自己的判断。阅读 叙事性作品,了解事 件梗概,能简单描述 自己印象最深的场 景、人物、细节,说 出自己的喜欢、憎恶、 崇敬、向往、同情等

小学语文学段目标与内容

学段目标与内容 识字与写字 第一学段(1-2年级)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第二阶段(3-4年级)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御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

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三学段(5-6年级) (1)有较强的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3(.(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阅读 第一学段(1-2年级)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想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境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文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小学阅读教学计划

小学阅读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建设书香校园为目的,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阅读教学目标 “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加大阅读量,开拓阅读面,激发阅读情,降低理解度,提高阅读质”。 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意识和能力。在阅读时间、形式、速度、方法、内容诸方面都能有较大的突破;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不仅要“读进去”,还要“吐出来”,更要“说开去”。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获得多种信息,获得独特体验,在交流中张扬学生的阅读潜能、语言表达力。 3、培养学生的智力水平。在语言得到丰富积累的同时,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思维水平,提高各学科的学习水平。 4、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尤其是要注意到拓宽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知识面,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认识论和世界观。 5、把“阅读教学”作为提高教师教学素质的重要手段。教师借助阅读手段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最好伙伴,最佳启迪者和组织者。 6、“作文”和“阅读”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彼此成为深化优化课改实验的最佳支撑和组合。 三、阅读教学的管理 抓好阅读教学的管理。具体地组织好阅读教学,定期不定期的开展阅读竞赛活动。 发动学生带来阅读资料。组织好阅读小组,对阅读资料进行分类删选,注明阅读字数,阅读时间、提出阅读任务,做好“学生阅读情况记录”。

学生在阅读中要做到: 1、为自己指定一份“本学期阅读计划”(可在家长和老师帮助指导下完成制定任务。) 2、给集体提供阅读资料,可以提出一到两个阅读题目。做到共享阅读资料。 3、积极参与学校、班级的阅读主题交流、阅读质量测试等各项活动。 四、阅读要求 关于阅读速度:提倡朗读,每分钟不少于50至60字。 关于阅读内容:阅读浅近的文学语言类读物,如童话、儿歌、寓言、故事;要阅读一些数学读物;自然、社会科学类读物(如:《十万个为什么》低幼版,和有关的图文读物。),也可以选读一些适合学生的“有声读物”。 提倡星期一、三、五为课内阅读,二、四为课外阅读。 在25分钟的阅读时间里,文学类,自然社会学科类各占五分之三、五分之二。 关于阅读组织形式:组织好四人阅读小组,小组内阅读层次互补。每个小组里要选定组长,负责领导监督管理本小组的阅读进程。 关于阅读测试:每学期进行两次。按《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进行测试。原则上要做到“量大难度低”。让学生学会和适应快速阅读。阅读资料可向全体学生征集,阅读题目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以增强学生参与阅读测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解读

课程目标与内容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主要包括四部分: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与内容(总体目标与内容、学段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附录 1.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主要涵盖以下内容:一是课程理念,二是课程目标,三是实施建议。下面,重点对课程目标与内容予以解读,并从策略、思路、方法等方面提出建议,供老师们参考。 (一)把握课程目标的基本内容 课程目标是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需要教师切实把握。 1、了解课程总目标 课程标准的第二部分是“课程目标与内容”,包括“总体目标与内容、学段目标与内容”两部分。“总体目标与内容”与原来的“总目标”大同小异,只是在文字的表述上做了一些修改。 这个部分的修改,强调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特点。开头部分增加了如下一段话:“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里特别强调了“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在教学中不可把三者分割开来。 课程总体目标一共有如下十条: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 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 力。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以上十条,涵盖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第1、2条,侧重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第 3、4条,侧重于“过程与方法”。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学段目标与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学段目标与内容 五年级教材仍按主题单元建构 主要有以下几个单元: * 《白天和黑夜》地球与宇宙 * 《光与色彩》物质世界 * 《电和磁》物质世界 * 《呼吸和血液循环》生命世界 * 《解释与模型》方法显性化 一些重要的科学概念、原理及科学方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滴水穿石、聚沙成塔之功。教材从探究对象、探究水平、探究方法三个方面螺旋上升。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本单元是根据《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这部分内容标准编写的,这方面内容在本套科学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学生常见的影子、太阳、月亮,通过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初步认识太阳、月亮、运动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视角逐渐引向昼夜交替变化对生物以及人类的影响,这是人类认识宇宙的开始。主要是让学生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自转有关;了解古代人对昼夜变化的猜想;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的影响。 教材的编写以五个话题展开: * 1.太阳和影子(2课时) * 2.太阳钟(1课时) * 3.昼夜交替(1课时) * 4.看月亮(1课时) * 5.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1课时) 1、太阳和影子 教学目标:学生能借助身体和器物进行观察,发现影子变化的规律;能进行太阳的运动与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知道一天中气温和影子的变化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教材结构:本课分为两部分:(1)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和高度。课文通过日出和日落的照片,唤起学生已有的感受体验,接着指导学生用叠加拳头的方法测定太阳高度。(2)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这是本课教学的主活动,组织学生在阳光下观测物体影子的变化,并记下当时的时间。在观察后运动手机筒模拟太阳来了解太阳的位置和影子长短方位变化的关系。 教学设想:1、在阳光下观察太阳的影子(重视观察前的指导)2、研究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画影子,并记录温度和时间)3、模拟太阳的运动,观察影子的变化(如何控制手电筒的运动) 2、太阳钟 教学目标:知道太阳钟是利用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制成的;了解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及其原理;能做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教材结构:本课分成三部分:(1)了解有关日晷的知识。课文主要是用四幅图片展示了四种日晷。(2)制作简易太阳钟。课文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了两种简易太阳钟制作方法,一是小棍投影,石头标标影位;二是半圆纸上标刻度,纸板尖

阅读课教学目标

快乐阅读放飞梦想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阅读课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夏洛的网》一书的兴趣。 2、以阅读《夏洛的网》为例,渗透阅读整本书的一些方法; 3、初步感知夏洛与威尔伯之间真挚的友情,帮助学生了解阅读故事不是目的,还应从书中获得心灵的收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营造阅读氛围 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人说只要你爱读书,不需要拥有千里眼顺风耳也可以知道世界各地的新奇故事,不需要拥有机器猫的时光隧道机也可以了解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今天的这节阅读课,老师选择了一本好书,想和大家共同阅读。让我们大声读出这本书的题目《夏洛的网》。 2、了解作者怀特及其创作的作品角色。 读一本好书,首先得记住作者的名字,这也是对他劳动成果的尊重。 E·B·怀特(1899—1985),美国著名散文家,儿童文学作家。他一生创作了三部童话,最受欢迎的是《夏洛的网》,除此之外,还有两部——(出示封面)《精灵鼠小弟》《吹小号的天鹅》,这三本书号称二十世纪拥有读者最多的童话书。 二、渗透方法,了解封面、人物表与梗概 这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让我们赶快来揭开这本书的神秘面纱吧?

(一)、指导看封面 1、拿到一本书,不要急着翻里面的内容看,我们首先要看的是什么?(封面) 是的,封面好似书的眼睛,所以阅读一本书,我们最初是应当从封面开始的。 2、我想这个封面上最显眼的莫过于这本书的书名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书的题目吧!猜猜,谁会是我们这个故事的主角呢? 3、小结:夏洛就是一只蜘蛛,这是一个有关蜘蛛和小猪的故事。小猪的名字叫威尔伯。 (二)、学读“人物表” 1、老师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记不清里面的人物,经常张冠李戴,后来发现记人物原来有秘决,你知道吗? (书的前面有人物表) 2、这个故事比较长,我们在读的时候,可以先记一记人物名字。我用了这种方法,在读第二遍时,思路清晰了很多。请你来看看这张人物表,看谁眼睛最尖还能发现其他的秘密。 作者为什么要加粗呢?(因为这三个是最主要的人物。) (三)、了解故事梗概 1、了解简介的位置。 我们如何能够用最短的时间知道它的主要内容呢?你有好办法吗? (封底,前言)

语文各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小学语文学段目标与内容

小学语文学段目标与 内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学段目标与内容 识字与写字 第一学段(1-2年级)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第二阶段(3-4年级)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御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三学段(5-6年级) (1)有较强的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阅读 第一学段(1-2年级)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想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境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文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第二学段(3-4年级)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新课标中阅读教学目标及内容的解读

新课标中阅读教学目标及内容的解读 贺兰县回民小学司彩霞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所涉及的问题极为广泛的一门教学,对它的研究与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往往是旧的问题尚无定论,新的问题又接踵而来。反思与发现,回顾与展望,这些都是在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出现的现象。应该承认,对阅读教学的规律,我们的认识还是很有限的,尤其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发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学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今天,我就个人对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学习、认识与大家共同交流、分享。由于个人水平有限,不妥之处还希望得到同行们的批评指正。一、阅读和阅读教学 (一)阅读 2011版新课标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和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是有很大区别的。(1)阅读教学中的阅读,在意义目的上,在要求和任务上,在方法过程上,在价值取向上,都有它各自的特点和规律。(2)阅读教学中的阅读,

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吸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 (二)阅读教学 2011版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同时新课标强调: 强调1: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强调2: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强调3:阅读教学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强调4:阅读教学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强调5: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就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课本为凭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并且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语文阅读实践活动。 二、新课标各学段的阅读目标和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目标和内容: 1、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小学数学学段目标(五年级)

学段目标(五年级数学) 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解简单的方程。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运动后的图形,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随机事件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4.能借助计算器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数学思考 1.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 : 2.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 3.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4. 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问题解决 1.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4.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 情感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

课外阅读学段目标

一、二年级课外阅读目标 1、初步培养爱读书的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借助读物中的拼音、图画进行阅读。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浅近的古诗,并乐于与人分享阅读的快乐。 4、培养在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的习惯。 5、背诵课内外优秀诗文70篇,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爱的文章的习惯,培养初步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课外阅读量不少于3万字。 6、培养学生喜欢图书,爱护图书的习惯。 三、四年级课外阅读目标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适当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2、粗知文章大意,乐于将阅读的内容与他人分享,能讲述读物中的主要内容。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能评析文章中人物的善恶美丑,从中受到教育。 3、学习汲取阅读材料和生活中的优秀信息,养成做读书笔记习惯。根据文章实际或摘录优美词语和句段,或写读后感,写下自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4、会做简单的“读书卡”,能用简短的几句话写写自己的阅读收获。 5、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6、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五、六年级课外阅读目标 1、喜欢阅读。养成一有空就看书的习惯,每天课外读书时间不少于半小时,初步学会制定阅读计划。 2、自觉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会挑选适合自己的各类读物。在阅读过程中,能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主动与他人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3、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尽量达到300字。 4、尝试把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学习推想读物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三个重要目标

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三个重要目标 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发育的重要时期,如何实施阅读教学,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言语智慧,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是任何教师的分析都代替不了的阅读实践。为此,阅读教学的目标设置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学生的全程发展,全面发展,从学生实际出发。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与大家商榷。 阅读教学中,全身心投入学习、体验学习情绪、感悟语言情趣、陶然于学习全程的行为主体是学生,不是教师。所以我认为教学目标的设置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订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能促使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着学生的学习需要来进行,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来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从学生学习语、感悟情味的角度来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处理教材、制订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体现得比较多的还是老师个人的主观愿望,不能完全代替学生。让学生参与学习目标的制订,把课堂上有限的学习时间投入到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乐意从事的学习手段上去。但学生认知水平有限,不可能独立承担重任。可以事先征集学生意愿,让学生先预习课文,然后提出疑难问题,指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语段,或自己最想解决的问题。老师就依据学生这些实际存在的困难和学习语言的需要,来最后确定学习目标;或课后收集学生意见,在每节课的最后几分钟,让学生说说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感受或体会,既是对刚才学习过程的及时总结、反思。阅读教学中,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想,这些能力是需要在课堂中扎扎实实进行落实的。思想教育的渗透,思维能力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等,也是阅读教学中不能忽视的教学任务。所以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合理筛选,确定恰当的课时学习目标,集中、扎实、深入地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是十分有效的。 同时我们必须顾及到目前我们教师掌握和理解目标的实际水平,必须从我们学生可能接受和到达程度的实际出发,尽可能用通俗明白的语言对各个领域的级次目标进行称谓和界说。只有我们摆正阅读教学的位置,正确的阅读教学目标,就能完成阅读教学的任物,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果

小学数学学段目标4——6

小学数学学段目标 (第二学段4-6年级) 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解简单的方程。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运动后的图形;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随机事件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能借助计算器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数学思考 1、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 2、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 3、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4、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问题解决 1、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4、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阅读教学目标教学提纲

阅读教学目标 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是教学的指南,目标是评价的依据。教学必须在明确的目标引导下进行。 学习本节内容,首先要认真阅读“课程目标”文本,然后深刻领悟阅读目标里蕴涵的新理念,明确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掌握新课程阅读教学的理论和策略。学习的重点在于解读阅读教学的目标。 一、阅读教学的总目标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二、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目标:(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10)喜欢图书,爱护图书。 第二学段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目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