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五年级下数学 折线统计图的知识点

最新版五年级下数学 折线统计图的知识点

折线统计图的知识点

1、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1)画出横轴和纵轴(2)确定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3)描点(4)用线段顺次连接所有点,并标注数据(5)标注好日期和标题

2、单式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既可以反映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表示数量增减变化

3、复式折线统计图

①画图时注意:一“点”(描点)、二“连”(连线)三“标”(标数据)、

②要用不同的线段分别连接两组数据中的数。

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一定要有图例,把两组数据区分开;起始格与其他小格所代表的数量不统一,起始格处应画折线;横轴上表示时间惑其他名称的间隔要相等。

(完整版)五年级折线统计图练习题

三、小明把昨天的气温变化记录到下面的统计图中。 1、小明每隔()小时测量一次气温。 2、这一天的平均温度是()度。 3、这一天从8:00到16:00的气温从总体上是如何变化的? 你能猜猜这大约是什么季节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某校学生一周收集生活塑料袋情况如下表: 时间周 一周 二 周 三 周 四 周 五 周 六 周 日 数量 (个) 130 100 200 250 210 300 350 1、根据上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2、解答问题: (1)这个同学一周内平均每天收集多少个塑料袋? (2)如果一年按365天计算,他一年可收集多少个塑料袋? (3)分析这个统计图,你能想到什么? 六、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竹子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每年春天,一场春雨会使竹子长高很多,所以人们将事物发展很快比喻为“雨后春笋”。根据观察,竹子24小时可以生长约72厘米。 时间/时高度/厘米 1 3 2 6 3 36 15 1、如果竹子每小时匀速生长,你能完成上面的表格吗? 2、根据表中的信息,竹子18时生长的高度约是()。 3、如果竹子长到66厘米的高度,需要多长时间? 1、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1)画出横轴和纵轴 (2)确定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 (3)描点

大客车 小汽车 载重车 摩托车 0 (4)用线段顺次连接所有点,并标注数据 (5)标注好日期和标题 1、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某路口5分钟里各种机动车辆通行情况如下: 小汽车:65辆; 大客车:44辆; 载重车:25辆; 摩托车:13辆。 (1)请根据上述信息,制作统计表: (2)完成统计图: (3)看图回答问题: A 、图中每格代表( )辆车; B 、小汽车辆数是摩托车辆数的( )倍; C 、从上面的表格和统计图你发现: D 、计算平均每分钟通过多少辆机动车?(得数保留整数)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扇形统计图单元测试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扇形统计图单元测试题时间:80分钟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本大题包括7个小题,共35分) 1.(3分)常用的统计图有()统计图,()统计图和()统计图。 2.(6分)下面三组信息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 (1)人离不开水,成年人每天体内47%的水靠喝水获得,39%来自食物含的水,14%来自氧化时释放出的水。 选用()统计图比较合适。 (2)华山小学五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统计如下。 选用()统计图比较合适。 (3)黄涛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年体检的身高记录如下。 选用()统计图比较合适。 3. (6分)下表是宝山乡2002年、2003年各种农产品产量统计表,把下表填写 完整。 4.(6分)下图是四(1)班学生参加“2+x”活动的人数统计图。请你在统计表里填上参加各项活动的人数。

5.(8分)右图是()统计图。喜欢语文 的人数占总数的()%,喜欢英语的人数 占总数的()%,喜欢数学的人数占总数 的()%。 6.(6分)下图是六一班5位同学统计的一周丢弃塑料袋情况统计图。根据 图上提供的信息填空。 (1)这一周丢弃塑料袋最多的是( )家,有( )个。 (2)这5个家庭一周共丢弃塑料袋()个,平均每家丢弃塑料袋()个。 (3)如果一个塑料袋污染土地4dm2,那么,这5位同学的家庭一周丢弃的塑料袋大约会污染土地()dm2,合()m2。

7.(2分)植树能有效治理沙尘暴。下面是三种树在沙漠中的成活情况统计。 (1)算出每种树的成活率填在上表中。 (2)根据成活率,最适合在沙漠中种植的树是( )。 二、完成下面的统计表。(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9分) 1.(4分)下面是五(1)班图书角的书,请填上合计数。 2.(5分)下面是育新小学六年级小银行储蓄存款情况统计表。根据表中已 有数据,把统计表填写完整。 三、解决问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56分) 1.(9分)看右图回答问题。 (1)每种颜色的面积各占圆面积的百分之几? (2)哪两种颜色的面积占圆面积的百分比是相同的? (3)哪种颜色的面积正好是另一种颜色面积的百分之五十? 2.( 12分)六 (1) 班学生血型情况如右图. (1) (4分)写出你从图中得到的4个信息。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 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参加过机器人大赛吗?没有也没关系,以后会有机会的。在中国,自2019年起,每年都

会举办一次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记得在第一届大赛时,全国的参赛人数仅为200。不过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中敢于进行科技创新的人才越来越多,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人也越来越多。在2019年时,已有约1100名选手,参赛队伍是426支;到2019年,参赛队伍达到了499支。老师还查询了其他几个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大家请看。(教师边说,边通过课件出示统计表) 二、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 1.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 教师:刚才说的信息,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应该表示多少?接下来一格代表多少合适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课件演示) 3.教师: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这些问题都一目了然了。如此看来,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清楚、直观。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三、探索新知

五年级折线统计图教案

五年级折线统计图教案 【篇一: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教学设 计】 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史口镇中心小学 曹艳艳 2015年5月11日 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104~10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体现数据变化趋势的特点。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能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绘制完成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对数据进简单地分析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3.情感、态度和从值: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合理推测及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学重点: 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优势。,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正确地完成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学会用折线统计图来分析问题,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机器人吗?老师搜集了一些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作品,咱们一起欣赏一下。如果想了解近几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情况,可以怎样做?

这是我收集到的从2006年到2012年参赛队伍的数据。(课件出示 统计表)我已经将这些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制成了统计表,根据 这一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 为了更好地进行分析,我们还可以将这些数据用学过的什么统计图 表示?(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2.分析统计图。 思考:从这张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自由发言,读懂条形统计图。 这是我们之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它有什么优点?(可以清楚看出 数量的多少。) 师:用你的手势,试着比划一下从2006年到2012年,参赛队伍数 量的变化情况。(教师手指条形统计图,从2006年开始) 师:如果把大家手势运动的路线画下来,想像一下会是什么呢? 预设:弯曲的线,一段一段的线。 3、揭示课题 师:老师把我们的手势画了下来,请看大屏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 学习的折线统计图。板书:单式折线统计图 【设计意图:用机器人大赛为题材,回顾条形统计图能直观看到数 据的多少的特点,初步感悟数据的变化情况,为引出折线统计图提 供途径,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的理念。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统计表 和条形统计图,因此设计了一个学生熟悉分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折线统计图是怎样画的?(课件演示画法) 2、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异同 (1)相同点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幅统计图,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 方吗?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预设: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轴、纵轴、标题、单位和日期都相同。图中所表示的数量的多少都相同。 小结:他们的相同点是都能表示数量的多少。板书:都能表示数量的多少 (2)不同点 师:那我们再找找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小学五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教案 课题:简单的统计(三)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p79页-80页例1,练一练,练习十八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组成和画法,并能依据所给的数据,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的直条。(2)通过观察,使学生了解统计图的作用和用途,并能对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生的自学和小组讨论,使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步骤。(2)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对条形统计图全面的分析。 3、情感与价值目标:1、通过对统计图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到统计的思想。2、通过动手绘制条形统计图,使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得到加强。 教学重点: 对条形统计图的分析。 教学难点: 制作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 课件,彩色水彩笔,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同学们,十月份我们南京举办了一 场体育盛会,是什么? 2、那一支代表队获得了第一名?高兴吗?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关于十运会奖牌榜的资料。3、这是一张什么图?观察,从这张统计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4、这些直条一样长吗?为什么不一样长?5、像这样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的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6、我们以前也学习过统计表,统计表能看出来吗?那我们为什么还把它绘制成统计图呢? 这也是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板书:清楚看出数量的多少。)7、既然条形统计图这么清楚,想自己画吗?我们就来根据统计表来画统计图。表中告诉我们什么?(出示统计表)二、自学课本,教学画法。1、(回到金牌统计图)让我们仔细地来看一看,要绘制哪些部分?(标题、日期、(表头),介绍横轴、纵轴、介绍单位长度、直条)2、刚才我们想到了很多部分,是不是随便先画哪部分都行?怎样有步骤地画出统计图呢?书上给我们介绍画统计图的步骤,看书七十九页。3、质疑,有什么不明白的? 4、第一步怎么做? 5、板书:步骤:1、画横轴、纵轴。(根据图纸的大小是什么意思?怎样画垂直呢?用直角三角板画垂直非常方便。)6、下面呢?板书:2、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绘几个直条?宽度要怎么样?用并拢手指、分开手指那种好?为什么要有间隔呀?这样更美观。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将横轴画出的部分平均分成9份,写下各队的名称。演示)7、好了,第三步?3、确定单位长度。(看那个数据呢? (最大的)标出的最大数据应该要比11……?单位长度表示多少呢?(单位长度从2、3均比较合适。说清楚单位长度是多少,要画几个这样的单位长度,让所有学生都明白表述的意思。)8、老师的想法和**相同,将单位长度确定为2,那么需要画几格呢?(6格)依次标出0、2……,还要注意:在纵轴的

最新五年级下册统计-折线统计图-练习卷

五年级下册统计-折线统计图练习卷 1.看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2006年至2009年笑笑的爸爸、妈妈月工资收入情况统计图 填一填:()年爸爸的月工资收入最高。 2.下面是某校1995~2001年患龋齿人数统计图. 看图回答: (1)男、女生患龋齿人数最多的是()年。 (2)总的看来,男、女生患龋齿人数的变化趋势是怎样? 3.小明把一个水仙花球放在装满水的玻璃瓶口,每隔一天观察一次,测量芽和根的长度,并将结果制成了下面的统计图.

(1)小明是第几天开始看到芽,第几天开始看到根的?(2)说说水仙花芽和根的生长变化情况。 (3)请你找一种植物种子,做一次这样的实验。 4. 某市第一小学去年下半年水电费情况统计图。 (1)去年下半年平均每月开支水费多少元? 5. 如图是新风机床厂2006~2009年一、二车间机床产量统计图。

看图回答下面问题。 (1)年两个车间的产量相差最大。 6.下面是某数码照相机厂2005--2008 年两种型号照相机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台 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统计图 某数码照相机厂2005--2008年两种型号照相机产量统计图。 (1)完成上面统计图。 (2)那种照相增长的较快? (3)2005年到2008年甲种相机的平均年产量是多少万台? 7. 根据图中的信息,计算第四季度B品牌比A品牌的销售额少了多少?

8.根据统计图填空 ①月销售的冰箱和彩电的台数相等。 ②月销售的彩电的量最大,是台。 9. 第25-29届奥运会中国、美国金牌数统计图 (1)在届奥运会上,美国所获的金牌数遥遥领先中国。 (2)从中、美两国在历届奥运会上所获金牌数的情况看,你想说: 10.下面是红豆集团两个服装连锁店2001-2006年利润情况统计图,分析并解答问题:

扇形统计图测试题

扇形统计图测试题 一、填空。 1、常用的统计图有( )统计图,( )统计图,( )统计图。 2、如果要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 )统计图表示。 3、扇形统计图是用( )表示总数,用 ( )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 分比。 4、如果要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可以用( )统计图表示。 (2)( )的含量最多,( )的含量最少。 (3)兔毛含量比涤纶少占总数的( )%。 A 用( )统计图 B 用( )统计图 C 用( )统计图 9、要反映某食品中各种营养成份的含量,最好选用( )统计图。 10、用统计表表示的数量,还可以用( )来表示。 11、要绘制一幅能反映出全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的统计图,绘制成( )统 计图较好。 二、仔细分析,再解答。 1、我国国土总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下面是我国地形分布情况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我国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几? 2)各类地形中,什么地形面积最大?什么最小? (3)请算出各类地形的实际面积,填入下表。 2、聪聪家2009年11月支出情况统计如下图。聪聪家2009年11月的总支出是3600元。请你回答问题。 (1)这个月哪项支出最多?支出了多少元? (2)文化教育支出了多少元?购买衣物支出了 多少元? (3)购买衣物的支出比文化教育支出少百分之几? 少支出了多少元? 3、右图是养兔专业户养的黑兔、灰兔、白兔的扇形统计图。 如果这个养兔专业户共养兔3000只,算出三种兔各养了多少只? 4、下图是某学校教师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统计图。 水电支出

(1)实验小学喜欢《走进科学》栏目的老师占百分之 几? (2)喜欢的《大风车》的老师比喜欢《焦点访谈》 的 多20人,实验小学一共有多少老师? (3)喜欢《新闻联播》的和喜欢《走进科学》的一共有多少人? 5、下面是林场育苗基地树苗情况统 计图。 ⑴柳树有2500棵,这些树苗的总数是多 少棵? ⑵柏树和槐树一共有多少棵? ⑶杨树比松树多百分之几? 6、食品公司2009年上半年生产情况统计图 2009年7月 (1)()月份的产量最高,()月份的产量最低。 (2)上半年平均月产量是多少吨? (3)六月份产量比一月份增长百分之几? 7、电视机厂去年第四季度产量用下图表示。 已知十月份的产量是十一月份的85%,十二月份比十月份增产25% (1)十一月、十二月各生产多少台? (2)在图上标出十一月、十二月的产量,并完成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一.填空 1.如图1,如果用整个图表示总体,那么____扇形表示总体的 1 3 ,___扇形表示总体的 1 2 .

全新苏教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

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 第一课时复式统计表 教学内容:P84-85例1和练一练,练习十五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数据统计、分析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特点,能调查收集、整理数据,用复式统计表表达数据;能简单分析表中的数据,说明数据反映的简单事实。 2、使学生在经历统计过程、运用复式统计表表达数据的过程中,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体会并了解复式统计表的优点,提高用统计表处理简单的数据的技能,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3、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提高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和运用复式统计表。 教学难点:数据的调查与分析。 教学准备:复式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学习例1: 1、周六,我们很多同学参加了各种兴趣小组。请看青云小学五年级正在活动着的4个兴趣小组情况。 出示例题图。指名说一说各小组人数。 2、把这4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里。(学生独立填写) 3、4个小组的情况,每小组一张,这样的统计表我们把它称之为单式统计表。如果要把四个组的情况放在一张表里,就需要用复式统计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复式统计表。 板书课题:复式统计表 二、学习新课 1.出示复式统计表 解读复式统计表表头。 指出:复式统计表的表头一般都需要分成3块,横着的分别表示男生和女生,

即“性别”;竖着的表示各个兴趣小组的名称,即“组别”;中间这块即我们统计的各类数据,即“人数”,也可以写成“数量/人”。 现在你能根据刚才四张表中的数据完成这张复式统计表吗? 2.学生独立填写。 3.交流:你是怎样计算合计数以及总计数的? 指出:总计、合计都是合起来的意思。 4.评价:观察这张复式统计表,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5.与刚才的单式统计表相比,你觉得它有哪些优点?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1)调查、统计。 阅读问题,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 (2)分析数据 经过统计,你了解了哪些数据? (3)回顾反思。我们开始要了解哪些情况?这样的问题怎样解决?你对统计和复式统计表有哪些认识? 2、练习十五第1题。 提问这个学校有多少个班级,再让学生根据已知数据填写统计表,并完成相应的计算。 核对复式统计表,要求学生讨论下面的问题,交流想法。 3、练习十五第2题。 把分组调查到的数据进行交流,核对数据。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复式统计表与单式统计表有什么练习和区别?你还有哪些收获与体会? 第二课时复式统计表练习 教学内容:P87-88练习十五第3-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复式统计表,根据复式统计表的项目调查、整理的数据,,

(完整word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练习题 姓名 座号 成绩 1、折线统计图不但表示出( ), 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 )变化的情况。 2、折线统计图包括( )折线统计图和( )折线统计图。 3、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表示出( )数据数量的多少及( )情况,而且还能更好的( )出两组数据的( )。 4、看图填空。 (1)小华骑车从家去距离住处5千米的图书馆借书,从所给的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小华去图书馆的路上停车( )分,在图书馆借书用( )分。 (2)从图书馆返回家中,速度是每小时( )千米。 5、红旗造纸厂2006年各季度新闻纸产量如下:第一季度350吨,第二季度400吨,第三 季度450吨,第四季度550吨,根据以上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建新造纸厂2006年度各季度新闻纸产量统计图 单位:吨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1)第( )季度产量最高,是( )吨。 (2)四个季度总产量是( )吨,平均每个季度产量是( )吨。 (3)第( )季度到第( )季度的增长幅度最大 100 200 300400500600

6、两辆汽车行驶时间与路程的关系如下表,观察其中的规律,填完下表。 时间(小时) 1 2 3 4 5 6 7 8 甲车路程(千米) 60 120 240 300 420 乙车路程(千米) 80 160 320 400 560 根据上表的数据,在下图中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两辆汽车行驶路程情况统计图 7.下面是小红7~12岁每年的身高与同龄女学生标准身高的对比统计表: 7 8 9 10 11 12 标准身高 123 128 135 140 148 153 小红身高 112 120 129 139 148 160 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折线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小红7~12岁身高和标准身高对比情况统计图 年 月制 小红身高 标准身高 (1)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折线统计图。(4分) (1)小红从( )岁到( )岁身高增长得最快。(2分) (2)对比标准身高,说说你对小红7~12岁身高增长情况的看法?(2分) 11岁 10岁 9岁 8岁 7岁 12岁 0 150 120 110 130 140 单位:厘米 160 身高项目 年龄 小时 60千米 甲车 乙车 1 2 3 4 5 6 7 8 600 540 480 420 360 300 240 180 120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优秀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2.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 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参加过机器人大赛吗?没有也没关系,以后会有机会的。 在中国,自2001年起,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记得在第一届大赛时,全国的参赛人数仅为200。不过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中敢于进行科技创新的人才越来越多,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人也越来越多。在2006年时,已有约1100名选手,参赛队伍是426支;到2011年,参赛队伍达到了499支。老师还查询了其他几个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大家请看。(教师边说,边通过课件出示统计表) (二)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

1.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 教师:刚才说的信息,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应该表示多少?接下来一格代表多少合适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课件演示) 3.教师: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这些问题都一目了然了。如此看来,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清楚、直观。 (三)探索新知 1.认识折线统计图 (1)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教师:有一种比条形统计图更加“强大”的统计图,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2006-2011年)。 教师: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初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 教师: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与纵轴,与条形统计图相比,它们相同吗?(学生回答相同) 教师:想知道其中的折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教师边介绍边描点,最后把这些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课件演示) 2.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点。 教师:折线统计图完成了,同学们思考一下,从图中你能看出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要求学生上台指一指)教师:那图中其他的点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在折线统计图中也能看出每年参赛的队伍数量,这一点与条形统计图一样。 (2)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线段。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复式条形统计图》精品教案(第1课时)

《复式条形统计图》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学习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在提供的表格中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提高学生根据图中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统计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确定图中直条的高度,在提供的表格中准确绘制统计图。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1分钟) 今天我们来学习条形统计图。 二、自学例2。(15分钟) 1.出示如书本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学生自主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 导学单: 1.这幅条形统计图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认真观察,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和同学交流一下。完成p89统计表 3.比较:复式统计图的优点。在小组里说一说。 2.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男生中,男生成绩哪个等级的人数最多?哪两个等级的人数较为接近?女生呢?(2)哪些等级男、女生人数差别较大?哪个等级男、女生人数差别不大? (3)从整体看,是男生的成绩好一些,还是女生的成绩好一些? (4)回答上面为题,看统计图方便还是看统计表方便? 3.全班交流。 导学要点: 归纳小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比单式条形统计图更复杂,表达的信息也比单式条形统计图更丰富,不仅便于对同一类数据进行比较,而且便于对两类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与复式统计表相比,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据则更加直观、形象。 三、练习。(15分钟)

【基本练习】 1.第90页练一练。 (1)分组调查后全班交流汇总,完成统计表。 (2)交流制图方法及格式要求。 (3)独立完成统计图。 (4)小组交流: 仿照例题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交流。 2.练习十六的第1题。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点拨: 可以先比较每支球队5场比赛的得分情况,再比较每场比赛中两支球队的得分差,最后从总体上对两支球队的表现作出恰当的评价。 3.创编题 这个统计图缺少了图例,请你分析一下哪一种直条表示冰箱?哪一种直条表示取暖器,为什么? 五、课作。(9分钟) 完成《补充习题》第74页。 提高题:如果条形统计图的纵轴用0.5厘米表示20人,那么1.6厘米的直条表示多少人?这幅统计图有一个直条上标有152人,那么这个直条长多少厘米? 六、家作。 1.《课课练》第页。

[练习]五年级折线统计图练习题

[练习]五年级折线统计图练习题 读图 下面是好运公司2001年各月利润情况折线统计图。 1、( )月的利润最多,是( )万元。 2、( )月的利润最少,是( )万元。 3、11月和12月的利润相差多少万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月到( )月的利润持续上升,( )月到( )月的利润持续下降。 5、第一季度的平均利润是多少万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半年的平均利润是多少万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小明把昨天的气温变化记录到下面的统计图中。

1、小明每隔( )小时测量一次气温。 2、这一天的平均温度是( )度。 3、这一天从8:00到16:00的气温从总体上是如何变化的, 你能猜猜这大约是什么季节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王越家旅行期间行车情况统计图。 1、王越家旅行共行了( )千米。 2、到达目的地时共用了( )小时,途中休息了( )小时。 3、不算休息,王越家平均每小时行( )千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某校学生一周收集生活塑料袋情况如下表: 时间周周周周周周周 一二三四五六日 数量13100 200 250 210 300 350 (个) 0 1、根据上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2、解答问题: (1)这个同学一周内平均每天收集多少个塑料袋, (2)如果一年按365天计算,他一年可收集多少个塑料袋,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7扇形统计图A卷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7扇形统计图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2018·贺州模拟) 某班有50人,其中三好学生10人,优秀学生干部5人,在扇形统计图上表示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人数的圆心角分别是()。 A . 72°,36° B . 100°,50° C . 80°,40° D . 120°,60° 【考点】 2. (2分) (2016六上·泰安期中) 某公司有员工700人,元旦要举行活动,如图是分别参加活动的人数的百分比,规定每人只允许参加一项且每人均参加,则不下围棋的人共有() A . 259人 B . 441人 C . 350人

D . 490人 【考点】 3. (2分)六(1)班在六一儿童节前要评选一名市三好学生,采取一名学生只投一票的方式进行评选,投票结果如下表。 下面最能表示这个投票结果的是图()。 A . B . C . 【考点】 4. (2分)下图是《都市晚报》一周中各版面所占比例情况统计.本周的《都市晚报》一共有206版.体育

新闻约有()版. A . 10版 B . 30版 C . 50版 D . 100版 【考点】 二、填空题 (共3题;共9分) 5. (2分)下面是小芳本月的费用支出扇形统计图,如果本月小芳总共花费了1000元,那么在购买衣物上面花费了________元。 【考点】

6. (4分)(2020·宁波) 观察下边的扇形统计图,并填空。 (1)如果用这个圆代表总体,那么扇形________表示总体的45%。 (2)如果用整个圆代表9公顷的稻田,那扇形A大约代表________公顷。 (3)如果用整个圆代表某校全体学生的人数,已知扇形B比扇形A多5%,且多60人,全校有________人。 【考点】 7. (3分)下图是六(1)班60名同学参加各种兴趣小组的情况统计图。 (1)参加________小组的人数最多,占________ %。 (2)参加________小组的人数最少,占________ %。 (3)参加舞蹈小组的比参加科技小组的多________人。 【考点】 三、解答题 (共9题;共107分) 8. (8分)聪聪家2009年11月支出情况统计如下图。聪聪家2009年11月的文化教育支出是900元。请你回答问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

7 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2.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重点难点】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指导】 1.注意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对比性和衔接。 教学本单元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知识的对比,体会统计量的含义及统计图的特征和适用范围。如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可先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两组数据,让学生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一组数据的增减变化,但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时就不方便了,由此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从而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2.注重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避免简单的统计量的计算。 教学中应避免单纯从计算的角度引导学习统计的知识,应当注意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 3.注重对学生开展统计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是学习统计知识的首要目标。这就要求老师应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从事简单的统计活动,在学生从事统计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应起引领、指导的作用。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2课时 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 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04~105页例1及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态度。 【重点难点】 会看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数据。 2006年:426支;2007年:394支;2008年:468支;2009年:454支;2010年:489支;2011年:499支;2012年:519支。 这是老师收集的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支数的数据。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方法好吗?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呈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统计表更清楚,更有条理;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 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还经常用这种方式来表示这些数据,课件出示课本105页例1折线统计图。(揭示课题:单式折线统计图)。 【新课讲授】 一、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五年级 下册 折线统计图 测试题

1、折线统计图不但表示出(), 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 )变化的情况。 2、折线统计图包括()折线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3、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表示出()数据数量的多少及 ()情况,而且还能更好的()出两组数据的( )。 4根据图中信息回答问题: (1)售出图书最多的一天比最少的一天多()册; (2)星期五售出的图书册数是星期四的() ()。 5.下面是一辆汽车与一列火车的行程图表,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汽车的速度是每分钟()千米; (2)火车停站时间是()分钟; (3)火车停站后时速比汽车每分钟快()千米; (4)汽车比火车早到()分钟。 6.小刚和小强赛跑情况如下图所示。 (1)()先到达终点。 (2)请用“快”“慢”来描述他们的比赛情况:小刚是先()后()。 (3)开赛初()领先,开赛()分钟后()领先,比赛中两人相距最远约是()米。 7.看图填空。

(1)小华骑车从家去距离住处5千米的图书馆借书,从所给的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小华去图书馆的路上停车( )分,在图书馆借书用( )分。 (2)从图书馆返回家中,速度是每小时( )千米。 8.如图是航模小组制作的两架航模飞机在一次飞行中飞行时间和高度的记录。 (1)甲飞机飞行了( )秒,乙飞机飞行了( )秒,乙飞机的飞行时间比甲飞机短( )。 (2)从图上看,起飞后第25秒甲飞机的飞行高度是( )米,起飞后第( )秒两架飞机处于同一高度,起飞后大约( )秒两架飞机的高度相差最大。 9.画图填空。 1、红旗造纸厂2006年各季度新闻纸产量如下:第一季度350吨,第二季度400吨,第三季度450吨,第四季度550吨,根据以上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建新造纸厂2006年度各季度新闻纸产量统计图 单位:吨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1)第( )季度的产量最高,是( )吨。 (2)四个季度总产量是( )吨,平均每个季度产量是( )吨。 (3)第( )季度到第( )季度的增长幅度最大。 10、两辆汽车行驶时间与路程的关系如下表,观察其中的规律,填完下表。 根据上表的数据,在下图中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两辆汽车行驶路程情况统计图 100 200 300400 500 600 千米 甲车 600 540 480 420 360 300 240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 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参加过机器人大赛吗?没有也没关系,以后会有机会的。在中国,自2019年起,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记得在第一届大赛时,全国的参赛人数仅为200。不过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中敢于进行科技创新的人才越来越多,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人也越来越多。在2019年时,已有约1100名选手,参赛队伍是426支;到2019年,参赛队伍达到了499支。老师还查询了其他几个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大家请看。(教师边说,边通过课件出示统计表) 二、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 1.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 教师:刚才说的信息,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应该表示多少?接下来一格代表多少合适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课件演示) 3.教师: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这些问题都一目了然了。如此看来,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清楚、直观。【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三、探索新知 1.认识折线统计图 (1)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教师:有一种比条形统计图更加强大的统计图,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2019-2019年)。 教师: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初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式折线统计图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式折线统 计图 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4~105页例1及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 难点: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数据。 2006年:426支;2007年:394支;2008年:468支;2009年:454支;2010年:489支;2011年:499支;2012年:519支。 这是老师收集的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支数的数据。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方法好吗?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呈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统计表更清楚,更有条理;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 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还经常用这种方式来表示这些数据,课件出示课本105页例1折线统计图。(揭示课题: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新课讲授 一、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1.读懂图意。 谈话:看来折线统计图的用途真不小!你能看懂这个折线统计图

吗? 请同学们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是怎样表示数据信息的?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提问:表示2007年参赛队的点在哪里?这一年有多少支参赛队?2011年呢? 2.数据分析。 谈话: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出示问题: (1)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数据的? (2)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 (3)参赛的队伍上升得最快的是哪一年到哪一年?下降得最快呢? 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 3.小结。 人们在表示这些数据时可以选用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你还在哪儿见过折线统计图? 展示课前收集的折线统计图(略),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统计图所表示的内容,以及从图中能了解到的信息。 谈话:认识了这么多折线统计图,想不想绘制一个折线统计图呢? 二、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课本105页"做一做") 你能根据统计表(妈妈记录了陈东0~10岁的身高情况,并制成统计表)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吗? 出示统计图(没有描点),教师示范前两个点的画法。 学生尝试画图,并组织交流(让学生说一说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提问: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从图上看,陈东的身高有变化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追问:为什么身高长的速度越来越慢? 三、课堂作业 完成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3题。 四、课堂小结 1.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