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充电器设计(变压器)

手机充电器设计(变压器)
手机充电器设计(变压器)

第三章 变压器设计

RCC 变换器的核心设计就是开关变压器的设计,许多书上都有介绍,但是不太实际,讲得比较繁琐和抽象,此章我也会先讲理论,再讲如何简化开关变压器的设计,使设计更贴近现实。

第一节 开关变压器的设计理论

下面我们以输出功率为5瓦以下的开关电源为例,讲解一下开关变压器的设计。 1 电气要求:

1. 输入电压:AC 90-264V/50-60HZ

2. 输出电压:5±0.2 V

3. 输出电流:1A

2 设计流程介绍:

2.1 线路图如下:

说明:

W1,W3是做屏蔽用的,对EMI 有作用;

Np 是初级线圈(主线圈);

Nb 是辅助线圈;

Ns 次级线圈(二次侧圈数)。

2.2 变压器计算:

2.2.1 变压器的参数说明:

依据变压器计算公式

Gauss x Ae

x Np Ip x Lp B 100(max ) B(max) = 铁心饱合的磁通密度(Gauss)

Lp = 一次侧电感值(uH)

Ip = 一次侧峰值电流(A)

Np = 一次侧(主线圈)圈数

Ae = 铁心截面积(cm 2)

B(max) 依铁心的材质及本身的温度来决定,以浙江东磁公司的

DMR40为例,100℃时的B(max)为4000 Gauss ,设计时应考虑零件

误差,所以一般取3000~3600 Gauss 之间,若所设计的power 为

Adapter(有外壳)则应取3000 Gauss 左右,以避免铁心因高温而饱合,

一般而言铁心的尺寸越大,Ae 越高,所以可以做较大瓦数的Power 。

2.2.2 决定占空比:

由以下公式可决定占空比 ,占空比的设计一般以50%为基准,

占空比若超过50%易导致振荡的发生。

xD

Vin D x V Vo Np Ns D (min))1()(-+= N S = 二次侧圈数

N P = 一次侧圈数

V o = 输出电压

V D = 二极管顺向电压

Vin(min) = 滤波电容上的最小电压值

D =占空比

2.2.3 决定Pout ,Ip ,Lp ,Nps ,Np ,Ns 值:

Pout=V2 x Iout x 120%

V2=V out + Vd + Vt

ηx D x Vin Pout

p I (min)1=

因为I1p 是峰峰值,如下图:

所以 611p

I prms I =

Lp=T x Pout x Ton x Ton x Vin x Vin 2η

简化后

Lp=prms I Ton

x Vin 1

=N p s xD Vin D x V Vo D (min))

1()(-+

610max Ae 11x B x p

L x prms I x Nps Ns >=

Ip = 一次侧峰值电流

I1p = 一次侧尖峰电流值

Pout = 输出瓦数

Vd=开关二级关的正向压降一般为0.55V

Vt=输出滤波线圈的压降,一般取0.2V

=η开关变压器的转换效率

=f PWM 震荡频率

Nps 次级与初级的匝比

Np 初级线圈圈数,Ns 次级线圈圈数

2.2.4 决定变压器线径及线数:

当变压器决定后,变压器的Bobbin 即可决定,依据Bobbin 的槽

宽,可决定变压器的线径及线数,亦可计算出线径的电流密度,电流

密度一般以6A/mm 2为参考,电流密度对变压器的设计而言,只能当

做参考值,最终应以温升记录为准。

2.2.5 决定辅助电源的圈数:

依据变压器的圈比关系,可决定辅助电源的圈数及电压。

2.2.6 变压器计算:

? 输出瓦数10W(5V/2A),Core = EE-19,可绕面积(槽宽)=57mm ,

Margin Tape = 2.8mm(每边),剩余可绕面积=4.4mm ,Ae=52

? 假设f T = 45 KHz ,Vin(min)=90V ,η=0.7,

? 计算式:

● 决定占空比:

假定D=0.48,f=45k

● 计算Pout ,Ip ,Lp 值:

V2=V out + Vd + Vt

=5+0.55+0.2=5.75

Pout=V2 x Iout x 120%

=5.75 x 2 x 1.2 =13.8W

ηx D x Vin Pout

p I (min)21=

=8.05.01008

.13x x =0.69A

611p

I p r m s I =

= 0.69/2.4=0.30A

Lp=f x p I Ton

x Vin 1

=4500069.05

.0100x x =1.6mH

=N p s xD Vin D x V Vo D (min))

1()(-+

=5.75/100=0.058

610max Ae 11x B x p

L x prms I x Nps Ns >=

=6103.0526

.169.0058.0x x x x =4.1取5圈

Np=5/0.058=88圈

辅助线圈电压为10V ,则权数为

Nw4=10/100 x 88=9圈

● 变压器材质及尺寸:

? 由以上假设可知材质MBR40,尺寸=EE-19,

Ae=0.52cm 2,可绕面积(槽宽)=12mm ,因Margin Tape

使用2.8mm ,所以剩余可绕面积9.2mm.

● 决定变压器的线径及线数:

η

x D x Vin Pout p I (min)21==0.69A 611p

I p r m s I == 0.69/2.4=0.30A

? 假设N P 使用0.32ψ的线

电流密度=A x x 0.11024

.014.330.0232.014.330

.02==??? ?? 可绕圈数=()圈线径

剩余可绕面积57.1203.032.04.4=+= ? 假设Secondary 使用0.35ψ的线

电流密度=A x x 07.220289

.014.32235.014.32

2==??? ?? ? 假设使用4P ,则

电流密度=A 5.54

07.22=

可绕圈数=()圈57.1103.035.04.4=+

2.2.7 设计验证 将所得资料代入Gauss x NpxAe

LpxIp B 100(max )=〈 0.3T 公式中,如此可得出B(max),若B(max)值太高或太低则参数必须重新调整。

Gauss x NpxAe

LpxIp B 100(max )= =1.6 x 0.69/(88 x 52) x 100

=0.28T<0.3T 设计通过

第二节开关变压器的简易设计

其实开关变压器的设计是可以简化的,主要靠经验来做调整,先用理论来设计样品,安装好后进行调试,根据实际情况再来调整变压器参数,设计的产品多了,设计就会更加简单了,下面的表格就是笔者设计变压器常用的计算公式,所有的变压器参数都已经设定好了,只要输入蓝色字体的参数就可以得出变压器的各项电气参数,这样大大简化了变压器的设计,红色字体是公式中自动计算的,初学者不能进行更改,下面我来讲解一下参数的输入设定:

1.将你所要设计的开关电源的输出参数输入表格,此表中列出了4个输出参数,分别为电压输出1,电流输出1;电压输出2,电流输出2;电压输出3,电流输出3;电压输出4,电流输出4;

2.输入你所用的磁芯特性参数:有效磁芯截面积,有效磁路长度,初始磁导率,这三个参数是磁芯的核心参数,一定要根据磁芯厂家提供的数据进行确定;

3.其他的参数我已经在表中列好了,可以不作更改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当计算出来的最大磁通密度大于磁芯规格书中的B值时(100摄氏度),应重新更改气隙长度再计算,直到计算出来的最

大磁通密度小于磁芯规格书中的B值为止;

4.另外,计算出来的初级线圈的匝数是可以调整的,调整比为±10%左右,此时对应电感和B值都会发生变化,经过反复调整即可达到理想值;

5.辅助绕组与初级绕组的比一般为1:10,如果太小,会影响驱动能力,太大有会影响输出效率和静态功耗,初学者应根据实际调试结果再确定;

6.此计算表格的源文件是EXCEL表格,需要的人士敬请参考我们网站中的下载中心的规定,谢谢!

手机充电器的设计与制作报告.doc

广东白云学院 CDIO 项目设计报告 项目级别:一级 题目:手机充电器设计 指导教师:林春景、苗耀洲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10 级 组别:第四组 组长:苏炳坤 团队成员:祁沛超、熊志东、麦妙仪、魏健斌 院系名称:电子信息工程系 成绩: 使用学期:2010-2011 学年第 1 学期

手机充电器的设计与制作项目报告 前言:我们这次的项目是手机充电器的设计与制作秉承CDIO的理念,团队设计活动贯穿课程学习活动始终,让我们对电子应用系统项目设 计的过程有实际的经历与理解。以下是我们小组项目制作期间成员的 分工: 从各个途径查找关于手机充电器工作原理以及各原件的特性与在电 路中的作用。负责人:苏炳坤、熊志东 时间安排与策划。负责人:祁沛超、魏健斌 项目监督与项目报告。负责人:麦妙仪 项目作品制作。负责人:全组组员 PPT与 prolfel99SE软件画图,负责人:苏炳坤 正文: 第一部分:设计任务 项目标题:手机充电器的设计与制作。 项目设计要求: 设计制作一个输入交流电压为220v,输出充入手机上的直流电压为,允许 5%误差的手机充电器。 交流输入电压: 220ACV10% 50/60HZ

输出直流电压:5% 充电电流: 300mA~1800 mA 设计方案的分析论证简述: 在这次的项目设计里,首先是老师给我们上的导论课让我们了解到 一些专业知识,再是到我们小组通过利用老师给我们讲解的知识再加 以分析理解从而得出设计方案。 第二部分:设计方案 总体方案的选择与论证: 方案一:制作线性电源 线性电源( Liner power supply )是先将交流电经过变压器降低电 压幅值,再经过整流电路整流后,就得到脉冲直流电,后经滤波得 到带有微小波纹电压的直流电压。我们所需要的是达到高精度的直 流电压,所以必须经过稳压电路进行稳压。 线性调整元件进行精细调节,使之输出高精度的直流电压源。 原理如图一所示: ②~ 9V ③--9V ④--9V ①~ 220V 变压器整流桥电解电 容 220V交流 9V 交流全波整 滤波流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充电器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充电器设计 学生: 学生学号: 院(系):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指导教师: 助理指导教师: 二〇一五年五月

摘要 随着用电设备对供电质量、可靠性、方便性、安全性、特殊场合、特殊地理环境等要求的不断提高,接触式的电能传输方式对于满足实际需要越来越显得捉襟见肘了。与此同时,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摆脱了线路的限制,实现电器和电源的完全分离,具有无线传输电能、设备体积小、传输效率高、便于携带和集成等优点。 本课题设计介绍了一种运用新型的能量传输利用电磁波感应原理和有关的交流感应技术,采用STC12C5A60S2低功耗单片机作为无线传能充电器的监测控制核心,实现电流控制和电压控制功能,电能充满后给出充满提示且自动停止充电。基于STC12C5A60S2单片机控制发射端和接收端产生的相应交流信号来进行充电的智能无线充电器。 利用设计通过对系统的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的设计实现无线能量传输,在距离发射线圈的指定围对小型用电器如手机、MP3等直接充电。硬件部分包括高效直流稳压模块、驱动模块、显示模块、控制模块等的设计;软件部分主要根据系统的设计思想设计出了主程序和子程序流程图,并通过C语言实现相应的编程要求。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证明,建立谐振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模型以及谐振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模型,通过计算得出了系统中电路参数与输出功率的关系。设计并制作谐振耦合无线电能装置,使用LCD1602设计显示,实时充电电压显示。 关键词无线电能传输,谐振耦合,无线充电器, LCD1602,STC12C5A60S2单片机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use of a power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wireless power supply technology model, using the principle of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and the induction technology,intelligent wireless charger for charging the AC signal based on the STC12C5A60S2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to control the transmitting end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other requirements continue to increase, the power transmission mode of contact to meet the actual needs become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At the same time,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get rid of the limit line, completely separate electrical and power, with the wireless transmission of electrical energy, the equipment has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volume, high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easy to carry and integration.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21 Century, the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wireless charger . The design through the design of the hardware part and the software part of the system to achieve the wireless energy transmission, within the specified range of the transmitting coil in small appliances such as mobile phone, MP3 and other direct charge. The hardware part includes efficient DC power module, drive module, display module, control module and so on; the software part is mainly based on the design thought of the system design of the main program and the subprogram flow chart, and through the C language to achieve the corresponding programming requirement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ircuit parameters and the output power of the system. The 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resonant coupling wireless device, using the LCD1602 design draw progress bar shows charging, charging voltage, charging time display. Key words radio transmission, resonant coupling, wireless charger ,LCD1602 STC12C5A60S2

太阳能手机充电器的设计与仿真设计(1)

精选资料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手机充电器的设计与仿真 可修改编辑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

精选资料 (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可修改编辑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无线充电器有哪几种_无线充电器伤手机吗

无线充电器有哪几种_无线充电器伤手机吗 什么是无线充电器无线充电器是指不用传统的充电电源线连接到需要充电的终端设备上的充电器,采用了最新的无线充电技术,通过使用线圈之间产生的磁场,神奇的传输电能,电感耦合技术将会成为连接充电基站和设备的桥梁。 无线充电器特点1、从理论来说,无线充电技术对人体安全无害处,无线充电使用的共振原理是磁场共振,只在以同一频率共振的线圈之间传输,而其他装置无法接受波段,另外,无线充电技术使用的磁场本身就是对人体无害的。但无线充电技术毕竟是新型的充电技术,以迈源科技的无线充电器来说,很多人都会担忧无线充电技术会像当初Wi-Fi和手机天线杆刚出现一样,其实技术本身是无害的。 2、无线充电技术利用磁共振在充电器与设备之间的电场和磁场中传输电能,线圈和电容器则在充电器与设备之间形成共振。 3、这一系统可以在未来得到广泛应用,例如针对电动汽车的充电区以及针对电脑芯片的电量传输。采用这项技术研制的充电系统所需要的充电时间只有当前的一百五十分之一。 4、转化率一直是很多人担心的问题,麻省理工学院通过研究表明,无线充电技术的损耗比起有线充电技术来说更低。无线充电转化率比起有线要高几个百分点。高转化,也是无线充电器得以在全球进行应用的关键因素。但无线充电技术也受到距离的限制,未来发展,必然需要解决远距离传送对于波段和磁场范围的精准定位问题。 5、核心芯片是无线充电技术在产品应用的难点之一。精准辐射范围控制,磁场频率大小,其它控制等都是由芯片实现。 无线充电器工作原理无线充电系统主要采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线圈进行能量耦合实现能量的传递。如图所示,系统工作时输入端将交流市电经全桥整流电路变换成直流电,或用24V直流电端直接为系统供电。 经过电源管理模块后输出的直流电通过2M有源晶振逆变转换成高频交流电供给初级绕

手机充电器的模具设计概论

目录 前言 摘要 第一章概论 (5) 第二章设计任务书 (6) 第三章产品零件的工艺分析 (6) 第一节塑件分析 (6) 第二节塑件的成型特性 (7) 第三节工艺参数 (8) 第四节塑件的工艺要求 (9) 第四章设备的选择 (10) 第五章浇注系统的设计 (11) 第一节主流道的设计 (11) 第二节分流道的设计 (12) 第三节冷料穴的设计 (13) 第四节浇口的形状 (13) 第六章成型零部件的设计与计算 (14) 第一节凹模的设计与计算 (14) 第二节凸模的设计与计算 (16) 第三节模具的装配工艺及零件工艺 (19) 第七章脱模机构的设计 (21) 第一节脱模机构的设计 (21)

第二节脱模机构的计算 (21) 第八章合模导向及抽芯的设计 (22) 第九章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 (26) 设计小结 致谢 参考资料

前言 为了能够很好地了解本次毕业设计的设计过程,根据几年来的学习,编写了《模具设计说明书》。以满足老师在评审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指导、评阅。 本说明书主要介绍了模具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模具设计的中常用的公式与数据、模具结构及零部件等重要内容。在塑件原材料转变为塑料制件过程中,塑件原材料的选用、成型设备的选择、成型模具的设计与成型工艺的的制定是塑件生产的四大环节。而主要环节集中在成型工艺的制定和塑料模具的设计这两个方面。 在编写说明书过程中,我参考了《塑料模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实用注塑模设计手册》和《模具制造工艺》等有关教材。引用了有关手册的公式及图表,并得到了老师同学的帮助。但由于本人水平的有限,本说明书存在一些缺点和错误,希望老师多加指正,以达到本次设计的目的。

手机充电器电路设计[1]

手机充电器电路设计 摘要:通过对课程的学习设计。了解手机充电器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流程,确定相关参数和电路图。 关键字:隔离变压器频率绝缘电阻绝缘强度可燃性自由跌落湿热试验工作原理工作流程 1 前言(李洋) 1 电路设计思想 从手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恒流/恒压充电控制出发,用220V 交流电通过配置的内置储能锂电池对手机锂离子电池充电。电路的具体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工作流程图 2 电路设计方案 充电芯片选用美信半导体公司的锂电池充电芯片,这款充电芯片具

有很强的充电控制特性,可外接限流型充电电源和P沟道场效应管,能对单节锂电池进行安全有效的快充。其最大特点是在不使用电感的情况下仍能做到很低的功率耗散,且充电控制精度达0.75%;可以实现预充电;具有过压保护和温度保护功能,其浮充方式能够充至最大电池容量。当充电电源和电池在正常的工作温度范围内时,接通电源将启动一次充电过程。充电结束的条件是平均的脉冲充电电流达到快充电流的1%,或时间超出片上预置的充电时间。所选用的充电芯片能够自动检测充电电源,在没有电源时自动关断以减少电池的漏电。启动快充后打开外接的P型场效应管,当检测到电池电压达到设定的门限时进入脉冲充电方式,充电结束时,外接LED指示灯将会进行闪烁提示。 电路工作原理 内置储能电池的充电及其保护电路其中包括:LED显示、热敏电阻,电流反向保护。ADJ引脚通过10kΩ的电阻与内部1.4V的精密基准源相连接,当ADJ对地没有连接电阻时,电池充电电压阈值为缺省值:VBR =4.2V;当需要自行设置充电阈值时,可在ADJ引脚与GND间接一精度为1%的电阻RADJ,阻值由式(1)确定:RADJ=10kΩ/(VBR/VBRC-1) (1) 由图3可知,充电阈值为4.1V,可得RADJ=410k 做手机充电器电路设计,需先对其工作环境进行分析,了解其工作原理。

毕业设计-太阳能手机充电器

目录 摘要 (1) 一、设计题目与要求 (2) 1、设计题目 (2) 2、设计要求 (2) 二、设计思路及框架图 (2) 三、设计原理图 (3) 四、各部分电路介绍 (3) 1、光电转换电路 (3) 2、稳压电路 (4) 3、充电和指示部分 (5) 4、过充保护电路 (9) 五、元器件的选择 (9) 1、太阳能电池的介绍与选择 (9) 2、三端集成稳压器的原理与选用 (13) 六、谢辞 (17) 七、参考文献 (22) 八、附录 (18)

摘要 手机作为信息社会的一种通用商品,如今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普及,而作为手机能源的提供者—电池的储能总是十分有限,几乎所有的用户都曾遇到过外出或通话过程中电池耗尽的尴尬,尤其是对于经常在野外作业的用户来说,在远离市电的环境下,电池的耗尽为我们的通信带来极大的不便,而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逐步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也是清洁能源,不产生任何的环境污染。若能以太阳能电池组件为基础,设计出成本低廉的太阳能手机充电器,直接完成太阳能辐射到电能转换,必然会为个人移动通信带来极大的方便。 本设计主要完成了具有不同于目前市场销售的同类产品的太阳能手机充电器的设计工作。该设计电路包括光电转换电路、稳压电路、充电和显示电路、过充保护电路。该充电器工作稳定、可靠,使用灵活。太阳能作为一种没有任何污染的、易取的绿色能源若能应用到消费类产品中,对于改善地球的整体的能源状况和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光电传感器、稳压电路、充电显示电路、过充保护电路

一、设计题目与要求 1、设计题目 太阳能手机充电器的设计与制作 2、设计要求 本设计的主要设计内容: 太阳能极板的设计、充电控制电路的设计、电压电流控制与显示电路 二、设计思路及框架图 此太阳能手机充电器设计中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将光能转换成电能,其电能通过稳压器可直接给手几电池充电,也可将电能储存于蓄电池,在无太阳光时对手机充电。其基本框图如下: 图2-1 设计框图

手机万能充电器的注塑工艺及模具设计

摘要 在现实生活里,手机万能充电器已经成为人们的一个生活必须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模具设计越来越多地使用CAD/CAM技术。在产品生产之前,使用这些新技术来进行模具的设计和改善,是现代设计必然趋势。 本设计主要是为让读者们能够清楚地了解到塑料注射模的设计过程,能够对模具设计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基本工具,例如UG,AUTOCAD等等,具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且能够熟悉地运用这些软件来进行注射模的设计。 该设计主要是针对手机万能充电器前后盖的模具设计过程。由于塑件的外形轮廓及内部结构较为复杂,因此在该设计中采用一模一腔,以便于保证精度此次设计主要应用UG4.0来进行充电器塑料模具前后盖的零件设计和模具设计,最后使用AUTOCAD 2006来对装配图和零件图进行一定的完善。 该模具结构设计紧凑合理,开合模顺畅,便于加工装配。 关键词:手机万能充电器,模具设计,注射,UG Abstract In real life, universal mobile phone charger has become a necessity for lif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network technology has made breakthrough achievements, mold design and the increasing use of CAD/CAM technology. In the production, the use of these new techniques to mold design and improvement,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modern design. This design is mainly to let readers can clearly understand the plastic injection mold design process, the mold design process used in the basic tools, such as UG, AUTOCAD and so on, have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and be familiar with the use of these software in injection mold design. The design is mainly directed against the universal mobile phone charger cover mold design process. Due to the shape of plastic parts contour and the

(完整版)太阳能手机充电器设计说明

太阳能光伏组件技术 课程设计报告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工作在多种环境下,只要接受到的太足够的强烈就可以满足光电转换的需求。同时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的是直流电源,它在设计为小型充电设备充电时所需求的电路结构相对简单,相比使用交流电源充电时更加安全可靠。 具体要求:当按下总开关时,太阳能电池板开始给手机充电,并且LED灯亮表示太阳能电池板正在工作。 二方案设计与分析 本课程设计是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和LM2596S降压模块的连接,使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流通过降压集成电路形成稳定的电流,再通过USB接口给手机充电板充电。 2.1 LM2596 本实验需要LM2596芯片,下面是其功能介绍: LM2596是仪器生产的3A电流输出降压开关型集成稳压芯片,它部含固定频率振荡器和继续混稳压器(1.23V),并具有完善的保护电路、电流限制、热关段电路等。

LM2596的特点如下: 1、输出电压:3.3V、5V、12V及(ADJ)等,最大输出电压37V 2、工作模式:低功耗/正常两种模式。可外部控制 3、工作模式控制:TTL电平相容 4、所需外部组件:仅四个(不可调);六个(可调) 5、器件保护:热关断及电流限制 6、封装形式:5脚(TO-220(T);TO-263(S)) 下图分别为LM2596的实物图和部结构图。 实物图部结构图 管脚功能:VIN——正输入端,在这个管脚处必须加一个适当的输入旁路电容来减小暂态电压,同时为LM2596提供所需的开关电流。 GND——接地端。Output——输出端,这个脚上的电压可在(+VIN-VSAT)和-0.5V(大约)间转换。为了减小耦合,PCB上连接到该脚的铜线区域要尽量小。 Feedback——反馈端,这个管脚把输出端的电压反馈到闭环反馈回路。 ON /OFF——这个管脚可以利用逻辑电平把LM2596切断,使输入电流就降到大约

无线充电器的设计

引言 §1.1 无线充电技术的背景 随着智能手机、数码相机以及平板电脑等移动电子产品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内置锂电池续航短问题日益凸显,在这种情况下,无线充电技术应运而生。有研究指出,全球无线充电技术将于2017年形成一个70亿美元的市场。 据了解,无线充电技术来源于日本。日本富士通公司2010年9月宣布其研究出了新的无线充电技术,可实现在距离充电器几米远的地方进行无线充电。而所谓的无线充电技术,即不用通过电源线和电缆等一切外接设备,就可给电子设备充电。其原理是利用磁共振在充电器与设备之间的空气中传输电荷,线圈和电容器则在充电器与设备之间形成共振,实现电能高效传输的技术。 综观目前的电子市场,锂电池等电子产品用电池在技术上迟迟没有取得新的突破,导致电池根本满足不了用户的用电需求。而目前出现的移动电源充电器在给电子产品充电时也需要数据线。而且移动电源容量有限,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用户移动用电的需求。无线充电技术的出现,或可解决移动电子产品的充电难题。据了解,目前在北美,大批通过近距离无线充电技术解决智能手机充电难题的创业公司开始出现。而随着无线充电网点的完善,无线充电技术有望得到更广泛的应用[1]。 §1.2 无线充电技术的先驱 根据报道和网络检索,世界上各个国家已经投入到这个领域的研究当中[2]。 Palm︱美国 Palm公司是美国老牌智能手机厂商,它最早将无线充电应用在手机上。它推出的充电设备“触摸石”,就可以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无线为手机充电。 海尔︱中国 海尔推出的概念性“无尾电视”,不需要电源线、信号线和网线。海尔称该产品采用了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的无线电力传输技术。 Powermat︱美国 目前 Powermat 推出的充电板有桌面式和便携式等多种,主要由底座和无线接收器组成,售价在100美元左右。 劲量︱美国

手机无线充电技术详解

手机无线充电技术详解 未来的愿景:每个人的手机上,只需要有个充电的APP,就可以实现无线充电,网上付费。随时随地,不受环境限制。 不久前三星Galaxy S8发布,其亮点功能之一便是无线充电。三星Galaxy S8搭配了折叠式无线充电器,利用无线充电,三星Galaxy S8的电量能被很快充满。但一个尴尬的事实是,无线充电仍然只是少数厂商的坚持。不过在三星坚持的同时,苹果也暴露了布局无线充电的野心,两大巨头的不谋而合,很可能在这个尚未被重视的领域再次开战。 就目前手机行业现状来说,无线充电尚未大面积流行,没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无线充电没有搭载的必要,而是现阶段该技术还存在诸多短板。三星的无线充电方案已经达到了手机无线充电领域最为前端的水准,但仍需要在技术方面得到质的飞跃。 有消息称,三星Galaxy S8无线充电支持Qi和PMA两种协议,这两种协议仍有两大短板尚未解决——传输距离短,摆放位置要求严格,这也是阻碍无线充电流行起来的技术门槛。为何技术难点迟迟难以攻克,我们先要从无线充电的原理讲起。 手机无线充电原理 无线充电的原理就是利用电磁波感应,其过程类似于变压器通电,在发送和接收端各有一个线圈,发送端线圈连接有线电源产生电磁信号,接收端线圈感应发送端的电磁信号从而产生电流给电池充电。无线充电技术的原理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原理,即周围磁场

的变化将使电线中产生电流。到了19世纪90年代,爱迪生光谱辐射能研究项目的一名助手,伟大的科学家尼古拉?特斯拉证实了无线传输电波的可能性。现阶段无线充电存在四种不同的商用技术:电磁感应技术、无线电波技术、电磁共振技术、电场耦合技术,主要用在手机无线充电的技术是电磁感应技术和电磁共振技术。当然无线供电在以后的家电,以及发展势头正猛的电动汽车上也有比较广阔的前景。一旦无线充电突破技术壁垒,在保证转化率、安全性、易用性的同时,高效快速的充电就会像科幻小说《三体》里描述的那样,给人类带来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在这里,我们单说一下关乎手机充电的电磁感应、电磁共振。 ①电磁感应式充电 初级线圈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目前最为常见的手机无线充电解决方案就采用了电磁感应,手机无线充电使用的充电座和终端分别内置了线圈,二者靠近便开始从充电座向终端供电。为提高供电效率,需要使线圈之间的位置对齐,不产生偏移。 现阶段电磁感应无线充电相对于磁场共振充电能够拥有更高的转化率,充电转化率可达80%左右,目前该技术被广泛的运用到了手机无线充电领域。但这种方式的无线充电技术也存在比较明显的弊端——传输距离短、位置要求严格。现阶段上市的无线充电手机,都需要手机与充电板接触才能进行无线充电,而且对放置位置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 采用这种方式的无线充电传输距离难以改进,所以厂商针对其放置位置要求严苛的情况进行了改良。2011年8月从事智能手机外设业务的日本Oar公司推出了

手机充电器外壳注塑模具设计毕业论文

四川理工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手机充电器外壳注塑模设计― 教学点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专业机械模具BK311101 年级2011级 姓名彭军 指导教师王新

四川理工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充电器外壳注塑模设计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充电器外壳注塑模具的设计方法。首先分析了充电器外 壳制件的工艺特点,包括材料性能、成型特性与条件、结构工艺性等,并选择 了成型设备。接着介绍了充电器外壳注塑模的分型面的选择、型腔数目的确定 及布置,重点介绍了浇注系统、成型零件、合模导向机构、脱模机构、定距分 型机构以及冷却系统的设计。然后选择标准模架和模具材料,并对注射机的工 艺参数进行相关校核。最后对模具的工作原理进行阐述,以及在安装调试过程 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本文论述的充电器外壳注塑模具采用三板式结构,即浇注系统凝料和制件在不同的分型面脱出,采用一模四腔的型腔布置,最后利用推板将制件推出。 关键词:充电器外壳;注塑模;三板模;浇注系统;脱模机构;定距分型机构。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绪论 (1) 1.1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 第二章充电器外壳工艺性分析 (4) 2.1 材料性能 (4) 第三章充电器外壳注塑模具的结构设计 (7) 3.4.2 分流道截面设计及布局 (9) 3.4.3 浇口设计及位置选择 (10) 3.4.4 冷料穴设计 (11) 3.4.5 浇口套的设计 (11) 3.5.1 型腔、型芯结构设计 (12) 3.5.2 成型零件工作尺寸计算 (14) 3.7.1 脱模力计算 (17) 3.7.2 浇注系统凝料脱出机构 (17) 第四章注射机相关参数校核 (21) 第五章模具的工作原理及安装、调试 (24) 5.3 试模 (25) 总结 (27) 参考文献 (26)

万能充电器结构设计

万能充电器结构设计 手机充电器开发目录 一、方案定向 二、基本规格要求书的制作 三、ID 的确认 四、结构建模 1.资料的汇总 2.构思拆件 3.外观件的绘制 4.初步拆件 5.PCB 设计指引制作 6.拆件效果图的确认 五、结构设计 ㈠主体:面底壳 1.止口线的制作 2.螺丝柱的结构 3.主扣的分布 4.与透明盖装配位置的结构设计 5.接触片的避空槽的设计 6.与胶垫或海绵垫等装配位置的结构设计 https://www.360docs.net/doc/637779941.html,B 的固定结构 8.连接片尾部的避空口设计 9.插头安装的设计 10.散热窗,贴主标的位置,支撑凸点的设计 11.PCBA板的固定结构 ㈡透明盖 1.接触片、连接片的固定结构 2.接触片接触头的避空口设计 3.与主体装配的常用结构 4.压紧电池的装置设计 ㈢充电器夹紧力产生装置的结构设计 ㈣其他零配件的设计。 六、结构手板的制作与验证 七、结构设计优化 八、结构评审 九、开模评审 十、开模期间的项目跟进 十一、报价资料的整理 十二、试模与改模 十三、试产 十四、量产 手机充电器简介 手机充电器主要按照使用的方式进行分类。手机充电器大致可以分为座式充电器、旅行充电器和车载充电器。 * 座式充电器。这类充电器一般多为慢充模式,充电时间较长,大约为4~5 小时。 * 旅行充电器。大多数手机标准配置中只有旅行充电器。旅行充电器和座式充电器对电池充电的效果是一样的。这类充 电器携带方便,对于经常出外旅行的人来说比较合适,它一般是快速充电方式,充电时间为2~3 小时,旅行充电器基本 都具有充满自停的功能,对手机不会有任何不良影响。 * 车载充电器。这类充电器可以方便用户在汽车上为手机充电。其原理是采用汽车点烟器的电流电压12-24V,经“车

基于单片机太阳能充电器设计

山东交通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课题名称基于单片机的太阳能充电器的设计学生姓名傅传银唐飞翔 学号140818108 140818110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信职141) 指导教师张波 2016年06月26日

1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及现状 当代社会随着一些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炭,石油等日益减少,使得各国社会经济越来越受能源问题的约制,因此许多国家开始逐渐的实行“阳光计划”,开发洁净的能源如太阳能,用以成为本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首先让我们想到的是太阳能电池,因为它不会消耗水,燃料等物质,并且不会释放任何对环境有污染的气体,是直接通过太阳光与材料的相互作用释放出电能,这种无污染资源对环境的保护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1]。由于无公害的作用,目前世界太阳能电池产业已经出具规模,1995年到2004年的十年内平均年增长率达到30%以上。随着新型太阳能电池的涌现,以及传统硅电池的不断革新,新的概念已经开始在太阳能电池技术中显现,从某种意义上讲,预示着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展趋势[2]。世界各国对光伏发电也越来越重视,目前全世界已超过一百个国家使用光伏发电系统,其中以欧洲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为主,占总市场的80.1%,早在09年的时候,世界各国总的光伏新加装机容量接近800万千瓦,截至当年低,世界光伏装机容量总共接近2700万千瓦[3]。随着并网光伏发电市场的迅速发展,让它受到了世界各地的关注。 目前,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已经逐渐广泛得到推广,众所周知,沙漠地区由于气温特别高,因此最具有大规模开发太阳能的潜力,这使得沙漠等偏远地区对其的使用更加方便,并且能减低甚至节省昂贵的输电线路,从长远发展状况来看,随着改善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和新的光 - 电转换装置发明,国家环保和清洁能源,光伏发电系统和太阳能发电的巨大需求恢复将继续利用太阳辐射能比较实用方法,这可以为人类以后能使用太阳能提供了广阔的开辟前景[4]。 当代社会太阳能手机充电器得到了一定的使用,它具有运用方便,环保,节能,格外使用于应急场合,高效率充电,性价比较高,让大家无论身处何处,都不会受到手机没电的困扰[5]。借此太阳能手机充电器的众多优点,因此提出本课题。 1.2 课题设计思想 基于单片机的太阳能充电器的设计是本次探导的课题。首先,由于太阳能电池板的电压会随太阳光的强度波动,强烈的太阳光的太阳能电池板的电压是高的数,当太阳光弱的强度,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电压低时,从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到稳定的

无线充电原理图文详解

无线充电原理图文详解 支持无线充电的智能手机从2011年夏季前后开始上市。任何厂商的任何机型均可使用的“Qi”规格将成为全球标准。停车即可充电的EV(电动汽车)用充电系统也在推进研发。 无线充电已经在电动牙刷、电动剃须刀、无线电话等部分家电产品中实用化,现在其应用范围又扩大到了智能手机领域。 NTT DoCoMo在2011年夏季以后陆续上市了多款支持无线充电的智能手机和充电座。这些手机无需在手机上插上充电线缆,只需放置在充电座上即可为电池充电。今后NTT DoCoMo 将在电影院、餐厅、酒店、机场休息室等公共场所设置充电座,便于用户在外出时使用。 软银移动也预定2012年1月上市支持无线充电的智能手机。KDDI正在开发车载式智能手机的无线充电座。 未来无线充电的应用范围将有望扩大到EV的充电系统。 目前,市场上支持无线充电的智能手机和充电器大部分都符合总部位于美国的业界团体“无线充电联盟(WPC)”所制定的“Qi”规格。Qi源自汉语“气功”中的“气”,以松下、

韩国三星电子、英国索尼爱立信、芬兰诺基亚、电装为首,许多国家的家电厂商和汽车厂商都相继加盟了WPC。 无线充电方式包括“磁共振”及“电波接收”等多种方式,Qi采用的是“电磁感应方式”。通过实现标准化,只要是带有Qi标志的产品,无论是哪家厂商的哪款机型均可充电。 19世纪发现的物理现象 电磁感应方式采用了19世纪上半期发现的物理现象。众所周知,电流流过线圈时,周围会产生磁场。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汉斯·奥斯特(Hans Oersted)发现了这种电磁效应。

用没有通电的其他线圈接近该磁场,线圈中就会产生电流,由此点亮灯泡。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发现了这个可从线圈向线圈供电的物理现象,并称之为电磁感应现象。

手机充电器外壳的成形模具设计

毕业设计 题目手机充电器外壳的成形模具设计系别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

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 手机外壳充电器 设计要求: 1.设计一个手机充电器外壳; 2.了解所要生产塑料制品所用的设备; 3.设计的思路要清晰、明确; 4.正确分析并描绘塑件的工艺,材料的正确性及一些相关参数; 5.选材要注意经济性、实用性等; 设计进度: 11月26日-11月30日收集资料; 12月1 日-12月5日整理设计思路并计算; 12月6日-12月14日模具的总体设计; 12月15日-12月22日校核模具的相关参数; 12月23日-12月25日打印并上缴论文; 12月26日-12月31日论文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

机电系20**届毕业生毕业设计答辩记录 记录教师(签名):

目录 摘要 (6) 前言 (7) 一、塑件工艺分析 (8) 1.1塑件设计要求 (8) 1.2塑件生产批量要求 (8) 1.3塑件的成型要求 (8) 1.4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 (9) 1.5材料的确定及相关参数 (9) 二、基本结构 (12) 2.1、模具的成形方法 (12) 2.2、型腔的布置 (12) 2.3选择浇注系统 (13) 2.4冷却系统的设计 (15) 2.5确定推出方式 (17) 2.6侧向抽芯机构 (17) 2.7模具的结构形式 (18) 三、模具设计的有关计算 (18) 3.1注射机的选择 (18) 3.2、模具成形尺寸设计计算 (19) 四、注塑机参数校核 (20) 4.1最大注射量校核 (20) 4.2锁模力校核 (21) 4.3模具与注塑机安装部分相关尺寸校核 (21) 4.4模具闭合高度校核 (21) 4.5开模行程校核 (22) 4.6模具结构、尺寸的设计计算 (22) 4.7型腔结构 (22) 4.8型芯结构 (23) 4.9导向机构 (23) 4.10复位杆 (24) 4.11拉料杆 (25) 4.12推件杆 (26) 4.13推出结构 (26) 五、塑料注射模具技术要求及总装技术要求 (28) 5.1零件的技术要求 (28) 5.2总装技术要求及装配图 (28) 结论 (31)

手机充电器的设计

·1 设计题目以及要求 1.1设计说明 本充电器由电源变压器T(8VA,9V)、整流桥堆UR(2A,50V)、三端可调集成稳压器IC(W7805)、晶体管V1(9013E),、发光二极管VL1(RED)、电阻R1R2、电位器RP1RP2RP3等组成,可对手机锂电池进行充电,电池充满电后可自动停充。 1.2设计要求 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促使手机种类众多,也导致手机充电器也是多种多样,本设计设计并制作一套手机通用锂电池的充电器。 充电器的简单工作过程如下:交流输入电压经电容降压,二极管整流桥整流后变成直流电,经隔离二极管和滤波电容对手机充电,随着充电时间的增长,电池两端的电压也升高,通过分压器将此电压引入基准电压比较器,其中三个比较器带三个指示灯,分别指示充电的状态,当三个灯全亮时,表示充电已满。通过以上的工作过程描述结合生活经验设计手机实用充电器电路。 技术要求:能够顺利为锂电池充电,有必要的显示、保护功能,充电电压4.2V,充电限制电压4.5V。 工作要求:独立设计充电器方案,根据本人的方案,购买所需要的元器件和电路板,独立设计并调试正常,要求总投资不得高于20元。

·2 设计总体思路以及基本原理 2.1 设计总体思路 手机充电器输入端输入220V、50HZ电,分别经过降压、整流、滤波电路使得高电压交流电变换为低电压直流电,再分别经过分压,稳压电路实现满足要求的电压和电流供应,完成充电过程,显示电路用于实现充电过程与充满状态的显示。 2.2 基本原理 首先,经过变压器可以将市电降低为对人体安全的电压,当然,前提是满足要求。其次,经过全桥整流可以得到波动稍大的直流电,所以接下来就要用到滤波电路,这里使用470UF的电解电容。接下来要用到电位器来达到分压的目的,以给三端稳压器提供稳定的电压,也可以使用稳压二极管。三端稳压器的输入端接到此电位器的一端,输出端以及接地端通过电阻和电位器接成三端可调的稳压电路。自此,我们的降压,整流,滤波,分压以及稳压电路就完成了。接下来三极管基极通过一个电位器与稳压器的输出端相接,这是用来调流的,而集电极通过电阻和指示灯接到稳压器的输入端,这就是显示电路。最后,发射级作为充电器的输出正极,而地线作为充电器的输出负极。这样,我们的充电器就算完成了,刚开始在充电过程中显示灯亮,表示处于充电状态;当电池充满以后由于三极管截止,所以指示灯灭,表示充电已完成。这就是基本原理,通过调试来得到精确而且稳定性能良好的锂电池充电器。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充电器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充电器设计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院(系):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指导教师: 助理指导教师: 二〇一五年五月

摘要 摘要 随着用电设备对供电质量、可靠性、方便性、安全性、特殊场合、特殊地理环境等要求的不断提高,接触式的电能传输方式对于满足实际需要越来越显得捉襟见肘了。与此同时,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摆脱了线路的限制,实现电器和电源的完全分离,具有无线传输电能、设备体积小、传输效率高、便于携带和集成等优点。 本课题设计介绍了一种运用新型的能量传输利用电磁波感应原理和有关的交流感应技术,采用STC12C5A60S2低功耗单片机作为无线传能充电器的监测控制核心,实现电流控制和电压控制功能,电能充满后给出充满提示且自动停止充电。基于STC12C5A60S2单片机控制发射端和接收端产生的相应交流信号来进行充电的智能无线充电器。 利用设计通过对系统的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的设计实现无线能量传输,在距离发射线圈的指定范围内对小型用电器如手机、MP3等直接充电。硬件部分包括高效直流稳压模块、驱动模块、显示模块、控制模块等的设计;软件部分主要根据系统的设计思想设计出了主程序和子程序流程图,并通过C语言实现相应的编程要求。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证明,建立谐振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模型以及谐振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模型,通过计算得出了系统中电路参数与输出功率的关系。设计并制作谐振耦合无线电能装置,使用LCD1602设计显示,实时充电电压显示。 关键词无线电能传输,谐振耦合,无线充电器, LCD1602,STC12C5A60S2单片机

ABSTRACT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use of a power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wireless power supply technology model, using the principle of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and the induction technology,intelligent wireless charger for charging the AC signal based on the STC12C5A60S2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to control the transmitting end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other requirements continue to increase, the power transmission mode of contact to meet the actual needs become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At the same time,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get rid of the limit line, completely separate electrical and power, with the wireless transmission of electrical energy, the equipment has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volume, high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easy to carry and integration.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21 Century, the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wireless charger . The design through the design of the hardware part and the software part of the system to achieve the wireless energy transmission, within the specified range of the transmitting coil in small appliances such as mobile phone, MP3 and other direct charge. The hardware part includes efficient DC power module, drive module, display module, control module and so on; the software part is mainly based on the design thought of the system design of the main program and the subprogram flow chart, and through the C language to achieve the corresponding programming requirement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ircuit parameters and the output power of the system. The 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resonant coupling wireless device, using the LCD1602 design draw progress bar shows charging, charging voltage, charging time display. Key words radio transmission, resonant coupling, wireless charger ,LCD1602 STC12C5A60S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