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习题

选择题一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GDP和GNP都是流量概念;

B、GDP是地域概念,GNP是国民概念;

C、GDP和GNP都是以市场交换为基础;

D、GDP和GNP是同一概念,没有区别

2、在国民收入支出法核算中,住房是属于( B )

A、家庭消费支出;

B、企业投资支出;

C、政府购买支出;

D、以上都不是

3、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D )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B、建造一座住宅;

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

D、以上都是

4、在短期内,居民以下哪一部分的数额会大于可支配收入?(C )

A、储蓄;

B、消费;

C、所得税;

D、转移支付

5、以下哪一项不列入GDP的核算?( C)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C、政府发给贫困户的一笔救济金;

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的财产保险

6、某国年人均GDP大于人均GNP,这说明该国家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B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确定

7、社会保障支付属于( D )

A、政府购买支出;

B、政府税收:

C、消费支出:

D、政府转移支付

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转移支付( C )

A、退伍军人的津贴;

B、失业救济金;

C、出售国国债的收入;

D、贫困家庭的补贴收入

9、在广义的国民收入计算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下列哪一项有影

响(D )

A、GNP;

B、NNP;

C、NI;

D、PI

10、下列不属于政府购买支出的是(A )

A、政府为低收入者提供的生活保障;

B、政府为政府公务员增加工资;

C、政府向国外购买一批先进武器;

D、政府在农村新建100所学校

11、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要素收入但被计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中( B )

A、租金;

B、养老金;

C、银行存款利息;

D、拥有股票所获得的红利收入

12、在下面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C )

A、MPC为0.6;

B、MPC为0.3;

C、MPS为0.1;

D、MPS为0.3

13、如果投资增加120亿元,MPC为0.6,则收入水平将增加(A )

A、300亿元;

B、200亿元;

C、720亿元;

D、400亿元

14、MPC与MPS之和等到于1,这是因为( C )

A、任何两个边际量相加总是等于1;

B、MPC和MPS都是直线;

C、在简单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中,国民收入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

D、经济中的投资水平不变

15、投资乘数等于( B)

A、投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

B、收入变化除以投资变化;

C、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

D、(1-MPS)的倒数

16、根据凯恩斯消费理论,随着收入增加( C )

A、消费增加、储蓄下降;

B、消费下降、储蓄增加;

C、消费增加、储蓄增加;

D、消费下降、储蓄下降

17、在经济学中,下面哪一种行为被视为投资( C )

A、购买公司证券;B、购买国债;C、建办公楼;D、生产性活动导致的当前消费

18、如果资本边际效率低于市场利率,则企业投资( A )

A、过多;B、过少;C、正好:D、都不对

19、决定投资的因素不包括( D )

A、利息率;B、资本边际效率;C、投资的利润率;D、国民收

20、IS曲线表示满足( D )关系

A、收入-支出均衡;B、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C、储蓄和投资均衡;D、以上都对

21、IS曲线上存在储蓄和投资均衡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点有( B )

A、一个;B、无数个;C、一个或无数个;D、零个

22、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同时均衡,可以理解为( B )

A、各种收入水平和各种利率水平上;B、一种收入水平和一定利率水平上;

C、各种收入水平和一定利率水平上;D、一种收入水平和各种利率水平上

23、如果人们的收入增加,则增加的将是( A )

A、货币的交易需求;B、A和C;C、货币的投机需求;D、都不变动

24、对利率变动反应最为敏感的是( C )

A、货币的交易需求;B、货币的预防需求;C、货币的投机需求;D、ABC相同

25、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可以采取的政策有( D )

A、扩张性财政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B、紧缩性财政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C、紧缩性财政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D、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26、在古典区域内(A )

A、货币政策有效;

B、财政政策有效;

C、货币政策无效;

D、两者都有效

27、在凯恩斯区域内(B )

A、货币政策有效;

B、财政政策有效;

C、财政政策无效;

D、两者都有效

28、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A )

A、增加政府支出;

B、提高个人所得税;

C、提高公司所得税;

D、增加货币发行量

29、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应采取( B )的财政政策

A、扩大政府财政支出;

B、减少财政支出;

C、扩大财政赤字;

D、减少税收

30、实际GDP与潜在GDP的关系是(D )

A、总是相等;

B、实际GDP总是低于潜在GDP;

C、实际GDP总是高于潜在GDP;

D、实际GDP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或者等于潜在GDP,一般情况下,实际GDP小于潜在GDP

3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价格水平下降,则总需求( A)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难以确定

32、加速原理断言(A )

A、GDP的增加导致投资数倍增加;

B、GDP的增加导致投资数位减少;

C、投资的增加导致GDP数位增加;

D、投资的增加导致GDP数倍减少

33、下述哪一项说法正确地表述了加速原理( D )

A、投资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的数倍变动;

B、消费支出随着投资的变动而数倍变动;

C、投资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增长率数倍变动;

D、消费需求的变动引起投资的倍数变动

34、导致经济波动的投资主要是( D )

A、存货投资;

B、重置投资;

C、愿意投资;

D、固定资产投资

35、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下列( D )因素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A、进口增加;

B、工资不变但劳动生产率提高;

C、出口减少;

D、政府支出不变但税收减少

36、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C )最可能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原因

A、银行存款增加;

B、预算赤字;

C、世界性商品价格的上涨;

D、投资增加

37、按照(D)的观点,菲利普斯曲线所阐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是不存在的

A、凯恩斯主义;

B、货币主义;

C、供给学派;

D、理性预期学派

38、“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的区别主要在( A)

A、前者强调过去信息,后者强调现有的信息;

B、后者以大量数学模型为论证依据,因而更科学;

C、前者是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假设,内容陈旧,应被淘汰;

D、前者难以解释与过去完全不一样的未来经济变动

39、货币主义坚持以( B )作为货币政策的惟一控制指标

A、利率;

B、货币供给量;

C、信货流量;

D、准备金

40、下面哪一种排序是经济周期阶段的正确顺序?( A )

A、扩张—顶点—收缩—谷底;

B、扩张-顶点-谷底-收缩;

C、扩张-谷底—顶点-收缩;

D、收缩-谷底—顶点—扩张

41、某人正在等待某项工作,这种情况可以归类于( A)

A、失业;

B、就业;

C、非劳动力;

D、就业不足

42、一个社会实现了充分就业,这就意味着( D )

A、人人都有工作;

B、想工作的人都有工作;

C、失业率等于0;

D、失业率处于自然失业率水一

43、减少失业的政策,很可能会带来什么影响( B )

A、没有影响;

B、物价上涨;

C、经济增长速度降低;D、以上都不对

44、煤炭有多种用途,作为最终产品的是( A )

A、家庭用于做饭;

B、餐馆用于做饭;

C、供热公司用于供应暖气;

D、化工厂用作原材料

45、下面不属于流量的是(C )

A、国内生产总值;

B、总投资;

C、一国的资本量;

D、净出口

46、下面属于政府购买支出的是(A )

A、空军购买一战机;

B、退伍军人津贴;

C、失业救济金;

D、退休金

47、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则政府支出乘数是(D )

A、8;

B、1.25;

C、4;

D、5

48、可支配收入中,边际储蓄倾向如果为0.25,则边际消费倾向为( B )

A、0.25;

B、0.75;

C、1.0;

D、0.64

49、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认为国民收入均衡水平决定于(C )

A、总收入;

B、总投资;

C、总需求;

D、总供给

50、平均储蓄倾向随收入的增加而(B )

A、递减;

B、递增;

C、不变;

D、不能确定

51、如果MPC为0.8,则增加100亿元的投资将导致国民收入增加( C)亿元

A、100;

B、200;

C、500;

D、800

52、在下列情况下,投资乘数最大的是(A )

A、MPC=0.9;

B、MPC=0.8;

C、MPC=0.75;

D、MPC=0.25

53、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D )

A、大于1的正数;

B、小于2的正数;

C、0;

D、1

54、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B )

A、价格水平下降;

B、收入增加;

C、储蓄增加;

D、利率提高

55、根据加速原理,引起净投资的原因是( A )

A、产出的增加;

B、价格提高;

C、利息率下降;

D、工资下降

56、两部门经济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条件是( C )

A、C=S;

B、C=T;

C、I=S;

D、M=I

57、三部门经济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条件是( A )

A、Y=C+I+G;

B、Y=C+I+T;

C、C=Y+I+G;

D、G=Y-C+I

58、下列不会使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的情况是( D )

A、税收减少;

B、投资增加;

C、政府购买增加;

D、税收增加

59、经济增长的标志是( D )

A、失业率的下降;

B、先进技术的使用;

C、CPI的降低;

D、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

60、经济周期的中心是( C )

A、价格的波动;

B、利率的波动;

C、国民收入的波动;

D、就业率的波动

61、导致LM曲线向右移动的因素有( D )

A、投机货币需求减少;

B、交易货币需求减少;

C、货币供给量减少;

D、货币供给量增加

62、LM曲线表示满足以下哪一种关系?( D)

A、收入-支出均衡;

B、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

C、储蓄与投资均衡;

D、货币供求均衡

63、如果某人因为某行业不景气而失去了工作,这种失业应属于

( A )

A、结构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

64、天气寒冷,游客大大减少,某旅游区部分人失业,这种失业应属于( D )

A、结构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

65、下列哪一类不属于失业人员?( D )

A、季节性工人;

B、对当前工作不满意而待业在家的人;

C、正在寻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

D、半日工

66、如果某人大学毕业后刚进入劳动力队伍还尚未找到工作,应属于(B )

A、结构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

67、为了降低失业率,应采取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B )

A、提高税收;

B、增加货币供给量;

C、提高失业救济金;

D、增加政府支出

68、如果出现通货膨胀,实行的财政政策应是( B )

A、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购买;

C、增加转移支付;

D、减少货币供给量

69、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A )

A、提高失业率;

B、降低失业率;

C、实现充群分就业;

D、增加货币供给量

70、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或不完全信息所引起的失业属于( D )

A、非自愿意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需求不足失业;

D、摩擦性失业

71、自然失业率指的是( C )

A、是没有摩擦性失业时的失业率;

B、是没有结构性失业时的失业率;

C、是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的失业率;

D、恒为0

72、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 B )

A、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只在一定范围内有效;

B、政府宏观经济政策无效;

C、自然失业率可以变动;

D、失业与通货膨胀不可并存

73、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政府增加公共设施投资,会引起国民收入( A )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不确定

74、“双紧”政策会使国民收入( B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75、当一国经济出现过热时,中央银行可以在金融市场上( B)

A、卖出国债,降低再贴现率;

B、卖出国债,提高再贴现率;

C、买进国债,降低再贴现率;

D、买进国债,提高再贴现率

76、( D)不能使LM曲线产生位移

A、公开市场业务;

B、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C、通货膨胀;

D、扩大政府购买

77、假定自然失业率是5%,而实际失业率是9%,根据奥肯定律GDP缺口占潜在GDP的比例为 (B )

A、4%;

B、8%;

C、10%;

D、不确定

78、已知2012和2013年的CPI分别为140.3和144.5,则2014年的通货膨胀率大约为( B )

A、6.7%;

B、3.0%;

C、10%;

D、13.6%

选择题二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C )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实际GDP等于( B )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3、已知消费为100亿元,投资为40亿元,间接税为50亿,政府的物品和劳务支出额为60亿,净出口为10亿元,则( D)

A、NDP=210亿元

B、GNP=210亿元

C、NDP=120亿元

D、无法确定GNP

4、假定A国2010年和2013年的名义GDP分别为12000亿元和20000亿元,GDP的折算数分别为1、0和1、5,可推论2013年比2010年(C

A、名义GDP上升33%

B、实际GDP不变

C、实际GDP上升11%

D、实际GDP下降

5、如果某人个人收入等于8700元,个人所得税等于900元,消费5300元,利息支付总额为500元,个人储蓄2000元,则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B)

A、7300元

B、7800元

C、5800元

D、无法确定

6、甲公司为乙公司提供市场营销策划服务,双方约定报酬为10万元,事后乙公司为甲公司提供了价值6万元的产品直接抵消了部分策划费用,再用2万元的售后服务抵消了剩余策划费用的部分款项,最后支付2万元现金给甲公司。此情况下,产生的GDP增量为(D)

A、20万元

B、2万元

C、18万元

D、16万元

7、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A)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8、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D)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9、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B)

A、价格水平下降

B、收入增加

C、储蓄增加 D利率提高。

10、消费增加在下列情况中,难以推动投资增加的是(D)

A、社会上存在大量闲置劳力 B 、企业普遍存在大量闲置设备

C 、生产的厂商数量太少

D 、企业普遍存在大量存货

11、下面哪种情况可能使国民收入增加得最多(A)

A 、政府增加对高速公路的养护费用100亿

B 、政府转移支付增加100亿

C 、个人所得税减少100亿

D 、企业储蓄减少100亿。

12、当税收由比例税改为定量税时,(B)

A 、投资乘数减小

B 、购买乘数增加

C 、投资乘数不变

D 、税收乘数不变。

13、税收对投资乘数的影响是(D)

A 、使乘数变大

B 、使乘数变小

C 、保持不变

D 、与税收的种类有关

14、如果三部门的消费函数为c=150+0、8(y-t),且政府税收t与自发性投资支出i同时增加50亿,则均衡收入水平将(C)

A 、增加100亿

B 、减少50亿

C 、增加50亿

D 、保持不变

15、封闭经济中,政府只征收总量税,征税后将新征收的100亿美元全部用于政府支出,这个措施产生的净效应是(A)

A 、该经济GDP增加100亿美元

B 、该经济GDP增加量等于100亿美元乘以财政支出乘数

C 、GDP保持不变

D 、无法判断

16、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A)

A、边际消费倾向

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总量

C、平均消费倾向

D、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的总量

17、在简单凯恩斯模型中,投资增加使储蓄(B)

A、不变

B、增加

C、减少

D、不确定。

18、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D)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

B、边际消费倾向为0、4

C、边际储蓄倾向为 0、3

D、边际储蓄倾向为0、1。

19、假定某国经济目前的均衡收入为5500亿元,如果政府要把收入提高到6000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9的条件下,应增加政府支出(C)亿元

A、10

B、30

C、50

D、500

19、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可以预期,这将导致均衡GNP增加(D)。

A、20亿元

B、60亿元

C、180亿元

D、200亿元

20、若其他情况不变,所得税的征收将会使(B)

A、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都增大

B、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都变小

C、支出乘数增大,税收乘数变小

D、支出乘数变小,税收乘数增大

21、政府在预算平衡条件下增加支出会使总产出(A)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22、IS曲线向右下方移动的经济含义是(A)

A、利息率不变产出增加

B、产出不变利息率提高

C、利息率不变产出减少

D、产出不变利息率降低

23货币供给量增加使LM曲线右移表示(D)

A、利息率不变产出增加

B、利息率不变产出减少

C、产出不变利息

率提高D、产出不变利息率降低。

24、水平的LM曲线表示(A)

A、产出增加使利息率微小提高

B、产出增加使利息率微小下降

C、利息率提高使产出大幅增加

D、利息率提高使产出大幅减少

25、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元,会使IS曲线(C)

A、右移10亿元

B、左移10亿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

26、自发总需求增加100万元,使国民收入增加了1000万元,此时的边际消费倾向为(B)

A、100%

B、90%

C、50%

D、10%

27、利息率提高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将(C)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不确定

28、假定货币供给量不变,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增加将导致货币的投机需求(C)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不确定

29、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价格水平上升时( D )

A、投资会减少B、消费会减少C、净出口会减少D、以上因素都是

30、总需求曲线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因( A )而右移。

A、名义货币供给量增加B、政府支出减少C、价格水平上升D、税收减少

31、使总供给曲线上移的原因是( A )

A、工资提高B、价格提高C、需求增加D、技术进步

32、在短期总供给曲线区域,决定价格的力量是( B )

A、需求B、供给C、工资D、技术

33、在长期总供给曲线区域,决定价格的力量是( A )

A、需求B、供给C、工资D、技术

34、当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时,单位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增加总供给曲线移向( D )

A、右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B、左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C、右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D、左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35、根据总供求模型,扩张性财政政策使产出( D )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

36、根据总供求模型,扩张性货币政策使价格水平( D )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

37、充分就业的含义是( B )

A、人人都有工作,没有失业者B、消灭了周期性失业的就业状态

C、消灭了自然失业的就业状态D、消灭了自愿失业的就业状态

38、引起周期性失业的原因是( B )

A、工资刚性B、总需求不足C、经济结构的调整D、经济中劳动力的正常流动

39、一般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数是( A )

A、消费物价指数B、生产物价指数C、GDP平均指数D、以上均正确

40、在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有利于( A )

A、债务人B、债权人C、在职工人D、离退休人员

41、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 C )

A、减少货币供给量B、降低失业率C、提高失业率

D、增加财政赤字

42、货币主义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 B )

A、只存在于长期B、只存在短期C、长短期均存在

D、长短期均不存在

43、认为长短期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均不存在交替关系的经济学流派是( D )

A、凯恩斯主义流派B、货币主义学派C、供给学派

D、理性预期学派

44、财政部向中央银行借债弥补财政赤字,导致高能货币( A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

45、财政部向公众借债弥补财政赤字,高能货币( C )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

46、中央银行收购公众持有的债券,导致债券价格(A )

A、提高B、下降C、不变D、不确定

47、由工资提高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是( B )

A、需求拉动B、成本推动C、结构性D、其他

48、由原材料价格提高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是( B )

A、需求拉动B、成本推动C、结构性D、其他

49、政府支出增加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是( A )

A、需求拉动B、成本推动C、结构性D、其他

50、通货膨胀使实物财产所有者利益( A )

A、提高B、下降C、不变D、不确定

51、抑制通货膨胀的收入政策是指( C )

A、收入初次分配B、收入再分配C、收入、价格管制D、其他

52、经济周期的中心是(C)

A、价格的波动B、利率的波动C、国民收入的波动D、就业率的波动

53、从谷底扩张至经济增长的正常水平称为(D)

A、繁荣B、衰退C、危机D、复苏

54、危机阶段的主要特征是(C)

A、工资、价格不断上涨B、投资减少、产品积压C、大量工厂倒闭D、大量机器更新

55、8-10年的经济周期称为(C)

A、库兹涅茨周期B、基钦周期C、朱格拉周期D、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56、熊彼特第三个长周期的标志创新产业为(C)

A、蒸汽机B、钢铁C、汽车D、纺织

57、经济之所以会发生周期性波动,是因为(D)

A、外部因素的变动B、乘数作用C、加速数作用D、乘数和加速数交织作用

58、如果国民收入在某个时期趋于下降,则(B)

A、净投资大于零B、净投资小于零C、总投资大于零

D、总投资小于零

59、根据经济统计资料,经济周期性波动最大的一般是(A)

A、资本品的生产B、农产品的生产C、日用消费品的生产D、没有一定的规律

60、经济增长的标志是(C)

A、失业率下降B、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C、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D、城市化速度加快

61、为提高经济增长率,可采取的措施是(D)

A、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B、刺激消费水平

C、减少工作时间D、推广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研究成果

62、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 C )

A、政府购买B、税收C、政府转移支付D、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63、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B )

A、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64、如果存在通货膨胀缺口,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A )

A、增加税收B、减少税收C、增加政府支出D、增加转移支付。

65、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A )

A、增加政府支出B、提高个人所得税C、提高公司所得税D、增加货币发行

66、通常认为,紧缩货币的政策是( D )

A、中央银行买入政府债券B、增加货币供给C、降低法定准备金率D、提高贴现率

67、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 C )

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B、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D、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68、法定准备金率越高( D )

A、银行越愿意贷款B、货币供给量越大

C、越可能引发通货膨胀D、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越困难

69、对利率最敏感的是( C )

A、货币的交易需求B、货币的谨慎需求

C、货币的投机需求D、三种需求反应相同

70、在下列哪种情况下,紧缩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将削弱?( A )

A、实际利率很低B、名义利率很低C、实际利率很高

D、名义利率很高

71、在凯恩斯区域内( B )

A、货币政策有效B、财政政策有效C、货币政策无效

D、两种政策同样有效

72、在古典区域内( A )

A、货币政策有效B、财政政策有效C、货币政策无效

D、两种政策同样有效。

73、双松政策国民收入( A )

A、增加较多B、增加较少C、减少较多D、减少较少。

74、双紧政策使利息率( D )

A、提高B、下降C、不变D、不确定。

75、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使利息率( C )

A、提高很多B、提高很少C、下降很多D、下降很少。

76、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配合使国民收入( D )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

77、未预期的通货膨胀(A)。

A、会减轻政府发行公债的实际负担;

B、对债务人有害,对债权人有利;

C、对储蓄人有利;

D、对固定收入者有利。

78、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如果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产出和就业,则(C)。

A、由于挤出效应的作用,失业实际可能增加;B、即使税率降低了,税收也可增加;

C、可能引起通货膨胀;D、自然失业率可能下降。

计算题

1、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C=100+0.8Y,I=50,政府购买性支出

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税收T=250(单亿均为亿元)。试分析:

(1)求均衡收入;(2)试求投资乘数。

2、假定一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

(1)求IS和LM曲线;

(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3、设某国价格水平在2011年为107.9,2012年为111.5,2013年为114.5。求:

(1)2012年和 2013年的通货膨胀率各为多少?

(2)若2014年的利率为6%,计算该年的实际利率。

4、假设某经济某一时期有1.9亿成年人,其中1.2亿有工作,0.1亿人在寻找工作,0.45亿人没工作但也没在找工作。分析:

(1)劳动力人数;(2)失业率。

5、如果货币交易需求为L1=0.2Y,货币投机需求为L2=2000-500R。(1)写出货币需求总函数;(2)当收入为10000,货币供给为M=2500时,均衡利率为多少?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 相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单元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3、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

宏观经济学考试题(B卷)

安徽大学2008—20 09 学年第 1 学期 《 宏观经济学 》考试试卷(B 卷) (闭卷 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请在括号中填入正确的号码;每小题1分,共10 1.GNP 与NNP 之间的差别是( )。 (A )直接税 (B )间接税 (C )折旧 (D )净出口 2.在一个四部门的经济中,GDP 是( )。 (A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3.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0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0元,消费等于4300元, 利息支付为100元,个人储蓄是400元,那么他的个人可支配收入( )。 (A )5000元 (B )4800元 (C )4700元 (D )4000元 4.根据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退休期生活水平将( )。 (A )下降 (B )提高 (C )不变 (D )不确定 5.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导致( )。 (A )减少货币供给量,利率降低 (B )增加货币供给量,利率降低 (C )减少货币供给量,利率提高 (D)增加货币供给量,利率提高 6.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 (A)增加政府支出 (B)提高公司所得税 (C)提高个人所得税 (D)增加货币发行量 院/系 年级 专业 姓名 学号 答 题 勿 超 装 订 线 ------------------------------装---------------------------------------------订----------------------------------------线----------------------------------------

经典: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请解释下列概念(每题3分,共15分) 1. 2.均衡产出 3.资本积累的“黄金率水 平” 4.流动性偏好 5.通货膨胀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是( A )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2.下列项目中,( C )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 B.股息; C.企业对灾区的捐献; 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3.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000时,其消费支出为6000元。在图形上,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A )。 A.2/3; B.3/4; C.4/5; D.1; 4.假设消费者在T年(退休前)时预计退休后每年可得额外的退休金10 000元,根据生命周期假说,该消费者与原来相比较,将(D )。 A. 在退休前不改变,退休后每年增加10 000元消费;; B. 在退休前增加10 000元消费,退休后不再增加消费; C. 以T年起至生命结束每年增加消费10 000元;

D. 将退休后可得到的退休金额均匀地用于增加T年以后的消费中。 5.如果灵活偏好曲线接近水平状,这意味着( A ). A.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大幅度变动; B.利率变动很大时,货币需求也不会有很大变动; C.货币需求丝毫不受利率的影响;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投资往往是易变的,其主要原因之一是(A ). A.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预期; B.消费需求变化得反复无常以至于影响投资; C.政府开支代替投资,而政府开支波动剧烈; D.利率水平波动相当剧烈。 7.若消费函数为40+0.8,净税收20,投资70-400r,净税收增加10单位使曲线( D ). A.右移10单位; B.左移10单位; C.右移40单位; D.左移40单位. 8.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只有( D )不是其职能. A.制定货币政策; B.为成员银行保存储备; C. 发行货币; D. 为政府赚钱 9.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曲线左下方、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C).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宏观经济学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 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全体国民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之 和。 3.国内生产净值: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扣去资本消 耗的价值。 4.国民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 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5.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除去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后的收入,是人们可以直接 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7.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8.GDP折算指数: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 二、选择题 BCACB CBCAB 。最终产品是指最终供人们使用或消费而不是为了转卖或为进一步加工所购买的商品和服务。 .NDP=GDP-折旧。 .从支出的角度,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属于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并没有相应的新价值被创造;从收入的角度,这笔救济金也并不属于劳动创造的要素 收入。因此不能计入GDP中。 .投资包括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C属于存货投资。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 判断一个变量是流量还是存量,一个简单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可以相加。 .GDP是包括折旧的,所以其中的投资表示的是总投资而非净投资。 .要素收入主要表现为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股票分红属于公司利润。 .净投资=总投资—折旧。 .第六年的名义GDP=第六年的价格×第六年的产量=2第一年的价格×第一年的产量=第一年的名义GDP=×500=1400。 三、判断题 √√√√××× 1.√.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所导致的价值。农民生产并用于自己消费的粮食并未通 过市场来销售,所以不应记入GDP。 2.√.政府支付给政府雇员的工资也属于政府购买。 3.√. 用收入法核算GDP,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要素收入主要表现为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折旧不属于要素收入。 4.√.自己房屋以虚拟租金记入GDP主要考虑的是机会成本的问题。 5.×.名义GDP上升的幅度超过价格上升的幅度,实际GDP应该是上升的。 6.×. 收入法之“收入”,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形成的收入而非最终收入。个人从公司债券中获得的利息被视为要素报酬的一种,而政府公债利息属转移支付,属国民收入的再分

《宏观经济学》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财产税 B.政府购买 C.消费支出 D.出口 2.下列项目可以计入GDP的为() A.政府购买 B.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 C.购买普通股票 D.购买一块地产 3.如果两个国家合并成一个国家,GDP之和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比较 4.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以下哪个总量有影响() A.GDP B.NDP C.NI D.PI 5.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区域,表示() A.im C.i>s,Ls,L>m 6.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曲线() A.右移10亿美元 B.左移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7.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 8.以下不属于构成自动稳定器的要素有() A.税收 B.政府转移支付 C.农产品价格支持制度 D.政府购买 9.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10.以下经济增长模型中,哪个模型只要“人均储蓄正好等于资本的广化”就能实现稳态?() A.哈罗德模型 B.卡尔多模型 C.琼?罗宾逊模型 D.新古典模型 二、简答题 1.造成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简述凯恩斯区域和古典区域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意义。 三、辨析题 1.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2.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是因为货币工资具有刚性。 四、计算题 1.假设国内总产值GDP为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为4100,政府预算赤字为200,消费为3800,贸易逆差为100,试计算: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Ⅰ部分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平均消费倾向表示与之比。 2、在二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是和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3、宏观财政政策包括政策和政策。 4、交易余额和预防余额主要取决于,投机余额主要取决于。 5、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有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1、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 2、总支出、国民收入。 3、财政支出、财政收入。 4、国民收入、利息率。 5、调整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如果您认为正确,请在题后的括号中打上“√”号,否则请打上“×”号,每题1分,共10分) 1、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有助于缓和经济的波动。() 2、从短期来说,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0时,消费支出也为0。()。 3、消费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4、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我们就可以说,发生了通货膨胀。(), 5、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的递增函数。() 6、当投资增加时,IS曲线向右移动。() 7、在IS曲线的右侧,I

宏观经济学试卷(A卷)

南开大学商学院本科生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宏观经济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专业:年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哪一项不计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 A.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救济金; B.企业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屋买卖收入的一笔佣金; D.保险公司收到的一笔家庭财政保险费。 2.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当收入增加时,()。 A.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B.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C.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D.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3.以下哪一种政策组合会一致地起到增加货币供给的作用?() A、出售政府债券,降低法定准备金,降低贴现率; B、出售政府债券,提高法定准备金,提高贴现率; C、购买政府债券,提高法定准备金,降低贴现率; D、购买政府债券,降低法定准备金,降低贴现率。 4.狭义的货币供给(M1)一般是指()。 A.现金与活期存款之和; B.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之和; C.现金与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之和; D.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与准备金 5.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的右上方,LM曲线的右下方区域中, 这意味着()。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6.自发投资增加20 亿美元,会使IS 曲线()。 A.右移20 亿美元;

B.左移20 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20 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20 亿美元。 7.假定投资方程为I=I0-dr,d为投资对利率的弹性。d越大,()。Array A. IS曲线的斜率越大 B. IS曲线的斜率越小 C. LM曲线的斜率越大 D. LM曲线的斜率越小 8.在三部门经济中,用支出法核算GDP,其构成项目是( ) A.消费、投资; B.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 C.消费、投资、净出口; D.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净出口。 9.在经济过热时期,中央银行采取的公开市场业务措施应该是()。 A.买进政府债券,把货币投向市场; B.卖出政府债券,使得货币回笼; C.增税; D.增加政府购买。 10.AD-AS模型是为了说明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 A. 投资和储蓄的关系 B. 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关系 C. 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的关系 D. 国民收入与总支出的关系 二、简答与分析题(任选4题作答,每题10分,共40分) 1.写出凯恩斯消费函数的基本公式,说明各个参数和变量的含义;画出一般的消费曲线,在图中表示出MPC和APC,并说明理由。 参考教材。

宏观经济学答案

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瞧就是合理得,有效得,而从宏观瞧却就是不合理得,无效得? 解答:两者之间得区别在于: (1)研究得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得单个经济主体得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得运行规律与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得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得中心理论就是价格理论,所有得分析都就是围绕价格机制得运行展开得,而宏观经济学得中心理论就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得分析都就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得决定展开得。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得就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得就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得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得目得就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得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得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得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就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得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得问题,而宏观经济学就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得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得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得分析与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就是宏观经济学得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得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得基础上。由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得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瞧就是合理得、有效得,而从宏观瞧就是不合理得、无效得。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得角度瞧,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就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得那个厂商得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得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就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与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得区别不就是根据产品得物质属性而就是根据产品就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就是中间产品还就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得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就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得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与面包究竟就是最终产品还就是中间产品。瞧起来,面粉一定就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就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就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就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就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与存量得联系与区别,财富与收入就是流量还就是存量?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得某种经济变量得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就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得某种经济变量得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就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就是存量,收入就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得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得利息

宏观经济学及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这是因为(C) A.任何两个边际量相加总是等于1。 B.MP曲线C和MPS曲线都是直线。 C.国民收入的每一元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 D.经济中的投资水平不变。 2.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c)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3.在凯恩斯的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0.8, 那么自发性支出的乘数值必是(c)。 A .1 .6 B. 2.5 C. 5 D.4。 4.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B)。 A.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 B.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C.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D.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 5.消费函数的斜率等于(C)。 A.平均消费倾向。

B.平均储蓄倾向。 C.边际消费倾向。 D.边际储蓄倾向 6.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那么政府支出乘数是(D)。 A.0.8 B.1.253 C.4 D.5 7.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并且税收和政府支出同时增加一元,则均衡的收入水平将( C )。 A.保持不变。 B.增加3元。 C.增加1元。 D.下降4元。 8.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意味着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使意愿的消费支出( A )。 A.增加,但幅度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B.有所下降,这是由于收入的增加会增加储蓄。 C.增加,其幅度等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D.保持不变,这是由于边际储蓄倾向同样小于1。 9.投资乘数等于(A)。 A.收入变化除以投资变化。 B.投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 C.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1.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A)。 A.斯密; B.李嘉图;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2.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3.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D)。 A.高失业; B.滞胀; C.通货膨胀; D.价格稳定。 4.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5.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 值被称为(B)。 A.国民生产总值; 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6.实际GDP等于(B)。 A.价格水平/名义GDP; 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7.下列各项中属于流量的是(A)。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 D.失业人数。 8.存量是(A)。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 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 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9.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C)。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0.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B)。 A.储蓄大于投资; 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 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C)。 A.政府管制; 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 D.货币供给适度。 12.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C)。 A.产出; B.就业; C.名义工资; D.实际工资。 13.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A)。 A.有效需求不足; 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 D.微观效率低下。 14.下列各项中不是流量指标的是(D) A.消费支出; B.PDI; C.GDP; D.个人财富。 15.在国民收入核算账户中,下列各项中除了哪一项外均计入投资需求(D)。 A.厂商购买新的厂房和设备的支出; B.居民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C.厂商产品存货的增加; D.居民购买股票的支出。

宏观经济学试卷试题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互 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一)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

宏观经济学考试题

宏观经济学考试题

1.如果2008-2011年的消费价格指数CPI分别为100、110、118.8、118.8,求:(1)计算2009-2011年通货膨胀率 (2)假设一组工人签了从2010年初开始为期2年的合同,其年工资的增长率为△W/W=0.15.在现有的CPI水平下,其实际工资如何变化? (3)假设工资率依据下面公式计算△W/W=0.08+0.8△CPI/CPI,其实际工资如何变化? 解(1)2009:[(110-100)/100]*100%=10% 2010:[(118.8-110)/110]*100%=8% 2011:[(118.8-118.8)/118.8]*100%=0% (2)当△W/W=0.15时,名义工资将以15%的速度增加,因为2010年的通货膨胀率为8%,实际工资可能上升7%;因为2011年的通货膨胀率为0%,实际工资可能上涨15%,与名义工资同比增长。 (3)△W/W=0.08+0.8△CPI/CPI ①2009年的名义工资上涨0.08+0.5*10%=13%,扣除10%的通货膨胀率,实际工资水平上涨3% ②2010年的名义工资上涨12%,扣除8%的通货膨胀率,实际工资上涨4% ③2011年的名义工资上涨8%,扣除0%的通货膨胀率,实际工资上涨8% 1.A国的居民把他们的全部收入用于苹果、面包和衣服。在2006年,他们用200元买了100个苹果,75元买了25个面包,50元买了1件衣服。2007年,他们用225元买了75个苹果,120元买了30个面包,120元买了4件衣服。基年2007年,用CPI来计算2006年到2007年的通货膨胀率。 2006:200/100=2 75/25=3 50/1=50 2007:225/75=3 120/30=4 120/4=30 CPI2006:(2*75+3*30+4*50)/(225+120+120)*100=94.6 CPI2007:465/465*100=100 通货膨胀率=(100-94.6)/94.6*100%=5.7%

中级宏观经济学题库(2017)

一、概念辨析 1.国内生产总值(GDP )与国民生产总值(GNP ) 2.政府支出与政府购买 3.消费者价格指数与GDP 消胀指数 4.实际总支出与计划总支出 5.流动性偏好与流动性陷阱 6.固定汇率制与可变汇率制 7.预算盈余与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8.汇率上升与货币升值 9.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 10.商品市场均衡曲线(IS )与货币市场均衡曲线(LM) 1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 12.贸易均衡与国际收支均衡 二、简述题(图解题) 1.恒等式“储蓄等于投资”(如果是四部门经济则为“国民储蓄等于国民投资”)在传统意义上很好理解,比如你把钱存银行,银行贷款给企业投资。那么假设人把钱放枕头底下,该恒等式还成立吗? 2.如果甲乙两个国家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3.在实行累进税制的国家,比例所得税为何能对经济起到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4.写出现代菲利普斯曲线方程,配以图形简述其如何解释经济中的滞胀现象? 5.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弹性越大,货币政策就越无效的判断是否正确? 6.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由哪些动机决定? 7.政府采购支出增加一定会挤出私人投资和导致通货膨胀吗? 8.古典学派和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观点各自基于怎样的假定前提以及适合在什么情况下分析宏观经济问题? 9.在国民收入核算中,NX G I C Y +++≡;在均衡收入的决定中,只有当AD Y =时,NX G I C Y +++=才会成立。这是否存在矛盾,并请说明理由。 10.名义货币存量的增加使AD 曲线上移的程度恰恰与名义货币增加的程度一致,为什么? 11.封闭经济中的IS 曲线和开放经济中的IS 曲线哪一个更陡峭? 12.贸易伙伴收入提高、本国货币真实贬值将对本国IS 曲线产生何种影响? 13.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包含哪些环节?最主要的环节是什么? 14.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若政府要改变需求构成,从消费转向投资,但不允许超过充分就业水平。需要采取何种形式的政策组合?运用IS —LM 模型进行分析。 15.考虑两种紧缩方案,一种是取消投资补贴;另一种是提高所得税率。运用IS —LM 模型分析两种政策对收入、利率与投资的影响。 16.利用IS —LM 模型分析价格沿AD 曲线变动,利率会发生什么变化?

宏观经济学试题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能计入GDP的有( D )。 A. 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折合价值 B.出售股票的收入 C. 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D. 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的收入 2、能计人GDP的是( B )。 A.居民购买的二手车 B.银行向某企业收取的一笔贷款利息 C.企业购买的原材料 D. 家庭购买普通股票 3、“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C )。 A.一定是不对的 B.一定是对 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 D. 以上三种说法全对 4、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0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0元,消费等于4300元,利息支付为100元,个人储蓄是400元,那么他的个人可支配收入为( B )。 A. 5000元 B. 4800元 C. 4700元 D. 4000元 5.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B )。 A. 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 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 经纪人为一座旧房屋买卖收取的佣金 D.保险公司收到的一笔家庭财产保险 6.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B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人。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7、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 C )。 A. 有形的产品 B. 无形的产品 C. 既包括有形的产品,也包括无形的产品 D.供以后的生产阶段作为投入的产品 8.已知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为10000亿美元,它在本年度生产了25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是2000亿美元,则该国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 A )。 A. 2500亿美元和500亿美元 B. 12500亿美元和10500亿美元 C. 25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 D. 7500亿美元和8000亿美元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 GDP和GNP都是流量概念 B. GDP是地域概念,GNP是国民概念 C. GDP和GNP都是以市场交换为基础 D. GDP和GNP是同一概念,没有区别 10、下列应该计入GNP的有( C)。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

宏观经济学试卷(1)

一、选择填空(单项选择,15×2=30分,将答案填入括号,全部一种答案不得分) 1、假设充分就业的失业率(自然失业率)u*=3%,现有失业率u=5%,潜在GDP*增长为4%,如果政府想在2年后实现充分就业,则实际GDP每年增长应为( B )%?(设奥肯系数a=2.5) A、10 B、6.5 C、5 D、2.5 2、一银矿公司支付了5万美元给矿工开采了50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8万美元;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将其制造成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35万美元。问用收入法计算的GDP为( C )。 A、17 B、43 C、35 D、33 3、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左上方区域,则表示:( D )。 A、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B、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C、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D、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4、在( A )情况下,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A、IS陡峭而LM平缓 B、IS陡峭而LM垂直 C、IS平缓而LM陡峭 D、IS平缓而LM也平缓 5、市场利率提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会( B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 6、在一个宏观经济模型中,下列( B )最有可能被认为是一个外生变量? A、利率 B、本国的出口 C、税收 D、货币政策 7、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给定年份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 A )的总和。 A、市场价值 B、贴现价值 C、投入的成本 D、几种情况都可能 8、一名大学生毕业并开始寻找工作,这时( C )。 A、劳动力增加,失业率下降 B、劳动力保持不变,失业率上升 C、劳动力增加,失业率上升 D、劳动力减少,失业率下降 9、在GDP统计中,住房服务的价值( C )。 A、不能计入,因为房地产服务没有被认为是生产 B、未被计入,因为房地产服务本身包括在住房价值中 C、要以租金的主观估价计入 D、可以计入,也可以不计入 10、加速原理认为,( A )。 A、当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时,投资也增加 B、当政府支出增加时,投资也增加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31790

一、名词解释 1.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简称GNP)。 2.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3.消费函数是反映人们的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4.通货膨胀在经济学上,通货膨胀意指整体物价水平持续性上升。 5.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1、D, 2、A, 3、A , 4、A, 5、C, 6、A, 7、B, 8、D, 9、A,10、B,11、D,12、B,13、C,14、C,15、C。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自发投资支出减少10亿美元,会使IS:(). A.右移10亿美元;B.左移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2、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的债务; 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4、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5、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6、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原因是()。 A、政府支出的增加 B、政府支出的减少 C、私人投资的减少 D、消费的减少 7、货币供给(M1)大致等于(). A、公众持有的通货 B、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活期存款 、C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银行准备金D、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银行存款 8、总需求曲线()。 A、当其他条件不变,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 B、当其他条件不变,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移 C、当其他条件不变,税收减少时会左移 D、当其他条件不变,名义货币供给增加时会右移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即以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金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微观和宏观的区别在于: a研究对象不同;宏观的研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行为,微观研究的是个体经济行为。b研究主题不同:宏观是资源利用以至充分就业;微观是资源配置最终到效用最大化。c中心理论不同:宏观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微观是价格理论。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答:(1)三市场划分: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的所有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以及要素市场。(2)行为主体的划分:宏观经济学将行为主体主要分为:家庭、企业和政府。(3)总量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家庭和企业并不是作为分散决策的个体单位选择存在,而是最为一个统一的行动的总体存在。宏观经济学把家庭和企业作为个别的选者行为加总,研究他们总体的选择行为,这就是总量分析。(4)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宏观经济学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基础上 4、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什么 答: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失业和通货膨胀。失业为实际变量,通货膨胀为名义变量。 5、什么是GDP和GNP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答:GDP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GNP是指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两者的差别:(1)GDP是个地域概念而GNP是个国民概念;(2)GNP衡量的是一国公民的总收入,而不管其收入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获取的;GDP衡量的是一国国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价值,而不管其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 第二章 1、试述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之间的关系。 答: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GNP)-折旧 国民收入(NI)=劳动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净利息收入 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政府转移支付+红利+利息调整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PI)-个人所得税-非税性支付2.试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为什么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答:名义GDP是以当年市场价格(现期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GDP是以不变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的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和实际GDP两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计算时使用的价格不同。实际GDP反映了真实的经济水平面,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够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预测GDP数值通常使用实际GDP,因为它可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因此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