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古诗词赏析《爱国忧民类》

初三语文古诗词赏析《爱国忧民类》
初三语文古诗词赏析《爱国忧民类》

2018年初三语文古诗词赏析

爱国忧民类》》

年初三语文古诗词赏析《《爱国忧民类

【锁定考点】

1.理解诗词的内容,把握诗词表达的情感;

2.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表达效果;

3.赏析重点句子;

4.理解诗词的表达技巧。

【新题演练】

一、杜甫《春望》鉴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城.春草木深(2)家书抵.万金

2.从诗的题目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3.你如何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

4.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二、李贺《雁门太守行》鉴赏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角.声满天秋色里(2)半卷红旗临.易水

2.“黑云压城城欲摧”一句中“压”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3.这首诗多处运用表现色彩的词语,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请做简要分析。

4.诗的末两句有什么特色?表现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

三、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鉴赏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尚.思为国戍.轮台

2.简要赏析“僵卧孤村不自哀”这句诗。

3.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白居易《观刈麦》鉴赏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署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乘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观刈.麦(2)妇姑荷.箪食

2.对“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中“惜”字的表达效果做简要分析。

3.造成“贫妇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的原因是什么?(用诗中的句子回答)

4.最后几句诗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五、文天样《过零丁洋》鉴赏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辛苦遭逢

..四周星

..起一经(2)干戈寥落

2.简要分析“零丁洋里叹零丁”中的“叹”字的表达效果。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名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一、1.(1)长安城(2)值、相当于

2.从题目中可以得到两方面的信息:一是这首诗所写的是春天的景色,二是这首诗写了诗人眼前所看到的景物。(这首诗的题目即诗眼,通过对题目所包含信息的理解和把握,学生能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

3.示例一:春天的花、鸟本是娱人之物,因诗人感时恨别,见之反而落泪惊心。这两句诗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忧国思亲的悲伤心情。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角度分析)

4.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头发稀疏苍白,内心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诗人形象。(既有对诗人形象的分析,又有对诗人思想感情的理解。)

二、l.(1)号角(2)抵达

2.诗句中的“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情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3.这首诗多处写到鲜明的色彩,如黑色、金色、紫红色、红色等。这些色彩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生动画面,形象地描绘了秋季塞上的战争场面。(重视描写色彩是这首诗的重要特色之一)

4.诗的末两句引用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用典可以使诗词意蕴丰富、简洁含蓄,言近而旨远,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1.还、仍然守卫

2.这句诗写出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僵卧孤村”是作者被罢官回乡后悲苦凄凉境遇的写照,而“不自哀”三字使作品表达的情绪急转,表现出一种豪放的气概。(这句诗写出了诗人的情绪变化,颇有深意,答题时要把两个方面的情感都表达出来。)

3.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矢志不渝的精神,展示了作者的一片赤胆忠心。(答题时不可遗漏要点)

四、1.(1)割(2)肩挑

2.“惜”字用得非常好,反映出劳动人民在笼蒸火烤般的环境中,忍受炎热,珍惜时间,竭力苦干;诗句通过描写违背人之常情的心理和行为,突出人们的矛盾心情,表现“田家”

劳动的艰苦。(“惜”这个字体现了诗中人物的矛盾心理,具有深层含义,类似的写法还有《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中的“愿”。)

3.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4.最后几句诗的议论表现了诗人愧疚的心情和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对官僚贵族的委婉批评。

五、1.(1)遭遇(2)稀疏,稀少

2.诗句中的“叹”字,表现了诗人因国家即将覆灭和自己不幸被俘而孤独痛苦的心情。

3.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现出诗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慷慨激昂的爱国热

情。

爱国忧民类古诗词赏析题

【锁定考点】

1.识记与古诗词有关的文学常识;

2.理解诗词的内容;

3.理解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

4.品析诗词凝练的语言;

5.理解诗词的写作技巧。

【新题演练】

一、杜甫《春望》赏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作者借花鸟抒发悲痛之情的诗句是:,。

2.根据内容,本诗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四句写,后四句写。

3.仔细赏读前四句诗,说说诗人的视野与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4.末尾两句诗画面感很强,请你描述一下在阅读时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回答此题,不仅要明确这两句诗的内容,还要结合全诗,揣摩这两句诗所表达的情感。)

二、文天祥《过零丁洋》赏析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文天祥是(朝代)抗元名将,著有《文山先生全集》,《过零丁洋》和《________》是其中的名篇。

2.诗歌额联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以“风飘絮”比喻,以“雨打萍”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诗歌前六句为第一层,后两句为第二层。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种结构在表达上的效果。

三、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下列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酒酣胸胆尚开张”一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B.“亲射虎,看孙郎”一句巧妙运用典故,表现作者斗志昂扬,兴致很高。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者以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明自己报国杀敌的愿望。

D.“会挽雕弓如满月”一句中的“会”字,表明作者对自己的愿望定能实现充满信心。

2.词的上阕主要写此次出猎的情况。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景象。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浪”勾勒出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本词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并生动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诵读本词,体会“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的“秋”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本词的题目中有一个“壮”字,请探究一下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这个“壮”字的。

(应从内容、情感、语言风格三方面来谈。)

五、李贺《雁门太守行》赏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李贺,字长吉,是浪漫主义诗人,与唐代的、并称“三李”。

2.本诗从声音和色彩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争残酷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前六句写了不同时段的三个画面,请加以概括。

4.有人说,本诗描写的色彩太浓艳,与战争场面不协调。请你就这个观点发表不同意见。

(抓住诗歌中描写色彩的词语,并强调这些色彩组合成画面之后表达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独特的想象力。)

参考答案

一、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春城颓败景象思念亲人境况

3.诗人的视野由山河到城,再由城到花草;感情由隐到显,由弱到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自然过渡到后半部分。

4.【示例】烽火遍地,家信不通,诗人想念远方失去消息的亲人,担忧国家此时的颓败气象,不觉唉声叹气。他用手理一理凌乱的白发,稀疏的头发已经挂不住一支小小的簪子了。(抓住“搔”字,明白诗人因前几句诗描写的状况而忧愁,想通过“搔”头解愁,“更短”可见愁的程度;“浑欲”是简直就要的意思,“不胜”是挂不住的意思。)

二、1.南宋正气歌

2.因外族侵略而山河沦陷的国家自己身世坎坷,漂泊无依

3.这两句诗表达了文天祥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表现出了他高贵的民族气节。

4.【示例】诗的前六句从自身谈到国事,又从国事谈到自身,反复渲染忧愤悲苦之情,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明心志,格调高亢悲壮,充满激情。前六句是铺垫,后两句揭示主旨。这样的结构使诗歌感情基调有变化,收到了震撼人心的抒情效果。

三、1.A(“酒酣胸胆尚开张”没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随行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3.勾勒出一个英武豪迈、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抒发了作者渴望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

四、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2.“秋”字既点明了季节,又渲染出战士们出征时的肃杀气氛。

3.【示例】①词中表现了豪放的军旅生活,涉及听角声和塞外曲、连营分炙、沙场点兵等军营场景,骑快马、挽强弓等战斗情景;②表达了收复失地、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③从语言风格上看,本词词风豪放,不纤巧。

五、1.李白李商隐

2.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3.【示例】这三个画面分别是:白天,官军在城中戒备森严;黄昏,战士们奋勇杀敌;夜里,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

4.【示例】我不同意这个观点。一般来说,写悲壮惨烈的战争场面,不宜用艳丽的色彩来描绘,作者却巧妙地把金色、胭脂色、红色、黑色及白色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面。这些色彩加重了作品惨烈、悲壮的战斗氛围,使全诗意境浑厚、浓郁、奇诡、新颖,表现了作者丰富、奇特的想象力。

爱国古诗词赏析及答题技巧

爱国类古诗词赏析及答题技巧 1.比较近三年中考古诗词考查篇目: 2013年中考: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014年中考: 不见(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2015年中考: 闻洮西捷报(苏轼) 汉家将军一丈佛,诏赐天池八尺龙。露布朝驰玉关塞,捷书夜到甘泉宫。 似闻指挥筑上郡,已觉谈笑无西戎。放臣不见天颜喜,但惊草木回春容。2016年调研考试: 夜坐(文天祥)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我发现了—— 体裁特点: 题材特点: 作者特点: 2.“拟选取格调高昂与战争有关的爱国题材的古诗词,最好是边塞诗。让学生关注国运,思考社会,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大胆猜测:(1)2019年中考会继续考表现爱国主题的古诗词吗? (2)会考哪位诗(词)人的作品?陆游?杜甫?岑参?王昌 1. 《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古诗词赏析的考点有:诗词中重点词、句内涵、意蕴、作用的概括与分析;诗词写作主旨(中心)的概括;诗词中所蕴涵的思想情感的分析等。”2. 比较近三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考查题型:

2014年中考题: 2016年调研考试题: 183分) 193分)3.归纳爱国主题的古诗词命题主要考点: (一)、品析作者思想感情。 (二)、赏析某一联写景特色。 (一)品析作者思想感情。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词的某句(某联、某片、某细节、某典故、某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局部考查) 2、这首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整体考查)二)答题思路 1 .知人论诗,以诗品诗。 备选爱国诗(词)人(①陆游②辛弃疾③苏轼④杜甫⑤杜牧⑥岑参⑦文天祥) 回忆对应作品的思想情感:①《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②《破阵子》③《江城子》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⑤《泊秦淮》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⑦《过零丁洋》 2. 读注释:关注写作背景,弄懂重点、疑难字词含义。 3. 抓意象、意境,抓诗眼、关键词。 4. 懂手法。 【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 ①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 ②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③托物言志托物寓理 ④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咏史言志借古鉴今借古抒怀怀古伤今 ⑤引用典故

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人的代表作品。 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难点】 1、全面领会并用恰当的语言准确概括诗词意境及所用的艺术手法。 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诗意点与主问题】 让学生在阅读中将诗词的情感体验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而陶冶情操,理解人性的丰富、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建构其精神生活的基本范式和人文底蕴。 【教学策略与手段】 涵咏、赏读、点拨、讲析相结合。 【课前准备】PPT 【教学流程】

导入语设计: 走进古典诗歌,就是走进了一个神奇的境界。在古典诗歌的清芬中,我们的前人会从一张张薄薄的书页中立起,踏着秦砖汉瓦,穿越唐山宋水,衣袂飘飘地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古典作品的解读和鉴赏总是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在我们眼中,古诗仿佛是一枚好吃的坚果,虽然我们知道那里面的果仁儿是有营养的,但我们却无法突破那坚硬的语言外壳。诗歌鉴赏真的就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困难么?是否有法可依?今天,我们以《山居秋暝》为例一起作个探讨。 一、鉴赏韵律,感悟诗语 1、教师配乐范读诗歌: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诵读提示:诗的首联写的是傍晚时分小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应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尾联均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缓读出。 3、指一名学生配乐朗读诗歌,其他学生点评。 4、全班学生齐读。 小结:在诵读中体验,在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中欣赏诗歌,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是最直接的诗歌鉴赏方法。 二、鉴赏意象,体味诗境 苏轼称赞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本诗即是“诗中有画”的代表作。既然说“诗中有画”,

2020初三语文古诗词常考知识点汇总

2020 初三语文古诗词常考知识点汇总 一、古诗分类 1、根据诗歌的内容,一般分为三类: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 (1)叙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它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一般都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比较具体的人物描写,但它不像小说那样侧重于客观事物的叙述和描写,它通常是以抒情的方式叙事,把丰富的感情融注在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之中。它不是讲述一个故事,而是歌唱一个故事。 如《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国古典诗歌中着名的叙事诗有《木兰诗》、《孔雀东南飞》《长歌行》、《长恨歌》、《琵琶行》等。 2)抒情诗:主要用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生活,因此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不详尽地叙述事件的过程,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它一般将客观事物的描写融入在作者强烈的情感抒发之中,其写景状物,或写到生活中某一事件的片断,都是为了抒情。 如:《诗经》、《楚辞》、杜甫的《石壕吏》、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空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哲理诗:就是睿智洞照之人事与阐发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的诗。它往往是把发人深省的哲理同富有特色的生活情趣及新颖鲜明的艺术形象熔铸一体,来服人以理、动人以情的。 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如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

爱国诗 白马篇 宋代:郑思肖 愁里高歌梁父吟,犹如金玉戛商音。 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 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

爱国诗译文及赏析 译文 愁闷时高歌一曲《梁父吟》, 象敲金击玉一般发出悲凉的声音。 要学勾践立下十年亡吴的大计, 有包胥哭师秦庭七天七夜的坚心。 秋雁悲鸣也懂得亡国的惨痛, 空林饿虎白昼也要出来咬人。 我心中立下比海还深的誓愿, 决不让中国大好河山永远沉沦! 赏析 《梁父吟》:梁父亦作梁甫,在泰山附近;《梁父吟》,乐曲名。《蜀志》:“诸葛亮好为《梁甫吟》”,作者因钦慕诸葛亮恢复中原的壮志,所以也爱唱这个曲调。 戛商音:戛,敲击。商音,五音之一,其声悲凉。 十年句: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矢志灭吴,终于达到目的,洗雪了国耻。 七日句:楚大夫申包胥到秦国讨救兵请求帮助击退吴国的入侵,痛哭七天,秦国才允许出兵。 昼行句:作者自比饿虎,白天也要出来痛咬敌人。 神州句:陆沉,沉沦,沦陷。▲ 创作意境 这首诗是作者写来勉励自己磨砺志气的,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侵略者的痛恨和矢志报仇的爱国精神。

爱国诗白马篇 两汉: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爱国诗译文及赏析 译文 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男儿游侠骑士。 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飞骑射裂了箭靶“月支”,转身又射碎箭靶“马蹄”。 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听说国家边境军情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 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赏析 白马篇:又名“游侠篇”,是曹植创作的乐府新题,属《杂曲歌·齐瑟行》,以开头二字名篇。 金羁(jī):金饰的马笼头。 连翩(piān):连续不断,原指鸟飞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白马奔驰的俊逸形象。 幽并:幽州和并州。在今河北、山西、陕西一带。 去乡邑:离开家乡。 扬声:扬名。垂:同“陲”,边境。 宿昔:早晚。秉:执、持。 楛(hù)矢:用楛木做成的箭。何:多么。参差(cēncī):长短不齐的样子。 控弦:开弓。的:箭靶。 摧:毁坏。月支:箭靶的名称。左、右是互文见义。 接:接射。飞猱(náo):飞奔的猿猴。猱,猿的一种,行动轻捷,攀缘树木,上下如飞。 散:射碎。马蹄:箭靶的名称。 狡捷:灵活敏捷。 勇剽(piāo):勇敢剽悍。螭(chī):传说中形状如龙的黄色猛兽。 虏骑(jì):指匈奴、鲜卑的骑兵。数(shuò)迁移:指经常进兵人侵。数,经常。 羽檄(xí):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 厉马:扬鞭策马。 长驱:向前奔驰不止。蹈:践踏。 顾:看。陵:压制。鲜卑:中国东北方的少数民族,东汉末成为北方强族。 弃身:舍身。 怀:爱惜。 籍:名册。 中顾私:心里想着个人的私事。中,内心。 捐躯:献身。赴:奔赴。▲ 赏析 曹植的这首乐府诗可分四节来理解其内容。第一节,从开头至“幽并游侠儿”,概写主人公游侠儿英俊豪迈的气概;第二节,从“少小去乡邑”到“勇剽若豹螭”,补叙游侠儿的来历和他超群的武艺;第三节,从“边城多警急”到“左顾凌鲜卑”,写游侠儿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第四节,从“弃身锋刃端”至结束,写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崇高思想境界。全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又充满爱国情感的游侠形象。 作品运用了铺陈的笔法。这正是乐府诗突出的艺术特点。如诗中写游侠儿的武艺:“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左的”、“月支”、“马蹄”,都是练习射箭的靶子,作者这样铺陈地写,就从左、右、上、下不同的方位表现了他高强的射箭本领。再如写他的战功:“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躯蹈匈奴,左顾凌鲜卑。”“羽檄”就是命令,他闻风而动,立即投入浴血的战斗当中。他平定了边乱,保住了四境的安全。这种铺陈的写法,前后句文意互应,渲染了气氛,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这种铺陈的写法,也表现了作者对游侠儿由衷赞羡之情。如在第四节,作者连用了意思大致相同的四句话,反复咏叹,赞扬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高尚思想品德,可见其敬仰之深。其实,曹植这样写,也是借诗抒怀,借写游侠儿,来表达自己为国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周英)▲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感谢您的阅读!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诗词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因此,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供大家使用。 草/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 【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注释】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赏析】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宿新市徐公店(宋代:杨万里) 【原文】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 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 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注释】 ①篱:篱笆。

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绝句

绝句 唐代:杜甫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 “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 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 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 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创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原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横道中心小学语文组

感悟中国古典爱国诗词

读书笔记之—— 国人的爱国一定是与生俱来的,这种天生的朴素平常爱国精神却是高尚到能为国家毫无保留的做任何事情的。从古至今,从普通百姓到精英阶层,无不如此。这一点,从我们古人留给我们那浩如烟海的爱国诗词中就是明证。在一个公认的诗歌的国度,在中国古典诗歌这积淀千年的艺术瑰宝中,我们看到了那么辉煌闪耀的一朵奇葩——爱国主义诗词。它就是璀璨星空中的那颗闪耀着的北极星,发出穿越历史的光芒,走过千年的历史沧桑,展示给我们沉淀了五千年的中华民族的爱国史册。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古典爱国诗歌的线索,去寻访和体味那延续千年而不断的高贵情感。 在中国古代,真正算得上太平盛世的时代是恐怕是很少的。就是在这些人民能够安身立命,安居乐业的时代,我们的爱国诗人们,也没有放下他们怜悯天下苍生的心,为人们的福祉安康,为国家的繁荣强大而奔走呼号。 这些和平背景下的爱国诗,可见于《诗经》的,可以以《秦风·无衣》为代表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另外的形式就是边塞诗,如唐朝如李白的《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王昌龄的边塞诗如《出塞》二首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这些边塞之作,表现了驰骋沙场、建立功勋的英雄壮志,抒发了慷慨从戎、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还描写了西北边疆奇异壮丽的景色。同时也反映了征夫思妇的幽怨和战士的艰苦,歌颂这些将士的爱国英雄气概,同样表达了深刻的爱国情怀。尤以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显示出强烈的英雄主义气息,字里行间也透出大国子民的一种内心强烈的自豪。 再有一种爱国诗的内容的就是,以诗歌来警告统治者不要贪图安逸享乐,或直接提出建议的,比如杜牧的《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或与之类似的有林升的《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等都是直接表达对统治阶级的沉溺歌舞升平的不满和担忧的;再如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注释翻译赏析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1)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2)疑:好像。(3)举头:抬头。【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鉴赏】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1.春晓:春天的早晨。2.闻:听。 【译文】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鉴赏】《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诗歌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读者通过听觉,然后运用想象的思维方法,转换到视觉,在眼前展开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构思非常独到。诗歌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注释】⑴村居:住在农村。⑵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⑶醉:迷醉,陶醉。⑷散学:放学。⑸纸鸢:鸢:老鹰。纸鸢:风筝。【译文】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 【鉴赏】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前两句描写江南二月里的自然风光,用一个“拂”字,一个“醉”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后两句叙写了儿童们放学归来放风筝的情景,刻画出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也映衬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初中语文古诗词总复习

初中语文古诗词总复习 初中古诗词题材丰富,体裁俱备,意象众多。 A、题材: ⑴爱情诗:《关雎》《蒹葭》《无题》等。⑵思妇诗:《醉花阴》《望江南》等。⑶思乡诗:《次北固山下》《渡荆门送别》《黄鹤楼》《相见欢》等。⑷思亲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望月有感》《夜雨寄北》等。⑸送赠诗:《赠从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送元二使安西》等。⑹爱国诗:《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别云间》等⑺忠君题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雁门太守行》等。⑻忧民题材:《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观刈麦》《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⑼边塞诗:《从军行》《雁门太守行》《渔家傲·秋思》《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⑽田园诗:《归园田居》《过故人庄》《游山西村》等。⑾咏史诗:《赤壁》《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山坡羊·潼关怀古》、《山坡羊·骊山怀古》等。⑿写景抒情诗:《观沧海》《使至塞上》《望岳》《钱塘湖春行》《西江月》等。⒀叙事诗:《木兰诗》《石壕吏》《观刈麦》等。 B、体裁: ⑴四言古诗::《关雎》《蒹葭》《观沧海》《龟虽寿》等。⑵五言古体诗:《归园田居》《饮酒》《石壕吏》《观刈麦》等。⑶歌行体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雁门太守行》《行路难》等。⑷五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使至塞上》《春望》等。⑸五绝:《竹里馆》《送灵澈上人》等。⑹七律:《钱塘湖春行》《游山西村》《无题》《黄鹤楼》《过零丁洋》等。⑺七绝:《夜雨寄北》《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观书有感》等⑻词:《望江南》《相见欢》《渔家傲·秋思》《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明月几时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卜算子·咏梅》《西江月》《清平乐·村居》《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等。⑼曲:《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山坡羊·骊山怀古》《朝天子·咏喇叭》等。 C、意象:根据意象背出原诗句。 ⑴鸟类:关雎、青鸟、苍鹰、飞鸟、归鸟、雁、凫雁、子规、鹤、黄鹤、黄鹂、早莺、燕子、新燕、鸥鹭、惊鹊、鸣蝉、昏鸦。⑵花:葵、菊、黄花、杨花、枳花、梨花、枣花、藕花、稻花、落花、落红、乱花、百花。⑶草:荇菜、蒹葭、征蓬、白草、芳草、青青草、幽草、兰芽、枯藤。⑷树:松、柳色、古柳、烟柳、折柳、暖树、病树、烟树、老树、绿杨、槲叶、梧桐、梅、竹、幽篁。⑸日:初日、日升、白日、落日、落晖、斜晖、日暮、日夕、夕阳。⑹月:明月、月光、婵娟。⑺风:秋风、北风。⑻云:浓云、愁云、浮云、曾云、黑云、白云。⑼雨:小雨、暮雨、夜雨。⑽径:幽径、曲径、香径。⑾舟:帆、轻舟、扁舟、沉舟、舴艋舟。⑿马:班马、瘦马、铁马、千骑、马蹄。⒀其他动物:神龟、腾蛇、熊、鹿、虫声、蛙声、春蚕、鸡(鸡笼、鸡鸣、黄鸡)、鹅。⒁其他意象:星汉、湖、江水、流水、溪头、小桥、露、雪、烟(长烟、孤烟)、烽火、青山、茅屋、茅檐、茅店、春泥、剑、雕弓、角、沙场、酒…… (二)课标要求:理解诗文大意。 古诗中有的字词词义区别甚微,有的释义全同,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更可能使人错解。为了准确理解诗意,故略举几例以明之。 1、《诗经》中有几个的词义差别难辨。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洲:水中的陆地)溯游从之,宛在水中zhi。(zhi:水中的小

爱国情怀的古诗词精选五篇

爱国情怀的古诗词精选五篇 【篇一】爱国情怀的古诗词精选:过零丁洋 宋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赏析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作者在面临生死关头,回忆一生,感慨万千。他抓住了两件大事,一是以明经入仕,二是「勤王」。以此两端起笔,极好地写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心境。”干戈寥落”,是就国家整个局势而言。据《宋史》记载,朝廷徵天下兵,但像文天祥那样高举义旗为国捐躯者寥寥无几。作者用”干戈寥落”四字,暗含着对苟且偷生者的愤激,对投降派的谴责! 如果说首联是从纵的方面追述,那么,颌联则是从横的方面渲染。”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者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亡国孤臣有如无根的浮萍漂泊在水上,无所依附,这际遇本来就够惨了。

而作者再在”萍”上著”雨打”二字,就更显凄苦。这”身世浮沉”,概括了作者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坎坷不平的一生。本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像鲜明,感情挚烈,读之使人怆然! 五六句紧承前意,进一步渲染生发。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的军队被元兵打败后,曾从惶恐滩一带撤退到福建汀州。当时前临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闯过那九死一生的险境,转败为胜是他最忧虑、最惶恐不安的事情。而今军队溃败,身为俘虏,被押送过零丁洋,能不感到孤苦伶仃?这一联特别富有情味,”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而又被作者运用来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真可谓诗的绝唱! 以上六句,作者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至,哀怨之情汇聚为高潮,而尾联却一笔宕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结尾的高妙,致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本句中作者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安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 【篇二】爱国情怀的古诗词精选:满江红·写怀 宋代: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

小学语文古诗赏析(含详细注解)

小学语文古诗赏析 作者:小小初音day 1、江 南 ——《汉乐y u a 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 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h u ì 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s ì)、巡行、朝会、宴飨xiǎng 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采莲:采摘莲蓬。 何:何等,多么。 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可: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古诗今译】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赏析】 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从文化学的角度,我们又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你看那些鱼儿,在莲叶之间游来躲去,叫人怎能不想起北方的“大姑娘走进青纱帐”? 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想着就令人觉得清爽。还不止于此,

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 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欢愉和甜蜜。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2、敕(chì)勒(la)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作者背景: 相传这是北齐人斛(hú)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这首歌原为卑(bēi)语,后被翻译成汉语。敕勒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在今山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一带。 注词释义: 川:指平原。敕勒川,大概因敕勒族居住此地而得名。 阴山:阴山山脉,起于河套西北。横贯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 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圆顶帐篷。即今蒙古包。 野:为了押韵,此处也可以按古音读作yǎ。 见:同“现”,呈现,显露的意思。这里不读jiàn。。 古诗今译: 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 名句赏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一首北齐所唱的民唱,它唱出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唱出了大草原的壮美景色。前两句,写敕勒川的位置。把天比作穹庐,非常贴切,同时又让我们想起游牧民族的圆顶帐篷和他们的生活;后两句,用“天苍苍”和“野茫茫”形容草原上的所见,给人以无限辽阔的感受。而“风吹草低”一句,写出了草原上水草的茂盛和牛羊的肥壮,又把整个画面变成了一幅天人和谐的人文图景,生动异常。语言简练质

【教育资料】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赏析5

【教育资料】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赏析 5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 1.乃:就。 2.发生:催发植物生长。 3.潜:暗暗地,悄悄地。 4.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5.径:乡下的小路。 6.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7.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简析]

这是一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诗。题目中的喜字统摄全篇。全诗八句,虽没出现一个喜字,但诗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首联写春雨的来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个好字,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赞美。春天是植物萌发、生长的季节,正需雨,它就下起来了。诗人用拟人手法,盛赞春雨善解人意,似乎懂得人们的心愿一般。 颔联刻画春雨的特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伴随着和煦的春风,趁着夜色悄悄地飘洒大地,绵绵密密,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万物,不求人知,无意讨好。春雨具有这样高尚的品格,诗人格外喜欢。 颈联写春夜雨景: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诗人希望好雨能下个够,他开门出来看,只见天上乌云密布,地上也是黑沉沉的,连小路也看不清,只有江中船上的渔火露出一点亮光。 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诗人的想象:春雨过后的翌日拂晓,整个锦官城里必然是一派花团锦簇、万紫千红的景象,那一朵朵湿漉漉、沉甸甸、红艳艳的鲜花,一定更惹人喜爱。花是如此,那田里的庄稼也肯定会茁壮成长。春雨给大地带来了蓬勃生机,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诗人怎能不赞美春雨呢! 34.绝句(迟日江山丽)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的这首五绝,四句两两相对,平朴如话,因此有人认为跟小孩子对对子没有什么区别(参见《鹤林玉露》)。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包含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 【原文】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⑥客情②。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风声。 ②动:打动。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捉。 ⑤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⑥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鉴赏】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蟋蟀。挑,读一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挑”字用得极为准确。这首诗在最后两句用了一个修辞手法,“之所以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是因为:夜深了,但篱笆下面还有一盏灯在发亮。”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 【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 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译文】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赏析】 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望天门山(作者:李白) 【原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解题技巧和方法汇总

01 1.提问格式: 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解答分析: 形象(意象): 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B、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 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答题示例: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 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 (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02 分分析析意意境境型型 1.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 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 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 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 感伤” 。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 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 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感谢您的阅读! 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包含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 【原文】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⑥客情②。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风声。 ②动:打动。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捉。 ⑤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⑥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鉴赏】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

念起自己的家乡。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蟋蟀。挑,读一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挑”字用得极为准确。这首诗在最后两句用了一个修辞手法,“之所以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是因为:夜深了,但篱笆下面还有一盏灯在发亮。”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 【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 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译文】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赏析】

初三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专题复习

初三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专题复习 一、记忆性默写,在横线上写出课文原句。 1. 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 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3. __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 ___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5. 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感》) 7. 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8. 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9. __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10. 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_。(同上) 11. 自经丧乱少睡眠,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同上) 13. 散入珠帘湿罗幕,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护铁衣冷难着。(同上) 15. 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6. 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7. 夜来南风起,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18. ____________________,童稚携壶浆。(同上) 19. 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2. 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23. 逢山此去无多路,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24. 无言独上西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25. _________________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26. _____________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27. _____________________,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28. _____________________,亲射虎,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何妨!(同上) 30. 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3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同上) 32. 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西山村》) 33. 萧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____。(同上) 34. 醉里挑灯看剑,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5. _____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