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烯烃的前景

低碳烯烃的前景
低碳烯烃的前景

结合煤、石油、天然气目前的市场价格分析低碳烯烃合成的经济性

班级:煤化工1001班

姓名:武佳娜

学号:341006070101

结合煤、石油、天然气目前的市场价格分析低碳烯烃合成的经济性

【摘要】:阐述了我国主要石化产品的供求状况、我国资源赋存特点,重点分析了由煤炭制备低碳烯烃的技术路线,认为在我国发展煤制烯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模型测算了不同原料价格以及对应的烯烃生产成本,以及相同烯烃生产成本下,烯烃生产企业能承受的石油、煤和天然气的价格对应关系。对石油、煤、天然气和烯烃合成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初步分析了融资方案对成本测算和项目决策的影响。指出在考虑融资方案影响的情况下,低碳烯烃合成的经济性。

【关键词】:煤天然气石油价格技术经济对比

一、我国三大主要能源现状

1.我国共有各类性质煤矿

2.78万处,其中原国有重点煤矿生产原煤7.94亿吨,国有地方煤矿生产原煤2.63亿吨;乡镇及个体煤矿生产原煤2.28亿吨。从可供性的角度考虑,煤炭的可供储量为900亿-1200亿吨。

煤炭储量:截止到2002年末,全国己查明的煤炭资源量为1.01万亿吨。其中:基础储量3317.61亿吨,储量1886.44亿吨,资源量6872.98亿吨。原煤产量14.1亿吨。我国共有各类性质煤矿2.78万处,其中原国有重点煤矿生产原煤7.94亿吨,国有地方煤矿生产原煤2.63亿吨;乡镇及个体煤矿生产原煤2.28亿吨。从可供性的角度考虑,煤炭的可供储量为900亿-1200亿吨。

煤炭价格:根据不同地区而定,新疆340元每吨、山东800元、内蒙古锡林郭勒的煤价160元,均价在500元每吨。

煤炭消耗数量:3.2亿吨每年。

石油储量:目前我国石油储量每年增加10亿吨得地质储量,探明储量可以达到2亿到3亿吨。中国已发现石油储藏量达到40亿吨。

石油价格:6000元每吨。

石油消耗数量:2亿多吨每年。

天然气储量: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10288亿立方米,占世界第十四位,我国天然气经济可采资源量只占世界经济可采资源量的2%;人均占有量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0%。

天然气价格:2.4元每立方米天然气的消耗量:2000亿立方米

2.进出口额

1)原油

2)油品

原油和油品进口额猛增,但占进口总额比例却下降;进口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进出口贸易和GDP的增长。原油供需矛盾突出,进口依存度加大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原油供需矛盾日益尖煤制低碳烯烃的技术路线及其现状分析。2004年我国原油产量1.75亿t,进口量1.23亿t。2005年原油产量1.8亿t,进口1.36亿t,47进口依存度从1995年的12.65%增加到2005年的42%,国际原油市场大幅波动,给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了很大负面影响。我国需要急切找到适合中国特点的替代能源的发展道路。我国必须走以煤为主,发展煤基化工的道路。

二、合成低碳烯烃的现状分析

当今石油化学工业已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以乙烯、丙烯为主体的低碳烯烃则是石油化学工业最为重要的基础原料,是石化行业的核心产品。乙烯供需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景气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据统计,95年初全世界乙烯生产能力已达7,900X10‘t人,预计到2000年可望超过10,000X10‘t/a。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乙烯工业也发展很快,乙烯生产能力已从七十年代初7的4X10‘t/a增加到95年的308X10‘t/a,预计2000年产能将达到405X104t/a。2004年,我国双烯产量分别为627万t和620万t,比2001年增长近30%。尽管如此,由于我国石化有机原料的市场需求量增长很快,导致乙、丙烯等供应不足,近年来进口量持续有增无减,92年进口的石化基础原料及下游产品折合乙烯195万t,接近当年国内乙烯的产量。我国低级烯烃产量不能满足要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最好的原料轻质油供应不足,国外乙烯的原料90%以上是用乙烷、LPG及石脑油,而我国由于原油组份大多偏重,生产乙烯的原料构成中50%以上是柴油,每吨乙烯的原料消耗平均在3.st以上,给能耗和成本等经济指标带来不利影响。近年来世界(包括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的增长速度超过石油,据统计到95年初已达140多万亿m’。

目前制取低碳烯烃的方法按原料划分,总体上可以分为3大类:石油路线、天然气路线和煤炭路线。迄今为止,采用轻油裂解的方法,即石油路线来制取低碳烯烃的方法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采用。以天然气为原料,通过氧化偶联或本森法制取低碳烯烃技术,虽然目前在催化剂的筛选和反应机理的研究方面已经取

得了较大进展,但是由于反应本身受动力学控制,C。的单程回收率低于25%,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过程中甲烷的转化率为25%,反应流出物中乙烯含量只有4.9%,丙烯0.4%,其余为水,CO。和大量未反应的甲烷,因而使气体分离困难。同时能使甲烷转化率,Cz选择性之和大于或接近100%的催化剂为数不多,催化剂的筛选成为其工业化的重要障碍。对于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赋存特点,发展以煤炭气化为源头的合成低碳烯烃的技术有利于缓解我国油气资源的短缺,对部分替代石油,保障能源安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制烯烃的技术路线

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石油资源短缺,天然气资源不足。发展以煤为主的能源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发展煤炭深加工的下游产业,发展以煤制乙烯/丙烯的部分替代石油化工产品的道路是我国保障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措施。发展煤炭气化为源头的下游产业链是缓解我国石油紧张的重要技术路线。而以煤制烯烃技术是众多以煤炭为基础缓解石油资源紧张的重要一环。

煤制合成气,通过F—T(费一托合成)(直接法)或通过甲醇或二甲醚(间接法)制取低碳烯烃。

1.煤炭气化

煤炭气化其中主要应用途径之一是制备化工合成原料气,进而直接合成各种油品及化学产品,如煤炭间接液化、煤制甲醇、二甲醚等。目前国内生产化工合成原料气所采用的煤气化技术,以国产的固定床水煤气发生炉为主,同时引进了部分先进的气化炉,如鲁奇(Lurgi)加压固定床气化炉、德士古(Texaco)加压气流床气化炉、GSP粉煤气化、壳牌(Shell)加压气流床气化炉等。

2. 直接法制备烯烃

合成气可以通过F—T合成制取低碳烯烃,副产物为H。O和CO。,尤其是将其应用于选择性合成低碳烯烃已显示出较好的开发前景。原西德鲁尔化学公司率先进行合成气直接制取低碳烯烃的开发研究,在340℃、I.0MPa、500h叫的反应条件下,达到合成气转化率为86%,低碳烯烃选择性70%的水平。我国碳一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采用Ni—TiO。~SiO。催化剂,完成了CO加氢合成乙烯的小试研究,乙烯的选择性大于60%。中科院大连物化所徐龙伢等采用小试开

发成功的K—Fe—MnO/Si一2催化剂进行了1.81单管扩大试验,CO转化率到70%~90%,C。~C。的选择性72%~74%。F一丁合成是一种强放热反应,大量的反应热将促使催化剂积炭反应更容易生成甲烷和低碳烷烃,导致低碳烯烃选择性大幅度下降;其次,复杂的动力学因素也给选择性合成低碳烯烃造成不利。

3. 间接法制备烯烃

以煤为原料间接法制备乙烯的技术路线需经过以下3个步骤:第一步:煤气化生成合成气;第二步:由合成气制备甲醇或二甲醚;第三步:由甲醇或二甲醚制备烯烃。

3.1 甲醇制乙烯

(1)由煤炭气化合成气制甲醇。中国甲醇产量的50%以上都来自于煤炭气化合成工艺。合成气制甲醇是一个可逆平衡反应,基本反应为:

CO+2H2一CH3 OH H(△25。C)一90.84kJ/tool

当反应物中有二氧化碳存在时,还能发生如下反应:

C02+02一CH30H H(△25℃)一49.57kJ/mol

甲醇合成反应特别适合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进行。合成中除生成甲醇外,还生成甲烷、二甲醚、丁醇等副产物。目前较普遍采用的甲醇低温合成工艺流程有2个:即ICI流程和鲁奇公司流程。

国外现有的甲醇工业合成方法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是还存在如下缺点:①单程转化率低,出口甲醇含量不超过7%,从而需要多次循环;②需要进行能耗很高的甲醇一水的分离;③ICI等传统方法合成气的净化成本很高。

目前,以开发低温液相合成甲醇工艺为主,国内外长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催化剂体系,开发具有低温(90~180℃)、高活性、高选择性、无过热问题的催化剂,使生产过程在大于90%的高单程转化率和高选择性状态下操作。国外许多大的科研机构和公司都在研究。我国在“八五”期间,原国家计委给中科院成都化学所下达了专项研究任务以及中科院“九五”重大项目的特别支持,经过多年努力,已经取得良好进展。

(2)由甲醇制备乙烯/丙烯。甲醇制低碳烯烃(MTO/MTP)国内外都已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开发研究。国际上一些著名的石油和化学公司如鲁奇公司,美国环球油品公司/海德鲁公司(UOP/HYDRO)、巴瑟夫(BASF)公司、美孚石油公

司、埃克森石油公司都进行了多年研究。在高选择性催化剂上,MTO的主反应仅有2个:

2CH30H—C2H4+2H20(△H一一11.72kJ/t001)

3CH30H—C3H6+3H20(△H=一30.98kJ/m01)

3.2对MTO工艺的研究和开发,国内外均有固定床和流化床反应装置。

(1)国外MTO(甲醇制烯烃)。MTO工艺具有原料要求低、原料消耗少、烯烃收率高、乙烯丙烯可调性大,产品分离简单方便,材质要求低等特点。该技术主要工艺包括:甲醇生产、甲醇催化制烯烃、裂解产物分离与精制。目前从事该技术开发的有UOP/HYDRO和美孚2家公司,催化剂为MTO一100,甲醇转化率近100%,乙烯和丙烯的选择性分别为55%和27%,且二者可以通过调整参数在1.5:1~0.75:1之间变换。其中UOP和HYDRO公司联合开发的MTO技术已经实现工业化,目前欧洲化学技术公司采用MTO技术正在尼日利亚建设1套80万t的烯烃项目,预计2010年前投产。

(2)MTP(甲醇制丙烯)。MTP工艺由鲁奇公司开发,该工艺包括甲醇转化和丙烯回收2部分,甲醇转化采用固定床催化反应器和高性能催化剂,丙烯选择性高,结焦少,丙烷产率低。首先,甲醇经过加热升温、气化后送入二甲醚预反应器,在该反应器中,甲醇在催化剂上转化成二甲醚、未反应的甲醇和水蒸汽达到平衡值的混合物,该混合物在420~490℃和0.13~1.6 MPa下,采用StidChemie 公司专有沸石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反应生成丙烯,其收率约为70%。预计1套MTP装置的投资回收期为2.5~3.5年,并同时采用鲁奇公司的大型化甲醇合成技术,使甲醇生产成本低于80美元/t。2003年9月,在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oil)公司特热德拜赫高登(Tjeldberg—odden)甲醇工厂的MTP示范装置上证实了MTP工艺的可行性。

(3)中科院大连物化所工艺。该所的中试装置,规模为0.7~1.0t/d,反应温度500~550℃,压力1~0.15MPa

四、结语

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构成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以煤炭为源头的化工产业。我国煤炭气化工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为煤炭气

化下游化工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保证,随着MTO/MTP技术和国内SDTO技术的日渐成熟,国内大规模制烯烃工厂会得到很快发展。发展煤炭气化为源头的煤制烯烃产业,对于部分替代石化产品,节省宝贵的石油资源,为建立多种能源可持续有效安全供给机制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锦春,合成气化学技术新进展[J].天然气化工,2000(2)

[2] 谢光全.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进展[J].天然气化工,1999(4)

[3] 曹发海,范权,王升.由天然气制低碳烯烃的技术前景.中氮肥2001(6)

[4] 范恩泽.甲醇制低碳烯烃一技术经济可行性探索[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1997(2)

[5] 唐宏青,蒋德军,房鼎业,化工设计,1999(6)

[6] 蔡光字.合成气经由二甲醚制取低碳烯烃.天然气化工,1994(5)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初步研究—以中国为例

内容摘要 目前全球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大多数国家的发展都以化石能源资源的消耗为基础,导致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等问题,这些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发展的可持续性。所以,现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正由科学共识转变为实际行动,全球经济向低碳转型的大趋势逐渐明晰。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它的发展涉及到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国家权益等众多领域。因而,学术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日益重视,出现了众多有关低碳经济的研究和讨论。 当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经济的大国,发展低碳经济也是大势所趋。基于这样的考虑,本文以低碳经济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模式的相关方面进行初步研究,以期能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因此,本论文的核心内容主要是用计量经济学进行数学建模,主要从能源与经济增长关系方面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进行实证分析,并探究: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模式可能带来的一系列经济效应;低碳经济在中国发展可能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也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与对策。最后结合上述分析得出发展低碳经济模式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提升核心竞争力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也确定了我国以政府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个人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思路。 【关键词】低碳经济、能源、经济效应、可行性分析

ABSTRACT Nowadays, the global economy develops with a rapid speed. However, the developments of most countries based on the fossil energy consuming, which leads to the problems of increasing emission of carbon dioxide and critic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ll of these, to some degree, have seriously affected the quality of economy and the sustainability of development. Therefore, to decrease the greenhouse gases, becomes a common view from the theory to the action and the low carbon economy trend is gradually clear. Low carbon economy, as a new mode, relates to the mode of production, living code, values, and country rights and so on. So scientists pay a high attention to this area, make much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n the low carbon economy. Surely, china, as a big developing economic country, develops the low carbon economy is the trend of the times. Taking this into consideration,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low carbon economy through the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some aspects in china, hoping that it can make contribution to our economy. Therefore,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paper is mathematical modelling by analyzing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the low carbon economy in our country, mainly from the aspect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energy consumption. And probing into a series of economic effect and recessive problems or challenges from the new mode can be triggered. Then the paper will bring forward the possibl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low carbon economy. So, we can make the conclusion that it is positive to develop the

浅谈风景园林低碳建设中生态理念的展现

浅谈风景园林低碳建设中生态理念的展现 发表时间:2018-01-03T15:21:10.87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2期作者:黄慧荣[导读] 风景园林建设是目前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现代城市人居建设与自然环境保护为一体的园林建设项目。摘要:风景园林建设的生态理念是低碳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实现了生态理念,是进行低碳建设的基础,也是展示低碳建设效用的必然过程。对此,笔者从生态理念的角度探讨风景园林的低碳建设,并以实际的园林建筑案例说明生态理念的展示方法,总结了展示生态理念的 关键点。 关键词:风景园林;低碳建设;生态理念 风景园林建设是目前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现代城市人居建设与自然环境保护为一体的园林建设项目。不同于住宅建设以及城市市政建设,风景园林建设既能满足现代城市人民生活休闲和审美的需要,又能够促进城市自然环境的优化。而要实现风景园林的价值,则在建设过程中要奉行低碳原则,即保证建设以及园林应用尽量节约能源和资源并且能够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践行生态理念势在必行。 1 生态理念以及践行方法 1.1 生态理念 生态理念是指人类对于自然环境和包括小城镇在内的社会环境的生态保护和生态发展观念,涉及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在风景园林的建设中,展现生态理念即是要关注到园林建设中的用料环保、园林环境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吻合、园林建设适合多样化物种生存以及人居应用需要,实现园林从建设到应用的整体性的统合和自然循环。 1.2 风景园林低碳建设中生态理念的践行模式现代园林建筑讲求按照低碳理念进行建设,即在园林建设的过程中实现材料、人工以及建设效果的最大效益,并且达到提高园林的利用价值的目的。实际上,要实现低碳建设,除了在建筑过程中进行用料和人工的预先计划之外,许多能够体现低碳价值的过程,需要以生态理念的践行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2个方面:风景园林中的植物造景实现低碳价值,这意味着多样化的植被科学配置,而这样的配置一旦完成,则意味着整个园林整体的植物组成种类足够多并且覆盖率大,这是构建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风景园林在应用的过程中既能满足审美需要又能节约能源并且能够促进资源和能源的再生。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着重园林建设中的某些特殊功用以体现其低碳建设的目的,而这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展现园林生态性的必经之途。 2 在风景园林低碳建设中展示生态理念的方法2.1 在植物景观设计中融入生态理念使用绿植是园林景观设计中必要的内容,绿植本身具有美化和绿化的功能,其自身就能够有效地实现“低碳”的设计目的,而植入绿植又是目前我国环保工作中最受推崇的一种方式。不同的绿色植物具有不同的环保作用,在景观设计中应用具有特殊功效的绿植,是实现低碳理念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也是践行生态理念的1种方法。目前,在大多数的城市风景园林的设计图纸中,都涵盖了大量的植物景观设计,这些植物景观设计的出发点是为了印证风景园林的主题,为了实现低碳建设、发挥园林对环境维护的生态价值。这样的景观设计在一般的城市园林中都有所体现,例如城市公园,这是最普遍最常见的风景园林建筑,而在城市公园中,大量的绿植被广泛应用,尽管有些城市公园以娱乐为主要的建设目的,绿植仍旧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些绿植包括枝叶密度较大的高大灌木、根系发达而植株短小的草。灌木和草的成本并不高,但是在园林绿化设计中却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灌木能够做出各种创意造型,增加园林景观的设计感;草能够营造“公园”型的景观氛围,在低碳功效方面,高密度灌木起到隔绝噪音的作用,减轻建筑设计中的隔音压力,变相节约了建筑材料;草则以发达的根系储存大量的水分,而且具有多年生的特点,养护容易,节约绿植的养护成本。 2.2 在园林造景中展示生态美感 植物的应用在调节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体现符合人类生态立场的审美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按照生态园林的审美理念进行植物配置,在造景的过程中展现生态美感,将“人”作为风景园林造景过程中展现其生态性的1个要素,也是践行风景园林生态理念的1种方法。生态园林的审美理念指的是生态园林符合城市居民的观赏和休闲需要,在满足自然生态平衡时,将人居需求纳入到生态系统当中,相当于将人类纳入到环境的生态系统当中,兼顾其他物种和人类的共生。例如,华南地区的生态园林中树木种植错落有致,但无论是高大的乔木还是低矮的灌木,都以水分吸附能力强、排湿能力强的植物为主,这些植物对减轻南方城市由于多雨导致的城市内涝和环境过分潮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又如,华北和东北地区的生态园林植物配置,具有非常明显的由外到内、由高到低的植被排列特征,这样的植被种植模式不仅能够使整个生态园林成为城市中的“标志”,使人们进入园林,如同与烦乱的城市隔绝,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而且能够充分满足防风隔音的需要;东北地区的一些城市公园以及风景园林,尊重了自然环境的本身形态,按照自然林的状态栽植树木,仅进行道路的铺设以及路标的设立,游览者只能步行进入园林,一旦进入园林就有进入森林的感觉,在游览园林时甚至能够与野生小动物同行,这样的园林促进了游览行为本身的低碳化,也突出了人与其他生物平衡、平等的意义。 2.3 在园林设施建设中突出生态功能园林景观中的许多事物,都可以在原有的功能中加入其他的新的功能,实现“1物多用”的目的,也能够体现出其低碳环保的价值,这是风景园林建筑活动本身以及非生物性的园林建设过程和园林应用带来的生态影响,也是践行生态理念的1种方式。例如,在园林中的雕塑小品的设计中,使用环保型的材料并设计成即能实现美化目的,又能够提供休息功能的样式,减少景观中的座椅摆放数量,以此节约资源;在进行园林道路设计过程中,将道路旁边的绿植作为立面背景,将道路作为平面,使绿植和道路形成立体的景观,这样就能够减少道路附近的独立小景布置,减少资源的应用,而后期养护和维修与绿植养护可以一同进行,节约人工;园林中的风景墙也可以使用建筑废料进行设计,即满足低碳的要求,还能够引发园林的使用者关注环保问题,主动爱护园林设施。这些低碳环保功能的凸显,实际上为整个园林的生态价值实现以及人与自然、与其他物种和谐、共同应用和保护资源的生态行为奠定了基础,因此,此类园林设施建设,也具有着突出园林生态功能的价值。 3 在风景园林中展现生态理念的关键

低碳经济与新能源

2013~ 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论文题目低碳经济与新能源

低碳经济与新能源 摘要: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因此新能源的开发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字:低碳;能源;经济;可再生能源 近来,“低碳”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几天前,温总理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也提到了“低碳经济”。那么,何谓低碳经济呢?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新的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低碳经济的核心是低碳产业、低碳能

源、低碳技术和低碳消费,它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形态新出现的革命浪潮,即低碳革命。低碳经济已成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主要特征,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主流模式。 低碳经济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产业的领域。著名学者林辉称之为“第五次全球产业浪潮”,并首次把低碳内涵延展为: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 二.新能源的含义 (一)新能源的概念 所谓的新能源是指非传统矿石能源以外的其他能源形式,具有来源上的可再生性以及使用上的低污染性。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开始研究新能源,在风电、太阳能光伏与光热、生物质能发电、潮汐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的条件。(二)新能源的主要特点 (1)能量密度较低,并且高度分散; (2)资源丰富,可以再生; (3)清洁干净,使用中几乎没有损害生态环境的污染物排放;(4)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资源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 国外低碳理论的研究动向 低碳理论是建立在自然规律基础上的经济理论。它依据基本的地球物质循环(尤其是碳循环)和碳平衡的原理,计算各种公共工程和商业活动的碳排放及碳预算收支,同时,通过衍生产品市场机制和“京都机制”使得碳排放权得以自由交易。简言之,低碳经济指的是在发展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的产出。人类从根源上重新审视各种经济社会活动,有利于从机制和制度层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从而使低碳经济理论和模式成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途径。从目前的发展看,世界各国及科学界在碳排放的方式、过程及循环状态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其中人类经济活动对碳排放的影响是研究的热点。当前,国际上有关低碳经济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包括与碳减排有关的能源消费结构的转换和低碳排放能源系统的建立;(2)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主要探讨不同经济发展模式、阶段、速度与碳排放的关系;(3)农业生产与碳排放:包括土地利用变化、农业土地整治、农业生产水平与结构的变化等;(4)碳减排的经济风险分析与减排对策研究。此外,在研究方法上除了简单的相关分析、区域对比分析之外,一些基于大量数据的综合模型分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如碳循环能源模型、动态综合评估模型、能源消费—碳减排经济关联模型等。然而,对于产生碳排放基础的内部各要素间能量转换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和影响尚未获得令人满意的进展。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 发展低碳经济受到不同国家的地理、能源结构和环境资源的影响。对我国而言,煤炭是主要能源,在发展低碳经济时与西方国家主要采用石油的做法和形式不同,技术和实现的途径也有差异。 降低煤在国家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提高煤炭净化比重即使是在资本和科技积累基础非常雄厚的工业化发达国家,也不能摆脱对矿物燃料的依赖。由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单位热量消耗的碳排放量较煤炭低10%~30%,因此,加速国家能源消费从传统煤炭矿种为主向现代石油和天然气矿种为主的结构转变是必然选择。这不仅是减少国家碳排放的有效途径,也是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正常趋势。虽然国际油价的波动会给我国通过扩大进口方式改善国家能源消费结构带来很大风险,但与其他减排方式相比,这种政策成功的风险成本依然是最小的。作为最大的能源矿种,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的主导地位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期,因此,大力实施煤炭净化技术及加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成为我国未来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的一个基本任务。 提高能源效率,重点改善城市的能源消费结构和效率以较少的能源消耗,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不仅对保障能源供给、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有直接影响,而且也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手段。世界主要国家都将提高能源效率作为应对气候变化能源战略的核心目标之一。发达国家的能源战略都将各种新能源的采用、低碳燃料的研发、传统化石燃料的清洁以及先进的发电技术等作为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领域。我国也应注重纤维素乙醇和氢燃料等车用燃料生产技术,清洁煤、核能、太阳能和风能等先进发电技术,先进节能技术,碳捕获和贮存,可再生能源等能源新技术的开发。近年来,我国能源强度有所下降,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能源强度的下降仍然有很大的空间。目前我国的综合能源效率约33%,比发达国家低近10%。电力、钢铁、有色冶金、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钢、水泥、纸和纸板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分别高21%,45%和120%。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侯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

(发展战略)世界低碳经济发展态势及对我国的启示最全版

(发展战略)世界低碳经济发展态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世界低碳经济发展态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马翠梅 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和《斯特恩报告》发表之后,温室气体减排正逐步由科学共识走向全球行动,且成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其后壹些国家也相继发表了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倡议书和行动计划。然而究竟什么是低碳经济,目前国际上仍没有形成壹个严格统壹的定义,世界各国提出的概念也不尽相同,这充分反映了各国基于自身国情来发展低碳经济的诉求。总体上见,低碳经济是壹种以能源的清洁和高效利用为基础,以温室气体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其外延包括调整产业结构、节约能源、提高工业生产和能源转化效率、加大非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减少高能耗和高排、鼓励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等。 部分国家低碳经济的政策和行动 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低碳经济的理解及做法有着明显不同。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其低碳经济目标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义务紧密联系在壹起;而发展中国家历史和人均排放较低,现阶段更关注发展,强调在发展过程中采用高能效、低排放的技术和节约的消费模式,力争走出壹条不同于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思路,实现减排和发展的双赢。 1.英国。 英国是最早提出低碳经济概念且积极倡导低碳经济的国家。2003年,英国政府在《能源白皮书》中正式提出实施低碳经济战略,计划到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60%,且

第三章 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政策()

第三章?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政策 第一节全球气候变暖与发展低碳经济 一、全球及中国气候变暖现状 地球的气候一直是呈波动式变化的,冷暖交替出现。近一万年来,地球上气温的波动幅度在摄氏2度到摄氏3度之间,期间一共经历了3次暖期,即全新世大暖期(距今8000年至3000年前),中世纪温暖期(10世纪至13世纪),以及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的这次暖期。目前地球的气候系统正经历一次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着变化,这是近万年来地球上出现的第3次暖期。 在目前的这个暖期中,气候也是波动的,从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40年代温度一直上升。上个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变冷,以后又上升,90年代是近百年最暖的时期。自20世纪初以来(1906—2005年),全球地表气温显着升高,全球平均表层温度已上升了0.74℃,海平面上升17em。在北半球过去1000年的任何世纪中,此次升温最为剧烈。21世纪高温、热浪、热带气旋(台风和飓风)及强降水频率增加明显。 百年来,中国气候也发生明显变化,20世纪中国年均气温升高了0.5~0.8℃;年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区域降水量变化波动较大;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特别是西北变暖的强度高于全国平均值,长江以南地区变暖趋势不显着,有些地区如四川甚至出现变冷的情况。我国已连续出现了16个大范围的暖冬,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降水逐渐减少。2007年为中国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年平均气温10.1℃,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据预测,21世纪中国地表气温将继续上升,降水也呈增加趋势。2040年以前,不同情景下中国地区变暖趋势差异不大,而2050年以后则可能出现明显的变暖程度的差异。低排放情景下,增温趋势缓慢,到21世纪末变暖不会超过1-3℃,高排放情景下,则将会增加3~6℃。(全球气温再上升2摄氏度,上海将被淹没)。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 1、欧盟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 气温升高造成的极端天气和水资源紧缺正袭扰欧洲:英国遭遇了60年不遇特大洪灾;强风暴降临法国;阿尔卑斯山冰川在过去150多年消退了近200米;西班牙遭遇40年未遇的大旱,第二大城市巴塞罗那不得不紧急调派轮船从法国买水供应居民;沙漠化威胁着伊比利亚半岛,有报告说,西班牙的气候已经开始“非洲化”;热浪和干旱引发的森林火灾频仍,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国深受其害;气候变暖还影响到南欧一些地区的葡萄种植,农民不得不考虑毁掉葡萄园,到海拔更高的地区开辟新的种植区。 为应对气候变暖,欧盟准备在2013年前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力度,减少对化石能源依赖,计划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0%。到2020年把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例提高到20%,把用于交通

浅谈低碳理念下的园林设计

浅谈低碳理念下的园林设计 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衍生出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这种低碳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更加重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态性、低碳性和环保性,在环境保护和气候改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标签:低碳理念;园林设计;要點分析 【文献标识码】A 虽然低碳理念已经贯彻实行得如火如荼,但在园林设计中低碳理念的应用却出现了很多问题,导致低碳理念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影响低碳理念发挥作用的因素多种多样,为了让低碳理念在园林设计中更好地应用,本文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园林设计中低碳理念的应用,从对低碳理念全面的理解,城市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低碳理念在园林设计中营造的原则,在园林设计中应用低碳理念的重要途径等方面来深入地研究和分析城市园林设计中低碳理念的应用,为城市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1、低碳理念的概述 低碳理念是一个较为宽泛的理念,涉及社会生活、文化、经济等多个领域。目前,作为低碳理念重要分支的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等概念已得到广泛推广,并被普通大众所接受,在发达国家更已然成为一种新风尚。所谓低碳理念,实际上是指降低碳排放的理念。在经济层面,低碳理念则更多是指通过技术创新,发展节能技术、环保技术从而达到降低碳排放的目的。而在应用层面,低碳理念则更多关注生活方式的低碳化,如使用节能生活用品、节约社会资源等方面。从宏观层面讲,低碳理念则又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1)碳排放量占经济总量的比重降低;2)人民生活中的碳排量持续下降;3)清洁能源使用占比持续提升。一言以蔽之,低碳理念是人类发展的科学理念,是推动社会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我国,低碳理念的另一种诠释则是可持续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应秉持低碳理念,坚持不懈地走可持续科学发展道路。 2、低碳风景园林设计的原则 2.1 提高能源效率 在现代园林建设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多为钢筋混凝土和木材,在材料方面的投入和代价都比较大,对现有的环境造成很大程度的污染和破坏。在现代低碳经济社会模式背景下,要积极拓宽材料的来源渠道和寻找新型的材料,以此有效改善园林结构和功能。 2.2 减少风景园林建造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

低碳经济的理解

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 ——低碳经济及其评价指标 文/朱有志周少华袁男优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7年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评估结果不仅使人类对全球气候变暖有了科学认知,也直接促进了“低碳经济”概念的衍生;能源的可持续需求,把低碳经济从理论探讨带入了社会实践。低碳技术、低碳产业、低碳市场、低碳制度、低碳城市、低碳社会等一系列低碳概念新名词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尚,涉及低碳概念的思想观念转变、科学技术革新、经济利益博弈、社会制度变迁、国际格局的演变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低碳经济已成为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后,又一波改变世界经济的革命浪潮,低碳发展已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趋势。 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 继美国著名学者斯特?R?布朗(1999)提出能源经济革命论,特别是2003 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提出“低碳经济”这一概念后,许多学者对低碳经济展开了研究。牛文元(2009)、贺庆棠(2009)等认为,低碳经济是绿色生态经济,是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和低碳发展等经济形态的总称。方时姣(2009)指出,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庄贵阳(2005)、何建坤(2009)、付允等(2008)认为,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在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清洁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可以说,什么是低碳经济、怎样界定低碳经济,目前国内外学者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发展新理念,是一种发展新模式,是一个规制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规则,也是一个涉及能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综合性问题。 1.低碳经济是一种发展新理念 低碳经济首先是一种经济发展理念。这种发展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前提,以“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具有威胁性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为最终目标。它是人类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关系进行理性认知后,开始在经济增长与福利改进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中积极寻求一种理性权衡,是人类在“后工业时代”经济发展的方向。 2.低碳经济是一种发展新模式 低碳经济是将传统的高碳型经济发展模式改造成低碳型的新经济发展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以重点在低碳、目的在发展的低碳发展为方向,在保证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这种发展模式是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在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量、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前

2021年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调研报告 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国家即将出台新能源产业振兴和发展规划,规划内容将以核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实质是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推进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对于能源资源相对贫乏、环境容量有限的湖北而言意义重大,是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应对国际 ___、实现“弯道超越”、“提档进位”的重要途径。本报告在深入基层企业调研、占有大量翔实资料的基础上,对国际国内低碳经济的历史背景和最新动向、湖北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如何抢占发展先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湖北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思路和政策建议。 (一)何谓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大进步。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发展低碳技术、产品和服务,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消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核心是技术创新、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历史背景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着三大问题:一是能源问题,主要是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危机;二是环境问题,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气候变暖对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产生的严重后果已越来越明显;三是粮食问题,也就是贫困人口和粮食安全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仅靠传统方式是难以奏效,必须有新的技术和新的革命,而发展低碳经济,对于缓解能源紧张、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将有着重要的作用。 低碳经济概念始于英国xx年的《能源白皮书》,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低碳经济的国际动向 目前,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正在掀起一场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新工业革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意在占领新时期产业制高点,为自身经济寻找新的增长动力。如英国提出,到2050年将二氧

第五章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途径、模式及策略

第五章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途径、模式及策略 1、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 (1)确立全社会低碳经济发展的能效目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不可能照搬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模式和节能发展道路,必须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科学合理的能源消费模式和节能路子。从能源消费结构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来看,以构建合理的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为基础,确立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引导社会能源消费行为,对于构建低碳经济、低碳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可持续的能源需求和能效变化预警指标体系。同时,把总量控制目标科学分解为各地区和各个产业部门具体的能效技术经济目标,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总体要求转化为可操作、数量化的具体工作任务。 (2)强有效地推进能源供应保障体系建设,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石油储备是稳定供求关系,平抑市场物价,应对突发事件,保障经济安全的有效手段。尽快建立我国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可以减少经济代价,有利于我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活动中处于主动地位。除了要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之外,还要规定最低的商业储备。维持国内石油的备用产能,是一项昂贵的政策选择。为了建立备用产能,需要在国内石油供应链上的许多环节进行重复建设,包括钻井、采油、输油管线和炼油厂等。 (3)到本世纪末,建立环境友好、人居和谐的低碳社会。低碳社会的特征是碳的排放已经大幅度的降低,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民众生活在无污染,或污染度极低的自然环境当中。建立这样的低碳型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原油化石能源即将耗尽,难以继续为人类经济发展提供能源保障的必然要求。建立这样的低碳型社会,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从许多层面多策并举。一方面大力提高原有化石能源的利用效率,淘汰耗能高、污染重的落后产业,从碳源上遏制碳排放的增长;另一方面,积极开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替代原油化石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等。开发新能源,既可以从源头上遏制碳的排放,又可以为解决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能源危机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办

浅谈风景园林建设中“低碳理念”的实践途径

浅谈风景园林建设中“低碳理念”的实践途径 摘要:风景园林建设中贯彻低碳理念,必须在体系化风景园林建设方法的基础上,使用创新性的技术应用策略,满足降低碳排放量的需求,实现高效园林绿化 建设目标。 关键词:风景园林;低碳理念;实施策略 1 风景园林建设中的低碳理念 1.1 低碳的内涵 在我国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绿色、共享经济发展总体理念指导下,园 林景观建设中的低碳主要指的是在降低气体排放量、减少能耗、降低污染,实现 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园林景观作为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项目,不仅是满 足人们审美需求的载体,同时,也是调节城市环境的重要方式。低碳关系到城市 发展环境,关系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1.2 风景园林中的低碳建设 风景园林建设中使用低碳思想体现在园林景观建设的施工材料与施工方法符 合低碳思维,在充分保持自然环境原生态的基础上实现人工的最大效益。植物造 景要符合低碳价值,保证多样化的科学植被配置,在提高植物覆盖率的基础上, 保持植物与环境的适应性,着力通过园林植物构建城市自然环境基础。另一方面,在园林植物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同时,还要实现园林景观资源的节约与充分再利用,构建园林自主循环生态系统,实现园林景观废物垃圾的有效利用。 2低碳视角下园林景观建设中的问题 2.1 缺乏整体设计观 园林景观低碳设计应从整体上进行规划,着力把低碳理念渗透到园林景观的 整体建设过程中。当前园林景观设计及建设过程中过于注重单一指标,没能从整 体上遵循低碳思想,不能多角度践行低碳理念,无法在整体和谐基础上提高园林 景观建设节约性,因此,不能达到协调降低碳排放量的目标。 2.2 环保与经济效益不协调 风景园林景观建设过程中必须实现环保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理念,但从经 济效益角度出发进行园林景观建设,仍然是当前园林景观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问题。由于没能实现环境保护与节约资源的协调,导致园林景观没能在城市整体环境发 展中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3风景园林建设中“低碳理念”的应用策略 3.1 打造基于低碳观念为向导的成效 绿化空间系统随着城市内在空间的不断充实,城市建设逐渐朝着边缘郊区延伸,特别是一些占地规模比较大、污染比较严峻的企业,大部分都迁移到附近郊区,远离城市。即使这些企业对城市自然氛围造成的不良影响有所减小,但依然 没有转变企业释放量大、污染程度大、损耗能源多等客观状况。打造低碳观念下 的城乡绿化空间系统,就是要把城市附近的郊区列入总体创建中来,采取在城乡 衔接位置创建风景园林的方式改善城乡空间分布,优化对郊区企业的监管,从而 实现企业减少能源损耗、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的目标。在建设城乡绿色空间系统的 过程中,要站在大局的层面考虑问题,重视风景园林总体的低碳效果。比如,可 以依靠城市周围的大河大江构造生态渠道,这样能高效接纳城市内部释放的CO2,

认识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认识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 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的使用,人类逐步从原始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而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环境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其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而系统地谈论低碳经济,则应追溯至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 2007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大会制定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这一切说明发展低碳经济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是一个在世界上影响巨大的发展中大国,发展低碳经济,既是责任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 在全球碳排放激增,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悄然打响,这对我国是压力也是挑战。 纵观世界各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所采取的行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关键因素,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是实施的主要形式。对中国来说,发展低碳经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根据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工作,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开展社会经济发展碳排放强度评价,指导和引领政府、企业、居民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 第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高度重视研发工作,重点着眼于中长期战略技术的储备;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理顺企业风险投融资体制,鼓励企业开发低碳等先进技术;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促进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转让。 第三,制定出台相关政策,保证“低碳经济”健康发展。开征碳税和推行碳交易被认为是有效的经济政策手段,应充分利用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之间的政策协同关系,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支持低碳经济的市场体系和政策体系。 第四,抓好试点和典型,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在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能耗高、污染重的行业先行试点,作为中国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同时,积极构建“低碳经济发展区”,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国家重点能源基地选定典型城市进行试验试点,寻求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发展低碳经济

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 整理:玉溪一中龚华 一、低碳经济体现了哪些哲理? 1.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2.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体现了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3.应对气候变化,人类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发展低碳经济,向低碳社会转型,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体现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二、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一)哲学 1.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的必然选择。采用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可以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经济发展与气候变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环境保护,遏制全球变暖趋势。 3.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当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质变。应对气候变化,遏制全球变暖趋势,必须发展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二)政治学 1.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决定的。发展低碳经济,是国家职能部门履行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必然要求,能更好地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这是由我国国家机构的性质、国家机构组织与活动的原则决定的。发展低碳经济,体现了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扞卫者,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3.这是由我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发展低碳经济,可提高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维护国家经济独立与安全。 4.这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要求。发展低碳经济,可以推进我国技术进步,增强经济实力,从而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5.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壮大我国的经济实力,可以更好地发挥我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作用。 三、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 (一)经济学 1.坚持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要用市场化手段,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2.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3.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发展低碳经济所需技术和资金,不断提高我国低碳技术与产品的市场竟争力。 (二)哲学 1.人类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协调人与自然、经济社

低碳经济全套题库及100分答案

- 只有(),才是一种可以大规模使用的安全的和经济的工业能源 C 环境友好型社会评价体系的对象不包括() D 可再生能源不包括() A 循环经济最广泛的参与主体是() A 企业低碳责任的驱动乏力主要原因没有() A 以德国双元系统(DsD)为典范。 C 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是() C 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最经济指的是() B 离差值增大,表明气候状态不稳定性() A ()是政府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职责A 目前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位居世界第()

B ()是指倡导低碳的思维模式、生产观念、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将企业低碳理念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 C 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不包括() D 太阳能资源的特点不包括() D 发展低碳经济,加速煤炭企业转型的对策与出路不包括() D ()即人们实行低碳消费方式的经济成本可以承受 D ()是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A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要缓解资源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根本出路是() B 我国光伏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最终还要归于() C 延长原料或产品使用周期,通过反复使用来减少资源消耗的技术是指() C 解决可持续发展观念指导下加强和健全环境法制建设的主要障碍和“瓶颈”因素不包括()C

以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为典范 B 1990到1995年间保险业同气候有关的索赔就几乎达()美元 D 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力量() D 实施低碳营销应具备的条件不包括() D 近百年我国气候在变暖,以()最为明显 D (),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在9至10月平均臭氧含量减少50%左右,并周期性出现 D ()我国提出转变增长方式 A 从经济运行的动力条件和市场保证上看,经济运行又依赖于() A 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危害最小,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指的是() D 冯之浚提出的生态环境子系统分为() AB

发展低碳经济对于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意义讲解

发展低碳经济对于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 低碳经济,不仅是狭义上的以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为重点的能源经济,更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为特色的发展模式。它的实质,是高能源利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而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有资料显示,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美国以世界6%的人口消耗了世界30%的能源。而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国的好几倍,按照这种发展模式,我们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50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实行节能节排,实现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纵观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可以总结出三大特点:第一,我国的能源生产及消费呈现出“富煤、缺油、少气”,以及“新型能源短缺”的结构特征。第二,我国的传统产业和制造业仍然占了大头,在产业结构当中仍然是主体,包括钢铁等高耗能工业。第三,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还不高,对物质享受的追求仍占主体地位. 了解了什么是低碳经济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可以发现发展低碳经济,既顺乎世界潮流又合于中国国情,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低碳经济是基于我国煤多油少气不足的现实,是提高能源效率、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要求,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是应对气候变化、开展国际合作的战略选择。 对于中国来说,最近十年,尤其最近五年,已经深深体会到了能源的重要性。 无论是从中航油,深南电的被暗算,到油价波动导致的国航,东航等企业巨亏, 还是从铁矿石谈判的处处被动,到海外资源收购的屡屡失手,都让我们清晰认识 到,中国,已经被所有人当成了大国,而且,我们处境更加尴尬。我们不但没有 美国全球夸张夺取能源的实力,也没有欧盟日本制定低碳经济规则的影响力,而 且我们仍然处于经济快速发展,能源大量消耗的阶段。 但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的,我们真要感谢金融危机,不但有危,我们更有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