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体系内外联动:世界五大城市群的经验

交通体系内外联动:世界五大城市群的经验
交通体系内外联动:世界五大城市群的经验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词汇缩写总汇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词汇缩写 AC:信标/计轴Axle Counter ACS:计轴系统Axle Counter System ADC:自动关门Auto Door Close ADO:自动开门Auto Door Open ADM:系统管理器 ADU:特征显示单元 AF:音频 AFC:自动售检票系统Auto Fare Collection AM:列车自动运行驾驶模式Automatic Model AMU:ATO匹配单元 AP:接入点、轨旁无线单元/应用模块Application P……APAM:ATO功率放大板块 API:应用程序接口 APR:绝对位置参考应答器、信标 AR:自动折返驾驶/列车自动折返模式 ARS:列车进路设定 AS:管理服务器/接入交换机Access Switch ASK:数字调幅、幅移键控 ATB:自动折返按钮Automatic Turnback Button ATC: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ATI:列车到达时刻显示器 ATO:列车自动运行 ATP:列车自动防护 ATR:列车自动调整‘ ATS:列车自动监控Automatic Train Supervision AXC:计轴器 B&A:操作和显示 BAS: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

Bd:波特 bond:棒 BS:骨干交换机Backbone Switch BUMA:总线控制板 CA:控制中心自动控制模、中央自动模式 CAN:现场总线 CAZ:冲突防护区域’ CBI:计算机联锁Computer Based Interlocking CBN:通信系统 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 CC:车载控制器Carborne Controller CCTE:车载安全计算机(包括ATP/ATO子系统) CCTV:闭路电视/电视监视器 CD:载频检测模块 CDM:电码检测模块 CDTA:中央数据传输系统 CE:控制设备 CENELEC:欧洲电工标准委员会 CESB:中央紧急停车按钮 CER:控制室 CG:编码发生器 CH:校核信号 CI:计算机联锁Computer Based Interlocking CLC:线路控制器 CLOW:中央联锁工作站Center Locking Workstation CM:编码人工驾驶模式 COAST:惰行 COM:通信服务器

中国三大都市圈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三大都市圈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陈康幼 张杨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200433) 内容提要:所谓都市圈是指有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和与其有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的临接城镇依托交通网络组成的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具有一体化倾向的协调发展区域。本文通过对三大都市圈(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珠江三角洲都市圈,京津冀都市圈)的制造业与服务业现状分析,发现其发展中的问题并通过国外相似都市圈的经验对三大都市圈提出相应的对策。本论文的研究结果不仅对三大都市圈未来的发展提供可以依据的方向,对全国其他正在发展起来的都市圈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都市圈 产业发展 中心城市 策略 一、引 言 都市圈是一组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城市群落。都市圈的发展源于城市功能的向外扩展,并且通常会逐步演化出庞大的城市化地带,以其独有的集聚优势对区域经济乃至国家经济发挥巨大作用。本文综合了各学者的研究,认为都市圈(Metropolitan Coordinating Region)是指:有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和与其有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的临接城镇依托交通网络组成的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具有一体化倾向的协调发展区域。 如今,在中国被公认的主要都市圈有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珠江三角洲都市圈和京津冀都市圈。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位于长江入海口及杭州湾,作为世界六大都市圈之一,主要有16个城市构成,包括:上海,镇江,扬州,泰州,南通,常州,湖州,苏州,无锡,杭州,南京,温州,嘉兴,绍兴,宁波和台州,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人口占全国的5.8%。内含2个超大城市,1个特大城市,4个大城市,14个中等城市和33个小城市。 中国南部的珠江三角洲(本轮文主要研究狭义上的珠江三角洲,即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不包括香港、澳门)包括广州、深圳两个副省级城市,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五个地级市,以及惠州市区、惠阳市、惠东县、博罗县、肇庆市区、高要市,四会市七个县(区)级市,共计14个市、县(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0.44%,人口为全国的1.77%。 京津冀都市圈也被称为“大北京地区都市圈”“首都经济圈”,以北京天津为主轴,以唐山、保定为两翼,包括了北京天津及河北省。共有2个直辖市,3个地级市和5个县级市。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三大都市圈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发展中的问题并通过国外相似都市圈的经验对三大都市圈提出相应的对策。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中国都市圈必将日益增多,了解并总结现有都市圈的问题和经验必然对这些新兴都市圈有

轨道交通专业名词英文缩写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词汇缩写 AC:信标 ADM:系统管理器 ADU:特征显示单元 AF:音频 AM:列车自动运行驾驶 AMU:ATO匹配单元 AP:接入点、轨旁无线单元 APAM:ATO功率放大板块 API:应用程序接口 APR:绝对位置参考应答器、信标 AR:自动折返驾驶 ARS:列车进路设定 AS:管理服务器 ASK:数字调幅、幅移键控 ATC: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ATI:列车到达时刻显示器 ATO:列车自动运行 ATP:列车自动防护 ATR:列车自动调整‘ ATS:列车自动监控 AXC:计轴器 B&A:操作和显示 BAS: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 Bd:波特 bond:棒 BUMA:总线控制板 CA:控制中心自动控制模、中央自动模式 CAN:现场总线 CAZ:冲突防护区域’ CBI:计算机联锁 CBN:通信系统 CBTC:基于通信的移动闭塞制式;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CTV:闭路电视 CD:载频检测模块 CDM:电码检测模块 CDTA:中央数据传输系统 CE:控制设备 CENELEC:欧洲电工标准委员会 CESB:中央紧急停车按钮 CER:控制室 CG:编码发生器 CH:校核信号

CI:计算机联锁 CLC:线路控制器 CM:编码人工驾驶模式‘ COM:通信服务器 CPISA:通信处理器 CPS:条件电源块 CPU:中央处理单元 CRC:循环冗余校验 CRT:阴极射线显示器 CS:中央服务器 CSEX:电码系统模拟器扩展 CTC:调度集中 CTS:光数据传输系统 DCC;元件接口模块 DCS:数据通信系统 DCU:数据储存单元 DCR:车站综合控制室 DDS:数字频率合成技术、 DDU:诊断和数据上载单元、诊断和数据更新单元DEBLIMO:闪光元件接口模块 DEM:调节器 DESIMO:信号机元件接口模块 DEWEMO:道岔元件接口模块 DI:列车发车时刻显示器 DIOM:离散输入、输出板块 DOC:驱动输出模块 DOT:倒换方向 DPU:车辆段程序单元 DS:模拟MMI、演示系统、数据服务器 DSP: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DSIT:接口控制模块 DT:VCC数据传输 DTC:数字轨道电路 DTI:发车计时器、发车时间表示显示器 DTM:现场LDTS分机 DTS:光纤网、数据传输系统、光纤通信系统读点EBR:紧急制动继电器 EB:紧急制动 ECC:元件接口模块 EFAST:列车控制元件接口模块 EFID:入口馈电设备 EPROM:只读储存器 ESB、ESP:紧急关闭按钮 ESS:紧急车站停车系统

各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情况

各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情况 邱利民 摘要:随着现代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水平也逐步提高,长距 离快速交通需求越来越迫切,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输能力大、速度快、舒适度高安全性好等优点,而且还具备能耗少、环境污染小、土地占用率低等优势,符合节能、环 保的理念,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世界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在轨道上行驶或以导向系统行驶的、服务 于城市的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包括轻型轨道、高架铁路和地下铁 路等几种形式。轻型轨道交通是一种轻型车辆的城市快速轨道交 通方式, 国际上通称L i gh t R a il T ra n s it (简称L R T) , 近年来在国外发展很快。它以外部电源为动力, 以钢轮、钢轨为 导向。其主要设施在地面,部分路段可能还设置成高架铁路, 有的则进入地下(但通常所占比重不大)。它不与其他地面车辆混 杂行驶, 要求线路是全隔离或基本隔离。地下铁路系统则要求更高,完全隔离,全部或大部分线路设置在地面以下,对线路、 站台、行车控制等都有特殊的要求。 世界上第一条城市轨道线是1882 年在巴黎诞生的,它有 固定的线路、价格和停靠点, 随后演变成用马拉的轨道车。工业 革命后,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轨道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 逐步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它的不断发展进步,反过来加速了城市 化的进程, 使现代城市的社会、经济功能日益加强。城市轨道交 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许多城市的交通系统趋向成熟,解决了 大量的技术、设备、资金和管理难题。从目前的态势看,轨道交 通将成为世界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 世界各国主要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情况

世界六大都市圈

世界六大都市圈 上世纪50年代,法国地理学家简·戈特曼提出了“都市圈”的概念,认为都市圈是城市群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以2500万人口规模和每平方公里250人的人口密度为下限。按照这一标准,世界上有六大城市群达到都市圈的规模。 纽约大都市圈:该都市圈从波士顿到华盛顿,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等大城市共40个。该都市圈面积13.8万平方公里,占美国面积的1.5%,人口6500万。 北美五大湖大都市圈:该都市圈分布于五大湖沿岸,从芝加哥向东到底特律、克利夫兰、匹兹堡,并一直延伸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它与纽约都市圈共同构成了北美的制造业带。 东京大都市圈:一般指从千叶向西,经过东京、横滨、静冈、名古屋,到京都、大阪、神户的范围。这个区域面积3.5万平方公里,占日本全国的6%。人口将近7000万。 巴黎大都市圈:主要城市有巴黎、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安特卫普、布鲁塞尔、科隆等。这个城市带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40座,总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600万。 伦敦大都市圈:该都市圈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包括大伦敦地区、伯明翰、谢菲尔德、利物浦、曼彻斯特等大城市,以及众多小城镇。该城市带面积为4.5万平方公里,人口3650万。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这个都市圈由苏州、无锡、常州、扬州、南京、南通、镇江、杭州、嘉兴、宁波、绍兴、舟山、湖州等城市与上海一起组成。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7240万。

世界六大城市群 英国以伦敦为核心的城市群 该城市带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包括大伦敦地区、伯明翰、谢菲尔德、利物浦、曼彻斯特等大城市,以及众多小城镇。这是产业革命后英国主要的生产基地。 该城市带面积为4.5万 平方公里,人口3650万。 泰晤士———因为有河才有金融中心。 横贯英国的泰晤士河是英国的母亲河。泰晤士河的入海口隔北海与欧洲大陆的莱茵河口遥遥相对。泰晤士河对伦敦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没有泰晤士河,伦敦市及其商业区将不会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劳合社也不会成为世界海运保险业的中心。 经过20多年的艰苦整治,如今流经伦敦的泰晤士河已由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

国内外轨道交通发展概况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概论》课程论文 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年级: 姓名: 学号: 2013.11 世界轨道交通的起源 在16世纪前,城市交通的发展只是表现为城市道路网的不断修建与完善,其交通形式则一直是步行、骑马和马车出行,直到16世纪中期的罗马时代才出现了公共交通。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对公共交通运输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轨道马车应运而生。1832年,在美国纽约市的曼哈顿街道上铺设了轨道并开始运行有轨公共马车,这就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雏形。到1861年,伦敦的街道上也有了有轨马车。 自1765年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带领人类进入了“蒸汽机时代”。人们为了追求高效率的交通运输工具,把蒸汽机发明应用到车辆设计中制造出了蒸汽汽车。就在第一辆蒸汽汽车出现不久,英国人理查德·特里维西克根据蒸汽汽车工作原理,经过探索、研究和改进,终于在1804年制造了一台单气缸和大飞轮的蒸汽机车,能够牵引5辆车厢以在轨道上行驶,这就是在轨道上形式的最早的机车,因为用煤炭木柴作为燃料,人们就把它叫做“火车”。之后的几年,人们逐渐识到火车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交通运输工具,并于1825在英国的斯托克顿与达林顿之间开设了世界上第一条营业铁路。从此以后,火车就以速度快、运载能力强逐渐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快速发展。随着牵引动力的改革,铁路发展速度加快,到一战爆发前夕,全世界就已经修建铁路达上百万公里。 随着城市人口及车辆的增加,在平交道口出现了交通的阻塞,这种情况在较大城市非常严重。交通的拥堵使人们想到了将交通铁路线往地下发展,以便很好地解决客流膨胀与土地紧张的问题。19世纪中叶的英国伦敦交通十分拥堵。1843年,有“地铁之父”之称的英国律师查尔斯·皮尔逊建议修建地铁。进过了20年的酝酿和建设,世界上第一条快速轨道交通地下线(地铁)与1863年1月10日在轮动正式运营。它标志着城市轨道交通在世界上诞生。用明挖法施工的伦敦地铁,通车时采用蒸汽机车牵引,线路全场6.5km。由于列车在地下隧道内运行,尽管隧道里烟雾熏人,但当时的伦敦市民甚至是皇亲显贵们都乐于乘坐这种地下列车,因为在拥挤不堪的伦敦地面街道上乘坐公共马车,其条件和速度还不如地铁列车。世界第一条地下铁道的诞生,为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发展公共交通取得了宝贵经验。从1893年到1900年期间,修建地铁的就有5个国家7个城市,,英国伦敦,美国格拉斯哥、纽约和波士顿、匈牙利布达佩斯、奥地利维也纳和法国巴黎。20世纪初的欧美地区,包括德国柏林和汉堡、美国费城、西班牙马德里等9座大城市又像机修了地铁。从此,城市交通步入了轨道交通时代。 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在试验中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制造出第一台发电机,把人类社会带入了电的世界,当时最成功地利用电能最为动力的交通工具要算是有轨电车了。而1881年,德国研制出架空接触导线供电系统,使电动车辆的供电线路由地面转向空中,电动车辆的电压和功率都大大提高。1890年,英国首次用电力机车牵引车辆。地下铁道也改用电力牵引,地铁的环境条件得到了大大改善。 世界轨道交通的发展和现状 从1863年第一条地铁线路在英国伦敦建成投入运营以来,轨道交通的诞生和发展已经有了

轨道交通专业英语词汇整理

assistant line辅助线 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自动售检票设备 automatic train control(ATC)列车自动控制 automatic train operation(ATO)列车自动运行 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ATP)列车自动防护 automatic train supervision(ATS)列车自动监控 AW0空载 AW1每位乘客都有座位 AW2每平方米6人 broken rail force of seamless track无缝线路断轨力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centralized power supply mode集中式供电 centralized traffic control(CTC)调度集中 close made operation闭式运行(主要靠人工空调系统,并装风帘和屏蔽门来隔绝外界) combined power supply mode混合式供电 combined sewer system合流制排放 combined substation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 computed length of platform站台计算长度 concentration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management集中监控和管理 connecting line联络线(在不同线路之间起连接作用的线,就叫联络线(即地铁线路之间的联络线和地铁与国铁的联络线) cover and cut-bottom up盖挖顺筑法 cover and cut-top down盖挖逆筑法 cut and cover明挖法 deformation joint变形缝 depot车辆段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843年英国人C·皮尔逊提出在英国修建地下铁道的建议,1860年英国伦敦开始修建世界上第一条地铁,采用明挖法施工,为单拱砖砌结构,1863年1月10日建成通车,线路长6.4km,用蒸汽机车牵引。 世界第一条地下铁道的诞生,为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如何发展公共交通取得了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到1879年电力驱动机车的研究成功,使地下客运环境和服务条件得到了空前的改善,地铁建设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从此以后,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都市相继建造地下铁道。自1863年至1899年,有英国的伦敦和格拉斯哥、美国的纽约和波士顿、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奥地利的维也纳以及法国的巴黎共5个国家的7座城市率先建成了地下铁道。 伦敦自1863年创建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以来,历经近150多年的发展,通过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伦敦地铁系统已成为当今世界上的先进技术范例之一,尤其是地铁实现了电气化后,伦敦

伦敦地铁车辆纽约地铁 法国巴黎也是最早修建地铁的城市之一,但 比英国要晚37年。为举办“凡尔赛展览会”而修 建的巴黎第一条地下铁道从巴士底通往马约门, 全长约10 km,它为巴黎地铁网络的不断发展和 完善打下了基础。时至今日,巴黎市区已拥有地 铁线路14条主线和2条支线,其中2条为环线,有4条地铁采用橡胶轮体系的VAL车辆。地铁 线路总长度约221.6 km,地下隧道约占175 km,共设置车站380座,车辆保有总数约347辆,年 客运量总数也已突破12亿人次。巴黎的地区快 速地铁(RER)非常发达,运营线路共有363 km, 其中14 km与地铁共线,249 km为城市快速铁 路SNCF。RER的年客运量约4亿人次。

世界五大国际都市圈重大交通设施配置的实践借鉴

本课题从世界五大国际都市圈重大交通设施配置的实践借鉴,长三角区域高速城际交通、国际海港、国际空港、国内空中巴士、水上高速通道等重大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建设和一体化协调发展机制研究着手,提出了合理布局和科学规划区域重大交通网络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和协调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建议,对于进一步修改完善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为国家和二省一市有关部门制定长三角区域重大交通建设规划提供决策咨询意见和建议;对于促进区域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整体提高长三角城市群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互利共赢发展;对于促进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大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推动泛长三角区域乃至中西部地区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长江三角洲跨行政区重大交通设施统筹规划的时代背景和一体化建设的紧迫性、必要性。 (一)21世纪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总趋势为长江三角洲区域整合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日益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大都市群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和趋势。一方面,随着资源、技术、信息、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高速度流动,城市化发展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时期,世界城市体系逐渐形成,超大城市群成为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导力量。另一方面,知识经济浪潮的涌动和世界资源的有限性,使人们从更高层次上认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都市群发展必须充分体现高质量、高水平、集约化和可持续的要求。经济全球化和大都市群发展两大趋势和特征客观上要求长江三角洲都市群区域更有效地整合资源,更好更快地协调发展。 (二)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长三角区域发展规划制定为长三角重大交通规划建设提供了发展方向和指导依据。 2006年11月,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送审稿)》已明确了长三角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是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是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是我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等四大功能定位。未来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将形成以上海为“核心”,以沿长江、沿杭州湾等6个“发展带”为框架的“一核六带”区域联动发展格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交通基础设施,做好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发挥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建设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的重大要求。这些都为长江三角洲区域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指导依据。而长三角区域一大批综合交通网络建设项目列入了国家“十一五”规划,既为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也对区域内综合交通网络化的协调机制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更严的要求。同时,也将改变长三角以宁、沪、杭、甬为四大节点的“Z”字型区域空间发展格局。特别是“十一五”时期,具有国际影响的杭州湾跨海大桥、苏通大桥、沪崇苏大通道(上海长江隧桥工程、崇启大桥、崇海大桥)的全面竣工,将使长三角区域空间交通格局走向以上海、宁波、南通共同构成的长三角东部极核区为前导增长源,并形成纵向(沿海)发展轴,以上海苏州南京(沿江、沿线)、宁波杭州(金华、衢州沿线)为两条主要横向发展轴,共同引领长三角区域乃至中国未来城镇化发展的“π”型空间格局。(参见图1-1)长三角区域“π”型空间交通格局的形成将极大地推动以上海为“核心”,以沿长江、沿杭州湾等6个“发展带”为框架的“一核六带”区域联动的协调发展。

[2020年](城市规划)构建第六大世界级城市群规划先行管控殿后精编

(城市规划)构建第六大世界级城市群规划先行管控 殿后

构建第六大世界级城市群,规划先行,管控殿后 构建第六大世界级城市群,规划先行,管控殿后 长三角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提法由来以久,并且得到了西方学术界的认可。但关于这一规划的正式官方文本近日才出台。根据长三角区域总体功能定位,《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送审稿)提出了“一核六带”的区域总体布局框架。虽然规划已经跃然纸上,但要从规划变成如同伦敦、纽约等世界级城市群,上海及长三角诸城市无疑还有漫漫长路要走。 事实上,长三角地区也不是等到规划出台才开始行动,构建城市群的行动也一直在紧锣密鼓地展开,如长三角交通一体化、港口一体化等进程都已经如火如荼,“三小时都市圈”“长三角港口一体两翼”等提法也成为长三角构建城市群的切实行动的佐证。然而,这样的一些动作要么是来自各城市自主延伸的行为,要么是城市间两两协商的产物,基于全区域、大思路的规划迟迟没有出台,从而导致各种行动之间的无序、重复甚至冲突。如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长三角机场建设重复严重,而港口建设尽管有“一体两翼”的定位,但由于没有配套的方案与区域协调机制,一体化成效并不理想。因此呼唤基于国家战略层面、从长三角区域全局出发的城市群规划就显得非常急迫。 国家管控认为,21世纪国际竞争的基本单位既不是企业也不是国家,而是大城市圈。城市圈作为国家管控在空间上的载体和精华,在一国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美国的大纽约区、五大湖区、大洛杉矶区;日本的大东京区、阪神区、名古屋区;英国的伦敦城市群;韩国的首尔区;德国的鲁尔区等等都成为一国经济的增长极。美国三大城市群的GDP占全美国的67%,日本三大城市群的GDP占全日本的70%。而中国三大城市群的GDP占全国的份额只有38%。中国未来城市发展必须向城市群和城市经济带延伸,使之成为国家新一轮财富聚集的战略平台。《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的催化下产生。 这份规划纲一方面给长三角区域的城市群发展制定了总体战略,更重要的是,其中的“一核六带”的关键性提法因为明确了上海在整个城市群中的核心作用,因而具有纲领性意义。这为长三角城市群从规划到实际操作奠定了基石。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图文稿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 史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于1月10日在伦敦建成。开始是采用蒸汽机车牵引。1881年第一辆有轨电车在德国柏林工业博览会上展示。1888年美国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市世界上第一条有轨电车系统投入运行。1908年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1969年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当年10月建成。1978年在比利时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上,确定了新型有轨电车交通的统一名称,简称轻轨交通(LRT)。 二战后经过短暂的经济恢复后,地下铁道建设随着全世界经济起飞而启动、加快。二十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是各国地下铁道建设的高峰。发达国家的主要大城市如纽约、华盛顿、芝加哥、伦敦、巴黎、柏林、东京、莫斯科等已基本完成了地铁网络的建设。但后起的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地铁建设却方兴未艾。比如亚洲共有26个城市有地下铁道。除了东京与大阪在二次大战前就建有地下铁道外,其余城市均是在战后建成。 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合运行,又受路口红绿灯的控制,运行速度很慢,正点率低,而且噪声大,加减速性能较差。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西方国家私人小汽车数量急骤增长,大量的汽车涌上街头,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 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大城市都纷纷拆除有轨电车线路,这阵风也波及到中国。到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各大城市也把有轨电车

线基本拆完,仅剩下大连、长春个别线路没有拆光,并一直保留至今,继续承担着正常公共客运任务。 20世纪60、70年代在地下铁道建设高潮发展时期,由于地下铁道造价昂贵,建设进度受财政和其他因素制约,西方大城市在建设地下铁道的同时,又重新把注意力转移到地面轨道上来。利用现代高科技开发了新一代噪声低、速度高、转弯灵活、乘客上下方便,甚至照顾到老人和残疾人的低地板新型有轨电车。在线路结构上,也采用了降噪声技术措施。在速度要求较高的线路上,采用专用车道,与繁忙道路交叉处,进入半地下或高架交叉,互不影响。对速度要求不高的线路,可与道路平齐,与汽车混合运行。 回顾20世纪城市交通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有轨电车从大发展到大拆除;然后汽车登上历史舞台,逐渐成了城市交通的主角;到20世纪末,以地铁和轻轨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又恢复了它的主导地位,这是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在了解了以上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历史后,可能有朋友不禁要问:既然地铁和轻轨同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主导,况且修轻轨费用要比地铁低很多,为什么成都要选择修地铁而不是轻轨呢?这主要是由成都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决定的。大家都知道,成都市私家车已超过百万辆,保有量居全国第三,而且还在以每天800-1000辆的速度递增,虽然政府一再对现有城市道路进行拓宽和改造,但仍然满足不了道路交通需求。举个简单的例子,3月18日龙泉举办的第24届桃花节有个千辆花车巡游活动,参加的花车从龙泉中心一直排到了龙四环,接近成都三

世界五大都市圈

世界五大都市圈 世界上最著名的都市圈为纽约、伦敦、东京、巴黎及北美五大湖等五大都市圈。这些都市圈各种要素集聚度高、国际交往能力强,汇聚了大量财富和先进生产力 都市圈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一种空间组织形式,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的城市集合。从经济发展层面上讲,都市圈是一个集社会、经济、技术为一体的网络化经济空间。它建立在区域市场整合的基础上,也是产业集聚与扩散共同作用的产物。都市圈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对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纽约都市圈 形成与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是基于其地缘优势的外向型经济基础 纽约都市圈位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平原,世界五大城市群之首,北起缅因州,南至弗吉尼亚州,跨越了10个州,其中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和华盛顿5个大城市,以及40个10万人以上的中小城市。该区域总面积约13.8万平方公里,占美国陆地面积的1.5%。圈内人口达到65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20%;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集中了美国70%的工业。 纽约都市圈的演化经历了大致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870年之前的孤立分散的城市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伴随着交通与工业的发展,大量的城外人口聚集到城市,城市规模迅速膨胀,但各城市间的联系较少,显现出彼此独立发展的状况,地域空间板块结构极其松散;第二阶段是1870年后到1920年初的单中心城市体系形成阶段,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和横贯大陆铁路网的形成,城市数量急剧增加,区域内的城市化水平提高,各城市的建设区基本成型,整个区域逐渐形成了以纽约、费城两个超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发展轴线;第三阶段是1920年到1950年的多中心城市群雏形阶段,城市发展不断向周边郊区扩展,超越了建成区的地域界限,逐渐形成了大都市圈;第四阶段是1950年以后的大都市圈发展成熟阶段,随着城市郊区化的出现,城市群的空间范围在扩大,且沿着以纽约、费城两个超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发展轴线扩散,圈内各城市的形态演化以及枢纽功能走向成熟。 纽约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最主要的动力是基于其地缘 优势的外向型经济基础。纽约依靠其港口的优势,通过海运带动国际经济与贸易,并充分利用世界资源、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有序的区域分工格局等,迅速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核心力量,并且通过这一核心力量不断地向周围区域扩散与辐射,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集聚与城市的蔓延。

打造粤港澳世界级大湾区城市群的思考

打造粤港澳世界级大湾区城市群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7-11-03T11:01:41.0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作者:黄文灏 [导读]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在2017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中,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迎来了珠三角地区的发展新机遇。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060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在2017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中,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迎来了珠三角地区的发展新机遇。本文总结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以及日本东京湾区三大世界级湾区的发展特征及策略,从区域跨界合作、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科研创新能力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建设、差异化空间发展以及协调管理机制构建等六个方面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建设建议,更好地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参与全球竞争,推进“一带一路”战略。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湾区城市群;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由此,珠江三角洲的发展规划进入到了打造中国的“世界级大湾区”阶段,打造粤港澳世界级大湾区也从地方战略上升到国家层面。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江门、惠州、肇庆九市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是继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以及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 湾区指的是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港湾以及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湾区城市群主要由围绕沿海口岸分布的众多海港城市所构成,湾区濒临海洋,具有联系海外的优越区位,是连接国内外的纽带,是参与国际合作的关键地区,其衍生的经济效应则被称为“湾区经济”。 1、世界级湾区城市群的特征 目前世界上公认已有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三个世界级湾区城市群,它们分别以金融、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为主要职能。总结三个世界级湾区的发展特征,主要有以下共同点: (1)发挥世界枢纽的重要职能,具备世界级影响力的中心城市。 世界级湾区城市群一般都承担着影响全球的制造业、外贸、商业服务、文化等职能,是社会经济发达程度最高的区域。其中心城市在城市群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核心作用,是要素集聚的中心,因为规模效应而获得良好地发展,并依托着广阔的联系网络,带动着整个湾区城市群的提升。纽约、东京、旧金山均是具有强大世界级影响力的中心城市。纽约影响世界金融、证券和外汇市场,同时还是联合国的总部所在地。旧金山湾区的硅谷是全球高科技发展的重镇。东京是全球重要的金融、工业、商业和文化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的中心城市香港、广州、深圳在全球知名的城市评级机构GAWC(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 Study Group and Network,全球化与世界级城市研究小组与网络)发布的2016年版世界城市评级报告中分别被评为Alpha+、Alpha-及Beta级,香港排名仅次于伦敦、纽约和新加坡,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已经具备较强的世界级影响力。 (2)具有现代产业体系、合理的分工协作及强大的创新研发能力 世界级湾区城市群不仅内部具有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并且从全球的尺度上看,它还发挥着国际分工的支配性职能,体现在现代服务业的供给,尤其是金融服务业、电子信息服务业的引领以及管理职能的发挥。企业总部中心多数集聚分布在这些湾区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中。 另外,湾区城市群还常常是科技教育资源、创意机构集聚的地区,具备面向世界的区域创新体系。例如旧金山湾区内有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等五大世界级的院校,惠普、英特尔、Google、苹果公司、思科、升阳、旭电、甲骨文科技等著名的科技企业总部也位于硅谷,具备强大的科技创新研发能力。此外,湾区内还具有多家私人创业基金机构,具备雄厚的创新资金投资,支撑创新研发及成果转换。强大的创新研发能力使得湾区经济发展具有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3)具有发达的要素流通网络 在信息化时代,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流通的快慢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十分重大。湾区的发展常常是以海港为基础的对外贸易而发展起来的,其要素集聚疏散的功能是其快速发展的根基。因此,世界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离不开交通设施作为支撑。对外交通方面,机场作为与国际联系的窗口,是城市群发展中重要的交通枢纽,世界级湾区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往往有着完善的机场网络和最大的客流量。此外,港口群的分工协作也是湾区城市群对外交通的重要课题,纽约的新泽西港务局、日本的运输省对港口群的管理和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主要作用于缓解港口的竞争关系,协调港口发展方向等方面,形成分工明确的港口群及对内陆的集疏运体系。另外,城市群的组织与发达完备的内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密切相关的。交通系统、通讯线路、电力及给排水输送系统是城市发展的骨架和动脉,基于以上设施的发展为依托,才能有城市之间的快速联系及便捷地分工合作。例如,东京湾区城市群内,新干线和地铁系统串联区域内城市的重点地区,高速公路贯连了都市圈,最大的港口群体和航空网络也在城市群以内,组成了快速、便捷的要素流通网络,支撑其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高效运营。 (4)合理的区域协调机制 由于城市群内部是以城市为主体的,城市之间的竞争会产生许多问题,如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趋同或通过粗放利用资源争夺资本等等。因此,城市群的健康运作需要以行政的协调为保障。合理的区域协调机制将起到促进城市间互动交流,协调要素分配、产业分工、基础设施对接、公共服务提供,优化空间结构的作用。各国、各地区城市群发展通过不同的协调机制模式逐步解决因市场失灵而产生的区域发展问题,东京湾区城市群通过立法确保地方自主权、并且制定区域规划、成立城市群协调机构进行区域协调。美国的湾区城市群则通过适度的行政区划调整、建立统一并具有权威性的区域政府、组建半官方性质的地方政府联合组织等方式协调区域发展。 2、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打造建议 对标其他三大世界级湾区的发展特征,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打造成世界级的湾区城市群。(1)重视深化粤港澳合作,促进区域内跨界合作

2020年大珠三角建成世界级城市群

2020年大珠三角建成世界级城市群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日前在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将推进与港澳更紧密合作,联手打造更具综合竞争力世界级城市群。记者从广东有关权威部门获悉,目前正推动与港澳联合研究“一国两制”条件下世界级城市群内涵、特征和发展策略,开展世界级城市群总体规划框架和重要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并拟上报中央争取特殊政策支持。 近年随着粤港澳合作机制基本建立,三地合作范畴加速扩展,实施CEPA及服务业对港开放在粤先行先试政策措施初收成效,跨界基础设施网络显雏形,产业转移与转型升级、生产和生活要素流通、重点合作区发展等取得一定进展。 三地缺乏深度合作 但中山大学港澳珠叁角研究中心教授郑天祥指出,目前粤港澳仍缺乏深度合作,区域功能布局亟待进一步优化,其中区域文化软实力发展滞后、乃至于经济社会管理、城市管理等差异,已成为当前三地深度融合的最大障碍,导致三地在较多领域仍侧重自身利益,缺乏从区域整体、国家全局出发的观念。 他称,三地打造“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早已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及粤港合作框架协议。但叁地要加快冲破局限观念上的障

碍,改变从自己角度“三个手指”出力,真正融合为“一个拳头”出击,才能达致上述目标,乃至成为国家南海战略、中国─东盟大陆桥的桥头堡。 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广东省有关权威部门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採访时也坦言,粤港澳从过去的经贸、跨境基建等层面合作,到扩展至“一国两制”下的城市规划、基本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全面衔接,如此融合难度越来越大。 为给三地合作寻求新的增长点和政策空间,目前广东省委、省政府正加快推动与港澳联合研究“一国两制”条件下世界级城市群内涵、特徵和发展策略,开展世界级城市群总体规划框架和重要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总体规划框架最快年内出炉,争取中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力争到二○二○年基本形成大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格局。其中,抓住跨境基建、信息网络等关键环节和金融、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加快世界级城市群的功能培育。 共建优质生活圈 同时,南沙、前海、横琴继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列为粤港澳重点合作区域之后,可望再明确成为粤港澳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新载体,通过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共同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借鉴港澳在社会事务管理、商业运行规则等方面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经验,建立符合国际惯例、与国际接轨的营商和生活环境。 该部门负责人强调,要建成世界级城市群,还离不开生态与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构建一个生活工作便利的优质生活圈。据透露,共建优质生活圈将是“粤港澳世界级城市群”总体规划框架的一个重点,配套的重要专项规划拟包括“粤港澳共建优质生活圈专项规划”、环珠江口宜居湾区建设重点行动计划、建设湾区跨界绿道规划等,致力提高粤港澳共同生活圈环保、生态和宜居的水平。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

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于1月10日在伦敦建成。开始是采用蒸汽机车牵引。1881 年第一辆有轨电车在德国柏林工业博览会上展示。1888年美国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市世界上第一条有轨电车系统投入运行。1908年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1969年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当年10月建成。1978年在比利时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上,确定了新型有轨电车交通的统一名称,简称轻轨交通(LRT)。 据粗略统计,到目前已有50个国家建有360条轻轨线路。 二战后经过短暂的经济恢复后,地下铁道建设随着全世界经济起飞而启动、加快。二十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是各国地下铁道建设的高峰。发达国家的主要大城市如纽约、华盛顿、芝加哥、伦敦、巴黎、柏林、东京、莫斯科等已基本完成了地铁网络的建设。但后起的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地铁建设却方兴未艾。比如亚洲共有26个城市有地下铁道。除了东京与大阪在二次大战前就建有地下铁道外,其余城市均是在战后建成。 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合运行,又受路口红绿灯的控制,运行速度很慢,正点率低,而且噪声大,加减速性能较差。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西方国家私人小汽车数量急骤增长,大量的汽车涌上街头,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 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大城市都纷纷拆除有轨电车线路,这阵风也波及到中国。到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各大城市也把有轨电车线基本拆完,仅剩下大连、长春个别线路没有拆光,并一直保留至今,继续承担着正常公共客运任务。 20世纪60、70年代在地下铁道建设高潮发展时期,由于地下铁道造价昂贵,建设进度受财政和其他因素制约,西方大城市在建设地下铁道的同时,又重新把注意力转移到地面轨道上来。利用现代高科技开发了新一代噪声低、速度高、转弯灵活、乘客上下方便,甚至照顾到老人和残疾人的低地板新型有轨电车。在线路结构上,也采用了降噪声技术措施。在速度要求较高的线路上,采用专用车道,与繁忙道路交叉处,进入半地下或高架交叉,互不影响。对速度要求不高的线路,可与道路平齐,与汽车混合运行。? 回顾20世纪城市交通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有轨电车从大发展到大拆除;然后汽车登上历史舞台,逐渐成了城市交通的主角;到20世纪末,以地铁和轻轨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又恢复了它的主导地位,这是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在了解了以上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历史后,可能有朋友不禁要问:既然地铁和轻轨同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主导,况且修轻轨费用要比地铁低很多,为什么成都要选择修地铁而不是轻轨呢?这主要是由成都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决定的。大家都知道,成都市私家车已超过百万辆,保有量居全国第三,而且还在以每天800-1000辆的速度递增,虽然政府一再对现有城市道路进行拓宽和改造,但仍然满足不了道路交通需求。举个简单的例子,3月18日龙泉举办的第24届桃花节有个千辆花车巡游活动,参加的花车从龙泉中心一直排到了龙四环,接近成都三环,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仅仅千多辆车就能形成这样的效果,那么十万、二十万辆又会怎样呢?相比而言,修建轻轨仍然要占用地面道路,所以,往地下走,修地铁成为了成都市区解决道路交通问题的唯一出路。此外,修地铁对城市规划和经营方面的作用,我会在后面为大家再作介绍。 说到这里,顺便给大家介绍一下世界地铁发展史上的几个世界之最: 最早的地铁:于1863年在英国伦敦建成。由于当时电动机车尚未问世,机车牵引仍用蒸汽机车。尽管隧道里烟雾弥漫,但人们仍争着去坐。 最长的地铁:英国8个城市有地铁,总长度将近1000公里,共设有458个车站,是目前地铁最长的国家。

2021年新高考区域地理专题:成渝都市圈

2021届新高考地理热点区域专题训练 成渝都市圈 2021年2月一、单项选择题: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重庆很多地名是以“坝”和“坪”命名的,“坝”是江河溪流冲积而成的平地;“坪”是四周被河流切割的顶部平缓的台地。国庆期间,小明骑车去渝东南乡村旅游观光,如图是小明骑行的等高线地形图(比例尺1:50000)。据此完成1~2题。 1.当地村落多采用“坝”和“坪”作为地名,下列地名含有“坪”的是 A. ①村 B. ②村 C. ③村 D. ④村 2.在旅游过程中小明发现④地的晨雾比③地要浓,其主要原因是 A. ④地降温幅度比③大 B. ④地比③地水汽更充足 C. ③地地势平坦,比④地风速要大 D. ③地聚落规模大,更易雾聚集 2019年12月19日,持续的冷空气终于驱散了笼罩在成都(31°N,114°E)上空的阴霾,清晨8:08,玫瑰色的太阳悬挂于蜀都大道的正上方,呈现出道路尽头的“悬日”美景。下图示意成都蜀都大道的“悬日”。据此回答3~4题。 3.成都蜀都大道的基本走向是 A. 东—西 B. 南—北 C. 东北—西南 D. 西北—东南 4.天气晴朗的情况下,蜀都大道能够看到两次“悬日”的日期是 A. 3月19日 B. 6月19日 C. 9月19日 D. 12月19日

《成渝经济区轨道交通网线规划》指出,成渝经济区的高铁为“一主两抽四骨架”的线网架构,拟建成12条时速达250千米及以上的高速城际客运专线,直达成渝经济区内所有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根据该规划,以成都和重庆为中心,到周边城市的时间将压缩到1小时内,最终形成连接成都、乐山、宜宾、庐州、重庆、达州、绵阳、德阳等城市的成渝经济区高铁环线网。如图示意成渝经济区客运专线分布。据此完成6~7题。 5.成渝经济区高铁线路建设中,遇到的最大自然障碍是 A. 河流、湖泊众多,水系纵横交织 B. 原始森林一望无际 C. 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频发 D. 群山连绵,冻土深厚 6.成渝经济区高铁的建设与运营有利于 ①实现客货分线,提高运输效率②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③扩大旅游资源的最优吸引半径④促进人口跨区域迁移,均衡人口空间分布 A. ①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读重庆市2013~2017年人口统计图,完成7~8题。 7.关于2013-2017年重庆市人口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 重庆市常住人口增速和增量不成正相关 B. 常住人口的增速小于65岁以上人口增速,故老龄化加剧 C. 重庆市常住人口增加说明二胎政策卓有成效 D. 重庆市人口调查主要使用了RS、GPS、GIS等多种地理信息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