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考试试题

白血病考试试题
白血病考试试题

白血病考试试题

一、A1型题(本大题10小题.每题1.0分,共10.0分。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

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多见于( )

A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C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D 急性红白血病

E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第2题

急性白血病引起贫血的原因是( )

A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B 造血原料缺乏

C 红细胞寿命缩短

D 白血病细胞干扰

E 血小板减少而出血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第3题

急性白血病引起出血的常见原因是( )

A 纤维蛋白溶解

B 凝血因子缺乏

C 白血病细胞浸润血管

D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E 血小板减少

【正确答案】:E

【本题分数】:1.0分

第4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首选治疗药物是( )

A 羟基脲

B 白消安(马利兰)

C 靛玉红

D α一干扰素

E 阿糖胞苷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第5题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药物治疗方法是( )

A 环磷酰胺(cT静脉滴注

B 甲氨蝶呤(MT鞘内注射

C 长春新碱(VC静脉注射

D 泼尼松(Pre口服

E 阿糖胞苷(Ara-肌肉注射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第6题

急性白血病确诊的主要依据是( )

A 肝脾肿大

眼科学试题考试用

单选及填空: 1.前葡萄膜炎的诊断至少必须具备的体征是:房水闪辉 2.关于虹膜囊肿的叙述,错误的是:以原发性多见 3.交感性眼炎一般较多发生在穿通性眼外伤后的:2~8周 4.有关前葡萄膜炎的诊断和治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急性前葡萄膜炎多数需抗生素治疗 5.对Behcet病而言,错误的是:不发生关节炎 6.关于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错误的是:仅累及眼部 7.关于中间葡萄膜炎,叙述错误的是:治疗中间葡萄膜炎应首选细胞毒性制剂 8.与葡萄膜炎继发的青光眼无关的是:虹膜红变 9.关于晶状体核硬度分级,错误的是:Ⅰ级核为硬核,裂隙灯下为透明或淡灰白色 10.最常见的白内障是:老年性白内障 11.眼的屈光系统不包括下列哪项:视网膜 12.视觉器官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失明会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许多不便和痛苦。其 中全球第一致盲眼病是下列的哪个:白内障 13.以下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应用的药物哪项是错误的:阿托品 14.青光眼中心视野的损害表现不包括下列的哪项:颞侧视岛 15.角膜感觉神经十分丰富。其支配的神经为:三叉神经第1支 16.黄斑中心凹处的细胞组成:只有视锥细胞 17.正常成人玻璃体腔容积约为:4.5ml 18.巩膜最厚处位于:视神经周围 19.能引起生理性瞳孔缩小的是:光反射、近反射、调节反射、辐辏反射。 20.葡萄膜又称血管膜,色素膜,富含色素和血管,次层右互相衔接的三部分组成,由前到 后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21.睑缘炎主要分为(眦部睑缘炎)、(溃疡性睑缘炎)、(鳞屑性睑缘炎)三种。 22.我国眼球突出的正常值为(12~14)mm、两眼相差不超过2mm。 23.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三种透明物质。 24.角膜无血管,其营养代谢主要来自(房水)、(角膜缘)和(血管网)。 25.瞳孔直径(2.5~4)mm。 26.C/D正常值为(0.3~0.5)。 27.角膜横径为(11.5~12)mm,垂直径为(10.5~11)mm。 28.眼球壁中层为葡萄膜,这一层共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两部分。 29.眼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它们与(角膜)组成眼的屈光间质。 30.视功能检查包括(视觉心理物理检查、视觉电生理检查) 31.中国人正常的眼球突出度为(12-14mm),两眼相差一般不超过(2mm)。 32.泪膜是通过瞬目运动将泪液图布在眼表的一层超薄膜,从外向内分别由(脂质层)、(水 样层)和(粘蛋白层)构成。 33.世界卫生组织(WHO)从群体防盲治盲的角度出发,将晶状体混浊且矫正视力低于 (0.5)者才成为白内障。 34.目前白内障手术的主要方法为(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白内障囊 内摘除术)。 35.白内障术后的视力矫正(人工晶状体、眼镜、角膜接触镜)。 36.青光眼是一种重要的致盲眼病,其视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为(视野缺损、缩小甚至失明) 37.青光眼分为(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三大类。 38.沙眼是由何种微生物引起的:衣原体 39.沙眼的后遗症和并发症有(睑内翻与倒睫、上睑下垂、睑球粘连、角膜混浊、实质性结

医学检验《基础知识》试题

基础知识 一、A1 1、检测血糖时,实验室多采用血浆或血清而不使用全血得原因就是 A、方便于同时检测其她生化指标 B、血细胞得糖酵解作用会使血中葡萄糖浓度降低 C、血细胞中得葡萄糖渗出使血中葡糖糖浓度升高 D、细菌污染使血中葡萄糖浓度升高 E、细菌污染使血中葡萄糖浓度降低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由于红细胞内得G-6-PD可促使葡萄糖得酵解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2、与试带法检测白细胞得原理有关得酶就是 A、粒细胞酯酶 B、酸性磷酸酶 C、碱性磷酸酶 D、过氧化物酶 E、单核细胞酯酶 【正确答案】 A 3、关于免疫耐受得描述,错误得就是 A、免疫耐受就是机体对抗原刺激表现出得特异性"免疫不应答"现象 B、T细胞与B细胞都可发生免疫耐受 C、免疫耐受机体对任何抗原均不应答 D、免疫耐受具有特异性 E、中枢免疫耐受状态可持续终身 【正确答案】 C 4、肾移植进行组织配型、优先考虑得就是 A、AB0血型 B、HLA-DR C、HLA-DP D、HLA-A E、HLA-B 【正确答案】 B 5、下列何种疾病使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得调理、吞噬与杀伤能力受损 A、慢性肉芽肿 B、髓过氧化物酶 C、G-6-PD缺乏症 D、Shwachman综合征 E、类白血病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慢性肉芽肿属原发性吞噬细胞功能缺陷,其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得调理、吞噬与杀伤能力受损。 6、属于Ⅲ型超敏反应得疾病就是 A、过敏性支气管哮喘 B、新生儿溶血症 C、接触性皮炎 D、过敏性休克 E、系统性红斑狼疮 【正确答案】 E 7、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不含有 A、单核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NK细胞 E、多形核粒细胞 【正确答案】 E 8、补体系统活化替代途径激活物主要就是 A、结合抗原后得IgG类抗体 B、结合抗原后得IgM类抗体 C、细菌细胞壁得脂多糖、酵母多糖 D、RNA E、双链DNA 【正确答案】 C 9、免疫组化染色前、应对标本进行固定、固定最主要得目得就是 A、保存组织细胞得抗原性 B、防止细胞脱落 C、防止细胞自溶 D、终止胞内酶得活性 E、使细胞内蛋白质凝固 【正确答案】 A 10、捕获法ELISA检测得Ig类别就是 A、IgM B、IgG C、IgA D、IgD E、IgE 【正确答案】 A

白血病职业病的诊断标准

白血病职业病的诊断标准 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才能称作职业病。 白血病职业病诊断标准: (1)体征:皮肤出血斑点,胸骨压痛,淋巴结、肝脾肿大。 (2)临床症状:急骤高热,进行性贫血或显著出血,周身酸痛乏力。 (3)实验室:血象白细胞总是明显增多(或减少),可出现原始或幼稚细胞。骨髓象骨髓有核红细胞占全部有核细胞50%以下,原始细胞≥30%,可诊断为急性白血病;如骨髓有核红细胞≥50%,原始细胞占非红系细胞的比例 ≥30%,可诊断为急性红白血病。 中国职业病呈现的特点是: (1)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多,患病数量大。 (2)职业病危害分布行业广,中小企业危害严重。 (3)职业病危害流动性大、危害转移严重。 (4)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危害往往被忽视。 (5)职业病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影响长远。 职业病定义: (1)职业病,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所直接引起的疾病。 (2)法定职业病,以法规形式规定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2013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所列的132种疾病。 (3)职业病诊断标准,具有法规意义的职业病诊断技术标准。作为职业病科和有关临床医师诊断及处理职业病的依据。 (4)职业病诊断分级标准,采用能作为职业病诊断依据的临床及实验室有代表性的指标,区别病情的严重程度。

(5)现场调查,深入作业或事故现场进行调查,旨在了解职业危害因素 的品种、性质、来源、同工种人群的接触情况及健康状况,必要时进行作业环 境的监测及接触者的健康检查等以明确职业性危害因素与健康损害的关系。 (6)职业病诊断,对某种疾病的本质、病情程度及其与职业性危害因素 有无因果关系所作出的判断结论。必须依据职业史、现场调查和医学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辨证分析和逻辑推理,除外类似表现的其他疾患,方可作出诊断。

白血病(经典)试题

1.FAB分类,哪项POX反应,非特异酯酶均阴性 A M3b B ALL-L3 C M2a D M5 E M4EO 2.急性白血病发生贫血的最主要因素是 A骨髓造血受白血病细胞干扰 B 脾脏大,破坏红细胞过多 C 化疗后胃肠功能紊乱,营养缺乏 D 严重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 E 产生抗红细胞抗体 3.急性白血病出血的主要原因是 A DIC B 血小板减少 C 纤维蛋白溶解 D A T-Ⅲ减少 E 小血管被白血病细胞浸润破坏 4.易发生DIC的白血病是 A AML-M1 B ALL-L2 C AML-M5 D AML-M3 E CML-BC 5.慢粒患者,WBC65×109/L,巨脾,出现左上腹剧痛,诊断最可能是A急性胰腺炎 B 肺梗死 C 心绞痛 D 脾梗死脾周炎 E 肾结石 6.对于M1正确的是 A骨髓增生活跃,原粒细胞占未分化细胞>90% B 最易发生DIC及CNS白血病 C Ph1多阳性 D NAP升高 E CD19(+)CD33(-)HLA-DR(+) 7.急性白血病浸润所致体征最多见于 A中枢神经系统

B 心脏增大 C 胸骨压痛 D 牙龈肿胀,皮肤损害 E 淋巴结,肝脾肿大 8.慢粒病人有哪条染色体改变 A t(15:1) B t(9:22)(q34:q11) C t(8:14) D t(11:8)(q34:q11) E 16号染色体结构异常 9.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多见于 A急粒 B 急单 C 慢粒 D 慢淋 E 儿童急淋 10.下列哪项符合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为儿童最多见的急性白血病 B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少见 C 化疗效果差 D 易发生DIC出血严重 E 与EB病毒感染有关 11.下列哪项符合M3特点 A过氧化物酶阴性 B 无Auer小体 C 非特异酯酶阴性 D 苏丹黑染色阴性 E 糖原PAS反应(+)或成块或颗粒状 12.慢粒最突出的特征是 A粒细胞显著增多,脾明显肿大 B 乏力,低热,多汗 C 腹胀,食后饱胀 D 肝肿大 E 骨痛明显

眼科学试题汇总-共18页

附件2:试卷模版首页(以章节为单位命题) 蚌埠医学院2019/2019学年第2学期临床医学专业 《眼科学》试卷 试卷类别:A卷考试时间:100分钟 系别临床医学系年级 2019级 装学号姓名 说明:该试卷均为选择题,学生将学号、正确答案用2B铅笔填涂于答题卡上,否则以零分计,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于监考老师。 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少选、多选不给分。) 绪论 1、人通过感觉器官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约()是由眼来完成的。 A、70% B、90% C、80% D、60% E、98% 2、20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促进了眼科学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年代开始施行人 工晶状体手术 A、90 B、70 C、60 D。50 E、80 3、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药书《》中有70多种眼科用药的记载。 A、《诸病源候论》 B、《原机启微》 C、《神农本草经》 D、《龙树眼论》 E、《目 经大成》 订眼科学基础 1.临床上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哪两层的分离 A、内核层与外核层 B、外丛状层与内核层 C、色素上皮层与神经感觉层 D、神经纤维 层与内界膜 E、外界膜与视杆、视锥层。

2,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三种透明物质与()一并称为眼的屈光介质。 A、结膜 B、角膜 C、巩膜 D、视网膜 E、脉络膜。 3.房水是由()产生的。 A、角膜 B、虹膜 C、晶状体D。睫状体 E、瞳孔。 青光眼 1.我国青光眼常见类型是 A.新生儿血管性青光眼B.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C、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D.恶性青光眼E.先天性青光眼 2..目前最准确的眼压测量方式为 A.Schiotz眼压计B、Goldmann压平眼压计C.非接触眼压计D.前房角镜E.指测法 3..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的表现不正确的是 A.虹膜膨隆B.一眼急性发作后,另一眼未发作者C、在激发试验下眼压无升高D.前房浅E.房角狭窄 4.使用哪种眼药水时应压迫泪囊区3~5分钟 A.0.5%可的松眼药水B.2%洁霉素眼药水C、0.5%噻吗心安眼药水D.1O%SC眼药水E.0.5%氯霉素眼药水 5突然视力下降伴有眼痛见于 A.视网膜脱离B、急性闭角型青光眼C.玻璃体出血D.缺血性视神经病变E.视网膜静脉阻塞 葡萄膜疾病 1.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治疗关键是 A、散瞳B.皮质类固醇药物应用C.维生素应用D.热敷E.抗生素使用 2..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表现为 A.发病前常有头痛、耳鸣、听力下降和头皮过敏等改变B.可出现典型晚霞改变和Dalen-Fuehs结节C以上均对D.双眼视力下降,可出现视盘炎E.可并发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等

中国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疗指南(2014年版)

中国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疗指南(2014年版)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4-05-25发表评论分享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e leukemia,APL)是一种有着特异基因与染色体核型改变的特殊类型急性白血病。临床表现凶险,起病及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出血和栓塞而引起死亡。 近二十年来,由于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砷剂的临床应用,APL已成为可以治愈的白血病之一。APL易见于中青年人,平均发病年龄为39 岁,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国外APL 发病率占同期白血病的5.0%~23.8%,占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6.2%~40.2%。国内多位学者报道发病率占同期急性白血病的3.3%~21.2%。 第一部分初诊患者入院检查、诊断 一、病史采集及重要体征 1. 年龄。 2. 此前有无血液病史(主要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等)。 3. 是否为治疗相关性(包括放疗、化疗)。 4. 有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主要指心、肝、肾功能)。 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的目的是为明确诊断、治疗方案选择、疗效分析、预后分析和复发预测提供依据。 1. 血常规、血生化和出凝血检查:(1)血常规:WBC、HGB、PLT和白细胞分类的检测对于诊断和预后分析具有重要意义。(2)血生化:常规生化电解质、肝肾功能。(3)出凝血检查:由于APL 极易发生出血,因此需要检测出凝血指标,如纤维蛋白原定量(Fg)、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3P试验及D-二聚体。(4)血液、指(趾)甲和(或)毛发砷含量测定(不是必须项目)。 2. 骨髓细胞形态学:(1)细胞形态学:以异常的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比例>0.300 即可诊断APL),且细胞形态较一致, 胞质中有大小不均的颗粒,常见呈柴梱状的Auer 小体。 FAB分类根据颗粒的大小将APL 分为:①M3a(粗颗粒型):颗粒粗大,密集或融合染深紫色,可掩盖核周围甚至整个胞核;②M3b(细颗粒型):胞质中嗜苯胺蓝颗粒密集

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

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最常见的成人急性白血病之一,约占成人急性白血病的20%~ 30%,目前国际上有比较统一的诊断标准和不同研究组报道的系统治疗方案,完全缓解(CR)率可达70%~90%,3~5年无病生存(DFS)率达30%~60%[1];美国癌症综合网(NCCN)于2012年首次公布了ALL的诊断治疗指南,我国于2012年发表我国第1版成人ALL 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2],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最近2016版WHO 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3]发表,对于ALL的分类有一些更新,提出了一些新概念;NCCN对于成人ALL的临床指南也先后几次修改[4]。基于此,对我国成人ALL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 一、诊断分型 (一)概述 ALL诊断应采用MICM(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诊断模式[5],诊断分型采用WHO 2016标准。最低标准应进行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检查,以保证诊断的可靠性;骨髓中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比例≥20%才可以诊断ALL;免疫分型应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最低诊断分型可以参考1995年欧洲白血病免疫学分型协作组(EGIL)标准(表1)[6],疾病分型参照WHO 2016版分类标准[3]。同时应除外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的系列确定建议参照WHO 2008造血及淋巴组织肿瘤分类的标准(表2),可以同时参考1998 EGIL标准(表3)[7]。

表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免疫学分型(EGIL,1995) 表2 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的WHO 2008诊断标准 表3 双表型急性白血病的诊断积分系统(EGIL, 1998)

白血病十大症状

白血病十大症状 ●起病突然白血病起病多急骤,病程短暂,尤以儿童和青年为多。 ●发热急性白血病的首发症状多为发热,可表现为弛张热、稽留热、间歇热或不规则热,体温在37.5~40℃或更高。时有冷感,但不寒战。 ●出血是白血病的常见症状。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尤以鼻腔、口腔、牙龈、皮下、眼底常见,也可有颅内、内耳及内脏出血。 ●贫血早期即可发生贫血,表现为面色白、头晕、心悸等。 ●肝脾肿大有50%的白血病病人会出现肝脾肿大,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肝脾肿大最为显著。 ●淋巴结全身广泛的淋巴结肿大,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为多见,但急淋不如慢淋显著。浅表淋巴结在颈、颌下、腋下、腹股沟等处,深部淋巴结在纵隔及内脏附近。肿大的淋巴结一般质地软或中等硬度,表面光滑无压痛、无粘连。 ●皮肤及黏膜病变伴随白血病的皮肤损害表现为结节、肿块、斑丘疹等。黏膜损伤表现为鼻黏膜、呼吸道黏膜和口腔黏膜等处发生肿胀和溃疡等。 ●神经系统炎症蛛网膜、脑膜等处可以发生白细胞浸润,表现颇似脑瘤、脑膜炎等,患者会出现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肢体瘫痪等症状。 ●骨骼及关节病变病变浸润骨骼及关节后,常发生骨骼及关节疼痛,表现为胸骨、肱骨以及肩、肘、髋、膝关节等处出现隐痛、酸痛,偶有剧痛。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出现骨及关节压痛。 ●其他白血病细胞可浸润呼吸、消化和泌尿生殖系统,以及眼眶、泪腺及眼底等,患者可出现肺部弥散性或结节性改变,同时伴有胸腔积液、消化功能紊乱、蛋白尿、血尿、闭经或月经量过多、眼球突出、视力减轻。 儿童怎样预防白血病的发生 儿童是白血病的高发人群,究其原因,除了儿童的免疫功能比较弱外,室内装饰材料散发的有害气体、用药不当、食物中防腐剂超标、蔬菜上残存的大量农药、鱼禽肉蛋中的药物都是不能忽略的因素。 如何预防儿童白血病,专家向家长们提出如下忠告:让儿童在空气清新时多做户外活动,以增强免疫能力;平时在饮食方面要做到饮食搭配合理,防止酸性体质的出现危害儿童的健康,饮食保证再餐桌上要“二酸八碱”;减少儿童在污染环境里的活动时间;儿童生病时用药应注意安全,不应擅自滥用药,儿童少吃加工小食品,蔬菜瓜果要清洗干净后再食用,能去皮的尽量去皮后食用。家长如发现孩子有贫血、浑身无力、脸煞白、不明原因的发热、出血等症状,要立即带孩子到医院的血液专科进行检查。

眼科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大全(一)

眼科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 分) 1、干眼症:它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泪液的质和量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不稳定和眼表组织病变,并伴眼部不适症状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的总称。 2、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升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眼压升高水平和视神经对压力损害的耐受性与青光眼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3、弱视:是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视觉经验(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视力最佳校正视力下降,眼部检查无器质性改变。 4、交感性眼炎:是指发生于一眼穿通尚或内眼术后的双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受伤眼被称为诱发眼,另一眼称为交感眼。 二、填空题:(每空2 分) 1、眼的屈光介质为(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2、视神经按其部位划分为(眼内段)、(眶内段)、(管内段)、(颅内段)4 部分。 3、沙眼的诊断至少要符合下列中的两项:(上睑结膜滤泡)、(睑结膜瘢痕)、(角膜缘滤泡或Herbert 小凹)、(角膜血管翳)。 4、皮质性白内障初发期晶状体皮质内出现(空泡)、(水裂)、(板层分离)。 5、治疗急性前葡萄膜炎的原则是立即(扩瞳)以防止(虹膜后粘连),迅速(抗炎)以防止(眼组织破坏)和(并发症)的发生。 6、视网膜脱离根据发病原因分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其中孔源型视网膜脱离两大要素(视网膜裂孔形成)、(玻璃体牵拉与液化)。 三简述题:(每题15 分) 1、简述房水外流途径。

2、简述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依据。 3、简述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临床表现。 4、简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期及各期的临床表现。 答案:1、(1)睫状体产生- 进入后房- 越过瞳孔到达前房- 再从前房角的小梁网进入Schlemm管- 然后越过集液管和房水静脉- 汇入巩膜表面的睫状前静脉- 回流到血循环。 (2)从房角的睫状带经由葡萄膜巩膜途径引流(约占10%-20%)。 (3)通过虹膜表面隐窝吸收(约占5%)。 2、(1)周边前房浅,中央前房深度略浅或接近正常,虹膜膨隆现象不明显。 (2)房角为中等狭窄,有不同程度的虹膜周边前粘连。 (3)如双眼不是同时发病,则对侧的健眼尽管眼压、眼底、视野均正常。但有房角狭窄,或可见到局限性周边虹膜前粘连。 (4)眼压中等度升高。 (5)眼底有典型的青光眼视盘凹陷。 (6)伴有不同的青光眼性视野缺损。 3、(1)临床特征是一眼视力突然发生无痛性完全消失。有的病人在发作前有阵发性黑朦。 (2)患眼瞳孔散大,直接光反应极度迟缓,间接光反射存在。(3)视网膜弥漫性混浊水肿,尤其是后极部,在中心凹可透见深面的脉络膜橘红色反光,在周围灰白色水肿衬托下,形成樱桃红斑。 (4)视网膜动、静脉变细,严重阻塞病例,视网膜动脉和静脉均可见节段性血柱。 5)数周后,视网膜水肿混浊消退,但视盘苍白,视网膜萎缩,血管变细呈白 线状。 4、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期:

白血病的发现知识科普

白血病的发现知识科普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同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 1827年,Velpeau医生首先报道了一例“奇怪”的病例。患者是一名酗酒和纵欲过度的63岁花匠,表现为发热、乏力、腹胀和尿路结石,入院不久即死亡;尸检排除了梅毒感染,但发现肝脾明显肿大,血液黏稠、状似“白粥”。后来Barth和Craigie也相继报道了类似病例,他们分别把患者血样送给法国病理学家Donné和他的学生英国病理学家Bennett进行显微镜下检查。两位学者观察到患者血样中有一半多的细胞为“黏液样小球”,与“脓”不同。同期的德国病理学家Virchow将患者血样与正常人比较,发现患者血样中的有色颗粒(红细胞)明显减少,而无色颗粒(白细胞)显著增多,且不存在其他外源性化学物质和有形成分,血液形态改变与化脓无关。 1847年Virchow首先用希腊文“白血”(leukemia)一词来描述这一病理变化,认为本病是“起源于脾和淋巴腺的一种自主性疾病,是血中无色颗粒增加的直接原因”,应为一种独立的特殊病种。Virchow还对比了患者的无色细胞与脾和淋巴腺内残存的正

常细胞形态,把白血病分为脾型和淋巴型两种类型。同期也认识到白血病依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1868年,Neumann 在观察一例脾型白血病时,首次把白血病与骨髓改变联系在一起,推测这类白血病是“骨髓内产生的”。这一观点后来得到证实,从此明确了白血病是一类起源于造血器官的恶性疾病。1879年Mosler开始把骨髓穿刺作为患者临死前白血病诊断的一种方法。 1887年,德国的Ehrlich发明了对空气干燥的血涂片用苯胺染色的方法,可清晰分辨细胞质和细胞核,能从形态上鉴别正常和异常的白细胞。1889年Ebstein开始引入“急性白血病”一词来描述这一迅速致死的疾病。1900年Naegeli描述了原始粒细胞,并把白血病分为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种类型。1967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疾病统计分类手册》上,将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几种主要类型。

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诊治指南

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诊治指南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诊断和MIC分型】 (一)AML基本诊断依据 1.临床症状、体征:有发热、苍白、乏力、出血、骨关节疼痛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浸润灶表现。 2.血象改变:血红蛋白及红细胞降低,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高、正常或减低,分类可发现数量不等的原、幼粒(或幼单)细胞或未见原、幼粒(或幼单)细胞。 3.骨髓形态学改变:是确诊的主要依据. 骨髓涂片中有核细胞大多呈明显增生或极度增生,仅少数呈增生低下,均以髓细胞增生为主,原粒+早幼粒(或原单+幼单)细胞必须≥20%才可确诊为AML。红白血病(M6 )除上述外尚有红系≥50%且伴形态异常;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骨髓中原巨核细胞≥30%。除了对骨髓涂片作瑞氏染色分类计数并观察细胞形态改变外,应该做过氧化酶(POX)、糖原(PAS)、非特异性酯酶(NSE)和酯酶氟化钠(NaF)抑制试验

等细胞化学染色检查,以进一步确定异常细胞性质并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鉴别。 【AML的MIC分型】 除了临床及细胞形态学(Morphology,M)诊断以外,还必须作免疫表型(Immunophenotype,I)及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es,C)检查,即MIC分型诊断,尽可能作分子生物学(Molecularbiology,M)融合基因检测,即MICM分型。 1.细胞形态学分型:按照FAB分型标准分为M0和M1~M7型。 2.免疫表型:髓系免疫标志:CD13,CD33,CD14,CD15,CDw65,CD45 ,MPO等;红系免疫标志:CD71,血型糖蛋白;巨核系免疫标志:CD41,CD42,CD62,CD61; 免疫表型常伴有淋系抗原表达,较常见的有CD7,CD19等,则诊断为伴有淋系标记的AML(Ly+-AML)。 3.细胞遗传学改变:①染色体数量改变:高二倍体(≥ 47),低二倍体(≤45),+21,-7,-8,-11等。②)染色体核型改变:t(9;11),MLL-AF9融合基因(儿童急性白血病中该

类白血病反应

疾病名:类白血病反应英文名:leukemoid reaction 缩写: 别名:白血病样反应ICD号:D75.8分类:血液科 概述: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是指患者在某些情况下出现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增高(>50×109/L)和(或)存在有异常未成熟白细胞,与某些白血病相类似,但随后病程或尸检证实没有白血病。类白血病反应是正常骨髓对某些刺激信号作出的一种反应。 类白血病反应并不与幼粒幼红细胞增多症同义,后者是指外周血中有幼稚粒细胞和有 核红细胞,而不考虑白细胞总数。幼粒幼红细胞增多症反应了严重的骨髓功能异常, 较少见,而类白血病反应较常见。 流行病学:类白血病反应的流行病学调查报道很少。原岛三郎等分析了国立东京第一 医院连续3年类白血病反应的发生率,分别占住院患者的0.28%、0.39%和0.90%,占门诊 病人的0.04%、0.05%和0.12%。 病因:类白血病反应的发生常与各种感染、中毒、恶性肿瘤、变态反应性疾病,甚至 急性失血、溶血性贫血、组织损伤等有关。 1.感染 是最常见的原因。常见病原体有细菌、螺旋体、原虫、病毒等。感染引起的类白血病反应,分为以下几类: (1)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常见于肺炎、脑膜炎、白喉、结核病(主要为粟粒性结核、浸润性结核溶解播散期、肺外结核)等重症传染病。 (2)淋巴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常见于百日咳、水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 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等。 (3)单核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常见于结核病、巨细胞病毒感染、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 (4)嗜酸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常见于寄生虫感染,如血吸虫病、丝虫病、疟疾、棘球蚴病(包虫病)等。 2.恶性肿瘤 多见于晚期患者。肺和胃肠道恶性肿瘤,尤其是转移到肝、骨髓后易发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 (2018年版) 一、概述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急性白血病的一种类型,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起源于B系或T系淋巴祖细胞,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异常增生和聚集并抑制正常造血,导致贫血、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白血病细胞也可侵犯髓外组织,如脑膜、性腺、胸腺、肝、脾,或淋巴结、骨组织等,引起相应病变。儿童ALL 一般专指前体细胞性白血病,成熟类型不仅免疫表型独特,而且常有独特的细胞遗传学特点以及独特的治疗方案和预后。因此本规范不涉及成熟类型的淋巴细胞白血病。近年来ALL疗效有明显提高,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0%以上。 二、适用范围 经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等检查确诊的儿童和青少年ALL。不包括婴儿白血病。 三、ALL诊断 (一)临床表现 发热、贫血、出血和白血病细胞脏器浸润包括肢体疼痛、肝脾淋巴结、中枢神经系统、皮肤、睾丸、胸腺、心脏、肾脏以及唾液腺浸润症状等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重要的临

床特征。但个体间可存在较大差异,不能仅凭临床表现做出诊断。 1. 一般情况:起病大多较急,少数缓慢。早期症状有:面色苍白、精神不振、乏力、食欲低下,鼻衄或齿龈出血等;少数患儿以发热和类似风湿热的骨关节痛为首发症状,少数晚期患者可呈现恶液质状况。 2. 出血:以皮肤和黏膜出血多见,表现为紫癜、瘀斑、鼻衄、齿龈出血,消化道出血和血尿。偶有颅内出血,为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3. 贫血:出现较早,并随病情发展而加重,表现为苍白、虚弱无力、活动后气促、嗜睡等,查体时发现面色、甲床、眼睑结膜不同程度的苍白。 4. 发热:约50~60%的患者首发症状为发热,热型不定。发热主要原因是白血病本身所致,这种发热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在诱导治疗72小时内缓解;其次是感染所致。 5. 感染:起病时常伴有感染,最常见的感染有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气管炎和肺炎;消化道感染如胃肠炎;少数患儿发病时即有较严重的感染如脓毒血症。几乎任何病原体都可成为感染源,如真菌(念珠菌、曲霉菌、卡氏肺囊虫等)、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病毒、巨细胞病毒等)都可导致感染。白血病患儿易于合并感染,与其免疫功能低下、白细胞数量减少及其功能异常,尤其中性粒细胞的数值减低密切相关。

完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诊断标准

完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诊断标准 *导读:英法美协作组诊断标准:英法美协作组(FAB协作组)于1976和1985年先后提出了AML的形态学诊断标准及修改建议,1991年又增补一特殊亚型,即AML微分化型,先介绍如下。…… (1) M0(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骨髓中原始细胞≥90%(NEC),胞浆大多透亮或中度嗜碱,五嗜天青颗粒及Auer小体,核仁明显,类似ALL—12型,细胞化学过氧化酶及苏丹黑B染色3%;免疫表型髓系标志CD33及(或)CD13可阳性。淋系抗原阴性,但可有CD7+,Td T+;电镜髓过氧化酶(MPO)阳性。 (2) M1(急性白粒细胞白血病未化型);原理细胞(I+II型)≥ 90%(NEC),其中至少有3%的原粒细胞过氧化酶或苏丹黑染色阳性,早幼粒细胞以下的各阶段粒细胞或单核细胞10%。 (3) M2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部分分化化型):原粒细胞(I+II 型)占30%-90%(NEC),早幼粒细胞一下至中性分叶核粒细胞10%,单核细胞20%;如有的早期粒细胞形态特点既不像原粒细胞I型 或II型,也不像早幼粒细胞(正常的或多颗粒型),核染色质很细,有1-2个核仁,胞浆丰富,嗜碱性,有不等量的颗粒,有时颗粒聚集,这类细胞10%时,亦属此型。 (4)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中以异常的多颗粒早幼粒 细胞为主。 (5) 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有下列多种情况。

1) 骨髓原始细胞30%(NEC),原粒细胞加早幼、中性中幼及其他中性粒细胞占30%--80%,不同成熟阶段的单核细胞(常为幼稚及成熟单核细胞)20%。 2) 骨髓象如上所述,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系(包括原始、幼稚及成熟单核细胞)≥5X109/L。 3) 骨髓象如上所述,外周血单核细胞系5×109/L,而血清溶菌酶以及细胞化学支持单核细胞数量显著者。 4) 骨髓象类似M2,而单核细胞系20%,或血清溶菌酶超过正常(11.5±4)mg/L,的3倍,或尿溶菌酶超过正常(2.5mg/L)的3倍。 5) 骨髓象类似M2,而外周血单核细胞系≥5×109/L时亦可划分为M4。 M4EO(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伴嗜酸粒细胞增多):除具有上述M4个性特点外,骨髓嗜酸粒细胞5%(NEC),其形态除有典型的嗜酸颗粒外,还有大而不成熟的嗜碱颗粒,核常不分叶,细胞化学氯乙酸脂酶及PAS染色明显阳性。 (6) 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又分为两种亚型。 M5n :骨髓原单核细胞I+II型≥80%(NEC)。 M5b:骨髓原单核细胞I+II型80%(NEC),其余为幼稚及成熟单核细胞等。 (7) M6(红白血病):骨髓原始细胞(原粒细胞或原单核细胞,NEC)I+II型≥30%,红细胞系≥50%。 (8) 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骨髓原巨核细胞≥30%,如原始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三次修订草案)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三次修订草案) 作者: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The Subspecialty Group of Hematology Diseases,The Society of Pediatrics,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The Editorial Board, 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 作者单位: 刊名: 中华儿科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 年,卷(期):2006,44(5) 被引用次数:91次 引证文献(93条) 1.吕慧.王薇.杜智卓.赵文理.王易.胡绍燕.柴忆欢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期刊论文]-临床儿科杂志 2011(5) 2.胡洪玻.胡群白血病复发患儿骨髓 DNA结合抑制因子4蛋白表达及意义[期刊论文]-临床儿科杂志 2011(5) 3.杨丽华.余晶.邓兰.杜江.王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还原叶酸载体基因多态性与甲氨蝶呤不良反应的关系[期刊论文]-临床儿科杂志 2011(5) 4.李敏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安全性观察[期刊论文]-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1(1) 5.王昭霞.杨志敏.邹亚伟.李敏敏.陈福雄.钟帼钰.关镜明.卫凤桂.吴上志.何振涛.吴梓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K562/A02 细胞株耐药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1(1) 6.张耀东.胡群.刘双又.张柳清.刘爱国.孙燕.熊昊CD38在139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期刊论文]-重庆医学 2011(2) 7.杨彩萍.薛奇英.郁莉雅大剂量甲氨喋呤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不良反应的护理[期刊论文]-中国临床护理 2010(1) 8.罗剑锋.崔洁柔红霉素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0(1) 9.余晶.王斌.兰和魁.邓兰.杜江.杨丽华儿童还原叶酸载体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易感性关系[期刊论文]-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10(2) 10.高红英.陈娟娟.陈光福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临床医药实践 2010(8) 11.刘壮.张义堂.吴香苓.韦红英.刘红艳p73基因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表达[期刊论文]-临床儿科杂志2010(5) 12.高举.马志贵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糖皮质激素耐药的分子机制及其相关问题[期刊论文]-临床儿科杂志 2010(5) 13.李慧霞.刘炜中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的毒副作用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中国医学创新 2010(31) 14.刘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6例化疗的护理[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导报 2010(33) 15.王菊香.张园海.曾炜炜.陈琳.钱江潮.周海霞.黄珍.方希敏.徐霞.李原Tei指数监测柔红霉素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心功能的影响[期刊论文]-温州医学院学报 2010(5) 16.刘辉.薛天阳.许伟.高吉照不同时间应用亚叶酸钙解救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致白血病小鼠肠黏膜损伤的研究[期刊论文]-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9) 17.孟岩.梁筱灵.宪莹.王刚.苏庸春.肖剑文.温贤浩.于洁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安全性与疗效分析[期刊论文]-儿科药学杂志 2010(5) 18.王昭霞.赵玉新.邹亚伟.董崇娟.肖春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K562细胞株药物耐受性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医师杂志 2010(6) 19.许静.李庆平.王斌.陆勤.方拥军.黄婕.徐康康.罗琳GSTT1、GSTM1基因多态性与大剂量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及消

白血病的分类

血液学白血病 白血病只根据骨髓骨髓细胞学(形态)就可确诊,特点:异常增生伴分化成熟,根据分化程度分为急性,慢性,, 一:急性白血病(根据细胞的类型分为急性淋巴,急性非淋巴)骨髓象特征原始+早幼(幼稚)细胞≥30% (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淋巴细胞白血病无Auer小体,非淋巴有)外周血有大量淋巴细胞,根据细胞形态学,将ALL分为L1,L2,L3三个亚型。根据免疫学分为T-ALL (CD3 CD7) B-ALL(CD19) L1型:以小淋巴细胞为主,核浆比例高,浆量多 T细胞白血免疫抗原13.DR.19.7 -+-+ L2型:大多数细胞体积是小淋巴细胞的2倍, B .......................... 13................. -++- L3型:由均匀一致的大细胞组成 (2)急性非淋巴(髓性)白血病(AML)临床将AML分为8个亚型。

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常用CD41.CD42免疫指标诊断)骨髓或外周血中原始幼稚巨核细胞≥30%,分为2型①未分化型,骨髓中原巨核细胞>30%,②分化型,骨髓及外用血中以单圆核和多圆核病态巨核细胞为主。 急性粒,急性单,区别αNAE染色加NaF抑制试验鉴别红白血病M6与巨幼细胞性贫血PAS染色最常见的类白血病反应的类型是中性粒细胞型,慢性粒与类白血病可用Ph染色体和NAP染色,例如慢性粒白NAP 积分值为0,再生障碍贫血NAP积分值增高 二:慢性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最重要诊断依据ph染色体(出现在大部分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阳性,也可用ALP/ANP检测):不引起血细胞变化,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外周血大量幼稚粒细胞,嗜酸性嗜碱性易见,白细胞血小板增多,肝脾肿大,出现BCR/ABL融合基因 慢性淋巴细胞:外周血中,大量篮细胞(糖原染色积分增加),没有幼稚淋巴细胞,但是急性周围有。老年人多见,白细胞增多,溶血性贫血,。pas积分值增高 三特殊类型急性白血病 T细胞白血免疫抗原13.DR.19.7 -+-+ ①毛细胞白血病:表面有免疫球蛋白,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属于B细胞白血病 B ............................. 13................. -++-

南华大学眼科学考试试题

南华大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眼科学 课程试卷(A 卷11级临床医学专业) 一、名词解释:(每个 3 分,共 15 分) 1. 角膜白斑 角膜溃疡区上皮愈合,前弹力层和基质层的缺损处由瘢痕组织填充,如瘢痕厚而呈瓷白色的混浊,不能透见虹膜者称为角膜白斑。 2. 青光眼 (Glaucoma )是一组以视神经凹陷性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3. 睑腺炎 是由化脓性细菌侵入眼睑腺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通常常称为麦粒肿。 4. 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 )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分离,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 5. 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 二、选择题:(每题 1.5 分,共 45 分) 患者,男,25岁,主诉左眼被树枝划伤后疼痛2天,查:左眼睫状充血+++,角膜中央可见4mm 直径大小溃疡,溃疡表面干燥呈“牙膏状”,周边有明显免疫环,角膜基质水肿,前房可见1mm 积脓。 18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5.22)C A.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 B 棘阿米巴性角膜炎 C.真菌性角膜炎 D.病毒性角膜炎 E.蚕蚀性角膜炎 19.最有力的诊断依据是( 5.22)B A.植物外伤史 B.角膜刮片染色+培养找菌丝 C.OCT 检查 D.视野检查 E.UBM 检查 20.关于该病人的治疗哪项不对( 6.22)C A.局部应用氟康唑眼液点眼 B.全身应用抗真菌药

C.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 D.并发虹膜睫状体炎时用阿托品散痛 E.保守无效时,可行角膜移植术 患者,男,42岁。主因左眼被铁屑溅伤后视力下降2天入院。查:视力左眼手动,左眼结膜中度混合充血结膜囊可见黄绿色浓液,角膜中央可见一直径约5mm的圆形溃疡灶,边缘呈灰白色浓密浸润,溃疡表面大量黏稠分泌物附着,房水闪辉(++)D(5.22) 21.该病最可能的诊断是(4.22)D A. 真菌性角膜炎B蚕蚀性角膜溃疡 C. 角膜基质炎 D. 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 E. 棘阿米巴角膜炎 22.下列哪项检测方法有助于该病的诊断(4.22)B A.ERG B.分泌物培养+药物敏感试验 C.OCT检查 D.VEP E.UBM检查 23.对于该病的治疗下列哪项不对(6.22)E A.局部频繁使用高浓度抗生素眼液点眼 B.必要时可用抗生素结膜下注射 C.选用敏感抗生素全身用药 D.局部可热敷、包眼、口服维生素类药物加速溃疡愈合 E.本病不需手术治疗 1.机械性眼外伤不包括下列哪项:(1.13) C A.角膜挫伤 B.晶体挫伤 C.辐射性眼外伤 D.玻璃体积血 E.视网膜震荡 2.眼外伤检查前要全面询问病史,包括:(6.11)E A.何时、怎样受伤以及致伤力大小 B.有否有眼内异物的可能 C.受伤前眼部的状态 D.经何急诊处理(TAT注射、抗生素等) E.以上各项均是 3.角膜损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3.11) A A.角膜上皮擦伤、基质层水肿 B.角膜后羊脂状KP C.角膜血染 D.角膜后色素沉着 E.角膜为浅点状混浊 4.玻璃体积血是由于:(3.11) B A.玻璃体本身血管破裂 B.睫状体、视网膜或脉络膜的血管损伤引起 C.前房角挫伤 D.房角后退 E.玻璃体变性

肿瘤动物模型的构建——白血病篇知识讲解

肿瘤动物模型的构建——白血病篇

肿瘤动物模型的构建——白血病篇 导读白血病(Leukemia)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血液疾病,俗称血癌。据统计,白血病是儿童恶性肿瘤的头号原因,在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中发病率位居第一[1]。同时也是十大恶性肿瘤之一。目前,白血病具体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研究透彻,因此建立合适的白血病动物模型,对于白血病发病机制及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期为大家综述了白血病的基本情况及小鼠模型的分类、建立方法和应用。 第一章:白血病基本常识白血病是常见液体瘤 白血病是常见的液体瘤,与结肠癌、肝癌等实体瘤不同的是,它是造血干细胞的异常分化和过度增殖导致,因此肿瘤细胞会遍布全身,会侵犯身体的每个脏器,造成全身衰竭。 造血干细胞是血液系统中的成体干细胞,具有长期自我更新和分化成各类成熟血细胞的能力。如下图为造血干细胞可分类形成各种血细胞,如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 造血干细胞分化成各类血细胞(图片来自https://www.360docs.net/doc/6413201147.html,网站)白血病致病因素有哪些呢? 现阶段认为白血病的发病因素:化学因素、电离辐射、药物、毒物、病毒、遗传因素等有关。

白血病主要分为四类 根据白血病细胞的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白血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临床上,白血病共分为四大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儿童白血病90%以上是急性的,其中急性白血病中70%~80%是ALL。 第二章:实验研究所用白血病模型首先,来了解一下常用的细胞株白血病中常用的小鼠品系 用于建立白血病小鼠模型的小鼠可分为近交系和突变系。根据不同类型和目的选择不同的小鼠品系,具体如下图所示: 最后说说常用的动物模型,主要分为三类: 一、异种移植模型 异种移植模型是最常用的淋巴瘤动物模型。根据实验目的选择相应的小鼠品系和细胞株后,通常细胞的接种方式为皮下注射、腹腔注射和尾静脉注射。 皮下注射和腹腔注射操作简单,很快在接种部位形成肿瘤或腹腔内形成多发性肿瘤,适合筛选针对白血病的药物。但该类模型与白血病临床病人实际情况差距较大。异种移植型白血病模型异种移植示意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