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几点认识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几点认识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几点认识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几点认识

周 国 强*

(温莎大学 教育学院,加拿大温莎 N9B 3P4)

我出国前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物理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工作,转眼间出国已经15年有余了,期间一直从事课程论和学科教学论的教学与研究,由于具有在中国和加拿大受教育和工作的双重经历,比较教育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我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之一。近几年,与国内的合作和交流逐年增加,因而我有机会走近中国当今教育的现状。特别是前年春天和去年冬天,在重庆市和山东省讲学期间,我走访了几所当地的学校并旁听了多个学科的课堂教学,对中国的教育和教学现状多有感触。本文将汇报我对中国现代教育和教学的一些观察和思考。

一、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在重庆访问期间,我走访了市区的几所中小学,据说都是当地的重点学校。旁听了小学英语、中学生物、音乐与书法课。总的印象是这些学校的老师训练有素,课堂内容安排有序,教学中穿插着各种教育技术的使用。学生也踊跃回答老师的问题。不过有两点值得教师们反思。

1.学生太累

45分钟的课程,可以说学生没有任何一分钟的喘息机会。教学过程从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按部就班,教学内容从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从一个问题到另一个问题,走的很快。一堂课下来,我感觉有点累,估计学生也会累。

2.教师为什么问问题

课堂上,中国教师提很多问题。如果A学生没答对,教师会要求B学生回答。一旦B答对了,教师会立即转入到教学的下一步。可以看出教师问问题的目的是在寻找正确答案。这种“听写”式的交流方式不符合现代教学论的要求。[1]教师提问的目的应该在于让学生思考,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给出正确答案。因而提出问题后,应该有等待的时间。[2]回答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包括学生要明白教师问的是什么,在大脑中组织答案,并在大脑中演练,最后才是用语言表达出来。某个学生给出答案后,教师不要急于下定论,其他学生需要时间消化或评价这个学生的答案,要给更多的学生留出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的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方式需要实现两个方面的转变。一是把评价学生答案的特权从教师转移给由学生和教师组成的共同体。也就是说在某个学生给出想法后,教师不要立即作出对或错的权威评论,而是转问全班其他同学是否同意这个学生的看法,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二是转变对错误答案的看法。如果某个学生的答案是不科学的,不能置之不理,应该把错误看作教学机会,分析其原因,以便使全班同学,特别是有类似错误概念的同学,有一个改正提高的机会。实现这两个转变后的提问就会从一对一的问与答变成整个教室共同体之间的交流。最后的效果是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思考,参与集体思维。这样一来学生也就不会感到特别累了。

二、探究与辩论式的教学理念与方法

去年12月在山东访问期间听了两节公开课,都属于物理学科。一节课讲安培力,另一节课讲

*作者简介:周国强,加拿大温莎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科学教育和比较教育研究。

· ·

 教育科学版2014.1

牛顿第三定律。可以说两位老师都是优秀教师,对课程和内容的理解都很深刻。不过从现代科学教学论的角度来看,教学安排还有待提高。

1.探究式教学

安培力这节课是物理学科中的重点知识。公开课老师先试图通过一个演示实验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用ppt展示几幅安培力实际应用的图片。没有什么讨论就进入了传统的教学过程。老师要求学生两人一组做他课前准备好的实验,目的在于通过实验展示改变电流和磁场的方向,安培力的方向会变化。一组学生拆了教师预先接好的线路。“我都事先给你接好了,你拆掉干吗?”老师责问道,并很快又帮助学生把线路恢复原状。又过了一会,老师让学生回答实验发现:电流或磁场的方向变化,安培力的方向也跟着变化。接下来教师给出了安培力大小的公式,要求学生练习寻找各种情况下安培力的方向和大小。这堂课听下来,感觉和我80年代经历的物理课没有多少差别。

安培力这节课实际上很适合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从问题入手,然后经过探索,发现和应用三个阶段引导学生建立新知识。[3]在探索阶段,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收集数据,对研究的问题积累直接经验。在探索的基础上,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给出解释或者说总结出规律,这是发现阶段。新建立的概念和规律需要通过应用加以巩固提高。在这个三步曲的探究过程中,探索阶段常常是最关键的一步。学生只有对要研究的问题或现象有了深刻的认识,才有可能得出相关结论,或者说才能有效地建构相关知识。这位公开课老师本可以利用演示实验引入要研究的问题,可惜演示实验不尽成功。从演示实验的观察到学生的探究活动变得缺少衔接。有关安培力实际应用的ppt图片似乎有突如其来的感觉,不如放在”应用”阶段,去加深学生对安培力的理解,学习安培力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免应用阶段仅成了做题练习。更需要指出的是,探究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知识建构过程。在明确要研究的问题之后,学生应该有机会参与研究方案的设计,明白相关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而不是严格按照老师事先设计好的步骤,一步步做填空练习。

2.辩论式教学

牛顿第三定律一节课,公开课老师口齿伶俐,课堂安排有序。先从简单的演示实验着手(挤压两个汽球),引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发生但方向相反的结论。然后让学生两个人一组从两端拉连在一起的两只弹簧秤以证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最后以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对比分析结束教学。

从传统的教学论来看,这节课基本上无懈可击。但是从过去30年对学生学习科学概念的研究发现来看,这节课忽视了一个关键的东西:学生的前概念。[4]前概念是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形成的,在多数情况下与科学概念不同,但是它们对学生来说是有意义的。研究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转变前概念,教学要有目的和意识地去改变它们。为此,在众多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我提出了辩论式的教学方法。[5]辩论式教学要求教学从前概念开始,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前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的辩论,使学生深刻认识科学概念的优越性。

围绕牛顿第三定律,学生的前概念在于非平衡状态下的相互作用现象。比如说在大卡车和小汽车对头相撞的情况下,卡车几乎安然无恙,但是汽车被撞坏了。学生经常认为卡车对汽车的作用力大于汽车作用在卡车上的力。另一个常见的例子是在磁铁靠近曲别针的时候,曲别针会跳跃到磁铁上。对此学生常常产生磁铁吸引曲别针而曲别针并没有施力于磁铁的错误认识。牛顿第三定律公开课只字未提学生可能有的前概念,而是通过几个平衡状态下的例子引出结论完事。研究发现这种实证式的教学只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认识到了第三定律。学生一旦离开教室就又回归到他们的原始概念。[6]教师应该从类似磁铁吸引曲别针的例子引入教学,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前概念,然后再引导学生建构科学概念,比较两种概念。

辩论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过去一个教师如果他表达清楚,条理分明,讲解易懂,就是一个好老师。辩论式教学要求教师了解学生常见的前概念,依据前概念来设计教学,与学生进行辩论而不是单向传授。教学过程是破除旧概念建立新概念的过程,是一个破中有立,立中有破,破立结合的辩证过程。

三、教学设施

去年12月在山东访问期间,我参观了两所高中:一所是市一中,一所是县一中。这两所高中都有两个校区,每个校区,特别是新校区,都具

· ·

有加拿大中等大学的规模,比加拿大的社区学院要大得多。两所学校都是当地的名校,升学率一直名列前茅,所以学生人数有增无减。据说那所县一中是本县的唯一高中,其他高中都撤掉了或合并到一中了。这忽然令我想起过去20年中国大学普遍提升规模的运动。由于不了解具体情况,不敢妄加评论。只是纳闷这种规模提升的背后,原因和动力何在。更经济?对于谁来说:政府,社会,或家庭?好管理?学生管理还是教师管理?促进教学?指的是教学过程还是教学效果?在我所住的加拿大温莎市,最大的一所高中(包括4个年级)才800个学生。去年一所小学(包括8个年级),由于学生数量太大(近1 000人),教育局启动了另一所学校以便分流。

在县一中听课, 是个大教室,没有供暖设备。12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天有些冷,每个人都合衣而坐。即使这样,我仍然觉得有点冷得坐不住,难以想象学生如何能集中精力听课做笔记。而且他们还要继续上一个多月的课才到放寒假的时间。

在林立的楼房之中,有一座楼标着“教学楼”,另一座楼标着“实验楼”。这令我回想起在80年代上高中时的情景。教师讲课在教学楼,实验课要去实验楼。在加拿大的中学里,教室和实验室是一体的,为授课与实验的有机结合创造了条件。从现代科学教学论的观点来看,实验教学是为学生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通过实验活动,学生得到一手的实践经验和数据,从而引导他们参与知识建构的过程,而不仅仅是通过实验验证课堂已经学过的规律定理。真正有意义的实验教学是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设计中去。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某一个现象规律或验证某一假说的时候,一定要和学生一起探讨通过实验进行研究的方法设计与操作过程,而不是仅仅按照老师预先设计好的实验去研究问题。而且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动手活动,不都是预先就设计好的,有时候是根据学生学习过程的需要而即兴设计的,或者学生自行设计的,因而快速获取实验器材就变得特别重要。总而言之,一堂探究式的科学课,是教学与实验的有机结合。它要求教室与实验室的合并体。在加拿大,科学教室一般通过3种形式实现教室与实验室的整合:(1)教室的一半是课桌和讲台,另一半是实验台和仪器药品柜;(2)教室中间是课桌,周围是试验台;(3)实验台和课桌合二为一。这样十分有利于授课中有实验,实验中有授课的现代科学教学模式。

四、从移民研究看中国教育的大环境

加拿大的温莎市坐落在安大略省西南部,与美国的底特律隔河相望。横跨底特律河的大使桥将两个城市连接起来。温莎不算大,大约有20万的常驻人口。但是由于房价较低,而且方便去美国工作,温莎吸引了不少中国移民,特别是新移民。

由于加拿大政府移民政策的更改,近几年移民的结构有些变化。十年前,多数移民属于技术移民,他们移民加拿大的目的是学术深造。过去十年,加拿大政府推崇投资移民(最近又有新的变化),所以移民中有不少在国内经济条件十分优越。众所周知,中国的工作和发展机会比加拿大要多,不少早年出国的人在回流到国内,为什么还有不少新移民陆续不断地来加拿大哪?我的课题组过去几年完成了两项有关中国移民的研究。[7-8]一个课题探索中国移民父母如何参与孩子的教育。另一个课题专门研究中国移民父母与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在研究中,我们问及新移民为什么移居加国。尽管情况不尽相同,但是为孩子寻找一个宽松的教育环境是他们移民的一条最主要和普遍的原因。当谈及国内的教育现状时,他们谈话的语气和表情流露出他们离开中国的无奈。小学生每天的课外作业要到晚上10点才能完成。周末休息成了中学生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一句商业广告词“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更道出了孩子从一出生就面临的竞争以及父母所面临的巨大责任。

带着对新生活的憧憬与不安,肩负着为孩子未来着想的责任,许多中国移民来到新大陆。之后不久,他们就发现,他们的牺牲还是巨大的。第一代移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找不到专业工作。而且,文化冲突深深地影响着他们新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孩子的家庭教育和与学校老师的交流上,无处不体现出与当地教育文化的不协调。

1.课外作业

中国父母发现小学生早上8点半上课,下午不到3点就放学啦,而且很少有家庭作业。特别是当他们发现自己的孩子到4年级还在花相当多的时间复习简单的加减法时,他们就坐不住啦。于是自己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不少父母的共识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几点认识

· ·

 教育科学版2014.1

是要保证孩子的数学超前他们所在年级1 ̄2年。

2.职业选择

钢琴,画画,跳舞。这是每个中国家长都要让孩子学习的课外课程。尽管孩子不喜欢,但是家长坚信这些对孩子的未来有好处。所以在当地孩子生龙活虎地在室外踢球做游戏的时候,中国孩子正在父母的监视下(痛)苦练钢琴。不可理解的是,当孩子真的迷上音乐,将来想做一名音乐家的时候,父母又犹豫啦。他们坚信音乐工作者不是一个理想的职业。有一个孩子在中学时候钢琴弹得很好,想进多伦多大学音乐系学习,可是父母不同意,不得已进了数学系。无奈她不喜欢数学,在大二时又转入了音乐系。大多数中国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当医生或律师,因为这两个行业挣钱多。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先进行洗脑,督促他们向这个方向努力。如果孩子上了名牌大学,立志将来学医或者正在学医,父母常常引以为自豪,生怕别人不知道。

中国父母很伟大,因为他们愿意为孩子奉献一切。不过也有人说中国父母很固执,因为他们总是想为孩子设计未来,将自己的人生体验强加到孩子身上,甚至希望孩子去实现自己没有完成的梦想。他们对孩子关爱有余,但是缺少西方父母对孩子的尊重。

3.高分必得

加拿大的学校教育要说没有竞争,那也不全对。名牌大学在录取学生的时候高中成绩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特别是如果孩子想学医学和法律专业,那就得特别突出才行。因而分数这个在国内能定夺学生终生的东西,在中国移民父母那里也至关重要。85分,这个令许多西方父母很满意的成绩,对于中国父母来说还是太低了。父母常常会对孩子施加压力去争取更高的分数,导致有些孩子产生恐惧感。在我们采访的教师中,有一位老师这样描述她班上的中国孩子:“在发放学生成绩表的前两天,我的11年级(高二)学生在哭啼。他们说82分的物理成绩太糟糕了。我说:‘82分是个很好的成绩。我不明白你们在说什么。’他们告诉我:‘不是的,老师,能请你去和我的父母解释一下吗?是他们不明白这一切。’”

许多被采访的教师不明白为什么中国父母这么看重分数。他们认为如果孩子努力了,做了他们应该做的事,不管分数是多少,父母都应该感到欣慰。况且教师认为分数不是学校教育的一切。学校要培养的是各方面都得到发展的人。这种意见分歧的背后,实际上体现着中国和加拿大对孩子发展的不同认识。中国人常常讲勤能补拙。孩子的成绩不理想,第一原因就是努力不够。而西方更理解孩子在兴趣和能力方面的差异。

4.盯着缺点

中国父母与加拿大教师的另一区别在于如何对待孩子的优势和短处。在教师家长会上,加拿大教师在短短的交谈中常常是给孩子一个很正面的评价。可是中国家长不满意。他们要听到的是孩子有哪些不足,如何才能提高。下面是一位家长在采访中谈到的:“这里的老师总是告诉家长孩子多么优秀。很少提孩子在那些方面做的不够好,如何提高。”可以说,中国的孩子是在批评声中成长起来的。哪里不足补哪里,要好上加好。相比之下,西方的孩子从教师和家长那里得听到的多是鼓励和赞美。

5.攀比与竞争

让西方教师不理解和为难的是中国父母常常想要知道孩子在班级的成绩排名,甚至会问自己的孩子与某个他们认识的孩子相比成绩如何。在加拿大,考试成绩是不公开的,每个孩子只有权利知道自己的成绩。可是中国父母总认为学校提供给父母的成绩单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这是竞争意识在起作用,是他们对孩子高期望的直接反映。若自己的孩子比别家的孩子成绩好,他们会感到慰籍。

中国人喜欢攀比。过去比吃比穿,现在比房子,比车子,比孩子。回国其间与老同学聚会,孩子们大都到了上大学的年龄甚至大学已经毕业。谈起家常里短来,谁的孩子上了一本院校,找了一份好工作,那父母可是脸上有光。相比之下,那些孩子没考上好学校或者在家待业的同学,自悔不如,责怪自己没管好孩子。中国父母这种攀比心理无疑也带到了加拿大。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对中国父母和加拿大白人聚会。两家的孩子在高中是同学。当时成绩单刚发到家长手中不久。中国孩子每门学科都得A。那位白人孩子的成绩不得而知。中国父母很自豪。饭局中间谈起孩子的事,夸耀自己的孩子成绩好。白人对此没有反应。这对父母就又强调了一遍。白人不耐烦了,回应了一句“so what!”(那又怎么样!)。好好的一个饭局只有不欢而散。

我有一个中国朋友,孩子在高中阶段叛逆得

· ·

厉害。后来进了加拿大的皇家军事学院学习。去年毕业找到了工作。在不久前的一次闲聊中,这位朋友忽然问我一个问题:“周教授,你是搞教育的。你说中国教育与加拿大的教育最大的区别在哪里?”我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问愣了片刻。好在她并没有希望我回答她的问题,而是马上讲出了她自己的深刻体会:“中国的教育总是强调孩子知道什么,会做什么。而加拿大的教育首先考虑的是教给孩子如何做人。”还真没想到这位教育行之外的朋友对中加教育的体会有如此深刻。

另外有一个中国朋友的孩子前年9月进入滑铁卢大学计算机专业学习。可是在去年4月底接到勒令停学的通知,因为一年来所选课程多数不及格。究其原因,孩子到了大学沉迷于玩游戏,经常旷课。应该说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基础是没问题的。能进入滑铁卢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成绩至少应在中等以上。可是孩子缺乏自我管理能力。高中阶段有父母监督。到了大学自由了,管不住自己。这个例子刚好给上面那位非教育行朋友有关中加教育区别的评论做注脚。在高中时期,当西方青少年在注重身心发育和人格培养时,中国学生却在死记硬背为高考。到了大学时期,当西方青少年在自己安排学习与工作,中国大学生却陷入了不知所措的困扰。

五、结束语

很明显,我是在用西方的教育观念审视中国当前的教育和教学。基于对中国目前教育现状的有限观察,得出的结论是:尽管国内教育学界对西方的教育观念并不陌生,中国的课堂教学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还相差甚远。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教师仍然占着主导地位。教学环境的建设,比如说科学课教室的布局,仍旧延续着传统的教育理念,与现代教学论的要求相悖。父母和学生对高分数的追求以及社会各界的升学竞争意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会限制中学教学改革。

不过要指出的是,从西方的教育观念审视中国教育得出的任何结论都不应当看作是“真理”。目的仅在于给中国的教育同行提供一些另样的思路。中国教育所取得的成就,如同它辉煌的经济创举一样,已经引发了西方学者的强烈兴趣。中国学生连续在国际大型测试中的突出成绩,尽管存在有争议的评论,仍然使加拿大安省政府号召加强教师教育的数学课。更有甚者,美国总统将中国学生的突出表现与上一个世纪中叶前苏联的卫星上天相提并论。 

参考文献

[1]Chin C. Teacher Questioning in Science Classrooms:Approaches That Stimulate Productive Thinking[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2007,44(6).

[2]Walsh J A,Sattes B D. Quality Questioning:Research-based Practice to Engage Every Learner[M]. Thousand Oak,California:Corwin Press,2005.

[3]Bybee R W,Powell J C,Trowbridage L W. Teaching Secondary School Science:Strategies for Developing Scientific Literacy[M]. Upper Saddle River,NJ:Pearson,2008.

[4]Driver R,Guesne E,Tiberghien A. Children’s Ideas in Science[M]. Milton Keynes:Open University Press,1985.[5]Zhou G. Conceptual Change in Science:A Process of Argumentation[J]. Eurasia Journal of Science,Mathematics,and Technology Education,2010,6(2).

[6]Redish E F,Steinberg R N. Teaching Physics:Figuring out What Works[J]. Physics Today,1999,52. 

[7]Jiang F,Zhou G,Zhang Z,Beckford C,Zhong L.Chinese Immigrant Parents Communication with School Teachers[J]. Canadian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12,41(1).

[8]Zhong L,Zhou G. Chinese Immigrant Parents' Involvement in Their Children’s School Education:High Interest but Low Action[J]. Brock Education Journal,2011,20(2).

[责任编辑:雨夕]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几点认识

· ·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几点认识

作者:周国强

作者单位:温莎大学 教育学院,加拿大温莎 N9B 3P4

刊名: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14(1)

引用本文格式:周国强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几点认识[期刊论文]-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1)

知乎精选:中国教育行业的现状

中国教育?业的现状 ?章来源:短书平台 现如今,教育培训市场?爆,?论是??还是?孩都是需求个体,组成了?个庞?的教育培训市场也不?为奇。“教育培训业是21世纪最朝阳产业之?”的观点,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共识。培训产业利润逐年稳步增?,企业规模不断扩?,但质量参差不?。培训?业是?个?常诱?的?业,培训业正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迅速增?,?业整体发展速度增?快。但和发达国家相?,国内从事培训业务的公司规模?、数量多,“?市场,?作坊”现象?常突出。在中国?化背景下?旦经济发展到?定程度(城市?均GDP达到5万元左右),中?学课外辅导市场?定会呈现快速增?的繁荣景象,如果再有培训机构的推波助澜便会出现前?所描述的?爆场?。然?,在这光鲜的?爆背景下,教育培训?业是否做好了?够的准备去健康地成?? 中国培训业规模速度递增不断提?,截?2017年,全国?、中型培训机构2万余家,中国教育培训的潜在市场规模巨?,并保持着迅猛的发展态势。培训市场的办学主体也由最初的学校和?业企业办班,开始逐步扩?到社会?量、培训公司或个?办学等。同时,随着外资企业不断进?中国市场,以及留学?数的不断攀升,众多外资培训机构也陆续进?中国,与国内????的培训机构展开竞争。教育培训市场增速放缓,增量扩增加?。2018年,我国教育培训市场消费规模预计达到4301亿元,其中不包括潜在消费的数量,照这样的态势发展下去,到2020年,加上素质教育的深?,中?学教育市场的课外培训辅导将更受?睐,潜??,市场规模突破1万亿! 中国产业调研?发布的2018-2025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深度调查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认为,培训教育业的连锁企业数量稳步增?,主要教育培训连锁品牌的店铺增?率约26%。连锁不再只是通常意义上零售、餐饮等?业所专?的经营模式,教育连锁的概念被越来越多公众所认知与认同。教育培训?业的三??柱就是IT、英语和少?培训。有80%的企业采?连锁发展的模式,其中采?直营加特许连锁发展占60%,从截?2017年中国教育培训产业来看,这种连锁经营的模式是适合中国教育培训产业的。在国际上特许经营成功率达到95%,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教育现状是怎么样的?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教育改革取得了些什么成绩?中国教育的未来是什么?中国思想文化的方向在哪里?从胎教、幼教到早教,似乎孩子们已经就被有条件或无条件地捆绑在教育的马车上,从此以后,孩子们分秒必争地努力学习,从小学升中学,从中考到高考,不仅仅是孩子,连同大人父辈和教师们一起陷入一种最清楚而又难以逃避的困惑——努力读书,出人头地,升官发财,似乎就是隐藏在这种现象后面的源动力——而其它的一切都似乎是冠冕堂皇的说辞。 中国的教育简史说起教育,不能不说说中国的教育史。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伏羲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足见则教育是根据现实需要而变化的。而且教育应当是普及的,大众化的,教民育人是维持整个部族群体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关乎族群生死存亡的大事情。 到了奴隶社会时期,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奴隶贵族政治,垄断了文化教育,学在府,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也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育的社会目的是维持社会统治职能。礼不下庶人,教育出现阶级性和等级分化,而对于奴隶,则是几乎不需要专门的教育的。而奴隶的生活技能几乎是在生活中相互交流学习、口授传播或家传的。这时谈教育,我们是站在那种角度谈呢?对于历史过去,我们无可厚非薄是。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

也是教育剧变的时代。传统贵族秩序完全被打乱,官学教育体制被打破,学术逐渐扩散到民间,出现了一个掌握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特殊群体——士人群体的扩散,学术思想和教育活动又是统治者需要和重用的基础,为求生存和扩,各国统治者极力网罗和重用这些贤士。于是私学兴起,养士盛行,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站在不同的阶级或阶层的立场上,各抒己见,相互辩驳,相互争鸣,而又相互吸收、补充,使得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终究在中国思想文化历史上出现了各种文化思想交相辉映,百家争鸣的奇特文化盛况,也由此开创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为丰富多彩,最为璀璨的一页。而这个时期创办私学最为杰出的代表是孔子,他实行有教无类(最早的教育公平提法),主有所为有所不为,创立了儒家学说,奠定了教育理论体系,对中国古代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论语》、《礼记》,尤其是其中《大学》、《中庸》更是儒家教育理论的力作,这以至于影响到了后来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的发展。这里还有一个重要学派——法家,这是以法治为思想核心的治国之术,其思想先驱可追溯到春秋时的子产,实际创始者是战国前期的悝(约前455~前395)、商鞅、慎到、申不害等。战国末期非子成为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完整的法治理论和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治理论系统化。他主加强君主集权,剪除私门势力,以法为教,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在历史观方面,他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观点,而商鞅则将其应用自如,在国实施变法图强,进行封建

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教育培训业的现状: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服务国际化的时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教育也作为服务业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教育市场呈现旺盛的增长趋势,成为我国经济领域闪亮的市场热点,成为创业投资最热门的关键词。2008年面对房地产、股票等投资市场的不景气,专家指出,中国的教育市场巨大,机会仍然很多,但是教育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将进入比拼内功和规模的圈地时代。有关专家表示教育业是未来投资的热点,全国教育市场巨大,市县级城市市场急需开发,新一轮的教育掘金行动即将开启! 根据国家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来看, 未来5到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潜在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 尤其是中小学的教育培训,超出3000多亿的市场,并且正以每年30%速度急速增长,每年参加各类培训的青少年儿童超过1亿人次。目前,我国现有2亿多的中小学生。而在大中城市,90%以上小学生在课后接受各种各样的辅导,这是一个无比巨大的需求群体市场。 幼儿教育市场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近两年来,中国教育市场迎来了培训行业投资高峰期。除去风险投资商的青睐,国际教育集团参与度也在提高。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投资教育的渠道也在不断增多。中国教育培训领域的市场空间巨大。统计数据显示,教育支出在中国已经超过其他生活费用成为仅次于食物的第二大日常支出。预计到20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潜在规模达3000亿元人民币。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中国的教育培训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教育培训机构已有近万家,但资金规模超过10亿元的屈指可数。教育培训业,还是一座尚待开发的“富矿”。目前全国品牌化的教育机构像新东方、巨人教育、安博教育、环球雅思等教育培训机构占据英语、课外辅导、职业教育等行业领头地位。在2008年到2009年培生出版公司先后并购了华尔街英语和上海乐宁英语,这是国际教育机构强势进入中国教育的一个趋势。 而中小机构发展也面临着危机,主要是人才缺乏、教学科研力量的薄弱,抵御风险的能力低下,在经济危机面前很难快速发展。教育培训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阶段,大机构将出现综合化发展,专业教育机构将突出差异化进行连锁经营,融资后的教育机构为了扩张,将继续收购全国地方大型教育机构,小机构为了生存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寻求教育蓝海战略。打造发展初期的核心竞争力。 二、教育培训业近两年的发展特点: 1、品牌教育综合化发展 在教育培训市场竞争化的时代,品牌优势是竞争的一个核心,以新东方为例上市后新东方开始在幼儿教育、职业教育、中高考辅导、个性化家教等领域强势进攻,利用新东方的品牌优势在各个领域进行扩张,巨人教育集团在融资前就开始了在全国发展的战略部署,融资后在全国并购了一些地方大型培训机构,很快实现了集团化的运营模式,同时巨人的幼儿教育和家教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综合化的品牌格局。同时巨人教育集团注重开辟

最新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反思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反 思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反思 今年的诺贝尔奖结果已经出来了,但是我国却没人能获得诺贝尔奖,我想这与我国教育的现状有很大关系。下面从几个方面具体说明我国教育的现状。 首先是从我国国情上来说。我国是人口大国,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的教育带来很大压力。因为人口众多,很难实现真正的小班教学,在人口众多的地区,一名老师要负责的有几十名甚至几百名同学。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老师不可能对每个人都面面俱到,更不可能为每一名学生进行专门的辅导,最多的也只是尽力做到公平,在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他也只能放弃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去重点关心那些成绩好的,讨老师欢心的同学。这是造成教育不公平的一个原因。大家知道,芬兰的教育在国际上有很强的竞争力,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重视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芬兰优质教育的基石。在芬兰,没有平民和贵族学校之分,所有的学校都是一样的,一样的配备一样的师资,而且他们把资源配置在最需要的地方,也就是初中生和学习迟缓者身上。芬兰的老师说“宁可让学得快的人等,也不能让不会的人继续不会”,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迟缓的人身上,不让一个人落后。而在中国,却不一样,老师是放弃那些学习差的,把精力投入到学习好的少数同学的身上。这样又如何实现教育公平呢? 从我国的文化传统方面来说,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也形成了传统的文化,而这些传统文化也对当今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的传统是重视家庭利益,讲求尊重自己的祖辈,这种思想对教育产生的影响是学生在家里过分依赖家长,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在学校过分依赖老师,崇尚老师的权威,一方面师生难以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导致学生因循守旧,固

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现状分析

1.我国发展高校网络教育的必要性 2.1998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表明,世界各国都不同 程度地存在教育滞后于现实需要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大量学龄儿童和青少年无法及时接受现代教育,如何发展教育,提高全民素质也就成为影响一个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作为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教育问题同样正处于一个关键发展阶段,关注全民教育现状,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教育模式,普及高等教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 3.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实施和深化发展,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 快速增长,但相对于巨大的人口基数和匮乏的教育资源,能接受到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明显偏低,根据200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高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共有学校3.28万所,招生1180.74万人,比上年增加192.75万人,在校学生2908.14万人,比上年增加307.21万人,而高等教育共招本科、高职(专科)学生542.82万人,统计数据说明每5个学生中只有一个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见图(一) 另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没有经历高中阶段教育的适龄人口有着接受高 等教育的强烈要求,怎样提供更多的机会,普及高等教育也就迫在眉

睫。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育工作者尝试利用互联网开放、自由、无时空限制等特点,通过网络进行教育,逐步实现远程教育的普及。我国从1994年开始酝酿实行远程教育,1998年批准4所高校开展远程学历教育试点,短短的几年时间,高校远程教育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经教育部批准进行远程教育的试点高校已有68所,全国各地已建成学习中心2000多个,在册学生高达200多万人。教育范围涵盖普通专科、专科起点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第二学位、非学历培训等各个层次、上百个专业。网络教育蓬勃发展,试点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取得了可喜的经验和成果,但在其发展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为进一步了解试点高校的办学状况,及时总结经验,把握网络教育的发展方向,我们对目前开展高校网络教育的试点高校做了一次调查,数据主要来自各高校网上招生简章和调查问卷。 4.国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相继建立 5.1994年,在原国家教委的主持下,由清华大学等10所高校共同承担 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的建设任务。这是国内第一个采用TCP/IP协议的公共计算机网,为高等院校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奠定了基础。 6.1998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 和湖南大学为现代远程教育第一批试点院校。

对我国基层教育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国基层教育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键字:基础教育农村师资力量教学管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是历朝历代兴国安邦的大业, 它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大计,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而基层教育是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塑造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及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综合素质的关键。显而易见的是,在基层教育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教育机构处于重要地位。 在社会主义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的地位更是无可替代。解读我国基层教育现状,不可否认,它有着不可磨灭的辉煌业绩,然而,在当今社会,教育在不断改革发展的同时,也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下文就本人的一些所见所闻所想和调研的方法,对中国目前的基层教育所作的一些思考和分析。从基层入手,从生活在最底层的农民工人入手,对他们及他们的子女在受教育方面的调研、思考和分析,希望通过此次调研,能呼吁更多的人来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带动起中国的基层教育。 一,家庭教育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孩子之前,更应该教育好家长。青少年个性发展与父母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关系很大,有些家长

极力全方面保护孩子,一味地满足子女任何需求,久而久之,养成孩子骄横、惟我独尊等不良习性,便会任性而为。有些家长忙于自己的事业和社会性活动,对子女疏于教导,放任自流,父母和子女间冷漠,互不关心,使孩子在不良环境的诱惑下走上歪路。有的家庭对子女的期望过高,但又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当子女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时,便用“不打不成才”的歪理教育子女,使子女身心健康受到创伤,对家庭产生恐惧感,极易到社会上寻找同情和温暖不良家庭环境会导致子女的人格向变态方向发展。 家庭教育是社会主义国家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在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工程,家庭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兴旺,祖国的富强,有关教育人士分析,人的教育,尤其是在心理、性格、品德、求知欲、上进心等内在素质形成上,很大部分都来自家庭教育。因此,做好家庭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学校教育 学校是另一个重要的教育基地,一个人最初的十几年差不多大部分都在学校中度过,因此学校教育也是我国基层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回顾一下我国教育制度的变迁,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到现在口号响亮的素质教育,都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善。详细说来,我市的教育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有了很大的发展,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基础教育落后的状况。几十年来,党和政府努力改变旧中国学校分布极不合理的状况,逐年加大对文教事业的投资力度,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乡村教育从而

中国教育培训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中国教育培训业的现状: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服务国际化的时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教育也作为服务业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教育市场呈现旺盛的增长趋势,成为我国经济领域闪亮的市场热点,成为创业投资最热门的关键词。2008年面对房地产、股票等投资市场的不景气,专家指出,中国的教育市场巨大,机会仍然很多,但是教育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将进入比拼内功和规模的圈地时代。有关专家表示教育业是未来投资的热点,全国教育市场巨大,市县级城市市场急需开发,新一轮的教育掘金行动即将开启! 根据国家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来看, 未来5到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潜在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 尤其是中小学的教育培训,超出3000多亿的市场,并且正以每年30%速度急速增长,每年参加各类培训的青少年儿童超过1亿人次。目前,我国现有2亿多的中小学生。而在大中城市,90%以上小学生在课后接受各种各样的辅导,这是一个无比巨大的需求群体市场。 幼儿教育市场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近两年来,中国教育市场迎来了培训行业投资高峰期。除去风险投资商的青睐,国际教育集团参与度也在提高。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投资教育的渠道也在不断增多。中国教育培训领域的市场空间巨大。统计数据显示,教育支出在中国已经超过其他生活费用成为仅次于食物的第二大日常支出。预计到20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潜在规模达3000亿元人民币。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中国的教育培训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教育培训机构已有近万家,但资金规模超过10亿元的屈指可数。教育培训业,还是一座尚待开发的“富矿”。目前全国品牌化的教育机构像新东方、巨人教育、安博教育、环球雅思等教育培训机构占据英语、课外辅导、职业教育等行业领头地位。在2008年到2009年培生出版公司先后并购了华尔街英语和上海乐宁英语,这是国际教育机构强势进入中国教育的一个趋势。 而中小机构发展也面临着危机,主要是人才缺乏、教学科研力量的薄弱,抵御风险的能力低下,在经济危机面前很难快速发展。教育培训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阶段,大机构将出现综合化发展,专业教育机构将突出差异化进行连锁经营,融资后的教育机构为了扩张,将继续收购全国地方大型教育机构,小机构为了生存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寻求教育蓝海战略。打造发展初期的核心竞争力。 二、教育培训业近两年的发展特点: 1、品牌教育综合化发展 在教育培训市场竞争化的时代,品牌优势是竞争的一个核心,以新东方为例上市后新东

中国农村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农村教育现状分析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21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二十一世纪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全面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激活民族的创新能力。我们愈来愈迫切地感觉到,如何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素养,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开发他们的智力潜能,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更新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不可回避的紧要课题。 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是与这个国家的教育直接相关的。回顾这些年来我国的教育情况,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相比于世界上许多先进国家和地区,中国的总体国民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当然,我国人口众多底子薄,教育环节薄弱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和客观因素造成的。人口众多底子薄,说明我国幅员辽阔却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众多受教育程度差距很大,其中我国农村人口素质低下是影响我国整体国民素质高低的主要因素。要提高我国的整体国民素质就必须重视提高我国的农村人口素质,只有农村人口素质有了质的提高,才可以从根本上适应我国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 提高国民素质在农村人口中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已有相对较好的物质条件的农村地区。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经济发展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均衡,出现了富裕型、小康型、温饱型和贫困型同时并存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即使在全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的广东省,仍有不少刚刚达到温饱线甚至仍然在贫困线下的农村地区。在经济十分落后的农村地区,应以加大教育设施的投入力度、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主要任务,让所有的失学儿童可以读得起书。在经济已有一定发展、具备基本完善的教学条件的农村地区,就可以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实施相关的素质教育课程。由于在这些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村地区,在校学生很大程度地避免了"读不起书"的物质基础问题,开展素质教育就具备一定的根据和基础。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1996年5月发表《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奠基工程》一文中十分强调基础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跨世纪人才进程中的基础地位。由于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长期落后封闭,农民的许多落后的、封建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即使个别地区经济有所发展,但人的思想和观念仍然停滞不前,在一个相对长期固定缺少开放性的农村社会,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素质想要一下子有根本改变并不容易。要改变这种状况,有不少人为此做了许许多多的工作,总结这些经验我们得出:要提高农村人口国民素质的长远而有效的手段就是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村人口

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2011-2015年中国培训市场前景预测 中国教育培训业的现状: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服务国际化的时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教育也作为服务业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教育市场呈现旺盛的增长趋势,成为我国经济领域闪亮的市场热点,成为创业投资最热门的关键词。2008年面对房地产、股票等投资市场的不景气,专家指出,中国的教育市场巨大,机会仍然很多,但是教育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将进入比拼内功和规模的圈地时代。有关专家表示教育业是未来投资的热点,全国教育市场巨大,市县级城市市场急需开发,新一轮的教育掘金行动即将开启! 根据国家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来看, 未来5到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潜在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 尤其是中小学的教育培训,超出3000多亿的市场,并且正以每年30%速度急速增长,每年参加各类培训的青少年儿童超过1亿人次。目前,我国现有2亿多的中小学生。而在大中城市,90%以上小学生在课后接受各种各样的辅导,这是一个无比巨大的需求群体市场。 幼儿教育市场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近两年来,中国教育市场迎来了培训行业投资高峰期。除去风险投资商的青睐,国际教育集团参与度也在提高。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投资教育的渠道也在不断增多。中国教育培训领域的市场空间巨大。统计数据显示,教育支出在中国已经超过其他生活费用成为仅次于食物的第二大日常支出。预计到20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潜在规模达3000亿元人民币。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中国的教育培训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教育培训机构已有近万家,但资金规模超过10亿元的屈指可数。教育培训业,还是一座尚待开发的“富矿”。目前全国品牌化的教育机构像新东方、巨人教育、安博教育、环球雅思等教育培训机构占据英语、课外辅导、职业教育等行业领头地位。在2008年到2009年培生出版公司先后并购了华尔街英语和上海乐宁英语,这是国际教育机构强势进入中国教育的一个趋势。 而中小机构发展也面临着危机,主要是人才缺乏、教学科研力量的薄弱,抵御风险的能力低下,在经济危机面前很难快速发展。教育培训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阶段,大机构将出现综合化发展,专业教育机构将突出差异化进行连锁经营,融资后的教育机构为了扩张,将继续收购全国地方大型教育机构,小机构为了生存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寻求教育蓝海战略。打造发展初期的核心竞争力。 二、教育培训业近两年的发展特点: 1、品牌教育综合化发展 在教育培训市场竞争化的时代,品牌优势是竞争的一个核心,以新东方为例上市后新东方开始在幼儿教育、职业教育、中高考辅导、个性化家教等领域强势进攻,利用新东方的品牌优势在各个领域进行扩张,巨人教育集团在融资前就开始了在全国发展的战略部署,融资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 摘要:当今社会问题比较多,其中教育问题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将从学校,地区投入,师资资源分配,教育制度等进行分析。另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教育现状师资资源教育制度解决方法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教育改革,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人满越来越意识到旧的教育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弊端日益显露出来。教育是使人们了解知识,了解社会,成为人才的过程。 然而,一些地区的学校为了提高教育水平,对学校进行严格控制,对学校进行排名,而排名依据就是学生的排名或升学率,而学校排名也与评优挂钩。学校为了提高名次就对老师严格控制,其依据则是老师所教班级的学生排名和升学率。而对学生的评价就是“分”,其他的全部抛诸脑后。而这就导致了学生可也负担大、厌学、教师职业倦怠或急功近利而不能实施素质教育,从而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育已经变成了一种产业,尽管国家一直都不承认这个问题,可是教育成了一门产业却已成事实,教育的收费问题是一大顽疾,西部的许多地区的孩子上不起学,农村的许多学生上不起大学,在一些大城市里面有高额的择校费、赞助费,据说,教育曾被评为“十大暴利行业”之一。

第二:只有奴才教育,没有人才教育。很简单,人才是有人格、思想和思维的,而奴才却简单的多,只教你如何来服从,却不准你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这就是王小波所说的要成为一个特立独行的猪的理由。 第三:只有应试教育,没有素质教育。这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是戕害最大的一种教育,一种失败的教育,从德国、日本的再度崛起,要从根本上反思我们的教育。 第四:只有专业教育,没有通才教育。学文科不知道理科,学理科不知道文科,现在学校里,只有学理科失败的才学文,导致了整个国家人文水准的不可逆转的滑坡,整个民族道德水准的堕落。一个本科大学生出来,连最起码的历史知识都不懂,这是很悲哀的事情。 第六:只有精英教育,没有平民教育。本科、硕士、博士连读,屡见不鲜,很怀疑他们的专业水准,在象牙塔中,闭门造车、学术剽窃、职称官本位的今天,这些精英能负担起民族复兴的大业吗?大学办得像衙门,经费年年倾斜,而乡村中的草根教育却无人问津,投资不足。 第七:只有思想教育,没有伦理教育。教育不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只是为了政治的需要,反而中国传统中的伦理道德,一个人如何来承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使命,如何诚意、正心、格物、致知,却成为文化断层,如何来处理与国家、民族、家庭、父子、夫妻、朋友却没有定位,造成人心的迷失,造成道德的沙漠。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一些看法

提到中国的教育现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教育的不公平问题,作为一名河南省的高考考生,我们经历了很大的委屈和压力,才考上大学,其中,只有很少的人能上自己心仪的大学。河南作为一个教育大省,面临这样的问题,是有情可原的,因为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众多,大家都来挤高考这座独木桥,但是对于很多欠发达地区的考生来说,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资源要少的多,教育资源少了,学生接受教育的质量就会下降,培养的学生就不会像发达地区的学生那样知识面广、眼界开阔。与之相反地是很多发达地区所占有的教育资源比欠发达地区要多得多,到最后发达地区的孩子接受再教育的比例要远远大于欠发达地区,这就造成了地区之间的教育差异,进而导致了地区之间的其他差异,那些发达地区的孩子在完成学业之后,很少会到欠发达地区工作,他们都倾向于回到自己的家乡所在地工作,欠发达地区孩子完成学业后背负着各种希望想要摆脱贫穷的命运,于是也到发达地区寻找机会创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这就成为了导致现在的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原因之一。当然,这种教育上的差异是由于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这些客观的因素无疑是造成教育不公平的不可避免的原因,但是,这一与我们的新课改有着必然的联系,我们从八十年代的新课改是分试点进行的,也就是一步一步的实验推广,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稳扎稳打的发现新课改中出现的不合适问题,并加以处理,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造成各地的教育层次不平衡,最后导致地区之间的教育不公平现象。 中国的教育现在还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教育的功利化,教育的定义是培养新生一代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但是现在我国的教育却充满着功利化的色彩。包括我们的新课改,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一直是一种想要培养出能为国家做事的人的目的,是带着浓重的功利化色彩的,我们一切都讲实用,讲经济,怎样能用最少的消耗,获得最大的收益。我们一直在追问中国教育为什么教育不出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的教育为什么出不了大师级的人物?我们为什么不思考一下我们现行的教育是什么状况,学前教育基本上是空白,只有少数发达地区的孩子可以接受到比较合格的学前教育,大部分地区的孩子基本都是在民办的幼托机构接受学前教育,他们的培养目标是让小孩儿上一个好的小学,而非对孩子的智力进行引导和开发。义务教育阶段,大部分地区的孩子还是在接受应试教育,以考试为主,老师依然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衡量好学生和坏学生的标准,学生的课业负担自然很重,现在为了传承传统文化,很多地方掀起了国学热,让小孩儿学习弟子规、三字经。这些本来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实际中却变成了孩子们的负担,老师为了让孩子们记住那些经典,就让孩子们死记硬背,每天布置的作业里必然有这些经典的抄写或默写任务。这就像是本来很好的饭菜,你偏硬塞给孩子,强拗的瓜不甜,这样反而会使孩子们反感那些经典。小学生学国学的例子深刻的反映了我国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问题,老师的心中充满了功利化的思想,他们之所以要这样做无非是想证明自己的学生是最好的,可以接受很多生源,获得国家的

中国幼儿教育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幼儿教育行业发展现状 新生婴儿数自2000 年来一直负增长,2010 年以来增速企稳回升,2014 年增幅尤为明显,2015 年由于农历羊年的因素的影响,2015 新生儿数量增速下降,但我们认为,2016 年新生儿数量增长的趋势将依然延续,近五年的新生儿数据印证了我们的判断。 2000-2015年中国新生儿数量及增长率统计 数据来源:Wind 世界上著名的婴儿潮发生在二战后的美国。在1946 至1964 年间,约有8千万婴儿出生,美国把这段人口大量出生的时期称为“婴儿潮时代”。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说:“婴儿潮人口创造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股市涨幅、房屋

需求、国际航空、个人计算机、电脑网络和运动休闲工具的需求。而日本、韩国经济的崛起,也与其婴儿潮有关。 中国经济或将呈长期L 型的走势,经济增长将面临痛苦的转型,消费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一定会到来,我们认为,婴儿潮能撬动的消费潜力巨大,未来将影响各行各业,但也需要很长时间的传导效应,因此,我们关注幼儿教育消费,婴儿潮受益的最前端产业链。 根据我们的假设,以2015 年的市场规模为标准,未来几年每年将新增加640 万新生儿,按照家庭和幼儿园的平均支出,这部分增量将为幼儿教育市场带来358 亿元的增量市场,约合每年教育市场规模年均10%的增量。预计到2018 年,幼儿教育的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4565 亿元。 2015-2018年学前教育市场预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改革开放以来,民办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补充,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学前教育方面,民办教育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虽然近几年国家对学前教育的资源在不断收紧,但整个市场仍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高端园、特色园等民办园的需求还很大。国家对民办教育方面的法律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目前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对民办教学机构的性质认定问题,非营利性机构性质,直接阻碍了资本市场与民办教育的接轨,至今没有能成功在国内实现IPO 的民营教育机构。但蓬勃发展的民办教育已经是资本高度关注的领域,最新**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明确提出要对民办教育登记为营利性机构的可能,我们认为,政策的不断放开,资本的正式介入,将对教育带来更多的机遇。 有关民办教育机构性质认定的相关法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分析详解

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 分析报告 2006年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平稳中透着坚定、务实,更加关注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规范和内涵质量的提升,让人们对教育信息化的明天充满了期待。慧聪行业研究根据多年积累数据,对教育信息化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教育行业信息化经过10年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期,目前已进入相对平稳增长期,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第一年,在建设新农村和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方针指引下,培养创新人才、创建学习型社会成为2006年教育信息化的热点问题,教育信息化对此担负着史无前例的重任。 有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教育行业IT投资总规模为304.8亿元,比前一年增长了11.8%。回顾2006年的教育信息化,培养创新人才可以说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热点问题。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大家越来越感到传统的教育思想和体制与教育信息化的冲突和矛盾,对于创新人才的评价标准和培养途径的种种争议,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培养创新人才与教育信息化之间具有本质的、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教育信息化不仅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发展全 局中的关键环节。早在2003年教育部就提出了未来5年教育信息化的总体目标: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国家公共教育信息化平台,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推进多层次、多功能的资源开发、交流和共享机制的形成,提高各类社会成员的信息素养,满足人们随时随地终身学习的需求,提升现有教育质量和水平,为国家信息化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 同时确定了未来5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该方案由硬件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应用系统、服务体系等主要业务系统,公共资源、公共应用、公共服务等主要数据系统,管理体系、标准规范、法律法规、培训服务以及关键技术攻关等支持环境组成。 2003-2006年教育行业信息化投入状况

浅谈当前中国教育的现状和解决方法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现今社会的不断发展,竞争环境不断加强,学生的压力也不断加大,于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纵观我国20多年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其存在着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值得有关部门深思。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不足 这个认知不足,指的既是校方也有学生本身。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发展也比较慢,于是在部分学校及家长的观念中仍然坚持应试教育为本的思想,认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只是一时之需。因此,对心理学不加重视,甚至将其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混淆,不能为学生所接受,导致心理学形如虚设,成为了形式主义。 二、师资力量薄弱 正是由于一中所提到的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认知不足,也进一步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不够,于是,校方在招收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时,也并没有做出严格的考核和审查,准入门槛过低,造成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水平很低。同时,我国劳动部门在颁发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时,考核与国外相比也极为简单轻松,这也从另一方面导致了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的薄弱。 三、缺乏针对性 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在理论研究上主要受西方的影

响,我们所应用的方法、技术、手段等多数是移植甚至完全照搬欧美国家的一套,存在着难以克服的民族文化差异,这样测量结果所产生的误差往往难以消除。 四、对心理健康教育缺少有效监管 无论是政府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监管还是学校内部的监管,检查评估次数过少表明了我国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少有效监管,对社会层面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的检查评估就更少了。我国虽开设了“心理咨询师”等的职业执照制,但由于缺少对师资认定和培训工作的有效监管,导致准入条件过低,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良莠不齐。而且对从业过程也缺少监管,缺少科学的评估体系,导致教育质量很低。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安全性。 针对上述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我有如下建议: 一、通过各方面渠道加强学校、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与德育要进行严格区分。加大宣传力度,让校方、家长均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准入门槛,进行严格的专业知识审核和考查,完善学校招聘审核制度,切忌鱼目混珠。 三、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培养力度,严格培养方式,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员来满足越来越高的师资需求; 四、发展本国心理测量的技术水平,不再依赖于西方,生成完全适合我国社会民族文化的心理测量体系,从而尽量避免了测量结果的

(完整版)中国教育的现状与改革

中国教育的现状与改革、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改革成绩斐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计划经济和行政指令色彩浓重的教育改革逐渐被法律、制度规范的教育改革所代替。在这一社会转型过程中,准确而及时的教育评价比过去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中国是文明古国,又是人口大国,封建等级制和封闭的自然经济使丰富的人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19 世纪中叶,我国适龄人口中受教育者仅占5 %。1946 年全国小学毛入学率仅为38 %;有大学207 所,在校生只有15. 5 万人。新中国成立以后的1950 - 2001 年间,高等教育规模增长85 倍,中等教育60 倍,初等教育30 倍。2001 年小学净入学率为90. 5 % , 升学率95. 45 % , 初中毛入学率为88. 7 %,高中毛入学率为42. 8 % ,2003 年大学毛入学率为17 %。15 岁以上公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7. 85 年,文盲率从1982 年的31. 87 %下降到2000 年的9. 08 % ,15 岁以上文盲人口从1962 年的2. 33 亿下降到2000 年的0. 87 亿( 图1 ) 。教育投入从1 9 5 2年的占GDP1 . 7 1 % 教育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晴雨表,人们对教育的期待过高,社会对教育的评价就像天平一样灵敏,正因为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高,公众对教育永远不会满足,这是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改革开放25 年过去了,中国的教育改革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和农村教育改革; 从专业角度,可分为管理体制改革、投入体制改革、课程改革和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等。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改革离不开经济基础,教育改革反映了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文化价值观的变革,与国内外政治、经济的宏观背景密切相关。一、中国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 基础教育依然薄弱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基础薄弱,积淀了大批素质比较低的人口。(1) 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与巩固任务十分艰巨。2001 年,全国仍有522 个县未实现“普九”, 西部地区是新老文盲的集中地区。(2) 中小学辍学率居高不下,政府统计:小学辍学率为0. 27 % ,而实际上西部地区的西藏、青海等4 省、自治区都超过1 %以上;初中辍学率为3. 12 % ,人数为200 万,西藏、安徽等省、自治区超过3 %。2001 年,义务教育阶段按时毕业率仅为75 % ,意味着我国每年有500 万学生因辍学不能按时完成义务教育,约占小学新生人数的1/ 4 ,实际上可能大于这个数据。按时毕业率东、中、西部分别为83. 0 %、78. 2 %、62. 0 % ,东西相差21 个百分点,西藏、贵州、宁夏不到50 %。(3) 高中教育发展迟缓。2001 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53. 2 % ,高中阶段毕业生升学率为65. 5 % ,相差12 个百分点。全国有15 个地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最低的地区为37. 4 % ,说明欠发达地区至少有46. 8 % - 62. 6 %的初中毕业生升不了高中。15 - 19 岁在校生占同龄人口比例只有OECD 国家的一半,获得现代科技信息的比率和水准都不高,25 - 64 岁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较OECD 部分国家低4 - 5 年(表1 , 表2) 。同时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严重滞后,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限制因素。现有1. 2 亿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其中1/ 4 - 1/ 3 为15 - 25 岁的高中阶段及以后人口,接受正规教育机率不大,在“十五”期间实现高中阶段毛入学率60 %的任务艰巨。2001 年,建立校园网的小学、初中分别占全国的1. 5 %、5. 7 % ,全国中小学每51 名学生拥有1 台计算机。高中师资缺口116 万名。基础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教育严重滞后于城市教育,而农村教育的特点还不能用城市教育的发展模式套用,农村教育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城乡教育差异的长期性取决于城乡经济、社会、文化差异的长期性。(二) 农村教育的主要症结1. 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是农村教育的主要症结。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50 %以上要回到农村,尤其是农业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达到80 %以上。这些学生大多返乡务农,但农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与农业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当地的经济活动,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农村孩子升学率低,但农村职业学校又办不下去,导致“有校无生”。根据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村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分析,在农村自然就业状态下和农村城市化中,农村孩子升学率低,农业收入增长缓慢,劳动力过剩都是农业职业教育难以走出低谷的重要原因。2. 中小学辍学率居高不下,成为农村教育走不出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1986 - 1990 年,全国每年辍学的小学和初中学生都在500 万以上,88/ 89 学年度接近800 万,89/ 90 学年度565. 4 万。辍学率一般在小学5 年级最高,4 年级其次,6 年、3 年级较少;初中2 年级最高,3 年级较低。李建平于1998 年1 月在《中国教育报》发表文章指出, 河南某小学辍学率达2. 2 % ,初中达9. 39 %。 6 年后该小学将达到12. 1 % ,初中3 年后将达到28. 1 7 %。其中就辍学原因分析,因升学无望占的40 % ,受到教师严厉惩罚的占30 % ,学习压力大跟不上的占20 % ,农忙时家庭缺劳力的占10 %。可见,农村教育的出口问题是关键,是农村学生辍学现象和农村教育走不出低谷的核心问题。研究表明, 农村孩子上学的动力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升学、就业(进城、回乡) 、谋生(首选是效益高的产业) 。流动人口比流出地人口的年龄低、文化

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国贸11003班肖婷陈丽平张倩徐晨王蕊刘慧茹袁玥宏观环境分析一、中国教育宏观环境分析1、政治环境分析目前针对课外辅导机构的政策环境比较宽松,对资本、办学门槛等方面均没有严格的限制,导致了市场上此类辅导机构数量众多,市场份额分散、竞争自由,为有实力的领先企业整合提供了整合市场、引领行业发展的机会。2、经济环境分析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过半数的城市家庭,孩子每月花费占家庭总收入的20%以上,44.29%的家庭每月用于养育子女方面费用在500元到1000元之间,其中绝大部分用于课外辅导教育培训中。3、社会环境分析中国教育市场的快速发展,主要来源于几个方面的社会因素:其一,升学压力的日益严重。激发了家长让孩子参加课外否到培训的需求,促进整体市场规模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二,中国传统对教育的重视。教育被认为是改变个人及家庭命运的重要出路,导致中国的家长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使自己的孩子获得更好、更多的教育。4、技术环境分析伴随着教育培训规模的逐渐增加,互联网的发展推动教育互联网化进程,再加上国家开展的村村通工程等项目的发展,为网络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中国GDP发展情况由上图可以看出:在未来几年内,中国GDP将保持在10%左右的增长率,在2013年有望达到530703亿元。人均GDP方面中国与世界发达经济国家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未来几年的增长率将同样保持在10%以上。由上图可以看出:目前中国GDP中教育支出方面已经逐渐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占比情况,在未来几年增速将逐渐减缓,呈现逐步上升的态势。在2013年中国政府教育支出将达到16121亿元。在GDP中占比情况将保持在3%左右。由上图可以看出:伴随着家庭对教育程度的重视,家庭教育支出方面在2006—2010年呈现了一段增长态势,未来几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在8%左右。三、中国教育发展的推动因素 1.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城镇人口比重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由2005年的42.99%上升到2008年45.68%,增加了2.7个百分点。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加剧了城市的就业竞争环境,提高了城市就业中对于学历的要求。2. 传统教育观念变化:现代社会上多数孩子均为独生子女,在教育投入上相对比较集中,可以将有效的资金用于一个孩子身上。与此同时,家长对子女的关注也更加集中,期望也更高,相应的对孩子的教育格外重视。考试分数和升学情况成为衡量孩子成果的主要标准。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导致多数城市的家长为自己孩子报名参加课外辅导,推动了私人教育培训市场的发展。3. 学历对就业收入的影响:2009年“211”院校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平均月薪为2756元,而非“211”本科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平均月薪2241元,相差500元。学历的差异,甚至是重点区域非重点大学的差异直接影响毕业后薪酬的差异. 四、国际教育环境分析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培训市场“金矿”效应的日益凸现,境外培训机构纷纷提前行动,争抢中国培训市场这块大“蛋糕”。这导致了中国培训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程度的加深。国外培训机构加快进入中国的步伐,近几年,国外培训机构进入中国培训市场的步伐加快。国外培训机构之所以纷纷进入中国市场,看中的是中国培训市场的巨大潜力。教育培训国际化给培训市场带来的变革,促进了教育培训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也引发了教育培训市场的深层次变革:一是带来了先进的办学方式;二是带来了国际化的培训内容;三是营造了超一流的培训环境。国外培训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不断加快,涉足的领域也日益宽广,涉及到学历学位教育、幼儿教育、IT教育、外语、金融、管理、市场类职业培训等诸多领域。中观分析一、教育行业现状分析中国教育培训产业市值空间巨大。从宏观上讲,中国教育培训产业的总需求达到1.8万亿元,除去正规的学校教育(大约占60%,折合1.08万亿)之后,市场化培训需求达到7200亿元。从全国范围来看,北京、上海、广州、西安、重庆、成都、武汉这些高校云集的地区,培训机构相对较多。这些培训机构一般采用区域性扩张法,高强度地向二、三级城市发展,以便形成高密度的渠道网络。全国培训机构大概有10000家,其中,北京有2000家,上海有1500家,广州有1000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