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医大毒理学习题集含答案推荐文档

南医大毒理学习题集含答案推荐文档
南医大毒理学习题集含答案推荐文档

毒理学基础习题集主编周建伟刘起展主审王心如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二00 四年四月 2 前言

《毒理学基础习题集》是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组织编写的第四版《毒理学基础》的配套教材。习题内容主要依据第四版《毒理学基础》的内容编写而成,旨在帮助学生更深刻理解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同时本书也可作为教师的教学辅导用书。本书编写还参照了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的内容与范围。因此,本书还可作为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参考用书。

考试是评定应试者知识结构与能力、检查教学效果、客观进行教育评估

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毒理学基础的学习过程中,有必要编写一本适应考试需要的教材。本书的主要试题类型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即选择题,其覆盖的知识面较宽,能检查应试者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分析、综合和应用等能力,并且评卷比较客观。主观题指名词解释、问答题和论述题。主观题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突出教材重点,考查学生应用能力。

因水平有限,本书中错误与疏漏难免,恳切希望各院校老师和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编者2004 年4 月 3 使用说明

1. A 型题(单项最佳选择题)每道试题由一个叙述性题干和四个供选择的备选答案组成。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佳选择,称为正确答案,其余三个均为干扰答案,从中选择最佳

2. B 型题(配伍题)

B 型题的基本结构是先列出五个备选答案,

接着是至少二道用数字标明的试题,需从备选答案中为每题配一个最合适的答案。

3. 名词解释

解释名词时,只需对该词作出明确解释,不需进一步讨论。

4. 问答题

对问答题只需以简明扼要的语言回答内容的要点,不需展开讨论。

5. 论述题

论述题则需进一步展开讨论。

1 目录第一章绪论................................. . (1)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 (2)

第三章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与转化 (7)

第四章毒性机制................................. (13)

第五章外源化学物毒性作用的影响因素 (14)

第六章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17)

第七章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 (22)

第八章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 (30)

第九章发育毒性与致畸作用 (34)

第十章管理毒理学................................................... (37)

1 第一章绪论

【 A 型题】

1. 经典的毒理学研究对象是D

A .核素

B .细菌

C ?病毒

D .各种化学物质

2. 卫生毒理学和毒理学的主要区别是C

A .毒理学相当于总论.而卫生毒理学是个

B ?卫生毒理学与毒理学研究的方法有所不

C. 卫生毒理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围,毒理

学属于边缘学科

D .卫生毒理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小,毒理学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大

3 ?外源化学物的概念D

A ?存在于人类生活和外界环境中

B ?与人类接触并进入机体

C.具有生物活性,并有损害作用

D ?以上都是

【B 型题】

【名词解释】

1. 毒理学

2. 现代毒理学

3. 卫生毒理学

4. 管理毒理学

【问答题】

1. 毒理学、现代毒理学及卫生毒理学的任务

和目的

2. 卫生毒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几种?

3. 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研

究内容及相互关系

4. 如何理解毒理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5. 毒理学主要分支有哪些?

【论述题】

1. 试述毒理学发展趋势及有关进展。

2. 谈谈现代毒理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2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

【A 型题】

1. 毒物是 D

A .对大鼠经口LD50 > 500mg/kg体重的物

B ?凡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

C.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D ?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对机体发生损害作用的物质

2. LD50 的概念是 D

A ?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

B ?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

C?出现半数动物死亡的该试验组的剂量

D ?能引起一群动物50 %死亡的剂量(统计

值)

3. LD50 与毒性评价的关系是C

A ? LD50 值与毒性大小成正比

B ? LD50 值与急性阈计量成反比

C ? LD50 与毒性大小成反比

D ? LD50 值与染毒剂量成正比

4. 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

B

A ? LD100

B? LD50

C.LD01

D .LD0

5. 对于毒作用带描述,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C

A .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值的比值为急性毒作用带

B ?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为慢性毒作用带

C ?急性毒作用带值大,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

D ?慢性毒作用带值大,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

6. 毒性的上限指标有B

A .绝对致死量,最大耐受量,最大无作用计量,最小致死量

B .绝对致死量,最大耐受量,半数致死量,最小致死量

C ?绝对致死量,最大无作用计量,阈计量, 半数耐受计量

D .绝对致死量,阈计量,最大耐受量,最小致死量

7. 最大无作用剂量(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是B

A .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B .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C ?人类终身摄入该化合物未能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剂量

D .一种化学物在环境中存在而不引起物体的损害的剂量

8. 最小有作用剂量(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

水平)是D

A .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出现了亚临床症状的最小剂量

B ?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造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的损伤的最小剂量

C. 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引起免疫功能减低的最小剂量

D .一种化合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使某项指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的最低剂量

9. 最敏感的致死剂量指标是B

A ?绝对致死剂量

B .半数致死剂量

C.最小致死剂量

D ?以上都是

10. 毒物引起全部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是A

A .绝对致死剂量(LD100 )

B .最小致死剂量(LD01 )

C.最大耐受剂量(LD0 )

D .半数致死剂量(LD50 )

11. 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的个别成员出现死

亡的剂量B

A .绝对致死剂量(LD100 )

B .最小致死剂量(LD01 )

C.最大耐受剂量(LD0 )

D .半数致死剂量(LD50 )

12. 毒物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

量C

A .绝对致死剂量(LD100 )

B .最小致死剂量(LD01 )

C.最大耐受剂量(LD0 )

D .半数致死剂量(LD50 )

13. 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剂

量D

A .绝对致死剂量(LD100 )

B .最小致死剂量(LD01 )

C.最大耐受剂量(LD0 )

D .半数致死剂量(LD50 )

14. 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

D

A .绝对致死剂量(LD100 )

B .最小致死剂量(LD01 )

C.最大耐受剂量(LD0 )

D .半数致死剂量(LD50 )

15. 对LD50 描述错误 .. 的是D

A .指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

剂量

B .是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

C .是对不同毒物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基础

标准

D .毒物的急性毒性与LD50呈正比

16. 对阈剂量描述错误 .. 的是D

A .指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

B .与毒物一次接触所得的阈剂量为急性阈剂量

C .长期反复多次接触毒物所得的阈剂量为慢性阈剂量

D .毒物的急性阈剂量比慢性阈剂量要低

1 7.对毒作用带描述错误.. 的是D

A .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为急

性毒作用带

B .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为慢性

毒作用带

C. 急性毒作用带值大,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

D 慢性毒作用带值大,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

1 8.急性毒作用带为A

A .半数致死剂量/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B. 急性阈剂量/半数致死剂量的比值

C. 急性阈剂量/慢性阈剂量的比值

D .慢性阈剂量/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19. 慢性毒作用带为C

A. 半数致死剂量/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B .急性阈剂量/半数致死剂量的比值

C.急性阈剂量/慢性阈剂量的比值

D .慢性阈剂量/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20. 对于同一种化学物,在相同的条件下,下列哪项毒性指标数值最大E

A. LD50

B. LD0

C. LD01

E. LD100

21. 对于同一种化学物,在相同的条件下,下列哪项毒性指标数值最小B

A. LD50

B. LD0

C. LD01

D.LD100

22. 对LD50 描述,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C

A ?指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剂量

B .又称致死中量

C.毒物的急性毒性与LD50呈正比

D .是对不同毒物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基础

标准

23. 慢性毒作用带为C

A .半数致死剂量/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B .急性阈剂量/半数致死剂量的比值

C.急性阈剂量/慢性阈剂量的比值

D .慢性阈剂量/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24. 机体组织细胞对毒作用反应特点不包括:B

A .具有特异的靶器官和靶部位

B .病变性质相同

C.病变性质各有不同

D .病变程度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25 化学毒物与机体毒作用的剂量-反应(效

应)关系最常见的曲线形式是D

A .直线型曲线

B .抛物线型曲线

C.对称S状曲线

D .非对称S状曲线

26.S -曲线的特点是 A

A .曲线开始平缓,中间陡峭,最后又趋平

B .曲线开始平缓,中间平缓,最后陡峭

C.曲线开始陡峭,中间平缓,最后仍平缓

D .曲线开始陡峭,中间陡峭,最后平缓

【B 型题】

27~30 题

A 效应

B 反应

C 剂量—效应(反应)关系

D 有的个体不遵循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规

E 剂量反应曲线

27. 用CCl4 给大鼠经呼吸道感染后,测试

大鼠血清中GPT 升高,CCl4 所发生的GPT 改变为A

28. CC14染毒大鼠100只中有50只GPT升高,即效应发生率为50%,此为B

29. 随着CCl4 染毒剂量的增高GPT 显著增高C

30. 某患者因上感而就医,进行青霉素过敏试验中致死D

【名词解释】

1. 毒物

2. biomarker

3. medianlethaldose

4. hypersensibility

5. hormesis

6. Zch

7. 靶器官

8. 毒性

9. 阈剂量

10. 最大无作用剂量

1 1 .剂量-效应关系

12. 剂量-反应关系

13. 危险度

14. 危害性

15. 安全性【问答题】

1. 毒理学中主要的毒性参数有哪些?

2. 一般认为哪些毒性作用有阈值,哪些毒性

作用无阈值?

3. 为什么把毒效应谱看成连续谱?

4. 绘制一条典型的剂量-反应曲线。标出阈值和饱和度。标出二者轴线。

5. 一个剂量-反应曲线能告诉毒理学者怎样的信息?

6. NOEL, NOAEL, LOEL 和LOAEL 之间的

区别是什么?

7. 生物学标志有哪几类?

【论述题】

1. 试述描述毒物毒性常有指标及意义

2. 剂量反应关系曲线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及意义如何?

7 第三章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与转化【 A 型题】

1. 外源化学物经消化道吸收的主要方式是

C

A .通过营养物质作载体

B .滤过

C.简单扩散

D ?载体扩散

2. 影响化学物质经呼吸道吸收的因素是D

A ?肺泡的通气量与血流量之比

B ?溶解度

C.气血分配系数

D ?以上都是

3. pKa 为

4.2 的有机酸(苯甲酸)在消化道中吸收最好的部位是A

A ?胃

B ?十二指肠

C.小肠

D .结肠

4. 血脑及胎盘屏障受以下因素的影响D

A .动物种属

B .年龄

C.生理状态

D ?以上都是

5. 毒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是D

A .肠道

B .唾液

C.汗液

D .肾脏

6. 肾脏排泄主要的机理是C

A .肾小球简单扩散

B .肾小球主动转运

C.肾小球滤过

D .肾小管主动转运

7. 代谢活化是指C

A .一相反应可以增毒,二相反应可以减毒

B .经结合反应后,水溶性增大,毒性也增

C.原形不致癌的物质经过生物转化变为致癌物

D .减毒或增毒必须经过四种反应

8. 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的两重性表现

在D

A. N 一氧化. 苯胺N 羟基苯胺(毒性增强)

B ?脱硫反应,对硫磷对氧磷(水溶性增加,毒性增强)

C .环氧化,苯并(a)芘7, 8-二醇-9,

10 环氧化物(致癌)

D .以上都是生物转化两重性的典型例子

9. 有机磷化合物取代基不同其毒性不同,下

列哪项正确D

A . R1,R2 同为乙基时毒性比甲基毒性大

B . Y 基团为O 时毒性大于S

C. X 基团为酸根时,强酸毒性比弱酸毒性

D .以上都对

10. N- 羟化反应常见的化合物是B

A .苯

B .苯胺及2-乙酰氨基芴

C .苯酚

D .羟甲基八甲磷

11. 常见的诱导剂有 A 如有选项: E 以上都是,则选E

A .苯巴比妥

B . 3-甲基胆蒽

C .六氯联苯

D. DDT

12. 物种差异影响化学物的毒性的例子是

C

A ?猴子体内可发生N-羟化,N—2 —乙酰氨

基芴与硫酸结合变成致癌物

B .家免体内可发生N-羟化,N —2 —乙酰氨基芴与硫酸结合变成致癌物

C .鼠体内可发生N-羟化,N —2—乙酰氨基芴与硫酸结合变成致癌物

D .猫体内可发生N-羟化,N —2—乙酰氨基

芴与硫酸结合变成致癌物

13. 外来化含物代谢酶的诱导是指D

A .某些化合物可使某些代谢酶活力增强

B .酶的含量增加

C .生物转化速度增高

D .以上都是

14. 对于呈气体状态或易挥发的化学毒物的

排泄,下列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D

A .通过主动转运的方式经肺泡壁排出气体

B .排出的速度与吸收的速度成正比

C .血液中溶解度低可减缓其排除速度

D .肺通气量加大可加速其排除速度

15. 能沿浓度梯度扩散,需要载体参加但不消耗能量的转运方式称为C

A .简单扩散

B .主动转运

C .易化扩散

D .滤过

17. 能阻止水、电解质和某些水溶性差的物质屏障是B

A .表皮角质层

B ?连接角质层

C.上皮角质层

D .真皮角质层

(答案的参考资料:经表皮进入体内的毒物需要越过三道屏障。第一道屏障是皮肤的角质层,一般相对分子质量大于300 的物质不易透过无损皮肤。第二道屏障是位于表皮角质层下面的连接角质层,其表皮细脆富于固醇磷脂,它能阻止水溶性物质的通过,而不能阻止脂溶性物质的通过。毒物通过该屏障后即扩散,经乳头毛细血管进入血液。第三道屏障是表皮与真皮连接处的基膜。)

18. 化学毒物在体内生物转化的最主要器官

是A

A .肝

B ?肾

C.肺

D .小肠

19. 化学毒物生物转化的I 相反应,不包括下列哪一种反应A

A .甲基化

B .羟化

C .共氧化

D .环氧化

20. 下述哪项描述是错误的C

A .解毒作用是机体防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

B .动物的种属、年龄、性别、营养状态及遗传特性,对生物转化的性质与强度均有重大影响C.经过体内的生物转化,所有化学毒物的

毒性均降低

D ?前致癌物可通过生物转化后变成终致癌

21. 化学毒物在器官和组织中的分布最主要受哪项因素影响A

A?化学毒物与器官的亲和力

B .血流量

C .特定部位的屏障作用

D .器官和组织所在部位

22. 发生慢性中毒的基本条件是毒物的

D

A .剂量

B .作用时间

C .选择作用

D .蓄积作用

23. 体内毒物蓄积若要达到最大蓄积量,至少需要几个生物半减期D

A.2

B.4

C.6

D.8

24. 化学毒物在胃肠道吸收的主要方式为

A

A .简单扩散

B .主动转运

C .易化扩散

D .胞吞

25. 化学毒物经皮吸收必须具备下述哪项条

件C

A .水溶性

B .脂溶性

C .水溶性和脂溶性

D .分子量小于100

26. 化学毒物在消化道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C

A .食管

B ?胃

C .小肠

D .大肠

27. 化学毒物体内生物转化I 相反应的酶主要存在于A

A .内织网

B .线粒体

C .细胞膜

D .细胞核

28. 下述哪项描述是错误的D

A ?化学物的蓄积作用,是慢性中毒的基础

B ?物质蓄积可能引起慢性中毒的急性发作

C ?有效地排除体内毒物,防止或减少毒物的蓄积作用,是预防和减少慢性中毒的重要措施

D .在体内检出化学毒物时,机体才可能出现相应的机能改变并表现出中毒的病理征象

29. 下述哪项描述是错误的C

A .尿中某些化学物的浓度与血液中的浓度密切相关

B ?测定尿中某些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间接

衡量一定时间内接触和吸收该物质的情况

C.化学物的解离度与尿的pH无关D .解离的和水溶性的化学物一般可通过被动扩散排入尿中30. 化学毒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肠肝循环可影响化学毒物的D

A ?毒作用发生快慢

B ?毒作用性质

C.代谢解毒

D .毒作用持续时间

31. 影响化学毒物毒性大小和毒作用性质的决定因素是化学毒物的A

A. 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

B .吸收途径

C.剂量

D?作用时间

32. 用“阳性或阴性” 、“有或无”来表示化学毒物与机体接触后引起的生物学效应,

称为B

A .效应

B .反应

C.量效应

D .质效应

33. 化学毒物对不同个体毒作用的敏感性不

同,其原因不包括:A

A. 化学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

B .代谢酶的遗传多态性

C .机体修复能力差异

D .宿主的其它因素

【B 型题】

34~40 题

A 简单扩散

B 滤过

C 主动扩散

D 载体扩散

E 胞饮和吞噬

34. 凡是分子量小的(100~200)水溶性化合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B

35. 凡是逆浓度梯度而转运需要载体能量,脂溶性大分子量的化合物通过生物膜的

方式C

36. 凡是脂/水分配系数大,非离子性化合物

通过生物膜方式A

37. 凡是水溶性的化合物,分子量大的利用载体,由高浓度向低浓度移动的通过生物膜方式D

38. 凡是液滴或大颗粒的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E

39. 葡萄糖由胃肠道进入血液,由血浆进入红细胞再进入神经组织,一系列通过生物膜的方式D

40. 铅、锰、镉、砷、铊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C

【名词解释】

1. 生物转运

2. 代谢活化

3. 物质蓄积

4. 功能蓄积

5. 生物转化

12 【问答题】

1. 外源化学物吸收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有几种、是什么途径?

2. 外源化学物分布的特征和研究分布过程和特征的意义是什么?

3. 外源化学物经肾脏排泄的主要过程。

4. 何谓肠肝循环?

5. 何谓肝外代谢?何谓生物转化的双重性?

6. 简述生物转化第一相反应的反应类型。

7. 氧化反应的主要酶系是什么?8. 简述细胞色素P-450 酶系被诱导和抑制特性的毒理学意义。

9. 简述生物转化第二相反应的类型。

10. 为什么说呼吸道是气体、蒸气和气溶胶形态的环境污染物进入体内的主要途径

11. 列举出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

12. 列举六种II 相反应。说明哪些是微粒体或细胞质,以及它们的产物通过何种途径排泄。

13. 列举影响生物转化率的五种因素。每种因素是怎样影响生物转化的。

14?列举化学物生物活化的三种途径。

15.何谓脂水分配系数?它与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有何关系?

【论述题】

1?试述化学毒物在体内的来踪云路

2?化学毒物生物代谢的双重性对实际工作有

何意义?

3?举例说明毒物代谢酶被诱导和抑制的毒理学意义

13第四章毒性机制

【A型题】

1?自由基具有下列特性B

A ?奇数电子,低化学活度,生物半减期极

短,有顺磁性

B ?奇数电子,高化学活度,生物半减期极

短,有顺磁性

C.奇数电子,低化学活度,生物半减期极

长,有顺磁性

D ?奇数电子,高化学活度,生物半减期极

长,有顺磁性

2?体内消除自由基的酶系统不包括B

A ? GST (谷胱甘肽S-转移酶)

B ? GSH-Px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C. G-6-PD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B型题】

【名词解释】

1?亲电物

2?自由基

3?亲核物

【问答题】

1?试述终毒物与靶分子的反应类型及对靶分

子的影响

2?试述外源化学物代谢活化及意义

3?细胞调节和维持功能障碍与毒性关系如

何?

南京医科大学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南京医科大学“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研究生院 (2016-1) 一、前言 学科水平的高低是高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最重要体现,学科竞争是大学竞争的基石。没有一流的学科,就不会有一流的大学, 没有一流的学科,就无法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同样也不会有一流的科研成果。因此,学校始终坚持高水平学科建设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是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及社会服务能力的关键。继续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同时在多年的国家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江苏省优势学科以及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十三五”期间以建设一流学科为抓手的学科建设规划,对于在“十三五”进一步增强我校的核心竞争力,并为“十三五”后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十二五”学科建设回顾 (一)学科建设现状 经过多年的努力,至“十二五”末,我校学科建设已基本形成国家级、省级和校级重点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在国内,主要学科已达一流水平,在国际上,个别优势学科已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与此同时,一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学科带头人队伍已基本形成。目前,在传统学科领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进入国家一级学科水平评估前3名,口腔医学、基础医学和护理学三个学科分别进入国家一级学科水平评估前6名、前7名和前10名,临床医学在国家一级学科水平评估中排名18,由第三轮国家一级学科水平评估中排名前60%进入前40%;内科学(心血管病)、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和药理学三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学

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连续两轮入选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药学、特种医学和护理学三个学科为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在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领域:在以ESI学科排名为标志的学科领域,临床医学、药理学和毒理学、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神经科学和行为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五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我校心血管病转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作为江苏省首批协同创新中心获批立项建设,同时,培育建设江苏省肿瘤个体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至“十二五”末,七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覆盖了学校所有医学一级学科,学校设有基础医学、生物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特种医学七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二)学科建设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1、就一流学科或特色学科的建设而言,学校必须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在学校层面对学科建设进行前瞻性设计和布局,是统筹规划和合力建设一流学科或特色学科的重要保证; 2、就一流学科或特色学科的建设而言,学校必须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加快一流人才和特色人才的引进、培养以及学科人才梯队的建设是一流学科或特色学科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同时也是保持和提升学科建设成果的关键; 3、就国际上科学和学科发展的趋势而言,学校必须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要加快形成基于相应理念的一流学科或特色学科的建设思路。在继续重视传统学科建设的同时,积极布局以疾病为中心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以干细胞的临床应用为切入口的交叉学科的建设,积极探索以精准医疗以及大数据为标志的新兴学科的建设,为引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进行融合以及临床提升战略提供新的思路和平台; 4、就临床学科的建设而言,学校必须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一流临床学科的建设以及提高临床学科的影响力是学校创建一流医科大学的重中之重,加强临床重点专科的建设是提高

甜菜碱的营养作用和效果

甜菜碱的营养作用和效果 甜菜碱(Betaine)是首先在欧洲被发现的,它主要存在于甜菜糖的糖蜜中,故而得名,但其功效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才渐被认识。甜菜碱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体内,是动物代谢的中间产物,在营养物质的代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欧美一些国家相继在畜禽生产和水产养殖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证实了甜菜碱是动物机体内重要的甲基供体,参与氨基酸和脂肪的代谢,调节动物体内渗透压,具有促进生长、改善胴体组成、提高肉质、提高水产饵料的诱食性等功效。 随着甜菜碱化学合成方法的进一步成熟,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已广泛应用于畜禽配合饲料中,在水产饲料和观赏动物饲料中使用也已十分普遍,大量试验研究表明,甜菜碱是一种无毒、害、无污染的新型多功能添加剂。 一、甜菜碱的理化特性。 (一)、甜菜碱的化学结构 甜菜碱是—种季铵型生物碱,又名甘氨酸甜菜碱、三甲基甘氨酸等,化学名称为N-N-N-三甲基甘氨酸内盐,分子式C5H11NO2,分子量117.15,其化学结构与氨基酸、胆碱相似 (二)、甜菜碱的理化特性 纯品天然甜菜碱为微棕色流动性结晶粉末,能耐高温,熔点293℃;合成纯品甜菜碱则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粉末,熔点301℃~305℃;有较强的吸水性,极易潮解,并释放出三甲胺;在水中极易溶解(160g/100g水),易溶于甲醇,微溶于乙醇,在氯仿或乙醚中不溶。 (三)、甜菜碱的安全性 甜菜碱本身是动物体内的代谢中间产物,经大量实验证明,甜菜碱及其盐类无毒、无害、无污染,其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在11,000m9/kg,对动物无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是公认的安全物质。 二、甜菜碱的生产工艺 (一)、天然提取法 甜菜糖蜜是提取天然甜菜碱的主要原料,提取工艺主要有两种,一是离子交换法,此方法是将稀释的糖蜜流经强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和其它成份分离而留在柱内,后用稀氨水洗脱甜菜碱,洗脱液再流经强阴出了交换树脂,洗出液经蒸发、脱色、结晶、过滤制得甜菜碱;另一种普遍使用的方法是离子排斥法,此方法是将糖蜜导入填充有聚乙烯-二乙烯树脂的色谱分离柱(树脂交联二乙烯苯5.5%,柱温80℃左右,料液流速接近色谱系统临界速度),用水洗脱色谱分离树时,盐、糖及甜菜碱依次排出得以分离,再将收集液经蒸发、浓缩、三段结晶、过滤制得纯度约98%的无水或一水甜菜碱。 (二)、化学合成法

食品毒理学第1阶段测试题1b

一、单项选择题 1、毒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研究()对人体的损害作用(毒作用)及其机制。 A、内源化学物 B、外源化学物 C、内分泌物质 D、体内代谢物 2、()表示外源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A、剂量-反应关系 B、剂量-量反应关系 C、剂量-质反应关系 D、剂量-效应关系 3、水和食物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是通过()吸收。 A、呼吸道 B、消化道 C、皮肤 D、肌肉 4、除了()和乙酰化结合外,其它Ⅱ相反应显著增加毒物的水溶性,促进其排泄。 A、氨基化 B、葡糖醛酸结合 C、硫酸结合 D、甲基化 5、化学物的同分异构体之间的毒性不同,一般来说,() A、邻位>间位>对位 B、对位>邻位>间位 C、间位>对位>邻位 D、对位>间位>邻位 6、理论上,毒性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终毒物在其作用部位的()和持续时间。 A、溶解度 B、存在方式 C、浓度 D、作用方式 7、一般毒性作用根据接触毒物的时间的长短又可分为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 A、致突变毒性 B、生殖毒性 C、免疫毒性 D、亚慢性毒性 8、胺类化合物按其毒性大小一次为:() A、叔胺>伯胺>仲胺 B、仲胺>叔胺>伯胺 C、伯胺>仲胺>叔胺 D、仲胺>伯胺>叔胺 9、生物转化的Ⅰ相反应主要包括()、还原和水解反应。 A、氧化 B、加成 C、氢化 D、脱氢 10、化学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称为()。 A、生物转化 B、消除 C、生物转运 D、代谢 二、多项选择题 1、危险度也称为危险性或风险度,可分为()。 A、间接危险度 B、归因危险度 C、相对危险度 D、直接危险度 2、一般情况下,剂量-反应曲线包括的类型有()。 A、直线型 B、抛物线型 C、S型曲线 D、“全或无”反应 3、毒理学研究中常用来反映毒作用重点的观察指标可以分为()。 A、特异指标 B、形态学指标 C、组织学指标 D、死亡指标 4、肾脏对外源化学物的的排泄机理包括()。 A、肾小球滤过 B、肾小球简单扩散 C、肾小管主动转运 D、肾小管重吸收 5、安全限值即卫生标准,下列可用于描述安全限值的有()。 A、每日允许摄入量 B、最高容许浓度 C、阈限值 D、参考剂量

南方医科大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_1

---------------------------------------------------------------最新资料推荐------------------------------------------------------ 南方医科大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和培养 方案 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八年一贯制)一、招生对象招收地方应届高中毕业生。 二、学制八年。 三、培养目标与要求参照国际高水平医学教育的标准和要求,结合我国医学教育的实际和特点,在职业道德、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创新思维、科研能力、沟通技能、信息获取、利用等能力和素质方面与国际先进医学教育标准接轨;适应医学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忠诚医学科学事业,团结协作精神好,事业心、进取心强,身心健康、耐挫折、善拼搏;具有宽厚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医学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工作能力、从事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达到临床医学博士水平(M.D)的高级临床医学人才。 (一)思想政治素质要求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坚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持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医学伦理观念 1 / 18

和职业道德;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有为祖国富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为医疗卫生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理想。 (二)业务素质要求具有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知识,系统扎实的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必备的军事与军事医学理论知识,基本的预防医学、社会医学、心理学、循征医学及祖国医学理论知识。 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自然科学基础,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运用外语进行实际交流,并能熟练地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良好的信息获取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要求在第二学年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水平考试、第三学年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六级水平考试;具有较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与知识,较强的医学实验技能;系统掌握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掌握申请学位学科的发展前沿与趋势,能独立处理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和一般危急病症,初步掌握申请学位的二级学科的基本医疗技术,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与趋势,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水平,并能对实习医师进行业务指导;具有较强的临床科研能力,完成博士论文训练与答辩;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知识能力、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医学研究能力、专业发展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文化素质要求具有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基本了解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了解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养成较好的文化修养、优良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心理品质,行为端庄、举

甜菜碱的营养作用和应用效果

甜菜碱的营养作用和应 用效果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甜菜碱的营养作用和应用效果 甜菜碱(Betaine)是首先在欧洲被发现的,它主要存在于甜菜糖的糖蜜中,故而得名,但其功效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才渐被认识。甜菜碱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体内,是动物代谢的中间产物,在营养物质的代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欧美一些国家相继在畜禽生产和水产养殖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证实了甜菜碱是动物机体内重要的甲基供体,参与氨基酸和脂肪的代谢,调节动物体内渗透压,具有促进生长、改善胴体组成、提高肉质、提高水产饵料的诱食性等功效。 随着甜菜碱化学合成方法的进一步成熟,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已广泛应用于畜禽配合饲料中,在水产饲料和观赏动物饲料中使用也已十分普遍,大量试验研究表明,甜菜碱是一种无毒、无害、无污染的新型多功能添加剂。 一、甜菜碱的理化特性 (一)、甜菜碱的化学结构 甜菜碱是—种季铵型生物碱,又名甘氨酸甜菜碱、三甲基甘氨酸等,化学名称为 N-N-N-三甲基甘氨酸内盐,分子式C5H11NO2,分子量,其化学结构与氨基酸、胆碱相似。 (二)、甜菜碱的理化特性 纯品天然甜菜碱为微棕色流动性结晶粉末,能耐高温,熔点293℃;合成纯品甜菜碱则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粉末,熔点301℃~305℃;有较强的吸水性,极易潮解,并释放出三甲胺;在水中极易溶解(160g/100g水),易溶于甲醇,微溶于乙醇,在氯仿或乙醚中不溶。 (三)、甜菜碱的安全性 甜菜碱本身是动物体内的代谢中间产物,经大量实验证明,甜菜碱及其盐类无毒、无害、无污染,其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在11,000m9/kg,对动物无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是公认的安全物质。 二、甜菜碱的生产工艺

食品毒理学203试题及答案

1什么是细胞内钙稳定? 答:细胞内的钙有结合钙和离子钙两种形式。只有离子钙才具有生理活性。离子钙又分为细胞内Ca2+和细胞外Ca +。正常情况下细胞内的钙浓度较低 (10-8?107mol/L),细胞外浓度较高(103mol/L),内外浓度相差103?10倍。 在细胞静息状态下细胞内游离的Ca+仅为 107moL/L,而细胞外液Ca+则达10'3moL/L。当细胞处于兴奋状态,第一信使传递信息,则细胞内游离Ca2+迅速增多可达10-5mol/L,此后再降低至107mol/L,完成信息传递循环。故将Ca2f称为体内第二信使。Ca2+浓度的这种稳态状的变化过程称为细胞钙稳态。 2、影响外来化学物毒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答影响外来化学物毒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化学物因素、机体因素、化学物与机 体所处的环境条件及化学物的联合作用 3、毒物是如何在体内贮存的? 毒物进入人体内,经过一定时间不均匀地分布于某些器官,呈现蓄积状态, 有些重金属毒物可长期贮存于骨、肝、肾、脑等等组织中,但并不出现毒性,当毒物的吸收停止后,已蓄积的部分则开始排出,持续时间很长,血液酸碱度的改变,可影响毒物的蓄积,当人的健康状况低下时如患病、过劳、饮酒、情绪波动时,毒物可变为可溶性的状态进入血液,引起中毒和急性发作,这种现象在长期 停止接触毒物后,偶尔发生。还有机能蓄积:当毒物侵入人体后,即排出或转化,但其毒性作用是积累的,以后当少量毒物不断进入人体,毒作用将继续加深,到

定程度却出现严重和中毒现象,此时毒物在体内已无蓄积,如过敏性物质的生 漆、青霉素、致癌物质的煤烟、砷等等。 4、毒物是怎样被排泄出体外的? 答:毒物及其代谢产物从机体排出的主要途径是经肾脏随尿排出和经肝、 胆通过 肠道随粪排出。其次,可随各种分泌液如汗液、乳汁和唾液排出。 5、食品中的植物性毒素主要有那些? 答:⑴致甲状腺肿物 ⑶蚕豆病毒素 ⑸外源凝集素和过敏原 ⑼天然诱变剂 6、化学物的一般作用机制有那些? 毒理学对外源化学物毒作用机制的阐述, 在整体器官(系统)水平上,是关于 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造血系统、肝脏、肾脏、呼吸系统、免疫系统及皮 肤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在细胞、亚细胞水平上,是关于干扰细胞内酶系功能、抑 制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破坏细胞的亚微结构;在分子水平上,是对生物膜的化学 组成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影响、引起细胞钙稳态失调、氧化损伤生物大分子、与蛋 白质或核酸共价结合。导致相应的机能障碍、结构改变和物质代谢异常,表现一 系列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由整体器官向亚细胞、分子水平纵向研究.并将这 三方面紧密结合起来,将是今后全面说明外源化⑵生氰糖苷 ⑷山黧豆中毒 ⑹消化酶抑制剂 ⑺生物碱糖苷 ⑻血管活性胺 ⑽蘑菇毒素

考研《环境毒理学》简答题知识点总结手写版-环境工程考研适用

第一章 1简述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以及方法p241-08j1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环境污染物,环境污染物主要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化学性污染物以及一些环境物理因素如噪声、射频电磁辐射、电离辐射等。 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点:1、研究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和转化产物对集体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包括吸收、分布、排泄等生物转运过程和代谢转化等生物转化过程2、环境污染物的毒性评定方法,即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一般毒性试验(急性、亚急性、慢性实验)、繁殖实验、代谢实验、蓄积实验等3、各种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和有害物理因素对机体的危害及其作用机理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动物实验为主,包括体外实验和整体实验俩种基本类型。但动物学实验须与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考虑。 2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哪些?p270-10j2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动物实验为主,包括体外实验和整体实验俩种基本类型。但动物学实验须与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考虑 体外实验包括器官水平、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实验,整体实验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毒性实验。但动物学实验研究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往往不尽一致,假阳性、假阴性、过低或者过高估计毒物潜在危害程度等情况常存在。因此单纯依靠动物实验或者流行病学调查都是不可靠的,完整的方法是将实验室研究与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有机结合起来,用微观研究进行毒性筛选、机理探讨,并为宏观研究提供所学的观察指标,而宏观则为微观提供选题方向,并进行验证对一项具体的研究来讲,如果某种毒性已经被广泛生产或应用,应首先分析对人群的影响,发现对健康损害的迹象,然后用微观实验手段进行深入研究。最后,将这些实验研究结过进一步在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中加以验证,再确定病损的因果关系。3什么叫环境毒理学?它是怎样产生的?p259-09w1 环境毒理学是利用毒理学的方法研究环境,特别是空气、水和土壤中已存在或即将进入的有毒化学物质及其在环境中的转化产物,对人体健康的有害影响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生活居住环境日益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特别是环境污染引起的公害事件的教训,促使人们进行深入的毒理学研究,以阐明环境中某种污染物或几种污染物对生物体得作用及其机理,以致环境毒理学迅速发展为一门毒理的分支学科,成为环境科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4环境毒理学的产生对环境科学研究有什么作用?p271-10w1 环境科学的最终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环境,使之有利于人类现在和未来的正常生存,环境毒理学是环境科学的前沿领域,同时也是环境医学评价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危害的基础。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生活居住环境日益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特别是环境污染引起的公害事件的教训,促使人们进行深入的毒理学研究,以阐明环境中某种污染物或几种污染物对生物体得作用及其机理,以致环境毒理学迅速发展为一门毒理的分支学科,成为环境科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5环境毒理学主要任务是什么?p284-11w3 环境毒理学的主要任务有三点:1、判明环境污染物和其他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作用及其作用机理。不断不要对现有物质进行研究,而且还必须对所有新的化学物质,在普遍应用之前,予以检测。2、探索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损害的早期检测指标,即用最灵敏的探测手段,找出环境污染物与机体作用后最初出现的生物学变化3、定量评定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影响,确定其剂量—反应关系,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6环境毒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p298-12.1 第二章 1简述环境中污染物的转化规律p241-08j2 污染物在环境中可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者转变成另一物质的过程叫污染物的转化。根据其转化形式可以分为:物理转化、化学转化和生物转化三种类型,物理转化是指污染物通过蒸发、凝聚、吸附以及放射性元素蜕变等一种或几种物理过程实现的转化;化学转化是指污染物通过化学反应过程发生的转化,如: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络合反应、光化学反应等;生物转化是指污染物通过生物相应酶系统的催化作用所发生的变化过程 2什么是生物性迁移?如何定量研究生物性迁移?p271-10w2

毒理学试题及答案

食品毒理学试题第一、二章 第一章: A型题(1×30) 1.关于半数致死剂量叙述正确的是( C ) A.半数致死剂量是一个统计学数值,能够全面反映外源化学物的毒性特征 B.半数致死剂量只与毒物本身和实验动物有关 C.半数致死剂量越大,表示毒物毒性越弱 D.表示半数致死剂量时,必须注明染毒时间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慢性毒性试验一般连续染毒为3个月 B.亚慢性毒性试验应连续染毒3周 C.急性毒性试验一般观察时间是2周 D.急性毒性试验应选用初断乳的动物 3、发生慢性中毒的基本条件是毒物的( D ) A.剂量 B.作用时间 C.毒性 D.蓄积作用 4、下列哪一项效应属于量效应(B ) A. 尿中δ-ALA的含量 B. 中度铅中毒 C. 动物死亡 D. 持续性肌肉松弛 E. 正常细胞发生恶变 6、.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__B____。 A.LD100 B.LD50 C.LD01 D.LD0 7、急性毒作用带为___D____。 A.半数致死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 B.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 C.最小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D.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8、化学毒物与机体毒作用的剂量-反应(效应)关系最常见的曲线形式是__D____。 A.直线型曲线 B.抛物线型曲线 C.对称S状曲线 D.非对称S状曲线

9、__A____是食品毒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A.动物试验 B.化学分析 C.流行病学调查 D.微生物试验系统 10、.MLD指的是___C____。 A.慢性阈剂量 B.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C.最小致死剂量 D.最大无作用剂量 11、.LOAEL指的是__B_____。也称最低毒作用量(LTD)、最小作用剂量(MED)、阈剂量(TD) A.慢性阈剂量 B.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C.最大耐受量 D.最大无作用剂量 12、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一半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 B.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大部分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 C.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全部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 D.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一半死亡所需的最高剂量 13、( D )是检查受试外源化学物能否通过妊娠母体引起胚胎毒性或后代畸形的动物试验。A、雌性生殖毒性试验B、急性毒性试验C、致突变试验D、致畸试验 14、毒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研究( B )对人体的损害作用(毒作用)及其机制。 A、内源化学物 B、外源化学物 C、内分泌物质 D、体内代谢物 15、( C )表示外源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A、剂量-反应关系 B、剂量-量反应关系 C、剂量-质反应关系 D、剂量-效应关系 16、理论上,毒性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终毒物在其作用部位的( C )和持续时间。 A、溶解度 B、存在方式 C、浓度 D、作用方式 17、一般毒性作用根据接触毒物的时间的长短又可分为急性毒性、( D )和慢性毒性。A、致突变毒性B、生殖毒性C、免疫毒性D、亚慢性毒性 18、3.外源化学物的概念 D A.存在于人类生活和外界环境中 B.与人类接触并进入机体 C.具有生物活性,并有损害作用 D.以上都是 19、.毒物是 D A.对大鼠经口LD50>500mg/kg体重的物质 B.凡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 C.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D.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对机体发生损害作用的物质 20、毒物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 C 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C.最大耐受剂量(LD0) D.半数致死剂量(LD50) 21、对毒作用带描述错误的是 C A.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为急性毒作用带 B.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为慢性毒作用带 C. 急性毒作用带值大,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 D 慢性毒作用带值大,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 22、对阈剂量描述错误的是 D A.指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 B.与毒物一次接触所得的阈剂量为急性阈剂量 C.长期反复多次接触毒物所得的阈剂量为慢性阈剂量

食品毒理学第3阶段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海洋鱼类腐败变质后将产生一定数量的(),该物质为强生物活性物质,摄入后使机体发生中毒。 A、精胺 B、腐胺 C、尸胺 D、组胺 2、研究表明,外源凝集素摄入后与()结合,减少了肠道对营养素的吸收,从而 造成动物营养素缺乏和生长迟缓。 A、胃表皮细胞 B、肠道上皮细胞 C、肝细胞 D、肝小体 3、龙葵碱糖苷有较强的毒性,主要通过抑制()的活性引起中毒反应。 A、磷酸酯酶 B、胆碱酯酶 C、胆碱过氧化物酶 D、脂肪酶 4、()是黄曲霉毒素的最终致癌物。 A、黄曲霉毒素B1-8,9-环氧化物 B、黄曲霉毒素B1-8,9-二醇 C、黄曲霉素 D、黄曲霉胺 5、对于黄曲霉毒素而言,较为有效的化学去毒方法是使用()。 A、过氧化氢 B、臭氧 C、氯气 D、氨水 6、()是在有机氯化合物的合成过程中作为微量不纯物而生成的非商业性目的的副产品。 A、多环芳烃 B、多氯联苯 C、苯并[a]芘 D、二噁英 7、一般而言,()和相继的磷酸三脂酶水解是有机磷酸酯类农药主要的代谢途径。 A、氧化 B、还原 C、加成 D、氢化 8、抗氧化剂不仅可以防止由()引发的油脂酸败,亦可消除由人体产生的内源性活性氧自由基。 A、羟基自由基 B、超氧自由基 C、过氧化氢 D、氧化物 9、风险性评价的进行首先要确定食品中可能有哪些危害成分或不安全因素,即()。 A、危害确定 B、危害鉴定 C、接触量评估 D、风险鉴定 10、从理论上讲,任何外源基因的转入都可能导致遗传工程体产生不可预知的或意外的变化,其中包括()。 A、多向效应 B、协同效应 C、单向效应 D、双向效应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2至4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雪卡中毒主要影响人类的()。 A、胃肠道 B、神经系统 C、血液系统 D、内分泌系统 2、下列属于血管活性胺的是:()。

湖大环境工程环境毒理学考研真题简答题整理(2002-2014)

1、简述环境毒理学的基础。 环境毒理学的基础包括医学,药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等。 2、简述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各种生物特别是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各种环境污染物 (environmental pollutant)。环境污染物主要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化 学性污染物。 环境毒理学的主要任务:研究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探索环境 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损害的早期检测指标和生物标志物,从而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和有效防治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此外,根据环境污染物对其他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个体、种群及生态系统的危害,甚至在特定环境中对整个生物社会的危害,研究其损害作用及其机理、早期损害指标及防治理论和措施。环境毒理学的最终任务是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的生存和持续健康的发展。环境毒理学的主要内容:研究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降解和转化产物对机体相 互作用的一般规律,包括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等生物转运过程和代谢转化等生物转化过程,剂量与作用的关系,毒物化学结构和毒性以及影响毒作用的各种有关因素。 3、简述污染物的迁移规律和研究意义。 答:污染物的迁移(transport of pollution)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 位置的相对移动过程。 污染物的迁移规律: Ⅰ机械性迁移,包括气的机械性迁移、水的机械性迁移和重力机械性迁移。 Ⅱ物理-化学性迁移:①风化淋溶作用:是指环境中的水在重力作用下运动时通过水解作用使岩石、矿物中化学元素溶入水中的过程,其作用的结果是产生游离态的元素离子。②溶解挥发作用;③酸碱作用;④络合作用;⑤吸附作用;⑥氧化-还原作用。 Ⅲ生物性迁移①生物浓缩:指从环境中蓄积某种污染物,出现生物体中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又叫生物富集。②生物积累:生物个体随其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从环境中蓄积某种污染物,而使浓度系数不断增

食品毒理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B教学提纲

食品毒理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B

精品文档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食品毒理基础》期末考试试卷B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C 4.A 5.C 6.A 7.A 8. D 9.C 10. C 11.B 12.C 13.B 14.C 15.B 16.A 17.A 18.B 19.D 20.D 二、名词解释 靶器官:是指外源化学物可以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 协同作用:化学物对机体所产生的总毒性效应大于各个化学物单独对机体的毒性效应总和。 生物转化:是指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经过多种酶催化的代谢转化。是机体对外源化学物处置的重要环节,是机体维持稳定的重要机制。 蓄积作用:外源化学物进入机体后,可经代谢转化以代谢产物或者以未经代谢转化的原形母体化学物排出体外,但是当化学物反复多次给予动物染毒,而且化学物进入机体的速度或总量超过代谢转化的速度与排出机体的速度和总量时,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就可能在机体内逐渐增加并贮存在某些部位。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DNA序列发生的可遗传改变,可分为三个类型:碱基置换、移码和大段损伤。 致畸作用:是指外源化学物作用于发育期的胚胎,引起胎儿出生时具有永久性的形态结构异常。 危险度: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因接触某种水平的化学毒物而造成机体损伤,发生疾病,甚至死亡的预期概率。 二、简答题 1.食品毒理学科是一门怎样的学科?研究内容包括哪些? 食品毒理学是研究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性质、来源与形成,它们的不良作用与可能的有益 作用及其机制,并确定这些物质的安全限量和评定食品安全性的科学。其内容包括食品毒 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食品外源化学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食品外源化学物毒理学安 全性评价程序和危险度评价的概念和内容;食品中各主要外源化学在机体的代谢过程和对 机体毒性危害及其机理。 2.什么是毒物、毒性、毒作用、半数致死量和每日容许摄入量? 毒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就能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伤的外源化学物质;或 剂量虽微,但积累到一定的量,就能干扰或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持久性 的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质。 毒性是指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机体内的易感部位后,能引起损害作用的相对能 力。 毒作用是指毒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在靶器官内达到一定浓度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结 果,是毒物对动物机体所引起不良或有害的生物学效应。 半数致死量是指给受试动物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染毒后引起实验动物死亡一半时所需要的 剂量。 每日容许摄入量是指每个人终生每天摄入某种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没有任何可测知的不 良影响的剂量。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南方医科大学药事管理学重点

药事管理: 狭义——又称药政管理或药品管理,指国家对药品及药事的监督管理,以保证药品质量,增进药品的疗效,保障人们用药安全,维护人们健康。 广义——泛指国家对药品的监督管理及药事机构自身的经营管理以及药学服务的管理。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传统药:传统医药是在维护健康以及预防、诊断、改善或治疗身心疾病方面使用的以不同文化固有的、可解释的或不可解释的理论、信仰和经验为基础的知识、技能和实践总和。 现代药: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用物质及其制剂,包括天然药物、化学药物、生物制品等,一般是通过现代制药技术获得的药用物质及其制剂。例如人血清白蛋白、流感疫苗、阿莫西林等。 处方药Prescription drugs: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方可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OTC drugs: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公布,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购用的药品。 新药New drugs: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仿制药Generic drugs:仿制国家已批准上市的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品种。 医疗机构制剂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临床需要经批准而配制、自用的固定处方制剂。 药品管理的分类:处方药、非处方药、假药劣药、仿制药、新药、特殊管理药品。 1、药品的质量特性 ①安全性---是指按规定的适应症和用法、用量使用药品后,人体产生毒副作用的程度。几乎所有的药品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 ②有效性---是指在规定的适应症和用法、用量的条件下,能满足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要求。采用痊愈、显效和有效来区别。 ③稳定性---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保持药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能力。 ④均一性---药物制剂的每一单位产品都符合产品的质量标准 2、药品的商品特性 ①生命相关性 ②质量严格性 实施严格的质量监督管理: 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研究单位 GCP(药物临床研究质量规范)----研究单位、临床基地、CRO GMP(药品生产质量规范)-----生产单位 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贸易单位(经销商) GUP(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医疗部门等 ③高度的专业性---准入门槛高,专业性强; ④公共福利性---社会责任,价格调节 ⑤品种多、产量有限 药品监督管理:国家授权的行政机关,依法对药品、药事组织、药事活动、药品信息进行管理和监督;另外,也包括司法、检查机关和药事法人和自然人对管理药品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性质:国家行政权、法律约束性、双重监督性.作用:保证药品质量;促进新药研究与开发;提高制药工业的竞争力;规范药品市场,保证药品供应;规范合理用药)药品标准(drug standard):是指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出的技术规定,是药品

食品毒理学复习题

判断: 1. 食品毒理学的研究对象是食品中的外源化学物。外源性化学物质都是有毒的. 2. 所有的物质包括食用蛋白都可能是毒物. 3. 体内试验多用于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急性毒作用的初步筛选/作用机制和代谢转化过程的深入研究. 4. 归因危险度为0.1表示接触组发生的有害效应的危险度是非接触组的10倍. 5. 什么叫实质等同原则? 1.蛇毒不是药物,是毒物。 2.毒物按其毒性作用分为、、、、等五类。 3.吸收系数是和之比。 4.什么叫生物半减期? 5.毒物对不同的生物或组织器官具有选择性的原因? 6.毒性作用分为、、、、 、等六类。 7.外来化合物在体内消除的速度变慢是一种损害作用。 8.镉中毒会导致尿中β2-微球蛋白的出现,β2-微球蛋白是一种接触性标记。 9.什么叫毒效应谱? 10.生物学标志物包括、、。 11.质反应用于表示引起某种毒效应的发生比例。 12.什么叫ADI和RfD? 1.外源化学物主要通过、、吸收。 2.什么叫首过效应? 3.有机酸(碱)主要在哪里被吸收?为什么? 4.胭脂红通过转运方式进入小肠小皮细胞。 5.气体进入肺泡后以转运方式进入血液。 6.影响气溶胶吸收的重要因素是和。 7.脂水分配系数低的外源化学物易经皮肤吸收。 8.什么叫贮存库?贮存库具有什么意义? 9.人体的贮存库主要有哪几种?

10.影响外源化学物分布的最关键因素是和。 11.胎盘屏障不能阻止脂溶性高的外源化学物质透过。 12.排泄有哪几种途径? 13.尿的pH一般低于血浆pH,这种pH的分配利于(酸/碱)排泄。 1.什么叫生物转化? 2.通过生物转化,外源化学毒物的毒性降低。 3.生物转化主要在肝脏中进行。 4.生物转化的对象是非营养物质. 5.I相反应包括、、. 6.经过代谢活化生成的活性代谢产物可分为、、、。 7.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又称或。此酶系由、、三部分组成。 8.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功能包括、、三种,其主要功能是。 9.简述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催化机制。 10.写出P-450催化氧化的总反应式。 11.P-450催化哪几种类型的氧化反应? 12.微粒体含黄素单加氧酶与P-450催化反应的不同之处是。 13.简述FMO的催化机制。 14.通过乙醛脱氢酶作用,乙醛氧化成。 15.哺乳动物体内还原酶在中的活性较高,因为它是一个相对的环境。 16.还原作用包括哪几类,产物分别是什么? 17.在体内,能被水解的键包括、、三种。 18.II相反应中,哪些是解毒反应,哪些是代谢活化反应?各种反应的反应供体是什么?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为积极发展专业学位教育,努力为国家建设输送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根据《关于批准新增法律硕士等类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的通知》学位办〔2009〕35号文件精神,按照《南方医科大学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若干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MPH专业学位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公共卫生和卫生事业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重要途径。我院将根据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Master of Public Health ,英文缩写MPH)的培养特点,严把入口关,合理设置课程,切实落实现场社会实践,严格监控培养全过程,确保公共卫生硕士的学位授予质量。 一、培养目标 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促进卫生事业发展,为公共卫生部门,包括卫生行政部门、医院、疾病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机构、检验检疫机构等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与应急型的公共卫生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疾病预防与控制 2.环境与职业卫生评价 3.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4.热带医学与媒介生物学 5.流行病与卫生统计 6.卫生行政管理与医院管理 7.社区卫生与健康教育 8.心理健康评价 9.食品、药品监督与卫生检测 10.病原生物学与生物安全 11.卫生法学与监督 12.妇儿保健与人口健康 13.护理保健与护理管理 14. 计划生育与人口管理 15. 营养与食品卫生 三、招生对象 1.在职学习:国民教育序列(不含中央党校)本科毕业(一般应有学士学位),工作满3年,热爱公共卫生事业,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身体健康,从事公共卫生及相关事业的在职人员。 2.全日制招生对象:预防医学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取得学士学位,热爱公共卫生事业,思想素质好,身体健康。 四、学习年限 1.学习年限:弹性学制,3-5年。 2.学习形式:非全日制和全日制两种形式。

食品毒理学考点试题答案

(4)、研究受试物急性中毒的预防和急救治疗措毒理学食品施。四、简答题 4、如何对慢性毒性实验的结果进行评价?1、毒物是怎样被排泄出体外的答:(1)、慢性毒性试验所得的最大无作用剂量(以毒物及其代谢产物从机体排出的主要途径是经肾答:mg/kg体重计)小于或等于人群的可能摄入脏随尿排出和经肝、胆通过肠道随粪排出。其次,可 量的50倍者,表示毒性较强,应予以放弃。随各种分泌液如汗液、乳汁和唾液排出。 (2)、在50~100倍之间者,需相关专家共同评2、影响毒物毒性的环境因素有哪些议。 1)、气温、气湿和气压答:((3)、大于或等于100倍者,则可考虑允许使用于食品,并制定卫生标准。)、季节和昼夜节律(2(4)、慢性阈剂量和最大无作用剂量越小,卫生标准要求越严格。生物节律即生物钟是生命进化过程中长期)、(3 历史形成的基本特征,包括季节和昼夜节律。5、食品中的植物性毒素主要有哪些? 答:(1)致甲状腺肿物(2)生氰糖苷、动物笼的形式、每笼装的动物数、垫笼的)4((3)蚕豆病毒素和山黧豆(4)外源凝集素草和其它因素也能影响某些化学物质的毒性。和过敏原 毒物的联合作用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外来、5()(5)消化酶抑制剂(6)生物碱糖苷 化合物对机体的交互作用。(7)血管活性胺(8)天然诱变剂 3、急性毒性的实验目的是什么?6、简述生物转化的毒理学意义。 确定受试物使一种或几种实验动物死亡的剂(1)答:、答:化学物生物转化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变化过程,同,以初步估计该化学LD50量水平,即定出时具有两重性,既具有减毒灭活作用(2分)又具有物对人类毒害的危险性。增毒和代谢活化作用。一种化学物对机体损害作用可能是化学物本身,更主要的是其活性中间产物或其代作用方式和特、(2)阐明一种化学物的相对毒性、谢产物(1分),由于代谢转化连续性、系统性、复找出其剂量—效应和剂量—反殊毒性表现,杂性,因此评价其毒理作用时必须了解其代谢过程、应关系。代谢产物,才能全面评价化学物的毒作用,否则仅在确定机体在环境中接触的受试物侵入机体的、(3)某一时点、仅对化学物本身去研究和评价其毒作用,研究受试物在机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途径,分)1就可能得出错误或片面的结论(及动力学变化。. 五、综合题源的影响,充分权衡利弊,作出合理的评价,提出禁用、限用或安全接触和使用的条件以及1、安全性评价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预防对策的建议,为政府管理部门的最后决策提供科) 实验设计的科学性答:(1学依据。 化学物质安全性评价将毒理学知识应用于卫生科2、有A、B、C三种化学物的急性毒性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如下,试比较下列三种化学物的毒性的大小?学,是科学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因此不能以模式化对待,必须根据受试答:从图中可以看出,化学物A、B的LD相同,50均小于C的LD相同,说明A、B毒性大于C(1分)。化学物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国内外现50A的斜率要大于B斜率(1分),较小剂量B化学物有的相关资料,讲求实效地进行科学的实验设计。即可导致死亡,但达到一定的剂量时,A化学物的剂量的轻微变化,即可使死亡率迅速上升;而B与C的(2) 试验方法的标准化斜率相同,说明两种化学物的致死模式一致,只是剂毒理学试验方法和操作技术的标准化是实现国际量有差别。总体说明A﹥B﹥C。 规范和实验室间数据比较的基础。化学四、简答题 物安全性评价结果是否可靠,取于毒理学实验的科学1.什么是细胞内钙稳态?性,它决定了对实验数据的科学分析和判断。如何进行毒理学科学的测试与研究,要求有答:细胞内的钙有结合钙和离子钙两种形式。只严格规范的规定与评价标准。这些规范有离子钙才具有生理活性。离子钙又分为细胞内2+2+。正常情况下细胞内的钙浓度CaCa和细胞外与基准必须既符合毒理科学的原理,又是良好的毒理-8-7mol/L),细胞外浓度较高~较低(1010与卫生科学研究实践的总结。因此毒理-334 10~mol/L),内外浓度相差10(10倍。在细胞2+仅为Ca静息状态下细胞内游离的学评价中各项试验方法力求标准化、规范化,并应有-72+-3moL/L。则达1010当细胞处moL/L,而细胞外液Ca 质量控制。现行有代表性的实验设计与2+Ca于兴奋状态,第一

环境监测站招聘考试试题及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站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入空格中,单项或多项)(每1小题2分,共30分) 1、制定我国环境保护法,是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公害, B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A.保护自然资源B.保障人体健康C.保障国家安全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分为 C 级。 A.五B.四C.三 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应根据应实现的水域功能类别,选取相应的类别标准,进行C 评价,评价结果应说明水质达标情况,超标的应说明超标项目和超标倍数。 A.多因子B.多因子和单因子相结合C.单因子 4、下列各论述正确的是C、D 。 A.pH值表示酸的浓度。 B.pH值越大,酸性越强。 C.pH值表示稀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 D.pH值越小,酸性越强。 5、将下列各数字修约至小数后一位,结果错误的是 D 。 A.4.2468→4.2 B.23.4548→23.5 C.0.4643→0.5 D.1.0501→1.0

6、下列各项监测指标中,表征湖库富营养化的特定指标是B、D 。 A.挥发酚B.总磷C.氰化物D.叶绿素a 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不适用于下面哪种水域 C 。 A.江河B.湖泊C.海洋D.水库 8、“三同时”制度中的三个同时,是指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B、C、E 。 A.同时立项B.同时设计C.同时施工D.同时申报E.同时投产使用 9、减少系统误差的方法有A、B、C、E 。 A.进行仪器校准B.空白试验C.使用有证标准物质D.平行双样E.加标回收试验 10、噪声污染的特点是A、B、D 。 A.局部性B.感觉性C.持久性D.无残余性 11、由于金属以不同形态存在时其毒性大小不同,所以可以分别测定A、B、C 。 A.可过滤金属B.不可过滤金属C.金属总量 12、下列污染物属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第一类污染物的是C、 D 。 A.氰化物B.苯胺类C.六价铬D.总镉 13、光化学污染的表征是A、B、C、D 。 A.白色或淡棕色烟雾B.具有气味C.大气能见度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