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测试题教学文案

二年级数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测试题教学文案
二年级数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测试题教学文案

二年级数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测试题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二年级数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测试题

一.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并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20)

(1)每个 表示( )辆车。 (2)小轿车比客车多( )辆。

(3)( )最少,( )最多。 (4)货车和面包车相差( )辆。 (5)客车和货车的总辆数和( )同样多。 (6)这四种车一共有( )辆。 二、口算。

5×8= 35÷5= 7×9= 783+45= 456-98= 69÷7= 8×9= 452+789= 89+654= 1423-846=

三.请你根据一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各一个班的情况来回答问题。

5.0以上 4.9~4.7 4.6~4.3 4.2以下 一年级(1 )班 29 11 5 2 四年级(2 )班 27 12

6 3 六年级(1 )班 18

20

5

5

(1)一年级5.0以上有( )人。 (2)六年级5.0以上有( )人。 (3)四年级4.2以下有( )人。 (4)六年级( )的人数最多。

(5)5.0的视力是正常的,低于5.0的一年级的有( )人;六年级的有( )人。 (6)从统计表中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七.下面是二年级四个班男、女生人数的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二年级男生统计图 二年级女生统计图

(1)男生同样多的班是( ),女生同样多的班是( )。 (2)( )班和( )班的学生人数同样多。 (3)二(3)班比二(2)班少( )人。 八、数一数,填一填,答一答。

二(一)班

二(2)班 二(3)班

二(4)班

男 女

(人性 别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半期测试题及答案

二年级数学上半期测试题及答案 姓名班级评分 一.想一想.我会填.(31分) 1.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2.一个因数是5.另一个因数是9.积是() 3.一条红领巾有()个角.数学书的封面有()个直角. 4.6乘5列式为() 5.5个3相加的和是().5与3的和是() 6.5+5+5+5改写成乘法算式是()或().口诀是 (). 7.在○里填上“<”“=”“>”. 7×8○8×7 6○3×3 5+6○5×6 6×5+7○35 4×5+5○5×5 7×8○6×9 8.(1)5×8+8=()×() (2)8+8+4+4=()×() 9.( )里最大能填几? ()×8<60 6×()<41 50>7×() 46>()×9 ()×4<35 5×()<50 10.按规律填数. 二.我会算.(10分) 4×6= 70-3= 46+27= 94-38= 9×7= 8×4= 7×7= 7+55= 3×1= 5×6= 5×5= 4×2= 9×6= 7×3= 4×9= 9×3= 4×6+6= 7×9+7= 5×9-6= 6×5-3= 三.我能选正确的答案的序号(5分) 1.一个三角板上有()个直角. ① 1 ② 2 ③ 3 2.右图中有()个角.其中有()个是直角. ① 2 ② 4 ③ 5 3.21连续减()次3.才能得到0. ① 7 ② 8 ③ 9 4.小明拿了两张5元和1张2元去超市想买一个文具盒.超市阿姨说: “还差一元就行了.”你知道文具盒要()元. ① 11 ② 12 ③ 13 5.8只青蛙有()条腿. ① 16 ② 32 ③ 48 四.判断.(对的打“√”.错的打“×”,6分) 1.角的边长越长.角就越大. () 2.4和3相乘.可以写作4×3.读作3乘4.可以用口诀三四十二计算. () 3.两个数相乘.积一定比这两个数的和小. () 4.直角一定比锐角大. () 5.三角板中最多有一个直角.

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_全国1月自考试卷

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_全国2009年1月自考 试卷 全国2009年1月自考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观察力、记忆力属于( ) A.生理素质B.心理素质 C.文化科学素质D.思想道德素质 2.把已有的关于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或要素联合成整体,从而进行整体认识的思维方法属于( ) A.归纳B.综合 C.推理D.演绎 3.一位学生在做一道四则混合式题时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这种思维方法是( ) A.综合B.分析 C.实验D.观察 4.创造力的核心是( ) A.再造性思维B.创造性思维 C.集中思维D.直觉思维

5.为了测定学生在学习结束后掌握知识、技能以及能力发展的程度的考评是( ) A.预示性考评B.总结性考评 C.诊断性考评D.形成性考评 6.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学者是( ) A.杜威B.赫尔巴特 C.克伯屈D.卢梭 7.无线电广播开始最早的教育节目起始于( ) A.19世纪20年代B.20世纪2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8.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表现为( ) A.主体作用B.主导作用 C.平等作用D.评价作用 9.学生在学习了“分数”概念基础上,又学习“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这种概念同化的形式是( ) A.类属同化B.并列同化 C.总括同化D.上位同化 10.在20世纪50年代对智力活动的形成作了系统的研究,取得颇有影响成就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B.加涅 C.布鲁纳D.加里培林 11.数学操作技能的活动品质主要指( )

小学数学教学论

一、填空选择 1.数学的研究对象: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科学具有抽象性、严谨性和广泛的应用性等特征。 3.桑代课的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把准备律和练习律看成 是效果律的从属性原则。) 4.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可以从总体上划为三个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提 取阶段。 5.数学学习的过程一般包括感知、理解、掌握三个环节。 6.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教师、学生和以教学内容为主体的教 学中介。 7.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全班上课、班内小组合作 教学、班内个别教学、大班教学、小班教学)。 8.小学数学教学的一般组织形式:全班上课、班内小组合作教学、班内个别教 学。 9.班级授课制的变式有两种:复式教学、现场教学。 10.练习课的一般结构:复习、练习、小结、布置作业。 11.复习课的一般结构:归纳整理、重点复习、总结、布置作业。 12.数学学习的基本形式:根据学习的深度划分为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 根据学习的方式划分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1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考查课与实践活 动课等基本类型。 14.数学知识建构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15.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包括数学的不同的领域,总体上分为四个领域: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活动。 16.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相互影响),学习能产生动机,而动机又推 动学习,二者相互关联。 17.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动力就可以理解为:儿童现有的数学知识、技能和发展 水平,与数学教学的进程对他们提出的任务要求之间的矛盾。 18.布鲁纳的四条学习原理:构建原理、符号原理、比较和变式原理、关联原理。 19.计算包括口算、笔算和估算。 20.口算教学是计算教学的开始。口算既是笔算的基础,又是计算能力重要组成 部分。 21.数学问题的结构--波利亚认为问题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已知数、未知数、条 件。 22.一般数学问题的分类--从解题方式上数学问题可以分为两大类:求解题、求 证题。 23.小学数学问题的分类--传统的方式将问题分三类:计算题、文字题、应用题。 24.数学开放题的特征:多样性、层次性、探索性。 25.常规的教学手段包括:教科书、教学大纲、简单的教具和学具。 26.评价的呈现方式包括:评分(等级)、评语和成长记录袋三种方式。 27.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任务分析、教学思路、教学反思。 28.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手段。

二年级数学上半期测试题及答案

6 ③3 姓名 1、 2、 3、 4、 5、 7、 8、 2013—2014学年度二年级第一学期 数学期中试卷(西师版) 评分 班级 、想一想,我会填。(31分) 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一个因数是5,另一个因数是9,积是() 一条红领巾有( 6乘5列式为( 5个3相加的和是( )个角。 ), 5+5+5+5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在O 里填上“ 7X 808X 7 6X 5+7035 数学书的封面有( 5与3的和是( )个直角。 或( ),口诀是 V ” “>”。 O 3X 3 5+6 X 5+505X 5 7 O 5X 6 X 806X 9 (1) 5X 8+8=( (2) 8+8+4+4= 9.() 里最大能填几? ( )X 8v 60 46 >( ) X 9 ( 、我会算。 4X 6 = 9X 7 = (10 分) 70-3 8 46+27 7 X 7 = 94-38 = 7+55 = 3X 1 = 5 X 6= 5 9X 6= 7 X 3= 4 4X 6+6= 7 X 9+7= 5 三、我能选正确的答案的序号(5分) 1、 一个三角板上有( ) ①1 ②2 2、 右图中有()个角, 个直角。 其中有( X 5 = X 9 = X 9-6 = X 2 = X 3 = X 5-3 = 3.21连续减( )次3, ①7 ②8 4.小明拿了两张5元和1张2元去超市想买一个文具盒,超市阿姨说: 一元就行了。”你知道文具盒要( )元。 ①11 ②12 5. 8只青蛙有( )条腿 ①16 ②32 才能得到 0。 ③9 “还 差 ③13 ③48 四、判断。(对的打“/,错的打“X” ,6 分) 角的边长越长,角就越大。 1. 2. 3. 4. 5. 6. 4和3相乘,可以写作4X 3,读作3乘4,可以用口诀三四十二计算。 两个数相乘,积一定比这两个数的和小。 直角一定比锐角 大。 三角板中最多有一个直角。 计算6X 3和3X 6可以用同一句口诀口 算。 五、按要求画一画。 1、用;表示下面的乘法算式。(6 分) 3 5X 4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期数学半期测试

小学二年级上期数学半期测试 (时间:7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21分) 1、在()里填上“厘米”或“米”。 一支铅笔长约7()。课桌高约70()。 旗杆高约8()。小明身高约120()。 2、笔算加法和减法都是从()位算起。 3、2×3读着()乘(),表示()个()相加。 4、4+4+4+4+4=(),改写成乘法算式是(),口诀是:()。 5、37厘米+63厘米=()厘米=()米 6、一个角有()顶点,()条边。 7、在○里填上“>”、“<”或“=”。 42-8 ○ 36 18 ○ 4×5 15 ○5+5+5 8、根据口诀“二五一十”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 二、判断。(在正确说法后面括号里划“√”,错误说法后面括号里划“×”5分) 1、一幢大楼高20厘米。() 2、3+4和3×4的结果相同。( ) 3、5个2的和写成乘法算式可以写成5×2。()

4、图形中有4个直角。() 5、角的大小与边的长度无关。( )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求4个3连加是多少?算式是()。 ①4+3 ②4×3 ③4-3 2、3乘9的积是多少,算式是()。 ①3×9 ②3+9 ③9-3 3、48加上29的和,再减去30,算式是()。 ①48+29 ②48-30 ③48+29-30 4、图形中有()个角。 ①一②二③三 5、下面的角中,()比直角大。 ①②③ 四、计算(36分) 1、口算(6分) 30+28= 36+4= 80-6= 74-9= 2×2= 3×5= 2×4 = 3×4= 81-7-70= 7+59+30= 56-3+9= 74+6-80= 2、列竖式计算(18分) 90-27= 38+49= 50-11=

小学数学教学论

小学数学教学论 第一章 1.什么是数学课程?课程有哪些表现形式? 关闭提示 答案:小学数学课程是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标准及其进程的总体安排。它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而设计的数学教学的内容、数学教学的目标和数学教学活动进程的总和。 数学课程的表现形式:设计好的课程要通过一定的课程文件来表现,我国的课程文件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三部分。 2.新的数学课程有哪些理念? 关闭提示 答案: 1.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2.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 3.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 4.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5.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6.建构发展性教学评价观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怎样理解各部分目标之间的关系? 关闭提示 答案: 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地又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提出要求。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无主次之分,互相联系,互相融合。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目标的落实。要全面落实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完整word版)2017-2018学年上学期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期末测试题

(完整word版)2017-2018学年上学期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期末测试题 亲爱的读者: 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 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

2017-2018学年上学期二年级期末检测卷 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第一 题第二 题 第三 题 第四 题 第五 题 第六 题 第七 题 总分 得分 一、填一填。(16分) 1.一支铅笔长15( )。一根跳绳长3( )。 2. 5个9相加是( ),4和7相加是( ),8个5相加写成乘法算式是( )。 3. 6×8也可以说成是( )个( )。 4. 三八( ),根据这句口诀,写出两个不同的乘法算式是( )。 5. 80厘米-45厘米=( )厘米86米-40米=( )米 6. 左图中有( )条线段,有( )个直角。X Kb1. Co m 7. 四个人进行乒乓球单打比赛,每两个人比一场,一共要比( )场。 8. 小东、小亮、小明三人练习投篮,分别投了20个、17个和14个,小东投的不是最多的,小亮投的是最少的,小东投了( )个,小明投了( )个。 二、辨一辨。(正确的画“√”,错误的画“?”)(5分) 1.8+8+8+6可以用8×4-2来计算。()

2.所有的直角大小都相等。 ( ) 3.两个乘数都是8,积是16。 ( ) 4.同一把尺子上,刻度1到4和刻度4到7之间的长度是一样的。 ( ) 5.用口诀“三五十五”可以写出两个算式,3×5=15和5×3=15。 ( ) w 三、选一选。(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答案的序号)(4分) 1. 从下面( )图形上看不到正方形。 ①②③④ 2.用1、2、0能摆成( )个不同的两位数。 ①2 ②4 ③6 ④8 3.与8×7+8得数相等的算式是( )。 ①8×8 ②8×6+8 ③8×8-8 ④7×8-7 4.和算式2+2+2+1不相等的是( )。 ①2×3+1 ②2×4-1 ③2×2+1 ④2×2+3 四、计算题。(26分) 1.算一算。(12分) 2×4= 4×4= 6×6= 5×1= 6×3= 5×2= 3×4= 4×6= 16+8= 30-6= 35-19= 5×6+7= 2.列竖式计算。(14分) 36+27= 70-59= 95-57= 24+38=

小学数学教学论精编版

小学数学教学论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期末作业考核 《小学数学教学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15分) 1.发现法 答:是指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和教科书提供的课题与材料,积极主动地思考,独立地发现相应的问题和法则的一种教学方法。 2.课程内容 答:是指按照一定要求制定的各门学科中特定事实、观点、原理、方法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 3.数学交流 答:数学交流大体包括数学思想的表达,把自己的信息以某种形式(直观的或非直观的、口头的或书面的、普通语言或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数学思想的接受,以某种方式(听、读、看等)接受来自他人的思想;数学思想载体的转换。把数学思想由一种表达方式转换成另一种表达方式。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影响数学课程目标的因素有哪些? 答:数学课程目标的制定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1)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教育要为社会发展需要服务,数学课程目标的制定要考虑社会发展对学生未来数学素养的需求,这是学校教育的功能决定的。学校的重要功能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而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当具备一定数学素养。(2)儿童发展的需要。数学课程目标更多地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从儿童未来步入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近些年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趋势就是重视学生的发展,设计为所有人的数学,让所有人都掌握数学。(3)数学科学发展的

需要。现代数学的发展,对数学科学和数学学科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中小学数学内容绝大部分是十七世纪以前形成完整体系的内容。现代数学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再也不能按照传统的数学内容体系来安排中小学数学内容。数学教育现代化的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2.近现代的数学教学材料有哪几类? 答:随着近现代数学教育的发展,数学教学手段也在逐步发展,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具和学具相继出现,成为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标志。这些材料主要包括三类。一是结合有关内容设计的教具、学具。如学习认数和四则计算的小棒、插板等,几何形体模型等。二是有结构的、适用性强的教具和学具,如奎逊耐彩棒、逻辑块、几何拼板等。三是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投影、计算机、录像等。 3.结合《标准》,谈谈数感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答:《标准》对数感的说明是“能用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理解数的意义,能运用自己熟悉的事物去体会较大的数和较小的数,能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理解数之间的联系和相对大小关系,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运算,估计运算的结果,并能选择算法和工具进行运算。” 4.我国普遍采用的班级授课的两种变式是什么? 答:我国普遍采用的班级授课的变式有两种:一是“复式教学”,一是“现场教学”,它们在我国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占有一定地位。(1)复式教学。复式教学是指一个教师在同一教室进行的一堂课上给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主要适合于学生少、教师少、校舍和教学设备条件较差的地区,对于普及农村和山区教育有重要意义。(2)现场教学。现场教学也是班级授课的一种变式,它对于加强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扩大学生的信息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5.简答第一学段“概率”学习的主要内容。 答:第一学段“概率”学习的主要内容有:(1)初步体验有些是的发生时确定的,有些事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这一项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发生的结果,有确定的与不确定的两种情况。(2)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本目标的重点是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半期考试试卷

×××学校2014年秋季 二上数学半期素质测试题 答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一填。(43分) 1.看一看,这支铅笔长()厘米。 2.教室的黑板表面有()个角,它们都是()角. 3.在笔算66-28时,相同数位要()。个位 上()减()不够减,从()位 退1后,个位要算()减()。差是 ()。 4.联系生活,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火柴棒长4()高16()身高1()35()5、写出下面角的各部分名称。7、 ( )=() ( )=() 8、 每盘有()个苹果,()盘一共有()个苹果。 9、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根据每一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三五() 四() 十二 10、、4×3=(),读做()乘( )。 11、???? ????????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12、 □×□=□□×□=□ 二. 在○里填上“>”、“<”、“=”。(8分) 34-20○44 36○33+3 3米○30厘米() ()() 1

25+16○5+16 32+2○22 5×6○6×4 2米10厘米○2米1米○50厘米+60厘米 三、算一算。(33分) 1.直接写出得数。(18分) 15+20=54-50=67+32= 17+53=17+13= 90-54= 5×6= 2×2= 22+37= 8+75= 1×4= 5×2= 2.笔算。(15分) 46+25-17 = 35+46-50= 85-(60-36)= 68-29+51= 72-(47+16)= 32+(55-46)=四、画一画。(共4分) (1)我画了一条5厘米的线段。(2分) (2)用三角板画一个直角。(2分) 五、想一想。(共12分) 1、二年级同学做纸花,一班做25朵,二班做28朵,一共做 多少朵?二班比一班多做多少朵? 2、红花有20朵,蓝花比红花多16朵,黄花比红花少9朵。 蓝花有多少朵?黄花有多少朵? 3. 学校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4分) 学校合唱队原 有64人。 2

二年级数学上册半期复习题

一、我会填: 1、6x3表示()个()相加,也表示()个()相加,读作(),乘数是()和(),积是(),用到的口诀是()。 2、一双鞋有()只,5双鞋有()只。 3、一只蜻蜓有()对翅膀,4只蜻蜓有()对翅膀。 4、一只蚂蚁有()条腿,6只蚂蚁有()条腿。 5、求几个()加数的和,可以用()计算,也可以用()计算,其中,用()计算比较简单。 6、4x5读作(),口诀是();6x6=36读作(),口诀是()。 7、3x5=()+()+ () =( )+()+()+( )+( ) 8、5x2=10读作(),口诀是(),()和()是乘数,()是积。 9、4X6读作(),表示()个()相加。 二、我会判: 1、求几个加数的和,用乘法比较简便。() 2、2x4=8读作:二四得八。() 3、3个4连加,和是7。() 4、2x2和2+2都用同一句口诀“二二得四”来计算。() 5、4个5元和2个10元的钱数相等。() 6、在乘法算式中,积大于乘数。() 7、3+3可以改写成3x3。() 8、2个6相加,可以写成2x6,也可以写成6x2.( ) 9、我家有4口人,吃饭时用4根筷子。( ) 10、6面五星红旗一共有30颗星。() 11、加减混合运算,一律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 12、2时整时,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比直角大。() 13、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 14、所有的乘法口诀都能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15、爷爷上午卖了23个西瓜,下午卖的比上午多14个,爷爷一共卖了37个西瓜。() 三、想一想,选一选。 1、乘积是18的算式是:() A、20—2 B、9+8 C、3x6 2、表示4个6相加的算式是:() A、4+6 B、4x6 C、4+4+4+4 3、计算5x5用到的乘法口诀是() A、五五二十五 B、二五一十 C、五五二五 4、两个数相乘的积与这两个数相加的和相比() A、积大 B、和大 C、无法确定 5、6+6+3改成乘法算式是() A、6x3 B、5x3 C、6x2+3 四、填一填: 1、3x()=18 4x()=20 ( )+5=10 ()x6=6 24—()=18

2009年1月全国自考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

2009年1月全国自考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观察力、记忆力属于() A.生理素质B.心理素质 C.文化科学素质D.思想道德素质 2.把已有的关于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或要素联合成整体,从而进行整体认识的思维方法属于() A.归纳B.综合 C.推理D.演绎 3.一位学生在做一道四则混合式题时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这种思维方法是() A.综合B.分析 C.实验D.观察 4.创造力的核心是() A.再造性思维B.创造性思维 C.集中思维D.直觉思维 5.为了测定学生在学习结束后掌握知识、技能以及能力发展的程度的考评是()A.预示性考评B.总结性考评 C.诊断性考评D.形成性考评 6.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学者是() A.杜威B.赫尔巴特 C.克伯屈D.卢梭 7.无线电广播开始最早的教育节目起始于() A.19世纪20年代B.20世纪2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8.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表现为() A.主体作用B.主导作用 C.平等作用D.评价作用 9.学生在学习了“分数”概念基础上,又学习“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这种概念同化的形式是() A.类属同化B.并列同化 C.总括同化D.上位同化 10.在20世纪50年代对智力活动的形成作了系统的研究,取得颇有影响成就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B.加涅 C.布鲁纳D.加里培林 11.数学操作技能的活动品质主要指() A.思维的品质B.动作的品质 C.意识的品质D.语言的品质 12.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作用的迁移是()

小学数学教学论

小学数学教学论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期末作业考核 《小学数学教学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15分) 1.发现法 答:是指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和教科书提供的课题与材料,积极主动地思考,独立地发现相应的问题和法则的一种教学方法。 2.课程内容 答:是指按照一定要求制定的各门学科中特定事实、观点、原理、方法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 3.数学交流 答:数学交流大体包括数学思想的表达,把自己的信息以某种形式(直观的或非直观的、口头的或书面的、普通语言或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数学思想的接受,以某种方式(听、读、看等)接受来自他人的思想;数学思想载体的转换。把数学思想由一种表达方式转换成另一种表达方式。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影响数学课程目标的因素有哪些 答:数学课程目标的制定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1)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教育要为社会发展需要服务,数学课程目标的制定要考虑社会发展对学生未来数学素养的需求,这是学校教育的功能决定的。学校的重要功能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而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当具备一定数学素养。(2)儿童发展的需要。数学课程目标更多地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从儿童未来步入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近些年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趋势就是重视学生的发展,设计为所有人的数学,让所有人都掌握数学。(3)数学科学发展的需要。现代数学的发展,对数学科学和数学学科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中小学数学内容绝大部分是十七世纪以前形成完整体系的内容。现代数学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再也不能按照传统的数学内容体系来安排中小学数学内容。数学教育现代化的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2.近现代的数学教学材料有哪几类 答:随着近现代数学教育的发展,数学教学手段也在逐步发展,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具和学具相继出现,成为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标志。这些材料主要包括三类。一是结合有关内容设计的教具、学具。如学习认数和四则计算的小棒、插板等,几何形体模型等。二是有结构的、适用性强的教具和学具,如奎逊耐彩棒、逻辑块、几何拼板等。三是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投影、计算机、录像等。

二年级数学上册半期考试卷修订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半期考 试卷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19882)

二年级数学(上)半期学情调查 (满分100分,60分钟完卷) 一、我会做。(28%每空1分) 1、6个4相加,写成乘法算式是( ),读着( )。 2、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写两道乘法算式。 四五( )。 ( )× ( )=( ); ( )× ( ) =( ) 3、右图各有几个角 )个角。 )个角。 4、在( )里填上厘米或米。 大树高 6( ) 牙刷长16( )。 电杆高 9 ( ) 一支粉笔长8( )。 5、把下面各数量从大到小排列起来。 100厘米 50厘米 5米 10米 ( )>( )>( )>( ) 6、一个角 有( )个顶点。( )条边。 7、一块三角板有中有( )个角。其中一个是( )角。 8、在括号里填上“>”“<” 或“=” 5+4( )5×4 100-54( )56 2×6( )12 20厘米+80厘米( )1米 65-48+7( )14 二 、口算我真棒。18分(每题1分) 55+9= 40+16= 22+48= 5×6= 60-0= 22+8= 47-9= 99-33= 9+67= 4×5= 100-60= 9+78= 30+50= 5×5= 57+30= 55-5= 99-60= 40+38= 三、我们是小法官。 4分 1. 角的边越长,角越大。边越短,角越小。 ( ) 2.都是长度单位。 ( ) 3 、1米就是10厘米。 ( ) 4. 直角不是角。 ( ) 四 我会用竖式计算。10分(1.2题2分;3.4题3分 48+45= 75-38 = 23+49-38= 47-38+47= 五. 我会列式计算。18分 1.一个加数是37,另一个加数比它大19。另一个加数是多少? 2.减数是36,被减数是85,差是多少? 3.两个因数都是6,积是多少 4. 4个6相加,和是多少? 5. 80本 40本 26本 本 ( ) ) )=( ) ( ) )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封………………………线……………………………

2014年10月全国自考小学数学教学论考前密卷00411(含答案)

2014年10月全国自考小学数学教学论考前密卷00411(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根据效果的不同,学习迁移分为() A. 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B. 正迁移和负迁移 C. 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 D. 知识、技能迁移和学习方法迁移 【正确答案】 B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1分 第2题为加强数学思考方法的渗透,《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要求结合有关知识的教学,适当渗透()等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A. 集合 B. 函数 C. 集合、函数 D. 代数、几何 【正确答案】 C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1分 第3题质数和合数是() A. 交叉关系 B. 对立关系 C. 矛盾关系 D. 包含关系 【正确答案】 B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1分 第4题小学生“从学习两位数除法法则到学习三位数除法法则”和“从整数除尽到小数的除尽并最终认识整除是除尽的一个特例”这两种认知结构的变化() A. 都是顺应的过程 B. 都是同化的过程

C. 前者是同化,后者属于顺应 D. 前者是顺应,后者属于同化 【正确答案】 C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1分 第5题教师对事物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和举例属于() A. 模象直观 B. 语言直观 C. 现代化教学手段 D. 非直观教学 【正确答案】 B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1分 第6题教学任务的不同制约着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感知内容时一般选用() A. 讲解法和谈话法 B. 演示法和操作实验法 C. 练习法和谈话法 D. 引导发现法 【正确答案】 B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1分 第7题科学地安排练习时间,一般应该做到() A. 先疏后密 B. 练习时间高度集中 C. 先密后疏 D. 增加练习密度 【正确答案】 C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1分 第8题“1千克黄豆可以做4千克豆腐,12千克黄豆可以做多少豆腐?”许多城市小学生常常用除法做上述应用题,这主要是因为() A. 学生对题目情节不熟悉

(完整版)小学数学教学论重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关于小学数学课程 一、小学数学学科的性质 (一)数学的产生及其研究对象 1、数学的产生 2、数学的研究对象 (二)小学数学的学科性质 1、生活数学观 2、儿童数学观 3、现实数学观 二、小学数学学科的任务 (一)发展公民数学素养 精英数学大众数学 数学素养:一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具有运用数学技能的能力,能够满足个人每天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需求;二是能正确理解数学术语的信息。 (二)培养数学思维 (三)将数学运用于现实情景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对某一阶段学生所达到的规格提出的要求,反映了这阶段的教育目的。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回答小学数学“为什么教”的问题。 二、影响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因素 (一)社会发展因素 1、生活的变化 2、社会发展对公民数学素养的要求 (二)儿童发展因素: (三)数学科学的发展 经典数学现代数学 三、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演变与分析(一)问题辨析 1、“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两个目标是否一样?有何区别? 现在: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增强运用数学的意识。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与“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两个目标有何区别? (1)强调学生解决问题是一个探索的过程(2)探索的过程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二)我国数学课程目标的演变1、清末算学的目标 1903年《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算学,其要义在使日用之计算,与以自谋生计必需之知识,兼使精细其心思。 1912年《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 2、1920—1948年五次修改《小学算术课程标准》 3、1949——现在:九次修定小学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三)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过程与方法(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二章小学数学课程内容 一、小学数学课程内容 二、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 (一)数学课程目标 (二)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生发展 (三)反映社会进步和数学学科自身的发展三、我国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结构 2001年颁布并开始实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把数学课程内容总体上分为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 (一)数与代数 一、数与代数领域改革的国际趋势 美国2000年的数学课程标准,英国1995年的数学课程标准,日本2000年的教学指导纲要等文件中反映出数与代数领域改革的趋势: 重视数的意义的理解,注重学生数感的形成;加强口算和估算的地位;强调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提倡使用计算器;消弱复杂的笔算;淡化固定的计算程序和方法;不提倡过早的建立数系的概念等。 二、数与代数的教育价值 1、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2、在数的运算、公式的推导、方程的求解、函数的研究等活动中,通过对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探索,促进学生探究和发现,有利于学生提高思维水平,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年级数学上册半期测试卷

二年级数学上册半期测试卷 (80分钟完卷,满分100分) 一、我会口算。(共12分) 4×3= 5×1= 9×6= 4×5+20= 2×9= 7×8= 6×4= 6×6-6= ×3= 7×2= 8×6+6= 二、我会填空。(共43分) 1、4+4+4+4+4+4=()×()=() 2、 5个3相加,写成乘法算式是()。 3、6×9=(),因数是()和(),积是(),乘法口诀是 ()。 4 ” ,是钝角的画“”。 ()()()()() 5、角是由( )个顶点和()条边组成的。 6、找规律,填一填, (1)10,15,20,(),()。 (2)27,36,45,(),()。 7、4个人有()只手,一共有( )个手指。 8、先补充口诀,写出乘法算式。 ()五十六()() 五九()()() 三()二十四()() 9、()里最大能填几? 4×()< 25 ()×6< 43 7×( )< 63 31 >( )×6 34 >5×( ) 56 >( )×7 10、在〇里填上“>”“<”或“=”。 6×7〇7×6 4×8〇6+6 7×8〇7×9-7 7×5〇9×4 8×6〇5×7+5 8×9-17〇8×5 三、我会判断,对的在()内画√,错的画×。(共5分) 1.所有的角中,直角最大。() 2.一个三角板有3个角。() 3.5个6相加,算式是5+6。() 4.3×9和9×3用的是同一句乘法口诀。() 天,4个星期有11天。() 四、我会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共5分) 1、把3+3+3+3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①3×3 ②3×4 ③3×4+2 2、下面的图形中,()不是角。 ①②∩③ 3、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7,积是多少?列式是()。 ①8×7 =56 ②8+7=15 ③8-7=1 4、3个加数都是8,和是()。 ①8 ②24 ③11 5、与3×6+6的结果相同的是()。 二年级数学半期试卷第1页共4页二年级数学半期试卷第2页共4页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下面的题你都能算对吗? 5×7= 8+48= 2× 9= 30÷5= 7×9= 27÷3= 54÷ 6= 63+7= 42- 6= 14÷2= 7×3= 8×6= 14÷ 7= 40÷8= 5×5= 63÷9= 5×9= 36÷ 6= 9×8= 42÷6= 42-40= 28÷4= 81÷ 9= 4×6= 54+8= 28÷7= 7×8= 6× 6= 49÷7= 27-9= 二、想一想,填一填 1.想不同的口诀,在括号里填合适的数 ()×()=24 ( )÷( )=6 ()×()=24 ( )÷( )=6 2.在○里填上“>”,“<”或“=”(6分) 60厘M○1M 60分○1时 80秒○2分 9×9○9+9 8-8○8÷8 1时20分○80分 3.在()里填“时”,“分”,“秒”,“M”,“厘M” (1)一张单人床长2() (2)小方跑100M大约需要20()

(3)每天下午在学校里大约要学习3( ) (4)看一集动画片大约需要15( ) (5)小明身高145( ) 三、下面说的对吗?对的画“√”,错的画“×” 1.2+2可以写成2×2,那么4+4也可以写成4×4。( ) 2.5×6和6×5的积相同。( ) 3.盒子里有5个白球和3个黄球,可能摸出一个黄球。( ) 4.时针从2走到3,经过了5分钟。( ) 5.把18个梨,分成3堆,用除法计算。( ) 6.24是4的6倍,是6的4倍。( ) 四、圈圈,画画,分分,填填 1.圈圈:○的个数是△的( )倍。 △△ ○○○○○○○○ 2.画画:△的个数是□的3倍,△有( )个。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看一看,填一填 经过 ( )分钟 : ? : ? : ? : ?

小学数学教学论

《小学数学教学论》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15分。) 1. 中位数 答:中位数(又称中值。英语:Median),统计学中的专有名词,代表一个样本、种群或概率分布中的一个数值,其可将数值集合划分为相等的上下两部分。对于有限的数集,可以通过吧所有观察值高低排序后找出正中间的一个作为中位数。如果观察值有偶数个,通常取最中间的两个数值的平均数作为中位数。 2.PCI原则 答:PCI原则:是黛安·蒙哥马利基于有效教学实践的研究提出的认知教学原则。要求教师理解和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和过程。包括: (1)学生在课堂中完成一项任务时,教师应从质量的角度予以评价,对完成的方法和技巧予以指点,而不是打个勾或表示一下就了事: (2)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应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3)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应该要求学生用有意义的方式来思考和选用学习材料。 (4)教师应多提出一些值得争论的问题,这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给学生提问的机会,让学生从各种角度提出问题和作出解答,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讨论。 3.探究—研讨法 答:“探究--研讨”法是美国兰本达教授倡导的一种新型自然教学方法,即教师引导学生对自然事物进行观察、描述和互相交流感觉,使他们在头脑中形成解释认识对象的思维模式,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从而找出复杂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对自然界有秩序的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法的教学过程主要由“探究”和“研讨”两个环节组成。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标准》中规定的我国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结构。

答:2001年颁布并开始实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将原来的内容进行了 整合,并增加了实践与综合应用内容。总体上分为四个领域的内容:数与代数,这一部分内容是将原来数学与计算和代数初步知识整合在一起,在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部分内容;图形与空间,这一领域分为四个方面内容: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和图形与位置;统计与概率,这部分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让学生体验处理数据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可能性;实践与综合应用,第一学段重点是实践活动,第二学段是综合应用。 2.尝试教学法的课堂教学结构有哪几个环节。 答:作为一个完整的课,尝试教学法的课堂教学结构是一下六个环节: (1)、基本训练(5分钟)。 (2)、导入新课(2分钟)。 (3)、进行新课(15分钟)。 (4)、巩固练习(6分钟)。作为第二次尝试练习。 (5)、课堂作业(10分钟)。 (6)、课堂小结(2分钟)。这一教学结构,突出了教学重点,增加了练习时间,改变了满堂灌的做法。 3.简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答:特点:1.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为基本特征,力求教与学的最佳结合。2. 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3.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引导学生探索发现。4. 注重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5. 着重研究学生,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让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逐步达到会学。6. 开发非智力因素,力求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协同发展。 发展趋势:1. 教学实验是教学方法发展的实践基础。传“自学辅导实验”、“尝试教学法”、“整体改革”实验等,这些教学方法都是以实验为基础进行研究的,保证了教学方法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2. 心理学研究成果是教学方法发展的理论基础。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以结构主义认知心理学为基

上小学二年级数学期期末评估试题

上小学二年级数学期期 末评估试题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二年级数学 一、填空、(43分) 1. 200厘米=()米 135厘米—35厘米=()厘米 2. 你喜欢的乘法口诀是(),它可以计算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还能根据这个口诀写出两个不同算式吗 ( ),()。 3. 想一想,括号里填几才合适呢 18÷( )=24÷( )=2×( )=54÷( )。 4.在О里填上“×、÷、或>、<和=” 3○7=21 45÷5○9 8○4=2 16÷2○7 10○9×9 6×5○65 5. 五()二十五七七() ()九十八三()十五 6、()里最大能填几 ()×8<65 ( )<5×9 8×( )<40 30>5×( ) 7. 在算式54÷6=9中,54叫做_________,9叫做________,6叫做______。 8. 32÷4=8,表示把_______平均分成_______份,每份是_______;表示______里面有______个 ______。 10.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7,列成算式是(),读作()。 二、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5分) 1. 72÷8=9,这道题所用的口诀是九八七十二。() 2. 12里面有4个4 ( ) 3. 1时=80 分() 4. 6乘4的积24是,再加上26得40 ( ) 5. 用米尺画一条2厘米长的线段,不一定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起。()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1.下面与32÷8得数相同的式子是()。 ①16÷4 ②2×4 ③2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