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论文之马云的成功之道

组织行为学论文之马云的成功之道
组织行为学论文之马云的成功之道

组织行为学论文之马云的成功之道

案例分析名:马云的成功之道

马云的成功之道

组织行为学的第一堂课,老师便布置了第一次作业,那一长串的人名,个个都是这个时代最耀眼的商界精英,恰如你我所知,马云、史玉柱、王石、柳传志、张瑞敏、陈天桥……这些看似普通无奇的名字背后,都深藏着关于财富、关于成就、关于这个世界最眩目的荣耀的故事。在短短的犹豫和讨论后,我们小组选择了马云——这个矮矮的个子,却创造出如泰坦巨人一般宏大事迹的男人。

马云,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之一,现任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他是《福布斯》杂志创办50多年来成为封面人物的首位大陆企业家,曾获选为未来全球领袖。除此之外,马云还担任软银集团董事、中国雅虎董事局主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下工商咨询委员会(ABAC)会员、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院长等,也许你会好奇,在这一连串金灿灿的荣耀之下,马云,他究竟是人,还是神,到底他是如何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又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的马云呢,接下来,本队将运用管理学以及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知识,从领导、组织等多个角度对马云的成就进行深入的分析。

首先,马云不是神,确切的说,他只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如果你时常阅读财经类的报纸和书籍,你会发现大多数的商业媒体把马云定位为一个“优秀的创业者”和一个“成功的商人”,是的,他传奇般的创业经历确实是商界的一大奇迹。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创业就是“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只有那些真正的英雄才能见到后天的太阳。”,所以,创业的路途上一代代的勇者前赴后继,可大多数都夭折在成功的前夕,成功者寥寥无几,而马云,就是那寥寥无几的成功者之一。

在查阅了许多关于马云的书籍和他所发表的演讲之后,我渐渐开始对他产生了崇拜,他的确是一个充满领导魅力、使人情不自禁而叹服的商业领袖,从他在创业之初就能使员工产生"无论什么时候看到他,你在他眼中看到的都是自信,我一定能赢的信心。你跟他在一起就充满了活力。""在你绝望的时候能让你看到希望,能跟着走"的领导魅力,从他在演讲之中随手拈来说出的一个个关于创业、关于企业价值、关于有效管理的渊博学识,从他滔滔不绝地说出的充满领导智慧的妙语以及他一直不停的充满活力和狂热的肢体语言中,我渐渐领

- 2 -

悟了这位如神一般,白手起家而凭借自身的努力和团队的高效合作最终取得巨大成就的商业领袖——他的成功就蕴含在三个朴实却无价的管理方法之中:用人之道、企业的价值观、使命感。

一、马云的成功之道之一:用人之道

从管理学的角度上讲,马云具备了领导力的核心特征:提出大家都认同的愿景,并使用有效的激励手段。

从创业的第一天起,马云就宣称,阿里巴巴会成为最伟大的电子商务公司,他也让部将们相信,公司上市时,会得到更多。马云对进来的员工都给予他们三样东西,一是良好的工作环境(人际关系),二是钱(今天是工资,明天是资金,后天是每个人手中的股票),三是个人成长。他说,这三点是非常重要的,公司要成长首先要让员工成长,人力资源不是人力总监一个人的事,从CEO到每个员工都要认真对待的事。要让员工成长是件很困难的事,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还要做到的是帮助外面刚进来的员工怎样融入我们这个团队。

在另一方面,马云也拥有非常的凝聚力。

马云创业的时候,初期的50万元是18名员工一起凑出来的,9年过去后,这18个人中有做到总裁级的孙彤宇,也有还是经理的麻长炜,但没有任何一个人从阿里巴巴流失。从此可见,马云对于团队凝聚力,是如此的强大。

此外,马云的用人之道,还体现在他对于员工的尊重与认可,他一直遵循着三点管理原则:一是不从竞争对手中挖人,一个企业的价值观体现在点点滴滴上,他的公司从没有回扣。二是员工随时可以离开公司,公司绝不留人。三是请进来的人要对他负责,来之前对他狠一点,来之后对他好一点。马云与他的员工们保持着师生、朋友、亦或伙伴关系,他尊重并理解员工,而员工也愿意鞍前马后地追随着他,为他的事业高奏凯歌。

以上分析可得出结论,马云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他擅长运用管理学以及组织行为学中的用人之道:知人善任、唯才所宜,尊重、理解并认可员工、使用有效的激励手段,拥有非常的凝聚力等。

二、马云的成功之道之二:企业的价值观

2009年12月10日,马云在他的母校杭州师范大学的演讲主题为《文化是企业的DNA》,在2个多小时的演讲中,马云提到了文化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犹如一个企业的DNA一样,企业文化的核心在于它的价值观。价值观是对事物重要性的判断,一个组织的价值观,就是这个组织的成员把什么作为对他们最重要的东西。

马云把客户第一放在了企业价值观的首位,把服务客户、倾听客户的声音作为组织每一位成员都必须具备的本能,因为他深知,概念到今天这个时代,是一件很虚的东西,客户需要的是真真切切的服务。而最核心的问题是根据市场定制产品,倾听客户声音。

马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阿里巴巴作为一个企业电子商务平台,运用世界首创的B2B模式(商业用户对商业用户模式)运作,经过跟客户的交流、调查,阿里巴巴发现有87%的企业最担心的问题是诚信。2001年8月,阿里巴巴在国际站

首推“诚信通”服务。该计划主要通过第三方认证、证书及荣誉、阿里巴巴活动记录、资信参考人、会员评价等5个方面,来审核申请“诚信通”服务的商家的诚信,这使得通过阿里巴巴达成的交易更让人放心,诚信通的会员比普通会员成交量大十倍。“2300元的收费,很多会员争着要”,副总裁金建杭如是说。到2001年12月,阿里巴巴已经突破注册商人会员100万家,成为全球首

- 3 -

家超过百万会员的商务网站。客户第一,服务为重,马云的管理哲学就是“通过服务客户,让原本享受免费的客户心甘情愿地掏钱。”在此后的淘宝网,更是在了解客户声音以后,顺应中国网民的消费模式,在B2B模式上创新出B2C以及C2C 的运营模式,“把眼睛盯在提升客户的体验上”,更是开创了“支付宝”、“阿里旺旺”等交易平台,让一部分网民成为了成创业的生意人,让一部分网民把上网逛街变成了每天必做的事情。

马云说过“短暂的激情是不值钱的,只有持久的激情才是赚钱的。”什么是持久的激情呢,阿里巴巴公司今年十岁,它的员工平均年龄为26岁,仍处于年幼期。等到10年后,阿里巴巴20岁了,它的员工平均年龄为36岁,正值壮年,前途无量。这是马云的计算。他相信,一个公司要创新要不断进步,必须要有恒久不断的激情。他把公司的“102年梦想”形容为一个4x100米接力赛,他自己就是那个跑第一棒的人。的确,4x100米就是追求每个一百米都要有最大的爆发力,即使第一棒的人再强再快,也不可能靠一个人战胜四个人的体力和爆发力。

把机会留给年轻人,把企业的激情永续,马云的智慧告诉管理者们,在必要的时候放手给更年轻的人去创新去开拓,好比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将使团队的激情和竞争力发挥到最大。

三、马云的成功之道三:企业的使命感

使命感是人对一定时代、社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的一种感知和认同。对于企业而言,职业是人的使命所在,使命感是员工前进的永恒动力。

马云的成功之道的第三个要点——使命感,就是从培养员工的使命感出发,增强员工对于企业和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员工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在使命感驱动之下,为企业和社会的利益而辛勤工作着的员工,会因为为企业带来了效益,为社会带来了利益而实现自身的满足,最终达到了员工、企业和社会的三赢。

马云的阿里巴巴集团,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为了实现这一使命,阿里巴巴开创出B2B,C2C商业平台,为营造电子商务信任文化,阿里巴巴推出“诚信通计划”。为解决电子商务支付环节的安全问题,阿里巴巴在淘宝网开通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买卖双方通过支付宝进行交易不收取任何费用,在交易过程中,支付宝作为诚信、中立的第三方机构,起到了保障货款安全及维护买卖双方利益的作用。

除了在商业上开创更优质的服务,阿里巴巴还在肩负起一个社会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把自己经营的事业当作是公众的财产,同时把公众利益、社会环境也作为企业自身负责的范围。正是这种时刻为客户为大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得阿里巴巴成为了一个不仅仅在商场上追逐利益的企业,更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对社会充满责任感的企业。

马云获得的成功,源于他对于管理学以及组织行为学的深刻认识和了解,也许身为一个半道入行白手起家的商人,他并没有真正的如我们一般学过管理学以及组织行为学的知识,可一切真理是共通的,实践决定了认识,认识也指导了实践,他的成功蕴含于用人之道、企业的价值观以及企业的使命感这三个管理核心中,而这些,恰恰也是我们学习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意义所在。如果想成为下一个马云,下一个神话,那么就从认真学习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开始吧~

- 4 -

参考文献:

书籍文献:李翔著、《商业领袖访谈录》、青鸟出版社、p106-116、2009年1月第一版

李晓静著、《马云的管理智慧》

斯蒂芬?p?罗宾斯著、《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胡君辰著、《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期刊文献:商业领袖的要诀、《当代经理人》、2010年、总第50期网络资料:马云、《阿里巴巴十周年庆马云演讲》《文化是企业的DNA》、百度搜索王如、《民企生存之道是要有信仰》、百度搜索-南方网

未知、《马云和史玉柱的领导风格》、世界经理人网站

- 5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