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苷镇痛和抗炎作用的研究

栀子苷镇痛和抗炎作用的研究
栀子苷镇痛和抗炎作用的研究

收稿日期:2007 07 16; 修订日期:2007 12 18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No .2004J 001)

作者简介:方尚玲(1967 ),女(汉族),江西景德镇人,现任湖北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工业微生物学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简介:李世杰(1947 ),男(汉族),湖北天门人,现任湖北工业大学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工程研究工作.栀子苷镇痛和抗炎作用的研究

方尚玲1

,刘源才2

,张庆华1

,林 英1

,陈道玉2

,李世杰

1*

(1.工业微生物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武汉 430068;

2.劲牌有限公司,湖北大冶 435100)

摘要:目的研究栀子苷的镇痛和抗炎作用。方法小鼠热板实验,醋酸诱发小鼠扭体反应实验,栀子苷对二甲苯致小鼠

耳肿胀实验,栀子苷对醋酸诱发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栀子苷对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实验等。结果栀子苷25

m g /kg 剂量(P <0.05)能延长热刺激所致小鼠痛觉反应时间,栀子苷50mg /kg 剂量组和12.5m g /kg 剂量组对醋酸诱发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 <0.05),最大扭体次数减少百分率可达55%,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栀子苷12.5m g /kg 剂量组(P <0.05)和25m g /kg 剂量组(P <0.01)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栀子苷大剂量(50m g /溶液kg)组能导致腹腔毛细血管渗透液的吸光值显著降低(P <0.01),即对急性炎症渗出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栀子苷对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没有明显抗炎作用,炎症渗出液中PGE 2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其抗炎作用可能与PG E 2释放没有关系。结论栀子苷有一定的镇痛和抗炎作用。

关键词:栀子苷; 镇痛作用; 抗炎作用

中图分类号:R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0805(2008)06 1374 02

St udy on the Analgesic and Anti -infla mmatory E ffects of G eniposide

FANG S hang li n g 1,L IU Y uan cai 2,ZHANG Q

i n g hua 1,L IN Y ing 1,CHEN D ao yu 2,L I S h i jie 1*

(1.K ey Laboratory of IndustrialM icrobe ofH ubeiProvince ,Wuhan 430068,Ch i n a;2.J inpaiL i m ited C o mpa ny of H ubeiDaye ,435100,Ch i n a)Abst ract :O bjective To study t he ana l gesic and anti-i nfl amm atory effec ts of geni posi de .M ethods T he p l a te heati ng tests and

the w r it h i ng response i nduced by acetic aci d ;ear s wo ll en o fm i ce i nduced by d i m e t hy benzene ;absorbance of pe riti oneal cap illary ex tracasate ;foot s w o llen i n m ice i nduced by Ca rrageenan w ere perfromed .R esu lts A ccord i ng to t he plate heati ng test ,t he do se o f gen i posi de (25mg /kg)cou l d pro l ong t he ti m e o f response for pa i n .The w r it h i ng response o fm ice we re obv i ousl y i nhi b ited (P <0.05)in the g roup o f gen i pos i de (50m g /kg)and t he g roup (12.5mg /kg),and t he m ax i m a l decreased percentage o fw r it h i ng achieved 55%,s how ing certa i n analgesi a effect .T he ear s w o llen o fm ice i nduced by d i m et hy benzene w as obv iously i nh i b ited i n the g roup (P <0.05)of gen i posi de (12.5m g /kg)and the group (P <0.01)o f geniposide (25m g /kg ).T he hi gh dose of gen i posi de (50mg /kg)could l ead to obv ious decrease of absorbance o f per it oneal cap ill ary ex travasate w hich m ean t obv ious i nhi b iti ng e ffect on acu te i nfl amm atory extravasate .The geniposide d i d no t s how obv i ous anti-infla mm atory effect on foo t s wo llen i n m ice induced by Carrag eenan ,and t here w as no c lea r difference bet ween the concentrati on o f PG E 2in i n fla mma tory extravasa te and the contrast .A nd maybe the re is no relationsh i p bet w een the an ti-i n fla mm atory effect o f geniposide and the release o f PGE 2.Con clusi on G eni poside has certa i n ana l g esi c e ffect and anti-infl amm atory effect .

K ey w ords :G en i posi de ; A nalgesic eff ec t ; A nti-infl amm atory effect 栀子是药食两用传统中药,药用栀子是茜草科植物栀子Gar

denia jasm i noides E llis 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寒味苦,归心、肺、三焦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效。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等证,外治扭挫伤痛。栀子果中含有含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其中栀子苷(gen i posi de)含量最高(含量可达6%),在栀子的药用效果中起重要作用[1]。本实验利用栀子黄色素生产过程中的废液提取和精制栀子苷[2],主要对精制的栀子苷进行了镇痛和抗炎作用研究[1,2]。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药品与试剂杜冷丁,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产品;栀子苷,本实验室提取纯化[2];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产品;伊文思蓝,上海化学试剂采购供应站分装

厂产品;角叉菜胶,S i gm a 公司。1.1.2 动物昆明种小鼠,18~22g ,湖北省动物防疫中心提供。

1.2 方法

[3,4]

1.2.1 栀子苷对小鼠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昆明种雌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栀子苷大剂量组(50m g /kg)、栀子苷中剂量组(25mg /kg )、栀子苷小剂量组(12.5m g /kg)、杜冷丁阳性对照组。分组前进行筛选,调节小鼠热板测痛仪,使温度保持在(55.0 0.2)!,每次取1只小鼠,放入测痛仪内,记录自放入到出现舔后足所需的时间(s)作为该鼠的痛阈值。凡小于5s 或大于30s 出现舔后足者,以及喜跳跃者,一律弃去不用。取合格者进行分组,标记,重新测量两次,取平均值作为该鼠给药前的基础痛阈值。

栀子苷大、中、小剂量组连续3d 按时按量皮下注射给药,给药1次/d ,给药时间间隔24h /次。每天给药前,先称小鼠体重,按小鼠的体重计算给药量后再给药,阴性对照组给予等量体积的生理盐水。第4天时,给药组称重后按小鼠体重皮下注射给药,5

组按顺序给药。每组给药后30,60,90,120m in 分别测定小鼠痛阈值。若小鼠在热板上停留60s 后仍无痛反应,则取出,按60s 计算。比较给药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情况,作组间t 检验。1.2.2 栀子苷对醋酸诱发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取昆明种小鼠40只,雌雄各半,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打点标记后

1374 时珍国医国药2008年第19卷第6期L IS H I ZHEN M ED I C I NE AND M ATER I A M EDICA RE SEARCH 2008VOL .19NO.6

送入动物房饲养。5组对应的分别是: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栀子苷大剂量组(50m g/kg)、栀子苷中剂量组(25mg/kg)、栀子苷小剂量组(12.5m g/kg)、杜冷丁阳性对照组。前3d给药同?1.2.1#项。第4天时,称完小鼠体重后,空白对照组和给药组仍然按时按量皮下注射给药,并且与前次给药时间间隔24 h,杜冷丁阳性对照组最后给药。依每只小鼠给药时间为准,杜冷丁阳性组小鼠给药300m i n后即阴性组及给药组给药1h后,腹腔注射0.6%的醋酸溶液0.1m l/10g。观察扭体反应并计算20m i n内小鼠扭体数。比较给药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情况,作t 检验。

1.2.3 栀子苷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取昆明种小鼠40只,雄性,体重18~22g,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栀子苷大剂量组(50m g/kg)、栀子苷中剂量组(25mg/kg)、栀子苷小剂量组(12.5m g/kg)、氢化可的松阳性对照组。每组8只,打点标记后送入动物房饲养。前3d给药同?1.2.1#项。第4天时,称完小鼠体重后,前4组仍然按时按量皮下注射给药,并且与前次给药时间间隔24h,氢化可的松阳性对照组最后给药。以每只小鼠给完药的时间为基准,氢化可的松阳性对照组给药30m i n后,给药组给药1h后,各组小鼠右耳前后两面涂抹二甲苯(0.02m l/只);以每只小鼠致炎时间为准,15m i n后将小鼠脱颈椎处死,沿耳廓基线剪下两耳,用8mm直径打孔器于左右耳廓相应部位各打一耳片,电子天平称重。以左右耳片的重量之差作为肿胀度。算出肿胀度和肿胀抑制率(%),并与对照组比较(t检验)。

1.2.4 栀子苷对醋酸诱发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小鼠分组同?1.2.3#项。前3d给药同?1.2.1#项。第4天时,称完小鼠体重后,3个给药组及阴性对照组仍然按时按量皮下注射给药,并且与前次给药时间间隔24h。氢化可的松阳性对照组最后给药,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以每只小鼠给完药的时间为基准,氢化可的松阳性对照组给药30m i n后,空白及给药组给药1h后,尾静脉注射0.5%的伊文思蓝溶液0.1m l/10g体重,后立即腹腔注射0.6%醋酸溶液0.1m l/10g体重,以注射完醋酸溶液的时间为基准,20m i n后脱颈椎处死小鼠,剪开腹腔,用8m l生理盐水分4次清洗腹腔,合并洗涤液,3000r/m i n离心15m i n,取上清液,于590n m处测定其吸光值。1.2.5 栀子苷对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的影响小鼠分组同?1.2.3#项。前3d给药同?1.2.1#项。第4天时,称完小鼠体重后,空白对照组和3个给药组仍然按时按量皮下注射给药,并且与前次给药时间间隔24h,氢化可的松阳性对照组最后给药。依每只小鼠给药时间为准,氢化可的松阳性组小鼠给药30m in后,阴性及给药组给药1h后致炎,即在每只动物右后足注射1%角叉菜胶50 l致炎;以每组小鼠致炎时间为准,致炎后3h处死小鼠,称左、右后足重量,以左、右后足重量的差值作为肿胀厚度。比较给药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情况,作t检验。

1.2.6 栀子苷对炎症组织渗出液中炎症介质含量PGE

2

的OD值的影响将第?1.2.5#项实验中小鼠的致炎足剪碎后放入相应的标记瓶中,各瓶中加入3m l生理盐水,将致炎足浸泡24h。浸泡完毕以后将浸出液离心3000r/m in,5m i n。再取上清液0.1 m,l加入到装有2m l氢氧化钾-甲醇溶液的试管中,混匀后,取其中的5%混合液于50!恒温水浴锅中异构化20m i n,再用甲醇稀释到10m,l于278nm波长处测定其OD值。比较给药组和对照组PG E

2

含量的差异,并进行组间t检验。

2 结果

2.1 栀子苷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给药后不同时间痛阈见表1。

表1 栀子苷对小鼠痛阈值的影响( x s)

组别

剂量

C/m g kg-1

基础痛阈

值t/s

给药后不同时间的痛阈值t/s

30m i n60m i n90m i n120m i n 生理盐水-17.94.914.64.716.84.821.16.828.112.9栀子苷大剂量5015.44.517.77.215.05.621.75.731.015.7栀子苷中剂量2517.85.322.06.31)24.113.422.57.735.120.7栀子苷小剂量12.515.34.815.23.219.411.821.46.323.611.6杜冷丁5016.54.954.610.31)37.519.02)34.019.941.016.8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1)P<0.001,2)P<0.05;n=8

由表1可知,栀子苷中剂量(25m g/kg)能延长热刺激所致小鼠在无痛觉反应时间,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P<0.01)。

2.2 栀子苷对醋酸诱发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扭体反应的抑制率(%)=

对照组扭体次数-实验组扭体次数

对照组扭体次数

?100%

腹腔注射醋酸溶液后,除阳性组外其它各组均出现腹部收缩,躯体扭曲,后肢伸展及蠕行等扭体反应,见表2。杜冷丁对醋酸诱发小鼠扭体反应有十分明显的抑制作用,P<0.001;栀子苷50mg/kg剂量组和12.5m g/kg剂量组对醋酸诱发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最大扭体次数减少百分率可达55%,说明栀子苷对醋酸诱发小鼠扭体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表2 栀子苷醋酸诱发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x s)

组别剂量C/mg kg-1扭体反应次数抑制率(%)生理盐水- 2010-

栀子苷大剂量50 972)55

栀子苷中剂量25 12740

栀子苷小剂量12.5 962)55杜冷丁50 01)100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1)P<0.001,2)P<0.05;n=8

2.3 栀子苷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结果见表3。

肿胀度(mg)=右耳廓重-左耳廓重

抑制率(%)=

阴性对照组小鼠平均耳廓肿胀度-给药组小鼠平均耳廓肿胀度

阴性对照组小鼠平均耳廓肿胀度

?100%

表3 栀子苷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x s)

组别剂量C/mg kg-1肿胀度m/m g抑制率(%)生理盐水-15.95.0-栀子苷大剂量5011.06.230.7

栀子苷中剂量258.53.21)46.5

栀子苷小剂量12.57.15.92)55.3

氢化可的松50 3.43.21)78.6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1)P<0.01,2)P<0.05;n=8

用二甲苯致炎后,各组小鼠右耳均可见高度红肿。结果表明,氢化可的松组(P<0.01)和栀子苷12.5m g/kg剂量组(p<0.05),25m g/kg剂量组(P< 0.01)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栀子苷对小鼠耳廓肿胀的抑制作用表现出良好的量、效关系,其抑制作用随剂量的减小而有所增强。

2.4 栀子苷对醋酸诱发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见表4。

表4 栀子苷对醋酸诱发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x s)

组别剂量C/mg kg-1吸光值抑制率(%)生理盐水-0.46440.2469-

栀子苷大剂量500.18570.90871)60.0

栀子苷中剂量250.24330.30462)47.6

栀子苷小剂量12.50.29450.111636.6

氢化可的松500.17910.20811)61.4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1)P<0.01,2)P<0.05;n=8

1375

L I SH I Z H EN M EDIC I NE AND M ATER I A M ED I CA RESEARCH2008VOL.19NO.6时珍国医国药2008年第19卷第6期

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栀子苷和氢化可的松均可降

低由醋酸引起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其中栀子苷大剂量组和氢化可的松能导致腹腔毛细血管渗透液的吸光值显著降低(P <0.01),即对急性炎症渗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5 栀子苷对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的影响结果见表5。

抑制率(%)=

对照组平均肿胀厚度-给药组平均肿胀厚度

对照组平均肿胀厚度

?100%

表5 栀子苷对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的影响( x

s )组别

剂量

C /m g kg -1左后足

重m /m g

右后足

重m /mg 肿胀度

m /m g 抑制率

(%)生理盐水-166.5 10.0259.9 25.493.4 23.6-栀子苷大剂量50148.4 14.7234.5 19.486.0 14.07.9栀子苷中剂量25156.1 29.5246.1 44.690.0 15.83.6栀子苷小剂量12.5160.8 12.3243.0 39.182.3 33.8

11.9

氢化可的松50162.1 210.3

48.1 6.31)

48.5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1)P <0.01,2)P <0.05;n =8

角叉菜胶诱发小鼠足水肿的急性非感染性炎症模型,肿胀高峰在致炎后3~5h ,其模型稳定,重现性好,常用于筛选抗炎药物。小鼠实验结果表明栀子苷对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没有明显抗炎作用,而氢化可的松对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有十分明显的抑制作用(P <0.01)。

2.6 栀子苷对小鼠炎症组织渗出液中炎症介质含量PG E 2的OD 值的影响结果见表6。

由表6可知,氢化可的松炎症渗出液中PGE 2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抗炎作用与抑制PG E 2释放有一定关系,P <0.01。栀子苷对炎症渗出液中PGE 2的含量则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其抗炎作用可能与PGE 2释放没有关系。3 讨论

通过热板法来研究栀子苷对小鼠镇痛作用的效果,结果表明

栀子苷中剂量能延长热刺激所致小鼠痛觉反应时间;并且,栀子

苷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能够显著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的扭体次数,抑制率可达到55%,表明栀子苷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表6 栀子苷对小鼠炎症组织渗出液中介质(P GE 2)的影响( x s )

组别剂量C /m g kg -1

PGE 2的OD 值生理盐水-0.

0895 0.0216栀子苷大剂量500.0700 0.0208栀子苷中剂量250.0753 0.0232栀子苷小剂量12.50.0838 0.0309氢化可的松

50

0.0641

0.01771)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1)P <0.01;n =8。

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实验研究,发现栀子苷中剂量和小剂量对小鼠的耳廓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栀子苷可降低由醋酸引起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栀子苷大剂量组可显著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对急性炎症渗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栀子苷对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却没有明显抗炎作用,对炎症组织渗出液中的炎症介质PGE 2的释放也没有明显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钢力.大黄栀子果实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9,

24(1):38.

[2] 张庆华.从栀子黄废液中提取栀子甙的工艺研究[J].化学与生物

工程,2005,9:31.

[3] 徐叔云,卞如濂,陈 修.药理实验方法学,第2版[M ].北京:人

民卫生出版社,1991:659.

[4] 陈 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1993.

收稿日期:2007 07 09; 修订日期:2007 10 12

基金项目:广西中医学院院级创新课题(No .Y2006045)

作者简介:周改莲(1981 ),女(汉族),河南商水人,现为广西中医学院药学院2005级硕士研究生,学士学位,主要从事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工作.

高良姜的化学成分研究

周改莲,辛 宁,黄陆良

(广西中医学院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1)

摘要:高良姜的化学成分包括挥二苯基庚烷类、

挥发油类、黄酮类、糖苷类和苯丙素类等,另外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关键词:高良姜; 化学成分中图分类号:R282.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 0805(2008)06 1376 02 高良姜R h i zom a A lpi n iae O ffici naru m 别名良姜、小良姜、贺哈,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中品,因出于高良郡(今广东省湛江地区的茂名市一带)故名,历版%中国药典&均有收载,为姜科山姜属(A l pinia)植物高良姜A l p inia officinarum H ance 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省区。本品性热味辛,归脾、胃经,具温胃散寒、消食止痛的功效,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等[1]。

随着研究的深入,高良姜不再仅仅作为调料或配药使用,其药用价值进一步表现出来。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高良姜资源,本文就其已发现的化学成分作简要总结。1 二苯基庚烷类

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1,7-二取代芳基,以庚烷

骨架为母体结构的化合物总称。高良姜中的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均呈线性,在C-4位存在双键,其特征为芳基取代位置在庚烷骨架的1,7位,芳基上取代基为羟基或甲氧基,位置在间位、对位;在庚烷的母体结构中,至少在C-3位上有酮羰基、羟基或甲氧基等含氧取代基存在。此外,在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中还有存在双键,位置在C-4位。目前国内关于高良姜中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的研究不多,日本学者[2~6]从中分离了多种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其结构见图1

5-羟基-1,7-双(4?羟基苯基-3?-甲氧苯基)-3-庚酮R 1,R 5=O M e R 2,R 3,R 4=O H 5-甲氧基-7-(4"羟基苯基)-1-苯基-3-庚酮R 1,R 2,R 5=H R 3=O M e R 4=OH 5-甲氧基-1,7-双苯-3-庚酮

R 1,R 2,R 4,R 5=H R 3=O M e 5-羟基-1,7-双苯-3-庚酮

1376 时珍国医国药2008年第19卷第6期L IS H I ZHEN M ED I C I NE AND M ATER I A M EDICA RE SEARCH 2008VOL .19NO.6

第六章 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第六章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药物中那个药物不溶于NaHCO3溶液中 A. 布洛芬 B. 阿司匹林 C. 双氯酚酸 D. 萘普生 E. 萘普酮 2)下列环氧酶抑制剂,哪个对胃肠道的副作用较小 A. 布洛芬 B. 双氯酚酸 C. 塞利西布 D. 萘普生 E. 酮洛芬 3)下列非甾体抗炎药物中,那个药物的代谢物用做抗炎药物 A. 布洛芬 B. 双氯酚酸 C. 塞利西布 D. 萘普生 E. 保泰松 4)下列非甾体抗炎药物中那个在体外无活性 A. 萘普酮 B. 双氯酚酸 C. 塞利西布 D. 萘普生 E. 阿司匹林 5)临床上使用的布洛芬为何种异构体 A. 左旋体 B. 右旋体 C. 内消旋体 D. 外消旋体 E. 30%的左旋体和70%右旋体混合物。 6)设计吲哚美辛的化学结构是依于 A. 组胺 B. 5-羟色胺 C. 慢反应物质 D. 赖氨酸 E. 组胺酸 7)芳基丙酸类药物最主要的临床作用是 A. 中枢兴奋 B. 抗癫痫 C. 降血脂 D. 抗病毒 E. 消炎镇痛 8)下列哪种性质与布洛芬符合 A. 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易水解 B. 具有旋光性 C. 可溶于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水溶液中 D. 易溶于水,味微苦 E. 在空气中放置可被氧化,颜色逐渐变黄至深棕色 9)对乙酰氨基酚的哪一个代谢产物可导致肝坏死? A. 葡萄糖醛酸结合物 B. 硫酸酯结合物 C. 氮氧化物 D. N-乙酰基亚胺醌 E. 谷胱甘肽结合物 10)下列哪一个说法是正确的 A. 阿司匹林的胃肠道反应主要是酸性基团造成的 B. 制成阿司匹林的酯类前药能基本解决胃肠道的副反应

C. 阿司匹林主要抑制COX-1 D. COX-2抑制剂能避免胃肠道副反应 E. COX-2在炎症细胞的活性很低 11)以下哪一项与阿斯匹林的性质不符 A.具退热作用 B.遇湿会水解成水杨酸和醋酸 C.极易溶解于水 D.具有抗炎作用 E.有抗血栓形成作用 12)下列哪项与扑热息痛的性质不符 A.为白色结晶或粉末 B.易氧化 C.用盐酸水解后具有重氮化及偶合反应 D.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易水解成对氨基酚 E.易溶于氯仿 13)易溶于水,可以制作注射剂的解热镇痛药是 A.乙酰水杨酸 B.双水杨酯 C.乙酰氨基酚 D.安乃近 E.布洛芬 14)药典采用硫酸铁铵试剂检查阿司匹林中哪一项杂质 A.水杨酸 B.苯酚 C.水杨酸苯酯 D.乙酰苯酯 E.乙酰水杨酸苯酯 15)使用其光学活性体的非甾类抗炎药是 A.布洛芬 B.萘普生 C.酮洛芬 D.非诺洛芬钙 E.芬布芬 二、配比选择题 1) A. HO O O O B. HO H N O C. N N O O OH D. S O O N OH O N H N E. O OH H N 1. 阿司匹林 2. 吡罗昔康 3. 甲芬那酸 4. 对乙酰氨基酚 5. 羟布宗 2) A. 4-Butyl-1- (4-hydroxyphenyl)-2-phenyl-3,5-pyrazolidinedione

各种抗炎镇痛药的持点

非甾体抗炎药应用时注意事项: ()只起改善镇痛、抗炎症状地作用,并不治疗原发病,因此在用同时须治疗原发病. ()所有均可导致血压升高、钠潴留、水肿等.对服用者应进行相关检测. ()所有在长期连续服用后都可能出现发生率不高但严重地心血管栓塞事件与剂量及疗程呈正相关. 布洛芬 【适应证】缓解各种慢性关节炎地关节肿痛症状,治疗各种软组织风湿性疼痛如肩痛、腱鞘炎、滑囊炎、肌痛及运动后损伤性疼痛等,急性疼痛如手术后、创伤后、劳损后、原发性痛经、牙痛、头痛等,有解热作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洛索洛芬 【适应证】①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腰痛症、肩关节周围炎、颈肩腕综合征等疾病地消炎和镇痛.②手术后,外伤后及拔牙后地镇痛和消炎.③急性上呼吸道炎(包括伴有急性支气管炎地急性上呼吸道炎)下述疾患地解热和镇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萘普生 【适应证】用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肌腱炎、腱鞘炎等地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均有缓解症状作用.亦可用于缓解肌肉骨骼扭伤、挫伤、损伤以及痛经等所致疼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双氯芬酸 【适应证】用于各种急慢性关节炎和软组织风湿所致地疼痛,以及创伤后、术后地急性疼痛、牙痛、头痛等.对成年人和儿童地发热有解热作用.双氯芬酸钾起效迅速,可用于痛经及拔牙后止痛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吲哚美辛 【适应证】用于缓解轻、中、重度风湿病地炎症疼痛以及急性骨骼肌肉损伤、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痛经等地疼痛.亦用高热地对症解热.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美洛昔康 【适应证】用于慢性关节病,包括缓解急慢性脊柱关节病、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地疼痛、肿胀及软组织炎性、创伤性疼痛、手术后疼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氯诺昔康 【适应证】用于急性轻度至中度疼痛和由某些类型地风湿性疾病引起地关节疼痛和炎症. 萘丁美酮 【适应证】用于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地关节肿痛和脊柱痛地对症治疗.亦用于软组织风湿病、运动性软组织损伤及手术后、外伤后等止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塞来昔布 【适应证】缓解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地肿痛症状,也用于缓解手术前后、软组织创伤等地急性疼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对乙酰氨基酚 【适应证】用于中重度发热.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如头痛、肌痛、关节痛等地对症治疗.为轻中度骨性关节炎地首选药物.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甲氨蝶呤 【适应证】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及银屑病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地周围关节炎 环磷酰胺 【适应证】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肾炎、精神神经性狼疮、系统性血管炎 硫唑嘌呤

解热镇痛抗炎药常用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由于其化学结构和抗炎机制与糖皮质激素甾体抗炎药(NSAIDs)不同,故又称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阿司匹林是这类药物的代表,故又称阿司匹林药物。 一、药理作用: 1.解热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环氧酶(COX),减少PG(前列腺素)的合成,增强散热过程,致使体温下降或恢复常。该类药物的解热作用于氯丙嗪不同,它是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环氧酶,使PG合成减少而退热,对正常体温几乎无影响;而氯丙嗪是直接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功能,在物理降温的配合下,才能降低发热病人和正常人的体温。解热一般只是对症处理。 2.镇痛 NSAIDs产生中等程度镇痛,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通过抑制炎症局部PG的合成,发挥镇痛作用。对慢性钝痛,如牙痛、头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及月经痛等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而对创伤引起的剧痛和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长期应用一般不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 3.抗炎除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外,其他解热镇痛药均有抗炎作用。NSAIDs 过抑制PG的合成,抑制白细胞聚集,减少缓激肽的形成,抑制血小板的凝聚等发挥消炎作用。对控制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疗效肯定。 二、适应症 1、解热镇痛和抗风湿作用 (1)解热镇痛:感冒发热、头痛、牙疼、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月经痛等慢性疼痛 (2)抗风湿作用强,较大剂量治疗急性风湿性关节炎。 2、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小剂量可用于预防脑血栓及心肌梗塞。 三、主要的副作用 1、胃肠道反应: PG(前列腺素)除了有促进炎症反应的作用外,还对出血的控制、保护胃粘膜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由于DSAIDs抑制PG的合成,因此在抗炎的同时,也造成了对胃肠道的副作用。其主要表现为胃、十二指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还有恶心、呕吐。 2、凝血障碍:延长出血时间,对严重肝损害,凝血酶原过低,维生素K缺乏及血友病人可引起出血,术前一周的患者应停用,以防出血,产妇不宜使用,以免延长产程和增加产后出血。 3、过敏反应:以荨麻疹和哮喘最常见。哮喘的发生与抑制PG合成有关。肾上腺素对“阿司匹林哮喘”无效,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鼻息肉和慢性荨麻疹患者禁用。 4、水杨酸反应:大剂量可出现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严重者看导致过度换气,酸碱平衡失调,高热,精神错乱,昏迷。处理:立即停药,并静滴碳酸氢钠,以促进药物排泄。 5、瑞夷综合症:其表现为开始短期发热等类似急性感染症状,继而惊厥、频繁呕吐、颅内压增高与昏迷等。水痘或流行感冒等病毒感染慎用阿司匹林可用对乙酰氨基酚代替。 6、肾损害

哌替啶镇痛作用的研究

【作者】张学习 【机构】滨州医学院 【联系方式】 【摘要】目地研究哌替啶地镇痛作用.方法醋酸扭体法.致痛物质钾离子、氢离子、组胺、羟色胺、缓激肽和前列腺素等作用于痛觉神经末梢引起疼痛,醋酸溶液注入小鼠腹腔可刺激腹膜引起持久性疼痛,而产生“扭体”反应.结果哌替啶组与非哌替啶组发生扭体具有明显地差别(<).结论哌替啶具有较好地镇痛作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关键词】 哌替啶镇痛扭体反应 【】 . . , , , , , , " ". (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 【序言】杜冷丁学名哌替啶,又称作唛啶、德美罗、地美露,又称盐酸哌替啶.其盐酸盐为白色、无嗅、结晶状地粉末,能溶于水,一般制成针剂地形式.作为人工合成地麻醉药物,杜冷丁普遍地使用于临床,它对人体地作用和机理与吗啡相似,但镇痛、麻醉作用较小,仅相当于吗啡地,作用时间维持—小时左右.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对心血管、平滑肌亦有一定影响.毒副作用也相应较小,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均较轻微,对呼吸系统地抑制作用较弱,一般不会出现呼吸困难及过量使用等问题.其主要用途有镇痛哌替啶对各种剧痛如创伤性疼痛、手术后疼痛、内脏绞痛、晚期癌痛都有止痛效果.但对慢性钝痛则不宜使用,因仍有成瘾性.通过实验研究可以进一步明确哌替啶地镇痛作用及其强度.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材料与方法 一般材料 小白鼠只,雌雄不限,生理状况良好,体重在范围之间,小鼠由滨州医学院动物培育中心提供,小鼠为杂交品种;盐酸哌替啶溶液,由滨州医学院机能实验室提供;生理盐水、天平、小鼠笼、注射器均由滨州医学院机能实验室提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实验方法 取小鼠只小鼠,雌雄不限,生理状况良好,体重在范围内,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将该只小鼠分成甲、乙两组,每组小鼠只.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甲组小鼠腹腔注射%地哌替啶溶液;乙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给药后,给各组小鼠每只均腹腔注射%地醋酸溶液,观察内各组出现扭体反应(腹部内凹、后知伸张、臀部高起、躯体扭曲)地小鼠数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实验结果 结果统计表 表哌替啶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地抑制作用 组别鼠数扭体鼠数无扭体鼠数扭体百分率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哌替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生理盐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注:哌替啶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药物的镇痛作用

药物的镇痛作用 一、实验目的:1、学习甩尾法实验模型的制作。2、观察盐酸哌替啶和安乃近的镇痛作用。 二、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3只小鼠 2、器材与药品:水浴锅(55℃)、天平、鼠笼、小鼠固定器、注射器(1ml)3支、注射针头、秒表、0.4%盐酸哌替啶溶液、3%安乃近溶液、生理盐水、0.5%苦味酸溶液。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 1、筛选实验动物将小鼠装入小鼠固定器,暴露鼠尾,将鼠尾浸水浴锅1/3处,观察小鼠甩尾动作,记录出现甩尾动作的时间作为小鼠的疼痛阈值。选出3只小鼠在6s内出现甩尾动作的小鼠供实验用。 2、动物分组及给药将选出的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及实验组1、实验组2、对照组,称重编号。将小鼠装入鼠笼,暴露并抓住鼠尾,测量小鼠给药前的痛阈值。 给药实验组1小鼠称重:28g,腹腔注射盐酸哌替啶0.28ml,实验组2小鼠称重30g,腹腔注射安乃近溶液0.3ml,对照组小鼠称重22g,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2ml。并于注射后5、15、30min分别再次测定小鼠痛阈值。 3、记录、整理实验数据

痛阈改变百分率=用药前平均痛阈值 用药前痛阈值用药后痛阈值-×100% 四、实验结果 盐酸哌替啶、安乃近对小鼠痛阈值的影响 给药前痛阈值 (s ) 5min 给药后痛阈值15min 30min 实验组1 4″ 6″42 2″82 19″29 实验组2 4″ 4″70 3″6 4″4 对照组 2″ 2″79 2″79 3″ 29 五、讨论与分析 镇痛药的原理:各种伤害引起的疼痛性刺激通过感觉纤维传入脊髓,最后达到大脑皮层感觉区而引起疼痛,中枢性镇痛药如吗啡等

和外周性镇痛药如水杨酸等,通过痛感觉中枢整合作用以及抑制和减少痛觉的传入而达到镇痛作用。 1、盐酸哌替啶的作用机制: 盐酸哌替啶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而发挥作用的人工合成,是一种临床应用的合成镇痛药。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微苦,无臭其作用机理与吗啡相似但镇静作用和麻醉作用较小,仅相当于吗啡的1/10到1/8。 其作用机理为:盐酸哌替啶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抑制神经末梢释放p物质,细胞钙离子内流,钾离子外流,阻断神经冲动传递。 2、安乃近的作用机制:安乃近是一种解热镇痛药,通过抑制PG的合成,使局部痛觉感受器对缓激肽等致痛物质引起的痛觉敏感性降低。 3、数据分析: ①实验组1注射盐酸哌替啶后给药后的痛阈值呈“V”字形变化。但平均痛阈值增大,异常数据:15min后小鼠的痛阈值下降,推测可能是时间测量有误差。 ②实验组2注射安乃近后小鼠平均痛阈值改变不大,分析: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小鼠挣扎过度出现脱针现象,推测药物未注入小鼠体内。 ③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小鼠平均痛阈值无明显变化。 六、总结:参考其他组实验数据比较后得出:哌替啶、安乃近均有

点地梅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点地梅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点地梅的抗炎、镇痛药理活性。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耳廓肿胀实验及大鼠足跖肿胀实验考察点地梅的抗炎镇痛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除点地梅中剂量及低剂量的镇痛作用和点地梅低剂量对耳肿胀的抑制作用无统计学意义外,各剂量的点地梅均有显著的抗炎和镇痛作用(P<0.05,P<0.01),点地梅中剂量及高剂量对小鼠耳肿胀和点地梅高剂量对大鼠足跖肿胀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可见,点地梅有显著的抗炎和镇痛作用(P<0.05,P<0.01),并呈量效关系。结论点地梅具有抗炎镇痛活性。 标签:点地梅;抗炎;镇痛 点地梅为报春花科点地梅属植物[Androsace umbellata(Lour.)Merr.]的全株,系多年生草本[1]。又名喉咙草、佛顶珠、铜钱草,产于东北、华北和秦岭以南各省区,沿长江流域各省区均有分布[2-4]。点地梅全草入药,性苦、寒,具清热、解毒、消肿功效,民间用于治疗扁桃腺炎[5]、咽喉炎[6-7]、口腔炎等炎症疾病,故有喉咙草之称[8-9]。也有作治跌打损伤药的记载[10]。本研究通过实验初步考察点地梅的抗炎、镇痛药理活性,为点地梅植物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及饲养条件 昆明种小鼠,体质量18~22g,雌性;SD大鼠, 体重120~150g,雄性[均由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SYXK (渝)2012-0001];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观察室,室内光照为自然昼夜交替,温度为15~25℃,相对湿度为45%~65%,通风良好,环境相对安静。饲料为实验鼠配合饲料(由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SCXK(渝)2012-0002),将饲料放置于鼠笼饲料槽内,自由摄食及饮水。 1.2 药品、试剂及仪器 点地梅药材购于安国中药材市场;阿司匹林肠溶片(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H13023716);二甲苯AR(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FA2104A电子天平(上海精天电子仪器有限公司);RB-200智能热板仪(成都泰盟软件有限公司);耳肿打耳器(上海玉研科学仪器有限公司);PV-200型足趾容积测量仪(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1.3 样品制备[11] 点地梅购于安国中药材市场,经鉴定为报春花科点地梅Androsace umbellata (Lour.)Merr.的全株。取点地梅药材,用蒸馏水煎煮二次,煎煮液浓缩至每1

栀子苷镇痛和抗炎作用的研究

收稿日期:2007 07 16; 修订日期:2007 12 18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No .2004J 001) 作者简介:方尚玲(1967 ),女(汉族),江西景德镇人,现任湖北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工业微生物学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简介:李世杰(1947 ),男(汉族),湖北天门人,现任湖北工业大学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工程研究工作.栀子苷镇痛和抗炎作用的研究 方尚玲1 ,刘源才2 ,张庆华1 ,林 英1 ,陈道玉2 ,李世杰 1* (1.工业微生物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武汉 430068; 2.劲牌有限公司,湖北大冶 435100) 摘要:目的研究栀子苷的镇痛和抗炎作用。方法小鼠热板实验,醋酸诱发小鼠扭体反应实验,栀子苷对二甲苯致小鼠 耳肿胀实验,栀子苷对醋酸诱发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栀子苷对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实验等。结果栀子苷25 m g /kg 剂量(P <0.05)能延长热刺激所致小鼠痛觉反应时间,栀子苷50mg /kg 剂量组和12.5m g /kg 剂量组对醋酸诱发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 <0.05),最大扭体次数减少百分率可达55%,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栀子苷12.5m g /kg 剂量组(P <0.05)和25m g /kg 剂量组(P <0.01)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栀子苷大剂量(50m g /溶液kg)组能导致腹腔毛细血管渗透液的吸光值显著降低(P <0.01),即对急性炎症渗出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栀子苷对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没有明显抗炎作用,炎症渗出液中PGE 2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其抗炎作用可能与PG E 2释放没有关系。结论栀子苷有一定的镇痛和抗炎作用。 关键词:栀子苷; 镇痛作用; 抗炎作用 中图分类号:R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0805(2008)06 1374 02 St udy on the Analgesic and Anti -infla mmatory E ffects of G eniposide FANG S hang li n g 1,L IU Y uan cai 2,ZHANG Q i n g hua 1,L IN Y ing 1,CHEN D ao yu 2,L I S h i jie 1* (1.K ey Laboratory of IndustrialM icrobe ofH ubeiProvince ,Wuhan 430068,Ch i n a;2.J inpaiL i m ited C o mpa ny of H ubeiDaye ,435100,Ch i n a)Abst ract :O bjective To study t he ana l gesic and anti-i nfl amm atory effec ts of geni posi de .M ethods T he p l a te heati ng tests and the w r it h i ng response i nduced by acetic aci d ;ear s wo ll en o fm i ce i nduced by d i m e t hy benzene ;absorbance of pe riti oneal cap illary ex tracasate ;foot s w o llen i n m ice i nduced by Ca rrageenan w ere perfromed .R esu lts A ccord i ng to t he plate heati ng test ,t he do se o f gen i posi de (25mg /kg)cou l d pro l ong t he ti m e o f response for pa i n .The w r it h i ng response o fm ice we re obv i ousl y i nhi b ited (P <0.05)in the g roup o f gen i pos i de (50m g /kg)and t he g roup (12.5mg /kg),and t he m ax i m a l decreased percentage o fw r it h i ng achieved 55%,s how ing certa i n analgesi a effect .T he ear s w o llen o fm ice i nduced by d i m et hy benzene w as obv iously i nh i b ited i n the g roup (P <0.05)of gen i posi de (12.5m g /kg)and the group (P <0.01)o f geniposide (25m g /kg ).T he hi gh dose of gen i posi de (50mg /kg)could l ead to obv ious decrease of absorbance o f per it oneal cap ill ary ex travasate w hich m ean t obv ious i nhi b iti ng e ffect on acu te i nfl amm atory extravasate .The geniposide d i d no t s how obv i ous anti-infla mm atory effect on foo t s wo llen i n m ice induced by Carrag eenan ,and t here w as no c lea r difference bet ween the concentrati on o f PG E 2in i n fla mma tory extravasa te and the contrast .A nd maybe the re is no relationsh i p bet w een the an ti-i n fla mm atory effect o f geniposide and the release o f PGE 2.Con clusi on G eni poside has certa i n ana l g esi c e ffect and anti-infl amm atory effect . K ey w ords :G en i posi de ; A nalgesic eff ec t ; A nti-infl amm atory effect 栀子是药食两用传统中药,药用栀子是茜草科植物栀子Gar denia jasm i noides E llis 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寒味苦,归心、肺、三焦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效。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等证,外治扭挫伤痛。栀子果中含有含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其中栀子苷(gen i posi de)含量最高(含量可达6%),在栀子的药用效果中起重要作用[1]。本实验利用栀子黄色素生产过程中的废液提取和精制栀子苷[2],主要对精制的栀子苷进行了镇痛和抗炎作用研究[1,2]。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药品与试剂杜冷丁,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产品;栀子苷,本实验室提取纯化[2];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产品;伊文思蓝,上海化学试剂采购供应站分装 厂产品;角叉菜胶,S i gm a 公司。1.1.2 动物昆明种小鼠,18~22g ,湖北省动物防疫中心提供。 1.2 方法 [3,4] 1.2.1 栀子苷对小鼠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昆明种雌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栀子苷大剂量组(50m g /kg)、栀子苷中剂量组(25mg /kg )、栀子苷小剂量组(12.5m g /kg)、杜冷丁阳性对照组。分组前进行筛选,调节小鼠热板测痛仪,使温度保持在(55.0 0.2)!,每次取1只小鼠,放入测痛仪内,记录自放入到出现舔后足所需的时间(s)作为该鼠的痛阈值。凡小于5s 或大于30s 出现舔后足者,以及喜跳跃者,一律弃去不用。取合格者进行分组,标记,重新测量两次,取平均值作为该鼠给药前的基础痛阈值。 栀子苷大、中、小剂量组连续3d 按时按量皮下注射给药,给药1次/d ,给药时间间隔24h /次。每天给药前,先称小鼠体重,按小鼠的体重计算给药量后再给药,阴性对照组给予等量体积的生理盐水。第4天时,给药组称重后按小鼠体重皮下注射给药,5 组按顺序给药。每组给药后30,60,90,120m in 分别测定小鼠痛阈值。若小鼠在热板上停留60s 后仍无痛反应,则取出,按60s 计算。比较给药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情况,作组间t 检验。1.2.2 栀子苷对醋酸诱发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取昆明种小鼠40只,雌雄各半,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打点标记后 1374 时珍国医国药2008年第19卷第6期L IS H I ZHEN M ED I C I NE AND M ATER I A M EDICA RE SEARCH 2008VOL .19NO.6

非甾体抗炎药的镇痛作用机理

非甾体抗炎药的镇痛作用机理 Cashman JN 摘要 非甾体抗炎药(NSAID)的镇痛作用不仅源于抑制周围前列腺素的合成,还包括其它一些中枢和外周作用机制。环氧合酶-1(COX-1)和C OX-2是两种不同结构的环氧合酶,其中C OX-1存在于正常细胞中,而C OX-2在炎性细胞中产生。对COX-2的抑制,很可能是NSAID镇痛作用的基础。此外,有些NSAID还抑制脂氧合酶产生疼痛的代谢物。对G 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的干预是NSAID镇痛作用的又一基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NSAID还具有中枢作用,这种中枢作用可能是由内源性阿片肽介导或阻断5-HT的释放而产生的。 关键词 非甾体抗炎药;镇痛作用;中枢和外周作用 1 组织损伤、炎症及疼痛的传导 1.1 疼痛的信号及调节 引起组织损伤的有害刺激总是伴随着大量炎症介质的释放。其中一些炎症介质直接刺激周围伤害感受器,其它介质敏化伤害感受器,降低刺激阈,但并不引起神经元的放电。急性损伤信号沿两类传入神经纤维传导,临床表现为两种显著不同的疼痛。沿有髓的A- 神经纤维快速传导的第一锐痛(20m s-1),沿无髓的C 神经纤维慢速传导(0.5~ 2.0m s-1)由机械、热和化学刺激引起的第二钝痛。 对周围伤害感受器的刺激增加了背角中神经肽如P物质和兴奋性氨基酸如谷氨酸盐的释放,伤害感受的信息沿着脊髓丘脑树传向丘脑,在丘脑腹侧二级神经元和三级神经元的突触将伤害感受的冲动直接传至感觉皮层,最终形成痛觉。在一定程度上痛觉的内源性调节可起到促进或抑制的作用。控制这种调节可以在C NS 内或在CNS外的周围传入神经末梢。 1.2 与组织损伤有关的化学介质 炎性介质对感受伤害的神经元的作用方式有两种,或是直接偶合于细胞膜受体,如特定的离子通道(氢离子、三磷酸腺苷、5-HT),或是通过细胞内的第二信使的间接作用,如作用于 2受体的缓激肽,细胞因子(I L-1、I L-6、I L-8、肿瘤坏死因子),二十碳酸[前列腺素和白三烯(LT) B4,LTD4],作用于H1受体的组胺,作用于5-HT1受体的5-HT。有些化学介质可能作用于神经元的其它部位控制受体蛋白质,如离子通道的表达或是控制其它细胞释放介质。此外,许多炎性细胞表达周围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肽(如P物质、降钙素)的受体。对周围伤害感受器的刺激增加了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如作用于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的谷氨酸盐。其它的一些介质如血小板激活因子(PFA)作用于血管及炎性细胞,引起持续的小动脉血管舒张。前列腺素是重要的炎性介质,它可以引起痛觉过敏。抑制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被认为是非甾体抗炎药(NSAID)的镇痛基础。 2 非甾体抗炎药对周围抗伤害感受的调节 2.1 花生四烯酸 前列腺素的产生依赖花生四烯酸的释放,花生四烯酸是许多酶作用的底物,环氧化和脂氧化是其氧化代谢的两条主要途径。环氧合酶催化氧化花生四烯酸为前列腺环素。脂氧合酶催化底物过氧化产生直链的过氧化氢二十碳四烯酸(HPETE),进一步转化为羟基二十碳四烯酸(HETE)和白三烯。环氧合酶和脂氧合酶两条途径都能产生引起疼痛的代谢物。HETE是

解热镇痛抗炎药详解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一、最佳选择题 1、下列哪项对阿司匹林的叙述是错误的 A、最常见恶心、呕吐、胃出血等胃肠道反应 B、抑制血小板聚集 C、可引起“阿司匹林哮喘” D、儿童易引起瑞夷综合征 E、中毒时应酸化尿液,加速排泄 2、关于对乙酰氨基酚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解热镇痛作用缓和持久 B、对中枢COX抑制作用弱 C、小儿首选解热镇痛药 D、抗炎、抗风湿作用弱是因为对外周COX抑制弱 E、无明显的胃肠刺激 3、下列哪项不属于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 A、瑞夷综合征 B、水杨酸反应 C、“阿司匹林哮喘” D、恶心、呕吐、胃出血 E、大剂量长期服用可刺激凝血酶原形成 4、以下哪种作用与解热镇痛抗炎药抑制PG 生物合成无关 A、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 B、抑制血小板聚集 C、致胃出血、胃溃疡 D、“阿司匹林哮喘” E、水杨酸反应 5、对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叙述哪项错误 A、对内热原引起的发热有效 B、可减少炎症部位PG合成 C、治疗浓度可抑制环氧酶,减少PG生成 D、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 E、能根治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6、对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仅使高烧患者体温降低 B、中度镇痛作用 C、大多数解热镇痛药都有抗炎作用 D、对正常人体温无影响 E、此类药物均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 7、下列哪个药物几乎没有抗炎作用 A、保泰松 B、阿司匹林 C、对乙酰氨基酚

D、吲哚美辛 E 、尼美舒利 8、关于阿司匹林,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防止血栓形成宜用大剂量 B、用量大于1g时,水杨酸的代谢从一级动力学转变为零级动力学进行 C、碱性尿促其排出 D、既抑希y COX-2,又抑希y COX-1 E、血浆t 1/2短,约15min 9、下列对解热镇痛抗炎药正确的叙述是 A、能降低发热者的体温 B、与氯丙嗪对体温的影响相同 C、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中枢 D、对各种严重创伤性剧痛有效 E、很容易产生耐受与成瘾 10、抑制环氧酶作用较强者为 A、阿司匹林 B、对乙酰氨基酚 C吲哚美辛 D、保泰松 E、氢化可的松 11、大剂量阿司匹林可用于治疗 A、预防心肌梗死 B、预防脑血栓形成 C、慢性钝痛 D、风湿性关节炎 E、肺栓塞 12、阿司匹林严重中毒时应首选何药处理 A、口服碳酸氢钠 B、口服氯化铵 C、静脉滴注碳酸氢钠 D、口服氢氯噻嗪 E、以上都不对 13、下列哪种药物是急性风湿热的首选药物 A、保泰松 B、阿司匹林 C、对乙酰氨基酚 D、甲芬那酸 E、吲哚美辛 14、过量引起肝坏死的解热镇痛抗炎药是 A、甲芬那酸 B、布洛芬 C、对乙酰氨基酚

点地梅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4738622.html, 点地梅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作者:向彬等 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4年第03期 [摘要]目的研究点地梅的抗炎、镇痛药理活性。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耳廓肿胀实验及大鼠足跖肿胀实验考察点地梅的抗炎镇痛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除点地梅中剂量及低剂量的镇痛作用和点地梅低剂量对耳肿胀的抑制作用无统计学意义外,各剂量的点地梅均有显著的抗炎和镇痛作用(P [关键词] 点地梅;抗炎;镇痛 [中图分类号] R2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3-31-03 点地梅为报春花科点地梅属植物 [Androsace umbellata(Lour.)Merr.]的全株,系多年生草本[1]。又名喉咙草、佛顶珠、铜钱草,产于东北、华北和秦岭以南各省区,沿长江流域各省 区均有分布[2-4]。点地梅全草入药,性苦、寒,具清热、解毒、消肿功效,民间用于治疗扁桃腺炎[5]、咽喉炎[6-7]、口腔炎等炎症疾病,故有喉咙草之称[8-9]。也有作治跌打损伤药的记 载[10]。本研究通过实验初步考察点地梅的抗炎、镇痛药理活性,为点地梅植物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及饲养条件 昆明种小鼠,体质量18~22g,雌性;SD大鼠, 体重120~150g,雄性[均由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SYXK(渝)2012-0001];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观察室,室内光照为自然昼夜交替,温度为15~25℃,相对湿度为45%~65%,通风良好,环境相对安静。饲料为实验鼠配合饲料(由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SCXK(渝)2012-0002),将饲料放置于鼠笼饲料槽内,自由摄食及饮水。 1.2 药品、试剂及仪器 点地梅药材购于安国中药材市场;阿司匹林肠溶片(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H13023716);二甲苯AR(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FA2104A电子天平(上海精天电子仪器有限公司);RB-200智能热板仪(成都泰盟软件有限公司);耳肿打耳器(上海玉研科学仪器有限公司);PV-200型足趾容积测量仪(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1.3 样品制备[11]

镇痛药和解热镇痛抗炎药

镇痛药 定义:镇痛药——减轻或消除疼痛,但不影响意识和其他感觉。 分类: (1)麻醉性镇痛药(阿片类镇痛药、成瘾性镇痛药)——吗啡、可待因、哌替啶等 (2)非麻醉性镇痛药——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PS: 疼痛: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使患者痛苦的一种症状,是伤害性刺激通过痛觉神经传至中枢,经大脑皮质综合分析产生的一种感觉。 疼痛的分类: 镇痛药的分类: 一、吗啡及其相关阿片受体激动药 吗啡、可待因、哌替啶等 二、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 喷他佐辛、布托啡诺、丁丙诺啡 三、其他镇痛药: 罗(颅)痛定、曲马朵、布桂嗪(强痛定) 吗啡及其相关阿片受体激动药(一)——吗啡 一、体内过程 1、p.o,首关消除大(生物利用度F约为25%),皮下和肌肉注射吸收较好。15-30min起效、镇痛维持4-6h 2、血脑屏障通过率较低,但足以发挥作用。 二、作用机制 激动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激活中枢“抗痛系统”而产生镇痛作用,使得P物质减少。 属麻醉药品,具有 成瘾性,注意与麻 醉药区别。

三、药理作用——中枢作用和外周作用 (一)中枢作用 (二)外周作用 四、临床应用 1.镇痛:除晚期癌症以外,一般短期用于其他镇痛药无效的剧烈疼痛,剂量需个体化 (1)胆绞痛和肾绞痛:与阿托品合用。 (2)心肌梗死性心前区剧痛 — 镇静和扩血管 (3)神经性疼痛疗效差(神经压迫性疼痛) 2.急性肺水肿所致心源性哮喘 急性左心衰竭引起肺水肿,导致呼吸困难。需强心、利尿、平喘药等综合治疗。

3.止泻:使推进性胃肠蠕动减慢,用于非细菌性、消耗性腹泻,对急、慢性腹泻均有效。细菌感染需加用抗生素。用阿片酊/复方樟脑酊。 五、不良反应 1)治疗量: 恶心、呕吐、眩晕、呼吸抑制、便秘、排尿困难(老年人多见)、胆绞痛、体位性低血压,偶见烦躁不安等情绪改变 2)耐受性和依赖性: 戒断症状:停药后出现兴奋、失眠、流泪、流涕、出汗、震颤、呕吐、腹泻、甚至虚脱、意识丧失等。《麻醉药品管理条例》,连续用药不得超过1周。 3.急性中毒 表现:昏迷、针尖样瞳孔、呼吸抑制、血压下降、少尿、体温下降,甚至呼吸麻痹。 抢救:阿片受体拮抗药——纳洛酮 人工呼吸,给氧。 4.禁忌症 分娩止痛、支气管哮喘、肺心病、颅内压高、肝功能严重减退、哺乳期妇女、新生儿、婴儿。 吗啡及其相关阿片受体激动药(二)——可待因 特点: 口服,F约为60%较吗啡高 其镇痛作用约为吗啡的1/101/12,但镇咳作用为吗啡的1/4,无明显镇静,呼吸抑制较轻 用于中等程度疼痛的止痛和剧烈干咳(伴胸痛) 无明显便秘、尿潴留及直立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欣快感及成瘾性的发生率也低于吗啡。 吗啡及其相关阿片受体激动药(三)——哌替啶(度冷丁) 一、作用特点: 1)镇痛作用为吗啡的1/10,作用时间短 2)镇静、扩血管、呼吸抑制作用与吗啡相当 3)无镇咳作用 4)兴奋胃肠平滑肌作用时间短,不止泻,不便秘 5)对子宫平滑肌无影响,不对抗催产素,不影响产程 6)成瘾较慢,戒断症状持续时间较短 二、临床应用 1.镇痛 1)各种剧痛(多i.h或i.m,起效快,替代吗啡) 2)胆肾绞痛(合用阿托品) 3)分娩止痛(产前2-4h禁用) 2.麻醉前给药 3.心源性哮喘的辅助治疗(弱于吗啡) 4.人工冬眠

药理学——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药理学——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一、解热镇痛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 (一)共同特点 【共同作用机制】 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所必需的环氧酶(COX),干扰前列腺素合成。 补充:COX有两种同工酶,即COX-1和COX-2。 补充:解热镇痛消炎药的分类 1.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 ——对COX-1和COX-2均有抑制作用。 2.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 ——选择性抑制COX-2,而对COX-1的抑制作用弱。 意义:胃肠道不良反应减轻。 代表药:尼美舒利、塞来昔布、美洛昔康、罗非昔布等。 【共同药理作用】 一、解热作用 机制:抑制中枢COX,使PG合成减少; 特点:NSAIDs只能降低发热者的体温,但不能降至正常体温以下,而且不影响正常人的体温。 二、镇痛作用 机制:抑制外周病变部位的COX 特点:对慢性钝痛有效,对急性锐痛、严重创伤的剧痛、平滑肌绞痛无效。无成瘾性。 三、抗炎作用 机制:抑制炎症局部的COX; 特点:对抗炎症早期的红肿热痛,不能防止炎症发展和后遗症 (二)常用药物 1.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

【药动学】 ◇吸收:口服后易从胃和小肠上部吸收。 吸收过程中和吸收后,可被胃肠黏膜、血浆、红细胞和肝脏的酯酶迅速水解,产生水杨酸,故阿司匹林的t1/2仅有15min左右。 水杨酸以盐的形式存在,具有药理活性。 ◇分布: 水杨酸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0%~90%; “阿依水、抢蛋白” 格列类、华法林、 被抢劫、被游离; 易过量、易中毒、 低血糖、低凝血。 游离型可分布于全身组织,也能进入关节腔、脑脊液、乳汁和胎盘。 ◇代谢:主要经肝药酶代谢。 ◇排泄: ①约25%以原形由肾脏排泄,其余与甘氨酸和葡萄糖醛酸结合后随尿液排出。 ②改变尿液的PH值,使碱化尿液,可加速排泄。 【药理作用】 一、解热镇痛作用 较强。适用于:感冒发热、肌肉痛、关节痛、痛经、神经痛和癌症患者的轻、中度疼痛等。 二、抗炎抗风湿作用 三、抑制血栓形成 二、抗炎抗风湿作用 ◇作用较强,但用量要比解热镇痛剂量大1~2倍,最好用至最大耐受量(口服每日3~4g)。 ◇急性风湿热患者服用后24~48h内退热,缓解关节红肿及剧痛,血沉减慢——因控制急性风湿热疗效确切,故用于该病的鉴别诊断。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只是对症,可使关节炎症消退,疼痛减轻。 三、抑制血栓形成: 注意:小剂量(100mg/日) 机制:抑制血小板中的COX-1,减少TXA2(血栓素A2)的生成。 应用:心血管恶性事件的一级预防,可降低心梗、脑梗发生率。 【不良反应】 乙酰水杨酸,抑制COX(PGE) 解热又镇痛,抗炎抗风湿; 抑制血小板,防治血栓塞; 不良反应多,为您扬名易。 “为”——胃肠反应 “您”——凝血障碍 “扬”——水杨酸反应 “名”——过敏反应 “易”——瑞夷综合征 1.胃肠道反应: 原因:直接刺激胃黏膜; 抑制COX-1,抑制胃黏膜PGs合成。 表现: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及畏食常见。

XX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XX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XX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诱导的耳廓肿胀炎症 模型观察药物的抗炎作用,采用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实验考察药物对化学致痛的 影响。结果:XX4.68g/kg剂量组给药1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能明显的抑制二甲苯 造成的炎症反应,同时能明显的减轻醋酸引起的疼痛反应(P﹤0.05);结论:XX 具有显著的抗炎及镇痛作用。 【关键词】抗炎镇痛作用二甲苯致耳廓肿胀法醋酸扭体法 1 实验材料 1.1实验动物 ICR清洁级小鼠,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沪)2007-0005。 1.2药物和试剂 XX浸膏,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111204;阿司匹林(南京制药厂,批号100418);二甲苯(上海久亿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070601);地塞米松(郑州卓峰制药厂,批号9051841)。 2 方法 2.1二甲苯诱导的耳廓肿胀肿胀炎症模型[1~4] 取体重18~22g雄性 ICR小鼠,将二甲苯0.02ml均匀涂于小鼠右耳,左耳作 为对照,致炎1h后量取耳朵厚度,然后处死并剪下小鼠左右耳,用9mm打孔器 分别在两耳同一部位打下圆形耳片,称重并记录结果,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2.2醋酸扭体法考察药物对化学致痛的影响[4~7] 取体重18~22g雄性ICR小鼠,腹腔注射0.6%的醋酸,由于刺激腹膜引起扭 体反应,表现为腹部收缩内陷、躯体扭曲、后肢伸展及蠕行等,观察并记录 15min内小鼠扭体潜伏期和扭体次数。 2.3统计学方法 对所获得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在Excel 2007统计软件上进 行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XX对二甲苯诱导的耳廓肿胀肿胀炎症的影响 取体重18-22g ICR雄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地塞米松组、XX 0.52,1.56,4.68g/kg剂量组,地塞米松组腹腔注射给药,其他组灌胃给药,连续7天,于最后一次给药1h后,按照2.1的方法造模,量取耳朵厚度并打下耳片称重,结果可见XX5.85g/kg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能明显的抑制二甲苯造成的炎症 反应(P﹤0.05,表1)。 表1 药物对二甲苯诱导的耳廓肿胀肿胀炎症的影响(x-±S,n=10) 注:*P<0.05 vs 对照组 3.2XX对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的影响 取体重18-22g ICR雄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阿司匹林组、 XX0.52,1.56,4.68g/kg剂量组,各组灌胃给药,连续7天,于最后一次给药1h 后,腹腔注射0.6%醋酸,观察小鼠扭体次数。结果可见XX4.68g/kg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能明显的减轻醋酸引起的疼痛反应(P﹤0.05,表2)。 表2 药物对小鼠醋酸扭体反应的影响(x-±S,n=10)

镇痛药

A型题 1、典型的镇痛药其特点是: A 有镇痛、解热作用 B 有镇痛、抗炎作用 C 有镇痛、解热、抗炎作用 D 有强大的镇痛作用,无成瘾性 E 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反复应用容易成瘾 2、吗啡常用注射给药的原因是: A 口服不吸收 B 片剂不稳定 C 易被肠道破坏 D 首关消除明显 E 口服刺激性大 3、吗啡镇咳的部位是: A 迷走神经背核 B 延脑的孤束核 C 中脑盖前核 D 导水管周围灰 E 蓝斑核 4、吗啡抑制呼吸的主要原因是: A 作用于时水管周围灰质 B 作用于蓝斑核 张力的敏感区 D 作用于脑干极后区 C 降低呼吸中枢对血液CO 2 E 作用于迷走神经背核 5、吗啡缩瞳的原因是: A 作用于中脑盖前核的阿片受体 B 作用于导水管周围灰质 C 作用于延脑孤束核的阿片受体 D 作用于蓝斑核 E 作用于边缘系统 6、镇痛作用最强的药物是: A 吗啡 B 喷他佐辛 C 芬太尼 D 美沙酮 E 可待因

7、哌替啶比吗啡应用多的原因是: A 无便秘作用 B 呼吸抑制作用轻 C 作用较慢,维持时间短 D 成瘾性较吗啡轻 E 对支气平滑肌无影响 8、胆绞痛病人最好选用: A 阿托品 B 哌替啶 C 氯丙嗪+阿托品 D 哌替啶+阿托品 E 阿司匹林+阿托品. 9、心源性哮喘可以选用: A 肾上腺素 B 沙丁胺醇 C 地塞米松 D 格列齐特 E 吗啡 10、吗啡镇痛作用的主要部位是: A 蓝斑核的阿片受体 B 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 C 黑质-纹状体通路 D 脑干网状结构 E 大脑边缘系统 11、吗啡的镇痛作用最适用于: A 其他镇痛药无效时的急性锐痛 B 神经痛 C 脑外伤疼痛 D 分娩止痛 E 诊断未明的急腹症疼痛 12、人工冬眠合剂的组成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