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厌氧处理原理介绍

废水厌氧处理原理介绍
废水厌氧处理原理介绍

废水厌氧处理原理介绍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在早期又被称为厌氧消化、厌氧发酵;是指在厌氧条件下由多种(厌氧或兼性)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使有机物分解并产生CH4和CQ的过程。

一、厌氧生物处理中的基本生物过程

1、三阶段理论

厌氧微生物学的研究表明,产甲烷菌是一类十分特别的古细菌(Archea),除了在分类学和其特殊的学报结构外,其最主要的特点是:产甲烷细菌只能利用一些简单有机物作为基质,其中主要是一些简单的一碳物质如甲酸、甲醇、甲基胺类以及H2/CO2等,两碳物质中只有乙酸,而不能利用其它含两碳或以上的脂肪酸和甲醇以外的醇类。

(1)水解、发酵阶段;

(2)产氢产乙酸阶段:产氢产乙酸菌,将丙酸、丁酸等脂肪酸和乙醇等转化为乙酸、H2/CO2;

(3)产甲烷阶段:产甲烷菌利用乙酸和H2、CO2产生CH4;

一般认为,在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约有70%的CH4产自乙酸的分解,其余的则产自H2和CQ。

2、四阶段理论:

实际上,是在上述三阶段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类细菌一一同型产乙酸菌,其主要功能是可以将产氢产乙酸细菌产生的H2/CO2合成为乙酸。但研

究表明,实际上这一部分由H2/CO2合成而来的乙酸的量较少,只占厌氧体系中总乙酸量的5%左右。

总体来说,三阶段理论” 四阶段理论”是目前公认的对厌氧生物处理过程较全面和较准确的描述。

有机物

I 1蜚壽性

说明j 1)I, m m为三阶段理论.I, H.nr

IV丸四英畔理论;

2?所产丰的细肮拘质未壺示在图中

图上図氨反应的三曲段理ttHUQ类群理论

二、厌氧消化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

主要介绍其中的发酵细菌(产酸细菌)、产氢产乙酸菌、产甲烷菌等。

1、发酵细菌(产酸细菌):

发酵产酸细菌的主要功能有两种:

①水解一一在胞外酶的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成可溶性有机物;

②酸化一一将可溶性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脂肪酸、醇类等;

主要的发酵产酸细菌:梭菌属、拟杆菌属、丁酸弧菌属、双岐杆菌属等;水解过程较缓慢,并受多种因素影响(pH、SRT有机物种类等),有时会成为厌氧反应的限速步骤;产酸反应的速率较快;大多数是厌氧菌,也有大量是兼性厌氧菌;可以按功能来分:纤维素分解菌、半纤维素分解菌、淀粉分解菌、蛋白质分解菌、脂肪分解菌等。

2、产氢产乙酸菌:

产氢产乙酸细菌的主要功能是将各种高级脂肪酸和醇类氧化分解

为乙酸和H2;为产甲烷细菌提供合适的基质,在厌氧系统中常常与产甲烷细菌处于共生互营关系。

主要的产氢产乙酸反应有:

C刖: QH CH,COOH +

丙帰:CH.CH.COOH -十CH,COOH - + CO.

丨飞.:亡琢足C卑COOH卡」1CH.C00H十1比

注意:上述反应只有在乙酸浓度很低、系统中氢分压也很低时才能顺利进行,因此产氢产乙酸反应的顺利进行,常常需要后续产甲烷反应能及时将其主要的两种产物乙酸和H2消耗掉。

主要的产氢产乙酸细菌多为:互营单胞菌属、互营杆菌属、梭菌属、暗杆菌属等;多数是严格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

3、产甲烷菌

产甲烷细菌的主要功能是将产氢产乙酸菌的产物一一乙酸和

H2/CO2转化为CH4和CO2使厌氧消化过程得以顺利进行;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乙酸营养型和H2营养型产甲烷菌,或称为嗜乙酸产甲烷细菌和嗜氢产甲烷细菌;一般来说,在自然界中乙酸营养型产甲烷菌的种类较少,只有Methanosarcina (产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thrix

(产甲烷丝状菌),但这两种产甲烷细菌在厌氧反应器中居多,特别是后者,因为在厌氧反应器中乙酸是主要的产甲烷基质,一般来说有70%左右的甲烷是来自乙酸的氧化分解。

典型的产甲烷反应:

① CK^COOH CH 4 CO.

I 4C0 斗2^.0 f C目召斗3CO .

H ACHflH t 3CH, + HC0;+ H干+ H.Q

丐4(CH, )3 - NH;十9T T3O T 9CH^ + 3HCG?十+ 亠冋

产甲烷菌有各种不同的形态,常见的有:①产甲烷杆菌;②产甲

烷球菌;③产甲烷八叠球菌;④产甲烷丝菌;等等。

产甲烷菌都是严格厌氧细菌,要求氧化还原电位在-150?400mv,

氧和氧化剂对其有很强的毒害作用;产甲烷菌的增殖速率很慢,繁殖世代时间长,可达4七天,因此,一般情况下产甲烷反应是厌氧消化的限速步骤。

三、厌氧生物处理的影响因素产甲烷反应是厌氧消化过程的控制阶段,因此,一般来说,在讨论厌氧生物处理的影响因素时主要讨论影响产甲烷菌的

各项因素;主要影响因素有:温度、pH值、氧化还原电位、营养物质、F/M 比、有毒物质等。

1、温度:

温度对厌氧微生物的影响尤为显著;厌氧细菌可分为嗜热菌(或高温

菌)、嗜温菌(中温菌);相应地,厌氧消化分为:高温消化(55°C 左右)和中温消化(35°C左右);化的反应速率约为中温消化的~倍,产气率也较高,但气体中甲烷含量较低;当处理含有病原菌和寄生虫卵的废水或污泥时,高温消化可取得较好的卫生效果,消化后污泥的脱水性能也较好;随着新型厌氧反应器的开发研究和应用,温度对厌氧消化的影响不再非常重要(新型反应器内的生物量很大),因此可以在常温条件下(20~25°)进行,以节省能量和运行费用。

2、pH值和碱度:

pH值是厌氧消化过程中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重要原因:产甲烷菌对pH值的变化非常敏感,一般认为,其最适pH值范围为~,在<或>时,产甲烷菌会受到严重抑制,而进一步导致整个厌氧消化过程的恶化;厌氧体系中的pH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进水pH值、进水水质

(有机物浓度、有机物种类等)、生化反应、酸碱平衡、气固液相间的溶解平衡等;厌氧体系是一个pH值的缓冲体系,主要由碳酸盐体系所控制;一般来说:系统中脂肪酸含量的增加(累积),将消耗-HCO3,使pH下降;但产甲烷菌的作用不但可以消耗脂肪酸,而且还会产生-HCO3 ,使系统的pH 值回升。碱度曾一度在厌氧消化中被认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但实际上其作用主要是保证厌氧体系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维持合适的pH 值;厌氧体系一旦发生酸化,则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

3、氧化还原电位:严格的厌氧环境是产甲烷菌进行正常生理活动的基本条件;非产甲烷菌可以在氧化还原电位为+100~ -100mv 的环境正常生长和活动;产甲烷菌的最适氧化还原电位为-150~-400mv,在培养产甲烷菌的初期,氧化还原电位不能高于-330mv;

4、营养要求:

厌氧微生物对N、P 等营养物质的要求略低于好氧微生物,其要求COD:N:P = 200:5:1;多数厌氧菌不具有合成某些必要的维生素或氨基酸的功能,所以有时需要投加:① K、Na、Ca等金属盐类;

②微量元素Ni、Co Mo、Fe等;③有机微量物质:酵母浸出膏、生物素、维生素等。

5、F/M 比:

厌氧生物处理的有机物负荷较好氧生物处理更高,一般可达

5~10kgCOD,/ 甚至可达50~80 kgCOD;/ 无传氧的限制;可以积聚更高的生物量。产酸阶段的反应速率远高于产甲烷阶段,因此必须十分谨慎地选择有机负荷;高的有机容积负荷的前提是高的生物量,而相应较低的污泥负荷;高的有机容积负荷可以缩短HRT减少反应器容

6、有毒物质:

——常见的抑制性物质有:硫化物、氨氮、重金属、氰化物及某些有机物;

①硫化物和硫酸盐:硫酸盐和其它硫的氧化物很容易在厌氧消化过程中被还原成硫化物;可溶的硫化物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对厌氧消化过程主要是产甲烷过程产生抑制作用;投加某些金属如Fe 可以去除

S2-或从系统中吹脱H2S可以减轻硫化物的抑制作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