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经济带为辽宁与韩国的合作开拓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沿海经济带为辽宁与韩国的合作开拓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沿海经济带为辽宁与韩国的合作开拓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沿海经济带为辽宁与韩国的合作开拓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辽宁省是环渤海最富有生机的经济发展地区之一,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水、陆、空交通条件使利,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具有重要地位,而辽宁沿海经济带是东北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优势区域。辽宁与韩国隔海相望,人文相亲,友谊源远流长。从经济上看,同属东北亚经济圈,韩国是距离辽宁最近的经济发达国家,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为辽宁与韩国的合作开拓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双方在资金、技术、资源、加工等领域的有效合作和对接,深化与经贸、金融等各领域的联系。

一、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战略地位及发展目标

1.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基本情况

辽宁沿海经济带毗邻渤海和黄海,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6个沿海城市所辖行政区域,陆域面积5.6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920公里,海域面积约6.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770万人(2009年末)。

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六市GDP占辽宁的58.3%,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辽宁的46.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辽宁的58%。大连在沿海经济带中占有龙头地位,其GDP占到区域总量的56.2%,营口、锦州、盘锦、丹东、葫芦岛分别占10.5%、10.1%、8.7%、8.3%、6.2%。

2.沿海经济带开发的战略意义

2009年7月1日,《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辽宁沿海经济带作为整体开发区域被纳入国家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政府意图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完善中国沿海经济布局。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提升北方沿海地区发展水平,促进东北地区与环渤海地区相互融合,形成全国沿海地区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二是有利于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强化服务和带动功能,进一步增强辽宁省和东北地区的总体经济实力,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推动形成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是更好地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提升辽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加强与东北亚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深化中日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加快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创造条件。

3.沿海经济带开发的空间布局、产业定位和发展目标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的总体框架在空间布局上体现为“一核、一轴、两翼”。“一核”是指进一步提升大连核心地位;“一轴”是指强化“大连—营口—盘锦”主轴;“两翼”是指壮大渤海翼(盘锦—锦州—葫芦岛渤海沿岸)和黄海翼(大连—丹东黄海

沿岸及主要岛屿)。发展的主要思路是提升核心,强化主轴和壮大两翼(详见背景材料附件1)。

在产业定位上,主导产业为先进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电子生物等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详见背景材料附件2)。七个重点区域的产业定位为:

——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重点发展船舶制造、精密仪器仪表等产业,并逐步建成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区。

——营口沿海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冶金矿山重型装备、精品钢材、5万吨级以下船舶制造,形成大型临港生态产业区。

——盘锦临海装备制造业园区重点发展石油勘探装备、船舶制造等产业,打造海洋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

——辽西锦州湾经济区(锦州西海工业区、葫芦岛北港工业区)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大型专用船舶及配套产品、IT等高新技术产业。

——丹东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造纸及造纸机械制造、现代物流业。

——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重点发展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产业集群。

发展目标是:立足辽宁,依托环渤海,服务东北,面向东北亚,建设成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港产业带、生态环境优美和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形成我国沿海地区新的经济

增长极。

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最新进展和特点

1、辽宁沿海经济带呈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对辽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爆发力,六市重新明确了自己的发展定位,着力推进园区建设和临港产业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沿海经济带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正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和东北经济增长的新载体,大开发大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2、大项目投资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辽宁沿海经济带全力推进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正在成为国内外瞩目的投资热点区域。在投资领域中,装备制造业占主导地位,包括机械制造、船舶制造、精密仪器仪表、汽车及零部件等,其它产业包括新材料、石化、农产品加工等。

一大批重点产业项目正加紧向临港布局,新加坡万邦集团、台湾富士康集团、韩国STX集团、澳大利亚阿斯创公司等一批国内外大公司大企业相继入驻。大项目投资势头良好,产业基地的发展特点突出,充分展示出沿海经济带对大项目的集聚效应。大项目的投资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推进了产业集群。

3、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经济互动有了进一步发展

辽宁沿海经济带在东北地区开发开放中担当着重要的区域引擎功能。目前沿海与腹地在产业布局上有了更多的融合,沿海和腹地的产业互动正为东北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一是东北腹地经济区域内的部分产业已经开始向辽宁沿海迁移,主要体现为大企业部分生产环节和新建项目的临海布局。并通过项目和产品生产环节的异地网络联系,加速了沿海与腹地间的资源和产品的双向流动。

二是建立海铁联运体系,在港口与腹地之间形成高效物流服务。大连港、营口港已经陆续开通通往东北腹地沈阳、长春、哈尔滨、延吉等地的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形成覆盖东北经济发达区域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海铁联运服务网络。

三是建设内陆干港,提高沿海港口对腹地经济发展的带动力。已经在东北腹地的沈阳、长春、哈尔滨、通辽等城市建立了“干港”,通过陆港与海港整体联运,实现了辽宁沿海海港功能向东北腹地的有效延伸。

四是致力扩大大窑湾保税港区政策功能优势的辐射范围。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作为推进东北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开始显现出对东北地区的辐射功能。

三、辽宁沿海经济带与韩国经济合作优势

东北亚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地区,而辽宁在东北亚地区经济分工协作中处于重要地位,是中国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省份,在黄渤海沿岸有着丰富的港口和岸线资源,具有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大力发展沿海经济和临港工业的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辽宁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基础设施优势、原材料供应优势,土地价格低、人才资源丰富,拥有辐射到东北三省近一亿人

口的广阔市场。自1992年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辽宁与韩国经贸合作迅速发展。2010年前8个月,辽宁对韩国出口27.2亿美元,仅低于日本和美国,排在第三位,比上年同期增长39.37%;从韩国进口20.1亿美元,仅低于日本,排在第二位,比上年同期增长18.78%。2008年韩国在辽宁的直接投资额达到16.2亿美元,是辽宁重要的投资来源地。辽宁沿海经济带与韩国的合作具有更好的优势:

一是区位地缘优势。辽宁沿海经济带位于东北地区的前沿、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和东北亚经济圈的关键地带。毗邻黄海和渤海,与韩国隔江相望。

二是政策优势。辽宁沿海经济带处于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环渤海开发的双重地位。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经济增长强劲,已经成为国家新型产业基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区域和国内外投资的热点地区,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的影响力逐步增强。

三是资源产业互补优势。辽宁沿海经济带土地资源较为丰富,拥有2000多平方公里的废弃盐田、盐碱地和荒滩,其中大部分尚未开发且不涉及农用地和搬迁,土地综合利用的增值潜力较大,为临港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广阔的拓展空间。从产业来看,韩国产业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为主,在东北亚产业结构中处于仅次于日本的高级层次,辽宁与韩国在产业发展上保持垂直分工关系,二者的互补性很强。韩国目前正处于产业转移

由初级向中高级发展阶段,除传统产业外,越来越多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也开始加速向外转移。技术含量高的产业转移一般要求承接方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一定数量素质较高的产业工人。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制造业相对发达,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劳动力价格低,这些都为韩国的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再加上地缘优势,使辽宁成为承接韩国产业转移的理想区域之一。

四是对外开放优势。辽宁沿海经济带拥有目前东北唯一的、开放程度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保税港区是将港口、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和出口加工区四者的功能集于一身,享受国家经济贸易优惠政策的海关特殊监管的经济功能区域,在区位、功能、优惠政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全面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创造优越的条件。

四、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与韩国经济合作发展的建议

1.在辽宁沿海经济带设立中韩自由贸易区,促进双边贸易的发展。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韩国,双方高层在推进中韩自由贸易区谈判的时间、原则和政策取向上达成共识。在辽宁沿海经济带设立中韩自由贸易区是理想的选择。

2.在辽宁沿海经济带设立韩国专属开发区、韩国工业园区等,争取在吸引韩国投资上有更大突破。目前,“韩国IT产业园”项目开始在大连建设,对吸引韩国IT企业在大连投资无疑将产

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3.鼓励更多韩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到辽宁沿海经济带投资。近几年来,一批高层次的韩国企业进入到辽宁来。例如,全球排名第6位的韩国STX集团与世界500强企业韩国SK集团已在辽宁投资建厂。此外,韩国十大企业集团之一的韩国晓星集团以9.09亿元购得沈阳电机股份有限公司72.67%的股权,这是外国企业第一次在辽宁产权交易市场通过竞价赢得标的。这表明辽宁与韩国的合作正在进入高层次阶段。

4.建立辽宁与韩国旅游业共同开发,相互推介的合作机制。鼓励韩国企业投资辽宁的温泉、高尔夫球场等项目开发。将辽宁与韩国签署的《第七届东亚国际旅游博览会区域温泉旅游合作宣言》、《第七届东亚旅游博览会区域高尔夫旅游合作宣言》中提出的创建温泉旅游和高尔夫两个合作新机制落到实处,促进了辽宁与韩国高端旅游合作迈入新阶段。

5.进一步加大韩国金融业在辽宁的投资。目前已有韩国产业银行、韩国亚洲银行、中小企业银行、韩国外换银行等进入到辽宁,为辽宁企业提供直接融资、建设项目、并购重组、出口信贷等金融产品。

6.探讨双方在节能环保、低碳经济、高新技术、服务业、创新设计等领域合作,打造新的合作增长点,推动双方经贸合作向更高、更深层次迈进,实现互利共赢。

希望韩国与辽宁进一步加强各层次的联系,欢迎韩国投资者抓住辽宁发展振兴中蕴藏的巨大商机,抢占先机,到辽宁沿海经济带投资兴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造、高新技术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业和旅游业发展等各方面。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友好往来拓宽合作领域,促进经贸、文化交往,增进友谊,扩大合作,推动共同发展。

背景材料附件1:

辽宁沿海经济带“一核、一轴、两翼”的空间布局辽宁沿海经济带要进一步提升大连核心地位,强化大连—营口—盘锦主轴,壮大渤海翼(盘锦—锦州—葫芦岛渤海沿岸)和黄海翼(大连—丹东黄海沿岸及主要岛屿),强化核心、主轴、两翼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一核、一轴、两翼”的总体布局框架。依据战略定位,充分考虑现有开发强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培育建设一批发展思路清晰、功能定位准确、产业分工合理、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重点区域和产业集群。

提升核心。进一步增强大连的综合实力,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其核心地位和龙头作用,带动区域加快发展,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建设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完善航运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努力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拓展物流网络,搭建高效物流平台,建设一批辐射面广、流量大的优势货品及集装箱物流基地,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分拨和配送中心,加快构建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星海湾金融商务区,引进和培育高层次金融人才,改善金融业发展环境,吸引和集聚中外金融机构,健全现代金融组织和服务体系,逐步建成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造船及海洋工程基地、大型石化产业基地、电子信息及软件和服务外包基地,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海洋与生物工程等高技术产业集群,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聚集区。

强化主轴。大连—营口—盘锦主轴是哈大和东北沿海两个一级发展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这一主轴,在支撑东北沿海经济带快速崛起的同时,服务带动哈大经济带优化升级。加快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建设,重点发展船舶制造、石油化工、机床、精密仪器仪表等,配套发展航运、物流、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形成临港产业集群。加快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现代物流等产业,逐步建成大型临港生态产业区。加快盘锦辽滨经济区建设,重点发展中小型船舶修造、光电、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合成橡胶等产业。依托沈大交通走廊和大连、营口、盘锦等重点城市,建设好各类国家级、省级开发区。

壮大两翼。渤海翼:加快锦州滨海新区建设,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新材料、制造业、船舶修造等产业,建设锦州湾国家炼化基地和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加快盘锦石油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发展石油装备制造与配件、石油高新技术、工程技术服务等相关产业,建成我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加快葫芦岛北港工业区建设,重点发展石油化工、船舶制造与配套、有色金属、机械加工、医药化工和现代物流等产业。加快培育其他基础好、潜力大的园区发展,推进具备条件的产业园区尽快形成规模。黄海翼:积极培育发展庄河工业园区、花园口经济区、登沙河临港工业区、长山群岛经济区、皮杨陆岛经济区,重点发展沿海临港装备制造、新材料、石化、能源、家居制造、服装服饰、

水产品增养殖和加工、旅游、现代物流等产业。进一步发展丹东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汽车及汽车零部

背景材料附件2:

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产业定位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强具有基础优势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做大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提高产品质量,逐步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

1.先进装备制造业

重点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交通运输设备、通用设备及成套设备制造业,支持大型压缩机、大型重载精密轴承、大型船用曲轴、数控机床及功能部件等产品的研发,在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环节实现突破。调整船舶工业结构和布局,大连、葫芦岛重点发展大型、高附加值船舶制造及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丹东、营口、锦州、盘锦积极发展以修船、中小型专用船舶制造为主的各具特色船舶工业。加快发展以客车及发动机、电力机车为重点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大连重点发展发动机、城市轨道车辆和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丹东、锦州重点发展大中型客车和汽车安全气囊等汽车零部件产业。大连、营口重点发展数控机床、制冷设备、特种轴承基础件等通用设备制造业。盘锦、营口、大连重点发展石油装备、冶金成套装备、风电设备

及港口和机场仓储物流装备等大型成套设备。

2.原材料工业

石化产业重点发展原油加工、乙烯、合成材料和有机材料,加快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培育形成若干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业集群。统筹考虑中俄原油管线建设和俄罗斯及其他地区原油进口因素,结合锦西炼油异地改造,适当扩大葫芦岛等地炼油能力,盘锦、锦州重点发展石化下游深加工和高端石化产品。冶金产业重点发展精品板材、特钢产品和钢材深加工,大连重点发展以不锈钢、轴承钢、工模具钢、齿轮钢、弹簧钢和高合金钢为主的特钢产品;营口重点发展宽厚板、冷(热)轧薄板等;葫芦岛、锦州重点发展有色金属产品生产加工。营口重点发展镁质材料,大连重点发展以化学建材为主的新型建筑材料。

3.高技术产业

大连、营口、锦州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电力电子器件、半导体照明、应用电子、移动通信等电子信息产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葫芦岛培育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承接京津冀地区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大连、营口重点发展基因工程制药、疫苗、生物芯片、检验试剂盒、动物药、海洋药、中药饮片及生物医用材料等。以大连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及中科院大连科技创新园为依托,重点发展膜、信息光电、纳米、金属复合、精细化工等高性能新型材料和复合、节能环保材料;加大丹东硼化工新材料开发和利用,加快发展锦州、营口钛白粉产

业。发挥锦州光伏产业优势,发展硅材料,逐步建成多晶硅和硅电池研发生产基地。

4.现代服务业

依托重要交通通道和运输网络,加快建设大连国际物流中心和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丹东区域性物流中心,支持发展重点物流园区;培育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电子口岸建设,完善物流信息平台,提高对腹地物流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积极推进金融创新,健全金融市场体系,推进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提高增值电信业务、软件服务、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和互联网产业发展水平,加强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建立综合性软件服务公共技术平台和公共信息应用平台,建设城市管理以及适应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信息化系统,重点在大连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开发和服务外包产业基地。扶持和培育技术创新型第三方服务企业。推进服务业标准化。积极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方式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优化城市各类流通设施和商业网点布局,加快建设和完善农村流通设施和流通网络,支持一批现代大型商贸企业做大做强,发展专业特色市场,积极发展现代流通业态和营销方式,营造便捷、舒适的消费环境。

进一步加强滨海、边境、湿地、人文、森林等旅游景区的建设,加强优势旅游资源的开发,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和工业、农业

观光等特色旅游,整合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密切与省内、东北和环渤海地区旅游合作,推进旅游一体化发展。积极扶持会展、创意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依托大连动漫产业优势,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动漫产业集聚区。推进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

5.现代农业

培育优质专用良种,加快标准粮田建设,推进粮食集约化、专业化生产,建设优质粮食生产基地,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发展果品、花卉等特色农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建设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推进畜牧饲养和经营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和精深加工,推广稻田河蟹生态模式养殖,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加工基地。继续推进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和海洋牧场建设,扶持壮大远洋渔业。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鼓励发展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促进产学研结合,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盘锦、营口、丹东重点发展优质稻米生产加工;大连、丹东重点发展水产品和畜产品生产加工;大连、营口、锦州、葫芦岛重点发展优质水果、设施蔬菜、名特优杂粮、薯类、花卉生产加工;丹东及大连的东部山区重点发展食用菌、中药材、蚕桑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服务和安全防控体系。健全农业

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机械化监理鉴定、农产品质量监管及村级服务站点等公共服务机构,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技术服务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监测体系。鼓励发展多元化的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社会力量兴办服务三农的公益性机构和经济实体。

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调查

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调查 县域强“三农”强 近几年来,辽宁省县域经济异军突起,农业“一县一业”正在形成,县域工业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县城规划建设全面启动。2009年,全省44个农业县(市)生产总值增长2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翻了一番,新增财政收入占全省财政收入增量的1/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3亿元的县(市)由上年的28个增加到40个。 从2006年开始,辽宁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为重要载体建设新农村、推动全面振兴的决策,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几年来,全省县域经济保持加速发展势头,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明显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平稳增长,县域经济已经成为全省经济新的重要增长极。正如省长陈政高所言:“随着辽宁振兴的进程,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沈阳经济区被确定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辽宁已经成为全国的投资热点、发展热点、关注重点,在这个大气候下,辽宁的县域经济完全可以干得更好、干得更漂亮。” 辽北不甘落后:观开原现象 地处辽北的开原市曾是个很穷的地方,上世纪90年代主要经济指标曾长期徘徊在全省44个县(市)后10名,在2001年时全市生产总值只有18.9亿元,处于全省贫困县的边缘。 如今的开原已成为辽北的明星城市,到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245亿元,是2001年的13倍,从全省第32位跃升到第7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2.2亿元,是2001年的23倍,从全省第33位跃升到第5位;2006年到2009年,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实现两个“两年翻一番”的目标;综合经济实力从全省34位跃升到第5位,形成县域

经济发展的开原现象。 2010年5月25日,辽宁省县域经济现场会在开原市召开。辽宁省委书记王珉、省长陈政高亲自带领44个县(市)长,从开原市的工业区建设看到农产品加工基地,从幼儿园看到老年康乐中心,从商业广场看到开原新城。辽宁省省长陈政高对开原的发展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开原是辽宁发展县域经济的一面旗帜,开原的方向就是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方向。 从排名靠后到全省第七,开原靠什么在短短的几年内实现如此大的跨越?开原市委书记魏俊星说:“开原没有资源,没有优势,但我们靠扩大开放,引进资金,引进项目,引进人才,引进成功的发展模式,实现没有资源打造资源,没有优势创造优势,无中生有,借力腾飞。” 建设工业区是开原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破题之举,但在建设工业园区过程中,开原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资金的短缺和建设用地的不足。 开原打破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传统思维定势,他们挖掘潜力,盘活存量,向关停企业要土地,盘活土地3500亩;拓宽渠道,扩大增量,向城中村和棚户区要土地,置换出工业用地3650亩;利用废弃的37个砖厂、关停的矿山企业、乡镇企业、合村、并屯、并校和复垦土地1.02万亩等,确保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招商的需要。 几年下来,开原市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1.5亿元,高起点、大气魄、科学规划建设了51平方公里的开原工业区。在工业区内规划建设了5平方公里的城市功能区,打造了承载工业化、城市化的工业新城。引进工业地产商,建设标准化厂房,形成产业集群新优势,打造了7个年产值超百亿的产业集群。突出大项目招商,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65个,超5亿元项目31个。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从2001年的9户发展到402户,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550亿元。现代化的工业新城,是开原没有资源而打造的最大资源。

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协同性分析报告

中国投资银行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协同性分析 作者简介:房国忠(1964~),男,内蒙古赤峰人,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摘要:与英美发达区域经济体投资银行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协同性相比,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之间还存在着非协同因素,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中国投资银行发展要实现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的相协调,应基于英美发达经济体投资银行发展的经验,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投资银行;区域经济发展;证券市场;直接融资;协同效应 中图分类号:F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2674(2006)11-0060-03 各区域经济体投资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 展密切相关,以美、英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区域经济体发展进程中投资银行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投资银行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主体和连接区域证券市场各个环节 的重要纽带。随着中国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央对“十一五”期间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深刻认识的确立,投资银行发

展必将对未来中国区域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及和谐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发达经济体投资银行与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协同性 投资银行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协同性是指投资银行发展与区域经济体经济发展之间协和共生,自成一体地形成高效和高度有序化的整合,以实现区域经济和投资银行共同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协同发展的投资银行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高效的组织协调与协和互动的作用。纵观西方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尤其是以美英为代表西方发达经济体的现代投资银行业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投资银行与区域经济发展在整体上的协同关系。作为西方发达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投资银行发展的全过程贯穿着区域市场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与区域金融体系中的其他金融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其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主体和连接区域证券市场各个环节的重要纽带,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同时,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区域经济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又带动投资银行业的兴起与壮大,为投资银行的发展奠定了市场基础。

辽宁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辽宁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大连、营口、铁岭和朝阳4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沈阳、鞍山、抚顺、本溪、丹东、锦州、阜新、辽阳、盘锦、葫芦岛10城市达到三级标准。按空气污染指数评价,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好转。 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天数单位:天 1.可吸入颗粒物 城市环境空气首要污染物为颗粒物。大连、朝阳、葫芦岛、营口、铁岭5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其它9城市超标0.1倍~0.3倍。 全省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排序全省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月变化 2.二氧化硫 鞍山、阜新、辽阳、葫芦岛4城市二氧化硫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其它10城市符合标准。全省城市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比较全省城市二氧化硫浓度月变化 3.二氧化氮 14个城市二氧化氮浓度均符合国家一级标准。交通区二氧化氮浓度是其它功能区的1.3倍,冬季是其它季节的1.5倍。 4.一氧化碳 14个城市一氧化碳浓度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采暖期是非采暖期的1.5倍。 5.降尘 抚顺、本溪、鞍山、阜新市降尘量较大,均在20吨/平方千米·月以上。受季节影响,4月份降尘量为24.6吨/平方千米·月,是8月份的2.5倍。 与2004年相比,除锦州、阜新降尘量略有上升外,其它城市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6.降水酸度

全省城市降水pH值为4.54至7.63,酸性降水频率为7.2%。丹东、大连、铁岭、阜新、锦州、抚顺、葫芦岛、沈阳等8个城市出现酸性降水。其中,丹东、大连、铁岭、抚顺4 个城市降水酸度年均值小于5.6。丹东市酸性降水频率为64.9%,pH最低值为3.53。全省城市降水pH年均值排序部分城市酸性降水频率比较

辽宁县域经济发展论文

辽宁县域经济发展之我见 摘要:县域经济是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系统中最为基础的层次和最基本的单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支农、扶农政策的落实,县域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也逐步引起国家的重视。辽宁省作为东北三省的重要城市之一,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城市,其要实现经济的腾飞必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本文在综合分析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四大举措,为辽宁省县域经济总体竞争力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辽宁;县域经济;对策与思路 abstract: the county economy is china’s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cial system of the most basic level and the most basic uni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policy,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licy, funong, the county economy had the very big development, also caused the attention of the countries gradually. liaoning province as the northeast three provinces of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ity, as the old industrial bases in northeast china’s main city, to realiz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must be developing county economy.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in liaoning a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in liaoning four measures, for the overall

辽宁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及原因

辽宁经济发展不平均的表现及原因 辽宁作为共和国的长子,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龙头,在享有天辽地宁的美誉时,区域经济发展也出现一些问题,具体表现: 以辽宁省14个省辖市作为研究的基本区域单元,这些地区1992-2000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测算的指标,对区域经济差异的特征进行分析。利用标准差来测算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用变异系数来测算相对差异,得到的结果可以看到,1992年以来,辽宁省内的绝对差异在不断增大,但是差异增长速度已经逐渐放缓。相对差异除了在1994年有小幅下降外,其余各年都呈扩大趋势。从1996到2000年的五年里,绝对差异总的增长幅度达到46.1%,平均增长速度约为9.%%,相对差异的平均增长速度为2.48%,即绝对差异的平均增长速度大大高于相对差异。对1992年和2000年辽宁各市的人均GDP 与同年全省的均值做离差,并计算比率,有关数据得到如下结论:(1)省内经济发展的集中程度增加。辽宁省14个市中,1992年人均GDP高于全省平均值的有7个,恰到半数;而2000年,这一数量减少到4个,其余贝个市的人均GDP都较全省平均水平低。这种数据分布,反映了这些为数不多的城市的人均GDP处于相当高的水平,而且这些数据加大了数据整体的离散程度,即几个经济发达地区沈阳、大连、鞍山、盘锦对于全省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2)最发达地区与最落后地区的差距在不断增大。从比率来看,1992年,全省比率最高的盘锦市(1.774)与最低的朝阳市(0.448)相差1.326;到2000年,比率最高的大连市为1.834,最低的朝阳市仅为0.228,差距增加到1.606。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 分析其原因,从三个地区的比较来看,虽然20世纪90年代以来,沿海地区得益于国家政策倾斜机遇,借助后发优势,经济水平与中部的差距逐渐缩小,但地区GDP总量和地区人均GDP水平仍略低于中部地区。中部是以老工业基地为核心的城市群,经济基础雄厚,2010年中部地区人均GDP为56694元,沿海地

中国与周边国家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景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报告

中国与周边国家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景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报告 课程:国际贸易 专业:国际工商管理 年级:14级 姓名:江新周 学号:1469001005 时间:2016年12月21日

中国与周边国家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景及其对中国经 济发展的影响分析报告 一、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中国融入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的程度和广度明显增强,中国沿边地区与毗邻周边国家的对外经贸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沿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明显。因此,对于本选题的研究,将进一步明确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景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正文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 国内学者大多通过比较分析,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或形式 进行概括总结,诸如欧盟、东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日本的雁行模式、美国的亚太扇形模式等。 (1)张纪康从动态的角度来理解和解释区域一体化形成中相应的实质基础及其形式,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各种实现形式归结为四种一是市场导向和政策导向相结合的一体化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二是市 场导向型的一体化,分为欧盟和没有正式协议的市场导向型一体化,如东亚地区各国三是政策导向型一体化分为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双边一体化协议如墨西哥、智利,并在对比分析中进行了条总结。文章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出发,探讨和分祈了发达国家和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新形式,即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认为自由贸易区是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提出南二匕型自由贸易区是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方向。 (2)汤碧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的动力机制入手,将区域经济一体化分为制度导向一体化和市场导向一体化是从对外联系程度看,又可分为封闭型一体化和开放型一体化。现实中,欧盟是制度导向和封闭一体化的典型而则体现为市场导向和开放一体化。 (二)、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分析 (1)上海经济合作组织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可行性 上海合作组织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的形式将是建立在区域性自由贸易区基础上的上海合作组织统一经济空间。上合组织促进新疆与中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理论中,认为推进中国新疆与中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应该成为国家和自治区的重要战略选择。但龚新蜀,刘庆岩从上合组织框架下经济合作制约因素及原因分析入手,认为由于各成员国之间缺乏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贸易依存度不高并且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了相互投资,导致各成员国的经济合作具有一定难度。应通过加强机制化建设,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以局部带动整体,加强经贸合作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实力拓展新的合作领域,促进投资多元化发展等四种途径来推进上合组织的经济合作。 (2)中国一一东盟自由贸易区 陈裴对东盟区域贸易合作的贸易效应进行了事后研究,研究结果是东盟区域贸易合作在扩大区域贸易合作方面作用有限。邱丹阳,运

辽宁省市容环境卫生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8版

辽宁省市容环境卫生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8版

序言 辽宁省市容环境卫生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从清扫保洁面积,生活垃圾清运量,市容环卫专用车辆设备总数,公共厕所,三类以上公共厕所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辽宁省市容环境卫生情况现状、趋势变化。 辽宁省市容环境卫生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 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请注明出处。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辽宁省市容环境卫生情况现状及发展趋势。辽宁省市容环境卫生情况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 辽宁省市容环境卫生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辽宁省市容环境卫生情况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机构和个人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节辽宁省市容环境卫生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辽宁省清扫保洁面积指标分析 (3) 一、辽宁省清扫保洁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国清扫保洁面积现状统计 (3) 三、辽宁省清扫保洁面积占全国清扫保洁面积比重统计 (3) 四、辽宁省清扫保洁面积(2015-2017)统计分析 (4) 五、辽宁省清扫保洁面积(2016-2017)变动分析 (4) 六、全国清扫保洁面积(2015-2017)统计分析 (5) 七、全国清扫保洁面积(2016-2017)变动分析 (5) 八、辽宁省清扫保洁面积同全国清扫保洁面积(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辽宁省生活垃圾清运量指标分析 (7) 一、辽宁省生活垃圾清运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辽宁省生活垃圾清运量占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辽宁省生活垃圾清运量(2015-2017)统计分析 (8) 五、辽宁省生活垃圾清运量(2016-2017)变动分析 (8) 六、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2015-2017)统计分析 (9)

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辽宁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辽宁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产业项目贴息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的备案报告 省政府: 根据规范性文件备案要求,现将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辽宁省财政厅《关于印发辽宁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产业项目贴息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辽发改农经[2007]384号)报给你们,请备案审查。 附件:1、《关于印发辽宁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产业项目贴息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的备案说明 2、关于印发辽宁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产业项目贴 息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辽发改农经 [2007]384号) 二OO七年六月十八日 主题词:县城经济项目贴息资金管理备案报告省发展改革委法规处拟文 2007年6月18日印发

附件:1 《关于印发辽宁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产业项目贴息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的备案说明 为加快推进以发展县域经济为重要载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省政府第70次常务会议确定:“安排2亿元资金用于县域工业贴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为落实常务会议精神和省领导要求,我委会同省农委、省财政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辽宁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产业项目贴息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经省政府同意,5月22日,我委会同省农委、省财政厅以辽发改农经[2007]384号文联合颁发了《辽宁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产业项目贴息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共10章36条。 贴息资金支持范围为全省县(市)及城市郊区(不含大连市所辖县(市)区)内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所有企业,其在本区域内投资建设的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要求的产业项目。已列入“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园区产业项目贴息资金支持的区域、两年内享受到省企业技术改造贷款财政贴息支持的企业项目、两年内享受到省本级财政其他投资补贴的企业项目不在此列。

《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18)》

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 (2018)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2018年6月22日

目 录 内容摘要 (1) 第一部分 区域经济金融运行概况 (3) 一、区域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3) 二、区域金融运行总体情况 (5) 第二部分 各区域板块经济金融运行 (8) 一、东部地区经济金融运行 (8) 二、中部地区经济金融运行 (10) 三、西部地区经济金融运行 (12) 四、东北地区经济金融运行 (14) 五、主要经济圈与城市群发展 (16) 六、区域金融改革创新与对外开放情况 (17) 第三部分 区域经济与金融展望 (19) 附录 专题 (21) 专题1 各地区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情况研究 (21) 专题2 房地产市场分析 (26) 专题3 地方法人银行机构流动性管理情况分析 (29) 专题4 消费金融发展研究 (32) 专题5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 助推脱贫攻坚 (36) 表 表1 2017年各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和增长率 (4) 表2 2017年各地区进口总额比重和增长率 (4) 表3 2017年各地区出口总额比重和增长率 (4) 表4 2017年各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占比情况 (5) 表5 2017年各地区人民币贷款发生额占比利率区间分布 (6) 表6 2017年各地区地方法人银行机构部分运营指标 (7) 表7 2016~2017年东部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概况 (9) 表8 2016~2017年中部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概况 (11) 表9 2016~2017年西部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概况 (13) 表10 2016~2017年东北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概况 (15) 表11 2017年三大经济圈产业结构 (16) 表12 2017年三大经济圈主要经济指标 (16) 表13 2017年各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和增长率 (26) 表14 2016~2017年各地区住房抵押贷款价值比 (28) 表15 2017年各地区房地产贷款比重和增长率 (28)

辽宁锦州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总报告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锦州却始终发展缓慢,城市地位也不断下降。多年来锦州也曾提出各种改革发展的思路。但却仍然不见成效。如今中国又迎来了新一轮的经济快速发展,在历史交叉路口,锦州将何去何从? 战略宣言 ● 以问题诊断和自身定位为起点 ● 建构系统发展战略框架 ● 建立战略之间链接体系 ● 推出关键目标的实施策略及保障措施

锦州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框架 分 战 略 支 撑 专 题 最终落实 战略实施链 1. 空 间 结 构 2. 交 通 结 构 6. 居 住 区 布 局 3. 产 业 布 局 4. 商 业 服 务 布 局 5. 公 共 服 务 布 局 空间战略布局 7. 生 态 结 构 兴 港 战 略 港 城 联 动 战 略 内 城 重 构 战 略 产 业 空 间 战 略 整 体 空 间 整 合 战 略 区 域 战 略 生 态 保 全 战 略 城 市 形 象 战 略 定位与目标 总战略 SWOT分析 规划的目的和要求 港 城 发 展 研 究 城 市 竞 争 力 分 析 居 民 居 住 意 向 分 析 生 态 环 境 保 护 研 究 城 市 形 象 研 究 历 史 保 护 及 旅 游 开 发 研 究 城 市 空 间 现 状 及 发 展 思 路

战略起点:SWOT 分析 一、锦州城市发展的六大缺位因素: 1. 恰当发展模式的缺位:锦州长期禁锢在旧模式的怪圈之中 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政府推动型发展模式,使企业走不出政府干预和不恰当保护的温床,因此在市场经济气候下抗风浪的能力极为欠缺,长期形成的“等、靠、要”的企业行为,甚至是思想方式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 “社会病”。经济发展不力的情况下城市空间又何谈扩张、更新。面对与昨日一样的生活状态、生活环境,对比外面日新月异的世界,怎不叫人心灰意冷。这是一个旧的生产模式、生活模式、城市空间模式围成的怪圈。 2. 手足兄弟支持的缺位:锦州借力不成,被迫独自奋战 锦州市处在以北京和沈阳为中心的两大都市圈的中间低谷地带,沈阳大都市圈边缘,长期以来受沈阳城市集聚效应影响,各种资源流失严重。区域中心地位 旧模式下的怪圈 全面扩张的生产方式分散的力量,城市空间没有本质性改观 空间 对未来发展空间准备不足,影响今后发展的竞争力 城市空间长期无生气,削弱人的斗志 人的斗志低落, 影响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不力,生活状态维持于低水平 生活缺乏新的需求与目标,空间发展乏力 生活 生产

辽宁省环保产业现状

辽宁省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1.引言 广义的环保产业是指国民经济结构中为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恢复有效利用资源、满足人民的环境需求,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产品和服务支持的产业。科学研究辽宁省环保产业发展,梳理近十年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围绕辽宁省未来几年环保重点工作,切实将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培育、引导、促进,对优化产业结构,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辽宁环保产业现状 2.1 基本情况 辽宁的环保产业经过30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门类基本齐全,并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的产业体系。近10年来保持了产值年均30%的增长率。2015年全省环保产业收入,据推算,将近1000亿元。环保产业已经成为辽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环保产业发展呈现如下特点:总产值增长速度明显,占全省GDP比重逐年上升。企业数量增加,人员素质不断提高。领域不断扩大,环保及相关产业全面发展:辽宁省环保产业已涵盖环境保护产品生产、洁净产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服务、自然生态保护等五大领域,门类基本齐全,并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示范性环保产业园区和环保基地迅速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为了加快推进我省环保产业的发展,辽宁省通过建立示范性的环保产业园,引导、扶持环保产业升级,培育龙头环保企业,促进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目前,我省共计有13

个市规划了20个环保类产业园区(5个综合类环保产业园、14个静脉环保产业园),辐射全省各区域。比较有特点的:沈阳再生资源产业园,辽宁静脉环保产业园,辽宁环保产业园(铁岭),大连市庄河再生资源产业园,葫芦岛再生资源产业园,盘锦再生资源产业园,丹东环保产业园。通过环保产业园的建设,我省环保产业已呈现如下格局:以沈阳经济区为中心,形成了废旧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物(包括危险废物)处置和环境服务环保产业集聚区。大连、丹东沿海经济带形成了环保装备(产品)制造业集聚区。辽北形成了清洁能源、节水环保产业、生态修复产业集聚区。最近的一次产业调查显示,全省环保产业产值近1 200 亿元,从业人数15 万人,从业单位1 195 家,其中专业614 家,兼业581 家。发展总体呈现几个特点。 2.1.1产值增长速度明显,占全省GDP 比重逐年上升 辽宁省的环保产业一直保持快速稳定增长,根据近十年辽宁省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调查数据,年平均增长约24%,2003—2010 年全省环保及相关产业产值曲线见图1。

辽宁省沈阳市的区域经济特征和发展前景分析

课程论文 ——辽宁省沈阳市的区域经济特征 和发展前景分析 1.区域特征 1.1沈阳概况简介 沈阳,清朝时称“盛京”,辽宁省省会,是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交通、信息和旅游中心,中国15个副省级市之一,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东北),中国特大城市,全国的工业重镇和历史文化名城。沈阳也是我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素有“东方鲁尔”的美誉。 沈阳为副省级市、省会城市,所属辽宁省,管辖9区、3县,代管1市,即大东区、东陵区、和平区、皇姑区、沈河区、铁西区、于洪区、苏家屯区、沈北新区,法库县、康平县、辽中县,新民市。沈阳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495平方公里。全市户籍常住人口819.3万人,市内五区户籍人口615.4万人。沈阳是建国初期国家重点建设起来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全国重工业基地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沈阳的工业门类已达到142个,现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00家,地区生产总值6000多亿元。 根据辽宁省及沈阳市规划,沈阳将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期进一步提升沈阳在国家城市中的地位。到2020年,沈阳市常住人口将达到100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87%;到2030年,常住人口达到120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90%,同时全面实现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竞争力优势明显的东北亚重要城市的目标。 1.2自然地理特征 沈阳位于中国满洲地区南部,辽宁省中部,以平原为主,山地、丘陵集中在东南部,辽河、浑河、秀水河等途经境内。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全年气温在-35℃~36℃之间,平均气温8.3℃,全年降水量600~800毫米,1951年至2010年市区年平均降水量716.2mm, 全年无霜期155~180天。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在夏季,温差较大,四季分明。冬寒时间较长,近六个月,降雪较少,最大降雪为2007年3月4日47.0 毫米的特大暴雪;夏季时间较短,多雨,1973年8月21日曾下过215.5毫米的大暴雨。春秋两季气温变化迅速,持续时间短:春季多风,秋

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名牌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名牌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名牌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实施名牌战略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名牌就是质量、技术、信誉、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高度统一既体现了“好”又反映了“快”实践证明名牌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扩大市场份额树立城市形象具有显著的作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实施名牌战略高度重视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更好的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名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我局作为全市实施名牌战略的组织牵头部门如何更好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名牌经济的拉动作用为此组织对全市名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名牌经济现状 近年来我市实施名牌战略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要求以企业积极投入名牌建设为主体政府大力引导、扶持、培育、发展、宣传名牌社会各方积极支持推进名牌战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名牌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从竞争力角度看一个城市的竞争实力主要取决于其比较优势而一批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的崛起过程就是该地区比较优势的形成过程。

近年来我市名牌企业高举自主品牌大旗以优质高新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名牌规模效应和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发挥明显对全市工业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在金融“寒流”中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1、名牌总量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市政府制订了“十一五”全市名牌战略实施纲要制订培育发展名牌的规划出台了实施名牌战略的扶持激励政策。目前全市有有效期内中国名牌产品27个名列全省第三(苏州63个、无锡34个)全省中国名牌产品232个我市占全省的比重11.5%;有166个__名牌产品列全省第四位(苏、锡、南京)全省__名牌产品1683我市占全省的比重10%;328个__名牌产品。 2、名牌经济贡献份额明显提高。在规模上2008年全市名牌企业工业销售额为140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额的27.6%比上年增加了378亿元。而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不足8%的445家名牌企业创造了全市近27%的工业增加值。在效益上2008年全市名牌企业实现利润为8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额的28.32%高于全市同期规模以上利润增幅7个百分点反映名牌企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在税收上2008年全市名牌企业实现税收为49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税收总额的比重为29.36%在出口创汇上,20_______年全市名牌企业出口创汇额达35亿美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出口创汇额的29.91较上年净增11亿元。近三年来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年市场销售额以33.7%以

辽宁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前期研究课题

附件1 辽宁省“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 重大课题指南 一、综合类 1.辽宁省“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研究 重点研究: (1)总结回顾“十三五”时期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五大发展理念、“四个着力”、“三个推进”等落实情况),对比分析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在新的历史阶段,深入研究分析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深入分析成因; (3)分析“十四五”时期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所处历史阶段;研究分析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重点分析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环境以及国际格局变化(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及辽宁的影响和对策,以及经济周期变化对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4)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要求下,研究提出“十四五”时期辽宁振兴发展的总体要求、总体思路和阶段性目标(战略定位、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及定性、定量目标预测); (5)研究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创新举措、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项目等。

2.辽宁省“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思路及对策研究 重点研究: (1)分析当前辽宁经济发展动能转换存在问题; (2)研究分析“十四五”时期建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动力机制(结构转化、改革深化、科技创新等)、路径选择、政策支撑条件; (3)研究提出“十四五”乃至更长远时期支撑辽宁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新动能(辽宁在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生产力方面的优势和可行性),促进辽宁新旧动能转换的对策、具体措施; (4)研究提出“十四五”时期促进现代金融助推实体经济发展思路,以及创新融资方式、完善现代金融体系的对策建议; (5)研究提出“十四五”时期推进辽宁经济发展动能转换的环境建设。 3.辽宁省“十四五”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与路径研究 重点研究: (1)研究分析评价“十三五”时期辽宁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主要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2)在新历史阶段背景下,研究提出全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改革的重点领域、主要路径和重要措施; (3)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新举措、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推进财税

辽宁省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

辽宁省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1983年9月20日辽宁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发布 1983年10月1日实施)1总则 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第二十七条规定,为合理地利用自然环境,有效地控制环境污染,逐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体健康,保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特制定本标准。 1.2除大连、丹东、锦州、营口四市所辖区域内的单位向环境排放水污染物按《辽宁省沿海地区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外,本标准适用于我省辖区内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各单位。 1.3本标准分为二级: 第一级:指新建、扩建、改建单位,自标准实施之日起立即执行的标准和现有单位的奋斗目标。 第二级:指现有单位,自标准实施之日起立即执行的标准。 1.4一切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都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有关规定,事前提出对环境影响的报告书,由环境保护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其中防止污染和其它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竣工投产时污染物的排放必须达到本标准。 1.5本标准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关系:在本标准适用区域范围内,各单位应执行本标准。本标准未做规定的其它污染物,按国家排放标准和有关规定执行。 本标准实施前地方环境保护部门根据环境状况对其污染物排放有特定要求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在本标准实施后,仍按当时提出的要求执行。 医院污水的排放按《医院污水排放标准》执行。 2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1标准的分类、分项 根据水域的功能和水质状况,将本省内陆八个市(地)的水域分为三类: 第一类:经国家和省、市人民政府明确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保护范围内的水域;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的卫生防护带(指取水点上游1000M,下游100M范围内);经国家水产部门和省人民政府明确规定的鱼虾类的产卵场、索饵场、洄游通道和鱼虾贝类的养殖场水域;大伙房水库及其浑河、苏子河、社河入库口以上2KM范围内的水域。 第二类:大伙房水库上游的浑河北杂木断面以上,苏子河胜利断面以上,社河温道断面以上的水域;太子河本溪段大峪断面上游水域;除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卫生防护带以外的其它用做生活饮用水源的地面水域,除第一类所规定的渔业水域以外的经县级以上政府明确划定的其它渔业水域。 第三类:除第一、二类以外的水域。 A.不得向第一类水域排放污染物。 B.向第二、三类水域排放污染物按表1.表2执行,其中现有单位向太子河本溪段牛心台地区河段排放表2所列污染物,按表2第二级第二类水域第I项执

当前经济形势下辽宁省经济发展的十大优势

当前经济形势下辽宁省经济发展的十大优势[摘要]2014年以来,辽宁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各项政策措 施,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坚持把简政放权作为突破口,用改革创新提升发展活力,着力推进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势头。认识和把握当前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形势,既要看总量、看增速,也要看结构、看质量,既要看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也要看物价、就业,作全面综合的研判。经过近些年的较快发展,辽宁省已经形成十大发展优势,这十大发展优势叠加在一起,能够保证我省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并确保年初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全面完成。 [关键词]经济形势;辽宁省;经济发展;十大优势 1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后续效应 2003年以来,辽宁作为东北振兴战略的中心,一直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得到较多的优惠政策和发展要素,今后后期效应还会继续显现,并且会更加强劲,这是辽宁省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 2区域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 这种后发优势,主要体现在商业机会多和商务成本低。外国资本、东南沿海资本纷纷看好辽宁,南资北上、外资北上的势头迅猛。辽宁省实际利用外资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2013年达到290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与东南沿海当年的开放相比,辽宁多了一个南方资本。2013年辽宁从省外引进资金8800多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据统计,现在有120多万南方人在辽宁投资兴业。国内外投资已经成为推动辽宁发展的重要力量。 3三大区域发展战略初期效果开始显现 目前,辽宁已经形成了三大区域发展战略,这就是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和突破辽西北。其中,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和沈阳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这两大国家级平台,极大地提升了辽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极大地振奋了全省人民的精神。以大连为龙头的沿海六市即将发挥区位优势和先发优势,形成开发开放的新局面。以国务院批准设立大连金普新区为契机,加大支持力度,组织编制好新区发展规划。大力推进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一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沈阳经济区八城市也将着力培育连接聚合扩散能力,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和生产要素同城化、一体化发展。辽西北三市也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和民生建设、现代农业和重点产业集群建设,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形成活力迸发的新增长区。三大战略实施以来,三大经济板块中的工业园区、工业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已经成为辽宁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镇山之宝”。

新时期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范例与新模式—辽宁瓦房店市

新时期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范例与新模式—辽宁瓦房店市 瓦房店市位于辽东半岛中西部,西临渤海,东依千山余脉,北距沈阳290公里,南临大连102公里,是联结工业重地沈阳和港口城市大连的重要经济区。人口万,面积平方公里。境内沈大高速公路、长大铁路纵横交错,交通便捷。瓦房店人杰地灵,有共和国将军多达30余位,是北方有名的将军县。瓦房店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已探明的金刚石储量占全国的54%,被称为“东方钻石城”;海岸线长达公里,居全国县级地区第二位,素有“黄金海岸”之美称。瓦房店农业基础较好,是全国十大优质果菜生产基地之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肉鸡生产加工基地,有辽宁省肉鸡养殖加工第一市之称,海参规模环渤海最大,质量全国一流。瓦房店是中国轴承工业的发祥地,素有“轴承故乡”的美誉。近年来,全市上下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励精图治,奋发进取,大力推进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2005年,瓦房店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4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年均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46亿元,年均增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亿元,年均增长%,连续3年排名辽宁省县级第一。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是瓦房店市历史上经济运行质量最好的时期。2004年~2006年连续3年入选全国最佳商业百强城市,连续6年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行列,排名由“十五”初期的第85位跃升到第44位,在辽宁省首届县(市)区生活质量评比中位列第一名,在福布斯发布的中国最适宜开设工厂城市评选中名列第18位。 一、全力推进“三化”进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速度 瓦房店市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以城镇化为平台,抓重点,突难点,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坚持工业强市战略,积极推进工业区建设。 工业区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结合点,是县域扩大开放的重要载体和承接项目的最佳平台。加快工业区建设,实现产业的集中连片,既能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各类生产要素的聚集效应,又利于污染的集中治理,从而大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为此,全市从

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案例分析报告

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案 例分析报告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案例分析报告 一、成渝经济区的形成原因及基础 (一)成渝经济区形成的法律政策基础 2005年2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要贯彻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方针,把现有经济基础较好、区位优势明显、人口较为密集、沿交通干线和城市枢纽的一些地区,作为西部开发的重点区域,发展一批中心城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2007年6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集四川省、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有关人员召开了成渝经济区规划编制前期工作座谈会,正式通报成渝经济区规划已纳入国家区域规划编制工作范畴,并就如何作好相关前期工作交换了意见。从国家的宏观战略和政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来看,成渝经济区形成和发展的政策基础已经具备,将来也会有一些中央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成渝经济区的发展。 (二)成渝经济区形成的历史文化基础 巴蜀文化是川渝两地人民共同创造的,早已融为一体,成渝两市以及成渝走廊内民间的亲情、血缘关系早已密不可分。自古以来,川渝两地一家亲,作为近邻,川渝饮同一江水,说一样的方言,看一样的川戏,好一样的“麻辣”。两地山水相连,地缘相亲,民俗相同,文化相融,血浓于水的兄弟情谊让两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成都和重庆是巴蜀文化沉甸最深厚的地区,长久以来也一直作为一种共同文化类型而存在。文化传统对经济建设的影响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文化传统会使人们对建设成渝经济走廊产生认同,广大民众会积极支持和参与。 (三)成渝经济区形成的地理区位基础

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域空间来看,成渝经济区位于中国的中心地带,它北接陕甘,南连云贵,西通西藏,东邻湘鄂,处于东西结合、南北交汇的中间地带,经济较四周发达,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从东中西三大区域看,它通过长江可以贯通中东,直至沿海最发达地区。从国家安全战略角度看,无论战争样式怎样变化,成渝经济区始终是祖国的战略后方和国防安全基地;从西部大开发的角度看,北部的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和南边的南贵昆经济区只有点状的城市而没有密集的城市群,以成渝经济为核心的长江上游经济带可以推动这两个成长中经济区的发展,成为西部大开发的火车头。 (一)成渝经济区形成的资源禀赋基础 成渝经济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较好,历来就是我国农牧业最发达的地区。成渝经济区处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无霜期长,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农业自然条件良好,劳动力成本和土地资源成本比低,能源和水的保障程度高,生产要素组合条件较好,复种指数高,是我国粮食、生猪、柑橘、蔬菜、中药材等的重要生产基地。 成渝经济区是中国未来最大的能源基地。成渝经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河流均属长江水系,多年平均流量为13680米/秒,年径流量为4233亿立方米,是我国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成渝经济区是我国矿产资源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已探明的能源、矿产资源中,除石油资源短缺外,其他多居全国前列。此外,成渝经济区也是我国自然和人文景观最为丰富、受到联合国保护的遗产最多的旅游资源富集带。 成渝经济区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渝经济区人口接近1亿,是七大经济区中人口最多的区,人口密度达到490人/平方公里,是西部人口密集度最高的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