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西安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

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儒”最初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负责

祭祀祖先,主持丧葬之礼,亦称为“相礼之儒”。春秋时期,孔子赋予“儒”新的含

义。其目的是( )

A.巩固专制统治B.和谐人际关系C.维护社会秩序D.确立儒学独尊

2.《春秋》是鲁国史官对时事流水账似的记录的总称。从历史的眼光看,是一部后

人所谓的“断烂朝报”,但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

原因在于其( )

A.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B.具有了伦理教育的功能

C.起到了维护贵族社会的作用D.确立了纪传体史学体裁

3.西周孝的对象为祖先考妣(不包括健在的人),孝的形式是祭祀,以不断强化祖先

权威和同出一祖意识,达到“以藩屏周”的目的。至春秋,孔子倡导的孝的基本形

式是侍奉父母,将孝下移至庶人,为人子者都是孝的主体。这种变化反映出( ) A.父权挣脱宗权B.宗法观念淡漠C.礼乐制度瓦解D.小农经济确立

4.读图,序号和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

A.①采取了焚诗书控制思想的措施

B.②发现了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

C.③诞生了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D.④创作了我国最早的抒情长诗《离骚》

5.在中国古代,“文”与“化”联缀使用最早见于先秦时代的《易经》中,“观乎天

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而“文化”一词正式出现是在西汉刘向的

《说苑·指武》中,“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

化不改,然后加诛”。据此可以推知,将“文化”二字合为一词的本义是( ) A.先秦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B.儒学中治国平天下的内容

C.以道德礼乐去教化、感染D.起用知识分子以治理国家

6.韩非子曾对法的特点有个精辟概括:法固、法显、法一;《十二铜表法》规定“不

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由此可见( )

A.两者法治思想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B.中国古代法律更多的重视了私人法律权益

C.中华法系曾受益于罗马法系

D.商品经济发展是二者共同的经济基础

7.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齐地阴阳、道家、儒学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

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这反映了( ) A.学术思想的地域性

B.儒学正统地位衰落

C.北方文学发展缓慢

D.秦国学术水平落后

8.宋代理学家程颐说:“荀卿才高学陋,以礼为伪……圣人之道,至卿不传。”这是

因为荀子( )

A.反对以礼治国B.承袭法家主张C.认为人性本恶D.重视自然规律

9.根据学者许倬云的统计,春秋时期政要人物516人中出身寒微者135人,占总数

的26%;到了战国时代,在713位政要人物中,出身寒微者243人,占总数的34%。

对此现象出现原因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宗族制度彻底瓦解

B.世家大族向士族转化

C.宗法制度开始下移

D.私学教育的迅速发展

10.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

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东汉末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B.当时社会对君权神授的尊崇

C.儒学忠君思想进一步理论化D.儒家“经世致用”

思想的恢复

11.汉代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持棍

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依据汉律,子伤其父,应论死罪。但最终判决认为,“父子

至亲”,儿子出于孝心持棍救助,应当无罪免刑。这一判决反映了汉代( ) A.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B.司法审判标准极度混乱

C.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D.孝治天下儒家独尊观念

12.据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记载:“(中国古代)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

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导致中国古代天文记载呈现这一特点的思想

是( )

A.人定胜天B.天人感应C.道法自然D.相生相克

13.南北朝时期史学家范晔将汉代士风的发展变化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汉高祖时代,盛行“轻死重气”的任侠之风;第二个阶段是汉武帝时代,其时崇尚

儒学,多“守文之徒”。汉代士风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反映了( ) A.由重武轻文转向重文轻武B.儒家传统忠义观念被抛弃

C.统治理念影响社会价值观D.国家由分裂到统一的趋势

14.东汉时女子赵娥砍死杀父仇人后“诣县自首”,县令尹嘉钦佩赵娥的孝行,但又

因国法“杀人者死”而犯难,拒绝受理此案,并辞官而去。最终汉灵帝下旨,免去

赵娥的死罪,还封她为“孝女”“烈女”。这反映了当时( )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B.注重礼法矛盾的调和

C.地方官员懒政现象突出D.执法行为具有随意性

15.据施树民《贾谊为何不受重用》一文载:文景之时,官场出现各级官吏消极苟

安,渎职怠工,“见人之有细过,专掩覆盖之”。……虽文帝多次下诏“劝课农桑”,

实际并未得到认真执行。甚至在官场出现“廉吏释官而归为邑笑,居官行奸而富为

贤吏”的怪现象。材料旨在说明( )

A.统治者对农业重视不够B.黄老政治存在消极影响

C.社会奢靡之风开始盛行D.封建统治危机已经出现

16.唐宋儒生学者有借住寺院读书的风气,据学者统计,“读书山林寺院,论学会友,

蔚为风尚,及学成乃出应试以求闻达,而宰相大臣、朝野名师亦即多出其中”。这一

现象主要说明( )

A.儒佛思想融合趋势显著B.寺院开放世俗倾向明显

C.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D.山林寺院体现文人追求

17.从儒学自身发展来看,理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潮或者儒学复兴运动,它所强调的

义理之学,是对汉唐儒学的一种反动。理学的“反动”指( )

A.强化三纲五常教化作用B.从神学政治转向伦理道德

C.注重强化谶纬神学思想D.束缚人的思想和压制人性

18.“士子外用儒术以处世,而内修禅学以修身,宋代这种修禅之风在士大夫中流传

日盛。”这表明当时( )

A.异质文化融合,儒家与时俱进B.修禅之风盛行,官场生态恶化

C.士子表里不一,社会风气沉沦D.理学陷入困境,亟待推陈出新

19.清初,思想家唐甄说:“人之情,孰无所欲!得其正而安之,不得其正而弃之,

是为君子。”陈确说:“真正无欲者,除是死人,”但“人欲正当处即是理。”费密说:

“欲不可纵,亦不可禁。”由此可知他们的共同主张是( )

A.彻底打破理学的禁欲主义B.理性地把握人欲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C.把程朱理学作为统治思想D.顺应资本主义萌芽要求构建新思想

20.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

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

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

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从中可知( )

A.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B.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

C.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D.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

21.《滇南本草》(成书于1436年)和《本草纲目》(成书于1578年)是明朝两部医药著

作。《滇南本草》的一个版本中有“玉米须”的记载,有学者据此推断玉米在哥伦布

1492年到达美洲之前就为中国人所知。而该书的另一版本中出现了“《本草纲目》曰”

的字样。由此可以得出的合理认识是( )

A.玉米在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就已经传入中国西南

B.《本草纲目》是中国最早记载玉米药用价值的著作

C.《滇南本草》书中参考了《本草纲目》的部分内容

D.《滇南本草》不应作为研究玉米传入中国的第一手材料

22.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象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官员,甚

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民间私藏和研习天文学书籍被严厉禁止。

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

A.造成古代天文学研究长期落后B.天文知识有助于发展农业生产

C.观测天象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D.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

23.康德认为,希腊哲学最重要的时代始于苏格拉底。康德做出这一论断的主要依

据在于,苏格拉底( )

A.批判宗教神学的危害

B.注重对人性本身研究

C.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D.倡导人独立理性思考

24.柏拉图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在途中要摘

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不得回头。结果柏拉图走到麦田尽头才发

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爱情”。这则故事反映了苏

格拉底( )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B.强调理性,并主张认识自我

C.对爱情提出更高的美德要求D.否认绝对权威,并批判道德

25.古希腊时期,一批所谓“哲人”到处演讲和发表许多奇怪的辩论,传递了许多

“负能量”,造成很坏的风气。于是有了苏格拉底,讲述人生的共同真理;有了柏

拉图,提出了理想国的教育制度;有了亚里士多德,提出教育为国家政体服务。他

们师徒的共同之处在于( )

A.着力培养公民的独立人格B.将教育与哲学理想结合起来

C.具有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D.试图挽救日渐衰败的民主制

26.罗索在他的《西方哲学史》中写道:“文艺复兴不是民众性运动,而是少数学者

和艺术家的运动,受到一些慷概的文艺奖励,特别受到崇尚人文主义的教皇的赞助。

假若当初没有这些奖励者,它取得的成功说不定会小得多。”此观点( ) A.全面分析了文艺复兴发生的原因B.正确解读了文艺复兴的运动性质

C.说明上层阶级助推了文艺复兴D.没有看到群众性运动的

真正力量

27.1598年,汤显祖的《牡丹亭》塑造了不顾生死追求爱情的杜丽娘的经典形象。

约三年后,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借主人翁之口说出“人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这一历史现象能够说明( )

A.爱情故事是中西方表达思想自由的共同题材

B.16世纪末17世纪初中英两国商品经济发达

C.戏曲表演是中西方传播人文思想的首要方式

D.这一时期中西方文明都出现人性解放的追求

28.英国国王亨利八世通过搜集史料证明:在英国历史上第一个信奉基督教的国王

卢修斯把自由和财产赐予英国教会,当卢修斯写信给阿莱赛利乌斯教皇请他到英格

兰传授罗马法时,教皇回信说卢修斯不需要罗马法,因为他已经有了不列颠法律。

亨利八世此举的目的是( )

A.否定教会权威B.证明君权神授C.没收教会财产D.建立民族国家

29.王阳明与马丁·路德生活在同一时期,但二者所起的历史作用是不同的。这里

的“历史作用”主要指( )

A.促进思想解放B.破除既定权威C.强化主体意识D.推动社会转型

30.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留下一串闪亮的人名:笛卡尔、斯宾诺莎、洛克、霍

布斯、牛顿、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以下相关评论,正确的是( ) A.反对专制追求共和制是他们共同的目标

B.他们为人类社会提出的理想已经实现

C.资产阶级统治确立是思想家产生的前提

D.理性与科学是他们对抗神学与君权的武器

31.早在西方启蒙运动之前就有人指出,实际上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协定,

国民对君主承担相应的义务,而君主对国民具有保护义务,这反映了( ) A.君主立宪的观点

B.社会契约的理念

C.革命权利的学说

D.天赋人权的思想

32.霍克海默在《启蒙的辩证法》中指出:“就进步思想的最一般意义而言,启蒙的

根本目标就是要使人们摆脱恐惧,树立自主。但是,被彻底启蒙的世界却笼罩在一

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以下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过分否定权威产生社会性危机B.教会不满被抨击进行疯狂报复

C.理性要成为判断是非唯一标准D.启蒙思想导致了社会秩序混乱

33.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他对支配天体运动的若干定律的发

现,推动了启蒙运动,并对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形响。由此可见,牛顿的发现推

动启蒙思想家( )

A.相信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B.发现了支配人类的永远不变的法则

C.提出了自由放任主义理论的一般原则D.宣扬国家权力高于教会的基本原则34.“19 世纪末,当人们开始换种眼光看待世界时,科学解释以雄辩的事实大声质

问《圣经》的真实性,上帝创世说更多地成为故事般的讲述。”材料现象出现主要是

因为( )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提出B.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

C.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D.伏尔泰天赋人权学说流行

35.道光20年(1840年9月)科举考试时务策试题为:七省海郡、江浙源流、外洋备

考、舟师御敌、团练乡勇、火攻制度、海道罗针、平海综要。这反映出当时科举制

度( )

A.脱离了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B.表现出关注现实的求变意识

C.追求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D.阻碍了传统教育的转型发展

36.纵观近代前期先进人士的有关言论,少数人对“中体西用”这一文化原则整体

上的正确性有过疑虑,但从未有人对其所含的民族性提出过怀疑。对“民族性”的

解读,正确的是( )

A.抬高中学地位,贬低西学价值B.明确反帝爱国,倡导中学主导

C.突出实用效率,批判祟洋虚无D.提倡抵御侵略,维护中华文明

37.严复提到:在生物界里,开放的“四达之地”的物种,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与

世隔绝的“孤悬岛国”的物种,一旦有“外种闯入,新竞更起,往往年月以后,旧

种渐湮,新种迭盛。此自舟车大通之后,所特见屡见不一见者也。”这一思想( ) A.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冲击了夷夏大防的排外思想

C.宣传了君主立宪的政体模式D.带动了民主革命意识的传播

38.李大钊论及中国的民主政治时说:“孔子者,历代帝王之护符也”“孔子不当存

于宪法”,同时他又提出“欲行立宪政治,必先去专与争”,要完成青春中华再造之

使命,必须“悟儒家日新之旨”。这表明李大钊( )

A.能辩证地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B.对中国传统文化态度自相矛盾

C.未能摆脱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D.已经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39.著名政治活动家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

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

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下列对其中“旧心理”和“新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 A.儒家文化和君主立宪B.儒家文化和民主共和

C.程朱理学和开明君主D.程朱理学和民主科学

40.孙中山1895年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作为兴中会誓词,1903

年把“创立民国”作为中华革命军团体誓词,1905年将其思想体系概括为三民主义,

后来又在西方三权分立学说基础上提出“五权分立”学说:“考选制和纠察制本是我

中国固有的两大制度……我期望……复活这些优良制度”。这表明,孙中山在探索现

代化道路的过程中( )

A.旨在彻底推翻清朝专制统治B.追求建立同于美国的政治体制

C.愈加崇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D.日益重视本国国情和传统文化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深受儒家重教思想浸染的盛宣怀,一生心怀经世之志,热衷于兴学育才。他在洋务大员李鸿章扶掖下,开始投身洋务民用企业的创办与经营,参与赞画开创了我国第一家航运公司一轮船招商局,主持湖北煤铁开采事宜。李鸿章指示盛宣怀等仿照福州船政学堂,在上海江南制造局内筹设艺馆学堂,培养轮船驾驶人才。此后,盛宣怀主持设立各类学堂时,李鸿章都予以极大关注与支持。从1860年代末至1905 年前后30余年间,盛宣怀主持创办或参与兴办各类新式学堂略计14所,其中主持筹建的学堂有天津电报学堂等9所,参与筹建的有轮船招商局驾驶学堂1所,主管的有汉阳铁厂学堂等3所,扩建的有北洋医学堂1所,捐助并参与教学活动的有格致书院1所。诚如民国著名教育家、国学家唐文治先生评价盛宣怀事功时所言:“当世论公政绩者,日轮船,日铁路,日邮电,而公实以学校作之根底,造就实业人才不遗余力。”

——摘编自欧七斤《盛宣怀与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盛宣怀投身新式教育的主要因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盛宣怀新式教育活动。(8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1942年6月24日,新上任不久的德国军备部长施佩尔在柏林主持召开有关

“U一工程”进展的会议时,抱怨德国政府没有全力支持核研究,"U一工程”也缺

乏研究经费和材抖。他还指出,由于科学研究辅助人员被抽调到三军中.科研力量

得不到集中使用。而几年前德国在这方面还占有优势……就在德国“U一工程”计划

遭挫而停滞不前时,美国的“曼哈顿”计划却进展顺利。1944年12月30日,“曼哈

顿”计划决定首批原子弹将在1945年8月1日前制成,并可供实战使用。这标志着

英美在与德国的原子武器研制的竞赛中取得了胜利,因为当时英美已探悉到德国人

在这一次战争中不可能有原子弹了。

——摘编自叶江《试论二次大战中原子武器研制的竞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最终在原子弹研制竞赛中战胜德国的原因。(9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场竞赛留给我们的启示。(6分

43.(10分)唐代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高度发达的时期,这与唐太宗实施的文化改革

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二年,唐太宗下令在国子学停祭周公,只祭孔子,同时下诏升孔子为先圣,贞观四年,敕令全国各州县设立孔庙。但是,他并不独尊一家之言,而是各家各派的经师能自成一家之言的,都准许“并用其书”。对从印度传来的佛教,唐太宗本人虽不很相信它,但听其流传。贞观时期,中央学校的学生总额达三干二百六十员,约相当于唐高祖时期的十倍左右。唐太宗亲自来到学宫讲论典籍,讲论完毕,“各赐以束帛”,予以奖赏,同时破格提拔他们中的优秀人才担任学官。

——整理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唐太宗即位之后,广求天下图书。贞观四年,唐太宗在命颜师古刊定“五经”文字讹误的同时,又诏十多位学者共同撰修“五经”疏义,总结并统一了汉魏以后的各家注疏。经过整理和诠释后的“五经”,更便于士子们阅读和理解。高宗以后它还成为唐代科举制中明经考试的依据。贞观时期,史馆的位置多次迁移,但却越来越靠近帝王的活动中心。贞观二年,唐太宗命宰相房玄龄监修国史,此后成为定制,贞观五年,又名魏征(宰相)监修梁、陈、齐、周、隋五代史,并参加其中“赞论”部分的撰写。

——漆侠主编《中国改革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的文化改革措施。(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文化改革的历史作用。(4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参考答案:

1—5 CBACC 6—10AACDC 11—15ABCBB 16—20BBABD

21—25DDBBC 26—30CDDDD 31—35BABCB 36—40DBABD

41.【参考答案】

(1)儒家重教思想的影响;经办洋务的需求;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李鸿章的影响。(每点2

分,答出4点7分)

(2)其目的是为洋务运动培养专门技术人才;初步具备了近代教育的特征,促进了新式教育的

发展;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及改革的进程。(每点2分,共8 分)

42.(1)原因:美国人力、物力、财力充足,并能集中使用;该计划的国际性;安全度高,避

免纳粹破坏。(9分)

(2)启示:科学技术改变现代化战争进程;重视科技是赢得现代化战争的基本保证;尊重人才。

(6分)

43.(1)措施:尊崇儒学,兼容并包;大办教育,奖励文士;广证图书,整理经籍;设立史馆,

建立宰相监修史书的制度。(如考生依据教材回答“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对中外文化采取开放

的政策”等,每点也可以给 2分,总分不超过 6分)

(2)作用:推动了儒学发展;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有助于保存和传播古代文化;促进了史学

的繁荣;为科举制的完善创造了条件;(以上 5点,任意答出3点得3分)文化教育的发达为唐

朝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人才,为贞观之治局面的开创奠定了人才基础。(1分)

最新 福建省福州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测试题(有答案)

福建省福州市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测试 高二历史试题 (完卷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卷指定的表格中。) 1.下面两幅图选自《蔡志忠漫画》,它们分别反映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 A.法家、道家B.儒家、道家 C.墨家、儒家D.墨家、法家 2.《宋书?天文志》载:“晋康帝建元二年闰月乙酉,太白犯南斗,九月康帝崩,太子立,大赦。”此记载体现了 ( ) A.以民为本 B.皇权至上 C.君权神授 D.天人感应3.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借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种蔑视他人幸福的观念源于理学提倡的( )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B.道不行,百世无善治 C.存天理,灭人欲D.致良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4. 朱熹强调“格物致知”,认为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理,致知就是推致其知以至其极;陆九渊则从“心即理”出发,认为格物就是体认本心。由此可见二者争执的关键是 ( ) A.穷理的方法问题 B.理是否存在的问题 C.理气的关系问题 D.理的基本内涵问题 5.《明朝史话》说:“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和思想界的保守落后,他奋起揭露统治阶级和道学家的空疏与无能,他敢于向封建传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材料中的“他”是( ) A.程颐 B.王阳明 C.黄宗羲 D.李贽 6.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 ( ) A.培养人才,重视教育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完整版)高二历史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新汶中学高二历史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一、历史试题评价 本次历史考试的试卷的综合难易程度为:中。主观试题的难易程度为:中;客观选择题的难易程度为:较难。 二、考试结果评价: 1.本次期中历史学科的考试,优秀分数线为:80分,及格分数线为:60 分。 2我校.高二历史组的总体成绩平均分是57.3分, 3.个人单科成绩最高的是:成绩是87.5分。 历史 学校人数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最高分 一中49973.02242.08484.56995.5 一中北 55972.46237.38885.86896.5校 新泰中 26872.53443.65784.32895.5学 汶中47957.3 1.878943.42487.5 二中39160.01 4.092157.03385.5 汶城14964.68814.76564.4390 全市234566.92224.86170.57696.5 三、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试卷和学生的成绩,结合学生自己的反思,感觉成绩不佳的原因如下: 1、对于基础及拓展练习的掌握情况,落实不是很到位,每堂课校对后,学生只是抄去了答案,学生没有真正地掌握了知识点。 2、基础知识不扎实,有不少同学因为不注意及时巩固,致使基础知识上丢分。比如说客观题的第 3、10小题在课堂上练习时,学生大部分会做,但是这次却只有少数学生做对。 3、审题能力不强,缺乏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和能力。 4、主观题在写答案时,学生只是一知半解,写得不是很准确,细节问题没注意。

5、基础知识,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只是凭感觉写,并没有真正地去记忆。 6、作为任课教师,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督促的还不够耐心,对于学生答题技巧的指导也有欠缺。 四、下半学期的工作思路 1、下一阶段,将想方设法使学生能切实有效地掌握基础及拓展练习上的各知识点,记忆应识记的内容,掌握应理解的知识。 2、期中考后,将进行第一轮复习,第一轮复习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的重难点再次重点讲解,并进行测试检查,每周一次,以促使学生能及时掌握知识。 3、从期中成绩来看,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史实还是很模糊的,下一阶段将针对高考大纲,整理有针对性的知识点让学生去记忆,并通过基础训练及拓展训练的练习题加以训练和指导,以巩固基础知识并适当拓展。 4、把握好考后到期末考试这段时间学生的状态与节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期末考的爆发力。 5、努力做好因材施教,缩小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大大提高优秀率,降低不及格人数,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对于差生将采取“死盯”的措施。 希望通过分析总结,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争取把成绩跨上一个新台阶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二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试卷结构:满分100 分,时间是90 分钟。考查范围是人教版必修三,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选择题48分,非选取题值52分,满分100 分。 本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卷紧紧围绕必修三核心知识,围绕初步运用历史基本能力来命制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突出对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 从选择题来看,第1、2、5、6、8、10、13、14、20、22、24等题得分较低。 第1题正确选项c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荀子的经典语句,学生选错,说明学生的识记方面出现了问题或者说学生没有理解独尊儒术与法家思想的原则一致这个选项的意义。 第2题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本质都是文化专制政策,讲了3次以上,学生还是选错,说明学生的理解还是不到位。 第5题学生选主张儒学为民众服务,说明学生完全脱离了时代,而且对于李贽的儒学的本质认识不清 第6题学生错误多,可能是对于选项“让哲学开始关注人的内心”的不理解,对课本上苏格拉底开始关注人性,关注人的道德这个结论没有理解到位第8题学生错多了,来源于对“因信称义”这个专有名词的不理解

第10题学生的错误的原因是不能根据材料来回答问题,而是照搬我们学过的结论。 第13题错误增多,说明学生读不懂材料,看到“理性”二字就选了康德 第14题,社会达文主义的实质是为侵略扩张寻找借口,讲了许多次竟然还错不能理解。 第20题错的那么多,说明基础知识不扎实,22题同样于此,说明学生的识记还不到家。 第24题学生对于浪漫主义出现的背景特点,还是还理解的不够,认识不清 从主观题来看,答题分数普遍不高,尤其是25(1)、26(1)、26(3)、27(1)、27(2) 、27(3),难度都在5.0以下 第25题第1问,根据材料归纳黄宗羲和西方启蒙思想的观点,答案无论是从材料中还是在平时的讲课中都已涉及,学生不会做,说明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低下,黄宗羲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的本质也已经讲过多次,学生还是犯错误,说明我们要反思我们的讲课。 第26题的第1问,答案其实就在前面的选择题的选项中,学生不会做说明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存在重大问题,题目读不懂,同时也说明学生的基础知识极为薄弱。 第26题第3问,分析胡适倡导科学的原因,学生不能够联系课本中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作答,学不能致用。学生的迁移能力差。 第27题的第1问分析明清小说特点和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无论是从试卷的材料还是课本中都能找到答案,学生的读题和识记确实存在很大问题。

2019-2020学年 福建省福州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测试题(有详细答案)

福建省福州市上学期期末测试 高二历史试题 (完卷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卷指定的表格中。) 1.下面两幅图选自《蔡志忠漫画》,它们分别反映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 A.法家、道家B.儒家、道家 C.墨家、儒家D.墨家、法家 2.《宋书?天文志》载:“晋康帝建元二年闰月乙酉,太白犯南斗,九月康帝崩,太子立,大赦。”此记载体现了 ( ) A.以民为本 B.皇权至上 C.君权神授 D.天人感应 3.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借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种蔑视他人幸福的观念源于理学提倡的( )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B.道不行,百世无善治 C.存天理,灭人欲D.致良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4. 朱熹强调“格物致知”,认为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理,致知就是推致其知以至其极;陆九渊则从“心即理”出发,认为格物就是体认本心。由此可见二者争执的关键是 ( ) A.穷理的方法问题 B.理是否存在的问题 C.理气的关系问题 D.理的基本内涵问题 5.《明朝史话》说:“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和思想界的保守落后,他奋起揭露统治阶级和道学家的空疏与无能,他敢于向封建传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材料中的“他”是( ) A.程颐 B.王阳明 C.黄宗羲 D.李贽 6.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 ( ) A.培养人才,重视教育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2016-2017年高二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1)

2016-2017年高二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满分60分。 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是: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2.下面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促进了中国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①井田制和分封制的日益瓦解②“士”阶层在社会、政治活动中的活跃③学术下移,私学兴起④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学术的传播和交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 法国的伏尔泰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以上史实说明了() ①儒家思想总体上符合欧洲资本主义的需要 ②儒家的“大一统”思想符合德意志国家统一的需要 ③中国的考试制度有利于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等级制 ④儒家的“民贵君轻”思想对欧洲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君主制有重要指导意义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③④ 5.从《宋史》中出现的以下人物名字,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焦守节(卷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287)、钱端礼(卷385)、张忠恕(卷409)。 A.佛学 B.法学 C.道学 D.理学

【2019年整理】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历史试卷(B卷) 问卷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在A、B、C、D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涂在答卷。 1.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A.孙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2.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 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 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曾经得到推崇 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 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4.下列科技成就,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应是 ①筹算法②地动仪③《授时历》④《黄帝内经》⑤《齐民要术》 A.②①③④⑤ B.⑤②①④③ C. ①④②⑤③ D.⑤①④③② 5.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 ①小说的出现和繁荣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③宋朝风俗画的发展④魏晋书法形成和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下列思想不属于苏格拉底的基本思想的是 A.人是无知的,只有不断追求才能够完善自己 B.提倡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 C.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存在的,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 D、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寻人生真谛 7.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育才学校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 1.我国在西周时期正式确立的王位继承制的方式是() A.禅让制 B.兄终弟及制 C.长子继承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2.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④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程序是 ( )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 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各地交通的发展 B.边疆地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央集权的加强 5.梭伦改革为打击氏族制度残余,划分了社会等级,划分依据是() A.身份地位 B.战功大小 C.财产多寡 D.控制奴隶数目 6.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政治制度的是( ) A.提秀斯 B.梭伦 C.克里斯提尼 D.伯利克里 7.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最高的权力机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陪审法庭 C.公民大会 D.五百人会议 8.《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行为,是因为该法() A.是习惯法的汇编 B.实质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C.订成明确条文,量刑定罪以此为准 D.平民达到了公布法律的目的

9.罗马帝国时代重视法律制定的根本原因是() A.维系和稳定帝国的统治 B.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C.满足公民政治的需求 D.重视发展罗马文化 10.公民法适应于( ) A.全帝国公民 B.罗马公民 C.外邦自由民 D.全体罗马人 11.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 B.帝国皇帝的重视 C.罗马的不断扩张 D.法学家的努力 12.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 ) ①陪审制度②律师制度③诉讼原则④某些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英国确立的经济前提是() A.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B.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C.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4.《权利法案》最重要的意义是() A.限制王权 B.选举自由 C.建立政府 D.国王统而不治 15.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 A.总统 B.总理或首相 C.大法官 D.议会 16.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B.巩固了国家政权 C.确立了共和政体 D.废除了奴隶制度 17.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但是并未引起 政局不稳,这主要是因为( ) A.两党根本利益一致 B.两党互相制约 C.美国法律健全 D.美国国民素质很高

高中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高中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一、命题指导思想和特点 (一)、指导思想 纵观整个试题,总体体现了以能力和素质立意的理念和新课标对三维目标的考查要求,以发挥历史教育测量的诊断功能和导向功能。 (二)、试题特点 1、总体平和,难度适中 试题的结构、题型与容量适度,有一定的效度、区分度。难度适中,全卷没有让所有学生都动不起笔的题目,也没有一个大题让相当一部分考生得满分的题目。全卷基本按照高考要求命制,让分科以后的文科学生见识一下高考模式的题目是很有必要的。 2、立足基础,贴近教学 试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识记和理解。尤其是对一些重要概念和结论的准确理解,对重大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本质认识,以及对历史发展过程的规律性总结。 二、学生存在的问题 从阅卷及抽样的结果看,主要有五大问题:基础知识不牢固、学科能力没形成、审题偏差大、书写不规范、新课程意识缺失。 1、基础知识不牢固 基础知识掌握较差,特别是对一些概念性的知识没有真正把握。 2、审题偏差大 本次考试因审题失误而失分显得特别严重。审题中抓不住关键性字词,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导致理解偏差,不按照要求回答,答非所问。

3、书写不规范 多数学生书写不规范,字迹不清晰;学生语文知识匮乏,不能有效组织答案, 主要表现为知识要点不明确,没有层次性,出现口语化,文字表达不够严谨;不会使用历史学科语言或术语答题,出现许多无效文字;关键字词写成错别字。 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加强对历史基本概念的教学 本次考试,反映出学生在历史概念上存在很大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将基本历史概念阐释清楚,让学生对一些历史概念烂熟于心。并适时进行跟踪 检查,通过课前默写、课后作业、抽查等方式,增强对历史的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记忆。 2(教学重、难点分析应加重学生参与的力度 包括新课教学和试题练习和讲评,在培养对问题分析能力的同时,多给学生参与的平台和机会,因为学生参与,能有效及时地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偏向及思考方式的偏差。 3、适度进行基本的史学方法和史学理论的教学 4(对试题的解答,除加强对答题格式的规范外,更应该加强对解题方式的引导。 首先要学会读题审题,注意问题的细节,把握问题的时空界限、方向和侧重点;其次,学会读懂材料,有效把握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其主题意旨,能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有全面和清晰的认识;第三,在具体解答上,应注重尽量用教材中的内容或观点来表达,对于需要概括提炼的,力争做到简洁、精确、逻辑合理等。对于审题不周全,理解模糊的问题应重新加以审视,尽力做到不遗漏每一个问题,不留下任何一个空白,将能做到的力争做到最好

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25×2=50)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春秋战国文化异常繁荣,秦汉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大发展时期,据此回答1-10题。 1、关于甲骨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商朝占卜的记录 B、具备“六书”构字规律 C、构字规律与今天的汉字基本相同 D、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2、西周青铜器的最大特色是() A、形制雄伟 B、工艺精湛 C、开始出现平雕和浮雕技术 D、有大量青铜铭文 3、最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物理学重大成就的是() A、最早关于哈雷慧星的记录 B、杠杆和浮力原理 C、“《墨经》光学八条” D、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4、春秋时的天文学家在天文历法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下列符合这一历史情况的有() ①最早记录我国的日食和月食②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③首次记录哈雷慧星④编写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驰则国乱国衰”。韩非子这一思想产生的背景是 ①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社会大变革②出现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 ③新兴地主要求建立中央集权国家④法家思想成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6、下列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居世界第一的是() ①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②太初历③地动仪④麻沸散⑤纸的发明⑥《神农本草经》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7、关于两汉盛行的乐府诗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由民歌加工而成②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③形式朴实自然,内容丰富多彩④《两都赋》是乐府名篇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 8、下列文物图集中说明了() A、两汉国力强盛 B、两汉艺术丰富多彩 C、两汉建筑技术先进 D、两汉对外交流频繁 9、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是() ①独尊儒术②君权神授③天人感应④阴阳五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下列历史事件不可能被司马迁写入《史记》的是() A、晋楚城濮大战 B、秦始皇巡游天下 C、汉武帝泰山封禅 D、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国家大分裂时期,但我国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文化上也取得许多突出成绩。据此回答11-17题。

高二历史上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与教学反思

高二历史上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与教学反 思 高二文科历史必修(3)的教学,重点仍然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理论素养的训练。只有在高二掌握了历史学习的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为后来高三的学习和专题复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次试卷充分考虑到上述因素,突出考察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突出考查历史基本技能,是本试卷的一大亮点。根据本人今年高二年级的教学实践,在我校王卫东主任和严宴云,李德坤老师的帮助和共同分析探讨下,现对本次考试情况作一详细的分析。 一、试卷特点: (一)命题指导思想及考核目标要求: 年的高二期末考试试卷,以08年考试说明为依据,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等方面的考核,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本试卷突出了考核目标中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问题能力的考核,是新课程下试卷命题模式和题型的较好范例。 (二)测试范围及分数分配: 本次的考试范围为必修(3)的全册。试卷分二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占试卷部分的50%;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共4

小题,总分为50分,占整个试卷分数的50%,与新课程下高考试卷题型及分值完全一致,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三)考查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 第一单元:选择题1、2、3、4题,非选择题26题,共计23分;第二单元:选择题5、6题,非选择题27题,共计19分;第三单元:选择题7、8题,非选择题28题,共计14分;第四单元:选择题9、10题,共计4分;第五单元:选择题11、12题,非选择题29题,共计14分;第六单元:选择题13、14、15、16题,共计8分;第七单元:选择题17、18、19、20、21题,共计10分;第八单元:选择题22、23、24、25题,共计8分。 总体上说,考察的知识点涵盖了教材的每个单元,围绕考试说明的要求,注意突出教学重点,安排合理。 二、学生答题情况统计与分析: 抽取试卷样本80份,最高分89,最低分41,不及格15人,平均分65.48。各题得分率如下表: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三)典型错题失分原因分析: 第4题得分率为32.2,准确答案为A,学生的选择情况是,ABCD项均有选择,本题考察学生理解传统儒学、君主专制思想、道学思想和封建思想的区别。理论性较强,难度较大。 第10题得分率59.4%,准确答案为B,本题考察学生从图片提取有效信息、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的能力,错选的主要原因在

山东省菏泽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A)

高二历史试题(A)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 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仁”字在《尚书》中开始出现。到了春秋时代,这个字的使用率比较高,其基本意义都是爱人。孔子继承了仁的本意,并将它提升到哲学的高度,作为自己思想体系的核心。对该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仁”的思想出现于上古时期B.儒学的创立是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结果 C.孔子之前,中国没有人本思想D.“仁”的思想被当时社会普遍接受2.有人在评价诸子百家某一学派时说:“事事那样想得开那样机智和通透,几乎可以通向宇宙笼罩四极,那种极度的出世,也真的有些可怕。我们感觉不到……感情——也许它是更内在的、变形的?”这里评价的学派应是()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3.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解释“王”这个字的写法:王这个字,三横中间一线,就是通天地之人。上面是天,下面是地,中间是万物人民,这一竖把三者接通起来就是王了。这位思想家应该是() A.孟子B.董仲舒C.李贽D.王夫之 4.唐朝武则天崇佛,唐武宗灭佛,秦朝焚书坑儒,汉朝独尊儒术。这四个实例从本质上说明了() A.思想服务于政治的需要B.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 C.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D.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 5.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杀一人而取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呼!”这一思想的最大特点是()A.否定程朱理学B.批判君主专制C.主张君主立宪D.强调经世致用6.宋应星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材料表明中国传统科技的突出特点是() A.重人伦,轻自然B.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经验性 C.重视科学实验D.注重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探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 1.我国在西周时期正式确立的王位继承制的方式是() A.禅让制 B.兄终弟及制 C.长子继承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2.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④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程序是 ( )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 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各地交通的发展 B.边疆地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央集权的加强 5.梭伦改革为打击氏族制度残余,划分了社会等级,划分依据是() A.身份地位 B.战功大小 C.财产多寡 D.控制奴隶数目 6.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政治制度的是( ) A.提秀斯 B.梭伦 C.克里斯提尼 D.伯利克里 7.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最高的权力机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陪审法庭 C.公民大会 D.五百人会议 8.《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行为,是因为该法() A.是习惯法的汇编 B.实质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C.订成明确条文,量刑定罪以此为准 D.平民达到了公布法律的目的

9.罗马帝国时代重视法律制定的根本原因是() A.维系和稳定帝国的统治 B.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C.满足公民政治的需求 D.重视发展罗马文化 10.公民法适应于( ) A.全帝国公民 B.罗马公民 C.外邦自由民 D.全体罗马人 11.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 B.帝国皇帝的重视 C.罗马的不断扩张 D.法学家的努力 12.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 ) ①陪审制度②律师制度③诉讼原则④某些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英国确立的经济前提是() A.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B.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C.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4.《权利法案》最重要的意义是() A.限制王权 B.选举自由 C.建立政府 D.国王统而不治 15.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 A.总统 B.总理或首相 C.大法官 D.议会 16.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B.巩固了国家政权 C.确立了共和政体 D.废除了奴隶制度 17.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但是并未引起 政局不稳,这主要是因为( ) A.两党根本利益一致 B.两党互相制约 C.美国法律健全 D.美国国民素质很高

【优质部编】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9学年(上)高二期中试卷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1.5分。共45分) 1.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受民”“受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 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A.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 B.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 C.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 D.易于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 2.“封建”一词在中国古代意谓“封土建国”“封爵建藩”。项羽封建六国贵族,结果自取灭亡;刘邦封建同姓子弟,引发七国之乱;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导致八王之乱;朱元璋封建二十余子,酿成靖难之役。这反映了A.封建导致政权衰亡 B.宗室拱卫专制王权 C.血缘政治影响深远 D.封建体制日趋完善 3.宋代一学者论及中国某制度时指出:“举千里之郡而命之守,举百里之县而付之令……片纸可罢,一言可令,而无尾大不掉之患,尺地、一民、财赋、甲兵皆归之于天子”。他论及的制度 A.以三司使作为行政首脑 B.多推行于秦朝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C.提高了地方政治自主权 D.反映了官僚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 4.秦简中有名称的法律共有二十九种,涉及经济的有《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传食律》《牛羊课》等十余种,证实了秦代泰山石刻所云“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这表明秦朝 A.注重以立法调整经济关系 B.积极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C.农本观念受到了严重冲击 D.农工商各行业得到全面发展 5.表1为部分正史文献中,对汉代四个皇帝称谓出现频率统计(单位:次)。 表1

湖北省武汉市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下图为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示意图,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B. 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 C. 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集权格局 D. 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2.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小农经济的形成时期。下面关于小农经济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A. 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 B.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及普及 C.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D. 原始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3. 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郡、县长官全部由皇帝直接任命,不得世袭 B. 郡、县都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组织 C. 郡县制的建立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重要标志 D. 秦朝与西汉都实行了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的地方行政制度

4. 农业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下列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土地属于国民所有 B.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 D. 唐代开始实行的均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 5. 宋代商业发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B. 乡村可设市进行交易 C. 市分散在城中 D. 交易活动受政府的直接监管 6. 我国古代有个机构官员处理公务时把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个机构是() A. 明代内阁________ B. 清代内阁 C. 清代军机处________ D. 清代南书房 7. 明中叶以前,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多被描述为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之徒;此后,秉性端庄、诚信有义的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商人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A. 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B. 商业道德伦理水准超越前代 C. 士人主流价值取向改变 D. 社会经济变动冲击传统观念 8. 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 鸦片战争________ B. 通商战争 C. 中英战争________ D. 夷匪犯境 9. 下图是近代中国四种经济成分——自然经济、洋务企业、民族企业、外资企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对应的是

四川省遂宁市2021-2022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四川省遂宁市2021-2022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满分48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建成的3个大型钢铁厂,都是美国和德国帮助建造的。工程浩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主要设备购自美国2家公司。斯大林承认,苏联约2 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援助下建成的。这 3 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 严重依赖外资推动工业化进程 B. 实行全面的经济对外开放政策 C. 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D. 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2.历史上中苏两国曾经走过相似的道路,下面两图是前苏联和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如果图中C=G,那么,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A. A=E B. B=H C. B=G D. D=H 3.某学者在研究过程中搜集到如下的四幅图片与他研究的主题很契合。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A.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B.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C. 美苏冷战中的对峙 D.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4.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这表明 A. 多极化趋势正在增强 B. 美国已沦为二等国家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本卷共29小题,满分100分。答题需认真读题,审慎思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致力于人的精神自由的思考并且注重思辨的思想家,最有可能的应该是 A.孔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 2.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 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②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 B.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 C.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 D.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 4.郎宁和苏敬两位同学来到古代中国科技成就陈列馆,看到了下列两幅名叫“浑仪”的照片,有了如下一段对话,他们的判断比较接近史实的一项是 A.郎宁:这一组雕塑作品表达了科技是生产力的寓意 B.苏敬:不对,这一组雕塑作品是想证明古代中国科技发达 C.郎宁:如果是科技仪器的话,应该是张衡的测量地震的仪器 D.苏敬:它给人一种宇宙洪荒的感觉,应当是天文观测的仪器 5.得出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这一结论的证据,主要来自 A.考古领域在汉代墓葬遗址中发现纸片 B.马克思的论述 C.蔡伦改进造纸术 D.蔡侯纸的说法 6.《金史》有这样的记载:“船中有贲火炮名‘震天雷’者,连发之,炮火明。”“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之外。”这段话主要说明 A.金人喜欢打仗、玩炮竹、放鞭炮 B.宋金时期,火药已较为普遍地运用在军事上 C.除金人外,其他地方还不知道火器

湖南省娄底市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及答案

湖南省娄底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文)试题 第I卷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文学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十日谈》和《西游记》这两部文学名著体现的相同思想是A.冲破束缚,追求个性解放B.挑战正统,提倡经世致用 C.反对专制,否定教会权威D.批判现实,宣扬理性主义 2.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种思想 ①使天文学受到统治者重视②在理论上有助于仁政推行 ③属于没有价值的封建迷信④指出要实行政治的大一统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3.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4.宋代词人柳永经常出入秦楼楚馆,与乐伎、乐工往还,无心于仕进,自称“白衣卿相”,虽然他后来考取了进士并做了屯田员外郎,还是轻视功名,沉溺市井,可以说是把全部身心投入适应市井需要的词的创作。柳永这种类型的文人的出现,说明 A.文学的世俗化倾向日益明显B.政府不限制词人的创作 C.宋代词人多沉溺于市井生活D.唐诗宋词并称古典文学高峰 5.这种文化思潮酝酿于19世纪欧洲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在西方社会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后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普遍流行。它是对西方近代理性主义文化价值体系的反驳,也是对整个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不满与反抗,其中凝结着现代人对自身的价值与命运的深刻思考。下列作品可以体现这种文化思潮的是 A.《唐璜》B.《等待戈多》C.《人间喜剧》D.《母亲》 6.16世纪初,西欧各国开始掀起宗教改革浪潮的根本原因是 A.罗马教皇的黑暗统治B.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 C.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D.各国世俗封建主的残酷剥削 7.达尔文在其1871年出版的著作中指出:在自然条件下,一切生物都要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异,能够发生有利变异的物种就能生存和发展,不能发生有利变异的物种就必然被周围环境所淘汰。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

2018学年第一学期杭州八校联盟期中联考 高二年级历史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德国外长皮洛夫在议会上公开宣称:“德国人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邻国让 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文不值的天空。”皮洛夫针对的这两个国家分别是 A.法国英国 B.法国意大利 C.波兰英国 D.比利时西班牙 2.1914年,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勋爵说道:“整个欧洲的灯光都在熄灭,我们此生将不会再看到 它们 亮起来了。”格雷勋爵这句话针对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B.俄国的十月革命 C.德奥建立军事同盟 D.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某次战役中,英军首次使用了自己的新武器——坦克,该战役是 A.凡尔登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马恩河战役 D.东普鲁士战役 4.以下为一战期间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变化表(单位:百万吨) 1917年双方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是 ①意大利的倒戈②美国的参战③俄国退出一战④英国的海上封锁

A.①②④ B.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5.列宁曾经提出过“战争引起革命”和“革命制止战争”的观点。一战期间,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德国的 A.二月革命 B.四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十一月革命 6.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 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以下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巴黎和会期间,虽然出席和会的有27个国家之多,但实际操纵会议的是所谓的“三巨头”, “三巨头”指的是 A.威尔逊克里孟梭劳合·乔治 B.威尔逊克里孟梭张伯伦 C.威尔逊克里孟梭丘吉尔 D.威尔逊克里孟梭罗斯福 8.丘吉尔在《二战回忆录》中写道:“福煦元帅要求今后法国的边界必须延至莱茵河;德国必 须解除武装;其军事体制必须瓦解;它的要塞必须拆毁;德国会变得赤贫;它得负担难以计算的战争赔款……根据《凡尔赛和约》有关领土的条文,德国的领土实际上原封未动,它仍然是欧洲最大的单一民族的国家。福煦元帅听到《凡尔赛和约》签订的消息之后,十分精确地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丘吉尔认为福煦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是 A.《凡尔赛和约》体现了帝国主义的本质,埋下世界二十年后冲突的种子 B.《凡尔赛和约》对德国不够严厉,埋下德国在二十年后卷土重来的种子 C.《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过于严厉,埋下德国在二十年后民族复仇的种子 D.《凡尔赛和约》体现了过度的民族自决原则,埋下新的世界大战的种子 9.劳合·乔治说:“德国人民已经无疑地证明,他们是世界上最有活力和力量的民族之一,但 他们竟然被许多小国所包围,而这些小国中,许多国家的人民过去从来没有组织过一个稳固的政府,他们每个国家却都拥有人数众多的德国人,而这些德国人吵闹着要和自己的祖国合并,我想象不出还会有什么比这种情况更能成为将来产生战争的理由了。”上述材料不能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