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试题汇总(统计)

考研试题汇总(统计)
考研试题汇总(统计)

列表的原则重点突出,简单明了,主谓分明,层次清楚,符合逻辑,

编制要求

(1)标题要能概括表的内容,写于表的上端中央,一般应注明时间与地点。

(2)标目标目是表格内的项目。以横、纵向标目分别说明主语与谓语,文字简明,层次清楚。横标目列在表的左侧,一般用来表示表中被研究事物的主要标志;纵标目列在表的上端,一般用来说明横标目的各个统计指标的内容。

(3)线条常用3条线表示,谓之“三线图”。表的上下两条边线可以用较粗的横线,一般省去表内的线条,但合计可用横线隔开。

(4)数字以阿拉伯数字表示。表内的数字必须正确,小数的位数应一致并对齐,暂缺与无数字分别以“…”、“-”表示,为“0”者记作“0”,不应有空项。为方便核实与分析,表一般应有合计。

(5)说明一般不列入表内。必要说明者可标“※”号,于表下加以说明。

(1)求全距:找出观察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其差值即为全距(或极差),用R表示。

(2)确定组段和组距:根据样本含量的大小确定“组段”数,一般设8-15个组段,常用全距的1/10取整做组距。第一组段应包括全部观察值中的最小值,最末组段应包括全部观察值中的最大值,并且同时写出其下限与上限。各组段的起点和终点分别称为下限和上限,某组段包含下限,但不包含上限,其组中值为该组段的(下限+上限)/2。相邻两组段的下限之差称为组距。

(3)列表划记:确定组段界限,采用计算机或用划记法将原始数据汇总,得出各组段的观察例数,即频数。

1.描述资料分布类型,是对称分布还是偏态分布。

2.描述资料频数分布特征。

3.便于发现某些特大或特小的可疑值。

4.便于进一步统计计算和统计处理。

5.当样本量够大时,可以以频率作为概率的估计值。

区别:

二项分布是对具有两种互斥结果的离散型随机事件的规律性进行描述的一种概率分布。不用于罕见事件发生次数的分布。

Poisson分布更多地专用于研究单位时间、单位人群、单位空间内,某罕见事件发生次数的分布。Poisson分布发展成为描述小概率事件出现规律性的一种重要的离散型分布。

正态分布是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最常见的分布。

联系:

二项分布与正态分布:当样本含量n 足够大,π不太靠近0或1,特别是当n π和n (1-π)都大于5时,二项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

Poisson 分布与正态分布:λ≥20,Poisson 分布资料可以认为近似正态分布。

二项分布与Poisson 分布:当n 很大,π很小时,n π=λ为一常数时,二项分布近似Poisson 分布

1.从正态分布总体X ~N(u, 2σ)中随机抽样,样本均数呈正态分布X ~N(u, 2

σ/n),从非正态分布总体中随机抽样,当样本含量n 足够大时,样本均数近似正态分布。

2.样本均数之间、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间均有差别。

3. 样本均数之间变异比个体变异小,其关系为n x /σσ=。

1. 各样本均数未必等于总体均数;

2. 样本均数之间存在差异;

3. 样本均数的分布很有规律,围绕着总体均数,中间多、两边少,左右基本对称,也服从正态分布。

4.样本均数的变异较之原变量的变异大大缩小

均数标准误反映来自同一总体的样本均数的离散程度以及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差异程度,也是说明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均数标准误大,说明各样本均数的离散程度大,抽样误差就大。反之亦然。

标准差、标准误的区别

标准差是描述个体值变异程度的指标,为方差的算术平方根,该变异不能通过统计方法来控制;

标准误则是指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均数的标准误实质是样本均数的标准差,反映了样本均数的离散程度,也反映了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差异,说明了均数的抽样误差。

1.以0为中心,左右对称的单峰分布;

2.t 分布是一簇曲线,其形态变化与n (确切地说与自由度ν)大小有关。自由度ν越小,t 分布曲线越低平;自由度ν越大,t 分布曲线越接近标准正态分布(u 分布)曲线。

假设检验的推断结论是对“H 0是否真实”作出判断。

如果P 值小于或等于检验水准α,意味着在H0成立的前提下发生了小概率事件,根据“小概率事件在一次随机试验中不(大)可能发生”的推断原理,怀疑H 0的真实性,从而做出拒绝(reject ) H 0的决策。因为H 0与H 1是对立的,既然拒绝H 0 ,就只能接受H 1 。

如果P 值大于α,在H 0成立的假设下发生较为可能的事件,没有充足的理由对H 0提出怀疑。于是做出不拒绝H 0的决策。

假设检验包括单侧检验和双侧检验两种情况,根据专业知识推断两个总体是否有差别时,一般选用双侧检验,当根据专业知识已知两总体的参数中甲肯定不会小于乙,或甲肯定不会大于乙时,可考虑用单侧检验,否则。一般来讲,双侧检验比较稳妥。单侧检验考虑了另一侧的不可能性,故慎用。

Ⅰ型错误又称第一类错误: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0H ,为“弃真”的错误,其概率通常用α表示。

Ⅱ型错误又称第二类错误:不拒绝实际上不成立的0H ,为“存伪”的错误,其概率通常用β表示。

在样本含量一定时,α与β的变化是反方向的,即α增大,β减小;反之β增大, α减小。实际工作中由于H1假设下的分布往往不清楚,准确估计β值的大小有困难,因此常常通过α去控制β的大小。

假设检验一般分为三步:

1、建立假设,确定检验水准。一般假设检验中的检验假设0H (或称为零假设、无效假设),假设样本来自同一总体,即其总体参数相等。往往建立两个假设,除建立检验假设外,还建立备择假设1H ,作为拒绝检验假设时的备选假设,检验水准为拒绝检验假设是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

2、为选择检验方法,并计算统计量。

3、为根据统计量确定P 值,做出统计推断。

1.推断完全随机设计下两组或多组频数分布的概率是否相同。

2.推断配对设计下两组频数分布的概率是否相同。

3.推断两个变量和特征之间有无关联性。

4. 频数分布的拟合优度检验。

四格表资料中出现40

四格表资料的Fisher 确切概率其理论依据是超几何分布,并非2

χ检验的范畴。

(一)区别

1. 资料要求不同 相关要求两个变量是双变量正态分布;回归要求应变量Y 服从正态分布,而自变量X 是能精确测量和严格控制的变量。

2. 应用目的: 相关反映两变量间的伴随关系这种关系是相互的,对等的;回归则反映两变量间的依存关系。这种依存关系可能是因果关系或从属关系。

3.取值范围:-1≥r ≤1, -∞>b <+∞

4. r 无量纲,不受X 、y 计算单位影响;b 有量纲受X 、y 计算单位影响

(二)联系

1.变量间关系的方向一致 对同一资料,其r 与b 的正负号一致。

2.假设检验等价 对同一样本,t r =t b ,实际中常以r 的假设检验代替对b 的检验。

3.r 与b 值可相互换算

YY XX YY XX XX XY YY XX XY

l l b l l l l l l l r === XX

YY l l r b = 4.用回归解释相关

随机化就是在抽样或分组时必须做到使总体中任何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进入样本,以及样本中任何一个个体都有同等机会被分配到每个组中去。

①使各组的试验对象具有相同的特征;

②避免试验者主观因素对分组的影响;

③保证试验设计分析结果没有偏倚。

方差分析检验各观察组的均数是否来自相同总体,方差分析,当P < 0.05,按 α=0.05水准拒绝H 0,接受H 1,故可以认为各组的总体均数不等或不全相等。即总的说来各组总体均数有差别,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两组总体均数都有差别:可能是任何两者间都有差别,但也可能其中某两者间有差别,而其它组间无差别。要想确定哪些组间有差别,哪些组间无差别,必要时应该进一步作两两比较。

应该根据研究目的选用合适的检验方法,行×列表资料的χ2检验,与分类变量的顺序无关,当有序变量的行×列表资料中分类顺序固定不变时,无论将任两行或任两列的频数互换,所得χ2值不变,因此只能推断两个样本或多个总体的等级构成比差别,这一般不是等级数大于3的单向有序行×列表的推断目的;而用秩和检验可推断两个样本或多个总体的等级强度的差别,这才是等级数大于3的单向有序行×列表的推断目的。

︱r ︱越接近1,说明相关性越好,︱r ︱越接近0,说明相关性越差,r 经检验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变量在检验水准基础上无相关性,存在Ⅰ类错误,不能说两变量之间一定无关系。

1-β称为假设检验的功效(power of a test )。其意义是,当所研究的总体与H 0确有差别时,按检验水平α能够发现它(拒绝H 0)的概率。如果1-β=0.90,则意味着当H 0不成立时,理论上在每100次抽样中,在α的检验水准上平均有90次能拒绝H 0。一般情况下对同一检验水准α,功效大的检验方法更可取

⑴不服从双变量正态分布的资料;

⑵总体分布未知的资料;

⑶原始数据用等级表示的资料,即等级资料;

⑷率和构成比等相对数作变量的资料。

(5)分布端点无确定数值的资料

样本的秩和检验方法是分组排列,统一编秩,分组求秩和。如果相同秩次出现在同一组,是否取平均秩次不会对该组的秩和产生影响。如果相同秩次出现在不同组,如果不取平均秩次,会对各组的秩和带来人为增大或减少影响,从而使检验结果产生偏性。

偏相关系数意义:在其他自变量固定的条件下,某自变量与应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它可以排除了其他自变量的干扰作用。

复相关系数: 用R 表示,说明所有自变量(X1,X2,…,Xm )与应变量Y 之间的线性回归关系的密切程度。R 的值在0到1之间。R 的平方称确定系数,即回归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比重。

方差分析是用于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的方法。而两个样本均数比较可以看作为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的特例,因此完全随机设计的两个样本均数比较的t 检验,可以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代替。两者的计算结果有如下关系: =t

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在处理组数大于2时,若仍用t 检验对任意两两均数之间进行假设检验,则会增大犯第一类错误的(把本无差别的两个总体均数判为有差别)的概率。如果比较次数为k ,每次检验水准为α,则犯Ⅰ类错误的累计概率为1-(1-α)k

高于原有的α。例如进行方差5次两两比较,则犯Ⅰ类错误的累计概率为1-(1-0。05)5=0。2268,为α=0。05

的4。524倍。

因此,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时不宜再用前述t 检验方法分别作两两比较。

一般来说,经过方差分析发现有统计学意义后,再作均数间的两两比较。实际上,经过方差分析发现有统计学意义后,再作均数间的两两比较属于未计划好的事后比较,一般用 SNK-q检验。而LSD- t检验、Tukey检验和Duennt检验等多重比较就没有必要事先进行方差分析。而sidak-t检验则适用于所有的两两比较。

H0成立时,出现大于等于用样本计算出的统计量值的概率。

P值的意义:P值很小时“拒绝H0,接受H1”,但是不要把很小的P值误解为总体参数间差异很大。拒绝H0只是说差异不为零,P值小只是说犯第Ⅰ类错误的机会远小于 。

试述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及对数正态分布的联系和区别******

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原始值x 无需转换作u=(x-μ)/σ转换作x=㏒x的转换

分布类型对称对称正偏态

集中趋势指标μμ=0 G

均数与中位数的关系μ=M μ=M μ>M

1.当n≥40且T≥5时,用χ2检验的基本公式或四格表资料χ2检验的专用公式;当P≈α时,改用四格表资料的Fisher确切概率法。

2. 当n≥40,1≤T<5时,用四格表资料χ2检验的校正公式或改用四格表资料的Fisher确切概率法。

3. 当n<40或T<1时,用四格表资料的Fisher确切概率法。

4. χ2连续性校正仅用于ν=1的四格表资料,特别是n小时,当ν≥2时,一般不作校正。

不能,非参数统计舍弃了资料原有的观察值,而只用他们的秩次来反映相对的大小,因而检验效能较参数法低,如果资料符合参数检验法的应用条件,检验结果不拒绝H0,即没发现组间差异存在,如果用非参数法,因检验效能低,则不能发现组间差异,不能出现非参数检验结果P<0.05。

正态分布曲线下,从u-1.96σ到u+1.96σ的面积占曲线下面积的95%,曲线关于X=u对称,u到u+1.96σ的面积为95%/2,所以从u到u+1.96σ范围外的面积为1-95%/2=0。525

参数统计和非参数统计各有其适用的条件。如果资料符合参数统计的要求,如满足正态分布、方差齐性等条件,因为参数统计的检验效能较非参数法高,故应以参数统计法的结果为准;如果资料不符合参数统计的要求,如总体为非正态分布或分布类型不明、方差不齐,则应以非参数统计的结果为准。

不能,p值是指所规定的总体中做随机抽样获得大于或等于或小于现有样本检验统计量的概率,p值越小,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指标间有差异,不能说明两个总体差异越大。

(一)二项分布的概念:有一些随机事件是只具有2种互斥结果的离散型随机事件,称为二项分类变量。二项分布就是对这类只具有2种互斥结果的离散型随机事件的规律性进行描述的一种概率分布。

(二)二项分布的应用条件:

①各观察单位只能具有相互对立的一种结果,数以两分类资料。

②已知发生某一结果(阳性)的概率为π,其对立结果的概率为1-π。

③n次试验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且各个观察单位的观察结果相互独立,即每个观察单位的观察结果不会影

响到其他观察单位的结果。

(一)Poisson分布的概念:是在π很小,样本含量n趋向于无穷大时,二项分布的极限形式。但Poisson分布更多地专用于研究单位时间、单位人群、单位空间内,某罕见事件发生次数的分布。

(二)Poisson分布的应用条件:与二项分布相同

①各观察单位只能具有相互对立的一种结果,数以两分类资料。

②已知发生某一结果(阳性)的概率为π,其对立结果的概率为1-π。

③n次试验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且各个观察单位的观察结果相互独立,即每个观察单位的观察结果不会影

响到其他观察单位的结果。

④π<0.05

(一)应用条件:

⑴各样本须是相互独立的随机样本;

⑵各样本来自正态分布总体;

⑶各总体方差相等,即方差齐。

用途:

⑴2个或多个样本均数间的比较

⑵分析2个或多个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⑶回归方程的线性假设检验

⑷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偏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

⑸两样本的方差齐性检验等

统计学考研真题

2012年统计学考研真题 统计学考研题目去年的真题有两道题朝纲了后来老师说他都不知道有考纲这一回事,所以今年应该是要严格按照大纲来出 (一)五道问答题 1.两地区的什么比例(好像是收入的均值吧),运用t检验得出p值为0.132,据此能否得出这两个地区的均值相等的结论? 【分析】首先从前提假设来看,题目中没有给出假设条件,如果用t检验的话,需要的假设条件有 1、两个总体正态分布 2、总体方差未知 3、两个总体的样本独立抽取(否则为匹配样本) 4、小样本(n<30) 5、每一个总体样本内部也相互独立(否则为有限总体情况) 题目中除了假设条件没有以外,还缺少为判断标准的显著水平a,如果a>0.132则还是要拒绝原假设的。如果还要写可以加上原假设未写明。 2.在参数统计中,卡方分布有哪些应用,并举例说明 【分析】在参数统计中,卡方分布有 时序:检验白噪声的lb统计量、q统计量 检验异方差相关性的Q统计量、lm统计量 GARCH模型六部最后一步检验正态性的偏度峰度服从自由度为2的开放分布; 多元:wills统计量(就是多元中的F统计量)当不满足n、p的情况时就为卡方分布。 典型相关分析中检验典型相关系数的卡方分布。 多元中两个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只要两个总体中最小的总体的数目趋于无穷则也服从卡方分布。 统计学:单个总体的方差假设检验或者是参数估计也服从卡方分布。 (有人说还有列联分析中拟合优度和独立性检验,不过我认为列联分析根本就不属于参数统计,列联分析是非参数统计的内容,所以这两个不能写入,其实多元中还有一个和马氏距离非常相似的公式也服从卡方分布,但是这台机子上没法打出符号,就请各位童鞋自己注意一下) 3.贝叶斯统计与经典统计的区别 【分析】贝叶斯统计的思想是假如对某一个总体有一定的了解,那么用先验分布来描述这种认识,然后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用样本来修正这种认识得到后验分布,以后的推断通过都通过后验分布进行。经典统计分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其中描述统计是将数据通过图表进行分析,而推断统计则是直接通过样本来描述总体,并未涉及先验分布。 4.时间序列的弱平稳的含义 【分析】这个题目书上有,就不写了。

微观经济学各校考研试题及复习资料整理第五章

1.已知某企业的短期总成本函数是STC (Q )=0.04Q 3-0.8Q 2+10Q+5,计算该企业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值。(中南财大2001试) 解:由STC (Q )=TVC (Q )+TFC 得TVC (Q )=STC (Q )-TFC =0.04Q 3-0.8Q 2+10Q 所以AVC (Q )=0.04Q 2-0.8Q+10 令AVC (Q )=y 则由 08.008.0=-=Q dQ dy ,得Q =10 又 21010 2 0.080.80Q Q d y Q dQ ====> 可知,当Q =10时,AVC 取得最小值为6。 2.某企业的总成本函数是TC=70Q -3Q 2+0.05Q 3 (1)确定平均成本函数和平均成本最低时的产量。 (2)确定边际成本函数和边际成本最低时的产量。(南京大学2005试) 解:(1)由企业的总成本函数:3205.0370Q Q Q TC +-= 可求得平均成本函数: 205.0370Q Q Q TC AC +-== 对产量一阶求导,得: Q dQ dAC 1.03+-= 又 22 0.10d AC dQ => 所以,当,01.03=+-Q 即30=Q 时,平均成本最低。 (2)由企业的总成本函数:3205.0370Q Q Q TC +-= 可求得边际成本函数:215.0670Q Q MC +-= 对产量一阶求导,得: Q dQ dMC 3.06+-= 又 22 0.30d MC dQ => 所以,当03.06=+-Q ,即20=Q 时,边际成本最低。 3.假定某厂商需求如下:P Q 505000-=。其中,Q 为产量,P 为价格。厂商的平均成本函数为:

考研法理学试题库

法理学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法学上通常所说的法的渊源是指() A、历史渊源B.理论渊源C.形式渊源D.效力渊源 2、法律意识中的最高层次是() A.法律理论B.法律观点C.法律心理D.法律知识 3、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根据称为() A.法律关系主体B.法律关系客体C.法律关系内容D.法律事实 4、属地原则是指() A.确立法律对人的效力的原则B.确立法对地域效力的原则 C.确立法的溯及力的原则D.确立法的时间效力的原则 5、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是() A.《法经》B.《秦律》C.《九章律》D.《北齐律》 6、行政执法的特点是() A.一般具有单方面性B.具有被动性C.不告不理D.稳定性 7、“法治”一词的概念是指() A.与人治对称B.执法者严明C.法律和制度D.与专制对称 8、中国有权监督宪法实施的国家机关是()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B.国家司法机关C.国家检察机关D.国家行政机关 9、属于法的本质属性的是() A.阶级性B.公开性C.普遍性D.规范性 10、法系划分的标准是() A.法的历史传统B.法的历史类型C.法的阶级本质D.法的立法体制 11、徒法不足以自行说的是() A.法律万能B.法律可有可无C.法律不能自己行走D.法律有局限性 12、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 A.可以自己做出一定的行为B.可以要求他人做出一定的行为 C.可以自己不做出一定的行为D.必须做出一定的行为 13、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共同点是() A.规范内容相同B.指导思想相同C.实施方式相同D.表现形式相同 14、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是指() A.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B.法律规范的制定方式 C.法律规范的经济基础D.法律规范由哪些部分构成 15、普通法法系国家法律的分类是() A.公法和私法B.普通法和衡平法C.普通法和根本法D.普通法和一般法 16、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可合称为() A.授权性规范B.义务性规范C.委托性规范D.准用性规范 17、法律编纂是一种() A.对原有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整理B.不改变原有规范性法律文件内容 C.不是立法活动D.是一种立法活动 18、法的关系根源于() A.思想社会关系B.人与人的关系C.人与物的关系D.物质生活关系 19、我国的司法解释一类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另一类是()

统计学考研复试真题

目录 1 《统计学》真题一 (2) 1 《统计学》真题二 (5) 1 《统计学》真题三 (8)

1 《统计学》真题一 一、(15分)随机性和规律性是统计的两个重要概念。随机性是指不能够预测某一特定事件的结果。规律性是指我们从许多事件中收集数据时发现的模式。规律性本身包含随机性。统计可被定义为在随机性中寻找规律性。试给出两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明随机性中包含规律性。 二、(15分)下面问题是为了调查最近在地方电影院上演的电影的受欢迎程度而设计的,调查对象是去看电影的人。列出这个问题中存在的至少10处不足之处。 姓名——年龄—— 地址——电话—— 收入——工作名称—— 今天晚上你看的电影—— 电影院的名字—— 电影好看吗?很好——好——不好—— 用十分制为电影打分1 2 3 4 5 6 7 8 9 10 比起你上次看的电影怎么样?1 2 3 4 5 比起电影Some Like It Hot怎么样?1 2 3 4 5 你最喜欢这电影的什么地方? 是演员吗?——是——否 你买玉米花了吗?——买汽水了吗?——买甜饼了吗?—— 你开什么牌子的车?——

三、(15分)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有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两类。简述各自特点和应用条件。 四、(15分)某人坐公共汽车或地铁上班的概率分别为0.4和0.6,当他坐公共汽车时有30%的日子迟到。当坐地铁时,有10%的日子迟到。问此人上班迟到的概率是多少?若此人在某天迟到,则他在该天恰好坐地铁的概率是多少? 五、(15分)获得有限总体概率样本的要求是什么?常用哪三种抽样手段? 六、(15分)在显著性检验过程中,经常遇到p-值这一概念,试回答以下问题: (1)p-值能告诉我们什么信息?(2)当相应的p-值小的时候为什么要拒绝原假设?(3)显著性水平与p-值有何区别? 七、(20分)把某地大学生按家庭所在地为四大类地区,想要研究消费支出水平是否与家庭所在地统计相依。假设用下面两种不同方法登记个人消费支出水平数据:(1)登记每个人消费支出的确切数字(2)把消费支出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登记每个人所属消费类别。要求:分别就上述两种不同情况写出原假设,备择假设,检验统计量并说明检验统计量服从何种分布及自由度。

法硕考研题库试题汇总

2013年法律硕士考研题库试题汇总 2013年法律硕士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教材相关知识点】基本权利 《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这种权利属于:()(单选题) A、普通权利 B、救济权 C、相对权利 D、基本权利 【解析】基本权利是宪法所规定的,人们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权利。它是与普通权利相对的概念。普通权利是宪法以外的普通法律所规定的权利。 【答案】D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2、【教材相关知识点】法律义务(单选题) 我国婚姻法第20条规定:“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这一规定所包含的义务属于下列哪一种?() A、对世义务 B、特殊义务 C、救济义务 D、公义务 【解析】根据义务对人们的效力范围可以将义务分为一般义务和特殊义务,一般义务又称为对世义务,其内容通常不是积极的作为,而是消极的不作为。特殊义务又称为对人义务,其特点是义务主体有特定的权利与之相对,义务主体应当根据权利主体的合法要求作出一定行为,以其给付、协助等行为使特定权利主体利益得以实现。故B正确。C项救济义务,又称为第二性义务,其内容是违法行为发生后所应付的责任,故错误。D项义务是指公法上的义务,而婚姻法属于典型的私法,夫妻互相抚养的义务应属私法上的义务,故错误。

考研统计学试题

统计学考前辅导习题 1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检验假设是()。 A. 各组样本均数相等作者:浆糊出品?必属精品! B. 各组总体均数相等和各组总体均数不全相等 C. 至少有两组总体均数相等 D. 各组总体均数不等 E. 各组总体方差相等 2 西安市某年102名7岁男童坐高频数表如下:西安市7岁男童坐高频数表组段(坐高Cm)频数 61~1 62~3 63~4 64~14 65~15 66~21 67~17 68~13 69~7 70~5 71~722 合计102 描述7岁男童坐高的平均水平,宜用() A. 均数 B. 几何均数 C. 中位数 D. 极差 E. 标准差 3 在直线回归分析中,|b| 值越大() A. 所绘散点越靠近回归线 B. 所绘散点越远离回归线 C回归线对X?越平坦 D. 回归线越陡 E. 回归线在Y?上的截距越大 4 有关粗出生率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指某年活产总数与同年年平均人数之比 B. 常用千分率表示 C其优点是资料易获得,计算简便 D. 缺点是易受人口年龄构成影响 E. 可以精确地反映某时某地某人群的生育水平

5 实验设计中影响样本含量大小的因素为() A. α B. 参数的允许误差 C. β D. 总体标准差 E. 以上都是 6 要评价某市一名5岁男孩的身高是否偏高或偏矮, 其统计方法是() A. 作身高差别的统计学检验 B. 用该市5岁男孩身高的1- α正常值范围评价 C用该市5岁男孩身高的均数来评价 D. 用该市5岁男孩身高的1- α可信区间来评价 E. 用该市5岁男孩身高的全距来评价 7 统计分析表有简单表和复合表两种,复合表指() A. 有主词和宾词 B. 主词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 C宾词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 D. 包含两张简单表 E. 包含两张或两张以上简单表 8 一组nι和一级n2 (n2>nι)的两组数值变量资料比较,用秩和检验,有() A. nι个秩次1, 2,???, nι B. n2个秩次1, 2,???, n2 C. n1+n2个秩次1, 2,???, n1+n2 D. n^n 1 个秩次1, 2 ,…,n2- n 1 E. 无限个秩次1, 2,… 9 数值变量资料频数表中,组中值的计算公式中错误的是( A. (本组段下限值+相邻下一组下限值)/2 B. (本组段下限值+相邻上一组段下限值)/2 C. (本组段下限值+本组段上限值)/2 D. 本组段下限值+组距/2 E. 本组段上限值-组距/2 10 拟以图示某市1990~1994年三种传染病发病率随时间的变化,宜采用() A. 普通线图 B. 直方图 C. 统计地图 D. 半对数线图 E. 圆形图 11 两变量的相关分析中,若散点图的散点完全在一条直线上, 则() A. r=1

各校古典文献学历年考研试题集锦

各校古典文献学历年考研试题集锦 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试题 2003年中国古典文献学(150分) 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20分)九通四书六艺七略九州 二、请介绍一部你熟悉的工具书:(应包括体例、内容、特点、检索方法、功用等项,最好能举例说明。20分)三、翻译下列短文(40分)晉靈公不君:厚斂以雕墻;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殺之,寘諸畚,使婦人載以過朝。趙盾、士季見其手,問其故,而患之。將諫,士季曰:「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會請先,不入,則子繼之。」三進,及溜,而後視之,曰:「吾知所過矣,將改之。」稽首而對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夫如是,則能補過者鮮矣。君能有終,則社稷之固也,豈惟群臣賴之。又曰:『袞職有闕,惟仲山甫補之』,能補過也。君能補過,袞不廢矣。」猶不改。宣子驟諫,公患之,使鉏麑賊之。晨往,寢門辟矣,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嘆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於此,不如死也。」觸槐而死。秋,九月,晉侯飲趙盾酒,伏甲,將攻之。其右提彌明知之,趨登,曰:「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殺之。盾曰:「棄人用犬,雖猛何為!」鬭且出。提彌明死之。初,宣子田於首山,舍于翳桑,見靈輒餓,問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問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請以遺之。」使盡之,而為之簞食與肉,寘諸橐以與之。既而與為公介,倒戟以禦公徒而免之。

問何故。對曰:「翳桑之餓人也。」問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乙丑,趙穿攻靈公於桃園。宣子未出山而復。大史書曰「趙盾弒其君」,以示於朝。宣子曰:「不然。」對曰:「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宣子曰:「烏呼!『我之懷矣,自詒伊戚』,其我之謂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惜也,越竟乃免。」四、问答题(70分)1、谈谈你对《汉书·艺文志》的认识。(30分)2、试就学术研究中的某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20分)3、举出十部重要史传文献,并就其中一部谈谈你的认识。(20分)文献阅读基础(150分)一、解释下列每组词义的差别(10)后後、征徵、余餘、游遊、适適、谷穀、雕彫、无毋、發髪、乾榦二、许慎关于“六书”的论述中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怎样下定义的?除许慎所举的例字外,各举5个例字加以说明(20) 三、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30分) 1、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左传·僖公五年)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左传·僖公三十年) 3、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左传·宣公二年) 4、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左传·成公二年) 5、宋多责赂于郑。(左传·桓公三十年) 6、今王之地方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战国策·楚策) 7、刑仁讲让,示民有常。(礼记·礼运) 8、王若隐其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孟子·梁惠王上) 9、夫以中才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伤气,而况于慷慨之士乎?(报

考研试题库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 三.分析题。 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早年,梅兰芳与人合演《断桥》,也就是《白蛇传》,剧情是白娘子和许仙两个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梅兰芳在剧中饰演白娘子。剧中,白娘子有一个动作就是面对负心的丈夫许仙追赶、跪在地上哀求她的时候,她爱恨交加、五味杂陈,就用一根手指头去戳许仙的脑门儿,不想,梅兰芳用力过大,跪在那里扮演许仙的演员毫无防备地向后仰去。这是剧情里没有设计的动作,可能是梅兰芳入戏太深,把对许仙的恨全都聚集在了手指头上,才造成了这样的失误。眼见许仙就要倒地,怎么办?梅兰芳下意识地用双手去扶许仙。许仙是被扶住了,没有倒下。可梅兰芳马上意识到,我是白娘子,他是负心郎许仙,我去扶他不合常理,这戏不是演砸了吗?大师到底是大师,梅兰芳随机应变,在扶住他的同时,又轻轻地推了他一下。所以,剧情就由原来的一戳变成了一戳、一扶和一推,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白娘子对许仙爱恨交织的复杂心情。这个动作,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演得出神入化,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从此,在以后的演出中,梅兰芳就沿用了这个动作,而且,其他剧种也都移植采用了这个动作处理,这个动作成了经典之作。 由此可见,不仅在舞台上,在各行各业,在各个岗位,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出现失误和错误以后怎么去对待,怎么去处理。处理不当,会酿成事故,导致全盘失败;处理得当,能败中取胜,化腐朽为神奇。 (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 (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 (3)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 答案要点: (1)这是因为认识的发展在过程上表现为反复性和无限性,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从客观方面看,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从主观方面看,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人的认识受实践范围、立场、观点、方法、思维能力、工作经验和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但认识的发展又是无限的,是由低级到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 (2)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梅兰芳先生正是依靠自身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与高度的敬业精神,成功地把本来可能会成为舞台事故的错误巧妙的转变成经典的舞台之作,说明矛盾转化需要条件,需要人的主观努力。 (3)要正视错误;认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努力使认识和实践活动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在实践中寻找纠正错误的方法并加以改正(此考点答案应是开放性的,只要言之成理,皆可得分)。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 三.分析题。 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华佗是我国东汉名医。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俩人均头痛发热。一同去请华佗诊治,华佗经过仔细的望色、诊脉,开出两付不同的处方。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二人不解: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何开的药方却不同呢?是不是华佗弄错了?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华佗解释道: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泄去,病就好了。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你们症状相似,但病因相异,所以治之宜殊。二人拜服,回家后各自将药熬好服下,很快都痊愈了。 中医是我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强调辩证施治。华佗对症下药治头痛发热的故事蕴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1)指出其中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并分析其内涵。(2)这个故事对我们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何启示? 答案要点: (1)①材料体现了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本质的显现。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内在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即现象与本质既对立又统一,两者的对立表现在:现象可以为人的感觉器官所把握本质必须借助人的思维才能认识。二者的同一表现他们互相依存,现象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在本题中,两个病患的症状表现的基本相似为现象,但是病因不同才是事物的本质,华佗对症下药正是透过了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②材料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联系既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在本题中华佗将病症和病因正确的相联系,成功的寻找到治疗的最佳方法。 ③材料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材料中虽然二人症状相同但根本病因是不同的,华佗正确认识到了病原的根本并做到了对症下药。正是正确的认识到了问题。华佗为不同的人开不同的药正是具体分析了他们的不同问题,充分运用了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材料体现了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就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在本题中,州官倪寻因为内部积食的原因引起头疼发烧,州官李延因为外部感冒的原因引起头疼发烧,而华佗正是因为两者的不同病因,所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它们各有其特殊矛盾,这种特殊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有可能区分事物,认识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只有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③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要注意研究事物的特点、本质以及该事物存在的具体条件。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只有研究这些特点,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区分开来, 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矛盾。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发展,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只有在运动中把握事物,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综上,只有做到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只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 三、分析题。 34.最近,四川省搞了一次“医患换位体验”活动,让医生以患者的身份挂号、排队、看病、拿药……结果,医生跑前跑后,既受累又受气,一名全程体验了“患者”的医生感慨道:“医生就像拿着个遥控器,把患者指挥得团团转,当患者确实很苦。” 美国医生爱德华?罗森邦行医50年,忽然患上了喉癌,当他重新审视医学、医院和医生时,感慨地说:“站在我病床边和躺在病床上所看到的角度完全不同”。他后来在《亲尝我自己的药方》一书中写道:“如果我能从头来过的话,我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行医,很不幸的是,生命不给人这种重新来过的机会。” 多年前,有位年轻医生患上甲状腺病,当中国医学科学院著名头脑外科专家屠规益为他主刀。当手术结束是,屠教授低下身

贾俊平《统计学》章节题库(含考研真题)(导论)【圣才出品】

第1章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抽样推断中,总体参数是一个()。[中央财经大学2018研] A.随机变量 B.已知的量 C.统计量 D.确定的量 【答案】D 【解析】参数是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它是研究者想要了解的总体的某种特征值。由于总体数据通常是不知道的,所以参数是一个未知的确定的常数。 2.统计年鉴中2016年全国各大城市的人均家庭收入数据属于()。[中央财经大学2018研] A.定类数据 B.定序数据 C.截面数据 D.时间序列数据 【答案】C 【解析】按照被描述的现象与时间的关系,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

据。截面数据是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这类数据通常是在不同的空间获得的,用于描述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比如,2010年我国各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就是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是在不同时间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是按时间顺序收集到的,用于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比如2010~2012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就是时间序列数据。 3.在教学评估中,某省三所高校的等级分别是优秀、良好、及格,则“等级”是()。[浙江工商大学2017研]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标志值 D.数量指标 【答案】A 【解析】“等级”属于顺序数据,只能用文字来描述,因此是品质标志,其标志值为“优秀”“良好”“及格”。 4.下面不属于描述统计问题的是()。[山东大学2015研] A.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的推断 B.了解数据分布的特征顺序数据 C.分析感兴趣的总体特征 D.利用图、表或其他数据汇总工具分析数据 【答案】A

【解析】描述统计研究的是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BCD三项都是描述统计问题。A项中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推断则是推断统计内容。 5.一项民意调查的目的是想确定年轻人愿意与其父母讨论的话题。调查结果表明:45%的年轻人愿意与其父母讨论家庭财务状况,38%的年轻人愿意与其父母讨论有关教育的话题,15%的年轻人愿意与其父母讨论爱情问题。该调查所收集的数据是()。[山东大学2015研] A.分类数据 B.顺序数据 C.数值型数据 D.实验数据 【答案】A 【解析】分类数据是指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是用文字来表述的。实验数据是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观测数据是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故该调查所搜集的数据为观测数据而非实验数据。 6.数据分析的真正目的是()。[重庆大学2013研] A.心目中有了某种结论性的东西,然后去找一些统计数据来支持已有的结论 B.是为统计服务的,使统计变得完美无缺 C.从数据中找出规律,从数据中寻找启发,得出结论 D.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为决策者提供一个科学的依据

2021考研英语一真题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2017考研真题答案:2017考研英语一真题试卷及答案(完整版)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一)试题+【答案】 Section I Use of English Directions: Read the following text. Choose the best word (s) for each numbered blank and mark A, B, C or D on the ANSWER SHEET. (10 points) Could a hug a day keep the doctor away? The answer may be health benefits to your body and mind. Believe it or not, a warm from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in Pennsylvania examined the the participants' susceptibility to developing the common cold

who got a cold, the ones who felt greater social support and Cohen, a professor of psychology at Carnegie. Hugging "is a benefits of hugging to the release of oxytocin, often called "the relationships, including that between mother and their newborn babies. Oxytocin is made primarily in the central lower part of the brain , and some of it is released into the bloodstream. But physiology. 1.[A] Unlike [B] Besides [C] Despite [D] Throughout 【答案】[B] Besides 2.[A] connected [B] restricted [C] equal [D] inferior 【答案】[A] connected

《统计学考研题库》【章节题库+名校考研真题+模拟试题】假设检验【圣才出品】

第8章假设检验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假设检验中,如果我们相信原假设是真的,而犯第Ⅱ类错误又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此时,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应该取()。[中央财经大学2015研] A.大些 B.小些 C.无法确定 D.等于0.05 【答案】B 【解析】由于犯第Ⅰ类错误的概率和犯第Ⅱ类错误的概率是此消彼长的关系,题中我们相信原假设为真,并且第Ⅱ类错误的并不会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如果要拒绝原假设应该提高更显著的证据,所以犯第Ⅰ类错误的概率应取小些。而在假设检验中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即为犯第Ⅰ类错误的概率,故显著性水平应该取小些。 2.在假设检验中,不拒绝原假设意味着()。[山东大学2015研] A.原假设肯定是正确的 B.原假设肯定是错误的 C.没有证据证明原假设是正确的 D.没有证据证明原假设是错误的 【答案】D 【解析】假设检验的目的是寻找足够的证据来拒绝原假设。不拒绝原假设意味着在统计意义上没有证据证明原假设是错误的。

3.抽取样本容量为100的随机样本对总体的均值进行检验,检验的假设为H0:μ≤μ0,H1:μ>μ0,显著性水平α=0.05,z c为检验统计量的样本值,那么P值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研] A.P(z>z c) B.P(z<z c) C.P(z>1.96) D.P(z<-1.96) 【答案】A 【解析】题中,样本量n=100≥30,σ2未知,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下,对于右单侧检验而言,P值为检验统计量的值超过由样本所计算出的检验统计量的数值的概率,即P值=P(z>z c)。 4.对正态总体的数学期望μ进行假设检验,若在显著水平0.05下接受H0:μ=μ0,那么在显著水平0.01下,下列结论正确的是()。[华中农业大学2015研] A.可能接受假设,也可能拒绝假设 B.拒绝假设 C.接受假设 D.不接受假设,也不拒绝假设 【答案】C 【解析】在显著性水平0.05下接受H0,说明根据样本计算的结果p值大于0.05,所以同样的样本在显著性水平0.01下,p值大于0.01,所以接受原假设。

数学分析各校考研试题与答案

2003南开大学年数学分析 一、设),,(x y x y x f w -+=其中),,(z y x f 有二阶连续偏导数,求xy w 解:令u=x+y,v=x-y,z=x 则z v u x f f f w ++=; )1()1()1(-++-++-+=zv zu vv vu uv uu xy f f f f f f w 二、设数列}{n a 非负单增且a a n n =∞ →lim ,证明a a a a n n n n n n =+++∞ →1 21 ] [lim 解:因为an 非负单增,故有n n n n n n n n n na a a a a 1 1 21)(][≤ +++≤ 由 a a n n =∞ →lim ;据两边夹定理有极限成立。 三、设? ? ?≤>+=0 ,00),1ln()(2 x x x x x f α试确定α的取值围,使f(x)分别满足: (1) 极限)(lim 0x f x + →存在 (2) f(x)在x=0连续 (3) f(x)在x=0可导 解:(1)因为 )(lim 0x f x + →=)1ln(lim 20x x x ++ →α=)]()1(2[lim 221420n n n x x o n x x x x +-++--→+ α极限存在则2+α0≥知α2-≥ (2)因为)(lim 0 x f x - →=0=f(0)所以要使f(x)在0连续则2->α (3)0)0(='- f 所以要使f(x)在0可导则1->α 四、设f(x)在R 连续,证明积分ydy xdx y x f l ++?)(22与积分路径无关 解;令U=22 y x +则ydy xdx y x f l ++?)(22=2 1du u f l )(?又f(x)在R 上连续故存在F (u ) 使dF(u)=f(u)du=ydy xdx y x f ++)(22 所以积分与路径无关。 (此题应感小毒物提供思路) 五、 设 f(x)在[a,b]上可导, 0)2 (=+b a f 且 M x f ≤')(,证明 2) (4)(a b M dx x f b a -≤?

考研时政题库

时政试题 一、单选题 1.(B:)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A:党委 ?B:党支部 ?C:基层干部 ?D:党组织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A: )。 ?A:中国共产党领导 ?B:突出政治建设 ?C:坚持以人为本 ?D:集中统一领导 3.党章规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A)。 ?A:主席负责制 ?B:委员会负责制 ?C:逐级负责制 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C ),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A:向民众倾斜 ?B:向周边延伸 ?C:向基层下移 5.党的十九大报告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 A),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A:人类命运共同体 ?B:地球村 ?C:人类发展共同体 6.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A ),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 ?A:义利观 ?B:发展观 ?C:安全观 ?D:合作观 7.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A)。?A: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B:为中华民族谋富强 ?C:为世界发展谋前途

8.(B)是党的基础性建设。 ?A:政治建设 ?B:思想建设 ?C:组织建设 ?D:作风建设 9.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B)”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A: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B: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C: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10.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B)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A:共产主义 ?B:社会主义 ?C:民主主义 ?D:英雄主义 11.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

432统计学历年考研真题

南京大学201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统计学科目代码:432 考试时间:月日(注:特别提醒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直接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无效!)——————————————————————————————— 一、名词解释 1、估计量,并举例说明 2、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推断性统计分析,并举例说明 3、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并举例说明 4、流量指标、存量指标,并举例说明 5、点估计与区间估计 二、选择题 1、在计算增长率的平均数时,通常采用() A.简单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算术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2、各变量值与其()的离差之和等于零 C A.中位数 B.众数 C.均值 D.标准差 3、下列数字特征中,度量随机变量取值的离散程度的是() A.期望值 B.方差 C.协方差 D.相关系数 4、若两个随机变量X、Y相互不独立,则下列等式中正确的只有() A. E(XY)=E(X)E(Y) B. E(X+Y) = E(X) + E(Y) C. D(X+Y)=D(X)+D(Y) D. Cov(X,Y) = 0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于总体的分布无关 B. 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与样本容量无关 C. 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与总体的分布有关 D. 样本均值的分布总是服从正态分布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样本均值的期望值总是等于总体均值

B. 只有在非重复抽样的条件下,样本均值的期望值才等于总体均值 C. 只有在重复抽样的条件下,样本均值的期望值才等于总体均值 D. 样本均值总是等于总体均值 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样本均值的方差与抽样方法有关 B. 在重复抽样的条件下,样本均值的方差等于总体方差的1/n C. 在重复抽样的条件下和非重复抽样的条件下,样本均值的方差不同 D. 在非重复抽样的条件下,样本均值的方差等于总体方差的1/n 8、一本书排版后,一校时出现的平均错误处数为200,标准差为400。随机抽取排版后的一本书稿,出现错误的处数不超过230的概率是( ) A. 0.93 B.0.80 C.0.85 D.0.75 9、以样本均值为估计量对总体均值进行区间估计,且总体方程已知,则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A. 95%的置信区间比90%的置信区间宽 B. 样本容量较小的置信区间较小 C. 相同置信水平下,样本量大的区间较大 D. 样本均值越小,区间越大 10、在线性回归方程i i X Y ?+=87.253.48 中,2.87说明() A. X 每增加一个单位,Y 肯定会增加2.87个单位 B. X 每增加一个单位,Y 平均会增加2.87个单位 C. X 平均增加一个单位,Y 会增加2.87个单位 D. X 平均增加一个单位,Y 肯定会增加2.87个单位 11、回归方程的可决系数值越大,则回归线() A. 越接近于Y 的总体平均值 B. 越接近于Y 的样本观察值 C. 越接近于Y 的预测值 D. 越接近于Y 的估计值 12、要通过移动平均法消除季节变动,则移动平均项数N() A. 应选择奇数 B. 应选择偶数 C. 应和季节周期长度一样 D. 可以任意取值 13、用“趋势删除法”测定季节变动,适合于() A. 有增长趋势的季节序列 B. 呈水平趋势的季节序列 C. 有趋势和循环的季节序列 D. 各种季节序列 14、下面属于数量指数的是: A. ∑∑1 011q p q p B. ∑∑0 11q p q p C. ∑∑0 1q p q p D. ∑∑0 10q p q p 15、如果价格指数降低后,原来的开支可多购得10%的商品,则价格指数应为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库

考研古代汉语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句中,“之”用作指示代词的一句是() A曰:否,以票易之。B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C仆诚以着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D此车一人殿之,可以成事。 2、下列句中,“其”作人称代词的一句是() A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B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C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D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 3、下列句中,“所”字结构表示动作对象的一句是() A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B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C诺,恣君之所使之。D其人—一为具言所闻。 4、下列句中,“见”表示对他人行为的接受,有指代宾语作用的一句是() A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B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D厚者为戮,薄者见疑。5、下列句中,“相”表示一方发出动作、另一方接受动作的偏指关系的一句是() A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B鹬蚌相争,渔翁得利。C不及黄泉,无相见也。D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6、下列句中,“其”表示祈使语气的一句是() A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B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C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D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7、下列句中,“以”用作连词,表示后一项动作是前一项动作的目的或结果的一句是()A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B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C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车,尽破之以归秦。D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8、下列句中,“为”作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的一句是() A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B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C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D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且无令舆师陷入君地。 9、下列句中,“然”作连词,表示转折的一句是() A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B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D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10、下列句中,“则”作连词,表示后项的行为、情况是前项动作施事者未曾料到、一般译为“原来已经”的一句是() A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B于是至则围王离。C欲速则不达。D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11、下列句中,“而”作连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表示转折意味的一句是() A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B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C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雠,其有敢不尽力者乎D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12、在“滕君,则诚贤君()”和“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句中,括号里使用的句末语气词应该依次是() A也,焉B矣,焉C矣,也D耳,矣 13、在“晋国,天下莫强()”和“孟尝君问:‘冯公有亲()’”句中,括号里使用的句

微观经济学各校考研试题及答案

1.试说明生产函数的边际报酬递减与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之间的关系。(华中科技大学2004试) 答:(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的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从理论上讲,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在于:对于任何产品的短期生产来说,可变要素投入和固定要素投入之间存在着一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逐渐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逐步接近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呈现出递增的趋势。一旦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达到最佳的组合比例时,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在这一点之后,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继续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越来越偏离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便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了。 (2)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主要原因在于: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技术都要求各要素投入之间有适当的比例,这意味着要素之间的替代是有限的。简单地说,以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投入为例,在劳动投入量很少和资本投入量很多的情况下,减少一些资本

投入量可以很容易的通增加劳动投入量来弥补,以维持原有的产量水平,即劳动对资本的替代是很容易的。但是,在劳动投入增加到相当多的数量和资本投入量减少到相当少的数量的情况下,再用劳动去替代资本就将是很困难的了。 (3)生产函数的边际报酬递减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共同原因是两种生产要素之间存在着一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且以生产技术不变为假设前提。其区别表现在:边际报酬递减是短期生产函数或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的性质。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表示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不变的条件下,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其所生产的最大产量的之间的关系。 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反映了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的性质。长期内,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边际技术替代率表示在保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的投入量可以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11.生产规模扩大导致收益的变动可分为哪些阶段?它说明了什么问题?(浙大1999试) 答:一般来说,企业的规模扩大导致收益的变动可分为三个阶段:规模报酬递增、不变、递减。在企业开始生产的最初阶段,由于最初要素的投入带来了生产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合理的、先进的管理进一步充分发挥了各要素的组合功能,所以最初阶段企业的规模收益呈递增趋势;随着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递增收益的因素吸收完了,生产要素的组合受到了技术的限制,因此规模收益转为常数状态;接下来如果再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是管理效率的降低,生产效率的下降。从以上分析中不难看出,企业要保持生产的效率,各生产要素的投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