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健丰科技创新驱动城市发展的案例研究

创新驱动与城市发展

摘要: 城市发展离不开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子系统的发展。科技创新在城市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驱动作用,分别作用于城市系统的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子系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催化剂。北京市科技创新驱动城市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经验可为我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提供参考借鉴。未来应完善科技创新驱动的基础,重点发展创新驱动型经济,以人本理念引导科技支撑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创新驱动; 城市发展

一、科技创新驱动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

从系统角度看,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3]系统内部各层次、各子系统间构成相互联系、相互包容的整体。城市系统的各子系统和各种要素共同作用,产生迭加的协同效应,进而推动城市有序发展。一般而言,城市系统总体上具有三个子系统,即: 城市经济系统、城市社会系统和城市环境系统。科技创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科技创新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按照城市系统的划分,可分别从城市经济系统、城市社会系统以及城市环境系统三个层面分析科技创新对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作用。

1.科技创新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城市经济子系统健康安全运行是城市系统安全运行的前提和重要基础。城市经济安全不仅提供了城市发展的物质条件,而且构建了基于经济分配关系的劳动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城市发展。目前,传统经济增长方式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双重挑战,我国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出现人口过于集中、环境污染严重、城市超负荷运行等问题,而部分中小城市则出现发展乏力、创新不足等问题。科技创新正是化解资源集聚,多点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宜居城市的基础和关键。当今,科技创新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新技

术不断出现,引发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的扩张与变革,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技术创新可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及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和使用效率,并通过影响供需结构变化,带动产业结构优化,进而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2.科技创新是城市社会发展的催化剂

城市社会系统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城市中的人和组织等要素。其中,城市中人的全面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科技进步影响人们对自然的认知与自我的反思,进而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甚至是颠覆式的影响。科学技术作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在改变社会生产方式的同时,也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科技创新通过改变人们生活的物质条件和外部环境、改变社会组织的形式以及渗透至生活各领域来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进而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选择和社会总体的变革。

3. 科技创新是城市环境发展的双刃剑

城市环境系统是城市基本支撑条件,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两方面。城市的环境友好型发展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技术在城市环境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双刃剑的作用,如果片面强调科技创新的经济驱动作用而忽略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就会造成生态环境被破坏,进而导致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被破坏; 如果能够合理利用科学技术,科技创新本身又是减轻直至消除环境问题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科技创新可有效缓解资源供需矛盾、治理环境污染问题。

二、北京市科技创新驱动城市发展的成效

2014 年 2 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2016 年 9 月,北京市统计局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共同发布“北京创新驱动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及监测评价结果。2015 年北京市创新驱动发展总指数为 130. 7,指数连续五年稳步提升,年均提高 6. 1 个点,显示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对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驱动作用。其中,2015 年创新驱动指数较 2014年增长 10% ,创新驱动指数增长对总指数增长的贡献率高达 50. 5% 。根据城市系统的构成,科技创新对北京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驱动作用。具体如下:

1. 科技创新推动北京城市经济发展

科技创新驱动城市经济发展明显,科技创新型高技术企业已成为北京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并引领着产业结构整体向高科技产业转型。2016 年 1 ~ 9 月,北京市累计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12 388 家,占全国近 16% ,实现总收入 12 192. 4 亿元,同比增长 7. 3% 。新三板挂牌企业达 1185 家,入选创新层170 家,均居全国首位。2016 年上半年,北京市新增科技型企业近 4 万家,累计近40 万家。从产业结构看,科技创新引领北京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速度也较快。2015 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 18 302 亿元,同比增长 8. 1% ,占地区生产总值的 79. 8% 。2016 年 1 ~ 9 月,科技服务业实现增加值 1682. 8 亿元,同比增长 10. 9% 。同时,北京市以现代服务业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形成了以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种业创新为特点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特别是在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中,研发搭建的国内首个商业化育种云服务平台( 金种子云平台) ,在 2016 年已发展了 100 多个在线用户。北京市还建设了全国数字农业与智能装备研发设计创新中心,以设计创新服务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另外,2015 年北京市技术合同成交量突破 7 万项,成交额达 3452. 6 亿元,占全国的 35. 1% ,从 2010 年 1579. 5 亿元的成交额算起,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6. 3% ,其中成交技术合同流向 80% 输出到国内其他省区市和国外,基本覆盖了全国地级以上城市。2016 年 1 ~ 9 月,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为 2391. 1 亿元( 实现全年目标值66% ) ,同比增长 11% 。其中,流向外省区市和出口的比重为 74% 。

2.以创新驱动型经济为引擎打造社会经济发展新模式

创新驱动型经济具有三个突出特征: 一是具有高附加值,是整个城市产业的引擎,能通过价值链和产业链渗透到其他产业; 二是以创造力和知识产权保护为基础; 三是发展创新驱动型经济需具有细化的产业分工和内部共生互补的产业集群。目前,我国已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战略,在各项重大发展规划中均体现了创新驱动的理念。创新驱动成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在经济新常态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时期,我国各大城市都面临着产业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机遇与新挑战,而发展创新驱动型经济是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的重要引擎,能有效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发展创新驱动型经济符合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具体看,

发展创新驱动型经济应结合城市发展需要,充分考虑创新驱动型经济的特点,将创新放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以创新驱动创业,以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机制为基本途径,不断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通过识别、培育先导产业,促进、提升先导产业,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积极主动推进产业梯度转移,进而完成城市经济结构向“高精尖”迈进。

3.以人本理念为引导促进城市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以人为本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则。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当今科学技术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科技应以人为本,要求从人的共同发展需要出发,发挥和创造改善民生和环境友好的科学技术,支撑城市的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从整体看,我国目前处于转型发展时期,城乡、东西部发展不均衡,新型城镇化道路需建设各具特色的绿色开放、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需解决资源保护和资源需求间的矛盾、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间的矛盾,以科技创新驱动为引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以“以人为本”理念为指导,发挥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支撑城市的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城市发展的未来道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责任和使命,是实现城市社会全面协调、开放、共享的关键,是城市健康发展与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建设宜居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任何城市都需将民生放在突出位置,着力通过科技创新引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带动区域内部和区域间协调发展,进而促进城市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碧娟.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增至55.1%[N].经济日报,2016-02-25. [2]万钢.2016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增至56.2%[EB /OL].[2017-01-10].新华网,http: / /news. xinhuanet. com/tech /2017-01 /10 / c_1120282668. [3]周干峙.城市及其区域———一个典型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J].城市规划1997( 2) : 4 -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