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实验初中九年级第一次调研语文试卷(1)

镇江市实验初中九年级第一次调研语文试卷(1)
镇江市实验初中九年级第一次调研语文试卷(1)

镇江市实验初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素质调研

九年级语文卷

一、积累运用(17分)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4分)

我在《鼎湖山听泉》中看到的一副yíng 联,它暗合作者游览的思绪;在《林中小溪》中,读到坐在树根上的作者很qiè意;黄山chóu 密的树阴和漓江cuán 聚的怪石奇峰也给我留下美好印象。

2.默写。(7分)

(1)愿将腰下剑,。(李白《塞下曲》)

(2),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刊(4)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惠崇《春江晚景》)(5)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司马迁《陈涉世家》)

(6)那厚重如倍司者,应为;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谢大光《鼎湖山听泉》)3.下面语段在语言表达及标点使用上有多处毛病,请选择4~5处加以修改。(4分)

换用号

①每一个中国人都要感谢他,因为他曾树立起激励一代,且将继续激励无数后来者的榜样。②他曾是中学语文里爱国的典范,曾带给我们这一代迎难而上的信心和勇气。③由于钱老逝世噩耗来得突然,遗憾自己不谙熟精通钱老的科学贡献,但大师的人格力量,我自觉还是深受影响与启发,这是传统道德感染力在传承和延续。④也许我们大多数人难以在事业上像大师那样造意深邃,但有一种暗示却是不分彼此而共有,无时无刻我们不在暗示自己不能没有清晰的国籍,不能没有人生的归宿,任何中国人都应该保存、克守着这样一股民族情结。

4.专题活动(2分)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诗提示了哪些物候规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二、阅读与理解(43分)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5~9题。(17分)

在冬夜里歌唱的鱼(査一路)

①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离开了岑寂的北方。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山岗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就会在昏暗中挟裹着晚风,逐渐清晰。我和妹妹就在这样的黄昏,在这样的山梁上等待父亲,还有父亲手中的鱼。

②父亲手中提着一尾胖头鱼,这种鱼头重尾轻,是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只能偶尔买这种鱼。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在夜色中,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③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把整条的鱼分成小块,娴熟而又忙乱。当菜籽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敞开来的时侯,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催促着母亲往炉膛添柴。火舌从灶口舔出来,母亲的影子贴上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④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做作业;二姐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汽升高;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虚张声势,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矫揉造作,故作娇嗔。父亲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和笑容,虽然沉默独坐,而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瞬间的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⑤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母亲撮起嘴,吹锅盖上的蒸汽。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鱼怎么样了?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鲜红的辣椒。锅盖合上时,

她用毛巾环绕住锅与盖的缝隙,让蒸汽闷在锅里,但仍挡不住渗出异香。

⑥鱼熟了,母亲只吃鱼汤泡饭。她拨开我们几个孩子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在我们茫然的眼神里走出异香氤氲的房间。

⑦寒冷跟随着温暖的小碗,跟随着母亲推开那间草屋的门。温暖的鱼让瞎老爷爷的冰冷的小屋同样获得了温度。老人边吃边有泪水涌出,不知道是不是太辣的缘故?

⑧同样是一个冬天的夜晚,这位孤寡老人孤单地走了。临终前,他告诉在场的人,他庆幸的时刻是那个冬夜,因为他吃到了我母亲送给他的鱼。他用手摸着胸口,说:“这里,很暖!”

⑨另一个冬天。黄昏,我们不再去那个山岗张望。我父亲在这年的秋天去世了。妹妹的黄发已经扎成了小辫,我们渐渐长大成人。但我们常常想念那样的冬夜,温暖只会在寒冷中感知,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

⑩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

(选自《读者》2007年第14期,有删节)

5.从全文来看,题目中的“歌唱”指的是什么?题目表达了哪些感情?(4分)

答:

6.理解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4分)

(1)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

..。

答:

(2)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

答:

7.第③段写到:“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

四散突围。”这句景物描写形象生动,请分析它在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3分)答:

8.第④段写了孩子们的表现,请分析他们此刻各自的心理活动。(3分)

(1)大姐:

(2)二姐:

(3)我和妹妹:

9.结尾写到:“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这句话含义深刻,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3题。(11分)

从“尺素书”到“伊妹儿”

①“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客人从远方带来的鲤鱼,腹中竟然藏着一封绢写的家书,这给自己带来多大的惊喜啊。在古代,人们习惯把以锦帛为材料的书信装在鲤鱼形状的函套内,这就是古诗里常用“双鲤”来代替书信,即所谓的“尺素书”的由来。

②据考证,在文字发明之前,人类曾经用实物作为传达信息的工具,这就是“实物信”。在远古的中国,所谓“上古结绳而治”,就是利用绳结来传达信息,“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后来有了文字,书写材料又得到了改进,人们发明了木牍、竹简。他们在特制的木片和竹片上刻写文字,用来记事与交流,其中用作传达信息与情感的便是木牍书、竹简书,统称为“尺牍书”。“尺牍书”和后来出现的“尺素书”都是我国早期通信的主要方式。

③然而“尺牍书”很笨重。西汉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封信,用了三千多根竹简,要两个身强力壮的武士才可以送到宫里去。“尺素书”虽然轻便,但用材昂贵,不能“飞入寻常百姓家”。纸的发明,使书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纸质书信成本低廉、投递方便,极大地促进了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安史之乱时期,贫苦的石壕妇人,仍然可以凭借“一男附书至”,得知战场上孩子的讯息。

④如今,依托互联网的“伊妹儿”(电子邮件),已经十分普及,各种免费邮箱为网民提供了便捷的邮件服务,但人类的通信发展并未停止,更新的通信方式,如手机短信等也在冲击着电子邮件,使得人们的交往更加随心,更为便捷。20世纪90年代,有人预言传统书信将被新兴的通信方式取代。然而我们惊奇地发现,传统的纸质书信依然健康发展,与电子通信方式并行不悖,在当下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⑤为什么在信息时代,仍有很多人钟情传统通信方式?专家认为,传统信件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内涵,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敬意。古人“自谦而敬人”的做人原则在书信中表现为对自己的谦称和对别人的敬称。比如称呼自己为“敝人”,就是谦称;称呼别人为“阁下”,就是敬称。因此,纸质信是传统礼仪的集中体现,是一份摸得着、存得住的传统,它所传达的不仅仅是亲切的问候、重要的消息或

者浪漫的情怀,更有人和人之间一种天然的未被浮躁遮蔽的“敬爱”。

⑥另外,传统书信还有历史价值。人到晚年,捧读青年时期的信件,往事历历在目,常有“家书抵万金”之慨,所以倍觉其珍贵。据说,《徐悲鸿信札》在竞拍会上拍出56.1万元的高价,《孙中山致叶恭绰信札》则拍出111万元。这些名人信札之所以能够被很多收藏家追捧,并拍出高价,重要的原因就是写在纸上的信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元素,如同写信者的笔迹一样,是不能被“拷贝”的。 10.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3分) 通信方式的演变

不同时期

出现的通信方式

文字发明以前

实物信 书写材料改进后

(1)

尺素书

纸发明后

(2)

(3)

电子邮件

手机短信等

11.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强调“据考证”?(2分)

12.根据第③段内容,回答问题。(4分)

(1)写西汉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信用了什么方法?说明了什么?

(2)引用“一男附书至”有什么表达效果?

13.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 ) A.标题《从“尺素书”到“伊妹儿”》用“伊妹儿”代称电子邮件,显得很生动。 B.第①段引用鲤鱼传家书的古诗,既可以引起阅读兴趣,也能够增添文化情味。 C.第⑤段说明了传统信件不仅能传达信息,而且能体现人们间自然淳朴的敬意。 D.第⑥段名人信札拍出高价,说明传统书信被电子邮件取代后,重新焕发出生机。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8题。(15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座位号

密封内要答题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4.解释下列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会天大雨会:(2)以数谏故数:

(3)楚人怜之怜:(4)所罾鱼腹中罾: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6.“燕雀”“鸿鹄”各比喻什么?文中哪句话表现了陈涉强烈要求改变自己地位的愿望?(3分)

17.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18.陈胜吴广为什么要鱼腹藏书、篝火狐鸣?(2分)

三、写作(60分)

19.走进网络、拥抱自然、关注热点、研究课题、参加竞赛、服务社会、善待他人、学做家务…?生活处处是课堂。这些多姿多彩的课堂能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能锻炼体魄,磨练意志;能使心灵得到净化,智能得到开发……

请以“这也是课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