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法律思想史》题库及答案

《西方法律思想史》题库及答案
《西方法律思想史》题库及答案

《西方法律思想史》题库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柏拉图所说的国家正义就是:( )

A.中道的美德

B. 各人应得其所得

C. 遵守法律

D.不同等级的人,按照分工各司其职,达到社会和谐2.“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这句话的作者是:( )

A. 汉密尔顿

B.杰佛逊

C.黑格尔

D.孟德斯鸠

3.历史法学派的代表观点是:( )

A.法是一种历史现象,是阶级社会的产物

B.法象语言、风俗、政制一样,是随着民族的成长而成长的

C.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联系

D.法是在所有的人中确立的,并得到全人类平等遵守的自然理性4.“不公平的法律便不是法律”反映了:( )

A.自然法高于实在法的观点

B. 实在法高于自然法的观点

C.上帝法高于实在法的观点

D. 永恒法高于实在法的观点

5.假定在两人之间公平分配一块蛋糕,当以采取一人划分,另一人先取的程序最为合理。按照罗尔斯的观点,这种正义属于:( )

A.实体的正义

B. 社会的正义

C.程序的正义

D. 公平的正义

6.__ 区分法为“应该是这样的法”和“实际上是这样的法”。()

A.康德

B.黑格尔

C.奥期丁

D.梅因

7.__ 不是功利主义法律观论者。()

A.边沁

B.密尔

C.奥斯丁

D.萨维尼

8.霍布斯把“利维坦”比喻为()

A.器

B.法律

C.国家

D.神物

9.__ 是近代社会契约论的集大成者。()

A.格劳秀斯

B.霍布斯

C.卢梭

D.孟德斯鸠

10.马里旦认为,18世纪思想家的自然法强调()

A.权利

B.义务

C.合作

D.竞争

11.《联邦人文集》作者有()

A.华盛顿

B.杰弗逊

C.潘恩

D.汉密尔顿

12.富勒的著作是()

A.《正义论》

B.《法律的道德性》

C.《人和国家》

D.《法律的概念》

13.《代议制政府》的作者是()

A.边沁

B.奥斯丁

C.约翰.密尔

D.詹姆斯.密尔

14.《神学政治论》的作者是()

A.奥古斯丁

B.阿奎那

C.马丁.路德

D.斯宾诺莎

15.《》一书,集中体现了圣.托马斯的法律思想。()

A.上帝之城

B.神学大全

C.神学政治论

D.忏悔录

16.___是法国社会法学的代表。()

A.孟德斯鸠

B.卢梭

C.埃利希

D.狄骥

17.__是近代法治主义的创始人。()

A.卢梭

B.孟德斯鸠

C.洛克

D.霍布斯

18.___强调地理环境对法律的影响。()

A.霍布斯

B.洛克

C.孟德斯鸠

D.卢梭

19.《论法的精神》的作者是( )

A.孟德斯鸠

B.卢梭

C.罗伯斯比尔

D.马布利

20.《道德的形而上学》的作者是( )

A.黑格尔

B.费希特

C.康德

D.边沁

21.提出"君主势力、贵族势力和民主势力互相牵制与制衡"的思想家是( )

A.西塞罗

B.塞涅卡

C.波里比阿

D.乌尔比安

22.社会连带主义法学的创始人是( )

A.庞德

B.狄骥

C.弗兰克

D.霍姆斯

23.凯尔森对正义的态度是( )

A.深信不疑

B.深表怀疑

C.从未涉及

D.不置可否

24.提出"法律乃是人类理性的法则或内在的公正(即正义)"的思想家是( )

A.马基雅弗利

B.马西利

C.阿奎那

D.布丹

25."公意"理论的倡导者是( )

A.卢梭

B.伏尔泰

C.狄德罗

D.爱尔维修

26.斯宾诺莎认为人性的一条普遍规律是( )

A.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B.两利相权取其大,两害相权取其轻

C.两利相权取其轻,两害相权取其大

D.已所不欲,必施于人

27.《联邦党人文集》的作者除了汉密尔顿、麦迪逊以外,还有( )

A.潘恩

B.杰弗逊

C.杰伊

D.华盛顿

28.霍布斯认为自然状态是一种( )

A.和平状态

B.美好状态

C.灾难状态

D.战争状态

29.明确提出"以权力约束权力"的思想家是( )

A.洛克

B.卢梭

C.孟德斯鸠

D.霍布斯

30.耶林的法学是( )

A.目的法学

B.历史法学

C.概念法学

D.功利主义法学

31.洛克认为战争状态是自然状态中的一种( )

A.正常状态

B.确定状态

C.反常状态

D.法定状态

32.《用唯物史观观点看经济和法律》的作者是( )

A.施塔姆勒

B.耶林

C.萨维尼

D.康德

33.提出"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的思想家是( )

A.塞涅卡

B.西塞罗

C.波里比阿

D.索尔兹伯里

34.二战后放弃了原来相对主义法律思想,并转向自然法学的思想家是( )

A.拉德勃鲁赫

B.罗尔斯

C.马里旦

D.富勒

35.古希腊智者学派的著名代表是( )

A.柏拉图

B.亚里斯多德

C.苏格拉底

D.普罗塔哥拉

36.认为“国家是最高的社团,以善业为目的”的思想家是( )

A.苏格拉底

B.亚里斯多德

C.柏拉图

D.伊壁鸠鲁

37.西方政法法律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论述国家主权学说的人是( )

A.洛克

B.卢梭

C.潘恩

D.布丹

38.杰弗逊把洛克天赋人权中的财产权改为( )

A.生命权

B.自由权

C.生存权

D.追求幸福权

39.孔德认为,人类社会及思想体系的第三阶段为( )

A.神学

B.形而上学

C.实证主义

D.科学

40.狄骥认为基于社会连带关系的社会最高准则是( )

A.客观法

B.自然法

C.实在法

D.神法

41.孔斯坦的公共意见权是指( )

A.立法权

B.行政法

C.司法权

D.对外权

42.庞德将法律需要调整的利益分为社会利益、公共利益和( )

A.集团利益

B.人民利益

C.民族利益

D.个人利益

43.极力主张建立世界政府的思想家是( )

A.富勒

B.马里旦

C.德沃金

D.罗尔斯

44.提出“如果我们把原则作为法律的一部分看待,我们就必须否认自由裁量学说”的思想家是( )

A.罗尔斯

B.富勒

C.德沃金

D.马里旦

45.施塔姆勒创立了( )

A.新康德主义

B.新黑格尔主义

C.目的法学

D.历史法学

46.二十世纪后神学自然法学又称( )

A.古典自然法学

B.理性自然法学

C.新托马斯主义法学

D.新康德主义法学

47.纯粹法学最核心的内涵是( )

A.法律规范

B.法律规则

C.法律命令

D.法律效果

48.“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这句话的作者是:( )

A. 汉密尔顿

B.杰佛逊

C.黑格尔

D.孟德斯鸠

49.“不公平的法律便不是法律”反映了:( )

A.自然法高于实在法的观点

B. 实在法高于自然法的观点

C.上帝法高于实在法的观点

D. 永恒法高于实在法的观点

50.提出“私法是有关个人利益的法律”的法学家是( )

A.乌尔比安

B.盖尤斯

C.保罗

D.帕比尼安

51.奥古斯丁的著作是( )

A.《上帝之城》

B.《神学大全》

C.《神学政治论》

D.《论君主政治》

52.马基雅弗利主张要建立一个强大的统一的()

A.君主国

B.共和国

C.联邦国

D.邦联国

53.布丹认为国家最高权力是( )

A.社会授予的权力

B.人民授予的权力

C.国家授予的权力

D.非授予的权力

54.历史法学派在英国的代表是()

A.梅因

B.边沁

C.奥斯丁

D.密尔

55.洛克认为最高权力是()

A.行政权

B.联盟权

C.立法权

D.财产权

56.卢梭把人类社会不平等的最初原因归结为人类能力的发展和()

A.私有制的出现

B.国家的出现

C.阶级的出现

D.主权者的出现

57.将自由提到"其余一切的基础"这样的高度认识的思想家是()

A.洛克

B.孟德斯鸠

C.德沃金

D.罗尔斯

58.提出"实体自然法"与"程序自然法"的区分的思想家是()

A.马里旦

B.德沃金

C.富勒

D.罗尔斯

59.对英国司法制度的改革起了重要作用的是()

A.奥斯丁

B.边沁

C.密尔

D.梅因

60.哈特把法律规则归结为()

A.一般规则与特殊规则的结合

B.动态规则与静态规则的结合

C.主要规则与次要规则的结合

D.基本规则与宪法规则的结合

61.《宪法论》的作者是()

A.狄骥

B.戴雪

C.埃利希

D.凯尔逊

62.美国社会学法学最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

A.罗尔斯

B.德沃金

C.富勒

D.庞德

63.在古罗马法学家中,首先提出公法和私法划分的是()

A.盖尤斯

B.保罗

C.乌尔比安

D.帕比尼安

64.黑格尔的法学著作是()

A.《法的形而上学原理》

B.《法哲学原理》

C.《君主论》

D.《自然权利基础》65.提出"君主应当同时效法狐狸与狮子"这一著名论断的思想家是()

A.马基雅弗利

B.马西利

C.马里旦

D.布丹

66.强调法律制度与学说的实际效果的人是()

A.庞德

B.富勒

C.罗尔斯

D.德沃金

67.美国《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是()

A.杰弗逊

B.潘恩

C.汉密尔顿

D.华盛顿

68.康德所倡导的对国际法理论有重要影响的理论是()

A.功利主义

B.国家主义

C.个人主义

D.和平主义

69.提出"内容多变的自然法"这一思想的是()

A.奥斯丁

B.萨维尼

C.施塔姆勒

D.梅因

70.《认真看待权利》的作者是()

A.凯尔森

B.哈特

C.罗尔斯

D.德沃金

二、多选题

1.在历史上提出过国家分权理论的思想家有:()

A.亚里士多德

B.洛克

C.孟德斯鸠

D.卢梭

E. 汉密尔顿2.边沁对社会犯罪进行了分类,它们有:()

A.私罪

B. 公罪

C. 半公罪

D. 内向罪

E. 混合罪3.哲理法学派的创始人是:()

A.普罗太哥拉

B.苏格拉底

C. 康德

D. 黑格尔

E. 马克思4.奥斯丁分析法学的理论基础是:()

A.功利主义

B. 自由主义

C.实证主义

D.自然法理论

E.社会契约论

5.杰佛逊认为天赋人权包括:()

A.生命权

B.财产权

C.自由权

D. 追求幸福权

E.健康权

6.奥斯丁的法学著作有( )

A.《法理学大纲》

B.《道德与立法原理》

C.《法理学讲义》

D.《论自由》

E.《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7.英国古典自然法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A.洛克

B.杰弗逊

C.卢梭

D.霍布斯

E.边沁

8.马里旦的主要著作有( )

A.《人和国家》

B.《真正的人道主义》

C.《人权和自然法》

D.《法律的道德性》

E.《社会秩序的原则》9.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代表有( )

A.埃利希

B.庞德

C.弗兰克

D.凯尔森

E.哈特

10.罗伯斯比尔的司法原则有( )

A.民主司法原则

B.法律平等原则

C.罪责自负原则

D.注重证据原则

E.正当法律程序原则11.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有

A.哲学家 B.军人 C.工匠 D.艺术家

12.奥斯丁认为法律定义的要素包括:

A.主权者 B.命令 C.制裁 D.责任

13.卢梭把政体分为

A.民主制 B.贵族制 C.君主制 D.寡头制

14.庞德认为社会控制的手段有

A.法律 B.道德 C.宗教 D.习惯

15.主张主权在民。

A.洛克 B.卢梭 C.潘恩 D.孟德斯鸠

16.的理论属于自然法学理论。

A.霍布斯 B.洛克 C.奥斯丁 D.约翰·密尔

17.德沃金认为法律的组成包括( )

A.习惯

B.规则

C.原则

D.政策

E.实在道德

18.符合黑格尔法哲学思想的说法是( )

A.客观精神的发展经历抽象法、道德、伦理三个阶段

B.主观精神的发展经历抽象法、道德、伦理三个阶段

C.抽象法是一种客观法

D.道德是一种主观法

E.伦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法

19.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代表有( )

A.埃利希

B.庞德

C.弗兰克

D.凯尔森

E.哈特

20.哲理法学派的创始人是:()

A.普罗太哥拉

B.苏格拉底

C. 康德

D. 黑格尔

E. 马克思

21.杰佛逊认为天赋人权包括:()

A.生命权

B.财产权

C.自由权

D. 追求幸福权

E.健康权

22.庞德认为社会控制的手段有

A.法律 B.道德 C.宗教 D.习惯

23.主张主权在民。

A.洛克 B.卢梭 C.潘恩 D.孟德斯鸠

24.的理论属于自然法学理论。

A.霍布斯 B.洛克 C.奥斯丁 D.约翰·密尔

25.黑格尔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经历了

A.东方时期 B.西方时期 C.希腊时期 D.罗马时期

26.欧文的主要著作有

A.《新道德世界书》 B.《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C.《全世界和谐》 D.《新基督教》

27.温斯坦莱指出制定法律的目的是为了

A.相互的自保 B.共同的自保 C.个人的自保 D.自发的自保

28.卢梭思想对马克斯主义的奠基人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

A.权力集中 B.暴力革命 C.官吏是人民的公仆 D.直接民主制

29.奥斯丁指出命令可以分为

A.主权者的命令 B.有普遍约束的命令 C.对特权的行为或不行为的命令 D.及时发布的命令30.英国古典自然法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洛克 B.杰弗逊 C.卢梭 D.霍布斯

31.梅因认为法律与社会相协调的媒介主要有()

A.法律拟制 B.衡平 C.行政 D.立法 E.军队

32.格老秀斯把法律分为()

A.神法

B.习惯法

C.意定法

D.永恒法

E.自然法

33.柏拉图认为不良的国家政体是()

A.贤人政体

B.民主政体

C.暴君政体

D.财阀政体 E .军阀政体34.杰弗逊认为天赋人权包括()

A.生命权

B.财产权

C.自由权

D.追求幸福权

E.健康权

35.斯堪的纳维亚现实主义法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弗兰克

B.库克

C.伦德斯德特

D.奥利维克罗纳

E.施塔姆勒36.奥古斯丁把基督教义的主要内容归结为()

A.创世说

B.原罪说

C.末日审判说

D.三位一体说

E.君权神授说

37.奥斯丁分析法学的理论基础是:()

A.功利主义

B.自由主义

C.实证主义

D.自然法理论

E.社会契约论

38.杰佛逊认为天赋人权包括:()

A.生命权

B.财产权

C.自由权

D.追求幸福权

E.健康权

39.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代表有( )

A.埃利希

B.庞德

C.弗兰克

D.凯尔森

E.哈特

三、名词解释

1.罗马五大法学家

2.社会法学

3."整体性法律"

4.自然状态(洛克)

5."民族精神"

6.永恒法

7.《社会契约论》

8."无知之幕"

四、简答

1.简述哈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理论。

2.亚里士多德法治论的主要内容与理论基础。

3.梅因认为法律和立法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4.简述汉密尔顿的分权与制衡理论的主要内容。

5.简述亚里士多德法治与人治的关系?

五、论述:

1. 试论马里旦人权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试比较霍布斯、洛克、卢梭自然状态理论。

3.试述奥斯丁法理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西方法律思想史》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2D 3B 4A 5C 6B 7D 8C 9C 10A 11C 12B 13D 14A 15B 16D 17C 18C 19A 20C 21C 22B 23B 24B 25A 26B 27C 28D 29C 30A 31C 32A 33B 34A 35A 36B 37D 38A 39C 40A 41A 42A 43B 44C 45A 46C 47A 48D 49A 50C 51A 52A 53A 54A 55C 56A 57A 58C 59B 60C 61A 62D 63C 64B 65A 6A 67A 68D 69C 70D

二、多选题

1.ABCE 2.ABCDE 3.CD 4.AC 5.ACD 6. AC 7.AD 8.ABC 9.DE 10.ABCD

11.ABC 12.ABC 13.ABC 14.ABC 15.ABD 16.AB 17.BCD 18.AC 19.DE 20.CD

21.ACD 22.ABC 23.ABD 24.AB 25.ACD 26.AB 27.BC 28.ABCD 29.BC 30.AD

31.ABD 32.CE 33.BCDE 34.ACD 35.CD 36.ABCD 37.AC 38.ACD 39.DE

三、名词解释

1.公元426年由罗马皇帝钦定的五大法学家:盖尤斯、保罗、乌尔比安、伯比尼安、莫德斯蒂努斯。

2.社会法学是19世纪产生、20世纪流行的一种实证主义法学思潮,它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研究法律问题,主张是“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社会连带(合作)、社会整体利益,在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上,相当一部分法学家强调义务,倾向于社会本位。代表人物有狄骥、庞德、弗兰克等。

3.德沃金将法律定义为"整体性法律";他认为,法律不仅包括规则,而且包括原则,甚至包括政策;法律是根据政治道德的要求,基于原则,以前后一致的方式对待社会所有成员的整体。

4.(1)自然状态是古典自然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2)洛克把自然状态描绘成为完备无缺的状态,但也存在着三种缺陷,即没有立法者、执行法律机关和裁判者。

5.德国历史法学派萨维尼认为法律的本质是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的体现。,民族精神指的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共同意识。法律的产生、发展和消亡伴随民族精神而产生、壮大和消亡。

6.这是托马斯·阿奎那最早提出的。他认为永恒法是神的理性的体现,是上帝用来统治整个宇宙的计划。它是人类最高的法律。各种法律都来源于永恒法。

7.法国18世纪卢梭的法学主要代表著作之一。它是激进资产阶级民主派革命理论的集中概括,成为法国革命的理论先声。该书主要阐述了国家是由人民通过订立社会契约的方式产生的,国家的主权应由人民来掌握。

8.罗尔斯正义论的一种理论前提。主要内容是指人们在一种不知他人情况的条件下选择一种合乎正义的社会制度。"无知之幕"使所有的人平等、具有同等的权利。

四、简答

1.(1)哈特认为法律与道德有一定的联系,但没有必然的联系。

(2)哈特提出了"最低限度内容自然法"5条公理,即人的脆弱性,大体上的平等,有限利他主义,有限资源,人类有限的理解力。

2.法治论的主要内容:“法治应该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的法律又应该是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理论基础:(1)“恶性普在”的人性论基础。(2)众人智慧优越于一人智慧的认识论基础。

3.梅因认为,法律和立法是沿着"地美士第"时代到"习惯法"时代再到"法典法"时代的历史线索演化和发展的。具体包括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法律是根据家长式的统治者个人命令制定的;

第二阶段:由垄断法律知识的贵族或少数特权阶级来解释和运用习惯法;

第三阶段:习惯法的法典化;

第四阶段:借助杜撰、衡平、立法等手段对古代法律进行修改,使法律和社会进步相和谐;

第五阶段:用科学的法理学将上述不同法律形式编制成一个一致的、系统的整体。

4.(1)汉密尔顿坚持没有分权就没有自由。

(2)"三权分立"不是三种权力绝对的隔离分治,而应当存在着三种权力的相互联系,存在着权力间的局部混合。

(3)为了防止侵权,要平衡立法、行政、司法三个部门的权力,要使每一部门的权力对其他两权来说不具有压倒的优势,要使三者彼此在权力、力量的对比上形成均势。

(4)制衡的具体措施:削弱议会权力,加强行政和司法部门的权力。

5.(1)亚里士多德主张法治优于一人之治。(2)法治的含义是:法律得到普遍地服从;制订得良好的法律。(3)法治优于人治的理由:①法律无感情,是公正的;②法律体现众人的智慧,考虑得周全;③法律具有稳定性。

五、论述:

1.答:(1)马里旦人权思想的哲学基础是自然法。 (2)他强调人所享有的每一项权利都来自上帝的权利,即纯粹正义。 (3)马里旦将权利分为三类,即人的权利,市民的权利和劳动者的权利。 (4)马里旦区分"新""老"人权。"老"权利强调个人自由,"新"权利强调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权利。 (5)马里旦反对国家主权,提倡世界主义。(6)马里旦强调人权的重要性,积极推动和参与制定《世界人权宣言》。

2.答:(1)霍布斯、洛克和卢梭都提出了自然状态的理论,都认为人类社会早期生活在一种自然的野蛮状

态之中,在这种状态下无法律、无国家、无政府、无私有制,是一种自由平等的状态。(2)不同的是霍布斯认为自然状态是战争状态;洛克认为是自由平等和有序的状态,但有缺陷卢梭认为是黄金时代,人们之间存在同情心和怜悯心。(3)自然状态是古典自然法学的理论前提,是近代自然法学的重要组织部分,也是西方近现代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的组成部分。

3.答:(1)研究方法:①奥斯丁将法区分为"应当是这样的法"和"实际上是这样的法";②法理学研究的是"实际上是这样的法",即实在法;③不考虑法的好与坏,只区分法与道德;④区分法理学和立法学,前者关注法律的实然,后者关注法律的应然。

(2)奥斯丁认为法理学研究的对象是:①义务、权利、自由、伤害、惩罚、赔偿的概念及彼此间联系。②成文法与不成文法的区别。③权利的特征。④权利的特征对其它权利的限制问题。⑤责任的特征。⑥损害与不法行为的特征。

(3)总结:奥斯丁的法理学开创了分析法学的时代。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2.潜伏期从病原体侵人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3.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二、填空题 1.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 2.传染病的四个基本特征是有特异性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和有免疫性。 3.急性传染病发生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和恢复期。 三、选择题 1 传染病法规定,属甲类传染病的是()D

A肝炎 B.爱滋病 C.疟疾 D.鼠疫 E.伤寒 2. 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两个重要因素是()E A.地理因素、气候因素 B.社会因素、经济因素 C .气温、雨量 D.生活习惯、文化传统 E. 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3. 在传染过程的下列表现中,最易识别的是()C A.隐性感染 B. 潜在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病原体被消除或排出体外 4.初次抗原刺激后,先产生的对传染病的早期诊断有帮助的是()A A. IgM B.IgG C. IgA D. IgE E. IgD 5.确定一个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B A.最短潜伏期B. 最长潜伏期C. 平均潜伏期D.传染期 E.前驱期 6.构成伟染过程必需具备的三个因素是;()A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传染病护理学作业题及答案

传染病护理学作业題 第一套:单选题(分数:20分)得分:20 1.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 1.甲类1种、乙类23种、丙类11种 2.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3.甲类3种、乙类28种、丙类9种 4.甲类3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5.甲类3种、乙类30种、丙类10种 你所选的答案:2是正确的 2.在感染过程的5种不同表现中,最常见的是 1.病原体被清除 2.隐性感染 3.显性感染 4.病原携带状态 5.潜伏性感染 你所选的答案:2是正确的 3.传染病的临床病程发生、发展规律是 1.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2.发热、皮疹、毒血症、败血症 3.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后遗症期 4.病原体入侵、生长、繁殖、排出、消灭 5.有病原体并能产生感染后免疫 你所选的答案:1是正确的 4.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的时期,称为1.前驱期

2.潜伏期 3.症状明显期 4.恢复期 5.复发期 你所选的答案:2是正确的 5.确定一种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 1.最短潜伏期 2.平均潜伏期 3.最长潜伏期 4.传染期 5.前驱期 你所选的答案:3是正确的 6.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最主要的环节是 1.隔离治疗病人 2.隔离治疗带菌者 3.切断传播途径 4.疫苗预防接种 5.接触者预防服药 你所选的答案:3是正确的 7.关于传染病的区域划分错误的是 1.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2.病室、厕所、浴室是污染区 3.医护办公室是半污染区 4.更衣室是清洁区 5.医护值班室为污染区 你所选的答案:5是正确的

8.疾病已进入恢复期,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称 1.再感染 2.重复感染 3.复发 4.再燃 5.重叠感染 你所选的答案:3是正确的 9.关于消化道隔离,错误的描述是 1.最好同一病种病人收住同一病室 2.接触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戴帽子及口罩,穿隔离鞋 3.病室应有防蝇、灭蝇设施 4.病人出院后不必进行终末消毒 5.病人的用品、食具、便器等应专用 你所选的答案:4是正确的 10.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为 1.输血传播 2.唾液传播 3.母婴传播 4.粪-口传播 5.飞沫传播 你所选的答案:4是正确的 11.乙肝病人血清中检出抗-HBs,说明 1.免疫耐受,病情迁延不愈 2.获得免疫,疾病已治愈 3.仍有传染性,需继续隔离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54994

一、名词解释 1.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2.潜伏期从病原体侵人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3.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二、填空题 1.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 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 2.传染病的四个基本特征是有特异性病原 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和有免疫 性。 3.急性传染病发生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潜伏 期、前驱期、症状明显 期和恢复期。

三、选择题 1 传染病法规定,属甲类传染病的是()D A肝炎 B.爱滋病 C.疟疾 D.鼠疫 E.伤寒 2. 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两个重要因素是()E A.地理因素、气候因素 B.社会因素、经济因素 C .气温、雨量 D.生活习惯、文化传统 E. 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3. 在传染过程的下列表现中,最易识别的是()C A.隐性感染 B. 潜在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病原体被消除或排出体外 4.初次抗原刺激后,先产生的对传染病的早期诊断有帮助的是()A A. IgM B.IgG C. IgA D. IgE E. IgD 5.确定一个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B A.最短潜伏期B. 最长潜伏期C. 平均潜伏期D.传染期 E.前驱期

6.构成伟染过程必需具备的三个因素是;()A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B、病原体、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C、病原体的数量,致病力、特异性定位 D、病原体、人体和病原体所处的环境 E、屏障作用、吞噬作用、体液作用 7.下列疾病在传染过程中,表现为“显性感染多”的是:()B A、乙型脑炎 B、麻疹 C、流得性脑脊髓膜炎 D、白喉 E、脊髓灰质炎 8.传染病的防治原则()A A、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B、切断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 C、管理食物、水源、粪便、消灭蚊蝇 D、管理水,管理饮食,卫生管理,灭蝇 E、环境卫生管理,水源食物管理、灭蝇 9.传染病最主要的特征是:()A

《传染病护理》试题及答案2套

《传染病护理》试题及答案2套 一、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0分) 1.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处理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预防_______________。 2.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有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 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细菌培养多采用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标本。 4.伤寒典型临床经过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钩体病肺弥漫性出血型的治疗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乙型脑炎抢救必须闯过的三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不典型伤寒的临床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疟疾的传染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水痘的主要传播途径是____________。 10.病携带者按病原体种类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30分) 1.有关HIV感染临床Ⅳ期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出现体质性疾病,但淋巴结肿大在此期表现不明显 B、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C、出现严重的临床免疫缺陷,导致各种机会性病原体感染 D、因免疫缺陷而继发肿瘤,如卡氏肉瘤、非霍奇金病等 E、免疫缺陷并发其他的疾病,如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 2.小儿伤寒特点不正确的是()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五)

《传染病护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1、我国法定传染病为() A、三类,36种 B、三类,39种 C、三类,37种 D、三类,35种 2、构成传染的必备因素是:() A、病原体、人体、环境 B、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 C、病原体、门谶力、毒力 D、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3、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 A、有病原体、传染性及门谶性。 B、有病原体、传染性、季节性。 C、有病原体、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及门谶性。 D、有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 4、下列哪一组标志物代表乙肝“大三阳”:() A、 HBsAg 抗-HBc 抗-HBs B、 HBsAg HBeAg 抗-HBe C、 HBsAg HBeAg 抗-HBc D、 HBsAg 抗-HBe 抗-HBc 5、下列哪种抗体最具有爱护作用:() A、抗-HBs B、抗-HBe C、抗-HBc D、抗-前s1 6、表示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的血清指标是:() A、HBsAg B、HBeAg C、抗-HBc D、抗-HBe 7、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支气管肺炎 B、喉炎 C、心肌炎 D、脑炎 8、麻疹在哪一期无传染性:() A、潜伏期 B、前驱期 C、出疹期 D、恢复期 9、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脏器病变最明显的是:() A、心脏 B、肾脏 C、肝脏 D、脑垂体 10、肾综合征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的休克是指收缩压:() A、≤12Kpa B、≤9 .33Kpa C、≤8.5Kpa D、≤7.6Kpa 11、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休克的主要原因是:() A、DIC B、大量血浆外渗 C、继发性感染 D、电解质紊乱 12、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禁用:() A、地塞米松 B、甘露醇 C、干扰素 D、发汗退热剂 13、某病人诊断为“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在输液治疗过程中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有哮鸣音,双肺底部有散在湿性罗音。此时应立刻:() A、使用强心剂 B、停止输液 C、吸氧 D、血液透析 14、乙脑病毒感染人体后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

传染病考试题答案

传染病考试题答案 传染病考试题答案 成绩不及格,请在看2遍视频,加油! 1单选题 | 本大题共有85小题,总分为分 1题目: 在大多数传染病的感染过程中最常见的是 选项: A 病原体被清除 B 隐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潜伏性感染 分值:1分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大多数传染病的感染过程中最常见的是隐性感染;最少见的是显性感染,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2题目: 感染病原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临床上不出现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称为 选项: A 显性感染 潜伏逆感染B C 隐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病原被清除 分值:1分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病原体侵人人体后,临床上不显示任何症状、体征,但可产生特异性免疫,被称为隐性感染,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感染形式,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3题目: 李某,女性,患慢性乙型肝炎10年。血化验:HBsAg( +)、H3BeAg(+)、抗HBc-IgG (+)。其3岁女儿,体检时血清抗HBs(+)。追问病史,无任何临床症状,未注射乙肝疫苗。患者女儿属于 选项: A 隐性感染 B 潜伏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病毒携带状态

E 垂直感染 分值:1分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血清抗HBs(+),但是未注射乙肝疫苗,也无任何临床症状,属于病隐性感染,即最常见的传染病的形式,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4题目: 传染病隐性感染的特点不包括 选项: A 感染过程结束后,少数人可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B C 不引起或仅引起轻微组织损伤 D 无明显临床表现 E 在传染病中少见 分值:1分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隐形感染在传染病中多见,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是E,其余四项是对隐性传染的正确描述。 5题目: 潜伏性感染的临床特征不包括 选项: A 并不是每种传染病中都存在 B 常见病原体有单纯疱疫病毒等 C .其病原体易排出体 D 一般不引起显性感染 E 在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可引起显性感染 分值:1分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免疫功能不足以清除病原体,而将其局限,一旦免疫功能下降,才引起显性感染。不排出病原体,与病原携带不同。如单纯疱疹(HSV)、带状疱疹(VZV)、疟疾、结核等,答案C错误,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6题目: 我国发生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很快波及到许多省市,这种发病情况称为 选项: A 暴发 大流行B C 季节性升高 D 周期性流行 E 长期变异 分值:1分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国发生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很快波及到许多省市,

传染病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传染病护理学》 一、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按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除了对甲类传染病患者的病原携带者外,还应对乙类传染病 中的 _______________与 ______________采取强制性隔离治疗措施。 2 .目前已确定的病毒性肝炎共有 5 型,包括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 3.阿米巴病痢疾病变主要在_______________,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最明显。 4.水痘皮疹分布特点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 EHF 可通过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5 种途径进行传播。 6.甲型和戊型肝炎都以________________ 为主要传播途径。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 7.狂犬病的病理变化主要为___________,以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损害最为明显。 8.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钩体病黄疸出血型的主要死亡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狂犬病毒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传播,也可由____________,少数可在 ____________ 等过程中被感染。蝙蝠群居的洞穴中的含病毒气溶胶也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有报告 _______________可传播狂犬病。 11.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处理原则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和预防 _______________ 。 12.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有____________与 ____________。 1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细菌培养多采用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 标本。

传染病护理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病人护理(答案在最后) A型题 (1).传染病的下列特征中最主要的是A.有病原体B.有传染性C.有地方性D.有季节性E.有感染免疫 (2).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 A.甲类1种、乙类23种、丙类11种 B.甲类2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C.甲类3种、乙类28种、丙类9种 D.甲类3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E.甲类2种、乙类22种、丙类11种 (3).关于消化道隔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最好同一病种病人收住同一病室B.工作人员密切接触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戴帽子及口罩、穿隔离鞋 C.病人的用品、食具、便器、排泄物、呕吐物均须消毒 D.病室应有防蝇及灭蝇设施E.病人可交换使用物品 (4).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应以哪一环节为主A.隔离治疗病人B.隔离治疗带菌者C.疫苗预防接种D.切断传播途径E.接触者预防服药 (5).熟悉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 A.有助于诊断B.预测疫情C.确定检疫期 D.估计病情严重程度E.推测预后 (6).传染病在发病前出现一般轻微症状的阶段称为 A.潜伏期B.前驱期 C.症状明显期D.恢复期E.以上都不是 (7).确定一种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 A.最短潜伏期B.平均潜伏期C.最长潜伏期D.传染期E.前驱期 (8).确定一种传染病的隔离期是根据 A.该病传染性的大小B.病程的长短C.病情严重程度D.潜伏期的长短E.以上都不是(9).关于消毒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消毒的种类包括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 B.疫源地消毒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C.终末消毒指预防性消毒D.预防性消毒是指对可能受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所做的消毒措施 E.病室的日常:卫生处理、餐具消毒等属预防性消毒 (10).传染病在较小范围、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批同类病例,称为A.流行 B.大流行C.散发D.暴发流行E.以上都不是 (11).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A.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免疫性B.有病原体、流行性、传染性 C.有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免疫性 D.有传染性、免疫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E.有病原体、传染性、免疫性 (12).国务院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的时限是A.甲类传染病在城市6h内,农村12h内B.甲类传染病在城市、农村均应在12h以内C.甲类传染病在城市12h内,农村24h内D.乙类传染病在城市6h内,农村12h内 E.乙类传染病在城市8h内,农村16h内 (13).病原携带者按病原体种类不同可分为A.潜伏期、急性、病后病原携带者B.急性、慢性、“健康”病原携带者C.慢性、潜伏期、病后病原携带者D.病后、慢性、急性病原携带者E.带病毒

传染病考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考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20分,每题1分) 1、水痘病例应隔离至水痘疱疹完全结痂为止,但不得少于发病后15天。 2、流脑病例临床分型为普通型、轻型、爆发型。 3、麻疹的潜伏期平均为10—11天。 4、流行性腮腺炎的潜伏期为14至25天。 5、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 也可经胎盘传播,使胎儿受感染导致CRS 6《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和管理的传染病共三类39 种,分为甲类2 种、乙类26 种、丙类11 种。 7、〈〈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8、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多为持续性高热,可高达40C以上。 9、艾滋病的传染源是患者、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10、医务人员人员在进行操作过程中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后,对伤口立即进行处理并向本—单位领导报告,再由单位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11、流感样病例是指腋下体温38 C ,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 12、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的肝炎病毒为:HAV、HEV。 13、手足口病的皮疹具有四不特征,分别是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14、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病例以发____ ,白细胞或者血小板减少, 多功能脏器损害为主要特点 15、寄生虫感染的来源有寄生虫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 16、碘缺乏病预防的重点人群有育龄妇女、孕妇和哺乳妇女、婴幼儿、学龄儿童。 17、布氏杆菌病主要经皮肤粘膜接触传染,以寒战、高热、多汗和游走性关节痛为主要表现。 18、霍乱疫情处理的五字原则:早、小、严、实、密。 19、在人间鼠疫或疑似人间鼠疫疫情诊断后,按规定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20、感染性腹泻好发于夏秋季节,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临床诊断病例应同时符合临床表现、粪便常规检查。

传染病护理试题一及答案

传染病护理试题一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传染病: 2.散发: 3.隐性感染: 4.传染源: 5.病原携带状态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 1.传染病的4个基本特征为、、和。2.传染病流行的3个基本条件:、和。 3.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包括、。 1.甲型肝炎多在发病,戊型肝炎的流行多发生于或后。 2. 临床上把急性肝炎分为型和型,以多见,约占。 3.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判定:HBsAg(+)表示存在, HBsAb(+) 提示可能。 1.是麻疹的唯一传染源。主要通过直接传播。 三、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 A.甲类1种、乙类24种、丙类12种 B.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C.甲类3种、乙类28种、丙类9种 D.甲类3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E.甲类2种、乙类22种、丙类11种 2.关于消化道隔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最好同一病种患者同住一室 B.工作人员密切接触患者时应穿隔离衣、戴帽子及口罩、穿隔离鞋 C.患者的用品、食具、便器、排泄物、呕吐物均须消毒

D.病室应有防蝇及灭蝇设施 E.患者可交换使用物品 3.增强特异性免疫力的首要措施为: A.体育锻炼 B.调节饮食 C.预防接种 D.改善居住条件 E.良好卫生习惯 4.要求城镇在12小时内,农村不超过24小时上报疫情的传染病是:A.炭疽 B.鼠疫 C.流行性感冒 D.丝虫病 E.包虫病 5.下列属强制管理的传染病为: A.黑热病 B.肺结核 C.霍乱 D.肾综合征出血热 E.艾滋病 6.传染病最主要的特征是: A.由病原体引起 B.具有一定的区域性 C.具有传染性 D.具有流行性 E.具有季节性 7.《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颁布实施时间是:A.1981年9月1日 B.1998年9月1日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精选)bz

2020年度传染病预防知识试题 传染病试题库 一、选择题 1.伤寒第1次菌血症在临床表现为 A、发热 B、全身酸痛 C、食欲下降 D、咳嗽 E、无任何症状 答案:141、E 2.确诊伤寒的依据是 A、发热中毒症状,周围白细胞减低 B、大便培养阳性 C、血培养阳性 D、肥达反应“H”“O”滴度增高 E、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答案:132、C 3.伤寒暴发性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A、蚊子密度过高 B、日常生活密切接触 C、水源污染 D、苍蝇密度过高 E、蟑螂密度过高 答案:144、C 4.伤寒慢性带菌者哪个器官隐藏的细菌最多 A、肝 B、胆 C、脾 D、肾 E、肠道淋巴结 答案:145、B 5.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少尿5天,近日无尿,晨起活动后,右腹及腰部剧痛,医师高度怀疑可能肾破裂。以下哪项检查不合适

A、肾盂造影 B、肾B超 C、肾CT D、局部穿刺 E、测血浆 答案:2、A 6.辐射消毒法不包括 A、紫外线 B、红外线 C、高能电子束 D、β射线 E、γ射线 答案:120、D 7.男,22岁。发热20天,伴乏力、腹胀、食欲减退,1天前开始解少量血便。肝脏右肋下1cm,脾脏左肋下1cm;血常规:WBC3、6×10↑9/L,Hb92g/L,肥达反应“O”1∶160,“H”1∶160,ALT86U/L,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细菌性痢疾 B、伤寒 C、阿米巴痢疾 D、钩端螺旋体病 E、流行性出血热 答案:29、B 8.对HIV可起激活作用的是 答案:4、A 5~6题 A、戊烷脒 B、更昔洛韦 C、氟康唑 D、青霉素 E、AZT联合干扰素 9.HIV不能通过下列哪种途径传播 A、性接触 B、输血 C、母婴 D、握手

《传染病护理学》复习试题

1.下列哪项检查结果阳性表明乙型肝炎病人有较强的传染性:A.抗HBc B.抗HBe C.HBeAg D.抗HBs E.HBsAg 答案:C 2.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 A.甲类1种.乙类23种.丙类11种 B.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C.甲类3种.乙类28种.丙类9种 D.甲类3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E.甲类2种.乙类22种.丙类11种 答案:B 3.关于消毒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消毒的种类包括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 B.疫源地消毒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C.终末消毒指预防性消毒 D.预防性消毒是指对可能受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所做的消毒措施 E.病室的日常卫生处理.餐具消毒等属预防性消毒 答案:C 4.被乙型肝炎病人血液污染的针头刺破皮肤后,主要宜采取:

A.碘酒消毒?? B.应用干扰素?? C.立即注射乙肝疫苗? D.注射丙种球蛋白? E.注射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答案:E 5.目前预防乙型肝炎的最佳措施是:? A.隔离病人? B.加强医院内消毒隔离及献血员检查?? C.丙种球蛋白被动免疫?? D.搞好粪便管理及水源保护?? E.消灭蚊.蝇? 答案:B 6.急性病毒性肝炎早期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 A.卧床休息 B.保肝药物 C.免疫制剂 D.抗病毒药物 E.维生素类药物? 答案: A? 7.下列哪一种生物制品可作为乙型肝炎的人工被动免疫:?? A.抗毒素??

B.丙种球蛋白??? C.胎盘球蛋白?? D.乙型肝炎疫苗?? E.特异性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答案: E? 8.艾滋病属于哪种隔离:? A.肠道隔离 B.虫媒隔离 C.接触隔离 D.血液隔离 E.呼吸道隔离 答案:D 9.目前认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A.性传播 B.静脉滥用毒品而传播 C.输血及血制品 D.母婴垂直传播 E.昆虫叮咬传播 答案: E 10.艾滋病的传染源是: A.猪 B.犬

10护本传染病复习题及答案

传染病复习题及答案 1.艾滋病的发生主要是艾滋病毒侵犯和损伤了人体的 A.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 C.单核一巨噬细胞 D.自然杀伤细胞 E.中性粒细胞 2.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 B.人工授精 C.输血传播 D.血制品传播 E.母婴垂直传播 3.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 B.外阴部疱疹病毒感染 C.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D.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E.疱疹性直肠炎 4.艾滋病最主要的预防措施是 A.治疗和隔离病人 B.治疗和隔离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D.对高危人群进行人工主动免疫 E.对接触者采用人工被动免疫 5.对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应采取的隔离措施是 A.接触隔离 B.呼吸道隔离 C. E.虫媒隔离 6.肠出血是下列哪种传染病的常见并发症: A.细菌性痢疾 B.流行性出血热 D.日本血吸虫病 E.艾滋病 7.严重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可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主要发生在 A.发热期 B.低血压休克期 D.多尿期 E.恢复期 8.流行性出血热高热病人采用物理降温时,不宜用 A.冰帽 B.冰枕 C.大血管处置冰袋 E.温水擦浴 9.关于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护理,错误的一项是 B.低血压休克期应遵医嘱快速适量输入液体及血管活性药纠正休克 C.少尿期应按“量出为入,宁少勿多”原则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量 D.多尿期应按医嘱及时补充液体的电解质,补液以口服为主 E.恢复期应告知病人症状消失后还应休息1~3月

10.艾滋病最重要的传染源是 A.隐性感染者 B.潜伏性感染者 D.急性感染期病人 E.艾滋病期病人 1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染源是 A.病人 B.病原携带者 C.受感染的动物 E.羊 12.乙脑的传播方式是 A.食物和饮水 B.空气 D.苍蝇、蟑螂 E.猪 13.我国大部分地区乙脑的流行季节是 A.1~3月 B.4~6月 C.6~8月~9月 E.8~10月 14.乙脑传染过程中最常见的表现是 A.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 C.潜伏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显性感染 15.有助于乙脑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是 A.血白细胞增高 B.IgM D.病毒分离 E.脑脊液呈非化脓性改变 16.乙脑病人的抢救重点是 A.高热、惊厥、循环衰竭 C.高热、惊厥、意识障碍 D.高热、昏迷、呼吸衰竭 E.呼吸衰竭、循环衰竭 17.乙脑病人高热伴惊厥的护理,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及时测体温,积极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将体温控制在38℃左右 B.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及时吸痰,给氧 C.密切观察惊厥发作先兆,备好脱水剂、镇静剂等 E.惊厥发作时注意防止窒息和外伤 18.乙脑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高热 B.惊厥 D.循环衰竭 E.昏迷 19.在我国流行的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主要是 B.Ⅱ型和Ⅲ型 C.Ⅲ型和Ⅳ型 D. Ⅳ型和Ⅴ型 E.Ⅴ型和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 导语: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传染病试题及答案,欢迎参考!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医院感染: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2、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3、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um)在空气中短距离(1米内)移动使易感人群的口、鼻粘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5、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传播。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医院感染的形式有五种:即交叉感染、环境感染、(自身感染)、(医源性感染)和(垂直感染)。2、大量实践证明,(手卫生)是控制院感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3、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4、医院感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是:(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 5、凡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但是无明显或异常污染,也无技术上失误的切口,称为(清洁-污染)切口。 6、手术前预防使用抗菌素的时机极为关键,应在切开皮肤(黏膜)前(30min )(麻醉诱导时)开始给药,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MIC 90)。不应在病房给药,而应在(手术室)给药。 7、新生儿禁用可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四环素类、(喹诺酮类)药物。 8、国家卫生部规定,医院感染发病率,一级医院(<7% ),二级医院<8%,三级医院<10%,各级医院感染漏报率≤20%。 9、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u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疾病的传播,称为(空气传播)。10、常用的头孢菌素血清半衰期为1~2h,如手术延长到(3小时)以上,或失血量超过1500m1,应补充一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三次。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也属于医院感染。(√)2、:污染-感染(IV类)切口指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者;被胃肠道内

传染病知识试题答案

预防传染病知识竞赛试卷 一、单选题: 1、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期限为(C)天。 A、3 B、5 C、7 D、9 2、中国2012年达到消除麻疹目标,全国麻疹发病率控制在:(C) A.1/万以下 B.1/10万以下 C.1/100万以下 D.1/1000万以下 3、下列哪些途径会传播丙型肝炎(B) A.接吻 B.共用针头 C.喷嚏、咳嗽 D.共用餐具和水杯 4、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目前按甲乙丙类管理的传染病是: (B) A.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B.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 C.甲类1种,乙类27种,丙类10种; D.甲类2种,乙类27种,丙类10种; 5、某县CDC疫情管理员在浏览传染病报告卡时,发现外地报告本地手足口病1例重症患者,且报告卡片未审核,这个病例应该由何地疾控中心审核比较合适(B) A.本地县级CDC疫情管理员 B.报告医疗机构属地县级CDC疫情管理员

C.两地县级CDC疫情管理员 D.报告医疗机构属地市级CDC疫情管理员 6、常规法定传染病报告属于(B)监测。 A主动B被动C哨点D突发公共卫生 7、凡与传染源有过接触并有可能受感染者都应接受检疫,检疫期为最后接触日至该病的(E)。 A最短潜伏期B5天C15天D30天E最长潜伏期 8、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D)。 A病原体能通过动物传播到人的疾病。 B以动物作为传染源,并在动物间传播的疾病。 C一种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在自然界野生动物中生存繁殖。 D一种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在自然界野生动物中生存繁殖,并只在一定条件下传给人和家畜。 E经常在某一地区某一人群呈地方性流行的疾病。 9、构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E)。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B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者C传染来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D传染来源、传染途径、易感人群E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10、鼠疫应采取的隔离类型是(A)。 A严密隔离B呼吸道隔离C消化道隔离D接触隔离 11、按时间划分,短期预警的时间安排一般为几个月?(B)

传染病护理试题与答案

传染病病人护理(答案在最后) A型题 (1) .传染病的下列特征中最主要的是 A.有病原体B.有传染性C.有地方性 D ?有季节性巳有 感染免疫 (2) .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 A. 甲类1种、乙类23 种、丙类11种 B. 甲类2种、乙类24 种、丙类9种 C. 甲类3种、乙类28 种、丙类9种 D. 甲类3种、乙类24 种、丙类9种 E. 甲类 2种、乙类22 种、丙类11种 (3) .关于消化道隔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最好同一病种病人收住同一病室 B. 工作人员密 切接触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戴帽子及口罩、穿隔离鞋 C. 病人的用品、食具、便器、排泄物、呕吐物均须消毒 D. 病室应有防蝇及灭蝇设施 E.病人可交换使用物品 (4)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应以哪一环节为主 A.隔离治疗病人 B.隔离治疗带菌者 C.疫苗 预防接种 D.切断传播途径 E.接触者预防服药 (5) .熟悉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 A. 有助于诊断 B.预测疫情 C.确定检疫期 D. 估计病情严重程度 E.推测预后 (6) .传染病在发病前岀现一般轻微症状的阶段称为 A. 潜伏期 B.前驱期 C. 症状明显期 D ?恢复期 E.以上都不是 (7) .确定一种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 A. 最短潜伏期 B.平均潜伏期 C.最长潜伏期 D.传染期 E.前驱期 (8) ?确定一种传染病的隔离期是根据 A. 该病传染性的大小 B.病程的长短 C.病情严重程度 D.潜伏期的长短 E.以上都不是 (9) .关于消毒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消毒的种类包括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 B. 疫源地消毒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C. 终末消毒指预防性消毒 D.预防性消毒是指对可能受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所做的消毒措 施 E. 病室的日常:卫生处理、餐具消毒等属预防性消毒 (10) .传染病在较小范围、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批同类病例,称为 A.流行 B. 大流行 C.散发 D.暴发流行 E.以上都不是 (11)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 A.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免疫性 B.有病原体、流行性、传染性 C. 有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免疫性 D. 有传染性、免疫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E. 有病原体、传染性、免疫性 (12) .国务院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的时限是 A.甲类传染病在城市 6h内,农村12h内 B.甲类传染 病在城市、农村均应在 12h以内 C.甲类传染病在城市12h内,农村24h内 D.乙类传染病在城市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相关知识考试 科室姓名____ 成绩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中华人民共与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与管理得传染病共三类 39 种,分为甲类 2 种、乙类 26 种、丙类 11 种。 2、《中华人民共与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得分诊点进行初诊。 3、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得肝炎病毒为: HAV 、 HEV 。 4、水痘病例应隔离至水痘疱疹完全结痂为止,但不得少于发病后15天。 5、感染性腹泻好发于夏秋季节,主要传播途径就是粪-口传播。临床诊断病例应同时符合临床表现、粪便常规检查、 6、手足口病就是由肠道病毒引起得世界范围广泛流行得常见传染病之一。 7、能有效预防控制手足口病得关键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8、引发手足口病得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柯萨奇病毒A16 型与肠道病毒71型最常见。 9、手足口病得传染源就是患者与隐性感染者。 10、潜伏期一般就是 3-7 天,没有明显得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 二、单项选择题每空5分,共60分 1、我国传染病法就是从哪年开始实施,又就是哪年重新修订:( D) A、1998年,2003年 B、1989年,2003年 C、1998年2004年 D、1989年,2004年 2、新修订得传染病法规定得传染病增加了哪些疾病:( C)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B、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与水痘 3、在新修订得传染病法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属于下列哪一类:( B )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不属于传染病法中得法定传染病 4、在新修订得传染病法中,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下列哪一类:(B)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不属于传染病法中得法定传染病 5、下列哪一组传染病,以前属于丙类传染病,现在修订为乙类:( C ) A、流行性与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B、黑热病、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 C、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 D、肺结核、流行性与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6、下列哪一组传染病,以前属于乙类传染病,现在修订为丙类:( A ) A、流行性与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B、黑热病、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 C、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 D、肺结核、流行性与地方性斑疹伤

传染病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网络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传染病护理学》 一、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按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除了对甲类传染病患者的病原携带者外,还应对乙类传染病中的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采取强制性隔离治疗措施。 2.目前已确定的病毒性肝炎共有5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阿米巴病痢疾病变主要在_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最明显。 4.水痘皮疹分布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EHF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5种途径进行传播。 6.甲型和戊型肝炎都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传播途径。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 7.狂犬病的病理变化主要为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损害最为明显。 8.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钩体病黄疸出血型的主要死亡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狂犬病毒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传播,也可由____________,少数可在____________等过程中被感染。蝙蝠群居的洞穴中的含病毒气溶胶也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有报告 _______________可传播狂犬病。 11.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处理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预防_______________。

传染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

传染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种传播方式是人感染肺鼠疫的主要途径:( D ) A、鼠蚤吮吸病鼠血液后再叮咬人 B、人剥食 C、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 D、以上都不是 2、艾滋病毒不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C) A、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性接触 C、日常生活接触 D、母婴传播 3、哪种肝炎病毒为DNA病毒:( B ) A、HAV B、HBV C、HCV D、HDV 4、重型肝炎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是(D) A.频繁呕吐 B.黄疸进行性加深 C.出现中毒性腹胀、腹水 D.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 5、狂犬病临床分期为:(D ) A、兴奋期,麻痹期,恢复期 B、前驱期,麻痹期,恢复期 C、前驱期,兴奋期,恢复期 D、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 (二)多项选择题 6、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可分为( B D) A.外来人口的增加 B.人工主动免疫的推广 C.出生人口的增加 D.隐性感染的增多 E.文化水平的提高 7、水痘皮疹的特点是 ACDE A.皮疹分布呈向心性 B.全身症状与皮疹多少无关 C.同一部位可见各阶段的皮疹 D.疱疹内疱疹液初为透明,后渐转混浊 E.脱痂后不留瘢痕 8.下面哪一项是正确的 ABCE A.乙型肝炎常可见到家庭集聚现象 B.丙型肝炎慢性化高

C.甲型肝炎多见于儿童 D.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可重叠丁型肝炎感染 E.晚期妊娠妇女戊型肝炎病死率高 9、乙脑极期的抽搐特征有 ABD A.多见于病程第2~5天 B.可以由高热、脑实质炎症及脑水肿所致 C.不一定均有意识障碍 D.先见于面部、眼肌、口唇的小抽搐,随后呈肢体阵挛性抽搐 E.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性抽搐强直性痉挛,可历时数分钟,不可能至数十分钟 10、SARS的传播途径是AC A.飞沫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接触传播 D.虫媒传播 E.血液制品传播 二、填空题 1、引起流感暴发流行的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 2、医疗机构发现疑似麻疹病例时, 6 小时内报告, 48 小时内调查。 3、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 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4、艾滋病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 母婴传播。 5、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三、问答题 1、什么叫传染病暴发?什么叫传染病流行? 传染病暴发是指某地区某病在短时间内(一般以小时、天、周或月计算)发病数突然增多的现象。 传染病流行是指某种传染病在某一地区,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发病)水平时(一般为前三年平均发病率的3~10倍)称流行。 传染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2.感染:人和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也是病原体对人体的寄生过程。 3.病原携带者: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而无临床表现的人。 4.暴发: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小范围内发病人数急剧增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