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10篇

2016年江苏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10篇
2016年江苏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10篇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

2016年江苏省记叙文阅读10篇

最大的事情

刘亮程

一年中我们在地里忙上一个月(一辈子在村里也就住几十年),把麦子打掉,麦草扔在地边,便走了。不管活儿干没干完,都不是我们的事情了。

老鼠会在仓满洞盈之后,重选一个地方打新洞。也许就选在草棚旁边,或者草垛下面。草棚这儿地势高、干爽,适合人筑屋、鼠打洞。麦草垛下面隐蔽、安全,麦秆中少不了有一些剩余的麦穗麦粒足够几代老鼠吃。鸟会把巢筑在我们搭起的草棚上,在长出来的那截木头上,涂满白色鸟粪。野鸡会从门缝钻进来,在我们曾经睡觉的草铺上,生几枚蛋,留一地零乱羽毛。

这些都是给下一年来到的人们留下的麻烦事情。下一年,一切

..会重新开始。剩下的事将被搁在一边。

如果下一年我们不来。下下一年还不来。

如果我们永远地走了,从野地上的草棚,从村庄,从远远近近的城市。如果人的事情结束了,或者人还有万般未竟的事业但人没有了。再也没有了。

那么,我们干完的事,将是留给自然最大的事情。

别说一座钢铁空城、一个砖瓦村落。仅仅是我们弃在大地上的一间平常的土房子,就够它们多少年收拾。

草大概用五年时间,长满被人铲平踩瓷实的院子。草根蛰伏在土里,它没有死掉,一直在土中窥听地面上的动静。一年又一年,人的脚步在院子里来来去去,时缓时快,时轻时沉。终于有一天,再听不见了。草根试探性地拱破地面,发一个芽,生两片叶,迎风探望一季,确信再没锨来铲它,脚来踩它。草便一棵一棵从土里钻出。这片曾经是它们的土地已面目全非,且怪模怪样地耸着一间土房子。

草开始从墙缝往外长,往房顶上长。

而房顶的大木梁中,几只蛀虫正悄悄干着一件大事情。它们打算用七八十年,把这棵木梁蛀空。然后房顶塌下来。

与此同时,风四十年吹旧一扇门上的红油漆。雨八十年冲掉墙上的一块泥皮。

厚实的墙基里,一群蝼蚁正一小粒一小粒往外搬土。它们把巢筑在墙基里,大蝼蚁在墙里死去,小蝼蚁又在墙里出生。这个过程没有谁能全部经历,它太漫长,大概要一千八百年,墙根就彻底毁了。曾经从土里站起来,高出大地的这些土,终归又倒塌到泥土里。

但要完全抹平这片土房子的痕迹,几乎是不可能。

不管多大的风,刮平一道田埂也得一百年功夫;一只随意弃在塘边的碎瓷碗,三百年后依旧会硌疼一只野鸭的蹼掌;一个从空中飘过的白色塑料袋,也许会造成千年后野地里一只兔子的死亡;一根扎入土地的钢筋,带给土地的将是永久的刺痛;几乎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消磨掉它。

除了时间。

时间本身也不是无限的。

所谓永恒,就是消磨一件事物的时间完了,但这件事物还在。

时间再没有时间。

(选自《刘亮程文集》,略有删改)

20.请分析文章第2段的作用。(3分)

21.文章第3段“下一年,一切

..会重新开始”中的“一切”指的是什么?(2分)

22.从描写和修辞的角度,赏赐文章第8段画线的句子。(4分)

23.请说说“时间再没有时间”这句话蕴含的复杂情感。(3分)

24.阅读全文,请探究题目“最大的事情”的内涵。(6分)

【答案】

20.(3分)内容上:通过描写动物们重新回归自然的场景(1分),表现出动物们自由鲜活的生存状态(1分)。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不是我们的事情”,同时为下文写“我们留给自然最大的事情”做铺垫(1分)。

21.(2分)一切:①人类的活动,人们料理麦地,收割麦子(1分);②动物的活动,老鼠、鸟儿、野鸡回到野地草棚、地边草垛(1分)。

22.(4分)运用细节(动作)描写和拟人手法(2分),通过一系列的动词将小草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小草复苏的场景(1分),表现了小草对人类的谨慎,对重回地面的欣喜以及顽强的生命力(1分)。

23.(3分)①拯救自然的急迫之情;②对自然被人类破坏的无奈;③对自然的悲悯与同情;

④对自然被伤害而无法弥补的痛惜;⑤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盼。(每点1分,答出

三点即可)

24.(6分)①消除人类破坏的痕迹,是自然最大的事情;②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最大的事情;③人类破坏自然太久,尽快拯救自然,是人类最大的事情;④人类留给自然什么样的痕迹,是人类最大的事情;⑤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最大的事情。(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20.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第一段,了解作者所写内容即“动物们的生存状态”,理解作者对其表达的态度。再联系后文作者对保护环境的感慨,说明其铺垫的作用。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21.

试题分析:阅读所示文段,根据“下一年,一切会重新开始”此句中“重新开始”,即可了解所指上一段人类的活动与动物们的活动这一内容,根据上段文字概括作答。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3.

试题分析:“时间再没有时间”在全文的结尾处,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考。阅读全文,了解作者在文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系列思考,从这个角度来具体分析作者表达那些忧患和希望。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24.

试题分析:解题思路同上,阅读全文,了解作者关于人与自然问题的思考,从人类应该如何对待自然,人类与自然应该怎样相处,人类如何保护自然等方面来概括“最大的事”所指的内容。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16江苏连云港)

骑自行车翻山越河

①三十年前,我父母用开菜园换来的钱,买了第一辆永久牌黑色二八式自行车。父亲很快就学会了骑车,总挂两只菜篮子在后座两边去赶集。

②我们常顺着大路练习骑车。田野中间的大路用沙土夯成,两边向路中央爬出绊根草,夏天的暴雨,会在路边上咬出大小坑,但在坑与坑之间,会有一条曲折如蛇的“路中路”,打足气的轮胎啃啮路面,沙沙响,像小牛吮奶,蚕吃叶,蛇蜕皮。更妙的,是在田野间猪小肠一般的小路上骑行,小路油光水滑,没有水凼,可以顺风骑得飞快,南风吹在麦巷里,吹在湿汗淋淋的背脊与头发上。青蛙蚱蜢固然是吓得慌不择路,狗之前总是不很耐烦地跑在我们前头,现在看着自行车上的小主人,望尘莫及自愧不如。

③父亲觉得我可以上路与他一起去卖菜了。那一年我们在菜园里种了很多土豆,如果不及时卖掉,它们就会毫不客气地长出紫芽。我和父亲闻鸡起床,将土豆挂在车后座上,父亲用的是从邻居大伯那里借来的飞鸽自行车。两袋土豆加起来一百多斤,并不比人轻。土豆两角钱一斤,驮到涂家河集卖完,可赚二十元钱,这在当时并不是小数字,所以我带着它们骑行在小澴(huán)河堤的杉树林巷里的时候,觉得一颗一颗土豆,比天上的星辰还要金贵。星光照夜路,并不够用,打手电筒骑车,也不可能。父亲熟门熟路,他知道十里八乡的每一道沟,每一道坎。我在后面紧紧跟着,可我毕竟是一个骑车卖菜的生手啊!终于有一次,我骑车冲出堤面,一头栽到了漆黑的杉树林里。如果不是一棵好心的杉树果断将我拦住,我会飞跌进星光下的小澴河,趁势将两袋土豆洗得干干净净吧。电光石火间,车卡在树干丛中,我的身体由龙头前面翻滚下来,落在地面。杉树的针叶将脸面与手臂刮得生疼。父亲将车慢慢地往地上一摊,反身跑下堤,慢慢地将我由地上拉起来,一边捏遍我的身子,一边问我疼不疼。看见我没事,他拍了拍我身上的尘土,扶起车子又出发了。

④第二年我考上了城里的中学。父亲给我买了一件新衬衣,还将自行车送给我,不是舍

不得买新车,他是觉得旧车没人偷。星期六的晚上,下了课,我常常一个人骑自行车,沿着澴河大堤回家。笔直的河堤,堤下是垂柳、水杉与白杨,黄昏渐阑,澴河清碧如带,世界开阔明净。二十里路,一个多小时,汗流浃背回到家,吃母亲留好的夜饭,在破旧的木床上小睡几个钟头,天不亮,又起床骑车回去赶周日早上的功课。十四五岁少年的精力,大闹天宫都够用,不是吗?

⑤有一次,我骑出城。归心如箭,自然也是车行如箭,听任蚊蚋阵阵扑打在脸上。离城已远,脚下失力,咯噔一响,我心说不好,果然是链条断掉了。如是是现在,我更愿意推着自行车,在月色朦胧的秋夜,走在杨柳风里,一步一步地走回故乡,是的,我愿意。可是三十年前,恨不得长出翅膀的我……我沮丧地推着车,失瑰落魄,汗水流入眼里,稻芒一般刺疼。堤外各个枫杨掩映的村庄,晚炊的烟气已经消散,油灯一盏盏灭掉。天上,月亮一会爬进云里,一会又漏出惨淡的光辉,大地模糊一片。我鼓足勇气将车推下堤坡,敲开了一户还留着灯的人家。我印象中,那个取来钉锤、老虎钳与扳手,蹲在堂屋外面帮我接链条的大叔,长脸膛,短头发。我举着他家的柴油灯,照着他敲敲打打。其实我自己也会,他坚持要帮我接。接好链条后我道谢,急急忙忙往家赶,还是晚了,母亲已经打着手电筒等在村口。

⑥我到远方的城市读书工作结婚后,乘公汽,坐地铁,自己开车,整日奔走;忙孩子,忙事业,忙生活,马不停蹄。故乡已经离我越来越远,三十年前的光阴也沉睡在脑海深处。只是在周末,我会骑着儿子的那辆公爵自行车去沙湖公园逛逛。那时候就会想起那一辆黑色永久车,人生中的第一辆车,想起我养过的牛、猪、鸡,它们现在在哪里?我曾凭借着它们生活在家乡。

⑦翻山越河的少年时代,我特别不能忘记澴河堤下的那盏油灯。海子诗里讲,“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我就是被油灯祝福过的那个陌生人?妻子是我的高中同学,婚后我曾随她回她老家,那天我惊讶地发现,澴河堤下有个枫杨掩映的村庄,赫然就是许多年前的惶惶秋夜,我决心下堤修车的那个村子……

(选自2016年5月8日《文汇报》,作者舒飞廉,有删改)

15.围绕以前骑自行车,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件事?(3分)

16.第②段对“青蛙蚱蜢”和“狗”的描写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7.结合第③段内容简,简要分析“父亲”的形象。(3分)

18.【甲】【乙】两个片段都写了月亮,请分别说一说月亮的特点,以及这样写的用意。(4分)

【甲】堤外各个枫杨掩映的村庄,晚炊的烟气已经消散,油灯一盏盏灭掉。天上,月亮一会爬进云里,一会又漏出惨淡的光辉,大地模糊一片。

(舒飞廉《骑自行车翻山越河》)

【乙】我说:“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

(贾平凹《月迹》)

19.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你对第⑥段中画线句的理解。(3分)

20.文章结尾写妻子老家有个“枫杨掩映的村庄”就足“我”当年决心下堤修车的村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参考答案】

15. “我”学骑自行车。“我”骑自行车卖土豆摔倒,父亲扶起?“我”,“我”常在周六骑车回家,周日清晨返校。“我”骑自行车回家时链条断掉,陌中村民帮“我”修好。(3分)

16.拟人、对比,从侧面衬托出“我”骑自行车的速度之快,表现了“我”当时喜悦、得意的心情。(4分)

17. “我”和父亲闻鸡起床,骑自行车卖上豆,可以看出父亲的勤劳。从父亲“将车慢慢地往地上一摊”这个动作,可以看出父糸的细心和对车、土豆的爱惜。从他“慢慢地将我由地上来”、“捏遍我的身子”等动作,可见父亲对“我”的关爱。(3分)

18. 特点:【甲】文中的月亮时隐时现,月光惨淡;【乙】文中的月亮皎洁,美好。作用【甲】文表现了我沮丧(急切)的心情,【乙】文表现了孩子们心灵的美好(月亮是美好事物的象征)。(4分)

19. 故乡事和物曾是“我”物质和精神的依靠。蕴含着对以前故乡事物的怀念和感激以及观实生活中故乡无处可觅的失落之情。(3分》

20. 结构上与上文对村庄的描写形成呼应,内容上强调了“我”路被祝福的“陌生人”,深化民“我”对家乡的感激之情。(2分)

(2016江苏苏州)

酒酿王

凌鼎年

黄阿二的酒酿在古庙镇上老老少少都翘起大拇指,没有不说呱呱叫的。古庙镇人黄、王不分,大伙习惯喊黄阿二为“酒酿黄”,但听起来总像“酒酿王”,其实喊他酒酿王倒也不虚不谬。至少在古庙镇上,还没有谁做酒酿能做得过黄阿二的。

黄阿二做酒酿,不用大钵头,而是用小钵头。据说小钵头酒酿比大钵头酒酿难做,因此做酒酿小生意的,都习惯用大钵头,不敢轻易改用小钵头,单凭这一点,黄阿二就区别其他做酒酿买卖的。

古庙镇人只要一听那吆喝就知道是“酒酿王”来了。别人喊“酒酿——酒酿来——”他喊“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酒酿王的嗓音很浑厚,有一种穿透力,能穿过门墙,撞入人们的耳膜。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能听到酒酿王的吆喝,他那极有韵味的吆喝可以说已成了古庙镇的一种文化风景。

古庙镇的人偏好吃酒酿有些年头了,来了客,端碗酒酿小圆子,乃待客的一种,既不破费多少,也还上得台面,那些老吃客十有八九认准酒酿王的酒酿。据他们说,一上口就能吃出是不是酒酿王做的酒酿。每每这时,黄阿二脸上就浮现出一种满足,一种得意来。用他的话说,有老吃客的这些评价,比吃人参还补。

酒酿王的酒酿从来只有买不到的日子,没有卖不掉的日子。但黄阿二坚持每天只做三十小钵头,一小钵头也不多做,从无例外。通常他九点钟骑了黄鱼车笃悠悠地走街串巷,一路骑过去,一路吆喝过去。黄阿二常说:他做酒酿买卖,一半是为了能吆喝上这几声。只要每日里这么吆喝一嗓子,通体舒畅。若待在家里只吃不做,不吆喝,不出一个月保管憋出病来。

黄阿二的酒酿常常是不到吃中饭就卖光了。下午,他或茶馆里坐坐,或澡堂城泡泡。天长日久,他有了不少茶友、浴友,每日里聚在一起,嚼起来没有啥话题避讳的。有位老茶友对他说:“你的酒酿,牌子已做出了,生意这么好,何不多做点?”“我只一双手。”黄阿二说了这话再不多言。有位浴友替他出主意说:“那请一两个帮手嘛,你还可过过老板瘾呢。”黄阿二默默半晌后说:“我这人命贱,自己不动手做,比死还难受。再说了,自己做放心。做好做坏,心里有底。”

黄阿二的酒酿不论斤不论两,论钵头的,一小钵头一买,连钵头买也可,用锅用盆来倒回去也行。他的酒酿打出牌子,不挑不拣,顺着摆放的次序拿,若要比比看,挑挑看,他就不卖。老主顾都知道,黄阿二的酒酿钵钵一样,无需挑挑拣拣的,否则,咋叫“酒酿王”?古庙镇的人都说:如今像黄阿二这样信得过的生意人越来越少了。

有次,一公司总经理来找他定做五十小钵头酒酿,说有批上海客户慕他酒酿王的名,点名要吃他酿的小钵头酒酿。公司准备连钵头买,钱可以预付。

黄阿二说:“可以。但每天只有三十钵头,若要五十钵头只能分两天交货。”

那怎么行。公司总经理表示价钱上可以提高点。

谁知黄阿二说做五十钵头质量上就难保证了。只能一天三十钵头。要就要,不要拉倒,没啥商量的。

经理碰了一鼻子灰,一百个想不通。有赚不赚猪头三,这黄阿二死脑子一个。

听惯了黄阿二的吆喝,几回不听见,就有人问:“酒酿王这两天怎么没来?”往往这话还在耳边,那“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的吆喝声就传来了。

最近,连着好几天未听到酒酿王的吆喝声了,生活中仿佛缺了什么。一打听,原来黄阿二病了。大家怪想念黄阿二的,几个老茶友、老浴友结伴前去看望他。进了门,大伙儿一起吆喝了一声:“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

黄阿二听后浑身一震,他撑起身子说:“你们这一声吆喝,对我来说,比吃啥药都强,这不,毛病好了一半。”

(摘自《第五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品》,有删改)

17、小说开头说“其实喊他酒酿王倒也不虚不谬”,请联系全文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3分)

18、品读下面两句话回答:酒酿王的吆喝在古庙镇有什么特别的意义?(2分)

⑴他那极有韵味的吆喝可以说已成了古庙镇的一种文化风景。

⑵连着好几天未听到酒酿王的吆喝声了,生活中仿佛缺了什么。

19、文中黄阿二的语言极具修改。请任选三处说说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特征。(6分)

20、除了黄阿二以外,小说还具体写了哪些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4分)

21、文中说“如今像黄阿二这样信得过的生意人越来越少了”,试联系实际说说酒酿王的形象在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4分)

【参考答案】

17、答:⑴他的酒酿难度高,都用别人难做的小钵头做;⑵他吆喝的嗓音浑厚,极有韵味和穿透力;⑶他的酒酿上得台面,老吃客大多认准他的酒酿;⑷他的酒酿销量好,从来没有卖不掉的日子;⑸他的酒酿信誉高,无需挑拣;⑹每天只做三十小钵头,从无例外。

18、答:他的吆喝声已经融进古庙镇人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的极具韵味的吆喝声富有美感,成为古庙镇崇尚信誉和文化传统的文化象征。

19、答:(选文略)①讲诚信,卖的酒酿既质量好,又不会短斤缺两。②做事有原则,既坚持自己亲手做酒酿,也不为了赚钱而多做酒酿。③勤劳质朴,自己不动手做酒酿就感觉比死还难受。④易满足,听到吃客对酒酿肯定的评价,感觉比吃人参还补。

20、答:老茶友、老浴友等古庙镇人,一公司经理。从正面和侧面衬托出黄阿二坚持质量和信誉、保持传统手艺和文化的执着的精神品格,丰富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突出表现了小说的主题。

21、要点:⑴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但坚持质量和信誉的经商理念不能变;⑵坚守文化传统,弘扬中华文化,重视构筑人类精神的家园;⑶保持内心的满足和安定,去除名利带来的浮躁。

(2016江苏盐城)

两棵树

墨村

①胖子和瘦子那时候很年轻,两人结伴到山里去。奇山诡水,令人迷醉。在一风景绝佳处,游兴正浓的胖子和瘦子同时发现了一种很奇特的树。两人生性好抬杠,各持己见,互不相让。胖子说,这树肯定能长成栋梁之材! 瘦子说,那不一定。胖子说,咱各弄一棵树苗试—试!瘦子说,那就弄吧。

②于是,胖子和瘦子两家的庭院里便都有了这种树,只不过胖子栽在地上,瘦子植在瓦盆里。胖子和瘦子较着劲儿为各自的树苗儿浇水、施肥、松土、修剪。胖子的树没遮没拦,一天天长大长高,很劲秀,很漂亮。瘦子的树用铁丝左绕右缠,一天天眼瞅着老往那斜刺里窜,很怪异,很邪乎。日子一晃悠,胖子头顶秃了,瘦子脑袋光了。

③胖子的树长得有一搂粗细,铜杆铁臂,挺拔巍峨,冠盖如伞,遮天蔽日,惹得周围十里八村鲁班的子孙们整日绕着左测右量直打鬼主意。胖子笑眯眯搔着脑壳对瘦子说,咋样?不错吧!

④瘦子的树虽只一米有零,且疙疙瘩瘩,歪歪扭扭,枝丫纤弱,却被瘦子侍弄得盘龙虬扎道骨仙风,随便站在哪个角度上看,都能让人陡生一种云天雾地深奥难测之感。

⑤一日,被一采风的摄影记者撞见,记者被其别有洞天的玲珑奇绝与怪诞飘逸的鬼斧神工所深深折服,惊叹之余,“叭叭叭”一口气拍完了整幅胶卷。月余,一封来自首都北京的牛皮大信径送瘦子家。瘦子满腹狐疑地拆开一看,竟是那位记者寄给他的一份画报。瘦子一蹦三尺高,乖乖,咱的大名咱的树竟上了《人民画报》咧!瘦子笑眯眯哗啦啦抖着画报对胖子说,咋样?不错吧!

⑥胖子撇撇嘴,熊样儿,烧火都嫌碍事!瘦子吊吊眉,整形,谁愿跟你换!胖子说,走着瞅!瘦子说,走着瞅!

⑦忽一日,县里来辆卡车,从司机楼里跳下一个瘦猴样的人,老驴曳磨般围着胖子的树转了一圈儿又一圈儿,最后突然打住,要出大价钱买了这棵树。胖子头摇得如拨浪鼓,冲着在门口晒暖的瘦子夸张地可着嗓门吼,啥?你说啥?九百?不中不中,再添五十也不卖。

⑧最后,那人阴着脸甩出十张领袖票,吃亏似的连树根都挖出来拉走了。那几日,胖子红光满面,进出家门,嘴里都韵味十足地老哼着“包龙图我打坐在开封府……”

⑨又一日,市里来辆骄车,从里面钻出一个弥勒佛样的人,操着一口普通话叽哩哇啦地嚷嚷着要找瘦子。胖子自告奋勇,哼唱着“哪一夜我不等你到月上高楼……”领那人来到了瘦子家。那人一进院门就被瘦子那棵树惊得老半天都没合上张大了的嘴,激动地一边搓手一边一连声地嚷:“名不虚传!名不虚传!”

⑩那人毕恭毕敬地朝瘦子直擩过滤嘴烟:“早闻其名,如雷贯耳,你老太不简单了,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三生有幸啊!不知道你老舍不舍得忍疼割爱,这个数送给小辈,咋样?”那人迫不及待地伸出了一只手掌。瘦子耷拉下眼皮,抽出了自己的旱烟袋。那人忙又加上了另一只手掌的三个指头。

?一旁的胖子急得不行,朝着瘦子直嚷,你你你,你神经病啊,八十了你还不卖?瘦子睁开眼,不紧不慢地往烟锅里装着旱烟丝,冲那人懒懒一笑,你是内行,呵,给两个巴掌不多吧?你说。那人一愣,随之点头如捣蒜,啊,你老说得对,是不多,是不多!

?乖乖,这东西也值一百?胖子一声惊叫。瘦子鄙夷地哼了一声。

?多了,还是少了?胖子一脸问号。瘦子白了丈二和尚般的胖子一眼,沉默良久。瘦子突然一磕烟袋锅,声音朗朗地对那人说,成,就冲你刚才的那句掏心窝子的话,九千八你赶紧搬走吧,免得一会儿我后悔了……

?那人受宠若惊点头哈腰喜出望外,在滚圆肚子下边的钱袋里掏钱的手都激动得颤抖不已。临走,从车上拿出一条烟往瘦子怀里一塞说,你老有情有义,咱交个朋友,来日方长,这点小意思你老无论如何也得收下!啥时去广州做客,我一定陪你老逛个够!

?胖子愕然。

?两棵树没有了,胖子和瘦子心里都空落落的没了根底,再见面时,你望望我,我看看你,再也激不起打赌的欲望了。

(选自《2010中国微型小说年选》)

16.阅读全文,请分别概括两棵树的特点。(4分)

17.请从词语运用或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8)段画线句子。(4分)

18.文章第(5)段写瘦子和他的树上了《人民画报》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4分)

19.品味第(13)段画线句,发挥想像,试将“瘦子”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不超过60字)(5分)

20.联系全文,谈一谈你对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理解。(5分)

【参考答案】

16、胖子的树长得有一搂粗细,铜杆铁臂,挺拔巍峨,冠盖如伞,遮天蔽日;瘦子的树虽只一米有零,且疙疙瘩瘩,歪歪扭扭,枝丫纤弱,但却盘龙虬扎道骨仙风,让人陡生一种云天雾地深奥难测之感。其别有洞天的玲珑奇绝与怪诞飘逸的鬼斧神工深深折服记者。

17、词语运用:如“红光满面”“韵味十足”从脸色和哼唱方面表现胖子的高兴;“都”“老”二字表现了胖子哼唱的次数多,高兴时间长。人物描写:直接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突出树卖得好价钱的高兴之情。

18、这一情节表现了瘦子的树长得“不错”,得到人们认同。

19、示例一:你胖子没有为我的树抬高价格,相反却说得很低,太不应该了!

示例二:你胖子太不识货了,这是多么好的一个盆景,岂至值“一百”?

示例三:这棵树是“一只手掌”“加上了另一只手掌的三个指头”还是“给两个巴掌”?或是少一点?

20、胖子和瘦子两人生性好抬杠,各持己见,互不相让。所以为一棵树能否长成栋梁之材而进行努力栽培,后来两人都取得了成功。可以说;“两棵树”是他们的人生奋斗目标,是他们的精神寄托,而当“两棵树”离开他们之后,他们的精神寄托也就没有了,因此,“胖子和瘦子心里都空落落的没了根底”。

(2016江苏淮安)

卖豆浆的孩子

鲁先圣

①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个天天早晨卖豆浆的孩子,这个孩子大约有十一二岁的年龄。他在这个地方卖了多少天了,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从我不久前搬到这里来住,每天早晨的六点多钟开始,这个小孩子就在小区门口吆喝他的鲜豆浆了。

②最初发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以为是孩子的父母正巧这几天有什么事,让孩子代替几天罢了,也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但是,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门口吆喝鲜豆浆的却一直是这个孩子,一种好奇心驱使着我走出了家门,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

③有时候买豆浆的人很多,只见他很用力地用那个很大的铁皮瓢一下一下地从那个大塑料桶里往外舀清水添加到豆浆机里,又很熟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浆。五角钱一份,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有条不紊。盛清水的塑料桶有一米多高,放在一辆三轮车上,因而当卖去一半多以后,再舀,他的臂膀就不够长了。这时候,他往往就将半个身子趴在桶边上。我的心中有很多的疑问与不解,在当今这个时候,这么小的孩子,应该是早晨起不了床,被父母吆喝起来吃早点去上学了,而他却早早地在这里卖豆浆了。他一定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家庭,有着许多同龄孩子所没有的经历和背景。我总想找个机会与他攀谈,但看到他辛苦忙碌的样子,我虽然想急于了解却又不忍心打扰他。

④这一天,下了小雨,但是,孩子的吆喝声依然准时传来,我从家里走出来,发现他依然像往日一样站在小区的门口磨着豆浆。买豆浆的人很少,到我买的时候,我趁着没有人,就问他:你爸爸妈妈呢,怎么天天就你一个人?他回答说爸爸妈妈在另外两个地方卖。我又问,你卖了多长时间了?他说一年多了,从10岁开始就卖。看着面前这个孩子,心里很不是滋味。10岁,他就开始为生计而早起了。他不是短短的几天代替父母,而是承担了家庭中谋生计的一份责任,或者说,他从10岁开始就有了一种职业。

⑤我问他,卖豆浆不影响学习吗,起这么早?他说没事,卖完了再去,在班里还是最早到的呢!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他已经没有了一个十一二岁孩子所有的那些稚嫩与娇气,而平添了一份成熟,几分老练、一些骨气,而且,我还看到了一种生的勇气与坚强。

⑥当时小雨一直在下,他的头发和一件小背心都淋湿了,这个时候走过来一个领孩子去上学的女人。那孩子穿了一件夹衣,女人给孩子打着一把美丽的伞。那个孩子大约也是十一二岁的年龄。

⑦站在两个孩子之间,我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那个孩子现在是幸福的,但这个卖豆浆的孩子呢?我无言以对。后来,我听别人讲,这个孩子的父母都在一个工厂里上班。工厂停产放假了,就做起卖豆浆的生意。

⑧每天见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的心里便有许多苦涩的东西在流淌。我想我不能够责怪孩子的父母让这样小的孩子就担负了生活的责任,或许这个孩子挣的这一份,就是他自己的生活费或学费。没有这一份收入,他就不能去读书了。

⑨卖豆浆的孩子天天早上六点钟就在我居住小区的门口响亮地吆喊,这个声音成为了我们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或者起床买早点,去上班,喊孩子起床,或者去做生意。而我,也总是在听到这个清脆的声音之后,放下台上正在读的书或停下写作的思路,走出家门,吸纳新鲜空气,驱除一夜伏案的劳累。

⑩我总这样想,这个孩子今天卖豆浆的经历,一定是他将来人生的一笔财富。

15、请简要说说第①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答:▲

16、第⑥自然段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7、第⑧自然段加点的“苦涩的东西”内涵丰富,你如何理解?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4分)

答:▲

18、请联系全文,谈谈结尾段中划线语句的深刻含义。(4分)

答:▲

【参考答案】

15.(3分)点题,交代了孩子的年龄和卖豆浆的情况;引起下文,激发阅读兴趣。(每点1分)

16.(3分)对比,突出(强调)卖豆浆孩子生活的艰辛和他的坚强独立。

17.(4分)苦涩于卖豆浆孩子的辛苦忙碌;苦涩于这样小的孩子就担负了生活的责任;这表达了对卖豆浆孩子的同情;也表达了对这类弱势群体的同情。(每点1分)18.(4分)孩子卖豆浆的经历,养成了他吃苦耐劳、独立自强的品格(2分),培养了他对家庭、对生活的责任感(1分),这些为他将来的人生奠定了坚实基础(1发)。

(2016江苏无锡)

孙子的麦收

王旭

乌云从南面的天空急急地飞过来,眼看就到头顶上了,大老刘急忙抱起塑料布往麦场里跑,今天收的麦子,不能被雨水冲了。

电话响了。谁的电话?真是添乱。哦,是儿子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城里工作,成了家,有了孩子。

“爷……”

“哎……是孙子哟。”大老刘心里灌了蜜,劳累顿时全散了。

“我今天收麦了!”孙子高兴地喊。

大老刘一听,恁小的孩子能收麦?上哪收麦?城里有麦子?收麦是很累人的活计,时间紧,天热,活计重,活计脏,一个麦收等于两个秋收,人们说“一麦两秋”就是说收麦活重。大太阳底下如火烤,麦秸上有一层厚厚的灰,手一动,灰便飞起来。还有小蠓虫子围着头飞来飞去,直打脸,往鼻子嘴里钻。

“你——收麦?累不累?”“一点也不累。好玩着呢!”

好玩?收麦子好玩?割麦时要蹲在熟透的麦子边,蹲累了,跪地上,跪累了,坐地上,一点点地往前欠着身子,一把一镰才割四指远,一天也就割亩把地。一天下来,浑身是灰,往床上一躺,像散了架子。

“今天我和爸妈一起去体验农家乐了,妈妈还给我买了一身运动装,我穿上可好看了。带上饮料,我最爱喝的。”

“这不是旅游吗?”

“差不多,你猜我割了多少麦子?”

这一问难住大老刘了,孙子一天能割多少麦子呢?半亩不能,有一间房子大的一片儿就不少了。他想着。

“猜不到吧。我割了二百六十棵麦子!”孙子很有成就感。

天哪,孙子能用棵来统计割麦的数量!

“割那么多,累吗?”大老刘算是明白了,孙子是玩,不是收麦子。

“不累!妈妈一边给我打着伞,一边给我拿饮料,一会儿喂我一口,一会儿给我擦擦汗;爸爸接我割的麦子,我割一棵,爸爸计一棵,一共二百六十棵!”

大老刘没有回话,只“噢”了一声。

“爷,唐诗错了!就那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咋错了?”大老刘心里一疼,像是被谁狠狠地砸了一下,赶紧问。

“我觉得,收麦一点也不辛苦啊!我把麦棵交给加工人员,他给我打了二万零五十八粒麦子,可是哪有一点辛苦啊?所以‘粒粒皆辛苦’错了!”

乌云遮蔽了天空,远处传来了雷声。

大老刘愣了半天,才说:“明天你回来帮爷爷割麦子吧。”[来源:学#科#网Z#X#X#K] 第二天,艳阳高照,真是麦收的好天气!大老刘只带了孙子一个人下了田。只一会儿工夫,孙子就脸色潮红,汗珠直滴,动作也慢了下来,开始用求救的眼光看向爷爷。大老刘什么话也没说。孙子越割越慢,终于割不动了。大者刘指着孙子割下的麦子说:“你数一数,今天你割了多少粒麦子?”孙子看着自己浑身湿透的衣服和那割下的一点点麦子,一下子呆住了……

一进门,孙子就累得瘫倒在地上,苦着脸说:“真是‘粒粒皆辛苦’啊……”看着孩子疲劳的样子,爸爸妈妈噌的一下脸红了,大老刘却高兴地笑了。

(选自2016年第7期《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18.请用合适的词在下列方框中写出“大老刘”的心理状态。(4分)

19.请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写作意图。(4分)

答:

20.阅读下列两句话,联系全文,回答问题。(5分)[来源:学§科§网Z§X§X§K] 孙子看着自己浑身湿透的衣服和那割下的一点点麦子,一下子呆住了……

爸爸妈妈噌的一下脸红了。

(1)这两句话中的加点词都用了什么方法描写人物?(1分)

(2)简要分析加点词的内涵。

呆住了:(2分)

脸红了:(2分)

21.《月迹》中的奶奶是一个高明的教育家,她注重引导孩子自己去寻找月亮,发现美,把孩子的心灵不断带进新的高尚境界。文中的“大老刘”也用这样的方式教育了“孙子”。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他们这种教育方式的认识。(80-100字,5分)

【参考答案】

18.(4分)欣喜;吃惊;沉重(伤心、郁闷);欣慰。

【评分要点及说明】每空1分,同义词或近义词也可。

19.(4分)写字出了麦收的辛苦;与下文孙子愉快的农家乐劳动形成对比;为下文写孙子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埋下伏笔。【评分要点及说明】答出1点得1分,答出2点得2分,答出3点得4分。

20.(1)(1分)神态描写。【评分要点及说明】神态描写,得1分。

(2)(4分)呆住了,写出孙子的诧异,他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开始重新思考“粒粒皆辛苦”的含义。【评分要点及说明】写出诧异,得1分,同义词,近义词也可;写出“劳动的辛苦”或“重新思考”,得1分,意思对即可。脸红了,为自己教育子女方式不当,使得孩子把劳动当成娱乐而羞愧;为自己溺爱孩子而羞愧;为自己没有帮父亲收麦而羞愧。

【评分要点及说明】1点得1分,答出任意2点得2分。

21.(5分)示例一:他们用引导的方式启发孩子,我很赞成。这种方式鼓励孩子积极自主探索,获得知识,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如,我想了解手表结构,爸爸就让我拆开他手表,教我组装,让我认识手表的机械构造。示例二:大老刘不用说教,而用实践让孙子明白道理纠正偏差,我很赞成。我父母也是这样。我一直认为没有父母在身边,我会生活得更快乐,那次父母故意出差残余分子天,我的生活变得一团糟,我终于认识到我错了。【评分要点及说明】观点正确2分,联系生活2分,表达清晰,言辞得当,1分。字数不足或者超出,酌情扣分。

(2016江苏扬州)

雪花的心跳

杨琳芳

①雪花是一种精灵、一种凄美。喜欢雪花飞扬的姿态,喜欢雪花清纯的模样,总之,方医生认为一年四季,雪是世间最美丽的景致。

②当方医生在晨幕四罩中打开房门,想融进雪儿飞舞的欢乐之中去感受雪花的心跳时,不远处雪光映照下有一个黑影一闪不见了。方医生的神经一紧,低头发现自家的门口台阶上放着一个长长的软软的包裹,方医生马上意识到这里边包的是一个孩子,他急忙把包裹抱到房屋温暖的火炉旁,掀开褥子一角,一个大约三个月大的可爱女婴还在甜甜地睡着。医生本能的责任,促使他快速对小女孩做了一个身体检查,五官端正,心肺跳动正常。此时,小女孩睁开紫葡萄一样的双眼,绽开一脸玫瑰般的笑靥。

③可当方医生扯下套在小女孩脚上的毛袜时,突然发现女孩的脚有残疾,他无奈地苦笑着想,谁让自己被人称作针灸大师呢?方医生喜欢雪,从此就给小女孩起名叫雪儿,把拣到雪儿这一天的日子定为她的生日。

④三年过去,雪儿在方医生的精心治疗下,脚已基本正常。活泼可爱的雪儿在房间里奔来跑去,不时给方医生一家和病人带来阵阵的笑声。但让方医生感到困惑的是,三年来,他总是感到有个黑影幽灵一般在他周围徘徊,这个黑影到底是谁呢?他究竟要做什么?

⑤又是一个雪天,方医生一家正给雪儿过生日,一对中年夫妇提着一大兜礼品来到方医生家。中年男人说:“方医生,去年冬天我来城里办事,突然犯了胃病,是你一针扎下去,治好了我的病,还没要我一分钱,你瞧,一直到今天,我才来向您表示感谢。”方医生搜寻了所有的记忆,最后还是记不起来,只好很含糊地应答:“那没什么,那没什么。”中年男人说:“是啊!您看好了那么多的病人,记不住他们的情况了,可病人一辈子不会忘记您啊!”末了,和中年男人一块来的女人抱起雪儿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眼里噙着泪水说:“你们的女儿可真漂亮呀!”雪儿用手擦拭着她的泪说:“阿姨,你哭了?”女人放下雪儿,把脸扭了过去。

⑥中年夫妇走后,心生窦疑的方医生忙打开礼包,只见里面有三套不同季节的女孩服装和一些零食,下面还压着一封信。他急忙展信细看,只见信中这样写道:

⑦尊敬的方医生,我是三王庄的一个养蜂人,几年来,在你眼前晃动的那个黑影就是我。三年前女儿出生,我和妻子就发现了她的脚有残疾,要治好女儿的病需要花很多的钱。知道你是方圆百里的针灸名医,治好了不少有脚疾的人,于是我们心一横,就做出了这样不道德的事,想再要个健康的男孩传宗接代。之后,我们如愿以偿,可儿子不久前又因病夭折了,我们的生活灰暗到了极点。我无数次跑到您家门口远远望着聪明、乖巧、跑来跑去的雪儿,还无数次整晚守候在你家的窗前,聆听雪儿的笑声。有几次,我甚至萌生了趁你们不注意偷走她的念头,但每当听到你们全家人的欢声笑语,看到雪儿幸福健康地成长,良心就会受到谴责。我很惭愧,后悔自己无情地丢弃了义务和责任,从此永远失去了女儿……方医生,我已和妻子订好了南下的火车票,准备到南方放蜂发展去,等到雪儿上大学的时候,为她准备一笔丰厚的学费,也好弥补我们一生的过失,弥补对您和雪儿的亏欠,这是我们夫妻唯一的心愿了!王心悔。

⑧未看完信,方医生早已泪盈眼眶。雪儿像为亲生母亲擦试泪水一样为方医生擦去眼角淌下的泪,稚气地问:“爸爸,你为什么也哭啊?纸上写的什么,给我念念好吗?”

⑨方医生抱起雪儿缓缓站起来,凝望着窗外翩翩起舞的雪花,像往日感受雪花的心跳一样,感受着雪儿的心跳,他亲了亲雪儿红苹果般的脸说:“等到你考上大学的时候,一定会念给你听的。

(选自《精选小小说》,有删改)16.请从方医生的角度,将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2分)

——困惑黑影—

———感受心跳

【解析】题目要求我们把短文分为四个部分,去除掉已经提示的,也就剩下开头的“领养弃婴”(“收养雪儿”),紧接着“困惑黑夜”的自然就是“了解真相”(“得知原委”)了。意近即可,无需心慌。

(考查文章内容归纳,一是注意答案字数和格式,二是圈定答案涵盖的范围,再进行归纳。)17.仔细品味第⑤段中划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揣摩“女人”此刻的心理活动。(3分) 答:

【解析】划线句——女人放下雪儿,把脸扭了过去。那个“女人”是谁?是雪儿的亲妈,是先前“心狠”遗弃了雪儿的“虎妈”。她看见自己的女儿,本有残疾的女儿,现在活蹦乱跳的可爱的女儿时,她的心理活动应该是咋样的?你别说你不知道啊!应该极其复杂:喜爱、疼爱,愧疚,喜悦,无奈,不敢名言的自责和不肯名言的自我抑制……参考答案:通过“放下”“把脸扭过去”等动作,写出了女人掩饰内心的痛苦和愧疚,不想让雪儿知道真相的心理。

(揣摩人物心理,要结合具体语境,设身处地,“入戏”要深。)

18.联系全文,说说你对第①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4分)

答:

【解析】划线句——雪花是一种精灵、一种凄美。内容上,你得搞清楚为什么雪花是“精灵”,是“凄美”,去文中找啊!结构上,别忘了“第①段”哦。“第①段”唉!老师讲了几千遍了!参考答案:雪花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文章以“雪花”开篇,又以“雪花”收束,全文贯穿“雪花”。雪花的美折射出人物的心灵之美,见证了方医生高尚的情操和养蜂人的愧疚、亲情和自我救赎,医治了雪儿父母的思想残疾。

(对句子的理解,既要答出句子的含义,也要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19.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方医生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

【解析】你不会说“好人”吧!“结合内容”+“总结特点”=搞定。参考答案:方医生是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被人称作针灸大师,医好了雪儿的残疾。他还是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他收养并医好了雪儿,理解和体谅了养蜂人的“救赎”行为,并被养蜂人的行为所感动。

(赏析人物形象,要注意人物的职业、身份,如方医生能治好孩子的病,就是医术高超。还要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详细分析。)

2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文中两处写雪儿擦拭大人的泪水,前者表现雪儿的乖巧,后者表现方医生的担忧。B.那封信的作用主要有:解释雪儿被抛弃的原因,推动情节发展,升华小说主旨。

C.小说题目形象深刻,雪花高洁,故事曲折,揭示出激荡人心的复杂的人性人情之美。D.方医生不仅医治了雪儿的身体残疾,更医治了雪儿父母的思想残疾。

【解析】当你看到短文阅读有选择题时,你可以在心里三呼“万岁”和衷心感谢。选项即备选答案或参考答案啊!你懂的。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那就是A 了,因为A胡扯。“前者表现雪儿的乖巧”,对了!“后者表现方医生的担忧”,方医生在看到信后,当时情形是——抱起雪儿缓缓站起来,凝望着窗外翩翩起舞的雪花,像往日感受雪花的心跳一样,感受着雪儿的心跳……可见,他是被感动得“泪盈眼眶”,而非“担忧”。“稚气”的雪儿自然也还不会“为方医生担忧”。

(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每个选项在原文中找到依据,并比较原文和选项的差异。)

(2016江苏常州)

放生池

张丽钧

①我四岁那年,母亲和舅舅带我去游北京卧佛寺。在放生池前,我说什么也不走了,非要让母亲逮几条金鱼给我。母亲好劝歹劝,我死活不听,于是母亲赌气拉着舅舅就走。他们走很远了,我也没有追上去,独自趴在放生池的石栏上,眼巴巴瞅着池中的金鱼……

②那天在单位的传达室前看到了一箱螺蛳,便问门卫师傅:“是食堂买的吗?”师傅答:“不是,是音乐王老师的,要去放生。”我一下愣住了。俯身端详那小指甲盖般的螺蛳——少说,这箱里也有上万条生命吧?一想到它们的下一站不是锅中而是河中,不能不替它们欢喜。

③也曾在南湖亲瞻放生盛举。一大群善男信女,抬着一箱箱鱼虾龟螺,呼啦啦倒进水中。一时间,祝祷的,拍照的,叫好的,湖畔热闹得赛过party。

但是,就在几十米远的地方,有人正在张网捕鱼。看得出,那边捕的,正是这边刚刚放的。我多嘴,悄声跟一个放生者说:“喂,看到那边了吗?”她说:“看到了。我放我的,他捞他的。”语气平静得让人震惊。

④朋友曾回忆过这样一件事。外婆的一条红鲤鱼蹦到水沟里了,外婆急得大呼小叫,孩子们奋不顾身地跳进水中追捕那条鱼。鱼终于被捉到手了,孩子们浑身上下弄了个泥泥水水。大家都巴望着外婆把这条红鲤鱼烹给他们吃,想不到外婆却说:“这鱼不能吃,这是明天放生用的。”孩子们一听,气疯了——你咋不平说啊!早知道是放生用的,不捉它不就是了!可外婆却说:“那不行,现在放,就没人看到了。”孩子问:“放生就是为了让别人看到啊?”外婆坦然应日:“是呢。”

⑤“放生秀”,这是多少人迷恋的一档节目啊!⑥看丰子恺先生的《护生画集》,中有一幅《生的扶持》。画面上有三只螃蟹,两只在下,一只在上,上面那只螃蟹丢掉了五六个爪子,是只“残蟹”。只见“残蟹”悠然骑坐在两只“健蟹”身上,三蟹奋然前行。更让人欢喜的是丰先生的题款:一蟹失足,二蟹扶持。物知慈悲,人何不如!我们在爱“异类”的同时,怎么可以忘了更为紧切的“爱同类”呢?只要我们愿意,放生、护生的功德是随时可做的,不一定非要到池边去放生一条鱼,不一定非要到人前去放生一箱螺。功德的加分与减分,不可能是一件眼眸即可测定的事。

⑦放生池,如你能言,你会不会这样祝福芸芸众生:放手去爱,生的扶持……

(选自《读者》原创版2016年第5期,有删改)16.本文围绕“放生池”记叙了哪几件事?请分条概述。(4分)

答:

17.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从两句中任选一句作答)(3分)

①一时间,祝祷的,拍照的,叫好的,湖畔热闹得赛过party。

②鱼终于被捉到手了,孩子们浑身上下弄了个泥泥水水。

选择第句。赏

析:

18.联系上下文,简析作者为什么要详细介绍丰子恺先生《生的扶持》这幅画。(3分)答:

19.联系全文,指出最后一段在文章结构、内容两方面的作用。(4分)

答:

【参考答案】

16.①四岁那年,在北京卧佛寺放生池前,要让母亲逮几条金鱼给我。②王老师放生一箱螺蛳。③在南湖亲瞻放生盛举。④朋友的外婆为了让别人看到自己放生,而放生一条红鲤鱼。【解析】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解答时要抓住“放生”这一线索,梳理出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里的人和事。

17.示例一:①运用了排比和对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放生仪式的热闹,与下文有人张网捕鱼的情形形成鲜明的对比。示例二:②“终于”表明“捉鱼”的不容易;“泥泥水水”使用了叠词,写出了孩子们浑身是水的状况。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赏析句子要根据句子的特点选择角度。第①句可选择修辞手法进行赏析,第②句可选择关键词语赏析。

18.丰子恺的画的内容是“生的扶持”,表现了蟹知慈悲,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我们在爱“异类”的同时,更应该“爱同类”,点明了“放生”的意义,升华了+文章的中心。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紧扣画面内容,结合“放生”这一中心事件。

19.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标题,使文章浑然一体;内容上写出了“放生”的意义,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解析】此题考查文中重点段落的作用。文章结尾段在结构上一般是总结全文,与标题或开头段相呼应;内容上一般是揭示中心,升华主题。

(2016江苏宿迁)

大印象

刘建超

①老街把给人画像的营生称作印象。

②老街,能把画像这门手艺做得精绝的是八角楼下的大印象。遇到个急事,有人会拿着照片,找到大印象的店里,说给印象一张。大印象便按照顾客的要求,把照片上的人像放大绘到纸版上,装裱好,保证和照片上的人物表情一模一样。

③去老街找大印象,老街人都会告诉你,大印象啊,好找。去八角楼,宽脸,短眉,眼睛不大,特有精神。

④大印象不只是活儿做得好,为人也正直实诚。大石桥段家老爷子意外去世,家人没有找到老人遗照,便找到大印象,央求去家里给老爷子画像。做印象生意的,极少上门给人画像,用照片印象,可借技术工具帮助,登门画像却全凭手上功夫,况且给故去的人画像,是晦气生意。但大印象二话没说,收拾起家什就到了段家。大印象对躺在棺木中的段老爷子鞠了三个躬,支起画板开始下笔。正是三伏天,屋内闷热,出于对死者的尊重,大印象连续八

个小时不吃不喝,在灵棚搭建起前,画完了肖像。大印象谢绝了段家的优厚酬金,说能给老爷子画像也是有缘啊,算我送了老爷子一程。

⑤老街有个环卫工人,大家都称他韦老头。他每天推着架子车,沿街清理垃圾。韦老头闲时,爱坐在大印象店前,吸着烟,看大印象画像,拉扯些家长里短。韦老头吧嗒吧嗒地吐着烟雾,也不管埋头做着活计的大印象听没听,自己只管说。说他和老婆的恩恩怨怨,说因为他没有照顾好妮子,十二岁的妮子溺水死了,老婆子也离家走了。我那妮子啊,长得可带劲了,瓜子脸,大眼睛,双眼皮,长睫毛,笑起来,俩酒窝,学习好着哩。都怨我,都怨我啊。韦老头过足了烟瘾,也叨叨够了,拿起扫把仔细地将店铺前清理干净,推着车子走了。韦老头退休那天早晨,去找大印象道别,大印象的店铺没开门,门上挂着一幅女孩的画像,瓜子脸,大眼睛,双眼皮,长睫毛,俩酒窝,天啊,这是我妮子,是我妮子啊。韦老头把画像搂在怀里,老泪如珠,对着大印象的店铺拜了又拜。

⑥生意清闲的时候,大印象端着一杯茶,眯缝着一双小眼看来来往往的行人。有人

说大印象的本事是过目不忘。曾经有人打赌,带着四个男女在大印象眼前过了一趟,让他把这四个男女画下来。他眯缝着眼,一杯茶的工夫,画像就出来了。四个男女瞪着惊讶的眼睛,各自拿着画像离去。

⑦那年冬天,流窜盗窃团伙到了老街一带,警察通知商家注意防范。没几天,老街的一家珠宝店失窃。警察走访时,大印象拿出了几张画像,说这几个人在老街转悠几天了。警察按图索骥,果然抓获了三名盗窃嫌疑人,只是让团伙的头子逃脱了。老街人把大印象画像擒贼的事都传神乎了。原想这件事情就算过去了,没曾想,春节前夕,逃跑的盗窃团伙头子竟然又潜回了老街。节前商家生意旺,店铺关门也晚。天擦黑,大印象起身去关门,一个黑衣人裹着寒气闯入店里,反手扣上门。大印象正疑惑,一把冰冷的匕首抵住他的咽喉。大印象即刻明白了怎么回事,平静地坐到椅子上。黑衣人匕首向上一划,大印象两眼模糊。

⑧翌日,正在饭馆里喝酒的黑衣人,被警察逮个正着。黑衣人挣扎着又哭又嚷,说警察冤枉人。被带到派出所后,黑衣人忽然安静了,他看到案桌上一张用血绘出来的画像,画像上的人分明就是自己啊。黑衣人瘫倒在案桌前。

⑨大印象眼睛致伤,不能再给人画像了。

⑩老街人提起大印象还是那句话:大印象啊,宽脸,短眉,眼睛不大,特有精神。

(选自《广西文学》,有删改)

17.浏览全文,依次概括有关大印象的四件事。(4分)

【参考答案】①大印象上门为大石桥段家老爷子画遗像,谢绝了段家的优厚酬金。②在环卫工人韦老头退休时,为他溺水死去的女儿妮子画了一幅像。③四个男女在大印象眼前过了一趟,大印象便把他们画了出来。④大印象用画像帮助警察破了案,但自己的眼睛被歹徒所伤。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概括内容一般先找出或划分事件段落(题目要求四件事,应该有四大部分),再提炼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语言表达上一般以主人公作为陈述对象),最后看看有没有字数要求,当然简洁、明确是语言表达得重要标准。本文层次清晰、事件“分明”,不再赘述。

18.体会第④节画线句“大印象不只是活儿做得好,为人也正直实诚”在结构上的作用。(3分)

【参考答案】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大印象不只是活儿做得好”,承接上文大印象“把画像这门手艺做得精绝”等,同时用“为人也正直实诚”启下,引出下文对大印象“正直实诚”美好品质的叙写。

【试题解析】一个句子主要用两大作用: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本题只考查“结构上的作用”,那就要看它在“结构”中的哪一个环节,即哪一个位置、哪一个段落,因为,在开头、文中、文尾的作用是不一致的。“大印象不只是活儿做得好,为人也正直实诚”在第④节中,段落上前三后六,自然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因为要“体会”一下,自然应该分析一下“承了什么‘上’”,有“启了哪些‘下’”。

19.本文第⑤节用较多笔墨写韦老头是否合适?请简要说说你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写韦老头的目的是为下文大印象为他溺死的女儿妮子画像做铺垫,从侧面衬托大印象为人的正直实诚。

【试题解析】本题不是考查“为什么要写韦老头”,而是“为什么要用较多笔墨写韦老头”。实则因为韦老头的女儿早已溺亡,所以,“用较多笔墨写韦老头”可以更自然、更清晰地交代韦老头的女儿的外貌特征。大印象正是从韦老头的絮絮叨叨中准确把握了人物特征,并给韦老头的女儿画了一幅惟妙惟肖的画像。作用:①可以更自然、更清晰地交代韦老头的女儿的外貌特征,②为下文大印象为韦老头溺死的女儿妮子画像做铺垫,③更好地突出了大印象的技艺精湛,④也更巧妙地衬托了大印象为人的正直实诚。

20.请将本文第③节和第⑩节对大印象的两处外貌描写与下面对于勒的两处外貌描写进行比较,说说它们在描写内容与情感表达上的不同点。(6分)

(1)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

(2)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参考答案】从描写内容上看,本文第③节和第⑩节对大印象的两处外貌描写突出了大印象的脸部特征,刻画了他的眼睛,突出了“特有精神”;而对于勒的描写不但突出了脸上和手上的皱纹,而且强调了他的愁苦和不堪。从情感上看,本文的外貌描写写出了人们对大印象的印象深刻,表现了人们对大印象的喜爱和敬意;而从对于勒的外貌描写中可以看出他生活的艰辛,写出了作者对人物的同情和对“我”父母亲的不满。

【试题解析】从“描写内容和情感表达上”找“不同点”。“描写内容”就是描写的对象及其特征等,人物不同,这些方面的内容往往是不同的。如写于勒,就抓住他的“手”和“脸”,“手”是“满是皱痕”,“脸”是“满脸皱纹”“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写他的“狼狈不堪”。至于“情感表达”嘛,则需要我们把握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文章主旨。

21.大印象把画像手艺做得精绝,南通人传承悠久的民间工艺,把蓝印花布、板鹞风筝等做到极致,南通仿真绣更是五度成为国礼。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5分)

【参考答案】大印象把画像手艺做得精绝与他的人品是分不开的,要想技艺精湛,做人很重要。我们也要做“正直实诚”的人,在磨炼中提升水平,将南通悠久的民间工艺和“工匠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

【试题解析】“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启示”已经规定或提供了答题的思路和内容。大印象手艺精绝,……“南通仿真绣更是五度成为国礼”。有什么“启示”呢?关键是“南通人……国礼”一句起什么作用呢?于是,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大印象手艺精绝,为人正直实诚。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和工艺水平,将南通悠久的民间工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2016江苏南通)

车夫老马

老舍

正说到热闹中间,门忽然开了,进来一阵冷气。车夫们几乎都怒目地往外看,看谁这么不得人心,把门推开。

门外的人进来了,也是个拉车的。看样子已有五十多岁,穿着件短不够短、长不够长的棉袄。两个耳朵冻得通红,红得像要落下来的果子;眉上、短须上都挂着些冰珠。一进来,摸住条板凳便坐下了,扎挣着说了句:“沏一壶。”

茶还没有沏来,老车夫的头慢慢地往下低,低着低着,全身都出溜下去。

大家马上都立了起来:“怎啦?怎啦?”说着,都想往前跑。

“别动!”

茶馆掌柜的有经验,拦住了大家。他独自过去,把老车夫的脖领解开,就地扶起来,用把椅子戗(qiànɡ,支撑)在背后,用手勒着双肩:“白糖水,快!”

糖水刚放在老车夫的嘴边上,他哼哼了两声。

“喝点水!”掌柜的对着他耳朵说。

“啊?”老车夫睁开了眼,看见自己是坐在地上,腿蜷了蜷,想立起来。

“先喝点水,不用忙。”掌柜的说。

大家几乎都跑了过来。

“哎!哎!”老车夫向四围看了一眼,双手捧定了茶碗,一口口地吸糖水。

慢慢地把糖水喝完,他又看了大家一眼:“哎,劳诸位的驾!”

说得非常的温柔亲切,绝不像是由那个胡子拉碴的口中说出来的。说完,他又想往起立,过去三四个人忙着往起搀他。他脸上有了点笑意,又那么温和地说:“行,行,不碍!我是又冷又饿,一阵儿发晕!不要紧,不要紧!劳诸位哥儿们的驾!”

这时候,老者的干草似的灰发,脸上的泥,炭条似的手,那个破帽头与棉袄,都像发着点纯洁的光,如同破庙里的神像似的,虽然破碎,依然尊严。大家看着他,仿佛唯恐他走了。听到老车夫说肚子里空,祥子猛地跑出去,飞也似地又跑回来,手里用块白菜叶儿托着十个羊肉馅的包子,一直送到老者的眼前,说了声:“吃吧!”

“哎!”老者像是乐,又像是哭,向大家点着头。

“到底是哥儿们哪!拉座儿,给他卖多大的力气,临完多要一个子儿都怪难的!”说着,他立了起来,要往外走。

“吃呀!”大家几乎是一齐地喊出来。

“我叫小马儿去,我的小孙子,在外面看着车呢!”

一个中年的车夫开开了点门缝:“小马儿!小马儿!你爷爷叫你哪!”

老者用手摸了好几回包子,始终没往起拿。小马儿刚进门,他拿起来一个:“小马儿,乖乖,给你!”

小马儿也就是十二三岁,脸上挺瘦,身上可是穿得很圆,立在老者的身旁,右手接过包子来,左手又自动地拿起来一个,一个上咬了一口。

“哎!慢慢的!”老者一手扶在孙子的头上,一手拿起个包子,慢慢地往口中送,“爷爷吃两个就够,都是你的!吃完了,咱们收车回家。”

小马儿对着包子点了点头,吸溜了一下鼻子:“爷爷吃三个吧,剩下都是我的。我回头把爷爷拉回家去!”

“不用!”老者得意地向大家一笑,“回头咱们还是走着,坐在车上冷啊。”

老者吃完自己的份儿,等着小马儿吃净了包子,立起来,绕着圈儿向大家说:“劳诸位

哥儿们的驾啦!”伸手去拉小马儿。

祥子呆呆地立在门外,看着这一老一少和那辆破车,心中感到一种向来没有过的难受。在小马儿身上,他似乎看见了自己的过去;在老者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将来!

(选自《骆驼祥子》第七章,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有删改)

10.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表。(4分)

11.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词句。(4分)

(1)老车夫的头慢慢地往下低,低着低着,全身都出溜下去。(“出溜”是北京方言,请推断其含义,并说说运用这个词的好处。)

(2)“哎!”老者像是乐,又像是哭,向大家点着头。(为什么老马会有“像是乐,又像是哭”的表情?)

12.茶馆掌柜的处理车夫忽然晕倒的状况很有经验,这说明了什么?(3分)

13.在《骆驼祥子》中,老马和小马最终的命运如何?老马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5分)

【参考答案】

10.(4分)(1)老马喝糖水,谢众人(2)谦和(3)老马把包子省给孙子吃(4)得意(每空1分)

11.(4分)(1)“出溜”是“滑”的意思,这里形象地写出了老马又冷又饿、不由自主晕倒的状态。(2)老马像是乐,是因为他晕倒后得到了大家的关心和帮助,感到很温暖;像是哭,是因为自己虽努力拉车却依然生活艰难贫苦,感到很无奈。(每小题2分)

12.(3分)掌柜的处理车夫晕倒的状况很有经验,说明了掌柜的善良,常常救助这样的车夫;也说明了车夫因冷、饿晕倒的现象较常见;还说明了底层人民普遍生活很贫苦。13.(5分)小马病死在老马的怀里;老马被迫改行,孤独而凄凉地度余生。老马这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是:揭示了勤苦而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劳动者的共同命运;揭露了不让好人有出路的黑暗社会现实;成为祥子人生态度转变的关键因素之一。

(2016江苏南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