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废弃物制氢技术解读

生物质废弃物制氢技术解读
生物质废弃物制氢技术解读

生物质废弃物制氢技术(2)

3 等离子体热解、气化制氢

用等离子体进行生物质转化是一项完全不同于传统生物质转化形式的工艺,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普遍注意。目前产生等离子的手段有很多,如聚集炉,极光束,闪光管,微波等离子以及电弧等离子等。其中电弧等离子体是一种典型的热等离子体,其特点是温度极高,可达到上万度,并且这种等离子体还含有大量各种类型的带电离子、中性离子以及电子等活性物种。生物质在氮的气氛下经电弧等离子体热解后,产品气中的主要组分就是H2和CO,并完全不含焦油。在等离子体气化中,可通进水蒸气,以调节H2和CO的比例,为制取其他液体燃料作准备。 4 微生物制氢

微生物制氢技术亦受人们的关注。利用微生物在常温常压下进行酶催化反应可制得氢气。根据微生物生长所需能源来源,能够产生氢气的微生物,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如下图所示。

一类是光合菌,利用有机酸通过光产生H2和CO2。利用光合菌从有机酸制氢的研究在七、八十年代就相当成熟。但由于其原料来源于有机酸,限制了这种技术的工业化大规模使用。

另一类是厌氧菌,利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产生H2、CO2和有机酸。目前,利用厌氧进行微生物制氢的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采用纯菌种和固定技术进行微生物制氢,但因其发酵条件要求严格,目前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二是利用厌氧活性污泥进行有机废水发酵法生物制氢;三是利用连续非固定化高效产氢细菌使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的物质分解产氢,其氢气转化率可达30%左右。 5

研究进展5.1 生物质气化技术

我国的生物质气化技术已达到工业示范和应用阶段。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多年来进行了生物质气化技术的研究,其气化产物中氢气约占10%,热值达11MJ/m3。在国外,由于转化技术水平较高,生物质气化已能大规模生产水煤气,且氢气含量也较高。 5.2 水蒸气催化变换

国外对生物质的水蒸气催化气化进行了实验研究,其单位kg生物质产氢率从30~80g不等。美国夏威夷大学和天然气能源研究所合作建立的一套流化床气化制氢装置在水蒸气和生物质的摩尔比为1.7的情况下,每千克生物质(去湿、除灰)可产生128g氢气,达到该生物质最大理论产氢量的78%.

表3是以焦煤、橄榄壳以及向日葵杆为原料进行的水蒸气催化气化实验结果。从表3可以看出,在催化剂作用下,即使气化温度比较低(450度),也可得到较高的氢含量(34.7%)。另外氢气的产出也随气化原料和催化剂的不同而不同。

5.3 氢气分离

目前的Pd膜对H2的透过量过低,分离大量H2时需要的费用较高。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微孔玻璃膜上沉积 SiO2可以得到较大的渗透通量和H2-N2分离因子。据报道,在600度和latm时,(latm=1.0133*10的5次方Pa),H2队SiO2膜的渗透通量达0.200.42cm3.cm-2.min-1,分离因子为500-3000,有实用的前景。表4是几种无机膜在氢分离性能上的比较。

5.4 制氢系统--CMR制氢装置

氢气的膜分离技术发展出一种将生物质气化和氢气分离合成一步的氢

气膜催化反应器(Catalytic Membrane Reactor,CMR),如图5所示。这种方法是在气化反应器内安置一膜催化分离器,这个膜分离器可以是附有超薄(小于25um)活性介质的平板或一束束管子。

从图5 可以看出,CMR 制氢的膜分离器安装在反应器内,因此需要膜分离器的耐温性能比较好。这种技术在产氢的同时将氢气分离,促进了反应向产生氢气的方向移动。因此,这种反应器可提高原料的转换率并增加氢气的产出。在CMR制技术中,膜的使用性能是一个关键因素,如 Pd 膜容易中毒和焦化,CO、S和As会强烈吸附于Pd膜上,导致Pd膜失效。另外Pd膜的成本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5.5 微生物制氢

目前已有利用碳水化合物发酵制氢的专利,并利用所产生的氢气作为发电的能源。90年代初中科院微生物所、浙江农业大学等单位曾进行“产氢紫色非硫光合细菌的分离与筛选研究”及“固定化光合细菌处理废水过程产氢研究”等,取得一定结果。国外也设计了一种应用光合作用细菌产氢的优化生物反应器,其规模达日产氢2800m3。该法采用各种工业和生活有机废水及农副产品的废料为基质,进行光合细菌连续培养,在产氢的同时可净化废水并获单细胞蛋白。

生物质制氢发展和前景研究

生物质制氢发展和前景研究 作者袁超 学号 201206030121 摘要:氢气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的新型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传统制氢方法相比,生物制氢技术的能耗低,对环境无害,已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Abstract:Hydrogen as a clean pollution-free new energy more and more get the attention of peopl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hydrogen production methods, biological hydrogen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low energy consumption, harmless to the environment, has gradually aroused people's attention 关键词;发酵;制氢;酶;影响因素;前景;生物制氢 前言:据估计,地球上每年生长的生物质总量约相当于目前世界总能耗的l0倍,我国年产农作物秸秆6亿多t,可利用生物质资源约30亿t。从资源本身的属性来说,生物质是能量和氢的双重载体,生物质自身的能量足以将其含有的氢分解出来,合理的工艺还可利用多余能量额外分解水,得到更多的氢。生物质能是低硫和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洁净能源,可避免化石能源制氢过程对环境的污染,从源头上控制

二氧化碳排放。与传统制氢方法相比,生物制氢技术的能耗低,对环境无害[ 1 ]。该文章从生物质制氢的原理入手,综述了多种生物质制氢方法,并以生物质制氢为中心对生物利用进行讨论。 正文 1生物制氢的方法 1.1生物质催化气化制氢 生物质催化气化制氢是加入水蒸气的部分氧化反应,类似于煤炭气化的水煤气反应,得到含氢和较多一氧化碳的水煤气,然后进行变换反应使一氧化碳转变,最后分离氢气。由于生物质气化产生较多焦油,研究者在气化器后采用催化裂解的方法以降低焦油并提高燃气中氧含量,催化剂为镍基催化剂或较。为便宜的白云石、石灰石等。气化过程可采用空气或富氧空气与水蒸气一起作为气化剂,产品气主要是氢、一氧化碳和少量二氧化碳。气化介质不同,燃料气组成及焦油含量也不同。使用空气时由于氮的加入,使气化后燃气体积增大,增加了氢气分离的难度;使用富氧空气时需增加富氧空气制取设备[2]。Dernmirbas[3]认为含水质量分数在35%以下的生物质适合采用气化制氢技术。

制氢技术比较及分析报告

制氢技术综述&制氢技术路线选择 一、工业制氢技术综述 1.工业制氢方案 工业制氢方案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类: (1)化石燃料制氢:天然气制氢、煤炭制氢等。 (2)富氢气体制氢:合成氨生产尾气制氢、炼油厂回收富氢气体制氢、氯碱厂回收副产氢制氢、焦炉煤气中氢的回收利用等。 (3)甲醇制氢:甲醇分解制氢、甲醇水蒸汽重整制氢、甲醇部分氧化制氢、甲醇转化制氢。 (4)水解制氢:电解水、碱性电解、聚合电解质薄膜电解、高温电解、光电 解、生物光解、热化学水解。 (5)生物质制氢。 (6)生物制氢。 2.工业制氢方案对比选择 (1)煤炭制氢制取过程比天然气制氢复杂,得到的氢气成本也高。 (2)由于生物制氢、生物质制氢和富氢气体制氢等方法制取的氢气杂质含量高、纯度较低,不能达到GT等技术提供商的氢气纯度要求。 (3)国内多晶硅绝大多数都采用的是水电解制氢,只有中能用的是天然气制氢,而国外应用的更多是甲醇制氢,因此,我们重点选择以下三类方案进行对比: (A)天然气制氢 (B)甲醇制氢 (C)水电解制氢 3. 天然气制氢

(1)天然气部分氧化制氢因需要大量纯氧增加了昂贵的空分装置投资和制氧成本。 (2)天然气自热重整制氢由于自热重整反应器中强放热反应和强吸热反应分步进行,因此反应器仍需耐高温的不修锈钢管做反应器,这就使得天然气自热重整反应过程具有装置投资高,生产能力低的特点。 (3)天然气绝热转化制氢大部分原料反应本质为部分氧化反应。 (4)天然气高温裂解制氢其关键问题是,所产生的碳能够具有特定的重要

用途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否则,若大量氢所副产的碳不能得到很好应用,必将限制其规模的扩大。 (5)天然气水蒸汽重整制氢,该工艺连续运行, 设备紧凑, 单系列能力较大, 原料费用较低。 因此选用天然气水蒸汽重整制氢进行方案对比。 4.甲醇制氢 (1)甲醇分解制氢,该反应是合成气制甲醇的逆反应,在低温时会产生少量的二甲醚。 (2)甲醇水蒸汽重整制氢,是甲醇制氢法中氢含量最高的反应。这种装置已经广泛使用于航空航天、精细化工、制药、小型石化、特种玻璃、特种钢铁等

生物质制氢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hina B i otechnol ogy,2006,26(5):107~112 生物质制氢技术研究进展 于 洁 1,2  肖 宏 13 (1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命科学信息中心 上海 200031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39) 摘要 氢能以其清洁,来源及用途广泛等优点成为最有希望的替代能源之一,用可再生能源制氢是氢能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生物质制氢具有一系列独特的优点,它已成为发展氢经济颇具前景的研究领域之一。生物质制氢技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生物质为原料利用热物理化学方法制取氢气,如生物质气化制氢,超临界转化制氢,高温分解制氢等热化学法制氢,以及基于生物质的甲烷、甲醇、乙醇的化学重整转化制氢等;另一类是利用生物转化途径转换制氢,包括直接生物光解,间接生物光解,光发酵,光合异养细菌水气转移反应合成氢气,暗发酵和微生物燃料电池等技术。综述了目前主要的生物质制氢技术及其发展概况,并分析了各技术的发展趋势。关键词 生物质 制氢 气化 高温分解 超临界水 微生物电池中图分类号 Q819 收稿日期:2006201209 修回日期:2006204210 3通讯作者,电子信箱:hxiao@sibs .ac .cn 化石能源的渐进枯竭,国际市场油价的日高一日,给我国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根据国家海关总署提供的资料,我国从1993年变为石油净进口国。过去的10年中,我国石油需求量几乎翻了一番。同时,环境生态问题与国家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新替代能源的研制和开发已成为各国科研生产的战略重点之一。 氢能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能源。氢气的燃烧只产生水,能够实现真正的“零排放”。相比于目前已知的燃料,氢的单位质量能量含量最高,其热值达到 143MJ /kg,约为汽油的3倍,并且氢的来源广泛。鉴于 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及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石化资源渐趋枯竭,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已成为当务之急和氢能发展的长久之计。目前,“氢经济”已引起世界很多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已被纳入发展计划。 生物质制氢技术不同于风能、太阳能、水能之处在于生物质制氢技术不仅可以有“生物质产品”的物质性生产,还可以参与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例如气化制氢技术可用于城市固体废物的处理,微生物制氢过 程能有效处理污水,改造治理环境。微生物燃料电池 (MFC ),可以处理人类粪便、农业和工业废水等有机废 水。微生物发酵过程还能生产发酵副产品,例如重要的工业产品辅酶Q ,微生物本身又是营养丰富的单细胞蛋白,可用于饲料添加剂等。 1 技术概述及研究进展 生物质制氢技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生物质为原料利用热物理化学原理和技术制取氢气,如生物质气化制氢,超临界转化制氢,高温分解制氢等。以及基于生物质的甲烷、甲醇、乙醇转化制氢;另一类是利用生物途径转换制氢,如直接生物光解,间接生物光解,光发酵,光合异养细菌水气转移反应合成氢气,暗发酵和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基于生物质发酵产物的甲烷、甲醇、乙醇等简单化合物也可以通过化学重整过程转化为氢气。目前生物质制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高效而经济地转换和利用生物质。高温裂解和气化制氢适用于含湿量较小的生物质,含湿量高于50%的生物质可以通过细菌的厌氧消化和发酵作用制氢。有些湿度较大的生物质亦可利用超临界水气化制氢 [1] 。 一些主要的生物质制氢原料及常用方法见表1。

水电解制氢的最新进展与应用

水电解制氢的最新进展与应用 一、绿色能源氢能及其电解水制氢技术进展 摘要: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绿色无污染能源,其中氢能清洁无污染、高效、可再生,是未来最有潜力的能源载体。利用电解水技术制氢是目前最有潜力的技术,也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技术。绍了氢能的研究现状和水电制氢技术,着重介绍了碱性电解槽、子交换膜电解技术以及固体氧化物水电解技术,对现有技术进行了总结。 1.氢能的研究现状 美国: 1990年,美国能源部(DOE)启动了一系列氢能研究项目。 2001年以来,美国政府制订了《自有车协作计划》、《美国氢能路线图》。 2004年2月,美国能源部出台的“氢态势计划”,并提出2040年美国将实现向氢经济的过渡。 美国能源部、国防部、交通部、国家科学基金、美国宇航局和商务部以及8个国家实验室、2所大学和19 个公司签署了研发合同。 欧盟: 2001 年11 月启动的“清洁能源伙伴计划”,欧盟拨款1850万欧元支持汉堡、伦敦等10个城市的燃料汽车示范项目。 2008年11 月初欧盟、欧洲工业委员会和欧洲研究社团联合制订了2020年氢能与燃料电池发展计划。 日本: 1993年就制订了“新阳光计划”,预计到2020年投资30亿美元用于氢能关键技术的研发。并计划在2020年实现燃料电池汽车500 万辆,建成燃料电池发电系统10000MW。 我国: 2003年11月我国加入了“氢能经济国际合作伙伴(IPHE)”,成为IPH首批成员国之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都列入了发展氢能和燃料电池的相关内容。 相对而言,我国在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技术研发工作开始得较晚,这方面的标准体系尚未形成,然而通过国内研究单位的协作努力,在材料、基础设施、燃料电池堆、整车集成等方面都已取得阶段性进展,目前已有多家企业与联合国发展计划署和全球环境基金合作,开展燃料电池客车的公交线路试运行。 2 水电解氢能的制备技术进展 发展到现在,已有三种不同种类的电解槽,分别为碱性电解槽#聚合物薄膜电解槽和固体氧化物电解槽。 ①碱性电解槽 碱性电解槽是发展时间最长、技术最为成熟的电解槽,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的优点,其缺点是效率最低,槽体示意图如图1 所示。国外知名的碱性电解水制 氢公司有挪威留坎公司、格洛菲奥德公司和冰岛雷克雅维克公司等。电解槽一般采 用压滤式复极结构或箱式单极结构,每对电解槽压在1.8~2.0V,循环方式一般采用 混合碱液循环方式。

制氢工艺技术比较分析

制氢工艺技术比较分析 发表时间:2018-12-05T20:54:23.82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2期作者:艾腾筐[导读] 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制氢工艺技术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但是,由于制氢工艺技术种类很多,应用效果与效益存在差异,因此,在应用之前应重视各类工艺技术之间的对比分析,并采用科学化与合理化的方式开展综合研究工作,探索新时期的主要制氢工艺技术方式,为产业化的发展夯实基础。 (新疆美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841000)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制氢工艺技术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但是,由于制氢工艺技术种类很多,应用效果与效益存在差异,因此,在应用之前应重视各类工艺技术之间的对比分析,并采用科学化与合理化的方式开展综合研究工作,探索新时期的主要制氢工艺技术方式,为产业化的发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制氢;工艺技术;比较 氢气属于我国重要工业产品之一,广泛应用在石油领域、化工领域、建材领域、冶金领域、电子领域、医药领域、电力领域、轻工业领域、气象领域与交通领域,在不同领域应用中对氢气的纯度与杂质含量要求不同。因此,为了结合各个领域的氢气需求,应筛选效率较高的制氢工艺与相关配套装置,提升经济效益并保证生产工作灵活性,满足安全管理需求,加大新工艺技术的应用力度。 一、制氢工艺技术方式分析 第一,电解水制氢工艺技术。对于此类工艺技术而言,属于我国常用且发展成熟的制氢方法,主要将水作为原材料,形成氢气与氧燃料生成水的逆过程,达到制氢的目的。因此,在实际制作的过程中,需要提供一定能量,并促进水分解,例如:提供电能,可以促进水分解,制氢效率为86%左右,工艺的应用较为简单,没有污染问题,且经济效益较高,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配电功率的要求很大,单套装置难以完成任务,因此,在很多区域中受到限制。 第二,天然气转化制氢工艺技术。此类方式就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之下,使得水蒸气转化成为氢气,通常反应温度为810摄氏度左右。此类工艺技术所制成的氢气含量在74%左右,很多大型加工厂中都在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对蒸汽进行催化,制取氢气。但是,此类工艺技术在实际应用期间,流程较为繁琐,需要投入的成本很高,消耗的能源也很多,对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我国已经开始针对此类工艺技术进行整改,开发间歇式的天然气蒸汽制作工艺技术,在小型设备的支持下,降低制取成本。但是,由于原材料的分布不均匀,导致此类方式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第三,没碳化制氢工艺技术。此类技术将煤设置在与空气相互隔绝的环境中,温度为950摄氏度左右,制取焦炭,副品就是焦虑煤气,其中含有60%左右的氢气。对于焦炉煤气而言,在去除杂质之后,可以进行氢气的提取,但是,此类工艺技术的应用流程较为复杂,需要投入的资金量较高,存在制约。 第四,煤气化制氢工艺技术。此类技术就是创建固定床类型的汽化炉设备,所制取的煤气中含有40%氢气。在煤气杂质处理之后,可以使用相关装置进行氢气的制取,且费用很低,氢气的提取效率较高,可以应用在生产中。 第五,甲醇水蒸气转化制氢工艺技术。通常情况下,在甲醇与脱盐水蒸汽相互混合之后,将其放置在加压加热的的容器中,可以形成催化与转化作用,生成75%的氢气。在变压吸附的过程中,应使用吸附剂,根据压力变化对吸附剂的剂量进行动态化调整,在高压环境中对原料中杂质进行吸附,在低压环境中对杂质进行脱附处理,保证吸附剂的再生应用。此类技术的使用可以进行脱盐水与循环液缓冲罐中的甲醇、水等混合在一起,在循环液体升压泵的支持下,进行加压处理,将其与甲醇冲关升压泵加压之后的甲醇原料混合在一起,然后设置在换热器设备中,形成自转化器的转化作用,完成第一次热交换。在此之后,将原料液体放置在汽化塔设备中,然后在沸腾器与导热油的作用之下实现二次加热,进行汽化处理。在转化之后进入到脱碳的程度中,在八塔七次均压环境之下,进行真空变压吸附处理,制取出相关气体,将杂质排放在大气中。对于半成品气体而言,还需进入到PSA制氢工艺环节中,实现提纯处理目的,此时的氢气纯度甚至可以达到99.99%。在使用甲醇水蒸气转化制氢工艺技术的过程中,工艺流程较为简单,需要支付的成本很少,且操作灵活性很高,制氢规模在8000nm3/小时左右,有利于进行精细化生产与制作,因此,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应合理使用此类工艺技术,遵循科学化与合理化的工作原则,编制完善的计划方案,在提升整体工作质量与制氢工艺技术应用水平的基础上,更好的完成当前任务,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 二、制氢工艺技术比较 对于电解水制氢工艺技术而言,主要使用的原材料为水,制取规模为300nm3/小时,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规模很小,建设的周期很多,使用便利性高,操作灵活,但是存在耗电量大的缺点[1]。 天然气转化制氢工艺技术的应用原材料为天然气与水,制取规模为4000nm3/小时左右,工艺流程较为复杂,配套装置的安装与建设时间长,需要支付较高投资成本。 煤焦化制氢工艺技术在应用期间,原材料为煤与水,制取规模为10000nm3/小时左右,但是,煤炭的资源分布不均匀,煤焦化的工艺流程会受到一定影响[2]。 煤气化制取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原材料为煤与水,制取规模为10000nm3/小时左右,工艺流程较为复杂,对生态环境会产生污染[3]。 甲醇水蒸气转化技术的原材料为甲醇与水,制取规模为8000nm3/小时左右。在生产过程中,甲醇原材料容易获取,运输与存储便利性高,需要投入的资金成本很低,且基础设施的建设时间很短,能耗较少。同时,此类技术在应用期间的工艺流程很简单,灵活性符合要求[4]。 综合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甲醇水蒸气转化制氢工艺技术的应用效果较高,能够打破传统工艺技术局限性,降低成本提升制氢工艺技术应用效果,因此,需予以足够重视,广泛进行推广应用[5]。 结语: 综上所述,对比分析各类制氢工艺技术,甲醇水蒸气转化制氢技术的应用效果较为良好,因此,在实际生产期间应总结丰富经验,合理应用此类工艺技术开展工作,确保满足当前的时代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杨小彦,陈刚,殷海龙,等.不同原料制氢工艺技术方案分析及探讨[J].煤化工,2017(6):40-43. [2]刘晓丽.制氢工艺技术比较[J].当代化工研究,2016(5):78-79.

生物质废弃物制氢技术解读

生物质废弃物制氢技术(2) 3 等离子体热解、气化制氢 用等离子体进行生物质转化是一项完全不同于传统生物质转化形式的工艺,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普遍注意。目前产生等离子的手段有很多,如聚集炉,极光束,闪光管,微波等离子以及电弧等离子等。其中电弧等离子体是一种典型的热等离子体,其特点是温度极高,可达到上万度,并且这种等离子体还含有大量各种类型的带电离子、中性离子以及电子等活性物种。生物质在氮的气氛下经电弧等离子体热解后,产品气中的主要组分就是H2和CO,并完全不含焦油。在等离子体气化中,可通进水蒸气,以调节H2和CO的比例,为制取其他液体燃料作准备。 4 微生物制氢 微生物制氢技术亦受人们的关注。利用微生物在常温常压下进行酶催化反应可制得氢气。根据微生物生长所需能源来源,能够产生氢气的微生物,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如下图所示。 一类是光合菌,利用有机酸通过光产生H2和CO2。利用光合菌从有机酸制氢的研究在七、八十年代就相当成熟。但由于其原料来源于有机酸,限制了这种技术的工业化大规模使用。 另一类是厌氧菌,利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产生H2、CO2和有机酸。目前,利用厌氧进行微生物制氢的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采用纯菌种和固定技术进行微生物制氢,但因其发酵条件要求严格,目前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二是利用厌氧活性污泥进行有机废水发酵法生物制氢;三是利用连续非固定化高效产氢细菌使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的物质分解产氢,其氢气转化率可达30%左右。 5 研究进展5.1 生物质气化技术 我国的生物质气化技术已达到工业示范和应用阶段。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多年来进行了生物质气化技术的研究,其气化产物中氢气约占10%,热值达11MJ/m3。在国外,由于转化技术水平较高,生物质气化已能大规模生产水煤气,且氢气含量也较高。 5.2 水蒸气催化变换 国外对生物质的水蒸气催化气化进行了实验研究,其单位kg生物质产氢率从30~80g不等。美国夏威夷大学和天然气能源研究所合作建立的一套流化床气化制氢装置在水蒸气和生物质的摩尔比为1.7的情况下,每千克生物质(去湿、除灰)可产生128g氢气,达到该生物质最大理论产氢量的78%. 表3是以焦煤、橄榄壳以及向日葵杆为原料进行的水蒸气催化气化实验结果。从表3可以看出,在催化剂作用下,即使气化温度比较低(450度),也可得到较高的氢含量(34.7%)。另外氢气的产出也随气化原料和催化剂的不同而不同。 5.3 氢气分离 目前的Pd膜对H2的透过量过低,分离大量H2时需要的费用较高。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微孔玻璃膜上沉积 SiO2可以得到较大的渗透通量和H2-N2分离因子。据报道,在600度和latm时,(latm=1.0133*10的5次方Pa),H2队SiO2膜的渗透通量达0.200.42cm3.cm-2.min-1,分离因子为500-3000,有实用的前景。表4是几种无机膜在氢分离性能上的比较。 5.4 制氢系统--CMR制氢装置 氢气的膜分离技术发展出一种将生物质气化和氢气分离合成一步的氢

制氢技术比较分析报告.doc

制氢技术综述 &制氢技术路线选择 一、工业制氢技术综述 1.工业制氢方案 工业制氢方案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类: (1)化石燃料制氢:天然气制氢、煤炭制氢等。 (2)富氢气体制氢:合成氨生产尾气制氢、炼油厂回收富氢气体制氢、氯 碱厂回收副产氢制氢、焦炉煤气中氢的回收利用等。 (3)甲醇制氢:甲醇分解制氢、甲醇水蒸汽重整制氢、甲醇部分氧化制氢、甲醇转化制氢。 (4)水解制氢:电解水、碱性电解、聚合电解质薄膜电解、高温电解、光电 解、生物光解、热化学水解。 (5)生物质制氢。 (6)生物制氢。 2.工业制氢方案对比选择 (1)煤炭制氢制取过程比天然气制氢复杂,得到的氢气成本也高。 (2)由于生物制氢、生物质制氢和富氢气体制氢等方法制取的氢气杂质含 量高、纯度较低,不能达到 GT等技术提供商的氢气纯度要求。 (3)国内多晶硅绝大多数都采用的是水电解制氢,只有中能用的是天然气制氢,而国外应用的更多是甲醇制氢,因此,我们重点选择以下三类方案进行对比: (A)天然气制氢

(B)甲醇制氢 (C)水电解制氢 3.天然气制氢 制氢种类制氢方法特点 天然气水蒸汽重 1. 需吸收大量的热,制氢过程能耗高,燃料成本占生产成本的52- 整制氢68%; 2.反应需要昂贵的耐高温不锈钢管作反应器; 3.水蒸汽重整是慢速反应,因此该过程制氢能力低,装置规模大和 投资高。 天然气部分氧化 1. 优点: 制氢 1)廉价氧的来源;2)催化剂床层的热点问题; 3)催化材料的反应稳定性;4)操作体系的安全性问题 2.缺点:因大量纯氧增加了昂贵的空分装置投资和制氧成本 天然气制氢 天然气自热重整 1. 同重整工艺相比,变外供热为自供热,反应热量利用较为合 理;制氢 2.其控速步骤依然是反应过程中的慢速蒸汽重整反应; 3.由于自热重整反应器中强放热反应和强吸热反应分步进行,因此 反应器仍需耐高温的不修锈钢管做反应器,这就使得天然气自热重 整反应过程具有装置投资高,生产能力低。 天然气绝热转化 1. 大部分原料反应本质为部分氧化反应,控速步骤已成为快速部分 制氢氧化反应,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天然气制氢装置的生产能力。 2.该新工艺具有流程短和操作单元简单的优点,可明显降低小规模 现场制氢装置投资和制氢成本。

光解水制氢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

光解水制氢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 田蒙奎1 ,2 ,上官文峰2 ,欧阳自远1 ,王世杰1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2 ; 2.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燃烧与环境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0030) 摘要: 自从Fujishima2Honda 效应发现以来,科学研究者一直努力试图利用半导体光催化剂光分解水来获得既可储存而又清洁的学能———氢能。近一二十年来,光催化材料的研究经历了从简单氧化物、复合氧化物、层状化合物到能响应可见光的光催化材料。本文重点描述了这些光催化材料的结构和光催化特性,阐述了该课题的意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关键词: 光解水;氢能;半导体光催化剂中图分号: X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9731 (2005) 1021489204 1 引言 在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双重压力下,氢能因其燃烧值高、储量丰富、无污染而成为最有希望替代现有化石能源的清洁能源,因而氢能的开发成了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自从Fujishima 和Honda 于1972 年发现了TiO2 光电化学能分解水产生H2 和O2 以来[1 ] ,科学研究者实现太阳能光解水制氢一直在作不懈的努力。普遍接受的光解水制氢原理是:半导体光催化剂在能量等于或大于其禁带宽度的光辐射时,电子从最高电子占据分子轨道( HOMO ,即价带) 受激跃迁至最低电子占据分子轨道(LUMO ,即导带) ,从而在价带留下了光生空穴( h + ) , 导带中引入了光生电子(e - ) 。光生空穴和光生电子分别具有氧化和还

原能力。要实现太阳能光解水制氢和氧,光生电子的还原能力必须能还原H2O 产生H2 ,而光生空穴的氧化能力必须能氧化H2O 产生O2 ,即半导体光催化剂的导带底要在H2O/ H2 电位( E0 = 0V ,p H = 0) 的上面(导带位置越高,电位越负,还原能力越强) ;而价带顶在O2 / H2O 电位( ENHE = + 1. 23V ,p H = 0) 的下面(价带位置越低,电位越正,氧化能力越强) 。近一二十年来, TiO2 以外的光催化剂的相继发现,特别是能响应可见光的光催化材料的出现,使得光解水制氢研究进入了非常活跃时期。本文就近期太阳能光解水制氢研究进展中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作一综述。 2 简单半导体氧化物,硫化物系光催化剂目前广泛研究的简单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能带结构如图1 所示: 图1 部分半导体材料的能带结构示意图 Fig 1 Schematic diagram of band st ructure for some semiconductor s TiO2 光催化剂由于光照不发生光腐蚀、耐酸碱性好、化学性质稳定、对生物无毒性、来源丰富等优点而被广为利用。具有代表性的

生物质气化制氢

生物质气化制氢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Biomass Gasification 院系: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 环境工程 姓名: 陈健 学号: M201373228 导师: 胡智泉副教授

2013 年 12 月

摘要 在人类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的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对洁净能源氢的开发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生物质气化制氢是一项富有前景的制氢技术,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研究者的普遍关注。 本文重点讨论生物质催化气化制氢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过程,阐述了氢气的净化分离方法,指出目前我国生物质气化制氢存在的问题和将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生物质;气化;制氢。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humans face with a series of serious energy crisi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the world are committed to developing and researching clean energy, and it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The prospective future of hydrogen from biomass gasification makes it a major concern all over the world.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fundamental processes of hydrogen from biomass gasification, describes the purification and separation method of hydrogen, pointed out that at present China's biomass gasification problem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Key words: Biomass; gasification; Hydrogen production.

生物质气化制氢

生物质气化制氢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Biomass Gasification 院系: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 环境工程 姓名: 陈健 学号: M201373228 导师: 胡智泉副教授 2013 年12 月

摘要 在人类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的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对洁净能源氢的开发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生物质气化制氢是一项富有前景的制氢技术,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研究者的普遍关注。 本文重点讨论生物质催化气化制氢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过程,阐述了氢气的净化分离方法,指出目前我国生物质气化制氢存在的问题和将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生物质;气化;制氢。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humans face with a series of serious energy crisi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the world are committed to developing and researching clean energy, and it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The prospective future of hydrogen from biomass gasification makes it a major concern all over the world.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fundamental processes of hydrogen from biomass gasification, describes the purification and separation method of hydrogen, pointed out that at present China's biomass gasification problem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Key words: Biomass; gasification; Hydrogen production.

微生物发酵法制氢与产氢微生物的研究进展_汤桂兰

第23卷第12期2007年12月农业工程学报 T ransactio ns o f the CSAE V o l.23 No.12Dec. 2007 微生物发酵法制氢与产氢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汤桂兰,孙振钧※,李玉英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94) 摘 要:氢是一种理想的清洁能源,在未来的新能源中将占有重要的位置。该文综述了微生物发酵法制氢和发酵产氢微生物的最新研究进展。比较了国内外利用纯菌产氢和混合菌产氢的优缺点,纯菌产氢速度快,但纯菌发酵条件要求严格,成本高。混合菌来源广泛,利用底物广泛,无需灭菌,成本低。文中还分析了当前微生物发酵制氢技术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厌氧发酵制氢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生物产氢;发酵法产氢;厌氧产氢细菌 中图分类号:X 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819(2007)12-0285-06 汤桂兰,孙振钧,李玉英.微生物发酵法制氢与产氢微生物的研究进展[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12):285-290. T ang G uilan ,Sun Zhenjun ,L i Y uy ing .P ro gr ess in m icro bial ferm enta tiv e hydro gen pr oduct ion a nd hy dr og en -pro ducing micr oo rg anisms[J].T r ansactions of the CSA E,2007,23(12):285-290.(in Chinese w ith English abstract ) 收稿日期:2006-11-30 修订日期:2007-08-15基金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07117) 作者简介:汤桂兰(1981-),女,安徽全椒人,博士研究生,从事生物质能的研究。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100094。Email:t-angguilan@https://www.360docs.net/doc/662029978.html, ※通讯作者:孙振钧,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有机畜牧与农业废弃物的生物处理的研究。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100094。Email:su n108@https://www.360docs.net/doc/662029978.html, 0 引 言 能源匮乏、环境污染是未来人类所面临的两大难题。氢气以其热密度大、洁净燃烧、可再生而被能源界公认为最具潜力的新能源之一。目前研究发现有几种制氢方法包括热化学制氢、光催化作用制氢、生物制氢等方法。对于热化学制氢目前正处在实验室试验阶段,而光催化作用制氢,科学家们正努力寻找合适的光催化剂。生物制氢是目前研究进展最快并很有希望进行规模化生产的一种制氢方法[1]。由于其使用的原料低廉,生产过程清洁、节能且不消耗矿物资源,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生物制氢的方法可分为细菌发酵法和光合生物法。细菌发酵法利用碳水化合物作为能量来源,并将其转化成氢气,无需光照条件,同时实现产能和除废的双重目的。因此,在生物制氢方法中,细菌发酵制氢法更具有潜力。为了提高发酵产氢能力,许多研究集中在选育高产氢的优势菌种和菌群。本文主要综述国内外发酵制氢微生物的研究进展和产氢机制,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1 国内外利用纯菌产氢进展 大自然中能够通过厌氧发酵方式产氢的细菌种类 很多。Gray 等人[2]将所有的产氢微生物分为4类:(1)专性厌氧的异养微生物,它们不具有细胞色素体系,通过产生丙酮酸或丙酮酸的代谢途径来产氢。包括梭菌属(Clostr idium )、甲基营养菌(M ethy lotrop hs )、产甲烷菌(M ethanogenic bacteria ),瘤胃细菌(R umen bacteria )以及一些古细菌(A r chaea )等,脱硫菌(Desulf ovibrio desulf uricans )是唯一一种具有细胞色素体系的专性厌氧菌。(2)兼性厌氧菌,含有细胞色素体系,能够通过分解甲酸的代谢途径产氢。包括大肠杆菌(E scher ichia coli )和肠道细菌(E nterobacter )等。(3)需氧菌(A er obes ),包括产碱杆菌属(A lcaligenes )和一些杆状菌(B acillus )等。(4)光合细菌(P hotosy nthetic bacteria )。厌氧发酵产氢微生物主要包括前2类微生物。目前发酵法产氢研究得最多的产氢细菌种类主要包括梭状芽孢杆菌属和肠杆菌属。Oh 等分离的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 sp.)Y19最大产氢速率达到了32.3 mm ol /(g 干细胞?h )[3] 。Chen 等研究pH 值、 底物浓度、不同基质组成对厌氧菌Clostr idium buty ricum CGS5产氢的影响,当底物COD 为浓度20g /L,pH 6.0时,最大氢气产率达到209m L/(h ?L)[4]。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人员以消化污泥为菌种来源,分离出高效产氢细菌B 49之后又发现9个发酵产氢菌种。中试规模的产氢能力达到每天5.7m 3/m 3,其产氢率比国外同类的小试结果高出几十倍,生产成本低于目前广泛采用的水电解法的成本,有望实现生物氢能工业化生产[5]。1.1 固定化细菌产氢 在厌氧菌发酵研究中,人们为了提高反应器内的生物量,普遍利用生物细胞固定化,即微生物载体或包埋 285

天然气制氢的基本原理及工业技术经验进展

天然气制氢的基本原理及工业技术进展 一、天然气蒸汽转化的基本原理 1.蒸汽转化反应的基本原理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约占90%以上,研究天然气蒸汽转化原理可以甲烷为例来进行。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为一复杂的反应体系,但主要是蒸汽转化反应和一氧化碳的变换反应。 主反应: CH4+H2O===CO+3H2 CH4+2H2O===CO2+4H2 CH4+CO2===2CO+2H2 CH4+2CO2===3CO+H2+H2O CH4+3CO2===4CO+2H2O CO+H2O===CO2+H2 副反应: CH4===C+2H2 2CO===C+CO2 CO+H2===C+H2O 副反应既消耗了原料,并且析出的炭黑沉积在催化剂表面将使催化剂失活,因此必须抑制副反应的发生。 转化反应的特点如下: 1)可逆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可以向右进行生成CO和H2,称为正 反应;随着生成物浓度的增加,反应也可以向左进行,生成甲烷和水蒸气,

称为逆反应。因此生产中必须控制好工艺条件,是反应向右进行,生成尽可能多的CO和H2。 2)气体体积增大反应一分子甲烷和一分子水蒸气反应后,可以生成一分子CO 和三分子H2,因此当其他条件确定时,降低压力有利于正反应的进行,从而降低转化气中甲烷的含量。 3)吸热反应甲烷的蒸汽转化反应是强吸热反应,为了使正反应进行的更 快、更彻底,就必须由外界提供大量的热量,以保持较高的反应温度。 4)气-固相催化反应甲烷的蒸汽转化反应,在无催化剂的参与 的条件下,反应的速度缓慢。只有在找到了合适的催化剂镍,才使得转化的反应实现工业化称为可能,因此转化反应属于气-固相催化反应。 2.化学平衡及影响因素 3.反应速率及影响速率 在没有催化剂的情况时,即使在相当高的温度下,甲烷蒸汽转化反应的速率也是很慢的。当有催化剂存在时,则能大大加快反应速率;甲烷蒸汽转化反应速率对反应温度升高而加快,扩散作用对反应速率影响明显,采用粒度较小的催化剂,减少内扩散的影响,也能加快反应速率。 4.影响析炭反应的因素 副反应的产物炭黑覆盖在催化剂表面,会堵住催化剂的微孔,降低催化剂的活性,增加床层阻力,影响生产力。 在甲烷蒸汽转化反应中影响析炭的主要因素如下: a.转化反应温度越高,烃类裂解析炭的可能性越大。 b.水蒸气用量增加,析炭的可能性越小,并且已经析出的炭黑也会与过量 的水蒸气反应而除去,在一定的条件下,水碳比降低则容易发生析炭现 象。

秸秆制备氢气工艺技术研究

秸秆制备氢气工艺技术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能源的需求剧增,石油价格持续攀升,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已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寻找替代能源、开展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对于维护国家的能源战略安全、减少环境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目前集中以生物质制取氢气的方法。 关键词:生物制氢;厌氧发酵;棉花秸秆;发展前景 目前,人类所使用的商品能源中,95%是化石能源。在能量消耗中比重最大的是石油,约占能源消耗总量的45%,煤炭约占30%,天然气约占21%。而这些矿物燃料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在地球上的储量是有限的。世界煤炭储量估计约为10万亿吨,据目前开采速度大约可以维持400年;世界石油总储量约3000亿吨,其中探明储量1240亿吨,以1989年的开采水平可维持40年,即使地球上总储量全部被开采,也维持不了七、八十年。世界天然气储量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国家各占一半,因为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低,其储量和产量比为9年,而工业化国家仅为39年。同时,随着有限储量的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减少、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化石燃料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造成的环境污染、温室效应和酸雨,使21世纪的能源面临巨大挑战世纪的人类面临巨大挑战。 面对着严峻的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促使社会、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己经形成共识。因而,开发利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替代非再生能源,已成当今世界迫切和现实的研究课题之一。许多国家正加紧研究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等代替能源。 1 生物质制备氢气 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氢气的生产情况,以前利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制备氢气占世界氢气生产总量的96%左右,利用生物质等其他资源制备氢气基本上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大约只有5%的氢是通过可再生资源的转换制取。生物质的能源转化制氢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微生物转化法,另一种是热化学转化法。 1.1 微生物转化制氢 生物制氢想法最先是由Lewis于1966年提出的,生物产氢的方法只需要消耗少量的能量且对环境无害。因此,生物产氢技术的研究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包括英国、荷兰、加拿大、印度、意大利和中国都相继在生物产氢领域开展了研究。 生物质产氢主要有化能营养微生物产氢和光合微生物产氢两种。属于化能营养微生物的是各种发酵类型的一些严格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发酵微生物产氢的

常规的制氢方法及几种制氢技术的优劣势

常规的制氢方法及技术的优劣势 1、工业上常用的制氢方法 工业制氢方案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类: (1)煤制氢; (2)天然气制氢; (3)甲醇制氢:包括甲醇水蒸汽重整制氢、甲醇直裂制氢、甲醇部分氧化制氢; (4)水解制氢 (5)富氢气体提纯制氢:各种富氢尾气(氯碱厂副产氢、炼油厂副产氢、合成氨厂副产氢、煤化工副产氢等)。 2、主流的工业制氢方案选择 (1)煤制氢工艺流程复杂,环保问题也突出,目前中小型的煤制氢已经不再审批。 (2)富氢气体提纯制氢主要依托上游主装置,依赖性较强。 (3)在制氢领域,目前主要的是水电解制氢、甲醇制氢、天然气制氢,我们分别作详细介绍: 3、主流的工业制氢方案介绍对比 (1)电解水制氢 原理是电解液(一般是含有30%左右氢氧化钾(KOH)的溶液),在接通直流电后,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该方法技术成熟、设备简单、运行可靠、管理方便、不产生污染、可制得氢气纯度高、杂质含量少,适用于各种应用场合,唯一缺点是耗能大,制氢成本高;目前商品化的水电解制氢装置的操作压力为0.8~3.0MPa,操作温度为80~90℃,制氢纯度可达99.7%,制氧纯度达99.5%。 (2)甲醇制氢 原理是甲醇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合成气,再经过PSA提纯,得到高纯度的氢气。 该方法原料为甲醇和脱盐水,原料来源方便,在220~280℃下,专用催化剂上催化转化为组成为主要含氢和二氧化碳转化气;甲醇的单程转化率可达95%以上,氢气的选择性高于99.5%,再利用变压吸附技术,可得到纯度为99.999%的氢气,一氧化碳的含量低于1ppm。 (3)天然气制氢 原理是天然气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合成气,再经过PSA提纯,得到高纯度的氢气。 该方法原料来源方便,不需要设置原料储罐,单系列能力较大, 原料费用较低。反应温度在600-800℃,制氢过程需吸收大量的热,高温高压必然对设备的要求

浅谈生物制氢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生物制氢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黄宇 (江苏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系,镇江 212000) 摘要: 氢是一种理想的能源,具有清洁、可再生的优点。由于生物制氢技术具有无污染、可再生、成本低等优点,受到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在新能源的研究利用中占有日趋重要的位置。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各种生物制氢技术的产生背景、制氢原理和应用现状,总结了该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障碍,探讨生物制氢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 生物制氢制氢原理研究进展发展前景 Abstract: Hydrogen is an ideal energy,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clean, renewable. Due to the biological hydrogen production technology has the advantages of no pollution, renewable, low cost, it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position the research of new energy utilization.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biological hydrogen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background,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status of hydrogen production at home and abroad,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technology and the obstacles, and discusses the prospect of hydrogen production by biological technology. Key words :Biological hydrogen production;The principle of hydrogen production; Research status; Prospects 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工业化程度的加深,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作为主要能源的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天然气贮存量不断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必然面临危机。从目前探明的石油储量来看,世界石油开采乐观的看有100多年, 悲观地讲只有 3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