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设计造型论文(产品设计造型)

灯具设计造型论文(产品设计造型)
灯具设计造型论文(产品设计造型)

《灯具产品的设计造型》

**

********

灯具产品的设计造型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现代灯具工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一大批新型现代化建筑的建设和装修向当时的灯具行业提出了挑战,并刺激着灯具工业的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初期,消费者对节能产品的大量需求,呼唤出一系列节能新产品,如小夜灯等,在20世纪末期,灯具市场上涌现出一个新的名词——保健灯具。后来随着时间范围的普遍的环境恶化,环保已经成了一个热门话题。对于灯具的要求必须具有功能性、经济性与艺术性以外,还提出了必须环保的要求。目前可用于灯具制造的材料十分广泛,金属、陶瓷、玻璃、塑料、竹木及纸张等。选择适宜的灯具材料,除了经济以外,要从整个环境条件及材料的质感与装饰效果来考虑,以创造不同的气氛。目前应用于人工照明的光源有白炽灯、荧光灯、卤钨灯、高压汞灯、高压钠灯及金属卤化灯等。灯具的造型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人性化!

关键字:灯具;设计与造型;现代趋势;环保

灯具历史发展背景及发展趋势分析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现代灯具工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是中国现代灯具发展的初潮。在这一段时间里,一大批新型现代化建筑的建设和装修向当时的灯具行业提出了挑战,并刺激着灯具工业的发展。

1954年,上海建造“中苏友好大厦”,配套灯具由上海3家灯具厂承制。经过将近1年的努力,灯具企业制造出大型吊灯、壁灯、吸顶灯等各类灯具。这些灯具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灯具工业已经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之后,在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等大型建筑的灯具承制过程中,国产灯具继续得到发展,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至60年代初、中期,上海在全国首先形成一个独立、完整、协作配套的灯具行业。

然而,中国灯具工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十年动乱时期灯具行业受到很大影

响,使原本基础薄弱的灯具工业遭遇停滞的命运。这样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灯具发展的高潮才初现端倪。

1979年,上海率先成立专业的灯具照明公司。一年以后,北京、天津、广东、浙江、湖北、江苏等地也先后建立了灯具公司。到1985年,全国已有160个生产照明灯具的专业厂。

进入20世纪90年代初期,消费者对节能产品的大量需求,呼唤出一系列节能新产品,如小夜灯等。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安全质量成为消费者共同关注的课题,于是一批企业创出自己的灯具灯饰品牌,该类产品至今还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

在20世纪末期,灯具市场上涌现出一个新的名词——保健灯具。保健灯具是伴随着青少年近视发病率的提高而出现的。据统计,中国学生的近视发病率高达70%~80%,在全世界的排名已上升到第二位,仅次于近视大国日本。科学研究表明,这些近视病主要是由于中、小学生晚上在灯光下看书,致使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造成的。保健灯具重在预防青少年近视,所以它的问世为青少年预防近视提供了一种手段,并渐成市场热点。

从目前国内市场来看,生产保健灯具的厂家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这类灯具的保健原理,一是将220V、50Hz交流电信号经电子处理为45000Hz高频信号,将容易导致近视的低频频闪变为高频;二是采用4000K色温三基色节能荧光灯管,发光适宜;三是选用与自然光相似的浅黄白色光,发光面积大,亮度稳定,不会产生大面积阴影。

方水母外形

保健灯具的发展,标志着我国灯具行业走进了提高专业照明水平的新阶段,代表着21世纪灯具功能的新趋势。

将绿色融入到设计之中

随着时间范围的普遍的环境恶化,环保已经成了一个热门话题。面对各种各样关于环保的建议、提案、规则、法律,有人提出要对它们进行选择。比如,大学英语书的某篇课文宣扬这样一种被称为“理智环保论”的观点,这种观点“理智”地宣称:人类“不是为大自然,而是为我们自己保护环境”,因此人类应该“仅在居住环境受威胁时再作出紧迫调整”。为了争取支持,该理论“不要求人们为其它生物作出牺牲”。

人类确实是为了“我们自己”而保护环境,但问题在于如何保护。这篇文章宣称我们应该在“居住环境受威胁时再作出紧迫调整”,就是说我们应该等到自己都住不下去了才想到保护环境。是谁让环境糟糕得住不下去的?确实,这其中有地球自身的气候变化周期的因素,但在工业化革命以来的短短几百年里,把环境变得不宜于人类居住的,主要还是人类自己。面对一天比一天恶化的环境危机,不检讨自己的错误,不改变视环境为“自由资源”的错误观念,而是借口某些环境问题不紧急而听任环境继续恶化,这绝对不是一个“理智”的人应有的态度。

事实已经证明,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环境污染治理方式,会造成大量资金的浪费——因为制造污染取得的效益往往小于消除污染要花费的成本。然而,由于这只是“外部不经济”,不用作者自己立即买单,因此他就会对消除这些污染毫无兴趣。于是,我们就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作者在心甘情愿地为别人的“外部不经济”买单的同时,又采取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大量地为别人,甚至他的后代,制造着代价巨大的“外部

不经济”。

环保多功能灯具

该文的另一个奇怪的观点是“不要求人们为其它生物作出牺牲”。试想一下,如果人们被要求为其它动物作出“牺牲”,那么“牺牲”的会是什么呢——大概仅仅是一些金钱,或者改变食用野味的爱好而已。我们知道,当生物间有冲突的时候,要不两败俱伤,要不总有一个要作出“牺牲”。现在人类不“牺牲”,那只有让其它生物牺牲了。它们应该如何为人类牺牲呢?很简单——献出生命。所以面对现在的严峻形势,在灯具的设计上也不得不必须满足环保的要求!

照明与装饰

照明离不开灯具,而灯具是照明的集中反映,它既是完成建筑功能、创造视觉条件的工具,又是建筑装饰的一部分,是照明技术与建筑艺术的统一体。因此,对于灯具的要求必须具有功能性、经济性与艺术性。随着建筑空间、家具尺度以及人们思想意识、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灯具的光源、材料、风格与设置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灯具与室内环境结合起来能够形成各种各样不同风格的室内情调,所以,现代灯具不仅在室内起照明作用,也是制造环境气氛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室内灯光首先应重视的是室内所用灯具的风格统一问题。所用的吊灯、壁灯、台灯、立灯等各种灯具不但相互之间应在造型、用材与色彩上求统一,更重要的是要与室内整体装饰风格协调(指室内所有空间物体的造型、色彩形成的总基调),才能符合人们审美要求,创造良好的照明装饰效果。

目前可以制材料十分广泛,金属、陶瓷、玻璃、塑料、竹木及纸张等,材源十分广泛。选择适宜的灯具材料,除了经济以外,要从整个环境条件及材料的质感与装饰效果来考虑,以创造不同的气氛。选用玻璃、透明塑料的灯具可形成玲珑透剔的富丽气氛。使用镀铬、镀镍的金属制做的灯具可显示出较强的现代感。天然材料如石材、陶瓷、竹木制成的灯具,则往往给人以朴素的亲近感。

在自然光或人造光源照明下的物体,都必须具有足够的亮度才能呈现出色彩,人的眼睛才能有对颜色的感觉,当光消失的时候,色彩也随之消失。目前应用于人工照明的光源有白炽灯、荧光灯、卤钨灯、高压汞灯、高压钠灯及金属卤化灯等。为创造出符合建筑功能,有利于生产活动、文化活动的建筑空间效果和建筑艺术效果,应当注意光与色彩的相互配合。光和色彩一样,对人的心理感觉上有冷暖之分,光用色温来说明,色用色像来表示,两者非常相似。因此,可以灵活的用灯光的光色和室内装饰材料的质感、色彩及照度相配合形成适宜的环境气氛。如用低色温光线能得到温暖柔和的气氛,可以加强室内木料、布料、地毯等的柔软感觉。南方炎热地区及采用白炽灯、暖白色荧光灯等低色温光源的场所,宜采用冷、宁静的色调作为室内基调色。对于低照度的场所,应配以低色温光源、并随照度增高而增加白色光。

有时为了加强空间效果,丰富与改善造型的某些要求,可利用光的变化分布来创造各种视觉效果。如室内装饰中常利用灯光并配合织物、装饰件去处理室内背景的手法,利用灯光的色彩及织物、帷幔、地台对室内空间进行虚拟分隔成吸引视线的区域等手法。例如,为避免夜晚来客进门就看到床,可用较亮的直射灯将墙壁上的挂画突出为视觉中心;将客人进门后的第一注意力吸引到那里去。又如,可利用黄色灯光来增加小空间的景深感。

中式灯古色古香,欧式灯华丽典雅,而现代感的灯又以造型简洁、支撑柄具活动性而备受年青人的钟爱。床头灯作为房间里的配件之一,其色彩、材质都应与主灯、家具款式、墙面色调、房间整体装饰风格相协调。另外,由于床头灯主要是满足睡前的照明需要,因此,灯具的选择还可因人而异。比如,大多数青少年都爱睡前看一会书,一款银色外观、条盒形的台灯,由于采用了保护视力的光源,光照均匀,就较适合睡前的阅读需要。另外,一些多节可伸缩、灯头可大角度旋转的骨架型灯具,因其身材娇小,光照集中,当有一人想阅读时,也不会影响枕边人的休息。如果您睡前大多会看看电视或

聊聊天,那就选择一些精致的、造型感强的灯具,如用PVC材料编织成的花球灯,或带暗纹图案有褶皱的纸灯等。如果是想让床头灯彻夜长明,那就选择一些可调光的灯具。

参考文献

1、杨捷周瑾《照明工程学报》 1999 第3期

2、朱维涛陈祥熙《光学仪器》 2002 第6期

3、彭胜钦莫新明《科技创新导报》 2010 第14期

4、李裕人《光源与照明》 2000 第3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