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薛华成版资料总结

管理信息系统薛华成版资料总结
管理信息系统薛华成版资料总结

★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数学、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的一门综合性、边缘性、系统性的科学。

★MIS系统设计应遵循的原则:系统性、灵活性、可靠性、经济性。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职能::(1)信息处理,即信息的输入、存储、加工处理、维护、传输和输出等;(2)支持决策,既通过收集情况、设计和提供数据模型,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信息、物质和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

★信息:是信号、符号或消息所表示的内容,用以消除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并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信息的属性(性质):事实性、增值性、不完全性、时效性、等级性。

★信息的等级性:战略级、战术级、作业级。来源寿命精度加工保密方法要求:外长低不固定高不固定高

★信息系统的层次性:战略计划、管理控制、运行控制。金字塔形,越往下处理量越大。

★数据: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数据的种类很多,数字、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学生的档案记录等,这些都是数据。

★信息与数据的关系: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数据是信息的一种表现形式,信息有多仲表现形式,但是数据是信息的最佳表现形式。由于数据能够书写,因而它能够被记录、存储和处理,从中挖掘出更深层的信息。但是,数据不等于信息,正确的数据可以表达信息,而虚假、错误的数据所表达的谬误,不是信息。

★系统:由处于一定环境中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性质:目标性、整体性、可分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

★信息系统:是一个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数据字典的内容: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逻辑、外部实体。★数据流由一个或一组固定的数据项组成。

★外部实体是数据的来源和去向。因此在外部实体中的条目主要说明外部实体产生的数据和输入的数据以及外部实体的数量。

★系统分析的内容:系统调查、组织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数据分析、新系统方案提出。

★可行性分析的内容:管理上的可行性、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可行性、环境上的可行性。

★可行性分析的意义:对问题进行识别,确定系统开发的必要性,以减少条件不具备★系统设计的内容:(1)总体设计,包括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功能结构图和功能模块图的设计。(2)代码设计和设计规范的设计。(3)系统物理配置方案的设计。(4)数据存储设计包括数据库的设计和数据的安全和保密设计。(5)计算机处理过程设计,包

括输入和输出设计编写程序设计说明书

★系统设计的原则:系统性、实用性、先进性、灵活性、可靠性

★系统实施的内容:(1)购置和安装计算机网络系统(2)建立数据库系统(3)程序设计与调试(4)整理基础数据,培训操作人员(5)投入切换和试运行

★决策: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有选择的活动。

★按决策问题的条件分类:(1)确定性决策(2)风险型决策(3)不确定型决策

★决策支持系统基本结构:数据部分、模型部分、推理部分、决策支持系统

和人机交互部分。

★数据处理:1、数据收集2、数据转换3、数据的筛选、4、数据的分组和排序5、数据的运算6、数据存储7、数据检索8、数据输出

★诺兰模型:

1、初装阶段:指单位或组织购置第一台计算机并初步开发管理应用程序。

2、蔓延阶段:随着计算机应用初见成效,信息系统从少数部门扩散到多数

部门,开发了大量的应用程序。

3、控制阶段:管理部门控制计算机数量的增加,出现了专门的负责人对组织的

系统建设进行规划,特别是利用数据库技术解决数据共享问题。第3阶段是实现从以计算机管理为主到以数据管理为主的转换的关键。

4、集成阶段:在控制的基础上,对子系统中的硬件进行重新联接,建立集中式的数据库。

5、数据管理阶段:无解释

6、成熟阶段:“成熟”的信息系统可以满足组织中各个管理层次的要求,从而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采纳的定义:信息系统采纳是指组织做出投资某种信息系统的决策行为和投资后信息系统的实施、使用行为。信息系统采纳的过程包括采纳前和采纳后两个阶段。

★管理信息系统采纳的影响因素:

一、技术特性影响因素:技术的,复杂性、兼容性、可实验性、可观察性、相对优势。

二、组织特性影响因素:组织的,高层支持、集权化、正规化、知识存量、资源富余量

三、环境特性影响因素:1. 环境的竞争压力 2. 环境的强制压力

★管理信息系统采纳的观念:

1、信息化不是局部设计,而是总体规划

2、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

3、信息化不是手工翻版,而是管理变革

4、信息化不是自动实现,而是辅助管理

5、信息化不是完全委托,而是多方合作

6、信息化不是部门负责,而是高层关注

7、信息化不是小组单干,而是全员参与8、信息化不是遇难而退,而是坚持不懈

★系统切换种类:

1、直接切换:在指定的时间点,停止原系统的使用,启动新系统。

2、并行切换:新系统投入运行时,老系统并不停止运行,而是与新系统同时运行一段时间,对照两者的输出,利用老系统对新系统进行检验。

3、分段切换(试运行转换法和试点过渡法(逐步转换法)):新系统一部分一部分地替

换老系统,直到全部替代老系统。

★维护的类型:

1、更正性维护

2、适应性维护

3、完善性维护

4、预防性维护

★信息系统与环境:是一种以资源清查、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等为内容,为区域规划、开发、管理和工程建设提供基础数据与宏观决策咨询的地理信息系统。有专题性的,有区域性的,且具有不同层次和规模。

★说出功能结构图和信息系统流程图的区别与联系。

功能结构图是系统的物理模型,它反应系统构成模块的层次结构和功能关系。

信息系统流程图反映的是系统的逻辑模型,是信息流在系统中流动情况的反映。

★信息系统开发的策略

(1)“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是从现行系统的业务状况出发,先实现一个个具体的功能,逐步地由低级到高级建立MIS。

(2)“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强调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发来设计信息系统。

★代码的特性:鉴别、分类、排序、专用含义。

★代码的种类:顺序码、区间码、助忆码。

★代码设计原则:1、唯一性 2、合理性 3、可扩充性 4、系统性 5、要注意避免引起误解,不要使用易于混淆的字符。 6、合理的代码结构

★(1)算术级数法原代码 2 4 5 6 7 各乘权 6 5 4 3 2

乘积的和12 +20 +20+18 +14= 84 以乘积之和除以模数11,

余数为校验位: 84/11=7……7 所以,校验位为7,代码为245677

(2)几何级数法原代码 2 4 5 6 7 各乘权 32 16 8 4 2

乘积的和64 +64 +40 +24 +14= 206

以乘积之和除以模数11,余数为校验位: 206/11=18 (8)

因此,校验位为8,代码为245678。

1、系统分析的具体工作不包括( D )

A.可行性分析

B.详细调查

C.系统化分析

D.提出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2、在决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之前,首先要做好系统开发的( A )

A.可行性研究

B.系统化分析

C.总体规划

D.新系统的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

3、在可行性分析中,经济可行性分析的工作主要包括(C)

A.检查管理是否规范

B.计算机技术是否满足用户要求

C.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D.领导是否支持

4、系统详细调查的主要内容有( B C )

A.计算机的性能

B.管理业务状况

C.数据流程

D.MIS的运行效率

5、描述管理业务的图表有( A )

A.管理业务流程图和表格分配图

B.数据流程图和表格分配图

C.管理业务流程图和数据流程图

D.管理业务流程图和框图

6、数据流程图的特性包括( C )

A.一般性和特殊性

B.具体性和抽象性

C.抽象性和概括性

D.一般性和具体性

7、在数据分析中,数据静态特征分析的任务是( B )

A.确定数据的变动特性

B.确定数据的类型、长度、小数位等

C.确定输入什么数据,以什么方式输入

D.验证数据的正确性

8、有关数据流程图作用描述不正确的是( A )

A.反映系统中的决策与控制过程

B.从总体上描述系统的逻辑功能、系统内各部分的

信息联系及系统外部各有关事物的联系

C.反映系统中信息运动规律

D.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描述工具

9、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成果是( B )

A.DFD图

B.系统分析说明书

C.流程图

D.详细调查报告

1、系统设计主要包括( A )两个方面。

A.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

B.划分子系统和程序设计

C.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和输入/输出设计

D.代码设计和功能设计

2、设计代码前首先应该进行( D )。

A.规化

B.排序

C.统计

D.分类

3、某学校学生的学号规定如下:前两位表示年级,后三位

表示顺序号。例如99010表示1999年入学,第10名注册,这

种代码属于( B )。

A.顺序码

B.区间码

C.助忆码

D.自检码

4、在数据输入时,下列方法属于源数据自动化的是( D )。

A.键盘输入

B.软盘输入

C.磁带输入

D.光符号识别输入

5、在系统物理配置方案的设计中,系统的( C )可以用

连续工作时间来表示。

A.吞吐量

B.响应时间

C.可靠性

D.地域范围

6、绘制信息系统流程图以新系统的( C )为基础。

A.功能结构图

B.系统分析报告

C.数据流程图

D.数据字典

7、按照文件的用途,可以将文件划分为( A )。

A.主文件、处理文件、工作文件、后备文件、周转文件

B.主文件、处理文件、索引文件、后备文件、周转文件

C.主文件、处理文件、磁盘文件、打印文件、周转文件

D.主文件、输入文件、输出文件、打印文件、周转文件

8、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是将( D )。

A.概念数据模型转换成通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支持的数据类型

B.逻辑数据模型转换成特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支持的数据类型

C.物理数据模型转换成特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支持的数据类型

D.概念数据模型转换成特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支持的数据类型

9、在MIS中为了获得有用的管理信息,首先要求( B )。

A.应用程序正确

B.输入数据真实可靠

C.数据库规范化

10、代码的设计原则不包括( D )。

A.唯一性,系统性,标准化

B.预留足够的位置一利于扩充

C.避免误解,不易出错

D.顺序编码

11、系统设计的工作成果之一就是提交( A )。

A.系统设计报告

B.系统分析说明书

C.系统可行性报告

D.系统实施计划书

12、U/C矩阵方法的主要作用是( D )

A、简化设计工作

B、对原系统数据流程图进行分析

C、企业业务流程重组

D、划分子系统

1、有关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信息是关于主观愿望、不可通讯的知识

B、信息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果

C、信息是可以通讯的

D、信息可以分为战术信息、管理信息和数字信息

2、信息与数据的关系是( D )

A、信息是数据的载体

B、数据决定于信息

C、信息与数据的含义是相同的

D、数据是信息的表达形式

3、管理信息系统是( D )

A、计算机系统

B、数据处理系统

C、办公自动化系统

D、人机交互系统

4、决策问题的类型包括( D )

A、结构化决策和半结构化决策

B、优化决策和结构化决策

C、组织结构和非组织结构

D、结构化决策、非结构化决策和半结构化决策

5.在数据库设计中,根据用户要求,一般先建立能反映不同实体间存在的各种联系,即E-R图。如果一个教师可指导多名研究生,且一名研究生可由多位教师指导,那么指导教师与研究生间的这种指导联系便是( D )

A.自联系

B.一对一(1:1)

C.一对多(1:N)

D.多对多(M:N)

6.信息中包含信息量的大小是由( A )决定的

A.消除不确定程度

B.消除不精确程度

C.消除不可靠程度

D.消除不真实程度

7.数据组织的层次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D )

A.数据项、记录、文件、数据库

B.数据库、文件、数据项、记录

C.数据项、文件、记录、数据库

D.数据库、文件、记录、数据项

8.有一“职工基本情况”的数据库文件,其记录由“职工号”、“姓名”、“性别”、“年龄”、“籍贯”等数据项组成,其中主键为( D )

A.年龄

B.性别

C.姓名

D.职工号

1、购买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原则是( A )。

A.能够满足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要求,并具有一定的扩充余地

B.供货商有良好的培训计划和售后服务能力

C.价廉物美,安装、操作都比较简单

D.供货商具有良好的信誉

2、系统实施是以( C )依据的。

A.系统分析文档资料

B.系统设计文档资料

C.系统分析和设计文档资料

D.数据流程图

3、对程序设计基本的质量要求应该是程序的( B )。

A.可理解性

B.正确性

C.高效性

D.模块化

4、按照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原则,任何程序都可以可以设计成由以下三种基本逻辑结构组成( C )。

A.顺序结构、多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

B.顺序结构、IF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

C.顺序结构、循环结构和选择结构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5、程序和系统调试的目的是( A )。

A.发现程序和系统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B.改正程序和系统中的错误

C.发现程序和系统的错误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6、系统转换的方式主要有( B )

A.直接转换、并行转换

B.直接转换、并行转换和分段转换

C.直接转换和分段转换

D.并行转换和分段转换

7、系统转换最重要并且工作量最大的是( C )

A.组织准备和系统初始化工作

B.物资准备和系统初始化工作

C.数据准备和系统初始化工作

D.人员培训和系统初始化工作

8、系统评价的主要依据是( A )

A.系统日常运行记录和现场实际监测数据

B.系统日常运行记录

C.现场实际监测数据

D.系统运行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性能指标

1、购买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原则是( A )。

A.能够满足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要求,并具有一定的

扩充余地

B.供货商有良好的培训计划和售后服务能力

C.价廉物美,安装、操作都比较简单

D.供货商具有良好的信誉

2、系统实施是以( C )依据的。

A.系统分析文档资料

B.系统设计文档资料

C.系统分析和设计文档资料

D.数据流程图

3、对程序设计基本的质量要求应该是程序的( B )。

A.可理解性

B.正确性

C.高效性

D.模块化

4、按照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原则,任何程序都可以可以设计成

由以下三种基本逻辑结构组成( C )。

A.顺序结构、多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

B.顺序结构、IF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

C.顺序结构、循环结构和选择结构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5、程序和系统调试的目的是( A )。

A.发现程序和系统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B.改正程序和系统中的错误

C.发现程序和系统的错误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6、系统转换的方式主要有( B )

A.直接转换、并行转换

B.直接转换、并行转换和分段转换

C.直接转换和分段转换

D.并行转换和分段转换

7、系统转换最重要并且工作量最大的是( C )

A.组织准备和系统初始化工作

B.物资准备和系统初始化工作

C.数据准备和系统初始化工作

D.人员培训和系统初始化工作

8、系统评价的主要依据是( A )

A.系统日常运行记录和现场实际监测数据

B.系统日常运行记录

C.现场实际监测数据

D.系统运行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性能指标

★订货折扣政策如下:

(1)年交易额在5万或5万以下,则不给予折扣;

(2)对于年交易额在5万以上时:

如果无欠款,则给予15%的折扣;

如果有欠款,而且与本公司的交易关系在20年以上,则折扣为10%;

如果有欠款,而且与本公司交易关系在20年以下,则折扣为5%。

%%%%%%%%%%%%%%%%%%%%%%%%%%%%%%%%%%%%%%%%%%%%%%%%%%%%%%%%%%%%%%%%%%%%%

★业务流形成的四个核心内容:“根本性”、“彻底性”、“巨大的”、“流程”。

★业务流程图:一种描述系统内各单位、人员之间业务关系、作业顺序和管理信息流向的图表,利用它可以帮助分析人员找出业务流程中的不合流理向。

★现有代码共6位,末位为校验位,校验位的值采用算术级数法和几何级数法进行计算。现有代码本位为24567,请计算出该代码有校验位的值。说明:1、要求有计算过程2、算术级数取6、5、4、3、2,模数取11;几何级数取32、16、8、4、2,模数取11。

(1)算术级数法原代码 2 4 5 6 7 各乘权 6 5 4 3 2

乘积的和12 +20 +20+18 +14= 84 以乘积之和除以模数11,

余数为校验位: 84/11=7……7 所以,校验位为7,代码为245677

(2)几何级数法原代码 2 4 5 6 7 各乘权 32 16 8 4 2

乘积的和64 +64 +40 +24 +14= 206

以乘积之和除以模数11,余数为校验位: 206/11=18 (8)

因此,校验位为8,代码为245678。

详细版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重点.doc

第一章 1.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那些方面能给管理提供支持? (1)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 (2)信息技术是现阶段对企业组织进行改革的有效的技术基础;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企业组织重新设计、企业工作的重新分工和企业职权的重新划分,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正在向扁平式结构的非集中管理转变。 “扁平化”管理的实质是“信息技术进步大大降低了组织内部信息交流的成本,从而使纵向(金字塔)的官僚体制开始崩溃”,“决策层与执行层之间距离缩小和最终向合一回复”。 2.为什么说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发展与开发和使用信息系统的人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 (1)所谓人造系统,是指人类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对一系列的要素做出有规律的安排,使之成为一个相关联的整体,例如计算机系统,生产系统和运输系统等。实际上,大多数系统属于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相结合的复合系统,而且许多系统有人参加,是人—机系统。 (2)信息系统看起来是一个人造系统,但是它的建立运行和发展往往不以设计者的意志为转移,而有其内在规律,特别是与开发和使用信息系统的人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了解自然系统的运行规律及人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建立和发展信息系统的关键。 第二章 1.你认为应该怎样定义管理信息系统? (1)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整个供应链上组织内和多个组织间的信息流管理,实现业务的整体优化,提高企业运行控制和外部交易过程的效率。 (2)(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社会技术系统。) (3)特点:它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它是一个对组织乃至整个供需链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它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它是一个需要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信息系统; 它是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 2.简述应用环境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影响。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和条件,这里,环境是有关组织内,外部各种因素的综合。 一、生产过程的特征: 由于不同的生产特征决定着企业开发应用管理系统时应当贯彻的管理思想,因而必须在系统进行总体规划之前进行认真分析,才能保证系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管理。 二、组织规模: 组织规模是管理信息系统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他决定着系统应用的目标和规模,因而,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上,根据组织规模确定系统的规模和目标是系统分析人员的重要任务。组织规模即组织的大小。 三、管理的规范化程度: 管理的规范化是管理组织、过程等的学科性与合理性的要求。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受企业规模的影响较为明显。 四、组织的系统性: 一个系统性的组织,管理过程是系统化的,可以被准确地描述和量化,能够产生与决策控制过程相关的数据。这样的系统的管理和决策能够在各管理环节的支持下准确进行。 五、信息处理与人: 在信息处理中,计算机的长处:能保存大量的历史数据,并进行筛选、分析;能够仿真应用环境和真实的管理系统;能够产生各种方案的可行解,自动淘汰非优解。 人在信息处理中的特点:能够根据经验和大量知识进行模糊推理;善于处理各种与人有关的问题。 3.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中,如何协调人与系统的关系? 在信息处理中,要充分考虑人既是系统的使用者,又是系统的组成部分的这个特点。在系统设计中,努力保持人和计算机之间的和谐,这样才能设计出真正优秀的信息系统。人际和谐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人性化界面;人与机器的合理分工;提高中端用户的计算能力。

(完整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标准.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2 《管理信息系统》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必修课。其先修课程主要有《计算机文化基础》《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心理学》等, 均是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依托于这些课程的知识基础,培养管理信息系统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 MIS 开发与管理技能,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后续课程是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基于《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储备,能够使这些后续环节顺利开展。本课程与前修、后续课程衔接得当,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课程要求学生了解 MIS 的最新发展,掌握其组织、管理与应用开发的方法、技术、过程与步骤,培养从事 MIS 开发、实施和维护工作的初步能力,重点培养利用 MIS 相关软件服务日常行政工作的能力,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养成起着主要支撑作用。 (二课程主要任务 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 MIS 的发展和技术前沿, 掌握 MIS 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结构和功能, 全面掌握 MIS 的需求分析、设计开发、编码测试、验收运行和维护评价的整个生命周期,具备从事 MIS 开发、实施和维护工作的初步能力,能够熟练应用 MIS 相关软件如 Office 系列、 Visio 、 Zmaker 等完成日常行政工作;引导学生从管理、组织和技术等多个角度来认识信息系统,学会在不同环境下使信息系

统与业务战略、组织控制以及业务流程有效结合在一起,获得竞争优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面向企事业单位 MIS 各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课程设计思路 3 通过教师到企业实地调研和顶岗锻炼,了解 MRP 、 DSS 、 CRM 、 ERP 等的使用、维护流程,掌握企业对 MIS 相关岗位的素质和技能需求,共同探讨课程教学 及实训新途径,将专业培养目标及相 1 指:按照评估要求划分的 A 类、 B 类 |、 C 类课程。 2阐述课程的类型 (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能力课、专业核心能力课、专业拓展课、教学实践;必修课、选修课 ,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先修课程,后续课程 ,与相关课程、专业的关系。 3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等 关岗位要求融入课程建设的全过程。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将项目开发与管理的内涵和要求贯穿到各个项目中,设置和序化教学内容,通过引入实例、教师指导、学生讨论演练,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改革作业模式,采取提交论文报告、设计软件作品、撰写软文文案等形式强化学生的 MIS 实际应用能力。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师从讲授者转换为指导者,为学生活动提供帮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讨论、研究获得知识与技能。最后, 要通过顶岗实习环节,使学生接触实际场景, 紧跟 MIS 技术前沿, 达到职业引导、职业技能训练、职业素质培养要求,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 MIS 的发展,掌握 MIS 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结构和功能,掌握 MIS 的组织、管理与应用开发的方法、技术、过程与步骤。 (二能力目标

管理信息系统学习心得

管理信息系统之ERP学习分析 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的心得就是通过老师对三鹿厂ERP 案例分析,通过这些课程,自己的分析能力上升了,在这里先感谢老师。通过老师对三鹿厂ERP案例分析,自己后来回到网上搜查关于ERP的案例,从这些案例中看到中国好多的企业实施ERP,但是最后能够真的用好ERP的却没有几家,这里我通过查看资料,在通过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学习,主要从我们国家实施ERP 的误区看待ERP实施问题,然后自己总结了一些原因以及解释ERP内涵,有可能不完善,但也是自己的观点。 ERP是当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最新的成就之一,中国的好多企业都实施ERP。但是成功率却是很小。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国家的企业对ERP的实施产生误区,再加上对ERP的真正内涵的误解,这可能是我们国家实施ERP的失败原因吧! 我们国家的企业实施ERP的误区主要可以从俩个层面来分析: 第一个层面:主要包括我们国家的企业急于寻找有效的组织模式,实施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的不明确;不了解ERP本身的应用条件与局限性;对实施ERP 的预期过高而对困难估计不足;缺乏实施ERP的管理基础,缺乏实施ERP的组织承诺实施不力;好多的ERP项目在培训方面投入极少,管理者和企业员工缺乏成功实施ERP所需的知识和素质。在这个层面中,老师在分析三鹿厂的时候就说了这些不足,这里只是仿用老师您的观点。 第二的层面就是:可以说是最普遍的层面误区,好多的企业在实施ERP的时候就认为ERP是一种技术以及方法层面上的问题,却忽视了真正层面上的管理。最终导致实施ERP之后不知道ERP的关键环节在哪里。 总的来说是我们国家好多的企业实施ERP,但是还是误解了ERP的内涵,没有真正的体会ERP的内涵,从书上可以看到ERP的真正内涵,下面就从5个方面来说吧! 第一:ERP对企业有重大的影响,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正在改变我们的社会和我们的业务方式,信息化同样的改变我们组织的规模以及结构,信息是一种共同的要素,就好像是人体的细胞遍布于组织的产品开发,生产和供应系统之中,信息化把信息引进企业的每一个角落,并且延伸到组织外部。所以说ERP需要把信息意识灌输给每个员工,使企业想学习型组织迈进。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到:ERP 其实就是信息化。 第二:企业实施ERP不只是技术层面上的问题,同样也不仅仅是业务过程的控制手段,也不仅仅是对生产系统的动态模拟。其实实施ERP,一方面对企业的基础管理,规范管理,甚至组织结构,业务流程,规章制度都提出了变革要求;另外一个方面通过这个过程认识企业对信息化的系统需求,挖掘管理对信息的需求,从而实现信息化与提升管理水平的互动。

全国自考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知识点总结

全国自考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导论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发展 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和信息技术不断融合的产物是信息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主要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新系统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具有数据处理、预测、控制和辅助决策功能的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同时也是一个一体化集成系统(数据一体化和系统开发的一体化),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软件技术为技术基础。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 (1 )按核心业务活动分类:电子业务系统(服务于组织的内部管理),电子政务系统(政府部门的政 务管理活动和服务职能),电子商务系统(商贸活动) (2)按数据处理方式分类(操作型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型管理信息系统) (3 )按管理应用层次分类(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型管理信息系统,战略型管理信息系统) (4 )按行业和业务职能分类(行业:铁路、林业、电力、港口、农业管理信息系统。职能:销售、生产、采购、财务、统计、人力资源等职能管理信息系统。)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1 )功能结构(任何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均有明确的目标,并由若干具体功能组成。为了完成这个目标,

各功能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表现出系统的特征,这就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 ( 2 )概念结构(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的传输,加工,存储等任务],信息用户[信息的最终使用者], 信息管理者[负责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维护等工作]四大部件。) ( 3 )职能结构(纵向视角:战略计划层[任务:为企业战略计划的制订和调整提供辅助决策功能],管理控制层[任务:为企业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提供用于衡量企业效益,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制定企业资源分配方案等活动所需要的信息],执行控制层[任务:确保基层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效的进行]。横向视角(职能):生产管理子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物资管理子系统,财务会计管理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综合视角[职能和管理层次]。) (4 )软硬件结构(硬件:机器的实体部分;软件结构:计算机的灵魂和思想,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 5 )网络计算结构(四种网络计算模式:中央主机集中分时处理模式、文件服务器模式、客户机/ 服务器模式C/S 、浏览器/ 服务器模式B/S ) B/S 模式工作原理:在B/S 模式中,客户端运行浏览器软件。浏览器以超文本形式向Web 服务器提出访问数据库的要求,Web 服务器接受客户端请求后,将这个请求转化为SQL 语法,并交给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得到请求后,验证其合法性,并进行数据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结果返回给Web 服务器,Web 服务器再一次将得到的所有结果进行转化,变成HTML 文档形式,转发给客户端浏览器以友好的Web 页面形式显示出来。 C/S 模式结构、工作原理、特点:CS 模式是一种两层结构的系统:第一层是在客户机系统上结合了表示与业务逻辑;第二层是通过网络结合了数据库服务器。CS 模式主要由客户应用程序、服务器管理程序和中间件三个部分组成。首先,交互性强是CS 固有的一个优点。在CS 中,客户端有一套完整应用程序,在出错提示、在线帮助等方面都有强大的功能,并且可以在子程序间自由切换。其次,CS 模式提供了更安全的存取模式。由于CS 配备的是点对点的结构模式,采用适用于局域网、安全性可以得到可靠的保证。而B/S 采用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这种开放的结构模式,并采用TCPIP 这一类运用于Internet 的开放性协议,其安全性只能靠数据服务器上管理密码的数据库 来保证。由于结构上比BS少一层,对于相同的任务,CS完成的速度总比BS快,使得CS更利于处理 CS 在逻辑 大量数据由于客户端实现与服务器的直接相连,没有中间环节,因此响应速度快。同时由于开发是针 对性的,因此,操作界面漂亮,形式多样,可以充分满足客户自身的个性化要求。但缺少通用性,业务的变更,需

管理信息系统重点总结。

第一章商务信息系统基础 一.名词解释( 15′) 1.信息系统 由人员、硬件、软件、通信网络、数据资源和规章制度组成的,在组织 中用于存储、收集、转换以及传播信息。 基本作用:支持业务流程和企业运营、支持员工和管理者的决策制定、 支持为获得竞争优势而制定的战略 类型:运营支持系统(事物处理,过程控制、企业协作)、管理支持系统 (管理信息,决策支持、主管信息)、其他类型的信息系统(专家系统、 知识管理、职能企业、战略信息) P26模型:依靠人力资源(终端用户和信息系统专家)、硬件资源(机器 和媒介)、软件资源(程序和步骤)、数据资源(数据库和知识库)和网 络资源(通信媒介和网络支持)来执行输入(数据资源)、处理(把数据 加工成信息)、输出(信息产品)、存储(数据资源)和控制(系统性能)等活动,把数据资源转化为信息产品。 2.系统 一组相关的元素,在有组织的转换过程中,通过接收输入好生成输出一 起实现共同的目标。 基本功能:输入、处理、输出 3.反馈、控制 4.电子化业务 5.内联网 二.填空题( 15′) 1.20c80年代至90年代,信息系统出现的新的作用是信息系统的战略作用_ __。 三.应用题( 20′) 1.在过去的40年中,企业的信息系统有哪些主要变化?你认为在未来的10 年里会有什么主要变化? 2.如今的公司如何运用互联网、内联网和外联网支持企业活动?

第二章 信息技术的应用: (1)构建以顾客为中心的企业。建立一个通过以客户利益为中心的战略发展企业价值的公司。 (2)重组业务流程。指从根本上重新考虑和彻底的重新设计业务流程,已达到成本、质量、速度和服务的改善。 信息技术是主要组成部分,能支持工作流程设计、作业需求和组织结构的创新性改变。 (3)成为敏捷企业。通过提供宽广的产品范围和快速的产品更新在市场中获利,还能提供个性化及任意批量的产品订单。 主要借助互联网技术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并与客户、供应商和其他公司合作将产品高校推入市场。 (4)创建虚拟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将人、组织、资产和创意联系起来的一个组织,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企业沟通、协作和所需信息流提供支持。 (5)建立知识创新型公司,主要利用到两种类型的知识。一种为显性知识即数据、文档和通过笔录或电脑存储的信息等。另一种为隐性知 识,即员工自身掌握的技术经验等。 互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知识管理系统中,以支持业务知识的创新以及这些知识与新产品、服务及业务流程的整合。 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竞争战略:锁定客户和供应商,形成转换成本,提高进入壁垒,以及发挥对信息技术投资的杠杆作用。 知识管理技术包含:企业智能、信息的创建、共享和管理和文档管理。 公司应该如何借助IT变得更加敏捷? (1)客户敏捷:在挖掘创新机会时,具备发挥客户作用的能力。利用IT建立和强化客户虚拟社区的技术。 (2)合伙敏捷:在探索、利用创新机会时,具备调节资产和知识等的协作能力。IT技术使公司间的协作更加便利 (3)运营敏捷:在挖掘创新机会时,具备快速、准确和低成本等功能。IT帮助实现业务流程模块化和集成化的技术。 ③简述虚拟公司战略的优势 (1)与所有联盟伙伴共向基础设施和分担风险;将互补的核心竞争力连接起来;通过共享,缩短将实现变成收益的时间;真假设施和市场覆盖面;获得进入新市场的能力,共享市场,共享客户忠诚;从销售产品转变为推销解决方案。 (重要,客户为中心,大题)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价值关键是:保持客户忠诚度、预测客户未来需求、回应客户关注的问题、提供高质量的客户服务。

管理信息系统实习心得

管理信息系统实习心得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心得体会 经过这几次的上机和这次大作业,我的收获还是蛮多的。 这个教室我们以前来是上VB的,那是大二的时候,我们开始慢慢变得懒散,没有大一时候的心劲,上课总是敷衍了事,想着不挂科就行,所以那门课也就马马虎虎了。然而时隔一年左右的今天,上机做管理信息系统,我才觉得书到用时方恨少,以前老师教的程序代码,我统统不记得,没有一点记忆,虽然你不要求我们做代码,只是让我们顺利的完成作业就行,那如果以后再遇到相似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我陷入沉思,我们是为了作业而做作业,还是为了掌握知识去完成作业。我们要是为了掌握知识去完成作业,而我们仅限于形式,是什么原因这样我找过很多因素,自己当然是不逃避的,因为自己的行为时由自己的意识决定的,而自己不能克制自己错误的行为,只能还是自己的问题,而环境又是人意识的来源,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我的环境告诉我一切都在敷衍了事。虽然有自清者独善其身,而我却不是那位,在敷衍的世界,我们懒散、堕落已成为我们生活学习的标准,当你跨出这个标准,有人会调侃你不合群,你想改变这一切,而正义的力量又显得微不足道。你想鱼与熊掌兼得,而现实只让你选择一个,你不知如何抉择,又陷入沉思,对一个在经历了N多次现实教育的人来说,让他艰难的逆境而上还是堕落的顺流势下,得到的结果又不相上下,人在堕落的本性下会选择后者。明知道这是不可为而为之,却不能控制自己。 很久都没有审视过自己了,是没有时间,还是没有机会,还是找不到合适的心境,一切只能是虚掩罢了!内心曾经有很多劝告自己的警示良言,但事情过后,就显得苍白无力,是不能,还是不想一切都充满着矛盾,毫无头绪,直至这次的作业,我才找到一个切入口,审视自己一直以来身行!我想通过这种形式提醒自己,也要鞭策自己,不要再迷失自我。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学习总结_管理信息系统学习心得_心得体会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学习总结_管理信息系统学习心得_心得体会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学习总结篇一管理信息系统这门学科是这学期刚学的,到目前为止已经到了期中测试阶段,我才想起要写管理信息系统的学习心得体会。对于它,我并不能说是了解地很透彻,只是学了点皮毛,没有真正学会执行。所以,我就先介绍一下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知识,好让自己真正地理解和掌握。 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解和控制。 而管理信息系统是对一个组织(单位、企业或部门)的信息进行全面管理的人和计算机相结合的系统,它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和决策技术,与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结合起来,辅助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决策。我们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管理信息系统,例如:银行业务系统(存取款业务、转账业务、统计分析)、订票系统(卖票、统计)、超市管理系统(面对顾客的销售、存货管理、销售统计)、图书馆管理系统(借还书管理、书目查询、统计分析)等等。 管理信息系统如同会计、财务、生产管理、市场、人力资源管理一样,对企业经营成功具有重要作用,是影响管理效率、职员生产率和情绪、顾客服务和满意的重要因素,为成千上万的人提供了非常重要、变化、挑战性职业的机会。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学习总结篇二管理信息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用户确认的设计方案,实现具体的应用系统,包括建立网络环境、安装系统软件、建立数据库文件、通过程序设计与系统系统实现设计报告中的各应用功能并装配成系统、培训用户使用等。 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 按照系统实施的过程,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可以归结为如下几项:购置和安装设备以建立计算机网络环境和系统软件环境、计算机程序设计、系统调试和测试、人员培训、系统切换并交付使用。 (1)购置和安装设备、建立网络环境 (2)计算机程序设计 (3)系统调试与测试 (4)人员培训 (5)系统切换 程序设计 在购置和安装完各种设备、建立起网络环境之后,开始进行程序的设计与调试。程序的设计就是通过应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来实现系统设计中的内容。程序设计工作一般由程序设计员来完成。 系统调试 系统调试是从系统功能的角度对所实现的系统功能及功能间的协调运行进行检验调整,找出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更正,以达到系统设计的全部要求。 系统调试的过程通常由单个模块调试、模块组装调试和系统联调三个步骤完成。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学习总结篇三这个学期新学了管理信息系统这门学科,觉得受益不浅。

管理信息系统要点归纳

管理信息系统 1、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①信息、②物质材料、③能源。 2、数据:记录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 3、信息:具有关联性和目的性的结构化、组织化的数据。(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可以通信,经过加工可形成知识) 4、信息与数据的区别:信息的概念不同于数据。信息是数据处理的产物,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数据是客观的。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并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先有数据,后形成信息)。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信息一定是数据,而数据不一定是信息;对某人来说是数据的东西,对另一人来说可能就是信息。 5、信息的性质:①事实性、②时效性、③不完全性、④等级性(战略级、战术级、作业级)、 ⑤变换性(载体可变)、⑥价值性。 6、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信息内容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程度,消除的不确定程度越大则信息量就越大。(一个信号所取得的信息量与出现该信息量的概率成反比。) 7、系统: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系统分类:按组成可分为自然系统、人造系统、复合系统。 8、系统的特征:①整体性、②目的性、③相关性(联系)、④环境适应性。 9、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组织中各项活动的表现:①物流、②资金流、③事务流、④信息流的流动。 10、组织的信息系统分类:按处理的对象可分为:①作业信息系统、②管理信息系统 11、信息系统的历程:①由单机到网络,由低级到高级;②由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到管理信息系统再到决策支持系统;③由数据处理到智能处理,由决策支持系统到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④由企业内部管理到向外拓展的过程。(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 12、组织的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 13、决策过程的阶段:情报活动阶段、设计活动阶段、选择活动阶段、实施活动阶段 14:决策问题的类型:结构化决策、非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 15、管理信息系统既是一个技术系统又是一个社会系统。MIS技术的复杂性,需用资源的密

管理信息系统重要知识点总结

管理信息系统重点 第一章信息系统与管理 1、什么是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等进行记载的物理符号或是这些物理符号的组合。它是可识别的、抽象的符号。 2、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的反映。 3、信息与数据的区别与联系 数据是符号,是物理性的,信息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之后所得到的并对决策产生影响的数据,是逻辑性(观念性)的;数据是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是数据有意义的表示。 同一数据,每个人的解释可能不同,对其决策的影响也可能不同。决策者利用经过处理的数据作出决策,可能取得成功,也可能遭受失败,关键在于对数据的解释是否正确,不同的解释往往来自不同的背景和目的。 5、信息的特征: a.事实性。b.时效性。c.不完全性。d.层次性。 e.可变换性。f.价值性。 6、系统的概念 通常认为: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构成一个系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要有两个以上的要素; (2)要素之间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3)要素之间的联系与作用必须产生整体功能。 7、系统的组成部分 系统作为一个抽象模型从宏观上看一般有输入、处理和输出三部分组成。 8、信息系统 以信息现象和信息过程为主导特征的系统称为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9、信息系统的类型(按处理的对象): 1.作业信息系统 业务处理系统(产量统计、成本计划) 过程控制系统(生产过程中数据的监测) 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邮件、印刷系统) 2.管理信息系统 10、决策 决策: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有选择的活动。 决策科学的先驱西蒙教授指出:以决策者为主体的管理决策过程经历3个阶段:情报、设计、选择。 11、决策的四个阶段 情报活动阶段;设计活动阶段;选择活动阶段;实施活动阶段 12、决策问题的类型 1.结构化决策: 简单、直接、有固定的规律可循 2.非结构化决策: 复杂、没有固定规律可循。 3.半结构化决策: 介于上述两类之间。可适当建立模型,但无法确定最优方案。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个人小结

MIS课程设计个人小结 本学期为期一周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已经结束了,虽说这次课程设计时间不是很长,但是感觉自己收获颇丰,不仅回顾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而且还将理论充分运用于实践中,使知识结构更加体系化,真真实实地知道了学习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以及这门科学是怎样服务我们的生活的,也体会到了做一些小型的创造性劳动的趣味。下面就来详细写一下我关于此次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 此次的课程设计我们小组一个有六个人,在第一天老师给我们仔细地讲了任务要求和一些规范及注意事项后,我们小组就聚在一起开始讨论了。我们根据之前选定的课题“酒吧点单管理系统”先就该系统的目的,大概的几个模块及运行流程,过程中涉及的对象进行了初步讨论,使每个人都对小组的课题任务有个宏观的了解。由于老师已经相当清楚地讲解了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具体过程并且提供了一些模板让同学们参考,所以我们的初步讨论在组长韩松的带领下进行的有条不紊,每个小组成员也都积极地思考讨论,并且说了自己的观点,果然集体的力量就是大,说的是初步讨论,组员们经过一番热烈的研讨居然补充了不少新问题和新想法,使得大家对开发一个相对较完善的“酒吧点单管理系统”充满了信心。 此后,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了明确分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我的任务是协助另一名组员一起完成系统分析的工作。系统分析在整个系统设计的过程中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系统分析的任务是详细调查企业所以业务情况,进行分析弄清问题所在,然后提出新的逻辑方案。简而言之,我和我的队友要解决系统“能做什么”的问题,最后以系统分析报告的形式呈现。 首先,我们对周边现有酒吧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一个详细的调查,收集这些酒吧的资料并且做了问卷调查以了解顾客的想法,当然这是项艰巨的任务,我们小组成员集体出力,为我们的分析工作收集了很充足的参考资料。然后我和队友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出了一些现行系统的成功点以及处理不完善的地方,并且根据问卷调查更了解了顾客的需求。比如顾客反映较多的一个问题是经常点了菜单上的酒水但事后又被通知没有库存而只能重新选单的状况。在知道系统存在这些问题后,我们就意识到要在开发的系统中充分考虑一些诸如“信息对称性”的问题而避免给顾客带来不便。对组织结构和功能结构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亮点和不足,这有利于让我们自己做新系统的逻辑模型时关于这一块考虑要既能高效率地完成业务流程,又避免人力财力资源的浪费。看来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啊,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获得教训,后来人参考之前的失败案例就能少走许多弯路。 当然做了这么多前期工作都是为了服务于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开发。其中最让人头疼的当然就是数据流程图的绘制。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看一些实际案例中的数据流程图,一层一层,复杂而庞大,但静心细想,理清其中的逻辑关系还是不难理解的。但是现在要针对自己的系统绘制这张网络,一开始还是难倒我了,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然后我就又把上课时的案例反反复复看了几遍,又想到老师教我们的一些绘制技巧比如“先抓整体再处理细节”这点就很重要,经过和

管理信息系统学习心得体会【精品】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学校传统的管理方法和办学水平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你知道管理信息系统学习心得是该怎么写吗?接下来就是关于管理信息系统学习心得,供大家阅读! 一、实验课程的性质、目的 1、实验性质 本课程为该专业学生在大三下学期的一门限选课程,本实验为该课程的课内实验,需要个学时完成。 2、实验目的 通过学习用友ERP软件中供应链模块的使用方法,了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掌握软件的操作方法,熟悉企业运作的基本流程。 二、实验前准备:了解相关知识 本系统的使用者须掌握和了解以下方面的知识: 1、对现代企业运行的特点和基本业务流程有概括性了解。 2、具备ERP系统相关背景及ERP供应链管理系统基础理论。 3、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和应用的基本方法,能够使用数据库实现对ERP供应链系统的管理和设计。 三、实验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ERP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了解,掌握ERP供应链管理系统中的基本设置,熟悉供应链系统中帐号的引入和输出的方法;掌握采购业务,销售业务和库存管理等相关业务的流程和处理方法,理解相应子系统在ERP供应链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联系,以及个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和数据传递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相应的帐务帐套进行处理。 四、实验内容 1、采购模块:了解企业采购业务的标准化处理流程;学习使用采购模块的操作方法,包括建立基础档案、录入期初数据、填写请购单、采购单、到货单、入库单。 2、库存模块:了解企业库存管理业务的标准化处理流程;学习使用库存模块的操作方法,包括建立基础档案、录入期初数据、填写入库单、出库单。 3、销售模块:了解企业销售业务的标准化处理流程;学习使用销售模块的操作方法,包括建立基础档案、录入期初数据、填写销售订单、发货单、发票。

专家总结: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复习重点知识汇总(上)

专家总结: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复习重点知识汇总(上)软件工程及项目管理基础知识: 信息系统工程质量管理:质量计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 软件质量因素:正确性、健壮性、安全性、可用性、适应性、效率、风险、可理解性、可维修性、可测试性、可移植性、可再用性、互运行性。 项目进度控制的重要方法:规划、控制、协调 进度控制所采取的措施如下: 1.组织措施 2.技术措施 3.合同措施 4.经济措施5管理措施 影响进度因素: 1.人的因素 2.材料和设备的因素 3.方法和工艺的因素 4.资金的因素 5.环境因素 成本管理由4个过程组成: 1.资源计划过程 2.成本估算过程 3.成本预算过程 4.成本控制过程 影响工程成本主要因素: 1.项目属性 2.人员属性 3.项目成果属性 4.计算机属性 5.其他因素 影响工程变更的主要因素: 1.工程的生命周期 2.工程的计划、组织和管理

3.客户需求变化 4.新技术、新工艺的影响 5.其他外部因素和不可遇见的突发事件 何为风险?控制风险的方法:风险是指某种破坏或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风险管理是指识别,评估,降低风险到可以接收的程度并实施适当机制控制风险,保持在此程度之内的过程。控制风险的方法: 1.对动作进行优先排序,风险高的优先考虑 2.评价风险评估过程中的建议,分析建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实施成本/效益分析 4.结合技术、操作和管理类的控制元素,选择性价比最好的安全控制 5.责任分配 6.制定一套安全措施实施计划 7.实现选择的安全控制 项目计划内容:工作计划、人员组织计划、设备采购供应计划、其它资源采购计划、变更控制计划、进度计划、成本投资计划、文件控制计划、支持计划 风险分析的方法与途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项目风险管理应该包括: 1.一个风险管理计划,应强调主要项目风险、潜在的影响、解决方案、降低风险的措施 2.一个风险预防计划或应急计划,包括降低风险所必需的资源、时间及成本概算 3.一个在整个项目周期内自始至终对风险进行测定,跟踪及报告的程序 4.应急费用,并将其列入预算。 项目定义并说明项目管理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所谓项目,就是在既定的资源和要求的约束下,为实现某种目的而相互联系的一次性工作任务,这个定义包括三层意思:一定的资源约束、一定的目标、一次性任务。项目三角形是指项目管理中范围、时间、成本三个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质量处于三角形的中心。它会影响三角形的每条边,对三条边的任何一个更改都会影响质量;质量不是三角形的要素;是时间、成本和范围协调的结果。 项目管理的四大核心领域:范围管理、成本管理、时间管理、质量管理 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领域:范围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和综合管理。 五大项目过程:项目的启动过程,项目计划过程,项目执行过程,项目监控过程,项目收尾过程 何为项目管理及特点:项目管理就是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重点讲解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 1、数据的定义:数据是存储在某种媒介物上的可以鉴别的符号。 三内容:符号性、客观性和依赖于媒介物。 2、信息的定义:信息是被处理成具有对接收者有意义形式的数据,它对当前或未来的行动或决策具有实际 的或感觉到的价值。 三个层次:语法性、语义性和语用性。 3、信息与数据的关系(选择/简答) 1)数据是对客观对象的记录,而信息则是数据的意义。 2)联系。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处理数据是为了便于更好地解释。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 义,才能成为信息。 3)区别:数据是纯客观的,是对某一事实不经解释的原始反映,单纯依靠数据我们无法判断它是否 与我们的活动有关。信息则是经过人们处理后的数据,能够传递某种意义,它取决于人们的主观要求,能对人们的决策或行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4)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则是数据的意义。 信息的性质。反映性(真伪性)、可分离性(时效性)、共享性和时滞性。 4、信息的质量 1)定义:由它对人的行为的激励程度和在决策活动中的作用来决定;由它对人的行为和决策所产生 的价值来决定。信息是组织中最富价值的资源之一。 2)特征 信息的时间特征(可能为简答):及时性和新颖性。 内容特征:准确性、相关性和完整性。 形式特征:详尽性和呈现性。 5、信息的生命周期:需求、获得、服务、退出,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对应6个环节:信息的收集、传输、 加工、存储、维护、使用来加以实现。 1)信息收集。 i.根据信息来源的不同,可以把信息收集工作分为原始信息收集和二次信息收集两种。 ii.原始信息收集是指在信息发生的当时、当地,从信息所描述的实体上直接把信息取出,并用某种技术手段在某介质上记录下来。 二次信息收集则是指手机已经在某种介质上,与所描述的实体在时间与空间上已分离的信息。 iii.原始信息收集的关键问题是完整、准确、及时地把所需要的信息收集起来,记录 下来,做到不漏、不错、不延时。 二次信息收集的关键问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有目的地选取或抽取所需要的信息;二是正确 地解释所得到的信息。 iv.在衡量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性能时,下列内容是十分重要的: A.它收集信息的手段是否完善; B.准确程度和及时性如何; C.具有哪些校验功能; D.对于工作人员的失误或其他各种破坏因素的预防及抵抗能力如何; E.录入手段是否方便易用; F.对于信息收集人员和录入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如何; G.整个信息收集和录入的组织管理是否严密、完善等等 2)信息传输 i.信息传输有时间传输和空间传输两种方式

管理信息系统学习-心得体会

班级:商务0901 学号:20097316 姓名:唐慧 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实验心得 这个学期我学习了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这门学科,感觉受益不浅。众所周知,管理信息系统是为了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在管理科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科学,它研究管理系统中信息处理和决策的整个过程,并探讨计算机的实现方法。它是一个由人、计算机、通信设备等硬件和软件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输、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可促使企业向信息化方向发展,使企业处于一个信息灵敏、管理科学、决策准确的良性循环之中,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所以,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企业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在开始做实验时,通过老师的帮助我会熟练的使用Microsoft Office Visio 2003绘制流程图了,在分析了系统开发的背景、意义,目标以及可行性分析与需求分析后,用它绘制了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功能图,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编制了相应的数据字典。在同学们的耐心的帮助下,我对VB的基本操作比较熟悉了,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用的开发工具,界面设计是所见即所得的效果,以后我会努力学习它,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另外更熟练的运用了SQL数据库,通过编代码的方式来建立表格,实现增删改的操作,并把数据导入到VB中,实现相关的操作。

最近做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验指导时,发现这些实验内容对动手实践的能力要求比较严格,我们每位同学努力操作了都不一定会顺利做出来,我们一定要在了解学习地基础上去模拟这样的操作流程,才有利于更好地掌握这样的开发流程。学习不能是被动的,更需要自己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就尽可能的掌握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才不会临场慌乱。而我也坚信,这些都必定会对我以后的学习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 我们小组在开发系统的这个过程中,我们在更深入的学习和运用理论课的同时,还必须要完成各项上机的实验报告,尽管比较繁琐,我们还是需要好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务的。课程设计实验课结束了,我想现在也到了复习的紧要关头,我必须提高复习的效率,在之后的时间里面,我一定要理解老师讲解的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其要义,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知识,同时,也可以为将来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指导,毕竟这门课的实践性很强,属于开发系统的必备知识。 我觉得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我们电子商务的学生而言。我觉得平时上课学习的理论知识是远不够用的,要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并且也要多做练习题,这样才有利于更好的了解管理信息系统。最后也要谢谢老师的耐心指导,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积极的自主学习相关知识,为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而努力!

管理信息系统重点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企业管理信息中,每日销售量统计信息属于:战术信息 2确定企业组织目标,制定公司长远发展规划等的信息,一般属于_战略____层信息。特点是(使用频率低 21.信息是分层次的,使用频率较高、大多来源于企业内部的信息属于_ 执行层__层信息。 22.完成或达到某些目标的特性是系统的________目的______性。 2.一般认为,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它是以:人员为主导的系统 3.管理控制职能实施的基本条件之一是获取对于预定指标的:偏差信息 4.无线传输介质的是:卫星通信,微波,红外线,激光 有线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电缆 5.下列选项中,由ARPANET网发展过来的网络是:INTERNET(互联网)原型法的主要优点: A.便于满足用户需求 B.开发时间短,效率高生命周期法优点:A目标明确,开发过程易于控制B质量保障措施完备C 系统正确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D.开发文档齐全 ;缺点的是(系统开发周期过长) 缺点:A系统开发跟不上需求的变化,系统开发周期过长B逻辑设计到物理设计跨度大C文档化工作大 在面向对象技术中,将数据和操作_合并____在一起作为一个对象 面向对象法的主要优点包括:A与人们习惯的思维方法一致B稳定性好C可重用性D可维护性好。 9.系统详细调查需要弄清现行系统的基本逻辑功能和(信息流程) 10.系统分析详细调查需要了解的最主要内容为(现行系统的基本逻辑功能 ) 29.初步调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从总体上了解原系统的基本功能_____和信息__需求___。 11.模块结构图中,表示模块的符号是(矩形框 ) 12.如果数据流程图呈束状结构,则称它为(事务型数据流程图) 33.模块的导出类型分事务型和__变换____型。 34.变换型数据流程图通常可以明显地分成输入、__处理__和输出三部分。 11.采用事务分析法进行模块结构图设计时,首先应设计出(.顶层模块 ) 13.某学生的代码(学号)为2009001,这个代码属于( 层次码) 12.某商 场用TV-A-28表示28英寸A等彩色电视机,这种代码属于( 助记码)14.数据库设计的起点是(用户需求分析 )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心得总结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心得总结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心得总结篇1 这个学期我学习了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这门学科,感觉受益不浅。众所周知,管理信息系统是为了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在管理科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科学,它研究管理系统中信息处理和决策的整个过程,并探讨计算机的实现方法。它是一个由人、计算机、通信设备等硬件和软件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输、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可促使企业向信息化方向发展,使企业处于一个信息灵敏、管理科学、决策准确的良性循环之中,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所以,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企业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在开始做实验时,通过老师的帮助我会熟练的使用Microsoft Office Visio 2003绘制流程图了,在分析了系统开发的背景、意义,目标以及可行性分析与需求分析后,用它绘制了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功能图,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编制了相应的数据字典。在同学们的耐心的帮助下,我对VB的基本操作比较熟悉了,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用的开发工具,界面设计是所见即所得的效果,以后我会努力学习它,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另外更熟练的运用了SQL数据库,通过编代码的方式来建立表格,实现增删改的操作,并把数据导入到VB中,实现相关的操作。 最近做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验指导时,发现这些实验内容对动手实践的能力要求比较严格,我们每位同学努力操作了都不一定会顺利做出来,我们一定要在了解

学习地基础上去模拟这样的操作流程,才有利于更好地掌握这样的开发流程。学习不能是被动的,更需要自己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就尽可能的掌握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才不会临场慌乱。而我也坚信,这些都必定会对我以后的学习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 我们小组在开发系统的这个过程中,我们在更深入的学习和运用理论课的同时,还必须要完成各项上机的实验报告,尽管比较繁琐,我们还是需要好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务的。课程设计实验课结束了,我想现在也到了复习的紧要关头,我必须提高复习的效率,在之后的时间里面,我一定要理解老师讲解的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其要义,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知识,同时,也可以为将来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指导,毕竟这门课的实践性很强,属于开发系统的必备知识。 我觉得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我们电子商务的学生而言。我觉得平时上课学习的理论知识是远不够用的,要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并且也要多做练习题,这样才有利于更好的了解管理信息系统。最后也要谢谢老师的耐心指导,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积极的自主学习相关知识,为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而努力!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心得总结篇2 通过半年的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学习,使我全新的认识了管理这个概念。现代的管理,无论是国家管理还是企业管理,除了需要正确的管理理论,适应的管理方法,还需要有一定的技术支撑。现在的管理不再仅仅是一个社会系统,也是一个技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课堂理论知识我我们实践的基础,是我们的实践得以顺利进行的知识保证。在新时代的要求下,作为一个管理者,不仅仅需要的是扎实的理论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