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铁路发展的起源

浅谈中国铁路发展的起源
浅谈中国铁路发展的起源

浅谈中国铁路发展的起源

引言:一百五十年前,铁路被清人视为“奇技淫巧” ,不为世人所接纳;而如今,“国名经济发展的命脉” 展开了史无前例的跨越式发展。从0.5 公里的“展

示铁路”到“八纵八横”的铁路交通网构建完毕,从“龙号”机车到时速350 公里的高速列车,中国铁路发展史,见证了一个国家百年巨变。本文主要来探讨中国铁路发展的起源,从源头来探究中国铁路的发展。

一、清政府拒绝修建铁路列宁曾说过:“铁路是资本主义工业的最主要

的部门即煤炭和钢铁工业的总结,是世界贸易发展与资产阶级民主文明的总结和最显著的指标” 。铁路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铁路的修筑又反转来促进工业文明的发展。但是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及自然经济的局限,是清政府一时看不清铁路对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他们视铁路如“洪水猛兽” 。同时还与清政府的腐败、保守、专制、唯祖宗之规是从有关,他们不肯接受新生事物,视蒸汽机车为“奇技淫巧”,认为修铁路会“失我险阻,害我田庐,妨碍风

水” ,因而顽固地拒绝修建铁路。

当时中国的有志之士已把世界铁路的信息传入国内,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在他主持编译的《四洲志》中介绍了外国修建铁路的情

况。清末地理学家徐继宇于1848 年编著的《瀛环志略》中,又进一步介绍了一些国家的铁路情况,如“造火轮车,以石铺路” ,“熔铁为路,以速其

行”,并称赞说这种运输工具是“可谓精能之至矣” 。太平天国玕王洪仁玕在其《资政新篇》一书中,主张制造“如外邦火轮车” ,计划“先于21 省通21条大路,以为全国之命脉” 。但这些都未能使清王朝统治集团振聋发聩。他们说什么火车会“烟伤禾稼,震动寝陵” ,“会惊耳骇目,鬼神呵谴” ,他们仍然认为铁路是祖宗所未创的怪物,不为他们所接受。

李鸿章乃是清朝高级官员中主动提出修铁路的第一人,他同时也是清朝最早有筑路救国思想的官僚。李鸿章等为促发慈禧对铁路的兴趣,曾动用海军建设经费于1888年在北海、中海西侧修建了一条长约 2 公里的宫廷铁路,这条铁路由静清斋至瀛秀园,途径紫光阁,故称紫光阁铁路。慈禧太后经常乘坐又太监牵引的豪华进口车厢,去静清斋进午餐。这种投其所好的做法博得慈禧太后的欢心,又促使顽固派不得不改变其反对修建铁路的态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中国大地上的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清政府不允许中国自己修建

铁路,不等于外国列强不图谋在中国修建铁路。从19 世纪60年代起,西方列强开始向请政府提出铁路的要求。最先提出这种要求的是英国驻广州领事馆翻译梅辉立 (W ? S ? Mayers)。他于1862

年,向广东当局提出了修筑广东至江西的铁路,并至大庾岭踏勘。以后,西方的外交官、商人又先后多次提出修路之请,但是均为清政府所据。英国曾指使一位名叫杜兰德的商人出面,在北京的宣武门附近修建了一条长约0.5 公里的小铁路,企图以实物作广告而去诱惑。但所有这些却都没有使固守祖规制度的清朝王室为其所惑,为其所动。

铁路作为“工业革命”的产物,是蒸汽机应用于运输的结果,是社会经济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但对于中国来说,自己大地上的第一条铁路——上海吴淞铁路,却竟是非法的“舶来品”

为了便利吴淞口与公共租界(由英、美租界合并而成)的陆上交通,同时

也为了对中国人提供一种示范,使他们在心理上习惯于这种新的观念,为将来他们在中国的发展铺平道路。1872年,美国驻上海的副领事奥立维?布拉特福(Dliver B - Bradford )开始筹备筑路事宜,以修“寻常马路”为名,骗购筑路用地,同时他们把“吴淞道路公司”偷偷变成“吴淞铁路公司” 。后来因为筑路需要花费巨额资金,路工才将它转交给经济实力雄厚的英商怡和洋行。他们背着清政府擅自在中国的土地上修建铁路。1876 年,该行将铁路器材谎称为“马路器材” ,蒙混进口,以修好的马路为路基,又偷偷铺上钢轨,于7 月3日先行通车,吴淞铁路全长14.5公里,单线,轨距0.762 米,钢轨每米重13 公斤,机车自重仅15 吨,牵引小型客货车,时速为24 ——32 公里。吴淞铁路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条营业性铁路,它的修建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但英商在征地时,破坏沟渠,引起了农民的强烈反对。在通车后,又出现

了轧死行人事件,百姓为之震动。铁路虽好,但却是英商以欺骗之法,擅自修筑,实属违法行为。为了维护主权,清政府提出强烈的抗议。英方也知其理亏,经过交涉,双方达成《收赎吴淞铁路条款》,规定以一年为期限,清政府出白银28.5万两,买下吴淞铁路。1877年10月,铁路赔款付清,吴淞铁路收归清政府所有。

但是买下的吴淞铁路该如何处理呢?关于此事朝廷内外众说不一。李鸿章主张交由华商,集体经营。当时上海、吴淞等地商民145人,“公禀两江总督,请准铁路继续办理” 。但两江总督沈葆桢未被批准,为防止外人今后故伎重演,竟下令将铁路拆毁。由此可见,清政府的当权者把铁路视为“奇技淫巧”到了何等荒谬的程度。

吴淞铁路这个“短命鬼” ,虽是帝国主义势力开始对中国逐步改变侵略和扩张手段的产物,但它的出现,却让国人见识了铁路这一新生事物,让国人认识了改变旧的运输方式,提高运输效率是多么的重要、多么的必要。从1876年12月1日至1877年8月25日,共运客1 6万多人次,平均每英里每周可赚27 英镑,与英国国内铁路日利润相当。速度快,盈利多,中国人开始

实际感受到铁路之益,开始慢慢开始接受铁路这一新生事物。

三、中国自办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

英国首先于1825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公用铁路——斯托克顿至达林顿,

中国自办的第一条铁路晚了大约半个世纪,但这条长约10 公里的运煤铁路,

被后人称为“中国铁路建筑史的正式开端” 。它的建成通车给中国朝野和各省绅商创办铁路带来了不小影响。

1875 年,李鸿章派唐廷枢筹办直律(今河北)开平煤矿。唐廷枢曾任英商怡和洋行的总买办,后应李鸿章之邀,出任轮船招商局的总办。经勘探,矿井选于开平镇西南的唐山。唐山储煤丰富,日后必高产。由于大量原煤需运往天津,若不解决运输问题,煤价必高,销路难以畅通。从芦台至天津,有水路、海道可通。从胥各庄至芦台,地势平坦,可开运河。唯有从唐山至胥各庄,地势陡峻。为使这段交通无阻,1879 年,唐廷枢提议修建唐胥铁路。由于李鸿章的支持加以拟修的铁路很短,离京师高远,清政府暂时答应了。

1880年秋冬间,唐胥铁路动工。朝中顽固派知悉后,横加反对,说什么“轮车所过之处,声闻数十里,雷轰电骇,震厉殊常,于地脉不无损伤” 。

清政府遂下令停工。路基不铺钢轨,只是一条大路。同时,欲将原煤运至胥各庄,需雇大车300 辆,不仅运费昂贵,而且适逢夏秋时节,山水涨发,土路

泥泞难行。为此李鸿章、唐廷枢以退为进,请求铺轨,但不行机车,以骡车拉煤车,这样清政府才勉强同意。1881 年 6 月,开始铺轨,年末竣工。1882 年初,唐胥铁路启用,用骡马牵引车辆,时人戏称为“马车铁道” 。

不久,开平煤矿全面投产,骡马牵引力小,速度慢。为不使原煤积压,矿方只得采取应急措施,组织工人利用矿场起重机锅炉、竖井槽等旧材料,试制成一台轻型机车,取名为“龙号机车” ,这台中国自制的首台机车,牵引着百余吨的煤车,颇为快捷。

唐胥铁路长9.2公里,单线,轨重每米15公斤。它的线路虽短,却是中国自建并保存下来的第一条铁路。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中确立唐胥铁路的轨距为 1.435 米的轨距。清末大部分铁路采用这种规矩,后被清政府定为中国的标准轨距,沿用至今。

四、铁路产生对中国带来的影响虽然外国列强直接经营部分铁路,并在一定时期内相当成都的控制着中国主要铁路线的运营,中国铁路为列强势力对华推销“洋货” 、“略买”土货以致军事侵略扩张提供了便利。虽然中国铁路与世界铁路发展状况相比较,确属落后行列,远远不能满足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但是,建在中国土地上的铁路,毕竟是“先进的交通工具和新的社会生产门类” ,对中国的社会经济以致社会风气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和冲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