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实用审美课程标准

旅游实用审美课程标准
旅游实用审美课程标准

职业技术学院

& TECHNICALCOLLEGE

旅游管理专业

旅游实用审美

旅游管理教研室编制

“旅游实用审美”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及地位

《旅游实用审美》是旅游类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基于导游员或讲解员在为顾客提供讲解服务实践过程中,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主要教学模式的综合性、应用性课程。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的功能是通过对实际旅游景观审美、旅游审美心理、旅游环境审美等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实际景点景区的景观的美学分析能力,最终提高学生旅游审美素质。二、前导和后续课程

前导课程:《导游业务》、《导游基础知识》、《旅游心理学》

后续课程:《客源国概况》、《旅游市场营销》

三、课程对象

在校旅游管理专业三年制大专生

四、课程目标

(一)设计思路

1.课程开设依据:通过对本专业工作岗位分析,导游员、景区讲解员、景区助理管理员、酒店服务管理员是本专业学生的重要岗位,也是学生在专业能力得益继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素质,严格来讲,在旅游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美,对游客来讲外出旅

游就是来寻找美和感受美,因此作为工作人员应首先懂得感悟美,因此本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作为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

2. 内容选择标准:导游员、景区讲解员、景区助理管理员、酒店服务管理员工作涉及审美分析及审美能力发挥,通过对这些岗位进一步调研,并经过行业专家深入、细致、系统地分析,根据学生实际在岗位中要完成的任务,我们将教学内容分为若干模块:自然景观美、人文景观美、旅游餐饮住宿美、导游服务美、景区建设美,因此,本课程主要围绕这五块内容开展教学和训练。

3.项目载体设计思路: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在真实的职业活动情境中学生才能更好地获得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打破了传统的纯理论的教学方式,而是整合工作任务中涉及的专业知识与审美技能,以真实的审美对象为项目载体来开展教学与训练,彻底改变了学与教的行为,同时通过实际工作岗位模拟,让学生在具体岗位上,感受到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内容编排顺序:本课程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规律,采用递进与并列相互结合展现教学内容,例如:在景区审美分析时候,先从单一的景观开始,然后是复杂的综合性旅游景区规划审美。由此顺序渐近,所选分析对象具有典型性和覆盖型,通过这些审美对象分析,使学生具备一般的审美能力,并学会对典型景观鉴赏,为使学生具有更广的审美能力,课外展开审美能力训练,以实现能力的灵活应用。

本课程所涉及的程度用语主要有“熟练”“准确” “基本”“熟练”指能在所规定的。较短时间内无错误的完成任务,“准确”指没有

任何错误,“基本”指在没有时间要求的情况下,不经过旁人提示,能无错误的完成任务。

本课程总学时为 32,学分为2。

(二)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本专业的学生具备从事旅游审美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相关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岗位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职业素质。

1、知识目标:能熟练地说出常用审美原理;能正确阐述审美对象的审美结果;能熟练地说出导游服务审美原理;能基本说出与课程相关的常用的术语。

2、能力目标:能运用基本的审美原理熟练地分析典型、常见审美对象;能用熟练的审美语言对常见和典型景观进行审美表达;能协助景观规划者,使景观设计更趋于完美。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良好的审美习惯;培养认真的和严肃的审美态度;培养表述、回答等语言表达能力。

本课程标准主要适用于高职高专学生。

五、课程内容及安排【总学时32】

(一)理论课程内容及安排【理论学时:32】

第一章旅游审美绪论

【了解】:

了解旅游实用审美的概念;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及旅游实用审美学习的意义。

【掌握】:

掌握旅游审美的发展历程;提高旅游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本章重点是解释和介绍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并从历史的角度阐述旅游审美的发展历程,并通过旅游审美教学,从多渠道和途径提高旅游审美的能力。

【教学难点】:

提高旅游审美能力的途径。

【建议课时】:

4学时

【学习指南】

(一)学习的要求

1.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实用审美的含义;

2.知晓旅游实用审美研究的意义和发展历程;

3.掌握提高旅游审美的途径。

(二)学习的方法

1.对于项目任务的教学主要通过收集案例、分组讨论、角色模拟、汇报交流等方法进行;

2.对于项目任务的实践主要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模拟、实地调查、汇报交流、等方法进行。

【教学建议】

1.课堂教学建议

(1)应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

注重以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项目活动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应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通过选用典型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应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4)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5)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2.讲授与练习(训练)的关系

课外知识延伸阅读

3. 课外练习与作业

1.旅游实用审美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2.如何理解“审美”这一概念的?

3.怎样理解旅游景观的概念,它与旅游资源有何本质区别?

4. 如何提高旅游审美能力?

4. 配套课件的使用

自制课件

第二章旅游审美的基本原理

【了解】:

了解旅游景观的基本类型;自然景观的美学特征;人文景观的美学特

征。

【掌握】:

掌握旅游审美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

旅游景观的基本类型

【教学难点】:

旅游审美的基本原理

【建议课时】:

2学时

【学习指南】

(一)学习的要求

1.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景观的基本类型;自然景观的美学特征;人文景观的美学特征,掌握旅游审美的基本原理。学会如何分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关于自然美、艺术美等审美存在形式的特点,理解各种审美对象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二)学习的方法

1.对于项目任务的教学主要通过收集案例、分组讨论、角色模拟、汇报交流等方法进行;

2.对于项目任务的实践主要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模拟、实地调查、汇报交流、等方法进行。

【教学建议】

1.课堂教学建议

(1)应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

注重以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项目活动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应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通过选用典型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应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4)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5)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2.讲授与练习(训练)的关系

以黄山、九寨沟景区知识为例,每个同学举出自己印象最深、最具美感的审美对象,并对其形式美的规律进行分析。

3. 课外练习与作业

1.为什么说旅游是人们离开日常生活而寻求某种体验的一种活动?

2.构成形式美的重要规律都有哪些?

3.怎样理解自然美多样性的特点?、

4.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区别有哪些?

5.论述“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的含义。

6.查阅相关材料,谈谈荒诞对于西方文艺的影响。

4. 配套课件的使用

自制课件

第三章自然景观审美

【了解】:

了解地文景观审美和水域景观审美

【掌握】:

掌握气候与天象景观审美及生物景观审美

【教学重点】:

气候与天象景观审美及生物景观审美

【教学难点】:

地文景观审美和水域景观审美

【建议课时】:

6学时

【学习指南】

(一)学习的要求

1.通过实地或视频观赏山岳景观,切实掌握山岳景观审美知识,提高对山岳景观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2. 通过实地观赏活动,切实掌握生物景观和气候景观审美知识,提高旅游审美修养和鉴赏能力。

3. 会对山岳、水体、自然景观审美知识方式与手段,沙漠、生物等自然景观审美,并推演至对其他自然景观审美方式的运用。熟练运用到旅游实践岗位中。

(二)学习的方法

1.对于项目任务的教学主要通过收集案例、分组讨论、角色模拟、

汇报交流等方法进行。

2.对于项目任务的实践主要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模拟、实地调查、汇报交流、等方法进行。

【教学建议】

1.课堂教学建议

(1)应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项目活动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应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通过选用典型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应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4)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5)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2.讲授与练习(训练)的关系

分析泸州某一旅游景点的审美情趣

3. 课外练习与作业

1.旅游活动中受关注程度较高的山岳景观类型有哪些?并指出它们的主要特点。

2.山岳景观的审美特征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3.结合本章内容,对自己感兴趣的山岳景观从审美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

4.旅游活动中受关注程度较高的水体景观类型有哪些?并指出它们的主要特点。

5.水体景观的审美特征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6.结合本章内容,对自己感兴趣的水体景观从审美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7.气候景观的审美特征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8.结合本章内容,对自己感兴趣的生物景观、气候景观或特异景观从审美角度进行分

4. 配套课件的使用

自制课件

第四章人文景观审美

【了解】:

了解宗教景观、城乡景观和民俗风情景观审美

【掌握】:

掌握古代建筑景观、古典园林景观及艺术景观审美

【教学重点】:

旅游市场调研内容与程序

【教学难点】:

旅游市场预测

【建议课时】:

8学时

【学习指南】

(一)学习的要求

1.通过实地观赏活动切实掌握古建筑景观观赏知识,提高旅游审美修养和鉴赏能力。

2.通过视频观赏或实地体验使学生对园林景观要素的审美功能、景观组合手法等有比较直观地认识,对不同类型园林的风格、特点有所把握和了解,进一步提高对园林景观美的鉴赏能力。

3.通过视频观赏或实地体验使学生对中国绘画的意境、用笔、用墨、设色、构图等有比较直观的认识,对中国画的审美特征加深领会和理解;对古代碑刻、楹联独特的审美特征有一定的了解,既可加强自身美学修养,又可更多地了解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二)学习的方法

1.对于项目任务的教学主要通过收集案例、分组讨论、角色模拟、汇报交流等方法进行。

2.对于项目任务的实践主要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模拟、实地调查、汇报交流、等方法进行。

【教学建议】

1.课堂教学建议

1.课堂教学建议

(1)应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项目活动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应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通过选用典型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应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4)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5)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2.讲授与练习(训练)的关系

课外知识拓展

3. 课外练习与作业

1.中国古建筑主要体现了哪些象征意蕴?

2.中国古建筑结构审美特点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3.中国古建筑布局审美特点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4.中国古建筑装饰审美表现在哪些方面?并举例说明。

5.试比较中西方古建筑差异。

6.结合本章内容,对自己感兴趣的古建筑从审美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4. 配套课件的使用

自制课件

第五章旅游环境审美

【了解】:

了解旅游环境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美,旅游地的居民情趣美

【掌握】:

掌握生态环境美和社会环境美

【教学重点】:

生态环境美和社会环境美

【教学难点】:

旅游环境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美,旅游地的居民情趣美

【建议课时】:

4学时

【学习指南】

(一)学习的要求

1.自然生态环境美、城市环境美及旅游景区环境美

2.旅游饭店环境、旅游交通环境、旅游地社会风尚

3.地域特色美、民族特色美、旅游心理感应气氛美

(二)学习的方法

1.对于项目任务的教学主要通过收集案例、分组讨论、角色模拟、汇报交流等方法进行。

2.对于项目任务的实践主要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模拟、实地调查、汇报交流、等方法进行。

【教学建议】

1.课堂教学建议

(1)应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项目活动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应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通过选用典型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应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4)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5)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2.讲授与练习(训练)的关系

四川某旅游地民族环境

3. 课外练习与作业

(1)生态环境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2)如何理解旅游地社会风尚美?

(3)案例分析:旅行越来越“自由”

4. 配套课件的使用

自制课件

第六章旅游审美心理

【了解】:

了解旅游审美心理和旅游审美感受的心理要素

【掌握】:

掌握旅游审美感受的形态和心理过程

【教学重点】:

旅游审美心理和旅游审美感受的心理要素

【教学难点】:

旅游审美感受的形态和心理过程

【建议课时】:

4学时

【学习指南】

(一)学习的要求

通过分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和心理对待旅游活动,将难解的概念付诸实践,达到真正的理解,同时对自身的审美能力也能得出一个基本评价。

(二)学习的方法

1.对于项目任务的教学主要通过收集案例、分组讨论、角色模拟、汇报交流等方法进行。

2.对于项目任务的实践主要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模拟、实地调查、汇报交流、等方法进行。

【教学建议】

1.课堂教学建议

(1)应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项目活动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应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通过选用典型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应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4)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

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5)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2.讲授与练习(训练)的关系

结合课外资料收集,课内案例交流,学习本部分内容

3. 课外练习与作业

1.如何理解旅游审美心理要素?

2.旅游审美动因系统由哪些要素构成?

3.旅游审美心理过程包括哪些内容?

4.如何提高旅游审美能力?

5.谈谈你对中西方审美心理差异的认识。

4. 配套课件的使用

自制课件

第七章旅游接待艺术审美

【了解】:

了解旅游接待的仪表美与气质美

【掌握】:

掌握旅游接待的仪态美和语言美

【教学重点】:

旅游接待的仪态美和语言美

【教学难点】:

旅游接待的仪表美与气质美;

【建议课时】:

4学时

【学习指南】

(一)学习的要求

1.依据美学的原理,从审美主体角度考察游客对旅游接待人员的仪表美、气质美、举止美和语言美的感知和评价。

2. 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中自觉实践审美价值。

3. 给游客合理的审美意识引导。

(二)学习的方法

1.对于项目任务的教学主要通过收集案例、分组讨论、角色模拟、汇报交流等方法进行。

2.对于项目任务的实践主要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模拟、实地调查、汇报交流、等方法进行。

【教学建议】

1.课堂教学建议

(1)应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项目活动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应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通过选用典型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应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4)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

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5)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2.讲授与练习(训练)的关系

分析在旅游景区和旅游饭店接待中树立良好的审美意识

3. 课外练习与作业

(1)形体美的不同表现与规范?

(2)风度美包含哪些方面?

(3)案例分析:旅游接待中的审美

4. 配套课件的使用

自制课件

六、教学进度安排

七、考核方式及评价标准

本课程有4个考核项目,主要考核评价学生在知识的实际运用中掌握的程度。

本课程采用平时考勤、作业完成情况、实验实训考核和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的形式,其中平时成绩30分,期末考试70分,总计100分,具体标准如下:

考核项目一:

类型:【个人/小组作业】【小组评议】

形式:【口试】【操作】

时长:90分钟

分数:20%

时间:第6周

目标:选择有代表性的山岳景观进行实地观赏,并进行审美评价。通过实地或视频观赏山岳景观,切实掌握山岳景观审美知识,提高对山岳景观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内容:

《旅游概论》课程标准

目录 一、本课程的目的、性质与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 (1)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2)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建议 (2) 四、本课程各章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重难点 (2) 五、职场健康与安全 (8) 六、课时安排 (8) 七、考核方式 (8) 八、参考教材 (9)

《旅游概论》课程标准 (总学时:72课时) 一、本课程的目的、性质与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 《旅游概论》是中职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理论课,它是一门研究旅游者、旅游业双方活动,影响旅游接待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非常重要的学科。 通过学习,要求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掌握旅游学基础知识,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为进一步学习酒店服务专业的其他学科和从事旅游业经营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2.教学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掌握旅游的本质属性和旅游的基本要素,旅游的产生,旅游者的条件,构成旅游业的要素,影响旅游市场的主要因素等,为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今后从事旅游酒店服务工作和旅游经营管理工作打下牢固的专业知识基础。 3.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掌握旅游的本质属性,旅游的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2)掌握旅游的基本要素,旅游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产生旅游者的条件。 (3)掌握旅游业的构成,以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与影响。 (4)掌握旅游市场的概念、细分,以及我国旅游市场的发展状况。

(5)掌握生态旅游的概念、发展现状和意义,理解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6)理解并掌握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旅游概论》是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只有全面地掌握了旅游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酒店管理专业的其他相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生只有在学习了此课程并对旅游学科有全面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酒店专业的其他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以《旅游地理》课程为基础,在学习本课程以前,应先学习《旅游地理》课程。本课程与《旅游心理学》、《前厅与客房服务》等专业课程相配合,共同组成酒店服务与管理课程的基本体系。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建议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因此教学媒体的设置应是多样化的。教学媒体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还应配有多媒体教学、习题讨论、实习等教学媒体和手段,加深学生对旅游活动的感性认识,提高欣赏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能力。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也应结合实践教学。有条件的教学班结合课程内容,安排学生定期进行参观、游览、讨论、评论,增强学生对旅游活动的感性认识,提高旅游经营管理能力,为今后从事酒店经营管理等工作打下牢固的专业知识基础。 四、本课程各章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旅游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旅游的概 念、旅游的本质属性、旅游的特点、旅游 的类型。了解旅行和旅游的区别。 教学内容:第一节旅游的产生

旅游策划 课程标准)

《旅游策划》课程标准 一.前言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旅游策划 2.课程类别:旅游管理专业和涉外旅游的专业核心课程 3.课程编码:081020 4.学时:共40学时,其中讲授20学时,实训20学时;2学分。 5.适应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涉外旅游专业 (二)课程性质 旅游策划活动是一种具有创意性的专业实践,策划旅游在本质上是一种经营思考的方法与程序。《旅游策划》是一门以营销学、策划学等学科为基础,旅游策划作为市场营销学领域中新崛起的细分学科,具有鲜明的创新特点和可操作性,开设《旅游策划》课程总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市场营销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市场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之上,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唤取消费者的购买愿望,并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向消费者提供能使其满意的产品或服务,引导他们进行消费,把潜在的消费者转化为现实的消费者。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设置的依据 根据《旅游管理专业》2011年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通过《旅游策划》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策划旅游程序,了解策划旅游的思维方法,学会市分析场营销环境,能比较正确地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进行产品、价格、销售渠道、促销组合等方面的策划旅游,并能够独立地撰写策划旅游书。 2.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根据项目化课程设计方法,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参照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本课程的教学改革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课程目标制定上,重如何做,如何用,轻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这么用; 二是在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上,重项目的策划训练,轻记忆、背诵概念性的内容; 三是在考核方式上,重日常学习、项目策划考核,轻期末考试、作业对错考核。

旅游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1、前言 1.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入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从事旅游服务工作所需的一门必修的学科课程。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相关的旅游基础知识,并为继续学习导游讲解服务等其他专业课程做好必需的知识准备。 1. 2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的确定以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人文素养要求为依据,其中专业知识分基础知识、旅游景观两大类,具体包括旅游业的概况、中国文史常识、中国的四大宗教、中国的民族与民俗、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国的风物特产、中国自然旅游景观、中国古代建筑、中国的世界遗产等9个相关模块。每个模块的学习都以旅游服务所需的相关知识作为活动的载体,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通过校内实训、情景模拟、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促进知识的迁移,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 本课程建议总课时为110学时。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加深对旅游业的了解,构建与旅游相关的历史、民俗、宗教、建筑、园林、饮食、风物特产等基本知识,并能在旅游计划的制定、旅游产品的推销、指导游客的购物、导游讲解服务、景区服务等工作中加以灵活运用,达到全国导游员职业资格相关考核内容的基本要求,建立对旅游服务专业的初步认识,激发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增进对祖国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了解和热爱,陶冶健康的情操,培养学生善于沟通、易于合作、表达流畅、大方热情的职业素养,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具有介绍旅游产品的基本能力; ·具有阅读旅游地图的基本能力; ·具有对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典园林初步的欣赏能力; ·具备在导游讲解服务、景区服务中运用旅游基础知识的能力; ·具有收集、分析旅游信息的初步能力; ·具有灵活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能力。 ·3、课程内容和要求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 常洲 课程名称: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 链接学制:三年制 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占有学分:4学分 一、课程定位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基础作用。该课程主要讲授导游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的历史、地理、建筑、园林、宗教、民俗、风物特产等基础知识,导游员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能增加讲解的内涵与品味,才能弘扬祖国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才能满足游客的文化知识追求,担任文化的传播者。丰富的旅游文化知识是导游员成为“文化大使”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程与前接课程《中国旅游地理》、平行课程《旅游政策与法规》和后续课程《导游业务》有机地衔接,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参加导游证考试和就业的支撑性课程。开好这门课程,不仅是学生做导游的需要,同时,对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有积极的意义,对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 2.1课程基本理念 旨在帮助学生为以后从事导游工作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学生掌握并能够把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到导游讲解的实践之中,为今后从事导游服务和旅游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旅游企业岗位工作调查,以导游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来设计学

习性工作任务;根据导游员所应掌握的相关的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课程项目。 课程项目选取依据:一是以就业为导向,瞄准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使课程内容与导游职业资格要求零差异;二是为“导游文化”等后续职业能力课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使“导游基础”能够充分为专业课程服务,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三是按照项目选取课程内容和组织教学,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需求性。既体现了阶段性能力训练,又实现了综合能力的训练。 本门课程总学时为64,总学分为4。一年级第二学期进行开设。 2、3 课程目标 A、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知识,分析、讲解旅游景点的文化特点。 (2)能够运用宗教文化知识,在宗教旅游场所有针对性地讲解四大宗教的起源、发展简况、基本教义,尊奉的主要对象、宗教经典、特殊称谓、宗教建筑布局、宗教著名景观,能够辨别佛像所在的位置、名称。 (3)能够运用古代建筑知识分析古代建筑的基本情况、辨别古建筑的等级、建筑物的种类、主要部分的构成、特点。 (4)能够运用中国古代园林知识分析旅游园林景点的构景要素与构景手段。 B、知识目标 (1)熟悉华北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华北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2)了解东北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东北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3)熟悉华东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华东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4)了解华中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华中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5)了解华南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华南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旅游经济学课程标准

《旅游经济学》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1060020 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型理论课(含实践) 课程学分 3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32 实践学时16 前导课程旅游学概论后续课程酒店管理、酒店市场营销适用专业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制定人仝泽柳制定日期2012.9.5 审核人仝泽柳修订人仝泽柳修订日期2014.6.15 审核人仝泽柳签发人钱宏签发日期2014.6.20 一、课程定位 《旅游经济学》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开设的必修课,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旅游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指导,研究旅游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本课程旨在通过对旅游经济活动的运行及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的研究,揭示支配旅游经济运行的规律,以有效地指导旅游实际工作,促进旅游经济的协调、稳定、持续的发展,使旅游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旅游经济活动运行中各个主要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本课程应该在完成政治经济学、旅游学概论等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后开设,要使本课程的知识在实际中真正发挥作用,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对所学旅游课程知识要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同时,还要辅之于长期的实践和探索。 二、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旅游经济学是一门涉及到经济学的学科,开这门课的木的是要让同学们掌握旅游中的经济现象,如旅游产品、旅游的需求与供旅游消费的性质,以及旅游经济效益如何人评估与测量。让同学们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旅游业务充分认识。2.能力目标 (1)让同学知道社么是旅游产品,以及旅游产品的组合与开发。 (2)了解旅游的需求以及供给、旅游需求弹性系数。 (3)如何利用游客消费结构来满足旅游效用最大化。 3.知识目标 (1)以旅游产品的生产和供给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使学生认识旅游产品的特点,旅游活动的商品化、旅游产品的结构、旅游产品的供给,投资与资源开发等问题,使其认识旅游经济活动不同于其他经济活动的特殊性。

《旅游策划理论与实务》课程标准

《旅游策划理论与实务》课程标准 执笔人:金矿 参与人:夏凯生 企业人员:刘凯 1.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JQKC008 适用专业:景区开发与管理 学时数:72 学分:4 先修课程:《旅游概论》、《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旅游心理学》 后续课程:《景观设计与制图》、《计算机辅助制图》 课程性质:本专业培养从事旅游及景区的营销策划、景观设计、景区接待与讲解的专业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旅游策划理念、掌握实用的旅游策划手段与方法,具备独立的旅游营销策划能力,为旅游企业的发展战略策划、创业策划、产品策划、形象策划、节庆策划、广告策划及营销策划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课程是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的学科。 2.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旅游策划理念、掌握实用的旅游策划手段与方法,具备独立的旅游营销策划能力,为旅游企业的发展战略策划、创业策划、产品策划、形象策划、节庆策划、广告策划及营销策划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1知识目标(Knowledge) 2.1.1基础知识 A1:了解策划的基本概念;

A2:学习策划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案; A3:熟悉策划方案的流程体系; 2.1.2专业知识 B1:掌握旅游策划的原则和技巧等; B2:熟悉旅游战略策划的流程及重要关注点;B3:掌握旅游创意策划的知识体系; B4:掌握旅游产品策划的过程和方法; B5:熟悉旅游形象策划的原理和方法; B6:掌握旅游营销策划的方法和原理; B7:了解旅游演艺策划的过程与关注点; B8:掌握旅游节庆策划的内涵与体系; B9:掌握旅游广告策划的原理和方法; B10:认识旅游公共关系策划的流程体系;2.2能力目标(Ability) 2.2.1专业能力 C1:独立策划能力 C2:组织协调能力 C3:创新创意能力 C4:方案设计能力 2.2.2方法能力 D1:信息搜集整理能力 D2:策划案创作能力 2.2.3社会能力 E1:人际交往能力 2.3素质目标(Quality) 2.3.1思想政治素质 F1:爱祖国、爱家乡、爱社会主义

彭淑清旅游地理新课程标准

彭淑清旅游地理新课程标 准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中国旅游地理 课程标准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及学分4 适用专业(群)导游与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 执笔人王红玲 课程组审核 院(部)审核 二〇一七年二月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课程性质:《中国旅游地理》是高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和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旅游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设计课程 本课程设计的理念是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为标准的课程体系,系统地把各项要求做为训练的目标来完成,在达到技能鉴定水平的同时,应用于本专业的实践,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有利于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又具备一定技能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2.教学与实践结合,以实训项目为主导,重点培养学生的背记和讲解能力 本课程采用教、辅、练一体化教学,边教边练,边练习边辅导,以教学带动练习,以练习主导教学,相辅相承,在定向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实训实操教学,在提高学生背记和讲解能力的同时,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提高职业水平。 3.采用目标教学与目标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实践性与针对性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本课程共分为十一章,共设计了五十四个工作任务,每一个工作任务都采取基础知识掌握及定向题型目标训练,以目标训练为实训内容,以鉴定要求为教学要求,对各项基础知识和技能从学习到掌握再到熟练,到达到相应景点讲解要求,制定完整的训练计划,使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系统训练,以达到由量变到质变的能力突破。

模拟导游课程标准

《模拟导游》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所属学院: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导游 课程类型:模块课程 1、前言 1.1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为旅游管理专业景区旅行社管理模块课程,在学生修完《旅游地理学》,《中国旅游文化》等课程的基础上,着重对学生的导游职业能力进行培养。课程按照项目课程建设的改革要求,依据岗位能力与工作流程,合理设置授课项目,重视学生参与,师生互动,并兼顾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要求,使学生的导游职业能力切实得到提高,为学生走上实习和工作岗位打下坚定的基础,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导游工作流程为主线,基于导游职业能力设计课程项目,融知识、理论、实践为一体。综合运用导游模拟实验室以及有关图文声像材料进行“情境模拟”,师生共同参与,进行“角色扮演”、“分组演练”、“小组讨论”,对于工作任务的完成效果,大胆采用“小组互评”、“师生互评”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课程内容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为“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具体为接团服务(8学时);参观游览服务(18学时);购物、餐饮、娱乐服务(6学时);旅游者个别要求的应变处理(6学时);旅游事故的处理(6学时);旅途娱乐(4学时);送团服务(3学时),共51学时,3学分。

2、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明确导游的服务程序及服务规范,掌握导游工作必备的基础知识。通过实践训练,使学生逐步获得导游工作各项程序所需能力,初步具备独立带团能力。教师通过言传身教,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树立和强化良好的职业道德。经过知识的积累和实践的锻炼,全面提升学生的导游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具体表现为: 知识目标 熟悉导游服务程序及服务规范; 熟悉旅行生活常识; 掌握导游文化基础知识; 了解典型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 能按照导游服务程序完成旅游接待计划; 能根据服务对象提供导游讲解服务; 能为游客提供恰当的购物、餐饮、娱乐服务; 能合理应对游客旅游者个别要求; 能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 素质目标 具备真诚公道,信誉第一的职业道德; 具备热情友好,宾客至上的工作态度; 具备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职业素养; 具备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3、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序项工作知识内容和要求技能内容和要求教学情景或教结果课

模拟导游的课程标准

> 《模拟导游》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模拟导游 课号:093D80N 所属学院:旅游学院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导游 课程类型:选修 1、前言 · 1.1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为旅游管理专业导游模块课程,在学生修完《旅游地理学》,《中国旅游文化》等课程的基础上,着重对学生的导游职业能力进行培养。课程按照项目课程建设的改革要求,依据岗位能力与工作流程,合理设置授课项目,重视学生参与,师生互动,并兼顾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要求,使学生的导游职业能力切实得到提高,为学生走上实习和工作岗位打下坚定的基础,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导游工作流程为主线,基于导游职业能力设计课程项目,融知识、理论、实践为一体。综合运用导游模拟实验室以及有关图文声像材料进行“情境模拟”,师生共同参与,进行“角色扮演”、“分组演练”、“小组讨论”,对于工作任务的完成效果,大胆采用“小组互评”、“师生互评”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课程内容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为“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具体为接团服务(8学时);参观游览服务(18学时);购物、餐饮、娱乐服务(6学时);旅游者个别要求的处理(6学时);旅游事故的处理(6学时);旅途才艺展示(4学时);送团服务(3学时),共51学时,3学分。 2、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明确导游的服务程序及服务规范,掌握导游工作必备的基础知识。通过实践训练,使学生逐步获得导游工作各项程序所需能力,初步具备独立带团能力。教师通过言传身教,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树立和强化良好的职业道德。经过知识的积累和实践的锻炼,全面提升学生的导游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具体表现为: 知识目标 ) 熟悉导游服务程序及服务规范;

旅游学概论课程标准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旅游学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 【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学期】:第一四学期【参考课时】:36 学时 【前导课程】:《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编制人员】:苑秀彬、王莉、付琳琳、郑艳【参与企业】:龙凡、王焕宇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旅游服务 与管理等工作打下专业背景知识与技能。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课程,旅游学概论课程的教 学效果直接影响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本课程对于专业学生在今后工作和后续的工作过程中都会起到一种基础作用,并用对于学生实践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课程设计思路 对不断发展的中国旅游事业,以提升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为宗旨,以培养旅游从业人员对旅游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分析判断能力为重点,以塑造具有崇高职业道德修养、熟练旅游技能、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旅游从业者为 目的,构建“基础理论+案例分析+实践操作+总结反思”的课程教学体系,实施 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教学。 1、以旅游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本课程涉及大量旅游学基础理论,它为分析旅游 活动中的诸多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在教学中,根据教育部对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 养目标的定位,对基础理论部分不强调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注重理论的实用性,在 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基础理论部分占30%左右。

2、以旅游实践中的案例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大量旅游实践案例,分析旅游活动各环节中旅游者、旅游服务人员、旅游管理人员的旅游行为、服务行为、管理行为的规律及其根源,使学生逐步掌握旅游学学习和工作的方法。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案例分析的内容占60%左右。 3、以能力培养为最终目标。旅游从业人员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人。教学中,以旅游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为中心,以寻找最优化的解决方案为目标,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教学方式,即让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处理相关问题;聘请行业专家、兼职教师来校结合他们的丰富经验进行教学,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旅游学概论》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进行设计。首先是通过深入周边旅游企业进行调研,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对旅游企业岗位群各工作过程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通过行动领域归纳和学习领域转换,重构了专业课程体系。《旅游学概论》就是专业必修课程之一。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旅游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旅游业的发展特点与行业构成情况、与旅游业相关的政府机构与行业组织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正确理解与旅游业相关的社会现象的能力并能够分析总结旅游发展的逻辑性和合理性,深刻理解我国政府主导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实施。能够基于旅游学科视角观察分析旅游现象与其内在规律,通过三大支柱、五大部门、六大要素以及供需双向认知,深入理解与应用旅游实业之中,进而有效指导旅游实务。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一定的文化品位与格调;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首先和遵纪守法精神;具有较强的责任感、事业心和团队精神;具有一定的岗位适应能力、人际交流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职业素质目标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介绍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旅游文化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为专业一般课程,该课程使学生在掌握和积累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旅游文化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与综合文化素养,能更好的为游客提供适应其审美需求的导游讲解。 教学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上的学习和方法训练,特别是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感受,以及必要的教学实践,了解和认识到中国悠久的旅游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且希望学生在课余时间拓展知识领域、广博学识,并尽可能地多参加社会活动,积累经验,早日投入到建设中国旅游强国的行列,为繁荣祖国经济服务。 二、培养目标 1、方法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具备旅游文化知识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和传播能力。 (2)培养学生具备查阅信息、收集信息和处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具备自然旅游景观和人文旅游景观欣赏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思路的能力; (5)培养学生对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的能力; (6)培养学学生具备制定工作计划步骤的能力。

2、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2)培养学生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协商能力; (4)培养学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力、纪律性; (5)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3、专业能力目标 (1)知识能力:使学生能将旅游文化的基本理论和系统知识应用到旅游活动实践中,能胜任导游服务、景区管理、酒店管理等工作中对旅游文化应用的要求。 具体包括: 掌握我国主要的历史、山岳、水域旅游文化; 掌握我国主要的建筑、园林旅游文化; 掌握我国主要的饮食旅游文化; 掌握我国主要的民俗旅游文化。 (2)素质能力: 在工作中能够熟练讲解旅游文化相关知识; 能识别和鉴赏旅游活动中的文化表现内容和形式; 能分析探讨旅游活动中的文化现象。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与前续课程的联系:“中国旅游地理”培养学生对我国主要地理资源的赏析,为本课程文化的赏析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旅游文化课程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必须体现广而择重,博而求精,彰显中华,兼顾地域。使学生掌握旅游工作中的文化知识与讲解技能,本课程以类型为载体,将旅游文化划分为四大情境,课程结构与学时分配如下表: 表10-1课程项目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 常洲 课程名称: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 链接学制:三年制 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占有学分: 4 学分 一、课程定位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基础作用。该课程主要讲授导游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的历史、地理、建筑、园林、宗教、民俗、风物特产等基础知识,导游员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能增加讲解的内涵与品味,才能弘扬祖国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才能满足游客的文化知识追求,担任文化的传播者。丰富的旅游文化知识是导游员成为“文化大使”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程与前接课程《中国旅游地理》、平行课程《旅游政策与法规》和后续课程《导游业务》有机地衔接,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参加导游证考试和就业的支撑性课程。开好这门课程,不仅是学生做导游的需要,同时,对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有积极的意义,对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 2.1 课程基本理念 旨在帮助学生为以后从事导游工作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学生掌握并能够把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到导游讲解的实践之中,为今后从事导游服务和旅游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旅游企业岗位工作调查,以导游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来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根据导游员所应掌握的相关的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课程项目。 课程项目选取依据:一是以就业为导向,瞄准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使课程内容与导游职业资格要求零差异;二是为“导游文化”等后续职业能力课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使“导游基础”能够充分为专业课程服务,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三是按照项目选取课程内容和组织教学,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强调课程内容的 应用性和需求性。既体现了阶段性能力训练,又实现了综合能力的训练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适用专业: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学时:96 其中:理论学时:90 机动学时:0 一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本专业的理论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旨在全面而系统地阐明社会经济发展与旅游活动的关系,阐述旅游活动的内容、种类和表现形式,发展旅游业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旅游对接待地区的基本影响。 本课程的目的是帮助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了解旅游和正确认识旅游,了解旅游及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最终通过让学生在掌握旅游学的基础理论及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学会以专业的旅游学分析方法和理论来分析研究一些现实旅游问题。本课程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有关旅游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对旅游的总体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旅游学的研究内容和旅游学科体系的特点;知晓旅游活动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和相关重大事件;明白旅游的具体涵义、性质以及旅游的组成要素。 2 能力目标 熟悉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旅游业中重要的构成行业;能够辩证地分析旅游发展对当地的影响等等;掌握和了解旅游及旅

游业的相关知识学习方法。 3 素质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意识; 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情调。 三课程学生分配

四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旅游学概述 (一)教学内容:1、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2、旅游的构成要素3、旅游类型的划分方法 4、旅游学研究的概况 (二)教学目标:1、明确旅游的定义、性质和特点,比较各种不同观点下有关旅游的定义的异同 2、认识旅游的构成要素和分类,掌握各种旅游类型的划分方法3、了解旅游学研究的概况,明确旅游学的研究对象的研究内容 (三)教学重点:1、旅游的概念 2、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3、按照地域和目的对旅游的分类 (四)教学难点:1、旅游活动的特点 2、旅游活动的性质 第二章: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学内容:1、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迁徙活动 2、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 3、封建社会的旅行发展 4、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5、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旅行活动的概况,明确古代旅行的起源与进程 2、从产业革命的产生与发展历程认识其对近代旅游产生的重要作用 3、了解世界现代旅游的发展概况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三)教学重点:1、托马斯库克的旅游活动 2、旅游业诞生的历程(四)教学难点:1、现代旅游的概念 2、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策划实务课程标准

《旅游策划实务》课程标准 一.前言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旅游策划实务 2.课程类别:旅游管理专业和涉外旅游的专业核心课程 3.课程编码:09021339 4.学时:共52学时,其中讲授52学时 5.适应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二)课程性质 旅游策划活动是一种具有创意性的专业实践,策划旅游在本质上是一种经营思考的方法与程序。《旅游策划实务》是一门以营销学、策划学等学科为基础,旅游策划作为市场营销学领域中新崛起的细分学科,具有鲜明的创新特点和可操作性,开设《旅游策划实务》课程总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市场营销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市场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之上,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唤取消费者的购买愿望,并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向消费者提供能使其满意的产品或服务,引导他们进行消费,把潜在的消费者转化为现实的消费者。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设置的依据 通过《旅游策划》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策划旅游程序,了解策划旅游的思维方法,学会市分析场营销环境,能比较正确地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进行产品、价格、销售渠道、促销组合等方面的策划旅游,并能够独立地撰写策划旅游书。 2.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根据项目化课程设计方法,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参照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本课程的教学改革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课程目标制定上,重如何做,如何用,轻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这么用; 二是在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上,重项目的策划训练,轻记忆、背诵概念性的内容; 三是在考核方式上,重日常学习、项目策划考核,轻期末考试、作业对错考核。 通过这些改革,使《旅游策划》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组织策划能力、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课程,而不仅仅是通过考试,取得学分的一门课程。

旅游民俗文化课程标准

《旅游民俗文化》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课程所属系部:旅游艺术系 学时:30 编写执笔人: 审定负责人:审定日期:2013年8月10日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旅游民俗文化》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选修程。本课程主要介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族宗教世俗信仰、民族服饰、饮食特点、社交礼仪和传统节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民族丰富多彩的民俗现象,提高学生的旅游品位,培养学生的文化情趣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对民族民俗旅游资源的认识能力和开发、挖掘能力。本课程为学生从事民俗导游、旅游管理打下深厚的知识与理论基础。 本课程与前导课程《旅游学概论》、《中国旅游地理》、《导游基础》等课程有机地衔接,共同构成提高学生岗位技能、参加导游资格考试的支撑性课程。后续课程:《旅游美学》。 1.2课程基本理念 《旅游民俗文化》教学内容的设计始终贯彻“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突出实践教学”的理念,在教学内容选择时注意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同时还兼顾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导游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1.3课程设计思路 《旅游民俗文化》采用以任务驱动并参照导游资格证书考试标准来进行课程开发和学习领域设计。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模式,以校内课堂教学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作为主要教学场所,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实战体验等教学方法,做到在学中做、做中学。 2.课程目标 本课程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重点传授知识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知识目标: (1)掌握民俗与旅游主要概念、民俗旅游的基本知识、民俗旅游研究的主要理论方法; (2)掌握中国各民族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人生仪礼民俗、节日民俗、游艺民俗、宗教信仰民俗、禁忌民俗等。 能力目标: (1)具备民俗导游能力,能够熟知和理解各类民俗事象的表现,并对此作出准确判断与分析; (2)能利用民族民俗相关知识进行传统旅游文化产品开发,具有旅游市场拓展能力; (3)具备研究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所需的收集信息、查阅资料、逻辑思维及创新的能力; (4)能灵活运用与分析民俗的文化背景与文化内涵,能撰写个性化导游词。

《旅游学》课程教学大纲

《佛山旅游产业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7009301 课程名称:佛山旅游产业专题 英文名称:Foshan Tourism Industry 课程类别:17009301 课程性质:选修课 学时:16 学分:1 适用对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核 先修课程:管理学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选修课,它以佛山市旅游产业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旅游产业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相关产业基本发展状况。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世界旅游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This course is an optional course for the major of tourism management. It takes the tourism industry of Foshan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t mainly studies the various elements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their interrelationship. It mainly includes six aspects of the basic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ed industries, namely "food, housing, travel, shopping and entertainment".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can grasp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theory of world tourism, and have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preliminary analysis and problem solving.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旅游管理专业的选修课 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16个课时向学生们介绍佛山市旅游产业的基本发展状况: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方面的产业基本发展状况。并期待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佛山整个旅游产业基本脉络,且对其中的部分方向产生持续研究的兴趣和动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佛山旅游产业概述 (一)目的与要求 1、介绍讲解该课程的定位、课程的内容、考试题目、参考书目,让学生了解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介绍(doc 11页)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介绍(doc 11页)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旅游文化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课程类别专业一般课 总学时26(16/10) 开课学期大二第二学期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考核方式考查 编写人张静制定日期2009.2.26 审核人葛书环审核日期2009.2.26 修订人张静修订日期2010.3.1 审核人张凤新审核日期2010.3.1 一、课程概述 旅游文化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为专业一般课程,该课程使学生在掌握和积累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旅游文化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与综合文化素养,能更好的为游客提供适应其审美需求的导游讲解。 教学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上的学习和方法训练,特别是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感受,以及必要的教学实践,了解和认识到中国悠久的旅游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且希望学生在课余时间拓展知识领域、广博学识,并尽可能地多参加社会活动,积累经验,早日投入到建设中国旅游强国的行列,为繁荣祖国经济服务。 二、培养目标 1、方法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具备旅游文化知识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和传播能力。 (2)培养学生具备查阅信息、收集信息和处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具备自然旅游景观和人文旅游景观欣赏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思路的能力;

P10-1 山水 历史 文化 赏析古代科技发 明推介; 关帝庙(道 教)文化讲 解; 山岳、湖泊、 河流、海洋 文化导游讲 解 K10-1:山水历史文化的类型 K10-2:山水历史文化的内涵 K10-3:山水历史文化的主要代 表作品 K10-4:对我国主要的山岳、水 域资源进行文化内涵的讲解 10-1-1:理解古代科技的发展和典型代表; 10-1-2:掌握中国古代主要思想流派中著 名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10-1-3:掌握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道教 名山; 10-1-4:熟悉森林风景文化的典型代表; 10-1-5:熟悉石林溶洞文化的典型代表; 10-1-6:掌握山岳文化中的典型代表; 10-1-7:掌握水域文化中的典型代表。 10 P10-2 中国 建筑 园林 文化 赏析古代园林赏 析; 校园旅游文 化释义 K10-5:中国建筑、园林文化的 类型 K10-6:中国建筑、园林文化的 内涵,古代园林的构景方法 K10-7:中国建筑、园林文化的 主要代表作品 K10-8:对长城、苏州园林、颐 和园、天坛等典型的古建筑、古 园林、古坛进行导游讲解 10-2-1:了解园林文化的发展历史; 10-2-2:掌握古典园林的分类、构成要素 及构景方法; 10-2-3:理解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 10-2-4:掌握各类型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 如苏州园林、颐和园。 10-2-5:理解长城与城堡的历史变迁; 10-2-6:掌握长城与城堡的典型代表; 10-2-7:掌握坛庙与陵墓的典型代表,如 天坛; 10-2-8:掌握宫殿与官衙的典型代表,如 故宫; 10-2-9:掌握常见的古代民居类型及代表。 8 P10-3 中国 饮食 文化 赏析如何选购和 饮用酒; 茶的制作工 艺; 著名菜系、 酒水、茶叶 介绍 K10-9:饮食文化的类型 K10-10:饮食文化的内涵 K10-11:名酒、名茶、八大菜系 K10-12:饮食文化的导游讲解 10-3-1: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 10-3-2:理解烹饪文化; 10-3-3:掌握主要地方风味和名菜掌; 10-3-4:理解酒文化的渊源; 10-3-5:掌握中国名酒; 10-3-6:理解酒礼与酒德; 10-3-7:熟悉酒人与酒话; 10-3-8:熟悉茶文化的历史; 10-3-9:掌握茶的种类与名茶; 10-3-10:理解品茶与茶俗及茶的一般制作 过程; 10-3-11:理解茶道精神。 4 P10-4 中国 民俗 艺术 文化 赏析我国主要民 俗文化讲解 K10-13:民俗文化的类型 K10-14:民俗文化的内涵 K10-15:我国典型的戏曲、诗词、 游记、风俗 K10-16:对我国民俗艺术的导游 讲解 10-4-1:了解旅游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 10-4-2:掌握山水诗词、名胜楹联的典型 代表; 10-4-3:掌握山水游记、神话传说中的经 典代表; 10-4-5:理解戏曲歌舞文化; 10-4-6:理解书画雕塑与民间工艺文化; 10-4-7:熟悉我国主要的民间风俗习惯及 掌故传说。 4 五、学习资源的选用 1、教材选取的原则 上述教学内容要占教材篇幅的80%以上。

旅游文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及定位 本课程为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属于A类课程。 二、本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 (一)知识目标 本课程主要介绍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名山秀水和著名景点,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华名山;第二,中华秀水;第三,中华名胜; 通过教学,旨在使学生了解中国旅游山水文化和知名景点的相关知识,深入了解中国的民族文化、民俗文化,以适应岗位能力需求为出发点,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以人文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将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渗透、贯穿到学生的成长中去。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旅游文学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我国有代表性的名山秀水及知名景点的文化背景知识,能够熟练的讲解主要景点,培养良好旅游从业素养。 三、先修及后续课程 (一)先修课程: 《旅游典故》 (二)后续课程: 无 四、本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章中国旅游文学概况 教学内容:第一节旅游文学概说 第二节旅游文学与旅游文化 第三节中国旅游文学简史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旅游文学的基本概况、熟悉中国旅游文学的发展简史。 第2章中华名山 教学内容:第一节泰山 第二节黄山 第四节华山 第五节庐山 第六节峨眉山 第七节长白山 第八节天山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中华名山的基本概况,能熟练的用文学语言对中华名山的主要景点进行讲解,熟悉“三山五岳”、“五大佛教名山”、“四大道教名山”等著名山岳。 第3章中华秀水 教学内容:第一节长江

第二节漓江 第三节九寨沟 第四节西湖 第五节黄果树瀑布 第六节都江堰 第七节鸭绿江 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以水资源作为主要景点,能熟练的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能对主要景点进行讲解。 第4章中华名胜 教学内容:第一节长城 第二节故宫 第三节秦兵马俑 第四节苏州古典园林 第五节敦煌莫高窟 第六节布达拉宫 第七节滕王阁 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十大名胜古迹、能够熟练的运用文学语言对中华名胜进行讲解,掌握万里长城、杭州西湖、北京故宫、苏州园林等代表性景点的导游词。 五、本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与要求 无 六、本课程课时分配 本课程总课时为32课时,其中理论学时32学时,实践学时0学时。具体 分配见下表: 七、教材选用与参考书推荐 (一)《旅游文学作品欣赏》李洪波、韩荔华编著,旅游教育出版社,2015年6月第2版 (二)《旅游文学》吉凤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13年9月第一版(三)《中国旅游文学作品选》崔乃瑜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2010年5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