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设计依据(整理篇)

暖通空调设计依据(整理篇)
暖通空调设计依据(整理篇)

暖通空调设计规范

参考依据:

目前,家用中央空调有如下四种基本方式:

1、分体多联机空调系统

2、水源热泵空调系统

3、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加风机盘管空调系统

4、分体式风管机空调系统。

为配合我院“住宅设计导则”的编制,加强设计质量管理,提高住宅设计质量,特编制本导则,望暖通专业设计同志在试行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资料,并反馈我总工办,以便今后进一步完善本导则,精益求精,更好地为用户服务。在编制过程中征求周姜象,顾锡等同志的意见,并承蒙吴有筹高工的审阅,在此表示感谢。家庭中央空调设计导则

1 总则

1.0.1 为保证家用(商用)中央空调设计的质量,使设计符合安全、适用、经济、卫生和保护环境的基本要求,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江苏省和上海市的夏热冬冷地区的各类住宅建筑,以舒适性要求为主,制冷量在7~80KW的家庭中央空调的设计。

1.0.3空调设计时,除执行本导则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

2.0.1家用(商用)中央空调用于住宅建筑和一般公共建筑,制冷量在7-80KW范围内,带集中冷热源的舒适性空调系统。

2.0.2 空调风系统空气经冷热、过滤等处理的送回风系统。

3 设计参数

3.1室外气象参数室外气象参数按《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 2001版)附录表和《暖通空调气象资料集》采用。

3.2室内空气质量

3.2.1冬季空调室内空气计算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温度18~22℃;室内工作区风速〈0.4m/s;新风换气次数1.0次/h ;

3.2.2夏季空调室内空气计算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温度24~26℃;相对湿度〈65% ;室内工作区风速〈0.5m/s;新风换气次数1.0次/h

3.2.3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应小于0.15mg/m3

3.2.4通风与空调系统产生的噪声传至主要房间的噪声级应小于46db(A)。

4 空调设计

4.1 负荷计算

4.1.1在方案设计阶段,可采用单位建筑面积热指标法估算确定。

(1) 冬季采暖负荷指标为:单层住宅80~105W/m2多层及高层住宅45~70W/m2

(2) 夏季空调负荷指标为:80~90W/m2 ,在初步设计阶段,可采用分项简化计算,分项内容包括围护结构、人员、设备、灯光、食物和新风,其中围护结构负荷可按经验指标估算,也可按《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表5.0.5中的限值套用;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均应对空调房间或区域进行逐时冷负荷计算,并符合《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 2001版)中5.2.13条规定。

4.1.2每个房间的空调末端设备选择时,必须考虑邻室不空调时的内隔断形成的负荷。

4.1.3在选择冷热源时,总冷热负荷不应包括内隔断形成的冷热负荷。

4.1.4在一般情况下,上海市和江苏省的夏热冬冷地区的住宅空调冷负荷均大于冬季热负荷。因此,冬季热负荷可采用夏季冷负荷乘上经验系数而定,经验系数一般以0.5~0.7选取。

4.2 系统设计

4.2.1每个住户必须单独系统,独立计量,独立控制。

4.2.2家庭中央空调系统必须设有新风。新风量为1次/h换气。

4.2.3有条件时,应优先采用变频或具有节能效果的变容量控制的空调系统,变频设备产生的高次谐波强度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4.2.4采用分体多联机空调系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4.2.4.1同一系统中,需同时供冷和供热时,应选择带有热回收的多联机空调系统。

4.2.4.2制冷剂管道另件配置,系统控制设备的选择,系统施工安装及质量验收,均应符合厂家的技术要求。

4.2.4.3在有强裂振动的房屋和有地震地区的住宅不宜采用分体多联机空调系统,当采用多联机空调系统时,必须将系统安装牢固和采取可靠的防振措施。当制冷剂管道穿变形缝时必须设伸缩装置。

4.2.4.4设计多联机空调系统时应遵循我院编制的暖通设计统一技术要求《一拖多空调系统设计》(2002年总工办)的规定。

4.2.4.5当制冷剂采用R410A时,其管壁厚度应按产品要求,适当加厚。

4.2.4.6新风系统宜采用铝合金的显热回收的新风换气机。

4.2.5采用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4.2.

5.1适用于大中型住宅小区,高层公寓和大型别墅区。

4.2.

5.1.1选择机组时应对设计状况(包括干湿球温度和进出水温度)的制冷量和制热量进行修正。

4.2.

5.1.2根据冷负荷和冷却水温差(5℃)计算确定水源热泵系统的循环水量,并考虑同时使用系数,同时使用系数一般可按下列情况选取:1、系统循环水量小于13l/s时,同时使用系数取0.9 2、系统循环水量为13~19l/s时,同时使用系数取0.85 3、系统循环水量大于19l/s时,同时使用系数取0.65~0.7 4.2.5.2 水源的水温应在13~35℃之间,水量应满足空调负荷的需要。水质应符合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4.2.

5.3当采用地下水时,必须遵循当地政府允许,并要注意回灌,保护地下水水质不被污染。

4.2.

5.4当采用江河湖海之水时,必须对水质进行处理,保证空调系统及设备的运行安全。

4.2.

5.5水源热泵机组应加强防振,隔声处理,对于隔声要求较高的房间应选用分体式水源热泵机组。以符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的有关规定。

4.2.

5.6新风系统宜采用铝合金显热回收新风换气机。

4.2.

5.7 对于水环式水源热泵系统的冷却塔宜选用闭式冷却塔或开式冷却塔加板式热交换器和水过滤器。

4.2.

5.8系统辅助加热设备宜优先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和城市热网供热,冷却塔应选用阻燃型冷却塔,冷却塔应布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烟囱,避免飘水和噪声污染环境。当太阳能加热不够时,宜采用锅炉加热或电加热,并配有适当的自动控制,当水温≤14℃时,即启动电加热或锅炉加热,以节约运行开支。

4.2.

5.9循环水泵选择应根据系统水力计算决定,对于大中型系统应设备用泵,小系统可以不设备用泵。

4.2.

5.10水管系统宜按同程设置,当采用异程系统时,各支管路应设流量平衡阀。干管水流速宜≤1.2m/s,支管水流速宜为0.6m/s左右。水管系统应有≥0.3%的坡度。最高处设排气最低处设泄水装置,室内水管不做保温。封闭水系统应设膨胀水箱。

4.2.

5.11 当室内需设风管时,风管宜选用覆面为铝箔的复合玻纤风管,管内风速2~4m/s为宜,送回风口风速宜控制在0.8~1.6m/s

4.2.6采用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和风机盘管空调系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4.2.6.1风冷热泵的制冷效率应大于2.8。

4.2.6.2风冷热泵机组必须振动小,噪音低,并要注意减振和隔声,尽可能远离卧室。

4.2.6.3 风冷热泵机组宜自带水泵。

4.2.6.4风冷热泵机组应设在通风良好的场所,当设在室内或阳台时,排风口应增设弯管罩,以使排风和进风不致短路,并要求产品能有50Pa~100Pa的排风余压。

4.2.6.5风冷热泵的供电宜用220V,50HZ。

4.2.6.6 室内机选择要密切配合装饰工程,并满足室内合理的气流组织,避免强烈的吹风感,并要注意选择低噪声的风机盘管。当选用带风管的风机盘管时,应注意室内净空的要求并满足室内良好的气流组织,风管内风速2~4m/s为宜,风管宜采用覆面为铝箔玻纤复合风管,送风口风速控制在0.8~1.6m/s之间。

4.2.6.7室内水管及凝水管必须保证不漏,不渗,不结露滴水,做好保温,保温材料宜用橡塑泡沫塑料(难燃B1级),管道穿墙穿楼板必须按施工验收规范进行施工。

4.2.6.8新风系统宜选用铝合金显热回收新风换气机。

4.2.7采用分体式风管机空调系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4.2.7.1 要选用低噪声空调设备,并注意做好防振隔声,消音措施。

4.2.7.2在建筑净空允许的条件下,宜设双风道系统,当净空不高,选用双风道有困难时,应注意回风畅通,尽可能按上送上回的通风方式布置。

4.2.7.3 空调系统不宜太大,一个风管机管3~4房间较合适。

4.2.7.4风管采用复合玻纤风管为宜,风管内风送不宜太大,控制在2~4m/s为宜,风口风速控制在0.8~1.6m/s为宜。〉4m的高大厅室,顶送风口风速需验算射流状况。

4.2.7.5新风量应满足1~1.5次换气要求。

4.3 空气处理与分布

4.3.1空调系统的新风和回风应经过滤处理。

4.3.2室内空气分布宜采用上送上回方式,当采用侧送时,回风口宜布置在送风的同一侧下方。人应处在气流的回流中,室内气流布置应均匀,避免死角。

4.3.3 空调的夏季送风温差不宜大于10℃

4.3.4 房间空调空气循环次数不宜小于5次/h。

4.3.5 送风口风速应根据送风射程,送风方式、风口类型,安装高度,室内允许噪声和风速

标准等因素确定。对有消声要求的场所风速按下表选取:

表4.3.5风速选择表(m/s)

室内允许噪声DB(A)主风管内风速支风管风速出风口风速(散流器后)25~35 ≤2 ≤1.6 ≤0.8

≤40 ≤3 ≤2.4 ≤1.2

≤45 ≤4 ≤ 3.2 ≤1.6

≤50 ≤5 ≤4 ≤2

≤55 ≤6 ≤4.8 ≤2.4

≤60 ≤7 ≤5.6 ≤2.8

4.3.6回风口不应设在射流区或人员长期逗留地点,可采用集中回风或走道回风,但断面风

速,不应大于0.5m/s。

表4.3.6回风口风速选择表

回风口位置房间上部房间下部、不靠近人经常停留的地方靠近人经常停留的地方用于走廊回风时吸风速度m/s 4~5 3~4 1.5~2.0 1.0~1.5

5设备、管道与布置

5.1 一般规定

5.1.1 设备及管道材料的选择与布置应符合国家现行规范、标准、条例和当地地方标准的规

定。

5.2 设备材料选择

5.2.1优先选用环保、节能空调产品

5.2.2风管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当采用复合材料风管时,其覆面材料应为难燃B1级。

且对人体无害的材料。

5.2.3矩形风管的宽高比不宜大于4:1。

5.2.4冷凝水管宜采用U-PVC塑料管。

5.3设备管道布置

5.3.1家庭中央空调的外机必须放置在通风良好,安全可靠的地方,严禁采用钢支架和膨胀

螺栓挂装在墙上。

5.3.2对靠近道路的建筑物安装的空调外机,其托板底面距地高度不得低于2.5m。

5.3.3 室外机的出风口严禁朝向邻方的门窗,其安装位置距相邻方卧室门窗不得小于下列水平距离。1、外机装机容量≤2KW的为3m。2、外机装机容量≤5KW的为4m。3、外机装机容量≤10KW的为5m。4、外机装机容量≤30KW的为6m。

5.3.4外墙面上的空调冷凝水管应有组织排放。

5.3.5冷凝水水平管应〉0.5%的顺坡。

5.3.6空调冷凝水管应采用间接排水方式。当凝水盘处于机组负压区时,凝水口接管处必须设置存水弯。

6 防腐与保温

6.1 防腐

6.1.1所有非镀锌铁件,均须除锈后刷防锈漆二度,非保温件外表面刷调和色漆二度。

6.1.2管道支吊架处必须采用浸渍沥青防腐木垫。

6.2 保温

6.2.1空调送风管,回风管、冷、热水供回水管,制冷剂管道、凝水管、膨胀水箱、储热(冷)水箱、热交换器、电加热器等的有冷、热损失或有结露可能的设备,材料和部件均需做绝热保温。

6.2.2非闭孔性保温材料外表面应设隔气层和保护层。

6.2.3 保温管道的支架,穿墙或楼板时应防止“冷桥”。

6.2.4设备和管道的保温应以《设备及管道保冷设计导则》(GB/T15586)的防结露计算方法确定保温层厚度。

6.2.5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和难燃材料。

6.2.6穿越防火墙,变形缝两侧各2m范围内的风管和风管型电加热器前后0.8m范围内的风管保温材料必须采用不燃材料。

6.2.7制冷剂管道的保温应按厂家的施工技术要求进行。

6.2.8对於水温为7~65℃的冷热水管道保温,其保温层厚度不应小于表6.2.8 表6.2.8空调冷热水管最小保温厚度表(mm) 注:1、仅适用于江苏和上海夏热冬冷地区,管内水温为7~65℃. 2、20℃时橡塑的导热系数入≤0.04(w/m.k),湿阻因子小于800 3、20℃时的离心玻璃棉管壳导热系数入≤0.042(w/m.k),密度为64kg/m3。经复算,江苏的室外环境比上海的室外环境为好,计算出的保温厚度均小于上海市,故江苏可套用上海标准。

7 监测与控制

7.1 一般规定

7.1.1家庭中央空调系统应分户设独立监测与控制系统,自控内容应技术比较后确定,力求简化、准确、可靠。

7.1.2自动控制方式宜采用电动式,并辅以手动功能。

7.2 检测与信号显示

7.2.1在便于观察的地方,设置检测显示装置。

7.2.2显示参数如下:

1、室内空气温度,室外空气温度。

2、送、回风温度。

3、空调系统耗能独立计量时的即时计量、累计计量和峰谷时计量。

4、送回水温度。

5、风机、水泵、电加热器等设备运行状态显示。

7.2.3空调系统敏感元件和检测元件的装设的地点,应符合下列要求:1、室内外空气温度:应远离有热源影响的地点,要有代表性。2、送回水温度应按制造厂规定安装。7.3 调节与控制

7.3.1空调系统的调节方式,应按用户的控制精度要求进行选择。

7.3.2 空调的集中控制系统应具有如下监控内容:

1、设备启仃控制系统及联锁控制。

2、设备运行状态监视及故障保护。

3、参数设定及显示。

4、执行元件的控制。

7.3.3 设计时,对系统监控内容选用应根据使用要求,用户管理水平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7.3.4 当采用变水量系统时,宜采用二通阀及变频水泵方式。

7.3.5位于冬季有冻结可能的地区的新风机空调机组,应对水盘管采取防冻保护措施。

7.3.6 空调及通风设备宜采用独立的电源回路。

7.3.7风管电加热器应与送风机联锁,送风机应有延时关闭功能,并应设无风断电保护,电加热器的风管应接地。

7.3.8自动调节阀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两通阀,宜采用等百分比特性的。

2、水三通阀,宜采用抛物线特性或线性特性的。

3、调节阀的进出口压差应符合制造厂的有关规定,并应通过计算进行选择。

8 消声与隔振

8.1.1消声设计应符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10070-88)等的有关规定。

8.1.2防振设计应符合《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的规定。

8.1.3选择设备和进行系统设计时,应采取下列降噪措施:

1、选择高效低噪设备。

2、风量风压选择必须首先通过计算,富裕量不宜过大。

3、风机宜采用直联式传动方式。

4、风机出风口和回风口的风管不宜急剧转弯和变径。

5、弯头三通处宜设导流片,尽可能少装或不装调节阀。

6、当达不到消声要求时,应装消声设备。

8.1.4风管内的风速宜按下表选用。(见表4.3.5)

8.1.5空调机房设置应远离有较高隔振消声要求的房间当机房对该房间有影响时,必须采用隔声、隔振、消声、吸声等措施。

8.1.6消声器宜设在空调机房外,消声以后的风管不应再受高噪声污染,否则应采取隔声措施。

8.2 消声和隔声

8.2.1空调设备的声功率级,宜采用实测数值。

8.2.2选择消声器时,应根据系统所需消声量,噪声频率特性和消声器的声学性能及空气动力特性等因素,宜采用阻抗复合型消声器。

8.2.3消声器宜布置在气流稳定的直管段上,必要时,也可在总管和支管上分别设置,以防止各房间互相串音。

8.2.4 机房门窗应采用隔声门窗。

8.2.5管道穿墙处必须用弹性材料密实填充其缝隙。

8.2.6风管连接应避免突扩或突缩连接方式,三通不宜采用T字连接,支管与主管连接宜用45°顺气流方向连接,风口与风管连接应设置扩散管。

8.3隔振

8.3.1 风机、水泵、冷热源设备,空调末端装置以及风管水管的支吊架均应考虑隔振减振措施。

8.3.2当设备转速小于1500r/mm时,宜选用弹簧减振器,设备转速大于1500r/mm时宜采用橡胶减振器或隔振垫。

8.3.3 选用隔振器时,应按隔振器厂家规定,经计算后确定,隔振器与基础之间宜加一层弹性隔振垫。

8.3.4有振动的设备与系统连接的风管、水管、宜采用软管连接。并注意防火。

8.3.5管道的支吊架宜采用弹性支吊架。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

暖通空调系统程设计 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姓名:马杰 学号:20114025025 指导老师:郭敬红 日期:2014年11月17日

目录 一任务和目的 (3) 二工程概况 (3) 三设计概述 (3) 四空调负荷计算 (4) 4.1 手算标准示范 (4) 4.1.1 上海市室外气象条件 (4) 4.1.2. 病房各项相关条件 (4) 4.1.3. 冷负荷计算 (5) 4.2各层其他其余空调空间的冷负荷 (8) 五、空调风系统 (8) 5.1各房间新风量确定 (8) 5.2 新风管道选择 (9) 5.2.1各新风干管管径选取 (10) 5.2.2各房间的新风支管管径选取 (10) 5.3新风管阻力计算 (11) 5.4新风冷负荷计算 (12) 5.6 空调系统方案的确定 (13) 5.7 风机盘管选型 (13) 5.8气流组织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任务和目的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初步训练: 1、熟悉和掌握空调工程设计计算的基本方法; 2、较为合理地确定空调工程的设计方案,了解空调工程设计的主要步骤,较规范地绘制工程图; 3、熟悉和学会使用设计规范、设计手册、标准图、以及其它有关的参考资料,合理地选用空调、通风系统的定型产品。 二工程概况 该楼总共12层,主要房间朝南向,首层层高为4.4m.其中第12层设计。该空调系统主要内容包括:设计方案选择,负荷计算,末端设备的选型,气流组织设计,风系统设计等内容。 三设计概述 根据该建筑的建筑面积以及内部结构等因素考虑,该建筑性质为相对单一的办公建筑,从而将整个空调区划分为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设计满足舒适性空调要求。在冷负荷计算的基础上完成新风机组和风机盘管的选型,并通过风量计算估算确定风管路和的规格,并校核最不利环路的阻力和压头用以确定新风机。

暖通空调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摘要 本设计为哈尔滨望江集团办公楼空调系统工程设计。哈尔滨望江集团办公楼属中小型办公建筑,本建筑总建筑面积4138m2,空调面积2833m2。地下一层,地上八层,建筑高度33.9m。全楼冷负荷为191千瓦,全楼采用水冷机组进行集中供给空调方式。 此设计中的建筑主要房间为办公室,大多面积较小,且各房间互不连通,应使所选空调系统能够实现对各个房间的独立控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定选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在房间内布置吊顶的风机盘管,采用暗装的形式。将该集中系统设为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新风机组从室外引入新风处理到室内空气焓值,不承担室内负荷。风机盘管承担室内全部冷负荷及部分的新风湿负荷。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由百叶风口下送和侧送。水系统采用闭式双管同程式,冷水泵三台,两用一备;冷却水泵选三台,两用一备。 在冷负荷计算的基础上完成主机和风机盘管的选型,并通过风量、水量的计算确定风管路和水管路的规格,并校核最不利环路的阻力和压头用以确定新风机和水泵。 依据相关的空调设计手册所提供的参数,进一步完成新风机组、水泵、热水机组等的选型,从而将其反应在图纸上,最终完成整个空调系统设计。 关键词: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负荷;管路设计;制冷机组:冷水机组

Abstract The design for the Harbin Wangjiang Design Group office building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Harbin Wangjiang Group is a small and medium-sized office building office buildings, the total floor area of building is 4138m2, air-conditioned area is 2833m2. There are eight floor of the building, building height is 33.9m. Cooling load for the entire floor, 191 kilowatts, the whole floor using Central Cooling Chillers to focus on the way . This design of the main room of the building for office, most of them is very small, and the rooms are not connected, the selected air-conditioning system should be able to achieve independent control of each room, considering the various factors to determine the selection of fan-coil plus fresh air system. Arrangement in the room ceiling fan coil units, using the dark form of equipment. Set the focus on fan-coil system, plus an independent air system, fresh air from the outdoor unit to deal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a new wind to the indoor air enthalpy value, do not bear the load of indoor. All bear the indoor fan-coil cooling load and part of its new rheumatoid load. Fan-coil plus an independent air system sent by the Venetian and the under side air delivery. Closed water system with a dual-track program, three cold-water pump, dual-use a prepared; cooling pumps three elections, one prepared by dual-use. In the cooling load calculation based on the completion of the selection of host and fan coil units, and air volume, the calculation of water, the wind pipe and water pipes to determine the specifications of the road and check the resistance to the most disadvantaged and the loop to determine the pressure head new fans and pumps. Based on the relevant manuals provided by air-conditioning design parameters, and further completion of the new air units, water pumps, hot water units, such as the selection, which will be reflected in their drawings, the final design of the entir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Key words: PAU+FCU systems; load; pipeline design; refrigeration machine; Chillers

实现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技术措施 薛勇

实现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技术措施薛勇 发表时间:2018-08-13T15:15:22.670Z 来源:《建筑细部》2018年1月中作者:薛勇 [导读] 文章主要对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广州赛能机电安装有限公司广东省广州市 511483 摘要:随着能源与资源的紧缺,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旋律,新兴的绿色建筑也逐渐登上历史的舞台。针对当今建筑能耗所占社会总能耗比重过大的现状,人们已经采取了技术手段,旨在采用合理的节能措施,优化系统运行机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达到降低建筑能耗指标,构建健康、舒适、节能、绿色的建筑环境。基于此,文章主要对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关键词: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节能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们对暖通设计中绿色理念和节能这一问题越来越关注。再加上我国政府也提出要保护生态环境,所以暖通设计中应该尽快应用绿色理念和节能技术。这不仅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生态,还能为人们提供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进一步提升人们的环保、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促进我国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 1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1绿色环保原则 低碳环保、节能循环是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本质追求,因此,在进行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时必须遵循绿色环保的原则。根据绿色环保原则的要求,绿色建筑暖通空调的选材上必须注意,不能选择对环境产生污染,不利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材料。在选材时应首先考虑对环境不会产生污染或能最大限度降低对环境污染的材料,应充分考虑材料是否便于日后维护、回收和重复使用。在设计时充分考虑暖通空调的设计是否与当前的环境相适应,不能因为暖通空调的设计而对周围的环境产生消极的影响。 1.2循环再生原则 绿色建筑的暖通空调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循环再生,传统的空调设计系统会将废物直接排掉,不仅造成资源的大量消耗,甚至对自然环境产生危害,这与“绿色”理念不相符。因此,在绿色建筑的暖通空调设计中应该注意循环再生,最大化的实现对材料资源的利用。 1.3节能原则 绿色建筑暖通空调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各种情况,并在设计时进行前瞻性的方案预测,防止到后期因考虑不周而推倒重做。节能原则并不是一味要求节省资源,而是在满足正常需要的情况下合理使用资源。据统计我国每年仅空调这块就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资源,因此在进行绿色建筑的暖通空调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节能问题,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消耗,真正实现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2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技术措施 2.1合理选择热源 在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经过中,要依据项目建筑的现实状况,对热源进行合理选择。通常状况下,中国市场常见的热源类型关键为:热泵、热电站、区域锅炉房、小型锅炉、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水机组等。以能源的运用效率来看,普通热电站的运行效率最高,位居其次的是热泵技术。依据热泵的能源不一样,能够分为两大类,空气源热泵和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分为单元式热泵空调机组、中央空调系统。以地埋管为代表的地源热泵系统,能够完成最少30%以上的节能目标: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机组,其供热效率和燃气锅炉基本相同,但是溴化锂直燃机组可实现制冷,而锅炉只能制热。 2.2运用热回收装置 在实践过程中,为了能够改善建筑室内环境,空调系统在运行时,通常都需要将一部分的空气排出,这就给空间造成一定的散热影响。因此,针对新风,需要重新对投入能量进行计算,通过热回收装置的设置,解决回收空调系统多热问题。并且通过科学运用实现能量二次利用,使机组运行负荷减小,推动其节能性与经济性的提高。现阶段,暖通空调系统的热回收装置能够使用的有热泵系统、热回收环、热管换热器、转轮式换热器,在对暖通空调系统实施冷凝热回收设计以后,能够把热水供应系统与制冷机组相结合,运用回收热量加热生活用水,为人们的日常用水供应方便,节约热水的电能消耗。 2.3储冷技术 在绿色建筑暖通空调系统中,储冷技术的应用能够将储存的冷量转化为能量,在实现能源节约的基础上,还有效的减少了空调的使用费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环保性。在暖通空调系统储冷技术转化模式中,由于夜间耗电量较少,进入制冷模式后可以将冷水或是冰利用冷量方式进行存储,在白天耗电量多的时候对存储的冷量进行释放,既达到经济效果,同时还实现了节能环保护目的。而且储冷技术在夜间人们用电量少时候进入正常的制冷模式,在白天用电高峰期内减少用电,可以有效提高用电效率,并进一步对城市用电压力进行缓解,确保了电力资源的最大效率的利用。 2.4地源热泵技术 近年来随着地源热泵技术的不断应用,该技术越来越成熟,将其进行实践应用,有效缓解了北方城市季节变化过程中太阳能稀缺的问题,而且具有较好的制冷功能。在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过程中,其不会对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利用地源热泵技术在冬季太阳能资源较少的时段来进行取热散热工作。在南方地区不审查员以利用冷却塔与地源热泵有效结合,利用冷却塔来对地源热泵的制冷负担起到一定缓解的作用,并利用夜晚带走土壤中的热量,全面提高地源热泵的工作效率,实现建筑内温度的降低。 2.5变频技术的应用 变频技术在暖通空调中应用的十分普遍,其一般是用在绿色环保和电能节约的技术上。在暖通空调设计中应用变频技术,不但可以提升暖通空调节能的效率,还可以提升暖通设备的环保性能。另外,变频技术之所以产生,是由于建筑室内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因而建筑室内在设计上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使得变频技术根据室内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改变。室内环境发生变化的主要方面有:第一,太阳的光照强度会发生变化。当太阳的光照强度增强的时候,变频技术就可以使空调中的冷水调节机降低热量的输出;而当太阳的光照强度降低的时候,其就会增多热量的输出。第二,人为造成的变化。在建筑室内的人数变少的时候,可以通过变频技术对暖通空调的调节风机做出智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 说明书 课题名称:济南市某街道办公楼空调系统 学生学号: 131807011 专业班级: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学生姓名:蔡世坤 学生成绩: 指导教师:崔鹏 教师职称: 设计日期: _ 2017年1月________

第一章设计资料 (5) 1.1设计题目 (5) 1.2设计基本参数 (5) 1.2.1室外参数 (5) 1.2.2 土建参数 (6) 第二章负荷计算 (7) 2.1负荷计算基本公式 (7) 2.1.1外墙、屋顶的瞬变传热的冷负荷 (7) 2.1.2内围护冷负荷 (8) 2.1.3外窗玻璃瞬变传导得热形成的的冷负荷 (8) 2.1.4玻璃窗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 (9) 2.1.5设备散热冷负荷 (9) 2.1.6灯光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9) 2.1.7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10) 第三章空调方案确定和设备选型 (18) 第四章夏季空调过程设计 (20)

4.1送风状态确定 (21) 4.2汇总于下表 (22) 4.3送风量计算 (23) 4.4新风量计算 (23) 4.5总排风量的计算 (24) 第六章房间的气流组织计算 (27) 6.1气流组织计算 (27) 第七章布置风管、进行风管水力计算,水管水力计算 (29) 7.1风管的布置 (29) 7.2风道的设计及水力计算 (30) 参考文献 (33)

摘要 本设计是济南市某街道办公楼空调工程设计,根据此楼功能要求,本建筑需要夏季提供冷负荷。以长远利益为出发点,力求达到技术可靠,经济合理,节能环保、管理方便,功能调整的灵活性及使用安全可靠。在比较各种方案的可行性及水系统形式后,此工程设计采用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水系统采用一次泵、双管制系统:为满足整栋大楼需求,并且为了在运行过程中的节能,本设计冷热源采用风冷热泵模块机组。根据夏季空调计算负荷依次选择机组、末端设备、新风机组、风口,最后还要对空调系统的设备和管路采取消声、防振和保温等措施。

暖通空调设计基本准备

暖通空调设计基本准备 空调设计的范畴 一、采暖工程设计:又分室内、室外和热交换站; 二、空调工程设计:主要分舒适性空调和洁净(工艺性)空调; 三、通风防排烟工程设计; 四、冷库设计。 所需资料 一、设计规范标准; 二、设计手册及其他资料; 三、施工规范; 四、图集; 五、制图标准; 六、产品样本。 设计规范标准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 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暖通部分); 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6(暖通部分); 6、《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 7、《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 8、《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10); 9、《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2012); 1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11、《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 50073-2013); 12、《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2010)。

1 二、设计手册及其他资料 1、《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陆耀庆); 2、《简明空调设计手册》(赵荣义、钱以明、范存养、赵荣之); 3、《简明通风设计手册》(孙一坚); 4、《暖通空调常用数据手册》; 5、《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7年版); 6、《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 7、教材等。 三、施工规范 1、《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2002) 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2002) 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GB 50738-2011) 四、图集 1、《建筑设备施工安装通用图集——通风与空调工程》(91SB6-1)(2005年版); 2、《建筑设备施工安装通用图集——暖气工程》(91SB1-1)(2005年版); 3、《建筑设备施工安装通用图集——制冷工程》(91SB7-1)(2005年版); 4、《建筑设备施工安装通用图集——热力站工程》(91SB9-1)(2005年版); 5、《风管支吊架》(03K132); 6、《离心式水泵安装》(03K202); 7、《建筑防排烟及暖通空调防火设计》(07K103-1)。 五、制图标准 1、《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10; 2、《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10; 2、《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 50106-2010;

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手册完整版

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手册 目录 第一章设计参考规范及标准.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一、通用设计规范:.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二、专用设计规范:.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三、专用设计标准图集:.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设计参数. (5) 一、商业和公共建筑物的空调设计参数ASHRAE (5) 二、舒适空调之室内设计参数日本 (6) 三、新风量. (7) 1、每人的新风标准ASHRAE (7) 2、最小新风量和推荐新风量UK (8) 3、各类建筑物的换气次数UK. (8) 4、各场所每小时换气次数. (9) 5、每人的新风标准UK (10) 6、考虑节能的基本新风量(1/s 人)(日本) (10) 7、办公室环境卫生标准日本. (10) 8、民用建筑最小新风量. (11) 第三章空调负荷计算. (14) 一、不同窗面积下,冷负荷之分布%. (14) 二、负荷指标(估算)(仅供参考). (14) 三、空调冷负荷法估算冷指标。空调冷负荷法估算冷指标(W/M2空调面积)见下表 (15) 四、按建筑面积冷指标进行估算建筑面积冷指标 (16) 五、建筑物冷负荷概算指标香港. (17) 六、各类建筑物锅炉负荷估算W/M c 18 七、热损失概算W/Mc 19 八、冷库冷负荷概算指标......................................................................... . 19 第四章风管系统设计. (20) 一、通风管道流量阻力表. (20) 1 、缩伸软管摩擦阻力表. (20) 2、镀锌板风管摩擦阻力表. (20) 二、室内送回风口尺寸表......................................................................... . 23 1 、风口风量冷量对应表. (23) 2、不同送风方式的风量指标和室内平均流速ASHRAE 23 三、室内风管风速选择表................................. . 24 1 、低速风管系统的推荐和最大流速m/s (24) 2、低速风管系统的最大允许速m/s (24) 3、通风系统之流速m/s ..................................................................................................................................... 25 四、室内风口风速选择表. (25) 1 、送风口风速. (25) 2、以噪音标准控制的允许送风流速m/s (25)

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技术措施 王博洋

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技术措施王博洋 发表时间:2019-11-22T10:33:01.5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作者:王博洋 [导读]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发展,民用建筑工程项目越来越多,暖通空调设计是民用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舒适度和设计质量。 西部机场集团建设工程(西安)有限公司西安 710075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发展,民用建筑工程项目越来越多,暖通空调设计是民用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舒适度和设计质量。使用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整体价值,这要求相关人员关注暖通空调设计,分析常见问题,不断创新设计。 关键词: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技术措施 引言 如今我国的建筑工程正逐渐趋向超大、超高及使用功能复杂的建筑形式,这虽然节省了土地资源,给人们提供了更加舒适、安全、便利的使用空间,但是对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是民用建筑中的一项重点和难点。暖通空调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为建筑室内调节温度,如果它的设计不够合理,就可能会引起空调能耗过高、噪音过大、温度调节作用不佳等问题,从而影响到人们对建筑的使用体验。 1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特性 1.1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民用建筑通风采暖应用要求方案必须要满足具有可操作性。设计方案顺应国家与政府以及制定要求,同时满足供电、供气、供热要求,尤其是这些条件具有不稳定性。温湿度等参数要求严格稳或特殊的工艺暖通空调设计项目,综合分析设计方案,保证全年室内气象条件适应性。难以采用标准设备的特殊状态,非标准设备制定详细参数要求,参数具有可操作性。 1.2调节性和可行性 民用建筑暖通空调系统容量应按照最不利气象环境。所以,空调暖通系统应具备较强的调节性才能顺应荷载变化。较好的调节性方案经济投入较多、能耗较小,需要综合考量。同时,空调系统管理操作稳便捷与自动控制有直接关系,设计过程中的要根据具体情况、技术经济性对比。空调系统自动控制,降低系统管理的人员与人力强度,人工管理费用,但经济投入较高,对工作人员专业素养要求严格。方案设计要秉承着大型空调系统、调节控制的设备较多建议选择自动控制,自动控制尽量简化才能增强系统经济性、稳定性。 1.3稳定性 民用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稳定性分为人为环境、防火安全、易燃易爆环境、系统设备等问题,比如:空气传染性疾病与有毒有害气体在空调系统的扩散、蔓延。暖通空调系统稳定需重视设备研制、运行控制、技术措施,比如:设计库房、煤矿等易燃易爆的通风空调系统稳定性是主要影响要素,要求制定防爆技术方案燃油燃气锅炉房设计要避免液体泄漏危险、可燃性气体安全性,要求安装可燃性气体泄漏报警系统、事故通风系统。防火安全应根据防火设计要求分析,设备安装运行问题包括制冷系统。 2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技术措施 2.1采暖系统设计 采暖系统设计可以选择引入市政热源,并且根据具体的负荷来分配。在系统中,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设计热交换站,决定热交换站的数量及其供回水温度。民用建筑的采暖热水干管系统可以选择双管下供下回式,由定压站统一定压。在地下室设置热力小室,配置总热量表,以及相关配件。对于建筑内的采暖主管、采暖管井、户用热计量表等都需要进行合理的设置。 2.2通风系统设计 通风系统设计对于确保民用建筑暖通空调的安全使用意义重大,在系统中应该设置有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还必须设置有防烟分区,以及排烟机房。在通风系统中,排烟系统与排风系统可以兼用,排风和排烟的换气量应该根据具体的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排烟或排风可以经由井道排到室外,在每个防火分区中还应该设置有自然补风口,通过接管至排烟或排风口连接,通风系统的送排风机可以选择变频风机。 2.3冷热源系统设计 对于一个高层民用建筑项目而言,无论是其物业管理、能耗计量,还是产权等问题,均十分复杂。为了能够良好地匹配建筑的平面布置及适应室内负荷的频繁变化,常需在建筑内设计三个相对独立的冷热源系统(图1):一个是商铺区的冷热源系统,其一般处于地下1~2层及地上2~3层,分设1~2台离心式和螺杆式冷水机组、燃气锅炉;一个是步行街与公共空间的冷热源系统,其一般处于地上2~3层,设多台离心式冷水机组、燃气锅炉,冬季还可动用冷却塔供冷系统;还有一个是餐饮区与娱乐区的冷热源系统,其一般处于地上3~4层,设多台离心式和螺杆式冷水机组、燃气锅炉。 图1 冷热源系统设计 2.4空调自控系统设计 在现代的高层民用建筑中,都是采用的智能暖通空调系统,其中的一项关键就是空调自控系统的设计。目前多采用多工况空调运行模式来进行暖通空调系统的自控,因为通过该模式可以实时控制风机和电动阀门,并且能够降低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能耗。另外,除了建筑中应用螺杆式冷水机组的区域外,其他区域均可设计一次泵负荷侧变流量系统和冷热源侧定流量系统。在供回水总管内,应设计压差旁通装置;在回水管上,应设计电动二通阀;在新风管、排风管及回风管上,则应设计电动风阀和温湿度传感器。此外,少部分的情况下可能

暖通初步设计说明书

暖通空调初步设计说明书 摘要:地下三层,地上十层,框剪结构,空调形式为冰蓄冷,冷辐射吊顶。 1 设计依据 1.1上级批文详见总论部分; 1.2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1.3建筑专业提出的平面图和剖面图; 1.4室外计算参数(北京地区) 夏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33.2℃ 夏季空调计算日平均温度28.6℃ 夏季空调计算湿球温度26.4℃ 夏季通风计算干球温度30.0℃ 夏季空调计算相对湿度78 % 夏季大气压力99.86Kpa 夏季平均风速 1.9 m/s 冬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12℃ 冬季通风计算干球温度-5℃ 冬季空调计算相对湿度45 % 冬季大气压力102.04 Kpa 冬季平均风速 2.8 m/s 1.6国家主要规范和行业标准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版); (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4)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 (5)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 1.7 2004年5月19日由中船重工集团组织的《科技研发大厦空调方案研讨会》专家组意见。 2 设计范围

本工程为船舶科技研发大厦,总建筑面积为33928平方米,预留建筑面积为5494平方米,建筑高度为33.99米。地下二﹑三层为停车库及设备用房,层高3.6米;地下一层主要为餐厅﹑厨房﹑多功能厅及档案室,层高5米;首层至八层主要为办公及会议室,首层层高为5.0米,其余为3.9米。 设计范围为采暖、通风、空调、防排烟及冷热源设计。冷冻机房冷却水系统由给排水专业设计。 3 设计原则 满足国家及行业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利用国内外先进的空调技术及设备,创建健康舒适的室内空气品质及环境。 4 空调设计

[论文]暖通空调设计步骤

[论文]暖通空调设计步骤 设计顺序:先末端,后主机 设计原则:合理、经济,最大限度节约运行成本设计方案及适用范围: 一、末端部分: 1、风机盘管系统; 适用范围:一般办公、餐饮等场所 2、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适用范围:要求较高的办公、酒店、餐饮娱乐等场所 3、全空气系统; 适用范围:商场超市、车间等大开间场所 二、主机部分: 1、螺杆式冷水机组制冷,市政或锅炉供热; 适用范围:有专用机房、电力充足、需专人值守 2、风冷机组制冷(制热),市政或锅炉供热; 适用范围:空调面积较小、没有机房、无专人值守 3、离心式冷水机组制冷,市政或锅炉供热; 适用范围:空调面积较大、有专用机房、电力充足、需专人值守 4、溴化锂机组制冷(制热),市政或锅炉供热; 适用范围:电力不足、有市政热源并经综合比较经济、有专用机房、需专人值守 三、其它: 1、一拖多系统; 适用范围:空调面积较小、无专用机房、无专人值守、空调面积较大但非同时使用且需独立计费等场所 2、风管机系统; 适用范围:大开间、无专用机房、无专人值守、控制灵活、初投资较低 设计程序:

一、末端部分: (一)设备选型: 1、计算实际空调面积; 2、根据使用场所确定冷负荷指标,计算出设计总负荷,根据设备布置特点确定所需设备数量,确定设备型号; 冷负荷概算指标略 采用组合式空调器,循环次数商场6,7次,推荐8,9次 (二)水系统设计: 1、设备定位布置,确定立管位置,根据系统复杂程度确定采用同程式或异程式(当立管与最末端设备距离超过30米时尽量采用同程式); 2、确定主管道走向,并与设备合理连接,当主管道有分支时应设阀门以便于调节; 3、根据设备流量确定每一管段的水流量,再根据设计水流速计算出管径; 4、空调水设计流速为0.9,2.5m/s,管径越大、流速越大,管道比摩阻应小于500; 5、水管与设备连接时,进水管上设软接、过滤器、阀门,出水管上设软接、阀门; 6、冷凝水管径设计: 当机组冷负荷Q?7KW,DN,20;Q,7.1,17.6,DN,25;Q,17.7,100, DN,32;Q,101,176,DN,40;Q,177,598,DN,50;Q,599,1055,DN,80;Q,1056,1512,DN,100;Q,1513,12462,DN,125;Q,12462,DN,150 、空调水管保温: 7 当采用超细玻璃棉管壳保温时,供回水管保温厚度采用50mm,冷凝水管保温厚度采用30mm; 当采用橡塑材料保温时,供回水管保温厚度采用30mm,冷凝水管保温厚度采用15mm;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空调系统设计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学院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设计题目航站楼底层空调系统设计 班级节能1101 学生姓名曹洪 学号 1809110109 日期2013年12月 指导教师张广丽 2013年12月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2 第一章绪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设计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设计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空调冷负荷的计算4 2.1主要设计参数4 2.2冷负荷与湿负荷的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一层左边国际营业厅冷、湿负荷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第三章空调设备选择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3.1风机盘管的选择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新风机组的选择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空气分布2 4.1布置气流组织分布2 4.2散流器布置的原则2

4.3风系统水力计算4 4.4风口布置4 参考文献5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工程概况 按照分组要求,本工程分别位于西安、北京、上海和广州,占地面积7021平方米。建筑面积10886平方米,均为地上建筑,其中中转库面积6454平方米,办公楼4432平方米。航站楼底层层高5.10m,二到四层3.9m。底层包括国际营业厅、监控室、配载室、办公门厅等。 本栋建筑可接入市政热力供暖,蒸汽压力为0.6MPa。 本栋建筑可接入市政给水提供生活热水,供水温度为55℃,供水压力约350KPa。 空调冷热媒参数冷水供回水温度:7-12℃;热水供回水温度:60-50℃。 要求进行地上一层的夏季空调系统设计。 二、原始资料 1、围护结构参数表 结构类型类型 传热 系数 (w/m2) 标准规定值 外墙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 要求,结合工程所在地自行确 定 0.43 查《民用建筑供暖通风 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 准》 屋面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的要求,结合工程所在 地自行确定 0.38 查《民用建筑供暖通风 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 准》 外窗铝合金中空断热单框中空玻璃窗 2.5 查《民用建筑供暖通风

办公楼暖通空调设计说明书

摘要 本设计是为北京市某办公楼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本设计结合北京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本建筑结构的实际情况,对该建筑进行中央空调设计。本设计综合考虑了建筑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其用途,室内环境的舒适性、运行管理上的方便和节能以及设备经济性等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对该建筑空调设计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新风通过墙洞引入。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功能房间使用时间段人员活动情况的不同要求,布置灵活,控制方便。 设计中首先进行冷热负荷计算,然后确定空调系统形式,末端装置设备选型,然后进行平面布置,水力计算后确定水管和风管管径,完成平面图设计。然后进行制冷、制热站设计,首先进行冷、热源选择,技术比较后确定所用机组设备方案。对站房进行平面布置,选择附属设备,作机房系统图。防排烟系统设计,根据建筑物实际,严格按照防火防排烟规范,确定防烟排烟系统形式,进行平面和系统设计。空调系统设计中还要有保温与防腐设计、隔声与防震设计等。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能源问题日益突出。人们越来越注意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中央空调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能耗很大,因此节能有很大空间。在进行系统设计过程中,关于系统选择和设备选型,本设计考虑了节能的要求。还有对于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每个环节都必须要严格按照国家、地区或行业的标准和规范执行,做到精心设计。 关键词:空调系统风机盘管系统通风系统节能

ABSTRACT This HV&AC design is one design of the office building in Beijing.This central air-conditioning design combines with the natural conditions of Beijing area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is building structure of the building. This design took into the building each part of structure and purpose, indoor comfortable environment, 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and energy saving and equipment economy, various factors consideration, air conditioning design of the building use fan-coil unit plus fresh air system, and fresh air introduct through the hole in the wall. This can satisfy different requirements that different function rooms have diffferent use time and personnel activity, decorate flexible, convenient control. At first, I calculate cold and hot load in this design, then sur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ms, selecte and layout terminal device equipment.hydraulic calculation after identifying pipe and duct diameters, then complete plan design. Then I design cooling, heating station.At first we select cold, heat source , technology used compared to determine the equipment scheme. Then we design the equipment room, choose equipments, layout equipment room system diagram. Smoke control system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building,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actual fire smoke standard, sure smoke exhaust system form, carries on system desig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design have heat preservation and anti-corrosion design, sound insulation and shockproof design, etc. Along with the social progres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nergy problems appear increasingly. People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is a vast and complex systems, energy consumption is very big.So energy saving has plenty of room. In system design process, about system selection and equipment selection, this design considered the energy requirements. And for hvac system design, every link must be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national, regional or industry standards and specifications for implementation, achieves the elaborate design. Keywords: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an coil system ventilation system energy saving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心得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心得 篇一:《暖通空调》课程设计 北京建筑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 2015学年第2学期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日期: 指导教师: 2015年12月19日 一、目的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论文)”主要是为了配合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必修课学习进行的设计实践环节。 目的是使学生结合题目要求,利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暖通空调工程

系统选择、设计和计算,复习和巩固理论教学的内容,通过设计了解工程设计的方法、步骤,初步掌握暖通空调工程制图的技能。 二、题目1 某建筑房间(空间)空调工程设计 三、原始资料 ㈠、设计条件: 1、房间用途、人数、设备、使用时间等; 室内照明; 空调设计运行时间; 可对其中一个房间进行详细负荷计算,其余可按面积估算; 2、建筑地处地区; 室内、外设计参数按规范选取。 室内噪声标准要求不超过45dB (A)。 ㈡、土建条件 1、建筑物(或设计范围内)的平、剖面图(要求附在说明书中)。 2、外墙基本条件:墙体厚度、保温

材料性能等; 内墙墙体厚度、保温材料性能等; 屋顶厚度、保温材料性能等; 1 3、外窗形式、大小、玻璃厚度、遮阳设施等; 4、层高。 四、设计要求 1、设计集中式空调系统,或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或VRV系统; 2、冷负荷对一个房间进行详细计算,其它按面积指标考虑。 五、设计内容 1、房间的冷、湿负荷计算 2、夏季工况分析 3、空调处理设备选择 4、布置风道进行水力计算 5、室内气流组织计算 6、绘图(达到施工图要求)。 六、上交成果(打印版及电子版) 1、课程设计说明计算书(含目录) 2、风道平面图、剖面图(要求达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概述

课程设计讲明书 课程名称:暖通空调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北京综合办公楼空调设计

目录 第1章绪论 (6) 1.1地质资料 (7) 1.2气象资料 (7) 1.2.1大气压力 (7) 1.2.2室外气象条件 (7) 1.2.3室内设计参数 (7) 1.3土建资料 (2) 1.3.1外墙 (2) 1.3.2外窗,门 (8) 1.3.3楼板 (9) 1.4室内负荷资料 (9) 1.4.1人员情况 (9) 1.4.2照明情况 (9) 1.4.3设备使用情况 (9) 第2章负荷计算 (11) 2.1夏季冷负荷计算 (11) 2.1.1负荷计算讲明 (11)

2.1.2围护结构逐时传热形成冷负荷的计算方法 .. 12 2.1.3室内热源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6) 2.2冬季热负荷计算 (17) 2.2.1围护结构差不多耗热量 (17) 2.2.2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 (17) 2.2.3门窗缝隙渗入冷空气耗热量 (18) 2.3空调新风负荷计算 (18) 2.3.1新风量的确定原则 (18) 2.3.2新风负荷的计算 (19) 2.4空调湿负荷计算 (9) 2.5 房间冷负荷计算实例 (20) 2.6计算结果 (14) 第3章确定空调系统方案,选择设备型号 (14) 3.1空调系统方案的确定 (25) 3.1.1方案比较 (25) 3.1.2方案选择 (27) 3.2空调水系统的确定 (16) 3.2.1 水系统形式的比较 (28) 3.2.2 水系统形式的确定 (29)

3.3新风供应系统的确定 (29) 3.4设备选择 (30) 3.4.1风机盘管选择计算 (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