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箱箱体制作流程

音箱箱体制作流程
音箱箱体制作流程

箱体制作流程

一对书架音箱的制作过程:

一、工具

下面介绍一下重要的工具:

(图1 工具一览)

1、电动曲线锯:顾名思义,可以用它来把板材切割成曲线形状,音箱前障板的喇叭孔和后面板的导相孔一定要用曲线锯。当然也可以用它切割直线,音箱的六个面基本是用它来切割成的,但是对于厚板材,让它走直线有些力不从心,往往走偏,这浪费了我很多时间来修补,建议用电动圆锯。

2、手持电钻:很多工序都需要打一些孔,必不可少。

3、直尺、三角尺、圆规等量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4、木锉、砂纸:用于板材的细加工,修补切割带来的偏差,刷漆之前也要精细地打磨;

5、木工夹具:对于胶合的部件,用夹具定型是十分重要的。

6、劳保用具:在一切工作中都要注意对自己的保护,在操作刀、锯、锉、砂纸等危险性工具时,佩戴防护手套是十分必要的,如果能佩戴口罩、护目镜就更好了。

另外,还将用到螺丝刀、裁纸刀、吸尘器、电烙铁、万用表、铅笔、刷子等。

二、原料篇

原料的品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品的品质。因为音箱的尺寸设计、元器件的搭配是个复杂的工程,为了提高成功率和节省时间,我采用了国内著名音响厂商惠威所提供的SWAN M1.2音箱套件,低音单元为6"口径的超长冲程防弹布复合纤维顶级单元F6,高音单元则是惠威顶级带式高音RT2C-A,另外还包含分频器、倒相管、接线柱和图纸。

(图2 音箱电器部分套件)

板材也是影响音箱音质的重要因素。理想的音箱应该是一个刚体,除了喇叭外没有震动的部分。低档音箱通常都是采用密度板来做外壳,一般比较薄(12~18mm)。高档箱一般采用很厚的密度板(25mm以上)或者实木甚至石材来打造。我在建材市场转了转,很难找到25mm以上厚度的密度板和大幅面的实木。作为实木的一种替代品,集成材是目前比较容易找到的材料,它是把实木条用化学和机械的方法粘压成板材,机械强度高,重量大。是制作高档门板、床板、楼梯、桌面的理想材料。我挑选了一款30mm厚的红松集成材,正好用去了2100mm×800mm的一张。这个板材厚度,除了舞台用的音箱上可以见到外,我还没有见到哪款家用音箱有这么厚的外壳。

(图3 音箱外壳板材:红松集成材)

三、工序篇

制作的过程是漫长和细致的。经常是某天下班后只有时间能锯一块板、只能打几个孔。还要用保鲜膜把板材包好,防止受潮变形。

1、切割

(图4 用板锯切割的过程)

一个音箱6个面,两个音箱共12块板要切割成形。这个工作基本是用板锯和曲线锯完成的。由于板材太厚,手工条件下让锯条走理想的直线而且断面要垂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让我重新来做,我会添置一个电动圆锯,固定在工作台上,这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图5 初步切割成形的音箱各个面板)

2、开喇叭孔

开喇叭孔和导相孔是曲线锯的用武之地。低音喇叭孔的开孔方法见下图:

(图6 低音喇叭孔的开孔方法)

这款音箱的高音单元安装不需要把前障板打通,而是沉槽,这样既保证了前障板的强度,又保证了高低音不在箱内互相干扰,但这时曲线锯就无能为力了。手工条件下沉槽应该是由凿子来完成的。但由于正逢春节放假买不到凿子,我采用电钻来做沉槽:手电钻有个附件是限位杆,用来保证钻孔的深度达到沉槽深度要求,在整个沉槽的矩形范围内打无数个沉孔,最后把这个区域打烂就成了沉槽了。

(图7 高音喇叭安装沉槽的制作方法)

3、打磨

板材的切割初步成形后,就要用木锉和砂纸修正,符合一定的公差要求。另外,在刷漆之前要砂纸仔细打磨干净。这里要有批量的概念,如果把尺寸一样的板材重叠固定在一起打磨会提高效率,而且会保证一致性,这时会用到木工夹具。

(图8 打磨边缘)

4、刷漆

为了保证良好的耐湿性,我决定把箱体内外都刷漆(一般内壁可以不刷)。为了方便操作,并且批处理进行(把所有壁板铺开),我把刷漆安排在组装之前。这部分工作对于保证音箱的外观和耐久性是十分重要的。为了露出木材原有的纹理,我决定用清漆(也就是清油,相对于混油)。但由于施工是在居住环境内进行,因此环保性很重要。传统的硝基漆或者苯基漆有很好的强度和效果,但是环保性差,气味太大,是不能容忍的。我选择了水性木器漆,水性漆是今年来发展起来的环保性材料,以清水调漆(传统方法要用香蕉水),无毒无味。但缺点是强度不高,这也是音箱做好后已经有个若干磕碰痕迹的原因。

我采用的顺序是:

1)处理底材,用320号砂纸打磨平整(因为音箱前面和侧面无任何钉孔,所以省略了打腻子);

2)涂刷底漆,底漆的主要作用是填充细孔,隔水,刷3遍,每遍间隔4个小时,每遍干透后,用320~400号砂纸打磨;

3)涂刷面漆,面漆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强度,光亮,刷3遍,间隔4隔小时,每遍干透后,用600号砂纸打磨。注意前障板和顶板没有刷漆,因为还要镶嵌装饰板(取自皮纹复合地板料)。另外,所有边缘的接合部要留出来,不能被漆覆盖,以保证胶合强度。

5、组装

箱体的接合采用榫、角铁和胶合并用的方法来提高强度。由于手工条件很难加工出45度的接合部,因此我对原设计图纸中的45度接合改为直角接合。接合处先打一排圆榫,并刷木工白胶,在箱体内部再用角铁来固定。组装完成后,要用木工夹具定型,并保持几天的时间。

(图9 边缘接合部的圆榫)

(图10 用夹具定型)

(图11 初步组装成功的箱体)

为了增加外观的美观,我在前障板和顶板外又设计了一层装饰板。我在建材超市找了很长时间,最后选定了一种具有皮质纹理的复合地板。这层装饰板不但挡住了前障板的接合部(如果采用45度接合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而且又把前障板和顶板的厚度增加了12mm,达到了42mm,提高了强度。

这里注意,一定要把装饰板的接合部制作成45度,否则露出基材,就不好

看了。

(图12 装饰板的45度接合部)

(图13 安装了装饰板的箱体)

为了安装后障板,在音箱侧板及顶底板内部要装限位木方,也进一步提高了

箱体的强度。

(图14 音箱后视图)

6、电器部分

电器部分的安装相对前面的木工来说要简单很多。主要是安装喇叭、分频器

和内部接线。

(图15 高音喇叭的穿线)

(图16 电器部分完成的音箱)

7、调试

如果说影响音质的因素,除了前面说的板材、喇叭套件、做工,就剩下调试了。主要包括调整倒相管的长度、填充吸音棉的多少。倒相管的长度我没有改动,因为经过试验,耳朵没有听出明显的差别。但是吸音棉的多少对音质的改变还是比较明显的,吸音棉过少,会造成声音干涩、低音没有力度;而过多,会造成声音含糊,低音沉闷。调试到自己满意的音质后,把后面板封上,基本就大功告成了。

外围条件的调整就不赘述了,如功放和信号源的选择、听音环境的调整、音箱摆放位置的调整,那就是另外的主题了。

四、结束语

欣赏一件作品从无到有地成长,通过努力使它从原料到成品,是一件很有成

就感的事情。

(图17 外观)

(图18 外观)

我有两个认识:

一、手工作品的精度无法和机加工相比,但它的成本绝对远远高于批量化机加工产品,这里的成本主要指时间、精力甚至是情感,但乐趣与价值也在这里体现;

二、完美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不能作为验收的标准。一个手工作品必然存在许多瑕疵,只要在自己能够忍受的范围内。如果吹毛求疵,就是跟自己过不去了。试着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这也是自己劳动特有的印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