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自主自律,就是引导学生增强自主自律能力,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在完善个性、追求发展的过程中自觉克服自身某些不良现象。改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自主自律能力,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激发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创造型人才的需要。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认真进行探讨和研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

一、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自主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真正看作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启发、点拨、设疑等方式来激发全体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和老师的主体和主导地位要分清。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决不能包办代替,由学生自己跳起来“摘果子”,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使他们的智力、能力在自主参与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求新知

数学家皮亚杰说:“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给他们。”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教会学生探求知识。在教学中,为学生多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接受师生的互考,使他们在正确的思维导向中,有序地发现,自觉获取新知,体验成功的乐趣。

改进教法与学法,启发诱导学生的创新,培养主体参与的能力。传统的小学教学在“应试教学”的影响下,多是灌输保姆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机械记忆多,深刻理解少,单向交流多,集体讨论少,严重束缚了小学生健康的发展。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而,创新教学就是要把教师的讲解为中心改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为主,教师的任务不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掌握知识。

加强学生指导,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代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古人也指出“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为此,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

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大沟林区九年制学校是地处大山深处的一所小学,近几年,大沟林区九年制学校在各级领导的正确支持和领导下,围绕“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主题,以教学科研和课程改革为中心,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个性是一个人带有倾向性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一个人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的总和。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新课改的春风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新的希望。良好的教育环境又给我们创造了培养沃土,那我们应该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呢? 第一、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情境。 要想培养学生的个性,就需要让学生敢于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教师讲解敢于质疑和发问,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和发问,或故露破绽,或启发引导,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没有任何束缚和压力,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进而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让他们敢说,多说,善于思考问题。教师通过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经常引证和发挥由学生提出的观点,对于学生提出的创意和设想给予足够的关注、认同甚至欣赏,不轻易的否定学生的思维。当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出现偏差时,不以教师的权威压服学生。不论学生的问题多么幼稚,见解多么荒唐,教师都应当理性地、心平气和地对待,将之作为重要的教育契机,引导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和有主见地思考,从而使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发展。比如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很多多音字,有时候在不同情境、语句中,让学生自己分辨,或者老师故意出错,让学生判断正误,这样他们的记忆才会更深刻。 第二、尊重学生个性,根据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要多研究学生的性格、气质、意志、兴趣等个性,再根据其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育方法。如:对性格内向、认真吃苦的学生,教师则要想方设

教师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摘要】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是特殊群体和环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面对的学生素质各异、心态各异,给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那么,如何启发这些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强他们学习的动能,鼓励他们个性的发展是我们职教教师现在面临的迫切问题。这就要求职教教师一方面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学生个性发展 当前,随着普通高校热的升温,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社会地位日见低下,中考后半段考分的学生进了职业学校,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现阶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构成的主要成份。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但是,他们又是一个不容忽视、不可小视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应该是富有活力、充满朝气的青年群体,也必定是未来社会发展进步和城乡建设的生力军。那么,如何启发这些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强他们学习的动能,鼓励他们个性的发展是我们现在面临的迫切问题。 学习是学生第一要务和主导活动,职校生的身心发展也主要是通过学习来实现的。职校教育阶段是职校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时期、黄金时期。而目前,中等职校生学习上存在以下问题:第

一,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不少职校生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自信心不足,甚至没有学习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因而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只求能够过得去,甚至是得过且过。第二,学习动机层次不高。不少职校生对学习的认知内驱力不足,对学习提不起内在的兴趣,学习的实用化倾向十分明显,过分追求学习上的急功近利和“短平快”,对学习文化基础课和思想品德课很不情愿,觉得学了将来没有用等于在浪费时间,还不如不学;第三,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不少职校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怎样学更科学、更有效,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因为不会学因而学不好,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最后发展到厌学、逃学。第四,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职校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和自己的学习习惯缺少必要的反思自省意识,不懂得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不懂得如何进行学习成败上的合理归因。第五,.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不少职校生是读不进书又不得不读书,在家中瞒着父母,在学校应付老师,对学习有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摆脱不掉的心理压力。对考试或某些学科、课程的学习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和行为。所以职教教师应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认真地、细心地去挖掘其中的原因,寻找欠缺,加强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改进教育方式,以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运用尝试教学理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课题研究方案

《运用尝试教学理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课题研究方案

《运用尝试教学理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 1.实施新课程的要求 “关注学生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中基于对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认识,提出新课程需要相应的新的教学观,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新课程目标体系,建设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以及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学中的“民主、交往、互动、对话”,强调“经历与体验”、重视“过程与方法”、提倡课堂开放,努力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2.学校求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校教育教学不断取得好成绩,一年一个新台阶。但我们要认识到,目前我区区属学校扩招,明年我校班级规模进一步扩大,导致招收的学生基础将更差,而且差生面更广。如何应对这一变化,从教法、学法方面改进来保持学校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抓住这一改革发展的机遇,顺应课改潮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促进教师自身发展提高,培养全面发展的高中毕业生,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改革,只有改革才是我们的唯一出路。 3.“尝试教学法”在众多学校实验获得成功 “尝试教学法”由邱学华1980年开始实验,历经20余年,为解决传统教学法的不足,探索一种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教学法。它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主体,通过主体的不断尝试,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潜力,并实现学习者自身发展需要的学习理念。尝试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认为离开了学习者就无法构成学习活动,尝试学习强调了尝试在学习活动的重要作用。其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与目前的新课改理念一致。“尝试教学法”以其操作简便,效果显著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目前,有98个县市在推广,运用教师约20万人,试用班级约90万个,受教学生3000多万人,实验基地1800多个,成立100多个研究分会。通过对“尝试教学法”实验学校江苏泰兴洋思中学的实地参观考察,经比较分析,我们认为“尝试教学法”比较适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决定在我校开展《运用尝试教学理念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课题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1.20多年来,“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教学得到了广泛的实验与推广,在初中的教学实践

“道德体验教育”——学生主体意识的唤醒和培植

“道德体验教育”——学生主体意识的唤醒和培植 发表时间:2011-09-16T10:43:40.927Z 来源:《数学大世界(教育新导向版)》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邓美辰 [导读] 体验的“体”,意为实践;“验”,意为经验、感受、收获。 吉林省长春市慧达小学邓美辰 摘要:体验的“体”,意为实践;“验”,意为经验、感受、收获。道德体验教育的意义重在唤醒和培植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外界、认识自我、随着个体生命的成长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技能,提高素质和能力。 关键字:体验、感受、收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08(2011)02-049-01 体验的“体”,意为实践;“验”,意为经验、感受、收获。道德体验教育的意义重在唤醒和培植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外界、认识自我、随着个体生命的成长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技能,提高素质和能力。道德体验教育的实施就是以实践体验为基础,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注重学生的情感需求,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为其创设宽松愉悦的支持性的成长环境。 一、注重环境建设,开启学生的主体地位 校园环境也是一种文化,只有给学生名副其实的主体地位,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氛围,才能实现师生互惠共生的和谐教育。 让学生当家,放开手脚,给学生一定的自主认识和实践的空间,征集扮美校园的创意,将学生们精心制作的绘画、手工、纸雕等作品装裱在教室和学校墙壁上,展现着具有勃勃生机的生命智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轻松、自在、真实,对于品格的养成具有诱发和唤醒的积极作用。每一幅装裱在教室、走廊、橱窗的风景画、装饰画,每一盆永远洋溢着绿意和生机的花花草草,每一张充满童趣的设计和布置都浸透着对学生成长的关注与希望,生活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中身心愉悦。体验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己有的东西,而是将学生的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别具特色、饱含深情的环境文化,既让学生受到熏陶和唤醒,也让教师得到激励和鼓舞,内化心灵。 二、注重教育活动,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 善于利用各种时机和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创设道德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的责任意思、换位意思,锻炼培养主体性行为。 (1)开展体育活动,增加生命阅历,体验运动之美。 体育教师要引领学生开展体育运动,倡导学生到操场上、到阳光下、到大自然中去,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根据季节的不同,适时开展广播操、运动会、球类、长短绳比赛,让比赛以合作体验为基本形态,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互助品格,让学生在反复锻炼中,不断深入挖掘其蕴含的体育精神和艺术精髓。这些都是学生们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刻。为学生们搭设了展示的平台,营造了体验场,让学生在运动中,在相互合作中展露出亮丽的生命色彩。这一切都彰显着青春的活力和律动,所有的美善因子在学生心中流淌。 (2)建立艺术社团,增强艺术感染力,体验艺术之美。 艺术教师要组织学生成立合唱团、舞蹈团、五彩画社等学生艺术社团,让学生或是在老师的帮助下、或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章程、招募会员、进行训练、设计活动……所有的事情都是在合作、协商的情况下实现的,给学生加强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提供广阔空间,学习展示长处、学会展现自我、感悟艺术之美。加入社团不是因为有多优秀,而是因为这里拥有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向上不断进步的力量。进入社团,参加活动,经过锻炼能使自己优秀起来,这样的人生体验对学生来讲是受用终生的。 (3)多样化人际互动,增强彼此碰撞、交流的时空,塑造品格。 人的自我成长,归根结底是人参与社会交往、融入社会生活的结果,其教育的过程是生命感受和经验体会的累积过程。例如学会感恩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境界,学生需要在体验中成长,在成长中感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孝亲活动,通过为父母做一件事,可以是做一道菜、洗一件衣服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生养的不易,要感谢父母的生养。可以组织学生开展 “做有道德的人,过难忘的六一”公共志愿服务体验活动,让学生在父母的陪伴下纷纷走上街头去做一件有意义,讲道德的事,过一个特别的有意义的儿童节,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有归属、有作为、有地位,学会遵从和宽容、学会选择和承担、学会珍惜和谦让。 三、校园常规管理,塑造学生的个性和品行 学生的个性和品格包括遵章守纪、文明礼貌。学校要尊重受教育者的成长规律,尊重成长的过程,善待受教育者的努力和不完善,注重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创设多个管理岗位让学生体验,启发学生的参与、自觉、主动,从而挖掘和引发学生自我管理的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进行独立思考和选择道德实践的机会。例如,校园志愿者、班级干部轮换制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光荣的岗位、责任的承担吸引着学生的积极参与。即使是一名纪律涣散、自由散漫的学生,也会在实践中懂得什么是自我约束、什么是爱护集体荣誉。只有充分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尊重,让学生亲身感受,获得新知,才能引导学生不断的自我激励、自我完善。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人把“传道”摆在首位,可见它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传道”即是传授学习的方法,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才能事半功倍,学有所成。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意识到这点,“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那么如何把“渔”授予学生呢?我们就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培养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师怎样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就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一、引导学生设置问题情境 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巧设问题情境。教材中的问题能否使学生产生问题情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智力水平。巧设问题情境,还要求教师必须立足教材,把教材当做“导火索”。教师的成功就在于点燃“导火索”,选择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二、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要讲究方法,从教学的开始,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方法。我从事教学工作二十多年,大部分时间教语文。我经常利用活动课时间向学生介绍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及相应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对语文课的学习有个初步的了解。同时,经常向他们传授好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例如,就如何做好预习和复习工作,我就教给了学生几个方法:学习每篇课文之前,先把课文预习三至五遍,把课文读熟,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词典,并把拼音和词语的意思注在旁边。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多种,可以查字典或词典理解,可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也可以找出词语的反义词在前边加上不字理解,还可以把词语拆开来理解再把理解的意思合并起来就是这个词语的意思。我把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都举出实例,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在书上做上记号,待第二天老师讲课时注意听讲。理解的句子或段落,要在旁边写上批注,谈出你的体会或感受。学完一篇课文后要学会独立完成作业,把好词好句摘抄在笔记本上并背下来,以便于写作文时要选择运用,也可作为考试的复习材料。别人的好文章、用的好词好句子,你把他背熟适当用到你的文章里,就成了你的好作文。”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学会看书。每学期初,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份计划在班上交流,好的计划当场给予点评肯定并加以推广,不足的地方当场或课后个别给予指正,指导他们制定适合自己的计划。这些学习方法,无疑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证明,只有当人们对获得知识本身产生兴趣时,才能引发其认知需要。教学实践亦表明,当学生对某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而又愉快地去学习。不同个性的学生,在自我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表现都不同。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因材施教,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使学生个性得到弘扬,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们,激发他们的潜在情感,培养学生“爱学”、“会学”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有了兴趣的推动,就会使学习行为指向学习目标,并会因此在达到目标时,感到心理上的满足,又会推动新一轮的学习。例如我教“花的结构”这课,让学生欣赏“春、夏、秋、冬”的花(大屏幕)。然后问学生,这些花好看吗?大家想知道这花的结构吗?一下子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四、让学生有成就感和快乐感 获取知识是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只是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就会产生愉快的感受,心里便拥有成功感。因此,教师要不断地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使每一堂课都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快乐的一幕。课堂上学生的成就感和快乐感主要来自于教师的评价。成功的教育总是离不开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我们要发现和肯定学生学习的每一点进步和成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

(完整版)利用班级建设__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利用班级建设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作两年参加工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两年来,我最大的感受是班集体建设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教育学生、塑造学生、锻炼学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建立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挥自我教育功能,让学生自已管理自已,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同学的潜能,激发他们一种自我完善的欲望,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发挥出来,形成良好的班风。那么,如何利用抓班级建设,建立良好的班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呢? 一、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集体活动是学生个体为实现与个人目标一致的共同目标而参加的共同活动,活动本身有着极强的目的性,它是实现的重要途径。集体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表现自已的机会,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特长得以展示,使他们的表现欲望得到满足,同时也为学生架起了桥梁,使他们由相识到相知、相容、相助,活动激发了他们拼博向上的劲头,他们的人格受到尊重,参与意识、主人翁精神大大加强。张故强同学是班里的后进生,但每次值日、扫除从不迟到,值日认真,还肯于帮助别人,最可贵的是每当教室门口有纸时,她见到后都能随时拣起来,从中我看到她关心热爱集体的好品质,她的行动影响了班里的其他同学,班中维护保洁卫生、主动劳动已蔚然成风,而张故强本人也通过劳动表现出的优点带动了他在其它方面的进步。

"班队会"这个属于班主任"专利"的阵地,我们把它变为一个集体活动时间,由干部主持针对班、校社会等一些热门话题进行讨论,黄圣、杨明、德阳等不过都是普通同学,但他们积极参与,通过活动培养了主人翁意识,他们变得积极、大胆、信心足了、思想水平、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全班同学在活动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意识,他们的长处也得以表现出来。 跳绳比赛的准备由学生组织,练习过程大家出主意,练习中如有不认真的马上会得到许多同学的批评和提醒,比赛表现出同学们团结一心积极参与的热情,班里一些学习较差的同学充分表现出他们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主人翁意识,这些活动促使集体更加团结,凝聚力更强,完善了每个人的思想和境界。 二、在班级建设中,建立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工作应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班主任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营造一种融洽和谐的班级气氛、让每个学生真正从心里感到集体是温暖的。这种和谐健康的气氛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心理研究证明:人的友谊的深浅,感情好坏,对交流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由此可见,良好的班级气氛,师生关系对学生思想,班风的形成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我在班级建设中注意营造这种气氛。可以说在得到别人爱与爱别人的同时,同学们增进了友谊,这种友谊使班级和谐、融洽的气氛又得到进一步升华,这种情感体验将成为学生良好品德行为,良好班风形成

加强学生自主管理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加强学生自主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记翼城二中学生“八部制”模式 翔山脚下,滦水池畔,历来是大家眼中的风水宝地,这里山青水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拥有翼城县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学——翼城县第二中学。 近年来,学校以“相信每位教师都愿展示自我,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人成才”为办学理念,在实践中坚持把更新教育理念,强化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推进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常抓不懈。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发生了极大地变化,取得了家长朋友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尤其是实行了精细化管理,各班成立了八部,实行八部自主管理,学生们各司其职,个个都是学校的管理者和各项制度的践行者,学校也因此呈现出了一片“自动自发”的局面。回顾这几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明白管理的根本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并不是一味的打压限制。 许多的教育资料调查显示:现在的中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自我意识过于膨胀,依赖性很强,缺乏相应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心理素质较差,责任感淡漠。同时,许多学生、家长甚至老师一直认为班主任理所应当是班级的主人,是班级这个小家的家长,无论任何事情、任何问题都应该由班主任解决,班级大大小小的事务都应由班主任来管理。在这种管理理念的作用下,班主任成了表面上高高在上而实际上身心疲惫的

个体,而学生也成了听任安排、缺少主观能动性的“顺民”。无疑,这是老师、学生、家长所不愿接受的教育“成果”。我们学校也一样面临着这样的一些个体,遭遇着同样的境况,如何才能打破这样的纠结,那就必须实现学生管理上的创新,就必须改变观念,推行学生自主管理。通过不断地研究摸索,我们制定出了在学导处和团委的组织下,结合学校实际成立了学校学生会,下设八部,各班成立各自小八部的八部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八部具体构成如下,学生会设主席团、秘书处,下设学习部、公寓部、文体部、健康利益部、餐饮部、纪律安全部、卫生部、监察部八个部。学生会设主席一人,副主席二人,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二人,各部设部长一人,副部长三人,委员为各班八部部长,学生会干部要经常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既要向学导处,团委请示、报告工作,又要独立负责解决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学生会实行由学导处、团委和学生会主席统一领导,各部分工合作的制度,各部直接领导相对应的各班八部。 一、加强学生会八部委建设,确保管理质量 我们的学生会是全体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学生组织,为进一步加强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扩充校园生活力量,进而为同学们提供一个锻炼自己能力,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在学导处以及全体老师的全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根据热爱学生工作,富有激情,有创新灵感,执行能力强;学习成绩良

唤醒主体意识

唤醒主体意识,落实主体地位 商德远 此文发表于《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12年第4期主持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应如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教学行为 主持人:只要有教育行为发生,就一定有教育理念在起作用。理念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不同的教育行为,就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吴忠豪:对。平时我们听课往往习惯于坐在教室的后面,看教师怎么讲;到日本去听课,听课教师是站在教室的前面,看学生怎么学。两种不同的站位,体现的是教育理念的差异。语文课不是看教师讲得如何,而是应该看学生参与了哪些语文活动,参与的面如何,有效性如何。作为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变角色定位,要站在学生学的角度来思考自己的教,语文课不应该讲课文,而是应该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样的教学可能会更有效。 青岛市南区第二实验小学教师金迪: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学过程应是教师“教”学生怎样去“学”的过程,教师要变讲师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积极思维,自觉主动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发展思维,掌握科学的学法。 济南市大明湖小学教师郭峻:我们很多老师不敢把学习任务放给学生,担心他们完成不了。其实不是他们没有自主学习能力,而是缺乏科学训练。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需要教师有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典型材料

第二回民小学督导评估档案封面 第一卷办学方向关键词:典型材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典型材料 整理时间:2014年10月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典型材料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开展了“以课外艺术活动为拓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建音乐特色班”的实验研究,迄今为止,课题研究已进入结题阶段,实验研究使我们摸索出一条以课外艺术活动为拓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素质教育的实践之路,同时也总结出一些研究的过程方法的经验和成效,现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依据 我们之所以确信“以课外艺术活动为拓展,创建音乐特色班”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依据: ㈠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们课题的研究的理论基础。同时我们还运用了现代美学研究理论、现代脑科学研究理论以及心理学基础观点作为我们研究的理论依据。 ㈡政策依据 ”教育部颁布的《全国艺术教育总体规划》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平,陶冶高尚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发展的有力手段。”政策的号召更加坚定了我们的教改之路。 二、课题的实施与控制 本课题实验方案中提出了如下解释性理论假设: 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与心理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引进现代教育的研究成果,在按国家现行课程计划,大纲实施素质教育,并作适当改革微调的基础上对实验学生实行“以课外艺术活动为拓展”的全面发展教育,可以使他在受完六年教育之后,除了具备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素质外,还具有设定的音乐特色的各层素质,各方面素质得到整体、和谐的发展。 具体模式如下: 音乐特色 (因变量) 学生个体发展艺术活动班级集体 (自变量)建设 全面发展 (因变量) 为了使假设变为现实,为了实验的顺利实施,我们制定了科学的目标、计划,选择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注重了实验过程的控制,实行了严格的课题运行管理,使实验有条不紊,扎扎实实开展下去。 ㈠明确一个目标。 我们的课题研究以课外艺术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人才,创建班级音乐特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总目标。 通过加强课外艺术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丰富学生的情感,锻炼学生的体魄,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创新等方面超出平行班的学生。 通过实验的实施,创建实验班的音乐特色,使实验班整体成为一个小乐队、

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发表时间:2015-02-03T11:49:05.807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6期供稿作者:朱先兰 [导读]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努力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贵州市安顺市普定县城关镇一中朱先兰 时下新课程改革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只有这样,培养出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成为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内容。下面我就在这方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学习空间里,他们才会尽情地“参与”和“表达”。只有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配合,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独立的、主动的探索心态,学生的心情舒畅了,求知欲旺盛了,思维也非常活跃、流畅了,这样,学生个体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群体才有“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和尊重班上的每一位学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应粗暴训斥,而要耐心启发,只有在民主、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高涨,参与教学的热情才会更高,学习成绩才能不断提高。 二、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努力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一方面要以“说”代“讲。教师上课时应尽量少“讲”把充分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相互讨论,弄不明白时教师再及时点评。课堂上应提倡学生问、学生议,互答互讲。对学习中有争议的问题,师生可以互相讨论。这种教学模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思考,思想活跃。另一方面,要以“动”代“静”。随着课堂改革的发展,教师要变以前的安静课堂为活跃课堂,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动口、善动手、勤动脑。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充分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的,要注重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把安静的课堂变成小组讨论式、分题答辩式、分组操作实验式的课堂。 三、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它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教师提问,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点燃学生头脑中的火把,激活学生的潜能。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勇于质疑和创新的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要教育学生敢于质疑。课堂上老师讲的不一定很完美,有疑问学生大胆提出,敢于质疑,这样师生才能不断进步。第二,要引导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要求学生通过预习、学习、复习等环节,进行独立思考,发现疑难后再提出问题。教师要设计出有针对性的疑难问题和需要挖掘的内容,启发学生思索探讨,逐步质疑。第三,赞美肯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课堂上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对于每位学生的发言,都要以鼓励、肯定为主。不能打击和否定学生的发言。教师对学生的重视、赞美、肯定,就能把学生的潜能奇迹般的激活起来。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于所谓的“钻牛角尖”的学生,应慎重对待,要保护他们的求异思维,并适时进行引导探讨,从而为形成良好的“质疑循环”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改革评价导向,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科学创新的氛围 评价是教改的杠杆。随着新的课堂教学任务的提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新的课堂教学特点的展示,势必要求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评价。要充分利用教学评价的指挥功能,并通过教学评价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新的评价体制要体现以下几个原则:第一、突出教学效果评价的指向性。要通过这种评价,使教师明白:“教学生学”是维持性的教学,只是一味地面向过去,而“教学生会学”则是创造性的教学,他面向未来,旨在引导学生迎接未来的知识挑战。第二、突出教学方式评价的权重性。要通过这种评价,促使教师敏锐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丰富数学课堂教学的形式。要在教学方式的评价中设立教学方式有创新或勇于实践先进教学方法等条目,并加大这方面的正向权重。反之,对采用题海战术,教学方式陈旧的教师,则趋向于负向权重,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第三、突出教学活动评价的规范性。一个数学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否能在天天新、课课新的努力中营造创新氛围,要通过“量化指标”来体现,要通过“标准化”的运作来展示。如一堂数学课是否完成了任务,至少要有以下几个达成目标:45分钟的教学时间里,能否有60%的时间去让学生“动”;学生“动”的面是否能在80%左右;80%以上的学生是否能掌握80%以上的新授内容。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多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开放教学,创新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自我监控,关注学生的每一点成功,呵护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这样才能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个性 促进学生发展

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发展 摘要: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的个性、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就是要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遇到了各种各样充满个性的学生,有的在学习上特别优秀,有的在行为表现方面做的很好,还有的顽皮活泼,但不管是哪种学生他都希望自己的个性能够得到尊重。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了解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在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在现代美国教育家杜威也提出了人本主义的思想,在对于人的教育问题上,由于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都拥有自己不同的个性,我们老师在教育学生时首先要对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的性格、气质、意志、兴趣等个性加以了解,然后再根据其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育方法,这就要求老师多方面的了解每一个学生。老师应深入学生的生活,不仅要了解学生学习上的情况,还要及时了解学生心理上的变化,只有到了这些,才能更好的与学生沟通,才能对症下药。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面对这些差异,任何整齐划一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尊重差异,正确对待差异,把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教师要全面观察分析每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保护和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善于发现和平共处开发学生潜在素质和闪光点,决不能用一种标准衡量所有学生,应允许学生和发展程度和素质结构上存在差别,因势利导,创设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特长,张扬自己个性的学习环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使得在同一学习时间内,各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要解决的问题,都能在各自现有的基础上跳一跳摘取桃子,即通过思考解答问题有新收获,有所提高。为使自己对学生的要求提得当,我做到摸清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使得自己能正确把握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使自己能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条合适的学习路径,不致于使低层学生因台阶过陡而滋生惧怕心理甚至失去学习信心,也不致于使高层学生因学习台阶过缓而滋生骄傲情绪甚至丧失学习兴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怎样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江阳西路学校徐坚 学生不是机器,是活生生的人,是独立的个体,个体的发展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因为个性的发展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需要。而有个性的人往往能独立思考,具有创造力,有较强的意志和行动的能力,因此人的个性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可见,在全民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摆在我们教育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就怎样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谈谈自己的一点观点。 一、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以人为本 每个生命体都是独特的,都有不可重复、不可替代的,每一个生命体都有现实而具体的,因为每个人都有他的情感、意志、需要、兴趣、态度、个性、思想等等,因此对人的尊重,也就是对人个性的尊重,包括尊重生命遗传的独特性,尊重个体生命成长的独特经验,及尊重张扬个体独特的表现方式。 新世纪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也是我们广大教师的共识。为了实现这一理念,作为教育者须尊重每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曾经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更需要我们的关爱和尊重。让我们以慈父慈母的胸怀,用个性的发展性,生命的成长观去看待学生,给我们的学生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期待,多一份鼓励,善待孩子的过错和失败,

使每个独特的生命体,变得有理想、有信念、有毅力、有追求,使每个生命体的个性得以更好的体现,得到更好的发展,使他们的人生变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树立个性教育的意识,形成个性教育特长 实施个性教育,首先要摒弃那种统一规格的教育模式,不受“集中、大型、同步、标准”之类概念的影响,也不是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那是研究学生的差异性,依据个性的自动性、独特性、可爱性、双重性、整体性等性质与特点而实施的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可见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作为教师的我们也不能仅限于立于三尺讲台,乃要走下来,深入学生,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员,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允许学生对教材的个性化理解,允许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解题思路,不同的解答结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养成质疑的习惯。让学生多问、多想、多说,从不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独树一帜的观点,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争论的精神。保证学生有质疑问难的时间,提供学生有交流探讨的机会,创设学生有个性表现的氛围,让学生今后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创新的需要,没有个性的人就没有创新能力,就不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所谓个性,是指具有不从众的意识、思维和行动,有独到的眼光、独特的想象、独具一格的表达式、独树一帜的风格等,这些独有的个性朝着良好的方面发展,就会产生前所未有的效果,便成了创新。如果缺乏个性,固步自封,人云亦

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读《让个性挥洒体育课堂》有感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天台小学彭波 在《江西教育》上,我曾看到一篇这样的文章——《让个性挥洒体育课堂》。我被“个性”两个字触动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个性,正是当前新课标提出的“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的个性、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就是要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在古代,我们的文学教父孔子也曾系统地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著名论断,与当前素质教育有很多相通之处,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学习借鉴其教育思想。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和实际水平,因材施教,倡导乐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的教育目标。 一、尊重个性,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我国当今忽视民族文化教育和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对于知识与能力,还存在没有处理好正确关系的问题,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我们的教育模式采用的是“齐步走”的做法,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出现了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怪现象,不能保证全体学生素质都得到提高。不少学生在老师心目当中只是一个名字或一张相片,至于学生的个性则茫然不知所云,在此基础上,再说以生为本也只是妄谈,而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教育更是痴人说梦。有的学校只注重知识,认为只要把知识单一地传给学生即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把知识看作是僵死的东西,学生死记硬背,学习知识视为了应付考试,这样的学生最终成为“书呆子”。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评估片面,只考查学生所谓“正课”分数,高分则优。学生的思想品行、身心素质、个性特长等,一律被置之度外。于是造成了“高分低能”、个性特长被扼杀等可悲的现象,甚至还上演了一些不该发生的教育悲剧。

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铁匠小学课堂教学活动月方案 一、指导思想 优化的教学过程是提高质量的保证,是生命成长的基石,是个性张扬的平台。“关注过程,关注生成,关注发展”是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几年来,我校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大力实施了课堂教学改革,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新理念,扎实实践教学策略,课堂面貌有了明显的改观。为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为全体教师创设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以促进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学校决定在全体教师范围内开展以“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活动月”活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二、活动宗旨 以课堂为主阵地,整合教学资源,深化学校特色;聚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深化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 三、活动目标 通过一个月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达成以下四个层面的目标:一是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提高;二是每个教研组都有优质高效课堂的典型教师和典型经验;三是每个级部都形成浓厚的研究课堂教学的氛围;四是课堂教学效益有较大提高,能够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五是鼓励骨干教师凸显教学特色,带动教师队伍迅速成长。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制定实施方案与宣传动员阶段(2010年9月) 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制定适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的《铁匠小学课堂教学活动月方案》,然后召开会议,使全体教师明确此次活动的意义,了解活动的要求。 第二阶段:活动开展阶段(2010年10月) 学校将课堂教学活动月的系列活动与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有机地结合,在活动过程中注重发挥专家与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认真组织读书学习、名师引领、教学研讨、百家讲坛、教师沙龙等活动,鼓励教师要立足课堂,广泛学习、积极探索、深刻反思、及时评价、迅速成长。 活动一:百花开放 时间:2010年10月中上旬 地点:各班教室 参加人员:全体任课教师 组织人员:林炜钧王涛聂章树苏健舒福应聂巧吴开武 活动目标:人人参与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结束后每位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都有较大提高,以达到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 活动办法: 1、每位任课教师认真研读课标、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课堂,围绕“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不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此基础上设计一节研讨课,由教研组长确定讲课时间和地点,并

发展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发展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摘要:兴趣是一种积极探索某一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的地步,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再“自我需要”的情感中得以体现。教师需针对学生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并不断的在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态度,使学生树立“探求未知、追求创新”意识,力争将数学教学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本文就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愚见: 关键词:自主学习创新思维主动探索兴趣 兴趣是一种积极探索某一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的地步,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再“自我需要”的情感中得以体现。教师需针对学生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并不断的在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态度,使学生树立“探求未知、追求创新”意识,力争将数学教学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本文就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愚见: 1.教学现状分析 传统教学根深蒂固,“填鸭式”教学仍占主导地位。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且不会学习,严重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原因有三:其一少数教师在教学中树立自己的威严不容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其二部分教师一味让学生机械模仿创新意识受到压制,学生被动等待讲解主动学习意识日见淡薄,久而久之这种消极的等待思想便会提升,其三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意识课堂教学效率低,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2.自主学习问题分析 在新课改素质教育背景下,自主学习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2.1 让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发展:学生只有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参与了教学活动学习的自主性才会有所体现。 2.2 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入积极的心理状态,燃起他们求知求知渴望和学习热情,全方位启动学生的各项能力。 2.3 学生主动参与会获得更多的数学信息:小学数学本身就很抽象,若离开學生的主动参与如拼一拼、填一填、涂一涂、量一量等实践操作,就很难认清事物的本质,无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又何谈创新,没有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就谈不上有效的教学效果。

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给学生如雨露般的爱,让学生的个性在阳光下发展 个性是一个人带有倾向性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一个人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的总和。初中生就像一棵棵苗子一样,需要老师用爱的温泉去浇灌,才能健康茁壮的成长,爱是这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因素之一,不断的给学生关爱,能使学生从老师的爱中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更树立了自信心和自尊心,于是,就能促使他(她)们乐观向上,奋发进取,培养出自尊、自信、积极豁达的性格和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教育没有了爱,整个教育事业就如一潭死水,是十分可怕的事情,如果一个学生经常遭受到老师的冷落批评和讽刺挖苦,经常因此而体会到集体甚至社会对他(她)的否定和排斥,就会产生一种失落感和自卑感,甚至产生怨恨的心情。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孩子的热爱和关心,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起一种美好的东西,使他(她)成为一个有理想的人,而如果孩子在冷漠无情的环境中长大,他(她)就会变成对善与美无动于衷的人。 二、给学生利导,让学生的个性火花喷发。 每个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对于有特殊兴趣和潜能的学生,应积极为他们开辟创造性的学习途径,多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如组织学生参加学艺竞赛活动,竞赛的特点之一是参加者都想尽可能争取优异成绩。青少年一般都具有“好胜”、“向上”、“不甘落后”、“不服输’’、‘自尊心强”、“荣誉感强”、等心理特点,适当地组织竞赛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坚持学习的兴趣与爱好,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初中生在这一年龄阶段属个性形成的萌芽期,因势利导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好方法,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科的特点,多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独立思考”,使学生成长为既符合时代共性要求,又具有鲜明个性、创造力和开拓精神的新世纪弄潮儿,将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体现他(她)们的人生价值。 三、给学生尊重,在亲切中发现学生个性的光芒 素质教育说到底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在我和孩子们相处的17年里,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