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详解硬盘分区

图文详解硬盘分区
图文详解硬盘分区

---------------------------------------------------------------最新资料推荐------------------------------------------------------

图文详解硬盘分区

图文详解硬盘分区对硬盘进行分区最常用的工具是 FDISK。

它存在于 Windows 98 启动盘或者系统盘的Windows\Command 目录中。

下面详尽的介绍用 FDISK 进行硬盘分区的步骤。

在使用 FDISK 对硬盘进行分区前,还需要对 BIOS 的启动顺序进行设置。

启动电脑,按住Del键进入 BIOS 设置,在总菜单中选择Advanced BIOS Features(高级BIOS 功能设置)菜单项,将其中的First Boot Device(第一启动设备)更改为CD-ROM(光盘启动)或者Floppy(软盘启动),然后按F10键保存并退出 BIOS 设置。

用 Windows 98 启动盘启动系统后会出现提示(E 文)。

提示的第一项表示启动电脑并使用光驱第二项表示启动电脑但不使用光驱第三项为浏览帮助文件。

系统正常引导后,在 DOS 提示符下直接输入FDISK命令,然后按Enter键将显示如图 1所示的提示界面。

引用回复图 1 图 1 中所示提示信息的大概含义是磁盘容量已经超过了 512MB,为了充分发挥磁盘的性能,建议选用FAT32 文件系统格式进行磁盘分区。

按Y键再按Enter键后将进入FDISK命令的主操作界面,如图2。

1 / 6

图 2 FDISK 命令的主操作界面图 2 中各项的含义如下:

⑴创建 DOS 分区或逻辑驱动器⑵设置活动分区⑶删除分区或逻辑分区⑷显示分区信息⑸选择要修改的磁盘(如果是单硬盘则无此项)如果要建立分区,则按 1 再按Enter键,此时的界面如图 3 图 3 创建 DOS 分区或逻辑驱动器界面图 3 中各项的含义如下:

⑴创建主分区⑵创建扩展分区⑶创建逻辑分区友情提示:

对硬盘进行分区应遵循以下顺序:

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区删除分区则正好相反。

一个硬盘可以划分多个主分区,但不需要划分得太多,一个已足够。

主分区以外的磁盘空间就是扩展分区,而逻辑分区则是对扩展分区再进行划分所得到的。

好了,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 FDISK 的旅行吧一、创建主分区使用 FDISK 创建主分区的操作步骤如下:

⑴在 FDISK 的创建 DOS 分区或逻辑驱动器界面(如图 3)并按下Enter键会出现如图 4 所示的界面,显示 FDISK 开始检测硬盘。

图 4 创建 DOS 分区扫描硬盘的过程⑵检测完成后屏幕提示是否希望将整个硬盘空间作为主分区并激活,如图 5。

主分区一般都是 C 盘。

现在可能没有人会将整个硬盘只分一个区了吧!!!,按 N,按

---------------------------------------------------------------最新资料推荐------------------------------------------------------ Enter,继续。

图 5 ⑶程序再一次对硬盘进行扫描,扫描完成后要求用户输入主分区的大小(如图 6)。

图6 ⑷你可以直接输入数值(以 MB 为单位)也可以输入百分比。

本例输入 1000MB。

输入后按 Enter 确认,系统将自动地为主分区分配逻辑盘符 C。

完成后屏幕将提示主分区已建立,并显示主分区容量和所占的硬盘比例。

主分区大功告成。

如图 7 图 7 主分区完毕二、创建扩展分区创建扩展分区的操作是在创建主分区之后进行的,具体步骤如下:

主分区创建完成后(如图 7)按Esc键返回 FDISK 主菜单(如图 2)。

选择 1 后按Enter键,在 FDISK的创建 DOS 分区或逻辑驱动器界面(如图 3)中选择 2。

程序开始扫描硬盘可建立为扩展分区的容量。

扫描完成后屏幕将显示当前可建立为扩展分区的全部容量,此时直接按Enter键即可。

如果你想安装微软之外的其他操作系统,则可根据需要输入扩展分区的空间大小或百分比。

3 / 6

如图 8 图 8 本例中直接按Enter。

即将全部的剩余空间划分为扩展分区。

此时屏幕显示扩展分区的大小和所占的硬盘比例,如图 9。

图 9 扩展分区建立完毕。

三、建立逻辑分区扩展分区建立完毕后按Esc键后,屏幕提示没有任何逻辑分区,如图 10,好吧,接下来我们就建立逻辑分区。

图 10 建立逻辑分区的步骤如下:

在图 10 中输入第一个逻辑分区的大小或百分比,最大不能超过扩展分区的大小。

图 10 中为 2019MB。

按下Enter键,开始扫描剩余的磁盘空间,如图 11。

图 11 第一个逻辑分区完成后出现如图 12 的界面,可以在此输入第二个逻辑分区的大小,建立第二个逻辑分区,如图 12、13 图12 图 13 接下来第三个。

如图 14 图 14 全部逻辑分区建立完毕后的界面如图 15 所示。

图 15 逻辑分区完毕。

四、设置活动分区友情提示:

只有主分区才可以设置为活动分区,当硬盘上同时建立有主分区和扩展分区时,必须将主分区设置为活动分区,即将主分区激活,否则硬盘将无法引导。

---------------------------------------------------------------最新资料推荐------------------------------------------------------ 切忌不要忘记这一步操作。

设置活动分区的步骤如下:

所有的逻辑分区建立完成后(如图 15)按Esc键,返回 FDISK 主界面(如图 2),然后按 2 设置活动分区。

如图 16。

图 16 按Enter键后如图 17。

此时屏幕显示出硬盘上所有分区供你选择。

只有主分区 1 和扩展分区 2,因此只能选择主分区 1 进行激活。

图 17 选择 1 后按Enter键即可将 C 盘设置为活动分区。

如图 18 中的 Status 项下的 A即表示 C 盘为活动分区。

当硬盘划分了多个主分区时,可设置其中的任意一个为活动分区。

分区划分完毕后可以在 FDISK 主界面中选择 4 查看分区信息,如图 19、 20、 21 至此,硬盘分区完毕。

图 18 图 19 图 20 图 21 如果你的爱机有一个以上的硬盘,在 FDISK 主界面中还会出现如图 22 所示的界面,在这里你可以选择要分区的硬盘。

不在赘述。

图 22 五、删除分区 TPY 混的鸟们可能也没有几个省油的灯吧!三天两头的倒腾硬盘可不是什么好事。

5 / 6

下面我就说说如何删除分区。

如果你要对一个已经分好区的硬盘重新分区,首先需要把旧的分区删除。

删除分区应遵循以下的顺序:

(和建立分区的顺序相反)删除非 DOS 分区删除逻辑分区删除扩展分区删除主分区删除分区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在 FDISK 的主界面中(如图 2)选择 3。

如图 23 图 23 按下Enter键后进入如图 24 所示的界面。

图 24 图 24 中各项的含义如下:

⑴删除主 DOS 分区⑵删除扩展分区⑶删除扩展分区中逻辑分区⑷删除非 DOS 分区除非你安装了非 Windows 的操作系统,否则不会产生非 DOS 分区。

如果没有非 DOS 分区,那么首先要删除的就是逻辑分区。

本例中没有非 DOS 分区,因此直接选 3 进入如图 25 的界面。

在图 25 中输入要删除的逻辑分区的盘符、卷标(本例中未设卷标),最后输入Y,按Enter后将进入图 26 的界面,不再赘述。

详见图 26~28 图25 图26 27 图 28

葛肖虹老师主讲的中国区域大地构造课件

不同专业人士不懂《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为何物?为此需要做一些科普,分以下三部分介绍,以求扩大视野,起到普及地球科学的作用,不知能否凑效?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教程》是研究我国境内岩石圈组成、结构和演化的学科。它是对我国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的理论概括,研究我国不同地区和全国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特征及其在地质历史上的演变。不仅因涉及到矿产资源和灾害地质分布与预测的战略性决策,是国土资源调查和国民经济宏观规划的基础内容之一;而且由于我国在全球构造中所处的特殊位置,多源区的复合陆块群、中国大陆长期处在蒙古-鄂霍茨克、特提斯和环太平洋等全球三个巨型构造动力学体系的复合交接部位、新生代崛起的青藏高原以及世界最高和最年青的喜马拉雅山脉、大别-苏鲁造山带中的大规模超高压变质带等都是世界罕见的地质形迹,对它们的深入研究将会对全球固体地球科学理论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本学科把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统一到为探寻地球演化趋向所必须的宽阔基础领域中,对于高等院校地质专业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和从事区域地质调查、矿产预测与国民经济宏观规划的地质工作者,这是一门集各类基础地质学科大成的宏观、综合性学科,是为培养综合性研究人才必不可少的课程。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教程》的前身《中国地质学》始见于1920-1926年李四光、葛利普(A.W.Grabau)在北京大学地质系,以及

1934-1935年李四光在英国伦敦各大学的讲学。作为高等院校地质专业高年级课程《中国地质学》1955-1958年在北京地质学院由王鸿祯、张文佑、边兆祥、马杏垣教授开始讲授;长春地质学院由喻德渊教授讲授。1960年始北京地质学院以马杏垣教授为首的区域地质教研室为全院地质类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中国区域地质》课程,并于1963年出版了《中国区域地质》教材。按照地质矿产部教材编审委员会1982年审定的《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教学大纲,1985年出版了杨森楠、杨巍然主编的高等学校教材《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1992年出版了马文璞编著的普通高等教育地质矿产类规划教材《区域构造解析——方法理论和中国板块构造》,本教材《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教程》是在综合上述教材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地球科学是人类在利用矿产资源、避让自然灾害和适应生存环境的长期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我国早在公元前7,000-6,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先民们就知道用陶土焙烧器皿。以后经青铜时期进入文明社会再到工业化时代,所用资源也从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扩大到煤和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大规模开采。人类繁衍,人口密度增大并扩散到全球各地,使对地震、洪泛、火山喷发及山体滑坡等各种自然灾害的防治和预测成为现实课题。二十世纪后半叶全球工业化的普及和加速发展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更大需求、废弃物排放和污染急遽增加,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受前所未有的压力。改善生态环境、保持人和自然界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二十一世纪地球科学第三方 面的任务。

第4章-历史大地构造学

幻灯片1 Chapter 4 Historical tectonics 第四章历史大地构造学 4.1 Methodology of historical tectonics 历史大地构造及其分析方法 4.2 What are a platform & geosyncline 地槽、地台的概念 4.3 Outline of plate tectonics 板块构造简介 4.4 How to reconstruct a paleoplate 古板块的恢复方法 4.5 Tectonic province, cycle & stage 大地构造分区、旋回和阶段 幻灯片2 第四章历史大地构造学 第一节历史大地构造及分析方法 地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大地构造控制着地层的发育。 一、历史构造分析: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地层进行综合研究,确定其构造发展状态和过程,划分构造演化阶段和大地构造分区,恢复不同地区、不同块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演化过程即为历史构造分析。 推断地层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性质和演化 幻灯片3 第一节历史大地构造及分析方法

研究岩石的新老关系及确定地质年代 根据岩石特征及所含化石确定沉积环境、再造古地理、古气候 研究地壳发展演化规律 地层的发育和岩相变化严格地受到了大地构造的控制; 只有搞清楚了大地构造分区,才能更好地掌握地层分布规律 幻灯片4 二、构造性质/Tectonic characters 全球构造性质分类 1、稳定-stable: 地震、火山活动少,地貌反差强度低 2、活动-active: 地震、火山活动频繁,地貌反差强度高 3、过渡-transitional: 介于二者之间

HWMBR、硬盘分区表、DBR

相信听说过硬盘MBR、硬盘分区表、DBR的朋友一定都不少。可是,你清楚它们分别起什么作用吗?它们的具体位置又在哪里呢?硬盘上的MBR只有一份吗?什么是硬盘逻辑锁?如何制造和破解它呢??本文转载自家缘网,文中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 一、必备基础知识: ● 有关扇区编号的基本知识: 介绍一下有关硬盘扇区编号规则的3个易混淆的术语“物理扇区编号“、“绝对扇区编号“和“逻辑扇区编号“。 我们都知道硬盘扇区的定位有两种办法: 1. 直接按柱面、磁头、扇区3者的组合来定位(按这种编号方式得到的扇区编号称为物理扇区编号); 2. 按扇区编号来定位(又分“绝对扇区编号“和“逻辑扇区编号“两种)。 这两种定位办法的换算关系如下图:(设图中所示硬盘每道扇区数均为63) 如图所示,由于目前大多数硬盘采用的是一种“垂直分区结构“,故左图一磁头数为2、盘片数为1的硬盘,图中0磁头所对扇区的表示方法就有2种,即:0柱面0磁头1扇区=绝对0扇区,而1磁头所对扇区的表示方法也有2种,即:1柱面0磁头1扇区=绝对63扇区。如果是如右图所示磁头数为4、盘片数为2的硬盘,那么则顺着垂直于盘片的箭头线方向进行如图的绝对扇区的编号。 上面,我们说了物理扇区、绝对扇区的编号方式,而逻辑扇区编号由于是操作系统采用的扇区编号方式,而操作系统只能读取分区内部的数据内容,故逻辑扇区是从各分区内的第一个扇区开始编号,如我们下文对mbr的说明可以知道:mbr这个扇区所在硬盘磁道是不属于分区范围内的,紧接着它后面的才是分区的内容,因此一般来说绝对63扇区= c:分区逻辑1扇区。

好,让我们列个表总结一下3种编号方式的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假设所使用的硬盘每道扇区数都为63。各位手头上所使用的硬盘具体的每道扇区数则可以在BIOS设置内有关硬盘参数的设置内查 有关MBR、分区表、DBR的基本知识: ☆ 硬盘MBR(硬盘主引导记录)及硬盘分区表介绍 硬盘MBR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硬盘主引导记录”,简单地说,它是由FDISK等磁盘分区命令写在硬盘 绝对0扇区的一段数据,它由主引导程序、硬盘分区表及扇区结束标志字(55AA)这3个部分组成,如下表: 这3部分的大小加起来正好是512字节=1个扇区(硬盘每扇区固定为512个字节),因此,人们又形象地把MBR称为“硬盘主引导扇区”。 这个扇区所在硬盘磁道上的其它扇区一般均空出,且这个扇区所在硬盘磁道是不属于分区范围内的,紧接着它后面的才是分区的内容(也就是说假如该盘每磁道扇区数为63,那么从绝对63扇区开始才是分区的内容)。

移动硬盘分区方法(附图)

移动硬盘分区方法图解(windows xp) 2009-05-27 23:29 说明:2009年5月27日用此方法成功把80G的三星移动硬盘给分成了三个盘 子。 确认当前操作系统的操作权限为“系统管理员”,否则无法进行移动硬盘的分区操作。 1、将移动硬连接电脑(台式电脑请使用后置USB口,请勿使用前置USB口),在“我的电脑”图标上单击鼠标右键(如图示1所示),然后选择“管理(G)”项进入计算机管理界面(如图示2所示)。 图1 如何进入计算机管理界面

图2 计算机管理界面 2、在计算机管理界面中单击“磁盘管理”项,如果是第一次使用时系统会出现磁盘初始化的提示,确认后会出现图(2)所示界面。在界面右栏中的“磁盘1”为新加入的移动硬盘,后面的“未指派”区域表示没有建立磁盘分区的空间(空间的大小与实际硬盘规格有关,在您系统显示中磁盘的空间未必与本图显示一致)。

图3 新建磁盘分区 3、在未指派区域中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新建磁盘分区(N)”项,如图示3所示。选择后会出现分区向导。单击下一步,如图示4所示。

图4 新建磁盘分区向导 4、在选择要创建的磁盘分区类型中选择“主磁盘分区”即可,如图5所示。单击下一步。 图5 选择分区类型 5、在图6所示界面中选择适当的分区大小,输入完成后单击“下一步(N)”。说明:对于FAT32格式单个分区不允许超过32G,如果容量超过32G分区只能选择NTFS格式。可以通过第三方软件(如:PowerQuest PartitionMagic 8.0)来建立超过32G的FAT32分区。

图6 指定分区大小 6、在图7所示的界面中指派驱动器号。驱动器号即给新建分区命名,通常说的C盘、D盘等就是驱动器号这里默认即可。单击“下一步(N)”。 图7 指派驱动器号及路径 7、在图8所示界面中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磁盘分区文件系统及是否快速格式化等操作。windows98SE、windowsME、window2000家庭版、windowsXP家庭版等请选择FAT32格式文件

DISKGEN分区表修复图文教程

DISKGEN分区表修复图文教程 一、硬盘分区 未建立分区的硬盘空间(即自由空间)在分区结构图中显示为灰色,只有在硬盘的自由空间才能新建分区。如图1。 分区参数表格的第0~3 项分别对应硬盘主分区表的四个表项,而将来新建立的第4、5、6…以后的项分别对应逻辑盘D、E、F…等。当硬盘只有一个DOS 主分区和扩展分区时(利用FDISK进行分区的硬盘一般都是这样的),“第0项”表示主分区(逻辑盘C)的分区信息,“第1项”表示扩展分区的信息,“第2、第3项”则全部为零,不对应任何分区,所以无法选中。笔者曾在某网站论坛上发现一张有关DISKMAN疑问的帖子,询问有没有办法将分区参数表格中全部为零的“第2项、第3项”删除掉,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发帖者显然对硬盘分区知识缺乏了解。想真正弄懂分区参数表格中各项的意义,必须了解硬盘分区表链结构,建议有兴趣的朋友多找一些相关资料看看。 图1 未建立分区的新硬盘 1 建立主分区 想从硬盘引导系统,那么硬盘上至少需要有一个主分区,所以建立主分区就是我们的第一步。先选中分区结构图中的灰色区域,然后选择分区菜单里面的“新建分区”,此时会要求你输入主分区的大小,确定之后软件会询问是否建立DOS FA T分区,如果选择“是”那么软件会根据你刚刚天写的分区的小进行设置,小于640M时该分区将被自动设为FAT16格式,而大于640M时分区则会自动设为

FA T32格式。如果选择了“否”软件将会提示你手工填写一个系统标志,并在右边窗体的下部给出一个系统标志的列表供用户参考和填写,确定之后主分区的建立就完成了,如图2,主分区就是我们将来的C 盘。 (要建立非DOS分区,还须根据提示设定系统标志,如建立Linux分区,系统标志为“83”)。 图2 建立了一个FA T32主分区 2 建立扩展分区 在建立了主分区之后,接着要建立扩展分区。首先建立扩展分区,先在柱状硬盘空间显示条上选定未分配的灰色区域,选择菜单> 分区> 建扩展分区,之后会有提示要求你输入建的扩展分区的大小,通常情况下我们应该将所有的剩余空间都建立为扩展分区,所以这里可以直接按回车确定。如图3。

硬盘分区表错误建议用Disk Genius来进行修复

硬盘分区表错误建议用Disk Genius来进行修复。是一款小巧的硬盘分区表维护工具,大小只有108KB,可是功能却非常强大。Disk Genius中最重要的一项功能就是重建分区表了。如果你的硬盘分区表被分区调整软件(或病毒)严重破坏,引起硬盘和系统瘫痪,Disk Genius可通过未被破坏的分区引导记录信息重新建立分区表。在菜单的工具栏中选择“重建分区”,Disk Genius即开始搜索并重建分区。Disk Genius将首先搜索0柱面0磁头从2扇区开始的隐含扇区,寻找被病毒挪动过的分区表。接下来搜索每个磁头的第一个扇区。搜索过程可以采用“自动”或“交互”两种方式进行。自动方式保留发现的每一个分区,适用于大多数情况。交互方式对发现的每一个分区都给出提示,由用户选择是否保留。当自动方式重建的分区表不正确时,可以采用交互方式重新搜索,只要能重新找回分区,上面的数据都不会丢失EasyRecovery Professional 一个很强悍的数据恢复软件是威力非常强大的硬盘数据恢复工具。能够帮你恢复丢失的数据以及重建文件系统。EasyRecovery不会向你的原始驱动器写入任何东东,它主要是在内存中重建文件分区表使数据能够安全地传输到其他驱动器中。你可以从被病毒破坏或是已经格式化的硬盘中恢复数据。该软件可以恢复大于8.4GB的硬盘。支持长文件名。被破坏的硬盘中像丢失的引导记 录、BIOS参数数据块;分区表;FAT表;引导区都可以由它来进行恢复。https://www.360docs.net/doc/6717605812.html,/soft/11308.htm https://www.360docs.net/doc/6717605812.html,/soft/35758.htm这个是他的汉化补丁汉化说明:运行汉化补丁后,请在Properties 中的Language 选项中选择“简体中文”并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Yes,然后重新启动程序即可看到中文界面。这个版本解决了部分扫描报告乱码的问题。参考资料:https://www.360docs.net/doc/6717605812.html,/question/25599238.html 电脑公司特别版GHOST7.6 或者7.8 中自己带的工具中有一个叫分区修复的或者下载个分区修复大师都可以帮你找会误删的分区前些天电脑当机,拆下主板仔细查看,发现在靠近CPU槽的一个电焊接点熔化脱落,估计问题不大,拿到珠江路花25元请人焊好,换了一个电容修好了,回来后发现显示器又点不亮了,又将机器全部拆散,逐个配件的检查,再仔细查看显卡背面,发现有一个零件(不知是电阻还是电容)从中间断裂,手边正好有一块显卡,换上后显示器正常显示,昨天下班回家机器又不能进操作系统了,怀疑是主硬盘分区表被破坏,用diskgen修复,一切正常,再把前几日拆下的一块80GB的硬盘装上,该硬盘分区表还是坏的,进入XP,打开“我的电脑”,只有一个盘符,双击后系统提示“硬盘未格式化”,用手边可启动光盘进入DOS,运行diskgen,选第二硬盘,一选就报错,提示第一分区错误是否修复,我选了"否",第二扇区柱面错误是否修复,选"否",中间的界面上显示的硬盘容量是32GB,80GB只识别32GB,不可想象的现象,这块硬盘中全部都是割舍不下的资料。准备试一下,先用diskgen的重建分区表,不理会DISKGEN工具报错的提示,一切报错及修复都选“否”,只在最后一步,“重建分区表”时选“是”,退出时保存修改。重启进入XP,打开“我的电脑”,看到三个分区,只恢复了两个分别为15GB的分区的数据,分区中的文件正常,第三个分区双击时提示“硬盘未格式化”,40G的数据啊还能再回来吗?再试,问题依然未解决,但发现启动光盘上有个叫DM工具,很久就听说过,但从来未用过,就是它了。写到这,前面写的都可以不管它了,下面是我在连续地高强度的试验了近五个小时后得出的最佳步骤,全部过程5分钟左右昨夜1:30分最后一次执行的恢复步骤:1、光盘启动进入DOS,进入DISKGEN(从网上拉一个),恢复分区表(因对硬盘分区写操作过,所以要恢复第一次写操作前保存的分区表信息),保存退出。2、进入DM,有一大堆英文,看不懂,没关系(其实有没有关系已不重要了),看到有个叫INSTALL的英文,回车,Install下,其它就不要再做了,注意:不要对任何弹出的“YES”进行确认,退出dm。为什么要用dm,原因是我的80G的硬盘,DISKGEN只能识别32G, 用DM引导区的总柱面信息从3826修正到9729,使DISKGEN能正确识别80G. 3、进入DISKGEN,看到容量已恢复为80G,重建分区,重写引导区,保存,退出。4、进入XP,

新移动硬盘如何分区

新移动硬盘如何分区 (建议第一次分区不要用软件) 新买回来的移动硬盘不要以为插上就可以用了,如果没有分是不可以用的,如果已经分了一个区想分成更多的区就可以根据以下的步骤来操作。(如果有一个分区了就要在“操作”——“所有任务”——“删除磁盘分区”后重新分区格式化,否则无法使用系统分区)。 硬盘盒装好后,插在电脑USB接口上,电脑正常识别到移动硬盘后,但因为全新硬盘没有分区,在“我的电脑”里是看不到盘符的。下面以40G移动硬盘分区讲 一下硬盘如何分区。 1.操作系统最好是WindowsXP,Win2000也可以(基本与XP一样),98、ME是没有这种分区方法的(我这里是XP为例的)。在桌面上“我的电脑”图标点右键,选“管理”。 2.在打开的“计算机管理”窗口中选择“磁盘管理”。

3.全新磁盘会跳出个“初始化磁盘”的窗口,在磁盘1前的小框上打勾确认完成就行了。 4.这时我们能看到一个37.25G的“磁盘1”(未指派),即还没分区的硬盘(这里以日立40G硬盘为例的)。 5.这里先介绍一下磁盘分区的概念,磁盘分区包括主磁盘分区、扩展磁盘分区、逻辑分区。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6.在未指派的磁盘示意图上点右键,选择“新建磁盘分区”。

' 7.跳出磁盘分区向导,下一步即可。 8.看第五步的图,我们第一步应分“主磁盘分区”。下一步。

9.主磁盘分区多大(也就是移动硬盘第一个分区多大),这个是可以任意指定的,如果你只准备把40G硬盘分一个区,那就把全部容量指定为主磁盘分区即可。我们这里准备平分二个区,第一个区就分总容量一半19000左右了。下一步 10.这步不需改动直接下一步就行了(碰到过有人在这选择第二项不指派驱动器号,结果区是分好了,就是在我的电脑里看不到盘符,还差点以为移动硬盘有问题

大地构造读书报告

峨眉山玄武岩研究综述 要点:峨眉山玄武岩的分布、时代、岩相,地裂运动与地幔柱? 峨眉山玄武岩由赵亚曾于1929年命名,特指覆盖于四川西南峨眉山区含Neoschwagerina 蜓化石茅口组之上的玄武岩[1-3]。现作为一个岩石单位广泛使用[3],指分布于云、贵、川三省、出露面积约2·5×105km2的晚二叠世大陆溢流玄武岩[4-5],称广义峨眉山玄武岩(本文简称峨眉山玄武岩)。峨眉山玄武岩是目前我国境内唯一被国际学术界认可的大火成岩省。 一、峨眉山玄武岩系的时空分布 二、 本区二益纪玄武岩系分布十分广泛.已知分布范围在东经97“30‘一108030’,北纬2lO20’一33。,在金沙江一哀牢山断裂(F3)以西多零星分布,F,以东多呈面型分布.在l分区内还有两处(南盘江地区和川东北地区)隐伏的玄武岩.全区已知的露头面积为37,38平方公里,估计当时的玄武岩覆盖面积超过40万平方公里,火山喷发物的体积约28万立方公里.除少数零星外,玄武岩系平均厚度为705米.主要沿断裂带分布,如Fl:断裂带两侧33个厚度点平均,为880米,F,断裂带11个厚度点平均130。米.二叠纪玄武岩系的喷发时代,从本区西南绿春、景洪、孟连等地的早二叠世栖霞期向北东方向,时代越来越新.在F,两侧为茅口期,到了古板块内部以晚二叠世龙潭期为主.长兴组的火山岩仅见于景谷东侧通达河的局部地段. 三、峨眉山玄武岩各构造岩石分区的地质特征 I分区即大陆裂谷系峨眉山玄武岩分布区.玄武岩浆的喷溢活动受攀西裂谷系,司的控制,其活动时代从下二叠世晚期到上二叠世晚期,龙潭期是火山活动的高峰期.熔岩覆盖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西厚东薄,平均厚度是村o米.1区是以陆相为主,为间歇性的,裂隙式多中心的喷发型,可属冰岛型.本分区玄武岩系从下而上,分三个大旋迥.下部为碱性玄武岩,以杏仁状和斑状熔岩为主,夹少量同性质的火山碎屑岩.见于东川大坪子,厚325米.上部为流纹英安质火山熔岩和碎屑岩,见于建水核桃园,厚为242米.应着重指出,在三省交界的数万平方公里宣威组煤层中,已发现多层由流纹质火山灰蚀变而成的夹歼.这可表明二委纪晚期确有相当规模的酸性火山活动.中部为典型的大陆拉斑玄武岩.它可与非洲卡鲁玄武岩、印度德干高原玄武岩、西伯利亚的暗色岩系和哥伦比亚河玄武岩相对比,不但在规模,而且在岩石组合上.中部旋迥的底部多为火山角砾岩(或集块岩),向上为玄武熔岩,而中、上部可见到较多的沉积夹层(沉凝灰岩、湖沼相的粘土岩和砂页岩等),厚度不大,一般为数厘米至数米,在四川境内,中部旋迥的顶部或上部层位还见有铁质粘土岩、赤铁矿层和直接以矿浆形式出现的玄武磁铁岩.本分区普遍缺乏安山岩,而呈现出与华力西晚期发育的攀西裂谷带有成因联系的双模式火山岩特征 II分区即弧后边缘海的双海拉斑玄武岩系【1].它处于扬子准地台与三江地槽褶皱系之间的构造过渡带.典型的蛇绿岩或深海沉积在本区不多见.笔者利用了川地区调队近年在巴塘、理塘、木里等地零星出露的下部古生代地层资料和二叠纪海下喷发的低钾高镁为大洋拉斑玄武岩的发现(据扬朗先,‘1983;刘宝田,1982),认为本区应是早二盈世开裂,晚三盈世或更晚闭合的弧后海盆,推测的扩张脊在马

如何重置硬盘分区表

DEBUG 硬盘数据清除操作指南 ----警告:执行该操作后所有硬盘数据会永久性丢失,请谨慎选择执行该操作!本文档仅供参考,DELL公司将不对原有数据承担任何责任。 ----适用于:病毒破坏分区表,修复无效;多操作系统安装异常,造成的系统崩溃;恶意软件锁死硬盘;Pqmagic等第三方分区软件造成的硬盘异常; ----该软件版权为Mircosoft所有,请参考其最新更新及有关申明。 1.准备工作 1.准备一张驱动光盘,并放入光驱中 2.开机后连续敲击“F12”键,会出现启动菜单(如下图),选择从光驱引导 3.读取光盘后出现另一个启动菜单(如下图),选择第二项“Boot form CD-ROM”,并按回车(注:这个过程有时间限制,请尽快操作,如果又进入Windows系统有可能超出操作时间,请关机从步骤1重新做起) 4.屏幕上会有1和Q的提示,此时选择Q则进入DOS 2.操作步骤 在启动到出现A:\> 后,键入命令“debug”后回车,系统出现短横线提示符,然后仔细键入以下各行(字母没有大小写分别),以第一行为例:依次键入字母F,空格,字母 L,数字1000(图片中的100有误),空格,数字0,回车。 (红色字为用户需要输入的字符) 如图

C:\> debug -F 200 L1000 0 -A CS:100 xxxx:0100 MOV AX,301 (xxxx:0100 为系统提示,不需要键入) xxxx:0103 MOV BX,200 xxxx:0106 MOV CX,1 xxxx:0109 MOV DX,80 (备注:如需要清除机器内第二硬盘的数据,则将80改为81即可) xxxx:010C INT 13 xxxx:010E INT 20 xxxx:0110 (直接敲回车即可) -G Program terminated normally (这是上述操作后屏幕的提示,此时硬盘数据已经完全清除,重新启动计算机后生效。然后可以创建一个或多个分区,格式化后安装操作系统。具体细节请参阅有关操作系统的说明。)

怎样对移动硬盘分区(图文详解)

百度经验 怎样对移动硬盘分区 硬盘盒装好后,插在电脑USB接口上,电脑正常识别到移动硬盘后,但因为全新硬盘没有分区,在“我的电脑”里是看不到盘符的。下面以40G移动硬盘分区讲一下硬盘如何分区。 步骤/方法 操作系统最好是WindowsXP,Win2000也可以(基本与XP一样),98、ME是没有这种分区方法的 我这里是XP为例: 1.在桌面上“我的电脑”图标点右键,选“管理”。 2.在打开的“计算机管理”窗口中选择“磁盘管理”。

3.全新磁盘会跳出个“初始化磁盘”的窗口,在磁盘1前的小框上打勾确认完成就行了。 4.这时我们能看到一个37.25G的“磁盘1”(未指派),即还没分区的硬盘(这里以日立40G 硬盘为例的)。 5.这里先介绍一下磁盘分区的概念,磁盘分区包括主磁盘分区、扩展磁盘分区、逻辑分区。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6.在未指派的磁盘示意图上点右键,选择“新建磁盘分区”。

7.跳出磁盘分区向导,下一步即可。 8.看第五步的图,我们第一步应分“主磁盘分区”。下一步。

9.主磁盘分区多大(也就是移动硬盘第一个分区多大),这个是可以任意指定的,如果你只准备把40G硬盘分一个区,那就把全部容量指定为主磁盘分区即可。我们这里准备平分二个区,第一个区就分总容量一半19000左右了。下一步 10.这步不需改动直接下一步就行了(碰到过有人在这选择第二项不指派驱动器号,结果区是分好了,就是在我的电脑里看不到盘符,还差点以为移动硬盘有问题)

11.格式化这步,你可以选择FAT32或NTFS格式分区,但如果选择了NTFS,WIN98和WINME 的电脑是不支持的,你就看不到移动硬盘;如果你的一个区容量大于32G,你就只能选NTFS 格式化。为尽快完成分区,建议选择“执行快速格式化”,不然要等较长时间。下一步 12.确定完成。

内蒙古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其地质特征

摘要:依据地层建造类型、生物区系特征、各块体构造及边界构造特征、构造活动演化特点,采用板块构造学术观点,对内蒙古大地构造单元进行了重新认识和划分。划分为华北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准葛尔)板块四个一级构造单元。华北地块、华北北部陆缘增生带、哈萨克斯坦东南陆缘增生带、塔里木东部陆缘增生带、西伯利亚东南陆缘增生带五个二级构造单元。并进一步划分了火山型和非火山型被动陆缘等九个三级构造单元。对各构造单元地质特征及边界构造特征进行了论述,对几个重要地质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内蒙古 大地构造单元 建造类型 生物特征 构造演化 内蒙古地域辽阔,地质构造复杂。有不少学者进行全国地质构造单元划分时对内蒙古地质构造单元做过初步划分,如(黄汲清,任纪舜,姜春发等.1977.)进行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的研究中,将内蒙古划为中朝准地台和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及额尔古纳地槽褶皱系两个大的构造单元;(李春昱.1981.)对中国板块构造轮廓研究和划分中,将内蒙古划为中朝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两大板块;《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内蒙古地质矿产局,1991)划分为华北地台、内蒙古中部地槽、兴安地槽、天山地槽。后来有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又有不同的认识和划分,(邵积东.1998)划分为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潘桂棠,肖庆辉,陆松年,邓晋福等.2009)将内蒙古也划为塔里木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任纪舜,王作勋,陈炳蔚等.1993)在《中国大陆构造研究新进展》中,曾经提出古亚洲洋中可能存在一个规模相当大的哈萨克斯坦―准葛尔古陆块。通过对1:20万区调资料,特别是近年完成的1:5万和1:25万区调成果资料以及地球物理资料的详细研究,认为北山北带的地层建造、古生物区系特征明显不同于北山南带,应分属两个不同的构造块体,提出北山北带属哈萨克斯坦(准葛尔)板块的新认识。并对关键性地质问题进行了讨论。 1. 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根据1:20万区调资料和近年完成的1:5万区调、1:25万区调最新成果以及一些新的科研成果资料,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内蒙古地质矿产局,1991)、《内蒙古自治区岩石地层》(内蒙古地质矿产局,1996)。通过全面、系统的研究,并采用板块构造学术观点,依据地层建造类型、生物群系特征、不同块体的构造及其边界构造(蛇绿岩带)特征,将内蒙古中新元古代―古生代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为华北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准葛尔)板块和塔里木板块四个一级构造单元。并根据构造活动性质的不同,进一步划分为华北地块、华

大地构造学基础及中国区域构造概要

大地构造学基础及中国区域构造概要 1、大地构造学:是研究地壳和岩石圈中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演化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 2、岩石圈(构造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刚性顶盖,厚50-150km。 3、软流圈:岩石圈底部到700km深度左右,容易蠕动变形而能缓慢流动的区域。是产生岩石圈运动的主要场所,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4、中间圈:软流圈以下的上地幔和下地幔。 5、大地构造学说 国际上:经典大地构造假说:隆起说;收缩说;深层分异说;膨胀说;地槽-地台学说;板块构造说;地体构造。 中国:地质力学(李四光院士1965,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及说明书《中国主要构造体系》);断块构造说(张文佑1950,1:400万中国及邻国边境大地构造图及说明书《中国大地构造纲要》);多旋回说(黄汲清1950,1:3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及说明书《中国大地构造基本特征》);地洼说(陈国达院士1960,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及说明书《中国大地构造纲要》);波浪状镶嵌构造说(张伯声院士1970,1:10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及说明书《中国地壳的波浪桩镶嵌构造》)6、板块构造-新全球构造理论 国外:魏格纳大陆漂移;霍姆斯地幔对流-热对流理论;赫斯大洋中脊;狄茨、瓦因、马修斯洋底扩张;柯克斯地磁年表;威尔逊转换断层和威尔逊旋回;勒皮雄岩石圈板块划分。 中国:尹赞勋引入,研究先驱李春昱、郭令智、常承发、王鸿祯、朱夏。 7、地槽-地台说 地槽概念是美国的霍尔研究阿巴拉契亚山与中部平原时发现(1859)、丹纳定义。定义:地壳上具有强烈活动的狭窄长条状地带,早期强烈差异下降接受巨厚沉积,后期强烈褶皱上升形成巨大的山系。与地台相对立,时间上一般指古生代以来曾经有过强烈活动的地带。

深入理解硬盘分区表

深入理解硬盘分区表 相信听说过硬盘MBR、硬盘分区表、DBR的朋友一定都不少。可是,你清楚它们分别起什么作用吗?它们的具体位置又在哪里呢?硬盘上的MBR只有一份吗?什么是硬盘逻辑锁?如何制造和破解它呢??别急,让我们一步步来搞清楚吧! ==必备基础知识:== 以下先介绍一下有关扇区编号的基本知识:介绍一下有关硬盘扇区编号规则的3个易混淆的术语“物理扇区编号”、“绝对扇区编号”和“逻辑扇区编号”。 我们都知道硬盘扇区的定位有两种办法: 1、直接按柱面、磁头、扇区3者的组合来定位(按这种编号方式得到的扇区编号称为物理扇区编号); 2、按扇区编号来定位(又分“绝对扇区编号“和“逻辑扇区编号“两种)。 这两种定位办法的换算关系如下图:(设图中所示硬盘每道扇区数均为63)

如图所示,由于目前大多数硬盘采用的是一种“垂直分区结构“,故左图一磁头数为2、盘片数为1的硬盘,图中0磁头所对扇区的表示方法就有2种,即:0柱面0磁头1扇区=绝对0扇区,而1磁头所对扇区的表示方法也有2种,即:1柱面0磁头1扇区=绝对63扇区。如果是如右图所示磁头数为4、盘片数为2的硬盘,那么则顺着垂直于盘片的箭头线方向进行如图的绝对扇区的编号。 以上,我们说了物理扇区、绝对扇区的编号方式,而逻辑扇区编号由于是操作系统采用的扇区编号方式,而操作系统只能读取分区内部的数据内容,故逻辑扇区是从各分区内的第一个扇区开始编号,如我们下文对mbr的说明可以知道:mbr这个扇区所在硬盘磁道是不属于分区范围内的,紧接着它后面的才是分区的内容,因此一般来说绝对63扇区= c:分区逻辑1扇区。以下让我们总结一下3种编号方式的不同: 编号方式表示方法采用该种方式编号的对象起始编号 物理扇区编号 0柱面0磁头1扇区 BIOS内置中断服务程序 0柱面0磁头1扇区 绝对扇区编号绝对X扇区人们为方便所采用的办法绝对0扇区

二、秦岭及邻区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区域地质概况

二、秦岭及邻区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区域地质概况 区域现今的地壳结构构造和地表地质面貌是地质历史过程长期复杂演化的综合结果,经历了不同时期、不同构造体制的演变,是多元多源地球动力学作用的产物,既主要受控于全球统一动力背景及其派生的区域动力作用,也不能排除可能是区域局部特殊动力作用所致,具有十分丰富的地质信息。因此,在区域地质研究中首先要充分重视研究区的区域大地构造背景,不仅避免“坐井观天”之弊,而且又能获取区域地质共性和差异性信息,为客观研究认识区域地质特征和形成演化奠定基础。 (一)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在现今的全球板块构造格局中,中国大陆位于欧亚板块的东南部,它东邻俯冲的太平洋板块及其俯冲带,南接印度板块及与欧亚板块的碰撞造山带(图2-1),恰处于欧亚板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交汇的特殊区域,构成了中国独特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制约着中国大陆中新生代以来的板块运动和板内构造作用,并控制着中国大陆南、北有别,东、西差异显著的地质结构和构造面貌(图2-2)。 图2-1 全球板块构造格局中的中国大陆 (引自金性春,1984) 1.离散边界; 2.转换断层; 3.俯冲边界; 4.碰撞边界 从地质历史角度分析,显生宙期间,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依次受古亚洲洋、特提斯-古太平洋和印度洋-太平洋三大动力学体系控制。在其作用和影响下,形成了以海西造山为主旋回的古亚洲构造域;以燕山造山为特征的环(滨)太平洋构造域和以喜马拉雅造山为标志的特提斯构造域

(任纪舜等,2000,图2-3),经历不同时期的构造过程(表2-1),与其相应,形成中国西部以东西向构造为主,中国中东部在东西向构造基础上,叠加北北东向-近南北向构造的复杂叠置的构造格局,铸成现今的地壳结构和地表地质面貌。在全球构造格局中,中国大陆显生宙构造突出显示古亚洲构造域的小陆块群的复杂聚合、增生形成统一古大陆,并在此基础上,环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叠加改造的强烈活动性。在全球古陆块和造山带分布图上,中国大陆内的小型古陆块的发育表现得尤为显著(图 2-4),表明中国大陆地壳结构有别于世界其他大陆的独特性。

大地构造学知识点总结

《大地构造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大地构造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意义 研究对象:大地构造学,是研究地球过程的综合学科。 研究内容:①区域或全球尺度的地壳与岩石圈构造变形特征及圈层相互作用,如:大洋-大陆相互作用、地球内部圈层相互作用、造山带与盆地的形成过程等;②构造变形与岩浆作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的相互关系;③地壳与岩石圈的形成与演化过程;④地球表面海-陆的形成与演变方式及过程;⑤地球深部作用过程及其机制。 研究方法:大地构造学研究方法需要综合利用地质学其他学科以及地球物理探测、地球化学的研究手段与研究成果。 研究意义:大地构造学研究可以为认识和分析构造地质学的研究背景和形成机制提供宏观的上成因解释。 二、固体地球构造的主要研究方法 主要包括固体构造几何学与构造运动学的研究。 固体地球的构造几何学:主要研究地球的组成成分及结构。方法有:①研究暴露在地表的中、下层地壳乃至地幔顶部剖面,通过地质、地物、地化综合研究,揭示地壳深部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物理性质、岩石矿物及元素的物化行为、温压条件、地热增温率、有关元素及矿物成分的聚散规律;②研究火山喷发携带到地表的深源包裹体,揭示深部物质与构造特征;③人工超深钻探直接取样(目前为止涉及最深深度12km);④地震探测:分为天然地震探测和人工地震探测,利用地震波的折射与反射可揭示地球深部构造特征。 固体地球构造运动学:主要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大地构造运动学与现今固体地球表面的构造运动。地质历史时期的大地构造运动学可以利用古地理学(岩相、生物、构造)、古气候分区、地球物理学与古地磁学进行研究;现今固体地球表面的构造运动可以利用空间对地的观测与分析技术。 三、大地构造学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可以为认识和分析构造地质学的研究背景和形成机制提供宏观的上成因解释; 实际应用意义:①大型成矿集中区(矿集区)等成矿构造背景、资源规划;②大规模破坏性地震产生于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与稳定性评价;③绝大对数大型、灾难性地震都发生在活动板块边缘带(区)上,或与板块相互作用有关的次级活动构造单元边界区域。 第二章固体地球主要构造特征 一、地球表面基本面貌:海陆分布、高程分布及其意义 海陆分布特征:陆地面积占%;海水覆盖面积%; 高程分布特征:陆地主要分布在海平面以上数百米高程范围,大洋的主体分布在海平面以下5km的高程上;

硬盘分区表知识——详解硬盘MBR .

硬盘是现在计算机上最常用的存储器之一。我们都知道,计算机之所以神奇,是因为它具有高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而这些数据都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硬盘里。不过,计算机可不像人那么聪明。在读取相应的文件时,你必须要给出相应的规则。这就是分区概念。 分区从实质上说就是对硬盘的一种格式化。当我们创建分区时,就已经设置好了硬盘的各项物理参数,指定了硬盘主引导记录(即Master Boot Record,一般简称为MBR)和引导记录备份的存放位置。而对于文件系统以及其他操作系统管理硬盘所需要的信息则是通过以后的高级格式化,即Format命令来实现。面、磁道和扇区硬盘分区后,将会被划分为面(Side)、磁道(Track)和扇区(Sector)。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只是个虚拟的概念,并不是真正在硬盘上划轨道。 先从面说起,硬盘一般是由一片或几片圆形薄膜叠加而成。我们所说,每个圆形薄膜都有两个“面”,这两个面都是用来存储数据的。按照面的多少,依次称为0面、1面、2面……由于每个面都专有一个读写磁头,也常用0头(head)、1头……称之。按照硬盘容量和规格的不同,硬盘面数(或头数)也不一定相同,少的只有2面,多的可达数十面。各面上磁道号相同的磁道合起来,称为一个柱面(Cylinder)。 上面我们提到了磁道的概念。那么究竟何为磁道呢?由于磁盘是旋转的,则连续写入的数据是排列在一个圆周上的。我们称这样的圆周为一个磁道。如果读写磁头沿着圆形薄膜的半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以后写入的数据又排列在另外一个磁道上。根据硬盘规格的不同,磁道数可以从几百到数千不等;一个磁道上可以容纳数KB的数据,而主机读写时往往并不需要一次读写那么多,于是,磁道又被划分成若干段,每段称为一个扇区。一个扇区一般存放512字节的数据。扇区也需要编号,同一磁道中的扇区,分别称为1扇区,2扇区…… 计算机对硬盘的读写,处于效率的考虑,是以扇区为基本单位的。即使计算机只需要硬盘上存储的某个字节,也必须一次把这个字节所在的扇区中的512字节全部读入内存,再使用所需的那个字节。不过,在上文中我们也提到,硬盘上面、磁道、扇区的划分表面上是看不到任何痕迹的,虽然磁头可以根据某个磁道的应有半径来对准这个磁道,但怎样才能在首尾相连的一圈扇区中找出所需要的某一扇区呢?原来,每个扇区并不仅仅由512个字节组成的,在这些由计算机存取的数据的前、后两端,都另有一些特定的数据,这些数据构成了扇区的界限标志,标志中含有扇区的编号和其他信息。计算机就凭借着这些标志来识别扇区。硬盘的数据结构在上文中,我们谈了数据在硬盘中的存储的一般原理。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硬盘,我们还必须对硬盘的数据结构有个简单的了解。硬盘上的数据按照其不同的特点和作用大致可分为5部分:MBR区、DBR区、FAT区、DIR区和DATA区。

移动硬盘分区方法详解 (配图)

刚在网上看到一个“如何给移动硬盘分区”的文章,并且还有图挺不错的,想必大家可能也会有需要,就转载过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了。 硬盘盒装好后,插在电脑USB接口上,电脑正常识别到移动硬盘后,但因为全新硬盘没有分区,在“我的电脑”里是看不到盘符的。下面以40G移动硬盘分区讲一下硬盘如何分区。 1.操作系统最好是WindowsXP,Win2000也可以(基本与XP一样),98、ME 是没有这种分区方法的(我这里是XP为例的)。在桌面上“我的电脑”图标点右键,选“管理”。 2.在打开的“计算机管理”窗口中选择“磁盘管理”。

3.全新磁盘会跳出个“初始化磁盘”的窗口,在磁盘1前的小框上打勾确认完成就行了。 4.这时我们能看到一个37.25G的“磁盘1”(未指派),即还没分区的硬盘(这里以日立40G硬盘为例的)。 5.这里先介绍一下磁盘分区的概念,磁盘分区包括主磁盘分区、扩展磁盘分区、逻辑分区。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6.在未指派的磁盘示意图上点右键,选择“新建磁盘分区”。 7.跳出磁盘分区向导,下一步即可。 8.看第五步的图,我们第一步应分“主磁盘分区”。下一步。

9.主磁盘分区多大(也就是移动硬盘第一个分区多大),这个是可以任意指定的,如果你只准备把40G硬盘分一个区,那就把全部容量指定为主磁盘分区即可。我们这里准备平分二个区,第一个区就分总容量一半19000左右了。下一步 10.这步不需改动直接下一步就行了(碰到过有人在这选择第二项不指派驱动器

号,结果区是分好了,就是在我的电脑里看不到盘符,还差点以为移动硬盘有问题) 11.格式化这步,你可以选择FAT32或NTFS格式分区,但如果选择了NTFS,WIN98和WINME的电脑是不支持的,你就看不到移动硬盘;如果你的一个区容量大于32G,你就只能选NTFS格式化。为尽快完成分区,建议选择“执行快速格式化”,不然要等较长时间。下一步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706522016 课程名称: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 课程英文名称:Geotectonic of China 学分:2.5学分 编写人:葛肖虹教授、周建波教授 一课程目的与要求: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是为本科地质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属综合性宏观地质课程。 1.启发学生运用地质科学各基础学科和《大地构造学》基础知识,去分析中国区域地质实 例。 2.以建立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发展轮廓为主线,介绍各主要构造单元的基本特征与大地构造 演化史。 3.中国地质学实践性很强,要加强实线教学环节,通过地质图件综合分析,编制平、剖面 图,编写实习综合报告等形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形象思维和动手能力。 4.要注意结合中国区域地质研究的最新成就丰富教学内容。 二课程简介: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课程全面讲述中国大陆及邻近海域区域大地构造基本特征及其地质构造发展历史。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构造地质、地层古生物、岩石、地球演化、大地构造等地球科学基本理论以后,通过对中国及邻近海域区域地质的学习,不仅能够了解掌握中国大陆及邻海的基础区域大地构造特征,还可以加深对地球科学各基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宏观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为毕业论文编写服务,也为今后继续从事地球科学基础研究或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三、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课程安排 绪论――2学时 一、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学科性质、内容、方法 二、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研究历史 第一章中国区域大地构造概况――4学时 第一节中国现代地貌及深部地球物理场 第二节中国的大地构造背景——中国在全球构造中的位置 第三节中国及邻近海域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第四节中国大地构造发展阶段 第二章华北地台(中朝板块)――5学时 第一节概述与大地构造演化特征 第二节太古宙-早元古宙基底演化阶段的构造轮廓; 第三节长城纪-三叠纪克拉通演化阶段的构造特征; 第四节中-新生代活动构造演化阶段(西太平洋构造带影响时期)的构造 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