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光学期末复习概念

应用光学期末复习概念
应用光学期末复习概念

概念题:

1、直线传播定律及使用条件

2、理想光学系统成像性质。

3、什么是像空间、什么是物空间?

4、什么是理想光学系统?什么是理想像?

5、什么是实物?什么是虚物?

6、什么是完善像?完善成像的条件是什么?

7、反射和折射之间有什么联系?

8、主平面有什么特点?节点?

9、物方焦点的共轭点是什么?像方焦点的共轭点是什么?物方焦距和像方焦距的关系?

10、近轴光线是如何定义的?近轴光线成什么像?

11、牛顿公式是以为原点的物像公式;高斯公式是以为原点的物像公式。

12、折射球面的主平面在什么地方?反射球面与折射球面的成像公式?焦距和半径的关系。

13、孔径光阑是什么?主要作用是什么?

14、视场光阑是什么?主要作用是什么?

15、什么是景深?分辨率?

16、什么是物方远心光路?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17、什么是棱镜展开?等效空气层

18、光线的物理含义是什么?

19、波面的分类?光线和波面之间的关系?

20、可见光的范围?

21、光学系统的光轴是如何定义的?

22、什么是共轴球面系统?

23、符号规则对于线段和角度是如何规定的?并能根据已知条件熟练标注。

24、近轴光路计算公式(2-12)、(2-15)

25、在什么情况下,光学系统的节点与主点重合?

26、利用(2-12)式推导单个折射球面的焦距公式。反射球面的焦距与曲率半径之间的关系?

27、作图法求物像

28、牛顿公式(2-22)、(2-23);高斯公式(2-25)、(2-26)

29、无限远轴外物点所成的像高计算公式(2-47),就是视场光阑口径的计算。

30、人眼的分辨率?近视眼和远视眼的调节?

31、视放大率的定义?

32、望远镜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相关的计算公式(3-9)、(3-10)。

33、显微镜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相关的计算公式(3-7)。

34、放大镜(或者目镜)的视放大率公式(3-5)

35、平面镜成像性质及平面镜旋转特性。

36、屋脊棱镜的结构及成像特性。

37、平行平板的成像性质

38、等效空气层的含义

39、棱镜成像方向判断方法。

40、光强度、光亮度和光照度的定义及相关的简单计算

41、光通量和辐通量之间的换算

42、轴上的像差有哪些?单色像差有哪些?

43、分辨率的概念

计算题类型

◆单个折射球面的成像关系?

◆单透镜物像关系?

◆显微系统?

◆望远系统?

◆光度学量的简单计算。

1、一物在凹球面镜前310mm时,成实像于镜前190mm。若物为虚物并且在镜后310mm处。试求

像在何处?并求出球面镜的光焦度为多少?

2、一凸球面镜,曲率半径为250mm,在它前面600mm处放一高30mm的物。试求像的位置、大小、

虚实和正倒?

3、一个玻璃球直径为60mm,折射率为1.5,一束平行光射在球上,其会聚点应在什么位置?

4、有一屏放在离物1000mm处,当把一个薄的正透镜放入物与屏之间时,透镜有两个位置可在屏上

得到物的像,若前后两透镜的位置相距200mm。求:1)这两个位置上的垂轴放大率?2)正透镜焦距?

5、一个幻灯机其物镜的像方焦距为125mm,欲使23m m×34mm的幻灯片以50倍放大成像。试求幻

灯片到屏幕的距离应为多少?若幻灯片到屏幕之间距离为6m时,求幻灯片在屏幕上像幅大小?6、一个位于空气中的光学系统对放在它前面的一个高位20mm的物,在系统之后成一倒立120mm的实

像。若把物移近100mm,则成像在无限远。求此系统的焦距?

7、120V100W的白炽钨丝灯,已知其总光通量为1200lm,求其发光效率和平均发光强度。在一球面度

立体角内发出的平均光瞳量为多少?

8、10cd的点光源发出的光通量是多少?离开光源2m处的光照度是多少?在该处通过0.5m2的面积的

光通量为多少?

9、投影仪的光源采用40W 灯泡,灯泡光视能为20lm/W ,各方向均匀发光,照明范围对应的有效孔径

角为20°,被照明物体表面为φ30mm 圆面积,采用科勒照明方式,求:1)被照明物体表面光照度?

(τ1=0.8,平面角和立体角之间的关系式2u =4sin 2

πΩ)2)像平面上的平均光照度?(2=-10=0.7βτ,)

10、已知显微镜目镜的视放大率为15,问其焦距为多少?物镜的垂轴放大率为β=-2.5×,共轭距为

180mm ,求1)其焦距及物、像方距离?2)显微镜总放大率为多少?3)总焦距为多少?

11、设计一个6倍的望远镜,已有一个焦距为150mm 的物镜,问组成开普勒型和伽利略型望远镜时,

目镜的焦距应为多少?筒长(物镜到目镜的距离)为多少?

12、有一开普勒望远镜,视放大率为6,物方视场角2ω=8°,出瞳直径为5mm ,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

离为L=140mm ,假定孔径光阑与物镜框重合,系统无渐晕,求:

1)物镜和目镜的焦距?2)物镜的口径和目镜的口径?3)分划板直径?4)出瞳距离?5)画出光路图。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

上海电力学院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课题名称应用光学课程设计 课题代码132601904 院(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 班级 学生 指导教师 时间 2011 /2012学年第 2学期

一、课程设计目的: 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会使用ZEMAX 软件,了解并掌握使用该软件绘制光路原理图和光路优化的方法。 2、同时学会使用该软件设计、绘制以及添加各种元器件的基本技巧、基本 方法和步骤。 二、课程设计要求: (1) 请建立一个以“学号+姓名”为文件名建立一个文件夹,用来存放所有文 件,报告中的截图采用“学号+姓名”为名。 (2) 绘制光学系统图;绘制优化前后的像差曲线图。 (3) 熟悉ZEMAX 软件光学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4) 熟悉各种像差产生的原因 (5) 能够在软件中察看7种像差的大小 (6) 完成设计内容,提交设计报告,通过答辩。 三、设计内容与过程: mm f 180'=,?=82ω,6/1'/=f D ,mm D 30=∴ 083.012 118015'1',152 ====== f h u mm D h 58.124tan 180tan ''+=?+=+=ωf y 04.158.12083.01'''=??==y u n J ' 'u in Si -=∴2 ()083.02'?-=L δ2()106088005.0?=-?-5 ''u n Sic -=2()083.0'-=?FC L 21088.6001.0?=?-6 1088.6p 15?=?== n p Si -5 0=Sii ()15=Sic 2Ci 1088.6?=-6 1058.4?=p -6 0=W 1005.3?=Ci -8 108?=∞p -5 0=∞W 105.5?=Ci -6 ()1 .085.00+?-=∞W P P 2 00842 .0-=

浙大应用光学知识点及课时安排_通过课时分出哪些是重点_doc97

浙江大学应用光学知识点 -------------------------------------------------------------------------------- 第一章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3学时) 1. 发光点、波面、光线、光束 2. 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的独立传播定律、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及其矢量形式 3. 全反射及临界角 4. 光程与极端光程定律(费马原理) 5. 光轴、顶点、共轴光学系统和非共轴光学系统 6. 实物(像)点、虚物(像)点、实物(像)空间、虚物(像)空间 7. 完善成像条件 第二章球面与球面系统(3学时) 1. 子午平面 2. 物(像)方截距、物(像)方倾斜角 3. 符号规则 4. 近轴光线与近轴区,高斯光学,共轭点,单个折射球面成像特征:对细小平面以细光束成完善像,像面弯曲 5. 阿贝不变量,单个折射球面的近轴物像位置关系 6. 折射球面的光焦度、焦点和焦距 7. 垂轴放大率、沿轴放大率、角放大率:物理意义及关系 8. 拉氏不变量 第三章平面与平面系统(5学时) 1. 平面镜的像,平面镜的偏转,双平面镜二次反射像特征及入、出射光线的夹角

2. 平行平板的近轴光成像特征 3. 常用反射棱镜及其展开、结构常数 4. 屋脊棱镜与棱镜组合系统,坐标判断 5. 角锥棱镜 6. 折射棱镜及其最小偏角,光楔 7. 光的色散 8. 光学材料及其技术参数 第四章理想光学系统(9学时) 1. 理想光学系统原始定义 2. 理想光学系统的焦点、焦平面、主点、主平面 3. 理想光学系统的节点 4. 理想光学系统的物像位置关系,牛顿公式和高斯公式 5. 理想光学系统物方焦距与像方焦距的关系 6. 理想光学系统的拉氏不变量 7. 理想光学系统的光焦度及其与焦距的关系 8. 理想光学系统的垂轴放大率、沿轴放大率和角放大率及其关系 9. 几个特殊位置的三种放大率 10. 理想光学系统的作图法 11. 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作图法和计算法 12. 远距型和反远距型理想光学系统模型 13. 多光组组合,正切计算法,截距计算法 14. 各光组对总光焦度的贡献

浙大应用光学

浙江大学 – 学年_ _季学期 《 应用光学 》课程期末考试试卷 开课学院:信息学院 ,考试形式:闭卷,允许带__计算器、尺入场 考试时间: 年__ _月__ _日,所需时间:120分钟 考生姓名: _____ 学号: 专业: ________ 题序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 当一远视眼通过带分划板的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时,应使 a. 物镜远离分划板 b. 物镜靠近分划板 c. 目镜远离分划板 d. 目镜靠近分划板 2. 负透镜对 a. 实物只能成实像 b. 实物只能成虚像 c. 虚物只能成实像 d. 虚物只能成虚像 3. 像面的光照度正比于 a. 光源亮度、22sin β与U b.光源亮度与U 2sin c. 光源亮度与2β d. 22sin β与U 4. 200度的近视眼,应配戴的眼镜的焦距为 a. 200mm b. 500mm c. -500mm d. –200mm 5. 以下几种初级像差中,当视场很小时就要考虑的是 a. 畸变 b. 彗差 c. 像散 d. 场曲 6. 在以下的哪个平面,轴外物点的像是垂直于子午面的短线? a. 高斯像面 b. 弧矢像面 c. 子午像面 d. 以上都不是 7. 拍摄人像艺术照,为突出主要人物,应选用 a. 焦距大,F 数与对准距离小 b. 对准距离与F 数大,焦距小 c. 对准距离与焦距大,F 数小 d. 对准距离小、焦距与F 数大 8. 在球差、彗差、像散、像面弯曲、畸变、位置色差、倍率色差中,对轴上点成像产生圆形弥散斑的有 a. 1种 b. 2种 c. 3种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 1 2 3 4 5 6 7 8 c b b c b c a b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2分)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终)

第一类题目:双目望远镜 要求: 1)双镜筒之间可以调节距离,调节范围56~72mm 2)右眼目镜可以调节视度,调节距离 1000 52 e f x ' ±= 3)透镜间空气间隔公差05.0±mm 4)透镜装调光轴偏心5'(角分) 参考: 目镜2-28, 焦距216.20='e f mm (参考光学仪器设计手册P295) 目镜2-25 焦距597.15='e f mm (参考光学仪器设计手册P294) 别汉屋脊棱镜 (参考光学仪器设计手册P92) 普罗I 型棱镜 (参考工程光学郁道银P47) 1、设计一个10倍的双目望远镜 全视场: 0 62=ω;出瞳直径:d=4.0,镜目距:5.10=p ;分辨率:"6=α;渐晕系数: 6.0=k ;棱镜的出射面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3.28=a ;棱镜:普罗I 型棱镜;材料:BAK7;目镜: 2-25 2、设计一个8倍的双目望远镜 全视场: 0 72=ω;出瞳直径:d=5,镜目距:20=p ;分辨率:"6=α;渐晕系数: 55.0=k ;棱镜的出射面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3.26=a ;棱镜:普罗I 型棱镜;材料:BAK7;目镜: 2-28

3、设计一个8倍的双目望远镜 全视场: 0 72=ω;出瞳直径:d=4,镜目距:5.10=p ;分辨率:"6=α;渐晕系数: 6.0=k ;棱镜的出射面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3.28=a ;棱镜:普罗I 型棱镜;材料:K9;目镜: 2-25 4、设计一个8倍的双目望远镜 全视场: 0 72=ω;出瞳直径:d=5,镜目距:20=p ;分辨率:"6=α;渐晕系数: 55.0=k ;棱镜的出射面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3.26=a ;棱镜:普罗I 型棱镜;材料:BAK7;目镜: 2-28 5、设计一个10倍的双目望远镜 全视场: 0 62=ω;出瞳直径:d=4.0,镜目距:5.10=p ;分辨率:"6=α;渐晕系数: 6.0=k ;棱镜的出射面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3.28=a ;棱镜:别汉屋脊棱镜;材料:BAK7; 目镜:2-25

应用光学实验报告

(操作性实验) 课程名称:应用光学 实验题目:薄透镜焦距测量和光学系统基点测量 指导教师: 班级:学号: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 1.学会调节光学系统共轴。 2.掌握薄透镜焦距的常用测定方法。 3.研究透镜成像的规律。 4.学习测定光具组基点和焦距的方法 二、仪器用具 1、光源(包括LED,毛玻璃等) 2、干板架 3、目标板 4、待测透镜(Φ50.0,f75.0mm) 5、反射镜 6、二维调节透镜/反射镜支架 7、白屏 8、节点器(含两Φ40透镜,f 200和f 350) 三、基本原理

1.自准直法测焦距 如下图所示,若物体AB 正好处在透镜L 的前焦面处,那么物体上各点发出的光经过透镜后,变成不同方向的平行光,经透镜后方的反射镜M 把平行光反射回来,反射光经过透镜后,成一倒立的与原物大小相同的实象B A '',像B A ''位于原物平面处。即成像于该透镜的前焦面上。此时物与透镜之间的距离就是透镜的焦距f ,它的大小可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出来。 图1.2 自准直法测会聚透镜焦距原理图 2. 二次成像法测焦距 由透镜两次成像求焦距方法如下: 图1.3 透镜两次成像原理图 当物体与白屏的距离f l 4>时,保持其相对位置不变,则会聚透镜置于物体与白屏之间,可以找到两个位置,在白屏上都能看到清晰的像.如上图所示,透镜两位置之间的距离的绝对值为d ,运用物像的共扼对称性质,容易证明: l d l f 42 2-=' 上式表明:只要测出d 和l ,就可以算出f '.由于是通过透镜两次成像而求得的f ',这种方法称为二次成像法或贝塞尔法.这种方法中不须考虑透镜本身的厚度,因此用这种方法测出的焦距一般较为准确. 3.主面和主点 若将物体垂直于系统的光轴,放置在第一主点H 处,则必成一个与物体同样 L M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例子(学生)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 一.题目:8倍观察镜的设计 二.设计要求 全视场: 2ω=7°; 出瞳直径: d=5mm ; 镜目距: p=20mm ; 鉴别率:α=''6; 渐晕系数: k=0.55; 棱镜的出射面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a=10mm ; 棱镜:别汉屋脊棱镜,材料为K10; 目镜:2-28。 三.设计过程 (一)目镜的计算 1.目镜的视场角 ?=?????? ?? = = Γ1451.52'25.3tan 'tan 8tan 'tan ωωωω 2.由于目镜存在负畸变(3%~5%),所以目镜的实际视场角为: ?=?=+=7524.5405.11451.52%51'22')(实际ω ω 3.目镜的选型:目镜2-28如下图所示:

相应的系统参数为:mm f 216.20'=;?=57'2ω;mm S f 49.4'=;mm d 5= 其结构参数如下表所示: 4.目镜倒置 目镜倒置后的结构参数如下表所示:

5.手动追迹光线,求出倒置后的S f’ 用l 表进行目镜近轴光的追迹,如下表所示: 通过光线追迹得到S f’=18.276mm 6.计算出瞳距p ’ 望远系统的结构图如图所示: 由于孔径光阑是物镜框,则孔径光阑经目镜所成的像为出瞳,则 Γ + =?Γ=-?-=-??? ???=-=-='2''2'' 2''1'22'' 1')'()'('''f S p f S p f S p f f f xx S p x f x f f f f mm p 803.208216 .202760.18'=+= 求得的出瞳距mm p 803.20'=与设计要求mm p 20'=较接近,因此选择的目镜满足要求。 (二)物镜的计算 1.物镜焦距 mm f f f f e o e o 728.161216.208'''' =?=?Γ=?=Γ

典型光学系统试验

\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应用光学实验姓名:韩希 学部:信息学部系:信息工程专业:光电 学号:3110104741 指导教师:蒋凌颖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应用光学实验 指导老师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典型光学系统实验 实验类型: 同组学生姓名: 蒋宇超、陈晓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深入理解显微镜系统、望远镜系统光学特性及基本公式; 掌握显微镜系统、望远镜系统光学特性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望远镜特性的测定 测定望远镜的入瞳直径D 、出瞳直径D ’和出瞳距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测定望远镜的视觉放大率Γ;测定望远镜的物方视场角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像方视场角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测定望远镜的最小分辨角φ。 对于望远镜系统来说,任意位置物体的放大率是常数,此值由物镜焦距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和目镜焦距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确定,其视觉放大率可表示为 (2) 显微镜视场及显微物镜放大率的测定 显微物镜的放大率是指横向放大率 式中 y ——标准玻璃刻尺上一对刻线的距离(物)(格值0.01mm ); y ′——由测微目镜所刻得的像高。 (3)显微物镜数值孔径的测定 显微物镜的数值孔径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其中n 为物方介质的折射率,u 为物方半孔径角。若在空气中n=1,则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数值孔径通常用数值孔径计来测定,数值孔径计的结构如图5示,其主要元件是一块不太厚的玻璃半圆柱体,沿直径方向的侧面是与上表面成45度角的斜面,从侧面入射的光线在斜面上全反射,上表面上有两组刻度沿圆周排列。其外圈刻度为数值孔径(即角度的正弦值), 专业: 光电信息工程 姓名: 韩希 学号: 3110104741 日期:2013年6月15日 地点:紫金港东四605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1-40

视场:; 出瞳直径:d = 5mm ; 镜目距:p = 2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54 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10 mm; 棱镜和材料: 施密特屋脊棱镜(k = 3.04) 材料:k9 目镜:2-35 N0.2 10 倍炮对镜: 视场:; 出瞳直径:d = 5mm ; 镜目距:p = 2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55 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42mm; 棱镜和材料: 靴型屋屋脊棱镜(k = 2.98),材料:k9 目镜:2-35 N0.3 10 倍潜望镜: 视场:; 出瞳直径:d = 5mm ; 镜目距:p = 2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55 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45 mm;潜望高:300 mm 棱镜和材料: 普罗11型棱镜(k = 3.0),材料:k9 目镜:2-35 N0.4 10 倍潜望镜: 视场:; 出瞳直径:d = 5mm ; 镜目距:p = 2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575 , 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45 mm;潜望高:300 mm 棱镜和材料: 五角屋脊棱镜(k = 4.233),材料:K9 目镜:2-35

视场:; 出瞳直径:d = 5mm ; 镜目距:p = 2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64 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10 mm; 棱镜和材料: D1J-450屋脊棱镜(k = 3.552),材料:Bak7 目镜:2-35 N0.6 10 倍观察镜: 视场:; 出瞳直径:d = 5mm ; 镜目距:p = 2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64 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10 mm; 棱镜和材料: D1J-600屋脊棱镜(k = 2.646),材料:k9 目镜:2-35 N0.7 10 倍观察镜: 视场:; 出瞳直径:d = 5mm ; 镜目距:p = 2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64 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10 mm; 棱镜和材料: D1J-800屋脊棱镜(k = 1.96),材料:Bak7 目镜:2-35 N0.8 10 倍双目望远镜: 视场:; 出瞳直径:d = 5mm ; 镜目距:p = 2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54 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28 mm; 棱镜和材料: 普罗1型棱镜(k = 4),材料:k9 目镜:2-35

眼视光应用光学教学大纲

《眼视光应用光学》教学大纲 编写单位:西安医学院医学技术系眼视光医学教研室编写时间:2013年9月15日 教务处印制 2013年9月15日

一、课程简介

二、学时分配表 (内容为小四号宋体字) 三、内容 眼视光应用光学是眼视光学专业开设的首门专业课,是一个具有很强的理论基础的学科。内容包括波动光学基础、几何光学成像、光学系统的光束限制、像差和人眼的光学等。本大纲主要供我系眼视光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使用。 实验内容详见实验教学大纲 理论教学目标与要求 第一章波动光学基础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出现明暗条纹的条件; 2. 获得偏振光的几种方法。 熟悉: 1. 获得相干光的条件; 2. 光的散射的分类。 了解: 1. 傅立叶光学的几个基本概念和其在光学成像中的应用。 [重点] 1.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出现明暗条纹的条件;

2. 马吕斯定律和布儒斯特定律。 [难点] 1. 双缝干涉、单缝衍射; 2. 马吕斯定律。 [教学时数] 8学时(课堂讲授6学时,实验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光源:光的相干性 一、光源 二、光的单色性重点讲解 三、光的相干性 四、相干光的获得 第二节光的干涉 一、波的叠加原理 二、光程与光程差 三、杨氏双缝实验详细讲解 四、劳埃德镜实验 五、薄膜干涉 第三节光的衍射 一、单缝衍射 二、圆孔衍射详细讲解 三、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 四、光栅衍射 第四节光的偏振 一、自然光与偏振光 二、马吕斯定律详细讲解 三、布儒斯特定律 四、光的双折射 五、二项色性一般讲解 六、物质的旋光性 第五节光的散射 一、瑞利散射定律 二、米散射重点讲解 三、喇曼散射 四、布里渊散射 第六节傅里叶光学基础 一、概述 二、傅里叶光学的几个基本概念自修内容 三、傅里叶变换 四、傅里叶变换在光学成像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使用眼视光应用光学CAI课件 一、课堂讲授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二、举例说明常见的散射现象 第二章几何光学成像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题目

第一组、第三组:双目望远镜 要求: 1)双镜筒之间可以调节距离,调节范围56~72mm 2)右眼目镜可以调节视度,调节距离 1000 52 e f x ' ±= 3)透镜间空气间隔公差05.0±mm 4)透镜装调光轴偏心5'(角分) 参考: 目镜2-28, 焦距216.20='e f mm (参考光学仪器设计手册P295) 目镜2-25 焦距597.15='e f mm (参考光学仪器设计手册P294) 普罗I 型棱镜 (参考工程光学郁道银P47) 第一组设计一个10倍的双目望远镜 全视场: 0 62=ω;出瞳直径:d=4.0,镜目距:5.10=p ;分辨率:"6=α;渐晕系数:6.0=k ;棱镜的出射面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3.28=a ;棱镜:普罗I 型棱镜;材料:BAK7;目镜:2-25 第三组设计一个8倍的双目望远镜 全视场: 0 72=ω;出瞳直径:d=5,镜目距:20=p ;分辨率:"6=α;渐晕系数:55.0=k ;棱镜的出射面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3.26=a ;棱镜:普罗I 型棱镜;材料:BAK7;目镜:2-28

第二组、第五组、第七组:观察镜 参考: 目镜2-28, 焦距216.20='e f mm (参考光学仪器设计手册P295) 目镜2-25 焦距597.15='e f mm (参考光学仪器设计手册P294) 棱镜参考: 阿贝屋脊棱镜 (参考光学仪器设计手册P92) 列曼屋脊棱镜 (参考光学仪器设计手册P90) 设计一个8倍的观察镜第二组 全视场: 0 62=ω;出瞳直径:d=5,镜目距:20=p ;分辨率:"6=α;渐晕系数:61.0=k ;棱镜的出射面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15=a ;棱镜:阿贝屋脊棱镜;材料: K9;目镜:2-28 设计一个8倍的观察镜第五组 全视场: 05.62=ω;出瞳直径:d=5,镜目距:20=p ;分辨率:"6=α;渐晕系数:61.0=k ;棱镜的出射面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15=a ;棱镜:阿贝屋脊棱镜;材料: K9;目镜:2-28 设计一个8倍的观察镜第七组 全视场: 05.62=ω;出瞳直径:d=5,镜目距:20=p ;分辨率:"6=α;渐晕系数:61.0=k ;棱镜的出射面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15=a ;棱镜:列曼屋脊棱镜;材料: K9;目镜:2-28 第四组、第六组:炮对镜 棱镜参考: 目镜2-28, 焦距216.20='e f mm (参考光学仪器设计手册P295)

浙江大学物理光学试题

浙江大学 – 学年 学期 《 应用光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 开课学院:信息学院 ,考试形式:闭卷,允许带 计算器、尺入场 考试时间: 年______月______日,所需时间:120分钟 考生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 专业:____________ 题序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 当一远视眼通过带分划板的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时,应使 a. 物镜远离分划板 b. 物镜靠近分划板 c. 目镜远离分划板 d. 目镜靠近分划板 2. 负透镜对 a. 实物只能成实像 b. 实物只能成虚像 c. 虚物只能成实像 d. 虚物只能成虚像 3. 像面的光照度正比于 a. 光源亮度、22sin β与U b.光源亮度与U 2sin c. 光源亮度与2β d. 22sin β与U 4. 200度的近视眼,应配戴的眼镜的焦距为 a. 200mm b. 500mm c. -500mm d. –200mm 5. 以下几种初级像差中,当视场很小时就要考虑的是 a. 畸变 b. 彗差 c. 像散 d. 场曲 6. 在以下的哪个平面,轴外物点的像是垂直于子午面的短线? a. 高斯像面 b. 弧矢像面 c. 子午像面 d. 以上都不是 7. 拍摄人像艺术照,为突出主要人物,应选用 a. 焦距大,F 数与对准距离小 b. 对准距离与F 数大,焦距小 c. 对准距离与焦距大,F 数小 d. 对准距离小、焦距与F 数大 8. 在球差、彗差、像散、像面弯曲、畸变、位置色差、倍率色差中,对轴上点成像产生圆形弥散斑的有 a. 1种 b. 2种 c. 3种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 1 2 3 4 5 6 7 8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2分)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15倍双目望远镜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报告 ———15倍双目望远镜 姓名: 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 光电工程学院 2016年01月04日

一、望远镜系统的原理 (3)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3) 三、光学元件尺寸计算及数据处理总结 (4) (一)、目镜的计算 (4) (二)、物镜的结构形式及外形尺寸计算 (7) (三)、计算分划板 (7) (四)、计算棱镜 (8) (五)、像差计算 (9) (六)、建立数据文件 (15)

一、望远镜系统的原理 亥普勒望远镜的原理示意如下图1所示: 图 1 图中可见亥普勒望远镜是由正光焦度的物镜与正光焦度的目镜构成,与显微镜不同的是望远镜的光学间隔为0,平行光入射平行光射出。其系统的视觉放大倍率为: '//D D f f e o -=''-=Γ 式中,0f '为物镜的焦距;e f '为目镜的焦距;D 为入瞳直径;'D 为出瞳直径。在此成像过程中,有一个实像面位于分划面上,可以实现相应的瞄准或测量。 由于亥普勒望远镜成倒像不利于观察,故而需在系统中加入一个由透镜或棱镜构成的转像系统。军用望远镜的转像系统多是用两个互相垂直放置的 180-II D 棱镜(即保罗棱镜)组成。 伽利略望远镜是由正光焦度的物镜和负光焦度的目镜组成,其视觉放大率大于1,形成的是正立的像,无需加转像系统,也无法安装分划板,应用较少。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1、根据已知的一些技术要求,进行外型尺寸计算; 1)目镜的选取及计算; 2)物镜的结构型式及外型尺寸计算; 3)分划板的外型尺寸计算; 4)棱镜的类型选取及外型尺寸计算; 2、像差计算 1)求取棱镜的初级像差; 2)求取物镜的初级像差; 3)根据物镜的像差求出双胶合物镜的结构参数。

几何光学.像差.光学设计浙大出版社第二版_部分习题详解

几何光学.像差.光学设计部分习题详解 1.人眼的角膜可认为是一曲率半径r=7.8mm的折射球面,其后是n=4/3的液体。 如果看起来瞳孔在角膜后3.6mm处,且直径为4mm,求瞳孔的实际位置和直径。 2.在夹锐角的双平面镜系统前,可看见自己的两个像。当增大夹角时,二像互相靠拢。设人站在二平面镜交线前2m处时,正好见到自己脸孔的两个像互相接触,设脸的宽度为156mm,求此时二平面镜的夹角为多少? 3、夹角为35度的双平面镜系统,当光线以多大的入射角入射于一平面镜时,其反射光线再经另一平面镜反射后,将沿原光路反向射出? 4、有一双平面镜系统,光线以与其中的一个镜面平行入射,经两次反射后,出射光线与另一镜面平行,问二平面镜的夹角为多少?

5、一平面朝前的平凸透镜对垂直入射的平行光束会聚于透镜后480mm处。如此透镜凸面为镀铝的反射面,则使平行光束会聚于透镜前80mm处。求透镜的折射率和凸面的曲率半径(计算时透镜的厚度忽略不计)。解题关键:反射后还要经过平面折射 6、人眼可简化成一曲率半径为5.6mm的单个折射球面,其像方折射率为4/3,求远处对眼睛张角为1度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 7、一个折反射系统,以任何方向入射并充满透镜的平行光束,经系统后,其出射的光束仍为充满透镜的平行光束,并且当物面与透镜重合时,其像面也与之重合。试问此折反射系统最简单的结构是怎样的。。 8、一块厚度为15mm的平凸透镜放在报纸上,当平面朝上时,报纸上文字的虚像在平面下10mm处。当凸面朝上时,像的放大率为β=3。求透镜的折射率和凸面的曲率半径。

9、有一望远镜,其物镜由正、负分离的二个薄透镜组成,已知f1’=500mm, f2’=-400mm, d=300mm,求其焦距。若用此望远镜观察前方200m处的物体时,仅用第二个负透镜来调焦以使像仍位于物镜的原始焦平面位置上,问该镜组应向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此时物镜的焦距为多少? 10、已知二薄光组组合,f’=1000,总长(第一光组到系统像方焦点的距离)L=700,总焦点位置lF’=400, 求组成该系统的二光组焦距及其间隔。

应用光学-北京理工大学

《应用光学》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应用光学 学分:4 学时:64 (其中实验学时:8)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 一、目的与任务 应用光学是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方向)、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和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它主要是要让学生学习几何光学、典型光学仪器原理、光度学等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几何光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学习近轴光学、光度学、平面镜棱镜系统的理论与计算方法,学习典型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设计光电仪器的初步设计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理论教学部分(56学时) 第一章:几何光学基本原理(4学时) 1.光波和光线 2.几何光学基本定律 3.折射率和光速 4.光路可逆和全反射 5.光学系统类别和成像的概念 6.理想像和理想光学系统 第二章:共轴球面系统的物像关系(14学时) 1.共轴球面系统中的光路计算公式 2.符号规则 3.球面近轴范围内的成像性质和近轴光路计算公式 4.近轴光学的基本公式和它的实际意义 5.共轴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主平面和焦点 6.单个折射球面的主平面和焦点 7.共轴球面系统主平面和焦点位置的计算 8.用作图法求光学系统的理想像 9.理想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式 10.光学系统的放大率

11.物像空间不变式 12.物方焦距和像方焦距的关系 13.节平面和节点 14.无限物体理想像高的计算公式 15.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 16.理想光学系统中的光路计算公式 17.单透镜的主面和焦点位置的计算公式 第三章:眼睛的目视光学系统(7学时) 1.人眼的光学特性 2.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3.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4.眼睛的缺陷和目视光学仪器的视度调节 5.空间深度感觉和双眼立体视觉 6.双眼观察仪器 第四章:平面镜棱镜系统(9学时) 1.平面镜棱镜系统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 2.平面镜的成像性质 3.平面镜的旋转及其应用 4.棱镜和棱镜的展开 5.屋脊面和屋脊棱镜 6.平行玻璃板的成像性质和棱镜的外形尺寸计算 7.确定平面镜棱镜系统成像方向的方法 8.共轴球面系统和平面镜棱镜系统的组合 第五章:光学系统中成像光束的选择(5学时) 1.光阑及其作用 2.望远系统中成像光束的选择 3.显微镜中的光束限制和远心光路 4.场镜的特性及其应用 5.空间物体成像的清晰深度——景深 第六章:辐射度学和光度学基础(10学时) 1.立体角的意义和它在光度学中的应用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

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工程光学课程设计院系名称:电气与信息工程专业班级:测控12-1 学生姓名:张佳文 学号:20120461 指导教师:李静

黑龙江工程学院教务处制2014 年 2 月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1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2物镜设计方案 . (1) 3物镜设计与相关参数 (2) 3.1物镜的数值孔径 (2) 3.2物镜的分辨率 (3) 3.3物镜的放大倍数 (4) 3.4物镜的鉴别能力 (4) 3.5设计要求参数确定 (4) 4 显微镜物镜光学系统仿真过程 (5) 4.1选择初始结构并设置参数 (5) 4.2自动优化 (5) 4.3物镜的光线像差(R AY A BERRATION)分析 (6) 4.4物镜的波像均方差(OPD)分析 (7) 4.5物镜的光学传递函数(MTF)分析 (8) 4.6物镜的几何点列图(Stop Diagrams)分析 (10) 4.7仿真参数分析 (11) 5心得体会 (11) 6参考文献 (12)

1摘要 ZEMAX是Focus Software 公司推出的一个综合性光学设计软件。这一软件集成了包括光学系统建模、光线追迹计算、像差分析、优化、公差分析等诸多功能,并通过直观的用户界面,为光学系统设计者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设计工具。十几年来,研发人员对软件不断开发和完善,每年都对软件进行更新,赋予ZEMAX更为强大的功能,因而被广泛用在透镜设计、照明、激光束传播、光纤和其他光学技术领域中。 ZEMAX采用序列和非序列两种模式模拟折射、反射、衍射的光线追迹。序列光线追迹主要用于传统的成像系统设计,如照相系统、望远系统、显微系统等。这一模式下,ZEMAX 以面作为对象来构建一个光学系统模型,每一表面的位置由它相对于前一表面的坐标来确定。光线从物平面开始,按照表面的先后顺序进行追迹,追迹速度很快。许多复杂的棱镜系统、照明系统、微反射镜、导光管、非成像系统或复杂形状的物体则需采用非序列模式来进行系统建模。这种模式下,ZEMAX以物体作为对象,光线按照物理规则,沿着自然可实现的路径进行追迹,可按任意顺序入射到任意一组物体上,也可以重复入射到同一物体上,直到被物体拦截。与序列模式相比,非序列光线追迹能够对光线传播进行更为细节的分析。但此模式下,由于分析的光线多,计算速度较慢。 ZEMAX 是一套综合性的光学设计仿真软件,它将实际光学系统的设计概念、优化、分析、公差以及报表整合在一起。ZEMAX 不只是透镜设计软件而已,更是全功能的光学设计分析软件,具有直观、功能强大、灵活、快速、容易使用等优点,与其它软件不同的是ZEMAX 的CAD 转文件程序都是双向的,如IGES 、STEP 、SAT 等格式都可转入及转出。而且ZEMAX可仿真Sequential 和Non-Sequential 的成像系统和非成像系统。 ZEMAX光学设计程序是一个完整的光学设计软件,是将实际光学系统的设计概念,优化,分析,公差以及报表集成在一起的一套综合性的光学设计仿真软件。包括光学设计需要的所有功能,可以在实践中对所有光学系统进行设计,优化,分析,并具有容差能力,所有这些强大的功能都直观的呈现于用户光学设计程界面中。而且工作界面简单,快捷,很方便的就能找到我们想哟实现的功能,ZEMAX功能强大,速度快,灵活方便,是一个很好的综合性程序。ZEMAX能够模拟连续和非连续成像系统及非成像系统。 2物镜设计方案 消色差物镜(Achromatic)是较常见的一种物镜,由若干组曲面半径不同的一正一负胶合透镜组成,只能矫正光谱线中红光和蓝光的轴向色差。同时校正了轴上点球差和近轴点慧差,这种物镜不能消除二级光谱,只校正黄、绿波区的球差、色差,未消除剩余色差和其他波区的球差、色差,并且像场弯曲仍很大,也就是说,只能得到视场中间范围清晰的像。使用时宜以黄绿光作照明光源,或在光程中插入黄绿色滤光片。此类物镜结构简单,经济实用,常和福根目镜、校正目镜配合使用,被广泛地应用在中、低倍显微镜上。在黑白照相时,可采用绿色滤色片减少残余的轴向色差,获得对比度好的相片。消色差通常由两个分离的双胶组合透镜组成,这类物镜也称为里斯特物镜,它的倍率一般在6×至30×

(整理)浙大应用光学(完整版)

我们身边有哪些光学仪器与系统? ?什么是光学?--- 研究有关光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 物 理 光 学 几 何 光 学 生 理 光 学 量 子 光 学 研究光的波动本 质 研究光线传输及成像 研究人身的光学现 象 研究光的量子性?应用光学课程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几 何 光 学 像 差 理 论 典 型 光 学 系 统 光 学 系 统 设 计 ? 几何光学--- 研究光线经光学系统的传播而成像,主要目的是根据技术条件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光学系统。?像差理论--- 成像并不理想,产生缺陷有误差( 如哈哈镜) ?典型光学系统---- 最常用的或以往的设计出的光学系统的特点 眼睛2) 显微镜3) 望远系统4) 摄影系统5) 放映系统没有万能的光学系统 ?设计光学系统---- 了解技术条件。使设计出的光学系统能满足这些技术条件。如观察范围。画面大小。光线波长。倍数。体积和照明条件。 ?实验很重要哦

光组成像特性光组焦距测量材料参数测量典型光学系统?您想发挥自己的智慧、展示自己的个性与才华吗?请参加光学系统CAD 要编个程序使用国际通用软 件 要与同学合作看谁干得更好答辩评分 习题:一次~ 二次/ 章 第一章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 本章要点: 1. 发光点、波面、光线、光束 2. 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的独立传播定律、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及其矢量形式 3. 全反射及临界角 4. 光程与极端光程定律(费马原理) 5. 光轴、顶点、共轴光学系统和非共轴光学系统 6. 实物(像)点、虚物(像)点、实物(像)空间、虚物(像)空间 7. 完善成像条件 §1-1 发光点、波面、光线、光束返回本章要点 发光点---- 本身发光或被照明的物点。既无大小又无体积但能辐射能量的几何点。对于光学系统来说,把一个物体看成由许多物点组成,把这些物点都看成几何点( 发光点) 。把不论多大的物体均看作许多几何点组成。研究每一个几何点的成像。进而得到物体的成像规律。

《应用光学》课程导学

《应用光学》课程导学 一、课程构成及学分要求 《应用光学》课程主要由三部分构成:48(64)学时的理论教学(3或4学分)、16学时的实验教学(0.5学分)、为期二周的课程设计(2学分)。 二、学生应具备的前期基本知识 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学生应具备前期基本知识:物理光学、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课程的相关知识。 三、学习方法 1.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2.独立认真完成课后作业; 3.课堂注意听讲,及时记录课堂笔记; 4.在教材基础上,参看多本辅助教材及习题集。 四、课程学习的主要目标 1.掌握经典的几何光学的理论内容; 2.了解部分像差理论的基本思想; 3.掌握典型的光学系统的基本原理及设计方法。 五、授课对象 课程适用于光电信息工程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信息对抗技术专业、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及其相近专业等,课程面向大学本科学生第五学期开设。 六、教学内容及组织形式 1、理论课程教学内容 《应用光学》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共计48学时,其内容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几何光学、像差理论、光学系统。 (1)几何光学 应用光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其研究对像是光。从本质上讲光是电磁波,光的传播就是波面的传播。但仅用波面的观点来讨论光经透镜或光学系统时的传播规律和成像问题将会造成计算和处理上的很大困难。但如果把光源或物体看成是由许多点构成,并把这种点发出的光抽象成像几何线一样的光线,则只要按照光线的传播来研究点经光学系统的成像问题就会变得简单而实用。我们将这种撇开光的波动本质,仅以光的粒子性为基础来研究光的传播和成像问题的光学学科分支称为几何光学。几何光学仅仅是一种对真实情况的近似处理方法,尽管如此,按此方法所解决的有关光学系统的成像、计算、设计等方面

光学课程设计报告

光学课程设计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设计目的 (1)重点掌握设计光学系统的思路。初步掌握简单的、典型的系统设计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光线光路计算技能,了解并熟悉光学设计中所有例行工作,如数据结果处理、像差曲线绘制、光学零件技术要求等。 (2)在熟练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上机实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在摸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优化数据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巩固和消化应用光学和本课程中所学的知识,牢固掌握典型光学系统的特点,并初步接触以后可能用到的光学系统,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好的基础。 二.设计题目 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选型和设计) 三.技术要求 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采用普罗I 型棱镜转像,系统要求为: (1)望远镜的放大率Γ=6 倍; (2)物镜的相对孔径D/f′=1:4(D 为入瞳直径,D=30mm); (3)望远镜的视场角2ω=8°; (4)仪器总长度在110mm 左右,视场边缘允许50%的渐晕; (5)棱镜最后一面到分划板的距离>=14mm,棱镜采用K9 玻璃,两棱 镜间隔为2~5mm; (6)lz′=8~10mm。

七.上机结果 1.物镜 (1)优化前数据 程序注释: 设计时间:2013年4月10日星期三 08:59:50 下午 -------输入数据-------- 1.初始参数 物距半视场角(°) 入瞳半径 0 4 15 系统面数色光数实际入瞳上光渐晕下光渐晕 7 3 0 1 -1 理想面焦距理想面距离 0 0 面序号半径厚度玻璃 STO 84.5460 5.741 1 2 -44.9920 2.652 K9 3 -134.9690 56.800 F5 4 0.0000 33.500 1 5 0.0000 4.000 K9 6 0.0000 33.500 1 7 0.0000 12.630 K9 ☆定义了下列玻璃:

微型投影仪的原理和设计

目录 1.选题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方案论证及过程论述 (1) 2.1投影仪的内部结构 (1) 2.1.1投影仪的三大结构 (1) 2.1.2投影仪的各种元件在工作中的作用 (2) 2.1.3投影仪的性能参数 (3) 2.2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4) 2.2.1 投影仪的三种成像原理 (4) 2.2.2现有三种投影仪成像方式的特征比较比较和选择 (6) 2.3投影仪的微型化进程和注意事项 (6) 2.3.1投影仪微型化的可行性方案 (6) 2.3.2微型投影机注意事项 (7) 2.3.3微型投影机常见问题处理 (8) 3.结果分析 (9) 4.结论 (9)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选题背景: 投影仪的定义为:以精确的放大倍率将物体放大投影在投影屏上测定物体形状、尺寸的仪器。在中国投影与一般用于文稿的演示和电影的放映等等。投影仪的出现解决了传统播放器材受物理影响屏幕较小、分辨率不清晰等问题。 投影仪已经广泛应用于商务、教学、家庭影音等领域,其投射出的画面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大小。在显示面积较大的画面时,例如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仪是唯一经济可行的选择。投影仪不受显示屏幕的制约,因此,可以在追求大屏幕、高质量显示效果的同时,缩小机器体积。小型化、微型化是投影仪未来的发展目标。 2.方案论证及过程论述 2.1投影仪的内部结构 2.1.1投影仪的三大结构: 如上图所示为普通投影仪的剖面图,从投影机产品的构成来看,它包括了核心投影成像部件、光学引擎、电气控制和接口三大主要部分。其中的核心投影成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报告2018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报告 ——双胶合物镜的设计 答辩成绩: 报告成绩: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常州工学院

目录 一、 引言(背景): (1) 二、 设计原理 (2) (1)像空间F 数 (2) (2)六个面 (2) (3)求物方孔径EPD (2) (4)h=D/2=12.5 (2) (5)根据C I 求C ,并规划成C (3) (6)根据,S S I II 求P 、W ...................................................................... (3) (7)将P 、W 规化成P ——、W --------- (3) (8)光源为无穷远处 (4) (9) 求P0 (4) (10) 初始结构计算 (4) (11)透镜厚度 (5) 三、设计目的或者任务 (5) 四、 设计内容(要求有光学测量系统图) (6) 1、步骤一输入入瞳直径25mm : (6) 2、步骤二输入视场 (7) 3、步骤三输入波长0.6328um (8) 4、步骤四在透镜数据编辑器内输入镜头参数。 (9) 5、步骤五分析优化前的系统性能 (9) 6、步骤六优化设计 (12) 7、步骤七数据比较与优化后的参数 (13) 五、 设计小结 (16) 六、 参考文献 (17) 七、 附录:设计图纸等 (17)

一、引言(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光学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越来越多得利用到计算机技术,其中ZEMAX就是一款应用十分广泛的的光学设计软件,具有功能完善、操作简单、准确性高、人机交互性好等特点,极大地简化了光学系统的设计过程。 ZEMAX 能够在光学系统设计中实现建模、分析和其他的辅助功能。ZEMAX 的界面简单易用,只需稍加练习,就能够实现互动设计。ZEMAX 中有很多功能能够通过选择对话框和下拉菜单来实现。同时,也提供快捷键以便快速使用菜单命令。手册中对使ZEMAX 时的一些惯用方法进行了解释,对设计过程和各种功能进行了描述。 ZEMAX目前已经是被光电子领域熟知的光学设计的首选软件。该软件拥有两大特点,就是可以实现序列和非序列分析。在全球范围内,这款软件已经被广大的应用在设计显示系统,照明,成像的使用系统,激光系统以及漫射光的设计应用方面。 ZEMAX光学设计程序是一个完整的光学设计软件,是将实际光学系统的设计概念,优化,分析,公差以及报表集成在一起的一套综合性的光学设计仿真软件。包括光学设计需要的所有功能,可以在实践中对所有光学系统进行设计,优化,分析,并具有容差能力,所有这些强大的功能都直观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