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美学与景观鉴赏》课程大纲

《旅游美学与景观鉴赏》课程大纲
《旅游美学与景观鉴赏》课程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中英文):

本课程是把旅游景观和美学相结合,是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层面的选修课程,其内容包括景观与审美的基本概念、审美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典型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与鉴赏方法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掌握美学的相关理论知识,理解并熟悉各类景观的美学特征,掌握各类旅游景观鉴赏的要点,提高旅游景观鉴赏的能力,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情趣、提高综合素质。

This course is an elective course which combines tourism landscape and aesthetics. Its contents include the basic concepts of landscape and aesthetics, the theories of aesthetic psychology,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ypical tourist landscape and the appreciation methods. This course would help the students master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aesthetics and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types of landscape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tourism landscape appreciation.

2.设计思路:

本课程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来理解旅游景观,理解审美过程的美学和心理学原理,并用于对日常生活的解释和景观鉴赏的实践。课程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基本概念、

- 1 -

审美主体的审美心理、审美客体的美学特征及其鉴赏。

基本概念主要讲授“美”的内涵和“审美活动”的特点,从古今中外关于美的定义到对审美活动的理解,并延伸到旅游作为一项特殊的审美活动所具有的特征;也强调“景观”的概念,引导学生以综合、多元、深入的角度理解旅游景观。

审美主体部分是指主体的审美追求、审美心理和审美标准,通过美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揭示审美主体在整个审美活动中的作用过程和机制。

审美客体部分主要包括自然景观、聚落景观、建筑、园林等典型类型的旅游景观,分析其美学特征,揭示其文化内涵,并通过大量案例和野外考察来进行美学鉴赏的实践,从而提高景观鉴赏的能力。

教学内容共六章,分别是: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审美主体,第三章自然旅游景观审美,第四章聚落旅游景观审美,第五章建筑旅游景观审美,第六章园林旅游景观审美。并在其中贯穿景观鉴赏的实践实训。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无

并行课程:无

后置课程:景观规划设计

二、课程目标

(一)专业教育目标

本课程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其目的在于全面理解旅游景观的概念,深入理解旅游景观的美学价值,学习各类景观鉴赏的方法和要点,建立基本的美学素养。到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能:

1、知识

(1)掌握审美的概念与审美活动的特征,以及旅游审美的特殊性

- 1 -

(2)掌握景观的概念

(3)掌握审美追求、审美理想等概念,以及审美的心理过程

(4)掌握审美过程中情感产生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5)掌握形式美法则以及审美标准的影响因素

(6)掌握审美的个性差异产生的原因

(7)理解和掌握自然、聚落、建筑、园林等不同类型旅游景观的审美特点、文化内涵,明确其鉴赏要点

2、能力

(1)能够运用景观的概念来分析旅游资源的价值

(2)能够运用审美心理过程的原理来分析旅游审美现象

(3)能够解释现实中的审美情感的产生原理

(4)能够运用形式美法则来对景观进行鉴赏

(5)能够从多种角度来分析和评判审美标准

(6)能够阐述自然、聚落、建筑、园林等不同类型的旅游景观的审美特点,进行鉴赏

3.素质

增强景观鉴赏的实际能力,会用合适的方式来表达景观之美,并且从整体上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思政教育目标

《旅游美学与景观鉴赏》这门课程是管理学院本科专业的基础选修课,与旅游管理专业相结合,课程思政教育的基本内涵应该是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并加强学生美学教育,增长知识见识、陶冶情操。本门课程主要思政教育目标为:

- 1 -

(1)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挖掘中国旅游景观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帮助学生在景观鉴赏中享受乐趣、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造创新活力。

(3)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真实世界、关注和分析社会现象,能够全面、深入、客观地分析现实问题。

三、学习要求

旅游美学与景观鉴赏是一门知识性很强同时又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学科。本课程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旅游美学相关的概念和知识、各类景观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习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有分析地学习和借鉴。

1.课前预习

1)完成教师提供的先导材料的阅读;2)阅读教材,明确本次课程将要学习探讨的主要知识点;3)完成教师要求的其他课前准备工作

2.课中教学

1)积极发言,回答教师提问;2)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3)勇于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

3.课后复习与自学

1)完成教材内指定作业;2)围绕教师提供和自行收集整理的资料,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完成小组作业;3)通过调研、收集整理资料,结合学习内容,完成教师指定的论文、研究报告的撰写。4)通过教材、视频、参考资料等,完成教师指定内容

- 1 -

的自学;

四、教学进度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选用教材:

《旅游美学》(第4版),王柯平,旅游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四版。

主要参考书:

《旅游景观审美》,沙润等,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破门而入:美学的历史与问题》,易中天,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美学散步》,宗白华,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年第一版;

- 1 -

《建筑美学纲要》,熊明,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中国古建筑二十讲》,楼西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第一版。《园林美学》,梁隐泉,王广友,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说园》,陈从周,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C :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附:作业和平时表现、小组学习评分标准

(1)作业的评分标准

(2)课堂讨论及平时表现评分标准

- 1 -

⑶课程论文及研究性文章评分准则

- 1 -

- 1 -

- 1 -

⑷小组写作学习评分标注

小组展示互评评委姓名 ______________

目的:给大家提供一次批判性对待同学们团队合作、并能够获得有建设性意见反馈的机会。这项评估请独立完成。

- 1 -

说明:根据上述评分标准,给出该小组的得分,所有评委打分的总和将作为该小组的总分,,请大家认真、客观、公平、公正地打分,此表将在保密的情况下由老师统计。

小组组员合作互评你的组号 ________ 目的:给大家提供对本组成员的工作进行点评和评价的机会。这项评估不仅体现了小组作品的结果体现,还包括小组展示的准备过程。这项评估请独立完成。

- 1 -

- 1 -

说明:根据上述评分标准,给出你所在小组成员的得分,此得分将作为小组得分的分配比例,请大家认真、客观、公平、公正地打分,此表将在保密的情况下由老师统计。

七、学术诚信

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八、大纲审核

教学院长:院学术委员会签章:

- 1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