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综合测试题

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综合测试题
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综合测试题

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综合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小题2分,共52分)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的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B.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惟一的运载体

C.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

D.基因治疗主要是对有缺陷的细胞进行修复

2.离体培养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产生的花粉粒,其幼苗中基因型为aabb的概率是()A.1/8 B.1/4 C.1/2 D.0

3.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培育的抗虫棉是否成功,最好检测()

A.是否有抗生素产生B.是否有目的基因表达

C.是否有抗虫的性状出现D.是否能分离到目的基因

4.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其结果产生的蛋白质是()A.氨基酸种类增多B.氨基酸种类减少

C.仍为天然存在蛋白质D.可合成天然不存在蛋白质

5.限制酶是一种核酸切割酶,可辨识并切割DNA分子上特定的核苷酸碱基序列。下图为四种限制酶BamH I,EcoR I,HindⅢ以及BglⅡ的辨识序列。箭头表示每一种限制酶的特定切割部位,其中哪两种限制酶所切割出来的DNA片段末端可以互补黏合?其正确的末端互补序列为何?()

A. BamH I和EcoR I;末端互补序列—AATT—

B. BamH I和HindⅢ;末端互补序列—GATC—

C. EcoR I和HindⅢ;末端互补序列—AATT—

D. BamH I和Bgl II;末端互补序列—GATC—

6.下列属于组织培养的是()

A.花粉培养成单倍体植株B.芽发育成枝条

C.根尖分生区发育成成熟区D.未受精的卵发育成个体

A.蛋白质工程能定向改造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使之更加符合人类需要。

B.蛋白质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蛋白质分子直接进行操作,定向改变分子结构。

C.蛋白质工程能产生出自然界中不曾存在过的新型蛋白质分子。

D.蛋白质工程与基因工程密不可分,又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

8.下列属于基因运载体所必须具有的条件是()

①具有某些标志基因②具有环状的DNA分子

③能够在宿主细胞内复制④具有多种限制性内切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9.以下对DNA的描述,错误的是()

A.人的正常T淋巴细胞中含有人体全部遗传信息

B.同种生物个体间DNA完全相同

C.DNA的基本功能是遗传信息的复制与表达

D.一个DNA分子可以控制多个性状

10.蛋白质工程中直接需要进行操作的对象是()

A.氨基酸结构

B.蛋白质空间结构

C.肽链结构

D.基因结构

11.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融合必须先制备原生质体

B.试管婴儿技术包括人工受精和胚胎移植两方面

C.经细胞核移植培育出的新个体只具有一个亲本的遗传性状

D.用于培养的植物器官或组织属于外植体

12.下列不是基因工程中的目的基因的检测手段的是:()

A.分子杂交技术

B.抗原—抗体杂交

C.抗虫或抗病的接种

D.基因枪法

13.在以下4种细胞工程技术中,培育出的新个体中,体内遗传物质均来自一个亲本的是

A.细胞和组织培养

B.细胞融合

C.动物胚胎移植

D.细胞核移植( )

14.A种植物细胞(基因型为Aa),B种植物细胞(基因型为Bb);去掉细胞壁后,诱导两种细胞的原生质体融合,形成单核的杂种细胞。若经过组织培养得到的杂种植株是( ) A.二倍体,基因型为AaBb B.二倍体,基因型为AAaaBBbb

C.四倍体,基因型为AaBb D.四倍体,基因型为AAaaBBbb

15.甘薯种植多年后易积累病毒而导致品种退化,目前生产上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脱毒的种苗,以保证该品种的品质和产量。那么采用的组织应该是()

A.叶肉B.根尖C.茎尖D.花粉

16.与植物体细胞杂交密切相关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利用离心、振动、电刺激等诱导

B.利用聚乙二醇(PEG)等试剂诱导

C.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D.快速繁殖、培育无病毒植物

17.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经免疫过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的融合,一般需要灭活的病毒或聚乙二醇诱导

B.融合后形成的杂交瘤细胞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单克隆抗体

C.体外培养时,一个B淋巴细胞不但能形成细胞株,而且还能形成细胞系

D.单克隆抗体与常规抗体相比,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产量高

18.用于核移植的供体细胞一般都选用()

A.受精卵

B. 10代以内的细胞

C.传代10~50代以内的细胞

D.处于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次级卵母细胞

19.在已知某小片段基因碱基序列的情况下,获得该基因的最佳方法是()

A. 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人工合成

B. 用m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DNA

C.将供体DNA片段转入受体细胞中,再进一步筛选

D.由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推测mRNA

20.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治疗就是把缺陷基因诱变成正常基因

B.基因诊断的基本原理是DNA分子杂交

C.一种基因探针能检测水体中的各种病毒

D.原核基因不能用来进行真核生物的遗传改良

21.下列不属于动物细胞工程应用的是()

A.大规模生产干扰素,用于抵抗病毒引起的感染

B.为大面积烧伤的病人提供移植的皮肤细胞

C.大规模生产食品添加剂、香料等

D.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加快优良种畜的繁殖

22.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人的效应T细胞能产生单克隆抗体B.培养人的B细胞能够无限地增殖

C.人的成熟红细胞经过培养能形成细胞株D.用胰蛋白酶处理肝组织可获得单个肝细胞

23.蛋白质工程是新崛起的一项生物工程,又称第二代基因工程。下图示意蛋白质工程流程,图中A、B在遗传学上依次表示()

A.转录和翻译B.翻译和转录C.复制和转录D.传递和表达

24.在植物细胞工程中,当原生质体融合成一个细胞后,需要诱导产生出细胞壁,参与这一过程的细胞器是()

A.叶绿体、高尔基体 B.线粒体、高尔基体

C.叶绿体、线粒体D.线粒体、内质网

25.英国科学家应用哪一种关键的细胞工程技术,培育出著名的“克隆绵羊”( )

A.细胞和组织培养B.细胞融合C.动物胚胎移植D.细胞核移植

26.如图是“白菜一甘蓝”杂种植株的培育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白菜—甘蓝”植株不能结籽

B.愈伤组织的代谢是自养需氧型

C.上述过程中包含着有丝分裂,细胞分化和减数分裂等过程

D.“白菜—甘蓝”杂种植株具有的性状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二、多选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18分)

27.乳腺细胞和唾液腺细胞都来自外胚层。乳腺细胞能够合成乳蛋白,不能合成唾液淀粉酶,而唾液腺细胞正相反。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

A.唾液腺细胞没有合成乳蛋白的基因B.乳腺细胞没有合成唾液淀粉酶的基因

C.两种细胞都有合成乳蛋白、唾液淀粉酶的基因D.两种细胞中相关基因选择性地表达

28.下面关于植物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叶肉细胞脱分化后可形成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

B.叶肉细胞经再分化过程可形成愈伤组织

C. 融合植物叶肉细胞时,应先去掉细胞膜

D.叶肉细胞离体培养时,可以表现出全能性

29、关于愈伤组织形成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愈伤组织的形成是离体的植物细胞分化的结果

B.愈伤组织的形成是离体的植物细胞分裂的结果

C.愈伤组织的形成是离体的动物细胞分化的结果

D.愈伤组织的形成是离体的动物细胞分裂的结果

30、下列哪些是胚胎移植的步骤?()

A.对供体、受体的选择和处理

B.配种或进行人工授精

C. 对胚胎进行分割、培养及移植

D.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

3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胚胎发育的早期有一段时间是在透明带内进行的

B.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盘和胎膜

C.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在一定时间内不与母体子宫建立组织上的联系

D.早期胚胎发育到一定阶段才可取出向受体移植

32、关于桑椹胚和囊胚的比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囊胚期细胞分化是由于遗传物质突变引起的

B.囊胚期的细胞出现了细胞分化,但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

C. 桑椹胚的各细胞结构功能基本相同

D.囊胚期内细胞团和滋养层细胞差异不是复制水平上的差异,而是转录水平上的差异引起的。

三、填空题:

33.(12分)限制酶在DNA的任何部位都能将DNA切开吗?以下是四种不同限制酶切割形成的DNA片段:

请用DNA连接酶将它们连接起来:

______和_____能连接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和_____能连接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和_____能连接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和_____能连接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9分)干扰素是治疗癌症的重要物质,人血液中每升只能提取0.05 mg干扰素,因而其价格昂贵,平民百姓用不起。但美国有一家公司用遗传工程方法合成了价格低廉、药性一样的干扰素,其具体做法是:

(1)从人的淋巴细胞中提取能指导干扰素合成的________,并使之与一种叫质粒的DNA结合,然后移植到酵母菌内,从而让酵母菌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酵母菌能用________方式繁殖,速度很快,所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生产________。利用这种方法不仅产量高,并且成本较低。

(3)科学家陈炬在这方向也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成功地把人的干扰素基因嫁接到了烟草的DNA 分子上,其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烟草具有了抗病毒能力,这表明烟草体内产生了________,由此可见,烟草和人体合成蛋白质的方式是________,从进化的角度来考虑,证明了人和植物的起源________

35.(4分)“人工种子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项高新生物技术.它最早是由美国生物学家于 1978年在国际园艺植物学术会议上提出的.20多年来,已有几十个国家的科研人员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1)人工种子是利用了________生物工程中的________技术制成的.

(2)人工种子比天然种子具有的优势之一是,可以通过添加一些物质,来调节植物的生长,下列物质不能往人工种子中添加的是()

A.除草剂

B.乙烯

C.农药

D.生长素

36.(4分)通过细胞工程技术,利用甲、乙两种植物的各自优势,培育高产耐盐的杂种植株。请完善下列实验流程并回答问题:

①A是酶。B是。C是性状的幼芽。

②若目的植株丢失1条染色体,不能产生正常配子而高度不育,则可用(试剂)处理幼芽,以便获得可育的植株。

37.(7分)资料显示,近十年来,PCR技术(DNA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成为分子生物

实验的一种常规手段,其原理是利用DNA半保留复制的特性,在试管中进行DNA的人工复制(如下图),在很短的时间内,将DNA扩增几百万倍甚至几十亿倍,使分子生物实验所需的遗传物质不再受限于活的生物体。请据图回答:

(1)加热至94℃的目的是使DNA样品的键断裂,这一过程在生物体细胞内是通过

酶的作用来完成的。通过分析得出新合成的DNA分子中,A=T,C=G,这个事实说明DNA分子的合成遵循。

(2)新合成的DNA分子与模板DNA分子完全相同的原因是和。

(3)通过PCR技术使DNA分子大量复制时,若将一个用15N标记的模板DNA分子(第一代)放入试管中,以14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连续复制到第五代时,含15N标记的DNA分子单链数占全部DNA总单链数的比例为。

(4)PCR技术不仅为遗传病的诊断带来了便利,而且改进了检测细菌和病毒的方法。若要检测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你认为可以用PCR扩增血液中的()

A.白细胞DNA B.病毒蛋白质C.血浆抗体D.病毒核酸

38.(7分)下图是“试管牛”工厂化生产的技术

流程图,据图回答问题:

(1)根据(填标号)判断,此种繁殖

方式是生殖,此技术的意义在

于。

(2)①过程中通常每个卵巢平均可采集

枚可用的卵母细胞,最终可能产下头犊牛。

(3)②过程通常采用法。

(4)④过程一般要经历哪几个时期:。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二不定项选择题

三填空题

33.

34.(9分)(1)基因合成干扰素(2)无性生殖干扰素(3)都是脱氧核苷酸组成都具有双螺旋结构(4) 干扰素相同的相同的

35. (4分)(1)细胞工程;植物组织培养(2)A

36.(4分)①纤维素酶和果胶;融合的原生质体;耐盐②秋水仙素

37.(7分)(1)氢,解旋,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DNA分子中独特的双螺旋结构复制过程中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1/16 。(4)D

38.(7分)(1) ③有性快速大量繁殖良种牛,提高经济效益(2)10 1~2 (3)化学

(4)受精卵、卵裂期、桑椹胚期、囊胚期

完整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三测试题 一、选择题(1~30小题每题1分,31~40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及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 B.氧进入血液中红细胞的过程就是进入内环境的过程 C.pH的调节要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实现 D.环境温度下降导致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2.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 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D.淋巴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3.某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秋季越野赛后,感觉浑身酸痛,并伴随着大量出汗等。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使其体内产生了大量乳酸,致使其血浆pH显著下降 B.此时应及时补充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以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 C.由于能量大量消耗,其血液中的血糖浓度会大幅度下降 D.由于其体内内环境pH发生变化,所以细胞代谢发生紊乱 4.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 A.血浆CO浓度升高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2D.血糖浓度升高C.血浆渗透压升高 5.一般情况下,大脑受伤丧失意识和脊髓排尿中枢受伤的两种病人,其排尿情况分别是A.尿失禁、正常排尿B.尿失禁、不能排尿 C.正常排尿、尿失禁D.不能排尿、尿失禁 6.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的同一组织或器官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7.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⑦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⑤⑥⑦ 8.某男子接触过患某种禽流感的家禽,医生检查发现该男子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出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男子终身具有抵抗该种禽流感病毒的能力 B.该男子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感染这种流感病毒的患者 C.该男子获得的对这种禽流感病毒的免疫力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该男子具有抵抗各种禽流感病毒的能力 9.下列各项中,与植物激素有关的一组是

高中生物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东营市一中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第I卷共60分,1~30小题每题1分,31~50小题每题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关于高倍镜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先在低倍镜下看清楚,再转至高倍镜 B.先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C.把视野调亮,图像才清晰 D.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倍数 ,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最显著区别在于() A.有无核物质 B.有无细胞质 C.有无核膜 D.有无细胞壁 3.细胞学说揭示了() 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C.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D.人们对细胞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4.关于DNA和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者都能携带遗传信息 B.二者的基本单位都是核苷酸 C.组成二者的糖都是五碳糖只存在细胞核内,RNA只分布在细胞质中 5.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 ; B.所有细胞的组成成分都含有纤维素 C.谷物中含量最丰富的多糖是淀粉和纤维素 D.在人和动物皮下含量最丰富的储能物质是脂肪 6.下列哪种物质的合成过程需要供给氮源() A.糖原 B.淀粉 C.脂肪 D.胰岛素 7.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膜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 B.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 C.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D.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功能 / 8.下列选项中,含有相同元素的一组化合物是() A.纤维素和叶绿素B.脂肪和磷脂 C.三磷酸腺苷和核糖核酸D.胆固醇和血红蛋白 9.右图表示免疫球蛋白IgG的结构示意图,其中-S-S-表示连接两条相邻肽链的二硫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A.构成IgG的基本元素有C、H、O、N B.连接IgG基本单位的化学键的结构式是-NH-CO- C.该IgG分子中至少含有4个氨基和4个羧基 D.与IgG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10.大豆根尖细胞所含的核酸中,含有碱基A、G、C、T的核苷酸种类数共有() A.8 B.7 C.5 D.4 / 11.一些实验必须先制作玻片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下面的实验过程错误 ..的是() A.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B.DNAD的观察: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 C.质壁分离观察:撕取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D.线粒体观察: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观察

生物选修三综合测试题完整版

生物选修三综合测试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选修三综合测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图为DNA 分子在不同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图中依次表示限制性内切酶、DNA 聚合酶、DNA 连接酶、解旋酶作用的正确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2.科学家用小鼠骨髓瘤细胞与B 淋巴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细胞,经培养可产生大量的单克隆抗体,所用的B 淋巴细胞是来自 A .骨髓的 B 淋巴细胞 B .脾脏的能产生抗体的B 淋巴细胞 C .胸腺的B 淋巴细胞 D .脾脏经过筛选的,能产生单一抗体的B 淋巴细胞 3.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膜融合的是 A .植物体细胞杂交 B .受精过程 C .氧进入细胞中的线粒体 D .效应B 细胞产生抗体 4.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形成和形态发生是十分关键的一步,而这除需要 必备的营养和一些刺激因素外,还需要有起诱导作用的物质,它是 A .铜、锌等微量元素 B .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 C .蔗糖和葡萄糖 D .维生素和氨基酸 5.下列不. 属于动物细胞工程应用的是 A .大规模生产干扰素,用于抵抗病毒引起的感染 B .为大面积烧伤的病人提供移植 的皮肤细胞 C .大规模生产食品添加剂、杀虫剂等 D .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加快优良 种畜的繁殖 6.科学家发现将人的干扰素的cDNA 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产生的干扰素的抗病毒活 性为 106μg /ml ,只相当于天然产品的十分之一,通过基因定点突变将第17位的半 ─→ ① ─→ ② ─→ ③ ─→ ④

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综合测试题

时间/年 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综合练习题 1. 在什么情况下,种群中个体数目会呈指数增长? A .当只有食物受到限制时 B .当开始环境适合于这一个物种,但后来却不适合时 C .只有当捕猎者不存在时 D .只有在实验室中的理想条件下 2. 农业上应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正常交配,致使 种群密度 A .明显下降 B .保持稳定 C .迅速增长 D .越来越大 3. 有一位学者正在研究某种鸟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研究的对象从生态学水平看属于 A .生态系统 B .群落 C .个体 D .种群 4. 高山上植物沿高山分布: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 甸。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阳光 B .水分 C .温度 D .海拔高度 5. 冬虫夏草是一味名贵中药。虫草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虫体内部 组织被破坏,菌丝充满虫体成为菌核,夏季菌核萌发,长出具柄的子座,似直立小草。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属于: A .共生 B .寄生 C .竞争 D .捕食 6. 一个森林群落中不包括: A .细菌和真菌 B .所有动物 C .微生物 D .落叶和土壤 7. 以下哪一项是初生演替的例子: A .藓—地衣—草本植物—木本植物 B .裸岩—地衣—藓—草本植物—木本植物 C .木本植物—地衣—藓—草本植物 D .草本植物—地衣—藓—木本植物 8. 在下列的四个种群年龄分布类型中,哪一类型种群灭绝的可能性最大: 9. 同一草原上的羊和牛,同一草原上的狼与羊,噬菌体侵染的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构成的 植物体。以上4种种间关系分别依次为 A .竞争、捕食、寄生、共生 B .竞争、寄生、捕食、共生 C .寄生、共生、竞争、捕食 D .共生、寄生、竞争、捕食 10. 在森林中雀鸟总爱在上层采食,柳莺却爱在中层筑巢,只有血雉喜欢寻觅底层的昆虫与苔藓, 这种现象从生物群落的结构上看属于 A .垂直分布 B .水平分布 C .结构的分区 D .结构的组成 11. 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实线.虚线表示)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 群的关系是: A .捕食关系,实线代表捕食者,虚线代表被捕食者 B .捕食关系,虚线代表捕食者,实线代表被捕食者 C .竞争关系,实线代表竞争中的胜者,虚线代表失败者 D 12. 某种群的个体数变化如图,在曲线区段中,种内斗争最弱的一段应是 A .AB 段 B .BC 段 C .CD 段 D .DE 段 13. 如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K 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②在K 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 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 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14. 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B .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D .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A B C D 时间 个 体数

高中生物必修一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生物《必修1》综合检测题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60分) 1.细胞学说揭示了() A.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B.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C.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D. 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2.下列属于大量元素的一组是() A.N、S、O、Mg B.H、O、K、B C.P、N、C、Mo D.Ca、C、O、Mn 3.图中①~④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一定是高倍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 B.此细胞不可能是植物细胞,只能是动物细胞 C.结构①不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结构①②③④中都含有大量磷脂 4.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1分子谷氨酸含有的C、H、O、N原子数 依次是() A.5、9、4、1 B.4、8、5、1 C.5、8、4、1 D.4、9、4、1 5.叶绿体与线粒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同点是() ①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②具有双层膜;③产生氧气; ④水是其中化学反应的原料;⑤含有DNA;⑥内部含有酶 A.①②④⑥ B.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④⑤⑥ 6.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红细胞作材料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 A.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水中易涨破 B.此类细胞容易得到 C.此类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易观察 D.此类细胞内无核膜,线粒体膜等结构 7、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用于鉴别细胞的死活。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利用PI鉴别死活的基本原理是 ( ) A、死细胞与活细胞的细胞膜结构不同 B、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PI C、死细胞与活细胞的细胞膜成分含量不同 D、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PI的进 8.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中,最能体现细胞膜结构特点的是() A.选择透过性 B.内吞和胞吐 C.保护作用 D.主动运输 9. 某蛋白质分子中有M个氨基酸组成,其中有N条肽链,则此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几个氧原子?( ) A、2M B、M-N C、M D、M+N

高中生物选修测试题

高中生物选修测试题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如下图所示,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在下列装置中都放入干酵母(内有活酵母菌),其中适于产生酒精的装置是 ( ) 2.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含水量大于85%的豆腐利于保持湿度,适宜制作腐乳 B.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产生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 C.卤汤中的酒应控制在12%左右 D.装瓶时,应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 3.在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中,都要防止微生物污染,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果醋发酵阶段应封闭充气口,防止杂菌进入 B.腌制腐乳的卤汤中应含有12%左右的酒精以抑制细菌的增殖 C.利用自然菌种发酵果酒时,将封有葡萄汁的发酵瓶进行高压灭菌D.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部分的盐要铺薄一些 4.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各种微生物的培养基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B.与斐林试剂检测相比,用尿糖试纸检测尿液中的葡萄糖,特异性更强、灵敏度更高 C.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引物Ⅰ和引物Ⅱ的碱基序列应互补 D.腐乳制作过程中,添加料酒、香辛料和盐,均可以抑制杂菌的生长 5.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微生物培养中的一种常用的接种方法。下列相关叙

述错误的是 ( ) A.操作中需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浓度梯度稀释 B.需将不同稀释浓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表面 C.不同浓度的菌液均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D.操作过程中对培养基和涂布器等均需进行严格灭菌处理 8.检验培养基是否有杂菌污染的最有效方法是 ( ) A.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实验桌培养 B.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窗台培养 C.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D.将已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9.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必要条件是 ( ) A.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 B.导入其他植物的基因 C.脱离母体并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 D.将成熟的筛管的细胞移到去核的卵细胞中 10.能够测定样品活菌数的方法是 ( ) A.稀释涂布平板法B.直接计数法 C.重量法 D.比浊法 11.在下列选项中,没有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一项是 ( ) A.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 B.利用花药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C.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 D.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 12.关于发酵过程产物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果汁发酵是否产生酒精,可用NaOH来检验 B.检验醋酸产生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或用pH试纸鉴定 C.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能测定

#生物选修三综合测试题一)

#生物选修三综合测试 题一) https://www.360docs.net/doc/675778580.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选修三综合测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图为DNA 分子在不同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图中依次表示限制性内切酶、DNA 聚合酶、DNA 连接酶、解旋酶作用的正确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2.科学家用小鼠骨髓瘤细胞与B 淋巴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细胞,经培养可产生大量的单克隆抗体,所用的B 淋巴细胞是来自 A .骨髓的B 淋巴细胞 B .脾脏的能产生抗体的B 淋巴细胞 C .胸腺的B 淋巴细胞 D .脾脏经过筛选的,能产生单一抗体的B 淋巴细胞 3.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膜融合的是 A .植物体细胞杂交 B .受精过程 C .氧进入细胞中的线粒体 D .效应B 细胞产生抗体 4.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形成和形态发生是十分关键的一步,而这除需要必备的营养和一些刺激因素外,还需要有起诱导作用的物质,它是 A .铜、锌等微量元素 B .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 C .蔗糖和葡萄糖 D .维生素和氨基酸 5.下列不. 属于动物细胞工程应用的是 A .大规模生产干扰素,用于抵抗病毒引起的感染 B .为大面积烧伤的病人提供移植的皮肤细胞 C .大规模生产食品添加剂、杀虫剂等 D .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加快优良种畜的繁殖 6.科学家发现将人的干扰素的cDNA 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产生的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为 106μg /ml ,只相当于天然产品的十分之一,通过基因定点突变将第17位的半胱氨酸改变成丝氨酸,结果使大肠杆菌中生产的β一干扰素的抗病性活性提高到108μg /ml ,并且比天然β一干扰素的贮存稳定性高很多。此项技术属于 A .细胞工程 B .蛋白质工程 C .胚胎工程 D .基因工程 7.单克隆抗体与血清抗体相比,优越之处在于 ─→ ① ─→ ② ─→ ③ ─→ ④

高二生物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2010-2011学年上学期高二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试卷 2?关于渗透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B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微粒数目无关,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体积 D. 在37C 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 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 的渗透压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 .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 C .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D .不同人的体温,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存在微小的差异 4. 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C .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 5. 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后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前膜 B. 神经递质是一种电信号 C. 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 D. 神经递质传递是双向的 6. 取未受操作影响的两相连的神经元,浸 泡在任氏液 (可保持神经细胞活性)中,其中一个 神经元是与肌肉纤维连接的运动神经元。装置 如卜图,卜列各诰顶分析不用确的是 () A. 分别刺激A 、B 、C G H 五处,能引起肌肉纤维收缩的(位置)有 5处 B. 在B 、C 两点接上灵敏的电流计,刺激 A 和G 点:电流计指针祁能慌转 C. D 、E 、F 共同构威了两个神经兀相连接的邦位叫突触 D. 刺激E 、F 点,弓I 起肌肉收缩的时间不同 7?人体下丘脑不能完成的生理功能是 A .体温调节 B .水平衡调节 C .内分泌调节 D .血液pH 值的调节 &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大 脑皮层的 A . W 区 B . V 区 C . S 区 9?下列关于机体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1.5分,共60分) 1.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为( C 依次为血浆、组织液、淋巴 C 依次为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D 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 D 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淋巴 A.A 、 B. A 、 C. B 、 B 、 B 、 C 、 B .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D .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高中生物必修一综合测试题+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综合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某同学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时,发现所观察到的数百 个细胞无一处在分裂期。这是因为( ) A.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长,一般很难观察到其分裂期 B.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已经死亡,不能分裂 C.洋葱表皮细胞原本就是死细胞,不会分裂 D.洋葱表皮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一般不会分裂 2.最能说明细胞膜结构特点的实例是 A.人类甲状腺细胞内碘离子的浓度比血液高20~30倍 B.人鼠细胞融合 C.氧气进入人体肌细胞 D.二氧化碳进入叶肉细胞 3.下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0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B.图甲中,T a、T 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但对酶活性的影响有本质的区别C.图乙中T b到T c的曲线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麦芽糖不再上升,酶的活性已达到最大D.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为T0 4.下列有关细胞内分子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磷脂是所有细胞都具有的脂质 B. 豌豆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有8种 C. 生物大分子彻底水解后的产物即是它的基本组成单位 D. 含量越多的物质具有的生理功能越多 5.某同学用光学显微镜在“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可观察 到的现象是( ) A.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B.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 C.清晰地看到中心体和染色体 D.某一细胞由中期逐渐过渡到后期 6.(2015秋?南昌校级月考)根据下列概念图做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 丙图可表示糖类(a)和糖原(b)的关系 B. 乙图能体现酶(c)、蛋白质(a)和固醇物质(b)的关系 C. 丁图可体现出细胞(c)、内质网(a)和线粒体(b)的关系 D. 若甲图中a和b分别代表酵母菌和蓝藻,d可以代表原核生物

高中生物选修三练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选修教材练习 一、选择题 1.(全国卷1)下列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或植物细胞质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克服生殖隔离的限制,培育远缘杂种。 B不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属于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 C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正交反交F1的表现型一致。 D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F1的遗传物质来自母本的多余父本的。 2(重庆)下表有关基因表达的选项中,不可能的是 D 基因表达的细胞表达产物 A 细菌抗虫蛋白基因抗虫棉叶肉细胞细菌抗虫蛋白 B 人A 酪氨酸酶基因正常人皮肤细胞人酪氨酸酶 C 动物胰岛索基因大肠杆菌工程菌细胞动物胰岛索 D 兔血红蛋白基因兔成熟红细胞兔血红蛋白 3.(浙江)用动、植物成体的体细胞进行离体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都需用CO2培养箱B.都须用液体培养基 C.都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D.都可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4.(浙江)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 DNA 连接酶是两类常用的工具酶 C.人胰岛素原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胰岛素原无生物活性 D.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筛选含重组 DNA 的细胞和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 5.(江苏)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卵裂期胚胎中细胞数目和有机物总量在不断增加 B.胚胎分割时需将原肠胚的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C.胚胎干细胞具有细胞核大、核仁小和蛋白质合成旺盛等特点 D.胚胎干细胞是一类未分化细胞,可从早期胚胎中分离获取 6.(广东 B 卷)钱永健先生因在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的杰出成就而获 2008 年诺贝尔奖。在某种生物中检测不到绿色荧光,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该生物体内后,结果可以检测到绿色荧光。由此可知 A.该生物的基因型是杂合的 B.该生物与水母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C.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该生物体内得到了表达 D.改变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 1 个核苷酸对,就不能检测到绿色荧光 二、非选择题:

高三一轮总复习高中生物必修三综合题练习题

必修三综合练习题 、选择题 1. 下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 a. b、c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②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中、h a ——H~■it 糖原可以存在于a中③a与b、c、d相比的蛋白质含量较咼④正 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a中⑤a、b、d是细胞代—站 谢的主要场所⑥b中的有些物质经过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a⑦内环----- 境成分稳定,机体达到稳态。 A .一项正确 B .两项正确 C .三项正确 D .四项正确 2. 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i、n、川、w表示能直接与 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 B. n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 C. ②表示重吸收作用,w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D. 内环境与I交换气体只须通过肺泡壁即可完成 3. 下图为人体内血糖的调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1诩'热麻丹宓------------ 结曲A r |卄険斋仆帳坤刨|n戟崇芬 1 i1T 1 ---- 血WJ滋窪卜-降 ---------- 皓杓A A. n激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 B. i、n激素间既有协同作用又有拮抗作用 C. 川激素是胰高血糖素,促进血糖浓度的升高。 D. 血糖调节存在反馈调节。 4. 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 、b 、c 、d 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② c 、d 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③ 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④ 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 e 激素 ⑤ 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⑥ 上图表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皮肤均为效应器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5 ?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 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 0C 的环境中,产热为 al ,散热为bl ;处于30C 的环境中,产热为 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同30C 环境相比,人处于 0C 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 维持体温稳定,因 此 a1>a2, b1

高中生物必修一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生物《必修1》综合检测题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60分) 1 ?细胞学说揭示了( ) A. 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C.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D. 2. 下列属于大量元素的一组是( ) 3. 图中①?④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图一定是高倍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 B. 此细胞不可能是植物细胞,只能是动物细胞 C 结构①不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结构①②③④中都含有大量磷脂 4. 谷氨酸的R 基为GHQ, 1分子谷氨酸含有的 CHO N 原子数 依次是 ( ) A. 5、9、4、1 B . 4、8、5、1 C . 5、8、4、1 D . 4、9、4、1 5. 叶绿体与线粒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同点是 ( ) ①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②具有双层膜; ③产生氧气; ④水是其中化学反应的原料; ⑤含有DNA ⑥内部含有酶 A. ①②④⑥ B .③④⑤⑥ C .①③④⑤ D .②④⑤⑥ 6. 科 学家常用哺乳动物红细胞作材料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 ) A. 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水中易涨破 B .此类细胞容易得到 C 此类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易观察 D .此类细胞内无核膜,线粒体膜等 结构 7、水溶性染色剂(Pl )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用于鉴别细胞的死活。细胞浸 泡于一定浓度的 PI 中,仅有死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利用 PI 鉴别死活的基 A.N S 、O Mg B.H 、O K 、B C.P 、N 、C Mo D. Ca 、C O Mn B.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完整版)生物选修三综合测试题一)

选修三综合测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图为DNA 分子在不同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图中依次表示限制性内切酶、DNA 聚合酶、DNA 连接酶、解旋酶作用的正确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2.科学家用小鼠骨髓瘤细胞与B 淋巴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细胞,经培养可产生大量的单克隆抗体,所用的B 淋巴细胞是来自 A .骨髓的 B 淋巴细胞 B .脾脏的能产生抗体的B 淋巴细胞 C .胸腺的B 淋巴细胞 D .脾脏经过筛选的,能产生单一抗体的B 淋巴细胞 3.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膜融合的是 A .植物体细胞杂交 B .受精过程 C .氧进入细胞中的线粒体 D .效应B 细胞产生抗体 4.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形成和形态发生是十分关键的一步,而这除需要必备的营养和一些刺激因素外,还需要有起诱导作用的物质,它是 A .铜、锌等微量元素 B .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 C .蔗糖和葡萄糖 D .维生素和氨基酸 5.下列不. 属于动物细胞工程应用的是 A .大规模生产干扰素,用于抵抗病毒引起的感染 B .为大面积烧伤的病人提供移植的皮肤细胞 C .大规模生产食品添加剂、杀虫剂等 D .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加快优良种畜的繁殖 6.科学家发现将人的干扰素的cDNA 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产生的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为 106μg /ml ,只相当于天然产品的十分之一,通过基因定点突变将第17位的半胱氨酸改变成丝氨酸,结果使大肠杆菌中生产的β一干扰素的抗病性活性提高到108μg /ml ,并且比天然β一干扰素的贮存稳定性高很多。此项技术属于 A .细胞工程 B .蛋白质工程 C .胚胎工程 D .基因工程 ─→ ① ─→ ② ─→ ③ ─→ ④

高中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试卷

高二期末测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 ) A. 通过肝脏可增加或减少血糖含量 B. 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 C. 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 2.下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 B.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③④⑤ D.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氧气、抗体、神经递质、胰蛋白酶都出现在细胞外液中 B.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C.寒冷时出现寒颤是稳态失调的表现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4.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D.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血浆pH显著下降 5.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施加一定的电流刺激时,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变化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 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 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6.下图是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②④⑤共同构成突触 B.①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 C.③作用于④,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D.由于③只能由②释放作用于④,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 7. 根据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高一生物必修一期末考试题和答案

高一生物必修一期末考试 2010-10-25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下列选项中的各种物质,在植物叶片中的含量不会按表中数据变化的是 叶片存在天数24815255080120200250280300 物质相对量 A.叶绿素含量B.铁元素含量C.自由水含量D.淀粉含量 2.有一条多肽链,分子式为C x H y O p N q S,将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分析推算 可知,水解得到的氨基酸个数为 A.q+1 B.p-1 C.q-2 D.p+1 3.在下列四个试管中分别加入一些物质,甲试管:经高温煮沸冷却后的豆浆;乙试管: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溶液;丙试管:蛋清和蛋白酶;丁试管: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蒸馏水。 则上述四个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后,有紫色反应的是 A.甲.丙.丁 B.乙.丙.丁C.甲.乙.丙 D.甲.丁 4.下图表示真核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图中物质甲表示蛋白质,物质乙表示磷脂 B.丙的功能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能形成ATP的场所是①、②且都含有DNA、RNA、蛋白质和磷脂等成分 D.完成③、④、⑤功能的结构均具有单层膜结构 C H O N N、P 甲 乙 丙 ①(光合作用) ②(动力工厂) ③(蛋白质运输通道) ④(植物细胞壁的形成) ⑤(植物渗透吸水) ⑥(酶仓库)

5.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特殊性决定了个体的特殊性,因此,对细胞的深入研究是揭开生命奥秘、改造生命和征服疾病的关键。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性激素的合成与内质网有关 B.细菌和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但其主要成分不同 C.硝化细菌、霉菌、水绵的细胞不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 D.抑制细胞膜上载体活性或影响线粒体功能的毒素,都会阻碍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 6.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下列现象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 DNA复制和染色体数加倍 B.赤道板的出现和细胞质的分裂 C.中心体的复制和纺锤体的形成 D.着丝点的分裂和和染色单体消失 7.下列叙述中表明动物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显著特点是 A.中心体周围发射出星射线B.线粒体产生大量ATP C.核糖体合成活动加强D.高尔基体数目显著增多 8.右图中①②③三个圆分别代表某个概念或某类物质。以下各项中,能构成图示关系的是 A.①酶;②蛋白质;③激素 B.①DNA;②染色体;③核糖核苷酸 C.①胆固醇;②固醇;③维生素D D.①同化作用;②新陈代谢;③异化作用 9.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体内的酶在不断地更新 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C.酶催化反应能放出更多的能量 D.强酸、强碱或高温、低温都会使酶永久失活 10.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生物高分子物质 B.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合成ATP需要在光下才能进行 C.活细胞中ATP与ADP之间的转化时刻发生 D.1摩尔ATP水解时,能释放出的能量,这些能量贮存在两个高能磷酸键中

高二生物选修三基因工程测试题(含答案)详细解答

基因工程测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已知某种限制性内切酶在一线性DNA分子上有3个酶切位点,如图中箭头所指,如果该线性DNA分子在3个酶切位点上都被该酶切断,则会产生a、b、c、d四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现在多个上述线性DNA分子,若在每个DNA分子上至少有1个酶切位点被该酶切断,则从理论上讲,经该酶切后, 这些线性DNA分子最多能 产生长度不同的DNA片段 种类数是( c ) A.3 B.4 C.9 D.12 2.下图是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细菌B细胞内制造“工程菌”的示意图。已知细菌B细胞内不含质粒A,也不含质粒A上的基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将重组质粒导入细菌B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钙离子处理法B.将完成导入过程后的细菌涂布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生长的只是导入了重组质粒的细菌普通质粒A和重组质粒都含有抗氨苄青霉素基因。都能生长因为目的基因在四环素 C.将完成导入过程后的细菌涂布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能生长的就是导入了质粒A 的细菌导入重组质粒的细菌不能生长,因为目的基因插在抗四环素基因中,抗四环素基因的结构被破坏。 D.目的基因成功表达的标志是受体细胞能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受体细胞通过转录、翻译合成相应的蛋白质,即人的生长激素。 3.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D ) A.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是两类常用的工具酶 C.人胰岛素原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胰岛素原无生物活性 D.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筛选含重组DNA的细胞和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常用的工具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人胰岛素原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胰岛素原无生物活性,只有经过一定的物质激活以后,才有生物活性.载体上的抗性基因主要是有利于筛选含重组DNA的细胞,不能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所以D错误. 4.将ada(腺苷酸脱氨酶基因)通过质粒pET28b导入大肠杆菌并成功表达腺苷酸脱氨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 ) A、每个大肠杆菌细胞至少含一个重组质粒 B、每个重组质粒至少含一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位点 C、每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位点至少插入一个ada不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位点不同,不是每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位点都能插入ada。 D、每个插入的ada至少表达一个腺苷酸脱氨酶分子 5.北极比目鱼中有抗冻基因,其编码的抗冻蛋白具有11个氨基酸的重复序列,该序列重复次数越多,抗冻能力越强,下图是获取转基因抗冻番茄植株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B )农杆菌转化法 A、过程①获取的目的基因,可用于基因工程和比目鱼基因组测序图中①是获取目的基因的过程,获取的目的基因,可用于基因工程,但不能用于比目鱼基因组测序,故A错误; B、多个抗冻基因编码区依次相连成能表达的新基因,不能得到抗冻性增强的抗冻蛋白将多个抗冻基因编码区相连形成的能表达的新基因可能不再是抗冻基因,所以可能得不到抗冻性增强的抗冻蛋白,故B 正确;, C、过程②构成的重组质粒缺乏标记基因,需要转入农杆菌才能进行筛选②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基因表达载体通常由启动子、目的基因、终止子和标记基因构成,其中标记基因的作用是筛选重组质粒,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只能将质粒导入受体细胞,不能对重组质粒进行筛选,故C错误; D、应用DNA探针技术,可以检测转基因抗冻番茄植株中目的基因的存在及其完全表达利用DNA探针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到受体细胞,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出来,故D错误.6.在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烟草过程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 ) A 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限制性核酸内切 酶只能识别DNA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位点切割,而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是RN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其不能发挥作用. B 用DNA连接酶连接经切割的抗除草剂基因和载体 C 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原生质体 D 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筛选转基因烟草细胞目的基因为抗除草剂 基因,所以成功导入目的基因的细胞具有抗除草剂的能力,筛选时应该用还有除草剂的培养基筛选转基因细胞 7.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A.基因工程往往以细菌抗药性基因为目的基因基因工程经常以抗菌素抗性基因为标记基因,便于重组质粒的筛选,A错误; B.重组DNA的形成和扩增是在细胞内完成的比如PCR技术在体外 C.基因工程育种能够定向地改造生物性状,快速形成新物种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培育新的农作物优良品种的生物技术 D.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是构建重组DNA必需的工具酶8.下列有关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基因工程需对基因进行分子水平操作,蛋白质工程不对基因进行操作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都是分子水平操作,且直接操作对象都是基因。 B.基因工程合成的是天然存在的蛋白质,蛋白质工程合成的可以不是天然存在的蛋白质基因工程合成的是天然存在的蛋白质,而蛋白质工程合成的可以是自然界不存在的蛋白质,但不是只能合成天然不存在的蛋白质。 C.基因工程是分子水平操作,蛋白质工程是细胞水平(或性状水平)操作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都是分子水平操作 D.基因工程完全不同于蛋白质工程蛋白质工程是以蛋白质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基因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所以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 9.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跟解旋酶的作用相同 B.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 对原则完成 C.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TP、四种核糖核苷酸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热稳定DNA聚合酶 D.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 10.“工程菌”是指(C) A.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诱发菌类自身某些基因得到高效表达的菌类细胞株系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使外源基因得到高效表达的菌类细胞株系一般称为“工程菌” B.用遗传工程的方法,使同种不同株系的菌类杂交,得到的新细胞株系 C.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使外源基因得到高效表达的菌类细胞株系 D.从自然界中选取能迅速增殖的菌类 二、非选择题 11.为扩大可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黄河三角洲等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备受关注。我国科学家应用耐盐基因培育出了耐盐水稻新品系。 植 线性DNA分子的酶切示 意图

选修三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测试卷(一) 一、选择题 1. 下列有关化学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某原子跟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其共价键数一定等于该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数 B. 水分子内氧原子结合的电子数已经达到饱和,故不能再结合其他氢原子 C. 完全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也可能含有离子键 D. 配位键也具有方向性、饱和性 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σ键比π键重叠程度大,形成的共价键强 B. 两个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时,最多有一个σ键 C. 气体单质中,一定有σ键,可能有π键 D. N2分子中有一个σ键,两个π键 3. 老鼠能在多氟碳化物溶液内部潜水游动,科学家预测多氟碳化物可能成为血液的替代品。全氟丙烷(C3F8)是一种常见的多氟碳化物,下列对该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全氟丙烷的电子式为B.原子半径C比 F 的小 C.全氟丙烷分子中的化学键只有共价键 D .全氟丙烷分子中既含σ键又含π键 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NH3、CO、CO2都是极性分子 B.CH4、CCl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HF、HCl、HBr、HI 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D.CS2、H2O、C2H2 都是直线形分子 6. 下列结构图中,?代表前二周期元素的原子实(原子实是原子除去最外层电子后剩余 的部分),小黑点代表未用于形成共价键的最外层电子,短线代表价键。示例: 根据各图表示的结构特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结构图中共出现 6 种元素 B .甲、乙、丙为非极性分子,丁为极性分子 C.甲与丁可以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

D .向 CaCl 2溶液中加入 (或通入 )丙有白色沉淀产生 7 .根据科学人员探测,在海洋深处的沉积物中含有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有关 其组成的两种分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9.碘单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但在 CCl 4 中溶解度很大,这是因为 ( ) A . CCl 4与 I 2相对分子质量相差较小,而 H 2O 与 I 2相对分子质量相差较大 B .CCl 4与 I 2都是直线形分子,而 H 2O 不是直线形分子 C .CCl 4和 I 2都不含氢元素,而 H 2O 中含有氢元素 D .CCl 4和 I 2都是非极性分子,而 H 2O 是极性分子 10.韩国首尔大学的科学家将水置于一个足够强的电场中,在 “暖冰”。下列关于“暖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暖冰中水分子是直线形分子 B. 水凝固形成 20℃时的“暖冰”所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C .暖冰中水分子的各原子均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 D .在电场作用下,水分子间更易形成氢 键,因而可以制得“暖冰” 二、非选择题 11.有 A 、 B 、C 、 D 、 E 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 B 是地壳中含量最 多的元素。已知 A 、C 及 B 、D 分别是同主族元素,且 B 、D 两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是 A 、 C 两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的 2 倍;在处于同周期的 C 、D 、E 三元素中, E 的原子半 径最小;通常条件下,五种元素的单质中有三种气体,两种固体。 (1)B 、C 两元素按原子个数 1∶1 组成的化合物 F 中的阴阳离子比为 _____ ,F 中既存在 离子键又存在 ______ 共价键 ( 填“极性”或“非极性” )。 (2) 试比较 D 、 E 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 填写化学式 ) > _____ 。 (3) 将 E 单质通入 A 、B 、 C 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中,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两种均含 A 、 B 、 C 、 D 四种元素的化合物在溶液中相互反应,且生成气体的化学方 程式: 。 (5)D 的氢化物分子中, D 原子的杂化方式是 ____ ,空间构型是 ________ 。 12. ( 2018·福建高考)氮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 回答以下问题: ( 1)基态氮原子的价 电子排布式是。 ( 2) C 、 N 、 O 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3)肼( N 2H 4 )分子可视为 NH 3 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 NH 2(氨基)取代形成的另 一种氮的氢化物。 ① NH 3分子的空间构型是; N 2H 4 分子中氮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 ②肼可用作火箭燃 料,燃烧时发生的反应是: -1 N 2O 4( l )+ 2N 2H 4( l )===3N 2(g )+4H 2O (g )△ H =-1 038.7 kJ ·mol -1 若该反应中有 4 mol N - H 键断裂,则形成的 π键有 mol 。 ③肼能与硫酸反应生成 N 2H 6SO 4,N 2H 6SO 4 晶体类型与硫酸铵相同,则 N 2H 6SO 4 的晶体内不 存在(填标号)。 a. 离子键 b. 共价键 c. 配位键 d. 范德华力 (4)图 1 表示某种含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其分子内 4 个氮原子分别位于正四面体的 4 个顶点(见图 2 ),分子内存在空腔,能嵌入某离子或分子并形成 4 个氢键予以识别。 A .它们都是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 子 3 B .它们之间以氢键结合在一起 sp 3 —S D .它们的立体结构都相同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个水分子与其他水分子间只能形 成 2 个氢键 B .含氢键的分子熔、沸点一定升高 C .分子间作用力包括氢键和范德华力 D .当 H 2O 由液体变为气体时只破坏了氢键 20℃时,水分子瞬间凝固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