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解析-卡拉特拉瓦

结构解析-卡拉特拉瓦
结构解析-卡拉特拉瓦

结构与美学诗意的碰撞

----卡拉特拉瓦的创作艺术

摘要:结构作为建筑的支撑体系,同时也作为装饰构件,在隐藏和忽略一度后,被建筑师再次重新认识并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建筑与结构如何被认识和对待,应该怎样处理结构,对待结构美和装饰都是值得探讨和深思的。

关键词:结构结构美学张力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无论是后现代主义,还是解构主义,都曾以丑怪和非理性掀起了一场审美价值观的革命,于是各种另类而又丑怪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这些建筑,初看似乎有些新奇感,然而时间久了不但不新鲜,反而让人感觉更加丑怪,有时甚至会令人有些反感。而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虽然同样设计了怪异另类的建筑,却给我们以别样的美感,其中所体现出来的那股豪气让我们不禁为之感慨。

歌德曾将建筑喻为“凝固的音乐”,但随着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形象动势是当代建筑形式创作中的一种时尚元素。在以形象动势为特征的当今建筑中,我们看到的是在静与动、封闭与开放、收敛与张扬的协奏下,建筑所呈现出的更加鲜明的节奏韵律。形象动势在运动本身是指物体位置的移动,而在建筑这一静态艺术形式中它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不动之动”,即人们看不到由物理力驱动的动作,但呈现在人们视觉中的是一种具有运动倾向性的张力。在建筑创作中,动势的形成往往通过对形式要素的组织和调度,利用扭转、倾倒、弯曲、波

浪形等形式因素,也可以借助形状比例的变形,从而产生失衡和失重的不定势态,等等。卡拉特拉瓦这位具有先锋意识的建筑师,在建筑创作中结合审美思想和技术手段的发展,在形象动势方面勇于探索,形成了自己性化的建筑风格。

出生于西班牙的瑞士设计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被公认为是集建筑、工程和雕塑等多种才能于一身的“通才”。凭借自己的学识和想象力,他成功跨越了建筑学与工程学之间的界限,从而常常被世人列入由内尔维和坎德拉等前辈设计大师组成的名录。

卡拉特拉瓦的作品能引起建筑师的共鸣,主要源于他的一种结构理念运用于建筑空间的设计方法。无论是桥梁、车站还是博物馆、音乐厅何体育场馆,大师创造建筑的方式都是基于建筑结构与艺术空间的完美结合。在大师的设计作品中,结构从技术中产生崭新的形态语言。结构不单是解决技术问题的结果,更主要的是,结构是为了创造出美的建筑形态的一种艺术手段,结构本身就是一种无需隐蔽的表现力量。对他的结构空间艺术解读,可以从四个方面解析。

其一,结构的外向形态。建筑通过结构外向构件展示建筑空间形态的外向飘逸性和扩张性。如西班牙加纳利群岛的坦那利佛音乐厅,建筑的轮廓在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到,特别是屋顶,就像一道海浪从底部升起,飞跃58米高的主礼堂后,形成曲线下落变成一点。又如美国密尔沃基艺术博物馆,整个建筑就像一个展翅飞翔的雄鹰,形态

之舒展飘逸让参观

者无不感叹其设计

的创意和精美。

其二,结构的

理性之美。大师深

厚的结构知识和实践研究,在建筑结构系统中通过精准的计算来确定构件的材料和形状,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结构各种材料的特性。在寻找结构受力合理和系统优化的同时,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的利用和美学价值的追求。

其三,结构构件本身的装饰性。他所设计的建筑空间多采用素混凝土构建和钢构件。在处理建筑功能和结构受力精准的前提下,直接将建筑构件直接作为内部空间的装饰要素。在这样的建筑空间中体现一种理性之美,同时结构构件表达特殊的形态之美。无需装饰,结构构件本身就是很好的装饰。

其四,结构与光影的完美结合。结构受力的精准和构件材料、形式的推敲使建筑空间富有韵律和节奏。在外部光的照射下,建筑形态更为飘逸和优美。内部空间上,结构构件的精美设计与光影的完美结

合,形成非常自然和谐的艺术空间。

不难发现,由于卡拉特拉瓦的每次探索都在概念和逻辑上与先前的项目息息相关,因此对于其不同模式下整体思路的探讨要比孤立地分析作品本身更为重要。他的设计策略不仅显示出从基本结构概念出发进行建筑创作所能获得的多样性可能,而且也证明了对于结构配置进行耐心研究所能达到的表现深度。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尽管同样是作为成功跨越建筑学和工程学之间界线的代表人物,也都能够被冠以“结构+艺术”的标签,但卡拉特拉瓦有别于前人,也有别于同时代的索贝克和康策特等人,卡拉特拉瓦的探索之路已然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结构艺术”的界限,颠覆了其原有的创作思想和实践标准。可以说他是在结构素养的有力支撑下,试验和探索着一条与自己的艺术理念响度的创作之路。尽管他的作品和才华常常令世人惊奇和叹服,但他那特立独行的奇思怪想却也注定会受到来自建筑师和工程师两方面的广泛质疑。

这就如结构艺术家斋藤公男所担心的那样,卡拉特拉瓦作品“在所谓有机性上及过于装饰性的结构表现主义上似乎飘荡着一缕魅惑的、危险的香气”。至于这种香气是愈发浓郁,还是会随风逝去,恐怕只能交由时间来判定。

醌类化合物

第九章醌类化合物 § 9.1 结构 § 9.2物理性质 § 9.3 酸性 § 9.4 显色反应及其应用 § 9.5 提取 § 9.6 分离 § 9.7 大黄 § 9.1结构 苯醌萘醌菲醌蒽醌 9.1.1苯醌类 对苯醌:邻苯醌: 结构式实例:见书 9.1.2萘醌 自然界得到的几乎均为α-萘醌(1,4-萘醌,对醌) 从结构上考虑可以另有β(1,2-萘醌,邻醌)及amphi(2,6-萘醌)] 举例:维生素K1等。识别 @@ 9.1.3菲醌 天然成分: 邻醌:丹参醌Ⅰ丹参醌ⅡA丹参醌ⅡB 对醌: 丹参新醌(甲乙丙) 9.1.4蒽醌类 包括:蒽醌衍生物及其不同还原程度的产物。 9.1.4.1单蒽核类 蒽醌衍生物(游离或成苷;其中的酚OH或COOH多以成盐形式存在) 1 分类 @@ 大黄素型:羟基:分布在两侧的苯环上,例如大黄酸等。 茜草素型:羟基:分布在一侧的苯环上,例如茜草素等。 大黄素型结构平面对称,可翻转,R1、R2可互换位置。 酸性由强至弱: -COOH 1个β-OH (2个α-OH+1个CH2-OH) 2个α-OH 大黄酸 > 大黄素 > 芦荟大黄素 > 大黄酚、默写结构 @@ 大黄素甲醚 梯度萃取 所用碱液: @@ 5% NaHCO3 5% Na2CO3 0.5% NaOH(或KOH) 1-5% NaOH

2.衍生物(还原产物) [H] [H] 互变 蒽醌氧化蒽酚蒽酚蒽酮 [O] [O] (易氧化,天然少见) 结构式见书 NP.146 识别 @@ 9.1.4.2双蒽核类 1. 二蒽酮类衍生物 两分子蒽酮相互结合而成 例:番泻苷A、B、C、D(大黄及番泻叶中致泻的主要成分)见书 NP.148 写出区别点: @@ A – C B – A D -- C 番泻苷A是由二分子的大黄酸蒽酮葡萄糖苷经C10—C10ˊ结合而成, 在肠内该C10—C10ˊ键断裂后,产生致泻成分单分子大黄酸蒽酮。 2. 二蒽醌类等其它二聚物(略) 结合位置? 不是C10—C10ˊ 9.1.4.3蒽醌苷类的主要苷键 1. 大部分为氧苷 例如:大黄素-1-O-β-D-葡萄苷(单蒽核蒽醌苷类) 番泻苷A、B、C、D(二蒽酮苷类) 2. 个别为碳苷类 @@ (很难被水解,因为C原子上无共享电子对,不易质子化) 例如: 芦荟苷系蒽酮碳苷(糖做为侧链经C-C键直接与蒽环连接), 为芦荟致泻的主要成分。 §9.2 物理性质 1.颜色: 颜色酚OH助色团 @@ 无色:没有 有色:有,引入 色深:越多,色越深,黄-橙-棕红-紫红 2.升华等特性:游离醌类多具有升华性(区别苷类) 小分子苯醌及萘醌并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汽蒸馏。 及时小结

综合前置系统架构分析

综合前置系统架构分析 摘要: 银行综合前置系统介于外围各业务子系统与银行业务核心系统之间,是银行各种交易渠道的汇总和整合。它通过集中实现不同业务子系统间的协议转换、报文转换、交易路由、安全管理等功能,取代银行种类繁多的前置系统,以达到整合银行IT投资的软硬件资源,简化应用开发与维护目的。 一、系统综述 综合前置系统平台担负着与一系列终端渠道、各种主机系统和第三方系统间的信息处理工作。 主机:指部署在总行数据核心生产系统主机,如账务系统主机,借记卡系统主机等。 渠道:指银行客户在银行使用的各类交易手里终端系统,如柜台终端、自助取款机、电话银行等终端系统。 第三方:指与银行业务有联系的外单位的信息系统,如人行、移动、券商等信息系统。 二、背景介绍 页:1 银行业务可以简单地划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目前银行之间的竞争焦点是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是近年来在银行盈利的重心。 现代商业银行要扩张中间业务空间,开拓新兴服务手段,需要业务与技术密切结合。随着服务品种的增多,服务范围的扩大,用以提供支持的技术系统也日益庞杂,银行技术人员的维护工作量也随之急剧上升。由于竞争剧烈,导致商业银行的很多业务系统在缺乏统一规划的情形下匆匆上马,虽然能够满足一时之需,却使得整个系统架构日渐混乱,导致系统的可靠程度下降,维护和开发新业务的越来越复杂。在银行的机房,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前置系统(POS、ATM、金卡、呼叫中心、网上银行、银证通、各种代理业务)充斥其间,除了设备需要重复投入,还需要占用技术开发人员大量的精力进行维护和排除故障甚至需要进行辅助的业务,对新业务的开展是十分不利的。 在这种情况下,综合应用前置系统(GAPS即General Application Preposed System,简称大前置系统)就应运而生了。大前置系统是各种交易发起渠道集中、统一的中间接入系统,把各种终端设备的前置系统和外围系统与银行业务主机系统分离,在大前置上集中实现到相关的不同业务子系统的交易路由,是银行开展一般业务是交易发起终端和后台帐务主机间的枢纽控制主机。 以各类外围、外部系统的接入和业务交易(尤其是中间业务交易)处理为重点,建构一个稳定、安全、高性能的业务控制系统。为实现业务发展需要,系统

操作系统教程第5版课后解析

操作系统教程第5版课后答案 费祥林、骆斌编著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 习题一 一、思考题 1.简述现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层次结构。 答:现代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组成。是硬件和软件相互交织形成的集合体,构成一个解决计算问题的工具。硬件层提供基本可计算的资源,包括处理器、寄存器、内存、外存及I/O设备。软件层由包括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其中系统软件是最靠近硬件的。 2、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可分成哪几类?试举例说明。 答:包括两大类,硬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硬件资源分为处理器、I/O设备、存储器等;信息资源分为程序和数据等。 3.什么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操作系统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对各类作业进行调度,以及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的集合。 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主要起4个方面的作用。 (1)服务用户观点——操作系统提供用户接口和公共服务程序 (2)进程交互观点——操作系统是进程执行的控制者和协调者 (3)系统实现观点——操作系统作为扩展机或虚拟机 (4)资源管理观点——操作系统作为资源的管理者和控制者 4.操作系统如何实现计算与操作过程的自动化? 答:大致可以把操作系统分为以下几类: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其中批处理操作系统能按照用户预先规定好的步骤控制作业的执行,实现计算机操作的自动化。又可分为批处理单道系统和批处理多道系统。单道系统每次只有一个作业装入计算机系统的主存储器运行,多个作业可自动、顺序地被装入运行。批处理多道系统则允许多个作业同时装入主存储器,中央处理器轮流地执行各个作业,各个作业可以同时使用各自所需的外围设备,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缩短作业时间,提高系统的吞吐率 5.操作系统要为用户提供哪些基本的和共性的服务? 答:(1)创建程序和执行程序;(2)数据I/O和信息存取;(3)通信服务;(4)差错检测和处理。为了保证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使得多个应用程序能够有效的共享系统资源,提高系统效率,操作系统还具备一些其他的功能:资源分配,统计,保护等。 6.试述操作系统所提供的各种用户接口。 答:操作系统通过程序接口和操作接口将其服务和功能提供给用户。程序接口由一组系统调用组成,在应用程序中使用“系统调用”可获得操作系统的低层服务,访问或使用系统管理的各种软硬件资源,是操作系统对外提供服务和功能的手段;操作接口由一组命令和(或)作业控制语言组成,是操作系统为用户提

操作系统练习题_及答案解析

操作系统练习题 第一章引言 (一单项选择题 1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一种( 。A.应用软件 B.系统软件c.通用软件D.工具软件 2.操作系统目的是提供一个供其他程序执行的良好环境,因此它必须使计算机( A.使用方便 B.高效工作 C.合理使用资源 D.使用方便并高效工作 3.允许多个用户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是( 。A.分时操作系统 B.批处理单道系统 C.实时操作系统 D.批处理多道系统 4.下列系统中( 是实时系统。A.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 B.办公自动化系统 C.化学反应堆控制系统 D.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5.操作系统是一种系统软件,它( 。A.控制程序的执行 B.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 C.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 D.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和控制程序的执行 6.计算机系统把进行( 和控制程序执行的功能集中组成一种软件,称为操作系统 A.CPU管理 B.作业管理 C.资源管理 D.设备管理 7.批处理操作系统提高了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效率,但( 。 A.不能自动选择作业执行 B.无法协调资源分配 c.不能缩短作业执行时间 D在作业执行时用户不能直接干预 8.分时操作系统适用于( 。A.控制生产流水线B.调试运行程序c.大量的数据处理D.多个计算机资源共享 9.在混合型操作系统中,“前台”作业往往是指( 。A.由批量单道系统控制的作业 B.由批量多道系统控制的作业 c.由分时系统控制的作业D.由实时系统控制的作业

10.在批处理兼分时的系统中,对( 应该及时响应,使用户满意。A.批量作业B.前台作业c.后台作业D.网络通信 11.实时操作系统对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它( 。A.十分注重系统资源的利用率B.不强调响应速度 c.不强求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D.不必向用户反馈信息 12.分布式操作系统与网络操作系统本质上的不同之处在于( 。A.实现各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B.共享网络个的资源 c.满足较大规模的应用 D.系统中若干台计算机相互协作完成同一任务 13.SPOOL技术用于( 。A.存储管理B.设备管理C.文件管理 D.作业管理 14.( 为用户分配主存空间,保护主存中的程序和数据不被破坏,提高主存空间的利用率。 A处理器管理 B.存储管理 c.文件管理 D.作业管理 (二填空题 1. 计算机系统是按用户要求接收和存储信息,自动进行_______并输出结果信息的系统。 2.计算机是由硬件系统和_______系统组成。 3.软件系统由各种_______和数据组成。 4.计算机系统把进行_______和控制程序执行的功能集中组成一种软件称为操作系统。 5.操作系统使用户合理_______,防止各用户间相互干扰。 6.使计算机系统使用方便和_______是操作系统的两个主要设计目标。 7.批处理操作系统、_______和实时操作系统是基本的操作系统。 8.用户要求计算机系统中进行处理的一个计算机问题称为_______。

文件系统结构分析

文件系统结构分析 1嵌入式文件系统 1.1嵌入式文件系统体系结构 在嵌入式系统中,文件系统是嵌入式系统的一个组成模块,它是作为系统的一个 可加载选项提供给用户,由用户决定是否需要加载它。同时,它还需要满足结构紧 凑、代码量小、支持多种存储设备、可伸缩、可剪裁、可移植等特点。基于上面的要 求,嵌入式文件系统在设计和实现时就要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来整体考虑。特别 是对文件系统内部资源的管理要做到独立性。 由于嵌入式文件系统是作为嵌入式系统的一个可选加载项提供给用户的,当 用户针对其应用的特殊要求对嵌入式系统进行配置时没有选择加载文件系统,但 是用户还是需要使用到系统I/O。由于这种情况的出现就决定了嵌入式系统中的文件 系统不再具有I/O设备的管理功能。系统I/O的管理和使用接口的提供将由 I/O管理 模块完成,文件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自包含模块存在。 基于以上考虑,嵌入式文件系统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1卩 硬件 图1嵌入式文件系统体系结构 在嵌入式文件系统的最上层是文件系统 API。文件系统的一切功能都是通过这一层提供给用户的。同时,在整个文件系统中也只有这一层对用户是可见的。 在这一层中所提供的所有功能接口都将严格的遵循 POSIX标准。 文件系统核心层是实现文件系统主要功能的模块。在这一层中,文件系统要把

用户的功能操作转化成对文件系统的抽象对象的操作。这些操作将通过下面的功能模块最终落实到物理介质上面。如果文件系统需要支持多种具体的文件系统格式的话,这一层还可以进一步细分成虚拟文件系统和逻辑文件系统。 块高速缓存的存在是为了提高文件系统的性能。在这一层中缓存着以前访问过的块设备数据。文件系统通过一定的算法来高效的管理这些数据,以提高缓冲的性能。同时,它的存在使下层的数据操作对上层的文件操作透明,提高了文件系统的模块性。 1.2 嵌入式文件系统体系的功能与特点 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控制对存储设备的存取。它提供对文件和目录的分层组织形式、数据缓冲(对于实时系统,允许绕过缓冲)以及对文件存取权限的控制。 嵌入式系统所使用的文件系统除了要提供通用文件系统的功能外,还由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特殊性而具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嵌入式文件系统的设计应该满足如下目标: 1.实现按名存取。和桌面操作系统类似,用户对文件的操作是通过其“文件名”来完成的。因此,用户只需知道待操作文件的文件名,就可以方便的访问数据,而不必关心文件在物理设备上是如何存放的,以及如何对文件的打开、关闭操作进行处理等细节。所有与文件相关的管理工作都由文件系统组件隐式完成。 2.与实时系统相适应。嵌入式应用大多数都具有实时性需求。实时系统不仅 要求计算结果地准确无误,而且要求特定的指令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这就对文件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通用操作系统中,往往采取分页和虚拟存储器管理的机制来满足规定的指令时间。然而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一般都不具有虚拟存储器管理机制,且各种外部设备的性能差异较大,控制文件系统的实时性变得非常困难。为了尽可能提高文件系统的实时性,除了选取高速存储介质作为嵌入式系统的外设外,还应该根据设备的特点设置一定大小的高速缓冲,以提高数据存取的相应速度。 3.支持多任务环境。面对日益复杂的计算环境,应用常常采取“分而治之” 的方法,将解决方案划分为多个任务,每个任务完成相对单一的功能。实时操作系统的设计目标之一就是对多任务的支持。从应用的层面上看,多任务可以对文件进行并发读操作,在实时内核进程间同步与通信机制支持下进行写操作。此外,文件系统内部实现也应该具备较好的可重入性,即利用同步机制对全局数据结构 进行必要的保护。 4.支持多种逻辑文件系统标准。随着操作系统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多种成熟的桌面文件系统标准,如 Windows下的FAT系列,Linux中的ext系列等。将这些成熟标

《操作系统》题库解析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操作系统》练习测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OS中,进程是一个具有独立功能的程序在某个数据集上的一次()。 A 执行 B 操作 C 中断 D 调度 2. 分时操作系统通常采用()算法为用户服务。 A 时间片轮转 B 最短作业优先 C 先来先服务 D 优先数调度 3. 操作系统是对()进行管理的软件。 A 系统软件 B 计算机资源 C 用户程序 D 计算机硬件 4. 文件的逻辑组织将文件分为记录式文件和()。 A 索引文件 B 连续文件 C 流式文件 D 块文件 5. 将作业地址空间中的逻辑地址转换为内存中的物理地址的过程称为()。 A 重定位 B 逻辑变换 C 地址交换 D 进程创建 6. 面向对象的操作系统首先是为了保护()而开发的,无论何种对象,都可以被看作是受保护的基本单位。 A 个人隐私 B 资源共享 C 公共资源 D 网络资源 7. 一个作业从提交给系统到该作业完成的时间间隔称为()。 A 周转时间 B 响应时间 C 等待时间D运行时间 8. UNIX系统中,用于创建新进程的系统调用命令是()。 A fork B pipe C exit D read 9. 下列哪项不是分时操作系统的特点()。 A 交互性 B 多路性 C 独占性 D 自治性 10. 不仅要给每个进程赋以一个优先数,而且还要设置一对标志(u,v)的进程调度的方式是()。 A 非抢占方式 B 非剥夺式 C 抢占方式 D 选择抢占方式 11. 实现虚拟存储器的目的是()。 A 实现存储保护 B 实现信息共享 C扩充辅存容量 D 扩充主存容量 12. 为了使多个进程能有效地同时处理输入输出,最好使用()结构的缓冲技术。 A 单缓冲 B 双缓冲 C 环型缓冲 D 缓冲池 13. 设备管理是对计算机()的管理。 A 输入/输出系统 B 存储设备 C 供电设备 D 虚拟设备 14. 引起中断发生的事件被称为()。 A 中断源 B 中断请求 C 中断响应 D 中断屏蔽 15. 在设备分配方式,动态分配()。 A 在用户作业开始执行之前 B 设备的使用效率低 C 不符合设备分配的总原则 D 有可能造成进程死琐 16. 现代小型操作系统一般都按照()来组合各个功能模块。 A 整体结构 B 层次结构C树型结构D网状结构 17. “线程”的概念是由()引入的。 A 虚拟机 B 微内核方法 C 进程的概念 D 多处理机环境

醌类化合物结构解析

一橙红色针晶,分子式为C15H14O5,与NaOH反应呈红色,醋酸镁反应阳性,Molish反应阴性 UV:231(4.47),257(4.26),269(4.18),380(4.20),440(3.94) IR:3400,1678,1625 1H-NMR:12.06(1H,S),11.82(1H,S),11.20(1H,S), 7.30(1H,br,), 7.17(1H,d,J=2.0Hz),6.98(1H,br),6.27(1H, d,J=2.0Hz), 2.42(3H,br) 二橙红色针晶,分子量254,分子式为C15H10O4,与10%NaOH溶液反应红色 UV:225(4.37),256(4.33),279(4.01),356(4.07),432(4.08) IR:3100,1675,1621 1H-NMR: 7.30(1H,br,), 7.75(1H,d,J=8.5Hz),7.51,(1H,m),6.98(1H,br),7.23(1H, d,J=8.5Hz), 2.41(3H,br) MS:254,226,198 三某蒽醌,黄色结晶,分子式C16H12O6(M+300),不溶于水,溶于5%NaOH呈深红色.可溶于5%NaCO3 IR:3320cm-1,1655cm-1,1634cm-1 1HNMR(δppm):3.73(3H,s),4.55(2H,s),7.22 (1H,d,J=8Hz), 7.75 (1H,d,J=8Hz), 7.61(1H,m), 7.8(1H,s), 结构解析1: 黄色片晶,分子式为C15H10O4,氨熏变红,乙酸镁反应阳性. 1HNMR(CDCl3)δppm:12.12(1H,Br.s),11.95(1H,Br.s),7.81(1H,dd,J1=0. 8,J2=8.0), 7.66(1H,t,J=8.0),7.63(1H,Br.s),7.28(1H, dd,J1=0.8,J2=8.0),7.08(1H,Br.s),2.44(3H,s) 结构解析2: 黄色针晶,分子式为C16H12O5,氨熏变红,乙酸镁反应阳性. 1HNMR(CDCl3)δppm:12.31(1H,Br.s),12.11(1H,Br.s), 7.62(1H,Br.s), 7.36(1H,d,J=2.5), 7.08(1H,Br.s), 6.68(1H,d,J=2.5), 3.94(3H,s), 2.45(3H,s) EI-MS:284,155,241,227,213 结构解析3: 黄色针晶,分子式为C15H10O5,氨熏变红,乙酸镁反应阳性. 1HNMR(CDCl3)δ 7.82(1H,d,J=2.4), 7.61(1H,Br.s), 7.32(1H,d,J=2.5),

操作系统(第三版)要点分析

820操作系统部分 一、总体要求 主要考察学生对操作系统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程度,重点考察操作系统的设计方法与实现技术,同时能够具备运用所学的操作系统原理、方法与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题型及分值比例 填空题(10分) 选择题(14分) 分析计算题(30分) 简答题(21分) 三、内容及比例 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1)批处理与多道程序设计 2)分时系统与实时系统 3)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与特征 4)并发与并行的概念 5)操作系统的层次结构与功能模块 6)程序的并发执行与顺序执行 1)批处理与多道程序设计 批处理:在监督程序下将一个作业交给内存,并给予运行控制权,处理完后在将另一个作业装入内存 多道处理程序:将用户所提交的作业都放在外存并排成一个队列,,由作业调度程序将若干个作业装入内存,减少I/O上的消耗。 其特点:1、资源利用率高。2、系统吞吐量大。 其缺点:3、平均周转时间长。4、无交互能力 2)分时系统与实时系统 分时系统:将一台计算机提供给多个用户同时使用。 实时系统:是能够立即对用户程序或外部信号做出反应的系统,分为硬实时系统(必须满足任务对截至时间的要求)和软实时系统。 3)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与特征 OS基本特性: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异步性。最基本的特性是并发性。 并发性:并发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共享性:是指系统中的资源可供内存中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线程)共同使用。 虚拟性:通过某种技术将物理实体变为逻辑上的对应物。 异步性:进程以人们不可知的速度推进。

4)并发与并行的概念 并行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同一时刻进行;并发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同一时 间间隔内发生。 5)操作系统的层次结构与功能模块 处理机管理功能:作业和内存调度。 存储器管理功能:内存分配、内存保护、地址映射、内存扩充。 设备管理功能:缓冲管理、设备分配、设备处理、设备独立性。。 文件管理功能:文件的存储空间管理、目录管理、文件的读/写管理和保护。 OS与用户之间的接口:1、用户接口(联机接口、脱机接口、图形界面接口) 2、程序接口 6)程序的并发执行与顺序执行 程序的顺序执行:将一个程序分成若干个程序段,在个程序段之间,按某种先后顺序执行,仅当前一操作执行完后,才执行后继操作。 其特征:顺序性、封闭性、再现性。 程序的并发执行:将一个程序分成若干个程序段,在同一个时间段,多个程序段按一定顺序分别进行不同的操作。 其特征:间断性、失去封闭性、不可再现性。

醌类化合物

醌类化合物[1,2] 第一节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 醌类化合物是天然产物中一类比较重要的活性成分,是指分子内具有不饱和环二酮结构(醌式结构)或容易转变成这样结构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天然醌类化合物主要分为苯醌、萘醌、菲醌和蒽醌四种类型。 一、苯醌类 苯醌类(benzoquinones)化合物从结构上分为邻苯醌和对苯醌两大类。邻苯醌结构不稳定,故天然存在的苯醌化合物大多数为对苯醌的衍生物。常见的取代基有-OH 、-OCH 3、-CH 3或其它烃基侧链。 O O 对苯醌 邻苯醌 O O 苯醌类化合物存在于27科高等植物中,在低等植物棕色海藻中也发现苯醌类化合物[3]。天然苯醌类化合物多为黄色或橙色的结晶体,如2,6-二甲氧基对苯醌,为黄色结晶,存在于中药凤眼草(Ailanthus altissima Swingle)的果实中,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从中药朱砂根(Ardisia crenata )的根中分离得到化合物密花醌(rapanone),具有抗毛滴虫作用,有抗痢疾阿米巴原虫及抗阴道毛滴虫活性[4]。 从白花酸藤果(Embelia ribes Burm.)的果实及矩叶酸藤果(E. oblongifolia Hemsl.)果实中分离得到的驱绦虫有效成分信筒子醌(embelin)为橙红色的板状结晶,是带有高级烃基侧链的对苯醌衍生物。 O O CH 3O OCH 3 O O HO (CH 2)12CH 3 O O HO (CH 2)10CH 3OH 2,6-二甲氧基苯醌 密花醌 信筒子醌 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的泛醌类(ubiquinones)能参与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

操作系统全套题解析

选择题 1、在Windows98中,用户用word输入文字时同时用RealPlayer看电影,那么word和RealPlayer这两个进程是(并发)执行。 2、一般来说为了实现多道程序设计,计算机首先需要有(a 更大的内存)。 3、采用Microkernel结构的操作系统有(b WindowsXP) 4、一般情况下,互斥信号量的初值为(1)。 5、下面关于死锁的论断,(c、死锁都可以解除)是正确的。 6、 7、在段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内存分配的单位是(页框) 8、在可变分区式存储管理系统中,有利于大作业运行的算法是(最佳适应算法)。 9、可以分配给多个进程的设备是(共享设备)。 10、假使一个文件系统所确定的物理块大小为4k,则一个4097字节的文件实际占用的外存空间为(8K)。 11、紧耦合系统就是(并行操作系统)。 12、以下不属于操作系统部件的是(b、数据库管理)。 13、如P和V操作的信号S量初值是4,当S为-1时,表示有(1)个进程在等待。 14、用V操作可以唤醒一个进程,被唤醒的进程状态变为(就绪)。 15、页式管理的快表一般存放在(CACHE)。 16、所有就绪状态的进程按建立的先后顺序形成一个队列,从队列首挑选一个进程,分给时间片g,投入运行,当时间片到时,而又没有完成的进程,将再次加入到队列尾,排队等待下一轮调度,这种进程调度算法成为(固定周期轮转调度算法)。 17、虚拟存储器的最大容量由(程序地址空间)决定。 18、光盘上的文件一般可以采用(直接存取方式)。 19、如果一个计算机的硬盘为64G,每个块的我大小为4K,如果用位示图来管理硬盘空间,则位示图的大小为(16M)字节。 20以下对操作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b任何计算机都有操作系统)。 21、以下的操作系统,(b、d)是分时操作系统。 a、DOS b、Windows2003 c、JAVA VM d、Linux 22、进程在给它的时间片到时,一般会由运行状态转换为(就绪)状态。 23、操作系统通过(PCB)对进程进行管理。 24、进程从提交到运行结束的全部时间称为(周转时间)。 25、在段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程序按照逻辑划分为(页框)。 26、采用动态重定位的方法有(b、c、d) a、固定分区存储管理 b、采用紧凑技术的动态分区存储管理 c、请求式分页存储管理 d、请求式分段存储管理 27、用户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进行程序设计时,需要使用I/O设备,那么用户的代码面向的是(虚拟设备)。 28、引入缓冲的目的是(缓和CPU和I/O设备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29、分时系统中,当用户数目为100时,为保证响应不超过1秒,此时的时间片最大应为(10ms)。 30、操作系统中(存储器)管理模块负责对进程进行调度。 31、进程在运行当中要进行I/O操作,一般它会由运行状态转换为(等待)状态。 32、信箱通信是一种(间接)通信方式。 33、缓冲技术中的缓冲区一般在(内存)中。 34、一个分页式存储管理系统,逻辑地址空间为16页,每页4096个字节,内存总共有8个页框,请问逻辑地址至少应该有(16)位。 35、一个进程已经分配到必要的资源,但没有获得处理机,则这个进程处于(就绪状态)。 36、进程的并发执行是指(在执行的时间上重叠)。 37、在操作系统中,可运行的最小单位是(线程)。

系统结构及硬件(答案解析)

系统结构与硬件 1.绘图仪属于 A: 输出设备 B: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C: 输入设备 D: 计算机正常工作时不可缺少的设备 2.计算机的存储系统一般指主存储器和 A: 累加器 B: 寄存器 C: 辅助存储器 D: 鼠标器 3.把硬盘上的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的内存中去,称为 A: 打印 B: 写盘 C: 输出 D: 读盘 4.CPU 是计算机硬件中的()部件。 A: 核心 B: 辅助 C: 主存 D: 输入输出 5.CPU 中的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 ( )。 A: 负责读取并分析指令 B: 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C: 指挥和控制计算机的运行 D: 存放运算结果 6.CPU 中的控制器的功能是( )。 A: 进行逻辑运算 B: 进行算术运算 C: 控制运算的速度 D: 分析指令并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7.以下全是输入设备的是 A: 键盘、扫描仪、打印机 B: 键盘、硬盘、打印机 C: 鼠标、硬盘、音箱 D: 扫描仪、键盘、只读光盘 8.现代计算机系统是以()为中心的。 A: 中央处理器 B: 内存 C: 运算器 D: 控制器 9.计算机中必要的、使用最广泛的、用于人机交互的输出设备是

A: 打印机 B: 显示器 C: 绘图仪 D: 声卡 10.半导体只读存储器(ROM)与半导体随机存储器(RAM)的主要区别在于A: ROM 可以永久保存信息,RAM 在掉电后信息会消失 B: ROM 掉电后,信息会消失,RAM 不会 C: ROM 是内存储器,RAM 是外存储器 D: RAM 是内存储器,ROM 是外存储器 11.CPU 的中文意思是 A: 中央处理器 B: 主机 C: 控制器 D: 计算机器 12.内存与外存的主要不同在于 A: CPU 可以直接处理内存中的信息,速度快,存储容量大;外存则相反。B: CPU 可以直接处理内存中的信息,速度快,存储容量小;外存则相反。C: CPU 不能直接处理内存中的信息,速度慢,存储容址大,外存则相反。D: CPU 不能直接处理内存中的信息,速度慢,存储容量小,外存则相反13.能够将图片输入到计算机内的装置是 A: 打印机 B: 扫描仪 C: 鼠标 D: 键盘 14.微型机中硬盘工作时,应特别注意避免 A: 光线直射 B: 环境卫生不好 C: 强烈震动 D: 噪声 15.ROM 指的是 A: 只读存储器 B: 硬盘存储器 C: 随机存储器 D: 软盘存储器 16.I/O 设备的含义是 A: 输入输出设备 B: 通信设备 C: 网络设备 D: 控制设备 17.计算机突然停电,则计算机____全部丢失。 A: 硬盘中的数据和程序 B: ROM 中的数据和程序 C: ROM 和RAM 中的数据和程序 D: RAM 中的数据和程序

2017年下半年 系统架构设计师 案例分析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2017年下半年系统架构设计师下午试卷I (考试时间13:30~15:00共90分钟) 请按下述要求正确填写答题纸 1.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填写你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名称。 2.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填写准考证号、出生年月日和姓名。 3.答题纸上除填写上述内容外只能写解答。 4.本试卷共5道题,试题一是必答题,试题二至试题五选答1道。每题25分,满分75分。 5.解答时字迹务必清楚,字迹不清时,将不评分。 6.仿照下面例题,将解答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例题 2017年下半年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日期是(1)月(2)日。 因为正确的解答是“11月4日”,故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写上“11”和“4”(参看下表)。 例题解答栏 (1)11 (2)4

试题一是必答题 试题一 阅读以下关于软件架构评估的叙述,在答题纸上回答问题1和问题2. 【说明】 某单位为了建设健全的公路桥梁养护管理档案,拟开发一套公路桥梁在线管理系统。在系统的需求分析与架构设计阶段,用户提出的需求、质量属性描述和架构特性如下: (a)系统用户分为高级管理员、数据管理员和数据维护员等三类; (b)系统应该具备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能够对黑客的攻击行为进行检测与防御; (c)正常负载情况下,系统必须在0.5秒内对用户的查询请求进行响应; (d)对查询请求处理时间的要求将影响系统的数据传输协议和处理过程的设计; (e)系统的用户名不能为中文,要求必须以字母开头,长度不少于5个字符; (f)更改系统加密的级别将对安全性和性能产生影响; (g)网络失效后,系统需要在10秒内发现错误并启用备用系统; (h)查询过程中涉及到的桥梁与公路的实时状态视频传输必须保证画面具有1024*768的分辨率,40帧/秒的速率; (i)在系统升级时,必须保证在10人月内可添加一个新的消息处理中间件; (j)系统主站点断电后,必须在3秒内将请求重定向到备用站点; (k)如果每秒钟用户查询请求的数量是10个,处理单个请求的时间为30毫秒,则系统应保证在1秒内完成用户的查询请求; (l)对桥梁信息数据库的所有操作都必须进行完整记录; (m)更改系统的Web界面接口必须在4人周内完成; (n)如果"养护报告生成"业务逻辑的描述尚未达成共识,可能导致部分业务功能模块规则的矛盾,影响系统的可修改性 (O)系统必须提供远程调试接口,并支持系统的远程调试。 在对系统需求,质量属性描述和架构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系统的架构师给出了三个候选的架构设计方案,公司目前正在组织系统开发的相关人员对系统架构进行评估。 【问题1】(12分) 在架构评估过程中,质量属性效用树(utility tree)是对系统质量属性进行识别和优先级

(完整版)操作系统教程第5版课后答案解析.docx

WORD 格式可编辑 操作系统教程第 5 版课后答案 费祥林、骆斌编著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 习题一 一、思考题 1.简述现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层次结构。 答:现代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组成。是硬件和软件相互交织形成的集合体,构成一个解决计算问题的工具。硬件层提供基本可计算的资源,包括处理器、寄存器、内存、外存及 I/O 设备。软件层由包括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 用软件。其中系统软件是最靠近硬件的。 2、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可分成哪几类?试举例说明。 答:包括两大类,硬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硬件资源分为处理器、I/O设备、存储器等;信息资源分为程序和数据等。 3.什么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操作系统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对各类作业进 行调度,以及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的集合。 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主要起 4 个方面的作用。 (1)服务用户观点——操作系统提供用户接口和公共服务程序 (2)进程交互观点——操作系统是进程执行的控制者和协调者 (3)系统实现观点——操作系统作为扩展机或虚拟机 (4)资源管理观点——操作系统作为资源的管理者和控制者 4.操作系统如何实现计算与操作过程的自动化?

答:大致可以把操作系统分为以下几类: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其中批处理操作系统能按照用户 预先规定好的步骤控制作业的执行,实现计算机操作的自动化。又可分为批处理单道系统和批处理多道系统。单道系统每次只有一个作业装入计算机系统的主存 储器运行,多个作业可自动、顺序地被装入运行。批处理多道系统则允许多个作 业同时装入主存储器,中央处理器轮流地执行各个作业,各个作业可以同时使用 各自所需的外围设备,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缩短作业时间,提高系统的吞吐率 5.操作系统要为用户提供哪些基本的和共性的服务? 答:( 1)创建程序和执行程序;(2)数据 I/O 和信息存取;(3)通信服务;(4)差错检测和处理。为了保证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使得多个应用程序能够有效的共享系统资源,提高系统效率,操作系统还具备一些其他的功能:资源分配, 统计,保护等。 6.试述操作系统所提供的各种用户接口。 答:操作系统通过程序接口和操作接口将其服务和功能提供给用户。程序接口由 一组系统调用组成,在应用程序中使用“系统调用” 可获得操作系统的低层服务,访问或使用系统管理的各种软硬件资源,是操作系统对外提供服务和功能的手段; 操作接口由一组命令和(或)作业控制语言组成,是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的组织和 控制作业执行的手段。 7.什么是系统调用?可分为哪些类型? 答:操作系统为了达到为应用程序的运行提供良好的环境,系统内核提供了一系列具备预定功能的内核函数,这一组特殊接口被称为系统调用。操作系统所

Mac OS X操作系统结构分析

Mac OS X操作系统结构分析 李俊阳1 (1.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物联网1203班,湖北省武汉市, 430063) 摘要:Mac OS X是苹果公司为Mac电脑开发的专属操作系统的最新版本。一直以来,Mac OS X操作系统以它的快速、干净、安全等特性为公众喜爱。Mac OS X可谓是Unix系操作系统当中最为成功的操作系统之一,那么研究其操作系统结构就成了探寻其快速、干净、安全等特性的必不可少的步骤。作为Unix系操作系统,Mac OS X的核心底层部分和Unix系统类似,但是在应用、框架等方面,Mac OS X做了大量的工作来保证在功能愈发强大的同时保护Mac OS X的安全。Mac OS X的系统结构由四个层组成,分别是:内核环境、应用服务层、核心服务层和应用程序环境。 关键词:Mac OS X;操作系统结构;系统架构;苹果操作系统 Mac OS X是苹果公司为Mac电脑开发的专属操作系统的最新版本。一直以来,Mac OS X操作系统以它的快速、干净、安全等特性为公众喜爱。Mac OS X可谓是Unix系操作系统当中最为成功的操作系统之一。目前,苹果公司已经开放了Mac OS X的内核系统Darwin的源代码,并公开了一系列的Mac OS X系统文档,借助Darwin源代码的分析、苹果公司公开的文档以及Unix系统架构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完整的Mac OS X操作系统结构框架。 1Mac OS X操作系统简介 Mac OS X于1998年首次推出,并从2002年起随Mac电脑发售。它是一套Unix基础的操作系统,包含两个主要的部份:核心名为Darwin,是以FreeBSD源代码和Mach微核心为基础,由苹果公司和独立开发者社群协力开发;及一个由苹果电脑开发,名为Aqua之专有版权的图形用户接口。 Mac OS X 是先进的操作系统。基于坚如磐石的 UNIX 基础,设计简单直观,让处处创新的 Mac 安全易用,高度兼容,出类拔萃。UNIX 之威力,Mac 之简单OS X 既简单易用且功能强大。所有的一切 - 从启动 Mac 后所看到的桌面,到你日常使用的应用程序,都设计得简约精致。无论是浏览网络、查看邮件和外地朋友视频聊天,所有事情都简单高效、趣味盎然。当然,简化复杂任务要求尖端科技,而 OS X 正拥有这些尖端科技。它不仅使用基础坚实、久经考验的 UNIX 系统提供空前的稳定性,还提供超强性能、超炫图形并支持互联网标准。[2] 2 系统架构 Mac OS X架构的主要特点是系统软件和接口的分层结构,其中一层依赖于它的下一层。并且Mac OS X需要把不同的一组技术继承到一起(其中某些技术在发展历史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并将这套统一整合后的技术建立在一个高级内核环境的基础上。[1] 而我们分析复杂软件的一种常用方法就是把软件的各个部分分解成不同的“层”。直观地看来,一层位于另一层之上,最基础的层位于最底端。这种视图暗示了软件层与层之间的一般接口与依赖关系。软件中位置越高的层就越接近于实际的应用程序代码,其下又紧紧依赖于其他层的支持,层层累加,高层依赖于低层。

自考网络操作系统2012年7月试题答案及解析

全国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属于计算机系统中互斥共享资源的是(C ) A.高速缓存 B.内存 C.打印机 D.磁盘 【解析】另外三个都可并发访问。 2.下列对于进程的描述正确的是(D) A.多个进程的执行是并行的 B.进程以同步方式运行 C.进程的执行进度是可以预知的 D.在多道程序环境下,进程是操作系统进行资源分配的单位 【解析】进程运行宏观是并发,微观是异步,执行进度不可预知。3.位示图方法可用于(B ) A.进程的调度 B.磁盘空间管理 C.设备管理 D.进程间通信 【解析】位示图可用于内存和硬盘空间管理 4.下列进程的基本状态转换形式中,可能出现的是(A) A.运行态→等待态 B.就绪态→等待态 C.终止态→等待态 D.等待态→运行态 【解析】创建→就绪;被调度:就绪→运行;时间片到:运行→就绪;资源不足:运行→等待;运行结束:运行→终止;资源满足:等待→就绪 5.下列对进程互斥概念的表述正确的是(C) A.若进程A和B在临界区上互斥,则当A位于临界区内时,可以被B打断

B.信号量是初值为零的整型变量,可对其作加l和减l操作 C.信号量是1个整型变量,对其只能作P和V操作 D.在临界区内,可以对两个进程同时进行P操作 【解析】A中两进程在临界区互斥,则必须等一个完成之后才能启动另一个 B中信号量的初值是整型,不一定是0 D中临界区内只能操作一个进程 6.用户程序中使用的地址称为(A) A.逻辑地址 B.不可重定位地址 C.绝对地址 D.物理地址 【解析】地址重定位指把目标程序中的逻辑地址转换成主存空间的物理地址。 在数据传输和存储中主存储器的存储单元以字节为单位,每个存储单元都有一个地址与其对应,假定主存储器的容量为n,则该主存储器就有n个存储单元(既n个字节的存储空间),其地址编号为:0,1,2,……,n-1。把主存空间的地址编号称为主存储器的绝对地址,与绝对地址对应的主存空间称为物理地址空间。 相对地址是指相对于某个基准量(通常用零作为基准量)编址时所使用的地址。相对地址常用于程序编写和编译过程中,由于程序要放入主存中才能执行,因此指令和数据都要与某个主存绝对地址发生联系——放入主存单元。但是由于多道程序系统中,主存将存放多道作业,因此程序员不可能了解自己的程序将放在主存中何处运行,也就是说程序员不能用绝对地址来编程。因此往往相对于某个基准地址来编写程序并安排指令和数据的位置,这时用的就是相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