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钤印忌讳

合集下载

书法落款用印的规矩,千万别犯忌讳!

书法落款用印的规矩,千万别犯忌讳!

书法落款用印的规矩,千万别犯忌讳!落款,是在书画作品主体内容完成后,作者的签名、签印、年月、轩号等,以示作品的完整性。

落款的分类【单款】亦称〔下款〕,是作者自题款。

一幅作品完成之后必须题款,一示礼貌,一示对作品负责。

短款:即简单签上姓名或年月,最多不过十字。

长款:即在落款中除年月姓名外另加入许多文字,一求变化,二求作品均衡,三可补空位,四可写出作者感情。

【双款】双款:是单款之外再加上这幅作品之受者名号称谓,职位,敬词等文字。

受者名号:对别人以称字,号较为尊敬,如无字号者可称名,但最好不要连名带姓。

中国画题款,包含“题”与“款”两方面内容:在画面上题写诗文,叫做“题”。

题画文字,从体裁上分有题画赞、题画诗(词)、题画记、题画跋、画题等。

在画上记写年月、签署姓名别号和钤盖印章等,称为“款”。

有的款文还记写籍贯、年龄以及作画场所等等,如系赠人之作,又须写上受赠者的姓名字号、称谓以及应酬语和谦词等等,内容与格式变化纷繁。

题款不仅要求诗文精美,同时也要求书法精妙,因此,题款必须在文学和书法上同时具备较高的修养。

国画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与他行字长短,不可整齐,盖印亦如此。

常见落款用词长辈:吾师,道长,学长,先生,女士(小姐)。

平辈(或小一辈):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学兄(弟),道兄,道友,学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对书画或某一方面有专长之称)。

关系较亲密:学(仁)弟,吾兄(弟)。

老师对学生:学(仁)弟,学(仁)棣,贤契,贤弟。

同学:学长,学兄,同窗,同砚,同席。

上款客套语或敬辞雅属,雅赏,雅正,雅评,雅鉴,雅教,雅存,珍存,惠存,清鉴,清览,清品,清属,清赏,清正,清及,清教,清玩,鉴正,敲正,惠正,赐正,斧正,法正,法鉴,博鉴,尊鉴,肠鉴,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补壁,糊壁,是正,教正,讲正,察正,请正,两正,就正,即正,指正,指,鉴之,正之,哂正,笑正,教之,正腕,正举,存念,属粲,一粲,粲正,一笑,笑笑,笑存,笑鉴,属,鉴,玩下款客套语或敬辞书法题款用:敬书,拜书,谨书,顿首,嘱书,醉书,醉笔,漫笔,戏书,节临,书,录,题,笔,写,临,篆。

盖印章的禁忌和讲究

盖印章的禁忌和讲究

盖印章的禁忌和讲究书画家⽤印始于元代赵孟頫。

赵孟頫《兰亭序⼗三跋》残本的印章赵孟頫《秋兴赋》落款印章印章,⼀⽅⾯与书画配合形成作品不可或缺的⼀部分,⼀⽅⾯表⽰信⽤,故书画家不加盖印章,会影响其真实性,所以后来鉴定书画之真伪,印章是最重要的⼀个元素。

书画印章关于印章⼀、书家常⽤印书家常⽤印有两类,⼀是姓名、字号印,此类印章⽅正庄重,落完姓名以后使⽤,根据空间需要可⽤⼀个姓名印,也可再加⼀个字号印,最好⽤⼀阴⽂和⼀阳⽂配合。

清赵之谦名章第⼆类是闲章,主要内容是作者所追求的⼀种境界表达。

可以⽤在作品起⾸处,叫引⾸印或引⾸章。

同时可以根据审美需要在适当位置使⽤,此类印章形制⽐较⾃由,可长可短,可随⾏。

⼆、印章的⼤⼩印的⼤⼩取决于落款的⼤⼩,⼀般姓名印略等于款字,决不可⼤于款字。

引⾸印更不能⼤,⽽且最好是阳⽂印,显得轻松⽂雅,容易同作品浑然⼀体。

吴昌硕印章三、钤印的位置钤印是⼀件作品完成的最后⼀道程序,位置合适了则锦上添花,位置不合适时将破坏通篇的效果。

钤印的位置是否合适决定于落款位置的⾼低。

款字位置⾼时可同时钤姓名印和字号印,款字位置低时,只钤姓名印即可。

吴昌硕且饮墨渖⼀升最需要提醒的是钤姓名印要对准落款⼀⾏字的中线,偏离中线就会影响作品感觉。

引⾸印⼀般钤在第⼀字和第⼆字之间。

引⾸印与姓名印之间也有联系,如果落款处只钤姓名印、字号印两个,引⾸处只钤⼀个印,古有“印不过三”之说。

四、印对⿊⽩空间的调节⼀是引⾸印对正⽂第⼀⾏的疏密有调节作⽤。

如果正⽂第⼀、⼆字之间紧密,可以调整到⼆、三字之间钤引⾸印;如果第⼀⾏上下不齐,可以通过第⼆个引⾸印予以调节,但第⼆个引⾸印最低不能低于第⼀⾏的中间位置,称为腰章。

⼆是姓名印、字号印调节作⽤更强。

尤其在落款位置不合适时,印章可以起到补充作⽤,实现错落留⽩的⽬的。

如上图明⼈莫如忠作品,最后款字⾼于正⽂,使作品出现了最忌讳的三⾓形的空⽩,通过钤两⽅印章进⾏了调节,最后形成了错落的留⽩,弥补了书写的不⾜,完善了整幅作品。

为什么要在书法作品上加盖印章,有些什么讲究,要注意些什么

为什么要在书法作品上加盖印章,有些什么讲究,要注意些什么

为什么要在书法作品上加盖印章,有些什么讲究,要注意些什么网友问:书法印章有什么讲究吗?书法加盖印章是有讲究的。

它们根据书写的文字内容,书写的字体风格,书写的尺幅大小以及字体的大小来灵活处理安排。

(半通印可以做起首章)中国书法成为艺术,是可以在表达文字的内容意思以外,也让人感受到它书法方面的美,感受到更为丰富的欣赏内容,这方面说也是有印章的作用。

印章在书法中,有对视觉观赏提醒的作用,有对书写内容烘托呼应的作用。

印章的红色,结合白纸黑字,强烈并且丰富。

若是没有印章,单单是墨色在白纸,对比强烈却少了一份中和。

(圆形朱文印通常作为闲章使用)印章的文字内容,结合书写的文字内容,使得作品的内涵更加有层次,有厚度也有延展。

所以,印章在书法作品上的作用很丰富。

印章在书法作品上的加盖也就有了它的讲究。

它的讲究也可以从它的作用方面去探寻。

书法作品一般的加盖印章,是在落款处盖作者的名号章,或者名号章结合斋馆号章。

名号章斋馆号章一般被认为不宜大于款字。

(小作品是加盖多枚印章,不走寻常路)这是最简单的,最基础的盖章。

作品落了款,有了名号章,通常被认为是有了“章款”,可以说是完整的作品。

有了名号章,如果再在书写内容的开头位置盖一枚印章——“起首章”,也称之为“启首章”。

就更加的完美,起首章与名号章前后呼应,作品的中间部分是墨色,是多姿多彩的字迹,前后有两处红色点醒。

又让读者知道书写的作者,又欣赏到印章的篆刻之美,印章的文字内容的寓意。

除了名号章和起首章以外,也可以在作品的适当位置再加盖一些印章,以增加丰富的印章效果含量。

但是这显然是一个技术活,说的大一点这个就需要作者有较高的审美能力,整合能力。

如果把控不好,就成了画蛇添足。

(名号章与起首章)作品上加盖的印章既要顾全印文的内容与书写内容的关系,也要顾全朱文与白文,印色轻重对比等等的关系。

印章在书法作品上的运用是讲究的,复杂的,对作品的增色作用也是独到的,所以加盖印章也要学习和体会,让它们在作品中起到恰着好处的作用。

盖印的禁忌和讲究,书画印友必备知识

盖印的禁忌和讲究,书画印友必备知识

盖印的禁忌和讲究,书画印友必备知识赵孟頫《秋兴赋》落款印章书画家用印始于元代赵孟頫,印章,一方面与书画配合形成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表示信用,故书画家不加盖印章,会影响其真实性。

所以后来鉴定书画之真伪,印章是最重要的一个元素。

书画印章关于印章一、书家常用印清赵之谦名章书家常用印有两类,一是姓名、字号印,此类印章方正庄重,落完姓名以后使用,根据空间需要可用一个姓名印,也可再加一个字号印,最好用一阴文和一阳文配合。

第二类是闲章,主要内容是作者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表达。

可以用在作品起首处,叫引首章。

在作品结尾的正方形是印章是压角章,同时可以根据审美需要在适当位置使用,此类印章形制比较自由,可长可短,可随行。

二、印章的大小印的大小取决于落款的大小,一般姓名印略等于款字,决不可大于款字。

引首印更不能大,而且最好是阳文印,显得轻松文雅,容易同作品浑然一体。

吴昌硕印章三、钤印的位置钤印是一件作品完成的最后一道程序,位置合适了则锦上添花,位置不合适时将破坏通篇的效果。

钤印的位置是否合适决定于落款位置的高低。

款字位置高时可同时钤姓名印和字号印,款字位置低时,只钤姓名印即可。

最需要提醒的是钤姓名印要对准落款一行字的中线,偏离中线就会影响作品感觉。

引首印一般钤在第一字和第二字之间。

引首印与姓名印之间也有联系,如果落款处只钤姓名印、字号印两个,引首处只钤一个印,古有“印不过三”之说。

吴昌硕且饮墨渖一升四、印对黑白空间的调节一是引首印对正文第一行的疏密有调节作用。

如果正文第一、二字之间紧密,可以调整到二、三字之间钤引首印;如果第一行上下不齐,可以通过第二个引首印予以调节,但第二个引首印最低不能低于第一行的中间位置,称为腰章。

二是姓名印、字号印调节作用更强。

尤其在落款位置不合适时,印章可以起到补充作用,实现错落留白的目的。

如上图明人莫如忠作品,最后款字高于正文,使作品出现了最忌讳的三角形的空白,通过钤两方印章进行了调节,最后形成了错落的留白,弥补了书写的不足,完善了整幅作品。

书画钤印的25条规矩

书画钤印的25条规矩

书画钤印的25条规矩书画钤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书画作品的标志,也具备鉴定和保护作品权益的作用。

为了规范书画钤印的使用,保护艺术品的质量和价值,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矩。

一、书画钤印必须有法定人物署名、序跋或藏名。

二、书画钤印必须放置于作品绘画者、题跋者或现有人物标志的正面、正中。

三、书画钤印应在作品的特定位置,如纸张边缘、作品旁礼盒里等,不能任意乱放。

四、书画钤印的压力应适中,不能过大过小。

五、书画钤印的印章形状应恰当,不得过大过小。

六、书画钤印的印章颜色要与作品色调相协调。

七、书画钤印的印章中蕴含的字词必须合乎文化艺术理念或与作品内容相对应。

八、书画钤印的整个印章链板应适度漂亮,不宜过于富丽堂皇。

九、书画钤印的印章位置不得遮挡作品的图片或文字。

十、书画钤印的印章内容应与作品本身或作者或拥有者相关。

十一、作品本身加了钤印,印章的排列顺序要与题跋本身内容相符。

十二、书画钤印的印章样式和布局不能完全照抄名家之作,必须更具个性和创意。

十三、书画钤印印制前应当得到作品绘画者、题跋者或现有人物的书面确认。

十四、书画钤印钤模需有制作记录,标明印模的特定信息。

十五、书画钤印印制人员必须有一定的、丰富的文化、艺术知识和印章制作经验。

十六、书画钤印的印制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艺术思想和判断能力。

十七、书画钤印应在绘画营造年代、题跋营造时期使用,但不能随意印制。

十八、书画钤印印制时必须杜绝无力输入的冒充、假冒和绕兜圈子。

十九、书画钤印印模存放时必须采取最严密的隐蔽,防止仿冒。

二十、书画钤印的数量应控制在一定合理范围内,严禁印制大量的假冒伪劣品。

二十一、书画钤印必须依据作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选择适当的艺术家或专业印章制作工艺。

二十二、对书画钤印的品质及真伪,应在相关机构或专业人员的监督下加以审查和鉴定。

二十三、书画钤印的使用次数在有限次内,使用次数已达标准钤章数量的一半时,需新制印章。

二十四、书画钤印在拍卖及文博展览中使用时,应重视印章安全问题。

印章的学问钤印的25条规矩

印章的学问钤印的25条规矩

印章的学问钤印的25条规矩一幅书画作品用印得当,能够“锦上添花”,反之则会弄巧成拙。

下面二十五条钤印规矩,要记牢:01、书画上落款盖印,印不可比字大。

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

02、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

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

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须盖了。

03、国画横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

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

此处如不须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

04、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

05、方形闲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喧宾夺主。

06、国画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与他行末字长短,不可整齐,盖印亦如此。

07、盖二印,一方形、一圆形,不可匹配。

同形印可匹配。

08、盖二印,一大一小,不可匹配。

同样大小可匹配。

09、盖二印,一长方形、一椭圆形,不可匹配。

同形印可匹配。

10、盖二印,上阳文,下阴文,不可匹配。

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11、盖二印,距离不可太远太近,相隔一个印距离正好。

12、盖二印,要用相同刀法所刻印章。

13、落款盖印之下,不可再题字。

印章上下有字制肘,就失去自然现象。

14、已经落款盖印字画,款后不可再落上款赠人,就失敬了。

15、花头、鸟尾、树枝、山顶上,不可落款盖印。

这是画家最起码的常识,不可不懂。

16、匠刻印章,不可用于书画上,须用艺术篆刻家所刻石章最佳。

17、上款上端不可盖闲章,压在人名头上。

一来失礼,二来破坏画面。

18、盖压角闲章,不可太小,宣纸四开,用方形石印,大约3公分比较适中。

19、盖压角闲章,不可盖二方以上,一方正好。

印与边距离约1公分适中。

20、落款字下不盖印,而偏要盖在款字左右,脱离字行,而成画外物,特殊情形例外。

21、书画上,不可盖上劈头大印,即成巨印炸弹,毁灭了美丽的画面。

22、书画上姓名印,不可连盖三印以上,应盖二印,或一印妥当。

盖印章的禁忌和讲究

盖印章的禁忌和讲究

盖印章的禁忌和讲究赵孟頫《兰亭序十三跋》残本的印章赵孟頫《秋兴赋》落款印章书画家用印始于元代赵孟頫,印章,一方面与书画配合形成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表示信用,故书画家不加盖印章,会影响其真实性。

所以后来鉴定书画之真伪,印章是最重要的一个元素。

书画印章关于印章一、书家常用印清赵之谦名章书家常用印有两类,一是姓名、字号印,此类印章方正庄重,落完姓名以后使用,根据空间需要可用一个姓名印,也可再加一个字号印,最好用一阴文和一阳文配合。

第二类是闲章,主要内容是作者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表达。

可以用在作品起首处,叫引首印或引首章。

同时可以根据审美需要在适当位置使用,此类印章形制比较自由,可长可短,可随行。

二、印章的大小印的大小取决于落款的大小,一般姓名印略等于款字,决不可大于款字。

引首印更不能大,而且最好是阳文印,显得轻松文雅,容易同作品浑然一体。

吴昌硕印章三、钤印的位置钤印是一件作品完成的最后一道程序,位置合适了则锦上添花,位置不合适时将破坏通篇的效果。

钤印的位置是否合适决定于落款位置的高低。

款字位置高时可同时钤姓名印和字号印,款字位置低时,只钤姓名印即可。

最需要提醒的是钤姓名印要对准落款一行字的中线,偏离中线就会影响作品感觉。

引首印一般钤在第一字和第二字之间。

引首印与姓名印之间也有联系,如果落款处只钤姓名印、字号印两个,引首处只钤一个印,古有“印不过三”之说。

吴昌硕且饮墨渖一升四、印对黑白空间的调节一是引首印对正文第一行的疏密有调节作用。

如果正文第一、二字之间紧密,可以调整到二、三字之间钤引首印;如果第一行上下不齐,可以通过第二个引首印予以调节,但第二个引首印最低不能低于第一行的中间位置,称为腰章。

二是姓名印、字号印调节作用更强。

尤其在落款位置不合适时,印章可以起到补充作用,实现错落留白的目的。

如上图明人莫如忠作品,最后款字高于正文,使作品出现了最忌讳的三角形的空白,通过钤两方印章进行了调节,最后形成了错落的留白,弥补了书写的不足,完善了整幅作品。

钤印的技巧及禁忌

钤印的技巧及禁忌

钤印的技巧及禁忌钤印始于北宋苏东坡,迄今已有一千年的历史。

一幅书画作品用印得当,能够“锦上添花”,反之则会弄巧成拙。

钤印是国内青年书画家都不太了解的技法常识之一。

第一,印泥要用得好,至少要运用适宜。

一般钤盖公章的印泥不能用,因系海绵浸有红色印油,既不匀和,更会渗油,钤于纸上,印记周围会产生透油现象,团团油迹堆积,印文污积、模糊,走失神采。

因此要选购书法篆刻专用印泥。

一般购置三两至半斤足够用。

印泥系细韧柔长的艾绒,经数年自然或人工处理,再与朱印油搅匀拌和,无数次的锤打捣杵而村而成。

选购印泥要掌握吴昌硕1920年为上海西泠印社精制的“潜泉印泥”所称誉的十六字四句话:“细润鲜明,经久不变,冬不凝冻,夏不透油。

”现今市场上较易选购的红印泥有上海产“潜泉印泥”、“石泉印泥”,具体又有十几种品种。

如“光明印泥”、“镜面印泥”、“箭镞印泥”,还有杭州产“西泠印泥”、,漳州产“八宝印泥”等。

红印泥色泽不同,有鲜红色者、红略带黄者、红略带偏深者,可随各人喜爱购买。

关键要质地细腻稠厚,色泽鲜明沉着,暑天不烂,寒天不冻,不渗油者。

同一缸印泥,刚用时较新较湿。

用的时间一长,则有浓淡、燥润之别。

所以印章蘸印泥要轻匀,边蘸边转,使印面均匀粘上印泥。

使用时间逐渐长了,用力也要逐渐重些。

平时则要多用骨签翻搅拌和,力求上下内外匀和。

如印泥太干时,打出印泥多艾绒短纤维,可送印泥厂加工再做。

印泥缸内不得溅入石屑粉末、杂物碎粒,一有溅入应用针尖或牙签挑去,力求保持纯净,以免影响钤印效果,甚至挤破损坏印稿纸。

印泥盒宜用瓷质,金属、漆器等易生锈。

第二,钤印用纸要好。

书画作品用纸较印谱用纸质地一般较厚,印泥可用湿些的;印人钤印,最好用连史纸,因为纸质薄平匀白,印泥则宜用燥润适度的。

纸要用正面,如有纸茎泥屑杂质处,事先宜用刮刀刮净,或用针尖挑去,注意不要挑破刮坏。

纸最好用经年久藏者,温润无燥性呈旧气,纸面承受印泥既匀润有光泽,又细腻不刺眼。

钤印完毕,纸要平放一边,上叠一白净小纸片,再放上第二张钤印纸,如此进行,不得移动或另压它物,以免粘压碰脏;阴干多时,小心取存,手指不能触及印记,以免沾污弄脏,模糊印记,走失原貌。

书法印章有什么讲究

书法印章有什么讲究

书法印章有什么讲究
大小适宜:印章大小应与作品幅式大小匹配,与题款字相等为宜。

数量宜少:钤印数目,古喜单数,印数不宜多。

位置恰当:钤印要慎视位置,一幅作品,总有虚实、疏密之处,密处不够紧凑,可用印章补之。

轻重权衡:墨色淡雅之作,宜钤朱文印,墨色浓重之作,宜钤白文印。

风格一致:印章风格应与作品书体及风格协调一致。

一、书法作品上常用的几种印章
书法作品上常用的几种印章包括:姓名章,闲章(引首章,斋号章,雅趣章,年号章,月号章),拦边章,压角章,拦腰章,鉴藏章。

姓名章最好制成方形或者圆形,不能使用腰圆天然形等。

一幅书法作品上需要盖两方姓名章时,最好使用大小相宜一朱(阳文)一白(阴文)两章。

闲章具有破形,提升,调整等作用。

斋号章多有:斋、室、阁、馆、轩、庵等。

雅趣章寓意丰富,富有雅趣,有利于表露情怀与笔墨情趣。

闲章既能起到笔墨的作用,又能起到笔墨所起不到的作用。

二、钤印的讲究
书法作品上的印章不能随意钤盖的,会显得弄巧成拙,整幅物品艺术效果大打折扣。

但如果盖得得当,则有锦上添花的效果。

因此,钤印需要认真对待,精心斟酌。

通常情况可掌握以下几点:印章大小适宜,应与题款字相等为宜。

印章数量宜少,过多容易显得杂乱,最好使用单数。

位置需要恰当,密处不够紧凑,可用印章补之;疏处如觉空荡,可借印章充实。

压角章与引首章形成对角之势,应该放在左下角。

权衡颜色轻重,保持色彩和谐一致,或者产生强烈对比,相映成趣。

要注意使钤用闲章的内容与作品正文浑然一体,风格一致,不可违悖,而且应注意保持印章内容与风格的协调一致。

书法钤印十大忌讳

书法钤印十大忌讳

书法钤印十大忌讳
一忌以印压款——书画上落款盖印,不宜印比字大。

大幅盖大印,小幅钦小印。

二忌上阳下阴——盖二印,上阳文,下阴文,不可匹配。

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三忌上下相同——盖二印,上阳文,下阳文,不可匹配。

同样,上阴文,下阴文,亦不可匹配。

只有上阴下阳可匹配。

四忌过于疏密——盖二印,距离不可太远,也不宜太近,一般相隔一个印的距离正好。

五忌闲压名头——上款上端不可盖闲章,压在人名头上。

一来失于礼节,二来破坏画面。

六忌多房争宠——盖压角闲章,不可盖二方以上,一方正好。

尤其小幅字画,钦印与纸边距离约为1厘米适中。

七忌连冲三元——书画上姓名印,不可连盖三印以上,应盖二印,或一印妥当。

八忌多联多印——多联书法(四联、六联、八联)钦印视若整幅,其首幅右上,可盖小印章,其余不可盖。

如统统盖上,行气就被破坏了。

九忌印下题字——落款盖印之下,不可再题字。

印章上下有字制肘,就失去自然现象。

十忌匠刻之章——匠刻图章不为印,所以不宜用於书画上,书画之印须用艺术篆刻家所刻石章最佳。

书画落款盖印禁忌

书画落款盖印禁忌

書畫落款蓋印禁忌1、書畫上落款蓋印,印比字大不可以。

大幅蓋大印,小幅蓋小印,理所當然。

2、國畫直幅落款字下蓋印,直下底角,不可再蓋壓角閒章。

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蓋閒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蓋閒章。

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閒章就不須蓋了。

3、國畫橫幅落款,左右兩頭角邊,不可蓋閒章。

右上落款,左下角可蓋方形閒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蓋方形閒章。

此處如不須要蓋閒章,而勉強蓋上,反而弄巧成拙。

4、長方形、圓形、長圓形閒章,不可蓋在下角方形壓角閒章處之地位。

5、方形閒章不可蓋在書畫上端空白處,喧賓奪主。

6.國畫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與他行末字長短,不可整齊,蓋印亦如此。

7、蓋二印,一方形、一圓形,不可匹配。

同形印可匹配。

8、蓋二印,一大一小,不可匹配。

同樣大小可匹配。

9、蓋二印,一長方形、一橢圓形,不可匹配。

同形印可匹配。

10、蓋二印,上陽文,下陰文,不可匹配。

而上陰下陽可匹配。

11、蓋二印,上陽文,下陽文,不可匹配。

而上陰下陽可匹配。

12、蓋二印,上陰文,下陰文,不可匹配。

而上陰下陽可匹配。

13、落款蓋印之下,不可再題字。

印章上下有字制肘,就失去自然現象。

14、已經落款蓋印字畫,款後不可再落上款贈人,就失敬了。

15、花頭、鳥尾、樹枝、山頂上,不可落款蓋印。

這是畫家最起碼的常識,不可不懂。

16、匠刻印章,不可用於書畫上,須用藝術篆刻家所刻石章最佳。

17、普通印泥不適用於書畫上,要用八寶印泥。

18、蓋二印,距離不可太遠太近,相隔一個印距離正好。

19、蓋二印,印文、章法、刀法各異,不可匹配。

要用相同刀法所刻印章。

20、畫上不可題打油詩,一來識者奚落,二來作品就貶為低俗。

21、上款上端不可蓋閒章,壓在人名頭上。

一來失禮,二來破壞畫面。

22、蓋壓角閒章,不可太小,宣紙四開,用方形石印,大約3公分比較適中。

23. 蓋壓角閒章,不可蓋二方以上,一方正好。

印與邊距離約1公分適中。

24、落款字下不蓋印,而偏要蓋在款字左右,脫離字行,而成畫外物,特殊情形例外。

【长知识】书画作品上的印章有讲究,千万别乱盖!

【长知识】书画作品上的印章有讲究,千万别乱盖!

【长知识】书画作品上的印章有讲究,千万别乱盖!印章作为一种具有民族历史文化特色的艺术门类,犹如一朵奇葩,在博大精深的中华艺苑里绵延不断的散发出独特的芬芳,吸引着人们进入这方寸世界。

印章的艺术作用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证作用。

宋、元以后,因注重了书画题跋和署款,书家们逐渐认识到印章的艺术作用并注意在书法作品中发挥这一作用,使书、印合璧的艺术得以形成。

书、印相映成趣,不但使书法作品增色,活跃气氛,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能调整重心,补救布局上的不足,对作品起到稳定平衡的作用。

在书法作品上署名盖章,以示郑重,可防止伪造;盖上富有雅趣、寓意的闲章,还可寄托书者的抱负和情趣。

因此,历来书家都非常重视用印,甚至自己刻印,使、书印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更美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舒同书法作品清代著名画家吴昌硕认为:“书画至风雅,亦必以印为重。

书画之精妙者,得佳印益生色。

”印章佳者如画龙点睛,使书画作品增色增辉。

中国书画区别于西方的特征之一,就是作者不单题款署名,还要钤上一方篆刻的印章,书画若龙,印章点睛。

这一点,可谓“华夏之独”(鲁迅语)。

书画作品上常用的几种印章(一)姓名章姓名章是题款署名用章。

姓名有连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

题款用章,以一名一字为正,一姓一名亦可。

款名,印字;款字,则用姓名章。

款有姓,可用名章,款无姓,或不落款者,应用姓名章,以利辨识作者。

▲启功先生书法作品,可以看到老先生的名章和字章。

古人用章,讲究礼仪;凡卑幼致书尊长,当用名章;平辈间用字章;尊长给卑幼,用别号章即可。

反之,则贻笑大方。

现代书画家张大千认为,姓名章的形状以“方形最好,圆形还可,若腰圆天然形等都不可用。

”姓名章一般分朱文(阳文)白文(阴文)两种。

一幅书法作品上盖两方姓名章时,最好一朱一白,两章大小相宜。

款尾用多章时,次序是先姓名章,后字、号章。

所谓阳文就是字在石头上是凸出来的,阴文反之。

(二)闲章闲章亦称布局章,包括引首章、拦边章、压角章和腰章。

【书法学习】书法如何钤印(二)

【书法学习】书法如何钤印(二)

【书法学习】书法如何钤印(二)钤印一古人关于钤印的很多规则是从审美里总结出来的,但死守规则而不明其意,往往又是错的。

怎么说呢,比个比方,钤印讲究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印数取奇,可是我们发现很多作品都不讲这个了,对吧?再比如说印文阴阳也有讲究,以阴为上阳为下为宜,然而我们看大多数作品也没有这个做法。

规则是有的,款字阴与阴不能配,阳与阳不能配,但事实上我们平常也没有讲这个规矩。

比如说很多讲究起首章用满白文或细朱文,平常我们也没能遵守。

当然,有些规则可以适当留心。

比如说,如果款字有姓,那么印用名章;款字用名,印可以用字号。

你们平常有留心这些吗?这些小细节知道一些是好的。

如果不知道,混着用好像现在也没那么讲究。

所以,关于钤印,我上次课前临时整出了那几条,你想想它有什么用(功能上起首、拦腰、压角)、怎样盖得好看(视觉上疏密、浓淡、黑白、对比)、还能体现尊重(尊重主体,比如人;尊重文化,比如传统),等等,你大致明白了这些问题,你基本上就知道怎么钤印了。

我们知道,真正的高手,比如吴昌硕、齐白石,他们是可以得自由的,眼界在那里,规则便化为已用,而不是用来遵守了。

对于他们,钤印有如高手弈棋,随意摆布而已。

好了,本来还想讲怎么盖印、如何保养,大家急了。

这样吧,上图,来实的。

一张张来,不要着急,什么问题?以下图例,由学习会书友在学习会上发图,书法君当场点评。

钤印错落,大小有异,问题不大,款字高,钤印偏下,也无问题。

惟款字部分小引首似无必要,将款字另分割出来了。

倒不如放在正文前引首。

它中间钤印,本来是填空的,但两印成线,有点隔开了主体与款字部分。

好在大小各异、位置有不同,所以影响不大。

总体来说此作的钤印算是可以的。

兰偏上,兰下款字钤印,实属败笔。

倒不如兰花下移占主体,款字再左。

另印与字太近,要相隔半到一个印章位。

字好,印不错,是国展作品吧?老实说这个钤法是有问题的,每篇都是聚印成线,分成几部分:1、这跟我上次讲的结构性合理做法不符,最好不要印与印形成直线;2、一组作品中,比如屏风,起首用印之后,中间尽量不要雷同用印。

书法不要乱盖印章,在古代盖章不正要被砍头

书法不要乱盖印章,在古代盖章不正要被砍头

书法不要乱盖印章,在古代盖章不正要被砍头古人凡事讲究规矩,无论是“印规”还是“印矩”,并非文书条令,而是一种辅助钤印盖章的工具,用以定位时,印章紧贴曲尺形内测一边钤下,可使钤出之印,正确不斜欹。

说印矩,必说印。

三代之印虽不可考,但春秋战国时代已经是印信大发展的时代,且不说帝王之印如何尊贵,文武百官各有官印在手,发号施令,行使权力,苏秦身配六国相印更是成为绝世佳话。

秦始皇大统一之后,印的使用更加严格且具有相当的政治意义,唐人罗隐有诗云:“腰间印佩黄金重,卷里诗裁白雪高。

”印是权力的象征,旧时县官升堂,其案上必将官印摆上。

而印进入民间之后,商人交割房产地契,书画家题诗作画,都会用印。

然而,凡是介于规矩,印的使用、规范、位置、大小都有了相对统一的规定,印若盖在很重要的地方,必须要不歪不斜,位置要不离不偏,方才有效。

如果钤印不正、模糊不清,一来公信力不够,无法堂而皇之、行事有名,二来容易弄虚作假,显得有些乌龙。

所以从政府到民间都要求钤印要规整清晰,官府好要求,严刑峻法即可;商贾也好要求,趋利避害本性使然;而附庸风雅的书画家更容易接受,且有一套严格的钤印理论,如果改错了地方,是要被人耻笑的,声名之累,莫不规规矩矩。

在社会的整体需求之下,钤印之人自然小心翼翼,然而难免出错,便发明了“印规”这一工具。

印规始于何时已不可考,自宋代以来已成盛行之物。

据载,清代的皇宫中专有为皇帝盖宝玺的人。

像皇帝的诰命、下传的圣谕、书写的墨迹都要钤印,若印章模糊不清,连歪带斜,盖印之人肯定要脑袋搬家。

钤印之时,先找准位置,再将印规放上,印章紧贴印规内侧直角钤下,永不会歪斜。

印矩开始使用时很是简单,有点像木匠使用的三角尺,多为楠木或红木制作的“T”字形。

古人讲究用度,时日渐久,便有了各种材质的印矩,象牙、金银、兽骨、名贵红木均有制作,且雕镂图案景物,嵌刻诗词书画,一时间风景无限。

印矩进入文房清玩之后,花样更多,一方面是以如此方法矜印,绝无盖章方位歪斜、乱位,保证书画空间之美。

书法印章有什么讲究吗?

书法印章有什么讲究吗?

书法印章有什么讲究吗?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印章是不可缺少的,印章与书法作品大小一定适宜、相匹配,与题款字相等为好。

一.印章的数量宜少不宜多。

二.印章的位置恰当甚好。

三.印章的轻重权衡。

四.一幅书法作品上常用的印章有:姓名章、闲章、鉴藏章、拦腰章、拦边章、压角章、引首章、年号章、月号章、斋号章、雅趣章等。

五.一幅书法作品中的印章是不能随意钤盖,有很多的讲究,用一句书界行话来说,就是“钤印”。

中国传统书法的创作,历来就讲究个古色古香,其中印章是传统书法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笔者提示大家在学习与创作传统书法的同时,还要学会印章在书法中的运用。

谢邀!。

书法作品中钤印的数量及注意事项

书法作品中钤印的数量及注意事项

书法作品中钤印的数量及注意事项在书法作品上用印,有其严格的法度与法则,绝不是一个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想往哪儿盖就往哪改,想盖多少就盖多少的问题。

上节音频我们了解了印章的分类。

今天我们聊一下钤印的数量及注意事项。

•钤印的数量我们要知道,古人遗作上的印章,大多是“过目章”“收藏章”“鉴赏章”,也就是由历年历代的收藏、观赏者加盖的。

今人对此多有不知,凡有空处,加盖了自己许多印章,意在假“骨”,其实就是一种幼稚和无知。

今人在作品上用印的原则应该是宜少不宜多,多则滥,则媚,则俗。

严格地讲一副作品最多不可超过五枚,即引首章一枚,压角章一枚,姓名章最多少三枚。

•钤印注意事项•(一)是绝不可多盖。

不要觉得红色多就一定好看,书法作品毕竟不是美术作品,红色过多,必然俗气,而唯俗气是不可医治的。

须知书法作品终究是笔墨艺术,而一切艺术朴素最为大方。

(二)是当印象不够或缺少时,宁可不用,不可乱用。

实践证明,钤印用的正确,可以“锦上添花”,但如使用不当,不仅仅“画蛇添足”,而且可能会令人讨嫌和厌恶。

没有把握时,可以不用。

(三)是务必注意词句的修养。

如“艺海无涯”、“业精于勤”、“观书为乐”、“广收博览”等都是寓意丰富、哲理高深、词清句雅的佳句。

印章中不可使用那些时下鄙俗的词语,不可盲目无知的张扬个性、吹嘘自我,更不可有霸气、匪气、痞(子)气、流(氓)气。

(四)是在楷书上用印,一定要注意印章的风格。

像那些大刀阔斧或单刀直入的急就印章与端庄工整、清秀典雅的楷书风貌相去甚远,而且会直接影响到整体艺术效果。

所以我们楷书用印,还是以骨秀神清、刀法精密、清晰平整的印风为好。

书法正文印章钤印常识

书法正文印章钤印常识

书法正文印章钤印常识正文、落款和钤印,是书法作品的三要素。

什么叫落款?落款即书法作品中的署名和题款。

在某一件书法作品中,正文写得好,并不等于整幅作品都好了。

只有正文、落款和钤印全部都完成得很好,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好。

所以,作品中的落款非常关键,题好了能使作品生辉;题不好则会使作品黯然失色。

初学者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款常常落不好,导致整幅作品废弃,非常可惜。

一、落款的作用第一,用以注明作品正文的出处。

比如,作品所写正文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落款可写“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一首”。

第二,用以注明作者姓名及有关情况。

如作品创作时间、地点等。

如辛巳岁暮,某某书于某书斋等。

第三,用以注明作品被赠人及有关情况。

如被赠人的称谓、身份、姓名(或单位名称)等(俗称落上款)。

如某某先生(女士)雅存、雅正、正腕等。

上款可与下款一起落在正文之后,上款亦可落在正文之前。

二、落款的运用在通常情况下,上款通常用来书写索书者和被赠人的姓名等。

为示敬意,除单名外一般都不写姓而只写名。

如果索书者和作品被赠人是单位的话,为示敬意,宜写单位全称,一般不缩写。

作品送给个人的,名字后面可带写恰当称谓或谦词。

如:某某先生、某某方家、某某道兄、某某雅正、某某正腕、某某属书、某某惠存等。

下款通常用来注明作者姓名、书写时间地点及书斋名号等。

在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中,可以没有上款,但必须有下款。

如正文之后空白所剩无几时,可落穷款,即只写名不写姓。

如正文之后空白甚多时,可落长款。

落款书体的选择应与正文相协调,原则上是“选后不选前”,即“古不及今”。

如正文为甲骨文、钟鼎文之类的古文字时,落款可用正书,使通篇有一种宁静庄重的韵味。

如正文为正书时,落款可用正书或行书。

如正文为行草书时,落款可用行书或行草书。

行书,是落款的万能书体,它可以不受任何限制,适用于一切作品的落款。

落款用字大小,一般应小于正文。

落款以后要加盖印章,印章大小应与落款字体大小相仿,一般情况下是宜小不宜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家李龙发—钤印的忌讳
书法家李龙发—钤印的忌讳:钤印是中国古代官方文件或书法、字画、书籍上面的印章符号。

即加盖印章。

其意义在于表明所属者对加盖印章之物的拥有权、使用权或认可。

现在多指"盖印章",是书法等作品在即将完成时的最后一个关键步骤,这是中国独有的特色艺术。

钤印始于北宋苏东坡,迄今已有一千年的历史。

一幅书法作品用印得当,能够"锦上添花",反之则会弄巧成拙。

那么李龙发今天就从书法钤印的忌讳和大家做分享。

1、书法钤印的直幅规律
书法上落款盖印,印比字大不可以。

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李龙发老师认为书法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方不可再盖压角闲章。

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

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需盖了。

书法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与他行字长短,不可整齐,盖印亦如此。

2、书法钤印的横幅规律
书法横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

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下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

此处如不需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

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尔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

方形闲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就喧宾夺主了。

3、书法钤印的盖两印的规律
李龙发老师分享在同一幅书法作品里盖两方钤印,不可以一个方形一个圆形,要使用同形印;不可以一个大,一个小,同样大小可匹配;盖两个印,不可以上阳文,下阴文,需上阴下阳可匹配;也不可以出现两枚阴文或阳文的钤印,需搭配使用。

书法家李龙发谈印章的禁忌
书法家李龙发—印章的禁忌:印章是中国古代官方文件或书法、字画、书籍上面的印章符号。

即加盖印章。

其意义在于表明所属者对加盖印章之物的拥有权、使用权或认可。

现在多指"盖印章",是书法等作品在即将完成时的最后一个关键步骤,这是中国独有的特色艺术。

印章始于北宋苏东坡,迄今已有一千年的历史。

一幅书法作品用印得当,能够"锦上添花",反之则会弄巧成拙。

那么李龙发今天就从书法印章的禁忌和大家做分享。

1、书法家李龙发谈印章的禁忌之直幅规律
书法上落款盖印,印比字大不可以。

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李龙发老师认为书法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方不可再盖压角闲章。

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

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需盖了。

书法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与他行字长短,不可整齐,
盖印亦如此。

2、书法家李龙发谈印章的禁忌之横幅规律
书法横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

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下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

此处如不需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

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尔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

方形闲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就喧宾夺主了。

3、书法家李龙发谈印章的禁忌之盖两印的规律
李龙发老师分享在同一幅书法作品里盖两方印章,不可以一个方形一个圆形,要使用同形印;不可以一个大,一个小,同样大小可匹配;盖两个印,不可以上阳文,下阴文,需上阴下阳可匹配;也不可以出现两枚阴文或阳文的钤印,需搭配使用。

李龙发谈书画印章规律
李龙发谈书画钤印规律:随着书画艺术长期的不断的发展,书画与印章的艺术有机结合,使印章作为书画的辅助起到了一语道破、不可或缺的非常
重要的作用,这一完美地结合,形成了中国书画的独特艺术魅力。

那么书画印章的规律有哪些呢?李龙发老师为大家做分享。

1、李龙发—书画印章的直幅规律
书画上落款盖印,印比字大不可以。

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

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

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

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需盖了。

2、李龙发—书画印章的横幅规律
书画横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

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下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

此处如不需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

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尔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

方形闲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就喧宾夺主了。

国画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与他行字长短,不可整齐,盖印亦如此。

3、李龙发—书画印章盖二印的规律
盖二印,一方形,一圆形,不可匹配。

同形印可匹配。

盖二印,一大一小,匚可匹配。

同样大小可匹配。

盖二印,一长方形,一椭圆形,不可匹配。

同形印可匹配。

盖二印,上阳文,下阴文,不可匹配。

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盖二印,上阳文,下阳文,不可匹配。

盖二印,上阴文,下阴文,不可匹配。

落款盖印之下,不可再题字。

印章上下有字掣肘,就失去自然现象。

已经落款盖印字画,款後不可再落上款赠人,就失敬了。

书法家李龙发—钤印的规律
书法家李龙发—钤印的规律:书法作品上的钤印,是书法作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钤印最初是信物,起印证作用。

宋、元以后,因注重了书画题跋和署款,书画家们逐渐认识到钤印的艺术作用并注意在作品中发挥这一作用,使书法字画、印鉴合璧的艺术得以形成。

那么今天书法家李龙发就钤印的规律做以下分享。

一、书法家李龙发—钤印的竖幅规律
书画上落款盖印,印比字大不可以。

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

字画竖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

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

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需盖了。

二、书法家李龙发—钤印的横幅规律
国画横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

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下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

此处如不需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

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尔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

方形闲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就喧宾夺主了。

国画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与他行字长短,不可整齐,盖印亦如此。

三、书法家李龙发—钤印盖二印的规律
盖二印,一方形,一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盖二印,一大一小,不可匹配,同样大小可匹配;盖二印,一长方形,一椭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盖二印,上阳文,下阴文,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盖二印,同为阳文或同为阴文皆不可匹配。

已经落款盖印字画,款後不可再落上款赠人,就失敬了。

花头,鸟尾,树枝,山顶上,不可落款盖印。

这是画家最起码的常识,不可不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