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电磁场与电磁波 教案
电磁场与电磁波电子教案

电磁场与电磁波电子教案第一章:电磁场的基本概念1.1 电磁场的定义与特性1.2 电磁场的基本方程1.3 电磁场的边界条件1.4 电磁场的能量与辐射第二章:静电场2.1 静电场的基本方程2.2 静电场的边界条件2.3 静电场的能量与能量密度2.4 静电场的势与电场强度第三章:稳恒磁场3.1 稳恒磁场的性质3.2 稳恒磁场的磁感应强度3.3 磁场的基本方程3.4 磁场的边界条件第四章:电磁波的基本概念4.1 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4.2 电磁波的波动方程4.3 电磁波的能量与动量4.4 电磁波的极化与反射、折射第五章:电磁波的传播与应用5.1 电磁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5.2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5.3 电磁波的辐射与天线理论5.4 电磁波的应用(如无线通信、微波炉等)第六章:电磁波的波动方程与群速度6.1 电磁波的波动方程6.2 电磁波的相速度与群速度6.3 电磁波的色散现象6.4 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分析第七章:电磁波的极化与散射7.1 电磁波的极化类型与极化率7.2 电磁波的圆极化与线极化7.3 电磁波的散射现象及其原理7.4 电磁波散射的应用(如雷达、遥感等)第八章:电磁波在天线理论与辐射中的应用8.1 天线的基本原理与类型8.2 天线的辐射特性与方向性8.3 天线的设计与优化8.4 电磁波在天线辐射中的应用(如无线通信、广播等)第九章: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与波导9.1 电磁波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9.2 电磁波在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9.3 波导的基本概念与特性9.4 波导中的电磁波传播与应用第十章:电磁波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10.1 无线通信与电磁波10.2 微波炉与电磁波10.3 雷达技术与电磁波10.4 光学与电磁波(如光纤通信、激光等)10.5 电磁波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医学、工业等)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电磁场的基本概念补充说明:电磁场的定义是电荷产生的一种场,具有能量和动量。
基本方程包括高斯定律、法拉第感应定律和安培定律。
电磁场与电磁波教案

电磁场与电磁波教案第一章:电磁场的基本概念1.1 电荷与电场介绍电荷的性质和分类解释电场的概念和电场线电场的叠加原理1.2 磁场与磁力介绍磁铁和磁性的概念解释磁场的概念和磁场线磁场的叠加原理和磁力计算1.3 电磁感应介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释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第二章:电磁波的基本性质2.1 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介绍麦克斯韦方程组解释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电磁波的波动方程和相位2.2 电磁波的波动性质介绍电磁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波动方程的解和电磁波的波动性质2.3 电磁波的能量与辐射解释电磁波的能量和辐射机制介绍电磁波的辐射压和光电效应第三章:电磁波的传播与应用3.1 电磁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自由空间中电磁波的传播方程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和天线原理3.2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介绍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方程介质的折射率和反射、透射现象3.3 电磁波的应用介绍电磁波在通信、雷达和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第四章:电磁波的辐射与接收4.1 电磁波的辐射介绍电磁波的辐射机制和天线理论电磁波的辐射强度和辐射功率4.2 电磁波的接收介绍电磁波接收原理和接收器设计调制和解调技术在电磁波接收中的应用4.3 电磁波的辐射与接收实验设计实验来观察和测量电磁波的辐射和接收现象第五章:电磁波的传播特性与调控5.1 电磁波的传播特性介绍电磁波的传播损耗和传播距离电磁波的多径传播和散射现象5.2 电磁波的调控技术介绍电磁波的调制技术和幅度、频率和相位的调控方法5.3 电磁波的传播调控应用介绍电磁波在无线通信和雷达系统中的应用和调控技术第六章:电磁波的波动方程与电磁波谱6.1 电磁波的波动方程推导电磁波在均匀介质中的波动方程讨论电磁波的横向和纵向波动特性6.2 电磁波谱介绍电磁波谱的分类和各频段的特征讨论电磁波谱中常见的波段,如射频、微波、红外、可见光、紫外、X射线和γ射线等6.3 电磁波谱的应用分析电磁波谱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通信、医学、材料科学等第七章:电磁波的传播环境与传播效应7.1 电磁波的传播环境分析不同传播环境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如自由空间、大气层、陆地、海洋等讨论传播环境中的衰减、延迟和散射等效应7.2 电磁波的传播效应介绍电磁波的折射、反射、透射、绕射和干涉等传播效应分析这些效应在实际应用中的影响和应对措施7.3 电磁波的传播环境与效应应用探讨电磁波传播环境与效应在通信、雷达、遥感等领域的应用和解决方案第八章:电磁波的辐射与天线技术8.1 电磁波的辐射原理分析电磁波辐射的物理机制,如开放电极、偶极子、天线阵列等讨论电磁波辐射的方向性和极化特性8.2 天线的基本理论介绍天线的基本参数,如阻抗、辐射效率、增益等分析天线的设计方法和性能优化策略8.3 电磁波的辐射与天线技术应用探讨天线技术在无线通信、广播、雷达等领域的应用和实例第九章:电磁波的接收与信号处理9.1 电磁波的接收原理介绍电磁波接收的基本过程,如放大、滤波、解调等分析接收机的性能指标,如灵敏度、选择性、稳定性等9.2 信号处理技术介绍信号处理的基本方法,如采样、量化、编码、调制等讨论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电磁波接收中的应用9.3 电磁波的接收与信号处理应用探讨电磁波接收与信号处理技术在通信、雷达、遥感等领域的应用和实例第十章:电磁波的测量与实验技术10.1 电磁波的测量原理分析电磁波测量的基本方法,如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网络分析等讨论测量仪器和设备的选择与使用10.2 实验技术介绍电磁波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如实验设计、数据采集、结果分析等分析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10.3 电磁波的测量与实验技术应用探讨电磁波测量与实验技术在科研、工程、教学等领域的应用和实例重点解析第一章:电磁场的基本概念重点:电荷与电场的性质,电场的概念和电场线,电场的叠加原理。
电磁场与电磁波教案

电磁场与电磁波教案电磁场与电磁波教案一、文章类型与目标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的电磁场与电磁波教案,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
本文将按照教学要求进行组织,并注重讲解与实践相结合,适合用于大学本科或研究生阶段的教学。
二、关键词收集电磁场、电磁波、波动、电磁辐射、麦克斯韦方程组、电磁波的传播、介质、导电、导磁、频谱、波长、电磁感应、电场、磁场、能量传输、应用等。
三、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 掌握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理解电磁场与电磁波的传播规律; (3) 熟悉电磁场与电磁波在各种介质中的性质和行为; (4) 了解电磁场与电磁波在通信、能源、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2、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电磁场的性质和行为第三章电磁波的传播第四章电磁场与电磁波在介质中的行为第五章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应用3、教学计划第一周:绪论,电磁场的性质和行为;第二周:电磁波的传播,介质对电磁波的影响;第三周:电磁场与电磁波在介质中的行为,能量传输;第四周: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应用,实验操作。
四、编写教案碎片1、第一章绪论(1) 了解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形式和物理意义; (3) 了解电磁波谱及其应用。
2、第二周电磁波的传播(1) 掌握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特性,包括频率、波长、相位、偏振等; (2) 了解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包括速度、折射率、反射、透射等; (3) 理解色散现象及其物理意义。
3、第三周介质对电磁波的影响(1) 了解介质的基本性质,包括电导率、磁导率等; (2) 掌握介质在电磁场中的作用和行为,包括极化、磁化、电导等; (3) 了解不同介质对电磁波的反射、透射和吸收等行为。
4、第四周实验操作与应用(1) 通过实验操作,进一步理解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了解电磁场与电磁波在通信、能源、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高中物理教案电磁场与电磁波

高中物理教案电磁场与电磁波教案:高中物理教案——电磁场与电磁波教案概述:本教案主要围绕高中物理课程中的电磁场与电磁波这一主题展开,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电磁场和电磁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与该主题相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数学计算和科学推理,以及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第一部分:电磁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介绍:本部分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电磁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电场和磁场的产生原理、电荷和磁荷的相互作用、电磁感应现象等内容。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学计算,帮助学生理解电磁场的本质和基本规律。
1.1 电场和磁场的概念和产生原理- 电场的概念和性质- 磁场的概念和性质- 电场和磁场的产生原理1.2 电荷和磁荷的相互作用- 电荷的特性和相互作用规律- 磁荷的特性和相互作用规律1.3 电磁感应现象- 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原理-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应用实验设计:教师可设计相关实验,如通过电磁铁和螺线管之间的相互作用观察电磁感应现象,并运用安培环路定理进行实验验证。
第二部分:电磁波的特性和应用介绍:本部分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基本特性和应用,包括电磁波的分类、传播特性、电磁波谱、电磁波的吸收与衍射等内容。
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讨论,激发学生对电磁波的深入认识和应用思考。
2.1 电磁波的分类与特性- 电磁波的概念和特性- 电磁波的分类及其频率范围2.2 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和方向- 电磁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2.3 电磁波谱及应用- 电磁波谱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无线电通信、光通信和医学诊断中的电磁波应用实验设计:教师可设计相关实验,如利用光栅进行电磁波的衍射实验,观察不同波长电磁波的衍射现象,通过数据分析和学生讨论,加深对电磁波传播特性的理解。
第三部分:电磁场与电磁波的相互关系介绍:本部分旨在引导学生理解电磁场与电磁波的相互关系,包括电磁波的产生原理、电磁场对电磁波的作用,以及电磁波对电磁场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四章电磁振荡与电磁波4-2电磁场与电磁波课件

问题 (多选)在充电过程中 ( ) A.送电线圈中电流产生的磁场周期性变化 B.受电线圈中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恒定不变 C.送电线圈和受电线圈通过互感现象实现能量传递 D.手机和基座不需要导线连接,这样传递能量没有损耗
2.观察图乙中电场方向、磁场方向、电磁波传播方向三者的关系, 你认为电磁波是纵波还是横波? 答案:电场和磁场的方向均与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所以电磁波 是横波.
3.实验中,赫兹看到当感应圈连接的两个金属球间有火花跳过 时,导线环两个小球间也跳过了火花.为什么说赫兹通过这个实 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问题情境
探究二 电磁波
图甲为LC振荡电路,电路中的能量有一部分要以电磁波的形式 辐射到周围空间中去;图乙为做正弦变化的电场或磁场所引起 的电磁波在某一时刻的图像.麦克斯韦根据电磁场理论预言了 电磁波的存在.电磁场和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赫兹通过图丙 所示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甲
乙
丙Leabharlann 1.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电磁波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答案: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和周期性变化的磁场相互“激发”,形成 了电磁波;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电磁波在真空中可以传播.
第四章 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2 电磁场与电磁波
学习目标 1.通过对电磁感应现象实质的分析,了解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理解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相互激发形成电磁场,初步了解场的统一 性与多样性,体会物理学对统一性的追求. 2.通过对物理史实的研究,了解电磁波的发现过程及其基本特点, 通过电磁波理解电磁场的物质性,体会赫兹实验以及麦克斯韦电 磁场理论对物理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3.会从电磁场的物质性与能量传播的观点解释电磁波的发射与接 收.领会发现电磁波的过程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研究方法.
《第四章 2 电磁场与电磁波》学历案-高中物理人教版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电磁场与电磁波》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次学习的主题为《电磁场与电磁波》。
这一主题作为高中物理课程的核心内容,是理解现代电磁学基础的关键。
在第一课时中,我们将着重学习电磁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为后续的电磁波及其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目标1. 掌握电荷周围存在电场的观点,了解电场强度的基本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理解电流产生磁场的基本原理,掌握安培环路定律及其应用。
3. 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及基本特性,初步建立电磁波的物理模型。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增强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兴趣。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其对电场和磁场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以及在讨论环节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绘制电场图、解释电磁波产生与传播等,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测验或小测验:通过定期的测验或小测验,评估学生对电磁场与电磁波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针对问题进行及时的教学调整。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静电现象,引出电场的概念,并简要介绍磁场的相关知识。
2. 讲解电场:通过图示和实例,详细讲解电场的概念、电场强度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让学生理解电荷周围存在电场的观点。
3. 学习磁场:讲解电流产生磁场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验演示安培环路定律的应用,并让学生动手操作简单的电磁铁实验。
4. 探究电磁波:介绍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及基本特性,通过动画或实验视频展示电磁波的传播过程。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电磁场的性质、电磁波的应用等话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6. 课堂总结: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强调电场和磁场的概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电场和磁场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绘制电场图、解释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等,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2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与同学共同探讨。
-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电磁波的相关知识点。
3.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等工具,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学生理解程度不一:部分学生对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指导。
2.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中存在过多依赖讲授法的情况,需要增加实践活动和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电磁波的应用
- 通信技术:无线电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
- 医疗领域:X射线、MRI等。
- 信息技术:无线网络、蓝牙等。
5. 电磁波的接收和检测
- 天线:用于接收和发射电磁波的装置。
- 检测器:用于检测电磁波的强度和频率。
6. 麦克斯韦方程组
-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描述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的过程。
2. 能力层面:学生在物理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学习需要更高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素质层面: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可能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可能对物理学科具有较强的兴趣和热情,对科学探究充满好奇心;而有的学生可能对物理学科较为冷淡,缺乏学习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4-2电磁场与电磁波 教学讲义

第四章电磁振荡与电磁波第2节电磁场与电磁波【素养目标】1.了解电磁波发现的过程,领会人类认识世界的认知规律。
2.初步了解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思想以及在物理学发展史上的意义。
3.知道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知道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交替产生,由近及远地向周围传播就形成电磁波。
4.知道赫兹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在人类历史上首先捕捉到了电磁波。
【必备知识】知识点一、电磁场(1)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实验基础:如图所示,在变化的磁场中放一个闭合电路,电路里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麦克斯韦对该问题的见解:回路里有感应电流产生,一定是变化的磁场产生了电场,自由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了定向移动。
该现象的实质:变化的磁场产生了电场。
(2)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麦克斯韦大胆地假设,既然变化的磁场能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也会在空间产生磁场。
知识点二、电磁波(1)电磁波的产生:如果空间某区域存在不均匀变化的电场,那么它就会在空间引起不均匀变化的磁场,这一不均匀变化的磁场又引起不均匀变化的电场……于是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交替产生,由近及远向周围传播,形成电磁波。
(2)电磁波是横波: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电磁波中的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互相垂直,而且二者均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因此电磁波是横波。
(3)电磁波的速度:麦克斯韦指出了光的电磁本性,他预言电磁波的速度等于光速。
知识点三、赫兹的电火花(1)赫兹的实验:如图所示。
(2)实验现象:当感应线圈的两个金属球间有火花跳过时,导线环两个金属小球也跳过电火花。
(3)现象分析:当感应线圈使得与它相连的两个金属球间产生电火花时,空间出现了迅速变化的电磁场,这种电磁场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传播。
在电磁波到达导线环时,它在导线环中激发出感应电动势,使得导线环的空隙处也产生了火花。
(4)实验结论:赫兹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5)赫兹的其他实验成果:赫兹做了一系列的实验,观察了电磁波的反射、折射、干涉、偏振和衍射现象,并通过测量证明,电磁波在真空中具有与光相同的速度,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电磁场与电磁波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主要有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和赫兹的火花实验。
通过理论分析和推导使学生对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有一定的了解,不需要计算。
赫兹实验是验证电磁波是否存在的实验,它是检验麦克斯韦理论是否正确的试金石。
最后通过地电磁波和机械波的对比,加深理解和学习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理解电磁理论的内容,体会物理观念产生的过程。
科学思维∶结合前面学习过的知识,理解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实验探求知识的意识,增强求知欲望。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结合生活中各种相应现象及常识,理解电磁波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电磁波的特点以及赫兹实验原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电磁振荡电路中的能量有一部分要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到周围空间中去,那么,这些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
动图展示:振荡电路电磁场的变化。
分析:上节课我们讲过振荡电路中的能量消耗主要有
俩个,一是电路有电阻,产生的内能,也就是焦耳热。
另
外就是一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
这些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
二、新课教学
(一)电磁场
1.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在变化的磁场中放一个闭合电路,由于穿过电路的
磁通量发生变化,电路里会产生感应电流。
电子的定向
移动形成电流,但是电子的定向移动需要电场。
所以麦克斯韦从场认为电路里能产生感应电流,是
因为变化的磁场产生了电场,正是这个电场促使导体中
的自由电荷做定向运动,产生感应电流。
即:
变化的磁场能产生电场。
既然变化的磁场能产生电场,那变换的电场能否产生
磁场呢?
2.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变化的电场驱动→运动的电荷→产生变化的电流→产
生磁场。
麦克斯韦假设∶变化的电场就像运动的电荷,也会在
空间产生磁场,即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例如,在电容器充、放电的过程中,不仅导体中的电
流产生磁场,而且在电容器两极板间周期性变化的电场也
产生磁场。
3.电磁波
体会这两个基本观点,你就会发现,变化是关键词,必须得有变化,恒定的磁场不会产生电场,恒定的电场也不会产生磁场。
变化的电场→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电场→变化的磁
场……
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交替产生,由近及远地向周围传
播,形成电磁波。
(动图展示)
(二)电磁波
动图播放:声波和电磁波传递动图。
在机械波中,振动的传播需要具有弹性的介质,而电磁波则不需要任何介质,在真空中也能传播,这是由电磁波的本性所决定的。
因为电磁波的传播,靠的是电和磁的相互"感应",而不是靠介质的机械传递。
波速=光速c
1.预言光是电磁波
麦克斯韦从理论上预见,光本身是……按电磁波规
律传播的一种电磁振动。
"
方向: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时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
方向和磁场方向并且电场方向与磁场方向也始终垂
直,所以电磁波是一种横波。
2.赫兹的电火花
动图展示:赫兹实验
当与感应圈相连的两个金属球间产生电火花时,周围空间出现了迅速变化的电磁场。
这种变化的电磁场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传播。
当电磁波到达导线环时,它在导线环中激发出感应电动势,使得导线环的空隙中也产生了火花,说明这个导线环接收到了电磁波。
3.赫兹的成果
①电磁波的反射、折射、干涉、偏振和衍射等现象。
②测得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等于光速c,证明了光是-种电磁波。
③物质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实物,另一种则是以电磁场为代表的场。
4.电磁波与机械波的区别
电磁波机械波
不同点在真空或介质中均可传播一定要有介质才能传播传播速度与介质和频率有关(频率越高的电
磁波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越小)
传播速度只由介质决定
相同点都会发生折射、反射、衍射、干涉现象
课堂练习
例1:关于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赫兹发现电磁波的实验基础上,麦克斯韦提出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
B.变化的磁场在周围的空间一定产生变化的电场
C.恒定的电场可以在周围的空间产生磁场
D.麦克斯韦第一个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第一个用试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
解析: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波理论,后被赫兹证明,故A错D对,变化的磁场周围一定产生变化的电场。
恒定的电场周围不产生磁场。
故B对C错。
例2:关于电磁波的特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电磁波中电场和磁场互相垂直,电磁波沿二者垂直的方向传播
B.电磁波是横波
C.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
D.电磁波不具有干涉和衍射现象
解析:电磁波具有波所特有的各种属性,即电磁波具有干涉、衍射、反射等现象。
〖板书设计〗
4.2电磁场与电磁波
1.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2.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交替产生,由近及远地向周围传播,形成电磁波。
①波速=光速c
②靠电和磁的相互"感应"传播,而不是靠介质的机械传递。
③方向∶与电场强度E与磁感应强度B互相垂直
3.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的存在,以及光是一种电磁波。
4.赫兹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以及光是一种电磁波。
〖教学反思〗
本节的知识对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
对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不要求大量的展开,要突出核心内容:变化。
在赫兹的火花实验,通过。